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十篇

时间:2023-10-30 17:33:08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1

关键词:罗山皮影艺术;茶馆室内设计;应用研究

当下,喝茶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休闲养生方式,在全国蔓延开来。人们在喝茶过程中,除了在意茶叶本身品质以外,对喝茶的地点———茶馆,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茶馆,作为一个提供清幽喝茶环境给茶客的场所,其茶楼外形设计、室内陈设、环境景观等等,都能影响顾客的喝茶体验感及舒适度,所以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茶馆室内设计的应用途径与应用价值。

1罗山皮影的内涵和定义分析

罗山皮影戏,它是起源于河南的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形式,是国家非物质遗产重点保护项目。据古籍记载:皮影戏距今有四五百年的悠久历史,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由河北滦州传入河南,并在清朝中期达到盛世。罗山皮影戏在河南信阳可谓是家喻户晓,它能俏皮有趣的反映罗山县地域的民俗民风,体现这一地区文化精髓。罗山皮影戏,极具地方特色。在唱词、道白中巧妙的融入河南方言,结合民歌小调的方式,具有非常强的地方属性。在罗山皮影戏的制作方面,其特点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我们对罗山皮影戏的研究,对丰富我们民族的现代设计有现实意义。在造型设计上:罗山皮影戏仅仅凭借着点、线、面最简单的形式进行空间布局,合理运用色彩元素,在平面空间表现出生动的皮影形象;对意象性的表达,皮影戏追求的不是写实和逼真的效果,而是抓住皮影认为的关键特征,运用高度概括的、抽象化的艺术手法进行生动传神的表达。在色彩运用上:罗山皮影戏是依靠着皮影人物造型及色彩共同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色彩运用得当才能使皮影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皮影戏中的色彩运用同传统戏剧一样,都有些固定的套路,而与此同时,又必须根据角色的差异对色彩运用有所区别,使之具备个性化特征。因此,我们深入研究罗山皮影戏艺术构成及文化内涵,对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等其他门类有着重要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2罗山皮影艺术应用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如果我们想要将罗山皮影戏艺术形式同古典茶馆的室内设计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对二者的内核匹配进行研究,说明二者的联系及是否能深入融合。只有当我们充分研究,弄清这一问题,才能科学、合理的将罗山皮影戏艺术应用到指导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上。通过具体研究,我们分析罗山皮影戏艺术与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的联系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罗山皮影与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的关联性分析

第一,二者在造型和色彩的运用方面存在相通性。对于设计而言,造型和色彩是视觉美感、设计情感及作品联想作用表达等输出的重要方式、手段。造型和色彩通过视觉手段,使得设计作品具备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能直接作用于受众的记忆力、联想力、情感。罗山皮影戏艺术中,造型和色彩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皮影人物形象具有生命力;造型和色彩在罗山皮影戏中的具体应用形式和方法,对于古典茶馆室内设计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古典茶馆的室内设计师如果能认真领略造型和色彩在罗山皮影戏应用中的精髓,并运用于指导茶馆室内设计,一定能营造出舒适的、诱人的茶馆室内环境。第二,罗山皮影的造型对于“形”和“意”的把握,可谓是罗山皮影戏比较出彩之处。此二者的精妙结合形式和独特的表现方式,非常值得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学习研究。在古典茶馆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如何使场地内环境独树一帜、具有格调,同时又兼顾其场所精神、文化内涵,可以在罗山皮影戏艺术对“形”、“意”的把控形式上,追寻答案。本土化特征根深蒂固的罗山皮影戏艺术,是一座丰富的矿藏,为其他各门类的设计形式提供灵感的源泉和发展动力。罗山皮影戏中的图形、皮影人物色彩、式样等,无不能体现传统的美妙精巧。我们要充分把罗山皮影戏中的艺术形式同古典茶馆室内设计所需的内涵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具特色、更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形式。

2.2罗山皮影艺术应用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罗山皮影戏艺术同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有着非常的关联性,无论是在艺术表达方面,还是其它地方。正是它们之间这种奇妙的关联性决定了古典茶馆室内设计从罗山皮影戏中获取创新灵感的可行性。为了应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在造型和色彩的具体运用。古典茶馆为要营造古色古香的氛围,其室内设计多较为常规化、套路化。所以,应该学习罗山皮影戏中对于皮影造型的“抓特点,表达内在象征意义”特点,及在色彩运用时“因人物角色不同而设定颜色”。古典茶馆室内环境设计,也因把握物设计元素的象征意义,抓住其特点,表达到表现咫尺天涯,一石一山,营造大气磅礴的氛围;在色彩上,也应该根据茶馆的地域、文化等,因地制宜,区分用色,用不同的色彩对应不同地域属性的特点。其次,在二者外在形式的直接借鉴利用方面:罗山皮影戏艺术中,皮影简单、灵动的皮影人物照型,本来就可谓是一种极富特色而又具备历史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艺术品。直接把皮影相关元素,用于古典茶馆室内的相关装饰上,不但能增加其古典的氛围,更使之具有独特性,文化符号。人们置身这样的茶馆,不仅能感受到茶色茶香的茶文化,同时能领略河南罗山皮影戏的魅力;若能,在茶馆室内增设罗山皮影戏表演,更能直接使得茶文化和皮影戏文化直接撞击出最美妙的火花。所以在古典茶馆室内设计融入罗山皮影戏元素,对创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和传承、发扬罗山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罗山皮影艺术在古典茶馆室内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原则分析

3.1提升对罗山皮影艺术的作用和价值认识

很多人对罗山皮影戏的认识只是简单的停留在罗山皮影戏只是起源于河南的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形式,是国家非物质遗产重点保护项目。至于其内在文化内涵及艺术作用、价值知道的比较少。罗山皮影戏与其它大多数的艺术设计形式的审美原则是互通的。在任何其它门类的设计中,注重罗山皮影戏艺术价值的作用,将罗山皮影戏在对皮影角色的造型设计、色彩调配、式样组合等方面的精髓融入自身设计的形式中,对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2设计过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念的紧密结合

罗山皮影戏艺术是传统戏剧形式的一种,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代表,而古典茶馆为适应现代人生活价值观、审美情趣,更多趋于现代化,因此如果要提升茶馆的室内设计营造水平,就必须解决如何使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理念结合的问题。在进行古典茶馆室内设计时,随着设计者的专业技能越来越强大,我们还应以茶馆茶客的产地体验感,以人为本,做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人性化的设计。茶馆,作为一个给茶客提供清幽喝茶环境的场所,其茶楼外形设计、室内陈设、环境景观等等,都能影响顾客的喝茶体验感及舒适度;同时茶馆又是茶文化的传递者,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好更合理的茶馆室内设计。在古典茶馆的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铭记注重传统文化和现念的紧密结合,科学合理的推进古典茶馆室内设计。

3.3罗山皮影外形与古典茶馆室内装饰风格相协调

罗山皮影戏艺术中,皮影简单、灵动的皮影人物照型,本来就可谓是一种极富特色而又具备历史文化底蕴,古色古香的艺术品。直接把皮影相关元素,用于古典茶馆室内的相关装饰上,不但能增加其古典的氛围,更使之具有独特性,文化符号。然而,在这种直接外形借鉴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罗山皮影戏的外形要与古典茶馆环境氛围相匹配,与古典茶馆室内装饰风格相协调。我们在运用罗山皮影戏外形元素,要注意选型搭配,使之于古典茶馆室内装饰风格相协调,创造出更好的体验感。

4结语

对于古典茶楼而言,它既是古典茶文化的物质载体,同时也是茶楼茶客喝茶品尝的清幽环境。所以,我们对古典茶楼室内设计研究就这样层面上而言就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同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力。罗山皮影戏艺术是传统戏剧形式的一种,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代表;在罗山皮影戏的制作方面,其特点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包含绘画、髹饰、扎制、雕刻等手工艺。皮影角色制作:用料讲究、绘画奇妙、雕刻细腻独到,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具视觉审美感。我们对罗山皮影戏的研究,对丰富我们民族的现代设计有现实意义。我们对罗山皮影戏艺术在古典茶馆室内的设计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研究罗山皮影戏艺术形式在对其它艺术形式的作用和影响,对创新古典茶馆室内设计和传承、发扬罗山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童涛.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茶馆百姓装修最佳店[J].装修天地,2013(12):15-19.

[2]李文龙.中国顶级茶馆设计图鉴[J].设计论坛,2014(1):129-133.

[3]李卫贞.忘却的时尚—皮影戏中人物造型的艺术风格[J].艺术教育,2014(2):19-23.

[4]张峰.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人物造型分析[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报,2015(3):15-24.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2

关键词:山西皮影,造型手法,文化的传承性,派别.

引言:

如果我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作一简单的梳理,那么民俗文化毫无疑问占有极大的比重。这是因为,在中华民族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这种地域范围广阔的多样性文化,其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反映了精神和信仰等深层次的信息。也恰恰因为这种文化贯穿于大江南北,容纳了诸多的差异,所以给后人研究和保护这份“特产”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同时,发掘、整理、展示又成为一种必须。

所谓皮影: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皮影戏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影屏戏曲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千百年来民族文化的积淀,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与其他民间艺术的造型既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 ,又拥有相对特殊和独立的造型体系。皮影源于汉,至今繁荣不衰 。

一、山西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

山西皮影:历史悠久,在民间流传甚广.

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即晋南皮影,分布在候马、运城、临汾、新锋、曲沃等地,造型受陕西东路皮影影响,影人高约33厘米,装饰性强;北路即晋中皮影,分布在孝义、文水、广灵、灵丘、浑源、代县等地,影人造型和演出风格受北京西城派皮影影响也是作为人类群体文化现象的民间巫俗和民间艺术的基本内涵;因此,陇东皮影的产生,实质上是当地人们对生命崇拜的反映,体现了民间艺术的主题意识。它作为一种民俗艺术,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俗是社会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民间艺术活动与巫术活动的结合,它的产生是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世界有限的认识和理解,折射出原始社会人类的万物之灵和灵魂不死的观念,所以,皮影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民俗功利。

山西皮影戏大部分是当地人为祭祀神明、巫俗活动、庆祝丰收的一种娱乐方式,这种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每逢农闲,尤其是腊月,夜幕降临,窑洞里灯火通明,人们围坐暖炕,瞪大眼睛望着雪白的“亮子”,乐声铿锵,唱腔悠扬,享受着影戏带来的精神愉悦,剧目多表现传统内容,如《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三国演义》等历史传统戏剧,既有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封神演义》等多以反映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也有取材于日常生活的“杂传”小戏等。

山西影戏从最初的主要功能是祭礼神明,其目的是娱神、娱人,到后来随着巫俗活动的世俗化,成了民间的娱乐方式之一,流行甚广。可见,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造型手法和内容均是与民俗活动紧密联系,并产生出与之相对应的造型形式,民俗活动促进了皮影艺术的发展,皮影艺术反过来又丰富了民俗活动。

二:山西皮影的造型手法

2.1:戏剧中的人物形像都是正面和侧面的。由于皮影戏表演中的局限性,只能通过正侧面的影像的活动展开戏剧情节。自然,这种美术造型也只能是运用正侧面这种角度才能最为典型地表现出戏剧艺术造型。由于皮影戏只宜表现高、长度的空间,因而与剪纸的表现方法有相似之处。人物的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与戏剧上的脸谱、服装的程式是相通的。皮影戏的装饰性,尤其是夸张手法极强,在布景方面,有着殿阁、楼台、庭院、山水、树石等;道具中,有桌、椅、车、剑、戟、刀枪等,造型颇为概括洗练。

2.2:皮影戏是在北宋时期出现,随着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迅速在全国普及开来,并且风格各异。不同地区的影人及道具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3:山西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以及受羌族和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又根据当地人民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喜好,经高度提炼、概括,形成率直敦厚,粗放纯朴的风貌,散发出浓郁的陇东乡土气息。艺术地再现在各种人物、道具、色彩和装饰纹上。

纵观全国的皮影造型,其手法与风格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唐、宋寺院雕塑、壁画以及戏剧的表现手法与风格。影戏中武将、神将等造型,多来源于佛教寺院中金刚力士等造像。艺人根据影戏的特殊要求,要求运用省略,简化等造型手法,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皮影在传播过程中,各地区艺人因地制宜,结合地方剧种的风格,以及当地的民俗、民风和传统审美习惯,进行了再创造,形成了各地不同风格和流派

山西皮影的派别:

晋剧也称山西梆子,或中路梆子,朔州人俗称为“大戏”。晋剧是山西省的主要剧种,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内蒙大部分地区,远及河北、陕西、甘肃一带。

皮影戏的唱腔主要有秦腔、陇东道情、碗碗腔、眉户等;陇东道情颇具地方特色,有帮腔,音乐节奏鲜明。唱腔基本是弹板和飞板两种,另外有一些民间小调作为助唱腔。

三: 山西皮影制作特点:

在制作方面,取料以牛皮为主,由于牛皮的韧性、透明性极强,着色颜料甚为讲究,因而艺术效果颇佳。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紫铜细丝除去表面染物后浸入到酸性溶液中,一年后便可得绿色,而且时间愈久愈翠、透明度极好。黄色,是用中医栀子一味细研蒸取,色泽黄而且透明;红、紫、蓝,可用银米、大蓝、二蓝、墨蓝研细澄取得。

民间美术的创作,大多是对艺人内心世界的率真表达。在表现世间物象时,常常是从自身内心理想世界出发,对外在的事物进行改造或装饰,大胆地运用概括性手法,象征性地表现事物的本质风貌及特征。各种民间美术表现手法的形成是经过世代长期的艺术实践,相互学习、相互渗透、创造出日渐完美的艺术形式。

四: 山西皮影的表演

4.1:皮影戏在明代前就有流传。清朝光绪时期,受“戊戌变法”以及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的影响,民俗文化艺术得以复苏,各种地方戏曲重新登上舞台,为影戏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音乐声腔素材,使影戏成为一种成熟的民间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

山西皮影戏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民间,在农村,是山西广大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

4.2:山西皮影剧目反映了当地民众习俗与信仰,除常见的传统剧目外,《晋文公》讲述的是公子重耳在逃亡的过程中遇到了年轻的小姑娘草人儿,被重新唤起复国大志,经过重重磨练,回到晋国,以民为本,实行新政,拥戴天子,广交诸侯,敬贤礼士,唯材是用;终于大败楚军,成就霸业,但却失去了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情.该剧是反映抗日英雄刘胡兰成长、成熟直至牺牲的大型皮影剧,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和宣传价值。同时,利用皮影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形象、完美的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4.3:皮影戏增加了《封神演义》等民间话本改编的曲目内容。在当地,影戏开演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在祖先灵位前燃香叩头,有请先人一同看戏的意味;这反映了人们仍保存着对祖先灵魂崇拜的文化遗存,艺人在演出之前要“净手”,戏箱上不能坐人或放置东西。陇东道情皮影的影人被称为“神柱子”,即“神”的化身,艺人们既是民间巫俗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民间艺术的传承者,他们使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得以延续。

4.4:影戏在正戏开演之前都有三折“神戏”程式,通常是送瘟,谢神,第一折“天官赐福”,第二折“刘海戏金蟾”,第三折“福禄寿三星”。另外,各种巫术性质的还愿戏,按“社”里人家许下的“神愿”多少,依“神位”顺次唱下去,每位神唱三折,唱毕,会长献“花红”礼,献礼后接唱正戏,正戏种类很多,有大戏本子,如《杨家将》、《五典坡》等。

4.5:神怪戏是皮影戏特有的节目,既有像《白蛇传》、《西游记》之类,也有一种专门描写“地狱”审判酷刑的戏,叫做“拷查录”。劝世剧相似“宣讲拾遗”’、“劝世文”之类。如《烟鬼游魂》反映了大烟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目的是训诫后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五:山西皮影的文化的传承性

山西皮影戏洋溢着较多的原始意念因素,它以感情意念为基础,以追求情感上的“真”为内涵,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传承性劳动的积淀,当代艺术家通过对于皮影的深入学习、研究,对传统资源高层次的整合,使传统民间艺术再生和复活,为中国艺术学科注入生生不息的美妙想象力,提供富有弹性的起跳平台,并从中可以感受到皮影艺术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向我们演绎一幅幅中华文明“活”的发展史,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本质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这需要我们自己突出重围,然后昂首向前走,拿出一种艺术者的勇敢和气概,拿出创造者的坚韧和执著。而侯丕烈的《中国孝义皮影》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范本,一个完全的参照系。这是一次富有建设性和突破性的迈步,一次面对逆境用艺术者身份表态的性情,一次绽现“痛并快乐着”的文化内涵的生动之美。

结束语:皮影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过去“皮影”到现代的“电影”,时代相距在千载以上,渊源也大有区别,在形式上可以说百分之百是一脉相承的,它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都应该爱护尊重这一文化。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3

中国皮影艺术

我独衷热爱于皮影戏,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它的朴素风气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艺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实让人感叹。

中原人杰地灵,黄河世代从这里流过,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劳的人民。千百年来,皮影艺术盛行于中国城乡,逐渐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对皮影艺术的社会文化含义,即以宗教信仰为线索来讨论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征作用,以音乐唱腔、角色行当与戏目剧本来讨论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以大众的民俗生活为基础来讨论其演出的社会意义,就会发现在中国的皮影艺术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历史价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首先,皮影戏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第二,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于皮影艺术在我国还处于抢救阶段,它现在的价位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尽力保护好祖国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麽的单薄,只要心中还涌动着民族的热血,民族的璀璨艺术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4

关键词: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 现代设计 再创作

一、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现状。

“上海之根”是历史赋予松江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松江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选择。“上海之根”亦是历史对于松江的馈赠,无论是从上海的发展历史还是松江的历史文化,抑或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来看,今天的松江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历史文化的遗存,同时优秀的文化传统仍然在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府城文化、山水文化、农耕文化、书画艺术、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并仍然在上海和全国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和作用。

目前松江地区较为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代表主要有:松江顾绣、古乐《十锦细锣鼓》、松江剪纸、松江皮影戏、松江丝网版画等。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农耕文化,如搓绳、草编、竹编工艺等。这些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名声远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但随着城市化进程,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在艺术传承方面已后继无人,濒临消失,更谈不上发展。

比如松江地区著名的皮影艺人有九亭陶鸿儒皮影戏班(已故,毛氏第四代徒),洞泾陆留其皮影戏班(毛氏第五代徒,现年83岁),泗泾余友三皮影戏班(毛氏第六代徒1921―2008,6),还有九亭毛耕渔的嫡孙朱国明(又名毛宝祥,1927―1993)。83岁高龄的陆留其老先生是上海地区健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皮影传人之一。其他还有79岁的朱锦洪(后场和绘制皮影)、孙品同(79岁,乐队)、吴厚生(90岁,乐队)、唐洪官(69岁,副手)。这些皮影艺人们大多已步入高龄,有的已经去世,松江皮影艺术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又比如松江著名的民间剪纸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传统功能在不断减弱。一直以来,松江的民间剪纸艺人大多是凭个人的喜好,或者是家庭的影响在继续着剪纸手艺,手工艺者之间缺少交流和创新,只是艰难地维系着剪纸血脉,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亟待突破和创新。

二、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发展不足及逐渐淡化的原因。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松江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和重视,自2000年起,在松江区文广局文化馆的积极倡导下,松江区每年举办松江迎春剪纸展,有很多民间艺人积极参与和支持。时至今日,已连续举办了十届剪纸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在文化功能上仍然表现出了一些不足:一是地面文物、历史遗迹在传播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作用发挥有限。二是硬件设施相对不足,缺乏标志性的和较为完备的文化设施,使文化魅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三是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缺乏有力的支撑。四是整合融汇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缺乏传承、逐渐淡化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缺乏现实基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载体不复生存,如:修祠堂、修家谱、祭祖等习俗未见延续,使得文化基因难以传承。二是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缺乏重点倾斜扶持政策。各类描写相关文化的影视作品、书籍、展演活动等都极其稀少,或影响较小。三是人们普遍对此类文化价值缺乏认识,缺乏自觉发扬光大的传承责任意识。

三、科学系统地展开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让代表松江地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以现代的方式继续“活”在大众的生活中。

上海松江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对传承上海历史文脉、推动上海发展、全面展示上海悠久的历史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文化艺术研究所与地方政府、民间艺术团体应该联合,改革现有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宣传、教育模式,以艺术与科技手段重塑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双向交流、培养兴趣、鼓励探索和促进动手动脑的展示和活动内容,使大学生、普通公众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自动自觉地关注和传承。

具体可以利用科学的产学研方法,系统地展开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让代表松江地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通过现代设计来进行再创作。

(一)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与保护

我们认为,应当立即着手对松江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以避免因为民间艺人数量的急剧减少而导致松江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消失。可以充分发挥松江大学园区学生群体优势对松江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收集、调研;将大学生“走出去”与民间艺人“引进来”相结合,推动民间艺术走进校园,与学生形成面对面的有效沟通。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学生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现状进行收集和调研,并进行记录和整理。

2.通过采访民间艺人,以文字、录音、摄影、影像等方式记录和整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工艺流程和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特征。

3.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与其他地区相关艺术形式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在内容取材、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二)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

松江正全力打造“上海之根”旅游休闲文化品牌,市场定位是以山水风光、老城古建、民间文化融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型旅游。到目前为止,松江旅游主要以古建筑、余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和现代观光农业见长,缺少了松江地域长期积淀并能突出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的文化性内容。对于松江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抢救和保护,正是为了让公众真正关心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及其内容的文化价值,让公众了解目前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濒临失传的现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使公众树立传承和发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责任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定期组织大学生与松江民间艺人的交流活动,比如举行大学校园的人文素养讲座、松江民间艺术品鉴和交流活动、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类剧目欣赏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增强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感性认识。

2.组织学生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技艺进行临摹复制,提取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核心元素,进行再创作。

3.不定期在大学校园、居民社区等场所策划举办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系列展览活动。

4.组织学生以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进行校园创作活动,比如组织剪纸图案设计竞赛、松江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等。

(三)将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以新的艺术形式导入群众休闲娱乐生活

松江大学城的师生、松江地区不断膨胀的常住人口,具有接受和传承文化的数量基础,地铁9号线和发达的现代媒体是这一基础不断辐射扩大的有利条件。应整合具有推广和发展潜力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提炼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结合多元化的展示手段和体验式的活动组织,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辐射松江地域、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具体措施如下。

1.搭建松江民间文化艺术体验平台。通过民间技艺与大学校园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怀疑探索和促进传承,体现科学的人文精神、方法和过程,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影响,发挥终身素质教育服务场所的重要作用,展现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独特的社会价值和精神魅力。

2.让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教育场所,借助年轻人之间更加直接有效的沟通链条,将丰富的调研体验与青少年分享,使松江“上海之根”的品牌建设与青少年的爱家教育相结合,同时也是伴随上海国际都市化进行的文物博物馆知识的科普宣传。

3.把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开发的系列成果,通过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运用社区文化交流、展览和体验等多途径手段的实际操作活跃群众文化(包括特色地方节庆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形成深入学生和群众生活、丰富文化生活内涵、具有当代浓厚文化氛围的松江文化特色风貌区。

(四)发掘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经济功能,发展松江文化产业。

松江民间文化艺术除了急需保护的工作之外,亟待寻求一条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的新型发展道路,只有在新开发的道路下才能获得更好的传承。可以依托松江区文化馆的政府资源和松江大学城高校的专业设计资源,合力开发和推广创新型的松江民间艺术产品,把松江民间文化艺术充实到松江旅游休闲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用现代宣传和营销手段,扩大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力,打造松江民间艺术文化品牌,为后期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寻求可开拓的依据。具体措施如下。

1.通过调研,针对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历史背景、工艺流程、传承方式、表现手法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结合新的表现载体、创意设计、创新形式等手段,开发出多个有内涵传承、有吸引力和表现力的原始元素和构成结构。研究开发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作品,包括影视、书籍、书法、礼品。

2.将广富林、唐经幢、方塔、云间第一楼、博物馆五个文物遗址(包括松江十八景、松江新十八景)等特色景观,通过提取松江民间文虎艺术的独特技艺并进行再设计,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开发一系列松江民间文化艺术的旅游休闲产品。

松江这方享誉“上海之根”的文化热土,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我们应该依托政府民间合作,大力保护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松江民间文化艺术,注重文化内涵,注重保护传承,确保文化有传人,特色能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军.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云间文博(第四卷),2010.

[2]程志强,沈伟,王春雷.上海之根:松江文化建设的战略品牌.云间文博(第五卷),2010.

[3]沈玉亮.松江皮影戏.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5

[关键词] 张艺谋;电影;民间美术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保护民族电影产业、捍卫文化多元性和坚持民族价值观念,已经成为张艺谋电影的特色之一。张艺谋所执导的影片彰显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民族精神内涵。张艺谋对于民间美术在其影视作品中探索式的运用显示了他在美学方面的突出才能。他惯于在其电影中使用民族的色彩来烘托电影的气氛,用民间美术来增强电影的民族风格,增强视觉效果。他向世界展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在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其早期作品中,文化气息通过光影、构图、色彩浓郁地散发出来。这些美术语言的大量运用及其与剧中人物刻画、剧情发展线索的有机结合,反映出张艺谋对美的深度洞察力和高度表现力。他的代表作品《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他的影视作品中所表达的民间美术,不仅冲击着观众的视觉,还影响了很多人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倾向。

一、瓷 器

瓷器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在电影中不仅起着美化电影艺术形象、使之更富艺术感染力的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价值的表达。瓷器伴随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所拥有的艺术特色成为孕育中国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所以,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常常能够见到瓷器。《我的父亲母亲》于1999年公映,讲述了一位农村姑娘与年轻教师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影片中,女主角招娣用一个白地青花纹样的大碗给心上人送饭,饭碗成了表达深情的重要道具;随着男主角被打成“”带走,招娣手捧蒸饺追赶,人摔倒了,青花大碗摔碎了,破碎的青花大碗又成为这对青年爱侣分别时刻痛苦的写照;之后,招娣的母亲坚持把摔碎的青花大碗锔好,则预示着两人后来的团聚。

青花是我国瓷器中一种重要的釉彩品种。青花瓷的特点是清纯、雅致、大方,且永不掉色。剧中出现的大碗,只是一个现代青花纹样的饭碗,还略显破旧,体现出一种质朴、单纯的本色。张艺谋正是利用了这一普普通通的青花纹大碗,恰如其分地隐喻了男女主人公纯洁、执著的爱情。他们用一生守护着这份爱情,也如永不掉色的青花一般,而这份守护也给整部影片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恬淡色彩。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创造了别具匠心的诗意,给予了观众不同寻常的感受。正如中国人对青花的喜爱一样,这青花一样的爱情也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1994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讲述了葛优饰演的男主人公福贵从富家子弟到穷困潦倒,从颠沛流离到痛失儿女的坎坷一生。影片伊始,福贵尽兴后回到家中,高宅大院透露着这个家庭曾经的辉煌,而屋内瓷器均为形体较小的实用器皿,明确显示出福贵家庭的败落;不久,福贵因将家宅输给龙二,也因此气死了自己的父亲,只得将家中仅存的几件瓷器在街边变卖度日,变卖之物都是碗、壶等生活必需品,福贵此时的困窘不言而喻;一年后,福贵回到老宅向龙二借钱,此时屋中桌台之上摆满各式的大型装饰性瓷器,一方面烘托出龙二的狡诈与世俗,另一方面也反衬出福贵的潦倒。这一系列围绕着瓷器所展现出的福贵生活状况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将福贵人生中第一次的大悲展现了出来,也为后面他不幸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当然,瓷器是传统家庭生活中的必备之物,所以在反映历史题材的电影作品中出现并不新鲜。难得的是,张艺谋将其功能多元化,不仅是普通的道具,更是联系剧中人物与观众的情感连接物。这样,瓷器也具有生命力,成为无声的语言,对瓷器理解和感悟也让我们更多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电影作品中的韵味。

二、剪 纸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流行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我国民间美术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寓意广泛,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涵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的,并根植于劳动人民深厚的生活沃土之中,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剪纸艺术的载体、内容和用途均多种多样,至今仍然是人们在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中表达喜悦和祝愿的主要装饰方式之一。剪纸可以利用纸张、金银箔、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刻制,凭借创作者的经验和灵性,在二维空间里表现出多维的世界。剪纸打破了时空、透视、比例的限制,运用夸张、变形等轮廓表现手法,强调对现实事物的神似。民间剪纸善于把约定俗成的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表达人们追求吉祥的心理,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在张艺谋的电影中,自然少不了这种最能体现我国民间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

《我的父亲母亲》一开场,生子回家奔丧,一进院门,窗子上整齐的窗花立刻将这个故事发生的场景定格为传统的乡村,一种简单、质朴的感觉由此产生。片中,男主角被迫离开学校,执著守候的招娣为学校的窗户换上新的窗纸,并贴上鲜红的窗花。因为剪纸的内容大多寓意吉祥美好,所以,导演通过这一情节反映出了招娣对日后与心上人团聚、过上幸福生活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她坚守爱情的决心。在影片中通过剪纸这个细节来强调生活的真实感,营造出原汁原味的氛围。火红的窗花也让观众在男女主人公无奈分别的悲苦剧情中心情稍加放松,伴随着招娣产生对剧情发展的浪漫憧憬,同时这一丝暖色也使得人去屋空的冷清教室变得充满生气,预示着教师的回归。

《活着》这部电影中,男主人公福贵善于表演皮影戏,片中很多重要的环节都是由皮影来承接和贯穿的。片头,福贵便在之余大秀才艺,过了一把唱皮影的戏瘾;倾家荡产后,唱皮影戏成为他的谋生手段;被抓了壮丁,又被俘虏后,唱皮影戏成了他参加革命的功绩;“”期间,皮影被斥为封建遗物,在镇长的监督下福贵不得已将其烧掉。作为民间美术与戏曲艺术的结合,皮影增加了画面的美感,融入了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张艺谋利用这一民俗文化形式,形成一条暗线,将主人公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联系起来,并使故事的发展前后呼应。

张艺谋的早期电影多为展现中国农村人们的生活,而剪纸艺术成为反映影片发生背景的良好载体。剪纸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影片中的恰当应用能够使观众产生平易、平和的感觉。

三、绘 画

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每一种形式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饱含着劳动人民的审美与智慧,绘画是中国民间艺术最为普遍的艺术方式。在民间艺术中,与绘画相关的品种不胜枚举。可以说,几乎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的绘画艺术。人们用绘画展示才学,抒感,展示胸志。因此,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也常常借绘画“说话”。 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从传统文化、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场面效果向观众表达出对民族的热爱。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风格独特的山西民居和贯穿始终的大红灯笼很是抢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影片整体的氛围和背景下,院落厅堂的布置也很用心思,尤其是颂莲和梅珊的卧室以及家庭饭厅。颂莲的屋内最显眼的是悬满墙壁的绘画作品,凸显这个富裕的封建大家庭的故事背景。山水花鸟的传统画面与古朴死板的房屋格局是一致的,与颂莲女大学生的出身形成反差,寓意她与这个家庭的不协调。梅珊的卧室则用硕大的脸谱悬于帷帐之上作为装饰,一方面与梅珊戏子出身相协调,另一方面,脸谱空洞的眼睛冷冷地审视着周围,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梅珊。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中,梅珊的苦闷和压抑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刁钻、刻薄也就可以理解,甚至让观众产生同情。这些绘画元素的色彩运用,基本以冷色调为主,是这个冷酷家庭的真实的色彩基调,与大红灯笼所表现的红火、温暖形成对比、反差,并帮助观众读出红色表象下的血腥内涵,从而对主人公最终的命运得以预见。

在这部影片中,陈家饭厅的布局也很能引人深思。除了一张饭桌之外,就只有四壁上的先祖画像,布置得像祠堂一般。这些画像象征着腐朽,在这个家里,连吃饭都无法逃出封建礼教的禁锢。表达了人的内心那种微妙而又不能用语言说清楚的心理感受,这是其他艺术所不能取代的。几个女人在一天中难得的聚会时,在祖先的注视下,表面和谐相处,暗地钩心斗角,这是极具独特意味的场景设计,将张艺谋在该片的创作中运用的象征手法的价值最大化。

四、结 语

总的来说,张艺谋无疑是中国影坛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画面唯美、构图讲究、视角独特,这些是人们对摄影师出身的他所执导的电影的总体印象。尤其是他作品中对于色彩的巧妙运用,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多饱含对中华文化的追溯,通过色彩运用和细节刻画给人以难以忘怀的视觉冲击,帮助观众捕捉到影片中人物细腻的内心感受和变化,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张艺谋用电影语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以及他对中国社会万象的思考。作为美术语言的一种载体,民间美术的各种形式,在张艺谋的电影中屡见不鲜。这些来自寻常百姓家的普通事物,被巧妙地利用,或是展现背景环境、或是突出人物性格、或是透露剧情发展。正是张艺谋对细节的用心刻画,才造就了多部极具影响力的经典影片,而民间美术在其中功不可没。此外,张艺谋的电影中的细节设计十分独到而巧妙,与其后期商业大片中更注重视觉冲击力相比,内涵更加丰富,底蕴更加深厚。在民间美术元素的运用上,也常常独辟蹊径,令观众于不经意间进入其设计好的电影故事发展脉络和情感中,把电影的感染力和表现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也征服了亿万观众。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电影艺术生命力之源,张艺谋正是领悟到了这一真谛,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电影奇迹。

[参考文献]

[1] 回顾.中国图案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 王振德,周卫东.艺术论要[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3] 赵连元.审美艺术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6

关键词:孝义皮影;旅游营销;优势;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112―02

1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优势

1、1 资源优势

孝义皮影独特的资源优势,是旅游营销得以开展的基础。孝义皮影在皮影艺术历史上,是最有资格代表中国和世界最早皮影之称的皮影戏,素有“三晋奇葩”之美称。孝义皮影制作精美、操作传伸逼真、表演手段独特、剧目丰富,现收藏有200余本,这些剧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即有民间传说,也有英雄人物、历史故事,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且极具学术价值。同时孝义皮影戏又是一项综合性的戏剧民间艺术,集民间工艺美术、文学剧本、音乐唱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孝义皮影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观赏性深受旅游者尤其是儿童旅游者的喜爱。有全国唯一的一座皮影木偶影视拍摄基地――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和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皮影木偶艺术的专题博物馆――“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这些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旅游的“卖点”,成为孝义皮影开展旅游营销的基础。

1、2 区位优势

孝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使孝义皮影旅游更接近客源市场。孝义市是孝义周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贸易发展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身就是孝义人员集散地。紧临灵石、汾阳、介休,与平遥也相距不远,很容易吸引在平遥古城、介休绵山、灵石王家大院旅游的客人来孝义旅游。同时孝义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为开展旅游营销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孝义距省会太原120公里,走高速也只需2个小时;距北京、西安、天津、郑州等各大城市600公里。南同蒲铁路介西支线直插腹地,孝柳铁路向西延伸,成为晋西和陕北地区的物流通道。国道307和108、省道汾介和孝午公路与市乡油路、乡村公路,构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运高速、太军高速从南北两侧擦境而过。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得孝义皮影更接近客源市场,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必备条件之一。

2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营销意识淡薄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目前还处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自发营销阶段,主要表现在旅游营销意识淡薄。人的观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没有正确的旅游营销意识,就不会有营销活动的开展。孝义市政府只把皮影作为民间艺术加以保护,特别是从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只注重对于艺术的挖掘、改革和创新,而没有将这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向市场,从网络上的资料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孝义皮影资源特色介绍,而关于是一种旅游产品的几乎为空白;当地民间的表演艺人大都岁数大了,对皮影开展旅游营销更是不甚了解;同时又缺乏专业的旅游营销人才。因此,政府、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淡薄,导致实质性的旅游营销活动迟迟不能展开。

2、2 营销主题模糊

孝义皮影暂时没有准确而清晰的旅游营销主题,直接影响着旅游营销目标市场的定位。目前,孝义皮影还没有一个统一的鲜明的营销主题,对外的宣传主要有:皮影与木偶、碗碗腔合称孝义艺术“三大奇葩”、孝义传统文化――皮影等,如果开展旅游营销的话,这些主题就有点模糊,既突出不了孝义皮影的特点,又说明不了它在山西乃至全国的地位,同时也忽略了旅游者参与皮影的体验。缺乏明确的主题使旅游者抓不到主轴,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也就无法留下长久的记忆。一个景点是否有准确清晰的营销主题直接影响这该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为孝义皮影制定鲜明的营销主题,才能突出它的与众不同的资源优势和旅游者参与的体验,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融入山西民俗旅游之列。

2、3 营销内容单一

孝义皮影营销内容单一是制约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又一主要原因。孝义皮影目前的营销内容主要是文字性的介绍孝义皮影戏、孝义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皮影艺术博物馆”。忽略了皮影人制品这一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营销和体验营销这两大营销内容。皮影人制品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很高的收藏价值,是室内装饰、馈赠亲友、珍奇收藏、旅游产品的最佳首选。另外,皮影的制作、表演对旅游者具有较大吸引力,近年来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作为一个被动的旁观者,而更愿意加入某项活动中来,所以孝义皮影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体验营销,使游客既是观众更是演员,丰富游客在孝义的体验。可见,目前孝义皮影的单一的营销内容使得开展旅游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2、4 营销渠道低级

孝义皮影营销渠道的低级严重地制约孝义皮影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孝义皮影的主要营销渠道是游客慕名而来或皮影演出团偶然外出演出,其中游客慕名而来的数量占少数,演出团外出演出虽然在演出地效果很好,但未能进行持续和有效的后续营销且演出机会也不是很频繁。因此,这两种未经过旅游中间商的营销渠道不能使孝义皮影被庞大的客源市场所接近,同时也未能形成宣传推广孝义皮影的有效渠道。这种低级化的相对单一的营销渠道给孝义皮髟景区带来了经营风险,成了孝义皮影旅游发展的瓶颈。

2、5 宣传力度不足

开展孝义皮影营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力度不足。网络上关于孝义皮影的资料90%都是介绍孝义皮影的制作和演出、种类和特色、起源和历史演变,很少宣传有关作为一个旅游产品的孝义皮影,没有一个正规的孝义皮影网站,照片和视频几乎是空白。媒体少有提及皮影这种艺术形式。作为山西人,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孝义皮影、更未看过皮影戏表演。皮影木偶影视基地经营皮影木偶作品及收藏品展览、儿童游乐公园、木偶电视剧光盘的发行、皮影木偶事业后继人才的教育、皮影木偶旅游工艺产品的开发、生产等这些在网络上都很少提到。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人们不知道、不了解、更走不进孝义皮影。孝义皮影只有通过影视及广告等各种载体扩大对外宣传,才能刺激潜在旅游者需求,引导潜在旅游者消费,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 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策略

3、1 提高营销意识,打响皮影营销品牌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必须提高孝义市政府、皮影旅游从业者及当地居民的皮影旅游营销意识,强化皮影营销品牌。首先政府有关部门应发挥宏观引导职能,认识到并重视孝义皮影营销的重要性,成立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等

组织,主要负责皮影艺术的搜集和整理、皮影旅游营销策略的实施。办公室的成立有助于改变目前皮影旅游营销的自发状态,有助于将皮影旅游营销纳入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之中,有助于打造皮影旅游品牌。打造皮影旅游品牌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实现皮影旅游产品同其他民俗旅游产品的异化,这种异化应立足于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并将这种文化内涵赋予相应的旅游产品中。另外,在皮影旅游产品开发初期,可以将其与晋中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捆绑销售,使其融入到民俗旅游中,又可以提高其知名度。

3、2 准确市场定位,明确皮影营销主题

开展孝义皮影旅游营销就是要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通过目标市场细分,科学定位目标市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是开展旅游营销的前提,是制定旅游营销策略的基础,树立鲜明的营销主题是为了开拓目标市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实地调研,建议将孝义皮影艺术的目标市场确定为三类:一级目标市场:孝义市居民及周边居民;二级目标市场:山西省省内及周边市场和国外市场;三级目标市场:北京和东部沿海高出游率地区;四级目标市场:全国和欧美发达国家。建议将孝义皮影旅游营销的主题定为“参与孝义皮影,体验山西民俗”,它既可以突出孝义皮影旅游的特色,又能让游客在旅游营销主题中增加自己的旅游体验,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3 丰富营销内容,开展皮影体验营销

(1)加大皮影制品等旅游纪念品的营销,以皮影靠子、皮影挂画、皮影服饰、皮影灯、皮影小件饰品等文化旅游产品营销为重点。针对小朋友这种特殊的目标人群,可以营销如孙悟空、猪八戒、奥特曼等他们所喜爱的皮影制品。(2)开展皮影体验营销。为顾客真正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让旅游者加入皮影的雕刻制作和皮影表演之中,让旅游者身临其境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心情的放松、好奇心的满足,使之留下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尤其是寒暑假,主要针对学生开展学生体验营销。

3、4 拓宽营销渠道,开展合作营销

(1)与附近景区开展线路合作营销,如与周边的平遥古城、绵山、王家大院等景点组成各种旅游线路,如:平遥古城――孝义皮影――王家大院――绵山,通过这些渠道达到游客的双向流动和互动,景区间实现优势互补、共生发展。f2)与旅行社开展合作营销,孝义皮影应多加强与周边旅行社的沟通和合作,依托旅行社保证孝义皮影稳定的客源。(3)与其他民俗品牌开展合作营销。另外,近年来,旅游散客比重明显增加,大型团队有下降趋势,小型自助团队大幅上升,且多是自驾游、家庭游,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网站这个平台,搭建起远距离沟通桥梁。

3、5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形象

(1)孝义皮影营销办公室联合各旅行社组织专门的营销队伍,进入各种消费团体,尤其是学校、机关、老年协会和企业,利用宣传画册、年历赠送、学习赞助、友谊活动、体育交流和文化沙龙等进行广泛促销。(2)在途径孝义的高速公路沿线制作一批广告宣传牌,让“孝义皮影”冲击人们的眼球,让“孝义皮影”文化品牌深入人心,逐步为大众接受和青睐。(3)充分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扩大孝义皮影信息的区域范围,使其被广大的旅游者所熟知。(4)条件成熟后可到目标市场举办以“孝义皮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推介周”,适时建立“孝义皮影网站,在全世界范围内宣传推介孝义、推介“孝义皮影”文化品牌・为孝义皮影产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7

中国的皮影艺术渊源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它融合绘画、雕刻、文学、影像、表演及音乐为一体,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古老而又奇特的艺术形式。我国智慧的先民发明皮影戏,就已经有了对运动视觉的兴趣和对表现运动形态的渴望。创造了通俗、直观的图形符号的运动形式。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奏、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影视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剪纸艺术等都是后来发明动画电影的雏形。

英文名Animation,解释本意是把一些原先不具生命的(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之后,成为有生命的(会动的)东西。动画技术是将造型艺术形象符号进行运动过程和形态的分解,之后再进行创造性的还原,使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感的画面,也就是连续的画面在眼睛里留下的视觉残存。曾经有外国学者把中国的皮影称作是“电影的前驱”,正是因为道具本身是静的,而“戏”让皮影动起来,皮影的出现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作为基础和保障的。皮影艺术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为了坚固和透明性,主要是以牛皮或驴皮。食用的油或者植物油做照明燃料,皮影是离不开灯光的。正是这种材质,灯光照耀下皮影人物和道具投射到幕布上的影子晶莹剔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动画电影是利用一种透明度极高的绘画材料,逐格拍摄,通过光投射到屏幕上,运动过程的不同瞬间产生运动的图像效果。动画的起源总是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结伴而行,皮影与动画同时具有这种特性,它们创造的基础都是光学原理的运用和绘画手法制作影像。

根据史料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术流传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和证实较为接近现代动画形式的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有一个人为周君在豆膜上作画,画了一年,没有画好,画了两年,还是没有画好,到了第三年,周君不耐烦了。某天,终于完成,周君去看,结果看来看去也看不明白,周君有些生气了。画者说,您只要先建一堵墙,挖个大窗,装上窗帘,等日头出来您再看。第二天,太阳升起来。周君往窗帘上一瞧,果然十分好看,龙、蛇、禽、兽、车、马等应有尽有。这个故事中的画师正是利用类似于现代幻灯的技术用豆膜做成了底片一样的透光画片,利用太阳光将豆膜上的图案投影到窗帘布上,形成了丰富的影像。更加证明先民早已。懂得通过光影产生影像的原理。

清朝乾隆年间,到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将皮影戏带回法国,被称为“中国影灯”。法兰西通过改造融合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编入皮影戏,从而产生“法兰西影灯”。后又传入英国称赞为“极有趣的艺术演出”。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过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解放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之下,又获新生。

改革开放后,传统文化虽有复苏,但在当代影视音响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娱形式的冲击之下,皮影戏的濒危处境仍难扭转。目前的唯一出路,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要使皮影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才能使皮影艺术走出低谷,重展风采。

中国动画的先驱在缺乏资料、设备、资金的艰苦条件下,凭借对动画艺术的热爱和坚强的意志,解开了现代电影动画技术的秘密,从中国的皮影戏、传统的剪纸艺术、窗花与电影技术结合。开创了中国的第一部短片。有《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诸多美术影片,都是吸取皮影造型与动作技巧来制作的,并形成浓郁的民族气息。另有唐剧、华剧、陇剧、黄龙戏等十余个地方戏。都是在当地皮影戏曲调中直接派生出来的新剧种。皮影戏艺术还为戏剧舞台上创出了风趣幽默的“皮影步”和皮影造型技巧,为舞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从皮影戏班的家当可以看出皮影戏演出的大概情形。陕西西路岐山影戏艺人们说:“十七椽,八块板,四条绳子,两个碗。”他们所说的椽、板、绳,是搭影戏台子用的。两个碗是夜晚演出时,盛油照明的。皮影的操纵者,俗称拦门将,通过三根签子和关节线,令人物做出点头、摇头、拉、推、摆、抖、俯、仰、射、挺、坐,站、走、踢、翘等各种动作。灯光将皮影投射到屏幕上,整冠、理须、撩袍、端水、点火、变脸,惟妙惟肖。同时还有人在一边配唱。一出大戏要用到上百个皮影,幕后英雄却只有寥寥数人。皮影戏班有句行话:“七紧八慢九消停。”是说一个影戏班若是七个人,演出就很紧张,若是八个人正适当,九个人便轻松了。有的活动在农村的戏班甚至只有三四个人,艺人们都练就了一身铀侄晕璋偻虮茂的本事。比如陕西东路“碗碗腔”影戏班,拉弦子的要兼吹唢呐,吹长号的兼马嘶、雷鸣等音响效果。打碗的要兼打竹板和大锣,唱白的要弹琴、打板、敲小鼓、敲大鼓。演出时怕跟不上趟,有的艺人便将乐器绑在膝上、腿上和脚上。他们又弹、又唱、又道白,嘴、眼、手,脚并用,各种角色唱白都出自一人,令人惊叹!

动画电影无论是个人制作还是集体化生产,都是艺术家设计和手工操作才能最终实现效果。动画是综合性艺术,每个环节不能够独立产生完整的作品,只有把所有人的画作集合起来机械拍摄形成动画片。大量的人工绘制,一秒24幅画稿,后期技术发展,线条复印机可以把纸张上的铅笔画稿转印在赛璐珞片上,再由人工上色,这种传统的制作和皮影戏的艺术和技术手段是有共同的方面。而三维动画的出现,开拓了新的创作空间。三维动画在表现景物运动,和变化时,具有特殊的质感和立体感。工艺的程序更加自动化,动画稿可以直接输

入电脑,完成上色处理效果。把原来多个工艺程序,中间的动画可以用电脑直接生成,节省人力物力。

动画和皮影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现代高科技软件技术来制作皮影动画,皮影艺术和动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动画成了皮影的一种新的表现工具,皮影则是动画的一种新的表现风格。皮影艺术和动画的结合是极富研究价值的新课题。

传统的皮影艺术与动画的美学形式有美术的固有的美学特征,它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拥有美学特征、电影的美学特征以及戏剧歌剧等其他美学特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特征。

动画的影像是被艺术手段创造的视觉符号的集合,是高度的假定性艺术。它的假定表现在形象假设,动作假设、环境道具假设。皮影艺术的假定性表现在形象、环境道具等假设。但观众可以欣赏到真实的声音,并被其吸引感动。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数字动画利用高科技技术制作精美的画面,更高效更好的艺术效果吸引了大众的眼睛。相对于皮影艺术,现代动画艺术提供了更加高度自由的表达运动的手段,和捕捉生命的内涵的技巧。也正是因为这种关注图形和造型艺术中产生的革新思潮,开启皮影艺术新的艺术道路。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传统皮影艺术与动画同属于视听艺术,有各自的美学理论美学特征。视觉的构成以造型艺术元素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中国皮影艺术源于生活还于生活。它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

我们常说,评价艺术的价值有多高,看它是否具体“真、善、美”的一面,对社会是否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所以,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生活中去看皮影的价值。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体现生活,反映生活的皮影才是真正的皮影艺术。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由皮影艺术构成的文化氛围,早已波及到世界各国。皮影戏是我国走出国门、闯入世界最早的戏剧艺术。早在1781年,德国文豪歌德就用皮影戏来庆贺他的生日,使得宾客惊喜不已。在土耳其,至今还盛行着皮影戏的传统文娱活动。我国的皮影剧团每到国外演出,都受到高度赞誉。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供人观赏的幕影艺术,国外学者公认中国皮影戏是近明电影的鼻祖。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8

皮影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皮影戏小小的幕布,可以取得以近追远、以小见大、生动有趣的艺术效果。罗山皮影又叫“丝弦皮影”,相传始于明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皮影剧多取材于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没有固定的剧本,只通过师傅口头传授技艺。罗山皮影的影人以水牛皮为材料,经艺人镂刻而成,再以布帛作为背景,一般表演时由三个人同时操作影人,由唢呐配乐或是演奏成员用豫南方言演唱,通俗易懂。信阳固始柳编全国闻名。固始县拥有“中国柳编之乡”的称号,固始柳编有着色泽洁白、造型新颖、款式大方、纺织精巧、风格独特、自成一统的特点。随着市场的需要,固始柳编由原来单一的柳编创新发展出草柳混编、蒲柳混编和藤柳混编等多种材料混合编制的新产品,主要有果篮、礼品篮、购物篮、门帘、屏风等多种产品,既经济实用又绿色健康,是集工艺、装潢、实用性为一体的生活用品。同时,由于编织工艺精细,有的柳编制品可以当做工艺品和室内软装饰品。信阳的根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信阳地处大别山腹地,根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好地方。现在常用的根雕树种有檀木、女贞、杜鹃等十多种。信阳根艺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令人爱不释手,在色、形、质、味、韵等方面都保留了根料的自然天趣,给人以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二、信阳历史文化遗产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关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并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专门设置“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使美术教学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而进一步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因此,教师要敢于开发利用当地的美术教学资源,以拓展美术教学内容。

1.改变教学观念

部分教师仍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只注重学生美术技能的培训,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差。还有的教师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理解不够,误以为“乡土”就是过时的代表。殊不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到世界各民族,小到各村寨部落,都因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而骄傲,越是本土的越受到追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能把教学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积极搞科研,要认识到美术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掌握和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民间美术等资源,并善于研究,理解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意义,并将其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分类和整合。

2.改变教学方法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9

传统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开启人生艺术之门的钥匙,也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源泉。每一次时代文艺的复兴都要回望传统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行动的方向。然而,人们在继承与否定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犯过偏激错误———全盘否定,并美其名曰:不破不立,破旧立新。如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时期红卫兵大闹曲阜孔庙、孔府,对传统遗迹肆无忌惮地损毁。当然,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也得到了进步。如太平天国创立的政治纲领、黄老思想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人在回顾孔子的“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总之,美术是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和摄影等类型。美术作品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传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展现风土人情,树立国家形象。人们运用摄影、绘画和雕塑等造型手段记录生活,反映现实。欣赏作品时,我们往往能从画面捕捉到某些信息而浮想联翩。民间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用于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媒介,涵盖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器物的花纹装饰、图腾的标志,都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韵,这是传统文化在非官方主导的文化仪式中的继承与传播,是广大人民群众间的流传与发展方式。它们记录着传统文化更真实、更久远的信息,并将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民间美术中有很多纹饰装饰的运用,如民间剪纸中的云纹,凤翔泥塑中的吉祥纹,铜钱上的雕刻花纹,陕北的窗棂格子,苏州的刺绣花样,以及皮影戏中的绘画、雕刻,京剧中的脸谱,等等,这些图案不单纯指图形,而是暗含着深刻的寓意,一般都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思想。任何艺术的特征都是写意的,因而中国民间美术具有意象的美学结构特征。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也就是借物抒情表意。民间美术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牡丹的寓意———富贵,梅、兰、竹、菊的寓意———品德高尚的君子,白头翁的寓意———夫妻白头到老……还有布艺装饰,五毒图案,西北民间年画中的门神、财神、福禄寿三星的神仙形象。神的神化传说性并没有影响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相反人们更信仰、崇拜、尊重他们的神奇力量,他们虚无缥缈的非人间性正是传统信仰文化的精神追求。民间美术含有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是深沉而博大的,其中我们看到人们对久远人生哲学的思考,对人性和谐的努力,对信仰的追随,对人性历史的叩问。可见,民间美术象征化的丰富寓意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传统民间美术符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是这些传统文化运用在民间美术中才使得历史演变的文化信息完整地保留下来,长久地积淀在历史长河中。民间美术的出现源于古人长期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对于神秘大自然的畏惧、探索与征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美术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间美术的程式化符号形象是久远历史年代抑或更早史前时期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结晶。民间美术在创造中不断完善、注释着体系化的传统文化理论。民间美术的传统思想内涵对当代美术的创作有重要影响,每一次艺术发展踯躅不前时,都要放慢脚步,回望过去,从传统中吸取营养。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国文化,蕴藏着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民间美术孕育的传统文化无疑是当代美术创作的源泉。从民间美术中吸取精华融入创作,并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在继承中得到发扬,在发扬中不断创新,使作品既透着古典的美又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艺术能让人在彷徨中坚定信念,它是一种精神食粮。热爱艺术是一种信仰,人们敬仰艺术,用心血和生命浇灌艺术。尽管生活平淡无奇,艺术却让人充实快乐。只有饱含热情与虔诚的心去创作,理想才能实现。艺术创造美、塑造心灵美。一位民间艺术家,一定有一颗崇尚光明、崇尚美好的心灵,他们创造着生活,享受着生活。民间美术的生命延续依赖于传统文化深远的思想内涵。民间美术创造没有功利性,单纯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反映,这对当代美术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使得当代美术的创作更注重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符号的相融性。民间美术的传统符号被当代学者、理论家广泛挖掘、阐释,运用在当代绘画、雕塑、设计等美术创作中。

民间美术在现代创新中不断发挥着传统作用,使日益被时尚、西方化的中国艺术重新回归民族化,再现了本民族的精神本质,增加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放光辉。反映时代的作品更具中国传统色彩与乡土气息,在绘画中,有的人被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影响,不再追求绘画的写实性,而是盲目追求理念、意识观念和形式手段的多样性,不再局限于传统框架上绘画,使绘画卷入西方的潮流。唯西方意识是从,失去中国自我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现代艺术家拾起传统文化,并将其广泛改造运用,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崇。民族化的现代艺术打入国际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追逐中国民间艺术传统的艺术热潮持续高涨,民间艺术又被高度重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艺术热兴起,到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民间艺术不断地被搜集、整理、研究、出版,民间艺术被空前地重视。人们大张旗鼓地发掘、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成果喜忧参半。喜的是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民间艺术这座宝库资源的巨大魅力。民间艺术得到支持、保护,为文化艺术民族化道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催化剂,使当代艺术得以在新的发展中借鉴发扬,对艺术影响巨大。忧的是过分地宣传、开发、利用,使其乡土本色变味,有的完全被商业化套牢,简直是粗制滥造。伪民艺、伪艺术泛滥成灾,严重扰乱了民间艺术得以流变发展的正常文化生态秩序。当代美术创作大量运用传统民间美术因素,不断研究、采纳民间艺术的传统符号纹样内涵、造型特征、用色特点和制作手法。如剪纸、面花、皮影中的纹样及表现手法,在当代家具设计中传统符号的借用,服装设计的民族化,平面设计中传统形式与现代图形相结合的空间意境。在现代雕塑、装置、综合绘画中也能见到民间美术的创造应用。如面花的造型和设色对雕塑的影响,皮影活动对装置艺术的影响,传统木版年画对现代新技术版画的影响,泥塑的稚拙趣味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等,这些都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绘画以及当代的版画、装饰绘画、行为装置、影像等前卫艺术的发展所借鉴。深远的意境、独特的绘画方式使国画在艺术领域中独领。

中国民间艺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当代美术的创作意义重大,充分运用民间艺术的多样化表现手法和制作特点开辟当代艺术之路,中国艺术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以肯定,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的延续,就没有当代美术的发展,当代美术在不断依赖和吸收传统文化演进中所输送的营养才充满了活力。

作者:应艳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篇10

中国动画学派作为世界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最终成为重要风格派别的历程。1922年,万氏兄弟运用自制的简陋工具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随后又摄制了《益利汽水》《味精》等动画广告片,为中国动画的发展积累了经验。随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但是这两部中国最早的动画片都没有产生重要影响。直到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出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其后的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也诞生在万氏兄弟的手下。1942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可谓是让中国动画第一次走出中国,成为当时继美国迪斯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内局势变化,中国动画发展的萌芽时期也随之结束。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此时期的一系列动画在风格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如1952年摄制的《小猫钓鱼》、1955年制作的木偶片《神笔》和1956年制作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工厂。从此中国动画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动画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于是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此后,中国动画的种类也在增多。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的试制成功,1960年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的制作完成,以及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诞生,都为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作品。[1]此后,中国动画作为世界动画生态中的独特一环,以特有的民族方式展现在世界面前。民族魅力成为支撑中国动画挺立于世界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动画中民族魅力的体现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针对民间艺术在中国动画艺术中的价值系统论述,以期促进中国动画在当下的良性变迁。

一、借鉴民间艺术造型特征,塑造典型动画形象

中国动画之所以名扬世界,成为世界动画中的一朵奇葩,原因之一在于中国动画形象的典型造型。而这种典型形象的灵感来源就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造型特征。中国民间艺术以其深广的群众基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以及夸张典型的艺术特色成为孕育中国一切艺术形式的“母体艺术”。 民间艺术造型特点鲜明,通过夸张、变形、寓意等手段,塑造了诸多民间艺术典型形象。如民间皮影、民间剪纸的夸张变形化平面化造型、民间木偶雕塑的稚拙化圆雕造型,甚至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的水墨韵味也成为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丰富的民间艺术造型手段,中国动画艺术借鉴民间艺术造型的特点,逐渐形成中国动画所独有的造型特点。其一,借用民间艺术造型的基本手法,如夸张、变形等。这种方法直接利用了民间艺术作品中的造型手法塑造了典型形象。例如,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出品的动画片《超级肥皂》中,追求利益至上的奸商的面部形象就是利用想象、夸张、通俗、寓意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八字胡、尖脸奸笑、眼睛眉毛构成一个象征金钱的“¥”符号,以此来突出奸商的诡计多端、阴险狡诈、唯利是图。其二,表现为从民间艺术造型中直接借鉴提炼动画形象。动画形象绝对不是凭空瞎想,而是有所源头的。动画形象的塑造,必须接近百姓生活,才具有传播流通性,才易于百姓接受并欣赏。如此,民间艺术自然成为动画艺术造型直接的借鉴榜样。民间艺术因流传于民众之中而具有巨大的民众基础和民间影响力,是民俗文化的代表。这种民众基础自然为中国动画形象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前提基础。考察我国的经典动画形象多是以民间艺术中的典型形象为直接依据,稍加改变而来。例如,1958年出品的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中,猪八戒的形象,基本就是民间艺术文化中猪八戒形象的翻版,一副肥头大耳、懒惰、贪婪但不失可爱的形象,非常利于大众接受。而且还大胆借鉴皮影艺术造型特征,开创了中国动画借鉴民间皮影造型的先河。之后的《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红军桥》《济公斗蟋蟀》《渔童》等经典动画,都是吸取中国民间皮影艺术的造型来制作的。再比如1961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借鉴的是国画大家齐白石的水墨写意作品,运用中国绘画的水墨意味来表现动画形象。之后1963年的《牧笛》取的是李可染的山水笔法与意境,而《雁阵》则是借鉴了当代名家贾又福的笔法墨趣。除此之外,《神笔马良》中对民间木偶戏的借鉴挖掘也是中国动画造型借鉴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简言之,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木版年画、木雕、石雕、刺绣、皮影、剪纸等,都成为中国动画可以借鉴的艺术形式,民间艺术的独特造型因素加之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播力,逐渐成为我国动画艺术造型中的重要支撑之一。总之,民间艺术是“母体艺术”,很多经典动画都是借鉴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因素,这使中国动画片在形式上得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形成了世界动画家族中的独特风格。

二、依托民间艺术色彩观念,塑造鲜明视觉效果

中国动画的第二个显著特点在于色彩的运用。考察中国动画中色彩的表现性,基本可以概括为是借鉴民间艺术色彩表现的成功范例。中国民间艺术色彩表现上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鲜艳重对比,搭配重装饰,色调重内涵”。民间艺术中的色彩运用的种种规律被民间艺人概括为简单几个字,比如民间艺人运用色彩的经验总结,“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要想精,加点青”以及基于五行观念产生的“五色观”。[2]这些都是中国民间艺术色彩表现的具体体现,而这些民间艺术中的色彩运用规律也被中国动画所借鉴。具体表现为几点:首先,中国动画艺术的色彩运用也是以鲜艳色彩为主,注重色彩对比。中国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将京剧脸谱的夸张色彩赋予角色,运用强烈的色彩效果突出将军的骄傲自满心态,最终轻敌自辱的结局。高纯度夸张的色彩使欣赏者明确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二,中国动画艺术的色彩运用注重装饰性表达。动画的内涵要易于大家接受,色彩的表达要言简意赅。以装饰性手法表达色彩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我国经典动画《哪吒闹海》中,动画人物形象的设计大量借鉴敦煌壁画艺术造型和永乐宫壁画艺术造型,大胆采用装饰风格,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融合“五色观”配以民间艺术中常用的青、绿、红、白、黑等五种色彩的装饰性表达,塑造出鲜明的动画色彩形象。其三,中国动画艺术的色彩运用在色调中表达情感。动画色彩就像绘画中色彩表达一样,必须有一个主色调的体现,而这个主色调就是人类情感的体现。我们考察中西典型动画片中的色调处理,就会感受出中西文化之不同。中国文化中红色具有喜庆热烈之意,大多中国动画中以红色来作为基调,以表达中心。比如《大闹天宫》就以红色为主基调,热烈、喜庆、动感都可以在红色调中体现。而日本动画《机器猫》则以蓝色为主基调,我们感受到的是海洋的色彩,冷静、理性。又如,中国人强调中庸,感情内敛而含蓄,在中国动画片《宝莲灯》中亲情、友情、爱情通过恰当的色彩表现得平实而含蓄。而美国人强调锋芒外露,感情外露而奔放,在美国动画《人猿泰山》中的情感元素通过色彩就表现得比较开放而外露。

三、立足民俗文化内涵,展现独特民族精神

在“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论争中,我们基本可以明确一个观点,即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动画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动画中之重要一员,正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方位借鉴,使中国的动画片呈现地道的中国风貌。五千年积淀的悠久文明史是中国动画丰厚的文化底蕴。考察中国典型动画的成功之因,大多都是立足民俗文化内涵,展现独特民族精神而被世界所接受。[3]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伴随其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民族特质,具有独特的民族价值观念、民族审美情趣、民族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是一个民族无法掩盖的本质特点,中国动画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情节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缩影。几十年前,中国动画艺术正是通过《西游记》《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这些以我国经典名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为创作素材创作的带有中国传统欣赏趣味的动画片,开辟了国际市场,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了解、认识、接受中国文化的机会。取材于中国经典小说《西游记》的动画片就有《金猴降妖》《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等;《哪吒闹海》则是取材于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宝莲灯》取材于民间流传故事“沉香救母”。以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例,它曾经轰动了欧美各国,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创下了中国动画片对外输出的最高纪录。它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合理化运用,突出民族文化情感。有人评价《大闹天宫》几乎成为外国人心目中中国动画片的代名词。我们考察中国动画片中所描写的各种具有一定法术的神仙鬼怪,比如拥有外表慈祥的白胡子老头形象的太白金星、个头矮小掌管一方土地的土地爷、以红肚兜、风火轮为标志的古怪精灵的小孩哪吒、腾云驾雾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等,这些植根于中国民间神话和文学作品的动画形象,都被转化成为中国动画的典型代表形象。这些中国动画取材中国典型民间神话故事,融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观念,突出刻画民族人物性格,弘扬民族精神,终使中国动画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

动画艺术逐渐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面对当下动画市场的激烈竞争,面对各国动画品牌的强势冲击,中国动画学派如何立足于世界动画之林,如何加强中国动画的竞争力?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挖掘民间艺术在动画中的价值。然而,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与中国动画是有机一体的,我们不能只强调中国动画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借鉴,我们还要同时关注中国动画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保护传承中的独特价值。民间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氛围中,如何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利用中国动画传承民间艺术文化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加强民间艺术文化在中国动画中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中国动画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

[参考文献]

[1] 薛锋,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学芹,安琪.民间美术概论[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