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防病技术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应用

时间:2022-11-05 10:28:14

生态防病技术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应用

[摘要]集约化水产养殖全面发展,水产养殖产量大幅提高,为养殖商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养殖环境恶化、疾病频繁等问题随之而来,生态防病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环境来预防和降低鱼类疾病,保证鱼类健康生长。

[关键词]生态防病技术;集约化养殖;鱼苗鱼体

1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1.1适时消毒和清塘

经过一轮的养殖周期之后,必须及时进行养殖池的消毒清塘。新苗下塘前,要求相关养殖人员全面清除池塘的淤泥和各种杂物,借助于翻塘晒塘等方式把池底内相关有害微生物深入杀灭,在此基础上促使池塘有机物的分解发酵。湿法和干法作为当前池塘消毒的主要手段,都是运用生石灰材料泼洒、沉淀于池塘。石灰熟化过程中可以进行水体寄生虫以及有害微生物杀除,充分补充钙镁离子的含量。同时,池塘防水前也应该合理倒入生物性肥料,防止由于清塘作业造成水体清瘦过度。

1.2营造优质水生态

结合实际养殖情况进行分析,水体里73%以上的溶解氧来自绿藻光合作用,有益性单细胞藻类的健康生长可以增强池塘水体溶解氧和pH值,高效转化与吸收水合氨等有害性物质,最终实现控制和减少亚硝酸盐与氨氮的含量。同时,有益性单细胞藻类成分中包括多种维生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有效增强鱼类体质、加速成长的同时降低各种病原生物的繁殖,是池塘健康运行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支撑。如果水体里有益性单细胞藻类快速老化或者死亡,会使得溶解氧大幅度减少,促使水体里有害物质含量的增长,出现水体环境的恶化。相关养殖人员、技术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激活维系有益性单细胞藻类的健康增殖,才能够改善整体水环境。

1.3保持水体的生态稳定

化工生产、生活垃圾以及农业污染对于养殖水源和水质产生极大的威胁,各地区水体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整体水质状况异常严峻。近年来,养殖用水通常依赖于天然性水源,这要求养殖工作的水源引进必须慎重,最大程度上规避饮用水的取水口和污水排放口。工作人员选择水体流速和径流量相对较大地水域,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施监督水体变化情况,确保水体生态的稳定性。

2科学合理投放鱼苗

2.1筛选优质鱼苗

鱼苗作为防控成长疾病的主要对象,正式选择苗种时必须以养殖环境作为第一要素。现阶段,科学技术日渐成熟,以生物学技术为例,正确利用生物杂交这种技术能够选育出抗疾病、抗逆性更强的鱼苗。借助于上述技术筛选的鱼苗能够抵御疾病,即便是生长环境相对恶劣,也能够比其他鱼种更快的适应,从根源上把控疾病爆发的机率。概况来讲,此类鱼苗包括自然发病状况下存活的和人工选育的,其中,自然发病状况下存活的鱼苗对于特定疾病可以产生免疫能力并且把这种免疫能力继承给后代;采取杂交技术与人工选育得到的鱼苗有着更强的抗病毒性、抗逆性,但是也需要注意长期的近亲繁育会造成鱼苗种质不断退化。

2.2合理密养与混养

根据鱼种生活习性以及生态要求,相关养殖人员必须科学选择混养或者密养,及时替换养殖种类。如果某类鱼种患有特定疾病,但是其他鱼种能够对特定疾病带有免疫能力,进行混养时可以适当减少此类鱼种密度,控制疾病的爆发。处于密养条件下,尤其是过密水体中鱼类更加容易出现病菌传染,提高发病机率。所以,相关养殖人员应该科学密养和混养,针对特定水域,如果长时间养殖固定品种会比较容易患有同种疾病,及时更换品种才可以降低鱼病的发展与发生。

2.3提前投放鱼种

结合现代化养殖技术层面展开研究,特别是温室繁殖技术能够科学催熟鱼苗和提前产卵孵化,保障了养殖者获得更多优质的鱼苗。针对鱼苗快速发育时期到来之前,应该提前投放鱼苗,确保其在黄金成长期之前全面适应鱼塘环境并且形成一定规模,获取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科学缩减养殖时长,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由于疾病的发展也需要在适宜情况中,针对提前投放的鱼苗而言,达到发病条件时鱼苗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格,能够抵御疾病,在上市前有可能错过疾病发展的高峰阶段,减少疾病发生概率。

3科学饲养

按照水温、季节以及鱼种情况确定日常投喂的次数,一般情况下是成鱼2~3次/d、鱼种3~5次/d。针对春季水温超过16℃,鱼类处于缓慢生长的时期并且开始摄入食物,主要是以恢复冬季时期降低的体重为主要目标,此时需要投喂同鱼类相应的低档鱼料;针对水温达到25~30℃,属于鱼类生长的最佳水温,应该集中化投撒高档饲料,增强鱼类体质;针对盛夏水温达到31~33℃,鱼体消化酶活性提高,使得饲料在鱼体内停留时间降低,影响到营养吸收,需要适当投入低档配合饲料或草料。养殖人员每日进行1~3次巡视,观察鱼体活动、水体变化、摄食情况,如果发现异常问题科学分析、及时处理。一旦发生泛塘、浮头等情况,必须增设增氧机和加大水流动性,实现水体溶氧的加强。

4结语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土地利用形式不断变化,使得水产养殖朝向高密度、精细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升级,进一步提高鱼类产量,实现养殖收益的增强。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养殖发展环节的水质污染、疾病频繁等问题,必须严格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积极且正确地应用生态防病技术,在实现养殖工作健康化的同时带来更多环保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涛,梁海萍,路玉松,等.综述河蟹养殖过程中疾病综合防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286.

[2]李鹏飞,余庆,覃仙玲,等.广西北部湾海水养殖业现状与病害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展望[J].广西科学,2018(1):117.

作者:李兆军 单位: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沿海开发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