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十篇

时间:2023-11-13 17:51:57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1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财务危机,进而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甚至是给企业造成致命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影响到企业的稳步发展。针对于此种情况,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应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才能了解当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对其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问题分析

1.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

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较晚,这也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时间比较短,进而在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技术问题。例如,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常常出现系统故障,无法对企业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测,导致财务危机突然爆发,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又如,由于技术上的局限,使得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而出现监测不准确问题,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对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2.财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在正常发展的过程中,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财务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而财务人员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应用者,其应用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应用效率,也决定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就现阶段企业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很多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很多财务人员无法适应财务工作的发展及改革,导致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而影响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使用水平,对企业的财务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3.很多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不相容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实施的,然而,就现阶段一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上来看,一些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较为孤立,运行效率不高,而且由于时效性较差、准确性不高等原因,也将无法及时的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对企业的财务安全也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较为单一

由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进而导致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警示功能非常的单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主要是包括对系统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的监测,分析财务数据的异常,针对于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报警。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程序上来看,其主要是发现风险和预警风险,但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却不能有效的控制风险。可见,从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上看,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无法真正的将财务危机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到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

鉴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技术不成熟影响到企业财务质量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技术水平,进而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财务工作服务。首先,企业应该聘任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维护人员,要求维护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及时的发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漏洞及故障,通过及时的处理,能够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功能的发挥。其次,及时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进行更新,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各项硬件和软件都是市场上最先进的,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

2.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

在企业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无法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颇大。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对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应该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了解财务人员的整体情况,针对于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其次,将现今最为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导财务人员有效的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在培训中,要做到事无巨细,将财务人员在操作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问题一一解决,以不断的提高财务人员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水平,促进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再次,应对财务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了解财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情况,并且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定,确保财务人员能够有效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促进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3.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

企业在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应该确保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相容。具体应该将财务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来源,通过对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了解目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且实施针对性的预警,进而实现良好的财务危机预警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4.增加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一、基于可持续成长下的财务驱动模型

虽然就目前企业的发展来说,增长属于企业竞争的一种表现,但是企业如果过分追求增长,没有忽略了资源和成本的问题,就会容易造成财务资源发生短缺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是破产。对于可持续增长的研究,不仅仅要从营运资金的管理考虑,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加大而使资金链发生断裂,还应当多考虑价值增值的因素,确保企业价值能够保持稳定的增长。笔者以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

(一)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财务专业学者罗伯特·C·希金斯提出来的,希金斯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在企业并不耗尽财务资源的前提下,通过销售所能带来的最大比率。为此,对于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是假定在资本结构、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设立的。

希金斯可持续增长模型的主要假设有:1.企业当前已经拥有并且想继续维持某一种资本结构和目标股利政策;2.企业管理者没有意愿或者不具有发行新股的条件;3.企业意图以市场条件所允许的增长率同步增长。

具体的模型为:SGR=P×A×T×R,其中,P为销售净利率;A为资产周转;T为权益乘数;R为收益留存率。

(二)范霍恩的可持续增长模型

詹姆斯·范霍恩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进行了研究。范霍恩认为,可持续增长率是在预先制定经营、债务和股利发放目标比率的基础上,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年增长率。

1.静态模型

范霍恩静态模型的假设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只能利用留存收益的积累而增加资本;二是企业在过去与未来在资产负债和经营绩效方面是相似无异的;三是企业不存在外部资本筹资;四是对于新增加的利息费用都已经包含在新增的目标净利润当中。五是企业只凭折旧费用就足以维持营运资金的价值。

范霍恩的具体静态可持续增长模型为:

SGR=

2.动态模型

詹姆斯·范霍恩在动态模型中的观点,即在限定的年限内,企业除了要将财务比率进行考虑外,还应当对筹集权益资本和支付股利问题等考虑在内。并且引入了基期销售额SO和基期股东权益EO的相关概念,范霍恩静态模型的假设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允许股东在一定会计期限内出售普通股;二是股利分配政策是由公司所愿意支付绝对数量的红利而决定的;三是销售的增长和权益的增长在整个生产经营期限内存在不平衡。

范霍恩的具体动态可持续增长模型为:

SGR=

其中:Eq0为期初所有者权益资本;New Eq0为新增资本数额;Div为年股利的绝对数量NP/S为目标销售净利率;D/Eq为目标债务/权益率;A/S为目标资产/销售率;b为目标留存收益率。

二、可持续发展下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现状

(一)忽视涉及到固定资产的特色指标

在当前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对于煤炭产量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增长过快的现象,但是存在一个不平衡的情况就是,虽然煤炭上市公司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流支出中在其所有投资活动现金流支出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公司在财务预警分析中,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与收益进行过多的考虑。

(二)忽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

在煤炭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中,现金流量水平指标往往容易出现失真的问题,而现金流量指标就恰恰是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的重要一项,因此,忽视了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就无法保证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没有恰当地使用资产负债率

根据我国煤炭上市公司一直都有资产负债率较高、但是偿债能力较低等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评价,资产负债率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我国对于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并没有重视资产负债率的地位,也没有将其进行修正,因此对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准确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四)结合了动静指标的运用

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近几年来,工作有所进步的就是结合了动静指标的运用。当期绝大部分煤炭上市公司都已经实现了传统计划经济的财务管理模式向规范管理与决策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同时也通过加强利用电算化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并且,将静态财务指标和动态财务指标结合来综合考虑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情况,便于财务预警工作的开展。

(五)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欠完善

基于当前财务预警系统只是在财务风险和预测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不能真正地控制风险,除此之外,也不能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所作出的不正当行为进行矫正,导致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欠完善。

三、对于煤炭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煤炭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在扩充公司业务的同时,要注意切忌不能盲目扩大公司的规模,忽视财务风险的存在会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要注意实行多元化的管理。同时,在煤炭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的培养,强化其业务能力,对于提高煤炭上市的财务管理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煤炭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管理

鉴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在现金流量管理上存在缺陷,因此,加强其现金流量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煤炭公司对于现金流量的管理问题上,可以采取集中调配的方式,常见的手段有:对于每一个上市公司的下属公司的收入都应该统一上缴,然后再通过公司总部进行统一划拨。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各个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之间的往来核算,做好现金回收工作,另外,还应当与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机构合作,确保公司现金流量的安全。

(三)加强煤炭上市公司的投资管理

煤炭上市在发展其多元化产业的时候,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预防投资风险的产生。基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上市公司首先就要严格按照国家在进行投资管理与对外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将所有重大投资项目与对外担保的审批权集中到公司总部,由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审批。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还应当要根据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为自己的发展制定合适的投资决策。

(四)严格遵守对外担保审批制度

针对对外担保所存在的问题上,煤炭上市公司应该按照规划来追踪其担保对象的相关财务信息、经营状况和信用问题都要了解清楚,在一定情况还应当进行反担保。另外,如果是集团公司的话,那么属于集团公司外部的企业就不应该为之提供担保,而对于下属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应由财务部门、法律部门等共同来进行审批;同样,其下属公司对外投资利用的资金,集团也应当不再为之提供担保,对担保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下属公司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于文华,岳焱.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预处理研究[J].浙江金融,2011(04).

[2]吴星泽.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02).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3

关键词:财务危机 预警 多元统计分析

一、 企业财务危机和多元统计分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而产生的危机和困难就是企业的财务危机。一般来说,判别企业财务危机的常用标准是企业破产和证券交易中面临的退市现象。而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如何正确处理好企业的财务危机。

多元统计分析是属于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在多个对象和指标相互关联的条件下分析其统计规律,“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Ⅰ)和(Ⅱ)、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应用。”

    目前,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时效性和精准性都还达不到要求,因而本文主要从企业由于现金流短缺,不足以支付所欠到期的债务而产生的财务危机的角度,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式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多元分析的基本思路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代经济市场行业类别的差异性导致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参数的不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型和方法来进行研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多种变量模式的实证分析,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企业的多个财务指标,可以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判别分析法进行预测判别,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分析,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对样本进行适当排序,从而发现财务危机的状况,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三、 利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第一,选择样本和变量选取。

在企业财务危机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在企业中利用抽样方法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随机抽样和对应样本法。

在企业中,选取“销售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 EPS)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比、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债务保障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入流出比率、销售现金比率、每股净资产来建立指标体系作为分析变量……”等28 个指标是企业盈利、偿还等能力和资本实力的展现,也是交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指标,多变量模型的财务预警分析中,变量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模型建立就越好。

第二,判别分析

根据样本和变量的选择,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同时根据判别分析法分析统计的研究对象分类,创建一组判别函数,确定好判别的规则,分类待判别的样本。

一般来说,用的Fisher 线性判别函数是判别分析中比较常见的。函数形式为: “Yi = a1 x 1 + a2 x 2 + ?+ an x n + b ( i =1 ,2 , ?, k) 。其中, k 是判别组数, Y 是判别分数或判别值; x1 , x2 , ?, x n 是因变量或预测变量; a1 , a2 ,?, anj 是各变量的系数,即判别系数; b 是函数中的常数。”

而判别函数的方式主要是全模型法和逐步选择法。全模型法是指函数中所有的变量都作为因变量,而逐步选择法是一种能反映变量子集的差异性的判别函数,利用逐步引入变量的方式,直至所有的变量都不符合模型的既定条件。

判别分析的基本步骤体现为:一、选择函数中的因变量、组变量;二、“计算各组单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包括组内平均值、组内标准差、总平均值、总标准差、各组协方差矩阵、组间相关矩阵,并对组间平均值相等及协方差矩阵相等的零假设进行检验”;三、建立Fisher 线性判别模型并进行判别分组;四、样本判别分析和验证分类的精准率,最后再输出结果,下结论。

第三,主成分分析

在企业财务危机中,除了判别分析模型的建立之外,主成分分析也是较为普遍的方式。首先可以通过验证筛选,选择需要建立模型的初选变量,且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变量较多的情况下,高维空间的研究样本通常都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施第二次筛选,使得模型精简化。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财务危机数据信息中较为主要的变量,综合变量又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并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的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危机分析中,具体是指,对企业收集的原始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取平均为零,方差取1;然后,利用标准化的数据计算财务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R;最后,按其相关矩阵计算求解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

实际上,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总的多元统计分析还包括其他比较常见的分析方法,本论文主要讨论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利用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函数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地加剧和证券流通的全球化,原有的市场机制逐步暴露出弊端,出现企业机构投资者和控股股东相互博弈的局面,而这些弊端正是企业危机的潜在表现,如不加强对企业危机的有效控制,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提前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杰  王蔚佳  刘兴智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年05期 ,2004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4

一、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四类财务风险

(1)筹资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收益的不确定性是产生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产生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有供求市场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筹资机构和来源结构等。建筑施工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其一,企业自身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的机遇越来越多,建筑施工企业能获得越来越大的项目规模,这样一来,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必然就会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企业就必须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银行的支持是以利息作为代价的,当建筑企业因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达到一定程度,企业将无法支付银行利息。诚然建筑施工企业的借债对企业发展会起到杠杆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利益获取的不确定性。

其二,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利率和汇率波动幅度多大而造成一定的风险。对于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其管理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的最基本的起点就是筹资活动。如果建筑企业采用的不当的筹资措施,必将给整个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

(2)投资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投资活动不仅可能带来经营风险,更有可能带来财务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因实际投资的报酬率低于财务收益率的预期而导致的一种财务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有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投资过程中,投资额的波动、投资回收率的波动或项目使用期限的波动等。建筑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实际工程量的计算会面临一些失误,有些企业采用先投资施工的方式来应对这样的情形,但是因为事先没有系统论证投资决策,往往无法回资金,这是产生施工企业投资风险的原因所在。

(3)流动资金回收风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流动资金总是处于投入和回收的动态过程,当施工由于工期受阻或业主单位资金短缺而无法正常进行时,不顺利的流动资金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现金流量,严重时,施工企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能力也会受到殃及。

(4)收益分配风险。收益分配对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产生负面的影响的可能性,就是这里所说的收益分配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只有在资金正常周转、自身收益得到保障、调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分配,才有可能充分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夯实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利润分配过程中有一定风险的存在,利润分配是否有效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构建及危机防范

(1)财务预警指标的设定。不同行业的企业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有所区别,不同时期的同一企业其风险发生和存在特点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财务预警构建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要把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实际的经营状况、规模以及特点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必须建立在自身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并作为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补充、突出建筑施工企业的现金流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偿债能力指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等。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营运能力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而其盈利能力指标则主要涵盖了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其现金流量指标涵盖了以下三个方面:经营活动流入量比率、经营活动流出量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财务人员在分析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必须以建筑施工企业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为依据。

(2)预警指标标准值的选择。建筑施工企业偿还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现金流量预警指标标准的选择,必须以公司的房屋工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季度财务指标中平均值、优秀值、良好值以及较差值为依据。财务人员也可以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预期的基础上,通过选择规模相近企业、企业自身近三年的各项财务指标或统一行业相关指标来确定或测算预警指标值。

(3)实际值的计算。为了确保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财务人员必须根据季度或月度的财务报告来计算实际值(前提是这些数据必须可靠真实)。

(4)分析报告的编制。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的编制时,必须以财务预警指标为依据,同时把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充分结合起来。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的工作应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来完成。财务预警分析报告撰写好后要向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提交,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资料和依据。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5

[关键词] 财务危机;配对样本;主成分分析;逻辑回归;预警模型

一、 “财务危机”(pinancial crisis) 又称“财务困境”(pinancial distress),国外多数同类研究采用破产标准。但中国从1988年开始试行《企业破产法》至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破产.尽管2004年6月“st宁窖”爆出破产风波,但也在同年12月通过债权人和解解除了危机。由此可见,中国的破产机制不健全,加上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很短,采用外国学者的做法行不通。

国内学者大都将特别处理(st)的上市公司作为存在财务危机的公司,如陈静(1999)、李华中(2001)、姜秀华(2002)等。本文也将st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将“财务危机”定义为“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所指的“财务状况异常”包括上市公司突然出现重大亏损、连续两年亏损、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等几种情形。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陈静(1999)以1998年的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1995—1997年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判定分析,由于受样本量的限制没有对上市公司被st的原因加以详细区分;李华中(2001)用判别函数对1997—1999上市公司分类,描述了st公司的行业分布,利用向前回归法筛选财务指标建立预警模型;姜秀华等(2002)以在深沪两市上市的42家公司为控制相关变量,同时随机选取42家非st公司为控制样本进行了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得到预警模型,并进行了预测与效果检验。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二元逻辑回归(logit),相关的数据分析处理通过spssl3.0软件完成。

(二)研究样本及样本的行业特征分析

1.选择的研究样本

本文选择的样本s1是2002—2004年深沪两市首次被st的118家公司。

同时,选择了与样本s1同行业并且资产规模相近的118家盈利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s2。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亚洲证券”和“巨潮资讯”。

2.样本行业特征分析

至2005年8月,深沪两市共计有1379家上市公司(深市551家,沪市828家)。发生财务危机的118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制造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上市公司最多,占st公司总数的58.48%,但与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总数相比,发生st的比例并不突出,只占8.60%.传播文化类上市公司有2家发生亏损,鉴于此类别的上市公司较少,虽占st公司总数的1.7%,但占整个行业的18.18%,说明传播文化类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大,发生财务危机的比例也就较高。其次是综合类上市公司,占st公司总数的10.17%,占整个行业的15.00%。

四、预警指标的选择和分析

如果上市公司在第t年被实施st,那么(t-1)年表示上市公司被实施st的前1年。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初步选择

为对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初步选择了变现能力b1(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资产管理b2(总资产周转率x3、总资产周转率x4、应收账款周转率x5)、负债能力b3(资产负债率x6、产权比率x7)、盈利能力b4(净资产收益率x8、销售毛利率x9、销售净利率x10)、现金流量b5(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1、经营现金净流量对挣利润比率x12、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x13)、成长能力b6(资产增长率x1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5、净利润增长率x16)、股权扩张b7(每股收益x17、每股挣资产x18)、股东持股b8(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x19、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x20)等8个方面的20个财务指标。

(二)初选指标分析

1.财务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利用spss计算st与非st公司各财务指标的均值及标准差。研究结果显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前1年,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20个指标的均值均存在明显区别。

2.配对样本检验

根据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同一财务指标的配对,利用spss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检验,wilcoxon秩检验使用的是z统计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资产增长率x14外,st与非st公司的20个指标的配对样本t检验普遍显著,st公司的z统计量明显高于非st。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st公司与非st公司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1年,两者的均值、标准差、t统计量、z统计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三)财务预警指标的进一步筛选

st与非st公司的上述20个指标,有的作用显著,起了较大作用,相比之下有的作用并不明显,而且指标过多会存在多重共线性或序列自相关。因此,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前,有必要进一步对财务指标进行筛选,利用变化显著的指标建立预警模型。本文拟选择主成分分析法。

1.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本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产权比率x7与净资产收益率朋、流动比率x1与速动比率x2、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1与经营现金净流量对负债比率x13、每股收益x17与每股净资产x18、前三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x19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x20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6。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按财务指标间相关性较小为优原则,经比较,剔除x7、x2、x13、x18及x19这五个财务指标。

2.财务指标的进一步筛选

引入虚拟变量y,表示上市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危机。将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设为1,没有出现财务危机设为0。

利用直接斜交转轴法,对剩余15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因子。这3个因子分别为流动比率x1、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11、前十大股东持股比率之和x20。

五、预警模型的建立及预测

笔者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上述三个财务指标,选择二元逻辑回归(logit)方法,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并进行预测。

(一)模型的建立

设多元逻辑回归(logit)拟合的方程为:

(二)预警模型效果检测

以0.500为概率最佳分割点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为75.319%,其中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76.923%,非st公司的预测准确率为73.729%。

六、结论

笔者采用2002—2004年新增st公司的日个方面的20个财务指标,建立起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前1年的危机预警模型进行了预测。为便于对比研究,选取相同数目的盈利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进行t检验和wilcoxon秩检验。研究表明,选取财务指标的效果明显,建立的st公司的危机预警模型的判断准确率达到95.31%.由于研究是假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真实的,若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模型准确性可能受到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ohlson,james a:“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l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j],1999,(4).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6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多,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内学者对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学者们大多数只针对纯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很显然,单一的财务数据所能体现的信息还不够完整,很难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难免会造成预警的偏差,而非财务信息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补充,因此,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预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基于引入非财务指标的预警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0、2011年沪深两市A股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目标样本,共计42家,其中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有2家;其他状况异常导致被ST的上市公司3家;无法找到同时期、同行业、同规模配对样本的上市公司5家,剔除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被ST的上市公司之后,剩余32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目标样本。此外,根据会计期间一致、行业相同、企业资产规模相似的配对样本选择标准,再根据1:1原则,从沪深股市选择配对样本A股上市公司32家,一共64家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二)数据时间范围 根据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上一个年度的年度报表于次年的4月30号之前对外公布,因此,上市公司是否被特殊处理,证券公司往往在5月和6月公布。本文沿用前人的研究思路,把上市公司被特殊处理的年份假定为T年,按照财务危机理论,该上市公司T-1、T-2年度的审计计算结果中“净利润”为负,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研究意义不大;此外,早在2002年就有学者研究发现,在T-4年度,财务危机企业与正常企业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文选用最有效的预测年度T-3年度数据,力求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健康状况,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吸收社会投资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指标体系建立 具体如下:

(1)财务指标。根据信息的完整性原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特征,本研究初步选择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获现能力和发展能力5个方面的24个财务指标。其中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现金流量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产权比率X5、利息保障倍数X6;营运能力包括:存货周转率X7、应收账款周转率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固定资产周转率X10、总资产周转率X11;盈利能力包括:销售净利率X12、主营业务毛利率X13、主营业务净利率X14、成本费用利润率X15、净资产收益率X16、总资产收益率X17;获现能力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率X1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X19、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X20;发展能力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21、营业利润增长率X22、净资产增长率X23、总资产增长率X24。

(2)非财务指标。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原则,本文初步选择股权结构、管理结构、重大事项、人力资本和其他指标5个方面的12个非财务指标。其中股权结构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K1(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股份总数)、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K2(前五大股东持股数量/股份总数);管理结构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双职合一K3(虚拟变量,双职合一,为0;否则为1)、管理费用率K4(管理费/销售收入);重大事项包括:无重大仲裁K5(虚拟变量,有为0;否则为1)、关联方交易情况K6(虚拟变量,有为0;否则为1)、会计师事务所变更K7(虚拟变量,有为0;否则为1)、担保率K8(担保总额/公司净资产);人力资本包括:总经理素质K9(虚拟变量,大学本科或本科毕业学历为1;否则为0)、员工素质K10(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职工人数总和);其他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K11(虚拟变量,处在国内生产总值前十城市为1;否则为0)、省会城市K12(虚拟变量,处在省会城市为1;否则为0)。

二、实证研究

(一)正态性检验 一个有效的预警模型,指标体系需要满足显著性条件,这样才能对模型产生显著性地影响。T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是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显著性的统计量, 为了满足这两种统计量的检验条件,必须确定哪些指标总体满足正态性分布。本文统一整理36个预警指标,利用K-S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有现金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员工素质11个样本指标通过了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剩余的25个样本指标总体不符合正态性分布。

(二)显著性检验 具体有:

(1)T检验。对11个服从正态性的预警指标利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做显著性检验,其中有现金流量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员工素质这5个样本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这6个样本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

(2)非参数检验。25个总体不服从正态性分布的预警指标利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做显著性检验,其中有7个预警指标存货周转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董事长和总经理双职合一、管理费用率、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地区生产总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剩余的18个样本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T检验的11个样本指标当中,有6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非参数检验的25个样本指标中有18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合计24个(财务指标17个,非财务指标7个)预警指标将成为本文的最终指标体系,其余不具有显著性的指标则予以剔除。

综合两个预测结果得知,相对于财务指标的预警模型,利用综合指标进行财务预警使ST公司的判断正确率提高了9.4%,正常公司的判断正确率提高了6.3%,综合提高了7.8%。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在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过程当中引入非财务信息变量,可以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有效地降低误判成本。

三、结论

本文在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前提下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在预警方面一种新的尝试,能有效地提升模型的预测性。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制约条件,本文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后续研究有如下建议:

一是在数据方面,由于难以获取相关数据,本文只针对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模型构建,由于公司规模、管理机制等不同,上市公司预警模型能否运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还有待证实;另外,本文的数据基本上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年报,较为单一,且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存在隐瞒或者修改信息的情况,而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预测结果。

二是在模型构建方面,不管是24个财务指标还是加上12个非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模型,都难以反映公司的整体状况,是否是这些指标最能体现预警模型的预测性,还有待研究证实。本文针对2010年、2011年的ST公司研究有84.38%是制造业,一共也只涉及5个行业,行业过于集中,行业间的差异性可能对于判别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所构建的模型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虽然财务危机预警还缺失相应的理论基础,模型上也没有相应的定论,但其已经被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资者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中的投资与决策。因此,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得到了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重视,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信息的结合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星泽:《 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会计研究》2011年第2期。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1999年第4期。

[3]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7

关键词: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一、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研究

1.财务危机警兆探析

公司财务危机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财务风险加剧,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直至最终破产。财务危机从总体上说是支付能力不足或者支付能力丧失,一些必要的支出被压缩或拖欠,由于现金流量短缺,偿债义务受到阻碍。由于经常拖欠应付款项,企业信用丧失,公司难以从供应商、金融机构或资本市场等相应融资渠道筹集必需的补充资金,用来维持日常支出或基本的偿债需求,使企业资金来源日益枯竭,从而步入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出现危机是一个循而渐进、缓慢的发展过程,从正常运作的公司步入危机,最终到破产倒闭理论上需要3-5年的时间。并且财务危机的早期预警信号很多,所有的这些信号,实质是反映了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很多,在预警指标类型划分中,人们提出的观点差异也很大,有的以财务比率为依据,进行分析;有的以财务比率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有的则以公司的发展战略反映的危机迹象进行分析;有的侧重现金流的状况进行危机分析等等。综合分析不同的方法,其实是侧重的不同。经过归纳,分析指标体系应可包括:财务比率指标、现金流量指标、市场收益指标和非财务的其他指标。

3.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研究

当前,财务危机的预警常用方法包括:主观预警分析法和客观预警分析法两种。前者注重采用定性分析法,通过一定的方法结合人为的判断预测财务危机,一般是以非量化指标分析。后者注重采用定量分析法,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组,运用该模型组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并查出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

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利于将财务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企业利害关系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型来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以便做出正确决策。

二、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研究

1.主观预警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1)公司基本面研究分析法的应用。公司的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可以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变化发展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规律所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对一些虚假的行为提出质疑,形成报告文件警示危机。

(2)公司危机分段分析法的应用。危机的发生一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处于不同的阶段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所参照的预警指标亦不同。结合本人的理解,识别财务危机时,可将公司财务危机所处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如下:①财务危机潜伏阶段;②财务危机爆发阶段;③财务危机恶化阶段;④财务危机实现阶段。危机分段分析法可以对照公司的出现种种异常现象,确定危机所处的阶段进行具体分析,便于及时查清危机的原因和程度,分析危机发生的概率,这一方法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具有积极的意义。

(3)公司管治能力评分法的应用。公司管治能力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一个创新的、高效的、团结的管理团队,一定能科学地、成功地管好一个企业,他们提供的信息一般是透明的、可信的,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不大。如果管治能力很差的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应该是迟早的事。因此,很有必要将公司管治能力作为预警指标。通过调查了公司的管理特性及可能导致危机的缺陷,按照这些缺陷进行对比打分。最好按它们对财务危机影响的大小程度进行加权处理,得分越高,说明处境越差。该方法立足于对公司的管理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公司出现危机是由于企业高级管理层造成的,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预警危机。

2.客观预警分析法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

客观预警分析法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的方法。通过笔者对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的研究,发现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单变模型分析法、多元线性模型分析法、多元逻辑(Logit)回归模型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法等等。数学模型分析法,各有优点,在此重点介绍较为常用且易于理解的方法。

单变模型分析法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走势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危机。常用的财务比率主要有: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金安全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单变模型分析法的运用方法是:先对有关的单个财务比率设立警戒线,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当这些财务比率达到设立的警戒线时,就警示财务危机。但警戒线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三、结论

建立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利于预测未来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帮助我们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增强、培养和激发主动应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能力和水平,推动财务预警系统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8

Abstract: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is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ree aspects , theory,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and works out the new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9

论文摘要:财务危机预警是为了在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之前发出预警信号,通过警源分析找出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制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以往基于财务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难以深入剖析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没有将财务预警系统的信息传递机制和预警分析机制规范化。从会司治理结构的视角出发,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分析,既要将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管理层这三个部分与财务危机的关系纳入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还要把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与财务危机信息收集传递机制以及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化,从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一、财务危机与财务危机预警的界定与相关研究

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如何预测都是企业利益相关者重要考虑的问题,企业财务危机爆发是企业长期财务经营矛盾的集中体现,在财务危机发生前一般都会出现财务结构不断恶化、经营效益明显下降、营运资金供应困难、偿债能力持续减弱等问题;altman(1990)认为财务危机课分为四种情形: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和破产。国内学者则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的“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别处理方式的通知”对“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简称st)视为财务危机公司。对于企业投资者而言,危机的尽早发现将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并减少投资损失;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可以引导企业及时做好危机防范工作或解决危机状况;对于企业债权人而言,可以使用预警方法做出预测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债权安全。1930年代smith & winkor(1930 )首创运用财务比率来预测企业经营成败之研究,持续至今已达半个世纪之久,有许多的学者相继的投人这方面的研究,使得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发展大有进展。

财务危机的相关研究国内外学者早期对财务危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财务指标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国外最早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研究发现净利润l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这两个指标的预警能力较强。altman(1968,1977)通过多元线性差别方法建立的z模型和zeta模型、我国学者周首华和杨济华(1996)提出的f分数模型、杨淑娥等((2003)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的y分数预测模型,以及近年兴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灾害、混沌理论的预测模型等。在整个财务预警研究的探索过程中,绝大多数研究以财务变量为主,从最简单的单项财务变量,到多个财务变量共同组合成一个多变量模式,后来则有研究者将属质变量或非财务信息纳人考虑(如abrahamson & amir(1996)纳人年报中叙述性数据的揭露),进而将其它类型变量也纳进来(如公司治理、董监事股权质押比率等)。

早期研究都试图从财务报表众多的数字中筛选出关键性的因素,用以了解有关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然而,基于财务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缺乏对企业陷人财务危机原因的系统分析,其缺点在于大多数研究只是在完成财务指标与财务状况优劣的逻辑验证,并没有从理论上深人剖析企业陷人财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要使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顺利进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除设置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系统外,还需要更加深人地理顺公司治理结构,运用公司治理来完善财务预警机制。揭示企业事先、内在信息的非财务指标中,公司治理正是财务危机预警所需、可获取的重要信息。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一个企业的经营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林毅夫,1997),明确了企业内部的权力机制、监督机制、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绩效。不少研究文献均表明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显著相关,daily (1995 )指出权力集中使得公司治理与破产有相当大的联系;elloumi等(2001)发现财务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存在显著差异;lee等(2004)的研究表明,反映公司治理特征中的绝大多数指标都对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有显著影响。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关系分析

1.股权结构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分析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权结构通过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绩效。对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国内外文献有不同的研究结论。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levy(1983)等人认为,股权若是集中在某些大股东手中,他们就会有较大的动力去监控管理者,使管理绩效提升、企业价值增加;白重恩等((2005)研究认为,除第一大股东外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权越集中,持股比例愈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会愈高;江永众、熊平(2006)发现具有较高股权集中度的公司绩效表现更佳。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具有负相关关系。shleifer和vishny(1997)认为,股权若集中于董事会或少数大股东手中,管理者的支出偏好行为会更加严重,使企业绩效降低;孙菊生,李小俊((2006)研究表明,股权分散公司的绩效好于股权集中公司。

因此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财务危机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较高的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强了其“掏空”上市 公司的能力,公司更容易陷人财务危机,此为利益侵占效应;但另一方面当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大股东在公司 的利益增加使得监督经理变得有利可图,并且“掏空”上市公司导致的自身利益损害上升,此时大股东往往更倾向于“支持(prop)”,上市公司,能够降低公司陷人财务危机的概率,此即为利益协同效应。大量经验证据均支持大股东行为的这种双重效应。

2.董事会结构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分析

董事会是代表股东和潜在投资人作为经营管理者的监督机关,当董事会人数过少时,意见过于狭隘,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意见,造成企业损失。对于董事会的规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学者们主要有两种观点。cooper和runo(1977)认为,规模较大的董事会比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更具优势,因为规模较大的团队拥有较高的能力和较多的资源来解决问题,从而产生较好的决策效果。katz(1982)等人则认为,较大的管理团队会带来沟通和协调方面的问题,而规模较小的团队可以迅速做出决策和达成共识,决策效率和质量高于规模较大的团队。于东智、池国华(2004脂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好,规模适中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顾建国(2006)发现内部董事人数与每股净资产呈显著正相关。

董事会内部结构主要体现为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中所占比例及其发挥作用。外部独立董事与公司主管的关系并不密切,其自主性与独立性较高,董事会的监督、控制功能就能得以很好地发挥。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独立董事有助于改善公司绩效,如国外brickley,coles和terry(1994)发现,外部董事占大多数的公司,公司绩效较好,在公布反毒丸的政策后公司股价会上升。而国内江永众与熊平((2006)研究得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李竟成 (2006)实证分析则得出,最优董事会结构是一个“合理区间”,独立董事人数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

3.管理层与财务危机的关系分析

管理层是公司的经营者,直接执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发生作用。委托理论关于经理层“自利人”的假设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使得经理人员在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不一致时,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使公司陷人困境。jensen和meckling(1976)认为,公司价值随内部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外部股权比重逐渐增加,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越来越明显,委托一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给高管人员一定的股权激励一般来说,高管人员持股量越大、比例越高,其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越一致,从而能减少委托一可弋理问题,促进公司更好地发展。

国外研究早期得出高层管理者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相关,jensen研究表明,管理层和董事都拥有一定的股权时,管理层和董事更倾向于从股东利益角度来决策。wang等也发现高管人员持股与公司发生财务危机概率存在负相关。我国学者大部分理论上都认为高层经理的报酬、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夏和平((2006)实证结果得到高管激励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作用。岳香,洪敏((2007)发现经营者持股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有微弱的正相关关系。

三、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分析

1.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

为使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上市公司可以建设专门机构,也可以在财务部门形成专门机构,成立专门小组,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财务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上市公司组织的整体控制,其成员是兼职的,由上市公司经营者、上市公司内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要在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制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目标管理任务,做到专岗专责,独立行使职权。财务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上市公司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上市公司最高管理者负责。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与财务危机信息收集传递机制

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这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危机征兆,因此有关资料信息的收集传递机制相当重要。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中的信息传递要通过内外部收集公司的公司治理信息和财务绩效数据信息。公司治理结构信息与财务危机信息收集传递机制应是实时的、开放性的,要采用现代化的工具,搜集、查询资料建立财务预警的初始信息。只有搭建完整的信息科学管理系统和体系,才能真正持续地提高工作效率,使采集、整理信息达到及时、准确、全面,这样收集不断更新的公司治理信息和财务绩效数据信息,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提高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效率。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传递是一个系统机制,信息来源应该来自这个系统机制的各个信息来源,不仅要通过财务审计部门收集财务信息,还要通过董事会、股东、监事会、经营部门、管理层、外部独立审计机构和外部组织获得公司治理信息、公司经营绩效信息和财务绩效信息,见图1:

3.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建立预警系统机制的建立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还必须架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高效的财务危机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财务危机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如图2),首先是从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出发,使用财务危机预警信息传递系统获得的财务信息和公司治理结构信息,通过财务信息指标和公司治理信息指标的整理,运用定量预警模型和定性预警模型进行日常财务预警分析。最终进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如果无警则再返回内部控制系统进行下一阶段的日常财务预警分析,出现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时则需再一步分析警源,通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危机治理。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中信息指标的处理极为重要,在财务信息指标的选择,可以采用盈利能力、现金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类财务信息指标,其中盈利能力指标可包括每股收益、销售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现金能力指标可包括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总负债比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流动负债比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总负债比例等;偿债能力指标可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债务资产比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等;成长能力指标可包括主营业务收人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等。在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指标选择中,可以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s,hs和z指数等。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篇10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功能;构成

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一个营运良好、财务健康的企业不但可以提高其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及扩展融资渠道,也可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信心倍增,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便利;相反,一个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不仅会使原有的利益相关者产生恐慌,也会令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望而却步,使企业丧失后续发展的能力和机会。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系统,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和危机程度,有效地防范或化解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对维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证企业的财务健康,维护投资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树立和加强危机意识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国际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当前的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而且也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经过市场大风大浪的洗礼和锻炼。

(二)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风险因素增多,客观上要求企业设立各种监控体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破产、失败和企业的成立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企业要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做百年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创造、发展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稍微一点失误或疏忽都很可能造成危机。因此,企业必须始终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

(三)信息量的扩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企业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策和反应,建立预警管理体系可提升企业的反应能力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发明、新思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随着IT技术、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涌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高,谁就主动;谁的决策反应速度快,谁就能抢占良机。企业的一步失误可能会遭致致命性的打击,企业预警管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产生和发展的。

(四)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在研究方法和应用实务中有缺失

传统理论注重于对企业成功管理和发展的研究,忽视了对企业风险失误和预防强身的研究,造成企业在遇到重大问题和波动时措手不及,甚至形成危机。企业预警管理则可以弥补传统管理理论的不足。

二、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企业危机、失败、失误等逆境现象是有规律的,形成于企业顺境,而且企业危机的出现具有再现性和可逆性。如果在企业管理中把企业经营的成功规律和失误失败规律纳入同一系统理论框架中进行研究,就能够揭示两者交互转化的规律,从而建立预警系统,预警、监控、矫正各种不断再现、易变的逆境现象,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形成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过程。而财务预警系统正是遵循此原理,分析公司财务安全机理的矛盾运动,预测公司财务危机,并不断调整,使公司财务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实践中,公司财务对经营活动具有前瞻性特征。一般来说,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都是以发生财务危机为征兆的,财务危机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积累、不断恶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敏感性的关键财务指标即警兆会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程度显现出来。通过对这些警兆进行分析,就可以进行预警。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构建一个有效、适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财务运营做出预报,无论从哪个立场分析都是十分必要的。财务危机预警涵盖了财务管理的一系列环节,它具有以下功能:

(一)信息收集功能

财务危机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危机预警始终的活动。

(二)监测功能

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核算、考核,对企业营运状况作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并显化其价值形式。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让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

(三)预报功能

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诊断功能

诊断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对跟踪、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可以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以达到把有限的企业资源用于最需要或最能产生经营成果的地方的目的。

(五)治疗功能

通过监测、诊断,找出企业存在弊病的病根后,就要对症下药,更正企业营运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恢复正常的运转。一旦发现财务危机,经营者既要阻止财务危机继续恶化,也要寻求内部资金的筹集渠道,还要积极寻求外部财源。

(六)辅助决策功能

要通过财务危机预警及时为企业高层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其信息判断企业何为有所为,何为有所不为。

(七)健身功能

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的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这样,可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设计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所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有效。如果建立的预警模型、方法和指标体系不科学,那么预警系统就不能发出正确的警报信号,企业就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据此做出的经营管理决策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见,企业应根据其财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式,甚至可以根据企业情况修改或创造出更好的模式。因为企业自身的规模和运作方式不同,所以可选择的预警程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系统性原则

预警的系统性主要强调两点:

1.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效果,强调预警的对象是企业的财务危机。

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预警时结合客观实际情况,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如果将企业作为一个总体系统来看待的话,按其业务流程划分,可分为销售、生产、采购等子系统;按其财务管理流程划分,可分为收入、成本、现金流等子系统。对各子系统预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总体系统的最优化。

(三)成本效益权衡原则

在预警中,成本和效益的权衡是必须考虑的限制因素之一,即使用预警系统产生的效益应超过(至少等于)在预警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也就是说,运用选定的模型和方法,对企业危机状况进行预测和报告,过分要求其结果的准确和完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把握主要问题,及时报警,以争取选择对策、控制财务危机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效益和成本的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判断的过程,有些模型或指标固然有用,但如果为获取该模型或指标预计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一般应放弃该模型或指标,转而使用其它替代模型或指标。

(四)动态性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经营风险的预测不仅具有预测未来的价值,而且要具有分析经营趋势的作用,它要求预警必须把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即:财务危机预警应是一种动态的分析过程,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制约,如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信息化程度、观念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动态性还体现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风险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补充预警的内容,确保财务预警系统的先进性。

五、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该是由若干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该有机整体包括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预警信息机制、预警分析机制、预警管理机制。

(一)财务危机预警组织机制

预警组织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预警运行机制运转效果的优劣,关系到财务预警体系的功能能否正常、充分地发挥。为了保证财务预警工作的客观性和中立性,预警组织机构应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它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可以是一个虚设机构,如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它的成员可以是兼职的,由企业内部熟悉管理工作、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等组成。同时,企业还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参加。

预警组织机构的职责是负责确定预警目标、研究预警方案,听取财务预警情况汇报,并据此商讨决定预报的类型(零、低度、中度、高度预警报告)和预报内容,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方案,及时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日常工作的开展可由企业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派专人负责进行,或通过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如企业预警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财务风险监测和预报工作。同样,为了保证日常预警工作的正常进行,负责具体预警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他们的工作应只对预警管理组织机构(预警管理委员会)负责。

(二)财务危机预警信息机制

财务预警信息机制为财务预警提供信息支持,包括财务预警信息的搜集、传递、处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提供预警行为主体实施预警行为所需信息是其首要功能。由于财务预警所需信息与其他财务管理行为所需信息不同,单纯利用和依靠传统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预警管理的需要。因此,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企业可考虑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修正,增补一些能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信息。从长远看,可通过自行开发或外购方式建立一个专门的预警信息系统,与原来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财务管理大信息系统。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公司应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机制。

1.根据所考察的内容和侧重点,明确信息收集目标。

2.根据收集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包括公司外部的报刊、统计数据、经济分析报告等宏观市场资料和同业的公告、规划等各种资料,公司内部的财务资料及其他业务部门的资料。

3.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计算研究,寻找资料中所隐含的经济发展趋势、重要启示以及隐含的危机与契机。

同时,公司应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高速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应保证系统与系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流通顺畅,这些系统之间要实现数据共享,保证信息使用者及时、有效地筛选、分析所需的信息,为财务预警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三)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对内外部输入的信息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进行甄别,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全面、有效的指标体系来反映企业的状况,还可以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建立模型以进行多变量综合分析。所以,一个分析机制应该包含3个方面的功能:识别警兆、确定警度和预报警情。

(四)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管理机制包括日常控制和危机管理两项。前者主要是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进行日常监控,对公司经营过程中各警兆进行控制,使其体现出来的警数值不要逾越警度,一旦发生偏离就立即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防患于未然;而后者主要是在财务危机发生以后,专门的预警组织采取一系列的补救措施,达到化解财务危机的目的。

总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企业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它除了能预先告知经营者、投资者有关企业组织内部财务营运体系隐藏的问题之外,还能清晰地告知企业经营者应朝哪一个方向努力,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创造最大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守华.现代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