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十篇

时间:2023-11-02 18:04:37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1

一、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财务理论研究的起点问题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理论界开始财务理论研究以来,形成了多种起点理论,大体上有以下六种,现作简要的介绍。

1.本质起点论。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管理的理论研究是以“财务的本质”为起点的。湖南财经学院财务学课题组(1991)认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形态,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

2.环境起点论。王化成(2000)认为:“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理论结构。”其要点是,根据环境的需要确定当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确定出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财务理论体系。

3.假设起点论。陆建桥(1995)首先提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奠定了基础。”他还借鉴会计假设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财务假设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4.产权起点论。王仲兵(1994)提出:“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研究财务管理应从产权结构着手。”

5.目标起点论。王化成(1994)提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我认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

6.本金起点论。该观点是郭复初教授提出的,他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和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是财务理论的基本细胞。 “本金”作为财务资金从货币形态经过运用、耗费、收入、分配几个阶段,又回到原来的货币资金形态,是财务运用理论的主要领域。同时,财务基础理论也蕴含着 “本金”这一概念,如财务本质的主流观点是资金运动,确切地说,就是本金运动。因此,财务应用理论与财务基础理论无不与本金的运动联系在一起,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应从分析本金及其运动规律开始。

二、重构逻辑起点应思考的问题

1.逻辑起点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第一,它应该是对财务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律的理性认识,能够折射出其内在的本质,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一般、最简单的基本内容或理论要素,能成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出发点或基点,能从它开始,通过逻辑推演、层层递进,再现其他理论要素内涵,从而构建首尾一贯、逻辑严密的财务理论体系。

第二,它应该是一个内容丰富、能表现出财务学这一特殊领域的概念。逻辑起点作为财务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必然是一个在逻辑上起铺垫作用的综合概念,它可以明确界定财务学科范围并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是一个独立的财务范畴,有着自己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它和财务理论体系之间应当是直接的、紧密的从属关系。

第三,它在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能起到统领的作用,即它不仅仅是构建财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还必须对其他理论要素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相互协调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财务理论体系的各组成部分有着严密的相关性,逻辑起点应能够促使理论体系各个局部的研究相互协调,形成高度紧密的内在逻辑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把握逻辑起点从而把握整个财务理论体系。

第四,它必须能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财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与财务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以资本市场为例,企业不仅要从资本市场上获取信息和资本,还要在资本市场上为其多余的资本寻找合适的投资渠道。因此,财务系统不仅要立足于财务主体,还要立足于财务环境,逻辑起点必须成为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之间的桥梁。

第五,它必须能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一方面,财务理论源于财务实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不仅注重规范性研究,更注重实证性研究,从而使现代财务理论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西方有效市场假说、资本结构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都是市场实证研究的结果,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产物。另一方面,财务理论必须回到财务实践中去,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修正,改造和发展财务实践。所以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不仅要使财务领域起到出发点和统领的作用,还应该是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的纽带。

2.目前几种起点论的逻辑关系与层次性。

首先,财务环境是整个财务系统作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无论是财务本质还是财务目标都将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基础理论和运用理论都将受到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但环境只是财务系统的外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若无事物内因所蕴含的基本矛盾,任何环境都不能产生财务行为。因此,环境只是财务系统的研究背景。产权结构是企业的一种制度安排,归属于财务内环境的范畴,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侧面。财务假设是财务人员对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务和财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做出的合乎事理的断定,是对财务环境的抽象和限定。因此,财务环境和财务假设共同作为财务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

其次,财务本质是财务管理实践的一般规定性的范畴,由财务理论本身的基本矛盾构成,规定了财务基本理论的性能和发展方向,是财务基本理论的本源点。同时,财务本质本身是随财务内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表现为概念的历史性和对本质揭示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本金和资金实质上也是财务的本质问题。这两个概念都可作为财务基本理论系统这一复杂机体的细胞,有利于从小到大层层展开,从而构建完整的财务基本理论体系。但其共同的缺陷是都属于纯粹理论的范畴,难以解决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接口问题。

再次,财务目标是财务系统期望达到的预期目的或境界,是财务运行系统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整个财务实践活动的发展方向和方式,因而是财务运用理论的本源点。财务目标必须反映外部环境和财务活动的内在本质属性,并根据财务外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到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目标经历了由股东财富最大化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以上各概念相互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三、构建新的逻辑起点-双逻辑起点论

通过以述分析,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财务理论结构逻辑起点是:以资本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以财务目标为财务运用理论的逻辑起点,两者相互联系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下。现作如下简要分析:

1.资本作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包含了本质起点论和本金起点论的合理内核,而且有利于揭示财务管理的基本矛盾,全面概括财务学科的范畴。资本是指能够增值的财产,不仅包括所有者资本、债务资本,而且包括了人力资本。增值是资本的本质要求,也是资本不同于其他社会财产的本质区别,是财务最基本的职能和本质特征,也是财务管理的方向。资本运行是财务运行的中心内容,资本运行过程中体现的货币经济关系-财务关系是财务的本质基础。资本的投入与收益是财务最一般、最抽象的特殊矛盾,是财务理论结构中一切其他矛盾的萌芽。同时,资本包括了本金和基金,最完整地概括了财务学科的范畴。以资本为起点,能够推演出最完整的财务基础理论体系。

2.财务目标作为财务运用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能满足逻辑起点的内在要求,而且能紧密地联系财务系统、环境、财务理论与实践。财务目标通过财务系统运行的预期目的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其属于主观性的范畴。其实不然,因为人们主观选择而制定出来的财务目标,它能够驱动财务系统的运行,必定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财务活动内在的本质属性,也就是说,必定反映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财务活动内在的规律性。所以,财务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性。财务目标受到财务外环境的影响,其本身是客观的,是财务系统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财务目标的确立,使资本成本、净现值、资本结构等基本财务范畴一并归拢到财务目标的约束下,将财务运用理论与财务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财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导向,能够成为财务运用理论的最高层次和逻辑起点。

3.资本与财务目标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中,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背景构建财务系统理论,必须围绕促进市场经济的创立、发育和发展这一中心、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来展开。资本概念是构成市场经济财务基础理论的中心内容,资本运行及其反映的财务关系已渗透到现代市场经济财务主体的各个方面。同时,现代财务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换句话说,就是资本投入最少,收益最大,也落脚于资本上。因此,资本与财务目标紧密相关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基础理论与运用理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成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服务于现代管理理论目标。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2

[关键词]财务理论 逻辑起点 财务本金 财务目标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财务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界定财务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揭示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梳理财务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指导和推动财务实践的发展。

构建财务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即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范畴,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构建财务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选择逻辑起点。

一、构成财务理论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

1.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内生性。首先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财务范畴必须是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不能置身于理论体系之外,其次它是财务理论最基本的出发点,是财务理论体系中其他理论建立的基础,所以它应当具备高度的内在逻辑性。只有这样,它才可能成为整个财务理论研究的主线,从而使整个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一定的拓展性和推演性。

2.逻辑起点必须具有可知性。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需要其本身的可知性,如果研究起点本身就模糊,推理出的其他范畴就必然模糊,构建起来的理论体系也必然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3.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财务系统是一个由多要素有机构成的开放的信息系统,与财务环境之间存在着信息与能量的交换。但财务系统与财务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必须要有一个中介,只有通过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的连接,才能从复杂的会计环境抽象出某些内容供财务系统处理;也只有通过这个桥梁建立起来的财务系统才是严密而有用的财务系统,由此构建起来的财务理论体系才是严密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4.逻辑起点必须能够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现代财务理论研究不仅注重规范性研究,更注重实证性研究,从而使现代财务理论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又因为财务理论是从财务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财务实践,并在财务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决定了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不仅要在财务领域起到出发点和统驭的作用,还必须将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密切联系起来。

二、当前学术界对财务理论逻辑起点观点的评述

1.本质起点论。“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财务理论初建时期。当时对财务的存废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财务理论工作者在形成财务独立论的过程中,从财务的本质研究出发,奠定了财务理论的基石(郭复初,1997)。”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财务本质是财务理论要素中最一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本质是事务的内在联系,财务本质是财务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财务管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张兆国、宋丽梦、吴卫星,1999)。”、“以财务本质作为研究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正是理论结合实际,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的体现(杨淑娥、王爱芳,2000)。”虽然财务本质体现了财务的内在规律性,是推理论证其他范畴的基础之一。但由于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的理论范畴,它不能联系财务系统与财务环境、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并且它如同真理一样,无法让人们完全懂得,只能无限地接近,即不具可知性。因此不应将其作为逻辑起点。

2.环境起点论。 “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财务目标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财务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财务理论(陈兴述,2000)。”、“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理论体系(王化成,2000)。”但笔者认为将其作为逻辑起点是不合适的,因为财务环境只是研究财务理论的背景,是财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财务理论本身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而且,财务环境虽具有可知性,但它不能将其自身与财务系统联系起来,更不能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也不能推导出其他财务范畴。

3.假设起点论。 “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奠定了基础(陆建桥,1995)。”由于财务假设是人们根据客观环境作出的主观设定,故财务假设具有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的功能,并且具有可知性。但它并不能推导出其它财务范畴,即不是财务理论的基础要素。因此将其作为逻辑假设也是不合理的。

4.产权起点论。 “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意向经济管理活动,必然收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研究财务管理应从产权结构着手(王仲兵,1994)。”但产权结构本身并不是一个财务范畴,无法从中推出其他财务范畴,更不用说对其他标准的满足了。

5.目标起点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我认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理论结构应是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王化成,1994)。”、“财务目标具有内生性,不是财务系统之外的范畴,而是财务理论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理财目标能够很好地联系财务系统和理财环境”、“理财目标能够将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较好地结合(李胜楠,2002)。”

6.本金起点论。“所谓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郭复初,1993)。”、“本金是财务理论的基本细胞”、“本金起点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弥补了前述不同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郭复初,1997)。”

三、构建新的逻辑起点——本金与目标双起点论

通过对以上各种不同起点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以财务本金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以财务目标为财务应用理论的逻辑起点,并将其联系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下来构建新的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

1.财务本金是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本金是为进行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本金的投入、产出与增值的过程是不断追求经济效率的过程,是本金的运动轨迹,也是财务资金区别于其他社会资金的规律性区别,由本金的概念可引出财务本质是本金的投入收益理论,从而贯穿与连接财务的内容、规律、职能、地位与作用等一系列概念与理论,即本金具有内生性,是推理论证其他财务基础理论范畴的基础。因此,将本金作为财务基础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恰当的。

2.财务目标是财务应用理论的逻辑起点。首先,财务目标符合构成财务理论逻辑起点的四个基本标准,即:①财务目标是财务环境对财务系统的要求的反映,也是财务系统满足财务环境的要求的标准,因此财务目标能够联系财务系统和财务环境。②财务目标在理论上部分的决定了财务系统实现财务目标所需的保证系统,包括财务假设、财务原则和财务方法,在实务上引导着财务系统的运行,因此财务目标是联系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的纽带。③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财务目标,但这种目标是客观需要在人的主观上的反应,它能为人们所知,因此财务目标具有可知性。④财务目标也是推理论证其他财务范畴的基础之一。其次,财务目标理论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系统与环境的结合而形成的,它最能反映财务应用理论的行为目的。第三,财务应用理论包括行为理论和规范理论,而财务目标是行为理论的活动起点和终点;而规范理论的作用是约束和激励财务行为,使其达到行为目标;以目标理论为起点能使行为理论和规范理论之间构成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财务应用理论结构。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目标作为整个财务系统运行的导向,能够成为财务运用理论的最高层次和逻辑起点。

3.财务本金和财务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财务环境中。财务环境是研究财务理论的背景,是财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并且和财务目标共同决定财务对象。因此,将财务本金和财务目标统一在同一财务环境下来构建新的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才能构建起系统完整的财务理论。

4.财务理论结构的构建

双逻辑起点论不仅可以弥补其他起点理论的不足,而且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金起点论和目标起点论的优势,使得以此构建的财务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内涵和层次更加清晰。现初步提出我国财务理论结构的框架构建:

财务环境

财务本金理论

财务基础理论

财务本质理论

财务职能理论

财务对象理论

财务环境理论

财务主体理论

财务假设理论

财务学科理论

财务发展史

行为理论

筹资理论与方法

投资理论与方法

收益分配理论与方法

财务目标理论

财务应用理论

规范理论

约束规范

组织规范

激励规则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德兴、王振玉.试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转论,2001:3:11~13

2、陈兴述.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与基本框架.理论探索,2000:7:8~10

3、郭复初等.财务通论.第1版.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212

4、李胜楠.试论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会月刊,2002:1

5、陆建桥.试论财务假设.四川会计,1995:2

6、宋慧莉.财务理论逻辑起点及理论体系初探.财会研究,2003:2:32~34

7、王仲兵.诌议证券市场财务公开制度.黑龙江财专学报,1994:4

8、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财会月刊,2000:4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3

[关键词]财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本金;财务目标

一、引言

财务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实践活动中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界定财务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揭示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理顺财务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指导和推动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从逻辑结构上讲,构建科学的财务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的问题。逻辑起点应是财务理论中最简单、最普遍、最基本的范畴,它是财务理论体系中其他理论建立的基础。因此,确定财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应是构建财务理论结构的首要着力点。

二、财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一)现有财务理论结构的研究起点

财务理论研究的起点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理论界开始从事财务理论研究以来,大体形成了5种不同的起点理论,下文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评价。

“本质起点论”认为,财务质的规定性决定了财务的独立性,财务的种种独特形态,乃是奠定财务独立存在的客观基础。这一观点符合我国传统的哲学思维习惯,突出了财务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的独特性,对建立和完善财务理论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财务研究的起点应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反映财务领域中必然的内在联系,并成为财务系统的向导和沟通财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显然,财务本质作为纯粹的理论范畴,不具备这一特征,以此为起点,必然会阻碍财务应用理论的发展,也不利于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

“环境起点论”认为,“从20世纪财务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财模式,也就会产生相应的财务理论结构。”[1]该观点的要点是,根据环境的需要确定出当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从而确定出这一历史发展阶段的财务理论体系。用这种方法考察财务理论的历史发展,有利于正确划分财务发展的历史阶段。但由此把环境作为起点构建财务理论结构,是不合适的。因为财务环境是经济、法律、社会、风俗、文化等若干要素的综合,这些要素对财务理论研究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尽管财务环境具有初始性,但如果将它作为逻辑起点,就失去了作为逻辑起点应具备的单一性特征。此外,财务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各要素对财务理论的影响也存在争议,用一个复杂且有争议的概念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势必影响整个财务理论体系的构建质量。实际上,财务环境只是研究财务理论的一种背景,重点应从财务环境的纷繁复杂中抽象出具备逻辑起点要求的概念。所以,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理论结构,是极为不稳定且难以成型的。

“假设起点论”认为,“任何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以假设为逻辑起点的,然而在财务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假设对任何学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本学科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出发点和奠定了基础”。[2]这种观点重视对财务假设理论的研究,区别了财务假设和会计假设,有利于进一步澄清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理论结构的思路逐渐深入人心并占据了西方会计学界的主导地位。同时,财务理论作为应用经济学,最终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去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它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也不是纯粹的经济学理论证明。通过人为地舍弃而确定财务假设,并以此来构建财务理论体系,忽略了财务理论运用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限制了人们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产权起点论”是近年来人们在研究产权问题时产生的,认为“产权作为一切经济制度的基石,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约束作用,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必然受到产权结构的制约。不同的产权结构形成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说,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研究财务管理应从产权结构着手。”[3]该观点强调了产权结构对财务理论结构形成的深刻影响,却忽略了财务关系的调整也可以实现产权结构的调整,否认了人们对财务关系能动的改造作用。

“目标起点论”是近几年在大量借鉴和吸收西方财务理论过程中形成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它认为,任何管理都是有目的的行为,财务管理也不例外,只有确定合理的目标,才能实现高效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理论,应是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出发点。这一观点突出了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强调了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对构建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体系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一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将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理论等同起来,使作为财务基本理论之一的财务目标成为财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贯穿整个财务理论体系,显得有些牵强。

“本金起点论”是郭复初教授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货币性资金,具有流动性与增值性等特点”,“经济组织的本金按其构成可以分为实收资本、内部积累和负债等几大组成部分”,强调“本金起点理论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标准,弥补了其他起点理论的种种不足”。[4]但是,以本金作为财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质上还是探讨财务的本质问题,同本质起点论类似,仍然没有完全跳出理论范畴,没有最优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接口问题,不能有效地指导财务管理实践,不利于财务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财务理论结构的双起点论

通过对以上各种不同起点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一共同的“盲点”,即对财务理论与财务管理理论的界限模糊,从而造成对财务理论的内涵和层次的区分不甚清晰,导致对财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产生了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区分财务和财务管理的概念。

所谓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价值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客观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生产领域中的由价值投入与产出比例关系的优化所决定的价值分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表现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各种财务关系。财务管理作为财务主体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理财,它既要理顺财务主体资金流转程序,确保经营顺畅,又要理顺各种经济关系,确保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得到满足。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财务活动较财务管理活动的范围更加宽泛,财务理论不仅包括财务管理理论,还包括财务发展理论、财务比较理论、财务教育理论等。其中,财务管理理论处于核心地位,它直接指导人们的理财行为,是理论与实践的接口中最为前沿的部分,也是最先接受到实践反馈给理论信息的中介性理论。所以,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财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二者彼此影响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

在分清了财务与财务管理的界限之后,就可以克服前面提到的盲点问题,从而提出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双逻辑起点论,即本金和财务目标起点论。该起点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必须认识到财务理论包括财务管理理论。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财务管理理论可以作为财务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渡性理论。

其二,财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本金理论。本金作为进行商品生产与流通活动而垫支的资金,具有循环周转性和增值性的特点,本金的投入产出与增值的过程是不断追求经济效率的过程,本金的运动规律及其体现的经济关系已渗透到与财务相关的各个方面,以此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恰当的。

其三,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是财务目标。因为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理论的应用理论,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概念理论范畴,而是与财务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指导性行为理论,而本金理论仍然是反映财务本质的概念性理论。如果以本金理论推理出财务应用理论,则不利于有效地引导财务运用理论的展开,也不利于财务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财务目标理论作为本金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它是在本金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形成的,最能反映财务应用理论的行为目的,是财务行为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综上所述,笔者概括的以双逻辑起点构建的财务理论结构是:以本金理论作为其总的逻辑起点,从而推演出反映财务活动本质的各种概念性理论,再从财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财务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目标理论,接着就是以财务目标作为其活动起点和终点的行为理论。行为理论和约束理论都是财务目标理论的运用及具体化,尤其是行为理论的每一个具体理论都有自己具体的目标,该具体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则是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可以说,财务目标理论渗透于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体系;约束理论作为一种规范性理论,它的作用是规范和激励财务行为,使其达到行为目标。行为理论的研究会对约束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起到关键的作用,故以目标理论为起点的行为理论、约束理论之间构成相互联系、逻辑严密的财务理论结构,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以,笔者认为,双逻辑起点论不仅可以弥补其他起点理论的不足,而且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本金起点论和目标起点论的优势,使得以此构建的财务理论体系更加完整,内涵和层次更加清晰。

三、财务理论结构的构建

笔者构建的财务理论结构是以双逻辑起点为基础,并继承了本金起点论的理论框架。

现将这一理论框架用图1表示,并说明如下:

其一,财务理论结构体系由三个不同层次构成,第一层是本金理论,第二层是基础理论,第三层是以目标理论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体系。从这一逻辑关系中,可以看出财务理论与财务管理理论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二者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

其二,本金理论作为该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处于整个财务理论的统帅地位,这主要基于本金的运动规律决定财务本质财务职能财务对象等财务基础理论,本金运动的目的与财务本质决定了财务目标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等财务行为理论及约束该行为理论更好地达到财务目标要求,形成本金运动目的的财务约束理论。

其三,财务基础理论是由一组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财务概念群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排列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财务理论的根基和出发点,是对实践中财务来源、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和理论总结,决定财务学科的性质,反映出财务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性,是建立行为理论和约束理论,即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其四,以财务目标为逻辑起点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是财务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对财务工作进行操作和管理的跟踪性描述。该理论直接对现行财务实务做出解释,并有效地对未来的财务理论进行预测。它由行为理论和约束理论两部分组成,其间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即约束理论是对行为理论的规范和约束,反过来,行为理论又会反作用于规范理论,使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二者的合力效果是完成财务目标,实现本金投入产出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j].财会月刊,2000,(4)。

[2]陆建桥。试论财务假设[j].四川会计,1995,(2)。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界定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对实践的能动反映,理论并非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碎的,它侧重于研究行为主体及其行动的思想,阐明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什么应是这样,不能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不能采取那样办法的缘由,从而帮助行为主体在思想和观念之间寻求相互联系的思路、理由和目标,权衡可供选择的观念、程序和方法,扩大理论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可见,理论对实践具有本能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等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同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展示其整体框架,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理论也十分贫乏。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密切联系实际,并大胆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至今仍处于朦胧状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不完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的实质、财务管理的对象、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等部分问题上,而对其他理论问题,如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则研究不够。从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看,对财务管理客体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全面,面对财务管理主体理论,如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观念,长期以来则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更谈不上将其纳入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之中,这种人为地把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的现象,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本质性的阐述。

层次不清楚,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中,一般都是将财务管理的现象及理论诸要素无序地加以罗列,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进行科学的归类,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加以排列组合,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因而难以确认其层次结构。这种状况致使人们对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对象、任务、功能等认识不清,有时往往把两个层次理论研究目的相混淆。

逻辑不严谨。完整、科学的理论结构应该首尾一贯,协调一致,做到前后呼应,逻辑自治,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由于没有对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归类,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没有明确的主线,因而前后不能贯通,首尾不能一致,不能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上述问题说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何处着手,以什么作为逻辑推演的出发点,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理论范畴,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因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择定逻辑起点。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进而阐述财务管理概念、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来看,对财务本质进行比较科学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是,以财务本质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则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使一些理论争鸣难以受到实践检验。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推理,以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违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建立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缺陷促使我们重新择定逻辑起点。近年来,有人提出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其理由是:“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最高层次,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理论脱离实践的缺陷,突出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助于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保持同一性,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但是,“目标起点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同财务本质一样不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因而难以担当逻辑起点的重任。其次,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论是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能动思维的产物。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它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且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将是一种基础不稳固的理论结构。再次,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受理财环境的影响,而且受财务管理职能的制约。财务管理目标不能超越财务管理职能,而只能限于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之内,此外,财务管理目标还受财务管理对象等因素的约束。因此,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内容,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无论是财务本质,还是财务管理目标,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管理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进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原则,进而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财务本质和财务管理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理财环境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从理财环境入手,只有对理财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才能揭示财务管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总之,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符合推理逻辑。而且,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四、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想

观点一,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事业等单位资金运动规律性及其运用方式的科学,它的基本概念是资金运动,它的基本规律性是资金运动规律,它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则是对资金运动规律性的应用。从财务的本质资金运动看应包括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看应包括管理目标、原则、体制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出发,应研究管理环节与方法。

观点二,按逻辑的规定性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内涵方面的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规律体系,可称之为基本理论体系;另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外延方面的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可称之为具体管理形态。

观点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起点,以财务管理原则为中间环节,以财务管理方法为归宿的一个结构体系。

上述观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它们都存在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起点不明确或不恰当等缺陷。根据前面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内涵的分析,结合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信守的原则及研究起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由起点理论、基础理论、目标理论和行为理论四个层次组成。财务管理起点理论即理财环境理论,它主要研究理财环境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制约及要求等问题。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即理财环境,或称财务管理环境,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从理论上讲,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从实践上看,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5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系统要素

构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系统要素,必须能够简明、客观、系统地反映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①什么是财务与财务管理;②财务管理是如何产生的;③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什么;④财务管理管什么;⑤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五类问题可以由财务管理的本质、假设、目标、要素、程序和方法这五个基本理论要素来回答。

1.人们对于财务本质的认识,长期以来形成了三大主流观点:“资金运动论”将财务的本质界定为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财务关系论”认为财务的本质是资金运动过程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论”把前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认为财务的本质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笔者认为,财务包括财务活动的组织与财务关系的处理,其本质是对本金投入产出活动的组织及其所形成财务关系的处理,但财务关系以财务活动为载体。财务管理是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对生产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预测、决策、计划、分析、控制进行全面管理的活动,其核心是对资金及其运动进行有效管理,其本质是一种理。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是其基础理论指导,学是其思想指导,管是其方法论指导。因此本文研究财务管理侧重于财务活动的组织,即财务管理活动方面的研究,以此建立理论体系。

2.财务管理假设说明财务管理的发展基础和产生原因,它是联系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要素、程序和方法等理论要素的中介。财务管理假设是人们进行财务管理理论演绎的前提,是由若干独立假设共同组成的连贯一致的体系,这个体系应该符合合理性、独立性、非矛盾性、可检验性等条件。它可按财务管理的空间、时间、环境、行为来构建,包括财务管理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有效市场假设和理性理财假设四个一级假设。每个一级假设又可派生一个或多个二级、三级假设,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财务假设体系。

财务管理主体假设指财务管理工作应限制在每一个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它明确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范围,由它可以推导出法人理财主体假设和自主理财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指财务管理的主体是持续存在能执行其预计经济活动,除非有证据表明企业将破产或倒闭,否则,应假定企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持续经营下去。由此可派生出理财分期假设。有效市场假设指财务管理活动所依据的金融市场是健全和有效的。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上,企业需要资金时,能以合理的价格筹集所需资金,企业有闲置资金时,能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式,企业能从有效市场上获取有用的经济信息。有效市场假设可以派生出的假设是市场公平假设。理性理财假设指财务管理工作者的行为是理性的经济行为,是以追求最大合理效用为目的的。表现在财务决策时,能够权衡收益与成本、收益与风险,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在方案执行时予以分析和控制,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由它可以推导出资金增值假设、风险厌恶假设和资金再投资假设。

3.财务管理目标说明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或结果,它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它的目标从属于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应是提高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提高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一种定性要求,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对其进行计量,需要借助一定的经济指标加以表现。在财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先后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具体指标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在我国和西方都是流行甚广的观点,但由于它没有反映收益与投入资本的关系,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每股收益最大化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股本所获收益额,它体现了收益与资本投入之间的关系,但未能体现资本投入所面临的风险,因而它也具有局限性。财务管理的目标最后发展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指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进行计量,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和收益与资本投入的关系,是经济发展导致企业经营模式演化的结果,也是财务理论研究逻辑推理的结果,因而它得到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同。

4.财务管理要素是回答财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的问题。财务管理要素是对财务管理对象按经济性质和内容进行的科学分类,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划分为融资、投资和分配三大要素。融资是解决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融通多少资金的问题。企业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融资管理也就是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管理。投资是指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企业融资所得款项投资于不同的资产,在形态上表现为首先对固定资产投资,继而对流动资产投资、对金融资产投资、对外投资和对无形资产投资。因此,投资管理实际上是对“资产”这一要素的管理。分配是指在企业利润中,有多少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有多少分配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分配的基础是利润,而利润是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后的结果。因此,分配管理实际上是对收入、费用、利润三个动态会计要素的管理。

5.财务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是解决如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是指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为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规范财务管理活动、履行财务管理职能,而应具备的程序和运用的方法技术。财务管理的程序是财务管理过程中相互配合、紧密联系、有序的管理环节,包括预测、决策、计划、分析、控制五个环节。其中,决策是最重要的环节,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决策三大内容。财务管理的方法指在财务管理的程序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财务组织方法、财务预测方法、财务决策方法、财务预算和计划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控制、监督、激励方法。

二、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建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环境发展;创新

一、构建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

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有机构成体系。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本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几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再进行细分。例如,筹资管理又可以分为预测资本需要量、选择筹资渠道、确定筹资方式、决定资本结构等几个阶段。财务管理内容的这种层次性和细分化,使财务管理目标成为一个由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组成的目标体系。

1.整体目标是企业全部财务活动的最终目标。整体目标决定着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是企业进行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分部目标是在整体目标的制约下,进行某方面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分部目标虽然要体现企业进行某方面财务活动的特点,但是从整体上讲,它受制于整体目标,并对整体目标的实现起保证作用。分部目标一般包括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营运资本管理目标和收益分配管理目标四个方面。

3.具体目标是在整体目标和分部目标的制约下,从事某项具体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如现金管理要达到的目标,存货管理要达到的目标等。具体目标是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中的基层环节,它是整体目标和分部目标的落脚点,对保证整体目标和分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性,要求我们把财务管理的共性与财务管理具体内容的个性结合起来,以整体目标为中心,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以保证目标体系的全面实现。

三、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

1.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是以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资本为主要内容资源配置结构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

2、企业重构对企业本身,甚至是对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公司内部重构时如何进行资产剥离、公司之间的购并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跨国购并时如何进行国际财务管理。而虚拟的财务管理更是无章可循,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

3.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财务管理有直接影响的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筹资、投资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是极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寻求机遇,规避风险,是财务管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四、现代财务管理的创新

1.知识资本观念。知识资本由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两部分组成。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资源和动力,知识资本逐步取代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在企业的重要地位。知识经济的发展表现在知识对传统产业的高度渗透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影响是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并丰富了财务资源的内容,形成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知识资本与普通资本相比,具有更大的增值性,知识资本的运用,意味着在普通资本的C和V中,分别加入无形资产和智能劳动,从而放大了C+V知识资本运用的过程就是新发明、新技术、新构思商品化的过程,必然创造出高额利润。

2.网络财务观念。网络财务是运用计算机系统构建的一个网络财务体系,实施以互联网、内部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在线理财和信息化理财活动,它不仅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大大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同时也实现了财务与各项业务的协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具体表现为: (1)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诸如存货控制、应收账款管理及现金管理等,在电子商务模式财务与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动态化管理。(2)电子商务的应用,打破了国界、距离与时间的限制,企业通过网上销售、网上结算、网上纳税、网上财务报告及重大财务事项披露,以全新的理财模式开展与客户、供应商、银行、投资者、政府的往来。(3)通过内部信息交流,使企业各业务部门、集团各公司之间的工作协同起来,可更加有效地进行资源规划与配置。(4)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大量数据、信息、计算及分析处理,有效地避免了决策者个人主观判断所产生的失误。

参考文献:

[1]王斌.财务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7

【关键词】军队财务监督 逻辑起点 理论结构

一、引言

军队财务监督是对军队单位发生的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效益性进行的监督。它贯穿于军队财务管理活动整个过程,以提高军费效益为中心,在军队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对军队财务监督研究的人,多数是从实务的角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很少有人对军队财务监督理论进行系统性地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结构,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人对军队财务监督理论展开深入研究。

二、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所谓逻辑起点,指展开某种逻辑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是构建该学科体系的出发点或建基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抽象、最简单的一个理论要素。它是一个理论结构的起始和首要范畴,对本结构中其他理论要素的构建、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决定性作用。

(一)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

逻辑起点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一是简单性。逻辑起点必须是理论结构中最基本、最简单的概念,并且它必须清晰可知,能够被人们认识和了解。二是抽象性。逻辑起点必须是关于对象的适度抽象,它不能很具体,但是也不能抽象过度。三是与历史起点的一致性。任何事物在其历史起点上总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形态,并且由简单向复杂发展。历史起点的特点正是对逻辑起点的深刻体现,所以二者具有一致性。

(二)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的逻辑起点

军队财务监督作为军队财务的基本职能之一和实施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对于维护军队财务法规,保证军事经济活动正常进行,合理、合法使用军费具有重要作用。其本质是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的逻辑起点,决定着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的其他要素。

(三)军队财务监督本质作为其逻辑起点的原因

军队财务监督本质是其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决定着军队财务监督的主体、客体和目标等其他要素。军队财务监督本质符合逻辑起点的基本特征,它是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结构最基本的概念,是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

三、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结构的构成要素

军队财务监督的理论结构由军队财务监督的主体、客体、方法、程序、内容和报告等要素构成,并且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一)军队财务监督主体

军队财务监督的主体是本单位财务部门。党委理财是我军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军队财务监督也不例外。各级党委是军队财务监督体制运行的指挥者,而各级财务部门则是军队财务监督体制运行的执行者。这个主体,具有组织上的独立地位,工作上他人不得干涉,经费上有专项保障渠道,专职从事军事经济监督,主体是独立的。

(二)军队财务监督客体

军队财务监督的客体是军队系统的财务活动。这里的财务活动包括军费的取得、分配、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具体包括预算经费的请领、分配、供应、报销、结算等行为,预算外经费的收入、支出等行为,库存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等行为。

(三)军队财务监督方法

军队财务监督的方法是实现军队财务监督目标的手段,是实施军队财务监督的基本方式。军队财务监督的方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监督方法。按照监督的时机分类,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四)军队财务监督程序

监督程序是进行军队财务监督活动时必须循序的操作规程,是由军队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而不同的监督方式有不同的监督程序。

(五)军队财务监督内容

一是收入监督,指军队财务部门依据财务法规对军队各项资金收入的监督活动,重点是对预算外收入的监督。二是支出监督,指财务部门对各项经费支出的监督,重点是监督各项建设性支出、维持性支出和代管经费支出等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

(六)军队财务监督报告

军队财务监督报告,指财务监督人员在监督工作完成后向有关军队财务管理负责人提供的关于单位财务监督结果的书面文件。它是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监督工作的最终成果和体现。

四、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结构各要素逻辑关系

(一)基本理论部分

本部分包括军队财务监督的本质、目标、主体和客体,是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能深刻反映军队财务监督的实质。

军队财务监督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是理论结构要素的最高层次,统领和驾驭结构中的其他要素,对其他要素的构建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理论结构的核心内容。军队财务监督的目标是本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监督目标,它受到本质的约束和控制,也因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军队财务监督的主体和客体属于基本理论部分的第三层次,只有确定目标,才能确定主体和客体,搞清楚谁来监督,以及对什么监督。

(二)应用理论部分

应用理论部分应是基本理论部分的直观体现,直接指导军队财务监督的实践工作。本部分包括军队财务监督的程序、方法、内容和报告。

军队财务监督程序、方法、内容应属于一个层次,三者都是对军队财务监督工作的具体指导。军队财务监督报告应属于整个理论结构的终点,与逻辑起点遥相呼应。军队财务监督的逻辑起点即本质要求监督人员完成监督工作,就是通过最终报告的生成,实现这一目标。

(三)军队财务监督环境部分

军队财务监督环境是游离于基本理论和实务理论之外的部分,但它是军队财务监督理论结构构成要素。军队财务监督人员应善于利用可控环境中的有利部分,排除不可控环境不利部分,更好的实现军队财务监督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媛.健全军队财务监督体制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4,2.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8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界定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 ,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 ,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对实践的能动反映 ,理论并非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碎的 ,它侧重于研究行为主体及其行动的思想 ,阐明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什么应是这样 ,不能是那样 ;或者为什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不能采取那样办法的缘由 ,从而帮助行为主体在思想和观念之间寻求相互联系的思路、理由和目标 ,权衡可供选择的观念、程序和方法 ,扩大理论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可见 ,理论对实践具有本能性的促进作用 ,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等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 ,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同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 ,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 (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 )、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

1、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 ,展示其整体框架 ,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

2、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 ,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

3、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 ,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

4、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 ,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 ,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的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财务管理理论也十分贫乏。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 ,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这种状况有所改变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 ,密切联系实际 ,并大胆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 ,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 ,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 ,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广度 ,都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至今仍处于朦胧状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不完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主要集中在财务的实质、财务管理的对象、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等部分问题上 ,而对其他理论问题 ,如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则研究不够。从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看 ,对财务管理客体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全面 ,面对财务管理主体理论 ,如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观念 ,长期以来则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 ,更谈不上将其纳入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之中 ,这种人为地把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的现象 ,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本质性的阐述。

2、层次不清楚 ,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中 ,一般都是将财务管理的现象及理论诸要素无序地加以罗列 ,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进行科学的归类 ,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加以排列组合 ,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 ,因而难以确认其层次结构。这种状况致使人们对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对象、任务、功能等认识不清 ,有时往往把两个层次理论研究目的相混淆。

3、逻辑不严谨。完整、科学的理论结构应该首尾一贯 ,协调一致 ,做到前后呼应 ,逻辑自治 ,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由于没有对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归类 ,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 ,没有明确的主线 ,因而前后不能贯通 ,首尾不能一致 ,不能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上述问题说明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还不成熟 ,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从何处着手 ,以什么作为逻辑推演的出发点 ,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 ,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理论范畴 ,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因此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择定逻辑起点。

长期以来 ,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 ,进而阐述财务管理概念、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来看 ,对财务本质进行比较科学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是 ,以财务本质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则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 :(1 )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 ,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 ,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 ,使一些理论争鸣难以受到实践检验。 (2 )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 ,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 ,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 ,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 ,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3)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 ,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推理 ,以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 ,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 ,违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4)在财务管理教学中 ,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建立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 ,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缺陷促使我们重新择定逻辑起点。近年来 ,有人提出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 ,其理由是:“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 ,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最高层次 ,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理论脱离实践的缺陷 ,突出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有助于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保持同一性 ,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但是 ,“目标起点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同财务本质一样不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 ,因而难以担当逻辑起点的重任。其次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理论是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能动思维的产物。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 ,它不是纯客观的 ,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 ,且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将是一种基础不稳固的理论结构。再次 ,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受理财环境的影响 ,而且受财务管理职能的制约。财务管理目标不能超越财务管理职能 ,而只能限于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之内 ,此外 ,财务管理目标还受财务管理对象等因素的约束。因此 ,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内容 ,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笔者认为 ,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那就是环境决定一切 ,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无论是财务本质 ,还是财务管理目标 ,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管理现象的一种认识 ,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 ,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的本质 ,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 ,进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 ,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原则 ,进而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财务本质和财务管理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 ,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理财环境中。因此 ,笔者认为 ,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从理财环境入手 ,只有对理财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 ,才能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 ,才能揭示财务管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总之 ,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 ,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符合推理逻辑。而且 ,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 ,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 ,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四、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想

关于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造 ,目前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事业等单位资金运动规律性及其运用方式的科学 ,它的基本概念是资金运动 ,它的基本规律性是资金运动规律 ,它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则是对资金运动规律性的应用。从财务的本质资金运动看应包括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看应包括管理目标、原则、体制等理论要素 ;从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出发 ,应研究管理环节与方法。

第二种观点是按逻辑的规定性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内涵方面的理论 ,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规律体系 ,可称之为基本理论体系 ;另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外延方面的理论 ,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 ,可称之为具体管理形态。

第三种观点认为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起点 ,以财务管理原则为中间环节 ,以财务管理方法为归宿的一个结构体系。

上述观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 ,但它们都存在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起点不明确或不恰当等缺陷。根据前面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内涵的分析 ,结合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信守的原则及研究起点 ,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由起点理论、基础理论、目标理论和行为理论四个层次组成。财务管理起点理论即理财环境理论 ,它主要研究理财环境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制约及要求等问题。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 ,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 ,即理财环境 ,或称财务管理环境 ,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 ,从理论上讲 ,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 ,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 ;从实践上看 ,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对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的构造具有质的规定性 ,即具有决定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本质属性功能的理论。它是构建财务管理学科及其理论体系的根本 ,是其他财务管理理论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包括定性理论、定位理论、定责理论三个层次。其中 ,定性理论层次包括财务本质、财务管理性质、财务管理特点等理论元素;定位理论层次包括财务管理实践地位和财务管理学科地位两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定责理论层次由财务管理主体、财务管理客体、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等理论元素所构成。财务管理目标理论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目标的形成、表现和实现的理论。它主要揭示财务管理职能如何具体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内在规定性 ,为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提供一个规范性的概念框架。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层次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观念要求两个分层次 ,后者又包括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原则等内容。财务管理目标理论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 ,是联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运行理论的“桥梁”,有了该层次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才具有整体性和目的性。

财务管理运行理论是一套有关财务管理实作的应用性理论 ,其内容涵盖财务管理的程序、方法、组织管理、权责关系以及各要素、环节的耦合方式及其内在机能等方面。它与财务管理实务密切相关 ,直接指导财务管理实务的运行和操作 ,是财务管理实践机制的理论。从财务管理运行的内在要求看 ,该理论层次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程序理论、财务管理方法理论、财务管理体制理论、财务管理机制理论和财务管理组织理论等。

注释:

1王化成 :《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载《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96年版 ,第 1 66页

2王庆成 :《关于财务管理学体系的研究》,载《财务研究》,1 991年第 1期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9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理论包括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其中应用理论又由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和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构成。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来构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则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规律来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财富,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财务管理目标”。

一、构建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 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参考文献:

[1]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财务管理最基本的理论篇10

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财务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其业务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目标的定位是“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教育部对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提出的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培养要求上强调的还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这与“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定位并不一致。但在教育实践中,我国很多高校参照教育部的这一标准,将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且标定位在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上。

笔者认为,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目标的上述定位已经脱离了目前的教育现状。目前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本科大学生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而且从目前我国“五大”专业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事实上,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与毕业生就业市场所传递的信号是一致的。据报道,江苏省内的技工学校毕业生现在是灸手可热,泰兴技工学校今年的毕业生就早早被春兰等大企业“抢购一空”;无锡市高级技工学校每年培养的几十名大专学历技工型人才,也往往提前一年就被大企业“预订”。与此同时各地大学生就业却成为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容乐观。这种现象固然是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技工人才的大量需求所致,但应届生就业经验的缺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屡屡因“经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与许多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方法不无关系。

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即使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本科生也只能说是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定基础。这样的职业定位才能避免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

二、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

当前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设计基本上采用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的模式,这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设定的主干课程基本一致。①产生“初一中一高”这种模式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其一,虽然现代西方财务学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资产组合理论,有着深刻的金融学背景,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发业,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基本沿用会计学专业的模式。我国的多数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本上都设在会计学院(系)内,只有少数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设在企业管理系或金融系内。财务管理专业的这种“初一中一高”模式正是套用“初级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一中级财务会计一高级财务会计”的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其二,“初一中一高”模式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思维方式。

但是,这种“初一中一高”的主干课程模式并不适合于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原因在于初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这两门课程在课程内容的界定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其一,与初级会计学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要素、科目、账户、凭证、复式记账等)和方法相一致,初级财务管理也应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但纵观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其核心概念可以归结为现值原理(或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有关筹资、投资、股利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基本理论很难以“初级”的形式予以介绍。可以说几个财务模块都涉及到财务管理的重要理论,如资本结构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股利政策理论等。甚至像风险与收益的权衡这种基本的财务学观念也涉及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因此,从已经出版的有关初级财务管理的教材内容安排上来看,与中级财务管理基本无差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初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体系很难界定。

其二,与高级财务会计专注于解决特殊业务的财务会计问题不同②,现有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特殊业务的财务管理和特殊组织的财务管理,前者如企业并购、破产、重组、清算等,后者如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其中涉及到特殊组织的财务管理部分占高级财务管理教材的多数内容。这些特殊组织的财务管理虽有其特殊性,但并不意味着其具有理论层面上的探索性和操作层面上的复杂性。以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例,中小企业虽然在融资渠道上有别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但其资本结构、投资选择和利润分配等财务政策制定的复杂程度远不及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③因此,就现行高级财务管理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冠名《财务管理专题》或许更为恰当。

基于当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存在上述问题的考虑,笔者认为设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应包括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题、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案例。

财务管理:将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为《财务管理》一门课程,增加其课时量,有利于本科生掌握扎实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模型和方法。这种设计模式也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从美国出版的财务管理教材来看,基本上不存在《初级财务管理》课程,一般统称为《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②这些教材有两个特点:其一,编著者大多为财务理论素养很高并且财务实践经验极其丰富的财务学家,因此教材的学术含量很高;其二,一般从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着手,循序渐进,理论描述与案例剖析相结合,同时补充有关财务理论的实证研究成果,使得教材的理论性和应用性达到很好的结合。

财务管理专题:无论是特殊业务的财务管理,还是特殊组织的财务管理,纳入《财务管理专题》都具有包容性。事实上,很多按照“初一中一高”模式安排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高校,其《高级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专题》两门课程往往在内容上重复面很大,造成实际教学无所适从。因此,直接以《财务管理专题》替换《高级财务管理》,既可以保证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又可以增加实际教学的可操作性。

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主要讲授国际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外汇市场风险和国际转移定价等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媒介,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应能够阅读、理解财务报表,并能对其进行分析、加工获取决策有用的信息,属于从业的基本能力要求。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财务数据中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

财务案例:通过开设《财务案例》课程,可以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的财务管理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财务案例》的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主观性强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案例教学为了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方式,应全面引入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即应将案例教学的思路和方法贯穿于各专业课程之中,而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案例》一门课程。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新,从内容上应区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分析,即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选择相关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总结,最后由主讲教师进行点评,案例分析的目的主要是考察财务管理中投资、融资、股利政策等理论的实践基础;另一类是案例设计,即根据一定的背景资料设计出决策方案。例如证券组织选择设计,可以由教师给定若干种现实证券,安排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应用资产组合理论,设计出最优证券组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二类案例教学的方法比第一类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然,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创新,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前提。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备课。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唱主角,教师似乎充当配角,但课前案例的选择以及课堂讨论结束之后的评论无不需要教师密切关注财务理论和实务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另外,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率,对学生进行精心设计分组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模拟实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专业学习(现场实习)作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安排所有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已不是易事,实践中专业实习很容易流于形式。而且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强调财务决策的特质,其专业实习更难落实,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最终演变成为会计专业实习是现实中常见的情形。当财务管理专业实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实践性教学目的时,模拟实习作为专业实习的替代或补充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必须指出的是,模拟实习不应是案例教学的翻版,案例教学侧重于财务管理的专项内容,而模拟实习是对财务管理业务的系统、全面、连续的情影模拟训练,模拟实习可以借助相关财务管理实战模拟软件实现。

通过模拟实习,特别是沙盘实战模拟演练,使学生可以从财务的角度透视企业经营管理,体验不同经营策略对财务状况的深刻影响;从财务的视角出发应对竞争与挑战,合理平衡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与发展能力;提高财务分析能力和财务安全意识;理解财务决策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模拟实习不但与现场专业实习相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通过模拟企业运营,使学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学习各种财务管理的技巧与方法,知识性和趣味性达到统一,实习效果更佳。

注释:

①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设定的主干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在此将《财务管理》理解为《初级财务管理》。

②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合并报表会计、所得税会计、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租赁会计等特殊业务的财务会计问题.这在不同的教材中基本达成共识。

③正因为如此,西方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一般只涉及公司理财。这就如同会计学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只须以制造业为模板编写,其他行业(例如服务业、建筑业等)的财务会计至多只能以专题或选修的形式出现,更不谈列入“高级”教程的范畴。

④Brealey和Myers合著的《公司财务原理》(Prindples of Cor-pomm Filance)虽然名为“原理”,其实际内容却非常深刻,甚至提出了10个目前仍在研究的财务学难题。

参考文献:

[1]Brealey,M.,and Myers,Stewart C.,Principles of CorporateFinance,New York:McGraw-Hill,1996.

[2]陈志勇:《论中级财务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陈志勇:《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