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十篇

时间:2023-11-14 17:54:43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1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是现代化新形势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是整体护理以患者的心身健康为中心的集中体现[1]。本研究对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收入住院脑血管病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集在我院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80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男女各40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分别开展在患者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对进行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情况。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从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2.2 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时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的病因、发展与预后,各种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发病后治疗的原则与方法,药物不良反应与注意事等。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如下几点[2]:①心理指导,做好心理护理是疾病恢复的基础和保证。患者知道健康心理与生活方式对促进健康防止反复发作能起到很好效果,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精神放松,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让陪护人员知道,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影响,用理解关心,积极态度感染支持患者。与陪护人员共同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护理计,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②饮食指导,根据每个人的病情、饮食习惯、体质差异知道患者的饮食,高血压患者以低钠(每日摄Na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患者满意度与相关知晓情况: 80例患者在健康教育后达到良好防止疾病加重与反复住院效果。满意度与对早期脑血管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都有了显著上升。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关。为了更好地探讨健康教育评价标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有必要对脑血管病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在护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更能体会患者感受,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潜在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解决,增强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与认可,融洽了护患关系。从而使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在健康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加强对患者家属及陪护者得教育,使之了解与疾病相关知识,积极承担监督者、协助者角色。让患者得到更好关心照顾、支持,使他们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前满意度20%,后98%,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建立健康信念与行为,进而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患者也更希望通过此活动了解一定的预防治疗,自我护理知识。及时解除心理焦虑、恐惧、困惑的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途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患者住院期间要有目标,制定护理列出目标。施教者按健康教育计划施教。逐步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的掌握与自我护理能力。缩短住院天数,很好减少致残致死率。通过全程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不断更新护理理念,拓宽知识面,提高医疗护理理论与操作水平,还要不断学习相关科学(人文学、行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促进健康的效果。

总之,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只有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才能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信心,并且密切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自觉配合治疗、护理,才能使各种临床治疗得以巩固提高,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参 考 文 献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3

一直以来,为了与本科通识教育区别,高职院校的课程更多强调知识的易懂性、实用性。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实教学中,除了教材标榜是高职院校专用外,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与本科院校没有实质性区别,并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没有达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效果。

1.1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舞台”缺失。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多数是“双师型”两肩挑的教师,即既要担任心理健康理论的教学,又要在实践中指导学生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但是,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公共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象其它专业课的教师,既可以给学生进行理论讲授,又可以在学生专业实践中进行技术知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然只是从理论层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因此,其没有发挥“双师”的作用,纯理论讲授的教育教学没有体现出如其它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与实用性,以增强学生未来竞争的砝码。

1.2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创新不足。我们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也有日常实践指导,如授课之外,参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讲座、大学生心理沙龙活动等等,也在为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尽一份力量。试想一下,这些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与本科院校的并没有区别,还是停留在传统教育意义方式方法的框架,没有体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用理论指导学生实践的创新性。

1.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课改研究不足。虽然有个别教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也体现了一定理论的前沿性、时代性,但多是对这门课程的一些个别现象进行研究,而对课程的改革的整体性思考不强,没有深入思考这门课程改革根本性方向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对课改的研究,主要落实在专业课方面,如精品课程研究、某某专业研究等等。

1.4课程设置及内容与人才培养要求不符。如果参照专业课程情况来设置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体现实践在课程安排中所占的份量,这样才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日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是讲授理论,缺少了实践的环节,没有鲜明的人才培养特征。再者,课程内容也多为心理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无法起到如其它专业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问题,或者说增强就业、创业和发展的砝码。

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没有鲜明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2高职院校学生心理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关键点

综合以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该课程的改革必须从思维上理清几个关键问题,即改革的重点及难点的结症所在。

2.1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出路问题。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既可上理论课,又可以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在倡导“双肩挑”的高职院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而同为“双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如何解决其“双肩挑”中对学生实践指导的问题,搭建一个让其跳出课堂的“舞台”,发挥其探索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作用,这是解决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出路、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

2.2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问题。现在所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的内容,是否已经完全满足高职生对这方面知识的需求,这些内容是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否对高职生在社会生存与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必须多方论证,寻找出对高职生成才成长最有用的知识。

2.3高职心理教师的素质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综合素质是否真的胜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如果进行课改,课程的内容改变了,对他们的知识结构需要哪些调整和提高?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新问题以及课改的难点、重点,可从以下个方面着手课改:

3.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转向对行业心理的研究。在高职院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除了开展日常心理健康常识教育外,应分门别类深入研究相关专业学生毕业后潜在就业的行业或岗位的心理,围绕毕业生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的心理知识进行研究,以提高毕业生行业或岗位的适应性。如商务文秘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到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文秘工作,那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研究学生在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应该要熟悉那些人员的心理,自身应该具备怎么的心理素质等等,通过授课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些行业心理知识,毕业后更好、更快适应工作,在“察已知人”的情况下更好处理工作,使自身获得生存与发展。

3.2精心编写行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材。现在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虽然结合了一些高职生特点来编写,显得更容易理解掌握,实用性也相对强些,但也多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协及到行业心理方面的内容很少。从学生对行业心理知识需要的角度看,教材的针对性并不强。因此,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在深入研究与各个专业相关行业心理的基础上,编写出适应不同专业授课的行业心理教材。

3.3加强行业心理师资力量。一方面可派学校教师深入行业调查,了解掌握行业心理的相关情况,积累教师行业心理知识的厚度。二是根据校企合作的情况,派老师到企业挂职学习,深入行业第一线,掌握真实可靠行业心理相关知识。三是聘请行业中懂心理学的人士作外聘教师,专门给学生讲授行业心理学知识,让其以自身的感悟,传授给学生最真实的行业心理知识。四是鼓励行业人士与校内心理教师共同开展学生心理课题研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彼此完成知识的升华。

3.4专业行业心理课设为专业必修课。如果确定了专业心理课程,可从一般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分离出来,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学生除了可选修一般常识理论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还必须拿到专业行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分。而在授课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动,以应适应工学人才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定期不定期深入实习、实训学生相对集中的单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教育、进行个体心理辅导等,实行送知识到行业,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力度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高职院校学生行业心理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些行业心理知识,增强行业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形成一种自觉适应意识或行为,对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饶洪.高职院校公共心理学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改革策略探讨.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2]龚小红罗春晖等.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7).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4

通讯作者:阿力腾格日来

【摘要】 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利用护理学与健康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有利于建设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 护士;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1 当前医院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角色认知偏差 护士能否按照法律的要求产生双重角色行为,取决于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和患者对护士教育角色的认可程度。事实上一些护士的健康教育角色意识比较淡薄,护士之间的整体护理意识也参差不齐,有的护士思想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状态,认为健康教育是责任护士的工作,与已无关,缺乏自觉参与整体护理的意识,造成不同班次整体护理质量的较大对比和反差;有的护士对承担的教育义务持否认态度,认为医生是健康教育的主导者,对患者教育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性,容易使患者产生知识上的听、信和行为上的服从,对护士教育缺乏信心和勇气。毫无疑问,上述角色认知的偏差,会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带来困难,同时也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

1.2 知识技能缺乏 护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是影响护士开展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有近半数的护士不知道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程序,半数以上护士感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最困难的是缺乏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由于不少护士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只是依据疾病种类的标准护理计划机械性照搬照套、照本宣科,没有做到因人施教;有些护士对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患者的学习资料,都将直接影响对患者教育需求的评估和教育效果的评价,有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学习兴趣;有些护士不了解患者教育的基本程序,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施教,无法与患者达到有效沟通;有些护士学历水平偏低、知识老化,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卫生知识宣教,没有把“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的行为”上来。

1.3 时间缺乏保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编制不够,数量不足,护士工作负担过重,难以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是影响护士有效实施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51.6%的护士认为影响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因素是没有时间,同时护士是特殊的女性群体,在工作中总是超负荷地运转,生活上有着不少牵累。随着患者需求的日益提高,护士肩负的担子也在不断加重。往往出现护士有时间时才向患者简单地讲讲健康知识,一旦工作繁忙,就省略健康教育这一重要工作。

1.4 条件环境不足 我国虽然在《护士注册法》中规定了护士的教育义务,健康教育作为护士的职能已被确定下来,但在实施上尚未与护士职称、学历和继续教育要求相吻合。开展护士健康教育,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士站在同一起路线,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会挫伤部分护士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此外,在健康教育的经费来源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医疗单位都是自筹资金编写和发放教育资料,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等,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发挥职能作用的环境和支持条件。

2 提升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2.1 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科学研究证明,现代社会人们致残、早亡的主要原因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冠心病、脑血管病等,这些疾病往往与恶劣的环境,不良的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有关,都可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预防,即从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积极的预防疾病。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在这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它要求每个人不仅要珍惜和不断促进自身的健康,还要对他人、群体乃至全社会的健康承担义务。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明,健康教育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上的重要性,是一本万利的事业,受到全世界的重视。

2.2 准确定位,明确健康教育角色 现代护理学赋予护士的根本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根据这一任务,护理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床护理活动,即帮助患者保持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健康的恢复;另一类则是健康教育活动,即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相关知识、预防疾病发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建立健康相关行为。对患者而言,上述两种活动所起的增效作用和治疗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对护士而言,两种活动所赋予护士的职责也是同等重要的,二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护士不仅要担负促进患者康复的的照护义务,而且应承担起促进患者健康的教育义务。

2.3 重视培训,提高护士教育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可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讲座,实行考核等方式,加强培训,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一是培训与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二是培训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三是培训相关学科知识,包括行为科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通过培训,开拓思路,突破思想上的局限性,真正做到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科学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积极支持护士参加护理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护士的学历层次,尽快适应护士角色多元化的挑战。

2.4 履行职责,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一是采用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护士人员履行职责。二是要合理安排教育时间。例如上午10时以前一般是集中处理和执行医嘱的时间,护理健康教育设备重点保障办公班的护士使用,责任护士利用这段时间了解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程度,可应用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来测评患者的健康行为;也可用直接提问的方法了解患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修订原有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指导学习。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骨科 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健康教育能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并且通过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能对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以及各种护理技能,能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1]。骨科患者的特点在于患者的伤肢受到制动,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骨科疾病知识,日常的基本护理知识以外,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功能锻炼等部分。本文主要是探讨在骨科中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以及体会,旨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180例,男109例,女71例,年龄17~64岁。

健康教育:对骨科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主要是依靠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进行讲授以及示范。教育形式:书面教育、口头教育,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制作患者住院指南(小册子)、建立病区墙报宣传栏、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召开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告知患者骨科疾病的基本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通过书面文字以及图片的教育使得患者能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在其进行休养康复的过程中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骨科护理等。具体的骨科健康教育如下。

⑴骨科基本知识:在患者住院治疗以及康复期间,护理工作人员要适当给患者进行相关的骨科的健康教育。一般在患者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骨科患者大部分在手术后均需要固定伤肢,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如石膏、牵引或是夹板的固定注意事项,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骨科患者。正确的固定方法能避免病情的恶化还能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术后根据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进行正确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是健康教育内容中的重要一环,正确的能使得伤肢愈合较好,同时能使得患者感觉比较舒适等。及时告知患者预防和有效应对切口疼痛的方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尤其注意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采取的措施有: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末梢血运;遵医嘱使用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指导和协助患者尽早主动、被动运动,以加快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另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向患者介绍相关的骨科并发症以及相应并发症的诱因。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的预防知识。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以及出现褥疮。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伤口附近的清洁卫生,同时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等。由于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要给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拍背以促进被压肌肉组织等的血液循环。患者出院时,还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或是轮椅等使用方法,以及出院后的饮食调理等。

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骨科患者,致病原因常常是由于突发意外事件,导致大部分患者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加上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行动不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以及烦躁、后悔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情变化以及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指导,使患者能消除其悲观和恐惧的心理,配合临床治疗。患者入院后,首诊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术前进行知识宣教,内容主要包括: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练习有效咳嗽,适应床上大小便,告知禁饮食的目的和意义。另外,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患者也会因此产生消极的心态。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的恢复时间,以及相关的知识。使得患者明白疾病恢复需要一定长的时间,要有一定的耐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坚持做物理康复治疗等。同时也要与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家属说明,建议家属能给予患者精神上以及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患者能尽快康复。

⑶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在骨科患者康复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大多数患者由于害怕肢体活动会对伤肢等造成影响或是发生二次骨折等情况,因此不能进行过多的肢体活动。所以应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康复的基本原理,消除患者的顾虑,能定期积极参加功能锻炼。另外,在进行功能锻炼以及物理康复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疼痛,由于害怕疼痛患者常常会不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正确早期的功能锻炼能使患者的伤肢更好更快的愈合,对于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除了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练重要性外,还要向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重要性教育。通过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除了能使得家属明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康复锻炼以外。家属还可以在家中辅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支持辅导,加快患者疾病的痊愈。

结 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主动配合治疗,在出院时均对其疾病有着基本的了解,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和功能锻炼。骨科疾病的愈合情况较满意,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是死亡病例。

讨 论

正确开展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护理工作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医院宣传资料等,这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促进其身体健康疾病痊愈的良好载体和传播途径[2]。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消除或是减轻影响患者健康以及疾病康复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和知识,使得患者自愿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疾病的痊愈速度以及生活质量。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能使得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并且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疾病的康复,特别是对于骨科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痊愈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帮助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遵医行为,普及基本医学保健知识,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如果没有前瞻性预见性护理,将会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健康教育是一项最有价值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将在护理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 医院,儿科;健康教育;护理质量审核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职能在扩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使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在儿科门诊开展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在就诊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改善了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7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患者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慢行肾功能衰竭疾病常规健康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及遵医行为等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能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慢性肾功能衰竭;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21

Effect of health belief model education on improving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DING Ya-fen,CHEN Yuan,CHEN Fei-yan,et al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Gaozhou5252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n health education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using health belief model.

Methods:136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from March 2011 to October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8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erformed in health belief model education,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erformed in regular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renal failure disease,compared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hree month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and compliance behavior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Using the health belief model,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effect on the patient of chronic renal failure,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Health belief model;Chronic renal failure;Health education

健康信念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由需要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综合而成,是解释影响人们采取健康行为因素的重要理论模式[1,2],而健康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护患关系和患者的康复[3]。我科于2011年3月~2012年10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患者136例,其中男88例,女48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1例,高中45例,初中49例,小学以下21例。年龄:20~35岁25例,36~50岁49例,51~65岁62例。将13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主要内容即个体的健康信念,主要包括4个与行为改变紧密相关的因素,即:(1)疾病易感性的感知。(2)疾病严重性的感知。(3)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4)健康行为障碍的感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因为当个体知觉到疾病的严重程度高、易患性大,采取健康行为的益处多,而改变行为的代价小的时候,健康行为最容易发生。

1.2.1对照组实施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个人卫生指导,饮食注意事项,适时心理支持等,在护理人员接触患者时不定期实施、贯穿。

1.2.2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指导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具体如下:(1)第一步。用1周的时间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对本疾病的认知缺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向患者讲解或与患者一起讨论有关疾病的发病率、易患因素、危险因素、诱因及个体目前存在的不良行为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并让其了解疾病本身或治疗措施可能导致的健康状况改变,使患者认识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提高其对遵医行为益处和障碍的认知,从而促进其产生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健康行为的正确认识,增强自我效能感[4]。与患者一起分析疾病对其本身的影响,比如角色的改变,家庭经济负担,亲人的照顾负担,工作的暂时或永久性中断等。护士在讲解或讨论时,可借助数字或图片,便于患者更为直观的认识。在此阶段,应根据患者个性特点和接受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2)第二步。以健康信念模式理论为基础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用1周的时间重点教育和帮助患者树立信念,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遵医行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稳定、自我监控症状等。及时评估并记录患者对上述内容的掌握及执行情况。利用工休会,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成功案例示范等,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小手册、视听教材,以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等,使患者采取对其有益处的健康行为,并认识到遇到障碍及其对应方法,从而强化患者对采纳健康行为的依从性。(3)第三步。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理论知识对患者进行干预,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下一轮教育计划。

1.3评价标准自行设计健康教育效果评定调查表,评定表项目包括遵医用药、情绪稳定、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监控症状、主动求知状况。其中情绪稳定是指勇于面对,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平静、乐观、开朗,对疾病康复有信心;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自我调养、睡眠状况及卫生状况好;自我监控症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主动求知健康相关知识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信念模式有利于患者战胜疾病的困扰如果个体对他目前的不良行为感到害怕,并坚信其改变不良行为所得到的益处大于障碍时,个体才会感到有自信,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当护士希望个体改变目前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而采取健康的行为时,可应用健康模式来帮助达到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患者常出现乏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对疾病知识缺乏认识,被动服从医嘱治疗,不能主动求知相关知识,对护士们所进行的常规健康教育知识不积极用心去掌握和执行。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极为复杂,紧张、焦虑、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5],而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不仅能使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重要的是使患者知觉到健康行为的益处,使患者对健康教育不仅达到“知”,更应达到“信”和“行”,从而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表1显示,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下患者在遵医用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稳定状况、睡眠状况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教育组。同时患者能积极主动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更有信心战胜疾病。

3.2信念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护理人员要求高,除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充分体现人性化护理。

总之,应用健康教育模式能显著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增强患者康复信心,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健康信念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7,20(29):21-24.

[2]靳雪征.健康信念理论的建立和发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12):945-946.

[3]张振路,郑淑君,谢文,等.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实践和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49-51.

[4]高贵秀,王晓梅.循证护理、自我效能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经病变中的联合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62-464.

[5]袁俊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J].西南军区,2009,11(2):367-368.

[6]温建清.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学,2009,16(6):1022-1023.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护生;性健康;干预

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性生理发育普遍提前,性心理水平却滞后于性生理成熟度。中、高职护生是国家未来的卫生服务与健康教育工作者,目前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是性生理已趋成熟,性心理、性伦理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系统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青春期大、中学生性教育的需求调查、必要性以及教育模式的探讨,国内已有相关研究报道,针对中、高职护生的性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效性研究却报道尚少,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在教学中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的报道几乎还是空白。本研究正是针对中、高职护生的性健康知识开展问卷调查及性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为国内中、高职护生开展性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并遵循研究对象自愿参与并允许其中途有退出权利的原则,选取成都市内3所中、高职学校(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成都市新都卫生学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护生355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纳入标准:护生已完成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解剖学、生理学、传染病护理学、妇产儿科护理学的课程学习,在4个月后即将进入临床实习。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 本研究以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问卷作为测量工具。该问卷由研究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而成,包括一般资料、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问卷:①一般资料,为人口社会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民族、有无、获取f生健康知识信息的途径。②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问卷,共5个项目,每个项目有10个条目,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与性病防治、避孕知识。每个条目回答“是(2分)”、“否(0分)”或“不清楚(1分)”。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即得到知识问卷总分(0分-50分),得分越高提示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在正式调查前,研究者选择50名调查对象测试了该问卷的信度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47,折半信度为0.863,重测信度为0.76。

1.2.2干预方法研究者在正式实施性教育课程前1周对研究对象进行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2010年6月版)中有关青少年性教育技术指导意见,以及国内有关青少年及护生性教育课程设置的文献,并咨询国、内外性学及护理教育学专家后得到认可形成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干预12周后再次应用本问卷作为测量工具进行调查分析。

1.2.3统计分析与处理采用SPSSl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分析方法;统计检验水准为仪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对入选对象355人进行问卷调查后,回收问卷342份,回收率96.34%,其中有效问卷315份,有效率92.11%。315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汉族、无,其年龄分布为:15岁以下1人(占0.3%),15~20岁252人(占80.0%),21-25岁62人(占19.7%);其学制分布为:三年制中专93人(占29.5%),五年制大专117人(占37.1%),三年制大专105人(占33.3%)。性健康知识信息的获取途径:首要途径为大众媒体网络(163人,占51.7%),其次为学校专业教育(102人,32.5%),再其次为同学、朋友(35人,占11.1%),最后是父母(15人,占4.70%)。

2.2性教育前、后护生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本研究中,性健康知识问卷总分为5个维度知识得分之和(分数区间为0~50分)。性教育前性健康知识问卷总分(24.05±5.11)分,性教育后性健康知识问卷总分(33.31±5.70)分,t=-26.74,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中高职护生性教育前、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本研究中,护生干预前后性健康知识掌握较好的人数百分比见表2,从表中看出中高职护生性教育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良好,其百分比与教育前比较增幅较大。

3讨论

3.1中、高职护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途径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信息的获取首要途径是大众媒体网络(占51.7%),其次为学校专业教育(32.5%),再其次为同学、朋友(占11.1%),最后是父母(占4.70%)。表明护生虽然进行了专业教育,但在青春期仍然对性的话题希望了解比较敏感,了解途径以上网为主,其父母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是主要的,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家庭在性教育方面采取回避的态度。护生作为未来人类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在校期间自身也迫切需要接受全面而规范的性健康教育,从而掌握系统全面的、科学人性的性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以便将来在卫生保健工作中对有性健康问题的病人提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与措施,这对贯彻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与生殖健康等基本国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3.2护生性健康知识掌握的总体水平偏低,性健康知识教育亟待加强

从性教育前后护生性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护生号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该项得分为3.23±1.60(见表1),有41.8%的人基本能够了解避孕措施,35.7%不清楚如何避孕,48.6%不清楚可避免性病,25.4%不清楚与多个发生会增加感染性病的概率。可见大多数青少年虽然具有一定的青春期知识,但对于性知识和性传播疾病等缺乏科学的理解,有的认识是模糊和错误的,如对拥抱、接吻是否会传染性病的认识模糊不清。所以开展相应的性及生殖健康教育课程刻不容缓,学校作为护理专业这种特定环境下培养学生,更应系统开展相关课程,对学生全面讲解性健康知识。

3.3护生教育前、后性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有差异,教育干预后得分及掌握性知识较好的人员百分比均有所提高

从调查结果来看,三年制中职、大专护生以及五年制高职护生性教育前、后性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9

一、切实加强领导

为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的单位负责人组成。做到组织机构完善,各级责任落实,健康教育工作自始至终有人抓有人管。

二、充分认识到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相适

应的“四有”人才,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卫生行为的形成率,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了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而提高。

三、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潭溪乡爱卫办落实健康教育工作,统一安排部署,中心卫生院落实了从事健康教育的兼职人员,中、小学指定一名教师兼职健康教育,改变了过去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的局面。

四、定期更换卫生健康宣传栏

村(居)委会、中学、中心小学、卫生院设置了布局合理的卫生健康宣传栏,卫生院、村(居)委会、学校等每季度宣传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宣传怎样预防传染性疾病、讲卫生、除“四害”、吸烟危害健康等等知识,宣传的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合情合理合时。

五、抓好各类卫生知识的宣传

我乡卫生院针对“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中国计划免疫宣传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卫生纪念日开展相关的专题咨询宣传。使群众对这些纪念日有了相当的认识,对相应的疾病、项目进一步加深了了解。

六、认真开展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课

中、小学校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课,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再通过学生对其家人进行相应的宣传,起到教育一个带动一户的效果。中、小学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100%,做到了有师资、有课本、有教案、有课时、有评价。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

七、针对传染病作相关防护指导宣传

我乡对新冠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流感等进行针对的相关宣传,特别是我国今年来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分期分批到小学、中学及村(居)委会群体聚居的地方进行宣传,防护指导,发放传单、宣传画及其它相关资料,做到相关知识家喻户晓。经过宣传教育安定了民心,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与好评。

经过不懈努力,今年我乡的健康黎川工作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使我乡群众及中小学生对相关健康教育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改善辖区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强防病意识,逐渐缩小城乡间卫生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开展健康黎川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健康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经常性地开展。

八、存在不足

1、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不明确,完成健康教育讲座数量

过少。

2、健康教育经费、设备、工作场所不足,不能适应创卫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

九、完善工作

1、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确职责。

2、加强村级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建设。按规范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3、加强控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健康咨询活动,编印和分发多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村民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健

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

4、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检查和业务指导,普及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篇10

1 原因

1.1 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较少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发展,健康教育对促进身心疾病的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显著。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在精神科除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外,教育的对象还应包括患者家属。因为精神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家属有直接关系,良好的家庭支持与关怀有利于患者康复。家属精神疾病知识的增多,可以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对患者的照料水平。在重视对患者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

1.2 患者家属只了解精神疾病的一般信息 患者家属掌握精神疾病的知识有限,由于精神病患者久治不愈、反复复发,家属对精神疾病的恢复往往缺乏信心。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支持与帮助,帮助他们对精神疾病治疗重建信心。

1.3 患者家属知行合一度差 大部分家属相信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精神疾病的康复,相信培养良好的社会心理应急能力,可预防精神病复发,但对患者的愤怒不能给予正确理解和宽容,不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环境。表明患者家属未真正懂得行动的重要性,对精神疾病健康知识虽有所知,但未见行动。

1.4 健康教育需求 患者家属多希望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出院后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解除或减轻睡眠障碍、焦虑、恐惧的方法,要求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时间和量。

1.5 引起患者复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自行减药或停药;被动停药;精神刺激;临时更换药物;疾病本身的原因。精神分裂症复发前均可出现先兆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以思维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变化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2 双重健康教育措施

2.1 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①做好出院指导。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出院后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并作书面交待。因书面文字存于患者家中,便于患者与家属随时参看,起到不断巩固加深其印象的作用;②及时补充药源,保证药物供应。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 者,大多对药物不良反应(如嗜睡等)心存反感,但是突然停药或减少剂量时,他们的精神症状会立即出现。因此,出院后家属应作为其药物治疗的监督者,督促患者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并且不可随意更换药物种类或停药、减药;③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回家后,有专人负责随访,了解家庭治疗和护理中的问题,提供指导意见,并定期带患者到专科医院复诊,使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同时,嘱家属多关心患者,及时、细致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切忌粗暴地训斥及刺激性言行等。

2.2 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大多数家属只知精神疾病的一般信息,缺乏较深层次的精神疾病康复知识。对精神疾病的复发因素、预防复发措施以及康复训练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只知未行。仅靠现有的健康教育无法满足精神疾病康复的需要,须加强家属的健康知识培养。通过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就诊及用药依从性,减少或防范精神疾病复发。对家属健康教育能增加疾病知识,使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可以转变对患者的照管态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2.3 患者回归社会需要家庭的帮助和支持 大部分精神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出院后康复期的主要场所在家庭,家属是患者回归家庭后的主要护理和照顾者,家庭护理的好坏决定患者康复的质量。患者迫于压力,部分家属对精神患者的康复治疗缺乏热情,缺乏对患者康复护理的支持,不愿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投入过多的精力。因此,应教育家属给予患者各方面的关心与支持,鼓励家属给患者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尽快恢复健康走向社会。

2.4 须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半数以上的患者家属采取不积极、不乐观的态度接纳精神患者,主要原因是家属承受着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这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配合,给患者创造康复条件,理解、尊重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

2.5 重视教育内容 大部分家属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欲望,应针对不同问题给家属提供知识。指导家属掌握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技巧,鼓励家属培养患者对各类事件的应急能力,给患者安排规律的生活,陪伴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家属对教育的形式要求,希望进行个别教育占首位,其次是集体讲座、提供科普手册、定期召开家属交流会,录音带、录像带占一定的比例。出院后的定期电话咨询方式最受欢迎。故健康教育应由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轮流坐诊电话咨询医院,并加强和完善社区服务。

3 效果

3.1 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识 双重健康教育在健康促进中起主导作用,它不仅在促进患者个体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寻求社会(其中家庭是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全面支持及促成健康促进氛围的形成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未进行健康教育前,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十分愿意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相关知识,但知识的来源甚少。由于患者发病期间表现出来的各种异常行为不仅影响社会,且更严重地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以致家属表现为对患者过分埋怨、谴责或过分 溺爱,他们没有应对病态行为的技巧,根本无法帮助患者。经双重健康教育指导后,家属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而且能主动积极配合医院对患者进行的各项治疗和护理,从而可以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