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职业技能教育十篇

时间:2023-10-26 17:33:15

java职业技能教育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1

关键词:Java 教材 教学做 项目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8-181-02

Java程序语言伴随Internet问世,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成熟。Java程序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具有简单性、平台无关性、安全性、健壮性等诸多特点。因此,“Java程序设计”很快就成了工科学校的热门专业技术课程。目前,Java技术是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之一,是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出现了众多的专业教材。就高职教育而言,从教材编制指导思想上看,应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教学内容应基于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而制定,进而教材的编制需要突出职业能力、项目驱动特色,做到以实践为主、知识为辅、项目情境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体系。

1 高职Java程序设计教材现状

1.1 Java程序设计的自身特点

Java语言为C系列的语言,是软件技术专业学习Java平台技术必不可少的语言,也是软件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Java程序设计,学习内容中的Java语法基础和面向对象基础以理论为主,该部分从知识体系上讲,属于语言理论基础,枯燥无味,给高职学生学习Java程序设计带来一定的学习难度。然而对于异常处理、文件操作、多线程技术、GUI窗体技术等知识的实践性就相对较强,应以实践为主,教材组织不当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高职教材未能把握好Java程序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特性,未能把握Java程序设计特性的教材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压力。

1.2 教材不能适应高职学生能力分层现状

目前,由于我国高职学生在生源上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的素质受地区差异、报考性质差异,造成高职学生的接收知识的能力不一致,不同的能力层次,需要不同的学习标准。然而,当前高职教材大多采取统一的学习标准,单一的学习路径,造成了呆板教材不能适应能力分层层次的高职学生群体,从而出现能力强的学生学习理解知识不够,低能力学生学习难度大等问题。

1.3 教材案例缺陷

高职教材经过多年的改革,逐步走出了本科教材模式,已形成了适应高职教学模式的独立教材体系。然而,针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大多教材在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教材偏于实践,且采取琐碎案例,各个案例之间不存在任务关联,从而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Java知识,这类编制教材的模式,往往容易忽视理论基础,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的学习Java知识,造成学生陷入知识碎片的泥潭中,案例的琐碎缺陷给首次接触Java语言的学生带来不小的学习压力,乏味单调的案例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Java程序设计教材编制思路

2.1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Java程序设计》是软件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综合性高、应用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在其前导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以及掌握软件开发实战的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某种特定的语言,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现代实际软件设计的思想,为后续Java Web开发、Java框架编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Java程序设计》教材的编制需要兼顾Java基础知识和软件设计与实现思想。其教材设计理念需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职业素养目标三方面。具体如图1。

在知识目标上,教材具备Java语言语法基础、面向对象基础、GUI程序设计及Java综合应用等模块。知识模块直接对于编程能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高级技术应用能力及平台应用能力等,从职业素质上讲,Java程序设计教材应该以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饿毅力和团队协作精神。Java程序设计职业能力、知识模块及教材组织单元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2 分层情境教学为载体

在进行Java程序设计情境设计时,根据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按照技能复杂度,提出适应于初级者、提高者及熟练者的不同情境项目,采取螺旋上升推进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创新技能。

针对初学者,通过分解蛋糕收银系统情景项目,并将情景分解为适应于不同教材单元的子情景任务,贯穿教材的各个单元,实现知识体系和情景体系有机集合。在练习提高方面,扩大系统规模,提出成绩管理系统为情景主线,该情景学生认识深刻,有利于提升学生情景分析及功能设计能力。在独立实践环节,通过提出自主创新项目的情景任务,有利于熟练者发展与提高个人综合技能及创新能力。分层的情景任务,为学习人员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入口,适应了高职学生能力分层现状。Java程序设计教材情境设计如图2所示。

2.3 教材教学内容以实践性知识为主

针对具体项目情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边讲边练”教学模式。设计教材有引导环境、课堂教学环境及练习环节。引导环节分析项目情境,确定教学目标;课堂环境则进行课程知识体系内容与项目任务对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生在完成项目实践任务的同时,系统学习了Java理论知识,为后期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了提供坚实基础。课后练习采取课堂练习和课后独立实践,巩固提升了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教材组织通过任务分解、教师演示任务、学生任务实践、学生独立实践、学生综合项目实践等手段,将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换到学生,从传统的讲授教学变化到引导教学,从离散的知识点的学习改变为项目任务。达到学生从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如图3所示。

3 结论

在高职教育中,Java程序设计为软件技术软件核心技能课程,故该课程的教材改革应充分考虑教材对学生后期软件开发发展,合理的教材编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Java程序设计采取定位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以实践任务以情境为载体,注重教材的实践性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肖阳.“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文汇,2011(15):45,79.

[2] 王亮.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训设计[J].商场现代化,2012(21):202.

[3] 许媛.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3):114-115.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2

关键词:应用型高职;Java教育;不足;有效策略

引言

如今各行各业对于Java类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正逐年递增,这不仅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潜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教育危机。一方面,由于当前许多院校的Java教育体系都存在不完善之处,不仅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实训项目等方面存在不足;另外一方面,新时代对Java类专业的毕业生也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1]。为了有效缓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相关的教育实践,首先就当前高职Java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展开简要概述,并从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学互动、任务教学与实践相互融合等方面为切入点,分别探究改善应用型高职Java教育的有效策略。

1当前高职Java教育体系存在的不足

1.1课程设计不合理

客观而言,Java这门计算机课程本身包含许多抽象性的概念,而且其中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广泛,具备十分强悍的实践性,因此对于应用型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十分看重,要确保课时充沛,能够预留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以及课余时间去消化知识。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教师在导入课程的时候一味看重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上好似被“赶鸭子上架”,常常一堂课下来听的云里雾里,根本没有搞清楚其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而且,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还是采用过去那套“一言堂”的教学理念,未能将学生的教育本体地位进行还原。

1.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就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Java教育方式来看,大部分教师的方式都过于单一,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抓住学生的“眼球”,不仅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讲解的口干舌燥,学生在讲台底下也是听的昏昏欲睡,整体课堂下来缺乏趣味性。要知道,高职教育体系的Java类专业知识不仅包含各种复杂的逻辑推理,同时还有很多抽象性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懂得大胆创新,要在原有教学模式上推陈出新。然而目前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开展的时候喜欢凭借自己所谓的“经验论”,导致学生无法将Java知识体系进行内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在机房的实际操作培养[2]。

1.3实训项目存在片面性

Java专业的教育工作落实,必须要在过程中导入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各类实训科目。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的实训教育中采用的模式过于单调,大部分时候都集中在数学算法方面的实训,而这些数学方法的实训又没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导致实训项目脱节。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由于自身学习基础各有差异,基础薄弱的学生面对这种单一的实训模式会逐步丧失学习信心,甚至对这门课程乃至于对教师都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片面性的教育实训,会让学生停留在既定的编程案例上,无法将专业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与我国新教改提出的教育方针存在相悖之处。

2改善应用型高职Java教育的有效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件

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让教学成效更为出众。对于Java专业的教学目标设计,要结合教学大纲、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衔接顺畅,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进行精准定位。举例而言,在有关“Unix开发环境”相关课程中,考虑到这门课程本身的一些特性,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可以深入到学生基层之中去展开调研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基层之中选择一民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极具责任心的同学来担任辅助调查员,以此帮助教师清楚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然后再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区分,然后让学生将当前比较流行开源的应用代码都看一看,了解编码风格以及规范,回顾各个API的用法,然后再自己尝试编程,可以上网找一些开源项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实现一遍,再对比风格特点。开源代码在命名规范时应容错处理,保证其完整性,这样在可移植和维护等方面都能够掌握熟练[3]。

2.2提高教学互动,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式学习

教师在未来的应用型教育工作中必须提高教学互动,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以此来激发潜藏在学生内心的无线潜力,让他们的主体意识能够觉醒,成为Java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时下较为流行的一些文化作为载体,让学生懂得透过现象来观察问题的本质,让“教”与“学”能够融为一体。举例而言,在实际的“以电信T-DMS数据采集系统驱动”课程教学中,切忌不要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无法自拔,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组配合”的模式来推进教育工作,分组采用“以强配弱”的原则,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来带动基础薄弱者,教师在一旁则做好监督与指引工作。如此一来,不仅同学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转换的更为紧密。

2.3任务教学与实践相互融合

对于Java教学与实践的融合工作,教师首先要将课本中所有的章节与例题都做好详尽的统计与分析,梳理出一套科学细致的教学脉络,然后按照不用层次的学生来进行划分。举例而言,对待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导入的教学任务可以适当设置的简单一些,而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则可以将一些进阶型、开发型的编程任务作为主要任务导入。然后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打开脑洞,必要时甚至可以接一些社会上的互联网游戏项目,在给学生赚取零花钱的同时,还增添了Java实践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调试、排错能力[4]。

3结语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3

【关键词】Java EE;企业;教学;设计

《Java EE企业应用开发》课程在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多年,是该院软件技术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受益面广。该课程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项目开发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具备从事项目开发、项目管理、软件工程等岗位的能力、适应行业发展与职业变化的能力、求新务实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1 课程性质

根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的技术需求,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技能型的软件设计师”。学完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是:

1.有较好的职业素养,特别是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能力);

2.能够进行规范编码,实现软件功能的能力(核心能力);

3.有根据客户需求,提炼软件需求的能力(基本能力);

4.熟练操作软件开发工具软件的能力(核心能力);

5.敏感新技术,善于拓展知识,有一定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2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Java EE企业应用开发》的前期课程是:Java程序设计、静态网页制作、数据库应用、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工程,后续课程是:专业综合设计、顶岗实习。

3 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

1.掌握使用JSP的能力;

2.掌握数据库操作能力;

3.掌握Servlet的编程能力;

4.B/S程序的开发能力;

5.Java Bean的应用能力。

1.知识目标

(1)常用软件项目文档写作知识;

(2)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知识;

(3)掌握数据库建模的知识与技术;

(4)掌握基本的软件测试与部署知识;

(5)掌握企业项目开发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实施过程。

2.能力目标

(1)企业项目的分析设计基本技能;

(2)掌握数据库建模的知识与技术;

(3)掌握基本的软件测试与部署能力;

(4)掌握软件项目开发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实施过程,在老师指导下,能完成中小型企业软件项目开发。

3.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思想和兴趣;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和协调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意识,能及时完成任务的能力;

(5)具有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主动、耐心的服务意识

4 课程教学设计(表1)

5 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1)团队规模:对教师数量的要求2~3名就能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含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其中专职教师2人,兼职教师1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互补性强。

(2)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系统掌握Java技术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Java项目开发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3)课程负责人:熟悉软件技术专业相关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在行业有一定影响的“双师”教师。

(4)“双师素质”教师:承担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的专业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要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基于《Java EE企业应用开发》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

(2)《Java EE企业应用开发》等有关专业图书与期刊等图书资源;

(3)来自企业合作伙伴提供的企业生产与管理规范、生产案例等企业生产软资源。

6 其它说明

1)学生学习基础要求

(1)具备数据库应用及建模能力;

(2)具备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

(3)具备软件设计的基本能力;

(4)具备Java程序设计的能力;

(5)具备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和统一建模语言的能力。

2)校企合作方式

依托行业,与业内优势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场所。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要将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中,较紧密的企业合作伙伴不得少于2家。

3)实施说明

根据专业服务的区域与行业的不同和学校实际条件的不同,依据《Java EE企业应用开发》课程教学设计,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载体、工作任务、资源条件、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与成果等内容,规范和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 2008(12).

[2]肖宇,肖玉.网站建设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Java程序设计;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279-03

程序类课程(如C语言、C#和Java程序设计等)是计算机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这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应用型强,但枯燥难学,且普遍存在理论课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实验课教学时间短,实验与理论课分离等问题。如果教师还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而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除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外,更强调岗位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增加计算机程序类课程实训环节,以增强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在程序类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能力[1]。这种方式不仅适合基础类程序设计课程,也适合高年级的综合性程序课程,正适合教改之需要。该文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对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1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Java程序设计2005年获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定为核心课程。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专业等都开设《Java程序设计》这门必修课程。还有部分院校开设了Java平台系列课程,包括Java 程序设计、Java Web开发、Java移动开发等课程。

虽然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很重视,但目前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在教材方面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材理论性偏强,不太适合要求应用性强的高职教学。虽然也部分院校采用了案例化教学的教材,但大多以零散小案例为主。这些零散案例的知识系统性差,实际应用性不强,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1.2 在教学方法方面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场所已采用多媒体教室,采用先教后练的方式,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对分离。虽然部分高校的采用机房教学,实施教、学、练相结合,但大部分学生只会跟着老师的步骤来锻炼,学生对这样的“打字课”的兴趣较低,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学了Java能做些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1.3 在课程考核方面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目前采用的是笔试或上机考试,考试的内容以理论知识、程序分析、程序改错和程序设计等类型为主,很少采用项目作品开发作为考试方式,使得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重理论轻实践。

以上问题导致学生只是泛泛而学,不能达到市场对Java人才的技能要求,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2.1 项目的设计思路[2]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理念,将整个教学内容为分三个项目案例,分别是“基于命令行的应用系统开发”、“基于图形界面的应用系统开发”、“基于JDBC的应用系统开发”。这三个项目包含了Java程序设计的主要知识点,每个项目案例都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

三个项目案例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也符合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使得学生的Java程序设计能力不断上升。

2.2 项目的设计

根据项目设计思路,将三个项目案例进行细分,划分为多个工作任务,每个任务都包含相关知识点,具体如表1所示。

2.3 项目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宏观上采用项目拓展法,通过项目的不断拓展来推动课程的进展。在微观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任务的解决实现必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3]。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三个教学案例项目以后,分小组完成课程项目作业。以2~3人为一组,可以由老师指定主题或任选主题,项目形式可以采用教学案例项目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小组课程作业需要完成项目设计说明书、项目作品,并在最后进行项目汇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Java项目开发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4 项目教学的考核

基于项目教学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其中平时表现(考勤和课堂表现)占10%,平时项目作业占30%(每个项目10%),小组课程项目作业占30%,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测试)占30%。这种考核方案不仅能体现学生平时的掌握情况,还能说明其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3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项目涉及的内容不全,使得有些内容被忽略;项目比较综合,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点会提前讲解等。但是总体来说项目化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战忠丽,王强,霍聪.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项目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152.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5

Abstract: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is a presently popular programming method."JAVA programming"is an important special fundamental course of computer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higher specialized schools. This paper inquires into teaching modes, features of JAVA courses,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oblems occurring in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higher specialized schools. It has concluded that this course should be job-adapted and aimed at training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study, problem analysis and solving based on case analysis.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案例驱动

Key words: object oriental programming;JAVA programming design;cas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94-01

0引言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模式: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在高职高专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占较大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本科的那种重理论、重系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高职高专院校还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时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岗位要求相适应,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功能。

1传统式灌输教学向导向式教学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都是以理论知识灌输和教师为主体,学生学习非常被动。这种方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上课走神,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育模式被提了出来,这种教育模式要求学校和教师把学生放到应有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充分地发挥教师教导与引导的主动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学生自悟与自觉的高水平教育境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行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社会人才。“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研究型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使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开发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做好导向式教学。为了更好地体现导向式教学,我将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增加了提问、学生演讲、小组讨论、实训练习等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述Java基础语法知识时,我采用与C++/C#语言进行对比的方式,列出问题,给出测试题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看书,并通过小测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案例驱动式”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案例驱动教学法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吸收并实践这一教学方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Java语言在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在此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案例驱动始终贯穿其中。

2.1 准备阶段首先参照企业软件开发模式(项目组)将学生划分成小组,确定组长后,由各组组长进行管理。然后根据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和兴趣,确定企业实际项目。

2.2 实施阶段根据Java程序设计大纲所规定的能力单元,将项目切分,渗透到各个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中。例如在讲授面向对象基础知识时,有了继承、封装、多态的概念继承,讲到类的定义,就可以要求学生将实际项目中所涉及的各个class文件创建出来,为后期开发做准备。后面讲授多线程、I/0流、图形界面、网络编程、数据库操作等,在实践练习环节都引入实际项目的分模块开发,从而提高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知识扩展性,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3 检查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一个较完整的项目就开发出来了。对此,小组组长要对各组员的项目结果进行检查,教师要对各小组的项目质量进行检查。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如何。此过程锻炼学生的责任心、质量意识及评估方法。同时,教师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

2.4 评估阶段最后,学生完成工作评定,教师完成最终评估。首先学生自己对所做的工作进行工作评定,包括项目的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自己所负模块的效果等各方面进行总结;然后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与监控

根据《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着重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为1:1。但通过听取其他同事对java课程的讲授和对学过java课程的学生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虽然加重了实践课时的比例,由于对实践环节的落实和监控力度不够,最终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大很好的提高和改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切实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展开,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实践练习的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反馈力度。采取分组管理的方式,由教师对组长,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监督、控制的方式,切实保证教学实践环节人人参与的目标。最后组长要根据各组实践练习情况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教师根据各组情况针对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

4总结

《Java语言程序设计》己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也是目前流行的一种编程思想.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好这门课,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当前主流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法,使他们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使我们教学实践的目标。我们应该以就业为向导,以案例为驱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很不错。

参考文献:

[1]张哲,陈桂生.在Java语言教学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18).

[2]李尊朝,苏军.Java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6

【关键词】java语言;程序合计;教学思考

1引言

目前我国最流行的一种网络编程语言就是java语言,这种语言在网络信息使用的平台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该语言的安全系数相对来说比较高,在进行软件开发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程序设计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水平的发展,对于java信息技术的使用越发的频繁起来,java语言也越来越重要,为了满足当今市场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开始开设java相关的一些教学课程,让学生们学习并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要点,提高学生们动手实践能力。

2Java程序设计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

Java程序设计主要依靠Java语言来进行教学,在对该课程进行知识的教学时,需要确立好整体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们可以掌握Java语言的使用方式以及其语法,加深该语言在学生们脑海中的印象,并对其语言的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其使用的对象以及制度等,其次,要让学生们掌握API的知识内容,在集合以及线程的教学上进行应用方式的分析;最后,在学习过程完成后,学生们需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可以自发的进行软件的编程,设计应用程序,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编程的方面上采用代码,利用好代码提高编程的质量。在学习Java程序设计时,需要对计算机的语言以及概述进行分析,学生们自身要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就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对Java的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合理的安排好Java程序软件设计的教学时间,将其课程的内容科学合理的进行划分。可以把整体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划分为十二个板块,用12周的时间进行视频的播放,每周要播放大概十个十分钟的短视频,在第一周,需要让学生们学习Java的语言以及Java语言使用的对象的特性,之后,让学生们进行Java程序的简单了解,在三周时,学生们需要学会对基础的信息数据进行计算,同时控制好数据信息,对数组进行确立,第四周,让学生们了解包和接口等,之后在进行Java语言的深度了解,对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进行处理和解决,第七周,要让学生们了解软件的工具类以及使用方式,并对常用的一些程序算法进行总结,在对Java的多线程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在第九周时,要进行流、文件等在文本当中的使用方式以及途径,之后在对图形的用户界面进行了解,深入的分析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的编程方式以及程序设计,最后,要进行代码质量的学习,在整体的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当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们实践能力的考量,实现理论以及实践的并重,把设计模式等融入到课程的开展当中。

3慕课教学设计的元素

慕课教学设计的开展,需要依靠一些元素对其进行支持,该课程的构建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等进行合作,是一个互助的过程。短视频在慕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中最为广泛,是主要的教学材料,制作该视频的办法比较多,案例材料,课程所用的案例不仅是讲解过程的示例,还可供学习者用于练习。学习者可以在示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还可以编写自己的程序。

4提高基于慕课的高职Java程序设计教学质量的方式

4.1改变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在开展Java程序设计教学时,需要对高职院校内的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性进行了解,并总结出学生们学习能力,总结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注意好难度的搭配,教学的内容不能过难,也不能较为简单,此外,还要在教学的内容上,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必须要基础的知识清晰的传授给学生们,并将其知识点要讲解的更加透彻一些,让学生们可以更好的掌握住其知识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的在其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案例,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整个Java程序设计课堂变得具有灵活性,在课上形成小组,对一些难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升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4.2理论结合实践

高职院校在教授java课程时要加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Java程序设计不仅仅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就能熟练运用的学科,必须要大量的上机自己编写程序,才能把学习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实践之中。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动手锻炼自己的时间,在上机时保证做好沟通交流,真正做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开展阶段性项目实训,在阶段性的实训中由小组独立完成,教师积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关于java程序设计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期末要开展综合项目实训,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5结语

慕课资源对高职院校学习Java程序设计具有很大的帮助,想要提升整体的Java程序设计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这些慕课资源,对其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课堂,给学生们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们自身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重视要编程的教学,将知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激发出学生们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增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们可以感受到Java程序设计的魅力,积极的投身到该课堂的学习中,为学生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明,彭志平,李启锐.谈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接口”教学技巧[J].计算机教育,2014,(19):111-114.

[2]杨静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2,(33):717.

[3]韩琳.“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6):177+180.

[4]笪林梅.高职程序设计类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1):89-90.

[5]周玉珍,陈芸.基于微课程的计算机语言通识类课程翻转课堂模型建构及实践[J].职教通讯,2017,(18):6-10.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JAVA实践教学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为搞好计算机教学作了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但所做的这些最终都是为了突出实践性的特色,实践教学成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方向标。

由于JAVA语言的广泛普及和实践性强的特点,JAVA实践教学成为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中探讨与研究的焦点。搞好JAVA实践教学工作除了对教学硬件环境的一些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建立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等,以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JAVA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性。

一 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

对JAVA课程教学的一些研究和调查表明,实践性JAVA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跟随IT行业的发展,JAVA课程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深入企业提高自己的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职业院校应该大力对JAVA课程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多给教师提供一些进入IT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以提高JAVA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制定了教师的企业培训计划,以提高JAVA课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 建立以企业开发理念为指导的JAVA实践教学体系

JAVA课程教师必须时刻掌握了解JAVA技术目前在社会上的应用情况和国外最新的发展动态,保持与IT软件企业的紧密沟通,和软件实训基地接轨,从一些应用JAVA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企业中获得一些技术的应用信息,将软件企业先进的开发理念引入课程中,建立自己的JAVA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内容。JAVA课程实践体系内容的制定,可以首先结合IT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个明确的课程技能目标,然后根据技能目标提出具体的实践技能要求,进而确定具体的JAVA课程实验、实训内容和预期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后制定详细的JAVA课程教学计划。同时要和一些开设JAVA课程的同行院校进行沟通,逐步修改并完善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此外,还要根据专业学生特点确定JAVA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避免教学计划和学生学习情况脱节。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要求的特点确定该专业JAVA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课时分配,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

三 搭建良好的JAVA实践教学平台

保障JAVA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和搭建良好的JAVA实践平台,授课要在多媒体教室和机房进行。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很好地观摩教师的操作过程,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对实验题目进行练习。大部分学生课后复习依赖教材,因此应该选择实践案例较多,并且案例具有典型性的书作为教材,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材上的案例将课堂的知识点与实践练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另外,JAVA课程教师应制作特色的实践教学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和复习课程内容。

四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JAVA实践教学

根据JAVA课程的特点,JAVA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分步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来进行。分步教学法首先教师演示,然后学生进行模仿操作,最后学生独立完成编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循序渐进,学生容易理解,但是缺乏对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JAVA课程实践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采用“案例”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一些案例做演示,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最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实验任务,其中每个任务包含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点,并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和解决。在任务的驱动下,每个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改革考核方式

JAVA课程教学要求打破传统的笔试的考试方法,注重技能考核,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同时也可以加入平时作业和技能操作考核。JAVA课程的考核方案是:理论知识考核+平时作业+平时技能操作考核+期末上机操作综合考核,这样可以扩大总评成绩中实践操作的比例,进而提高实践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合理的考核方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巩固,并且避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自己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8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DIO,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Java software talents trai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Java curriculum group for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team takes a completed project as the main line.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project, the students are divided into several groups, which make the students take on the role of the enterprise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teamwork. That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Java courses, and me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Java talents.

关键词: 软件工程;课程群;创新创业

Key words: software engineering;curriculum group;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中图分类号:TP31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258-02

0 引言

Java 语言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得到众多计算机软件开发者的青睐。广泛应用在企业信息系统、嵌入式开发、移动应用、大数据分析等各个层面[1-2]。Java技术相关职业岗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与企业沟通交流、查询各大招聘网站对Java软件人才的招聘需求,以及毕业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的调研,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需要的Java软件人才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数据库开发与设计、软件营销与维护、软件测试、项目管理和系统分析等工作。

经3-5年后,可晋升至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支持/维护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岗位群。对于应届毕业生,需要掌握的主流技术有:java、JSP、Android等。无论哪种软件开发,都需要有数据库操作知识作为基础。随着毕业生职位的晋升,需要用到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等深入的知识。

针对上述调研,紧随市场需求,提出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Java课程群构建方案及实施细节。将Android移动开发纳入Java课程体系,与以前的Java程序设计、JSP网络程序设计共同构成课程群,将实际的企业项目拆分到各个环节,使学生在逐步实践中理解并掌握Java知识体系。

1 课程群的内涵与构建原则

课程群作为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在同一范畴内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的有机整体,通过制定合理的课程门类、开课顺序,使得专业教师能够从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实施和技能实现等教学任务。[3]

为了保证课程群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为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行持续训练,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在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①要保证课程群的设置能够推动教学计划的构建与实施;②要能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及整合,以便较快地提升教学效果;③要确保能够加快教材建设以及其他资源之间有效建设;④要有利于对学生整体素质以及实践技能的有效培养;⑤要能够促进学生就业水平的提升[4]。

2 Java课程群体系的构建

以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模式[5]为指导,对课程群进行有效划分与设置。“Java课程群体系”将本科四年划分为四个学习阶梯,在每个阶梯内学生要完成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软件开发类课程以及实践操作类课程的学习,最终通过实训项目提升与验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打破单一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四个学年,拾阶而上,最终完成Java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来自我的培养方案)

教学过程中,Java教学团队以一个已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构建Java课程群教学体系。首先,大学一年级阶段学习 C语言、网页制作基础和数据库课程,了解面向过程的开发思想,并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基础。二年级上学期开设Java程序设计,边学习边实践,分章节完成从项目拆分出来的一些基本类;二年级下学期学习 Java Web 开发、软件工程等课程。三年级上学期学习软件项目管理、件建模技术、Web开发、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创业基础;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基于 Android 平台的移动软件开发、创业教育基础。四年级上学期学习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软件体系结构与架构技术;四年级下学期做毕业设计,将四年知识融会贯通。

结合理论课程,开设了下述实践操作类课程:大一上学期软件工程专业认知导论、大一下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大二上学期数据库课程设计、大二下学期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B)、大三学期上JSP课程设计、大三下学期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设计、大四上学期金融软件项目综合实训。上述理论与实践课程覆盖了软件人才Java专业技能和主要的素质能力。

依据软件人才需要具备的Java专业技能,确定以下5门理论教学课程为Java课程群建设的核心课程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JSP应用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

3 Java课程群体系的实施

按照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实施CDIO教学框架。在框架内对学生进行分工,承担一定的角色,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流程,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工具、项目管理、文档的撰写等。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管理问题。

理论课程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教师结合小的案例讲授相关知识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后,教师将部分知识点融合给出具有一定功能的案例;该门课程结束后,学生完成实训项目的部分功能;最终通^大实训,完成整个实训项目的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案例上传课程群辅助教学平台供学生参考,学生将自己完成的功能也上传平台,供所有学生参考并了解多种思路,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有助于教师动态把握学生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

为有效克服校内实训与实际市场脱节的弱点,提供高质量的且数量足够的项目案例是关系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通过利用开源软件、向实际软件企业索取和购买等方式广泛征集高质量的且贴近实际市场需求的项目案例,逐渐充实和完善项目案例库,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实践分为三个部分:

①基础技能实践。

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数据类型和控制语句实验、类和对象、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整合成基础知识模块,并适当增加职业标准模块的学习、团队合作以及岗位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

②项目案例实践。

将“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编程技术整合成多个技术模块,并融合到相应的项目案例中,(例如:浏览器设计、计算器设计、日历设计、个人备忘录设计、电子菜单设计等),通过项目案例的学习和训练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学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岗位技能知识的培养。

③项目开发实践。

在严格按照实际企业项目开发规范的条件下,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项目开发实训(例如:网络聊天程序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开发等),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 结语

通过对企业和其他高校的广泛调研,提出面向应用能力培养的Java课程群构建体系和实施方案。这种“学中做、做中学、学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Java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满足了企业对Java人才的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小龙.基于双循环的CDIOE理念构建Java系列课程群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145-148.

[2]张华,李劲,吴成英.面向职业岗位的Java课程群构建与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6(4):76-79.

[3]张丽萍,刘东升,林民.“课程群”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3):61-64.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9

关键词: 需求导向; 应用型人才培养; Java教学;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66-04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Java已成为21世纪首选的主流应用程序开发语言[1],Java软件工程师也因此成为近年来社会急需的软件开发人才。据著名的TIOBE世界编程语言排行榜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Java语言就几乎一直占据着所有热门编程语言排行的榜首。同时,IDC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数据也显示,在所有软件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中,Java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量最大,占到了总需求量的60%以上。根据2012年IT软件行业就业情况调查结果,2012年我国Java软件工程师的缺口就已高达20万。

针对Java软件开发人才紧缺的现象,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设置了基于需求导向、以Java能力培养为核心的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Java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根据计算机学科、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市场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建立符合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积极引入校企合作,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提升学生应用Java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1 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1 设置需求导向的专业方向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早在2004年就开设了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该方向的培养目标为:紧密结合飞速发展的Java技术,切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具有Java软件开发和网络应用实践的基本经验,并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应用型Java专门人才[2]。

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的设置,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IT行业发展接轨”的原则,跟踪Java技术的发展前沿,不断完善Java教学的课程体系,在打好Java编程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企业开发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学习,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的Java平台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如Java企业应用开发、Java前端开发和Java移动应用开发等。

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设置按照专业方向分类培养的思路[3],设计了基础和方向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强调“核心稳定、方向灵活”,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所有的专业方向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等三类。基础课程包括通识基础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专业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所有方向的必修课程,用以夯实专业功底;方向课程则涵盖了Java应用开发知识体系中的主要核心知识单元,凸显专业方向特色。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通常在一、二年级开设,方向课程主要在三年级开设。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覆盖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核心单元,也包括计算机发展前沿等选修内容。最后大四年级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际项目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的课程计划设置如图1所示,要求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65学分,其中方向课程为15学分。

1.2 建立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专业方向的建设紧密相关[4],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按照面向应用需求的“逆推”方法,根据对企业用人的岗位调研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信息,从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备和掌握的能力与知识出发,把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设置和衔接,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技能,建立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目前,Java应用开发方向已形成一个较为稳定、彰显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群,由Java高级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应用与管理、软件工程与数据库课程设计、软件开发规范、J2EE架构和应用开发、J2ME与移动应用开发和J2EE应用课程设计共七门课程组成。这些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目标,既相互独立,又衔接紧密,共同构成了培养Java软件开发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这七门课程涵盖了Java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关于Java技术相对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体系。

Java应用开发方向设计的课程群见表1。

1.3 实施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

Java应用开发方向具有实践性非常强的显著特点,在Java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实施了包括课程设计、短学期实训、学科竞赛、企业培训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五位一体的Java实践教学环节,强调注重核心能力培养,积极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材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在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建设中,实践教学既是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5]。通过实施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可以达到训练技能、激励创新的目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得该方向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研究素质,还具备从事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开发,网络应用的部署、集成、管理等综合能力,能够胜任Java软件的研发和应用。

⑴ 基于项目开发的课程设计

基于项目开发的综合课程设计是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课程设计综合了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的多门相关课程,能够达到激活学生综合应用与研究创新能力的目的。

典型的课程设计包括J2EE应用课程设计、软件工程与数据库课程设计等。例如J2EE应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基于Web的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法,融合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思想,利用J2EE平台以及MVC模式,结合主流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QL Server等)和主流框架(如Struts、Hibernate等),完成一个大型B/S架构的应用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并能在异构系统上进行部署、测试和性能优化。通过该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能够对J2EE架构和应用开发、数据库系统应用与管理和软件开发规范等多门课程进行综合的专业知识分析,并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 基于技能培养的短学期实训

除与多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外,Java应用开发方向还单独开设了短学期实训的实践环节。短学期实训要求学生综合多种知识和技术,通常在大二、大三暑期利用两个星期的时间合作进行。

短学期实训紧密结合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采用的是完全实验室讲授的方式,由双师型教师或企业讲师进行指导,强调边讲边练,引入教师研发的实际项目或企业开发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全程模拟企业开发流程,真正参与到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从模仿别人再到自己创造,使得学生能及时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切实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应用技能。

⑶ 基于激励创新的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Java应用开发方向的另一实践教学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能力。

目前,Java应用开发方向学生可以参加的学科竞赛种类多样,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例如ACM程序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多媒体设计竞赛、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和Android应用开发设计大赛等。同时,专业方向还通过开设竞赛讨论班、建设竞赛网站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激活创新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竞赛成绩优异、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

⑷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培训

培养合格的Java应用型人才,还需要企业公司的积极参与,企业培训是Java应用开发方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入著名软件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实训基地,使企业参与到Java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可以增强Java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缩小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还能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局面。

根据Java软件人才的社会需求和特点,Java应用开发方向已与浙大网新集团、快威科技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Java软件人才的联合培养。实训基地建立了真实企业开发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训的项目都来自真实的企业项目。同时,还与文达、新东方、恒天等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开展Java培训,进行Java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输送,通过企业培训的学生到软件开发公司就业后,就能直接加入实际项目的开发。

⑸ 基于工程实践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是Java实践教学的一个核心环节,毕业设计通常和毕业实习相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以工程项目实践为主。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主要强调实践性,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教师或实习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到IT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实习,或者到校企合作建立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一人一题,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以全职教师为主,同时也引入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的参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衔接非常紧密,通过大四一个学年的实战演练,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实际项目经验,从而为胜任今后的就业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 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成果

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实施基于需求导向的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自开设以来,一直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选择最热门的方向。到目前为止,共有8届600多名该方向的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的历年就业率均在96%以上,尤其是2012届有近一半计算机专业学生选择了Java应用开发方向,就业率达到100%。采用Java技术平台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所获得的毕业设计成绩总体上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毕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淘宝、亚信、浙大网新等知名IT企业工作。从企业反馈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总体评价较高,毕业学生受到了这些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近年来,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与企业合作,共开办14期外包软件人才培训,培训学生350多名,其中95%直接进入外包软件公司工作,满足了社会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2011年,计算机专业被确立为浙江省计算机类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专业。

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11年,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被列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特色专业方向,专业方向中的核心课程J2EE架构与应用开发被列为城市学院精品课程,该课程主讲教师主编的教材《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被立项为浙江省科协“育才工程”资助项目和杭州市“育才工程”资助项目,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成果“需求驱动的计算机专业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10年杭州市优秀教改成果奖二等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1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 结束语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通过探索Jav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设置需求导向的Java应用开发专业方向,建立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并实施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效。该专业方向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调研社会需求,把握Java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继续完善Java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国清,张奋,王蓉.基于案例和项目驱动的Java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电脑,2013.2:46-48

[2] 吴明晖,颜晖,陈观林等.多重驱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18-120

[3] 彭志平,姚明,李启锐.Java应用方向四阶段系列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23:64-68

java职业技能教育篇10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2-0107-02

Java是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是可编写跨平台应用软件、完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自1995面世以来,因其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企业的主流开发程序设计语言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Servlet、Jsp技术的推出,java已作为开发者编写网络程序的首选语言。也因与之相关的技术和应用发展得到快速发展,从PC软件到嵌入式移动平台,从桌面办公到网络数据库,从Java小应用程序(Applet)到架构庞大的J2EE企业级解决方案,处处都可以看到Java的身影。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应用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应用部署在Java平台上;在可以预见的未来,Java在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将Java程序设计作为软件技术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java语言的复杂性以及学生缺乏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形成了国家对软件人才需求在不断增长,但各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形势困难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让学生学有所成,能与企业实现“零对接”,已成为本课程教学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该课程在我校软件技术等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情况,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1 《java程序设计》课程概述

《Java程序设计》是以Java语言的学习为基础,讲授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概念必程序设计方法的课程。主要包括Java语言基础知识、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输入输出、多线程技术、网络编程和数据库编程等内容。在本课程学习之前,一般都已开设C/C++程序设计等课程,对编程有一定的基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思路和方法,还要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为将来参加实际项目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后续的《Java web应用程序设计》及《Android》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 《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为解决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各高职院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改革上都作出了不少的努力,相继出现了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也出现了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强调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转变,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Java程序设计》课程概念多,且较抽象,涉及面广,实践性较强,而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一般教学课时在110左右。课时相对过少,这使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需要被迫地压缩课堂教学内容和缩短实践时间。在教学方法方面,目前虽然大多数教师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但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常只是重视Java基础语法的讲授,不断提出概念并解释,再举例验证,只是一味地将自己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对程序的讲解也相对较少,只是演示输出结果,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学生一直被动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高职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下由于缺乏监管措施,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实践,过于依赖教师、依赖课堂教学,甚至在课程学习初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实践过程中碰到问题就束手无策,进而对Java编程失去信心。

2.2 评价方法单一,教学反馈不及时

评价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但现有对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评价方法过于单一。通用做法是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也有部分教师加上实践成绩,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最终成绩,但平时成绩、实践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一般比较小,所以课程考核还是以期终考试一锤定音。这就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易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同时,实验课一般由教师课前布置实验内容,上课完成实验结果,常由于时间关系,往往难于做到当场验收而只看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而且,也会存在作弊可能性,而且,也会存在作弊可能性,学生通过复制作业,教师难于及时发现。教师收集到评价学生成绩的信息相当有限,这就很难反映教师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环节的真实情况,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知识结构完整度,不能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准确指导,也无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准确参考信息。

2.3 实践教学未落到实处

目前高职院校虽将技能培养放在首位,增加了很多实验教学,但本课程的实践还是停留在对课本案例或上课例题的验证,案例之间无联系,学生学习完后仍然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也缺乏对实际项目开发中必备技能的训练,如程序的调试和优化、开发工具的灵活使用、帮助文n的使用等等。并且在实践教学中未能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如程序片段中代码无对齐、语句结束缺少分号、变量命名不规范等等,给程序调试和阅读增加了难度,当学生碰到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解决。教师往往还是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2.4 教材处理不够,教学内容顺序安排有待调整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通过多年的努力,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教师有了更多的选择。但《Java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知识点多,没有一条明确的主线,现大多数教材还是按照java语言基础、面向对象、图形界面、网络等逻辑结构体系编写。这就会出现很难以一个完整项目组织各知识点,也存在着先后顺序的矛盾,如讲java语言基础也要用到类等概念,让教师对教学内容顺序安排和教材的处理难以把握。基于此原因,在教学中大多还是采用按照章节知识点和课程教学大纲安排教学,也就是“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虽部分教材也是采用案例教学,但案例缺乏实用性、趣味性和完整性,很难被学生串联并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编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最适合的教W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轻松,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本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在遵守教学大纲前提下,可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项目案例为纽带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并且项目案例的选择应注意要能包含所学的知识点,最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项目由易到难逐步完成,教学内容完成的同时,系统也全部完成。这样能让学有有成就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将全部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模块:基于命令行的系统开发、基于图形界面的系统开发、基于JDBC 的应用系统开发,并将网络编程作为学生的可拓展空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精心规划,还要对学生的项目进行监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启发,让其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规范意识等等,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互动,实行个性化教学

好的项目还需要有好的实施方法,根据本课程特点,要避免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要以程序实例为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把演示、讲解、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授课重点放在实例的讲解和调试上,并将语法融入其中,实现教学互动,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可将实验过程分为模仿、完善和拓展提高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编程能力,要避免“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对于抽象概念要采用形象化比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对于结论性或语法规则问题,可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如类访问修饰符、类成员修饰符,可通过实验总结出修饰符使用方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范围,应采用小班教学,并对学生合理分组,共性问题由小组提出教师解决,个别问题可由成员互帮互助解决,即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也让部分学生学习思维得到提高。

3.3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随着是校园网的快速发展,有线和无线网络基本覆盖了全校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且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资源也在不断增多,像“传智播客”等培训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源码和教学视频。可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这些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也可在碰到问题时找相应的教学资源进行再学习。学校也可加强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尽量做到视频、课件、源码等教学资源进行同步更新,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再学习。同时,为了及时解决学习过程的问题,可建立课程学习的QQ群或微信群,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与环境。

3.4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

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质量情况,以便于对以后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教学评价是必要的手段。在高职院校中对课程的教学评价,还是采用平时成绩和期终相结合的方式,并以一定的比例计算得出总成绩,这种计算方法往往平时成绩成了调节总成绩的杠杆。比如本来大部分学校都要求任课教师每节课考勤,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成绩计算方法的不合理性,任课教师点名也是采取抽检的方式,不够严肃认真,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本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加强过程性考核,并借助评价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过程考核主要从课堂表现、阶段测试和实践考核三部分进行。课堂表现主要通过出勤及回答问题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进行量化计分;阶段测试是对章节进行总结性的测试,如通过一个小项目进行总结测试;实践考核是对每堂课的实践情况进行计分;并将三项按比例计算为过程成绩。同时,也可将期终成绩改为综合项目设计与答辩形式进行考核,甚至也可将企业实习或培训进行学分置换。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3.5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了优秀的学生能从社会或行业发展中汲取新的内容,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通过大赛展示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也为课程教学树立榜样。在课堂教学中,可将参赛样题结合相应知识点进行一些介绍,为参赛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可学校组织读程序或写程序的比赛,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Java课程,也可组织团队参加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束语

依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重心应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java程序设计作为软件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应重点掌握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课程教学如何做到更全面化和科学化,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贾宗维.高校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2(11).

[2] 孙伟.《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 2005(11).

[3] 刘冬冬.Java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

[4] 朱剑锋.项目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 2011(4).

[5] 鄢沛.软件工程专业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改革实践[J].内江科技, 2010(4).

[6] 李瑞生.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J].计算机教育,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