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邀请信十篇

时间:2023-03-18 03:28:01

访问学者邀请信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1

所有申请临时居民签证(短期访问)的个人或团组(包括官方公务代表团)都必须递交下列文件:

a.两份用英文或法文填写的“ 临时居民签证申请表”(表格可从省略.cn网站上下载),并签名,注明日期。在每份表格上须亲笔签名。

注意:将你雇主的电话和传真号码一并填写在表格第10 栏内。

b.一份用中文及英文,或中文及法文填写的“ 家属表、教育和就业细节表”,并签名,注明日期。在每份表格上须亲笔签名(也可从上述网站上下载)。

c.四张在近六个月以内拍摄的符合护照像尺寸要求的照片(彩色或黑白均可),并在每张照片的背面用汉语拼音清晰地注明该申请人的姓名和出生日期(依照“日/月/年”的顺序并请用圆珠笔写勿用钢笔以防止印透)

d. 护照或旅行证件的原件,其中至少有一页空白页,其有效期至少要持续到你计划从加拿大离境日期后的一个月。

e. 两张写好自己通讯地址的可粘贴标签,将你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用中文填写在上面。

f.申请费。 持外交或公务护照的申请人无需交费,但持因公普通护照或私人护照的申请人需要交费。

商务签证(商务访问个人/团组)

每个团组或个人需提供一份由加方出具的邀请函(原件或传真件均可)。邀请函必须由将与申请人直接发生商务关系的加方人士出具。邀请函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申请人的全名、职务、公司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号码;

b. 申请团组所有成员的姓名、职务以及他们雇主的姓名; c. 一份有关发出邀请原由的简要说明和即将开展的商务或贸易情况的详细介绍;

d. 此次访问预计的起止时间,以及完整的日程安排;

e. 说明由谁来负担访问中所有的费用;

f. 如果加方邀请人与中方企业之间曾签署过合同或协议,提供合同或协议的复印件.

g. 填写完整的“商务团组附加信息”表格。

所有申请文件须与你的申请表及申请受理费同时递交。

以团组为单位提供由中国相关外事或外贸部门出具的照会;持私人护照的申请人,提供一封由中方雇主出具的信函,证明此次访问加拿大的目的是邀请函中所提到的内容,而且此次访问计划已获得批准。信中必须用中文注明雇主的姓名、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

探亲访友签证

你的邀请人需提供:

a. 说明访问目的的邀请函;

b. 加拿大邀请人的家庭成员名单;

c. 邀请人的加拿大移民纸复印件、加拿大永久居民卡复印件、加拿大公民证复印件或加拿大护照复印件

下列文件的原件或公证件:

a.由加拿大海关和税务总署(Canada Customs and Revenue Agency) 出具的税收状况证明;

b.说明邀请人收入情况的受雇信

申请人需提供:

a. 一份由雇主出具的准假信,信中须包括以下内容:你的姓名、职务、现在的工资数额。信中还必须用中文注明你雇主的姓名、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

b. 反映目前存款状况的银行证明。

旅游签证

一封由你的雇主出具的准假信,信中须包括以下内容:你的姓名、职务、现在的工资数额。准假信应使用单位信头的信笺,信中还必须用中文注明你雇主的姓名、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

如果你是学生,且计划利用学校假期之外的时间旅游,递交一封由你学校出具的确认函,证明你现在注册在学,表现良好,并证明学校已给你准假。

留学生返回加拿大签证(持有效的学习许可)

a.新学期的录取通知书或注册证明;

b.本学期和/或上学期的注册及在学证明;

c.加拿大学习许可的复印件。

过境签证

a.你的机票复印件及行程路线。请注明你将入境加拿大的次数,每次入境的日期和时间;

b.最终目的地国的有效签证(如前往目的地国需要签证);

c.目的地国邀请人出具的邀请函,或说明你此行目的的计划书。

注意:如果你在访加期间还打算去美国,你在加拿大停留期内直接从美国再次入境加拿大不需要多次入境签证。

二、如何受理短期访问签证

短期访问签证审理时间

因私/旅游访问(亲自递交): 收到申请后的下一个工作日

因私/旅游访问(通过邮寄办理): 收到申请后的3 周

商务访问个人/团组: 收到申请后的5 个工作日

在通常情况下,短期访问签证(临时居民访问签证)申请的办理时间如下:(但是,在需要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需要与申请人面谈或需要翻译申请文件的情况下,受理时间可能有所延长。下述受理时间不包括邮寄时间)

通过邮寄办理的时间将在此基础上延长数周。

临时居民签证(短期) 一次入境费用 加币75 或人民币400

临时居民签证(短期) 多次入境费用 加币150 或人民币800

递交了所需文件并不能保证你的申请将被批准;但是,不提供这些文件将增大你的申请被拒签的可能性。如果你无法提供所要求的文件,你应该递交一封书面信函解释无法提供文件的原因,并提供你认为与申请相关的其他信息。签证处只接受英文或法文的文件。所有中文的文件必须附有英文或法文的翻译件。

所有申请表格均免费发送,并可从使馆网址下载:省略.cn。表格可复印使用,但须印质清晰。

签证处来访

如果你来加拿大使馆,请到使馆北区办公楼A号、B号或C号窗口领取进入使馆的票号。进门的票号只发给在签证处有签证事务的人。

领取签证申请表没有必要进入使馆:表格可以从网上下载也可以在使馆北楼的A号,B号或C号窗口领取,办公时间是从周一至周四,上午8:15时到11:30时和下午14:30时到15:30时。

如果你被要求面谈,请直接到安检处。出示面谈通知信后你就可以进入使馆。到等候大厅后请到7号窗口领取票号。

周一至周四上午8:15时至11:30时和下午14:30时至15:30时,可以在门房回答签证申请进展的查询(如果你有正确格式的授权书)。遵照加拿大隐私法的规定,不接受任何关于申请进展情况的电话查询。你只能在周一至周四下午14:30时到15:30时领取材料。

另外,在有事先预约的情况下,在周一至周四下午14:30时至15:30时也对外开放。

加拿大在各地的领事馆地址和邮编:

加拿大驻沪总领馆: 上海市南京西路1376号 200040,

加拿大驻穗总领馆: 广州市流花路 510015,

加拿大驻重庆总领馆: 重庆市渝中区五一路 400010,

申请访问签证,学生或工作许可,你可以通过邮寄方式或亲自到使馆递交申请。 移民申请只能通过邮寄方式递交。

邮寄方式:

将填写完整的申请表,包括申请费 连同申请材料一起寄往下列地址(申请费应通过邮局汇寄,切勿在邮件中夹寄现金):

中国北京朝阳区东直门外大街19号 100600

加拿大使馆签证处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2

1.学习职业名词,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及每个职业分属于A、S、O、P、T、B哪个职业荷兰码(用于职业倾向测试的一种量表)。

2.阅读职业系列绘本,想象自己长大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3.学会关于劳动的歌曲《上学歌》《劳动最光荣》《我是一个粉刷匠》。

4.制作职业家庭树,书写家庭职业介绍短文。

5.职业名人介绍。

6.做职业体验思维导图(见下图);去“麦鲁小城”(儿童职业体验乐园,是一座迷你版的儿童城市)体验不同职业,体会工作有分工不同但无贵贱区别,强化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7.学会用思维导图表达自己的梦想:我想做的职业是什么?这样的职业有什么特点?现在需要做什么才能胜任我的职业?例如:我叫小明,我长大了想当飞行员,我的职业荷兰码是S,我知道做飞行员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头脑等。

8.制作给家长的邀请函。在课堂上发给学生邀请函样本,要求学生当堂制作完成邀请函。家长凭学生制作的邀请函应邀来校参与Office组的课程活动。

9.小记者职业采访活动。学生用母语和家长对话,就一些关于职业的问题采访家长,例如: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你现在的职业是什么?你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和现在的职业有关吗?对你来说,现在的职业最困难或最有意思的是什么?等等。学生也可以用自己学过的简单的英语句子采访家长,并接受家长的回访,如“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job?”等等。

二、课程目标

1.让学生从职业日活动中体验和感受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

2.语文方面:通过对不同职业的认识、实践,能够了解各项职业的基本内容,简单表达自己的职业梦想和理由,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

3.数学方面:在“办理银行业务”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简单计算,比如对方存入或者取出100块钱,100块钱是由多少张20块和多少张10块组成的;在“拍卖会”活动中,学生需要学会为艺术品估价并比较数字的大小。

4.英语方面:学习职业日歌曲People in my town;录制简单的全英文采访视频,采访问题如“what’s your name?”“what’s your job”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和反问。

5.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动手实践等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三、课程实施

(一)第一周教学活动

1.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名字和梦想中的职业,描述该职业的人物形象,说说想从事该项职业的原因以及成为该职业专业人士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2.介绍自己喜欢的职业。教师详细介绍Paint Careers with Color一书中O组的每一个职业,调查学生喜欢O组中的哪几个职业,喜欢这个职业的原因、成为该职业工作人员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以及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是放弃该项职业,还是具体如何去解决问题)。

3.完成设计纸――“2015职业日活动之‘我想成为……’”。要求学生用30分钟时间画出自己的梦想职业,并用“我想成为……,因为……”的句式简要说明原因。

在一天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反思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是什么,虽然此时喜欢的职业有可能会与一开始选择的职业有偏差,但学生真正开始思考自己喜欢什么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第二周教学活动

1.制作中英文邀请函。老师给出一个模板,孩子们根据模板亲自设计邀请函,邀请家人及朋友参加学校的职业日体验活动。

2.学会与邀请相关的语言和礼仪。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指导学生学会发送邀请卡时常用的语言表达及相关的社交礼仪。

在以上课程活动过程中,学生为了邀请到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和最要好的朋友,认真设计每一份邀请函,用最礼貌的动作、最真诚的语言做出邀请,乐在其中,并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三)第三周教学活动

1.职业日作品设计。由老师筛选出与O组职业有关的图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职业图画并为之涂色。涂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个职业的工作者,你想对其他人说什么?怎样将自己涂色的职业图画推销出去?

2.学会解说自己的涂色作品。

3.网上投票。完成作品后,把全部作品在网上公开展出投票,票数前10名的作品入选拍卖作品名单。在11月27日的职业体验日上展出并公开拍卖(虚拟币竞价拍卖)。

(四)第四周教学活动

1.职业日彩排。

(1)拍卖会小主持人培训。

(2)解说作品培训。

2.模拟职业日活动。

(1)第一部分:办理银行业务。设计三个服务内容――存钱、取钱、办理信用卡。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大致明白去银行办事的基本流程,如先在号码机上选择所需的服务项目,然后再到相应的窗口办理业务等。同时强调了办事的礼仪。如办理存钱业务时工作人员的日常对话可能是“您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您好,请问您要存多少钱?”等。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则需要问客户想要办理哪种信用卡,同时学会向客户推荐本银行所有的各种信用卡。

(2)第二部分――拍卖会。通过网络公开投票选出十佳学生作品进行“拍卖”,组织模拟拍卖会现场,让学生明白拍卖会的流程,并尝试用最合理的价格拍下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涉及各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

本次统整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六个学科课程的统整。

语文课上,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学生通过演讲、查资料、制作职业绘本等学习活动,对感兴趣的职业进行深入研究。

数学课上,教师让学生填写调查问卷荷兰码,分析学生的职业倾向,把学生分为A(Art艺术)组、T(Technical技术)组、O(Office事务)组、P(People人际交往)组、B(Business商务)组、S(Science科学)组六个小组,每个小组的老师会带领学生在固定的教室进行特定职业倾向的职业场景体验。

英语课上,学生会根据英文绘本,针对各种职业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学唱英文职业歌曲。

美术课上,学生利用环保材料设计和制作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服装,作为汇报演出时的演出服。学生可以利用语、数、英课堂上了解到的职业知识,从颜色、款式、造型、功能、创意等方面各显其能,为自己设计出满意的职业服装。

音乐与体育课合作,对学生在职业开放日汇报演出中的歌曲、走秀、队形进行培训。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3

美国允许夫妻陪读。在美国陪读一般需要本人护照、配偶护照复印件、配偶在美居住证明、结婚证和配偶邀请函等材料。美国陪读不需要经济担保证明。但会检查共同生活费够不够。不够的话,一般要求在银行有4000美元的存款,银行开出证明。不过陪读在美国的生活不像欧洲限制得那么紧,一般只要人在美国,很多事情都比较容易。陪读可以选个比较热的专业上学,也可以打工。美国陪读签证有许多不定因素,如果是新婚,签证官肯定会怀疑婚姻的真实性,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马来西亚陪读要有存款证明。马来西亚原先不存在陪读,近些年,随着国内很多家长把马来西亚视为去欧美留学的“跳板”,马来西亚政府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外国学生到大马留学,包括允许留马学生的父母到大马陪读。而之前马来西亚政府规定的25岁以上的中国女性不获批大马入境签证现在也已经被取消,也就是说只要有银行存款证明,也可以通过夫妻关系陪读。根据中教国际教育中心马来西亚部的负责人透露,对存款证明的要求通常在15万马来西亚币,存期五年,有些投资移民的味道。

日本只有夫妻陪读。只有配偶关系的陪读,陪读在日本可以工作,但如果要上学需要重新申请学习签证。

新加坡父母夫妻都可陪读。配偶关系和父母关系的陪读都有,但后者必须是16岁以下孩子的母系亲属。

英国陪读要靠资金。关键是必须有足够两个人生活的钱,如果资金没问题,可以办携行,甚至两人一起签出去都可以。如果配偶中的一方已经来到英国,需要另一方寄的东西有:01、银行账;02、他对你的邀请函;03、在英国的住宿证明(要合适夫妻住的);04、电话账单(证明你们经常联系,这对签证有帮助);05、他的签证复印件你应该准备的有:结婚证、单位准假证明、存单(如果他的银行账单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两人的生活费的话)英国的陪读签证相对欧洲大陆国家来说很好签,只要钱的方面没有问题,一般都不会被拒签。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4

1、准备阶段

当领导确定出访后,秘书要在出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思想、组织、物质和资料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1)思想准备。秘书要了解商务出访的意图、目的;出访的内容和重点;邀请单位和对象;参加出访的有关人员;出访的大致日程安排;希望邀请单位做哪些准备工作等。

(2)组织准备。秘书要做到:根据领导指示拟制出访方案;通知有关部门确定参加出访的随从人员名单,并进行编组和分工;组织所有人员参加预备会,听取领导关于预备工作的指示,学习有关文件,布置具体任务;印发出访方案和日程安排;与邀请单位联系,使其有所准备。

(3)资料准备。秘书要收集:邀请单位的历史沿革,领导班子,当前工作发表及评价的资料;同出访工作相关的领导指示政策,法规性文件;同出访中心内容相关的理论和典型经验方面的资料;出访地区有关地理、气候、交通情况以及风土人情方面的资料。

(4)物质准备。秘书要携带:办公用具、常用药物、差旅费以及照相机、收录机等文化用品。

2、出访阶段

(1)做好组织安排。领导商务出访免不了有察看商品生产现场,召开座谈会或个别访问等形式。这就要求随从秘书为之安排好时间、地点和有关人员。无论哪种活动,随从秘书都要做好记录,以便事后分析、研究。

秘书看到、听到的情况要及时、准确地向领导汇报。

(2)主动提出建议。在出访阶段,随从秘书如发现问题,应主动向领导提出如何处理的建议。

(3)及时同企业联系。在领导出访期间,秘书要同原企业及时沟通信息。如将外出领导的活动情况及时用通讯工具告知企业,使企业留守领导者掌握外出领导的状态。同时也要从企业内部获取信息,使外出领导及时了解领导的重要指示,以及原企业的工作动向,保证领导信息灵通,以利实施不间断的指挥。

(4)处理好日常事务。随从秘书要主动处理日常的事务工作。在组织安排中碰到人事、时间、地点等方面的矛盾,要主动协调,尽量做好事半功倍,提高效率。还要尽可能保证首长的生活和休息,使之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3、结束阶段

随从秘书要做好出访活动的善后工作,这个阶段主要有:

(1)做好返程安排。联系安排好返程的交通工具,预定好车、船、机票,安排好途中食宿,确保领导的安全。

(2)整理调查资料。回企业后,要把出访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归纳成条,提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建议。

(3)抓紧有关问题的落实。在出访时,领导答应办的事,回企业后秘书要及时通知、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做到言而有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4)报销差旅费。随从秘书要协助领导结算开支、报销差旅费、偿还预借款。

(5)回顾总结。随从秘书工作要对自己跟随领导出访期间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主动征求领导的批评、帮助,这对秘书自身的提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5

(现代新兴服务业)

按照10月19日全区“东区高质量建设推进会议”要求,结合专班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现将第四季度整体工作计划和推进措施制定如下:

一、重点工作及进展情况

(一)实行重点企业派驻服务管家机制。向鹤壁东区京东云、阿里云、国立光电等8家重点企业,派驻11名科级干部担任服务管家,提高服务效能。通过企业走访、“淇滨区企业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微信公众号信息、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向企业进行线上线下服务。截至目前,已在“淇滨区企业服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政策信息及工作动态30余期,解决重点问题17项。

(二)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召开中小企业政银企对接会。邀请市人行,市银保监局,市工行、市建行、农行、中行等多家银行与我区国立光电、政企云、绿色环保等多家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对接;组织召开东区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会。针对东区龙岗公园、东区水系等项目融资需求,邀请多家银行与东区重点项目负责人召开座谈会。

(三)推动企业上市挂牌。一是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制定我区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行动计划。二是持续走访拟上市企业。多次走访国立光电、垂天科技、小狮科技等拟上市企业,了解企业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邀请市金融局领导和中原证券公司到国立光电、垂天科技等企业,现场指导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组织企业参加中原证券公司召开的上市挂牌培训会,提高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四)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入驻鹤壁东区。通过多次走访中原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已有中原银行、洛阳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有意向入驻鹤壁东区金融中心。

二、存在问题

(一)金融机构入驻较少。由于金融机构开设分支机构或网点要求条件较高、办理手续较为复杂,致使目前有意向入驻鹤壁东区的金融机构较少。

(二)服务管家方式单一。服务管家对企业的服务方式较为单一传统,全面性、创新性不够。

三、推进计划及措施

(一)配强配优服务管家。一方面,进一步筛选、甄别鹤壁东区发展前景好、能有效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企业,在原有服务管家的基础上,增派服务管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真正帮助企业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遴选优秀企业赴先进地区学习、培训,适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进一步引导企业家保持战略眼光,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我超越;引导企业管理者加强对资本市场等金融知识的学习,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自觉接受银行的信贷监督;适时召开服务管家座谈会,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畅谈体会,查找不足,使服务管家全面掌握惠企政策,更好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二)召开政银企对接会。邀请市人行,市银保监局,市工行、市建行、农行、中行等多家银行与东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重点项目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座谈会,推介金融产品,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6

无障碍设施、志愿者服务、医学分级等实战测试

中国国家体育馆首次迎来残疾人记者

统筹 陈曦

执行 艾诚 陈曦

摄影 陈曦

特别感谢 北京1+1声音工作室

这是一次预演。

这是一次检验。

这是一次历练。

作为今年“好运北京”赛事中最后一项针对残奥会的测试比赛,2008年1月20日,中国国家体育馆迎来了“好运北京”轮椅篮球国际邀请测试赛,国际轮椅篮球邀请测试赛的竞赛组织、场馆运行等将按奥运水平进行实战测试。

按照国际奥委会要求和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承诺,在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前,赛时正式使用的各场馆都要举办一体育赛事,对场馆设施、技术系统、计划方案、运行规范和保障能力等进行测试和检验。

十年一剑,霜刃初试。

在历时5天的比赛结束之后,我们交上了怎样的答卷?

感受残奥无障碍

本刊记者 艾诚(肢残)

对于四肢健全的人来说,我是不幸的,因为我要靠双拐走路;对于我来说,又是幸运的,因为社会在进步,我需要面对的障碍越来越少。

无障碍是个很大很大的话题,它是残疾人进入社会的一个基础条件。面对即将举行的2008北京残疾人奥运会,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够参与进来,国家作了很多很多,刚刚过去的最后一次“好运北京”测试赛――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主办方殚精竭虑,为残疾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使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融入到奥运大家庭中来。

就我的观念而言,建设无障碍环境最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人性化的思路。场馆的无障碍席位设置在正对场馆出入口的平台上,直接明了,出入方便,自然而然地避免了残疾人观众登梯爬高上下看台的不便。且无障碍卫生间和无障碍电梯均分布于距无障碍座席最近的地方,所有这些,形成了一个围绕残疾人观众的完整的服务设施体系。让来观看比赛的残疾人能够感觉到在偌大的赛场中有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这里他们可以和其他健全人观众一样自由地观看比赛,完全不用考虑会因身体的不便带来难堪。从我自己――一个残疾人的角度来说,这种心理上的负担,才是我进入社会最大的障碍。而国家体育馆的无障碍设施体系,让这种心理负担化为乌有。

在采访中,我向有关人士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尽管国家体育馆的无障碍设施非常到位,且人性化,但毕竟是一个面向全社会公众的一个场所,残疾人也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无障碍席位这一小小的区域中活动,如何解决在整个场馆中的无障碍问题呢?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不论是有关部门组织来观看比赛的残疾人,或是自发买票来观看比赛的残疾人,从他们到达赛场的第一秒钟起,场馆工作人员便会为其安排一名志愿者,从绿色通道引导残疾人进入赛场,并全程以一对一的形式为其服务。残疾人观赛期间,陪同的志愿者会在他们随时能够看到的地方守候,一旦残疾人有需求,志愿者会立即提供服务。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志愿者的助残培训中,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组委会特别强调,志愿者应在残疾人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出现,要尊重残疾人的自我选择,不要以自己的意识,选择对残疾人的服务方式,更不能影响残疾人观看比赛。我觉得这是主办方特别高明的一点,通过志愿者对残疾人意愿的尊重,首先打消残疾人心理的障碍,使残疾人能够安心观看比赛,安心参与残奥会,达到和社会真正的融合。一旦有如火灾、停电等紧急情况发生,由于电梯等设施无法使用,国家体育馆将组织志愿者对残疾人观众实施四对一的服务,帮助残疾人安全疏散。

据了解,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近4000名参与报道本次残奥会的记者团队中,会有约40名的残疾人记者。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组委会为残疾人记者采访做了精心准备。在文字记者工作间,专门设立并预留了残疾人记者的工作位置。残疾人记者可以将拐杖存放在专门的存放间,有志愿者负责进行登记、保管。看台上的采访席上,专门设立了无障碍席,残疾人记者可坐在轮椅上工作,志愿者们会将记者的轮椅推到任何一个他想去的地方,非常方便。在媒体工作区,还有2个无障碍卫生间。就在本次比赛的采访队伍中,有不同残疾类别的9名残疾人记者,而他们之所以能行动自如,和赛场内的无障碍环境和志愿者的辛劳是分不开的。

当然,测试赛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不足,不断完善。通过这次测试赛,国家体育馆准备将现有的指路标识扩充到五种,并加强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助残意识的培训,以便在最后的残奥会比赛中做到最好。

细节决定成败

北京1+1声音工作室记者 杨青风(视残)

我是一位幸福的人,因为我是北京残奥会的体验者,报道者,更是一位见证者、一位受益者。

无障碍设施的体验,是我们每次采访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正如奥组委的官员对我们说的:你们满意是我们最大的满意。同我上次在盲人门球比赛的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体验一样,这次轮椅篮球赛,我的肢残同事坐在轮椅上,实地感受国家体育馆的无障碍设施,用他的语言告诉收音机前的残疾人听众如何来观看比赛。一段坡道、一声语音提示、一块包裹在扶手处的软布,国家体育馆处处体现细致的用心。

同样的细节在比赛中也让我深有感触。和一般篮球比赛相比,轮椅篮球场地混合采访区的白色围栏由1米更换为0.8米,轮椅篮球运动员在这里接受采访时不会被栏杆挡住视线;场地四周的广告牌围挡由0.8米降到0.6米,同样影响不到坐在轮椅上的组委会官员的视线,资料架也被要求先使用下面的格子……

无障碍评价指数:

据了解,国家体育馆在场馆内共设置了195个无障碍席位,囊括观众区、残奥会大家庭区、媒体区;场馆内共设置了无障碍卫生间或厕位28个、4部无障碍专用电梯,并有无障碍坡道、低位电话和低位服务台等等。馆内设有残奥会单项体联工作区、运动员更衣室、官员休息室、医学分级室、轮椅存放间、义肢维修站等功能用房。如果说这些数字并不能使你对场馆的无障碍有直观感受的话,我想以下这位记者的提问应当能让你有所认识。

当记者问起,4部无障碍电梯能否满足残疾观众的上下行问题时,得到的答复是:残疾观众观看比赛无需乘坐无障碍电梯,当他们从无障碍走廊进场之时,无障碍座席已经在他们面前了,这是场馆在建设规划时进行了精心设计的。

在邀请赛期间,奥组委特地邀请了9位不同类型残疾的记者到场,以记者、观众的身份进行测试,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可以说国家体育馆做到了媒体无障碍、观众无障碍。体育馆的设计不仅符合国际标准,并更加人性化,得到了国际残奥会的高度赞扬。以无障碍卫生间为例,当使用者进入卫生间后,轮椅车不仅可以停放,而且还有左右打转的空间,位置与开门的方向让无障碍卫生间的私密性很强,就连选手更衣间的淋浴器 放水的开关高低位置,都考虑得非常周全。

与强手过过招

本刊记者 陈曦

1月25日,在2008轮椅篮球国际邀请赛上,中国队又一次对抗荷兰队。

时间回到四日前――1月21日,中国队首抗荷兰。这只欧洲劲旅曾获19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金牌、2000年悉尼残奥会银牌,极善打快速进攻,配合严密的防守曾使中国连续五次进攻无果,最终中国队以29比59大比分落败。今日再战,风云又起。

比赛一开场,中国队便先下一球,先声夺人的气势引得全场1600名观众不住地呐喊助威。前两节比赛中,中国队紧紧咬住对手,比分不相上下,面对中国队的节节进攻,荷兰队24投有20次没有进,不得不转入防守状态,中国队也一度打出了连得五分的小高潮。第二节结束进入中场休息时间,这时中国队仅仅以两分之差落后对手。下半场比赛开始,中国队慢慢体现出体力不支现象,荷兰队转变战术为更具有攻击性的三人紧逼防守,加之中国队主力队员因体力不支被换下场,年轻队员一度无法适应比赛节奏,第三节比赛被对手领先4分。第四节比赛,荷兰队利用中国队犯规过多的弱点频频得分,不断扩大领先优势,最终以58比46拿下比赛,获得赛事铜牌。

缩小了18分的差距,仅仅4日的时间。中国队主教练许元生对这场比赛感到非常满意。赛后的会上他表示,过去的五场比赛让球队受益匪浅。他说:“通过强化训练和精心准备,我相信球队会在北京残奥会上有更好的表现。”

赛事评价指数: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起步较晚,自1988年汉城残奥会我国首次参加残奥会后,短短20年,我们跨越式的前进已经让中国逐步进入到了残疾人竞技体育大国的行列。但轮椅篮球――残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还是我国的弱势项目,在以往的国际大赛中,我们是无缘碰到如此强队。在测试赛中,尽管我们拼尽全力,仍存在差距,但是,正如一位国家队队员说的,向强者学习会让我们进步得更快。这次邀请赛,中国国家轮椅篮球队表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精准的投篮,默契的配合,及时的战术调整,已经表现出了成为一支世界强队的潜质。可以说,中国队虽败犹荣。多与强手过过招,2008北京残奥会期待你们的更好表现。

“眼睛”给我自由

北京1+1声音工作室

“hi,眼睛!”,在轮椅比赛期间我总是这样称呼我的志愿者,他叫赵一争,不像是特别能说话的那种男孩儿,但和我一起工作的几天里,他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向我描述着所过之处的景象。“我在尽可能地想,你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然后把它描述出来。”一争这样告诉我。

在他的协助下,我们俩的身影出现在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的新闻会,并在会上第一个提问,出现在文字工作间采访分级官员,进入混合区采访运动员,在比赛现场采访观众,大量真实的音效为我的节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轮椅篮球的看台上,我一边仔细倾听着“眼睛”的讲解,一边用盲文在一个小巧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场上的一个个细节。

作为残疾人媒体,每次出去采访不仅要带上我们的专业装备,如摄像机、话筒、照相机等等,还要带上我们的辅助工具,盲杖、盲板、盲笔、放大器、拐杖。记得2007盲人门球邀请赛上,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把工作室内低视力和全盲的同事搭配起来,分成了若干采访小组,并且把所有的设备都背在身上,这样腾出的手便可以相互搀扶了;在上海特奥会上,负责拍照的肢残同事裤兜儿里每天都装着一瓶矿泉水,把矿泉水瓶放到裤兜里,露出兜外的那段正好可以把他的拐杖挂住,以便他空出双手来进行拍照。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脱离团队的协作,进行独立采访工作,正是我身边的“眼睛”给了我自由。

当一家媒体记者问起我这次采访的感受时,我毫不犹豫的回答:“自由,就像自己长了一双眼睛一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是啊,有了热情的志愿者的帮助,我的采访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采访闲暇时间,我也问起一争的感受,他说这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盲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盲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处处需要别人的帮助。

“您好,您需要帮助吗?”在赛场内我经常听到志愿者们甚至是普通工作人员这样的询问。每当听到这个声音,总会感觉有一种温暖随声传来。对每个细节的关注,时时温暖着我的心。这种温暖不仅来自于他们的真诚,更来自于他们专业的培训,来自志愿者对于残疾人士内心的理解,这或许就是残奥运动对社会文明的最大意义吧。对于残奥志愿者来说,真正的接触残疾人,了解到残疾人真实的生活状态,更能帮助他们在残奥会上对残疾人提供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融合不仅是场内的比赛,更是场外的点点滴滴!

(北京1+1声音工作室的记者全部由视障人士组成,向全国十几家电台进行公益类节目的报道。)

志愿者评价指数:

场馆设施测试的是硬件方面,志愿者服务则体现了软件方面的功力。作为赛事中的直接服务人员,志愿者的服务是否周到、热情、专业,直接关系到运动会能否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赛事。据了解,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采取院校对口方式,直接从人民大学在校学生中考核挑选了842名志愿者,所有志愿者均进行了通用培训、场馆培训、岗位培训。

测试赛期间,志愿者的服务基本令人满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志愿者的服务区域划分十分严格,志愿者必须坚守岗位,不能进入其他区域。当记者提出寻找其他区域的无障碍电梯时,志愿者不能提供跨区域的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服务衔接上还不够畅通,有待改进。另外,部分志愿者对于临时信息掌握不够及时,亦是志愿者管理方面的漏洞。在预赛之前,记者在被告知可以通过的区域受到志愿者阻拦,原因是他们还没有得到此方面的信息,直到场馆负责人赶到才得以通行。

通过这次测试可以看出,在志愿者的管理、合理安排上还尚有继续完善的空间。“好运北京”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主席李国在赛后表示,已经就细节问题进行了研讨,并将进行更加专业的培训。另外,残奥会期间,参与过中国国家体育馆赛事的志愿者并不会被全部录用,大约会有三分之一的志愿者将被筛选出局。

公正的分级公平的保证

本刊记者 陈曦

在2008轮椅篮球国际邀请赛的预赛现场,观察席上有三位特殊的观众,他们在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动作及肢体表现,这是来自国际残奥委轮椅篮球项目的分级专家对运动员进行赛时观察。此次比赛的医学分级是按照残奥会轮椅篮球的标准进行的,由国际残奥委轮椅篮球项目首席医学分级师拉思协同国际分级师进行。

北京奥组委残奥部特聘专家、中国资深分级专家丁伯坦向记者介绍了分级工作:残奥会中,为了保证比赛中尽可能公平、公正和安全的竞争,要对参赛选手的残疾情况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具体参赛项目的要求,将残疾程度、运动能力差不多的选手尽可能分在一起进行比赛。根据所参赛项目参赛的最低残疾规定,对参赛者的残疾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最低参赛残疾标准。此次邀请赛中执行了严格的国际标准,首先,分级师在训练场地的评价室对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及残疾程度进行评价,进行初步的分级分数和级别状态。最后还要在正式比赛中对选手继续跟踪其赛时表现,及时调整分数,尽可能地创造公平合理的竞赛环境。”

据了解,本次赛事的技术代表、国际裁判员、分级师等24名国际技术官员均由国际轮椅篮球联合会指派。另外,30名国内技术官员由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和本次赛事组委会指派。

分级工作评价指数:

作为残奥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分级工作也是作为残奥会不同于奥运会的重要特征。分级师工作的意义重大,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保证了比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可以说他们的职责就和法官一样,因为每一个判定都事关比赛结果。一个成熟的分级师看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就能对他的伤残程度做出判断,这需要丰富的经验,但更要求分级师有高尚的品德。据了解,目前全国只有一名国际分级师和几十名国内分级师,在协同顶级的国际分级师工作的同时,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中国观众 你不应该笑

――一位外国志愿者的呼声

本刊记者 陈曦

叶代英是来自廊坊爱心学校的残疾小学生,她一直期待着1月24日快快来,因为那天将会有一群国外的大哥哥大姐姐来带她和同学们去看2008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虽然她还不知道什么是轮椅篮球,但这个新奇的神秘的比赛还是让她激动不已。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叶代英见到了来自乌克兰的大姐姐艾琳娜。艾琳娜在北京做英语教师,已经在中国待了三年,因为可以讲中文,于是她作为志愿者来到廊坊爱心学校,成了叶代英最好的外国朋友。艾琳娜看过几场轮椅篮球邀请赛,她想,应该让她的这些中国残疾小朋友也来看看比赛。艾琳娜认为,残疾人看残疾人赛事的感受和健全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残疾人能从比赛中得到更多的东西,于是她和朋友们自费带着孩子们来到了赛场。

“我很感动,真的。”艾琳娜这样形容他们一行人刚刚到达赛场时的场面――当看到车里是残疾孩子,志愿者从很远处就跑来协助孩子们。从孩子下车到无障碍看台,每一位残疾孩子都有志愿者跟随护送。通过无障碍坡道进门后便直达无障碍看台,无障碍看台设计很人性化,无需帮助便可进入,但志愿者还是一路跟随,直到安顿好这些残疾小朋友。看台后侧便是无障碍公厕,孩子们进出都会有志愿者跟随协助。当得知有残疾孩子来看比赛,场馆工作人员还特地送来食品,叶代英和同学们扶着栏杆,吃着小食品,认真地看着台下比赛。

艾琳娜对场馆的工作赞不绝口,但她也提到上次看比赛时的一些不愉受。那天当轮篮运动员比赛摔倒时,她身后的观众笑了起来。艾琳娜觉得那是嘲笑,她说她感到“心很痛” 。她转身用并不很流利的中文问道:“你们为什么笑,很好笑吗?” 艾琳娜说很多观众看到这些残疾孩子后都很关心,他们会上来拍照,但是却没有人跟孩子说话。“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够跟孩子交流,孩子们也希望和他们说话,不要觉得不好意思面对他们,要靠近他们,问他们 ,你好吗,你今天好吗,你叫什么名字?”艾琳娜说,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习运动员永不放弃的精神,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残疾观众来观看比赛。

观众评价指数:

在赛场上,艾琳娜感受到了无障碍设施的便捷,体会到了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但同时她也有着自己的困惑,这个困惑是关于参赛礼仪的。“好运北京”的官方网页有关于参赛礼仪的文字,人文奥运的宣传也如火如荼,但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我看来,当运动员能够看到观众的微笑,能够听到观众的掌声,能够得到观众的喝彩,能够收到观众的鼓励,这些来自中国这个传统礼仪之邦的礼遇,将成为世界对北京残奥会的美好回忆,微笑是我们的标志。

结 语

“好运北京”轮椅篮球国际邀请赛已经落下帷幕了,为期5天的比赛,是对中国国家体育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及比赛的技术系统、计划方案、运行规范、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一个测试。

“好运北京”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主席李国在赛后这样评价:这次测试赛已经达到了锻炼队伍、检验设施、积累经验的目的,为办好残奥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存在着一些小的瑕疵,比如仍旧存在着有些无障碍扶手不够坚固,某些志愿者表现不够专业等小问题,但测试结果基本是满意的。我们将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制定更加周密的运行计划,进行更加专业的志愿者培训。

1月28日上午,国家体育馆团队就这次测试赛召开了总结大会,根据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中国残联对赛事的考察,及有关部门、媒体和观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各部门将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包括细节方面的完善),方案出台后,整改工作将作为赛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实施。我们相信,这次演练之后,场馆的全面工作将会得到有力的提升。

残奥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世界级的体育比赛,更是一次对社会文明进程的检验,我们不仅仅是在准备残奥会,更是在将人道主义的种子播种到人们心中。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7

拟定于本周末在xx大学举办第x届家庭运动会暨庆“xx”联欢活动,届时请您家全员参加,一个也不能少。

项目设置及赛事安排(原则上以时间先后为序):开幕式、热身(自由式,如跳绳,踢毽子,慢走、跑等)十五分钟、跳绳一分钟计时赛、滚铁圈一圈400米友谊赛、4x25米折返跑、翻跟头友谊赛、十二分钟跑、网球,羽毛球,篮球友谊赛、颁奖及闭幕式。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奖品若干,惊喜无限!

晚上在xx家园六楼安排酒会,后有牌局和影视剧场(含动画片)。

另:如有相关比赛器具可自带,其他由家庭运动管理委员会提供;酒会所需如有可带(酒、菜、果等等等等均可,多多宜善,其他由六楼免费提供)。对该稿请将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8

在人群中寻找李红,可能她不是漂亮的一类,却是更稀少的智慧的女人。缜密的思维使她成为幕后运筹国内外公共关系、邀请高端嘉宾的有力操手。她的干练像浮雕一样,鲜明地凸现在你的面前。她吐字如珠,行走如风。生命在名字的通俗下大写着红色般的奔放。她的语言没有多余的修饰,更多的是激流下的冷静从容。

专注,所以成功

李红生长于军人家庭,于是她信奉用行动实践自己的人生。在25岁,同龄人还逗留在生命的迷惘里,她已为自己的人生打好了草稿。1998年,她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求学期间,经过英方大学的选拔和面试,瞅准了自己的机会,踏上了留英的旅程。

“可陷阱无处不在,”她笑笑,“因为专注和安全的疏忽,我在英国遇到过三次打劫,其中两次发生在同一晚……”回头看,李红仍然认为“在英留学期间,是最艰苦、恐惧的阶段,但更是人生中受益最大的时期。”她在海外游学的孤独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一去两年半,她在英国拿下两个学位,并于2000年获得Leeds大学商学院(全欧洲排名前五)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结束学业,她已经磨炼得更加独立,理智而无畏。

对新闻的喜爱和商业的敏锐也使她的知识在充实,思想在沉淀,人文熏陶填充了她以往性格上的不足。她意识到要做些什么。她在毕业实习阶段制作过一期“名人专访”,就“加入WTO后中国的贸易蓝图”问题,采访Leeds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教授、国际贸易领域全球著名研究学者彼得・巴克莱(Peter Buckley)先生。她主动与大学传播学院领导人沟通,在学院安排新闻系学生的协助下做足采访,初露的峥嵘也成为了回国后工作的蓝本。MBA毕业时,她又找到了当地的书店老板,把家人远涉重洋寄来的中文专业和论文参考书推销给书店,不但讲了一个不错的价钱,又充实了自己需要的外文原版书籍。回国前,李红幼时种下的CCTV情结已变成热爱,她给央视一位领导洋洋洒洒写了厚厚的一封信。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领导针对“重视归国人才”的话题与其他领导进行过探讨。

在机遇的牵引下,她被召到新闻界著名制片人王利芬的麾下。她做过资讯编译、编导,负责选题和高端嘉宾的外联工作,一步步如履薄冰,严谨和追求完美成为寸步不离的习惯。她在赵倚卓导演的指导下,担纲独立完成过一期《你身边的经济学》栏目的编辑,并全揽节目的翻译工作。主嘉宾是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教授,围绕他的获奖理论“劳动力市场之信息不对称”进行探讨,理论深度加大了编辑的难度,在时间和专业翻译上也存在困难。李红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她一边思索,化不可能为可能,终于从时间和质量上保证了节目的品质。在对话外联工作中,后来公关危机不止一次在半路杀出,却最终经她执着的态度和专业的精神一一化解。一个周五的晚上,她接到本不属于《对话》份内工作的任务:两天内为《经济信息联播》完成近三万字的国外资讯翻译工作,翻译资料作为创办《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关键成员小组会议的参考材料。李红完全是一分钟未合眼,两天里全力拼智力,没有要求任何报酬或补助。“在央视的成长和发展,得力于新闻界著名制片人王利芬的扶持和培养”。李红感恩如斯。

行动大于语言

倔强李红对自己的要求近乎残酷,更是颠覆了男性社会的审美观,她觉得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一个团队共同做一件事情的女人更有魅力。“男女之间只有性别的差别,没有智识的差别,女人像男人一样生活是社会的进步。”虽然事业排在心中的第一位,李红否认自己是事业上的工具,不认同黄牛般的默默耕耘,但她更向往生命的高格调,要在人格上锤炼自己,保持生命的纯净和安然。

在《对话》工作的近四年间,李红拒绝了多次明示或暗示的诱惑,新闻事业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要求使她抛却了原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利益。感恩,本色,才是李红。她要问心无愧。

李红在日志里写过一句话:“人要成名,我要立世。”利益前的抉择,使周围不少人走穴跳槽,或者创业经商,离坚持操守越走越远。而李红仍孑然一身,扎根不闻名利的土壤深处,坚守在沉默的冷清的幕后。“抵制诱惑吧,这样你才能不断地做出高尚的行为。”不知哪位名人的话在李红的心里留下投影。人格是一道有难度的选择题,她做的只是沉潜,然后静静释放却广聚威力。

在进入《赢在中国》栏目之前,李红与国际论坛著名主持人潘杰客先生,于2005年6月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KSG)中国论坛”项目有过一次成功合作。潘杰客先生当时是KSG全球校友会董事会副主席,在5月底接到KSG院长David Ellwood来华访问的通知后,遂急邀李红全权负责此次“KSG中国论坛”项目事宜。从招聘、组建项目团队,到成立KSG中国校友会筹委会、起草相关章程及规则,再到网站建立、安排网上投票选拔筹委会核心成员,到参会KSG会员及高端嘉宾和媒体的邀请、赞助商谈判及到位,以及现场布置及安排等一揽子工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全由李红全权领导、组织,其中80%的环节由她本人亲力亲为。会后KSG院长David Ellwood先生对远超他预期的现场效果和规格惊讶之意溢于言表。

进入《赢在中国》,是事业的继续。那时栏目组导演不够,李红一个人扛下了三个人的工作。对外联系高端嘉宾、评委;带摄制组外出采访;翻译国外嘉宾的采访素材;以及《赢在中国》栏目一切节目录制、晚会、专业讲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所有嘉宾邀请工作…… 都事必躬亲。半年内成功开掘、邀请、采访200多位国际、国内高端嘉宾。她经常回家后累得不知道自己怎么睡去的。“从《对话》到《赢在中国》,王利芬常把烫手的山芋给我,而这恰恰锻炼了我的能力,并因此开掘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我很了解王利芬,她雷厉风行的风格要求她的团队成员高效运作。”这是一场高质量的双赢,李红有着沉甸甸的收获,也是给新闻业的高额回报。“《赢在中国》和王利芬给了我一个更为广阔、责任更重的平台,在半年多期间,更使我相信,人的潜力无限大,我不相信挫折和眼泪,那是自己开掘不够或方法不对。”

李红信奉执著,她在突破和创新里认识自己以前都没有发现的一面。在《对话》期间,一次采访摩根・斯丹利董事长的节目拖延了很长时间未播出,对方难免心生不快,给以后的进一步合作也笼上了阴影。对此制片人都感到有难度,有心放弃,可李红在二次邀请期间考虑到摩根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先生的分量,多年媒体人的沟通的经验助她破解双方的芥蒂,她充分体谅嘉宾的心理,慰问并安抚嘉宾方相关负责人,同时说服制片人达成合作。几乎栏目里许多公众闻名却未谋面的“大脑袋”的到场大多要经历一番这样的波折。在《赢在中国》期间,一次深圳之行给她的触动很深,一位国家领导的发言人已经表示过此行不接受任何采访,而李红坚信媒体人要执著;在这位领导要上车前她一个箭步冲上去问了一个关于创新的问题,领导用两句话简短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她意外之余,也为这位领导的人性之举生出许多感动。

2001年加入CCTV-2《对话》栏目以来,李红用如同牵着线的手强力开拓和建立与各驻华使馆、商会、各国驻华机构等的关系,以及积极参与高端峰会和论坛,借助央视平台和各驻华机构的协助,邀请了诸如美国前财政部长约翰・斯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全球竞争力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里茨、全球著名风险投资家及“索罗斯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杰姆・罗杰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及摩根斯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等国际著名人士作为《对话》嘉宾。2006年3月加入《赢在中国》栏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高效采访200多位国内外知名人士,如“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约翰・拉特里奇、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 IDG全球董事长麦戈文、以及国内外一流企业家等。在《赢在中国》期间,李红同时还引荐并运作达成诸如纳斯达克(中国)、《福布斯》等国际著名机构与《赢在中国》的多个项目合作……

理想是一幅油画

《赢在中国》在大江南北烧起了一把火,而李红离开了。制片人几度挽留,新的对话节目也在等待着她的加入,可李红做出了决断,她心中的理想是一幅抽象的油画,宏观阔大,无法用语言描述。2007年她给自己的新的定位是“沉潜的自由职业人”。

正由于在新闻领域的历练和机缘,李红在挖掘《赢在中国》高端嘉宾及采访的过程中,结识了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约翰・拉特里奇博士。拉特里奇博士是里根时代美国经济框架的主要缔造者,现在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金融顾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荣誉教授。2007年1月,拉特里奇博士接受北京市市长颁发的“长城友谊奖”,此奖项特颁给有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李红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一名博士生,成为拉特里奇博士门下在中国的第一名博士研究生。

在之后的邮件交流和面谈里,两人成为了忘年之交,并就事业的合作初步达成了共识。拉特里奇博士授权李红以美国拉特里奇资本(中国区)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作为博士及其事业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和相关高层活动媒体推广的负责人;李红同时又是拉特里奇博士本人的特别助理,在学术合作、大学讲座及课题研究方面,协助拉特里奇博士在中国的理论研究及学术活动。离开《赢在中国》后半年的时间里,李红四处奔走为约翰・拉特里奇博士组织了几十家中国主流媒体的采访,如凤凰卫视《2007博鳌专辑》、深圳电视台《对话改革》的电视专访;《经济》杂志等专访;中新社、《21世纪经济报道》等报纸专访以及中国金融网、新浪直播等网络直播……更通过与各高峰会及论坛的合作沟通,为约翰・拉特里奇博士安排作为“开幕式演讲嘉宾或论坛主演讲人”。作为与各大高校的资源合作,为约翰・拉特里奇博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安排了多场演讲。另外,李红还引荐、安排约翰・拉特里奇博士与多位著名的官员及机构领导人会面,如博鳌亚洲论坛组委会秘书长龙永图等。李红目光放在比常人更宏观的层面,她用个人的理念和执行力使国外先进的理念、资本,经由有影响力的人物带进中国并传播及分配;并且促进官方及民间的高端会面及合作。“约翰・拉特里奇博士是一座中美关系的桥梁,我希望协助博士能在未来持续为中国带来更多在经济及学术领域所缺乏的资本及资源。”做这些她都没有收取个人的项目报酬,而是请拉特里奇博士资助母校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课题研究项目作为合作。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9

专业的邀请函发放应该包括6个步骤:1、拜访计划2、引导交谈3、炒作会议讲者及讲课内容4、处理异议5、到会的确认6、跟进。下面笔者就用一个实例来加以说明。背景是XX公司要举办一次关于偏头痛的治疗与预防以及该公司产品某药品在偏头痛中的治疗经验交流的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是XX医院的W教授,邀请的讲者是山东XX医院A教授,时间是下周六下午两点。邀请对象是市级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1,首先是炒作会议主题,这是需要做访前计划的,这个计划应该是围绕此次的学术会议主题所准备的,比如我们此次举办的是偏头痛的规范治疗学术会议,所以我们应当去了解目前医生是否有比较系统规范的治疗指南及流程。初步判定他所感兴趣的话题,来炒作会议主题,让他看到此次学术会议所能带给他的利益。这是价值利益销售的关键。其次请记住主任的时间是很宝贵的,所以你要在见面后最短的并且最合适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拜访目的表述清楚,以至于不会让客户觉得你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主任,您好!我是XX公司的小左,负责XX产品的,不知道您还有印象没?”

“哦,知道的,你有什么事吗?”

“我刚看门诊上患者还挺多的,偏头痛患者占了不少。您看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您一定在偏头痛的治疗上有自己很多经验,我今天是想就偏头痛的规范治疗和您做个探讨,耽误您5分钟您看可以吗?”

“偏头痛是吧?行,你坐。”

2,因为这里所用的是一个相关疾病问题所做的开场白,所以80%是可以得到允许的,接着就要开始引导交谈,探寻。我们可以运用引导交谈探寻技巧识别客户的需求,并通过开放式及封闭式提问漏斗般的得出真正的需求,并放大及确认引起他的重视。

“谢谢主任,您所遇到的偏头痛的患者应该是不计其数了吧,那么偏头痛对患者的生活,家庭造成了怎样的困扰呢?”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社会经济和患者生活都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发病轻重不一啊,轻则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重则生活不能自理,并且最近两年确实有调查说偏头痛患者在逐渐增加,可能跟环境和压力也有很大关系。”

“那偏头痛就患者本身而言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那并发症多哦,像什么小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并且还有增加发生脑卒中及不稳定心绞痛的风险。”

“也就是说偏头痛不仅仅只是头痛,而是可以带来那么多不堪设想的隐患及后果,是吗?“

“确实是这样的。”

“如果有很好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系统的规范的治疗,能够缓解乃至改善症状,那么对患者来说可是对工作,生活,家庭都有了很大的帮助。那么您在这方面是专家,您是如何治疗偏头痛的呢?”

“偏头痛的治愈确实能为患者带来很大的变化,但是现在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规范治疗方案,大家都是经验性治疗,根据偏头痛的类型啊,症状啊进行对症治疗,也很复杂,所以治愈率也不是很高。”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是缺乏一套规范的系统的治疗方案,如果有的话是对您和患者来说是能帮助解决当前很多问题的,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吗?”

“是的。”

3,上面已经确认出客户的真正需求,“一个系统的规范的治疗偏头痛方案”。这时候时机成熟,我们就可以立马亮剑----亮出我们能满足他需求的学术会议的邀请函。

“像您刚说到的这个问题,其他医院的老师确实也都存在,也令很多老师真的是头疼。我们为了推动湖北地区在治疗偏头痛领域发展,更好的加强学术交流,所以特别邀请了XX医院的A教授来做偏头痛的报告,交流偏头痛的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这是会议邀请函,刚好能为您在偏头痛治疗上带来一些新的学术信息。”

“哦,邀请的A教授是吧?”

“是的,A教授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曾经还在美国XXX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过,是《中华内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等多本医学杂志的编委,也主编了多本著作。您应该知道他吧?”

4,当你做好了铺垫工作已经递上了邀请函时,客户多半会抛出异议,这个异议可能是客户真实担心的问题,也可能只是拒绝的托辞,所以我们应该按照处理异议的4步法则来进行处理。澄清--回答--核实--延续

“恩,A教授我知道,看过他的一些文章,还不错,是什么时候?”

“是的,A教授发表的很多关于神经内科学的文章都得了不少奖项。会议时间是下周六下午2点,因为考虑到各位老师周六一般下午有时间,所以特意安排在这个时候,并且提前一周来邀请,您也好安排时间。”

“那好吧,到时候有时间没有别的安排我会去的。”

5,其实到这里事情还没有敲定,他并没有和你达成协议,只是敷衍的说没别的安排是会去的。所以接下来我们的到会确认是非常重要的。

“不知道您对会议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担忧?”

“A教授的会以前我没有参加过,文章写的可以,但不知道讲的怎么样,本来这段时间医院就比较忙!”

“我理解您的担心,毕竟您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在一场毫无意义的会议上浪费几个小时是非常不值得的。而且主任您放心,公司特别注重此次会议,我们还特别邀请了湖北XX医院的W教授做大会主席,我们去邀请的时候,W教授听说是请A教授来讲,立马就答应了,因为他听过A教授的课,讲的非常好。加上我们所邀请的嘉宾全部是湖北地区神经内科的主任专家,是绝对保证会议质量的。您在神经内科界也是很有声誉的,您也可以将您在这方面的治疗经验分享给其他老师。所以说这次会议对您和对其他专家都是很有价值的。”

“下周六下午2点半是吧?好的。我会去的。”

“那您看我下周五早上再给您打个电话提醒下,怕您到时候事情一多给忘了时间,周六中午1点30我到您家楼下接您。您看可以吗?”

“那行,你直接到医院来接我吧,我早上还在医院上班。”

“好的,那我就不耽误您了,主任再见!”

“再见!”

6,邀请函是很成功的发送出去了,接下来所承诺的跟进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访问学者邀请信篇10

时隔8年,以坂田为团长、有山兼孝为顾问的庞大的日本科学代表团参加了北京1964年科学讨论会。有山兼孝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曾在1957年随朝永振一为团长的日本物理学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时见过郭老,与坂田既是同行又是朋友。郭老见到他们不胜喜悦,在四川饭店用家乡菜宴请全体成员,并当场为61名团员每人写了一幅字。当每人都拿到郭老的字后,全场掌声雷动,坂田和有山也激动地握着郭老的手久久不放。我在郭老身边工作了20多年,郭老一次写这么多字送人是唯一的一次。

5年后,1970年1月20日郭老接到有山的一封信,说坂田在1968年春天发现患了骨髓肿瘤,病情发展很快,现在只能靠输血维持生命了,在他们感到束手无策时,想到了郭老,问问郭老能否考虑请中医用中药为坂田治疗?

郭老对此事极为重视,恰好当天下午联络员刘西尧到郭老家商量工作,郭老就和他商量此事的处理办法。刘西尧当下打电话给卫生部军代表邱国光,请他马上找知名中医咨询,并要拿出初步意见,而后刘西尧马上回去向汇报。郭老立即给有山写信表示对坂田先生的关注与慰问。21日下午2点,刘西尧来电话转告郭老:

关于坂田昌一的事,已简单地报告了总理,总理已批示同意按郭老和刘西尧商量的办法迅速办理。

下午4点,的批件送到郭老手中,郭老说“总理办事就是雷厉风行”。22日,卫生部的中药处方送到郭老处,郭老马上又写信给有山,连同药方一起寄去。

2月3日,郭老接到了两封来自日本的信,一封是他的老友西园寺公一的,里面附着坂田昌一的夫人坂田信子1月23日的信,是请西公转请郭老为她丈夫写一封信,鼓励他战胜病魔。那时他们都还没有收到郭老寄去的信。另一封是坂田昌一寄来的春节贺卡。郭老当即就写了回信。十天后,有山来信,一面感谢郭老,一面提出缺两味中药――鸡血藤和阿胶珠。又过了五天,郭老托西公将买到的中药转交有山。不久,坂田就写来了感谢信。4月中旬,消息传来――坂田服用中药后病情有所好转。5月中旬,有山来信说,坂田准备在月底出院,还附了一张坂田的近照。另外询问一下药方是否要更换?郭老看着照片说:虽是满面笑容,但还很憔悴。要真是好转,倒是奇迹。他回信告诉有山:处方不用更换。

9月26日,外交部报告:坂田昌一病危,请郭老去电慰问。郭老叹到:预料中的事终于来了。10月16日坂田病逝。同一天,科学院送来坂田十天前发来的电报,电文说:

希望中日两国科学家携起手来,共同为人类的幸福和世界的发展而尽力的日子早日到来。

希望早一刻回到这条战线。

郭老看着电报中的最后一句话感慨地说:他的希望落空了。17日,坂田信子发来讣告。25日,有山来信详细报告了坂田逝世前后的情况。郭老在回信中称坂田先生:

身虽永逝,精神长在。并应他们的请求,为坂田昌一墓碑题辞:

科学与和平,创造日日新。

微观小宇宙,力转大车轮。

坂田昌一先生千古

郭沫若

郭老的题辞现在已嵌刻在坂田昌一的墓碑上,手迹原件由坂田信子夫人珍藏着。

1971年2月19日,郭老收到坂田夫人的来信,并附有郭老送给日本冈山后乐园的两只丹顶鹤和亲手题写诗碑的照片。她是见到日本报纸上有刊登郭老将率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参加名古屋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希望到时能见到郭老,当面感谢郭老对她丈夫的关怀与帮助。郭老在25日回信,感谢坂田夫人寄来的照片,称赞坂田先生:光辉业绩,照耀人寰,长垂不朽。同时告诉坂田夫人有关他访日之事仅是误传。此后,坂田夫人还给郭老寄来坂田的遗著10部。

1973年元旦,中科院外事局收到坂田夫人1972年12月10日给郭老的来信。一方面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坂田昌一论文集提前出版,并已给郭老寄出,另一方面说她自己经过两年多的痛苦后,也慎重考虑今后的方向,她想去比较偏僻的地方从事幼儿园工作。并且,想在第二年春天来中国,一是看望郭老,二是考察中国的幼儿事业。有山让她与郭老联系,看应如何办理申请手续。中科院外事局附上处理意见报告一并送给郭老,郭老做了很长的一段批示:

拟欢迎她4月份来访三个星期左右,并建议同时邀请有山兼孝夫妇(如有夫人)。有山是理论物理学家,可请他作作报告。坂田夫人也可以谈谈坂田教授的业绩,来往旅费似可由院负担。如决定邀请,最好请争取时间,通过东京办事处电告坂田夫人和有山教授,以便他们早做准备。

请送西尧、武衡、建中同志核。

郭沫若

七三年元旦

郭老还在外事局的报告最后一句:“建议请友协考虑安排”下面批了一句:“由科学院直接办如何?”

刘西尧当天批:“完全同意郭老意见,应由科学院出面邀请,直接办,不应由友协考虑安排。请既按规定报批手续报批办理。”紧接着又批一句:“请速办,并请将我们意见报郭老。”1973年4月,坂田信子(右三)和有山兼孝夫妇在郭老家作客。

武衡和王建中也都批了照办和同意的字样。

当时的外事局接到坂田夫人的信后花了10天时间才将翻译好的信送到郭老手中,恰逢年假中,但郭老和刘西尧一天就把该批的文件批完了,而后仅用了5天时间完成报批手续、拟邀请函、审定和签发。由于郭老办事迅速,邀请电报于1月5日就发出了,郭老高兴地说:“这次办得够快的。前年坂田去世前给我的电报,他们给我压了十多天,直到坂田去世后我才看到,我怕这次他们一办又是半个月二十天。”

1月16日有山兼孝来信感谢郭老对他们夫妇的邀请,告诉郭老他们还需征得他们学校的同意,另因他们夫妇都有慢性病,还要医生同意才行。但他相信这些都不是问题。郭老在他的信上批到:

送科学院外事局。此信我已看了,请译出送西尧、武衡、建中同志阅。坂田夫人尚无信来,或许不两天会有来信的。届时再一并处理。如四月份不方便,可让他们选择自己适当的时日。

郭沫若

1973.1.16.

2月初,坂田信子和有山兼孝夫妇办好一切出国手续,并告诉科学院他们将于4月7日从东京出发,经香港到中国。3月中旬,科学院外事局在草拟接待计划时征求郭老意见,郭老经过缜密思考,有些意见还和我交换过,然后分别在14日和20日给予答复,其中指名参与接待的人员有:周培源、严济慈、裴丽生、吴有训、陈冰,并特别提出“今后可让裴丽生、严济慈多搞些外事活动。”

严济慈同志在“”中受到冲击,1972年酝酿召开人大时,不但将他原有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免去了,而且还去掉了他的人民代表资格。这次人代会虽因事件没有开成,但严老仍被靠边站,郭老对这种情况十分着急。这次机会来了,郭老和我商量把严老推出来。通过这次接待外宾,严老的名字和照片又出现在报纸上,这就等于对外宣布严老“解放”了。严老为此很感激郭老。

裴丽生同志公开出面接待外宾一事却出现了意外。裴丽生原本正在主持中国科学家协会的日常工作。当我们发现在接待外宾的计划中根本没有裴丽生的名字时,我们还以为是因为他不是主要接待者,所以不用写在计划中。但不久他突然被调到图书馆去当顾问。这实际上就是不让他工作了。然而,这件事从来没有人向郭老汇报过,对此郭老特别不高兴,虽然他不是行政上的一把手院长,但他是党组书记。从这件事看出当时科学院的重大事情他做不了主。利用接待外宾的做法让裴丽生公开露面,是郭老反复斟酌并征求过我的意见的。因此郭老总感不安,怕是我们害了裴丽生。

我安慰郭老:就是没有这件事,他们也会这样处理他。郭老多次让我去看望裴丽生,当我转来他对郭老的问候,并告诉郭老裴丽生很泰然时,郭老才心安一些。

钱三强同志也是通过接待外宾而“解放”的。三强同志“”前是二机部副部长兼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自“”开始后就没有公开活动过,也没给他工作,是彻底的“靠边站”。坂田信子在来华前寄给三强同志一本登有坂田昌一文章的杂志,并表示希望能在北京见到他。为此科学院外事局询问二机部:三强同志能否出面接待这批日本外宾?如果不能,客人到京后怎样答复?就在外宾从东京出发的那天,二机部答复,二机部核心小组讨论的意见是:为了工作需要,原则同意钱三强出来。建议科学院报告国务院和总理。直到外宾到达北京机场时,有山兼孝再一次提出见钱三强时,这个问题还没有定下来。科学院军代表王建中的意见:可以见外宾,不见报。不用报国务院了;武衡则主张给国务院写报告,和二机部会签。他认为三强同志可以见外宾,也可以见报。他们征求郭老的意见,郭老同意武衡的意见。4月12日中科院给国务院写了专题报告,当日李先念在报告上批示:

拟同意,总理批。

总理当日批示如下:

要刘西尧同志找钱一谈,如谈得好,可以公开活动,并仍参加原子能研究所的工作。

国锋、登奎同志核

1973.4.12

坂田信子和有山兼孝夫妇是4月8日由深圳入境到达广州。一同到达的还有应中国科协邀请的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河上益夫等三位学者和漆户暾先生。当晚在广东省科技局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坂田信子说:1964年她丈夫写的文章看后给予很高评价(坂田昌一的《坂田模型》),坂田回国后曾对她说:“我的文章在日本没有引起重视,但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赞扬,这说明我的路子走对了。”

日本客人是4月9日到北京的,我陪同于立群代表郭老到飞机场迎接,同去的还有周培源夫妇和严济慈等多人。翌日晚,郭老夫妇、吴有训夫妇、周培源夫妇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客人。坂田信子握着郭老的手说:“坂田在世时,经常提及和念念不忘郭沫若先生的恩情,他还常对我说病治好以后,一定带我到北京见见郭沫若先生。今天我是根据丈夫生前的愿望来中国访问的,看到郭沫若先生的身体这样健康,内心十分高兴。”合影后,于立群因有些发烧而提前告退。大家在接待大厅坐定后,坂田信子一边拿出一张坂田的照片送给郭老,一边禁不住哭了起来。郭老安慰她说,坂田先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容貌犹在;他在学术上有很大成就,他的成就还在,请不要悲伤。……我选定4月份邀请你们来是因为4月份北京天气已经转暖,正是百花争妍的季节。……坂田信子表示,这次到中国要好好学习,将余生的精力贡献给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事业。有山兼孝说:坂田昌一先生患病期间承蒙您各方面的照顾,并迅速给了我们中医药方和一些中药,这不仅对坂田夫人和我,而且对日本科学界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我相信坂田昌一先生和中国科学家共同开辟的日中物理学界、科学技术界的交流,今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我将全力以赴地为进一步加强这种科技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郭沫若先生是我们亚洲科学界的元老,希望给我们更多的指教。郭老说:“日本科学家对科学的发展是做出了贡献的,我们的对坂田学说就很欣赏。坂田先生所走的路我们要继续走下去。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我不是什么元老,但我的年纪确实老了。如果我还年轻的话,真想再去日本,向日本人民学习20年。(这时坂田夫人笑了)看见坂田夫人的笑容,我们就高兴了。”郭老最后说:“坂田先生所开辟的道路是正确的,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将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正确,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光明。我们中日科学家都应沿着这条路,子子孙孙地走下去。”随后,中日两国朋友的歌声把宴会推向高潮。

4月15日上午,廖承志、楚图南率中日建交后的第一个友好代表团出访日本,坂田信子和有山兼孝夫妇应邀到机场参加送行。郭老把他们介绍给邓小平、李先念等前来送行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大家都很高兴。

4月15日下午,郭老在家里会见坂田信子和有山兼孝夫妇。当客人到来时,郭老和于立群带子女到二门外迎接,大家一起步入内院。郭老指着院中两棵盛开的海棠对客人说:海棠今年开得特别好,它们也和我们全家一样,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说得大家都笑了。郭老又指着满院含苞待放的牡丹说:我最喜欢牡丹,我这里的牡丹品种比较多,有的也很名贵,但要十多天以后才能盛开,它1964年8月,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郭老为日本代表团团员题词。(左一为坂田昌一团长)们是想挽留你们多住些时间再开放欢迎你们。大家又是笑声一片。在客厅,郭老送给客人自己亲笔写的《诗词三十七首》,并在扉页上题名。然后向客人们介绍客厅正墙上挂的傅抱石的巨幅山水及他与傅抱石的友谊。当说到郭老的儿子郭汉英也在从事物理研究时,有山兼孝说:你们的儿子和我是同行,我感到很幸运。日本也有许多年轻的物理学家,希望你们的子女能到日本来看看。坂田信子也接着说:我们的后代将会沿着郭沫若先生和我丈夫建立起来的友谊之路发展下去。接着大家又一起参观了郭老夫妇的办公室、于立群的书法作品和她写字用的特大号毛笔――笔杆象拖把杆一样长,笔头象扫帚一样大。坂田信子对于立群的书法更是赞叹不已,面对各式条幅、横披、册页,有工整精小的隶书、有五尺乘五尺一个的大字,有一丈五尺长的对联……她说:太了不起了!真是大开眼界,我作为一个妇女为此而感到自豪。很快,两个小时过去了,郭老诙谐地说:肚子提抗议啦,我们应该吃饭去,边吃边谈吧。这时于立群摘了两把海棠花送给客人。

大家乘车到北京烤鸭店。客人不仅品尝了烤鸭,还到厨房参观了制作过程。晚宴气氛轻松愉快,已是九点多钟了,大家仍兴致不减,我怕郭老和于立群太累,给郭老提了个醒,郭老举杯讲了几句话,结束了宴会。这次会见给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没有想到会到郭老家中做客,还见到郭老的子女并一起吃饭。就连平时不大讲话的有山夫人第二天早晨还兴奋地谈起:昨天我真高兴,一夜都没睡好觉。郭先生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永世难忘。

事后,郭老分别为坂田信子和有山夫妇题了诗,给坂田夫人的诗是:

一生充实有光辉,满门桃李正繁枝。

孟光不愧梁鸿志,天下英才教育之。

给有山夫妇的诗是:

樱花时节海棠开,好友随春一道来。

园内牡丹犹有待,含情留客无忙回。

4月17日,钱三强、彭桓武到北京饭店看望了日本客人。他们和坂田先生、有山教授是老朋友,这次和有山旧友重逢,非常高兴,无所不谈。此时有山教授诚恳地提出:中国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在工厂、农村劳动时间太长,这样会严重影响对青年人的培养。

在京期间,客人们除了名胜古迹外还参观访问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原子能研究所、北京大学、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幼儿园、工艺美术工厂、地铁、防空洞和《中出土文物展》。有山教授还和同行进行多次学术交流与座谈,使当时被封闭了五六年的我国学者受益匪浅。在客人的要求下,他们还作为普通乘客坐了一次北京的公共汽车,车上的人给他们让座,他们感触很深,感觉中国人有礼貌,讲秩序,这种传统应该继承发扬。

4月21日,严济慈、陈冰、崔泰山陪同客人去南方访问,我和郭汉英陪于立群代表郭老为客人送行。客人未到,在机场候机室我们见到了钱三强,我们和他已经五六年没有见面了。当我们和他握手时,他激动得两眼都湿润了。

日本客人见于立群前来送行十分感动,于立群亲手把郭老写的一张关于

“孟光不愧梁鸿志”的解释交给坂田夫人,并请崔泰山当场翻译给她听,坂田夫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一条短讯:《坂田信子等日本朋友去南方访问》,在送行的名单中出现了钱三强,这是他“”以来第一次公开露面,这等于宣布他“解放”了。

客人又访问了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后由上海回广州。在赴深圳出境前,广州市举行欢送宴会,坂田夫人讲了半个多小时的话,她说:郭先生比我丈夫向我介绍的还要好,他对我讲的话比父母讲的还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