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虫害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1-16 17:27:55

防病虫害的方法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1

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以系统工程和可持续控制为指导,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为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坚持防治与营林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依法防治,强化政府行为,倡导群防群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达到有效遏制其扩散蔓延的目的。

2、具体措施:①坚持除治与预防并重的基本方针,认真扎实抓好预防监测工作。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基本方针,以预防的总体战略出发,根据有关因素对全区除治与预防工作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对不同类型区的目标任务和对策都要有所区别,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③坚持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基本方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各级政府是危险性病虫害防范的责任主体,负有首要责任。预防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集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和部门行为于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走群防群治的道路。④坚持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相结合的基本方针。在危险性病虫害防范过程中,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法律为武器,坚持依法除治,依法预防,防止人为传播。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行业管理。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缺一不可,只有把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病虫害控灾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取得理想效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除治与预防水平的基本方针。除治与预防工作技术性强、难度大、要求高,在深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不断研究出先进除治预防手段,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除治预防水平,提高除治预防成效。

3、及时对森林虫害进行化学药物除治与预防处理

(1)积极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资金投入,为彻底除治危险性病虫害奠定基础。

(2)营林措施。要尽快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所有枯死木、濒死木清理工作,对林地剩余的其他风折木、砍伐后遗留下来的剩余松树枝桠也一并清除,按有关技术方案要求,全面进行药物除害处理,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到 100%;完成工程治理范围内的所有枯死侧枝清除和除害处理工作,要求松褐天牛除治死亡率达100%;完成因郁闭度大、需要进行卫生伐的全部作业。将所有松木枝桠和松木药物处理后按方案要求集中指定地点烧毁。

(3)化学药物处理。开始挂设天牛成虫诱捕器:完成林内喷洒16%虫线清乳油,名木古树每木注射16%虫线清乳油等化学防治松褐天牛。

二、病虫害的生态防治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定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 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2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3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几十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发现,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大量的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1] [2] 

效果。但生物防治也有局限性,一般见效比较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防治效果受使用技术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4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概念;防治方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木、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居住的环境。森林并非是树木的简单集合,而是有一定结构,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并与外界环境发生密切联系的极其复杂的集合体。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在建国初期,国家为了改变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投入了大批的财力、物力营造了广袤的人工林。使得祖国的荒山秃岭都披上了绿装,也改善了人们居住的环境,使大部分人居住在如画环境之中。但是,在人们庆幸生存环境改善之余,大面积的人工林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因为人工林的特点是几千公顷甚至几万公顷都是纯林,这种单一的纯林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极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使得林木及林副产品减产、甚至绝收,更有甚者森林病虫害会让大片林木死亡,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因此,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林业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著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2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5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成因;预防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2-0115-02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林业资源的建设与保护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但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林业病虫害现象十分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林木的正常生长与林业资源的质量。因此,本文将从林业资源出现病虫害的成因入手,对如何有效预防林业病虫害进行有效性研究。

2林业病虫害类型及特征

2.1林业病虫害类型

林业病虫害是指昆虫在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林木的汁液或者营养器官,进而造成林木的营养物质减少或者林木生产的营养减少,从而导致林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严重营养不良,林木副产品或者林木的产量与质量下降,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然灾害。林业病虫害的类型包括以下三种:一是非侵染性的病虫害,即由不适合林木健康生长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光照、土壤污染以及空气污染等多个因素所造成的病害;二是侵染性的病害,即由细菌、真菌、病毒、质原体、藻类、寄生性的种子植物、螨虫以及线虫等多个因素造成的病害;三是衰退病,即在遵循特定顺序所出现的非生物与生物因素等综合作用下,引起林木生长潜能或者生长长势下降甚至是死亡的病害,比如杨腐烂病,其主要的林业虫害有桑天牛、光肩星天牛、美国白蛾、春尺蠖、松材线虫、松褐天牛以及其他的一些食叶害虫。

2.2林业病虫害特征

林业病虫害的特征包括以下5点内容:一是危险性的林业病虫害的蔓延速度较快;二是常发性的林业病虫害面积较大,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三是经济林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较高,对林农致富与山区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四是偶发性的林业病虫害的面积较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五是很多地区的林业次要病虫害逐步升级为主要病虫害,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3林业病虫害发生成因

(1)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主要表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处于救灾的核心主题展开,一般情况下是“哪里出现病虫害,人与钱往哪里跑”。人们只是单纯地注重林业病虫害的救治,而对于如何预防与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展则不太重视。

(2)危险性病虫害跨区传播速度加快。林业危险性的病虫害跨区传播的速度加快的主要表现是:随着中国的入世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程度不断加深,一些危险性极强的病虫害传入中国,比如美国白蛾、松材线虫、松针褐斑病、松突圆蚧等。再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得这些危险性极强的病虫害在我国的传播速度加快。

(3)化学药物使用不合理。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药物使用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在没有对林木生长习性、抗药性、病虫害特征做详细研究之前,就盲目地选择一些化学药物进行防治。这种方式不仅会对病虫害的天敌造成危害,而且会使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对林业的生态环境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4)人工林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人工林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的主要表现是:由于当前我国建设的人工林多属单一结构的林木群与单一的树种,这严重降低了人工林防御病虫害的能力。一旦有危险性极强的病虫害传入,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人工林造成严重的危害。

(5)天然林砍伐负荷超重。天然林木的砍伐负荷超重的主要表现是:林业经济的发展多是以生产木材为主,但大量砍伐天然林木,不仅超出了天然林木的承受能力,而且在很大程上对林木的原始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业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为病虫害的恣意流行创造了环境。

4预防林业病虫害的方法

(1)采取措施做好科学的封山育林的工作。要做好科学的封山育林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根据本区域的土壤条件与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林木苗种进行种植,所选择的苗种要具有极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二是要采取措施进行混交林的建设,完善林区的生物群落与生物多样性,不断地增加病虫害天敌的数量,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林区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2)采取措施做好林业植物的检疫、检测、预报工作。要做好林业植物的检疫、检测、预防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在林区林木苗种进行种植之前,对该区域的土壤条件与气候条件进行调研,了解并掌握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要在林业植物检疫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对该区域进行封锁,对该区域的苗木、林木种籽,林区木材调运以及繁殖原材料进行严格化管理,严防质量不过关的材料进入疫区;三是要采取措施有效观察林业病虫害发生与发展的现状,及时地向上级汇报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以免错过最佳的防治机会。

(3)采取措施做好林木育苗消毒与保护病虫害天敌的工作。要做好林木育苗消毒与保护病虫害天敌的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林木苗种进行育苗的时候,要对育苗的土壤进行严格的消毒,尽量减少土壤中病菌的存在,给种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提升种苗的出苗率与存活率;二是要对本区域的林木种苗的特性与相关的以害虫为主食的微生物、昆虫以及益鸟进行细致系统化的研究,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与繁殖时间,以便采取措施保护有益于林木生长的益虫与益鸟。

(4)采取措施做好生物农药的研发工作。一是充分运用先进的生物医药技术与丰富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研发可以有效控制林业病虫害的生物农药。比如说,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可以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白僵菌可以有效防治松毛虫与松褐天牛,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有效防治食叶害虫与松毛虫,而转基因的植物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途径。二是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方法有树干注射法、树干涂药法、挂吊瓶法、毒签插入法以及根部埋药法等。在防治的过程中要遵循林木病虫害防治专家的要求与建议,根据本区域林木病虫害发生的特征与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与生物药物。

(5)采取措施强化人们对防治林业病虫害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要采取措施从降低林业病虫害对林业发展所造成危害的角度出发,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对加快防治林业病虫害以降低经济损失,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木材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升人们对防治林业病虫害重要性的了解与认识;二是要采取措施从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加快林业病虫害防治以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林业资源质量与面积等多个方面的意义,对林业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三是要采取措施,针对加快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当地的森林覆盖面积与提升林业资源质量的重大意义,对当地民众进行宣传与教育,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提前预防林业病虫害的意识与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

5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人们对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林业病虫害发生面积的扩大,给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成因与预防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有效减少林业病虫害的面积,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小红.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8).

[2]龙梅.浅谈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2(7):79.

[3]徐振耀.浅谈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原因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215.

[4]齐志茹,杨秀英.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J].河北林业科技,2007(6):46~48.

[5]马宇,葛伟,田敏爵,等.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J].山西林业科技,2011(1):51~53.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6

一、杨树病害防治方法

1.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是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轻则引起早期落叶,影响幼苗生长;重则造成毁灭性的灾害。一般发生在叶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针状凹陷发亮的小点,后病斑扩大到1mm左右,黑色、略隆起,叶正面也随之出现褐色斑点,5-6天后病斑(叶正、反面)中央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孢子堆,以后病斑扩大连成大斑,多成圆形,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病叶可提早脱落2个月;苗木幼嫩时,若全部叶片枯死,易导致植株死亡,若小苗于出土时发病,小叶及苗颈将全死变黑,病苗扭曲不直。

防治方法(1)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2)加强苗圃管理。应选用抗病品种育苗,注意及时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搞好排水等田间管理,减少发病条件,苗圃地应避免连作或避免将苗圃设在感病植株附近,可有计划的换茬育苗,种子带菌需化学处理,防止实生苗发病,可用8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甲基托布津和多果定喷粉处理干燥种子。(3)发病期间,苗圃和成林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洒,雨季喷药时,药水中应加入0.3%明胶,防止被水冲洗掉,并应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

2.杨树腐烂病

杨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臭皮病、出诊子,危害杨树干枝,引起皮层腐烂,导致造林失败和林木大量枯死。

防治方法(1)选择适应性强、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的良种造林。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树势,同时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免腐烂病的大面积发生。(2)加强营林抚育管理,幼林郁闭前加强松土锄草,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在干旱地区或干旱季节,及时进行灌溉,低洼盐碱地要排水排碱;修枝应掌握勤修、少修、弱修,伤口要平滑,并涂波尔多液等防腐剂保护;防护林及片林边、行道树病害较严重,每年冬春季节应将树干涂白,以防日灼伤害和人畜损伤。(3)发病期用刀刮除或划破病皮尔后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普津、50%退菌特、50%多菌灵1∶(80~100)倍液涂干治疗。

二、杨树虫害防治方法

1.杨树蛀干害虫

1.1杨树光肩星天牛

防治方法:(1)防治卵及初孵幼虫,用锤击杀;向有虫处(蛀孔)涂抹敌敌畏(50倍液)或煤油;用50%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乐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喷干,喷液量以树干流药液为止。(2)防治大幼虫,幼虫长大蛀入木质部深处时,用注射器向蛀道内注射氨水;向蛀孔内投放56%磷化铝片(1/6或1/3片);用磷化锌与乙二酸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毒签插入蛀道内熏杀;施用这些方法的蛀孔用黏泥封塞为好。

1.2青杨枝天牛

防治方法:(1)选择较抗虫品种栽培。选择肥沃的土地繁育和栽植杨树苗,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增强树势。及时剪除带的枝、干并烧毁,减少虫害。(2)危害较严重的杨树林成虫出现期用氯氰菊酯涂抹或喷洒枝干。

1.3杨树桑天牛

防治方法:(1)毒杀幼虫,初龄幼虫可用敌敌畏或杀螟松等乳油10-20倍液,涂抹产卵刻槽杀虫效果很好。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从新鲜排粪孔注入药液,如50%辛硫磷乳油10-20倍液或上述药剂,每孔最多注10ml,然后用湿泥封孔,杀虫效果良好。(2)试用长效内吸注干剂,可用YBZ-B型树干注射机,注入长效内吸注干剂,也可用直径4-5mm钢钉在距地面50-80cm处斜向45度打孔,孔深3-4cm,然后再用橡皮头滴管或兽用注射器注入注干剂。用药量计算暂借用林木计算法,即先量树干胸径,然后换算或查出直径,每cm直径注入药量0.5ml,直径10cm以上桑树,应通过试验适当加大药量。这种方法除防治天牛有效外,还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介壳虫、蚜虫等。

2、杨树食叶害虫

2.1杨黄卷叶螟

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诱杀。(2)化学防治卵孵化后喷洒杀虫剂90%敌百虫1500倍液,发生严重时,喷洒80%敌敌畏2000倍液、40%乐果2000倍液。

2.2杨小舟蛾

防治方法:(1)卵期赤眼蜂寄生率很高,可进行繁殖利用;特别是第4代卵的寄生率高达90%以上,要加强保护。(2)叶面喷雾防治:适用于集中连片的林班,利用大型喷雾机械或飞防,1~3年生幼树可采用人工喷雾防治。

2.3杨潜叶蛾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7

一、大豆病害防治方法

1.大豆褐斑病。大豆褐斑病由壳针孢属大豆球壳孢菌引起。病菌在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从伤口、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侵入,引起初侵染。病苗可借风雨传播,进行扩大再侵染。叶片病斑为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状,呈褐色、红褐色或黑褐色,发生重的叶片上多病斑联合成褐色斑块,使整个叶片黄枯,引起早期落叶。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收割后清除田间病叶及其他病残体,并进行深翻,以减少菌源;常用药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铜高尚乳油500倍液、78%波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大豆灰斑病。大豆灰斑病由短胖孢属大豆褐斑短胖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种子带菌易引起幼苗子叶发病,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而侵染叶片发病。病斑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央为灰色,边缘褐色,似蛙眼状。潮湿时病斑背面生有密集的灰色霉层。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使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大豆灰斑病菌具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共有11个生理小种,不同小种的致病性不同,应注意小种的变化;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结荚盛期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可用36%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3.菌核病。大豆田发生的菌核病,主要由初侵染引起发病的,冉侵染机会很少。所以,防治的重点是减少菌源,防止初侵染发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防治时期:一般于大豆2-3片复叶期(此时正是菌核萌发出土到子囊盘形成盛期时期)喷药,若田间水分差,喷药时间适当推迟。药剂配方如下(均为每公顷用药量):25%施保兜1050D1500毫升+0.13%康凯3O-45克或益微300-450毫升+米醋1.5升;40%菌核净750-1050毫升+0.13%康凯30-45克或益微300-450毫升+米醋1.5升; 50%农利灵l500毫升+0.13%康凯30-45克或益微300D450毫升+米醋1,5升;50%速免灵1 500毫升+0.1 3%康凯30D45克或益微300D450毫升+米醋1.5升;施药方法:以上各种药剂兑水喷施,7D10天后再喷一次。

二、大豆主要虫害防治

1.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据资料2004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在大豆结荚鼓粒期时,蚜虫大发生,经大面积调查发现,大豆品种垦丰9和垦丰12蚜虫危害轻。

2.种子处理。用35%多克福大豆种衣剂拌种。

3.大豆胞囊线虫。大豆胞囊线虫病是由胞囊线虫属大豆胞囊线虫引起,该线虫以卵在包囊内于土壤中越冬,主要分布于20cm内的耕层土壤中。发病时病株子叶和真叶变黄,植株矮小,节间缩短,整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黄似火烧状。根系鼓包或破裂,露出白色胞囊,被害根很少或不结瘤。线虫是好氧生物,需要呼吸,在通气性良好的土壤类型中,线虫密度大,发生早而且重。而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等不利于线虫生存。包囊中的卵可以存活7~8年,连作地块线虫数量逐年增多,为害加重。

防治措施 在重发生区应采取5年以上轮作,用3%呋喃丹颗粒剂与种子、肥料混播,同时可兼治根潜蝇和地下害虫;大豆保根菌剂拌种。每ha大豆种子用液剂1500~2250ml拌种,用大豆保根颗粒剂1050kg/ha与种肥混施,或豆丰1号生防颗粒剂, 75~150kg/ha,与种肥混用。

4.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轻者沿瓣缝将豆粒咬成沟形,重者可把豆粒吃掉大半,使豆粒呈缺刻状,豆荚内充满虫粪。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破茧而出,爬到地表重新结茧化蛹,羽化成虫。在东北,8月上中旬为成虫盛发期,8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期,幼虫孵化后即蛀入豆荚内为害。幼虫在荚内为害期为20~30天,9月下旬脱离豆荚进入土壤结荚越冬。

防治措施 选用抗虫品种。一般选择豆荚无绒毛、组织致密的品种,抗虫性较强;秋季深翻。将越冬幼虫埋入土壤深层,减少越冬虫源;药剂熏蒸。在成虫盛发期,用长30cm的高粱秸或玉米秸,一端去皮,侵于80%敌敌畏乳油中约3分钟,使其吸饱药液,把另一端插入大豆田垄台上。每隔5垄插一行,棒距4~5m,每ha均匀插上450~500根药棒;喷药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喷施化学药剂防治成虫和卵。常用药剂可用15%阿维毒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5.防治红蜘蛛。在点片发生时就应该及时防治,常用药剂有(每公顷用量):40%乐果1125D1500毫升;2.5%功夫90O一1500毫升;48%乐斯本750D1500毫升;73%克螨特600D1050毫升加入喷液量l%的药笑宝、信德宝等可明显增加药效,并可减少30%用药量。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8

在五味子栽培中选择通风良好的地块;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进行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田间湿度,改善植株间小气候,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枝病果病叶,减少侵染源,有利于病虫害防治的进行。

一、病害

1.侵染性病害

(1)叶枯病

5月下旬至8月上旬高温多雨不通风时易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暗色的斑点,逐渐向下扩大蔓延到整个叶片,最后使整个叶片变暗褐色干枯脱落,随之果实萎缩,造成早期落果。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的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喷2-3次。

(2)根腐病

7月初至8月中旬雨季时发病,涝洼地、低洼地、渗透性差的地发病重。发病后地上部植株叶片萎蔫下垂,根部与地面交接处出现黑斑,逐渐向下向上扩展,使根部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植株死亡。90%的绿亨一号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的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根际浇灌。

(3)白粉病

夏季闷热多湿,温度25-28℃时易于发病。发病初期叶色褪绿或呈灰白色斑块,上覆盖一层白粉,叶面不平,病斑轮廊不清,严重时白粉布满全叶,病叶逐渐卷缩、干枯、脱落。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三唑酮和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1,8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4)霜霉病

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易发病。叶片正面产生淡红色较大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也有多角形小病斑;逐渐变成黄色或红褐色,叶的背面产生白色霉状物,并逐渐枯干。发病前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控制发病,发病后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疫病

7-8月份高温多雨易发病。先从基部叶片发病,至下而上发展迅速,1-2天蔓延全株,4-5天蔓延全田。发病后叶片出现水浸状病斑,一天之内蔓延全叶、两天后变褐色于枯,叶柄与茎秆结合部产生离层,整个叶片脱落。轻者心叶不发病,能继续生长,根部芽能继续萌发。重者全株死亡,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及时用68%的金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8%的克霉霜可湿性粉剂800倍喷雾,隔4天再喷一次,可控制病害的发展。

2.非侵染性病害

(1)药害

五味子对一般除草剂都敏感,特别是对乙阿合剂、阿特拉津最为敏感,打药的当天受害的五味子全株叶片出现水浸状斑块,蔓延全叶,逐渐干枯,轻者生长点能继续萌发,形成新叶;重者生长点死亡,不能萌发。选择五味子地块时,要远离玉米大豆田,靠近葡萄、蔬菜、中药材等地块。药害出现后,要及时追肥浇水,促进生长。

(2)冻害

由于五味子发芽展叶早,遇到晚霜结束晚的年份,即能遭到冻害。发生霜冻日出后,升温霜融,叶片呈水烫状,当天叶片呈不褪色干枯,几天后叶片脱落,当年没有产量。潜伏芽可萌发代替主芽。选择萌发晚的品种,可躲过晚霜冻,是防治的根本措施;喷水解冻,缓解冻害;烟熏防冻,此法适用于山区,不适用于平原。

(3)肥害

追肥后2-4天内出现叶片萎蔫,早晚也不恢复正常,又没有其它病害,即是肥害,受害轻者可逐渐恢复正常,受害重的叶片逐渐干枯,多成黑褐色,不易在近期脱落。发现肥害后,要及时浇水,增加土壤含水量,稀释追肥浓度,减小反浸透程度,降低肥害程度。

二、虫害

1.黑绒金龟子

成虫危害,是五味子早期害虫。危害期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每天下午2-4点危害,成虫出土后取食五味子叶芽,将叶芽吃光,留下木质茎。人工捕捉:4.5%的氯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80%的杀特乳油10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诱杀成虫:下午成虫出现前,将榆、杨、柳树的发芽枝用40%的乐果乳油50倍液浸湿,插到成虫集中发生的地段,每平方米插一支,诱杀成虫。

2.卷叶虫(大豆螟蛾)

幼虫危害,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在6-8月份发生;初龄幼虫黄白色,取食嫩叶,3龄后变绿色吐丝将叶片卷起,在卷叶内取食叶肉,危害叫片,影响果实发育,甚至落果。幼虫卷叶前用4.5%的氯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80%的DDV乳油1000倍液喷雾,消灭在卷叶前;卷叶后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

3.蛴螬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9

[关键词] 有机农业 病虫害防治 原则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46-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量逐年增长,近几年,有机农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农业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提高作物的质量,但是,病虫害一直困扰着有机农业的发展,如何有效的开展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成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

一、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1.重视生态平衡的建造,进行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生态体系进行模拟,增加种植作物的多样性,传统的单作物种植提供了统一的生态条件和资源条件,病虫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容易迅速发展,益虫由于可以觅食的种类较少加上栖息地有限,往往很难较好地繁殖和生长。所以,采取多样化的种植,引进品种多样的农业资源,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圈,对于害虫的防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多样性种植包括时间多样性和空间重要性两部分,时间多样性主要包括对于植物播种时间的把握,对收获时间准确的计算等,空间的多样性包括种植品种的多样性,地理空间以及种植土壤的多样性,通过生态多样性的建造,有效的促进益虫的生长和繁殖,益虫的增加有利于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2.对生产过程进行强化管理,减少病虫发生概率

在树苗、种子进行选择时,对抗病的品种进行优先选择,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选择以后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对播种前的种子要晾晒充足,用温水浸泡,将带有虫病的种子及时的剔除。在病虫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调整和制定栽培制度,播种尽量避开病虫高峰期,做到在虫害和益虫同步生长时进行播种,或气候不适合病虫生长时期进行播种。播种以后及时的播撒虫害药物,将病虫从根源消灭。当树苗等作物长到一定高度时,对枝杈进行整齐的修剪,及时的定花定果有助于将含有虫害的枝桠清除。搞好田园卫生管理工作,保证作物种植场所的清洁和卫生。

3.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实现农作物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虫害的综合治理。病虫害治理要综合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最终实现平衡发展发展。在虫害防治之前,计算机准确计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对虫害控制的最大限度值,制定虫害预警装置,当虫害超过预警值时,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如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虫害的密度较小,难以造成较大的损失,可以利用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管理,节约治理成本。病虫的防治要采取最优化的措施,避免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尽量运用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既达到虫害防治的效果,又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作物在进行虫害防治方法选择时,尽量利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对生物、物理方法优先考虑,积极地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例如,种植土壤,种植方法,作物品种选择等,避免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对土地环境的污染。

4.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加大技术投入

农业技术人员要做到三个“深入”即深入群众、深入田间、深入研究,科技人员要深入群众内部,坚持以人为本,定期对农民开展问卷调查,整理群众反映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快速有效的查找相关的书籍结自身的田间经验,编制成农作物病虫防害小册子发放给农业种植人员,指导他们农作物虫害防治工作。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要定期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手把手指导农业种植人员农作物病虫防害技术,总结出各类虫害病毒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细致的指导,确保他们真正掌握防治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技术。

5.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适当的采取物理、生物的防治措施

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采取化学方法,通过大量播撒农药,将害虫杀死,这种方法存在较多的弊端。首先,化学农药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们食用农作物中包含残余的化学药品,影响身体健康。其次,采用化学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给环境带来污染,违农药对河水污染严重,造成生态破坏,影响生态平衡,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病虫防治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不足,例如,在有机农作种植场所定期的释放鸭子,鸡等以虫子为食的家禽,有利于对虫害的防治,利用灯光对昆虫的吸引作用,可以在灯光周围对昆虫进行布网猎杀。在农作物周围布置纱网,设置昆虫障碍,隔绝昆虫进入作物区的路段,有效的进行虫害防治。

二、小结

农业作为我国的主要产业,关系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不断地创新,深入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的双丰收,实现我国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会柱.求真务实 稳步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J],中国植保导刊,2009(3).

[2]陈振天,孙丰年,宋婷婷,等.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农业,2010(6).

防病虫害的方法篇10

[关键词]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88-01

引言: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跨步,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与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紧密联系。有机农业种植的推广,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得到了新的动力。但是需要注重的是,病虫害防治问题对有机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限制。农业科研工作人员与种植人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有效措施对不良现状进行改善,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有机农业概念阐述

有机农业是我国农业领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农业领域开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我国农业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影响。通过有机农业种植方式的推广,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对自然生长规律给予高度尊重,不断协调有机喂养动物、农业经济作物、土壤、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有机农业种植主要有几下几方面特点:有机农业与以往传统农业进行比较,不需要在应用化学药剂与肥料,可以避免r药、化肥应用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有机农业种植对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视,是以种群关系为基础对多种病虫害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避免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提升农业经济作物的产量,使得农业种植人员可以获得良好的积极效益。有机农业种植倡导多种农作物轮作,鼓励农业种植人员增加农作物的种类,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推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有机农业种植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是非常有限的,要求种植人员应用生物、物理等方式对农作物病虫害记性有效预防、治理,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必须要建立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

二、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与方法分析

(一)注重有机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有机农业种植工作开展前,为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对种子选择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尽可能的选择和应用那些抗病毒性较为良好的农作物品种。农作物品种选择完成后,有机农业种植人员需要对种子进行妥善处理,在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之后用温度适宜的水对种植进行浸泡,将外表存在缺陷或者是附带病虫的种子进行剔除。有机农业种植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作物栽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良,要避免在病虫害高发阶段进行农作物种植,需要在病虫天敌与病虫同时生长阶段进行农作物的种植,要尽可能的选择在病虫不宜发生季节进行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农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其生长需求进行疏苗疏枝处理,特别需要注重对存在病虫害的枝丫进行修剪,对修剪的枝丫必须要进行妥善处理,保证种植区域的清洁性,降低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发生概率。

(二)注重生态平衡工作

对于以往农业种植进行分析,不仅农业经济作物的物种非常单一,而且农业种植人员对所有农作物生长都给予了统一性的生长条件,在这种农业种植模式下,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大。病虫天敌也可能因为环境过于单一,可觅食的种类也过少,从而对其生长和繁殖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所以,在有机农业种植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引入多种农业资源,积极创建平衡的生态环境,在有机农业种植中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对多样性种植进行详细阐述,就是要具备空间多样性与时间多样性着两方面特点。时间多样性要求有机农业种植人员要合理把握物种种植时间以及农作物的收获时间。空间多样性包含内容较多,其中包括了地理空间、种植土壤以及种植品种的多样性。这些内容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的抑制病虫产生,为病虫天敌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得有机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三)农业病虫综合治理

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是有机农业种植中的重要内容,想要进一步加强有机农业种植的推广,使得我国农业种植领域在健康的发展道路走得更为长远,就必须要找寻有效措施做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开展,必须要建立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也使得很多高新技术融入到有机农业种植领域,农业种植人员可以应用计算机软件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行科学预测,监测系统一旦发现有机农业种植区域病虫害超过了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上限,种植人员便可以及时找寻措施进行防治。而如果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虫害密度较小、对植物生长所具有的虫害密度较小,则可以通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调节能力对虫害进行防治管理,以此起到节约人力、成本的作用。

(四)防治措施应用

在传统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经常对化学方式进行应用,即通过大量农药的播撒将害虫杀死。对于该种方式来说,存在着非常多的弊端,首先,在化学材料中,具有数量很多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人们在对农作物进行食用时,就很可能由于作物中具有残留的农药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其次,化学方式对环境、河水以及生态等都具有较大的破坏力,不仅对生态平衡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也会因此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而通过生物病虫害方式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如在有机农业种植区域内养殖鸡鸭等家禽,则能够自然的形成对虫害的防治。

结语

在有机农业发展中,病虫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对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需要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把握重点,更好的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振天,孙丰年,宋婷婷,孙宏,陈美艳,钱玉龙.吉林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及发展思路[J].吉林农业.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