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心理咨询十篇

时间:2023-10-24 18:05:11

催眠心理咨询

催眠心理咨询篇1

常有人说我很会开导别人,亲戚、朋友、同学、同事有什么事,都会来跟我聊一聊,就好了。—般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跟人聊天,开导别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这大概也是心理咨询在中国如此火爆的原因之一吧。在许多人眼里,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好的职业。想想吧,跟人聊天,听人讲故事,还可以教训人,人家还付费给你。这等好事哪里去找?这种说法,类似于一些年前,美国记者评论罗杰斯,说他从头到尾听别人讲,只是点头微笑,嘴里发出表示赞同的“嗯啊”,这太简单了。因此,他们称罗杰斯为“嗯啊大师’。

因此,谈起心理咨询,许多人都跃跃欲试,连我家小区的门房老张每每见到我,都会提出要求,要到我工作的机构去做心理咨询师。老张讲到,隔壁有一对夫妻闹离婚,他对那家的儿子说:傻孩子,赶紧抱住你爸的腿哭,不要让他走呀。

我想说的是:心理咨询是一种要求非常高的专业!

只管症状,不问生活

心理咨询不是只管症状,不问生活。症状与生活密切相关,脱离生活去做治疗是不可思议的。心理咨询,需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包括生活的困难,负面的事件,造成的伤害,及其情绪、情感、思维方式、观念系统、行为模式、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家庭生活,等等。心理咨询不只是处理表现出来的症状,更是去处理症状背后的各种人生的破碎,在那里做深入而细致的修复工作。

只针对症状的治疗,消极的或抑制性的治疗,往往是治表不治里。人生问题才是症状的根源,处理与症状相关的人生问题,才是根本之道。有效的心理咨询,是帮助当事人重塑生命,重返生活。

强迫

世界上没有绝对,人生不可能完美。心理咨询也不是万能的,不过是人生诸多助人方式中的一种,它本身也有局限性,也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是总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心理咨询致力于促改变和成长,改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不是拔苗助长。咨询师不要跑到求助者前面,而要常常跟在求助者后面,在需要的时候推一把,扶一把,顺其自然,因势利导,而不加强迫。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中,总有人以为自己发现了真理,就把真理强加给别人,导致了许多的伤害与灾难。我也看到,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的强迫,自我变得太弱,以至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强逼自己完美,言行都讨好别人,生怕被人拒绝或责备。

咨询师不代表真理。如果咨询师用“真理”的名义去强迫他人,他不是在做医治,而是在制造新的伤害。尼采说过一句话:不是真理,而是解释。

心理咨询有一个原则,叫“中立”,是一种更为宽阔的关怀与干预。比如,一个男性来访者对咨询师说:“我妻子跟我结婚之前,跟前面的男朋友发生过性关系,而我一直都不知道。”咨询师说:“你的妻子为什么欺骗你?”这话不是中立,因为“欺骗”一词会给对方造成误导。咨询师说:“你的妻子只是出于好意才没有告诉你。”这话也不是中立,因为咨询师还不了解情况,就一下子站出来为来访者妻子说话,这会影响咨询关系,也会影响后面的谈话。“她为什么这样做?”这样的设问更合适。中立的回应可以让咨询师跟来访者建立适宜的关系,从而引导当事人做客观的陈述。

经过考试就能做

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关于这个专业,至少需要这些方面的素养:接受过心理咨询专业训练。

专业工作者,需要有理论方法的训练,需要接受督导,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需要具备一定的生命素养,需要对自我有相当的分析与觉察。心理咨询师的训练,包括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认知行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沙盘治疗,音乐疗法,催眠疗法,以及在中国文化背景里产生的整合东西方的疗法和本土资源建立起来的疗法。专业训练的方式有培训班,也有大学的心理学教育。

心理咨询应该在相关的专业机构里进行。在中国,心理咨询一般在三个背景的专业机构里进行:一是社会背景的心理咨询机构,一是医院背景的心理治疗中心,一是学校背景(主要是大学)里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通过这样一些基本方式进行。面谈:有需求的人前去相关的心理咨询机构跟专业人员谈话。每次谈话在一个小时左右,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只谈一次,而是需要一个系统的谈话,次数大多在五次到数十次之间。电话咨询:电话咨询往往由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提供,电话咨询具有即时性、随时性和便利性的特点。团体咨询:由专业团体咨询师或治疗师带领。

心理咨询也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如集体讲座、团队训练:往往在大学或社会机构、企业里进行;社区康复:由专业人员、专业机构跟社区合作,开展各种增强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职业培训以及症状康复活动;网上服务:通过电子信箱、在线专家论坛等方式进行;媒体节目与专栏: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心理咨询节目,以及报刊的专栏文章,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培训后就能做好

在心理咨询行业内,一直有人呼唤建立严格的培训、督导、资格认证和审查制度,但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有人受到培训机构宣传的影响,以为心理咨询“钱”景很大,做了投资(接受培训的费用、租房、办公费用、人员工资等),不见回报,会采用非正当的手段从来访者身上获取额外的利益,包括推销医疗器械、商品、保健品、书籍等。也有人对来访者的情况做威胁性的、夸大性的病理描述,为了增加面谈次数。也有人对治疗效果进行极端的不实宣传,如“一次催眠,终身根治”之类。

有一位来访者前来寻求心理咨询,几次面谈之后,觉得没有达到他期待的“身心相通”的效果,遂从山东赶到上海一家机构接受“催眠”,当天被“催眠”七个小时,一觉醒来,支付了4500元(打折价)。催眠不是睡眠,更不是连续七个小时睡眠。就这样,这个旅途劳顿的当事人,带着对“灵丹妙药”的期待,在上海完成了他一生中最昂贵的一次睡眠。这位求助者不甘如此,又找到另一个提供“催眠”治疗的机构,在那里正赶上那个机构在做催眠培训,他被劝说参加催眠培训,学成之后,可以给自己催眠,也可以给别人催眠。结果是,他又付出了18000元的代价。回去之后,他的绝望感更大了,决定去买安眠药,说反正没有救了,不如死了算了。

做心理咨询,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另一方面,需要提醒的是:寻求心理咨询,需要突破自身的阻碍因素。这些障碍可能是一面子。担心接受心理咨询被周围的人笑话,或者怕在咨询师面前暴露自己的隐私。心理问题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是追求生命品质的表现。

观念。有人认为有心理问题是一个人软弱无能的表现,或者有道德品质上的问题,因此许多人宁愿忍着。不要等心理问题变得严重时才来寻求心理咨询。

催眠心理咨询篇2

来访者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女性。她因为严重失眠而来咨询。在来之前,她已经试用过地西泮(安定)之类的助眠药,没用;又看中医吃中药,但也不见效。

她觉得可能是自己的心理困扰在作怪。她是个离过婚的人,现在的男朋友是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从相知到相恋,如今他们已经同居有半年多了。她觉得他相当不错,尤其在性生活方面,他给了她极大的快乐,这是她前夫所不能给予的。但是,他们的关系继续向婚姻发展却受到了来自他家庭的反对。尽管她相貌、气质都很出色,职业也稳定,可男方的家长却觉得以儿子的条件不必去“屈就”一个“二婚头”。最近他向她摊牌,说在父母的巨大压力下,他不得不考虑和另一个女性结婚,婚期将在三个月之后。

她在此突然的打击之下,陷入了迷茫和痛苦之中。她不知道该放弃他,还是该争取他。她承认在性方面她已经离不开他了,所以当他对她说自己其实真爱的还是她,只是父母之命难违,他提议她做他情人的时候,她没有断然拒绝。在心理咨询室中,她坦率地告诉我,她的内心充满了挣扎,“有时,我就在想,就做他的情妇吧。只是我不甘心,并且为自己有如此卑下的念头而感到羞耻……”

她每天为此苦恼,不断回想过去的甜蜜时光,想未来自己的选择,夜晚想得无法入睡。因此,她白天已经无法正常工作,经常请假休息。所幸的是,她的老板很体谅她,允许她在感到不舒服时,回家休息。

在前三次咨询中,我为她提供了一些睡眠方面的知识,希望她不要为自己的睡眠问题过度焦虑,以免给她本来不好的睡眠雪上加霜。我建议她继续按医嘱服药,同时在每次咨询中尽量鼓励她宣泄情感,并每次给她做催眠放松。就这样做了三次,有效果,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第四次来的时候,她告诉我一些在前一天晚上刚刚了解到的消息。一是她的那位男友早就和那位女孩有来往,并在此之前就有结婚之意,只是瞒着她而已。另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上司认识了她,并为她的容貌气质所吸引,而有意追求她。那位男友却表现得十分“大度”,为了讨好上司,居然愿意拱手相让。“我发现我错看了他,他原来是个卑鄙小人,幸好我没有和他结婚。”她说得咬牙切齿。

在这一次咨询中,我依然为她做了催眠治疗。在催眠过程中,我顺便给她作了一次自我意象的检测:我让她想象自己置身于野外,看到一栋房子,让她说出房子的样子,然后走进房间问她看到了什么。下面是她产生的意象:

……那是一栋两层的小别墅,白色的外墙,四四方方。有门,我可以推门进去。屋里有个香案,香案上供着不知是什么菩萨。有一副对联挂着。上联是“忍一时风平浪静”,下联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屋里有一张床,有枕头被子,我多想好好睡一觉啊!……我找不到通往二楼的门和楼梯。后来才发现二楼是从屋外上去的……我走上了二楼,有长长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有一间房间。开门看到一个老头,我觉得他挺和蔼的,老头有一条哈叭狗,狗很怕老头。这是一条让我讨厌的狗。老头要和我聊聊,我们就聊了一会,看得出他很想让我留下来,但我现在并不想久留。所以,我向老头告辞,离开了二楼。下了楼,看着屋外的草地和阳光,我的心情慢慢地好了起来……

催眠结束后,我告诉她,她的失眠问题可能会大有好转,并让她过几天和我联系一次。果然,过了三天她给我打电话,说她第四次咨询当天睡眠质量就大大好转。现在基本恢复正常,也已经正常上班了。她的睡眠的恢复,也许是服药的效果,也许是催眠的效果,也许是当她知道了真相之后对他的失望帮助她摆脱了幻想和犹豫,但是不管怎样,我认为那次催眠中的意象还是提前泄露了她将好转的“天机”。在意象检测中,她已经把“退让”挂在了自己的心头,并有了美美睡上一觉的意向(不再害怕睡眠了)。在意象中,她还遇到追求她的上司(那个老头),他想和她接近。尽管她不讨厌他,但她还不想与他过于亲近。而她的男友在意象中则被看成是一条老板手下的狗,讨厌而没有地位、人格……

催眠心理咨询篇3

关键词: 噩梦 青春期 心理咨询

1.一般资料

东东(化名),男,20岁,身高1米7多,偏瘦。某高职院校2006级学生。性格偏外向,但较敏感。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东东在一个炎热夏季的下午穿着拖鞋、长裤和褂子来到我办公室。他因为自己常做噩梦前来咨询,他说自己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做相同的噩梦,梦的内容是一个看不清面孔的人在掐他、打他、咬他,而且这种打的动作和现实生活中的感觉是一样的,有疼痛感。他在梦中非常痛苦,有时会用意志反抗,但一旦反抗,就会觉得头痛得厉害,不反抗,他又觉得身体特别痛。这种梦出现的时间一般是在他入睡后半个小时左右,梦出现的时候,他有时候会呼吸急促,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手脚都在痛苦地挣扎,但是同宿舍的同学说:没有看到他动,他睡觉时非常平静。还有一个特点是:梦出现的时候,如果有人叫醒他,他就会从痛苦中解脱。醒了之后,他看一下亮的东西就会好一些。他非常期望有人在他做这个梦的时候叫他一下,但很难。因为室友并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做这个梦。他还说,如果晚上做了这种噩梦,他第二天的精神就会特别好,如果没有做这种梦,第二天精神就非常不好。

噩梦让来访者非常痛苦。这种痛苦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在高三刚刚开学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噩梦。当时他很害怕,跟妈妈讲了,妈妈说可能是压力太大的缘故。这之后,噩梦就经常来访。从高三到现在大二,已经三年了。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和噩梦相遇,他已经从刚开始的害怕演变为现在总结出噩梦出现的规律和噩梦出现后他如何做才能让自己更快入睡的方法。听他向我娓娓道来,感觉他在讲述的是别人的事情,很平静。

3.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梦境中有痛苦、恐惧情绪,这些情绪并未影响到他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但自身感到痛苦,带着强烈的疑问与好奇,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做这样的噩梦。咨询师调出来访者入学时的心理测试结果,发现来访者SCL-90及UPI等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确定其没有躯体问题,仅仅是情绪困扰。

4.咨询过程

4.1制定咨询目标:帮助来访者探索做噩梦的原因,通过对为什么做噩梦的分析缓解噩梦带来的痛苦和恐惧情绪。

4.2咨询过程:在听他讲的过程中,我很好奇,他怎么如此理性,也很好奇为什么对噩梦能总结出这么多规律。为了找出噩梦出现的原因,我认真询问了噩梦第一次出现时的情景,他说第二天醒来他特别害怕,但并没有跟别人说,只是后来跟父母讲了。也询问了他童年时和父母及两位兄长的关系。他说噩梦第一次出现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他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即使有压力,也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他说自己的童年是非常美好的,父亲从来没有打过他,而且很少干涉他的决定。妈妈很关心他的生活,但很尊重他自己的决定。两位兄长因为比他大很多,因此跟他的关系比较好,特别是二哥跟他非常好。问他在读书期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他说都非常好,没有什么矛盾,虽然可以谈心的朋友不是很多,但是大家相处得还可以。

问完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噩梦呢?他的回答让我非常迷惑,我根本找不到答案,为什么总出现噩梦,我预想的那些可能原因都一一被证实是不对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噩梦的规律性实在让我吃惊。而来访者对事情的叙述那么理性和平静也让我觉得有一些吃惊。看得出他情绪比较稳定,对整个事情有非常规律的认识。

我迷惑了,不知道接下来该谈些什么。我说下次我们尝试做催眠。他接着跟我说,他今天还看了一部电视剧《SOS》,里面也了讲催眠。他讲了剧情,我问他是不是喜欢看电影,他说是的,他现在喜欢看恐怖片和一些未解之谜的片子。他提到自己高中时喜欢看鬼故事,他说看鬼故事刚开始有些害怕,但害怕过后觉得刺激,挺爽。这个无意的叙述让我非常吃惊。让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找到了这个有规律的噩梦出现的原因。这时已经咨询了近两个小时。我说,如果你还在学校的话,就在7月9号再来找我,我们约在了下午3点,下一次给他做催眠。

第一次咨询是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掌握他要咨询的问题,初步询问必要的信息。这些第一次咨询中做得还比较好。不好的是,咨询时间太长,我在咨询的最后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觉得特别累。催眠我并不会做,只是看过催眠方面的书。而用催眠进行咨询,我没有尝试过。答应来访者下一次做催眠是不明智的做法,他对催眠会有不合理的期望,这不合理的期望很可能会影响咨询效果。在以后的咨询中,尽量避免预先告诉来访者下次做什么。这次咨询给我的启发是:在某些咨询中,可以通过问来访者的爱好了解他更多的心理信息。因为爱好可以体现他的特点。

开学后,这位学生又来了一次。过了一个暑假,他变黑了。他说暑假找了一家公司实习,所以整个暑假觉得很充实,但是噩梦还是照常出现,甚至有一次他整晚没睡。他说情况比以前更严重了,虽然出现的次数比以前少了,但是噩梦中那个看不清面孔的手打他、掐他、压他的力度更大了。每次他都觉得自己在梦中和死神只有一步之遥。

我在听他讲完这些情况后,说:“我可能找到你做噩梦的原因了。”他很平静地看着我说:“是什么?”“你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喜欢看鬼故事,恐怖的鬼故事,在恐惧中你得到了一种。因此你现在做噩梦也是为了得到一种。”我顿了一下,接着说:“你接受我的观点吗?”犹豫了一会儿,他看着我,带着羞涩和吃惊:“好像不太对吧。如果为了得到,为什么我要让我自己受这么多痛苦呢?你知道我在做梦的过程中是多么痛苦吗?”“恩……”我沉默了一会儿,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解释,但还是停住了,我怕他接受不了他是因为“性”才经常做噩梦的结论。

我的想法是:他在高一、高二时因为看鬼故事而得到,这种恐惧又的刺激反应联结经过两年的训练形成了,到了高三因为课业繁忙没有时间再看鬼故事,而且鬼故事的恐惧程度已经不能再引起他的恐惧感。这时潜意识的力量迫使这种恐惧转移,因此就出现了他梦里的恐怖场景。他自己不能意识到这种恐惧所带来的,但却真实地发生了。

他不接受我的观点,我开始从他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我为了得到让自己在梦里受那么大的折磨呢?他讲述自己在梦里的情景时是那么痛苦和难受。我不禁想:到底是为什么?接着我跟他聊了最近一周的生活,他给我提了一些咨询室如何布置的建议,我欣然采纳。我们没有约下一次咨询时间。

首先,这次咨询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找原因”上,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噩梦?这是他和我共同关心的问题。这样集中注意力于某一点上会限制我的思维,而且咨询过程往往有中断的危险。其次,当我提出的原因被来访者否认时,我很容易就放弃了观点,然后跟着他的思路思考。这样做不利于咨询的顺利进行,因为在这次咨询过程中一度出现没什么可说的尴尬局面。最后,如果原因就像我说的那样,如何解决他做噩梦的问题呢?怎样帮助他解除痛苦呢?我没有答案。

5.咨询效果评估及反思

这个案例的咨询持续了很多次,直到这位同学毕业。因为我的咨询经验不多,在后来的咨询中我积极倾听,力求同感,着重建立咨访关系。到现在这位来访者已经毕业,并且找到了工作单位,他已经不来我这里了。最近一次在QQ上碰到他,他说现在好了,还说要感谢我对他的帮助,看到这样的消息我很开心也很忐忑,开心的是他现在好了,忐忑的是我觉得我其实没有帮助他什么,如果一定说有的话,也许就是我无数次耐心的倾听。

对于刚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我来说,因为急于想帮助来访者而积极寻求各种能够帮助他的方法,这样的想法让我在咨询中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但当我发现并不能够为他提供帮助时,就选择了倾听,似乎坐在那里无所事事地倾听来访者的陈述,现在看来,正是这些“无所事事的倾听”让来访者信任了我,从而让他在每一次倾诉中得到了压力的释放和情绪的缓解。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咨询中的一个原理:咨询的效果往往在咨询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已经体现。这再次印证了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建立的重要性。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过程,这一理念在这个咨询案例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印证。

参考文献:

催眠心理咨询篇4

仅仅15分钟,12名志愿实验者已经昏昏欲睡,而主持本次实验的催眠术专家汤姆?德路卡依然精神十足!

“我可以自如控制他们苏醒还是睡眠,如果你不介意,我也可以给你施加这种魔术。”德路卡跟《美国早安》的记者开玩笑说,“只需给你一些暗示,你就跟他们一样了。”

另外,德路卡还做了其它的实验,例如:他对某男子施加催眠术,然后把男子的手放进冰水,这名男子居然无法感觉到冷;当德路卡催眠了某女子时,她无法说出自己名字,因为她的思维受到了德路卡的影响。

尽管许多人不相信催眠术的真实性,但是德路卡声称这种现象是很普遍??当然,被催眠的人经常做出许多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医学界认为,催眠实际上就是思维的一种活动状态,它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因此并不“神奇”,当然也不是虚假的。

催眠术专家声称,催眠并不仅仅是简单地使人沉睡,有时它还可以使人进入深度的沉思状态,如修炼多年的高僧。即使是普通人,有时也可能处于被催眠状态,例如在单调的高速公路上打盹的汽车司机,当他们突然惊醒时,有可能忘记最近几分钟内发生的事情,因为他们可能处于类似被催眠的状态。

另外,从历史上来看,催眠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古埃及关于催眠术的记录多次出现,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至今仍然在使用催眠术;而在1794年,当时还没有麻醉剂,一名叫Jacob Grimm男孩成功接受了肉瘤切除手术,而他却丝毫没有感到疼痛,主要原因就是医生给他施加了催眠的“魔法”。

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人对催眠术感到害怕,因此他们担心坏人会利用这种技术为非作歹。但是,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催眠术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可怕,相反还可以从催眠术中获得某种乐趣,比如那些酷爱“白日做梦”的人。

催眠术在世界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技术,它的确能使一些心理病症手到病除,使焦虑、忧郁的情绪转瞬即逝。遗憾的是,由于一些江湖术士的滥用,催眠术曾屡遭非议。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近年来,我国许多心理咨询部门都在运用催眠术帮助人们解除痛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催眠术的神奇功效了。

催眠不是睡眠,而是催眠师运用心理学手段在受术者头脑中唤起的一种特殊意境,这种意境能使人的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具体点说,催眠术可以使人失去痛觉,从而接受无痛手术;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强化生存意志;可以消除心身疲惫,矫正不良习惯等等。特别有意义的是,催眠术能大幅度提高人的记忆力,这已被大量实验所证实。这是因为,在催眠状态下,受术者的思维只同催眠师的指令进行“单线联系”,外界的一切对受术者都不构成干扰,从而使注意力和头脑清晰度达到最高极限。正因为如此,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已把催眠术作为开发青少年智力的手段之一。

约10%的受术者不能进入催眠状态,重症精神病和重症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宜接受催眠术。此外,作为一种特殊技艺,催眠只能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和心理咨询人员施行,以保证受术者的健康权益。

催眠既可以由催眠师来做,也可以自己为自己做,也就是所说的自我催眠。自我催眠是运用自我暗示方法导入的一种类似睡眠的特殊意境。在这种意境中,你为自己暗示的催眠指令会变成清晰的图象(如会见亲友、游览风光)和真实的感受(如舒展心情、消除疼痛),如果技艺纯熟,自我催眠术还可用来克服自卑感、增强记忆力和治疗心身疾病等。这并不是因为自我催眠术有什么神秘,而是因为它唤醒了你被压抑的心理对生理的控制力。

如果能请一位催眠师为你做几次催眠,然后练习自我催眠就易如反掌了。即便没有这个条件,只要按程序练习一段时间,也是很快就能学会的。

下面向你介绍一个以改善睡眠为目的的自我催眠程序:

1、去掉或松开紧束身体的东西(如发卡、领扣、腰带、护膝、护裸、鞋带等)。

2、以最舒服的姿势(以不妨碍呼吸和各部位肌肉放松为前提)躺好或坐好。

3、微闭双眼,很自然地做几次深呼吸,呼吸时体验胸部和心脏的轻松、舒适。每次深呼吸后要体验一会儿,感到轻松、舒适后再做下一次。

4、顺序放松两脚、双腿、臀部、胸部、双手、双臂、双肩、颈部、头部和面部肌肉。放松某部位肌肉时,先把注意力集中到该部位,默念该部位肌肉“放松、再放松,”然后体验一会儿该部位放松、舒适的感觉。待体验到这种感觉后,接着放松下一部位的肌肉。

5、输入催眠和醒复指令

“周身肌肉已经放松,非常舒适,身体轻轻下沉,下沉……”(体验这种舒适和不想睁开的感觉)。

“我的眼睛越闭越舒适,不想睁开,不想睁开……(体验眼睛舒适和不想睁开的感觉);”

“我就要睡着了,就要睡着了,会睡得很踏实、很解乏,×点×分(具体时间自己拟定)准时醒来,醒来后身体轻松、头脑清晰、心情愉快……”

“从一数到五,我飘然进入催眠状态,×点×分愉快醒来,一,二,三,四,五……”

催眠心理咨询篇5

关 键 词:转学 烦恼

一、辅导背景

(一)一般资料

1.个人信息:小夏(化名),女,13岁,区某初中的一名初二学生。

2.来访原因:父母因工作变动,把小夏转到怀北中学,一到学校就害怕,到班里就哭,有一次被妈妈送到班里,又哭又闹,感觉丢了面子;去了一周学校,之后3周都没上课,不喜欢这个学校,不喜欢老师和同学,想转回原来的学校,但是因就近上学制度,转不回去。又想去怀北小学六年级念一年,这样会与那些小一些的同学玩,升入初中会熟悉一些。重点怕班里某一男生,感觉对方喜欢自己。

3.成长经历:小学一直在某平原小学读书,学习好,人缘好,无任何问题,一直在母亲身边长大,比较娇气,性格敏感、单纯、说话直接,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

(二)分析评估和诊断:

1.主要表现:

对某些特定的环境紧张、恐惧尤其是对学校、班级、同学恐惧的现象。

2.对该生的诊断:特定场合的恐惧

一进校园便害怕恐惧的难以自制,遇到以前的同学逃避,在班里害怕不能专心听讲,总觉得大家议论纷纷,晚上经常噩梦惊醒。

(三)辅导目标的制定

我与小夏经过协商,制定了她的调整目标

1.具体目标:通过调节小夏能够正常的去上学,缓解对学校的恐惧心理,与我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2.最终目标:建立强大的内心与坚强的性格,灵活的面对今后的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小夏心理健康发展,协助她自我成长。

二、辅导技巧及理论依据

绘画疗法:图画天然就是一个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而“心理自画像”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学生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因为学生对图画的防御心理比较低,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比语言都要丰富,也能看出一些平时不想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表现能力更强。

健脑操调节法:《健脑操26式》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运用简单几个动作,而协调大脑与身体。增强小夕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提高沟通技巧,改善精神状态,使大脑的运作始终保持良好状态。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我对小夏采用的是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小夏母亲的认知,也是小夏转变的主要因素,因此,我把调节小夏母亲的认知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箱庭疗法:箱庭疗法又称沙盘游戏或心理沙盘,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投射性媒介治疗工具。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1939年受威尔斯“地板游戏”的启示,孩子们将这个箱子称之为“神奇的箱子”,并将这一儿童心理治疗方法命名为“世界技法”。沙盘游戏可以打开人的心灵,使人能够重新体验前言语和非言语的状态,是“人文关怀、明心见性、以心传心、无为而化”的精髓。

催眠疗法: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来治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态度及接受治疗的积极性是催眠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三、辅导过程

第一次:

(二)调节方法

1.绘画疗法(右图):站在小夏的立场上,通过热情、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等技术,我初步获得了小夏的信任。在孩子产生了与我交流的愿望之后,便采用了绘画治疗技术。

我先让小夏在纸上随便画点什么,颜色可以自由选择,小夏无所适从不知道画什么。让孩子画房树人,(如右图)画面颜色鲜艳但是她却用黑色的笔勾勒线条。看得出孩子是一个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人。房子的门、窗紧关着,当我问他里面都有谁时?小夏说里面有他自己。当我问小夏为什么会把门窗关这么紧的时候,小夏眼中蓄积了很久很久的泪水,像是突然找到了释放的渠道夺眶而出,我默默为她递了一张又一张面巾纸,随着泪水的自由流淌,小夏压抑的心情有所缓解,整个身体也明显放松了许多。我让小夏试着打开门窗,让阳光透进来,小夏又画了第二幅图。(小夏把她画的第二幅图带走了,所以未曾留下照片)那画中小夏把房子的旁边画上了金色的太阳,阳光直射窗户。看得出,小夏的心情正在好转。2.催眠过程中的合理情绪疗法:首先进行放松治疗,教会她腹式呼吸,减轻来访者的心身紊乱(如情绪焦虑导致的肌肉紧张)症状,该生比较敏感,想象力强,所以她比较容易进入α脑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调节她的认知比较轻松。小夏对自己上不了学,那些同学仍旧上学而得不到惩罚耿耿于怀,认为自己受了那么多人的欺负而没有人主持公道,却不能合理的分析这件事情的始末。调整小夏的认知,使其正确的看待这件事情,把自己放在同学之中,而不是受害者的位置。每件事情的发生都存在着合理性,这件事发生后,班里同学的反应及班主任的处理,并没有故意欺负她的行为,而是小夏的主观臆想。

3.健脑操中的正向触点疗法(左图):调节完认知后,我引导小夏的母亲用双手食中二指指尖轻触小夏眼眉和发线中间的位置,小夏觉得母亲做的不舒服,非要自己来。我同意了,并引导小夏闭起眼睛专注自己所困扰的事情上面,请她再次倾诉,之后慢慢地小夏感觉到了更正面的态度,感觉身体紧张慢慢流走,及随之而来的松弛和舒适。(原理是:面对使人懊恼的辣手难题,轻触正向触点能让脑在已有的经验中搜寻解决方案外,重新接通理性思维,重新持有正面态度,令人能构想新的反应,进行新的学习。

(三)咨询效果:经过上面辅导方法的运用,小夏的情绪得到了梳理,咨询结束后心情比较平静,表示明天就去上学,而母亲则希望明天还接着来。因情况的特殊性,便约好了明天的咨询时间。

第二次:2014年10月15日

(一)小夏讲述回家后的情况:晚上回去很好,希望自己能够上学,到第二天早上,又有轻度恐惧。因此随母亲来到了咨询室。

1.箱庭疗法(右图):小夏创作的沙盘作品的名字是“雨过天晴”:(左上角)阴云下的小女孩(左下角)努力往上攀登到有太阳(正上方)的地方,阳光灿烂,内心舒畅,父母(右上角)看到她的变化非常高兴。

小夏通过对沙盘的解读,再一次释放自己内心的“垃圾”,梳理了情绪。

2.调节母女关系:以上的事件对小夏来说,不是什么问题,而她痛苦的是说妈妈给她带来的烦恼:这么大了还接送,让同学笑话;有时候自己不高兴母亲一再的追问,是不是受欺负了等等。总是夸大事实,让她觉得自己很软弱,很无助;遇事没有鼓励,都是泄气的话。我请小夏把自己的心理话都对妈妈说出来,妈妈也做适当的回应,然后双方换位思考。小夏的话让小夏的母亲触动很大,表示以后多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我也站在母亲的角度,和小夏进行了沟通,母女双方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3.会谈法:

(1)综合所有资料,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求助者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制定行为改变计划;

(2)指出继续努力方向,建议继续保持咨询关系,三个月后联系汇报。

(二)辅导效果:通过谈话感觉到,这次咨询过程中小夏的对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了很深理性判断,情绪稳定,能够正确、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了当初我们共同制定的目标。

四、辅导反思

这个案例让我也思考了很多,开学初换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学生不在少数,老师和家长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是个需要探索的问题。小夏的不适应变成了对学校、与班级的

恐惧。在家长的帮助下,我运用了多种咨询方法使小夏逐渐的坚强起来。小夏的父母也积极、主动的调节自身情绪,增强正面能量,延长自我调节的时间,最后的结果让人很满意,效果惊人,比较顺利的回到学校上学。

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英)彼得森著,徐红译.群言出版社,2010年6月

催眠心理咨询篇6

咨询患者:文娟 38岁

失眠原因:我为工作睡不着

我在单位负责人事工作,担子很重。老公是军人,常年在部队。孩子上初中,正是操心的时候。人人夸我聪明能干,不但料理家事井井有条,工作上也是独当一面的“铁娘子”。唉,别看我人前要强,可谁也不知道我的长夜是怎么挨过来的――失眠的老毛病折磨我两三年了。尤其是每年晋升、提职的白热化阶段,我既劳神又受累,说不定还会得罪人。压力一大,睡眠就更没有了,夜夜脑子里晃动着各种名单、表格、数字,试遍了各种催眠的方法,都没什么效果。昨天去儿子学校开家长会,年轻的班主任上来就说:阿婆,孩子的父母怎么不来?芽臊得我满脸通红。难怪,这么多年睡不好觉的折磨,40岁不到的我,皮肤粗糙、发胖、黑眼圈――憔悴得真像50岁的阿婆了。

专家处方:对于职业女性而言,工作、家庭必须一肩挑,压力是偷走睡眠的祸首。她们犹如蜡烛两头烧,睡眠不足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职场女性不要以为每天少睡几个小时没关系,经年累月下来,失眠使人的感受能力降低,记忆力减退,思维的灵活性减低,计算能力下降,还会使人的情绪状态发生一些改变,身心憔悴的状态很难再修复。长期依靠安眠药维持睡眠的做法实在是下下策――一旦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就会使思维、记忆、反应等正常机体功能受到严重抑制。建议文娟停止服用安定等药物,只要善于劳逸结合,不要将办公室文件、经济收支或烦恼的事带进卧房,学会自我减压即可。

咨询患者:樊慧 45岁

失眠原因:更年期让我睡不着

我现在是生活美满,工作清闲,老公体贴,孩子懂事,可以说人生已经进入了十全十美的境界――要是能够不失眠的话。我正处于更年期,经常心慌、气短、心烦、出汗。这些我都能忍受,最让我痛苦的是年轻时曾为整天贪睡而得了个“睡不醒”的外号,却因忙学习、忙工作而总得不到满足。而今,终于每天都有大把的时间痛痛快快地睡觉了,却找不到年轻时“瞌睡”的感觉了。失眠,让我的更年期雪上加霜。每天夜里,我看着身边熟睡的老公,听着他惬意的轻鼾,心里真是又羡慕又着急,恨不得求人一闷棍把我打晕了。

专家解析:中年妇女在卸下大半辈子的重担后,工作、生活虽然轻闲,却又面临更年期的挑战――荷尔蒙变化带来的种种不适,以及大脑松果体退黑激素减少而带来的睡眠流失。一般情况下,更年期女性都会遭遇这种因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失眠,往往更年期反应越重,就越睡不着。而失眠又反作用于更年期反应,加重身心不适,这种情况属于更年期的特有现象,不必紧张焦虑,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正常睡眠即可恢复。不过,即使更年期过去,也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睡眠“源源不断”,每天平均6小时左右即可满足健康需要。

咨询患者:湘彤 40岁

失眠原因:我为老公睡不着

只要老公过了晚上12点还没有到家,我就睡不着。一开始我担心老公喝多了酒伤身,怕他熬夜伤神;接着又担心他的安全,开车会不会出事;后来又害怕他年轻有为、“财”华出众而被艳遇盯上。偏偏这半年来老公的应酬特别多,几乎天天陪领导或客户参观、交流、娱乐,每次都得“鏖战”到后半夜。这下我可惨了,虽然我理解老公工作的性质,可仿佛12点是个“坎儿”,只要他没回家我肯定睡不着,越睡不着越胡思乱想。这半年我吃不下饭、掉头发、没精神、月经不调,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专家处方:湘彤的失眠完全是个人潜意识中拒绝睡眠所致。每晚生物钟提醒其该进入睡眠状态时,她却因为频繁的心理活动使新陈代谢仍处于加速状态,从而将睡眠挡在身体之外。她用幻想的种种意外吓跑了本该自然而至的睡眠,心神不宁的状态自然难于酣眠。所以她的身心健康日益透支,出现了一系列的病理反应。

建议:创造温馨幽雅的睡眠环境是保证睡眠质量的前提。清爽的房间、舒适的卧具、淡雅的花香、舒缓的音乐,都可成为治疗失眠的“药引子”,以保证进入卧室即可放松身心,每夜的睡觉时间可以保持在7个小时左右。

相关链接

绿色睡眠与养生

想达到高品质的睡眠,也就是轻松入眠,自然清醒,醒后不疲劳的绿色睡眠,还有其他技巧可循。譬如顺着个人生理时钟的节奏,找出最易入睡的时间,睡前泡个热水澡,听一首催眠曲等,都可以帮助你睡个好觉,进而延年益寿。

睡眠时间从养生角度讲睡眠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血”的原则,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正常睡眠时间:成人每天8小时左右,青少年每天9.5小时,老年人每天5~7小时,体弱者适当增量。

睡眠一般以右侧卧位为宜,最好是“卧如弓”的,这种能使躯体各脏腑发挥最好的生态功能。

睡眠方向采取南北方向睡眠,体内气血运行方向与地球磁力线方向一致,体内生物分子就会顺这一走向定向排列,使气血畅通,脑细胞代谢率降低,热量消耗减少,一觉醒来就会神清气爽。

按摩催眠法

推背一方俯卧于床上,头侧向一旁,上肢放松。另一方立于床边,面向俯者头部,双腿拉开小弓字步,双手五指伸展,并平放于俯者背上部?穴注意手掌与背部贴紧?雪,然后将腰腿部的力量作用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适中,向前推出,使背部皮肤肌肉在瞬间随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左右,再令俯者将头倒向另一侧,仍按上法推10次左右。然后,操作方右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适中,自上而下捶打数遍,即可停止。现代医学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战斗力很强”的免疫细胞,通过推背放松,不但能睡得香,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摩腹此方法可请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睡前平卧于床,搓热双手,手在脐腹周围,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摩腹数十圈,注意力量适中。而后以肚脐为中心,再按逆时针方向摩腹数十圈即可。现代医学证实,坚持摩腹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改善胃肠功能,有利于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胃内食物消化。在消除了胃肠道负担的前提下,使睡眠沉酣。

食疗催眠法

牛奶 牛奶中含有使人产生疲倦感觉的生化物质――色氨酸,临睡前喝一杯热牛奶,有催人入睡的效果。

水果 因过度疲劳而失眠,可吃一些苹果、香蕉、梨等水果,这些水果属碱性食物,有抗肌肉疲劳的作用。

糖水 因烦躁发怒而难以入睡时,可饮一杯糖水。果糖在体内可转化成大量血清素,及时补充大脑消耗的能量,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进入睡眠状态。

小米 小米性微寒、味甘,能健胃安眠。用小米煮粥,睡前服用,易安然入睡。

催眠心理咨询篇7

事情要追溯到2009年4月,女子监狱心理咨询室里走进一名求助者。面对询问,她只会说“浑身疼,身上有虫子爬”。可医院反复检查证明:她除了闭经、便秘,找不出任何问题。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顾绍华,面对这个面色死灰的女犯人,陷入了沉思……

童年阴影与犯罪经历

顾绍华开始了对王珊珊的走访调查,决心搞清她的背景。

她,1981年出生于江苏苏北农村,是家中第三朵“金花”,对一心想续香火的父母来说,她的出生是个错误。三年后,母亲生了个弟弟。贫穷的家,加上多子女,生活苦不堪言。

王珊珊和两个姐姐只上了小学一二年级,就辍学。姐姐们外出打工了,9岁的王珊珊就负责给一家人洗衣服、做饭,割草、喂猪等杂活也全包在她身上。

脾气暴躁的父亲常借酒浇愁,酒后就打老婆、女儿来发泄对困境的不满。母亲长期被打,变得十分蛮横,受屈后,就将怨气发泄到王珊珊身上。

熬到虚岁13,第一次出门打工,她在饭店当服务员。母亲嫌拿回的钱太少,她就不停换工作。三年后,在商场做服务员时,有个乐队来给某产品做宣传,她毅然加入了乐队。因为有副好嗓子,她成了台柱子。

18岁那年,她认识了一个男人,比她大19岁。男人请乐队给他的产品―――某白酒做宣传。他千方百计接近王珊珊。经过严寒的花朵,被春风一吹,便含苞待放了。王珊珊投入了他的怀抱,尽管知道他有老婆孩子,尽管后来他因为卖假酒生意倒闭,尽管后来,她知道他因诈骗和重婚罪被判过两次刑,“现在我也不后悔,还没人对我这么好过”。

男人离了婚,和已经生了孩子的王珊珊结婚。婚后,丈夫更疯狂地做着发财梦,伪造起货币来,还召集了王珊珊的姐姐、姐夫、弟弟一起帮忙。

2004年冬天,东窗事发,王珊珊、丈夫、姐姐、姐夫、弟弟等七人被抓,丈夫交待罪行时跳楼身亡。王珊珊目睹惨状,当场失控,从此精神一直处在崩溃边缘。就是这年,她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同时被送去服刑的还有两个姐姐。

催眠疗法缓解症状

服刑几年下来,王珊珊的“表现一直很差”,动辄发脾气,时常和其他犯人吵架被扣分。不过,她近半年来有所进步,因为自她的女儿来见面后,她觉得该早点回家,想减刑了。

她的女儿被寄养在养老院里,由当地政府出钱抚养。王珊珊的母亲不愿帮其抚养孩子,这个女婿牵连上几个孩子坐牢,想到王珊珊,母亲就心痛、心烦、心恨。

每隔半年,养老院院长就将王珊珊的女儿带来,让她见上一面。以前,孩子不懂事,不肯进接见室,现在孩子上学了,会疼妈妈了,王珊珊心也有点暖了,“再难过时,就克制,尽量不发火”。她不再被扣分,情绪却越来越坏,睡眠也差,身体经常疼痛。而且自看到丈夫死的那一幕,她就突然闭经了,便秘非常严重,吃饭不多,可控制不住发胖。她觉得自己病了,要求检查,可并没发现什么大毛病。

随着躯体症状越来越严重,她每夜都做噩梦,还常看到眼前有黑影闪过,有时会听到别人在叫自己。2009年5月,她完全不能劳动了,生活只能半自理。经警官多次说服,她才同意做心理治疗。

顾绍华介绍,王珊珊属于复杂型“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创伤是看到丈夫死亡。一般人在创伤后会有所调整,王珊珊反而严重,是因为经历了一连串打击:触犯法律、家人被判刑、父母责怪、孩子无人抚养、不适应改造生活等。

要消除心理障碍,顾绍华建议王珊珊做催眠治疗,先缓解躯体症状。

王珊珊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沟通比较困难,一些简单的想象放松反复多次,她才能形成一个清晰形象。顾绍华常常筋疲力尽。咨询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次,做完后还要布置作业,巩固治疗效果。

三个月后,王珊珊说:“我有阵子不觉得疼了,月经也来了,真神奇!”便秘有所改善,体重也变轻,脸色越来越红润,心境愉悦多了。

也许觉得惊喜来得太突然了,也许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一天,她突然说不想咨询了,不肯做作业了,还找了很多理由:手脚还疼,无法专心;太累了,再做也没什么用;有人说自己做心理咨询不正常,让自己生气等等。

亲情支持走出创伤

顾绍华很清楚:咨询进入了关键的平台期。

许多人因为患病时间长,形成了固定的应对模式,一旦模式发生改变,会不适应,恐惧,对改变产生怀疑;也有人害怕揭开旧伤疤那种钻心的疼痛。王珊珊呢,两种可能都有!

顾绍华决定:让她再次面对丈夫死亡的那次创伤。催眠状态下,让她再回到那个情境。“他正躺在这里,头上全是血……”王珊珊放声大哭。“他死得很痛苦!因为他这一生都在不停地犯法,他的脸正扭曲着,好像在说对不起你们母女,是他害了你们……希望你能对他说原谅他。”等她哭了几分钟后,顾绍华说。

醒来后,王珊珊平静了许多。“过去我一直认为是我对不起他,破坏了他的家庭,认为他是为了我们过得好才违法,现在我感觉不全是这样。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全是些歪主意,注定了他的一生就是个悲剧。”这些话从文化水平不高的王珊珊嘴里说出来,让顾绍华惊喜欣慰。

2009年9月,是王珊珊心理治疗最痛苦的一个月,也是最有收获的一个月。

这个月,她时而恍惚,时而清醒;时而失落,时而开心。顾绍华加大了作业量。除了要求她每天自我催眠,还要求她自我对话书写、跑步、晒太阳等,完不成,就要扣分。

咨询方法上,除了使用催眠术,还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整合疗法等。通过与其辩论、对质,促使其认识到意志力是决定成功的关键因素。

同时,顾绍华与王珊珊家人联系,让其母亲带她的女儿来探视。王珊珊望着多年未见、饱尝艰辛的妈妈,呼喊着:“女儿对不起您!”而当女儿说“妈妈,我想你跟我回家”时,王珊珊的泪一发不可收。

现在,王珊珊的躯体症状已完全消失,体重下降到58公斤,月经恢复正常,便秘也不见了。她变得喜欢读书、积极参加监区文艺汇演。

回顾王珊珊历时七个月的心理咨询历程,顾绍华感叹:“作为监狱警察,只有在看到犯人们彻底改变时,才真正体会到工作的价值。”

【案例点评】

曾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江苏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知名管理科学培训师)―――

几乎所有人在遭遇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如:战争、地震、严重交通意外、目睹暴力造成的死亡、目睹他人惨死、身受酷刑、被奸污、经历恐怖行为等)时都会感到巨大痛苦,常引起个体的极度恐惧、害怕和无助感。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患者通常会经历诸如发噩梦、头脑中不时记忆闪回,并有睡眠困难,感觉与人分离和疏远。这些症状若足够严重,持续时间够久,将会显著损害个人的日常生活。

如果周围有人不幸经历这类灾害性事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并认真聆听他们谈及其感受、想法和症状,与其建立联系,彼此支持。同时,应让他意识到他的反应是人类正常应激反应,他不是孤立无援地应对生活事件。

PTSD患者的自杀危险性远远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当我们意识到他有这种念头时,要及时告诉他的家人、朋友或医生。在条件允许的地方,最好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催眠心理咨询篇8

据Wind显示,在全部2106家上市公司中,金融行业高管人均年薪高达134万元,与非金融业同值相比,以其7倍之高的“钱”景在各行业中再拔头筹。

就是这样一个“钱”途无限的行业却被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幸:虽然中国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没有伤筋动骨,但今年以来,33岁的申银万国员工赵某,申银万国自营部投资经理赵立臣 ,杭州方正证券剖析师华欣,汇丰银行香港尖沙咀分区总监刘学斌相继跳楼自杀。

今年上市公司高管也加入了这个行业,万昌科技(002581)董事长高庆昌,华光股份(600475)总经理贺旭亮。同时还有不停歇的“过劳死”事件。此消彼长,金融从业者面临的种种问题倒是催生了另一种商业生态。

资本引入心理学

金融业薪资高,同时也伴随高压力,近年来,经济总量上升局部激烈波动的形势无疑加强了从业者的业务和心理负担,自杀成为一种爆发性的问题解决方式,野蛮但有效。

问题出现在哪里呢,这里要引入一个目前炙手可热的专业名词。

如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本,日益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就像女巫煮汤时会撒上的神奇药粉一样,将各种实物资本一一调动起来,发挥更加强大的效果,它就是21世纪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心理资本。

美国著名学者Luthans于2004年提出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所谓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最有意思的是,它引入了金融里的资本这个概念,从而架构了一系列以资本运作为基础的心理模式体系。人的心理也成为了可以经营运作的核心资源,所以也理所当然地存在盈亏,即正面情绪是收入,负面情绪是支出,如果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便是盈利,反之则是亏损。自杀则是宣告心理资本透支的极致――破产。而幸福,则是心理资本用长期而稳定的主观积极感受现金流。

心理资本具有投资和收益特性,可以通过特定方式进行投资与开发,将其潜力挖掘出来,从个体层面来说,心理资本是促进个体成长发展与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从组织层面来说,心理资本能够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国外研究通过效用分析发现,心理资本增加2%,每年就可能给公司带来1000 多万美元的收入。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目前并无统一标准,综合来看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自信)、希望、乐观、坚韧、情绪智力等。

心理资本在业界已被看作是企业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在企业管理经营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就在于人的心理资本。

鉴于心理资本起源于西方,在引进实践过程中,不能离开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否则自然会“水土不服”。本土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各式各样的淘金者和各种各样的课程都涌现出来。

淘金客源源不断

心理本身神秘,而类诊所心理机构已经悄悄遍布在城市很多角落。

《投资者报》记者来到了位于三元桥的心语心灵成长机构,据称,该机构在时尚和高端心理课程方面有很多的尝试。

在会员与心理咨询师的交流过程中,始终播放着轻柔的《天空之城》的钢琴乐,该机构的创始人叶青(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解释说,音乐能够有助于会员更加放松自我,敞开心扉。大厅中有一排书架,整齐地陈列着心理学的各种书籍,该机构会定期购买最新的心理书籍,便于咨询师和会员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及时了解市场并研究新的产品。

目前心理咨询和培训机构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经营维持较好水平,其他二线城市还无法正式开展起来。心理咨询这一行业业内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200~1500元不等,视咨询师的资历而定。而培训课程则由于师资力量,课程设计,时间长短以及面向人群存在极大的差异。

心语心灵成长机构目前的服务锁定了白领阶层的消费者,他们从事的行业横跨IT、金融、经管、表演等各行各业,年龄20~50多岁不等,女性居多。一般的心理学机构都是采用“咨询+培训”的商业模式,培训做市场和品牌,咨询则是利润来源,相对而言,咨询除了场地租金基本没有成本,而其中的利润确实远远超过培训的。

以心语心灵成长机构为例,其产品包括心理咨询、沙龙外,还有三大心理培训课程及近期的催眠课程和以财经人士为核心的心理资本课程。新的心理资本课程将资本运作理论引入心理学的同时,更带入了丰富的商战案例,并且强化了催眠,教练课程等以临床为基础的体验。

叶青介绍,这项课程的参与者对价钱不敏感,但对私密性和服务体验的要求很集中。参与的人也多是中高管,以影视和财经类人士居多。而且很多人通过课程转作咨询,对于咨询周期,叶青说,1~2年,或者一辈子就是这样的。普通的,十几次,有的也有一次的。就是心里憋得慌,其实心里有主意了,就是来这里更清晰些,害怕了,来这里增加一种自信去选择。

成本和收益对比算起来是很可怕的,特别是形成品牌,并在业内产生了传播效果。仅在北京朝阳一区,像叶青这样的心理培训机构有500多家。这之中也有很多由于管理不规范出现的“球”机构。

很多心理咨询机构都是以企业商务咨询、科技咨询、婚姻咨询名义注册,从事着心理咨询的业务。以工作室或公司的名称出现,甚至并没有到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这些“散兵游勇” 无疑成为监管的盲点和行业发展的顽疾。

该行业普遍存在几大难题。

一是缺乏很好的产品包装。相关理论研究并未有效地和市场合作,产品研究更多是理论驱动而非事件驱动,例如国内的小三小四现象、精英猝死现象、人们审丑心理背后的心理学解释等等,并没有相关的专业心理辅导。

二是缺乏良好的市场推广。对于相对实体产品来说,心理咨询不可视的特点并不是为所有消费者接受。

催眠心理咨询篇9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咨询师,中国首批催眠保健咨询师和培训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函授大学辽宁培训中心特约心理教授;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身心健康网和心能疗法的创始人。

压力几乎都来源于照顾小孩

家务、工作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困扰上班族妇女的最大问题,而无论是家务还是孩子,没有帮手都是她们最大的压力源。一提及女性上班族,尤其是已婚有小孩的职业妇女,许多人脑海中都会马上浮起那些在家庭和职场间疲于奔命,在家庭、公司、学校、各种超市里匆匆奔波的身影。一项关于压力的民意抽查里,47.5%的受访者觉得生活有很大的压力或有一点压力,而压力对女性(22.7%)健康的影响更大于男性(12%)。受访者中,男性提到自己的压力来源,往往与工作或角色转换有关;对女性而言,压力的主要来源几乎都来自于家庭,尤其是照顾小孩。

美国生物心理学家兰博格的研究指出,在没有小孩的家庭,夫妻每周工作的时数平均都是60个小时;但若家里有小孩,女性的工作量就会大增。假使1个家庭有3个以上小孩,那么妈妈每周就至少花费90小时在有酬和无酬的工作上。《今日美国》的一项关于家务分工的调查也显示,80%的先生认为家务事是太太的工作,93%的太太也认为是自己的工作。

怎么与压力和平共处

减压的推动力――丈夫

上班族女性,尤其是已有孩子的母亲,应该注意到丈夫对家务和管教孩子的应尽的责任。让丈夫了解家务活不只是理家、照顾儿女等琐碎杂事,而是代表了自己对家人关爱的重要意义。

减轻压力,朋友不可缺

很多研究显示,社会参与程度低的人,不能安享天年的几率比社会参与程度高的人大3-5倍。这意味着没有朋友,和高血压、缺乏运动、抽烟一样,是“健康隐形杀手”的同义词。研究也显示,女性从同性朋友获得的情绪支持比从异性朋友(包括配偶)得到的多。

健康饮食有益减轻压力

很多职业妈妈为了保持身材的美观,也动不动节食减肥,因此热量不足,以致影响到铁质摄取,容易贫血,而且还会造成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等问题。千万要记住,只有拥有了相当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对抗压力。加强饮食结构的多样性,最好吃得五颜六色,变化越多,得到的养分自然也越广。

运动减压力不可少

包括医师、养生专家等,都建议我们要养成运动的习惯,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不论是让你畅快流汗,排泄情绪垃圾的有氧运动,还是尽情伸展肢体之美的舞蹈、让心情平静放松的瑜伽,甚至是慢跑或呼朋引伴去打球……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运动变成了涮碗、拖地板、洗衣服。

轻轻松松度假期

适时舒解压力,懂得品味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美感与喜悦,给自己一个理由、一段假期。

轻松减压自我催眠训练方法

人每天都能给自己洗脸、洗澡,而很少有人能给自己的心灵清洁一下卫生。通过身体的渐进放松,以实现心灵放松的目的。

现代上班族母亲的压力十分大,其来源,大致可以分成“自我”与“外在”两大压力来源。外在因素的压力包含健康问题,如过敏、慢性病、月经周期紊乱等,还有经济状况压力。自我压力则包括内心自我感觉,如工作表现不够理想、职场人际苦恼、婆媳妯娌关系不好,与家人有隔阂,孩子的教育问题等。

自我催眠放松用于

1、各种工作和学习所致的疲劳、紧张、压力、烦恼、不自信、考试或营销场合怯场。

2、各种入睡困难,疼痛,肌肉强直,身体虚弱,五心烦热。

自我催眠不适合的人群:

1、重度焦虑、抑郁、精神发泄、精神分裂症、强烈的恐惧者;

2、严重的身体疾病,如心脏病、脑血管病、哮喘等。

放松前准备工作

1、环境安静舒适,且没有噪音和干扰,光线柔和;

2、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衣服宽松,呼吸顺畅;

3、可以配合一些轻松的轻音乐,音量适中。

4、最好有家人的监护,终止或防止出现大的精神发泄。

5、做三次深呼吸,然后按要求做放松,放松前必须明确做什么,只能设计一个解决目标。并记清放松的每个步骤和方法。

催眠放松可能出现的现象

1、身体变得越来轻,甚至漂起来,一切让它自然地发生,又自然地结束,不紧张,不恐惧;

2、不用担心自我催眠醒不来,人的潜意识的自动运作是非常智慧的;

3、可能会有悲伤痛苦的情绪流露出来,不要控制,让它自然地发泄;

4、不要随意结束催眠放松过程。

自我设计催眠放松程序

1、放松要领:深呼吸和保持深呼吸(慢、匀、长),让思想停止,或关注在呼吸上,想象自己看到空气从鼻子流进流出,放松顺序可以从头到脚;

2、自动结束催眠程序:暗示自己“当我足够放松的时候,我就会自动醒来”或“我可自然地睡着了,当我醒来时,我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甚至所有的不良的状况都消失了”。

简单自我催眠放松法

1、坐在椅子上,调整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感觉做起来很舒适,双腿自然放置,不要跷二郎腿,双手自然放置在双腿上,不要紧握双手或交叉。

2、闭上双眼,做三次深深的呼吸。吸气吸到不能再吸为止,然后憋气,想象刚刚吸入的氧气从胸部开始向全身散发,顺序从胸部到头部,然后从胸部顺着身体向下,到腹部、臀部、大腿小腿和脚部,然后慢慢吐气,直到完全吐完。

3、三次深深的呼吸之后,继续闭眼保持深长的缓慢呼吸,想象自己变成里一台扫描仪,扫描自己整个身体,扫描到那里就让那里放松。顺序是头盖骨、眼睛和周围的肌肉、颈部、双肩、双臂、双手,然后是胸部、脊椎、腹部、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

4、扫描完之后,想象你的身体每一个毛孔好像都张开,吸进清凉的气体,慢慢地感觉非常清爽,然后想象这些清凉的气体都变成了能量,让你觉得全身充满力量,精神抖擞。然后就静静地感觉它。无论身体出现什么感觉都是好的。

5、想象过去的某段美好时光,或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一次考试,并心里默念“我很棒,我一定行”。

6、每天练习1-2遍,早晚各一次,持续21天。

自我暗示白光治疗法

1、放松后,想象天上有一道白光洒下来,像太阳一样明亮,让白光笼罩你的身体,使你的身体更放松;

2、把白光引到你自己感觉不舒服或有病的地方,直到那里感觉舒服为止,一个部位一个部分的进行。

3、全身都舒服了,再结束催眠。

催眠心理咨询篇10

2001年,心理咨询师被国家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大典》,成为一项新职业的时候,朱建军已经在心理咨询领域趟了十几年,创立了意象对话理论。

然而追溯来时路,却似乎并非想象的那样神秘,只是一个热爱心理学的青年人,找对了路的旅程。

走出气象局,结缘心理学

朱建军从河北承德气象局“出走”,迈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读研究生的时候,距离他参加工作仅仅三年时间,距离改革开放也还不到10年。放着气象局天气预报员结实的铁饭碗不端,偏要去考研究生,朱建军走向心理学的第一步就充满了颠覆。

“我学天气预报本身就是个偶然”,因为骄傲自满,高考时朱建军的成绩距离自己心仪的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系差了十万八千里,稀里糊涂地进了北京气象学院(现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学天气预报专业,毕业时又被分配到承德气象局,当起了一名天气预报员。

20多年后的今天,朱建军仍然对那段日子刻骨铭心。生活悠闲得有些堕落,朱建军觉得自己心里捂得发了霉,除了读书,再无所倚。

一天中午,一个同事在会议前,又随口说了一句“我先回家把饭蒸上”,回家蒸米饭,回办公室开会,再回家做菜吃午饭……朱建军说他当时有昏了的感觉。因为这个同事的前一天、前两天……每天都说了同样的话,过得一模一样。而自己这么呆下去,也会重复同样的故事。一瞬间,骨子里蛰伏已久的激情、不甘一起涌上来,一向凌厉活跃的朱建军突然觉得越发对自己当时的生活不能容忍。

那是1985年11月,朱建军当即决定考硕士研究生。

当时,在职人员考研究生是要通过单位批准的,领导不愿意放走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学生,于是只给他一次机会。考不上,就安心留下。惟一的命运选择摆在朱建军面前,该如何把握?

父亲建议他读计算机,朱建军还是觉得有些枯燥。朱建军的兴趣很广泛,对天文、地理、艺术与文化,都很感兴趣。他觉得心理学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学科,与人相关的知识对心理学都有用。最后,他为自己选择了心理学专业。“心理学专业需要一个人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人的心理太复杂了,变化太多了。这个工作很有挑战性。我喜欢。”

气象局领导对他报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反应,或许可以作为当时普遍大众对心理学的普遍认识:“怎么考了那样的专业!”言外之意,心理学研究的都是不正常的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门刚开,西方思潮才开始涌入,心理学尚不能走出书斋,成为为普通大众生活服务的工具。而人们遥望这个学科,也似乎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看不清、有误解。朱建军自己对这个学科的了解,也仅仅来源于家门口的北京市崇文区图书馆6万册藏书中为数不多的几本心理学著作。

一个事物刚刚复苏时,往往是不起眼、丑陋又容易遭到误解的,而往往这个时候才有大把的机会在里面等待,等待对它感兴趣的人前去开掘。选择敲开心理学的大门,朱建军至今引以为豪――这种骄傲,不在于当时他敢于迎着众人惊诧的目光遵从了自已的内心,更在于在很多人冷落了这一学科的时候,他没有盲从。

“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想清楚了这三个问题,1986年,朱建军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不是为了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

1986年,被称为中国心理咨询元年。在外界还不知心理学为何物的时候,中国心理咨询在心理学重建的大环境下朦胧地出现了。在这一年跨入心理学专业的朱建军,也同样在这一年开始尝试心理咨询。

“那时来做咨询的青年人居多,比如同校其他专业同学介绍来的人,现在想想当时真胆大,敢找我们这种‘二把刀’来咨询。”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还好还没有治坏的。朱建军印象中的第一次咨询对象就是一个学历史的男生,他有社交恐怖症。开始是不敢见一个老师,后来发展到连自己的家人都不敢见,男生的姐姐找到朱建军,听完情况后,朱建军自己都很惊讶,吓了一跳,觉得怎么还能有人出现这样的问题。经过几次间接了解,最终朱建军的方法还是起了不少作用,男生对家人不再躲躲闪闪了。

回忆起来,朱建军说当时就是现炒现卖,书上学到的东西迫不及待地往实践中用,而咨询时遇到的案例,有时也要靠现上书中翻答案。心理咨询的模式在那个年代模糊不清,尚未建立。这些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就是那个时候心理咨询领域的真实面貌。

不过,大环境的逐步开放和改善,让朱建军最终受益。“1986年,正好是西方思潮涌入,那时大家对赚钱的意识不太强烈,一般都是在追求思想。”纯粹和快乐,是朱建军对自己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最深刻回忆。大家都很穷,但是很开心。在朱建军的宿舍里,每天早上每个人必须要把自己的梦讲出来,挨个分析完了再起床,每天释梦,一个也不能少。

那时心理学从理论到咨询都没有形成定式,没有一统天下的思想流派。很是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景。这正符合了朱建军的性格。因为有一段时间言必称弗洛伊德,他被大家叫做“朱洛伊德”。但他同时还是当时北京健康人格研究会(主要研究马斯诺)的秘书长,到了开会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就去了,几年时间里,朱建军大量地和这些人交流。对于心理咨询方法,他也喜欢什么都学,很多现在才流行的心理咨询方法,朱建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学以致用了。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合理情绪疗法等,都在他面对不同案例时派上过用场。

见多识广后,朱建军发现,纯粹西方理论有时并不奏效。回想起来,渐成大家的朱建军哈哈笑着说,“这跟我当时学得不够好有关,要是现在拿来用肯定效果就不一样了。不过有的确实跟文化差异有关。”梁漱溟先生曾说:“我不是什么家,我只是解决问题。”在朱建军看来,这话说得很到位。“我一定要把这些人的心理问题治好,我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当初他就是奔着这个目标去的。

眼看着心理咨询逐渐被大家接受,而方法和模式却总是照搬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套路,朱建军总觉得不是回事。英国人是纯粹理性思维;弗洛伊德所在的是德语区,有着钻牛角尖的一面;美国人则有牛仔精神,重视实证主义……那中国人呢?他反复琢磨,突然意识到中国人跟外国人最重要的区别就是重视形象思维。那么对中国人做心理咨询特别好的方法,一定是从形象思维入手。

找到了切入点之后,就是源源不断地地探寻尝试,与意象有关的种种想法,汩汩地冒了出来。

找到切入点,勇于投入

朱建军有个特点:胆大。

按照他的话来说,意象对话理论中很多意象的获得和解读靠的就是“敢从自己下手。”

1990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的朱建军,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意象探索之路。周围似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学校在北京昌平,朱建军住在石景山,每到有课的日子,他就要早上四点起床,赶五点的最早班地铁来到学院路赶校车。长达几个小时的寂寞时光,都被朱建军用来思考之前做过的案例,再想下一步的安排,反反复复地想。他发现很多东西想不清楚,原因是他自己的自我分析就不清楚,对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没有第一手的透彻的体验。

“从人的大脑进化来说,逻辑思维是最后进化的,那把最后进化的部分掩蔽之后,应该就能看到集体无意识中的很多原型。”有什么办法能达到这个效果?朱建军知道有一个办法就是吸致幻剂,他咨询过朋友,对方不敢给他;还有一个办法是氧中毒,朱建军就到了一个师姐,提出想进高压氧舱,旁边找人监控,等到他受不了的时候关掉高压氧,结果也被拒绝了。他后来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造成濒死体验,跟好几个朋友说,想让他们在旁边盯着,结果还是没人敢帮这个忙。

这都是能出人命的事,没人敢做。朱建军最后能想到的就是“感觉剥夺”同时催眠,可还是没有条件。1995年,朱建军再次回到华东师大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终于有个好机会让他能将寻找意象的行动进行到底。朱建军的导师曾性初,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心理学系。他是“庚子赔款”留学生,拿着胡适先生的介绍信赴美,195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在华东师大,曾性初学问一流,要求严格也是一流。朱建军他们刚到他门下时,曾先生就拿出复印的5篇论文说,这是心理学有史以来最好的论文,你们要是能达到这个水平就可以了。朱建军的第一想法是,老先生疯了,这水平估计一辈子也达不到。严厉的要求,让系里很多老师都对曾先生敬畏有加,害怕见到他。正好学校新盖了实验楼,大家索性把旧实验室整个留给了曾先生。曾先生当时年事已高,别的同学用得又少,据说里面“”期间还曾有人上吊,这个旧实验室实际就成了朱建军的舞台。

博士3年,朱建军两年的时间都住在实验室,最后一个学期索性连宿舍都退了。“9间实验室外加一个办公室,全都归我。”朱建军也“疯了”。每天睁开两眼就给自己做催眠。催眠有加深技术,他最深达到加深16层,连续催眠16小时,完全处于闭关状态。当浅层的逻辑思维慢慢退去,深处的原始意象浮现出来,朱建军的第一感觉也是害怕,冷汗一身一身地出,“那应该是对集体无意识的认知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会出现害怕的幻觉。”这是朱建军个人体验最艰难的时候,但他还是坚持仗着胆子往前走。

两年半闭关,朱建军获得了意象对话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之后,基本方法就形成了。“意象对话对原型的阐述和分析,不是靠定义,而是由个体体验向集体体验验证的过程,我的个体体验,在临床咨询中,有的与大家的意象是共同的,这样就可以作为一种常态的解读,形成一种规律。有的可能就是我的个人体验,不作为推广用。”在这之后,朱建军开始给咨询者尝试着用这种方法,大量的咨询案例,不但使他更坚定地认为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是存在的,而且在对意象解读的修正中他也发现了意象对话对中国人的效果。

1998年,朱建军开始着手将意象对话理论付诸笔端,2001年,《我是谁――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出版,意象对话理论基本成型。

做拓荒者,不当偶像

新生事物总是要遭到打击的,朱建军和意象对话也不例外。而在心理学仍旧未被广泛了解的时候进行新的探索,就更困难重重。

有人质疑他是搞封建迷信;有人怀疑意象对话的普遍适用价值;有人甚至污蔑朱建军利用心理学控制人心……很长一段时间,朱建军都很委屈,也很恐慌。他曾经敢于与自己内心最原始的种种原型对话,不管他们美丑善恶,现在却不知怎么样带着自己的理论面对外界。

“我那时经常发牢骚,就是不想干了。哪怕我去做个自由撰稿人也能养活自己。”进入新世纪,心理咨询已经广为人接受,很多人对心理咨询从好奇走向接近,不再觉得心理问题就意味着精神病了。可心理咨询的体系在中国似乎还是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大家都以原汁原味的西方理论为标榜,很少去真正探索这个行业针对中国人的特点应该怎么发展。

坚持还是放弃,朱建军内心煎熬了很久。最终说服他的还是他自己,在他心里,心理学在中国也应该有一个流派。“虽然从我开头,但是是大家的事业,目的是找到一种方法适合中国人。”

意象对话理论逐渐发展,朱建军有了学生;学生陆续增多,他成立了“意象对话小组”。慢慢地,他开始身兼数职。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学科负责人、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督导,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心理学会理事;他要带研究生,还要讲课;他还要写书,“朱建军意象对话文丛”2009年付梓面世……

他不觉得自己累,因为他喜欢。在他看来,把一个工作做好,就要多付出,而惟有自己钟爱的职业,才能毫无怨言。事实正在向朱建军曾经希望的方向发展:意象对话理论成了很多咨询师手里的宝器,越来越多的咨询师加入到学习、发展意象对话理论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