心理素质自我总结十篇

时间:2023-11-16 17:52:18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质,正常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比较。

分类号 B848.9

1引言

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工具――《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其编制的过程中就不断进行着信、效度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心理量表的效度指标可以不断增加和完善,效标检验的工作本课题还将不断进行。”[1,2]。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一方面考察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实证效度,即探讨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被试相比,在心理健康素质上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验证《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差异的鉴别力;另一方面,分析这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差异,使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于找到学生素质方面的原因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方法

2.1工具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量表的编制课题组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四量表之一――《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作为研究工具[3]。

2.2被试与研究程序

在天津市范围内选取大学生共计425名完成《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21份无效问卷(主要为漏答项目太多和具有明显默认反应方式的问卷)后,获有效被试404人。其中一年级100人,男61人,女39人;二年级103人,男55人,女48人;三年级102人,男62人,女40人;四年级99人,男53人,女46人。被试以教学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主试为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在天津市范围内选取参加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并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筛查(筛查标准即建议约谈的标准)出的115名一年级大学生。要求他们在接到约谈信或主动前来约谈前填写《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问卷。剔除14份无效问卷后,有效被试101人,其中男54人,女47人。

把上述被试中的404人作为本研究的正常被试,而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出的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101人作为有心理问题的被试。测验结果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信度分析

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 α)一致性系数对404名大学生《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测验结果进行信度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534~0.886之间,除认知风格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的信度值都较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1,2]。

3.2效度分析

3.2.1适应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6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适应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极显著,各维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总体适应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个体容易因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从适应的角度讲,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的确在情绪、人际、学习、生活及生理、社会等方面存在适应不良。

3.2.1人际素质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3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人际素质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人际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其中人际交往和人际调控等维度的差异显著,而人际知觉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人际心理健康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的能力较低、品质较差。

3.2.3个性素质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7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个性素质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个性素质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其中乐观―悲观、意志、内外倾、耐挫折差异显著,而在冒险、责任、独立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3.2.4动力系统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7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成长性动机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和利他性需要引起的动机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除这两个维度外,在动力系统分量表总分及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都不显著。

3.2.5自我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总分及自我认知(包括学业自我、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4个方面)、自我评价(包括自尊、一般自我效能2个方面)、自我调控3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自我分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自我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自我较为消极。其中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自我调控差异显著,而在学业自我、自尊、一般自我效能上的差异不显著。

3.2.6认知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5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

由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认知倾向(冒险―稳重)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具有较为稳定的认知倾向,喜欢任务和情境适于已有的程序和规则;正常组大学生则具有较为创新的认知倾向,喜欢面对不熟悉、不确定的环境。在认知风格总分及认知决策(场景―自我)、认知方法(灵活―单一)、认知加工(整体―局部)、认知行为(独立―合作)4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3.2.7归因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4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8。

由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两组大学生在归因风格分量表总分及4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

3.2.8应对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8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9。

由表9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应对风格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可能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通常采用较少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正常组大学生则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处理面对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其中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差异显著,而在其余7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4讨论

4.1关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信度和效度

心理健康素质概念自2003年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课题组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心理学、教育学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以“心理健康素质”为关键词和题目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检索的结果表明,本课题所引发的相关研究与思考大致有四类,其一是调查研究,如关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其二是关于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研究;其三是关于在整个研究中贯穿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所引发的心理健康相关研究;其四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拓展研究,如关于军人、教师等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质的思考与研究。而这些研究大多都会涉及到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工具《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那么工具本身的科学性及特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后续研究中实证研究更能科学地反映被研究对象的心理实质,理论研究更有根据、教育措施更符合对象的特点,有必要进行此项研究。

研究发现,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适应、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5个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3个分量表得分略高于一般群体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即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测量,并依据标准一(即部分维度测验的分较高,可能有心理问题,建议专家约谈)筛查出的超过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素质显著低于正常组大学生。本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总体上来说是科学的,能够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有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差异。

4.2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特点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中,适应分量表是状态量表,其余为心理健康素质分量表。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分析的结果看,完全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的结果一致,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大学生适应是不良的。在其余的7个心理健康素质分量表当中,有4个分量表,即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和应对风格,有心理问题组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

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确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他们在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诸维度上与正常组大学生均呈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中《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验的主要是大一学生,从个体内外原因上分析,他们生理上处于青春期末期,易兴奋,情绪易产生波动,性生理趋于成熟与性心理尚不完全成熟有矛盾冲突,这是内在原因;外部原因上,因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及其交往方式的更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问题突出表现为适应不良。生理与生活上不适应,直接导致时间管理不善和学习效率低下,引起情绪不良,也造成学习、人际、社会等方面的不适应。由于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加上各种适应不良交织在一起,如果疏导不及时,个别学生则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人际调控2个维度上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与正常组大学生的差异显著。健康的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他们在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交往对象时,都希望受到关注,有机会展现自己,进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满足自身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往往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进一步引发出心理障碍。如果心理异常组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及交往的技巧和有效方法,不愿或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陷入孤独和寂寞之中,出现冷漠、孤僻、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从而也体会不到自身的成就感,对自我价值就会产生怀疑,体验到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矛盾加剧。本分量表的测验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组与正常组大学生的人际知觉没有差异,而有差异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调控。因此,有必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尤其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高的方面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调控的技巧。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结果表明,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乐观―悲观、意志、内外倾、耐挫折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著,良好的个性素质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个性的养成上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与转变,但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若处理得不及时或不得当,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个性素质低。个性素质较高的大学生通常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耐挫折能力、接纳性与包容性、独立性和冒险精神等,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个性素质较低的大学生面临压力时,易产生焦虑、烦恼、困惑、愤怒等负面情绪,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健全个性的培养应该从达观的人生态度、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方面入手。

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其中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3个方面差异显著)、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上的差异显著。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的总体自我概念及各个特定方面的自我概念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影响其行为,也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自我分量表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人际关系、情绪状态有较为满意的认知,对自我的评价积极,自我调控能力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反之得分较低的大学生,对自我不满意,甚至不能接受自己,害怕失败,计划性较差,出现自卑、抑郁等消极心境,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提高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水平,自我认知方面应注意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提高自我评价和调控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求助,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或逃避、否认等应对方式。应对风格分量表的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否认―压抑策略、躲避和求助策略、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的得分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尤其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通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对方式来应付困难和挫折,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于一体,较少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或两面性的人格特征,在情绪和行为上均缺乏稳定性。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3个分量表上,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维度上,正常组大学生在利他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上得分都较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得分高。大学生动机系统已基本确立,但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应从利他和追求自己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认知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两组大学生无差异,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5结论

(1)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正常大学生的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和适应等分量表得分都高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且具有显著差异,而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分量表得分差异不显著。

(2)《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区分正常和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可靠、有效。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 马惠霞, 白学军.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23(1): 107~111

2 沈德立, 马惠霞, 白学军.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信效度再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4): 241~245

3 郑日昌, 邓丽芳, 张忠华.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3(2): 102~108

DIFFERENTIATED VALIDITY OF CHINES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SCALE

Lu Qian, Ma Huixia, Bai Xuejun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Abstract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通用职业素质 素质训练 培养目标

1.背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职业结构发生了升级换代的变化,一些传统职业逐渐从历史的舞台淡去,同时一些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职业结构的变化使人们的工作岗位发生着变化,人们不能再在一个岗位上从一而终。因此,岗位的变化,人员的流动,需要人们有更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更高的能力不是通常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非技术、非专业的要素,这种要素能够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要素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一种可转移的和普遍的适应性。这种重要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与职业理念一起构成了所谓的“通用职业素质”。

1.1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

通用职业素质由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内容构成。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等。职业理念是人们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职业意识,职业的指导观念,包含了为什么而工作、怎样工作、怎样与企业共命运等内容,由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两个要素构成。

1.2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技术的研究现状

职业教育的特点如:从以学历教育为中心转向从技能教育为中心;教育内容都是以岗位行为为导向;教育以绩效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本质上满足受教育者的就业需要,直接为受教育者就业需求服务,所以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该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虽然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同,但有一些素质是共同的,是适应各行各业或各工作岗位的。

2.案例分析

具体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方式,主要总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三种手段: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

2.1理论介绍

引进案例:《大学生就业指导》。

传统的课程就是介绍如何找工作,但是当前我们面对的是“90后”,他们在应试教育失利后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缺乏学习兴趣,厌学心理严重。

改进方案:讲课之前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简要介绍心理行为训练课程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总结自己的优点,根据自身的优势确定就业方向,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2行为训练

各种职业素质的形成有一个由认知、情感、意志到行为、习惯不断积淀的过程,行为训练依据这一认知改变和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引进案例:《线路工程实训》。

传统课程教学就是老师讲理论知识,布置作业学生完成。

改进方案:由于学生的专业是通信工程,今后大部分学生将会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门课将通用职业素质渗入。在讲课过程中可将整个课程看成一次工程实例,将学生分成两队:一对扮演客户,一对扮演规划局的工程人员;由客户设置一些障碍问题,工程人员现场解决,然后客户根据问题解决的好坏、快慢、工作态度等来给工程人员打分;工程人员内部也根据各自完成工作量,团队合作能力等因素互相打分。然后两组互换角色,再打出相应的分数,所有分数的平均分即为该学生的这门课的最后成绩。

这种方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而且角色的充分扮演也使得他们对每个职业所要求的素质有所了解,增强了目的性和针对性。

2.3课堂分享

课堂分享训练是一个多项沟通过程,一般以团体的形式开展,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以团体形式进行辅导的过程。这一环节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学生间分享感受。

引进案例:每门理论课程的最后总复习。

传统方法:每门课程理论知识结束后总复习时都是老师归纳整门课的重点,学生被动复习。

改进方案:教师不再归纳总结,而是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每人负责一个章节,找出重点难点,互相支持、集思广益,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减少对指导教师的依赖。这种训练形式活泼、参与度高、效果明显,可以培养学生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素质训练效果及反思

近两年来,我按照方案在校内对不同对象试验尝试,均取得了程度不同的效果。总体评价是可喜的,而且良好的效果已反映在学生成才和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

每次训练当天都会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训练结束后,都会以问卷和重点座谈的方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总体说来,经过培训,每套方案均达到的共同成果是:

3.1培训的效果和作用方面

总体认为培训前后的变化明显。如:对职业素质训练内容的兴趣与对自我的认识与自信心提高到97%;在欢声笑语中学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在日常课堂上感受不到同学们那种团结,但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而且彼此都有了一定的默契。

3.2素质和能力提高方面

团队意识和对团队的信任度提高100%;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效沟通和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关注度均为100%;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对自我的意识加深和自信心提高;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3.3对教学模式反馈。

很喜欢这样的改变方式,在快乐中能力得到了提高;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和内容都很新颖,很吸引人,比日常教学更有思考深度,体会更真切;喜欢实践出真知。

3.4对学校和训练教师的建议

希望今后能将通用职业素质渗入到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增强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4.结语

将通用职业素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可行的、必要的、急迫的,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必须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培训,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自己是哪种气质类型的人,适合从事哪种工作,进而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做出初步的合理的规划,使其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都玉洞,梁军.职业技术教育规范化管理实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8.

[3]车希海.现代职业教育教育实用手册.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3

1.1实验指标选定丽水学院教师所效定的《运动中任务和自我定向问卷》和《心境》量表、《流畅状态》量表作为心理测评工具。

1.2实验设计为了探究我校学生在足球选项课的过程中其任务定向与自我定向相互之间的关联,我们除了对学生进行《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量表》的测试,还根据现代心理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课前后心境、流畅状态进行测试,其目的在于探究体育教学中目标定向与情绪状态的关联。具体测试步骤如下:第一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量表》、《心境状态量表》、《流畅状态量表》各测一次、第二至十五周《心境状态量表》、《流畅状态量表》每周测一次。第十六周重复第一周的测试内容。

2结果

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依据学生的体育选项进行分类并分别输入EXCEL和SPSS统计软件系统建立子数据库和总数据库,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ndependent—SamplesTTest)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通过对我校大一、大二共383名学生的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测试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并通过SPSS相关分析结果如表1。从表1可见,大一、大二学生任务定向均值较高,而自我定向均值较低。但各公选项目中大一、大二的男、女学生在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中又有着不同的差异。大一足球选项女学生任务定向均值与总均值基本一致,自我定向均值却比总均值低;大一足球选项男学生任务定向均值比总均值基本一致,自我定向均值则比总均值低;大二足球选项女学生任务定向均值比总均值低,但自我定向均值则比总均值高;大二足球选项男生任务定向均值与总均值基本一致,但自我定向均值比总均值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通过研究表明学生在体育选项课中有着较高的任务定向,但是自我定向偏低。(2)之所以任务定向高,而自我定向低的现象,笔者利用访谈法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首先,一部分学生认为自身的水平不足,不适合足球运动,因此足球运动需要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都比较好,有些学生认为自身的身体素质没有达到可以参加足够运动的要求是,而有些学生认为,足够运动比赛时间比较长,最终没有取得胜利,心理压力比较大,因此不愿意参加这种运动;其次,一部分学生喜欢足球运动,但是因为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不能参加这项运动,但是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积极努力锻炼,而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努力锻炼的意识,或者无法坚持锻炼,这使得足球运动自我定向非常低,有些学生只能望而却步;再次,足球教学与其他体育教学相通,但是也有独特的地方,有些足球技术甚至比较难,学生简单的学习的无法真正的掌握要领,也正是因为此,有些学生虽然比较喜欢足球,难以因为学不会主要的动作要领,而又不积极锻炼,进而不会选择足球;最后,大学生体育课教学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所教的科目与自身的专业不符合,所以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这也是出现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之,在考核的过程中,没有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这种不规范性,使得学生对这项运动逐渐失去了兴趣。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4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目前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影响个体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理论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测评工具

2.2.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施测与数据处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结果

3.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分析

3.1.1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计算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3.3.2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创新心理素质的差异比较

选择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上得分最低和最高的27%的被试各153人,分成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对这两组学生在创新心理素质子量表上的得分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均有显著差异。

表2心理健康水平高低两组被试创新心理素质的比较

心理健康水平高组心理健康水平低组

MSDMSDtp

创新意识3.540.863.270.673.03**.003

创新能力3.420.923.280.761.41**.159

竞争心3.680.973.430.722.60**.010

3.3.3心理健康因子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子量表得分为因变量,与之显著相关的心理健康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学习压力分别进入了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回归方程,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则依次进入对创新能力的回归方程。

表3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心理素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素BR[2]Betatp

创新意识学习压力-.183.032-.1804.315.000

创新能力学习压力-.210.014-.1953.436.001

适应不良.376.055.3065.534.000

抑郁-.185.066-.1562.612.009

竞争心学习压力-.242.047-.2185.255.000

4讨论

4.1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对创新心理素质三个子量表分别进行项目一总分相关分析,正式项目与其对应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均在0.50以上,表明这些项目均有较好的鉴别力。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子量表均有一个特征值最大的因素可以说明该子量表的主要成分,且每个子量表的项目在该子量表的这一因素上均有较高的负荷,这一结果与我们编制量表时的理论构思基本吻合,从而表明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对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的信度进行考察,发现其同质性信度均在0.90以上,分半信度均在0.85以上,表明三个子量表的信度较高。

4.2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一般特点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均在3分以上,表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心理素质整体状况不错。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不畏权威,具有很大的创新潜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处于一生创造力最佳发展年龄区的前端,可塑性较强,因此大力开发青少年的创新潜能,使其具备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这应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努力方向。

4.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强的个体,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较少,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在创新意识和竞争心上要显著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创新能力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创新意识和竞争心则属于创新心理素质的动力结构,因此相对而言后两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要比前者更为密切些。已有学者[5-6]对创新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两者关系紧密。创新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因子的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影响作用较大,创新能力受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现在中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习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任务使他们体验到较强的压力感,从而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应激反应。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智力效应,思维活跃,联想丰富,提高创新敏感性,对有关创新的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创新效应。时常处于抑郁、焦虑、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受到抑制,难于保持较高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提示我们,如何将学习压力调控到一个较为合适的水平,以便促进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创新教育中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创新能力与适应不良因子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对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果较为有趣和费解。我们推测这可能与创新能力愈高,个体行为方式独特性愈强,导致有时与外界的常规不太适应有关,具体的原因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总而言之,健康心理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心理条件,健康心理的培养和维护有利于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快速成长。

5结论

5.1自编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包括三个子量表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经检验这三个子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5.2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3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密切,创新意识与学习压力、抑郁、焦虑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学习压力、抑郁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其创新意识和竞争心较心理健康水平低者高;学习压力对创新意识和竞争心的预测作用较大,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抑郁对创新能力的预测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戴春林.创新心理素质浅论.教育发展研究,2000:6:80-83

2崔景贵.论心理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创新教育.教育探索,2001;126(12):17-19

3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1):5-13

4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中国教育学刊,1999;94(2):23-25

5王极盛.创新时代.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25-146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 歌唱发声的心理 影响因素 克服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1歌唱发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1.1歌唱发声的心理素质的内涵

心理素质指的是人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倾向。就内涵来说,心理素质反应的是人在某一个时间段内的心理活动,包括思想和行动。人生来不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是通过后天的磨练和时间的积累,锻炼出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

1.2歌唱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笔者认识到,歌唱者在歌唱艺术活动中,无论是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上,自始自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心理素质好,那么平时的进步是飞快的,演出效果自然意料之中的好。相反,心理素质不好的人,他们学习的进度是相当漫长的,舞台上的演出效果则是一目了然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开始以来,笔者积极参与学校的舞台表演实践和比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经过总结,笔者发现那些专业特别好的同学,几乎都具备了过硬的心理素质。相信自己能唱好,充满了信心,结果在台上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超出了在课堂训练中的水平。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的话,尽管在台下唱的不错,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气息上浮等。演出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多么的重要。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喜悦和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

2歌唱发声的心理素质的影响

影响我们唱歌的因素有很多,通过总结,笔者把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主要分成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在我们分析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之前,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什么是歌唱的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知觉和感觉、思维、记忆、想象、意识与注意、情绪与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等内容。人类是感性的,当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地时候,我们复杂的心理活动会贯穿我们行为的始终。当然,歌唱也毫无例外。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歌唱的重要前提。歌唱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会直接决定唱歌或者表演的好坏。

2.1主观因素

心理素质失去平衡是影响歌唱的重要原因。通过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得出,紧张的心理素质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是由很多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心理素质是很难避免的。我们作为声乐的学习者,如果在歌唱或者演出前能够保持一种平和,淡定的心态,我们的歌唱最终是平淡无味,缺少激情和感染力的。只有保持适度紧张的心理素质,才是我们成功歌唱成功的重要保证。相反,如果造成过度紧张,还会给歌唱造成巨大障碍,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习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心理紧张。在声乐的学习中,我们有时会侧重发声练习而忽略了技巧与歌唱的结合。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对于歌唱的技巧的练习往往只满足于发声练习,或者注重个别高音和作品的个别乐句,缺少对整个歌曲的完整训练,造成学习者心里无数,越怕越加重负担,紧张程度越深。

2.2情绪和情感是心理上的一种主观活动

歌唱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发声,严重的影响到歌唱水平。比如,作品《送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句要求歌唱者的情绪是一种悲愤的,面对国家生死存亡的一种悲凉和爱国感情。如果歌唱者的情绪没能到位的话,就不会很好地传达出作品的风格和感情。所以说,情绪和情感也是影响歌唱心理的主观因素之一。

2.3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生活中,有些人过于追求完美,过于注重个人得失,会让他们活得很累。声乐上更是如此。在歌唱中,我们心中的杂念太多,过分地追求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怕别人笑话,怕歌曲太大完不成要求,结果给自己造成了过重的心理负担,最终影响歌唱水平。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能单纯地学习歌唱技巧,也要注重良好的心态的培养。不要计较个人得失,不要害怕失败。这样,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歌唱发声中不良的心理素质的表现

3.1高音的恐惧心理

高音对于每个学习声乐的人来说,都是一大心理障碍。有许多学习声乐的人,平常不注重基础的练习,无论是练声或者演唱到高音区时,都无比地害怕和紧张,导致心理发慌,嘴巴过紧。由于高音问题不解决,经常阻碍着自己的学习和演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高音恐惧。这就是所谓的恐惧高音的表现。结果就是在舞台上胆怯、紧张、两腿打寒颤、声音不通透,甚至还会出现破音的情况。事实上,好的歌唱通常是一种自然,愉快的事情。笔者的导师在给我们做示范时,表现出来的自然、愉悦、游刃有余,的确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难以忘记。在唱高音的时候,教师也常常多次教导,高音是建立在气息的基础之上,首先一定要让气息沉下来,敢于在气息上喊出来,先不考虑音色,要让我们知道歌唱是通过心理代替生理上的活动。唱高音更多的是靠方法,而不是去蛮干,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好高音的技巧,从而克服高音的恐惧心理。

3.2死要面子的性格因素

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是通过其心理和行为所表现的经常性的、稳定的一种本质特征。性格也是决定一个人的处事风格和态度。这句话的确很有哲理。一些外向性格的学生,性格开朗,善于交际,在上课时状态放松、自如,歌唱状态积极投入,甚至在考试或者参加比赛的时候超水平发挥。然而一些内向的人,不善言谈,演唱紧张拘谨,结果大相径庭,判若两人。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心理,总是顾及一些没有必要的事情,反而增加了唱歌的杂念,加重了唱歌的负担。他们过于要面子,担心一些歌曲的难易程度,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导致演唱往往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所以,当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放下包袱,抛开一切杂念,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我们的学习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3.3缺少舞台经验和实践

歌唱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它最后都需要歌唱者们在舞台上诠释出来。这不仅是一种声乐艺术,而且还是一种表演的欣赏。初登舞台的人,在台下唱得很好,可是当上台后紧张的情绪不受自己的控制,造成歌唱的信心不足。导致演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的原因就是心理素质的不稳定和表演技能的不扎实。

4歌唱心里的培养与调节

4.1从自身条件出发

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客观条件,从实际出发,注重自己的品格和意志的磨练。让自己变得沉着和有自控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克服一切情绪的干扰。

4.2培养坚强的意志

增加必胜的信心: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心,那么他终将一事无成。所有,在我们做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具备足够的自信。歌唱更是如此。在声乐学习道路上,笔者深知自信的重要性。自信心不足产生的紧张有不同原因。无论怎样,一定要在心中告诫自己,肯定自己的演唱水平是最棒的。当然,光有自信也是不行的,信心和技术同等重要。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演唱水平越高,就会越放松,演出效果自然就越好。

4.3增加舞台实践

歌唱最终是要以表演的形式呈献给观众,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需要我们增加舞台实践。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多参加一些声乐比赛或者声乐实践。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不仅能够缓解我们紧张的情绪,更是一个磨练自己心理素质的机会。在我们演出前,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可以长舒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多想想自己在下面练声、唱歌的感觉,心理背诵歌词内容。不仅利于我们的表演,更能锻炼一下我们的心理活动。在舞台上,我们应该多把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内容上,不能满脑子里都是台下的观众。这样只会加重我们的负担。所以我们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把歌曲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在舞台上要做到万无一失,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钢琴伴奏出了问题,比如自己忘了歌词,我们要第一时间想到方法去弥补,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所以,增加舞台实践,是我们声乐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舞台能力。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 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02

教师能力素质是指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驱动教师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各种个性特质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自我认识与内驱力等特征。它是判断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基点,也是决定并区别高低绩效差异的个人特质。由于高校教师资格相对开放,吸引了许多高学历非师范类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但是,高校如何定义稀缺人才,对教师进行评估,实现人职匹配;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满足社会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现代高校发展面对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状况及特点研究,有助于了解高校教师队伍的能力素质结构及层次分布,对教师、学校、管理机构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对来自云南、重庆、成都三个地区16所高校的478位在编教师进行测试,共回收有效问卷409份,回收率85.6%。其中男性268人,女性141人;从职称来看,助教23人,讲师158人,副教授145人,教授83人。从学科背景来看,文科132人,理科188人,其他89人。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教师能力素质测验量表》(2011),共计48个题项,采用5点式评分方法。经检验,该量表的信效度可以接受。

(三)研究过程

由于被试涉及范围较广,除昆明某些高校由研究者亲自主持施测外,其他高校的测试全部委托心理学硕士毕业且有测试经验的人员负责。研究者为主试者提供统一的书面指导语,施测后由主试者收取问卷。

(四)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15.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学科背景、技术职称做2×3×4×3×4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性别(P=.033)、技术职称(P=.000)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以下分别使用性别、技术职称为自变量,能力素质的四个因子及总分为因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进一步探讨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特点。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性别差异

由表1结果可知,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自我发展能力因子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的技术职称差异

以技术职称为自变量,对高校教师能力素质进行独立样本单因子多变量分析。从表2结果可以看出,总体上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技术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P副教授,讲师>助教。经事后多重比较,具体到能力素质的各个因子,在教学科研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讲师,副教授>助教;在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差异显著(P副教授、助教、讲师;在资源整合和人事能力上,差异均不显著。

三、讨论

自古以来,两性便存在差异。在英语中,“性别”有gender和sex之分,sex指的是生理上的差异;gender则指心理、社会的差异。从性别的社会差异看,性别是被社会建构的,它不仅包括由生理的衍生性差异,还包括社会制度、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概念。历史行进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性别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两性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比如,从角色取向看:女性属情感特质,即以人际为取向,家庭、生殖者角色,男性属工具性特质,即以工作为取向,生产者角色;从家务分工看:女性主内,男性主外;从活动范围看:女性在家内,男性在家庭之外;等等。

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别差异。但是在具体因子上,男性的自我发展能力比较明显地高于女性。这与徐建平(2004)的研究结果有一致之处,即性别因素在“个人特质”上男性的表现水平要高于女性的表现。出现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受传统文化及社会性别认同影响,女性,尤其是已婚女性的角色取向多回归于家庭生殖者角色,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上向家庭倾斜,而在自我发展上不可避免地做出一定牺牲。男性则相反,受到社会角色的认同,会强化其以工作为取向的生产者角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以谋求更好的自我发展。

另外,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存在技术职称上的显著差异,即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这一结果验证了徐建平(2004)等人的研究,他们也发现,教师胜任力存在教龄上(技术职称和教龄是一对联系紧密的因素)的显著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在本研究的409名被试中,助教职称的教师仅有23人,样本偏少,可能存在样本偏差;其次,能力素质总体上的差异,说明教师工作的确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以及资历的积累,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能力素质表现更好。再次,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的差异,原因是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往往是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他们在科研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具备更多的内外优势获得更多的科研机会,自我发展表现卓越;而助教往往是刚毕业的从教者,他们一方面还处于角色转换适应期,另一方面由于资历经验限制,也很难有教学科研的出色表现,讲师与副教授则处于中间层次。

四、结论

(一)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自我发展能力上,男性显著优于女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社会化差异所致。

(二)高校教师能力素质在能力素质总分、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能力上技术职称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较中级、初级职称的教师表现更好。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及资历所致。

参考文献

[1] Janet Ouston. Management competence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1993,21(4):212-221.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核心素养;任务驱动;元素周期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7-007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22

随着《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也正式走入“素养革命”的时代,各个学科相继确定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帮助学生形成能体现学科自身本质特征的关键成就。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关键能力和品格。如何将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接上“地气”,转化为学生化学学习新的“生长点”,成为深化课改中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新考验、新任务。

一、设计思路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王云生教授认为这个过程蕴含了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学科教学要给予问题的、合作与探究的构建式学习……需要选择或创设合理的学习情景,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在学习者与情景的持续互动中,不断尝试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学科观念、学科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发展核心素养[3]。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本课时设计:以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史为起点找规律证规律用规律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重温元素周期律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应用价值,主动汲取知识,获得规律,掌握元素周期律知识。在具体操作上:首先从高一下学生学情出发(高一上元素化合物知识多且较零碎),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回顾元素周期律发现史,引出寻找元素周期律的必要性,实现教学的第一重境界:授人以鱼,给学生一杯水,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其次以1-18号元素为例,通过5个任务驱动,发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接着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寻找内在规律的外在特征表现(证据推理),设计实验探究来验证规律猜想。这2个环节(找规律、证规律)实现教学的第二重境界:授人以渔,领着学生去找水,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最后以类比硫和硒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为总结,将所找所证规律加以应用,实现教学的第三重境界:悟其鱼识,形成水资源见识,实现情态观的目标。通过多个任务驱动的“串联与推进”,将三维教学目标融于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落在“问题解决” 上,达成了“施巧力,深受益”效果。

二、教学过程

1. 角色扮演,引入课题

【提出问题】《必修1》我们学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你们有哪些学习体会?

【各抒己见】①要记忆知识很多,如元素符号、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等;

②感觉元素化合物知识比较零碎,规律性不强;

③……

【引导过渡】 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100多种元素,而化合物近四千多万种,且每年以100万种速度增长。若不找出它们的内在规律,总觉得知识零散,且难以有效地探索更多物质性质;2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

(展示:元素周期律探索化学史话)

【角色扮演】 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科学家介绍尚古多的“螺旋图”、纽兰兹的“八音律”、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

(任务方式:课前布置3位学生查找、分析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相关研究资料,用自己语言陈述主要研究观点;对“自己研究”在促进元素周期律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行客观评价,并用简要语言指出其他科学家研究观点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问题讨论】 ①三位科学家提出自己理论的依据是什么?你们对他们提出的理论有何看法?

②以教材元素周期表的1-20号排列次序为例,对照早期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寻找异同,评价内在规律性关联度和建立依据。

【学生总结】①门捷列夫提出的“元素周期律”在当时是先进的,但现在看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②科学家研究元素内在规律都是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说,建立模型。

【引入主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沿着科学家研究历程,探元素之间存在的内在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人类发现元素种类与物质数目巨大差异”为认知冲突起点,简要介绍化学家的探索历程,借用学生情景剧模式,形象地将突出科学家的思想陈述出来,活泼的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质疑、讨论,把传统“以教师单边陈述为主”的教学变成了“学生理解和争鸣”的舞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2. 任务驱动,发现规律

【问题驱动】100多种元素内部存在规律吗?以大家熟悉1-18号元素为例。

【学生任务1】写出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任务2】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核电荷数为横坐标、最外层电子数为纵坐标,将1-18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表示在图1的坐标系中,再将各点依次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分析是否存在规律性?

【归纳总结】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学生任务3】以1-18号元素为例,以核电荷数为横坐标、元素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为纵坐标,绘制直方图(图2),并观察思考主要化合价变化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归纳总结】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学生任务4】根据教材P4“交流与讨论”表1-2中所给原子半径数据,以核电荷数为横坐标、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图3)。分析图中曲线,寻找其中的规律。

【归纳总结】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呈现周期性变化。

【学生任务5】横向分析存在周期性,若纵向比较,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

【归纳总结】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设计意图:高一下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对比、分析、总结的能力。因此在这个环节,给出任务,让学生去阅读相关信息,数表――绘图――分析――归纳,培养利用信息,提取信息,抽象概括,理性思维能力。任务开展以小组交流与讨论方式进行,凸显个体争鸣,小组合作的智慧,建立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3. 实验促学,求证规律

【问题质疑】我们总结的内在规律若真实,必定能通过外在特征表现出来,能否用实验证实?

【学生任务6】结合之前所学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尽可能多地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周期元素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顺序。

(要求:先独立思考,填写个人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并依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等原则确定最佳方案。)

【师生总结】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①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来确定活泼性。

②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来确定强弱。

③金属单质与水或等浓度稀盐酸反应的难易程度来确定。

【学生任务7】4人一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和药品,验证小组设计共识;将实验现象、结论记录教材P5表1-3中(补充实验外加栏目)。

【师生总结】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钠 > 镁 > 铝。

【教师追问】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吗?

【信息支持】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也可以作为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性质归纳】碱性强弱:氢氧化钠 > 氢氧化镁 > 氢氧化铝。

【师生总结】11-13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性在逐渐减弱。

【信息支持】①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形成气态氢化物,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②元素非金属性越强,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学生任务8】复习回顾氯溴碘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根据苏教版教材P6表1-4、1-5中所提供的实验事实,总结同周期元素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归纳总结】11-17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设计意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实质就是要求学生个体“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在与同学讨论基础上提出探究的问题和假设,依据假设提出实验方案,组织探究活动,收集实验证据,基于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证实或证伪假设,交流自己的成果。”故本环节采用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探查最优方案的策略,把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的过程,并通过资料分析、概括总结,实验验证、观察辨析来推理、判断,建立严密的理性思维模式。)

4. 迁移活化,应用规律

【任务问题】请你给元素周期律下个定义;并指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学生归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学生任务9】在必修1中我们学习了硫单质及硫的化合物的性质,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①你能比较硫和硒的非金属性强弱吗?有哪些事实和实验验证你的预测呢[5]?②预测二氧化硒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依据什么推测它的性质?③请你结合物质分类规律,自行建立合理坐标系,在坐标系中写出As元素可能化合物,并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能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变化做出解释或预测,能运用化学变化的规律分析说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化学变化。”如何将化学课堂教学中“化W核心素养”外显出来呢?本课最后一个任务驱动就是要求学生用元素周期律理论,解释之前所学的硫的性质,以同主族为支点对未知的硒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预测;教学未以此止步,我们采取“破除原有框架,重构已有认识”为手段,提出了更为开放性的问题:“以As为载体,物质分类为指导,重构学生周期律认知序列”,教学挑战性高,素养外显性强。)

三、教后反思

1. 任务解决,应用学科观念,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本节课以任务驱动为明线,有效将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元素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等知识隐含其中,并将任务驱动与实验探究交叉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任务,驱动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现象、动手实践、讨论解释实验现象和事实,来作为支撑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的证据。此过程中将“宏微结合”“实验探究”“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合理有效融合,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化学思想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建立和发展化学核心观念,促进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 巧用史料,外显思维历程,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本节课的另一亮点在于教师提前预设,恰当设计和引导,引入相关化学史的内容,在解决问题中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让学生尝试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去体验发现的过程,体验研究中实验的重要性、科学真理的相对性,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通过化学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建构和心智模型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化学认识”“化学观念”“化学运用”等核心观念的培养,成就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3. 问题引导,体验探究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我们的学生:“能根据文献和实际需要提出综合性的探究课题,根据假设提出多种探究方案,评价和优化方案,能用数据、图表、符号等处理实验信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提出或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和策略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牛学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8-12

[2] 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4-7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8

工作总结有很多好处的,比如通过在总结的过程中回顾过去所开展的工作,所碰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现规律。今天小编整理了部门工作总结范文最新版5篇供大家参考,共同阅读吧!

部门工作总结范文12020年在公司领导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营造员工关心和支持安全工作的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员工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厂区正常的生产秩序。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公司总经理直接抓,分管部门具体抓,办公室、保卫科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制度保证措施到位

1、建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将安全保卫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

公司与科室和车间主任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明确了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安全保卫工作规章制度。

建立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安全保卫工作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充实。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员工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严禁组织员工从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危险性工作。对涉及厂区安全保卫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4、建立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三、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公司、家庭的密切配合。我们积极与市公安、卫生、综合治理等部门通力合作,做好公司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教育,促进自护

要确保安全,根本在于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抓好安全教育,是公司安全工作的基础。我们以安全教育周为重点,经常性地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特别是抓好交通、大型活动等的安全教育。

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周工作。安全教育周以厂区安全为主题,在安全教育周期间,组织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厂区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五、加强检查,及时整改

开展常规检查。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对厂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冬季公司对电线和宿舍区进行防火安全检查。

部门工作总结范文2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回顾过去的一年是丰收的一年。今年我有幸担任了餐饮部经理,感谢中心领导班子对我的信任,感谢的大家对我的支持。我部在中心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员的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中心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无论在社会效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对餐饮部今年的工作进行以下总结:

一、学习培训方面

我作为中心的一员,积极参与中心组织的每一次学习培训,我部还积极参加了中心组织的“优质服务质量月”活动,并进行交流座谈总结,通过一个月的活动和外请老师的培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全员学到了更多更广的业务知识,提高了整体的工作质量和基层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还活跃了气氛让全员对餐饮工作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促使我部工作不断的进步。

二、管理方面

我部按照要求制定并启用表格化精细管理,从厨房的高档原料进货跟踪,日耗统计到前厅的日常卫生纪律考核一律使用制定的表格严格执行,同时还制定了优秀员工每季度出去学习的方案,这样既稳定了员工队伍,还激励了员工的上进心,尤其是管理层每月做上桌率和投诉率的统计考核,要求部门管理人员和基层领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执行好中心提出的现场管理、走动管理、沟通管理、通过新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提高了全员的责任心,餐饮部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出品和服务方面

近几年来餐饮业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没有被压力压倒,是把压力变为动力,积极向前,拓宽思路,不断的向外学习交流,同时中心领导特别重视餐饮部的发展,把餐饮部定为中心全年利润增涨点。所以对我部工作支持力度特别大。不惜重金外聘调整厨师,提升技术力量,增加菜肴的花色品种,提高饭菜质量,定期派厨师去知名度较高的酒店去学习考察,要求每季度出新菜以满足不同宾客的需求,尤其是在接待__时,我部在中心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下由原来的桌餐改为分餐制,经过精心的准备,顺利的完成了接待。

四、安全卫生和节支方面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保障,安全工作高于一切,我部门作为中心的消防重点部门,更是重视安全,为了提高全员的安全消防意识,制定了严格的值班管理制度,要求每日值班经理、基层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并做好安全记录。卫生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对食品卫生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部在食品卫生上从源头抓起,过期的,劣质的,三无产品绝对不允许进入我店。

部门工作总结范文3今年年初,我正式被录用到__办公室工作,到现在已工作近一年时间,这段时间里,我能够认真按照领导的要求,扎实开展本职工作,全力配合领导及同事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下面,我将这一年来的工作做简单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面对今年新的工作方式及平台,我能够在开展此项工作之前不断加强对新业务的学习,熟悉掌握各单位及编制部门的操作步骤,逐步排查疑难问题,更好地为事业单位答疑解惑。工作进程中,我始终本着耐心服务的态度,认真解答,采取面对面演示或代为操作等方式,方便事业单位,确保登记工作顺利完成。

全力筹备实名制管理工作会议,会上详细地为机关单位讲解了如何使用软件进行人员信息录入、导入初始化数据以及导出上报数据等操作,并在会后为各单位下发初始化数据包,积极采集各单位人员详细信息,并对各单位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理解答,对人员详细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并指导修改。

针对此次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我能够积极按照工作要求,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吃透精神,详细了解清理规范的范围及主要内容,对于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积极发表个人见解,共同探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接收各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报表过程中,认真核对其所填内容,发现问题及时退回修改,详细做好答疑解惑工作,以全面详实掌握各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情况,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基础。

二、查找存在问题

总结这一阶段工作,付出了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从工作中查找出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业务知识掌握还不够全面,对于办事人员的咨询尚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仍有很多问题需要领导指点才可解决,对于__档案库了解不够,没能做到对于开展过的工作熟记在心。处理问题方式过于单一,头脑不够灵活,面对突发情况不能够随机应变,不能够转变工作思路,换其他角度去解决问题。沟通能力不够,无论是与本单位领导及同事,还是与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没能良好进行沟通,不利于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将继续本着谦虚谨慎的态度,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专研业务,全面掌握__各项业务知识;灵活转变工作思路,努力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交流,注重工作与生活相结合。严格按照领导要求,积极与同事团结合作,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共同推进__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树立__的良好形象。

部门工作总结范文4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20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大监控力度

我们首先加大了对监控室的领导督查力度,使其真正起到眼睛的作用,加强对监控室的培训与指导,在现有的高科技设备的配合下充分起到其独特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提供线索,对打击在电梯中乱写乱画、随便张贴小广告的违法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尤其在电梯出现意外事故时,为协助保安队员抢救被困电梯中的各类乘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能力

为了将强全体安保队员的实际应变能力,提高及时处理意外情况的素质水平,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协助下,我们保安大队及有关部门的员工组织了多次的消防培训,并多次召开技术指导与消防知识普及会,使安保队员的消防、防火意识和实际操作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加强本园区的消防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思想工作

时刻不忘对保安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定了每周一召开全体保安队员例会制度,发现不良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使广大保安队员牢固树立起鞍钢敬业的道德思想,多名保安队员受到了广大业主的称赞,为创造和谐社会,营造和谐家园起到了积极地良好的作用。

思想认识的提高,促使了各项工作的展开,广大保安队员勇于献计献策,为提高保安工作的质量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利用空闲时间,保证保安队员多以将园区的建筑垃圾清运园区以外。保证了园区的环境卫生,为公司节约了部分开支。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为实现本公司的各项工作目标再做多一些工作。

部门工作总结范文5接公司领导通知、春节后上班先到公司开会,2月16日来到广州从化项目,17日到珠海公司参加公司会议,会议内容为新的一年的工作部署,根据公司会议做了一些新的调整,公司设置了有关专线技术服务部门,技术部由本人负责,全面负责公司在建项目所有工程技术方案指导管理、质量、安全、控制管理。2月22日至3月16日检查广州从化和深圳项目的质量、安全。3月16日回到烟台项目,3月16日回到烟台项目、对烟台项目的收尾工作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控制。5月12日应徐经理要求将烟台项目的机械设备搬至大连项目,12日下午安排了一辆货车到烟台项目装部份周转材和办公桌用品待,晚上9:30分坐船过大连13日零晨4:30分到达大连星海湾金融大厦项目,6月17日接到张林恭通知要将大连所有的设备材料拖回中山项目,大连项目将放弃不做了,6月18日后组织联系车辆,25日已将大连项目所有设备材料装完,并与物流公司办理了相关运货手续,全权由物流公司负责运输过程中的货物安全,7月2日所有货物已安全到达了广东中山项目。

一、施工质量检查总结

1、2月17日到公司开完会已后按照公司要求进行检查了深圳万科千林山居项目、广州从化夏湾拿项目、检查各项目的技术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整个施工生产体系,检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生产要点已全面做出了整改措施和技术控制方法,并将检查存在的各分项工程技术资料上报了公司。

2、根据检查存在的问题我已经做了相关的整改技术交底,并将技术交底下发到各位工长手中,并切要求各项目主要管理人员按照相关技术交底资料实施控制工程质量,在实施过程中因管理体系不建全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层层落实不到位,所以执行中没有原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资料落实,没有落实的原因分析;

a、根据目前各项目在建工程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进一步作出分析,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应于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为目标。首先公司领导对工程质量就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公司对各项目没有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安全管理目标、没有明确可行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更没有统一的控制目标,因此、导致每个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就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b、各项目对质量管理存在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做好有针对性的作业技术交底控制书,高层管理人员对各分项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安全管理也不明确,更不用说有什么指导控制性的有效技术文件,波动性和随意性都比较大,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前期的实施过程,分项工程施工中基本是根据各位工长的随意性去指挥操作,无论技术高低,没有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做出相关的有效控制文件。

c、做好技术交底是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条件之一,为此,每一分项工程开始实施前均要进行交底,作业技术的交底、施工方案的具体细化,明确更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是工序施工的具体指导文件,做好技术交底首先项目经理就应该高度重视,并切要明确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意外问题及应急措施。关键部位,或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的分项工程,没有做好技术交底的分项工程,不得进入正式实施。

二、生产与质量管理概述

1、建设工程是一个生产的单件性,流动性、波动较大,它不像一般工业产品那样的生产线那么规范,有固定的生产流水线,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容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还比较大,同时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还比较多,其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动,都会使工程质量产生波动。

如材料规格品种使用错误、施工方法不当、操作未按规程进行、机械设备故障、设计失误、生产系统施工环境等等都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主要一个因素就是人为因素,根据我公司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绝大部份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总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因素、施工方法、施工环境五大因素。

2、人员因素、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项目的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

人员的素质,即人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直接地影响施工质量,所以人员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素质,提高质量、安全的管理素质,首先要从领导做起,要从领导抓起。

3、工程材料、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它们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结构的刚度强度,观感、功能、使用安全等,目前深圳项目2#楼转换层出现整层屋面找平层基底不牢固、表面起皮,起沙,无法达到正常标准要求,导致下步施工非常困难,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增加工程造价,原因就是先用的材料错误。

4、施工方法、施工方法是指工艺方法、操作方法和施工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施工方法不同产生的质量也不一样,工程的成本也不一样,不同的施工方法就有不同的造价,不同的质量。

5、机械设备、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大型垂直与横向运输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主体工具,施工机械的类型、操作是否方便安全等,都将直接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好与坏,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工程造价。

6、环境条件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待;

工程作业环境,周围环境条件等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但是施工现场环境主要还是人为因素。

7、目前检查存在的主要因素就是以上的五大因素,主要一项是人员因素,人员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

施工决策、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安排、施工检查、以上八项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提高,以自身的管理水平改进工程质量。

三、质量目标计划

1、质量计划应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

项目经理应对工程质量目标做出明确的质量方针,工程质量总则必须符合公司的质量目标,即: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业主至上,使质量达到最佳目标。

2、制定的目标方针要使本项目的职工对质量有一种自豪感,使每一个职工对其工作的质量应负主要责任,生产的产品以满足规范和内部和外部用户的要求为原则,一次满足,次次满足,要做到给外部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得到满足。

3、制定的目标计划应严格要求各个分项班组(材料供应)方,他们提供的原材料与服务和我们的产品一样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生产的班组质量目标: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应达到95%,确保做到合格工程。

四、施工生产管理计划

1、为了确保施工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确保工程(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项目的施工生产准备和施工过程的控制,必须要制定生产目标管理计划,如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对生产的目标计划失控,那么整个生产线的分项工程就会出现一个不可意见的经济损失。

2、施工准备、项目生产负责人必须组织编制施工准备计划;

编制完成由项目经理审核施工准备计划,并指令项目组织实施。现场准备,设施搭设应经业主、监理和公司同意后开始实施,按平面规划,接通水源、电源、铺设施工道路,并保证道路通顺,挖好排水渠道。

3、进场后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施工计划、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施工现场管理的教育交底,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制,明确生产质量职能的分配,提出组织、材料、构件、成品、半成品计划。

提出施工机械、机具、模板等生产要素租用计划。办公用具用品的进场和布置以及企业形象;文件资料、报表的准备、提出管理人员及劳动人员进场计划。

4.施工计划的内容,分阶段形象进度控制计划,主要实物工程量,材料、设备、机具、劳动力计划,质量控制指标与计划,成本控制计划及三材节约指标,总体计划的编制说明及措施,成品及半成品委托加工计划,分阶段形象控制计划,月度施工计划编制说明及主要指标,施工旬(周计划),以及分项工程日进度。

5、项目编制的计划,

a).工程总体网络施工进度计划(总体)

b) .单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各分包分项)

c) .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各分部分项)

d ) .月计划(各分项班组)

e) .旬(周计划)(各分项班组)

f、计划的批准

g、项目计划检查的重点是生产要素的落实情况,关键工序和实物工程量的完成情况。

h、通过计划的检查,找出关键问题,采取对策。

5.工期的管理体系,项目经理应主管工期,并切要落实到各工长、各部门按其关联责任做好各项工作,各工长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施工记录,单位工程分包阶段工期计划与实际进度情况。

6、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控制工期进行预测,并提出改进措施

供项目经理决策,由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工期损失,如地基处理,增加面积,提高标准,设计错误及建设单位所订购设备、材料延误等,应及时办理工期变更或工期签定手续,随时报送。

7.施工生产统计分析、月度生产完成情况分析、月度计划未完成的原因分析,目前施工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9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转瞬间,已是4年过去。逝去的4年也是我在教学领域履行中学三级教师职责,勉力耕耘、不断进取的4年,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4年中,我一直担任初中语文、政治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我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学生都喜欢我上的每一节课。几年下来,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上升,每次考试成绩均居全校同学科前列,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三、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XX年11月,我承担初一3个班语文教学。初涉语文学科,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尤其是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需要完成的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变。我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首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其次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中着重采取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指导读书方法,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探究环境,全员质凝研讨;补充遗缺遗漏,归纳知识要点。由于我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积极尝试,主动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讨论、思维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力,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体现,近几年参加学校组织的语文教师公开课、教学基本功竞赛都名列前列。历年统考成绩均居全校前列,其中XX年平均分居全校同等班级第一名。XX年所教学生段成绩又获大丰收。 

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心理素质自我总结篇10

关键词:素质教育;系统结构;现代人才;控制性因素

素质教育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全面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教学论发展史上一个崭新阶段,它摒弃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对知识+能力的教育也有所扬弃,而强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服从人才素质结构的规律。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传统教育下的人才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错误,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素质结构如果不加以重组和优化,就不可能培养出向高新技术革命挑战,具有参与全球性竞争和合作能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要想培养人才,就必须搞清楚人才素质系统结构,搞清楚在人才素质系统结构中究竟是那些因素起控制性作用,这对于我们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先所研究的人才素质都是停留在结构,没有把人才素质放在一个大的系统中去。本文发表的就是笔者对人才系统结构的粗浅之见,仅是抛砖引玉之作,不当之处,祈请指正。

一、人才素质系统结构

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Bertalanffy,L.1973)指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系统的方法坚持整体地、全面地看问题,考虑整体结构内的一切因素和变量。系统分析就是对某一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转传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和应用。现代系统论概括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为: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有机关联性、系统地动态性、系统地有序性、系统的目的性[1]。人才的素质结构即构成一个系统,政治素质结构、道德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知识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体能素质结构即人才素质结构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或因素。

人才素质结构作为一个系统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系统内部组成成分及诸因素之间通过正负反馈互相作用,与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使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直到输出达到预期的结果,实现优化结构的目的[2]。系统的自动反馈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那么找到了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控制性因素或者说施控者就找到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就可以促进人才素质结构的自我优化。

从哲学上讲,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非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人才素质系统是一个总系统,它包括四个部分:思想意识,能力,知识和心理。思想意识即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它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在人才素质结构这个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心理即对外界的反映,它的最高层次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其次就是性格、气质、意志、情感和兴趣。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知识是指人才个体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含有各个层次和各门学科的知识,含有无数的概念和定理、定律,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能力属于心理素质系统的范畴,在人才素质系统结构中举足轻重,其最高层次是创造能力。

人才素质系统结构的总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人才素质系统展示了人才的全面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动态体现。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它必须在正确的原则和方向的指引下去塑造,以激发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心理素质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支撑。知识素质是人才素质机构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人才;能力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知识素质高,能力素质强,才叫“博学多才”,方能称作人才。这四部分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是不可偏废其一的。哪一个环节出现缺陷或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在这四部分中,思想意识是核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控制性作用。如果没有了思想意识,何谈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呢?没有了思想意识又何来心理活动呢?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人的思想意识,有了一定的思想意识,才能成才,没有了思想意识,人才无从谈起。

二、人才素质的子系统

系统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才素质结构是一个大系统,是处于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总和。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层次、子结构或各个因素都发生着相互作用。搞素质教育,必须有系统观念,要通过系统分析、综合类比,协调人才素质结构中各要素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比例,从而获得好的效果,培养结构优化的人才。在人才素质的总系统中,存在着四个子系统,它们是:思想意识系统,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心理素质系统。

(一)思想意识系统

如图3所示,在思想意识系统中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价值观是核心,是该系统的控制性因素。

(图3)

道德观是人才系统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理想、情操、风格、觉悟、作风等基本要素。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能按照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就会自觉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勇往直前,奋斗终生,做出积极的贡献。反之,如果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这样的“人才”,只能是“危险品”。

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关系到我们究竟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做人?归根到底:以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分子的形象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上几十个年头?人生观不抽象,它统帅人的生命实践。人生观有高下之分:高尚的人生观要通过一个人的鲜明的人格形象、艰苦的奋斗付出和对社会的相当的实际贡献等要素综合体现出来。

审美观指的是主体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和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等范畴[3]。我们所倡导的是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的审美观。

在这样一个子系统中,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控制性因素。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价值观不同于知识、理论和科学系统,它主要不是表明人们“知道什么、得什么、会做什么”,而是表明人们究竟“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是人们在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内心定位、定向系统。价值观是任何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大系统的“软件”、“软件的软件”;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3]。

(二)知识系统

知识素质系统是人才素质系统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成才。知识素质系统包括社会知识(生活知识、艺术等)、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技能基础知识等)和相关知识(包含各学科、各专业知识以及各个相关方面等)

(图4)

如图4所示,在人的知识系统中,专业知识是核心,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数之不尽的知识财富,当代知识门类不断细化,新的学科不断涌现,传统的学科也不断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掌握人类所积累的全部知识财富。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一个现代人才必须有所精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人的知识系统中,文化知识是基础,更高的文化知识为人们获取和掌握其他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智力准备和精神支持。社会则是一部“无字书”,没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则会脱离社会现实,甚至成为无法立足于社会的“书呆子”,成才便无从谈起。同时,在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广泛涉猎其他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到有所专又有所博。而相关知识、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又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人的专业知识。正确认识人的知识系统及其规律,“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人有限的一生中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反之,“在现实生活中办事效率低、效果差、措施不力,都是因为某人知识素质结构杂乱无序、不稳定、畸形、未优化造成的。”[4]

(三) 能力系统

人的能力系统如图5所示:

(图5)

能力是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本领。能力素质系统分为专业能力(含一般能力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工作能力即适应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模拟能力等)和特殊能力(含鉴别能力、自控能力、节奏感、审美感、灵敏感等),其中一般能力,工作能力和特殊能力都属于相关能力,而能力系统中最高层次是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那么素质教育可以说就是失败的。社会活动能力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相关能力,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如果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那么这样的人才也是无用的,不成功的。

(四)心理素质系统

人的心理素质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思维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1)直观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同时,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一,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亦称为发散思维、辐射思维,其特点即是从不同方向思考,为解决问题寻求多种答案,以资选择。这种求异是创新的关键。第二,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能力,亦即顿悟思维能力。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指的就是顿悟。这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艰苦思考、勇敢追求,为灵感出现做好准备;应该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因为灵感多产生于紧张后的松弛状态,必须为灵感创造时机;应该多利用原型来启发灵感,多用模拟法来激活灵感。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志趣,就是志气、志向、兴趣、情趣的结合。首先得有一定的志向,它就像风帆一样,鼓舞着人前进。志向比较远大的人才能在行业内有所建树。再次要有志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如果遭受一点挫折就马上丧失了斗志,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也是做不成大事的。有志趣的人才有热情和激情,才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敏感性,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好奇感,求知欲自信心和惊奇感又会刺激,强化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动机,鼓舞、激励和促进创造活动的进行。

而在这个系统中,联想则起着控制性的作用,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联想不仅可以使人及时调出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且可以促使人去查找和获取未知的知识。同时,联想可以激发顿悟,激励志趣。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思维,就没有人的心理活动。

三、素质教育下人才素质体系的构想

很早以前,我国的儒家学派就曾在《大学》一文中系统地阐发了儒家伦理政治思想所要求的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文章开篇即提出“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儒家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宗旨。儒家认为按照“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做,自然就能达到“三纲”的目标和宗旨。儒家提出的“三纲”、“八目”所构成的人才素质结构可以用图7表示:

(图7)

在这个人才素质结构中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进而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在儒家看来,修身即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控制性因素,抓住了修身这个核心,就能顺利成才。

那么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要根据人才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和特点及在子结构运动中的地位,以适当的发展速度与整个结构的运动相适应,做好动态的综合平衡。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不能只灌输知识,而不管获取新知的方法;不能眼睛只盯住知识,而不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和核心,即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和优化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头戏”。

总而言之,只要认真去研究人才素质结构和规律,努力找出人才素质结构及其子结构中的缺陷,从人才素质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全面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严格遵守人才素质结构规律,采取得力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厚基础、宽知识、能力强、素质高”的恩能够适应21世纪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杨晓波.从系统论角度谈外语教师知识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

[2]魏诺.控制论原理[J].西安教育学院院报,1995,(2).

[3]李德顺,简谈什么是价值观[J/OL],philosophy.cass.cn/facu/l- ideshun/041-lunw.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