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改革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7 13:27:54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1

为加快推进我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组织、企业参与、用户配合”的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市场监管,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建筑节能改造,确保新建建筑达到热计量条件;通过对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较高的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升建筑品质、提高居民居住舒适度;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相关工作任务,努力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推进幸福建设。

(二)任务目标。

1.供热计量改革。从2011年冬季采暖期开始,全市所有实行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已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建筑,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2012年冬季采暖期前,全部完成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并按用热量计价收费;2015年冬季采暖期前,集中供热系统建成能耗在线监测平台。

2.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2011—2013年,全市完成改造228万平方米;到2015年,具备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要改造40%以上;到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3.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12年底前,建成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2013年底前,所有大型公共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和节能监测系统,完成省住建厅下达的“十二五”期间高耗能公共建筑改造任务;到2015年,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降低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供热计量改革规划。各区(市)要结合实际和供热运行状况,抓紧编制完善供热计量改革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政策措施等内容。各区(市)供热计量改革规划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审核。各供热企业要按照供热计量改革规划,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供热计量模式、技术路线等内容,报区(市)供热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实施。

(二)严格执行供热计量技术路线。要按照《市供热分户计量技术路线》的要求组织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坚持以同一热源或换热站为单元,对其供热区域内的既有建筑统一组织实施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要采用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技术路线,建设供热企业可控、居民用户可调、政府主管部门可管的数字化管理和远程监控调节平台,实现从热源到管网、换热站、终端用户的整个系统供热计量智能化、系统控制自动化、住户用热自主化、政府监管科学化。各供热企业要抓紧设立供热计量调配控制中心,完善控制、调节、监测、故障报警、智能收费等系统。各区(市)供热计量产品选型必须相对统一,便于采集、接收、使用、管理计量数据,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集成节能效果。供热主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抓紧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三)切实抓好新建、改扩建民用建筑供热计量及同步计量收费。以供热计量改革规划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技术路线为依据,严格组织施工图设计,否则不予通过施工图审查;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缴纳供热计量装置采购和安装费用,否则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工程项目未按规定安装供热系统控制装置、计量与温控装置或达不到供热计量要求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得并网供热。各区(市)要抓紧对2007年10月1日以后竣工的建筑进行清理检查,对未安装供热系统控制装置、计量与温控计量装置或已安装但达不到标准的建筑,责令原开发建设单位限期整改、补缴费用,由供热企业组织采购安装到位,并负责后期维修、养护、更换。供热企业是供热计量收费实施主体,凡已具备分户计量收费条件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供热企业必须实行同步计量收费,否则依法追究责任。

(四)全面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各区(市)要根据下达的改造任务,科学编制年度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落实改造项目、改造内容、实施主体,保证如期完成。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大型企业等单位的职工集中居住区,要率先进行改造。市要参与申报国家“节能暖房”重点县,确保“十二五”期间将具备改造价值的既有居住建筑全部改造完毕,具备条件的要在3年内完成。要把节能改造与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结合起来,凡确定进行整治的旧小区,在清理脏乱差、屋面平改坡、重置管线、整修立面、绿化美化时,要同步进行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体现整体节能效果。

(五)积极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要抓紧组织公共建筑能耗调查摸底,2011年底前编制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规划,市级规划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区(市)规划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备案。要以大中型公共建筑为重点,摸清能耗状况,优先组织用能总量大、单位面积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公共建筑。要根据每幢、每组公共建筑的实际,统筹安排采暖制冷系统、照明系统、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并同步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及节能监测系统,具备条件的积极应用太阳能光热、光电和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力求改造投资最优化、节能效果最大化。凡公共建筑申报修缮装修的,一律安排同步进行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由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负责实施,改造方案须事先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审核,改造完成后须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验收。

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一)建立资金筹措机制。对新建建筑,实行开发建设单位出资、银行专户监管、供热企业使用、供热主管部门监督的供热计量资金管理制度。对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采取中央和省奖一块,市、区(市)财政配一块,供热企业投一块,产权单位拿一块,受益居民出一块,市场运作集一块的办法,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区(市)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和节能改造任务,相应安排配套资金或奖补资金。鼓励单位对职工集中居住区统一组织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有条件的应补贴部分费用;大型公共建筑加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公共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及节能监测系统,以及公益性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确有困难的,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或由供热企业为主,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建筑节能改造。

(二)建立供热计量和建筑节能监测产品准入机制。严格实行供热计量和建筑节能监测产品推荐目录制度,杜绝假冒伪劣,保障安全稳定供热,保证监测数据真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凡进入我市的供热计量和建筑节能监测产品,必须技术可靠、先进适用,生产、经销企业要确保供热计量装置、温控阀、建筑能耗数据采集器,分别在安装使用后的9年、15年、5年内免费保修保换。

(三)完善工程监管机制。供热主管部门是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主体,在供热计量工程建设及改造中要完善监管制度,认真履行监管职责。规划部门要依据供热专项规划对申请集中供热的建设单位提出供热分项设计技术要求。在设计阶段,要对设计单位编制的供热分项施工图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供热项目施工;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工程监管,确保达到热计量条件和施工质量;在验收阶段,要通过专家验收审查。否则,不予通过施工图审查,不予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不予并网供热。建筑围护结构改造项目必须纳入工程建设程序,确保改造效果和质量安全;按有关规定对外墙保温材料进行现场抽检,不达标产品一律不准使用。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过程管理,对完成改造的项目及时组织验收。

(四)完善供热和采暖费补贴机制。从2011年冬季采暖期开始,财政部门要将供热政策性亏损补贴改为供热计量奖补资金,资金发放额度与供热计量改革绩效和供热节能量挂钩,提高供热企业参与计量改革、开展节能技改的积极性,具体办法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市财政局制定。

(五)建立奖惩约束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尽快制定实施全市供热系统能耗和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监测和评价制度,对供热企业供热能耗和公共建筑能耗实行在线动态监测。对供热计量改革、供热系统节能技改和建筑节能改造成绩突出的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进展缓慢、敞开口供热、无节制用煤的供热企业,要督促其限期整改,依法处罚直至吊销供热经营许可;对浪费能源严重、拒不进行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用能大户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必要时依法处罚其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潘强副市长为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相互配合,切实落实各自职责,力争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任务。各区(市)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织做好辖区内的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推进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的有关要求,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和供热系统节能工作,逐步实现按用热量收费,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尽快建立起城镇供热新体制,推动城镇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

年底,市区既有建筑总面积约为万平方米,其中应集中供热面积为万平方米,现已供热面积平方米(其中既有居住建筑供热万平方米,公共建筑供热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为。需要进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的约万平方米(其中居民建筑万平方米,公共建筑万平方米)。年已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

三、总体目标及年度目标

按照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分配下达给的改造任务,“十二五”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期间,应完成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期间计划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完成供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具体工作计划为:年完成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万平方米;年完成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万平方米;年完成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万平方米;年完成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万平方米;年完成热计量改造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万平方米;。

四、重点工作

(一)所有新增集中供热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部按照供热计量要求进行改造和验收,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二)年月份供暖结束后,立即启动既有住宅建筑的供热计量改造及节能改造。年采暖期前,市区要力争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面积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年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是:万平方米。

市热力总公司:计量改造万平方米;

区热力公司:计量改造万平方米;

区热力公司:计量改造万平方米;

区热力中心:计量改造万平方米;

市热力公司:计量改造万平方米。

(三)两市城区,其他县及等重点镇,要充分认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既有建筑(特别是既有非节能建筑)的热计量改造工作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尽早启动实施。

(四)按照省政府要求,市政府把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及建筑节能工作列入全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重点工作并逐年进行检查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供热体制改革平稳顺利推进,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供热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规划、房管、环保、物价、质监等部门及各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负责全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规划计划、综合协调、组织推进和监督检查工作;对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负总责,对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实施全过程闭合管理;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供热计量改革顺利开展。

(二)健全考核机制。把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及建筑节能工作列入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重点工作并逐年进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建立供热计量改革目标责任制,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对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供热计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重要意义,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供热计量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为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确保资金投入。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的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节能谁受益”的原则,改造资金以房屋产权单位出资和供热单位出资相结合,各级财政对产权单位给予适当补助的方式筹措。同时,确保改造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奖励资金。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3

一、大冶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基本情况

大冶市地处鄂东南,位于长江南岸,总人口89万人,矿产资源丰富,是湖北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市”。*年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大冶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改革意识和积极的进取精神认真谋划,确立了“以人为本,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在改革实践中形成了尊重育龄群众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回报、补偿、关爱、服务群众的综合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认真实践,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全市上下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认识日益深化,群众对计划生育的认同程度和满意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开展综合改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利益。在*年大冶市千人行风评议大会上,计划生育工作没有一张不满意票。全市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8%。

二是低生育水平得到稳定,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人口结构得到改善。开展综合改革三年来,全市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与改革前的*年相比,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三是新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两个转变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在大冶市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过渡、由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跨越、由就计生抓计生向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转变。

几年来,大冶市综合改革的实践展示了作为一个县级试点单位同样具有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宽广舞台。对于县一级,只要改革意识强、改革思路明确,领导得力,改革的设想和措施更方便落实,改革的路径更畅通。

二、大冶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主要特点

大冶市取得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出发,扬长避短,努力抓出特色,抓出实效。综观大冶三年的改革历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改革方向定位准确,突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日常管理和服务。

*年大冶市被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后,首先面临如何确定改革方向的问题。大冶是全国19个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唯一的县级市,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日常管理与服务。同时,大冶又是一个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试点单位。1995年,大冶市由于工作滞后,被关进湖北省后进县市的笼子。1996年全市背水一战,才摆脱后进局面。所以,改革之初,面对的是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育龄群众需求;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特别是部分村级计生干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出生人口性别比居高不下;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育龄群众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等问题的困扰。大冶市委、市政府认真调查研究本市开展综合改革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经过反复酝酿讨论,把综合改革确定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改革贴近需要,便于操作,让群众认同改革并自觉接受;从思路与措施的对接上针对当前基层计划生育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探索出系统而长久管用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目标上,着眼思路创新,立足管理创新,致力于服务创新。

1.作好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

村一级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全部工作的落脚点和薄弱环节。大冶市把改革的着力点首先放在村一级,把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作为综合改革的主攻方向。*年6月出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规范,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普遍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为了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计生协会和协会小组“三位一体”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体系,他们首先从解决“墙上协会”、“纸上协会”的问题入手,实行由村民公开选举协会小组长。通过本人申请、组织审查、民主选举、培训上岗,全市产生了上万名协会小组长。村级自治组织授予他们管理权、服务权、监督权,要求他们履行“五清楚”、“五参与”、“五监督”的职责,每年给予100-300元补助,使他们在责权利落实到位的情况下为育龄群众服务。

*年10月大冶市委、市政府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时机,规定新一届村民委员会中专设一名计生委员。经过统考和村民选举,选出362名年轻、有知识、工作热情高的村计生委员。在健全自治体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的制定、民主监督、村务公开三个环节。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大冶市开展村民自治的比例已达到100%。村民自治使村级计生工作的透明度和法制化水平以及群众的参与程度明显提高,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干部的行政行为得到规范,计划生育工作基本落实到村、到户。

2.面向群众,完善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

面对80%的农业人口,部分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的现状,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成为大冶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之一。他们提出对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优先思考、认识到位;优先安排、责任到位;优先落实、保障到位的“三优先三到位”工作思路,协调相关部门,启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立了“以保养老、以院养老、集体养老、安居养老”四种养老模式。“以保养老”即由政府为独生子女户和两女计生户办理养老保险、计划生育手术保险、母婴安康保险。“以院养老”即在全市16个乡镇建立敬老院,优先安排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妇进养老院安度晚年。“集体养老”即经济条件好的村,为独生子女户和老人发放养老金。“安居养老”即经济实力强的乡镇集中建设计生安居楼,其他乡镇在小城镇建设和移民建镇中优先安排缺房计生户。四种养老模式的实行,解除了群众老来无依的顾虑,促进了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目前,全市孤寡老人已有1040人住进了宽敞、舒适的福利院,2601个缺房计生户搬进了安居楼,1597个二女结扎户拿到了养老保险。

----不同的计生家庭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改革三年来,全市为独生子女、二女计生户减免学杂费1486户;按标准落实独生子女保健费30余万元;免费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237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46万元,启动帮扶项目30余个,投入资金142万元。

3.面向日常管理和服务,改革推动基层基础工作。

大冶市注意及时将改革成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改革与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例如:通过加大有关案件执行中的司法介入力度,依法行政,规范管理。通过考核机制改革建立的月评估机制,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关注,提高了基层干部抓好经常性工作的自觉性,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优质服务机制改革建立的随访制度,切实加强了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使管理与服务真正落实到户、到人,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二)突出以人为本原则,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改革之初,大冶就确定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群众是否拥护、满意、高兴、赞成作为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1.随访服务,管理与服务双赢。

随访服务是大冶市为群众提供避孕节育全程优质服务、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他们制定了计划生育随访服务常规,确定了六种重点服务对象,分别实施周服务、月服务、季服务和年服务。随访服务分为乡镇随访和村随访,乡镇随访由服务站技术人员包村负责,绩效与工资报酬挂钩。村随访由村计生委员、服务室技术服务人员或经过培训的协会小组长负责。乡镇计生办负责组织协调、督促、评估考核乡服务站和各村的随访工作。要求通过随访服务,切实做到“五结合”、“五掌握”、“五落实”。随访服务机制真正实现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受到群众欢迎。

2.知情选择,体现群众主人翁地位。

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是节育政策的一项重大改革。面对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大冶市把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坚定不移的予以推行。他们首先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向全社会宣传开展知情选择的必要性、可行性。为了确保育龄群众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自愿地作出负责任的选择,同时保证节育有效率不受影响,制定了《大冶市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工作规范》。结合各个工作环节,提出了“六项制度”(资格认可、宣传培训、重点服务、技术指导、跟踪随访、责任追究等制度),明确知情选择群众与村委会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落实村委会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的责任制;落实包村干部、技术指导人员责任制。同时提出有实施方案;有宣传培训的资料档案;有重点对象服务档案;有节育意向调查表;有跟踪随访服务记录;有五个方面的效果(符合政策生育率、避孕及时率和综合避孕率、意外妊娠率、人流率、群众满意度)的“六有”要求。

大冶市较好地解决了知情选择与优质服务的关系。一方面将知情选择融入优质服务工作之中,使之成为优质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通过优质服务的各项措施为知情选择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服务环境。他们通过加强村(居)民自治建设,为开展知情选择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如对开展知情选择的村委会不再考核有关结扎、上环率指标,对参与知情选择的育龄夫妻在办理新生儿入户手续时,不再要求交验上环、结扎证明。截止目前,全市知情选择面已达到100%。知情选择突出了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自主地位,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

3.根据群众需求,办好“流动诊所”和“临时课堂”。

大冶市先后投入*多万元,用于建设市、县、乡三级服务网络和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市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出台了《大冶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市计生局拟定了《大冶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街道基本标准》。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开办了“流动诊所”。市服务站组织服务小分队,常年进村上门,为育龄妇女提供免费检查、低价治疗、跟踪服务。改革三年来,全市累计下村送医送药512场次,实施生殖健康普查64万余人次,治疗妇科病患者9.3万人次。根据群众需要开办“临时课堂”,组织计生服务人员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现场提供生殖健康及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服务近万人次。

(三)坚持用改革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大冶市面对制约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问题,积极寻找通过改革措施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改革前,大冶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存在重点不突出、指标设置不科学、考核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经过改革,目前初步形成了符合大冶实际的“分线考核、双月评估”的目标管理责任考核机制。具体做法是:建立和完善党政线、部门线、计生线“三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指标设置上做到“六重、六结合”,即重否决指标,否决指标与措施指标相结合;重定量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重效果指标,效果指标与过程指标相结合;重激励指标,激励指标与制约指标相结合;重创新指标,创新指标与常规指标相结合。在奖惩兑现上,按三线分别设置固定的奖惩名额,授奖面不超过70%,处罚面不超过20%。通过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评估,力求维护责任制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导向性,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工作的目的。为了引导基层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经常性工作上,在*年建立了月评估机制。*年又改为双月评估。双月评估机制对于落实“三为主”,夯实基层基础,搞好日常管理和服务,促进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解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中的资金注入和支撑问题,他们积极探索各种解决途径。例如,采取三级负担制,即每年在社会抚养费中提取10%、从扶贫款中安排5万元、从全市预算外金额中提取0.2%、在预算内资金中安排10万元,此外还有单位、团体、个人的捐款等。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为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比较稳定财力支持。*年,他们在企业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加发5%退休金的问题上主动协调,在市玻璃厂宣布破产时,及时与“改制组”联系,经请示省市计生委领导,将加发的5%退休金一次性在企业破产费中提取,一次性加发了15名独生子女父母5%退休金10年。*年,市政府明确规定在各个改制企业中提出部分资金一次性落实奖励企业退休独生子女父母3500元的政策。

(四)全面推进改革,基本构建工作新机制。

在大冶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全面推进的综合改革精神。短短的三年时间,经过奋发努力,大冶在服务机制、运作机制、管理机制、投入机制特别是利益导向机制、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经基本构建了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总体框架。大冶市采取把综合改革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个社会改革的整体布局,纳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项争创活动,纳入日常工作的“六个纳入”,努力使综合改革真正成为各级党委的决策行为、政府的行政行为、部门的协作行为和群众的自主行为。

三、大冶的综合改革给予我们的几点启示

(一)县级市开展综合改革具有独特的优势。

综合改革的重点是机制建设。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综合改革必须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人口规模下才有可能进行。而大冶改革的实践,使我们看到作为县级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综合改革,更有其自身优势。

一是他们直接领会改革精神,直接制定改革方案,直接付诸实践。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大冶参加了历次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与地市级试点单位一起交流经验、探讨问题,综合改革工作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湖北省人口计生委的关注和支持,为大冶深入领会改革意图,开阔视野,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并将改革的设想直接付诸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是没有诸多层次限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易规划,易操作,易落实,易总结经验。县一级相对人口规模较小,区域小,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县一级直接面对基层、面向群众,改革措施更具体,更容易规范,更注重可操作性,更符合基层的实际,因此也更容易得到落实。由于改革经验来自于亲身实践,是自己研究思索的结果,是在摸爬滚打中干出来的,实践出真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有利于归纳总结出经验,有利于形成机制。考虑到目前全国已经有数百个县级单位在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县级综合改革的研究和指导确是十分的必要。

(二)大冶市在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群众生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开展

综合改革的经验值得关注。大冶与其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相比,属于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开展综合改革面临依法行政难、征收社会抚养费难、经费不足、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难等困难。在改革之初,有相当一部分领导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没有必要改革;有的认为改革增加基层负担,压力大、难度大,不愿意改革;有的担心改革会否定过去,甚至导致出生人口反弹,不敢改革。大冶市委市政府硬是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实现了“一改天地宽”。究其原因,关键是大冶构建了“链式创新体系”。通过思路创新推进机制创新,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改革创新思路,从而保证了机制创新的顺利进行。通过机制创新推进管理创新,以案件执行的司法介入代替原有的行政干预,以村民自治变少数人管多数人为多数人监督少数人,以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双月评估机制促进经费的落实,以管理打击两手抓、部门间协调配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以随访服务解决管理与服务的衔接融合问题。因此,实行综合改革,开展知情选择等等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心的导致人口出生反弹等问题,反而使群众的满意率大幅度上升,与改革前的*年相比,人口出生率降低了0.5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降低了0.23个千分点,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下降了5.08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由130下降到111,三年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违反“七不准”的案件。这说明,综合改革不是先进地区的专利,只要认识到位,思路正确,方法得当,工作基础薄弱地区同样可以进行综合改革的实践。

(三)党政领导的重视是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

综合改革是政府行为,只有党委政府真正重视起来,切实拿在手里,才能够有所作为。大冶市委、市政府对综合改革工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以明确的思路指导改革,以积极的态度促进改革,以敢于碰硬的精神坚持改革,把综合改革纳入整个社会改革的总体格局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及各项争创活动之中。经常利用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和乡镇一把手例会的时机,研究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三年来,大冶市委市政府下发配套文件20多个。市人大、政协也多次对综合改革工作进行调研、视察,并专门听取汇报。他们还建立了《综合改革干部联系点制度》,市、乡党政一把手、四大家分管领导、人口计生部门主要负责人都有分工负责联系的点,进行工作指导和督办。事实证明,没有大冶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就不可能实现大冶综合改革的阶段性目标,进而达到稳定低生育水平,让群众满意的效果。

四、对大冶市继续深化改革的两点建议

(一)要立足眼前,放眼长远,深谋远虑。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动等一系列问题,努力探索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使我们的政策取向既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更多家庭的幸福美满。大冶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站在大冶人口发展战略的高度,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把握住未来人口走势,制定真正有利于大冶长远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CDIO;数字游戏策划;教学改革

1研究背景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向应用型人才倾斜,才能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1]。为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软件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在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提出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2-4]。近几年,学院在已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产业发展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大胆吸收CDIO国际先进工程教育模式思想,指导游戏软件专业教学改革,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于CDIO框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在近1 600万美元的巨额资助下,经过四年的探索而完成的研究成果,他们在此基础上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5]。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模式是基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学习,是对以课堂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命,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6]。

数字游戏策划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游戏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游戏策划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技术,是学生理解游戏制作原理、过程、技术等基本知识结构的重要课程,其内容涉及创意、文学、文案、美术、影视、音乐、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针对数字游戏策划课程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我们探索面向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3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我国目前的游戏设计教育处于初期阶段,并未形成有深度、成体系的教育模式[4]。自2006年以来,许多学校设置游戏软件专业,有些高校还设置了游戏软件人才培养实验区,游戏软件人才培养初具规模。在所有开设游戏软件设计的高校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中,数字游戏策划课程都作为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特别是在游戏策划职位方向上,更是作为最核心的专业课程开设。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通行游戏策划教材主要有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游戏策划》、《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网络游戏策划教程》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手机游戏策划设计》几个品种,还有一些社会力量办学的机构也开发了自己的教材,例如北京汇众教育集团。以上几本教材讲授内容各有侧重,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游戏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综合以上教材的内容,在数字游戏策划课程设计中,笔者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如表1所示的16个专题。

4CDIO模式引入数字游戏策划课程教学

4.1CDIO模式的引入

“数字游戏策划”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是对设计者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考查。本课程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对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探索,通过对CDIO教育理念的研究,我们学院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这一核心理念引进专业培养方案。根据游戏软件设计专业特点,提出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培养目标。在数字游戏策划课程当中,结合做中学教学模式,我们对课程教学模型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道路。

4.2 “CDIO”课程板块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课程内容上分成“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板块。

1) 构思板块。

作为数字游戏策划课程的第一个板块,主要讲授游戏策划的相关概念、游戏产业发展、游戏开发流程及职业划分、游戏玩家需求等内容。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游戏策划的基本理论、熟悉游戏产业、游戏市场和游戏玩家。在这一阶段,我们安排了两个设计作业,主要让学生接触游戏市场、了解市面上流行的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游戏创作的热情。

2) 设计板块。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作、大胆联想、大胆创新。每个创作小组在充分讨论、民主磋商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游戏创意文案和游戏背景故事初稿。在经过与授课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充分讨论和认真修改后,形成正式游戏创意文档。在正式创意文档完成以后,创作小组全体成员采用类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分工合作完成游戏元素设计、规则设计、平衡设计、人工智能设计和系统设计等内容的设计文档。

3) 实现板块。

在完成上述设计文档的基础上,进入界面与操作功能设计的环节,从而实现整个游戏策划文档。

4) 运作板块。

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学院有着多年的校企合作基础和传统,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2],与众多IT企业有着长期广泛的合作。在数字游戏策划课程实践环节,我们设置了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环节。

对于每个板块,为了让学生了解游戏企业,了解游戏市场与创作,学院会聘请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1~2次讲座与交流,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

特别地,在设计板块中,当学生形成完整的游戏创意文档以后,学院组织企业专家为学生的创意进行“会诊”。在此过程中,被企业认可的创意,企业会给予重点关注,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技术、资金和设备支持。在实现板块中,当学生形成完整的游戏策划案文档后,学院会组织业界专家对学生作品进行验收。在这一过程中,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的作品,企业会直接采纳进入实际游戏产品研发阶段,真正实现了学院、学生与企业三方的无缝合作。

4.3 “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游戏产业在业界被称为“第九艺术”,集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影、文学、戏曲于一身。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字游戏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而数字游戏策划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游戏策划基本理论的同时,真正学会在实践应用中策划一款游戏。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我们采取“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4.3.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决定教材选择的开放性

游戏软件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游戏产业又是一门综合艺术门类,国内高校游戏策划课程的授课内容和讲授重点不尽相同,教材也只有上文中提到的几种。为了让学生有更加开阔的视野,为了把数字游戏策划课程办成开放性课程,为了把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采用非标准教材的模式授课。

综合不同教材的内容,我们制定了16个专题,如表1所示。针对这16个专题,我们向学生推荐了上文中提到的几本教材,同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自主查找资料,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4.3.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课堂教学

教材的非标准化使学生有了极大的探索知识的热情,为了实践“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设计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形式,教师的“导”为辅助手段。形成了“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总结、企业交流”的四步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4.3.3教学和考试突出实践环节

为了保证以“做中学”为基本形式的CDIO教学模式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所有16个教学专题中,我们设计了11个小设计作业和1个综合设计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期末考核中,都特别突出了实践教学的地位。

第一,在有设计题目的专题被讲授之前,教师就会把设计题目提前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知识的探索和设计作业的初稿。

第二,在讲授该专题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学生PPT展示的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设计初稿。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教师的点评,在充分尊重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前提下共同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课后修改后,作为正式设计作业上交。

第三,“做中学”教学模式突出的改革还在于期末考核环节。为了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我们取消了理论笔试的传统考核方法。采用“平时出勤表现+小

设计作业成绩+综合设计作业答辩”的面向课程全过程的考核方案,如表3所示。

尤其是在综合设计作业的答辩环节,学生们非常重视自己的作品。在经过一个学期的自主探索、充分交流、不断积累每一个小设计作业后,学生们最后终于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策划作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特别重视自己的成绩。为了公正、公平、公开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考核,我们采取了公开答辩、听取各方意见的方法,吸收各方面人员参加,人员组成如表4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答辩委员会由五部分人员组成。除授课教师、学院专家、企业专家外,还特别邀请1~2名业外人士,从游戏玩家的角度进行评分。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我们特别设置了学生评委,并将其评分比重设定为20%。学生评委由每个设计小组推荐一名学生组成,学生评委小组自行民主协商评分办法,经教师同意后实施。学生评委小组成员将各自评分核算成一个得分,再按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

4.3.4延伸课堂教学,深化CDIO模式

在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期末考核的基础上,为了深化CDIO模式的教学模式,巩固成果学习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将教学改革延伸到课堂以外。

第一,我们在学院设立学生学院奖,每年举行各项应用作品比赛。其中就包括游戏策划文案比赛,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几年来的运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针对数字媒体专业,学院每年举行1~2次学生作品展览[7],在毕业年级举行学生毕业作品展览。举办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院知名度,增强了我院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使学风有了很大转变。游戏软件专业学生的游戏策划文档经常出现在展览上,对游戏策划课程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学院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到校与学生交流,学院长期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社会活动和承接设计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通过这一举措,学生充分了解了企业和市场,对促进就业起到积极作用。

5结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应用型专业的主要任务,CDIO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针对当前游戏软件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院教学改革实践成果,提出了游戏策划课程16个专题模块的内容组成,提出了以CDIO模式为指导的教学改革方案,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环节、考核环节和课外环节全方位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此项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CDIO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延,张军,周国辉,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0(16):127-130.

[2] 于延,王建华.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5):47-49.

[3] 于延,王建华. 游戏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0(13):134-136.

[4] 于延,王建华. 游戏软件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7):104-107.

[5]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1):12-20.

[6]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7] 张军,于延. 以学生作品展览促进游戏软件专业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2010(13):53-56.

Research on Digital Game Design Course Reform Based on CDIO

YU Yan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5

这次全省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科技司高度重视,巧梅司长不仅亲临会议而且作了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计生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会上力艰同志传达了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养服务体系建设暨优质服务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对近年来我省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就今后全省进一步加强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得到随州市委市政府和曾都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随州市为全省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思路、经验和现场。这次会议时间虽短,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与会代表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我省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的思路和主要任务,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希看各地回往后结合本地实际,将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深进贯彻、狠抓落实。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再夸大几点意见:

一、要认真分析当前全省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不断深化对加强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重要意义的熟悉

多年来,我省人口和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牢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各地在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中,都创造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会议上,随州市为全省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思路,他们的经验回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身调研,认真解决区、镇两级计生服务站建设中的重大题目,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进力度,为计划生养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进步基层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科学定位,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布满竞争与活力的计划生养服务机构运行治理机制;三是坚持计划生养行业特色不变,充分发挥计划生养服务机构的“八项服务功能”,积极推行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六大创新”,注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生养技术服务队伍,切实加强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彰显行业特色,积极打造计生服务品牌,开创了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他们的经验值得各地认真学习和鉴戒。

在肯定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新时期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工作面的拓宽、工作理念的更新,人口和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为严重,承担的任务更为繁重。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育龄群众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全面落实优质服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原有的计生治理与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要,特别是当前一些地方人口计生部分及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存在“四个不适应”:

1、服务理念与开展计划生养优质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生养是一项服务于群众、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社会事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特别在当前,我省正处于稳定低生养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新阶段,要求人口和计划生养科技工作必须强化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把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育龄群众对进步自身生养质量、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多样化需求,及时更新服务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建立起以满足育龄群众需求为主导的优质服务工作机制。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习惯于过往那种强有力的行政制约的工作方式,特别是一些工作基础相对落后的地方,重单纯的计生治理,轻优质计生服务,习惯于搞大突击、大结扎等简单的工作方式,工作缺少创新和突破,使人口计生工作走不出被动落后的怪圈。

2、技术服务的硬件建设与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服务站“两化”建设不到位。尽管近年来通过开展创先活动,一部分县市步进了国家、省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的行列,但在全省仍有部分县市县乡两级计划生养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落后,房屋陈旧,治理落后,不符合医疗规范,不能适应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的需要。全省1039个县乡服务站中,各地上报完成“两化”建设的服务站只有586个,且在这586个服务站中,还有部分服务站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八同一”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二是技术服务设备配备不到位。县乡计划生养技术服务站目前主要依靠省级装备,通过同级财政和自身积累添置的设备非常少,不少计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老化或缺乏,25%左右的县级服务站没有生化分析仪和血液分析仪,不能满足日常基本业务工作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省基层加大了“三查”工作的力度,B超使用率比较高,60%左右乡镇计划生养服务站B超已不能正常使用,处在经常维修的状态,很难保证正常工作的需要;三是部分设备存在闲置现象。近年来,省级为各县站配备的麻醉呼吸机、为乡镇配备的乳腺诊断仪等一些设备使用率不足4成,造成设备的大量闲置浪费。

3、技术服务队伍的服务能力与育龄群众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由于乡镇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改制,退失事业单位序列后,一些地方政府对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公共服务投进不到位,加上计生部分对现行体制下的计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熟悉有偏差、研究不够,导致乡镇计划生养服务机构职员收进偏低,部分业务骨干流失。另一方面,现有技术服务职员中学历层次不高,有资质的专业职员少,继续教育又不到位,导致一些乡镇服务站连计划生养、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的一些基本业务都不能正常开展。三是部分地方服务站缺乏优质服务的理念和创新意识,计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拓展进进误区。有的地方计生服务机构服务偏离主航道,导致主导业务单一,只停滞在上环结扎节育手术、查环查孕、常见妇科病查治等服务项目上,没有以生养、节育、不育和生殖健康为核心,突出计划生养/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特色,积极引进计划生养/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拓宽人口计生技术服务领域,因此,现有技术服务队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广大育龄群众生殖健康的需求。

4、科技服务投进与新时期人口计生科技工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生养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推进人口计划生养服务中的科技创新,对于稳定低生养水平、进步出生人口素质、进步群众生殖健康水平至关重要。中心和省委《决定》以及有关文件,对加强农村计划生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但近年来,少数地方对计划生养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熟悉不到位,对新时期人口计划生养治理和服务中的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熟悉不足,对计划生养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小,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工作力度有所减弱,没有制定计划生养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长远规划,投进不足,致使全省计划生养服务网络建设发展不平衡,避孕节育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作滞后,避孕节育措施等基本的免费服务不落实,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养生殖健康需求。

优质服务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人口和计划生养服务体系承担着稳定低生养水平、进步出生人口素质、进步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是基层直接为广大群众提供计划生养、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主要气力,是落实计划生养基本国策不可动摇的基石,在落实计划生养基本国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换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稳定低生养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题目对人口和计划生养服务技术及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人口计生部分要充分熟悉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进贯彻落实中心和省委《决定》精神,按照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要求,努力构建战略研究、技术创新、综合服务、质量监控和产业发展等五大人口和计划生养科技创新体系;要正确定位新时期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好科技工作与人口计生全面工作、改革与稳定、建设与治理、服务与创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五个方面的关系;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为目标,切实加强以计划生养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的机构能力建设,加强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服务职员为重点的队伍能力建设,加强以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为重点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将我省技术服务能力建设进步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强化服务理念,明确服务职能,推动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走上规范化治理轨道

1、要强化服务理念。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是新时期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群众生殖健康服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面向的是全人口及生命的全过程。为此,必须把优质服务的理念贯串于计生工作的全过程,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切实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满足需求。要以计划生养、优生优育、生殖健康为重点,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中心,以稳定低生养水平、进步人口素质为目标,围绕生养、节育、不育、生殖健康,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把计生科技服务工作与进步人民生活生命质量结合起来,与进步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

二是必须坚持面向基层、便民利民。要树立依靠优质服务来不断丰富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内容的意识,充分发挥基层计生服务机构和活动服务车的作用,实行重心下移,面向村组社区,面向家庭,面向群众,坚持走村串户,服务上门,力求做到把优质服务理念及其运作方式与降低生养水平、保障群众生殖健康、增进家庭幸福同一起来,努力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满足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享受计划生养各项优质服务。

三是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在突出计划生养技术服务主业的条件下,围绕生养、节育、不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家庭保健,开展特色优质服务,塑造形象、打造品牌。同时要在稳定机构队伍、完善服务阵地、加强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产业开发协调推进。

2、要明确服务职能。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要围绕人口发展做好服务,必须把稳定低生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计划生养生殖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口计生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为此,各级人口和计划生养服务机构要做到科学定位,明确职能,丰富内涵。

一是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服务站院落和大厅、培训教室、静静话室和咨询服务室,多形式广泛深进开展计划生养、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要优化技术服务,认真落实向实行计划生养的育龄群众免费提供计划生养技术服务的工作。要积极推广和应用避孕节育的新技术、新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实行孕前、产后、术后随访制度,全面开展以查环查孕查病为切进点的生殖保健系列服务,为育龄群众免费提供安全、适宜、有效的避孕节育服务。

三是要实行优生指导,认真抓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特别是要认真总结分析本地区开展免费婚检工作的经验及题目,与卫生、民政部分联手,建立和完善婚检工作的相关制度和规范,确保这项着力进步人口素质的基础工程抓好抓实,收到实效。

四是要认真做好药具发放。广泛开展以送技术、送药品(药具)、送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下乡”活动,建立完善治理制度,确保药具及时发放到育龄群众手中。

五是要及时提供信息咨询。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卫生、民政、公安等部分的合作,建立信息服务规范,做好信息查询服务,实行信息共享,进步计生服务机构信息化水平,

六是要落实随访服务。及时为育龄群众提供孕情、环情医学检查和随访服务,保证育龄群众避孕效果。

七是要大力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努力进步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八是要注重职员培训,努力进步人口计生服务队伍整体水平。要通过强化人口与计划生养法律、法规的学习及业务知识、服务技巧的培训,不断进步基层计生技术服务职员的工作能力,真正建立一支懂业务、想服务、会服务的计划生养技术服务队伍。

3、要优化服务方式。坚持“面向基层、深进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以县站为龙头、乡站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活动服务车为纽带,在市县乡村建立连锁服务,各有侧重,更好的服务群众。

一是县市计划生养服务机构要重点针对城镇对象,全方位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同时指导、帮助乡镇服务站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二是乡级计划生养服务机构要深进农村、社区,深进农户,落实基本项目的计划生养免费技术服务,在进步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做到主动服务、上门服务。

三是村级计划生养服务室要重点做好宣传教育、药具发放、孕前服务、随访和孕情监测工作,同时配合县乡计划生养服务机构做好信息采集、统计等工作。

四是充分发挥活动服务车的作用。县乡服务站要坚持巡回乡村,服务上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各地要积极探索县乡计生服务一体化的服务治理模式,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县级站的人才、设备、技术上风,确保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山区的育龄群众及时、方便、快捷地享受计划生养技术服务项目。

4、要规范技术服务。县乡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要健全完善制度、严格依法执业、进步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监视,努力树立新的形象。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治理制度。各级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程序和服务行为,努力进步服务质量;要以群众满足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群众满足的工作机制;要改革分配制度,实行待遇与绩效挂钩,建立完善工作激励机制。

二是要依法开展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各级计生行政主管部分,要加强对计生技术服务的治理,严格实行行业准进制度,对从事各类计生技术服务的职员,必须要求其持有《计生技术职员合格证》,从事临床服务的职员必须取得相关医技执业资格。开展《计生技术服务条例》以外的医疗服务项目,必须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接受卫生部分的行业治理。各级计生服务机构和职员,要强化依法执业、依法服务的意识,要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对不具备执业资格的单位和个人要认真清理。

三是要加强监视检查。各级计划生养行政部分要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视,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养服务机构、从业职员、计生技术应用、避孕药具等方面的执法检查和监视治理。依法规范计划生养生殖健康服务秩序,确保计划生养服务质量。

三、落实六项措施,切实提升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

人口和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是落实计划生养基本国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资源,为稳定低生养水平、进步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进进新的发展阶段后,其作用将越来越大,而且是其他部分不可替换的。加强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要在正确定位的同时,正确把握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既要充分肯定其地位和作用,又要深刻剖析自身的不足,积极探索,把握规律,站在高出发点、立足大服务、融进大局势、谋求大发展,在统筹解决人口题目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据中心《决定》精神,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口和计划生养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要认真抓好六项工作,努力提升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

1、要进一步深化对技术服务工作的熟悉,正确处理好技术服务工作与全面工作的关系。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是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动力,在人口计生工作中起着支撑、保障和引领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人口计生部分必须树立“科技计生”理念,把技术服务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一把手要亲身抓,用大人口引导大科技,用大科技服务大人口,从而全面推动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县(市)、乡(镇)技术服务与质量保证体系,无论是技术服务、服务站的建设还是节育手术的规范,都必须进行科学、规范的质量治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符合卫生标准、对健康人和亚健康人负责。假如没有质量治理为条件,服务很难优质。因此,质量的意识应该灌输到每个人的头脑中。

2、要加强计划生养服务网络建设,正确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是公共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要加强服务站建设,增强服务站发展后劲,就必须改革治理方式,改革分配方式,改革人事制度,通过改革,创新服务,强化责任,充分调动技术服务职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改革必须以稳定为条件,不能由于片面夸大改革而影响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

3、要落实计划生养技术服务工作,正确处理好服务和创新的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确立优质服务的新理念,要在落实基本项目的计划生养免费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坚持实行全方位、立体式、全覆盖、无缝隙、个性化、温馨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向,把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融进全面的生殖健康服务之中。

4、要加快服务站建设的步伐,正确处理好建设与治理的关系。各级计划生养服务站是服务的平台、是计生的窗口,体现了人口计生部分的形象。要根据形势的变化,按照“机构小设备精、职员少技术精”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抓好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实现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职能法制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设备现代化、治理信息化、队伍职业化。要按照《农村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计划生养服务站机构形象规范手册》的要求,抓好服务站的形象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设备配备的力度,增强服务的能力。同时,要加强治理,健全制度,强化责任,加强培训,进步技术服务职员素质和能力。要开展创建工作,把优质服务站创建、百佳服务站评选作为各级服务机构争先创优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5、要落实以钱养事经费,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计划生养技术服务是公益性的服务,要坚持以政府投进为主。各级人口计生部分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分的重视和支持,把计划生养技术服务能力建设的经费纳进公共财政预算、纳进人口计生事业费的必保项目,保证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要认真落实国债建设项目和医疗设备装备项目,借助国家加强计划生养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及国债建设项目支持的机遇,加大对计划生养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进。

6、要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正确处理好配好班子与建好队伍的关系。首先是要加强班子建设,一个服务站形象如何,关键在站长、关键在班子,要选拔懂治理、会服务、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担任各级服务站站长。同时,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为补充的职业化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进队伍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努力实现技术服务队伍职业化。

总之,要通过加强服务机构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建设,实现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机构连锁化、优质服务大众化,让所有人群都能及时享受全面的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同志们,计划生养考核年度已结束,自然年度也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还需要大家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近期国家人口计生委将组织职员对各地进行“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希看各地以此为契机,对“十一五”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的人口计生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回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对2009年工作及早安排部署。当前,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1、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养新的工作机制。最近,国家人口计生委召开专题会议,对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的综合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同一思想熟悉、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将综合改革一以贯之的坚持下往,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在全省全面推开。

一是要进一步同一思想熟悉。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统筹解决人口题目的必然选择,是人口和计划生养事业长远发展的创新举措。我省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农村综合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婚姻登记制度改革、政府行政治理体制改革以及基层*政治建设等不断深化,对传统的计划生养治理体制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当前,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题目,正是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集中反映。要确保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把思想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把工作从分歧时宜的体制和机制中解放出来,通过深化改革,扫除思想障碍、突破制度局限、改变封闭环境、营造开放格式。国家人口计生委拟于明年7月份召开全国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为了加快我省综合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我省综合改革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明确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方向。综合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以是否有利于维护群众计划生养生殖健康权益,是否有利于推动人口计生工作良性发展,人民群众是否满足、兴奋、赞成、拥护作为判定改革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心《决定》精神,对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创新。综合改革的目标方向是将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从稳定低生养水平向在稳定低生养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题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争取到2010年在全省基本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实现人口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新的机制。①要牢牢围绕落实国策、统筹协调的要求,加快建立计划生养领导决策机制。将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纳进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亲身抓、负总责。建立完善党政领导计划生养联系点制度,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养领导小组的作用,督促各部分、各方面齐抓共管,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形玉成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的协力,确保人口题目的统筹解决。②要牢牢围绕促进事业、保障运行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稳定的人口计划生养事业投进机制。加大财政投进力度,保证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养免费基本技术服务、以及人口计生服务治理网络建设、计划生养经常性工作等所需经费投进到位。同时要注重实绩、鼓励创新、突出重点,有所倾斜。③要牢牢围绕关注民生、保障民本的要求,加快建立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大力实施部分农村计划生养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认真落实企业退休职工计划生养家庭一次性奖励制度;加大争取和协调的力度,做好计划生养奖励优惠政策与惠民政策的衔接,大力实施项目扶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奖励扶助制度和优先优惠政策,逐步过渡到系统地为计划生养家庭建立系列社会保障制度。④要牢牢围绕科学治理、改革创新的要求,加快建立计划生养目标治理考核评估机制。坚持以群众满足度为标杆,科学设置全面和可操纵的考核指标,增强考核评估的效能,建立明晰的问责机制,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改革,创造更多新鲜经验。⑤要牢牢围绕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要求,加快建立计划生养优质服务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进步计划生养服务治理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养、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需求。⑥要牢牢围绕*治理、村民自治的要求,加快建立计划生养群众参与机制。启动“阳光计生”行动,推进政务公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制度,保障群众计划生养正当权益。要深化计划生养村(居)民自治,加强*治理监视。充分发挥计生协等群众团体在基层人口计生工作中的新气力作用。⑦要牢牢围绕强基固本、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快建立计划生养干部队伍治理运行机制。按照公然、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试点工作。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

2、认真做好迎接国家人口计生委“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督查工作。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于2008年10月上旬派出督查组,采取召开座谈会、随机访问乡镇服务站、进户访谈等形式,对我省“十一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有关督查方案已经在省人口计生专网上。希看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做好迎检工作。

一是要要高度重视。各地要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国家督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人口计生委主要领导要亲身抓。要按照《县、乡党政领导和相关部分访谈提纲》的要求,就相关题目认真进行研讨和预备。重点督查的县(市、区)要明确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相关部分负责人的具体名单,提前做好座谈预备。

二是要认真预备现场。国家督查组将深进乡村进行调查,主要是随机访问乡镇服务站和随机进户访谈,各地要严格按照服务站建设“两化”要求,对建设比较滞后、服务不够规范的尽最大努力进行完善。要按照进户访谈问卷和社区干部问卷的内容,在社区和农村对群众进行宣传和发动,做好村级和社区进户访谈的预备工作。

三是要突出重点。这次国家督查组来我省的督查工作主要由活动人口治理司负责组织实施,各地要将活动人口的计划生养服务和治理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分析题目、摸清底数、总结经验、部署工作。

四是要认真总结完善。根据国家督查的总体方案要求,各地要对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要将开展中期评估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本地开展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的总结;本地《“十一五”人口发展和计划生养事业发展规划自评估表》和自评报告;育龄妇女信息系统(WIS)建设情况;争创国家和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情况;县乡服务站开展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情况;开展计划生养便民维权活动的情况;建立人口和计划生养工作新机制的情况;开展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养家庭养老保险试点、计划生养家庭医疗保险试点的情况,以及本地区有特色的计划生养利益导向机制的建设情况。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卓越计划;机械制造;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7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我校获批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赫然在列。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本课程为我校校级重点课程,以江苏省重点专业和重点学科为依托,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较多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工作,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我校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主线进行探讨,可为同类院校该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教学改革的定位及目标

根据学校定位和“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从“应用性、工程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定位。通过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推案例法、项目法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推广以赛事为导向的创新训练活动;强化实践教育及工程实际应用,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树立工程和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加强职业素养的最终目标。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1.教材和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教材的建设应该紧跟学科的最新发展,贴近行业需求,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卓越计划”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基础上编写了“卓越工程能力培养系列”“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编写过程中以精、新、宽为原则,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构建符合认知规律的知识体系,强化案例教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际工程的分析和理解。以机制工艺过程为主线,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工程应用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各章节均以案例导入开篇,启发学生,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使学生掌握工程实质。章节后配合大量习题,学生可自我检测,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将教学活动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学习成效。传统的“填鸭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弊端日益凸显,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学需要。而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师生互动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实践过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教学的动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兼顾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文字、影、音、动画等方面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针对课程特点,本次教改采用了多媒体与CAD/CAE/CAM软件集成式教学手段。如:讲解机床结构和传动系统时,多媒体教学一般采用机床剖切图或录像进行演示,但学生无法看清机床内部结构,教学效果不明显。为此教学团队基于Pro/E软件建立了CA6140整套机床的3D模型,并进行了运动仿真。可将机床各部件构成、空间位置关系、传动过程等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并增强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在讲解钻、扩、攻丝、磨削等加工工艺时,将小型手工钻、抛光机、磨平机等带进课堂,现场在铝板上进行钻孔、攻丝,对板件进行磨边、抛光等,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后续将知识点扩展到各种机床设备上,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将问题提炼出来以项目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研究。

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和综合性较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对专业前沿技术的准确把握,又要具有大工程意识和熟练的实践技能。我校为突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构建理论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暂行办法》。从学校层面鼓励和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目前本课程教师的“双师型”比例为2∶3,为本课程的深入改革提供了政策保障和优秀师资基础。

4.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工科课程来讲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教学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课内实验充分考虑实用性设置了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普通车床传动及调整机床、夹具拆装与调整、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等。实验分组确保3~5人小组形式,要求人人动手操作,并增加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对于课程设计教师选择实际生产中的典型零件让学生完成零件图、毛坯图绘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编制,工序卡编制,夹具装配图绘制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为控制设计质量任课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每个学生进行答辩,从图纸、说明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严格把关。生产实习环节集中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施了“企业导师讲解+校内导师讲解+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报告撰写”的实习模式来保证实习效果。企业导师讲解完毕后,校内导师必须将重点问题逐个讲解,分厂实习结束后在非生产区分组讨论,实习报告当前完成。

5.融入课程体系,贯通实践环节全过程。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共性问题:无法与先修课程有效衔接,对于制造环节不具备标准意识和精度意识,不知道零件如何选材,甚至不能完整绘制一张合格的工程图。究其原因,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工程材料》等没有真正理解和消化。因此在讲授本课程时,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环节将本课程知识点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随时告诉学生该知识点与先修课程间的联系。如讲解装配工艺时,除讲解本课程知识点外,要进行外延拓展,提问学生装配环节需要用的螺栓如何选择,不同场合螺栓及与之配套的螺母性能等级如何确定等。课内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点,课外要求学生查阅专业书籍,逐步培养工程意识。此外,传统教学中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较为孤立,彼此间缺乏联系,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学生即使做完夹具实验,后续课程设计依然不会设计夹具。此次教改过程中贯通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全过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提前下发,学生在做“夹具拆装与调整”课内实验时就有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更为深入地拆装各种夹具。在后续课程设计时对于每道工序需要自主设计的夹具就不会陌生,课程设计环节可以随时返回开放实验室查看夹具结构。在做课程设计时告诉学生往年毕业设计的相关工艺工装设计题目,深度和要求。学生知道自己做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相关就会更为认真地设计。此外,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必须选择具有工程背景的典型题目,有效承接学校到企业和理论到实际的脱节。教改过程中还实行了培优式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6.强化科技创新训练,以赛促学。卓越计划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不是停留在简单的操作和应用层面,而是明确指出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仅要求基本的工程设计、制造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嫁接后续实际工作的桥梁。因此,除满足正常学习要求外,任课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给优秀学生配备科研导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各大赛事,以赛事为导向,不断形成科技创新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其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各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将课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提炼,通过创新平台加以解决。指导学生进行专利申报和科技论文写作,培养其科学素养。科学的培养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2014年我院学生在各大赛事中均获佳绩,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江苏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东区大学生CAD应用技能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营造了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使科技创新活动常态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反哺了教师教学,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所具备的工程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使其对后续专业课程轻松驾驭,既提高了学生自信心又使教师课堂教学压力减小,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非常重要。在“卓越计划”背景下更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学校自身定位,学生综合素质等因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丰富理论,不断探索和总结、勇于实践。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技术水平都能得到较大提升,为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树勇,赵立红,张艳秋,等.大工程观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132-134.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7

一、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教材没有得到统一完善,使教材的设置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教材没有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教材作为依据,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在上课时,学生可能因为只顾记笔记而耽误了教师的传授内容,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大纲要依照社会需要和具体国情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使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变革后的教学内容相一致,使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和问题实施教学,使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考核方面的问题。

传统过于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现代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终结考核方法上,教学效果不能仅以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这样的考核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全面的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以考试形式为主,但教师过多的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考试的反馈作用,这样的考试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不能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使学生缺乏就业能力。同时,有的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专业水平,学生只是应付考试而不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这对学习景观规划设计的学生来说很有危险性,没有真实的竞争实力将不能在以后的规划设计工作中站稳脚跟。

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现状

鉴于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创新改革后,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情况。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设置。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分为景观规划设计综述、绘图要求、园路设计、水体与驳岸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小品设计等几大模块。经调查,学生对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比较满意,对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学习有了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取得了成效。

(二)在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情况。

由于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局限性,教学形式主要以媒体教学为主,再结合师生间的学习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探讨,最后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分吸收,取到了一定地学习效果。但经过深入了解,学生对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很喜欢,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差距。而学生对外出实习、调研和案例法教学比较感兴趣,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主动发言、主动提问、主动探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鼓励学生勇敢回答问题,对问题积极讨论,使他们能够更加踏实地学习,使学习更有实效。总体上说,教学在形式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三)在教学时间环节的改革情况。

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则主要表现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设计进度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学生实践的效果,不能使实践活动停留在形式层面上,而应该注重实质的发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课程体系的发展完善情况。

在教学改革之中,课程的设计安排要符合改革需要,课程体系要得到相应的发展和完善。改变了以前开课不全面不合理的现象,逐渐形成了清晰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具体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各学校具体的教学情况开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做好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改革资金投入情况。

在教学改革中,适当投入资金是不容置疑的事情,但有些相关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改革效果。应该在改革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教学设备等硬件教学条件不阻碍教学的改革,增加景观规划设计的专业书籍量,配备专业的学生设计教室。同时,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教师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增加与其他学校、其他相关机构的经验交流,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三、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教学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要使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连贯性,丰富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不同类型的课题,但这样就使教学没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改革后应该保证课题做到规模大小相结合、不同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学到知识,得到启发,获得经验,为以后的设计工作任务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也应该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每个课题在进行整体设计前,要进行全面整体的考虑,对设计中涉及的各方面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使学生逐渐积累经验,不断进步,最终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二)教学改革要不断加深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把设计内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做好景观规划设计就必须注重设计的内涵研究,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要针对这一情况重点加强学生对设计规划内涵的学习和研究,合理把握和诠释设计内涵,不断提高设计作品的品位。景观规划设计一定要有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将设计内涵不断提升扩展,教师应设置一定的教学安排,增加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沟通与融合,加深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设置口径不止于过窄。可适当把教学素材深入到生态绿化、社会环境和新材料等问题,结合对资源、环境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质化。

(三)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的实施。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采取实践的教学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形式,虽然这种方法具有直接性,但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用并不是很大,使学习变得比较枯燥,对学生的创新发展作用不大。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景区实地参观已经成型的景观规划、到各种公园进行实地勘测,并对一些优秀景区绘制平立面图纸,收集植物标本、绘制植物详图等等。

四、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课题内容要以问题为导向。

针对原有教学模式的缺点,对课题的选择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在类型化设计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一些专题性质的课题,将规划设计的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课题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使景观规划设计教学形成完整的有效体系。通过问题引导的课题设计,把学生逐渐训练成能够独立进行规划设计,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二)注重实践环节,开展多元化教学。

景观课程设计是综合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实践环节很重要,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具体深刻,同时又会使事件更有具体性,所以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在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制定与各阶段相适应的实践计划与内容,使学生阶段学习更加深刻、深入。此外,传统的教学比较侧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所以实践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自觉的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所以景观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重大。

(三)注重教学与相关知识的结合。

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是一项很重要、很复杂的任务,要想使教学取得成效,就必须结合相关专业的知识,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价值导向类、理论知识类和技术方法。各类别都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方面也很多,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促进景观规划课程与各相关知识的结合,实现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良性发展。开放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侧重功能的模式,将不同学科老师组织起来,使学生对各学科知识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各方面的素质,使规划计更加科学合理。

(四)完善考核体系。

要想教学的改革获得成效,就必须完善考核体系,改变传统的单一考核模式。发展终结性考核与形式性考核相结合,把学生平时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终结性考核也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分项考核。以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考核为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使学生在考核内容方面,掌握知识技能;在方案表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使设计新颖可行。

(作者:郑州大学,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现任教专业:旅游管理系景区开发与管理,任教科目:景观规划设计与制图)

参考文献:

[1]康秀琴.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安徽农学通报,2011(24).

[2]丁金华.景观学专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高等建筑教育,2011(2).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8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亿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亿元完成计划。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截止××年底已全部完成,预估到××年底完成座,完成计划;“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大型小峰水库和中型东兴水库、三波水库除险加固。

⒉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公里,截止××年底已完成公里,预估到××年底完成公里,完成计划;“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市中心区马正开海堤工程、榕树头海堤工程。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⒈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⒉饮水安全工程

“十五”期间计划解决饮水安全人数万人预估到××年底解决饮水人数万人完成计划“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预估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⒊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十五”计划完成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公里截止××年底已完成公里完成计划预估××年底完成公里完成计划。“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那板北干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和长歧水利灌溉工程渠道硬化。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那卜、修尧岛护岸工程,“五七”海堤工程、东兴城区护岸工程和咤管坡护岸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十五”期间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要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和流域的治理与保护。

⒊坚持水利与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的供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⒌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水市场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和深化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思路和战略框架

⒈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实行堤库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河海堤防建设步伐,完善防汛指挥信息化系统,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

()构建保障经济社会不同需求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形成城乡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航运用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格局。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溉渠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群建设。加快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城镇供水、工业供水。

()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⒉打造“五大产业”,加快发展水利经济

()积极发展城乡供水产业。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按照选好水源、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产业。

()有序发展农村水电产业。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加强对中小流域水能资源的有序、有效开发,对农村水电的开发,从规划到竣工,实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加快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利工程环境,加大水利风景旅游的开发力度。

()大力发展水利特色种养产业。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水面和周边土地资源,在保证水质和正常供水的前提下,以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和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水利生态绿色产品品牌。

()努力发展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做好技术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化。

⒊推进六项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

()全面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

()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⒋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推进城镇节水。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降低水消耗。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申报、登记、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⒌推进科技兴水,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9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亿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亿元完成计划。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⒈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座,截止××年底已全部完成,预估到××年底完成座,完成计划;“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大型小峰水库和中型东兴水库、三波水库除险加固。

⒉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公里,截止××年底已完成公里,预估到××年底完成公里,完成计划;“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市中心区马正开海堤工程、榕树头海堤工程。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⒈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⒉饮水安全工程

“十五”期间计划解决饮水安全人数万人预估到××年底解决饮水人数万人完成计划“十五”期间计划投资万元预估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⒊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十五”计划完成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公里截止××年底已完成公里完成计划预估××年底完成公里完成计划。“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那板北干灌溉工程渠道硬化和长歧水利灌溉工程渠道硬化。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十五”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重点项目包括那卜、修尧岛护岸工程,“五七”海堤工程、东兴城区护岸工程和咤管坡护岸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十五”期间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计划投资万元截止××年底已完成万元预估××年底完成投资万元完成计划。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利问题。要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作为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工作要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水土保持要加强对重要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自然修复能力,加强对生态脆弱地区和流域的治理与保护。

⒊坚持水利与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同时,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职能。水利发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协调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制度,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的供需管理,保障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⒌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增强水利发展的动力。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监督,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和建立水权、水市场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和深化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思路和战略框架

⒈构建“三大体系”,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实行堤库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加快防洪控制性工程和河海堤防建设步伐,完善防汛指挥信息化系统,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的防洪减灾体系。

()构建保障经济社会不同需求的水资源供给体系。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核心,以节约保护水资源为重点,形成城乡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航运用水等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格局。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溉渠系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山区小型治旱工程群建设。加快人饮安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人饮集中供水、城镇供水、工业供水。

()构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体系。以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重点水土流失地区和生态脆弱河流的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⒉打造“五大产业”,加快发展水利经济

()积极发展城乡供水产业。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按照选好水源、市场运作、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城乡供水产业。

()有序发展农村水电产业。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加强对中小流域水能资源的有序、有效开发,对农村水电的开发,从规划到竣工,实行全过程的规范管理。

()加快发展水利旅游产业。加强景点景区建设,充分利用优良的水利工程环境,加大水利风景旅游的开发力度。

()大力发展水利特色种养产业。充分利用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优势,以及水面和周边土地资源,在保证水质和正常供水的前提下,以名、特、优、新品种推广和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为突破口,打造水利生态绿色产品品牌。

()努力发展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在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做好技术服务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潜力,发挥水利行业的技术优势,大力推进水利建筑产业和技术服务业的市场化。

⒊推进六项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机制

()全面推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

()稳步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

⒋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服务业,推进城镇节水。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降低水消耗。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运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水权交易申报、登记、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调控和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

⒌推进科技兴水,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节能改革工作计划篇10

领导者必须确定需要调整的关键角色,以支持改革目标。此外,他们还必须挑选执行改革的团队,以便在公司的所有层面上推动改革。至关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达成共识,如何改变自我以适应这种变革

(接上期)

3.要变革谁?改革不仅仅是改变事物,也要改变人。领导者必须确定需要调整的关键角色,以支持改革目标。此外,他们还必须挑选执行改革的团队,以便在公司的所有层面上推动改革。至关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达成共识,如何改变自我以适应这种变革。

4.如何变革?对于能够阐明实现财务或运营目标的方法来说,实用并且具体的解决方案极具价值。例如,通过设立一个新的流程来减少浪费更加有助于实现其生产目标吗?或者,应该对某个车间进行重组吗?此外,如灌输变革理念、培养新的技能的流程以及使人们积极参与变革的新颖方案等也是非常必需的。

明智的领导者会设置规范的流程来生产和开发创意。例如,在每项任务的第一阶段都应当留出用于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激励机制不仅仅应该鼓励人们提出创意,而且还要鼓励大家广泛地分享创意。

活力

大多数领导者都承认在公司变革中活力的重要性。然而,许多领导者都在释放活力或始终保持较高的活力水平方面苦苦挣扎。例如,高管们通常会因为一个大的创意而兴奋不已,并直接调动人马投入行动,错误地认为只要首席执行官发表一通演说,所有的人都会全力参与。

对消极的力量(如冷嘲热讽、设置障碍等行为)也必须引起注意,尤其是在改革初期。对这种消极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予以消除:例如,将影响士气的人调离或促使其转变,以确保尽快取得可以看得见的成功;去除那些不必要的和令人不愉快的废话(包括那些无关紧要的、浪费精力的任务)以及强调公平合理的流程。

活力并不只是在开始阶段才需要。许多改革在开始时产生了令人充满希望的、激动人心的效果,但推动改革的高管们却未能很好地利用这种热情,使强有力的创意来引导它。如果员工们看不到清晰的前进方向,不了解他们应该如何为实现总体目标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的活力很快就会消退。同样,如果他们面对太多相互矛盾的优先改革任务,也会感到不知所措。显然,仅仅调动或释放活力也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加以适当的引导。

根据我们的经验,最优秀的领导者善于利用一系列的“催化剂”,即调动和保持活力的实用方法。而且不会执着于那些反映了他们自身偏见的观念。有些领导者更喜欢通过正式的系统运作和操作流程使员工参与到改革的工作当中;而另外一些领导者则倾向于采取单一的、出乎意料的行动,例如指定一名“创意冠军”或者突然解雇一名改革的“绊脚石”。这两种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实用的活力“催化剂”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已经讨论了两种释放活力的重要方式:一个精心设计、雄心勃勃的改革目标以及一个使人们能够参与其中的、明确清晰的改革体系架构。但我们还注意到,如果领导者积极地推动变革的步伐,以具体的方式使变革深入人心,使改革具有个人化色彩,以及确保企业充分利用能够提升个人和组织能力的机会,就可以使公司迸发出积极的活力。我们的研究表明,企业采用这些“催化剂”越多,取得的效果就越好。

管理改革节奏

有些领导者认为,不可能使整个公司都以一种统一的快节奏进行变革。因此他们以一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安排大量的并行任务。然而他们没有考虑到这种方法的“泄气效应”,即会丧失一鼓作气的惯性和勇气。

可以想象一下,从空中鸟瞰一队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如果不用双筒望远镜观测这些船只疾驶时激起的浪花,在空中观察的人完全感觉不到这些船只在前行。现在再想象有几只快艇在它们中间快速穿行,画面马上就会变得极具动感起来。

改革也是如此。一小组高冲击力、快节奏运行的任务要比一大组运行节奏缓慢的任务更具活力,因此也更具可持续性。

将变革融入日常工作

虽然管理者都很清楚现场得分的重要性,但随着改革的继续推进,也存在着某种风险,即这种头脑风暴试验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最终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所有的步骤似乎都是试验性的,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结果。欢迎别人质疑的领导者可能显得优柔寡断而缺乏主观意志。

变革应该具有很高的可视性。比如新的车间或新的办公室布局或一种打造品牌的新方案等。采取这些步骤表示企业对改革的承诺,并且尽早采取这些步骤,这样就可以消除“改革的努力只是些没完没了的准备工作”的感觉。此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将“这次改革确实使有些事情能够有所改变”的信念灌输到员工个人心中,从而将改革的宏伟前景转化为个人的生活现实。

使变革个性化

为了树立信心,员工需要角色的榜样。这些角色的榜样能够以一种看得见的、有意义的方式将特定的创意具体化。那些一开始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口号(如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新的工作方式)而出现的创意在亲身示范时就会活灵活现。一个精心定制的改革故事也可以帮助每个员工了解到哪些事物必须改革以及需要改革的原因。

只要巧妙地加以利用,组织机构、系统和激励机制(如对某些行为进行奖励,而对另一些行为加以劝阻)都可以使员工自身与改革目标统一起来。仅仅激励员工去完成任务已经远远不够,还必须激励他们去改变他们自己、改变组织。改革的活力来源于对需要做什么、为何要这样做以及改革对于每一个员工和与之有着深厚情感联系的同事意味着什么的深思熟虑。

保持变革的动力

Transnet公司是南非的国有企业,从事铁路、机车、货车、港口和输送管线的运营,它也是非洲最大的运输和物流集团。Transnet对于能量(活力)再熟悉不过,毕竟,它的长达6,500英尺的巨型列车每个星期都要拉着煤和铁矿石从姆蓬马朗加和北角的矿山驶向远在开普省和夸祖鲁-纳塔尔省的港口。然后用船将这些商品运到最终目的地――遍布世界各地的火力发电厂和炼铁高炉。

但是,最近Transnet公司一直在学习另一种不同类型的能量(活力),即人的多样性。缺少了这种活力,大型组织的改革就很难成功(或者可以说完全不可能成功)。

这家企业的改革是从南非政府决定任命一个具有委托管理权的新的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而引发的,南非政府这样做是为了优化对该国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的货物运输和物流系统。董事会首先采取的行动之一,就是通过重新定义董事会和高管团队的职责,来厘清一直模糊的管理权限体系。然后,管理层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个重点计划,传达了对整个公司进行改革的目标,并着手确定哪些事情是企业自己可以做的,哪些事情企业不能做。

在几个月内,Transnet公司任命了一个工作团队来推动改革。最初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执行一些好的创意,如推行新的标准运营流程、计划能反映经营责任的机制以及采用由供应商定制的新一代大功率机车。

但是,在Transnet公司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理解,要将这些好的创意转化为业绩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组织活力。在3个月的时间内,问题越积越多:抱怨缺乏磋商机制的工会组织阻碍了新的机务人员管理系统;繁琐的程序耽搁了机车检修场的重要使命;缺少训练有素的主管削弱了提高服务速度的努力。员工开始质疑新的运营方法。原来乐观自信的管理者显示出对他们的交付能力缺乏信心的征兆,出现了要求放慢改革节奏和修改财务目标的呼声。尽管董事会和高管层继续参与和支持改革,但公司却感到它正在进入我们所称的“荒凉谷”。Transnet的改革进程陷于停顿。

正如那些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高管们所确信的那样,这家南非企业的境遇并非独一无二。许多改革都是满怀激情的开场,但仅仅只能步履蹒跚地维持半年时间。在最好的情况下,“改革之车”会在进行修理和重新注入动力之前损失一两个车轮;在最坏的情况下,改革计划会陷入停顿。

为了重新燃起改革的激情,克服公司的惯性或挫折,并使改革计划重回正轨,领导者能够做些什么呢?他们能使管理组织活力在一开始就避免步入“荒凉谷”吗?Transnet公司的案例以及我们与其他企业在类似情况下一起工作的经验提供了一些答案。我们发现,通过利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测评主要领导者的活力水平,企业实现其改革计划目标的机会就会增加。

为了发现创造活力和消耗活力的因素,我们基于对10个不同领域(其中包括战略、能力与价值、员工事务、利益相关方面和设备等)的大约60个问题的应答,开发了一张简易的活力水平测评表。通过对应答情况进行重新定位,企业就能够确定活力正在消耗的领域及其原因。

在Transnet公司的案例中,联合项目和分公司管理团队的30名成员从日常工作中需要“救火”的各种繁杂事务中仔细筛选出来一些优先任务。例如,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来自价值链所有组成部门的代表对计划和目标达成共识。在某些方面,公司对改革计划进行了修改;而在另一些方面,人们则必须改变他们自己的想法,说服自己坚定不移地执行原有的计划。公司成立了一个专门解决设备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团队。对现有的人事管理程序也进行了改革,从而使新招聘员工所需的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21天。推出了一个1,000名主管基本技能培训计划。对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一次稽核,据此分配追加的维修基金,并在早期就清除了所有不适合服役的机车。

在实施这些变革两个月后,Transnet公司开始在其主要经营领域达到创纪录的生产指标。例如,煤的交货量从以前不到计划交货量的90%大幅提升到95%以上。经过几个月的艰难时间之后,公司开始执行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它涉及到所有的员工(从高管人员到一线工人),覆盖了各种业务范围(如所有铁路线的规划、施工和维护等)。目前,Transnet公司正将它在加速实施首个绩效改进计划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应用到其物流网络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公司的利润和生产率提高,成本下降。

股东的资本和储备增长了4倍,公司员工和退休职工多年来第一次领到了丰厚的奖金。这些成功为下一阶段的改革计划创造了活力,并且重新恢复了公司继续进行改革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