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景规划十篇

时间:2023-10-26 17:30:25

旅游风景规划

旅游风景规划篇1

关键字摘要:灵渠风景区发展旅游规划

一、安的自然社会状况

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距桂林市六十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兴安,古为百越之地。战国属楚国。公元前214年泰始皇在兴安境内凿通灵渠,兴安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两汉属始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在今兴安设临源县。宋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称全义县。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始称兴安。

兴安位于东经110°14’-110°56''''之间,北纬25°17''''-25°55''''之间,和全州县、资源县、灵川县、龙胜县相邻。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全县人口37万,以汉族为主。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白果、粮食、毛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生态县之一。

兴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17.8℃,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境内以丘陵、平原为主,分布着谷地、高山等地形。地势由西北越城岭山脉和西南都庞岭山脉相对倾斜,形成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称“湘桂走廊”。境内最高峰猫儿山顶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

二、四周的旅游业及有关方面的状况

兴安旅游资源丰富,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87年3月兴安县旅游局成立。兴安旅游以文物古迹和高山风光为主要内容。现规划有猫儿山风景区、灵渠、红军碑园风景区、乐满地休闲度假区、古严关、秦城遗址风景区、五里峡风景区。

猫儿山风景区摘要:距兴安县城五十六公里的猫儿山风景区占地四百八十平方公里,是以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为中心的高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最高峰,猫儿山春天杜鹃花争艳,夏天气候凉爽宜人,秋天红叶烂漫,冬天银装素裹,是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的好去处。

红军碑园风景区摘要:位于兴安县城西南部,碑园占地一百二十亩,气势恢宏,800立方米的红军群雕堪称全国纪念性群雕之最。

乐满地休闲度假区摘要:占地面积335公顷,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游乐项目之一,园区内的高尔夫俱乐部是具有国际标准的18洞美式丘陵球场。乐满地主题乐园占地60公顷,是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在2002年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同时通过了ISO9001及ISO14001两项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后又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以及“全国十佳主题乐园”。

三、规划范围

灵渠景区规划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及一条伴着古灵渠长约一公里长的水街;景区原面积73.3公顷,规划后加上一公里长的水街,面积为105公顷。

四、规划依据和原则

景区将严格依据《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则及兴安的具体情况规划,坚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旅游资源状况和评价

灵渠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在其建成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枢纽。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聪明和力量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考价值。灵渠周边林木苍翠,绿水潺潺,风景秀丽并分布有多处文物古迹,是我国少有的集历史人文景观和美丽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六、客源市场分析

兴安旅游客源市场总的定位是以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为辅,国内客源市场则以广西区内,非凡是桂林市各县以及兴安周边省各县市为目标客源市场,这些地区由于距离近、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不多,游客利用节假日到兴安旅游的可能性很大,以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为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每年的出游率高,其中有不少是到桂林旅游,兴安悠久的历史文化、漂亮的山水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将成为这些久居闹市,渴望逃避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探索历史文化的游客偏爱的地方,另外充分依托桂林市客源枢纽中心的优势,挖掘其他区域的旅游市场。便利的航空设施缩短了全国各地旅游者和桂林市的距离,畅通的公路交通使游客出入桂林更加方便自由,兴安可以更好地接受桂林中心城市的辐射,从桂林分流或截流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兴安县来游览。而只要到兴安旅游,灵渠是必到的景点之一,所以灵渠景区的客源基本和到兴安游览的客源一致。

七、旅游规划开发方向和旅游项目创意

景区开发主题化、整体化、生态化,将充分挖掘灵渠的水利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加强文物古迹实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尊重历史,修复完善景点外观和内容;修建灵渠博物馆,做好文物的异地保护及其文物内涵的保护和体现工作。配合灵渠及兴安地方文化,设立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报告会议厅等;协调景区和四周农村社区的关系,建立农业生态旅游区。做到民俗游、访古游、生态游的统一。

八、景区和功能区划分

灵源寺、灵源阁摘要:位于分水塘南岸的松树林里,灵源寺建在半山腰,灵源阁建于山顶。规划对目前现存宫院予以整修、复原,恢复塑像、壁画,形成一组建造精美、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庙宇建筑群。同时作为一个集中的游客共享空间,应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不设商业服务摊点。

水上表演区摘要:规划在分水塘水域,主要有赛龙舟表演、鸬鹚捕鱼表演及开展竞技运动项目活动,如摩托艇、皮艇、滑艇、飞伞等刺激性项目,供青年游客参和游乐。该区水域较深,建护栏、扶手等平安设施及提示警告语录。

铧嘴摘要:南斗铧口,这里便是湘漓分派。湘水由南向北而来到铧口,经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在这里三七分派,三湘水过南渠流入漓江,七分湘水继续经北渠汇入湘江。秦堤汉水,流经千年;铧嘴天平,承载历史。规划在铧嘴岛上修建铧嘴古亭,看水涨水落,听浪花欢畅。到铧嘴必须乘游船,不可经天平涉水直到,以防发生意外。

大小天平摘要:和灵渠铧嘴相连,是建在湘江上的一座拦江滚水坝。由于具有既可提高水位,又可排洪滚水,以保持渠水平衡的功能,故称“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北侧一段称大天平,长344米。南侧一段称小天平,长130米。二者的比例大体为3摘要:1。内堤均用条石平铺筑成,外堤均为大石排插成鱼鳞状。内堤的条石,两块之间,凿有石槽,灌人铁水作楔子,把块条石连为一体,避免洪水冲垮。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应用如此高超的技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

四贤祠摘要:四贤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内因祀奉历代修凿灵渠有过重大贡献的秦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唐桂管防御使鱼孟威四公而得名。祠内保存着历代各种碑刻30多块,竖立在进门醒目处,可谓修灵渠的纪念碑。规划在四贤祠里建一博物馆,收藏有关灵渠方面的文物;在大堂摆放整个灵渠风景区的模型,以方便游客了解景区的大致情况及灵渠的一些历史。

飞来石摘要:在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和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秦堤摘要:筑于秦,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全长3.15公里。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浇灌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规划在堤上种植有本地特色的树种(如兴安楠),并修建人行步道,以创造良好的漫步环境。

水街摘要:水街景区包括灵渠县城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部分组成。水街在恢复建设上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现,其重要景点秦文流觞景区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条古街,充分体现秦代建筑风韵;其古戏台为徽派建筑风格,是水街城中城的中轴线;其湖广会馆建于清朝初年,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其水街民居青瓦白墙、雕花门窗,“小桥流水人家”情趣盎然……此外,水街景区还从民间收集了大量文物,形成了百米雕塑长廊、古石雕群等景点。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曲径幽幽,中国古典审美情趣跃然而生。规划中在水街设立一定数量的旅馆、艺术品专卖店及饭店;渠两岸的垂柳下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

九、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景区开发要以不破坏资源为前提,具体景点景物四周不得进行随意性建设,对其开发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针对非凡的景观资源,要建立具体系统的资源档案。

规划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中AAAA级旅游区(点)的标准摘要:本区空气质量应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中规定的相应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B1的规定。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十、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景区内已配套有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工程系统,可满足景区水源、电源及排污处理的需求,建有一家三星级的宾馆。导游及相应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工艺品店及一些和旅游开发相关的店铺都将通过招标的形式从严准入,所开展的活动不得有损景区形象。

一、交通规划

兴安灵渠位于湘桂走廊腹部,距离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57公里,是北上华中,南下两广的咽喉要道。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纵贯全县,天天有9对列车在兴安站停靠。中心城市桂林市通往全国各地的旅游交通已形成,每年经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桂林火车站、北海——南宁——柳州——桂林高速公路以及321、322国道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800余万人。桂林至兴安的一级公路已经开通使用,车程不足1小时,交通极为方便。

景区内规划以步游路连结各个景点,以利于游客平安行走及观赏为原则,路面处理以天然石块、石板为主,尽量保持自然野趣。路宽以1.5-2米为宜。对于江边驳岸及上下陡坡路段,应设护栏、扶手等防护办法,材料也以天然材料为主。未开放区域应有明显警示,防止游客误入,出现危险。

二、绿化规划

景区里古树参天,沿渠两岸树荫浓密。在保护现有树木的前提下,种植一些彩叶树种,以增加色彩的丰富度,充分体现季象变化,但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显自然之本色。

三、服务项目规划

严格按照《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建立基本的服务设施,服务设施主要指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及其它娱乐、摄影、医务、银行、邮电等等。为体现地方特色,将成立专业的艺术表演团,体现水上舞台表演的魅力及建设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

四、管理人员和机构设置

景区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由公安、卫生、工商、环保、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并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管委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为景区的旅游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从而使景区的发展步入正轨。

五、其它

景区里除常规的表演节目外,每到传统节日或庆典、重要会议的召开都会临时布置文艺表演和游园活动;和四周的学校合作,为其提供见习基地;不定期开展市民素质拓展活动,以培养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旅游风景规划篇2

关键词:风景旅游风景旅游区道路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工作等社交活动日趋频繁,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来自生活、工作方面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迫切的需求多种途径来释放各方面的压力,而观光旅游则是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风景旅游区以其优美、宜人的自然风光,恬静、舒适景区环境,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重要场所之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景区观光旅游,参与各种休闲、娱乐活动,舒缓压力、放飞心情。风景旅游区道路是景区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主动脉,是游客感受景观特色与社会风情的重要通道。因此,做好风景旅游区道路规划设计工作,打造一条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景区道路,对于提升景区形象、吸引游客、促进景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风景旅游区的道路规划与设计,除了必须满足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与技术要求之外,还必须考虑以下因素:首先,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重点研究如何使园区道路成为景区景观的重要载体,对游客视觉产生直接冲击,给旅游者形成良好的印象。其次,应重视景区道路自身的观赏性,即道路空间尺度、界面、形态、序列等方面能给游客在视觉上产生即统一又富有变化的韵律感和秩序感,使道路两侧的环境小品、绿化、广告、标志、灯具等具有点缀、渲染气氛的作用,形成与景区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道路景观,使游客感受到该景区的文化特色和设施形象。为此,必须从景区路网结构出发,精心规划道路平、纵、横断面,合理设计道路绿化、铺装、标志、照明、景观小品等设施,使其与道路沿线景观特色相适应。

一、路网结构与道路线型

1、景区路网结构除符合道路自身的交通功能、技术要求外,还应满足景区游览线路的组织,具有良好的辨识性和方向指引,避免游客迷失方向。

2、对经过历史文物保护区的道路,应尽可能维持原有的道路肌理,保持其生动、丰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和界面,展现景区原始韵味。道路改建时,在满足道路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保留道路的原始线位,不宜大拆大建、拓宽拉直;两侧新建的建筑物和景观小品应与原有风格一致,形成与景区历史氛围相和谐的景区道路景廊。

3、景区道路的选线应充分考虑沿线地形条件,顺应山丘、河湖的弯曲起伏,依山就势的布置,并结合道路前进方向及两侧景点布置情况合理安排道路线位。重视道路范围内行人、车辆的观景视线的组织,形成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不应无视道路沿线的地形条件和景点布置,一味将道路拉直推平,导致视野中的道路景观一览无余、单调乏味。在部分地形较陡或者道路对景观节点有破坏需绕行的路段,可以把步行道与车行道分开设置,结合坡地绿化和景观节点设置步行栈道。行人经步行栈道可就近进入景观节点游览,车辆则需绕行的布置方式,既能方便行人,又能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和景观节点的破坏。如某产业园的湖滨路,该路在局部路段将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人行道沿湖布置,作为湖滨亲水栈道,使其上的行人能够充分领略沿湖的自然风光,彰显湖光山色,提升湖区景观价值。这种设计方式,在风景旅游区道路设计过程中,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道路纵断与横断

1、风景旅游区道路纵、横断面除满足本身道路功能外,还必须与道路沿线景观环境相适应。景区游览道路纵坡不宜过大,尽量控制在规范允许值之内;当条件受限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适当增加。纵断面拉坡时,线形应与地形及沿线景观节点高程相适应,应避免出现凹凸反复或中间暗凹的现象;同时,应注意平纵线形的结合,形成视觉上流畅、感官上舒服的,能体现景区特色的道路纵断面线形。沿山坡布线的道路,可以考虑将上下行车道设置在不同的标高面上,两幅道路之间设置为斜坡绿化,利用绿化消除两幅路之间的高差的处理方式,减少了对山体植被的破坏,有效的保护园区景观环境。

2、风景旅游区道路横断面在满通功能的前提下,不宜过宽,应尽量选取规范下限值,减少对山体及植被破坏,避免影响园区景观。道路横断面可灵活布置,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及景观要求,选取分幅、错幅等与之相适应的断面布置形式。道路横断面宽度不宜过于死板,可根据各景点的功能需求合理安排横断面宽度及组成,在变化中体现景区特色。

3、景区道路宽度与两侧建筑物高度应相适宜,通常高宽比控制在1:1~3较合适。如果比值超过3,应当尽可能通过绿化来分隔道路空间,以避免给人产生过于空旷的感觉。相反,当比值小于1时,道路绿化应以草坪,花坛,乔木为主,不宜采用灌木和枝叶过低的乔木,避免形成过于狭窄、闭塞的道路空间感。

4、风景旅游区道路两侧界面处理应注重高低起伏、虚实对比的效果。特别是要有意识地、间断的显露自然山、水、景观,让游人在道路上漫步或驾车时,能随时感受到身处优美的自然风景之中。

5、景区道路应通过优化平面线位、纵断面、横断面布置形式及宽度等方法,避免出现高边坡、高挡土墙等破坏景区景观的现象。无法避免时,应进行绿化防护,有效的遮挡水泥或石砌实墙。如某公路在岩石边坡上采用挂网植草防护的绿化防护措施,达到了较好的景观效果,值得推广。

三、路面铺装

1、景区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应以交通功能为主,路面铺装材料可选用普通沥青、混凝土等常规材料,也可以选用比较有特色的降噪透水沥青混凝土等生态环保材料。由于景区的车流量相对较小,车型以电瓶车及小型汽车为主,路面结构厚度可适当减少,如某园区湖滨南路铺设的沥青路面,结构层总厚度仅40cm,但能够满足景区交通需求,经多年的使用后,路面整体效果仍较好。

2、根据不同的景点、路段,可选用透水砖、广场砖、毛石、卵石等不同的人行道铺装材料,组成不同的铺装图案,使之与沿线景观相适应的。停车场可选用植草砖铺砌,风景游览步行道可选用不规则石块与草坪混砌。道路经过植被较好的区域时,人行道铺装材料应选用具有透气、透水性能的铺装材料,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四、道路设施与景观小品

1、路名牌、导游牌、广告招牌等设施除了造型优美、标示清晰、易于识别等特点外,还应具备彰显景区景观特色的功能,令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招牌等设施应对其大小、形式、悬挂位置进行适当的指引,使其成为景区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公共电话亭、休息台、景观平台、公共厕所等服务设施,雕塑、喷泉、花坛等景观小品应与景区景观环境相协调,切忌喧宾夺主。

3、照明设施应重视灯具的选型,追求简洁、优美,对园区景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局部路段需埋设给水、雨水、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时,应尽量布设在道路两侧的路肩、绿化带内。避免将地下管线布设在车行道上,以减少井盖对道路行车及景观的影响。

旅游风景规划篇3

【关键词】旅游城市;特色景观风貌;规划设计

1 背景概述

旅游城市,是指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同时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并以旅游业作为其主导产业之一的城市。鉴于旅游城市特殊的城市性质与功能,其城市景观风貌的建设尤为重要。旅游城市尤其强调在景观风貌中对于城市特色的保持与凸显,因为城市特色既可以强化地域差别,增加旅游吸引力,同时也是旅游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凯恩斯市是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的首府,约有17万人口(2010),辖区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因其位于著名的“大堡礁”附近,又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旅游业已成为凯恩斯的支柱产业,2008年凯恩斯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国际旅游目的地。

作为典型的旅游城市,凯恩斯极其重视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的建设,地区议会制定了长期有效的土地利用战略规划,其首要章节即是《凯恩斯风格设计导引》(Cairns style design guide),这是一部面向房屋建造者和开发商的规划设计手册,其目的是鼓励新建建筑采用“凯恩斯风格”,增强地区的热带特点和城市吸引力。

2 “凯恩斯风格”规划设计导引

设计导引按照昆士兰传统建筑、现代住宅、多层住宅、商业及市政建筑四种类型分类进行设计引导,同时对植被景观和建筑节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导引认为,“凯恩斯风格”是由大至街道的尺度与韵律,小至建筑的雨棚和栏杆等组成的广义概念,通过控制影响建筑风格的重要元素,可以实现对整体建筑形态和景观风貌的塑造。

2.1 昆士兰传统建筑

“凯恩斯风格”鼓励现代建筑融入传统建筑的核心特征及元素,因此导引首先对传统建筑的特征要素进行了系统提取,这一方面为传统建筑的改建和复建提供了指导,同时也作为后续建筑类型的设计基础。

导引针对昆士兰传统建筑提取了10大核心元素,分别是材料、百叶及木格栅、屋顶形式、窗及雨篷、半室外露台、停车库、栅栏、色彩、建筑底层处理以及新老建筑关系,并逐条给予相应的规划建议。其中绝大多数特征,都是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元素,从传统建筑上延续至今。例如外开上悬窗和雨篷的设计,是为了在湿热多雨的季节保证室内通风的同时避免雨水的进入;而坡屋顶和大挑檐的设计是为了在屋顶预留隔热层并为外墙提供遮阳;甚至以明亮色系为主的建筑色彩,也是为了反射热量,同时避免在阴霾的季节里显得更加消沉。这些要素不是简单的符号提取,而是具有切实的用途,这也为其在现代建筑中的继承和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条件。

2.2 现代住宅

现代住宅与传统住宅的最大不同在于采用了现代的建筑材料,同时构件的形式也更为多样。传统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和钢,但随着木材成本的升高和建设速度的要求,现代建筑越来越多的使用了砖、砌块和混凝土等材料。但由于这些建材具有较高的热容,无法快速的排出室内热量,建筑需要大量的机械制冷和通风。这一方面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消耗,同时现代材料的外观形态也对传统风貌造成了冲击。图 3 凯恩斯的多层住宅,保留了传统的坡屋顶、挑檐、木百叶窗以及宽大的露台等元素

控制建筑体量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控制建筑单体体量,二是控制建筑群组布局。控制建筑单体体量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首先是将单一形体分解为若干单元,并在每个单元的立面中强调竖向感。由于凯恩斯的传统街区是由许多独立的小体量建筑构成的,传统建筑立面的栏杆、门窗又多以竖向构成为主,每一个单体还有着丰富的变化,因此凯恩斯的街区风貌是强调竖向和变化的,鲜有连续通长的界面。故而大体量建筑应采用单元式布局,这样可以有效破解沿街界面的狭长和单调。其次,导引通过丰富细节和增加变化在视觉上缩减建筑体量,这既包括融入传统构件,还包括采用特别样式的屋顶,并且尽量高低错落;鼓励建筑立面混合使用多种材料;尽可能将露台等能够展示建筑细节和丰富阴影层次的构件置于临街面等手段。

在建筑的群组布局方面,导引重点强调了在传统街区新建多层住宅的空间布局模式,通过四种不同尺度的建筑组合进行了阐述。在处理新老建筑关系时,导引注重新建建筑与相邻传统建筑尺度的协调,例如一个集合住宅如果由2层和3层的两个单元体组成,那么应当将2层的部分临近传统建筑布局,以避免造成突兀,同时也防止干扰相邻院落的私密性。对于在传统街区规模较大的用地,导引建议采用多个建筑单元组合的开

图6 具有华丽装饰的女儿墙

导引非常重视公共建筑对街道步行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并力图营造一种舒适、有活力的交往空间。凯恩斯传统的商业街道是不退后道路红线的,步行空间就设置在建筑伸出的雨篷下面,商业空间在这一个区域内是半开放的,顾客可以与橱窗内的商品、甚至是经营者互动交流,也可以在路边茶座休憩就餐。为了保持这一特点,导引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定,例如在沿街立面设计大面积的玻璃窗,避免使用窗板、帘子,以防止阻碍室内外的视觉沟通;避免设置停车位等设施破坏街区氛围等等。

3 借鉴与启示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旅游城镇正在不断涌现,这些城镇在建设的过程中都注重了对城市特色的挖掘和景观风貌的塑造,甚至一些综合型城镇也在积极的打造城市特色景观,以借此改变“千城一面”的困境。但在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的建设中,成功的案例寥寥可数,景观风貌的建设往往流于形式,变成了符号的堆砌,或是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澳大利亚凯恩斯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在保持并凸显了城市特色的同时,形成了丰富优美的城市形象。其规划实践的思路与方法在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3.1 规划引导的目标

“凯恩斯风格”规划导引的宗旨并不是要统一城市形象和限定设计自由,更不鼓励一味的复古,因为过去的建筑形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城市管理者希望将凯恩斯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化热带城市,而非“迪斯尼”式的主题公园。因此“凯恩斯风格”希望新建建筑,包括历史建筑的翻新和扩建,都能够融入凯恩斯传统建筑的核心特征和元素,并通过现代的手法进行表达,同时极大鼓励新老建筑形式的融合共生,因为这样才会创造出一个有活力的、可持续的“凯恩斯风格”。

而在我国城市景观风貌的建设中,容易陷入两种极端误区。其一是无视地方文化的传统,片面的追求“现代化”,或是盲目采用“舶来”式的风格。例如一些小城镇在建

重点针对凯恩斯的建筑进行了具体的指导。事实上,一个旅游城市的特色景观风貌不仅包括建筑形式,还包括山水关系、布局结构、城市肌理、道路尺度等多层面的因素。这些内容分解在凯恩斯其他的城市规划和政策中,有待于进一步的整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Cairns Regional Council. Queensland Regional Profi les, Based on local government area[M] ,2010

[2] Cairns Chamber of Commerce Inc. Data Sheet[M],2009

[3] Cairns Regional Council. Cairns Style Design Guide[M],2010

[4] Cairns Regional Council. Cairns Plan[M],2009

旅游风景规划篇4

[摘要]水利风景区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对其开发原则认识不足,导致了旅游开发中的诸多问题,如功能把握失准、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产品缺乏特色及管理混乱低效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加强规划、可持续用水、深挖特色、提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水利旅游;水利风景资源;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以“水利部门管理范围内的水域、水工程及水文化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水利风景区由于迎合了人们的“亲水”习性,在我国得到了较快发展。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不仅激活了水利经济,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而且在维护工程安全、保护生态及改善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囿于我国当前整体旅游发展不成熟的环境,以及对水利风景资源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结合水利风景区的特点,对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加以分析,以利于水利风景区的健康发展。

一、水利旅游渊源与我国水利风景资源概况

(一)水利旅游含义及渊源

水利旅游是指以水域(体)或水利工程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体吸引物的一种旅游产品形式。

水利(工程)与旅游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春秋时代便有水运的记载,后来随着漕运的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这些发达的水路交通在促进古代商贸发展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旅游往来。以都江堰、京杭大运河为杰出代表的我国古代水利工程成为当时人们游历的可能去处,今天已然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到了现代,尤其是建国后,我国水利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地先后修建了水利水电工程近10万个,这些工程不仅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养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也以特有的资源与景观形态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水利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基本上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同步;进入90年代,随着国内旅游的日益火爆,水利旅游才逐渐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以长江三峡、红旗渠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风景资源已成为倍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地。

(二)我国水利风景资源概况

水利风景资源是指江河湖海、涧溪泉瀑、水库湿地等水域及相关联的水利工程、周边环境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我国水利风景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江河纵横,河流众多。据统计,我国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水面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00多个,此外还有大量的冰川、瀑布及遍布大江南北的湿地等[1]。为了兴利除害,我国在建国后又修建了大量水库、堤防及众多的灌区、水土流失治理区[2]。这些水利工程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水利风景资源。

水利风景资源多位于生态环境良好地域,域内山水秀丽,且富有人文气息,非常迎合当今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宏伟的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核心资源;富有特色的山水资源为观光、休闲、度假等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景观优势,为开展众多的旅游项目提供了绝佳去处。以水利风景资源为核心吸引物的水利风景区正成为众多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

二、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及开发原则

(一)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及开发意义

水利风景区是指以水域(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3]。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保护水利风景资源,规范水利旅游的发展,水利部于2001年7月成立了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开始水利风景区的评审工作,当年公布了第一批18家部级水利风景区名单。截至2006年8月,水利部已先后公布6批部级水利风景区名单。至此,我国6年时间内已批准设立23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近千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我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发展已初具规模[2]。

从实践成效看,水利风景区的开发不仅保护水源、修复生态、维护工程安全,更因水利旅游的经济乘数效应,带动了水利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2004年,在全国1000多个水利风景区中,仅139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单位的131个景区旅游收入就达7.50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11.72亿元[2]。由此,既缓解了景区所在水管单位经费不足、负担过重的矛盾,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原则

水利风景区是旅游景区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传统水利以兴利除害、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为主,在最初设计时较少考虑旅游功能[4],只是随着这些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才作为水利工程的一项副业得以开发。所以,水利旅游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1)水利设施的主导功能是其社会及生态功能,旅游开发必然受水利主导功能的制约;(2)水利风景区的核心要素是“水”,旅游开发很易造成水生态环境的破坏;(3)景观上多为大坝、堤塘等水利工程及水面而略显单调,需要提炼人文景观的主题;(4)在地域形态上,往往呈线状和面状延展,一般受多个行政区管辖,管理主体难以确定。

正因为水利旅游有其特殊性,所以在水利风景区的规划与开发中,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在旅游开发建设中,要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正常运行;(2)要保护水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用水,尽可能减少水体污染;(3)要深度挖掘水利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改变水利风景区“千地一面”的形象;(4)在所有权和管理体制上,应以水利部门管理为主,协调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参与管理[5]。

三、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开展水利旅游较晚,水利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天然不足,旅游部门对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也知之不多,而两者在利益机制上又难以协调,造成旅游开发中诸多问题。

1.功能把握失准

在目前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规划与开发中,水利工程自身的功能往往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正确把握。例如,一些规划无视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在泄洪区规划度假别墅,严重影响了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还有一些具有水源地功能的水资源被错误地用于旅游开发,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质量,还可能造成投资浪费。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有关部门在做旅游规划时缺乏与横向的相邻规划和纵向的高层规划进行有机的衔接,导致对水利旅游地功能把握失准,从而造成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一厢情愿”。

2.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纵观水利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失误,多数是没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盲目开发、管理不善,致使水库水体承受机动船、网箱养鱼及废物排泄的压力,超过水体的环境容量极限,从而使水质遭受污染,增大了库区的淤积量,加重了水库的病害;对河湖、湿地的过度开发,造成水质下降、水量减少、湿地面积缩小,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有关部门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观的深刻认识,仍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旅游产品缺乏特色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是目前水利风景区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水上旅游活动项目多有雷同,具备参与性和竞技性等特点的旅游项目较少;此外,旅游开发深度也不够,有关水下和空中旅游的开发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水、陆、空的立体开发格局;对水利风景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缺乏挖掘,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也只停留在表象层面,难以诠释水利文化的核心内涵。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是有关单位缺乏对水利风景资源特点的清醒认识,缺乏创新意识。

4.管理混乱低效

我国水利风景资源的产权虽归国家所有,实为水利行政部门所代管。由于水利部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存在天然不足,且又难以和旅游部门在合作利益机制上达成协调,造成水利旅游的难管局面。另外,水利风景资源在地域形态上,往往呈线状和面状延展,多隶属于几个相邻行政区,各地方政府部门在利益驱动下也会积极参与管理,从而造成“多头管理”,表现为各自为政、独自开发、缺少协调统一性。

四、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对策思考

1.旅游规划应以保证水利功能的正常发挥为前提

要严格做到“规划先于开发”,且旅游规划必须在充分考虑水利功能的基础上作出,即要在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考虑旅游功能的发挥;应根据水利风景区的资源特点,作出相对应的符合资源特点的规划,如供水型水库应定位于生态观光,自然河湖与湿地则要尽量少建或不建旅游设施等[6]。另外,还要加强旅游规划与横向的相邻规划和纵向的高层规划的衔接,把水利风景区建设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同水土保持与水环境建设密切结合。

2.旅游开发应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

“水”是水利风景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在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证满足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加强水利风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做到环保用水、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尽可能减少水体污染[7]。在旅游开发中,必须考虑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把握区域生态状况、水利设施条件和功能及环境质量,不能过度开发。

3.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水利风景资源的特色

除了宏伟的大坝和宽阔的水面,水利风景区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人类治水的工程文化和当地的特色文化,这恰是当前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水库型景区,宏伟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是一方最大的建筑,它巨大的体型、空间组合和综合功能是人类改造自然、驯服水害能力的充分体现,具有无可比拟的工程技术人文价值,把这些治水文化、工程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深度挖掘、巧妙组合,展示给旅游者,必然会给游客一种别样的感受[8]。

4.旅游管理方面要加强水利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协调

旅游风景规划篇5

第一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景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游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提升景区品味,打造景区特色,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强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依照《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设性详细规划》、《风景区民居建设风貌改造规划》等依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景区内的所有单位、民居必须严格遵照本办法进行建设、管理与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

第四条县旅游局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林业局、水保局、环保局、文化局、建设局、国土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从各自角度配合旅游局履行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职责。

第五条景区内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居)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查后,按照国家建设审批程序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建设。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六条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规划为先导,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景区档次为主要内容,整治景区环境、打造景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力推进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努力打造生态良好、风格统一、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精品景区(点)。

第七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必须符合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则;

2、风格与风貌统一,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3、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绿色环保的原则;

4、改建和新建结合,前期整治与后期管理结合的原则;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第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要按照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要求进行,必要时应另行编制旅游风景区民居风貌改造规划。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风格应突出当地民族民俗特色,避免“百村一面”;要适应小康社会生活标准,努力提升档次和品位;要充分体现保护生态和节能环保的理念,并统筹安排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九条旅游风景区应按照景观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划分为景观核心区、建设控制区和接待服务区,实行分类管理。景观核心区严禁建设与资源保护以及旅游服务无关的各项建设内容,景观核心区内的民居应逐步搬迁、拆除;建设控制区可适应建设为景区接待服务所用的建设内容,原有的民居建筑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改造为旅游服务设施;接待服务区的民居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改造,开展旅游服务。

第十条本办法颁布前在景区内已建造的原有民居和其它建筑物,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核查。凡不符合景区规划要求,与景观不协调,需要改建或拆迁的民居,应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或拆除。对成片的民居建筑应通过风貌改造打造为旅游服务区。

第十一条在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翻修的各种建筑物(包括民居),其规模、体量、高度、造型和色彩等都应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严禁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第十二条在景区内施工,必须保护景物及附近的林木、植被、水体和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施工完毕,必须及时清理周围场地,进行绿化,恢复环境原貌。在主要风景游览区内施工应尽量避开旅游旺季。

第十三条对景区内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院落,由文化部门牵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影响其历史风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及其附属物应予拆除。特别要注意保留散居在村落中有利用价值的旧民居,应作为景观进行保护、开发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景区内的古建筑及其文物古迹。

第十四条景区内重要古建筑的修复,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尽量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古建筑修复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景区规划要求,与文物、宗教部门协商确定,有计划地进行修复。

第十五条景区内的商业服务业网点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规划设置,凡不适合在风景游览区设置的经营网点要限期迁出。

第十六条景区内的单位和民居都要按照规定的卫生责任区,搞好卫生保洁,严禁随意倾倒垃圾、污水、堆放粪便或其它杂物。饲养家禽必须远离景观和道路实行圈养。

第十七条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国土整治、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生态移民等各种项目,支持景区民居搬迁与改造。同时要加大对景区民居建设与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保证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措施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管理由旅游主管部门、风景区管理单位和风景区所在乡镇共同管理,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要逐步建立和形成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章责任追究

旅游风景规划篇6

2.1 阻力面理论的基本含义

景观生态学家俞孔坚博士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物种迁移过程中的阻力面概念,并建立了判别模型,俞孔坚博士用阻力面理论来识别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状态。在阻力面理论中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而控制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即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的空间运动趋势[1]。

2.2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分析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引入的阻力面概念,则应当是反映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克服阻力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参与旅游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空间的运动趋势。因而,建立这样的阻力面的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的因素则应从资源点、资源扩展阻力及其影响因子等几方面考虑。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公式如下:

附图

式中:TMCR——某个地区内所有资源点扩散到空间某一点的最小累积阻力;

f——某个待定的正函数;

D[(K),ij]——以资源点i为圆心,以其中心开发建设的景区j向外辐射的半径;

R[,i]——以资源点为主要开发对象的景区j在开发建设中的阻力,由当地的基面特性和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决定;

n、m——分别是资源点和景区类型的数目。

K[,i]——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的路径数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模型中的R[,i]值时,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的情况,一是当地基面特性,二是资源点本身的 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其包括的具体影响因子可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 影响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因子分析

Fig.1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pability completion

2.3 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意义分析

在旅游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影响阻力面的各个构建各因子D[(k),ij]、R[,i]、及n、m、K[,j]等的分析确定,利用旅游资源点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来确定阻力特征,再用相等的阻力特征值绘制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图2),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可以很好的表明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在扩大规模和参与旅游市场竞争能力中其空间阻力的分布状态,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中通过对旅游地等阻力线图的分析可以找出旅游资源点或资源区的运动趋势。从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资源点或资源区的扩散阻力在源区呈区域性下陷(图中的大面积黑色区域,已经将源包含在其中);在空间扩散最难的区域,其阻力最强,等阻力线分布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脊区域,区域阻力线分布集中且呈蜂状突起;在两下陷区域之间有低阻力分布区域,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谷区域,等阻力线分布稀疏或没有分布,可用谷地线相连,即旅游地阻力线图中的源间通道;两峰之间可用代表高阻力面的脊线相连[2]。

在指导实践上方面,可以根据阻力面进行空间分析,以判别资源点和资源区的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的区间连接线、辐射道和战略点[3];根据旅游地阻力线图进行空间分析,可建立一组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相对应的旅游地规划要素,即: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而进行景区规划,可以达到地方旅游地科学合理开发的目的,其中,旅游地阻力面理论的实践意义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规划;②旅游线路的设计;③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旅游产品的建设布局;⑤旅游区的范围界线。

3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采用我们参与完成的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部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研究为基础,对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加以点滴应用,以阐明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3.1 指导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作用

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有效地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是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阻力面理论的构建正是基于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阻力的空间分析。在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其点、线、面三类空间要素均可成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的选择基点,为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供分析依据。

附图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风景区)面积为1,060km[2],按其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来看,可分为7个景区[4]。其中,药泉湖景区、药泉山景区、老黑山景区和火烧山景区之间相距较近,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目前的开发层次较高,也是旅游者必然游览之景区。而旅游资源品质相当的南北格拉球山景区、龙门山景区、笔架山景区和两个以火山堰塞湖为基础的水域景区等,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或由于距核心景区较远等因素,而旅游客流很少,在浪费了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价值的同时,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南北格拉球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在火山地质景观中实数罕见的景观类型,对五大连池这一以火山地质景观资源为旅游资源基础的风景区,其“火山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就是产生于火山地质景观的典型性、系列性和完整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景观形象,减少了风景区的旅游容量,降低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影响了风景区的开发效益。如何降低景区开发劣势,科学合理的开发这一景区,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可为其提供联系中心景区的最小阻力线和最佳战略点提供依据(图3)。在战略点设置具有吸引旅游者游览参与的景观,以有利于旅游活动的空间扩散,如可设置火山活动模拟演示馆。战略点的景观建设,在空间上将南北格拉球山景区和核心旅游区连接了起来。

3.2 优化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产品丰度

旅游产品是地区旅游规划的核心所在,其独特性和丰富程度是吸引客源和发展地区旅游产业的关键。阻力面理论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定量分析而确定的区域旅游发展阻力线图,可为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开发提供指导。就线状空间的利用而言,有两种重要的线状空间区域有待发现和利用,其一,旅游区域内景点与景点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所形成的最小阻力线作为设计旅游线路的选址依据;其二,源间通道的选定为考察地文景观资源提供了最好的路线,以便于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旅游产品设计新的内容,例如,源间通道的地文为森林景观则可设计为林间浴场或狩猎观鸟道;再如源间通道为是河流等水域景观的则可设计漂流项目;如果地文景观为陡峻的山体则可将其设计为探险攀登旅游产品。这两种旅游空间区域的发现,为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使旅游路线设计即达到了连接景点与景点、景区与景区的作用,同时又丰富了该旅游路线上的旅游产品,提高了景区整体旅游产品的丰度。

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岩浆流动形成的五个火山堰塞湖,湖面清澈、两岸风景秀丽,有温泊和灰鹤湿地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又与火山景观形成完好的景区空间结构,然而由于水域景观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使相当的水域已遭到周边农业污染和沿湖水土流失的破坏。运用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来分析,可将五个湖泊作为五个旅游资源点——源,源之间有天然流水通道,将各源之间的流水施以少量工程便可开发出一条以船为交通工具的优质旅游路线,将旅游接待区、水域观光娱乐景区、老黑山景区、南北格拉球山景区有机的连接成一体,沿源间通道可建设的旅游景点、景区主要有:温泊云雾奇观、垂钓乐园、连池矿泉水上餐厅、湖滨浴场、灰鹤湿地以及野外度假区等,在湖的两岸还可以开发大量的湖滨园林或其它人造景观,这不但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旅游路线,同时开辟了其它旅游产品的新的观赏角度,有力地提升该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品位。

3.3 建立风景区间的联系形成旅游网络体系

按照等级一尺度理论,地方旅游区仅是更大时空尺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在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研究和管理中,不仅要注重风景区内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空间特性研究,而更应注重某风景区与相邻地域其它风景区或旅游影响要素间的关系研究,以及旅游区与旅游区之间的关系研究。在更为广泛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并将不同层次的旅游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阻力面理论可将不同等级和不同空间规模的风景区或旅游区确定为不同的因子层次,确定其模型分析中的因子等级尺度,并根据实际研究区域范围的大小进行分析,设计出更大空间的旅游区域网络体系,并用以指导具体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和建设。在小尺度上研究景区内各资源点,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一个泉眼、一个火山口、一片石海等的空间阻力特征;在中尺度上则可将风景区内不同的景区作为点要素来考虑,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10个景区,以景区与景区所形成的空间阻力面特征分析来实现整个风景区的各景区之间的空间结构优化组合关系,制定出整个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建设的理论依据;在大尺度上着眼于五大连池风景区与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其它风景区间的主力特征分析,建立以风景区为区域单位的旅游源之间的点状要素,其阻力面特征分析则是用来研究更大空间范围区域或国家之间旅游空间结构特征。这样不同尺度旅游空间阻力面分析一方面为确定空间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构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各确定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提供建设依据,同时有利于建设更大空间的旅游网络体系,该研究策略的应用对以省或国家为区域单位的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论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将旅游资源点看作是具有可扩张性发展的能动主体,实现这种资源的扩张价值则需要克服以当地基面特征和资源本身竞争力两要素所决定的阻力来完成。从不同空间尺度进行分析,则特定范围内的旅游空间结构可以通过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得到体现,其发展趋势也可以通过对阻力面的分析得到预测和调控。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旅游阻力面的研究可以在旅游规划和开发实践中起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设计旅游地空间结构的指导作用。本文对于旅游地阻力面的论述仅仅是该理论初步的提出和探讨,在模型的构建和因子的选择上仍有待完善,而其意义则需在实践中得以检验。

附图

图2 旅游地阻力线图

Fig.2 The equal resistance side

附图

图3 五大连池格拉球山景区的阻力面空间分析示意图

Fig.3 The analysis of the resistance side between the central beauty spot and Gelaqiushan in Wudalianchi

【参考文献】

[1] 徐海根.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29-37.

旅游风景规划篇7

关键词:伊宁市;景区;规划;院落式

前言

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新疆的旅游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各民族相互团结构成了新疆的美丽风景线。现阶段,伊宁市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中人口聚集力也不断的增强,人们不仅对物质得到满足,同时也对城市景区游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新的要素,以求满足需求,在发展景区的过程中,我们就面对了景区创新问题,在这个方面新疆的多民族风俗特点各具特色,我们应该真正掌握城市景观区规划的手段和思路,采用一套能够维护城市各个方面的规划方案,达到旅客―城市之间的景观需求平衡。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采用我们自己的方法,为此,院落式景区开发有了新的设想。

1.城市旅游景区

1.1城市旅游景区

伊宁市城市旅游景区规划形成了一个巨系统,伊宁市各民族相互团结,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风俗建筑,院落式景区成为了我们的创新起点。可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认为是城市中的旅游景点,我们不能只限制于自然景区。城市景区可以把范围扩充到百姓家,这样不仅可以使那些没有收入的家庭有一些收入,而且可以使得旅游业更加美好。其实在伊宁市民族风俗区周围有人流,交通流,景区附属物等等城市物类。所以说我们可以把城市景区扩充至家庭式旅游景区,以城市景点为目标的,影响城市景区的各种城市物类和因子。我们就以喀赞旗为例,这一片区有很多民族风格的建筑可以作为城市景区,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些水果,自家农家乐的旅游会吸引更多的旅客

1.2院落式景区规划

院落式景区规划成为现在伊宁市景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可以说伊宁市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民族风俗区的建设。国内外游客到伊宁坐着马车观光街道,在小巷的感受到的不仅是快乐更多的是视觉的新鲜。因此,大力开展院落式景区是现阶段首要的任务,我们应该全面建设院落式景区,扩大旅游经济范围,这样可以获得好的利益。

2.院落式景区规划内容

院落式规划内容主要是感受不同民族风情。主题是和不同民族相互沟通交流,这个不仅可以促进交流,而且还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在进行城市旅游景点规划时,我们要关注的规划因子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利益因子。旅游业的关键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盈利自然也就是最终目的。但是赢利并不一定是旅游景区的主要职能,同时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一定是旅游区的重要职能。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和受教育的机会,改善地区形象和提高地区知名度,或作为发展经济的催化因素等,最关键的是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将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可以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就伊宁市而言,城市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发展经济,旅游业又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因此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为此,旅游区的开发活动除了一般的规划论证之外,还需要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预测。

其次是旅游景区的主体结构。我们都知道在旅游业中,旅游景区中的特色物类决定了旅游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的强弱。旅游业中线路也是成为了旅游景区的一个特点。伊宁市小巷都可以有马车,这样就可以吸引很多内地的游客,他们在旅游的同时可以感受民族风情,可以使旅游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活动。除此之外,像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等其它体系也是旅游景区主体结构中的关键部位。

最后是城市旅游景区的管理。院落式旅游景区的建设可以与户主签合同,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百姓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可以增大旅游乐趣。

3.促进景区发展因子

我们在建设城市旅游景区时要考虑到它的环境营造性。伊宁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民族在这里生活,可以说我们可以在院落式景区建设的方面注重以下几个因子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院落式景区的建设,伊宁市喀赞其实院落式景区主要目的地,具有良好的度假环境应是旅游景区的基础条件,伊宁市城市旅游景区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等。

首先是舒适性,舒适性是院落式景区的关键。这个舒适性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的舒适,也是包括人文环境。在选择院落时可以找一些可以与游客沟通的,懂双语的家庭,这样可以促进相互交流。

其次乐趣性。从城市人们旅游的主要目的看,起先的的旅游主要以寻找快乐为目的,即使院落式景区很是受欢迎,但是不能忽略其乐趣性的建设。在游客旅游的同时要使旅游活动多样。

最后安全性。在整个规划中要注重安全,马车是旅游的关键交通工具。因此我们要注重安全性。因此,旅游景区选择在好的民族风情区;它不仅要具有安全的人文环境,因为景区所在地方的社会治安好,当地居民对游客的亲善态度友好,各民族相互团结,可以促进相互沟通。

4.结语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胆创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使得多民族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促进民族团结。(作者单位:新疆伊宁市规划局)

参考文献:

[1] 左金风.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规划法治的发展评述[J].求实.2009(S2)

[2] 鲁长亮,王翠萍.五个统筹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10)

[3] 徐善登.公民参与与城市规划公共性的实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9(09)

旅游风景规划篇8

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而今,十多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

背景

为了充分说明问题,笔者首先举两个著名风景区规划的例子进行实证分析。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为解决愈来愈突出的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问题,2003年3月,登封市聘请规划专家编制《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按此规划,少林寺景区进行拆迁和新建的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涉及到200多家商业网点、10多家武术学校及400多家农户的搬迁。然而如果该规划实施后却会使景区形成典型的城市格局,淹没原有景观意境,造成一种新的人为化的建设性破坏。

“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少林寺这一意境的载体是由进山的东西向山路、两侧的山峰、寺前的溪流、树林、村庄和寺庙等组成的。而该《规划》恰恰从外到内对五层意境载体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进山的东西向道路被修成宽阔的公路;弯曲的溪流被改造成人工化规整的水道和垂直石砌驳岸;寺前及周围的村庄被拆掉;寺前的空地上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城市广场……该规划将城市格局完全搬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区之中,虽然拆建的决心很大,摒弃了商气,但实质上是对景区原有格局产生根本性的机理式改变。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州牡丹甲天下”。作为国内第一大牡丹品种基地,理应以“花海、绿海”的田野风光来凸现主题,与洛阳牡丹进行区分。然而,2002年编制的《牡丹园景区规划》却是一部城市规划的翻版。其特点是按照城市化的模式来规划牡丹园,该规划实施后形成了目前景区内东边是城市广场,西边是风景园林的风貌。彻底破坏了牡丹园自然田园状的格局,降低了景区品位,完全背离了旅游景区崇尚的“人本主义”原则,不能不说是我国旅游景区规划上的一次重大失误。

原因

通过上面两部规划的分析,可见城市化的旅游规划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将旅游规划等同于城市规划,机械地套用城市规划的通用概念和规划模式,导致旅游规划的城市规划化和旅游景区的城市化与园林化。具体表现一是把局部当作全部,忽视了旅游规划分层逐级展开的特性、战略规划的领先地位。规划师缺乏旅游市场意识,对旅游者的需求及特征了解不多,从具体地段的研究与空间分割入手,强调一种技术性的推衍和标准化的设计,缺少对风景区深度与广度的认识和思考,忽略旅游地的软件开发建设,突出表现为一种图件主义;二是沿袭城市规划思维,以城市与园林的体系框架进行盲目套用,多数是把城市公园建设手法移植到风景区开发建设中。

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的风景区规划体制所致。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比较早,已经形成一套完备的编制与实施体系,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产生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已被社会各界所广泛接受。加之城市规划、园林规划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理论方法,技术运作与认定标准较为熟练。而旅游规划即使是在国外也尚未定型,国内更是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严格的规划编制与认定体系,理论体系多借鉴于别的学科,技术方法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旅游规划影响力小,社会地位低,其光辉难免被城市规划所遮盖。

措施

近年来各地的城市规划已开始注意吸收旅游规划的成果以增强城市的特色,旅游规划也意识到必须与城市及相关规划衔接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但是想要杜绝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却不仅仅限于此,还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解决“风景区旅游规划由谁来编制”的问题,建立一种科学的技术分工体系。旅游,或者是转向旅游的地理、文史、经管等专业,由于学科性质天然的广元性、综合性与思辩性,更加侧重于从多元时空角度来思考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已经认识到必须从“资源—产品—市场”的互动层面来规划目的地。因而,应由他们首先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或旅游地概念性规划,再由城市、园林、建筑规划人员在上游规划思路的指引下编制下游的详细规划,完成规划的空间设想和景观落脚。

其次,应解决“如何架构风景区的灵魂”的问题,即凸显风景区地方性。城市化的旅游规划以一种模式性的“公园化”、“广场化”、“草皮化”戕害风景区的地方特色。如何消除和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其基本途径是从风景区的地方性研究与文脉分析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游客心理需求和市场特征,继而提出适宜于景区的发展主题,再按照主题进行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

如上述的少林寺景区应从游客心理需求定开发,形象定位为“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源地”,在“深山藏古刹”上做文章,突出“山路、山林、山峰、山谷、山溪、山村”等原生型主题景观,按照写意手法进行场景化的意境流设计,让“河变溪、路变径、园变村、阁变楼”,寺内外空间形成“深山翠林、碧溪环绕、小桥流水、沟谷村落、牧羊女牧羊、飞鸟晨钟”等系列场景,形成有一定的景深且富有质朴感的生活氛围空间;同时做足少林武术的文章,跨院内要有精彩的寺院武僧表演,开展武术修学旅游,让游客体验到真正的中国功夫;寺院空间内要突出达摩———禅宗主线,而不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模式化的寺院让游人来参观游览。这样充分展现景区的特色主题,吻合游客来自于电影印象感知心理,满足游客的意境体验。

至于菏泽牡丹园,“园”的理解是自然田园而非人工园林,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华牡丹园”,进行景观改造,淡化园林概念,强化田园环境。西部园林化的空间应先恢复其大片田园风光,营造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壮丽粗犷的田园花海牡丹景观;打破雕像式僵化开发方式,按照斑、廊、基原理,以若干个“基”(田块)作为“绿叶”(生产性牡丹花),以基上的“斑”(成片的观赏牡丹)作为“牡丹红叶”,以“廊”作为观赏通道,以斑中的“蕊”作为观赏核心。为此须彻底改变现有的城市公园与园林建设格局;在田园牡丹风光的基础上建设故事化的场景,在大田园的展现牡丹文化。

第三,应解决“风景区主要服务对象是谁”的问题,即现代化与地方特色化的冲突问题。风景区存在近程游憩与中远程特色观赏的冲突,外地游客多钟情于高品位富有特色的景观,本地居民多喜欢现代游憩项目。旅游开发主要针对外地游客,就必须高标准要求,尊重地方性,展现出根源于地脉文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而城市化与园林性的游憩设施能满足本地居民休闲娱乐需求,但不必集中于高品位的原生型自然与人文景区内,在其他空间内皆可以建设。倘若对风景区的认识停留在本地居民层面,风景区规划采用本地居民的价值标准,非要推动风景区的“现代化”,必定付出代价。

旅游风景规划篇9

今天召开这次全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今年的旅游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的任务和措施,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切实把我县旅游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下面,我根据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研究的意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我县旅游工作的回顾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和经济工作的“五个重点突破”之一来抓,加强了领导和宣传促销力度,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奋斗,旅游行业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年,全县共投入旅游建设资金万元,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包括奇石市场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和,不含奇石市场旅游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回顾今年全县旅游工作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㈠各级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得力。对旅游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多次在县委、县政府联席会、政府常务会议上听取旅游工作情况汇报、调度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召开了全县旅游工作会议,重新调整了全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对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为确保旅游工作全县一盘棋,旅游局、建委、交通、宣传、广播电视、报社、工商、物价、公安、安监等部门和蒋峪等有关乡镇,密切配合,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㈡科学编制规划,加快景点建设。老龙湾旅游风景区管委会邀请中国规划研究所完成了《老龙湾风景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省建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嵩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已完成编制。同时,进一步加大了以沂山为龙头的景区点的开发力度。今年以来,沂山风景区共投资万元,完成了景区公里公里进山和景区道路的拓宽硬化,硬化了处停车场,配套完善了基础服务等设施。老龙湾风景区完成了龙泉茶社和白龙行宫的改造。嵩山风景区投资万元,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奇石市场投资万元,对大棚等设施进行改造。临朐宾馆合资兴建的三星级临朐大酒店已投资万元,主楼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其它景区点、宾馆、饭店也根据各自实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建设。

㈢强化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市场。今年旅游宣传促销是历年来投入最多、促销形式多样化的一年,共投入宣传资金万元,其中,沂山旅游开发公司投入万元。其形式有六点、到周边主要客源城市旅游部门和旅行社进行面对面地宣传促销。、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专题和广告宣传。、编印了宣传书籍、画册,重新制作了旅游风光光碟。、参加了成都中国旅游交易会、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曲阜旅游商品交易会和大蓬车促销活动。、举办了临朐红叶旅游观光月和赏石展活动。、在济南召开了“东泰山—沂山旅游推介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五大镇山联袂对接暨国际旅游专线踩线新闻会”,参加了五大镇山踩线活动和揭牌仪式。

㈣招商引资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月份,九山镇与济南华山市政工程公司签定了投资万元,开发黑松林旅游度假区的合同,已到位资金万元,拓宽改建了进景区道路,配套了电力等设施。老龙湾风景区与家开发商签订了协议,协议总投资额万元,到位资金万元。商业街综合开发和矿泉水项目已动工建设,民俗村项目正在做筹建工作。“山东临朐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立项工作正在进行。

㈤假日旅游经济呈现旺盛活力。“五一”、“十一”

旅游黄金周期间,全县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万元,占全年计划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和,同期增长和。出现了外地游客、旅游团体、旅游直接收入增多和游客滞留时间延长的可喜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我县旅游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意识不强。近年来,人们对旅游业的认识有了一定提高,但有些同志,特别是有部分领导同志,思想不够解放,把旅游业看成是服务性质,没有真正认识到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有列入议事日程,当作份内的工作来抓;没有树立起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观念。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缺乏明确的经济定位和市场定位,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拉大了同旅游发达地区的差距。

、规划意识不强。有的单位的负责同志,没有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不经过有资质部门编制规划,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盲目建设。

、基础服务设施相对滞后。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同当前的旅游发展形势还不相适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落后、老化、档次低、数量不足等问题。如我县只有家旅游涉外宾馆、饭店,标准客房间,床位个,远不能满足旅游旺季市场的需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投入不足。老景点得不到保护,新景点无法挖掘,旅游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项目建设无法深层次开发和包装,从而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导致旅游业发展后劲不足。

、宣传促销缺乏整体合力。我们景点的知名度不高,缺少一个形象而又响亮的宣传口号。在部分单位中仍存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各自为战的现象。可以说,有的单位一点宣传促销的意识都没有。宣传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从今年宣传投资看,只有沂山开发公司作了较大的投入,其他景区点投入较少。目前,全国旅游发达城市正在搞政府组织、企业联手,大投入、大手笔的整体、集约式宣传,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觉醒了。

、旅游商品开发不力。在旅游六大要素中,“购”

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据国内主要城市的统计资料表明,旅游购物消费约占全部消费的—,而我县仅占左右。目前,从我县旅游市场上来看,我们的旅游商品大多是一些材质低劣、包装老、品位低、特色不足的粗加工品和土特产品。没有真正建立起旅游商品的开发体系和系统的销售网络。

、发展不平衡。有的单位在开发建设、宣传促销等方面连续几年都有较大的投入,收入每年增长左右;有的单位投入较少,有的单位只是修修补补,收入增长很少,甚至下降。

、旅游管理体制不够理顺。目前,我县十几处景区点分别隶属不同部门、单位和乡镇。由于隶属关系复杂,在景点的开发和管理上就存在部门分割、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弊病,存在着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不高,脏、乱、差现象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当前,旅游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形势和机遇。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从而推动经济、文化的大交流,带来世界范围内人群的大流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年,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从国内来看,我国已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经济渐成时尚,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得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也越来越好。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我县情况看,我们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旅游规划等有利条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上下对旅游业的认识逐步提高,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此,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精心准备,扎实努力,积极地面对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年旅游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大办旅游的方针,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按照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打响临朐旅游品牌,推动我县旅游业尽快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迈进。全年计划投入万元,同比增长;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为了实现上述任务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㈠抓好景区点的规划和升级的评定工作

规划是旅游开发建设的基础。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全县旅游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各个景点要依据县旅游规划,尽快制定完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沂山,包括东镇庙景点,嵩山、九山黑松林要尽快拿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争取上半年通过专家评审。在景点的升级、评定报批工作中,沂山风景区要达到部级旅游区和部级风景名胜区;老龙湾风景区达到部级旅游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坊风景区达到部级旅游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黑松林和嵩山风景区达到市级风景名胜区。这项工作非常繁重,事无巨细。因此要求风景区的规划编制和升级工作,由县建委牵头,旅游局和有关风景区及权属单位的主管部门参加。级旅游区的评定,由旅游局牵头,建委和有关风景区及权属单位的主管部门参加。各牵头部门和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拿出专门人员,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去安排。各有关景区要保证规划编制和升级、评定工作的各项经费及服务工作到位,力争明年全部完成升级的任务。同时,争创省和部级文明旅游区。

㈡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

我县目前财力不足,不可能从财政上拿出更多的资金搞景点建设,这就要求我们不等不靠,拿出主要领导力量、主要时间,在旅游招商引资上下功夫,把立足点放在大力引进、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办旅游上来。对已签的协议,要尽快变成合同和资金到位,争取明年招商引资有较大的突破。县旅游局要组织各景区点重新编写《临朐县旅游项目招商书》,纳入县里的招商引资项目库。要制定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设施、兴办旅游企业的具体优惠办法和措施,采取合资、合作、出售、参股、转让、租赁等方式,吸引外部资金,盘活资源性资产和现有企业存量资产。要认真贯彻“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荒山、荒地进行旅游投资开发的投资者,经县政府批准,可以给开发单位或个人年土地使用期,土地出让金按低限收取。鼓励全社会各行各业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在执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以非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新机制。

㈢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是旅游工作的重头戏。宣传部、旅游局要提前做好调查研究,制定详细的宣传促销方案,切实做好旅游宣传促销这篇大文章。经初步研究,从

年起各景区点、涉外宾馆、饭店每年都要从门票和经营收入中拿出和,由地税局征收,专项用于重大宣传促销。要注意学习和借鉴旅游发达地区先进的宣传促销方式和手段,深度挖掘和精心包装景区点的文化内涵,精心包装,整体推介,形成合力。真正建立起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旅游宣传促销新机制,形成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旅游宣传新格局。

㈣加快旅游景区点和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

主要抓好以下项目的建设。沂山风景区建设森林乐园,扩建神农阁和百丈崖停车场,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扩大食宿接待能力。东镇庙景点,完成元朝大德碑、明朝洪武碑碑亭的建设和“三山门”御香亭的重建工作,完成大关至上寺院道路拓宽改造和柏油路面硬化,搞好凤凰岭以松树为主的绿化工作。老龙湾风景区抓好民俗村和商品街综合开发两个项目的建设,完成西门改造并力争促成老龙湾西部古建景点的开发建设。石门坊景区要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解决景区季节性太强的问题。嵩山景区要开通西路景区的道路,建设停车场和林中小木屋。黑松林旅游区要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据规划,重点修建游览道路,配套完善食宿、娱乐项目。山旺化石保护区要抓紧建设“山旺国家地质公园”项目。为确保建设资金的到位和建设项目的落实,各景区点每年要从上年度门票收入中拿出以上用于项目建设。临朐大酒店要保证资金,确保质量,严格以三星级酒店标准完成建设,力争明年“七一”前开业。县城的规划建设,要注重营造旅游特色,突出旅游特点,体现旅游要求,凸现生态文化旅游城的特色。在开发建设中,要从我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走势,确定项目主体,注重发掘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含量,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㈤搞好旅游商品开发

旅游商品的开发由经贸委牵头,有关部门配合,重

点抓好以下四大系列。、以观赏石为主的奇石旅游商品系列,由地矿、建委、旅游局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协同抓好;、以红木为主的工艺品系列。主要抓好以红木雕刻、嵌银、石雕、根雕、抽纱、挂毯、首饰加工、工艺绣品的开发,经贸委负责;、以书画为主的文化商品系列。重点抓好书画、山旺化石、红丝石文化用品、古玩等的开发,由宣传、文化和矿产部门负责;、土特产品系列。主要抓好全蝎、煎饼、山楂制品、柿饼、板栗等,由财办、农办等部门负责。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要从市场角度出发,将旅游商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要具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突出临朐地方特色。要在旅游景点和游人聚集的场所,建立规范的旅游购物点,并逐步形成网络。

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旅游风景规划篇10

Key words: Antu County;master planning;touris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252-03

0 引言

由于近年来长白山风景区及县域民族特色旅游的风靡,旅游业为安图县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已逐渐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然而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距今时间较长,尤其是对旅游业的规划已无法满足现有的发展需求,因此文章采用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选择和制定了安图县旅游业的规划策略。该策略若能切实有效地结合到下一轮的县域总体规划设计中,使之与安图县迅猛发展的旅游经济相适应,将对安图县今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安图县旅游业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的关系

安图县的城市发展已离不开旅游业的繁荣,反之旅游业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安图县的规划建设,旅游业的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之间应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图1所示。首先,安图县所特有的众多旅游资源将使安图县必然地承担起东北亚地区的旅游职能,而旅游经济将加快安图县的产业结构调整,二者对安图县的城市性质具有重要影响;再者由于相对集中的旅游季节、旺季爆发式的游客数量,安图县已无法参照常住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进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旅游业发展所需的配套建设深刻影响着安图县的用地结构规划;同时为了适应和满足大量游客的差异化需求,安图县的空间布局从发展方向、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等方面亦将收到旅游业规划的影响[1]。

2 安图县旅游业重点规划策略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旅游业规划是县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总体规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旅游业应与其他相关产业统筹统规,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策略。

2.1 规划目标

安图县旅游业的发展要以长白山旅游开发为主,辅以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生态风光旅游、历史古迹旅游、边境旅游、冰雪漂流娱乐项目等人文和自然相结合的模式[2],确立旅游业在安图县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业软硬件建设,实现旅游市场规范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旅游合作国际化、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通过实现这“五化一体”来使安图县成为新兴的旅游强县,让旅游业成为全县经济起飞的全新动力。

2.2 旅游业布局规划策略

2.2.1 空间布局规划

安图县旅游业的总体格局是“两镇两村”、“两湖两园”、“一线一岸”为主线,沿线8个重要旅游景区、23个重要景点构成的四个各具特色的旅游。一起构成了安图县旅游业“一线四区23景”的叶脉状布局结构,如表1所示。

将上述重要的布局节点平铺开共有23景,分别是:长白山、虎林园、美人松园、园池、古洞河浪漫漂流、长白山药园、长白山文化博览城、宝马古城、泰安寺、“安图人”遗址、刘建封县衙、森林狩猎场、森林小火车、药水泉、浮石林、二龙山公园、五峰山森林公园、明月湖风景区、龙顺雪山飞湖旅游景区、福满生态沟、红旗朝鲜族民俗村、海沟“黄金城”、双目峰口岸。

2.2.2 交通布局规划

加快各级公路网的建设,以S203省道为县域旅游的交通主干线,构建县城明月镇-长白山旅游风景区的S型主干线和叶脉状辅线的公路、铁路交通路网络,如表2所示。

2.2.3 旅游服务中心布局规划

根据各景区的重要性,将安图县旅游布局的各重要节点规划为五个级别的旅游服务中心,如表3所示。

2.3 旅游路线规划策略 安图县域旅游的一般行程普遍是从明月镇出发终到二道镇长白山旅游风景区、沿途经过各景点的“传统路线”。为了充分开发淡季旅游资源,突破安图县传统旅游的固有模式,应依托于长白山的特点强化冬季旅游项目的建设,根据季节特点进行旅游路线规划,如表4所示。

为了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根据安图县内各处旅游景区的特点规划出相应的特色旅游路线,以S203省道为主线呈叶脉状的空间布局,如表5所示。

为了满足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游客对于时间成本和旅游日程的要求,根据各景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联和交通状况,以日为单位规划出多层次的日程旅游路线,如表6所示。

2.4 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策略 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主要因素,根据安图县现有情况合理强化交通路网、能源、水电、通讯、环卫、餐饮、住宿、商业、娱乐休闲、医疗卫生、安全防灾等等一系列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重点是加强各景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联系、缩短旅客在途时间[3]、提高景区周边便利性,对于长白山北坡以外的其他旅游景点,应加强景区排污和垃圾处理、完善景区引导标识、公厕及停车位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4]。各主要景区周边的城镇要加强绿化建设、游客步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特色景观建设[5],加快与旅游相关各行业的升级转型,尤其是随着游客数量层次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应在中低档餐饮住宿设施为主的基础上,增加高档旅游餐饮住宿设施的建设,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使安图县内旅游产业链上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机结合,互促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