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27 17:52:38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1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肌;功能锻炼;康复期;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046-0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i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慢性发展过程,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甚则严重影响生活危及生命,也是致残的主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康复医学的发展,肺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缓解期的功能锻炼能科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在2008-2009年我科对住院COPD康复期的患者进行呼吸肌锻炼,观察锻炼前后呼吸、心率及肺功能等指标的改善,对58例病人的资料完整者进行总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收集病例58例,均在我院住院。男49例,女9例。年龄60-78岁,平均62.5岁;病程5~1 0年9例,10~20年25例,20~30年24例,58例均无心脑血管疾病,根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符合COPD诊断标准[2],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COPD常规治疗,待病情平稳,开始呼吸功能锻炼,掌握各种呼吸功能锻炼方法,如缩唇呼气、腹式呼吸等,4个月复查肺功能。

1.2方法

1.2.1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①缩唇呼气训练,每天2次,每次15~20分钟。②腹式呼每次10~1 5分钟,每日2次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最好成为自然呼吸习惯。③慢步行走,每天30分钟。

1.2.2对护理COPD患者的指导方法

1.2.2.1指导患者练习呼吸操,设定每天练习次数和时间,并做好记录,测定患者呼吸操锻炼前后的肺功能变化。开始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制定锻炼计划。

1.2.2.2做好COPD患者的家属工作,家庭成员要支持病人的呼吸训练,多关心体贴病人,并对呼吸锻炼工作进行提示和监督。

1.2.2.3争取社会对COPD的支持,护士的角色不仅是指导者,而且是社会工作者,出院后主动与患者电话随访,咨询锻炼情况,给予病情指导,预约患者复诊时间。

1.2.3效果评定方法:临床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心跳频率。肺功能改变是COPD患者病情发展和演变的基础病理生理变化,因而肺功能测试则成为临床评定COPD患者治疗情况的主要指标。实验室采用日本美能AS-500全自动肺功能仪检测锻炼前后肺功能指标。选择:最大肺活量(VC)、一秒钟通气量(FEV1)、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呼吸峰值流速(PEF)等数据[3]。在此调查前,本组20例进行了预试验,问卷重测信度为0.88。测试时由专人下发调查表,讲解填写方法,并负责收回,有效回收率100.00%。

2结果

2.1锻炼前后平静状态下呼吸、心率变化比较(见表1)。

2.2呼吸功能锻炼前后肺功能监测指标比较(见表2)。

2.3早期指导呼吸锻炼可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增加呼吸肌功能。本组资料显示老年COPD患者通过呼吸肌功能锻炼,呼吸及心跳频率较锻炼前明显减少(P

3讨论

随着我国的老龄化,COP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在急性期发作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抓住缓解期的治疗,在康复期的呼吸功能锻炼显的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呼吸功能锻炼确有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作用。可预防疾病发作和病情加重,减轻呼吸困难症状[4],增强体质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长期的呼吸肌锻炼,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强壮有力,改善呼吸形式,提高呼吸效率,促进排痰,调动免疫系统的应急能力,增强免疫功能及体质,从而使减退的肺功能得以恢复,并能阻止肺功能进一步下降。

本研究发现,本组受试中49例年龄>75岁、病程>10年者,呼吸锻炼后测试患者的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得到改善,同时改变了呼气的不良习惯[5]。提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COPD康复期患者实施早期呼吸锻炼,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增加体力和积极投入日常活动。以减轻肺功能受损程度,减少住院的时间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1]崔妙玲,何志义,王自秀,刘剑梅.肺康复锻炼对稳定期COPD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489~490

[2]《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编委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诊治规范.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203

[3]林江涛,郝立爽,陈文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呼吸困难、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响,2003,5(6):662~663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2

[关键词]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1(a)-003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临床特征是不可逆性的呼吸道阻塞和肺气肿,其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出现,对患者肺功能、肺康复造成严重影响[1-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患者在>40岁的中国人口所占比例为8.2%,患病率高,反复迁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3-4]。COPD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其除了药物治疗外,有效的康复性训练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和预后肺功能恢复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关于COPD康复性训练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却鲜有报道。本研究对我院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肺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康复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每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0~84岁,平均(69.1±7.4)岁;临床分期:急性期31例,稳定期19例。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62~85岁,平均(68.8±6.7)岁;临床分期:急性期32例,稳定期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除标准: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周内有急性发作病史且应用抗生素药物患者;1个月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组 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治疗,并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5~2.0 L/min。

1.2.2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患者保持背部靠墙,双脚分开,和肩部同宽,逐步向前伸,和身体重心形成一定的距离,距离40~50 cm,身体同时呈现下蹲的姿势,促使小腿长轴和地面保持垂直。大腿和小腿间的夹角>90°,不能下蹲太深,避免增加髌骨关节压力,但是也不能下蹲过浅以免起不到锻炼大腿肌肉的效果。一般每次蹲到无法坚持为一次结束,休息1~2 min,然后重复进行,每天重复3~6次为最好。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6 min步行试验情况 血气分析结果主要是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6 min步行试验是选择平坦的地面画一条长度为30 m的直线,两端各放置一个座椅,受试者尽快沿着直线行走,直到6 min停止,对行走距离进行测定[6]。

1.3.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 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7-8],主要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COPD属于一种可防可治的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形成因素比较复杂,主要与吸入有害气体和w粒有关,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9-10]。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患者可能出现全身脏器受累,主要包括运动受限、呼吸肌和四肢肌肉运动功能障碍、肺动脉高压及营养不良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COPD的自然病程中,骨骼肌消耗、功能失调和心肺功能下降,是患者活动能力和运动耐力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有资料显示,重症的COPD患者,运动能力降低明显高于FEV1降低[11-12]。有效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提高相关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水平和无氧代谢水平,增加训练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心肺协调功能,提高COPD患者最大摄氧量,进而改善患者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水平。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中明确将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作为治疗COPD患者的主要目标。肺康复已经被证实可以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其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肌训练、健康教育、心理和行楦稍ぜ捌湫Ч评价,其中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核心,主要包括上、下肢运动训练。有研究表明,肺康复适用患者主要有应用支气管舒张剂,但是仍然有气促等临床症状和运动能力降低,尤其是对于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效果更加明显[13-14]。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肺康复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归根到底是静蹲练习,静蹲练习适合普通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的锻炼方法,不仅可以演变为容易操作的绷腿练习,也可以在坐、立、躺时进行主动收缩股四头肌练习[15]。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FEV1、FEV1/FVC、FEV1%Pred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治疗前,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组治疗后PaO2、PaCO2、6 min步行试验、FEV1、FEV1/FVC、FEV1%Pred均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下肢运动训练锻炼方法简单易行,无创无痛,成本低下,容易被患者接受,可在家庭及社区广泛开展,COPD患者经过9周的康复训练,呼吸肌和下肢肌肉力量有所增加,二氧化碳潴留状态改善,氧分压提高,肺功能改善,因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肺部通气功能,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机体代谢水平,减少酸中毒的发生,巩固了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肺康复中应用后,可以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玉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呼吸功能锻炼[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6):566-568.

[2]陈卓莲.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75-76.

[3]朱正刚,陈燕,石溪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传统健身功法呼吸功能锻炼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36(14):3556-3558.

[4]潘瑞丽,郭爱敏,赵艳伟,等.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3,30(3):38-43.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6]Iriberri M,Galdiz J,Gorostiza A,et parison of the distances covered during 3 and 6 min walking test[J].Respir Med,2002,96(10):812-816.

[7]Kimman ML,Bloebaum MM,Dirksen CD,et al.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e-led telephone follow-up after curative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BMC Cancer,2010,10:174.

[8]石小燕.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2):129-130.

[9]Hersman DL,Shao T,Kushi LH,et al.Early discontinuation and non-adherence to adjuvant hormonal therapy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1,126(2):529-537.

[10]周玉兰,刘翱,刘枢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 11(10):848-849.

[11]邵燕儿,周磊.呼吸功能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康复,2015, 30(5):370-371.

[12]余雪梅,王英,何俐.肺功能训练和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3,13(5):17-20.

[13]任凯,章荣.肺功能训练合并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康复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4,35(1):78-81.

[14]朱正刚,陈燕,陈偶英,等.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情况的访谈报告[J].护理管理杂志,2014, 14(3):203.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3

关键词:呼吸机功能锻炼;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肺阻塞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该病的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阻,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气促、咳痰以及反复咳嗽等[1]。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和免疫力严重下降,病程通常较长,会对患者的肺生理功能造成直接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45例于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行肺心病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合并代谢疾病、肝病、肾病和脑病的患者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占8例,男性占12例,年龄42~77岁,平均(59.3±4.2)岁,观察组女性占11例,男性占14例,年龄44~86岁,平均(60.4±4.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不对对照组患者行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2.1腹式呼吸 取患者半卧位,半屈两膝,放松腹肌,在上腹部和前胸部放置两手,然后指导患者缓慢吸气,松弛膈肌,稍向上抬起腹部手臂,保持胸部手原位不动,行呼气时收缩腹肌,可见腹部手有下降感。练习5~15 min/次,练习1~2次/d,直至患者养成缓慢而平稳的腹式呼吸习惯。叮嘱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时尽量避免用口呼吸,确保呼吸节奏缓慢而深长[3]。

1.2.2缩唇呼吸 指导患者以嘴呼气以鼻吸气,在行呼吸的过程中嘴唇应保持缓慢的呼气节奏,将嘴唇收缩成哨状,呼气时间为2~3 s,吸气时间约为2 s,略短于呼气时间。为了取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在行呼吸锻炼时需要有效延缓呼气流速并尽量使呼气时间获得延长,使肩部和颈部肌肉获得充分放松,在使用鼻子吸气时需要关闭嘴唇,防止呼吸深度过深。训练10~15 min/次,5~10次/d[4]。

1.2.3呼吸操 主要包括坐、立和卧三种姿势,行立式呼吸操作时需取患者站立位,分开两脚使之与两肩同宽,双手叉腰进行呼吸,持续呼吸6次左右,将一手搭于肩部,另一手平伸并行上身旋转,左右交替,持续6次左右。在肋缘部位放置双手然后行吸气,压胸时持续呼吸6次左右[5]。双手叉腰,抬高腿部,交替抬高6次左右,行抬吸复呼。行坐式呼吸操时指导患者于床边或者椅上静坐,双手保持握拳状态,屈伸肘关节6次左右,屈吸伸呼。将两手分别搭于同侧肩部,旋转上身,持续旋转6次左右,旋吸复呼;压胸时行呼气,双手抱膝时吸气,持续交替6次左右;双膝交替屈伸,持续6次左右,伸吸屈呼[6]。患者行卧式呼吸操时需要取仰卧位,将两手保持握拳状态,持续屈伸肘关节4~8次,行屈肘动作时吸气,行伸肘动作时呼气。

1.3观察指标 于训练前以及训练后3个月和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心理状况、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状况以及日常工作能力等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则评分越高,同时采用胸透方法进行膈肌活动度测定,并应用微量肺功能仪器行时间肺活量(FVC)、肺活量(VC)以及潮气量(VT)、1秒率(FEV1%)进行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训练3个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肺功能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膈肌活动度影响比较 两组患者训练前膈肌活动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膈肌活动度获得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人类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的综合指标即为生活质量,主要包括社会适应完善程度、心理健康状况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对肺心病患者行生活质量指标评估,对于评价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7]。

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的呼吸方式获得改善和优化,从而加快患者肺活量的恢复和重建,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关系重大[8]。

对肺心病患者行长期呼吸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膈肌力量,使呼吸形式获得改善,从而使患者的呼吸效率获得提高,推动排痰顺利进行,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应急能力获得提高,从而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缩短减退肺功能的恢复进程。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不但承受机体痛苦,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限制或者减少了社会活动,会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信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和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在对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行健康教育,从而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9],避免病情复发或者加重。

本次研究中,训练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玲.呼吸机功能锻炼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7):127-128.

[2]刘颖,王颖,王凤荣,等.呼吸机功能锻炼对平稳期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61-62.

[3]周萍,魏群.呼吸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9(15):3186-3187.

[4]李家芝,李维,刘昀,等.呼吸机功能锻炼结合散步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48(19):134.

[5]潘瑞丽,郭爱敏,赵艳伟.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3,3(4):68-71.

[6]范广平.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其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8(2):49-50.

[7]杨钧,高凌云,李世云.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影响[J].中国病案,2008,9(1):45-48.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4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康复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广东韶钢医院内科对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心理因素,制定护理计划,给予实施,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生存质量大大提高,现将护理措施及康复锻炼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80例,男66例,女14例,年龄40~76岁,病程3~28年,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胸闷、气喘、排痰困难,8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同时,给予康复锻炼指导,患者症状均改善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而出现焦虑、抑郁、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患者做坚强的后盾,介绍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

2.2 一般护理

2.2.1 生活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空气污染,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对有烟、酒嗜好者应劝戒烟酒。

2.2.2 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浓度28%~30%,1.5~2 L/min,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而引起二氧化碳潴留,提倡进行每天持续15 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氧疗有效的指标: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1]。

2.2.3 加强营养支持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2.4 用药观察 患者入院时都有感染,因此痰标本的留取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取,并指导患者痰液必须由深部咳出,留取痰培养时,应立即送检。急性发作期根据病情遵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等,输液时必须控制输液速度,过快可引起急性肺水肿,导致心衰,静脉滴注氨茶碱更应缓慢。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有效排痰,如晨起时咳嗽,排除夜间聚积在肺内的痰液,就寝前咳嗽排痰有利于患者的睡眠。咳嗽剧烈时应取坐位,头略前倾,双肩放松,曲膝,前臂垫枕,如有可能,应使双足着地,从而有利于胸腔的扩展,增加咳痰的有效性,咳痰后恢复坐位,进行放松性深呼吸,让患者充分休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易疲劳,充分休息对有效咳痰十分必要,护士或家属协助给予胸部叩击和体位引流,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雾化吸入是帮助排痰最有效的方法,可用浓氯化钠10 ml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助排痰。

2.4 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教会患者及家属康复锻炼技术。

2.4.1 腹式呼吸 吸气时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将气呼尽,吸:呼之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速度为7~8次,要求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深吸缓呼,每天锻炼3~4次,原则是开始少慢慢增加,可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2.4.2 缩唇呼吸法 通过缩唇徐徐呼气,增加气道内压,延缓气道塌陷。方法为: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缩唇大小程度与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 cm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 min[2]。

2.4.3 体力训练 指导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为主的有氧运动等方法,可增强患者的体力康复,改善心肺功能,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上下楼梯,慢跑等,开始运动5~10 min,每天4~5次,适应的延长至20~30 min,其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到大逐渐增加。

3 出院指导

告诉患者与家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避免烟、尘吸入,要坚持不懈有效地康复训练,嘱家属督促实施,嘱患者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天气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应及早治疗,加强营养,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定期门诊随诊。

参考文献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5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疗养;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即使是稳定期的老年COPD患者在呼吸驱动、气道阻力、气道顺应性、呼吸肌肉力学方面仍存在明显的改变,这些改变促使COPD患者的病情不断向呼吸衰竭阶段恶化进展[1],故此时应予以适当干预。为此我们选取2001~2004年间入我院康复疗养的70名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对其30 d康复疗养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的时间为2001~2004年,70名受试者均为此间入我院疗养的4个月无发作的稳定期COPD患者,男50例,女20例;年龄60~72岁,平均(62±2.6)岁;病程6~8年。

1.2方法

1.2.1入院后做必要的医学检查包括一般情况检查、临床各科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肺功能的测定、营养状况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和时间。

1.2.2 饮食疗法低盐饮食,每日摄钠量限制在5 g。戒烟限酒。食用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食物。

1.2.3自然因子及缩口腹式呼吸训练在室外空气清新处散步,2次/d,30 min/次。缩口腹式呼吸训练:取平卧位,呼气时腹部下沉,口唇皱缩如吹笛状,使气体自口唇小缝缓缓呼出,同时在腹部放置一个沙袋以进一步提高腹压。吸气时上腹部对抗沙袋的压力将腹部徐徐隆起。反复数次,呼吸轻缓,全过程自然轻松,可适当加深,从每次锻炼5 min起,时间逐渐延长,直至1 h。1~2次/d,沙袋由轻至重(由2 kg增至4 kg),呼吸频率由快到慢,最终8次/min左右,锻炼4周。

1.2.4肺功能检测采用日本Chest公司产HI-501型肺功能仪,于康复疗养前后测其肺功能。包括呼吸频率、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

1.2.5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康复疗养前后肺功能变化(表1)。

由表1可知,COPD患者进行康复疗养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康复疗养前后呼吸功能变化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呼吸力学的改变存在于COPD发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COPD的患者即使处于稳定期,其气道阻力已明显增高,气道弹性、顺应性、运动耐力均有所下降,这必将加重阻塞,影响通气并最终进一步导致低氧以至发生呼吸衰

竭[1]。因此,对于COPD患者的治疗不仅在发作期,即使在稳定期也应予以干预。我们利用我院处于青岛海滨,气候温和,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微量元素多,尘埃及微生物少等自然疗养因子的优势并结合饮食疗法、体育疗法,以及在一定强度的沙袋负荷下进行缩口式腹式呼吸的锻炼方法对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康复疗养。尤其是进行缩口式负荷呼吸锻炼时,由于气体在呼气时是缓慢呼出的,故能延缓呼气时气流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减缓气道动力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气道早期闭合而引起肺内气体大量滞留,提高肺及胸廓的顺应性,降低肺通气阻力,提高肺通气的动力[2]。其次,自制沙袋加压负荷腹式呼吸锻炼可使吸气肌、呼气肌均主动参与收缩,反复锻炼可提高呼吸肌肉耐力和力量。特别是呼气肌的主动参与更能锻炼和增强膈肌、腹肌、肋间内肌肌肉的活动,改善收缩和舒张功能,促进肺内残留气体排出,减少死腔通气量,从而增加肺活量,保障有效通气,充分供给机体活动所需要的氧气[3]。结果显示,康复疗养后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的呼吸频率显著减低,呼吸的有效性明显提高,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肺功能得到改善,延缓了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了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靖,陈宝元,朱宝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吸力学和炎症状态的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5):332-335.

[2]钟南山,府军,朱元钰.现代呼吸病进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67.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6

关键词:矽肺合并肺气肿;康复指导

矽肺是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气肿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及过度充气,导致肺组织弹性减退和肺功能降低的疾病,主要病因是吸烟、空气污染和肺部慢性感染等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并进一步演变所致。矽肺患者长期吸入二氧化硅使气道清除功能受损害,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从而诱发肺部反复感染,再加上肺部弥漫性纤维化导致肺气肿。所以矽肺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会合并肺气肿。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急、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拟对入住职业病科的矽肺合并肺气肿患者康复指导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2013年我科收治的矽肺合并肺气肿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55~85岁,平均70岁。

2康复指导

2.1心理指导矽肺是一种慢性职业病,病情迁延不愈,合并肺气肿常反复发作,故患者常对治疗和康复信心不足,容易对生活悲观失望,处于被动状态。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进入患者角色,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并介绍一些疗效好的例子,使患者保持乐观态度,树立信心,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氧疗向患者讲解长期氧疗是目前矽肺合并肺气肿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可以改善肺通气功能,降低呼吸肌氧耗,阻止或延缓肺部疾病的发展,充分有效利于残肺的肺功能,活动耐力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一般主张氧流量1~2L/min,氧浓度24%~28%,吸氧时间>15h/d[1]。

2.3饮食指导强调增加营养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介绍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帮助其选择具体食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蛋、奶、鸡、鸭及绿色蔬菜等。忌辛辣食物,饮食易温热,尽量不食生冷食物,特别应少摄入高碳水化合物,以防二氧化碳产生过多加重病情。便秘者给予粗纤维饮食。饮水量应在1500ml/d以上,以降低痰的粘稠度,利于痰液排出。鼓励患者戒除抽烟的不良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2.4指导有效咳嗽咳痰咳嗽是呼吸系统的防御机能之一,有效的咳嗽以促进分泌物排出,减少反复感染的机会。患者取舒适卧位,做5~6次深呼吸,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使痰液排出,这样使分泌物从远端移向大气道,容易咳出[2]。也可使用胸部扣击法,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手指并拢,掌心呈杯状,运用腕部力量从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胸壁震动气道,边拍边鼓励患者咳嗽,以利痰排出。

2.5用药指导矽肺合并肺气肿是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易于复发的疾病之一。在治疗上应采取防治结合的综合措施,在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伴有喘息时,给予解痉平喘治疗[3],并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制剂。

2.6康复锻炼指导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

2.6.1腹式呼吸训练让患者取舒适位,上身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吸要缓慢均匀,切勿用力呼气。吸与呼比例1:(2~3)10次/min左右,训练2次/d,10~15min/次[4]。

2.6.2缩唇呼吸训练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笛子状,气体经缩窄的口唇缓慢呼出,3次/d,30min/次。

2.6.3适当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指导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参加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练剑、做操等,加强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3出院指导

劝导患者戒烟,居住环境要空气新鲜,冷暖适宜,无烟尘及有害气体吸入。入冬前开始坚持冷水洗鼻,还可用冷水洗脸,坚持耐寒锻炼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冬天注意保暖,特别是颈部的保暖,以防止感冒。如有呼吸道感染应尽早治疗,坚持氧疗,呼吸肌训练。患者应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摄入高碳水化合物,如含气碳酸饮料,以免二氧化碳潴留。家属要多关心体贴患者,鼓励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交活动。坚持门诊和家庭随访。

4结果

经过对矽肺合并肺气肿疾病的介绍及呼吸功能锻炼的指导等护理措施后,3例部分掌握,47例全部掌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5结论

通过对矽肺合并肺气肿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使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正确认识此类疾病,掌握了呼吸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肺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活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长期氧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12(2):71-73.

[2]吴晓华. 慢性支气管疗养员的康复指导[J].中国疗养医学,2010,8 :696.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7

关键词:呼吸操;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间歇或持续发作的喘息及呼气性呼吸困难,如诊疗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信心及生活质量。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呼吸操锻炼是哮喘患者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呼吸操锻炼能增强呼吸肌的工作效率,提高换气功能,减少残气量,减轻呼吸困难,达到进一步改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生活自信心。我们运用呼吸操锻炼对哮喘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其对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呼吸科2007年8月~2008年8月住院治疗被确诊为哮喘的5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男24例,女32例,年龄22~70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哮喘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试验组(药物治疗+呼吸操)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各28例,电话随访1个月,观察肺功能改善情况。

1.2呼吸操方法及作用 ①缩唇呼吸练习法:患者坐位或立位调整呼吸,用鼻吸气,并将嘴唇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呼出,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缩唇呼吸练习10min。缩唇呼吸可延缓呼气流速,减慢呼吸频率,可使支气管内压增加3~5cmHO2,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量,增加了肺泡通气量,改善缺氧状况;吸气后屏气2~3s可以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并可使部分萎缩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2]。其次可防止呼气时小气道陷闭和狭窄,有利于肺泡气排除;呼气时间的延长也有利于肺内气体充分排出,防止气道陷闭[3];②缩唇-腹式呼吸法:取坐位,半卧位或者立位。将两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嘱患者采取较慢较深的呼吸,经鼻吸气,腹部外鼓,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凹下,并用手适当加压帮助收腹。呼吸期间保持胸廓部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缩唇-腹式呼吸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吸潮气量;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保证最大吸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换气功能[3]。

1.3肺功能观察指标 采用日本捷斯特公司生产的HI-101 Rev.3肺功能仪测定所有患者呼吸操锻炼前以及呼吸操锻炼后1个月的肺功能指标。以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第1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前后对照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见表1。

试验组做呼吸操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

3 小结

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由于长期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给患者及家属造成相当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改善哮喘患者呼吸肌疲劳,促进肺功能的有效代偿,以此来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的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生活信心,呼吸操锻炼对于哮喘患者不失为一种好的综合防治的护理方法。通过呼吸操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力量的训练,使呼吸肌代谢能力增强,提高潮气量。减慢呼吸频率,变浅快为深慢的呼吸,延缓呼气流速,,让气道内保持一定的气压,防止外周小气道过度陷闭,使肺泡残气量减少,增加肺通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同时呼吸操锻炼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强壮有力,提高呼吸频率,促进排痰,调动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及体质,预防疾病发作和病情加重,减轻症状,减少患者住院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研究证明呼吸操锻炼可显著提高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第1s用力呼吸量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因此对哮喘患者正确进行呼吸操训练,不仅在急性发作期起自救目的,而且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大有裨益。

呼吸操训练无创无痛,简单方便,且无需任何额外开支,容易被患者接收。对降低哮喘复发是一种经济,有效集治疗和护理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26(3):132.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关于COPD的全球防治创议(GOLD),明确提出治疗COPD的目标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健康水平,防治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急性发作,降低病死率。文献显示COPD稳定期康复治疗的有效作用。康复治疗是针对COPD患者及家庭的,结合多学科知识的锻炼和教育项目。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分别制定了COPD的康复治疗诊治规范,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康复治疗的重要性,COPD虽是呈进行发展,但COPD病情的进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进行有效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呼吸肌锻炼、长期氧疗、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卫生宣教和预防感染、心理和行为干预等。

1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包括全躯体的耐力训练、局部肌肉的肌肉训练。可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选择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般采用全身运动的耐力训练和局部肌肉训练,持续与间断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先试一下全身运动锻炼量,观察呼吸和心血管反应,然后还逐渐增加至耐受的程度,摸索出符合患者自身条件的全身锻炼强度,以出现轻微气急和心率增快为限。若强度过大,病人由于症状状难受而拒绝,过小则效果差。多数患者对低强度、长时间锻炼,较高强度、短时间锻炼容易接受,并且安全有效。锻炼方式有步行、慢跑、登梯、踏车、太极拳、气功等。有资料[1]显示6分钟行走距离法对呼吸储备能力的提高有一定作用,方法简单。

2呼吸肌锻炼

COPD患者因过度通气,营养不良和缺氧等原因,呼吸肌的肌力和/或耐力不同程度的减低,特别在肺部感染更加明显可引起呼吸肌疲劳而出现呼吸衰竭。呼吸肌疲劳锻炼是COPD患者稳定期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方法[2]。呼吸肌锻炼的主要目的增强呼吸肌力和耐力,提高运动能力,改善肺功能,缓解症状,它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呼吸肌锻炼两种,特异性的呼吸肌锻炼主要是增强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其简单的方法有:吹气球、吹蜡烛、缩唇―膈式呼吸以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来说,主要是吸气性疲劳,因此,呼吸肌锻炼主要是吸气肌锻炼。训练患者缩唇―膈式呼吸,6个月为一疗程,能有效进行深慢呼吸,减慢呼吸频率,降低残气量,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利于肺内气体的均匀分布和通气血流/灌注比例的改善。

3长期氧疗

COPD患者由于长期气道狭窄,有效呼吸单位减少,会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致肺小动脉痉挛收缩,以及慢性缺氧所产生的高血粘稠度等原因。可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组织的严重损伤及一系列生理紊乱。长期氧疗能提高肺泡和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能力,稳定和降低肺动脉压,降低血粘稠度。改善呼吸困难,而且还可阻断或延缓慢阻塞向肺心病发展的进程和速度,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5]。也是被公认最能影响COPD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长期氧疗的主要适应证是呼吸室内空气时,其动脉血氧分压

4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性,已被医学界接受,由于其不良付作用在稳定期的长期治疗受到限制。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硷能药物和茶硷类药物等)是COPD稳定期缓解症状的主要措施。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充分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持续长的特点以及替卡松激素的副作用少,又能治疗COPD炎症的特点,帮助COPD患者重拾生活的乐趣。

5营养治疗

COPD患者由于呼吸负荷加重,呼吸功增加,能量消耗增高。但饮食摄入由于气急缺氧、心力衰竭等原因不能相应增加甚至反而降低,常常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COPD及健康状况恶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国内有多例报道营养不良与COPD转归情况的研究分析。

六、心理与行为干预

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被临床医生所关注。临床表现有多种,但国内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焦虑和抑郁这两个方面。其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的产生机理可能是(1)反复发作的气促、胸闷、心慌及加重期呼吸困难等痛苦造成病人对疾病认识的恐惧和焦虑;(2)多次就医带来的经济压力、生活质量、家庭依赖性增加、社会活动受限使病人产生抑郁和焦虑;(3)家属、社会的漠不关心甚至反感情绪使患者自卑、孤独,甚至产生厌世情绪;(4)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以及部分药物(茶硷、激素等)所致的不良反应,易产生心理紊乱。因此针对COPD患者,临床工作中除了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外,还应关注心理疾病的诊治。

综上所述,COPD的康复治疗是多方面、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它是临床治疗的延续,是临床医学整体的一部分,已越来越被临床医师认识和重视。

参考文献

[1]马燕红,吴家蓉,袁伟芳,等•有氧训练腹、腹式呼吸和气功对轻度COPD患者的康复作用•现代康复,2004(5):708~709•

[2]林江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长期氧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71~73•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9

【关键词】老年 肺心病 健康教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肺心病是由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造成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大多数患者年纪大,病程长,预后差。急性发作期病情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肝肿大,胃肠道淤血,全身水肿,加强对肺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有效护理。对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大多数患者不只需要一般的生活护理,更需要的是健康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问题。通过对老年肺心病采取适当有效和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可以避免或预防肺心病急性加重,从而达到减少肺心病病人住院次数和时间,延缓肺心病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生活方式干预

2.1 合理饮食

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发作常伴有心力衰竭、水电解质紊乱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胃肠道瘀血;低氧血症和抗生素、茶碱等对胃粘膜的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和损伤,加之缺氧和气短所致的厌食,以及呼吸功的增加使能量需要增多等,患者大多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所以在此期间更应补充机体所需要营养,可以尽量吃一些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鸡肉、瘦猪肉、牛肉、豆制品),在准备食物时要尽量做的时间长一些,以利于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进食时取坐位,细嚼慢咽,防止呛咳。

2.2 心里护理 肺心病患者因为多次住院,疾病反复发作,经济负担重,多有悲观感,同时由于呼吸困难而出现烦躁不安,易发脾气,有的患者甚至不配合治疗,因此,对此类患者更需要精心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待患者要态度热情,耐心指导,避免各种精神刺激,使保持良好的情绪,多巡视病房,多给予鼓励与安慰,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3 改善环境 肺心病患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探视,尽量保持室内外安静,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禁止吸烟,避免烟雾,浮尘,刺激性气体等对环境的污染,以防止刺激呼吸道,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

3 活动与锻炼

肺心病患者因为害怕活动会加重呼吸困难,所以拒绝活动,要向患者介绍适量活动的意义和正确的方式。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增强体质,并进行呼吸锻炼,目的是增强膈肌的活动,提高潮气量,减少呼吸频率,变浅速为深慢的呼吸。通过呼吸锻炼可以改善气体分布,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提高血氧饱和度,从而使呼吸效能提高。护士要先给病人示教,然后请病人回示教,直到掌握此法

3.1 腹式呼吸锻炼

呼吸方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口唇并拢成“鱼口状”,以增加气道阻力,防止过急地深呼气,造成肺泡萎陷。同时呼气时可用双手按压腹部帮助呼气。每天锻炼3~4次,每次深呼吸10~l5次,原则是开始少慢慢增加。坚持锻炼,持之以恒。为了防止枯燥感,腹式呼吸锻炼与缩唇腹式呼吸结合锻炼。春季、冬季及坏天气可在室内锻炼,夏、秋季可在室外进行。

3.2 缩唇腹式呼吸

肺功能康复锻炼方法篇10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锻炼;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观察康复锻炼对copd患者康复期血气分析及心率等的影响。方法 患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康复锻炼,内容包括扩胸、弯腰、下蹲、伸腿、呼吸肌锻炼、缩唇呼吸和家庭氧疗等。分别观察锻炼前、锻炼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血气分析及登楼(1层楼、2层楼、3层楼)运动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的指标。结果 康复锻炼后1个月与锻炼前相比,患者血气分析及登楼运动后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锻炼后1个月血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锻炼后3个月、6个月与锻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康复锻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锻炼;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

笔者于2009年2—8月对3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患者血气分析及运动时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缓解期copd患者,其诊断标准及临床缓解标准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1],男19例,女12例;年龄51~73岁,平均61.2岁。排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及其他不能配合者。

1.2 方法 (1)患者接受为期6个月的康复锻炼,主要为扩胸、弯腰、下蹲、伸腿等内容。每周锻炼5~7次,每次20~30min。(2)呼吸肌锻炼: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患者可取仰卧、坐、立位,一手轻放在胸前,一手轻放在腹部, 吸气时由鼻吸入将腹部鼓起,呼气时由口呼出,收缩腹部。初始1~2次/d,10~15min/次。掌握动作要领后可逐渐增加锻炼次数和每次的时间。(3)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经缩唇的口慢呼气4~6s,缩唇的程度患者自行调整。(4)坚持每天氧疗,吸氧时间12~15h/d,氧流量0.5~2l/min。(5)患者接受锻炼前及锻炼中主要应用祛痰药,未使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6)观察锻炼前、锻炼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的血气分析,登楼运动(16cm/台阶,25台阶/层楼,4m/层楼)时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spss10.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

2.1 31例患者锻炼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 见表1,表中可见患者锻炼后血气分析有显著性改善。表1 锻炼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注:与锻炼前相比,p<0.05,p<0.01,p<0.01

2.2 患者锻炼前后登楼运动时呼吸频率及心率变化情况 见表2。患者锻炼后呼吸频率、心率较锻炼前有显著改善,尤其在第3个月、6个月时明显。

2.3 患者锻炼前后登楼运动时血压变化 见表3。血压在锻炼后1个月无明显的改善,但在第3个月、 6个月后则有显著改善。表2 锻炼前后的呼吸、心率变化 注:①、②和③分别代表登一层楼、二层楼和三层楼。与锻炼前相比,p<0.05,p<0.01,p<0.01表3 锻炼前后的血压变化注:①、②和③分别代表登一层楼、二层楼和三层楼。与锻炼前相比,p>0.05,p<0.05,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copd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治疗上无特殊方法 。合适的锻炼手段和可靠的评定指标一直是有关copd患者的重要课题,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报道[2]。肺康复治疗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体能锻炼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受强度,改善对锻炼的生理反应及健康状况。(2)肌肉强度锻炼能改善患者行走耐受力,提高肌肉强度。(3)呼吸肌锻炼。copd患者的呼吸肌强度有所降低,呼吸肌锻炼能使其强度和耐受力增强。(4)氧疗。copd患者在缓解期仍有低氧血症,长期家庭氧疗能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改善缺氧,增加活动范围,从而提高生存质量。(5)生理治疗,可给患者提供松弛及呼吸再锻炼技术。(6)营养支持。营养低下是病情及健康状况恶化的一个独立因素。(7)健康教育。各种主题包括解剖、生理、饮食和营养、药物治疗方案及安全使用氧疗等方面。(8)心理学与行为干预。困扰copd患者最主要的问题是呼吸困难。呼吸康复对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影响国外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其中采用最多的为呼吸肌锻炼[4]。康复锻炼可以增强四肢肌肉力量,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而引起的骨骼肌脱锻炼[5]。本组copd患者康复期经长期呼吸肌功能锻炼和家庭氧疗, 血气分析明显改善,氧分压提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可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减轻症状。登楼运动试验示运动后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慢于锻炼前,说明呼吸肌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耐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锻炼方法简单易学,患者容易接受,故锻炼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4.

2 cilione c,lorenzi c,dell od,et al.predictors of change in exercise capacity after comprehensive copd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med sci monit,2002,8(11):740-745.

3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subcommittee o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thoax,2001,56:82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