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十篇

时间:2023-11-15 17:57:35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1

一、环境知觉

环境作为一种客体,通过知觉而被认知。人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官和大脑共同作用得到的信息。人们对环境的体验是一种运用知觉的复杂的审美认知活动。人类利用五感认知园林景观的行为,中国古代甚早已有体现。最为典型的就是听觉景观行为雨打芭蕉。以及白居易在其庐山草堂的布置中“夜中如环佩琴筑声”,将堂东的瀑布水浇落草堂,发出动听的声音。不单单是听觉,嗅觉景观也常常出现在环境中。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的是梅花色白,但是远远地就知道不是积雪,因为有阵阵香味扑面而来。即是诗人王安石用嗅觉感知梅景的真实写照。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留下的文笔中都记载了知觉感受景观的文章,在具体的环境景观规划中,五种感官知觉应该是交叉起作用的,声音也有形象,颜色也会有凹凸。

二、知觉景观的营造

在环境中,我们通过器官而感知身边的景致,但不同的知觉对环境的感知力不同。触觉和味觉需要直接触摸或品尝才能体验,而视觉、嗅觉和听觉则无需体验。我们用此感知不同的环境信息,首先用双眼欣赏美丽的风景时,还能听见风吹植物争相发出的唦唦声或泉水瀑布发出的汩汩水声,我们还能闻到诱人的花香以及感受如浴温泉般的春风,还有不同建筑材料带来的不同的肌理感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环境能让我们感知到的信息。

(一)视觉景观

一直以来,人们通过眼睛感知环境而使得视觉成为五感中最重要的一种感官。人们可以通过眼睛看见的体量和色彩,至少有85%以上的环境信息是由我们的眼睛而捕获的,所以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知觉。景观设计首先就是趋向于审美的视觉景观设计。视觉上的舒适是人们体验周围景象的主要目的,我们常说要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景观设计也该是如此。景观环境由于其鲜明的视觉美感所展示出的风格形态具备人们追求视觉享受的重要旨趣,必定要接受人们对它的视觉评判。在景观设计中,人们巧妙地运用不同的造景手法来对空间进行营造。以及通过各种色彩的变化、光影的叠合、植物的交错、材质的搭配等形式来提高人们的视觉效果。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不论是严密计算的绿化率、优美的水景还是细部的小品、铺装,从不同种类的乔木到颜色各异的灌木及花卉,从波光粼粼的湖面到跳跃着的跌水再到沸腾的喷泉,这些首先都是以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为主要目的。就景观设计而言,视觉的营造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表现环境,只有先满足了视觉上的美观,才能结合其他的感官进行营造。

(二)听觉景观

人们从环境中所接受到的信息大部分都要通过视觉和听觉,这对景观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环境中的声音无处不在。人们可以通过耳朵获得眼睛所看不见的重要信息,因此,听觉在生活中也起着重大作用。作为一种背景感知力,听觉景观在环境中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其中以响度、可预见性和控制感对听觉景观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听觉可以引导人们有种“未见景声先至”的意境。声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自然界中各种优美的悦耳之声都可以作为听觉景观的背景。细风拍打松林、轻抚草地、汨汨泉水、夜莺低鸣、高蝉鸣远、落落雪声等不仅为欣赏景观增添不少情趣,缓解人们工作之余的疲惫,更使人们有种归属的舒适感。我们在规划景观时可以有意的将声音考虑进去,并使之与整体景观协调并感觉浑然一体。早在中国唐代就有引用自然界的声音融入景观的手法,白居易在规划庐山草堂时“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珮琴竹声。”堂东的瀑布泻落在台阶角落注入石渠中,发出珠玉琴筝的声音。诗人还通过管流式的人工水态引用瀑布水形成“飞泉落于檐间”的景观,瀑布落水浇草堂,声音娓娓动人像珍珠像雨露。景观规划中,水景设计中的层层叠水声、广场上喷泉声以及音乐喷泉的悠扬音乐,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带给人们的听觉享受无一不体现着听觉景观在人们的精神情感空间中所起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三)嗅觉景观

嗅觉是一种由感官感受的知觉,嗅觉在环境景观设计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中,美好的味道会给生活增加情趣,使人的情感发生变化,如花香使人感到愉悦,而刺激性的味道却使人感到不适。嗅觉景观通过人们感知空气中的味道而获得的环境信息会对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情感暗示,或是使得精神更加振奋或是情绪更加稳定。嗅觉也是服务于残障人士的一种重要感觉,对于失声、失明的部分人群,嗅觉有着敏锐的情感感知力。王安石的一首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就是体现嗅觉景观的力作。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通常使用植物的配置来实现嗅觉景观的独特魅力。设计师利用植物的不同花期所散发的不同气味来增添环境的雅致,如四五月份的清新的槐花、金秋浓郁的桂花等。不同地区由于温度、湿度、日照、土壤等原因即使是同一种植物在花期所散发的香味也会有所区别。因此,充分掌握植物的生长习性有利于设计师对嗅觉景观的实现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嗅觉给人们所产生的美妙意境是不同于视觉和听觉的,合理的运用植物的芳香更迭能够使景观环境更加有魅力。

(四)触觉景观

触觉,一般指皮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感觉。触觉景观在环境景观中的运用也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触觉需要人的直接接触而感知,我们往往通过会用肢体器官去触摸去获得感知信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盲道开始被用来引导失去视力的人群,通过路面凹凸有致的铺装来辅助盲人的脚步触摸来引导他们的行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设计师们对触觉设计的关注起来。随着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触觉的感知很大程度来自于对物体肌理的感知,不同的材质给人的触觉感受不同,形成的心理感知也不同。材料的肌理、温度、湿度、软硬给人的不同触感,能让人们在感受环境的过程中唤起人们的兴趣以达到和环境沟通的最佳效果。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每一个可能触摸到的地方,如扶手、座椅等应当使用触感柔和舒适的材料;儿童活动区应当使用无刺激的、形态有趣味的、频繁触摸不会轻易损坏的材质;不同材质的铺装用来引导不同类型的人群和空间,或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或方便腿脚不便可供轮椅顺利通行又防滑的铺装材料。在植物配置时,应当考虑到人群易接触的植物使用无毒、无刺、不易裸色的植物。不仅是质感不同的植物、材质不同的铺装还有各异的雕塑以及自然的雨雪在景观设计中都有着不一样的触觉体验。不同材料经过设计师的巧妙组合,可以塑造出变化丰富的富有别样趣味的环境景观。

(五)味觉景观

说到味觉,人们可能觉得与景观设计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实际上味觉与景观也是相互联系的,一来人们在品味一方美食时容易想到关于该实物的环境来源,二来人在赏景时又容易想到有关食物的滋味。所以味觉不仅是生理上的对味道的品尝,也是心理性的暗示,同时也包含了对相关环境的记忆,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享受。景观中味觉的感知通常是通过对参与景观环境的相关饮食行为的而实现的。选择人类可以食用的植物品种或是具有食物意向、作为食品原料的植物品种等,营造特定氛围,也可同时建设种植、采摘区域或开辟味觉园。诱人的果实常常给人一种心理上想去品尝的欲望,而对美食的向往、味觉的满足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体验幸福的感的主要来源。

三、结语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2

关键词:平面设计;触觉;复合体验;信息传达;设计文化;审美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To Transcend Vision: Modern Graphic Design's Exploration into Touch Field

SUN Xiao-ling

(School of Art Communication, Hefei Teachers'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00)

一、运用触觉元素,构建复合体验

孩提时代我们就知道用眼观看,用鼻嗅辨,用舌品味,用手脚触摸,不断体验各种真实而令人信赖的感觉,建立起对世界的概念和理解。所有感觉中触觉是最原始和最特别的,曾有人说:“触觉是我们最先开始,却最后消失的知觉。在我们眼不能视时,手却仍忠实于世界……”。人类通过触摸把冷热、刺痛、软硬、滑涩、体积、凹凸等感觉传给大脑,各种各样的触觉以及与之相关的形象、特质等等信息便被深深刻录在人的记忆里。触觉还能深刻地传达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婴儿时期被母亲拥在怀中,享受亲吻和时,触觉中传递的情感和愉悦就永恒流动在人类的血脉里。恋人用触摸交流爱意,友人用握手拥抱传递快乐、支持和力量。触觉虽缺乏像视觉一样可以在物体间跳跃移动的自由,却真实奇妙富有感性,可以产生准确敏锐的认知,可以唤起记忆深处的情感。所以,一个经验丰富的陶艺师用手触摸就可以判断陶土好坏,以及用此陶土烧制的瓷器质量。我们脚踏茵茵绿草,感受松软柔和的同时,心底还会释放缠绵、独具个性的遐想。平面设计的信息传达依存一定物质载体,受众在接触、翻阅设计作品时,指尖、皮肤会感受载体的物质性,设计若有意识利用这一点,以载体的材质、肌理、温度等微妙触觉配合形色等视觉要素进行传播,就可提供受众超出视觉的复合感官体验,真切的触感能成为作品与人交流中新的动力和活力,受众会在瞬间将视、触复合体验片段投射放大至自己的知识、记忆、经验及情感,把复合感觉信息转换为某种象征、语义或其他形式的信息,从而作出对设计作品的整体判断和综合认识。直接、感性的触觉体验还刺激着受众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信息反馈变得积极敏锐,一改单一视觉要素传播的被动,在参与互动中解读信息内容。现代平面设计常常从载体的材质、肌理两方面去考虑触觉元素的导入。设计材料,无论是天然还是人造,他们都有各自物理性质,即材质,如色泽、纹理、比重、透明度、光滑度、柔软度,坚硬度等等。不同材质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还有各自独特的触觉诱惑,对于人来说,触觉不仅是材料的物质特性,还是一种诗意的情感体验,如大理石华贵高雅清冷的意境,棉布温暖柔和朴素的情怀,木材浑然质朴亲和的魅力……。设计材料一旦选定,它便融于整体表现,其物质属性转化为文化属性,开始自己说话。设计中的材料精贵未必好,平常也不一定差,关键是如何把握材料本身特性、风格和语言,让天然质地契合设计的风格内容,适应整体意图,相得益彰,材质蕴含的潜在表现因素方能充分展示,并通过触觉的作用强化设计信息,使意蕴、暗示、情感等内容的传达更为生动细腻,淋漓尽致。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是纸材。卡纸、铜版纸、牛皮纸、硫酸纸、玻璃纸、过滤纸、压纹纸……种类繁多的纸张以纤维经纬、软硬厚薄、纹理色泽的不同带给人丰富的视觉、触觉甚至嗅觉的差异,人们在对他们的欣赏、摸拿、捏握、翻动中,其拥有的或外露,或内敛;或粗放,或细腻的质感肌理和情感色彩向人诉说着不同的信息。吕敬人先生在《范曾谈艺录》一书的装帧设计中,外函不用任何文字图形,使用安徽宣纸厂专门生产的一种质感独特的纸张,纸的表层既有东方纸张的色泽特点,又有凹凸起伏、疏密相间的触感纹理,这种触觉元素似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在象征与联想中让人寻得一种潜意识的东西,传递出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和意境。日本设计师原研哉为日本梅田医院设计的标识系统,别出心裁地用纯白棉布作为图形、文字、符号的表现载体,突破标识设计常用的木、金属、树脂、玻璃等材质,以棉布柔软温暖的触感和一尘不染准确贴合了设计要求,与其他元素组成和谐一致的设计环境。这套标识系统中,设计者活化了载体物质性,让材质本身成为最佳设计表现语言,既提供人们清晰准确的环境信息指示,又营造了亲和、温馨、干净的医院直观印象。现代包装设计中常常用柔软、坚硬、光滑、滞涩、轻盈、厚重、华丽、幽暗的等各种互有差异的材质混合,形成触觉的变化反差,以此煽动、诱惑、愉悦着人的感官,激发了人新奇感和真正关注。春秋时期《考工记》:“天有美,地有气,才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才能为良。”平面设计中,材质与其他设计元素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信息交流和情感对接的有效方式,这一过程中,材质借触觉完成了自身表现意义的转换。肌理在本文指人工造就的纹理,是在材料基础上的加工创造,它不仅仅考虑设计材质的选用,而且根据传达内容需求,对原有材料施以雕刻、折揉、压花、击凸击凹、烫漆片、激光切割等各种工艺加工和改造,或再以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等形式组合呈现于平面设计作品。其视、触觉综合感受有别于原材质,是被设计者主观化的纹理和表面效果,蕴含了设计者对传达内容的主观感受。肌理的运用使平面设计突破二维空间的单调呆板,变得富有立体层次,提升了形式魅力,更重要的是立体形态给人带来别样的触摸感觉,以生动、直接、令人玩味的信息传达方式,弥补了平面图形“言不尽意”的局限。兰芝化妆品纸盒包装上凸起花纹,《斯妤文集》封面勒口处方、圆、三角形的造型模切,威斯汀酒店名片上重复排列的小小圆孔,清妃护肤品玻璃容器表面的立体金字……,这些局部特殊肌理设计刺激皮肤的神经末梢,传至大脑,受众的视觉内容与具体细腻触觉体验互为辉映,从而在第一时间获得对传达信息的准确认知,留下深刻印象。一些日用品包装瓶体上凸起的斑斑点点、箭头、横线,还是防滑、旋钮、开关等功能信息提示,指导我们对物品的使用。广告设计中运用肌理也能有效增强作品的信息传达力和视觉感染力。人工肌理的设计建立在内容、功能、环境,流行等因素及受众对设计的联想预期上,它以触感体验改变以往平面设计的信息陈述方式,使设计变得新奇活泼、有趣,它强化了观者的体验,引领了审美趣味的变化,也满足了人的多元需求。人工肌理的设计会随着材质品种、工艺、印刷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将给设计带来更多臆想不到的展示空间和创造的可能。

二、驾驭视触觉,丰富知觉体验

视触觉是指用视觉来表现触觉感受,是人的一种经验性反应。现代生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各种感官神经在大脑末端并不截然分开,而是彼此交错,互相连结,所以生理上的各种感觉可以相互沟通,如前面所说人对事物的知觉是生活中各种感觉经验相互融合形成的。如香蕉,我们眼睛看着它颜色形状,手触及它的皮,鼻嗅到它的香,嘴尝到它的味,得到“香蕉是这样的”信息,这就是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认识事物并在大脑中形成综合整体印象。当我们再次用眼去看香蕉时,无需触摸品尝,就会从以往经验中获得完整信息。视触觉非真实可触的实体,它是抽象的,是真正的触觉给人一种经验性反映,因而一些表面光顺平滑的材质,能因视触觉的作用,使人产生各种触感。通过平面的印刷技术模仿某种材质,是平面设计中借视触觉导入触觉感的有效方法。如橙汁包装中的瓶贴模仿橙皮,瓶贴右上角外翻部分模仿橙皮内里纹理,惟妙惟肖,逼真可信的触觉感,使消费者即刻理会出饮料的原汁原味,忍不住想撕开标贴,一探究竟,有效地建立了消费者的识别和认同。一系列果酒瓶标贴设计以不同树木纹理做背景,利用视触觉唤起消费者对自然的想象与亲近,传递不同产品主题和相关信息。日本设计师在环保手提袋设计中,将皮毛、金属链条、丝质领带、层层叠叠纸质标签、苹果、钞票、塑料提篮等作为装饰图案,尽管都是印刷技术模仿,但他们之间视触觉的生动对比与矛盾,令人产生“出乎意料”的感受和乐趣。广告设计图形中,柔和绵软的纱团,野蛮生长的杂草,高低不平的石块,凹陷突起的文字,奔放厚重的油画笔触、氤氲浓淡的水墨,厚重质朴木材,光润亮洁瓷器,这些视觉元素引发不同甚至对立的触觉感受,相互交织、碰撞、包容、共存,较之单纯的自然图片,能给人带来更鲜活、有趣、丰富的知觉体验,使信息量得以拓展,恰到好处地提升了设计品质。利用人的视触觉,唤起观者复合多元体验的平面设计,满足了受众变化多样的需求,让人好奇并产生了解愿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传达。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3

关键词:空间引导;信息构筑;五感;消费欲望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75-01

一、信息构筑的整合性系统性对人体本能的影响

“感觉或形象的组合是设计者在信息接受者的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信息再构筑活动”,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并把这些刺激和人脑中原有的记忆组合,联系而生成的结果就是印象。而设计的过程,则是以印象为前提,有意识的干预记忆组合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信息的构筑”,即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干预组合印象的生成的过程①。也就是说,除了主要依靠视觉来体验客观事物以外,躯体感觉的途径也很重要。作为视觉符合的导识设计,逐渐成为触知需要的对象,模糊的视觉意象对于认识环境是困难的,而通过触摸却能获得更深刻、真实的体验。

而信息构筑的整合性对人的心理影响也是一定的。人初到某个陌生的城市环境首先需要快速正确的辨认出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方向,这时的方位感很重要,它会影响人此时的安全感。

上海世纪大道地铁站是上海最大的地铁站。导识系统的明确指示在这里显得尤为关键。站内导识系统简单明确,表达清晰。能够使人们便捷的识别出需要到达的方向,以及快速的辨认出入站口。

北京新修的地铁5号线是一条很有特色的地铁线路。每个站点的设计都不同。它根据每个站名的具体特点来界定设计风格。比如天坛站,它的设计就突出了天坛的特色。站的顶部排列了一排大圆环,由近及远也映射到大理石的地面上;再比如雍和宫站,则是突出了雍和宫的主题特色。

笔者认为北京地铁站较上海地铁站而言,设计形式过于复杂化,不够简单明了,有些地方有画蛇添足之嫌,给人不易辨别之感。所以在导识的快速便捷方面还需改善。

二、人的“五感”

从感知角度看,触觉环境是相对视觉环境而言的,主要指躯体感觉范围内所能感知到的物质环境。人不仅是依靠视觉来感知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观来接收外界的刺激。显然,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导识系统设计存在对视觉的偏好,导致了对其他感知需求的漠视。我们常说人有“五感”②,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这五种基本感觉。首先设计者对触觉的忽视无疑限制了人的空间,使环境成为虚构的二维画面。忽略多种感知体验的空间设计理念已经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创新,包括触觉在内的多种感觉应当受到设计者的广泛关注。

美的感知途径不是单一的,感知住处的多维性决定了美感的多样性。人需要通过感觉来认知环境,渴望从身边的环境中获取美感。设计者对躯体感觉的忽视,最终将导致公共空间环境导识系统职能的下降和意义的丧失,失去真情实感和自然的芳香。一种真实“五感”存在的空间将使大众获得更人性的环境,更饱满的精神。作为我们设计者应该使空间识别系统,设计成为一种身体和所有感官结合的艺术形式。可以预见,明天的公共空间环境识别系统将会是这类艺术形式中的经典。

三、空间的细节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如果是在一个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进行精密的市场调研,就能生产出不太有美感的商品在这个国家热卖;但如果在一个审美意识比较成熟的国家进行精密的市场调研,则会制造出很有美感的商品,一样会在这个国家大卖。这就是“美感带来的好处”——当与缺乏美感的商品并置时,有美感的商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开启人们的消费意识。

对企业来说,精密的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商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消费欲望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这才是关键问题。在这一方面没有一个周密的战略的话,一个企业很难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所谓品牌,毕竟不是虚构而来的,而是经销地的文化和消费欲望的综合体现。

那么同理,公共空间导识系统设计细节方面的美感、细致度以及其宣传度等,一定会成正比的影响着公共空间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度,以及消费者对在此空间消费的满意度、持久度和忠诚度。

西安曲江遗址公园南湖边的健身会所,雅致餐厅等,就是能够说明空间的美感、空间的细节以及环境,对消费欲望的引导起到重要作用的很好例子。

注释: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4

关 键 词:包装 包装设计 触感

一、包装设计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除了要有良好的品质,还要有好的包装。近一个世纪以来,现代包装随着消费心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着。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几个时期:“重信用时期”“宣传美化期”“促销时期”。以上时期的包装设计无论偏重何种功用,其设计都是从消费者的视觉感知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人们的心理,包括人们对包装设计的色彩、外形、文字、材料等不同的视角认知。可以说,以视觉为中心的包装设计,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商品包装的辉煌时代。可是,人们对设计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对外界的认知也是多方位的。商品包装要做到全面地引导消费者,最大限度地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就不仅要给人们视觉的愉悦感,还包括触摸感等。于是,包装设计师开始利用触感元素来进行情感化的包装设计,从而满足人们对商品包装的精神体验与诉求。

二、包装设计与触感

1.触感与情感

“触感”即触觉感,指人的皮肤感觉神经与物体接触时而产生的各种感觉反应,包括对材料肌理、纹路、湿度、温度、软硬程度、振动、位移等变化的感知,这就形成了我们对事物多元化的认知。

在日常经验中,视觉和触觉彼此可以形成通感。触感是人类最原始的心理需求,婴儿在母亲的怀抱被触摸就会有安全感,人们对一件物品的再次认知时也往往前去触摸。从心理上分析,人的皮肤对外界的刺激相当敏感,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抵御着外部世界,并从外部世界获取必要的信息。好的商品包装常常让人“爱不释手”,更重要的是以此获得一些情感波动,这种情感波动能触动内心潜在的丰富想象力。

包装触感设计不仅可以缓解视觉感知单一、疲惫的问题,还可以起到传递地方文化、加强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包装设计师要充分利用材质的触感魅力来加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意蕴,这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2.材料与触感

中国古时的人们很早就采用了多种富含文化韵味的材料进行包装,诸如陶器、稻草、木材、竹子、皮革、贝壳等天然材料。触摸到用这些天然材料包装的商品,不仅可以感觉到它们浓烈的民间文化特色,也可以准确地触感到大自然带来的亲切感。比如用竹筒包装的茶叶、米等。当把包装的触觉心理与视觉感知融为一体时,商品的包装设计才能准确传达出产品的特征,满足人们的心理期望,达到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包装材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批量化生产决定了工业革命的特征是规模化的,因此视觉设计成为了重复、平庸、呆板的代名词。第三次产业革命之后,材料在包装设计中受到重视,设计师开始充分利用不同材质的材料来进行商品包装。包装材料一般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天然材料具有很好的生态性,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如竹、木、草、皮、革等,这些材料具有最原始的触感性。人工材料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多次加工后发生质变的材料,如纸、陶瓷、玻璃、塑料等。纸材是包装设计总成本最低,也是最便于印刷的材料之一。纸的品种多样、历史悠久,当今更是花样翻新。新型的工业材料可根据包装设计师的需求而生产出不同质感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制作工艺和科技含量的提升,大大丰富了包装的触觉感知。

材料的丰富为设计师提供了传递思想内涵的无限可能性,设计师通过合理地选用材料把包装设计中的触觉与内容巧妙的结合,提升商品包装的审美品质,使购买过程变为一次愉悦的心理体验过程。

三、包装触感设计方法

1.工艺技术

触感设计的效果依赖于包装材料的物质属性,其中包括材料的形态、肌理、质感、光泽等因素的研究。“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故事”(美国建筑师赖特),而对材料特性的准确把握与运用,还有赖于设计师对材料加工工艺的熟知。在完成包装触觉感知设计的过程中,独特的工艺制作可以将设计师的意图发挥得淋漓尽致。

随着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包装制作工艺手段也日益丰富。包装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生产的各个环节,如印刷、制陶制瓷技术、容器制模等。最常见的在纸品印刷技术中,便可产生不同的触感效果,如烫电化铝、击凸击凹、烫锡片、轧花、UV、啤形、覆膜、激光雕刻等工艺手段。在容器生产过程中,陶艺、瓷艺、玻璃技术参数不同,也可生产千变万化的形器。设计师应自觉地对材料特点和它们成型时的潜在性进行研究,就纸板、金属网、金属板、赛璐玢、聚酰氨、聚乙烯、聚氯乙烯等材料进行各种试验,创造具有新触感的包装材料。另外,包装设计师要多关注设计领域出现的变化,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多借鉴其他设计领域的材料为包装设计服务。

2.“天人合一”设计原则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独特观点。从这个观点出发,当代包装设计被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整体的观点去看包装设计,体现人、物和自然的审美和谐。

在包装的触觉设计中,虽然我们强调了以人为主体的感觉审美享受,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愿望,但最终的目的不是破坏人的生存环境,不惜代价地为满足包装的精神设计,把触感设计当作唯一目的去追求。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设计理念与大自然相交融,“合一”最根本的原则在于它们深层次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

结语

触感设计在包装设计领域是一个新的课题,触感是包装设计元素之一,与视觉设计是有机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在包装的精神审美享受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包装设计的审美要求会越来越高,而触感设计为包装设计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沿着这条思路,包装设计将走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5

0引言

视觉障碍的人由于丧失了视觉,获取信息主要依靠触觉和听觉,触觉是人体除视觉和听觉之外最重要的感觉通道, 是人类认识外界环境并与环境进行交互的重要手段[1]。对于盲人等视觉障碍的人,触觉再现技术可帮助其利用触觉感知方式实现读书、看报、上网、导航[2-3],但对于图像、视频等数字媒体类信息,目前很难有效感知。如何让视觉障碍的人获得一定程度的数字媒体类信息,是当前研究者们广泛关注的问题[4]。

图像、视频等数字媒体类信息为视觉信息,要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触觉信息呈现,需要建立定量的转换模型[5]。针对静态图像触觉渲染方法的研究,李佳璐等[6]用颜色变化表征纹理,提出彩色图像纹理力触觉渲染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彩色图像纹理进行力触觉渲染;Vasudevan等[7]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纹理力触觉再现模型,该模型提出力渲染掩模的概念,通过子图像与力渲染掩模相乘,有效地对图像的边缘和纹理进行力触觉建模与再现;Adi等[8]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提取图像中的纹理信息,把图像灰度映射为纹理表面的空间深度信息,建立三维纹理表面模型,完成纹理的力触觉表达。近年来,面向动态视频的触觉渲染方法的研究也逐渐兴起,Cha等[9]提出了一种3D视频的触觉感知系统,将触觉信息通过编码方法融入到深度图像中,实现对3D视频的触觉感知;Israr等[10]设计了一种针对盲人的视觉触觉便携辅助设备,通过颜色特征识别环境中的目标物体。上述针对视频的触觉渲染方法,主要集中于编码算法和实践应用方面,而如何提取视频中的触觉特征信息,如何满足视频触觉渲染的实时性,是视频触觉渲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静电力触觉再现技术利用静电吸引力原理[11-12],通过调节手指和触摸屏之间的摩擦力来模拟丰富的触觉感受,可在移动终端上为图像、视频等媒体提供触觉感知接口[13]。为进一步提高针对视频的触觉感知效果,研究面向视频感知的静电力触觉渲染方法,提出基于像素点的视频帧处理算法,根据手指触摸位置获取当前视频帧的目标像素点,将目标像素点的彩色信息从红、绿、蓝(Red Green Blue, RGB)颜色模型转换为色调、饱和度、强度(Hue Saturation Intensity, HSI)颜色模型,利用像素点色调分量来映射静电力激励信号频率参量,结合像素点亮度和饱和度分量来映射静电力激励信号幅度参量,合成静电力触觉激励信号,实现对实时视频的触觉渲染和感知。

3实验分析

为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邀请10名受试者(6男4女)参与实验,平均年龄24岁(最大26岁,最小22岁)。室内温度保持在23℃~28℃,湿度保持在35%~55%。实验系统所用的静电力触觉再现装置如图7所示,采用罗技C930摄像头实时采集视频信息,分辨率为640×480,帧率为30f/s。触觉交互部分包括三层结构,上层的光学传感器用于获取手指触摸位置信息;中间的触觉再现面板结构类似于电容触摸屏,用于产生静电力触觉刺激;下层的LCD屏幕,用于显示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触觉激励信号生成器为程控高压信号生成器,可以产生信号幅度范围为1~400Vpp,频率范围1~2000Hz的正弦波信号。受试者通过导电手环与触觉激励信号生成器共地。

首先,设计动态色彩感知实验,对所提触觉渲染方法的实时性和色彩辨识度进行评测;然后,设计亮度辨识感知实验,对所提触觉渲染方法的鲜亮度辨识性能进行评测。

3.1动态色彩感知实验

实验步骤:选取红、黄、绿、青、蓝和深红6种标准颜色的长方形卡片,每种卡片3张,将这18张颜色卡片按随机次序排列,实验人员依次抽取其中一张颜色卡片放置在摄像头视频采集区域,每隔5~10s更换一次颜色卡片,更换操作时间为2~3s,用眼罩遮挡受试者眼睛,受试者用手指触摸探测视频感知区域,根据触觉感受的有无判断卡片是否更换,并根据触觉感受的差别判断前后两张卡片的颜色是否相同,统计受试者感知到的卡片动态更换和颜色辨别的正确率。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受试者对卡片的动态切换识别平

均正确率为90.6%,标准差为8.3%;对卡片色彩辨别的平均

正确率为69.4%,标准差为9.7%。可看出,大多数受试者可以通过触觉感知识别现实物体的动态变化,且可以辨识不同的颜色,表明本文所提渲染方法实时性强,且颜色辨识度良好。但由于个体差异,受试者对激励信号频率感知差别阈值不同,导致其对相近的颜色分辨不准确;同时,受试者的触觉记忆能力对实验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3.2亮度辨识感知实验

实验步骤:选取3组长方形颜色卡片,每组包括两个卡片,分别是深红色和粉红色、黄色和米黄色、青色和淡青色,已知深红色、黄色和青色的鲜亮度较大。将一组内的两张卡片同时放置在摄像头视频采集区域的左右两边,位置随机调换3次,用眼罩遮挡受试者眼睛,受试者用手指触摸感知视频感知区域,根据触觉感受强弱挑选出较为鲜亮的卡片,统计受试者选择的颜色次数,并计算辨识颜色的正确率。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受试者对亮度辨识感知的平均正确率为80.0%,受试者对深红/粉红和黄色/米黄的鲜亮程度辨识度较高,但对青/淡青的辨识不明显。因为青/淡青卡片易受外界光线的影响,摄像头在采集卡片信息时存在部分颜色失真,导致两种卡片颜色差异不大,使受试者较难区分。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6

【关键词】触控 互动体验 审美创新 艺术人本化

伴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电子产品的出现,触控体验这种交流方式已慢慢被人们熟知和接受,触控方式改变了人们原有被动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颠覆了传统大众的审美需求。以小见大,在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观者对于艺术与美的诉求已经不容小觑,而触控互动体验是在互动体验基础上的创新和深化,将技术关联艺术,改变单纯的物化存在,加入时间的延续,在当下网络时代中建构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感官之美――触控互动体验设计

展示艺术作为一种感官艺术,触控互动体验设计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重视和开发。在众多感官类型中,只有触觉是主动行为,其余都为被动行为。观者通过触觉接触和行为控制参与展示互动体验,打破仅以视觉要素作为设计中心的模式,进一步引导出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官共鸣,将展示设计升华到更加直接全面的发展阶段。触摸屏新媒体的出现将触控互动体验展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强化了科技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将审美活动延伸到虚拟空间,技术实现艺术效果的呈现,艺术推动感官审美的提高。

转变之美――触控互动体验设计推进展示空间

交互审美的转变革新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触控互动体验设计的兴起,用其独特的展陈传播形式颠覆了传统单线模式的审美方式,转变为一种双向平衡的交互审美方式。传统的展陈设计将观者圈在一个被动静态的浏览空间中,通过大量的图文、声效、视频进行强制灌输,观者始终被隔离在外表审美的层面,无形中产生了一种审美距离;触控互动体验设计通过转变“人”与“物”的互动诉求关系,运用网络与触控技术改变“人”与“物”的交流方式,用一种自由开放的模式平衡人与展之间的关系,使交互审美双方互为主体而存在,形成模式丰富、多维互动的美感体验,这正是当代美学主观主义的精髓体现。

形式之美――触控互动体验设计在展示空间中的形式美法则表现

形式美法则作为设计的基本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审美过程的总结和概括,体现了人们对于展示空间设计的审美取向。

1.展陈形式

在现代展示空间中,触控互动体验设计的实现主要依靠触控屏幕来完成陈设形式的搭建,目前市场上触摸屏系统产品规格多、形式丰富,各种繁简形式的陈设方案都可得以实现。纵观目前世界级的大型博览会,褪去三维形式的包装,在展陈构图上主要还是遵循了点、线、面、体的视觉规则,运用最基本的元素符号按照平衡、比例、主从、韵律、变形、对比等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让视觉形式更加符合逻辑,为观者提供愉悦的触控互动氛围。

触控互动体验设计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体现了多元素并行的设计原则,触控平台的搭设按照视觉元素分配形成了小面积、多数量、点阵排列的触控屏,垂直划分空间的竖向线型触控板,大面积重点主题的多人触控墙,多维多角度触控互动桌等形式,更多的大型展示空间会将点、线、面、体等元素进行综合排列,平衡主次关系,运用二维的塑造方法形成丰富视觉深度和多维审美体验的三维展示空间。

2.界面形式

展陈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完成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因此满足观者互动体验的设计核心在于引导,而触控界面设计则是引导完成“人”与“机”互动体验过程的核心。

⑴主从对比,平衡统一

由于在展示活动中观者的参与行为受到时间的限制,因此触控界面的设计要求一定要简洁明了,易操作性强。在平面设计时可以运用文字、图形、色彩的编排设计来引导观者的视觉焦点,强调图文的主从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关系,突出重点并协调搭配。一定形式美感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界面的易读程度,同时也平衡了功能的可操作性,带给观者视觉的享受和触控互动的舒适感。

⑵动静协调,循序渐进

通过动静相间的构图形式来塑造循序渐进的视觉变化,在设计时要协调动静要素的比例分布,小面积来强调文字解说、界面按钮等静态要素的存在感,大面积突出画面过程等动态要素的强调感,局部对比,整体统一,减少触控界面的混乱感。另一方面,注重触控界面的分层从属关系,可以按照色彩、布局、文字版式分级完成界面的从属区分,按照既有细节区分又保持整体统一的渐进逻辑关系完成界面的审美编排。

色彩之美――触控互动体验设计在展示空间中的

色彩艺术表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将人观察事物的注意力按百分比划分,开始几秒色彩的吸引力占80%,造型占20%;几分钟后色彩占60%,造型占40%,从中可以看出人首先受到色彩的感官刺激,其次才是造型,因此在展示空间中对色彩的正确运用可以调动观者的互动审美情感。

1.色彩情感

色彩具有主观的情感特征,不同的人对于色彩有不同的偏好,而色彩对于不同受众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暗示。色彩的魔力在于能够瞬间改变观者的思维情绪,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产生相对的生理感知与指向性联想。比如看到红色生理上会使人心跳加快,莫名兴奋;在心理上产生喜庆、欢乐的感受;进而会联想到“婚礼”、“中国”等指向性的事或物,事实证明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触控互动体验设计探索的是人机交互的合理协调性,在色彩设计时应当考虑受众的审美喜好进行搭配处理。如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对色彩的情感认知也大相径庭,对于白色西方会联想到婚纱,象征纯洁;而中方会联想到孝服,象征死亡。我们应当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平衡文化差异带来的审美差异,合理运用色彩引导观者理解符号含义并完成触控操作行为。

2.色彩的对比调和

以触控界面的色彩设计为例,在颜色搭配时应当根据功能作区分设计。将标准色环作为搭配依据,可以通过互补色、对比色的强烈反差作强调,来完成界面的操作吸引力;通过邻近色、同类色的调和统一作铺垫,使观者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安静沉稳的环境中完成触控互动的操作行为与审美体验。同时色彩还具有冷暖感,暖色调会让人感到温馨、亲和度高、视觉感知力强;冷色调会给人安静沉稳、安全明确的认知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冷调色彩与科技产品的契合度更高,因此在触控界面设计中冷色调的搭配更加符合大众对于人机交互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色彩具有距离进退感。例如红、橙等暖色光波长,在视觉上相对靠前;而蓝、紫等冷色光波短,同样距离在视觉上相对靠后。在设计时,应当按照触控先后步骤进行色彩搭配,通过色彩距离暗示引导,加强触控互动体验的准确性与易操作性。

意境之美――触控互动体验设计在展示空间中的氛围营造

网络技术与新媒体文化共生的大时代下,受众人群的个人修养与审美情趣日益提高,新的审美方式促使展示空间设计走向创新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目前国际会展业现状显示,展示空间中触控互动体验设计更加偏好娱乐化、故事意境化的交互方式。其实就像一部电影,在电影里有一定的主题背景、有参与的主人公、有故事发展的情节过程等,这种通过情感关照的方式可以使观者自身参与其中,并完成深度审美的沉浸体验。

1.意境的核心

主题即为意境的核心,是一切形式美表达的中心思想,也是意境营造的框架模式,主题对于意境既有引导作用也有制约作用。触控互动体验设计服务的根本是受众,设计要抓住观者的心理需求与审美取向,因此主题的选定要简单明确同时能够使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用一种陈述故事的方式使观者潜移默化地成为展示空间的一部分,并完全沉浸在互动主题的审美氛围中。

2.意境的营造

用形式美做语言,构建展示空间的审美意境,是提高展示空间人性化、情感化氛围的关键。意境不是一种虚无的存在,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东西构成的。在展示空间中触控互动体验设计都是围绕展示主题进行搭配,比如根据主题确定展陈风格、触控互动方式、界面形式、色彩模式等,而把这些元素综合统一并用陈述故事的方式体现出来,这就是意境的营造。例如触控游戏的互动方式就是以娱乐互动为主题,选择大家熟知的游戏方式,可以采用拟人化的展陈形式和明快的色彩作搭配,来营造轻松趣味的氛围和意境。另一方面,意境营造的突破与创新是今后展示触控设计发展的必然,成功的案例设计应满足:⑴对观者审美感官和行为心理的高度重视;⑵冲破现有传统思维与做法的束缚,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大胆尝试改变和革新;⑶改变盲目模仿西方设计模式的现状,要作最适合的设计而不是虚有其表的东西,要作能够使观者产生审美沉浸与情感共鸣的设计而不是虚有其表的空架子。

结论

展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大众审美情趣的提高,触控互动体验设计通过感官行为互动完成人与展的审美交流,革新了传统的审美观念与方式,实现了艺术化人机交互的新篇章,从人性化的美学角度出发,依靠多元娱乐化的主题呈现,让观者身体力行并乐在其中。触控互动体验设计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与方式,将形式审美、色彩审美、意境审美综合于一体,使观者达到忘我的审美沉浸,为展示空间发展带来一种新的可能,推动着展示设计的不断演变进步,并将在未来朝着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美)Alan Cooper:《交互设计之路――让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Chris Ding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Robert Clay:《设计之美》,尹|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赵娜:《以互动娱乐的方式讲故事》,《大众文艺》2011年第2期。

[4]黄本亮:《论虚拟包装的交互审美取向》,《包装工程》2012年第6期。

[5]张晴芳:《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新美术》2010年第1期。

作者单位:崔 蒙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陕西渭南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7

关键词 触觉模拟;动态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3-0184-01

传统上只有准静态的,点状的信号来表示虚拟环境之中的部分。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出了动态来代替这个概念。速度可以使得它产生动态,但生产优质无质量动态相互作用力的能力。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推广了概念的基础,在实际情况下,虚拟机械手通过给定一些动力,就是指其本身的运动的属性。比如真正的机器人,在虚拟操控技巧跟踪用户和掌握运动而产生的力反馈。虚拟武器和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应用于尖端几何速度的情况下,在一个线性约束最小二次算式的最简解决途径。该方法是为了表示在一个实际两手触觉控制台所运行的6自由度的圆柱链接虚拟机械手对实时

仿真。

1 简介

对触觉的解释是指在人为创造的触觉设备的用户具有触觉,将力反馈给操纵杆或是主机器手。与图形显示的同时,使虚拟模拟在现实中有身临其境的触觉反馈。这也是利用遥控技术,通过交互与远距离机械手依靠感觉的相互作用力来进行操作。这两个应用程序可以合并在一个接口实现增强效果,在自动化系统中,用户命令过滤,检查,并纠正可能在传输到远程站点过程中的错误。

触觉力反馈的有效应用需要在电脑通过精确的计算,从而模拟环境下产生出虚拟操作环境。在这方面,长期以来理解为一个物理主机内的模拟是代表的需要。该主要是由直接找出虚拟位置,同时记录它的接触位置。这个过程可以防止将对象和界限直接的通过或者是跳跃过去,即使主体用户在时间采样时只能得到离散的数据。之间的联系和适当的偏差表明恢复力量是使用者生成提供的。

在传统上,是一种小型,点状的目标,没有动力,在行进中快速转换到主体的位置,如果失去联络,便没有自己的控制动力。此外,力的反馈,一般准静态机器处理反应,完全是基于对每个时间步的主偏转顺序。这种方法已经固定化,甚至是兼容的虚拟物体的触觉显示有效的一个主设备,使用户能够体会和探索虚拟世界。

引进的动态成为可能超过运动而达到反应更大程度的控制。他们的基础,除了自己的速度和加速度状态到位置允许直观的落实,静态无法模拟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和静止物体之间,或两个独立控制的刚体碰撞,可以很容易地使用模拟速度约束的基础上简单的经典动力学方法来释义,比如动量守恒。

本文中,对触觉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并且赋予动态和运动自身的性质。可以是多体运动链的形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仿真机械手。特别是,我们认为,虚拟机械手的遥控操作机器人的在微创手术的范围内使用。无论是虚拟环境还是现实中使用其作为基础的外科训练,如果系统需要增加一个接口来增添一个机械手,触觉模拟必须是能够左右有运动副的机械手,机器人这个有运动副的机械手会有所限制条件,机器部件之间的互动,如碰撞,抓等运动。本文介绍了实现中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使用机械手的速度虚拟为基础的一阶动态。

2 背景

最初,触觉环境包括固定化形式,固定化是代表用户的位置几何约束的虚拟物体。对力进行了计算观察到虚拟对象的用户的渗透,以及提供硬弹簧的力量。记录用户所在的侵入虚拟表面上看“神对象的位置”的介绍,作为主体在最终理想的情况下,证实是由一个停止点的代表性效应无限硬表面。当虚拟对象是遇到限制停留在表面上,使用户推到对应的触觉装置。

用户的主设备和点的代表性限制了虚拟的表面可模拟各种有效。例如,使用表面由许多较小的多边形表面生成的,对象通过无限小的点可以下降相邻多边形之间的差距,通过数值舍入创建。基于这个原因,对象一般是一个小球所取代,被称为。

利用这种想法开辟了使用其他形状代替球形的可能。这使得更多的不同触觉交互显示。例如,在外科手术机器人,机械手使用这一方法创伤是细和长,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在病人的身体大切口。为了模拟这种机械手的操作,必须考虑到在操作中的碰撞力,也要考虑机器人之间的身体和周围组织的碰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何巴什多安和斯蒂南威桑利用光线为基础的来代表手术机械手。但到这一步,完整的虚拟操控也被触觉使用。卢克和爱德华兹和卢克触觉模拟一个“H”型拖拉机换档采用双自由度作为虚拟手完成工业机器人一个触觉设备。在这些应用中,涉及模拟单一和静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象没有移动,并于,类似于早期模拟虚拟限制。可变形物体进行了研究。

模拟涉及多个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响应。通常情况下,采用二阶模型,运用牛顿定律和刚性碰撞事件动量守恒,通过允许的在动力减小损失,微弹性碰撞也可以模拟。这种方法扩展到多体动力学仿真允许使用多连杆触觉模拟机器人。二阶另一个方法是使用服务器之间和不同的对象春天般的潜在领域,从牛顿定律获得。通过使用可变刚度的潜在领域,不同的可以有效地进行模拟。

在所有上述情况中,二阶动态使用要求,任意质量或质量矩阵被分配给。在尼迈耶和米特拉提出基于的动态互动,为实现同时保持不是使用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而是运用几何约束转换成等效速度的限制使用伺服更新率来模拟刚体碰撞和持续的接触。这一办法还延长至多个条件下,如在一个触觉环境。但是,被表现为简单的几何形状单一固定化的机构,而不是动态的,这里考虑多体运动链。也有从一个机器人系统的角度增强一些触觉的发展。触觉反馈应用到运动规划具有非常大的通信时延遥操作机器人的环境系统,利用一个虚拟世界的静态。实时遥操作,哈提卜和考斯特,马尼埃使用触觉反馈的机器人外科手术,从机器人机械手的空间工作安全为主要目的的。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8

触觉的形成是由表皮的游离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触动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通过细微的神经来传达信息。在细胞体内,一个分子将信号传递给另一个分子,由此而形成了特定的反应动作,受到的刺激会将兴奋通过神经传到人脑形成触觉。生活中人从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外表的纹理结构和排列形成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的纹理变化,体会软、硬、光滑、粗糙等等不同的触觉感受。结合设计媒介材质质感的各种感觉交织在一起,通过受众的把玩,更加显现出细节之美,视觉、触觉经验也常常与其他的感觉经验相融合,产生综合的美感,实现了平面设计作品中触觉设计融入的信息传递。质感是媒介材质的肌肤,也是与任何物体有关的造型因素,无论视觉型与触觉型肌理,因其接受的感官区别,其传递信息速度有所差异,产生的结果大相径庭。相比而言,视觉型较触觉型在传递信息时具有绝对优势。视觉型就是我们所说的“视触觉”。被感受到的“视触觉”是抽象的,不一定能真正被触摸到,如模仿真实肌理效果印刷在设计作品上的纹理,受众会运用先前的触觉经验对其编译和转化形成的一种符号化的视觉信息,帮助受众在视触觉上获得统一的经验反映。许多设计作品通过材质的选择产生的视觉型效果来改变因无法直接用手触碰而带来的遗憾,比如真实的材质表面光亮平滑,但其上呈现的是令视觉感受到的与光亮平滑相反的粗糙黯淡感,视觉先于触觉,因此设计师应该善于运用视触觉帮助受众判断新事物,诱导受众的注意力。

二、触觉设计与信息传达

平面设计传递信息时,传播效果可能因传递方式一成不变、大众传媒的累积作用导致受众视知觉不堪重负而减弱,感觉超载时,感知过程就会受到阻塞,从而习惯了在一种漠然的状态下对周遭的信息和形象视而不见,正如“过度的刺激也会带来感官的反应迟钝与退化,产生审美疲劳。对一个审美物象的长久审看,常常会引起相反的生理和心理效果”,就会使人们面临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中提出的“旧心理环境”——“心理环境的崩溃”。目标受众的心理感受,他们的审美趣味、关注焦点的改变,使得人们要求设计作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向,设计上反映为“后现代主义”和多元化趋向,或者说是“现代主义加了一些东西”:设计既要好,又要有趣,还要迷人,设计要具有“诗意”。这样,信息的传递不再是设计师个人主观、单方面的自我表现或“自说自话”,而是应在对受众做充分了解之后去积极努力地在二维空间探讨追求超平面的、立体的、无限延展的形式创造,以信息的可视性作为设计作品传达手段的前提,结合更多的技术与艺术编制成的信息符号、图形语言,多方位、多感官地将所要传达的信息转换成易于理解、耐人寻味的创意形式,使受众在与平面设计作品的相互交流间,感受到平面设计作品“本身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是有呼吸的”_2。平面设计也已经不仅处在追求功能,满足需求的阶段,而是在传统审美基础上更进一步满足大众消费时代的审美需要。

三、触觉设计的重要性

不同外部环境对个体产生的刺激以及个体自身、感知特点、观察、认识问题的能力不同,都可能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的看法。谭旭红在《平面设计之非平面拓展研究》中对人的感知上的表现进行论述:“第一,有选择的注意,即一个人每时每刻都面对着许多刺激物,但往往只是有选择地注意其中的某些刺激物或刺激物的某些方面。第二,有选择的曲解,意思是说人们虽然注意到了某种刺激,但往往是按照先人为主的见解曲解它,因而不能完全如实地认识该事物的客观情况。第三,有选择的记忆,指的是隔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往往把获得的大部分信息都忘掉了,只记得那些与自己的需要有关、与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相同、当时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或人们常常说起的信息。”所以,人们面对信息时,假若不能特别形成有意识的记忆,感官记忆储存的信息大部分便会失去。受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刺激一感觉一情感一知名度一记忆。把这五个过程进行整理规划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知觉阶段、情感阶段、记忆阶段。无论哪种模式,寻求商品材质的质感变化和有目的的选用,都是在争取消费者运用整体知觉接受到肌理变化,获得感官对平面设计作品材质产生的感知,并通过大脑综合性的分析与加工对平面设计作品信息产生知觉感受,形成对商品长时间的记忆。受众的知觉感受就是受众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认识和接受问题,受众都是对平面设计作品做出整体反应,而非从某个局部认识平面设计作品,所以受众的知觉感受是平面设计作品心理学的开端,同时也是沟通买卖双方产生作品认同的最基本的心理要素。因此只有正确的发挥平面设计的作品材质的与众不同特点,发挥记忆在传播中的有效作用,才能加强受众对平面设计的作品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提取相关的平面设计作品的诉求信息,并刺激受众产生购买欲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材质的使用也是旨在加强消费者情感心理。情感心理源于消费者生理和社会的欲求需要,是受众对平面设计作品信息进行消化和理解性思考的过程,它表现为消费者对商品的各种情绪反应,同时,对平面设计作品信HUNDREDSCH00LSINARTS口息进行判断和取舍,三是心理反应过程的第二阶段。平面设计作品中传递的信息与消费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良性的情感心理导致购买心理的肯定,才是形成消费行为的前提。记忆是受众在接受平面设计信息时形成的心理反应过程中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记忆是受众对平面设计的作品信息的储存,也是受众产生消费行为的关键所在。在平面设计别渗透触觉设计,是设计师与产品生产商关注消费者的感受的极致表现,将受众的感受融人设计之中,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这种新型设计,它将引导设计师对传达模式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四、结语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9

1.1“五感”体验内涵

“五感”体验,顾名思义,它与人的感觉和知觉关系尤为密切,是利用消费者的五官感受,通过创造新感受或单纯的强调感受,来影响消费者在商业空间中购买行为的体验活动。“五感”体验关注的是回归空间本质,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受体验空间,赋予商业空间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

1.2“五感”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人类“五感”中的各个器官并非单独发挥作用,它们彼此之间的生理机能关系密切。不同感官的结合能创造出“多米诺效应”,即刺激大脑中任何一种感官,随之将会激活第二种、第三种……然后整个的记忆和情感将会被打开,“五感”体验的综合刺激将极大地丰富人们对空间的认知。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在阐述对设计的理解时说到:“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收器官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体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

2“五感”体验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个性化的今天,商业行为已不再只关注于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集合了社交、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型行为,顾客更看重的是在此过程中能否获得独特的消费体验和感官愉悦。“五感”体验的创新意义在于,它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等情感层面出发,关注消费者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享受。设计不仅是设计空间,更需要设计生活,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对商家而言,以消费者“五感”体验为主题的商业空间设计,可以彰显出自己特有的空间气质,吸引消费者注意。

3商业空间中“五感”体验策略分析及应用

“五感”体验在商业空间的应用主要表现为视觉体验,听觉体验,触觉体验,嗅觉体验和味觉体验五个方面,通过对不同感官的刺激和诱导,建立与消费者情感的互动,强化消费者在商业空间的体验感。

3.1视觉体验策略分析及应用

在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中,有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接收的。因此视觉体验一直是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关键因素,视觉体验的表现主要在色彩,光影和陈设三个方面:

1)色彩。

色彩一直是视觉体验中最为直观、有效的方式,有烘托和调节空间氛围的作用,使顾客很容易融入到欢乐、舒适的商业氛围里。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消费者对其商业空间的评价,影响着人们的购物行为。商业空间室内色彩设计首先应根据整体规划确定其主色调,突出其主题色,并充分发挥色彩在空间中的美化功能,正确处理好色彩的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题与背景的关系;其次是色彩应有利于突出商品特性与用途,考虑到商品本身的特性,所选色彩不宜过于强烈,把握适度原则。此外,商业空间色彩应以人的视觉生理、心理为主,注重空间色彩的人性化表达。充分利用色彩的视觉心理,如在严寒的冬季,要设法营造商业空间温暖如春的感觉,从而使消费者产生积极地购物情绪。

2)光影。

光是视觉体验的主要因素,没有光,任何视觉艺术都毫无生趣。照明是商业空间设计的“软包装”,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灯光的作用并非只是照明,通过变化它能使空间产生神秘、新奇的视觉效果,如强化或弱化空间,打造虚幻迷离的视觉体验等,以达到消费者视线停留的目的。光的照明形式在商业空间中主要分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种。自然采光是目前商业空间光环境设计的普遍形式。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屋顶,自然光线的射入,营造出空间光影交织、虚实对比的视觉效果,不仅节约能源,而且还增添了室内空间的亲切感;人工照明则较注重光的艺术效果,随着光的色调、强弱及韵律的变化,人们所体验到的空间氛围、尺度及视觉感受也会随之改变,见图3。

3)陈设。

陈设是商业空间形象、文化内涵和品位的体现。合理的陈设可以起到突出商品,刺激销售,方便购买,美化室内环境的作用。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视觉体验,一些商家把艺术展览、艺术家沙龙等移植到商业空间中。如上海K11定期在商场内举行艺术展,让艺术走进大众的视野,使消费者在购物中,也能欣赏到美妙的艺术品,这无形中也提升了商业品牌自身的文化内涵。

3.2触觉体验策略分析及应用

触觉、视觉体验都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事物的主观印象,但触觉体验则更加细腻和真实。商业空间中触觉体验主要表现在环境温度和材料上。心理学家发现:商业空间环境温度与消费者购买欲有关。一般而言,25℃时人体感觉最舒适,购物欲也最强,太冷、太热都不利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发生。人们对材料软硬、光洁度、形状舒适度等质感联想均属于触觉体验,正是由于人们触觉感受的差异性才赋予空间环境不同的感性特征,从而唤起人们潜在的触感体验。不同的材质带给人不同的内心感受,如金属、玻璃、大理石易唤起人们对工业机器、未来高科技的向往;而柔和的木材又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朴实感,见图5。在具体的选择上设计师应根据空间定位及消费者生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材质。虽然触觉体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触觉符号可以引发人们不自觉的重复触摸体验,而在重复中,记忆符号被一次次的强化,人和空间的亲密性在无形中倍增。

3.3听觉体验策略分析及应用

商业空间一般体量较大,人流量繁杂,加之各种设备的噪声及活动的宣传声,使得整个商业空间的听觉体验效果不佳,这就要求设计师根据不同空间定位、体量、形态等进行综合考虑,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听觉环境。商业休闲空间相对安静、轻松,这类空间的声环境设计常会播放一些优雅的乐曲,并配合轻柔的钢琴伴奏或是在景观小品中设置喷泉,伴随潺潺的流水声,将消费者情绪引入自然之境,以灵动的自然之声抚慰消费者心灵,使消费者在购物之余享受到远离城市的喧嚣。这些自然、动听的音乐背景,不仅为消费者创造了良好的听觉环境,还能促使消费者在美好的听觉体验下提升消费热情。

3.4嗅觉及味觉体验策略分析及应用

嗅觉体验主要指通过对商业空间内部的空气质量,气味类型及浓度等因素考虑的空间体验,怡人的香味总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感官之旅》作者黛安•艾克曼曾说:“触动嗅觉防线,记忆就会瞬间爆发,一种复杂的景象就会从灌木丛中跳出来”。在商业空间中某些特殊点位,如入口、休闲区、专卖店等场所人为的散发一些香气,可有效缓解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产生的疲惫情绪,使顾客保持精神愉悦、心情舒畅。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嗅觉体验也逐渐成为商业空间体现差异和个性的一种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运用,更好的服务于商业空间设计。味觉体验则具有相对的主观性,依据个体和文化差异而不同。味觉刺激一般通过空间体验行为和饮食活动来实现,如在专卖店里可为顾客提供一些甜点或水果,通过味觉刺激丰富和加深视觉体验行为,无意中改变了顾客的心情,同时也提升顾客对商品的满意度。味觉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同感官,如嗅觉、视觉和触觉的共同作用,获得感官上的协同,从而强化味觉体验。

4结语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篇10

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相互渗透的年代,软装饰的作用也与时俱进发生着变化。软装饰在视觉上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精神上陶冶情操,提升室内环境美学价值的同时赋予了室内环境精神价值。软装饰对公共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作用。公共空间是人们家居生活之外的又一常见空间,是城市面向大众开放使用并得以顺利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场所。在现代公共空间中,软装饰对其氛围营造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这里所研究的范围主要选定在商业空间、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商业空间。一般来讲,商业空间的软装饰设计旨在突出商品,帮助商家获取利润。因此,相应的软装饰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对应商品的特点、卖点、以吸引购买者的目光。商业空间中的临时休息区域也是软装饰值得着重设计的重要空间。针对软装饰在休息区域里的舒适设计,无形之中增加了人们在商业空间的停留时间,增强了潜在的消费可能,从而创造了新的消费利润。餐饮空间。饮食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相与相随的,由于民族地域的不同,使得当下盛行的主题餐饮空间吸引了不少人群。主题餐厅的软装饰设计以精简的艺术表现手法代替繁复的硬质装修工艺,在软装饰的材质、色彩上大做文章,美化室内环境的同时赋予餐饮空间精神价值和主题特色。娱乐空间。娱乐空间是满足人们宣泄情感、增进关系、愉悦身心、放松身体的一个多功能精神层面的空间。娱乐空间中的软装饰设计,在功能上增强了包厢内部的音效,配合家具的造型以及绚丽的灯光设计,将KTV包厢推向时尚、新颖的舞台,丰富宾客视听觉感受的同时营造了赏心悦目的室内环境。娱乐空间中的软装饰不仅有一定的装饰功能,还要考虑对受众的心理影响。因此,软装饰的题材、风格或者图案、色彩的设计,都要符合娱乐空间主题风格,强化娱乐场所的气氛,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

人们在特定时间、空间内所体验到的内心世界就是他们的心理环境。由于建筑物的构造决定了室内物理环境是既定不变的,但人们的心理感受会随环境事物不断改变。软装饰作为室内氛围设计的重要元素,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当室内物理环境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时候,就要通过软装饰来调整物理空间的视觉和触觉效果,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视觉效应对心理环境的营造运用。色彩心理暗示。俗话说:“远看色,近看花。”

在一个既定的室内物理空间环境中,软装饰的色彩图案对人们的视觉效应所营造的心理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软装饰的色彩心理暗示的视觉影响效应对人们心理环境营造即为人们对不同色彩环境的心理反应。因此,软装饰材料的色彩心理暗示决定了人们的视觉效应,调节了心理空间,有效地在视觉上弥补了室内物理空间环境的不足。图案心理暗示。图案心理暗示是软装饰的另一个表达空间形象感受要素。提到图案,人们不禁就会联想到格子、条纹、花卉、动物等各种题材。软装饰的图案所产生的节奏、韵律同样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效应所营造的心理环境。只要软装饰的图案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有意识地应用韵律法则,就能得到优美和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触觉影响对心理环境的营造运用。软装饰特有的纤维材质本身就具有亲和力,使人们产生触摸的欲望,这种触觉直接影响到人们心理环境的营造。软装饰给人们带来的粗糙与光滑,柔软与坚挺,凹凸变化的触觉感受源于不同的纤维材质、不同的制作工艺以及不同的处理方法,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材质肌理效果。

软装饰的价值体现在既要满足基本实用功能的同时,又要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安逸的物理和心理环境。多数情况下,室内环境的空间功能和表现形式都要依靠软装饰来实现。软装饰作为室内环境中的装饰材料,其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兼容并蓄,在满足人们实用功能的同时,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现代生活带来新的艺术气息,创造出宜人的物理空间环境。

作者:任瑾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