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学专业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11-02 18:04:15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 文化产业经济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66-01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2011年全国已有99所左右的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目前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136所,充分说明市场需求较大。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内外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动态,熟悉国家有关文化产业管理方针、政策与法规的知识;具有文化创意学、文化市场营销与管理、文化品牌学、策划学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化产品创意、策划、设计、开发与营销能力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等;但由于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造成毕业生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更不能为服务企业发展起到有效的作用。《文化产业经济学》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课程教学还存在教材内容体系仍偏重理论性、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案例教学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现实文化产业结构演变、文化产业组织更替、文化产业布局等经济现象,有必要在教学上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而且由于是新专业,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也各有偏重,笔者正是在此背景下立足于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际,对《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探索。

一、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内容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经济学作为新兴的应用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日渐成为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文化产业M织、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等,教学对象主要针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该课程因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要求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当前我国和新疆文化产业组织、文化产业结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等实际情况,解决我国和新疆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1现有教材版本偏少,虽然理论体系较为完整,但是利用现有理论解决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章节内容安排不够,与新疆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结合度低,理论与实践衔接性不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案例数量有限,内容较少,一些教学案例时效性较差,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在文化产业经济学科研团队在产业经济学领域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利用。教学课件制作不精细,内容不够丰富,有的仅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变成电子版课件。

1.2授课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挑战。一是案例教学应用不均衡。目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教学中缺乏实践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够。尤其是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多媒体教学还未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课件与教材内容重复度很高,信息量不足。三是没有探索模拟实验教学。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实验教学发展比较滞后,模拟实验仍然是空白。四是互动交流式教学模式空白。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没有很好的利用互联网教育形态,尤其是文化产业经济学没有利用慕课平台,不能进行互动式的在线学习。在新疆与各高校在产业经济学领域缺乏交流,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五是实习实践基地涉及领域有限。文化产业经济学实习、实践基地建 设涉及的领域不够宽泛,不能有效地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对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起到重要补充。

2.学生基础素质方面层次不齐

文化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宏微观经济学、金融知识的基础之后,对文化产业内企 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产业之间关系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探讨的一门学科。要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为文化产业经济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这方面安排的课程较少,学生知识涉及面窄,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更谈不上连贯性系统性用理论分析研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较弱,导致学生接受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内容存在一定困难。

3.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1)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开设36学时,其中课程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资料保存不完整,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对实践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监督管理,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2)校外实践环节管理不规范。校外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没有建立用于学生的调研实习固定的实践基地,现实情况是老师分配小组自行联系公司企业去实习调查实践,调查内容在各个单位差异较大,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3)师资力量在实践方面较薄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但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深厚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时还要求教师本身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虽为高校硕士博士毕业,但均为“出校门、进校门”的形式,虽然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但没有从事过文化传媒类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在教学中偏重理论讲解,进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1]。同时,没有将具有文化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引进校园,新疆艺术学院也很少将教师送到企业进行挂职工作,导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薄弱。

二、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1.健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整合实践教学方法。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分析,用经济学的理论对对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价格、文化资源、文化投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经济管理主要范畴进行具体分析,理论应用能力和理论分析两部分,能够有利于学生对文化产业领域经济关系分析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文化产业经济学课程》开设的学期中,将文化经济学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课程实验阶段,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和校外的课程实验阶段。具体课时数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配。课程实验仍然是采用的基本实践教学方式,将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根据每模块的内容配备与时俱进的新颖案例,通过完整的案例能够使学生掌握文化产业运动的特殊规律。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校内的课程实践阶段要求综合运用文化产业经济学的知识解决我国或新疆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是对课程实验的进一步和深化。引进目前经济类课程实训的沙盘模拟实训。将每个模块的课程知识进行文化产业经济学的模拟实训,提高学生整体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校外实践阶段。校外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将课程知识落到实处,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推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大部分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在校内完成,例如文化产业财务管理,文化产业投资学等课程。建设ERP企业沙盘模拟实验室,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经营、决策和博弈等方式处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问题。同时加强实验室硬件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的更新换代,实验室的硬件条件为教学软件运行提供保障,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积极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自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创办以来,每年均有大四学生去专业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其中在新疆比较有影响力的单位有:年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乌鲁木齐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世纪中天文化传播公司、新疆丝绸之路印象城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乌市红光山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新疆顶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同时每年4月系部组织专场招聘会时,以上公司纷纷来校招聘。每年循环往复,但没有与企业建立固定的联系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校外实践时又让学生小组自行去联系,没有将以往的企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削弱了学生的实践效率。校外践教学基地必须由系部出面,与各类文化传媒企业、报社、银行等单位联系,签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协议,保证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具体内容,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实践的形式化。

4.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系部应该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例如:鼓励教师到实习基地实习,实习时间也纳入考核工作量的范畴,同时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二是聘任企业人员为教师做培训、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定期举办讲座等。三是鼓励教师带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接触实践的机会。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文化传媒类企业经营模拟比赛、举办学术报告会等、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创意策划大赛等比赛项目。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使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1] ,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认可度。

5.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建设优质的文化产业经济学慕课课程。互联网的广域覆盖与易得,云技术助推,为知识跳出校园围墙在无限的空间里有效与经济地存储和传播,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优质慕课课程,同时有选择性的引进国外优质慕课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继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4.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2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医学基础课程和诊断学等专业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这些课程的前导知识源泉。如果http://医学生物化学知识不足,学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困难,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生物化学课程与学生后续专业学科的关系,合理进行适应与专业培养需求、符合生物化学学科特点、能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的教学内容设计和适合的教学方法及评价,探索适合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生物化学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如抗菌药、抗癌药物的作用生化机理及体液中特定酶类的检测支持疾病诊断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如蛋白质和核酸分离、纯化、分析及鉴定等生化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及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生化这门工具书去更好地学习及扩充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生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生化的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互动的实际效能。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仅为3小节,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

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1.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生物化学作是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所占的分值大约10分左右,所占的分值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却是教学的考试科目和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与生物化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物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应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高于生物化学成绩平均分较低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反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要高于生物化学平均成绩较低的学生。因此,对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学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求,更是学生进行进一步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怎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构建,有效地与学生专业特征相适应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2.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药物作用原理、疾病诊断的依据和临床检验数据的应用等都与生物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知识割裂开来,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思考

1.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优化完善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作为前沿科学,其进展快的特点,专科的教材相对滞后,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选好教材,划分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提及学生可能听说过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由克隆羊多莉的来由,展望基因器官移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医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去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弱点激起其主动学习的斗志。过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虽可保证教学的量但是没法有效确保教学的质。由于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高素质人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临床疾病发生的生化机理组织讨论中加深他们对疾病诊治的理

转贴于 http://

解;加强生化基本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血糖调节的教学中,首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病”后,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少许自由讨论时间后让学http://生充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初步的尝试分析。其次引出用幻灯片制作出“三多一少”的生化和生理病理机理动态的流程示意图来解答问题并顺便说明治疗思路,使学生理解胰岛素促进糖代谢作用,同时联系生理学胶体渗透压及水平衡的生理学相关内容与临床诊治的联系,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迁移能力。最后用中常见糖尿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加适量胰岛素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学。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抑制与激活”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

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生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兴趣,开阔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学而有效之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有效地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缓解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2.教学评价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3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物理课程;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60-02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涵义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在教学目标上,将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与职业(专业)能力形成相结合;在教学环节中,将专业问题整理融会到物理教学中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教学方式,解决了旧模式中偏重完整学科体系传授,理论与实践有所脱节的问题。从感性认识入手,加大直观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适应中职学生实际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是物理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一体化,也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还包含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绝不是物理教学和专业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物理课程与专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及优越性

(一)意义

实践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态度较为消极,有26%的学生认为物理是副课,与专业联系不大,不重要;而学生却希望结合所学专业开展一些物理方面的学术性活动(75%的学生觉得非常有必要或者有必要)。事实上,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重技能轻文化的思想较重,过分强调专业技能教育,对基础文化教育不够重视。同时,中职文化课的职业色彩不突出、学科特色太强烈、与专业结合不深等情况也影响了文化课在职校的地位。为此,课题组提出中职物理与专业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设想,让中职物理课带有专业味道和职业色彩,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目的。

理论意义 很多教育教学理论为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如杜威“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体系、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德国的行为引导教学法等等。其中,比较重要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导向教学法。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发端于主体,也不发端于客体,而是发端于联系主体、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活动)过程之中”。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构建起来的。一体化教学正是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放入实训情境中,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时产生与知识技能及教师的相互作用,从而完成自身知识的构建。

(二)优越性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体化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针对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着积极作用。

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将物理理论与专业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先进、科学、灵活和实用的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技术培训人才的有效教学途径,为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促进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物理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对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及教学过程组合能力也有较高要求。这会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钻研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实施

(一)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思想与方法

物理课堂要体现一体化教学思想 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专业知识融入物理课堂,体现专业知识与物理知识的一体化教学。现在许多专业课程已经实现了模块化、一体化教学,但体现的“一体化”是理论实践的一体化。如能将物理课也纳入专业课的“一体化”里,这样既能解决职校物理课被边缘化的问题,又能体现专业特色。物理是许多专业技术的基础,在专业技术的许多领域都能找到物理知识的运用。如果在教学中,将这些相关点挖掘出来,并进行体现专业特色的加工整合,就能实现专业课知识与物理课知识的一体化教学。例如,在“圆周运动”一课中,就可以将汽车齿轮转动和变速箱模型等专业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用刚学到的圆周运动知识解决教师创设的专业情境问题。这样就实现了专业与物理的结合。同样的思路,在讲“全电路欧姆定律”一课时,可以将汽车电池电动势的变化与车灯等车用电器的使用相关专业问题联系起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的发掘。

课堂教学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教学做评”等各环节串起来。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理论于实践,融“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最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能动脑,更能动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使用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笔者发现学生对汽车碰撞与安全气囊的例子非常感兴趣,就因势利导,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先是以滑板代替汽车,用海绵代替气囊,用体重计来分别测量有或无海绵时产生的冲击力,比较冲击力的大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动量定理。然后,用气垫导轨再做一次较为精确的实验,得出数据让学生进行计算,让学生学会使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从而实现了这堂课的“教学做”一体化。一体化教学的精髓就是以学生行为为教学的导向,同时又以教师的行动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是一体化教学的最好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开发和积累。

(二)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并不是将物理知识和专业问题简单地堆砌,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专业情境、知识学习、知识与专业的结合以及专业应用等环节。所以,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思路:(1)明确教学目的,明确讲授哪些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知识点与专业的联系;(2)了解学生状况;(3)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4)选择适当的教学场地、教具以及教学辅助手段;(5)编排教学过程,注重体现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6)预先考虑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现以“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说明如何设计一体化教学的物理课。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和目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教学内容是: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以及规律的运用实例。按照大纲的要求,学生应该做到:(1)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能举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2)了解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物理量,知道周期、频率、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进行简单计算。

其次,找出教学内容在汽修专业中的运用。如汽车变速箱、传动轴齿轮等。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在汽车专业上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思路是: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将专业问题(变速箱、传动轴齿轮)引入教学中使之“一体化”。同时,还可以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知识就在身边;并利用实物教学,将变速箱和齿轮搬进物理课堂,布置专业场景,进行现场演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容量。

再次,设计教学流程。(1)从学生熟悉的专业知识(变速箱实物)出发,设置专业情境;接着,抛出专业问题——变速箱如何实现变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2)进行新课教学,并在其中穿插自行车车圈转动、齿轮传动、链条传动等实例,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相关知识;(3)将专业中关于圆周运动的实例(齿轮传动中,大小齿轮转动快慢对比;万向节中的齿轮转动;变速箱变速问题等)展示出来,让学生联系所学解决专业问题,体现出物理与专业的一体化教学。

物理课程与专业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第一,师资力量的薄弱影响了中职物理课堂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对专业认识上的局限成为制约一体化教学开展的“瓶颈”。强调中职物理教学服务于专业,而物理教师本身又不熟悉专业的基本情况,对专业课程不了解,对行业发展不明确,都将成为教学中的盲点。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从教师的培训入手。应派物理教师到相关专业岗位培训学习,了解专业情况、专业课程和行业发展。

第二,教学资源短缺是影响中职物理课堂一体化教学开展的又一个难题。建立健全教学资料,根据要求设计既生活化,又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拓展现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学仪器、课件、教师指导书和教辅资料等等,这些不是某个教师或某所学校所能承担的任务。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搭建一个较权威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交流和拓展自己的教学资源是个省时而有效的办法。

第三,中职物理课堂一体化教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探讨空间。一方面,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有其完善的体系,物理教学大多围绕这一体系展开。虽说物理知识在汽修、电子、建筑等专业中有诸多应用,但从基础知识到专业应用是个很长的过程,不少复杂的应用不能简单地用某个物理知识来解决和解释,这增大了物理知识与专业相结合教学的难度。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物理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一体化教学。现在,只能将一些联系较为密切,适合中职学生水平的内容进行整合,实施较为简单的一体化教学。能否系统地将物理教学与专业融合,实施全面的一体化教学,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正勇.中职学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众科技,2010(7).

[2]刘风军.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J].职业,2008(3).

[3]苏永华.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9(6).

[4]李亚男,杜金玲.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专业内涵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5]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6]潘德永.浅析理实一体化在中职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9).

[7]谢文彬.中职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建设与改革探析[J].职教通讯,2010(7).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专业化发展 专业素养 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教师应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施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学生为中心,深入研究教学需求,深入领悟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此我们要站在时展前列,不断吸取和总结各种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新方法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我们必须充分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其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1.整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根据具体教授对象、教学内容和环境等创造性地应用教材,必要时可以适当突破教材,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定期进行系统专业培训,对小学数学教师系统掌握和灵活运用数学教育理念及及时更新数学教育理念和提升数学教育思想水平产生巨大的考验。

例如,在小学数学“几何的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几何空间感接受能力和教授班级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熟悉点、线、面及几何图形的联系和概念及定义,并将其关系穿插在一起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明白几何图形的表面积是怎么来的,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避免造成不会应用题目的情况,结合实际图形或多媒体教材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几何知识。

2.多方面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因其教授对象的特殊性,不仅要传授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和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涉及心理学、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历史知识等众多方面,满足学生主体心理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质量最优的教学目标。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智力发育状态制定和调整教学模式,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和喜爱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小学数学“长度”知识点教学中,教师要先向同学们介绍长度是一维空间的度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教室里可以测量的一些物体拿尺子实际动手测量,并让学生对不同物体的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和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对同一物体测量得出的不同结果,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测量误差。

3.总结和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每一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扬长避短、查漏补缺,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此构建完备的教学知识结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做题给予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里暗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问题,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课程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结果的检测,以此不断完善自己。

例如,教学“简易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方程的理解透彻和灵活运用,往往觉得方程十分容易运用和理解,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方程中X、Y的设定很有难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仔细给学生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对X、Y设定的不同,使学生理解分析的过程,并自己分析题目,完成方程设置,完整解答题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不仅对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成效有一定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讨,对实际教学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促进各方面发展,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教学向完善方向发展。小学教师只要能坚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就能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为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毛华彩.浅谈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J].散文百家(下),2015,(11):166.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5

1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招生就业形势分析

我们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近五年来的招生率和就业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近5年来的第一志愿的平均报考率约为26%,就业率约为95%。低的报考率说明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或缺乏兴趣和自信,而高的就业率说明化工行业对该专业的需求量较大。从生源的招生率来看,重庆的约占65%,外地约占35%。从就业的人员从事行业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从事化工行业的约占70%,其他行业的约占30%。从就业率的地域分布来看,在重庆工作的约占75%,在其他省份工作的约占25%。从上述分析数据可看出: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为调剂生,存在对专业兴趣不足或缺乏专业自信,因此,必须在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中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热情及专业自信心;另一方面,我校培养的化工人才绝大部分服务于本地,因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担负着为重庆化工行业输送工程性技术人才的重任。

2全国同类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现状 3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3.1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

基于重庆长寿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涪陵化肥化工产业园区和万州盐化工产业园区三大化工基地的地域特色优势和发展,地方高校培养的化工应用型人才大部分会服务于重庆的地方支柱产业,因此,我们选择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既让学生深入了解重庆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实习经费有限和工厂不愿接收大规模学生实习等问题。选择的特色产学研合作基地如下:一是与我校开展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江津德感工业园区的“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州盐化工园区“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二是我校科技特派员下乡入园进企的涪陵李渡工业园区的“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和“巫山天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三是与我校专家开展科技攻关合作的北碚产业科技园区的“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长寿化工园区的“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是与我校开展广泛科研合作的科研院所“重庆化工研究院”和“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等。这不但使我们与各单位确定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习过程不会敷衍应付。企业指导老师也会因为校企合作认识到自己是实习工作的负责人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并愿意与学生交流,热心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3.2打造专业的认识实习的师资队伍

学校选派教师深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和从企业中选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素质的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实习教学提供重要的保证条件。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无机化工工艺学“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我们邀请了建峰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总工为我们讲解空分、气化、净化、合成等四个工序,充分理解原料气如何制备和净化,合成氨反应塔的结构及能量综合运用与节能减排。在学习有机化工工艺学时,我们派送了教师去紫光化工有限公司挂职学习蛋氨酸等有机产品的生产工艺,再进行认识实习的指导。通过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认识实习的效果明显增强。

3.3开展三大化工园区的专家大讲堂

围绕重庆的化工产业发展,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重庆化工产业链布局,邀请三大化工园区的管委会领导和实习工厂总工程师及车间技术高工来校讲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业生产,减少现场实习的盲目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然气化工”的产业发展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学品产业,邀请长寿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来我校讲学,让学生理解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生物质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的布局及相互关系,深入理解“产业项目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等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学生工程思维。为让学生理解“磷化工”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邀请了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给学生介绍磷化工产业的概况、发展历程、市场动态,并详细讲解各车间的工业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究热点以及市场前景。这些大讲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对其所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3.4引入现代CAE技术

在学生看、问、听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无法了解各种反应器、换热器、精馏塔和泵等设备的内部结构的,这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化工工艺学,是非常不利的。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备了专门的实习课件,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原料,反应工艺和产品分离和输送)、实景录像(具体流体输送、搅拌、精馏、吸收和干燥等单元操作)等,课件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离心泵、搅拌反应器、精馏塔和换热器等设备的内部结构,并让学生对尚未学到的化工单元操作原理、典型设备结构和操作有所了解。二是我们建立了计算机仿真实习系统,将认识实习工厂的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如合成氨制气、净化、合成工艺),所涉及的单元操作(吸收、干燥和精馏等),典型设备(离心泵、反应器、精馏塔和换热器等)作为主要内容,对生产工艺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工业过程,对制气、净化、合成等工艺的管件、阀件和控制仪表进行操作,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进行开、停车及事故处理等各种仿真操作。这些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5强化认识实习教学管理与指导

加强实习教学管理与考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识实习效果,让学生意识到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不仅仅是需要先进的化工技术,更重要是的是理解化工生产过程是严谨而有序的,监管是严格科学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认真做好实习记录,不得有丝毫松散与马虎。每一个工段实习结束,开展了现场技术人员与学生、教师的研讨会,引导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大胆怀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习结束,我们开展了认识实习的交流会,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在生产实践中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实习结束时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工厂概况、实习车间的主要设备与工艺流程图、产品的生产原理和工艺流程草图、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实习心得体会和合理化建议)。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6

某高校2006~2009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近四年就业的毕业生中,到第四航务工程局、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中交四航局、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等大型国企工程单位的毕业生分别占到了就业总人数的51.2%、67.4%、58.5%、48.8%,占有很大比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致为:咨询事务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类,而无论学生工作单位选择的是哪一个方向,从事的工作都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过程进行工程管理。当现在大学本科教育遭受社会猛烈抨击其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时,本科阶段的实践性教育教学越显尤为重要[1-2]。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对数字化实验室的需求

结合数字化实践教学需要,可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划分为: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对数字化实验室的需求有所不同: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是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实践的第一步,是真正了解专业性质的学习活动。然而,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土木类水工、港工专业建设地点偏远,环境复杂等因素,使得认识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学生只看到一些建筑外型,了解不到工程实质,与认识实习初衷相悖,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目的。并且由于之前学生对专业没有具体和感性的认识,有的学生到了工地甚至不知道要看什么,问什么,学什么。如果在认识实习期间,增加专业多媒体演示,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实习的效果。

2.课程设计

传统的课程设计类实践课程,只能让学生熟悉某个技能,如软件的使用、理论知识的实例化,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运用是两个层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必须使学生了解社会实际问题,亲自动手操作。所以,课程设计阶段对数字化实验室的需求是很明显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需要给学生开设工程施工实训实验课程,有针对性的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序进行演示、讲解,让学生在室内教学中身临其境般地得到感性认识。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建设投资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评价分析能力,学会利用经济评价软件,完成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工程项目工作分解、施工组织设计,并完成资源分配,能用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通过责任分配和资源计划优化项目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真正理解管理内涵。工程估价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算量软件,完成工程结构三维图形的绘制、工程建模、工程量计算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合同管理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法律法规,并清楚了解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全过程及各方责任义务,通过场景模拟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整个流程,对课题的抽象知识学习有主观能动的认识。

3.生产实习

传统的生产实习,让学生去施工现场,也只能看到钢筋绑扎等技术层面问题,真正管理性质的内容学生很难接触到。并且,往往由于安全和施工现场实际工况等原因,学生在现场的学习很难深入实际,造成学生很难对建设领域庞杂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的组合和深入的理解。由于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因而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若拥有数字化实验室,通过模拟沙盘,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人员、材料、机械等资源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还可以对文本信息如合同、报表等材料的作用进行了解,在较短的有限时间内,较全面的熟悉施工现场和一系列管理流程。

4.毕业设计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总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算量计价软件,如鲁班、广联达为工具的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其中包括较为重要的商务标编制,即工程算量和合理报价,以及技术标中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平面图布置、施工进度网络图和横道图的绘制;另一类是房地产项目的可研。无疑两类毕设都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综合考察,是将学生送上社会实际岗位的最后一道关卡,所以,还应在此期间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若通过数字化综合实验室,让学生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完成此阶段的学习任务,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还可以锻炼和培养管理专业学生必要的人文素质和协作沟通能力。

三、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化实验室建设框架

通过上述实践性教学阶段和相关专业理论教学的需求分析,可以看出构件工程管理专业数字化实验室是十分必要的。拟构建从工程项目招投标开始,到工程项目竣工为止,包括项目的招标、编制标书、项目评标、项目策划、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收尾等全过程项目管理内容的数字化实验室[3-4]。具体建设框架如图2所示。1.工程招投标综合模拟平台将学生分别组成6家“施工企业”,每个投标团队4~5人;老师模拟中介单位、交易中心等情景角色;工程项目招投标情景再现,模拟整个招投标过程(图3)。通过招投标模拟,实现如下实践性教学目标:(1)体验和理解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工作和流程;(2)理解招投标全过程的主要角色及其职责;(3)理解招标书的内容构成和分析要点;(4)了解实践中主流的一些招标和评标办法;(5)理解如何应用电子标书进行招标、投标和评标;(6)应用工程造价系列工具软件生成投标书和电子标书;(7)了解实践中主要的一些投标策略及其应用场景。2.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沙盘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课程,是模拟工程项目从工程中标开始,到工程竣工结束的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其间学生将考虑如何做工程计划、业务操作,如何整合利用资源等决策,并且有计算机软件协助老师进行过程控制及结果分析(图4)。具体实施步骤:(1)由学生组建项目工作团队,包括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和财务经理等管理层;(2)使用模拟的现金、资源及现场场景布置;(3)通过沙盘中的模拟卡片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平衡,体验合同管理;(4)通过模拟报表,模拟实际业务单据,体验项目管理业务操作、信息流转;(5)通过项目管理系统界面,模拟计划管理、成本管理以及各种业务管理;(6)模拟不同工程实体,体验工程施工现场以及施工组织。3.网络自主学习平台[5]数字化实验室搭建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得共享学习资料,完成教学作业、进行功能操作。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7

【关键词】多彩的物理世界;专业意识;文化理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急剧增长,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汽车修理与销售业也遍布全国城乡。同时也带来了职业学校的迅猛发展,我校也不例外,随着改革的推进,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今年又把该专业与德系汽车4S店联合,目的是扩大专业和学校的影响力,同时满足社会上对“智能型”人才的需求。本人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对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如下分析与尝试:

一、物理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特点及地位

1.汽修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有什么不同

首先,实验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汽修专业物理不再是应试模式。因而应在课堂上安排更多的实验,并使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符合汽修专业。如,演示实验和虚拟实验等。

其次,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物理课有较多的时间去讲解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汽修专业物理教学重点是对物理概念有个清晰的思路,增强基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培养专业意识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再次,汽修物理构建了系统的物理框架。以力学基石牛顿三定律为基础。以力、热、光、电磁、声、原子及原子物理构建了多彩的物理世界。

还有,强调与专业课的关联。我校中德汽修是直接与德系4S店联合办学,这些学生没有升学压力,面临的只是就业,所以物理教学能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构建和专业课的联系上。如: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学的加速度、力学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和摩擦力、光学部分光的漫反射与全反射、热学的热胀冷缩、原子物理中激光的生成等知识要针对汽修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对电磁学知识做好全方位剖析,争取较好地结合专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2.物理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业地位:汽修专业的学生,应该是重点掌握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深刻理解物理学里的基本概念,系统把握物理学的基本构架,具备物理学的基本思考方式,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技能,这是我对中德汽修专业学生的基本学业要求。

教学地位:物理作为汽修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不仅处在学业的基础位置上,更重要的是处在专业的基础地位。比如: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喇叭发声是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这些都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车电动机常用车载电瓶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中德汽修专业虽是在原有的汽修专业基础上的一种转型,物理学要时刻适应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既然中德汽修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加上刚刚开设物理,物理教学就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考虑到学校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以物理的实际应用性教学为目标,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汽修专业应注重在实践中应用物理原理和规律,给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做好准备。

2.汽修专业要着重理解物理公式和进行简单计算,目的是方便学生以后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需要;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要求能达到在专业上的“必需、够用”的层次即可,同时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

3.汽修专业物理实验课不仅是为了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更是为了通过实验教学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汽修专业物理实验要让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只做演示、讲解,物理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对要求较高结合汽车的仿真性的实验和实践。

总之,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具体的说:教学内容中物理理论过多;对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简单地将物理作为基础课程;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堂上的简单教学,极少探究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轻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手段比较老旧落后,不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基于以上问题汽修物理教学亟待改革。

三、汽修物理教学怎样培养专业能力?

1.汽修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方法

首先设置好汽修专业的课程。物理课设置几个学期、多少课时,汽车发动机在哪个学期开设,汽车常用工具设置几个学期、多少课时,都要依据汽修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来设置具体课程。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物理课最好是设置四个学期,这关系到是否能了解物理学教学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等问题。这样有利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

其次体现汽修专业特点。适当降低物理教学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删减物理课堂内容,依据专业特点安排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专业要求做出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实践。这样,汽修专业的物理课就表现出了专业的特点。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还要看重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与汽修专业相关的实验,增加一些具有实用性且与专业需要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学好物理课程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

2.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实例

1)注重与汽修专业课教学的衔接: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是与汽修专业有关的课程都要求学生们深刻理解,为汽修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如,教学中将汽车点火系统、电控车锁的电磁机构等内容纳入到物理课堂中,通过物理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而且也渗透了专业课元素。这样大部分学生对“电磁感应”理解较深刻,教师在讲解汽车有关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就变得简单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可通过对汽车有关专业的学习和组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赏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对汽修专业的兴趣。结合教学,适当将物理与专业联系,或将专业的问题作为物理实例分析,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增强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如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可直接用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的牵引力与阻力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可结合司机打方向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是由于惯性;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是杠杆原理;用力踩刹车是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而急刹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成滑动摩擦;汽车上有许多简单机械:如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是轮轴;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另外,汽车爬坡要调为低速:原因P=Fv,功率一定,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3)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长度的测量实验项目讲解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并利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实际测量汽车汽缸相关尺寸,为汽车机修项目中测量工具的使用打下基础。万用表使用实验项目,除了讲解万用表的使用外,可增加测量传感器的实验项,因汽车上有很多传感器,有些传感器可以直接用万用表测量。另外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时,有专用的万用表和示波器,这些仪器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加深理解。

总之,了解中职物理教学的特点和地位,认识到中职物理教学的问题,安排相应的策略培养专业能力,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摘要】物理教学可以通过对汽车有关专业的学习和组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赏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对汽修专业的兴趣。结合教学,适当将物理与专业联系,或将专业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分析,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增强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多彩的物理世界;专业意识;文化理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急剧增长,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随之而来的汽车修理与销售业也遍布全国城乡。同时也带来了职业学校的迅猛发展,我校也不例外,随着改革的推进,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今年又把该专业与德系汽车4S店联合,目的是扩大专业和学校的影响力,同时满足社会上对“智能型”人才的需求。本人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对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如下分析与尝试:

一、物理学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特点及地位

1.汽修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有什么不同

首先,实验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汽修专业物理不再是应试模式。因而应在课堂上安排更多的实验,并使形式更加多样化和符合汽修专业。如,演示实验和虚拟实验等。

其次,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物理课有较多的时间去讲解基本概念,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汽修专业物理教学重点是对物理概念有个清晰的思路,增强基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培养专业意识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再次,汽修物理构建了系统的物理框架。以力学基石牛顿三定律为基础。以力、热、光、电磁、声、原子及原子物理构建了多彩的物理世界。

还有,强调与专业课的关联。我校中德汽修是直接与德系4S店联合办学,这些学生没有升学压力,面临的只是就业,所以物理教学能够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构建和专业课的联系上。如:在教学过程中对运动学的加速度、力学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和摩擦力、光学部分光的漫反射与全反射、热学的热胀冷缩、原子物理中激光的生成等知识要针对汽修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同时还要注重对电磁学知识做好全方位剖析,争取较好地结合专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促进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2.物理学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业地位:汽修专业的学生,应该是重点掌握物理学的基础内容,深刻理解物理学里的基本概念,系统把握物理学的基本构架,具备物理学的基本思考方式,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技能,这是我对中德汽修专业学生的基本学业要求。

教学地位:物理作为汽修类专业的基础学科,不仅处在学业的基础位置上,更重要的是处在专业的基础地位。比如:汽车的底盘质量都较大,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这是我们常常能在运动的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形成原因;喇叭发声是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汽车发动机常用柴油机或汽油机这些都是内燃机利用内能来做功;汽车的发动机常用低压电动机起动,电动机是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汽车电动机常用车载电瓶供电,汽车运行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车轮带动车载发电机发电,给蓄电池充电;给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此时蓄电池是用电器;用蓄电池给电动机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此时蓄电池才是电源;汽车旁的观后镜,交叉路口的观察镜用的都是凸面镜,可以开阔视野,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一般不开灯,这样可防止车内乘客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正确判断。中德汽修专业虽是在原有的汽修专业基础上的一种转型,物理学要时刻适应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既然中德汽修是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加上刚刚开设物理,物理教学就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考虑到学校的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以物理的实际应用性教学为目标,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汽修专业应注重在实践中应用物理原理和规律,给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做好准备。

2.汽修专业要着重理解物理公式和进行简单计算,目的是方便学生以后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实际问题的需要;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要求能达到在专业上的“必需、够用”的层次即可,同时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

3.汽修专业物理实验课不仅是为了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更是为了通过实验教学来让学生对专业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汽修专业物理实验要让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只做演示、讲解,物理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对要求较高结合汽车的仿真性的实验和实践。

总之,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具体的说:教学内容中物理理论过多;对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简单地将物理作为基础课程;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堂上的简单教学,极少探究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轻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手段比较老旧落后,不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基于以上问题汽修物理教学亟待改革。

三、汽修物理教学怎样培养专业能力?

1.汽修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方法

首先设置好汽修专业的课程。物理课设置几个学期、多少课时,汽车发动机在哪个学期开设,汽车常用工具设置几个学期、多少课时,都要依据汽修专业的实际教学需要来设置具体课程。在学时允许的情况下,物理课最好是设置四个学期,这关系到是否能了解物理学教学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等问题。这样有利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

其次体现汽修专业特点。适当降低物理教学的难度,有针对性地删减物理课堂内容,依据专业特点安排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按照专业要求做出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实践。这样,汽修专业的物理课就表现出了专业的特点。汽修专业的物理教学还要看重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与汽修专业相关的实验,增加一些具有实用性且与专业需要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学好物理课程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

2.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实例

1)注重与汽修专业课教学的衔接: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是与汽修专业有关的课程都要求学生们深刻理解,为汽修专业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奠定基础。如,教学中将汽车点火系统、电控车锁的电磁机构等内容纳入到物理课堂中,通过物理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而且也渗透了专业课元素。这样大部分学生对“电磁感应”理解较深刻,教师在讲解汽车有关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就变得简单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学可通过对汽车有关专业的学习和组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赏识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对汽修专业的兴趣。结合教学,适当将物理与专业联系,或将专业的问题作为物理实例分析,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增强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如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可直接用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的牵引力与阻力相平衡,汽车所受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可结合司机打方向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乘客会向拐弯的反方向倾倒是由于惯性;司机用较小的力就能刹住车是杠杆原理;用力踩刹车是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而急刹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由滚动变成滑动摩擦;汽车上有许多简单机械:如方向盘、车轮、开窗摇柄是轮轴;调速杆、自动开关门装置是杠杆。另外,汽车爬坡要调为低速:原因P=Fv,功率一定,降低速度可增大牵引力。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8

(1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发酵工程教研室,河南 新乡 453000;

2.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化工原理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 本文对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化工原理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取得了较好成绩。

关键词 化工原理;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及其设备的设计、操作与控制。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化工原理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化工原理课程处在自然科学基础课和工程科学专业课之间,起着由理及工,承前启后的作用[1]。但是化工原理此门课程综合了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综合起来学习负责枯燥。在教学中我们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院办学特色,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和实践,以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的理论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

1明确课程地位,重视第一堂课的讲授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普通高等院校修订本科生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生物工程系对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化工原理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主导地位。

研究表明,态度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它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2]。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第一堂课授课老师的讲解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态度。所以授课老师在第一堂课,利用渊博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兴趣。化工原理课程是学校在大学三年级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授课老师强调此门课程是发酵相关专业考研参考书,也是研究生学位课的基础,使学生明白学好化工原理的重要性;通过简单的介绍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和了解;再利用旁征博引列举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实例,如冬天北方城市的供暖、用离心泵灌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结合化工原理中的单元操作知识点解答这些生活实例,消除学生的抵触、害怕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的选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第一堂课中将我们使用的教材进行介绍,我们学校选择的是夏清、陈常贵主编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工原理》,强调该教材是许多院校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参考书[2]。提高学生尤其是有考研计划的学生的重视。

但由于独立学院的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该教材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讲课的时候我们须要抓住重点的单元操作进行授课,使化工原理的教学符合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对于独立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教师需要从教材和讲授内容上因人施教,提高学生成绩。

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生产实习和实验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化工原理课程需要重点论述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其中包含许多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启发式教学,将抽象的原理以小视频、flash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室中就了解到工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和设备。如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中,使用动画或者Flash影片播放各种输送机械的工作过程,如离心泵、往复泵等,第四章传热中列管式换热器使用三维动画生动地展示其工作原理,使学生直观的理解。

我们从之前的教学经验发现,单纯采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讲解,公式在屏幕上显示直观感觉“乱”,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疲劳,而且许多学生往往还没有反应过来,页面就已经翻过去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造成多数学生不爱听,失去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此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借助板书,手写推导,随写随看,诱导学生进入动态思维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从而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此外,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只能让学生对化工原理涉及的单元操作和设备简单的理论了解。安排学生进入化工厂参观实习及实验操作,结合工厂工程师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知识转化为实践,使学生对化工原理的知识掌握不再是“纸上谈兵”。

3重视预习,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

化工原理课程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化工类生产过程中各种物理操作问题的技术基础课[3]。课程学习相对于其他科目难理解、难推导、难掌握,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抵触、害怕的情绪,使得学习和讲授过程相对较难,互动较少,学习效果差。在第一堂课的授课过程中消除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害怕抵触情绪,之后的教学中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下主动学习,熟悉课堂内容,查阅资料[4]。课堂上以回答问题和分组讨论的形式检查预习情况,发现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再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将课程内容理解掌握,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接收内容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了自学能力。

对于流体输送机械、沉降与过滤、传热、精馏塔、干燥几章内容,涉及到设备的结构与操作原理,采用以学生自学、查阅资料为主,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以讲课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5]。

4习题课的重要性

课后习题是对课堂内容的应用和巩固,每个重要知识点结束后,布置相关的习题,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如布置第一章中流体流动中流体静力学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式的应用题,让学生课下完成。下次讲课之前,用10-15分钟时间进行习题的解答,由学生解答习题思路,在讲台上板书讲解,其余同学对其思路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如果课时允许,可以设置专门的习题课,对习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基本工艺计算的理解,从而巩固课程的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结合化工原理课程和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我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围绕新的课程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为培养具有工程概念的生命科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雪洪,唐涌濂,王凌华.面向生物工程学科的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2):19-21.

[2]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3]郝庆兰,张建伟,杨金泉.化工原理教学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1(5):38-41.

[4]孙炜,唐正姣,陈中.浅谈在化工原理教学中对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04(2):108-110.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9

关键词: 工程意识;现状;提升;方法

1 药学专业学生工程意识的基本现状

当前部分高校的理工科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工程事业的兴趣,极少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较弱,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工程意识薄,适应性差[1],导致学生就业难或不能胜任企业工作等情况。这就要求在专业课程培养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工程性实践锻炼[2]。

2 提升药学专业学生工程意识的原因

化工原理课程是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加工类生产中各种物质过程问题的工程学科[3]。该课程具有工程性和应用性,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由理及工的重要桥梁作用[4]。与化工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比较,药学专业课时相对较少,学生普遍反映化工原理课程难学[5]。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药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前期所学的课程主要侧重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从未接受过生产认知实习的药学专业学生,工程意识薄弱,课程中出现的工程语言,机械设备结构以及单元操作过程现象较难理解。主要表现在考核过程中,题目不理解,成绩不理想。另外,药学专业学生普遍地数学基础较差,面对大量的公式推导和运算,学习过程明显较为吃力。

3 提升药学专业学生工程意识的途径探讨

为了解决学生们学习化工原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化工教研室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为宗旨,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性地改革。

3.1 课程内容优化设置 药学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课时少,在一个学期52个学时内完成上、下两册书的学习,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学生感觉信息量过饱和,抓不住重点,导致教学质量降低。按照珠海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思想,内容选取必须够用,主要满足将来工作岗位需求,进行模块化设计,以“三传”过程为主线,以单元操作为核心整合内容。重点讲解流体流动规律、传热、吸收、精馏、萃取和干燥章节内容。实施产学结合、项目导向的策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在理论课讲授前,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生产实践的认知实习,包括对设备结构及零部件的认知,特别是对各种泵、换热器、加热炉、板式塔、填料塔和阀件管路等关键化工设备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有宏观的感性认识,同时加强与之对应的工程术语的学习。从而在学生们的脑海里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识,为后期的课堂学习夯实基础。

3.2 教学方法改革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要推陈出新必须要打破满堂灌的模式,灵活采用多模式教学方法(如图2所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下面就其中典型模式展开详细的探讨。

3.2.1 启发提问式教学 启发提问式教学是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4]。这种方式的开展往往通过与生活联系紧密,或是同学们熟悉的生产实例提出问题。譬如在第一章流体流动开篇引进小区供水实例,提出问题“选泵、水塔高度的设计、各楼层流量的分配,采用化工原理知识解疑”,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并饶有兴趣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

3.2.2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每章节重点内容讲解完毕后,把相对简单的工程性实际案例留给学生自学,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再按组进行发言。如在共沸精馏中,将工业酒精实例派发给指定的小组自学,然后学生课堂上给大家解读关于工业制备酒精流程的详细步骤,对于其中的苯回收塔和乙醇回收塔流程设计,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整个过程不仅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同学们学会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并从中领悟到工艺设计的精髓。

3.2.3 化难为易式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中有些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较为抽象,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资料和多媒体动画形式把难以理解的化工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如离心泵气蚀、气缚现象,板式塔塔板异常操作特性等)生动地展现出来,以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三传过程”所涉及的计算公式繁琐,同学反映看到就头疼。为了根治同学们的“头疼病”,通过采用类比方法,以实例做解析,从传递本质,基础定律数学模型出发,把三传理论中类似内容摆在一起做比较分析讲解,使学生学习起来更简捷,更容易理解记忆[5]。

3.2.4 加强沟通式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课时少、内容多限制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如何通过建立良好交流机制,实现学生提出疑问,老师解答,抑或是师生共同讨论知识体系。通过校化工原理精品课项目,建立课程教学网站,为师生交流搭建平台,同时通过交流工具如QQ群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大家随时就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在群里进行交流,并在群内大家可以将工程资料进行共享,并将网络上的有效资源应用于所学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6],改变传统模式学生找老师解决问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工程意识得到加强,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实践表明,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有效模式展开化工原理课程的讲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新世纪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工程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还需要在工程学科《化工原理》教学中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尝试,以培养更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克金.对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教育的探索[J].情报教学,2003,4(4):153.

[2]王瑞娜.化工专业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研究[D].西北名族大学,2013.

[3]柴诚敬.化工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白娟,张兴法.应用型人才培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究[J].广州化工,2013,41(21):179-180.

对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0

 

一、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状——传统生涯教育工作中专业化的缺失

 

《2014年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指出,现在还在中小学念书的孩子,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六成都还没有“被发明”;现在成人们帮孩子准备的工作能力,等到他们25岁时,该工作可能就已经消失。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学校该如何教导学生面对一个无法再按照传统生涯规划模式(即对职业的选择以经验为参考标准)去“准备”的未来?同时新的高考方式即将实施,以上海市为例:2017年起高考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由3+1变为3+3,前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后一个“3”指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学生可以从政史地生物化6门科目中任选3门。2015年2月,上海37所普通本科高校公布2017年高考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在涉及1096个专业或大类中,有655个专业不对选考科目提任何要求。这意味着在传统的学校生涯教育模式里更多作为被挑选对象的学生需要具备生涯规划和主动选择意识。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高考之后个人专业志愿选什么课,选什么科,报什么样的专业,报什么样的大学等内容应自始至终贯穿于普高的教育教学中。

 

但现实中传统生涯教育有本末倒置之嫌:读书12载,确定专业只要三四天,并且大学及专业的选择更多是由教师、父母等长辈给出的建议来决定的,而依据的大多又是对职业发展趋势的经验之谈。至于对学生是否适合这个专业,专业和职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个人与职业之间的适配度等问题都没有给出科学的分析和反馈。再结合《2014年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所指出的职业发展趋势以及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学生需要具备主动规划自己人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等的生涯决策能力的需求来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定位的缺失以及学校传统生涯教育内容狭窄、生涯教育路径经验化、专业化程度等问题,使现有生涯教育不能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相匹配。

 

这些现象折射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转变学校生涯教育理念势在必行;第二个问题就是学校如何具备专业化的生涯教育路径,帮助学生进行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成熟的生涯规划。

 

二、生涯教育从传统模式向专业化模式转型的两大重点

 

(一)专业化生涯教育理念的转变从生涯教育内容的转变开始

 

学校传统生涯教育模式的转变,首先是生涯教育理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将传统学校生涯教育模式侧重解决的升学指导(上什么样的大学)和就业指导(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向专业化生涯教育模式的解决个人与专业的适配度和职业的适配度,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具备4C(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转变。

 

(二)心理健康教育引领下的传统生涯教育向专业化生涯教育转型的路径

 

笔者作为一名心理教师,从普通高中已有的心理教师资源、心理类课程、心理测量这三个方面谈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向专业化生涯教育模式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

 

1.心理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首先,相对于学校的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心理教师在其心理学专业学习中已经具备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基础,可以为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确保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方向。

 

其次,一所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是需要全体教师参与的。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回答“我如何协助学生做好的生涯?”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分解就是:“我喜欢自己的生涯吗?我的生涯是如何走到现在的?我拥有足够的生涯教育的理论与技能吗?我愿意让学生成为他自己的生涯主题吗?成功与平凡?对与错?好与不好?什么是生涯?如果不是只有工作还包括什么?”等。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化的生涯教育的理念和知识储备。学校可以成立以心理教师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力军的生涯教育专业学习社群,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度研究;可以以讲座、导读书籍、读书交流等形式对学校的全体教师进行生涯教育理论的通识培训。

 

2.生涯认知类心理课程的生涯导向作用

 

因为心理学的专业引领,以生涯教育为主题的心理类课程是学校生涯教育从传统模式向专业化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来看,以生涯规划为主题的心理课程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认识社会与职业变化特点为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选课、分科、选择专业之前,对个人的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人格特质等与未来所选职业之间的适配度作好准备。

 

以掌握了解、收集现代职业相关信息发展的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体验真实的职业生活为内容。这样的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分辨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进入合适的大学与专业,为未来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作好准备。

 

这类心理课程在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时具有生涯导向作用,是培养学生进行生涯认知的有效且专业的途径之一。

 

3.心理测量的科学评价反馈作用

 

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量的结果可以为客观、全面、科学、定量化地了解自我提供依据。

 

普通高中的生涯教育中可以使用专业的心理量表,例如,《卡特尔的16PF人格测试》可帮助学生科学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霍兰德职业个性量表》能协助学生迅速、体系化、有依据地在与个人适配的一个特定的职业群里,进行探索行动。专业心理量表的使用可以为普通高中学生在高一选课、高二选科、高三选专业方面提供方向,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尽量客观、科学、定量化地解决个人与专业的适配度,解决个人与职业的适配度,确定最有可能成功的专业或职业,进而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目前看来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涯教育对于一所普通高中而言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从生涯教育机构的建立、机制的完善、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的设置、各类活动的开展等角度统筹安排,系统地进行,以建立专业化的生涯教育模式。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多学校已有且发展完善的资源,对已有资源的有效应用将使学校建立专业化生涯教育模式的起步更加平稳,方向更加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