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管理十篇

时间:2023-10-20 17:33:10

管廊管理

管廊管理篇1

广西电力线路走廊管理现状

(一)管理模式1、有审批,但无登记。在计划经济时代,电力管理部门是电力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同时也是电力建设单位。输电项目一般会取得发改委对电力线路工程的项目批复、规划部门的线路路径批复、土地管理部门的占地批复等等。这些行政许可说明了该电力线路的建设单位具有了某工程项目的建设资格或权利,或者说明了该电力线路通过某地段的资格或权利,但并不表示建设单位已经合法的取得了电力线路走廊内土地的使用权。2、有补偿,但无征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设使用土地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由于我国二元结构的土地所有制,在繁华城市,如果建设用地是国家所有,电力线路走廊用地可以通过划拨或者出让的方式获得;在广大农村,如果土地为集体所有,电力线路走廊用地必须办理征用手续,首先由政府征收为国有土地,否则国有电力杆塔占用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仍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物权法》实施前,对施工过程中因植物砍伐、设施拆迁等造成损害的,电力建设企业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偿。这种“一次补偿、永久占用”方式实际占有了塔基部分的土地以及电力线路走廊用地的地上空间权,但由于没有办理征用手续,即使已经支付对价,也不代表电力设施产权人已经代替农民集体取得了塔基部分的土地使用权,或者当然取得整个线路走廊的地上空间使用权。

(二)管理矛盾《物权法》实施后,根据《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可以对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等不同空间进行分层利用、单独设定。而电力线路出于安全要求,按《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限制了线路下方权利人的权利行使。电力线路走廊内从事种植的经营人,种植什么、生长多高都要受到限制,建设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高度也受到了限制,在经营过程中的操作也受到了妨碍和限制,如应用某些超高的现代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等。显然土地承包人的经营权收到了限制,因此降低了效率,减少了受益。由于《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禁止电力线路走廊建设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土地承包权经营权人和宅基地使用权人随时有要求电力线路产权人排除妨碍或赔偿损失的可能,这无形增加了电力线路走廊不确定的法律风险并对电力线路走廊管理产生巨大影响。1、补偿矛盾导致妨碍电力线路走廊建设现象严重。电网建设过程中,一些单位或个人对青苗费、征地费、拆迁补偿费要求过高,以补偿不到位等理由恶意阻挠施工,项目工期严重拖期,导致电网建设工期大大延长。以广西为例,受清赔影响的工程占在建输变电工程的30%,而受阻两年以上的电网建设项目占受阻项目的14%。一些居民在线路走廊经过的地方违规抢建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导致线路建设成本增加7%~12%。由于线路走廊建设拆迁,可能会引发人身伤亡事件或,引发负面舆情事件。2、缺乏登记导致违章建筑物或构筑物清理遇到严重阻力。电力线路走廊内无证盖房、违章建房导致建筑物与电力线路的距离不符合要求,在线路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容易产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在市政道路改建过程中,电力线路架设或敷设与铁路、轨道交通等进行建设时,没有相互沟通协调,或者双方执行标准不同,导致架设的设施相互妨碍,从而带来重大安全隐患。解决相邻妨碍的规则是保护在先权利,前提是在先权利合法合规,物权登记成为证明在先权利合法的关键证据。物权登记的缺失会导致电力设施产权人在权利主张时遇到不必要的阻力。3、权利冲突导致走廊内的线树矛盾问题难以解决。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各地不断扩大林区和绿化面积,加重了树与导线之间的矛盾。一些地区在电力线路走廊内大量种植“速成桉”等高杆植物,发生植物碰触线路事件,导致电网运行故障。有些林木所有权人以暴力威胁,索要高额费用,阻碍相关单位清障性砍伐或修剪,导致线路维护成本高。一些基层供电局每年因为维护线路走廊支付的砍树费用就超过200万元。

广西电力线路走廊主要物权风险

现行的法律制度没有充分考虑计划经济体制下原有的一些做法,以及新法施行后的一些配套制度。法律体系不完善体现在:

(一)物权登记缺失电力线路走廊用地一般包括电力线路铁塔基础用地、电杆和拉线用地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含电力线路跨越)的土地。由于法律法规没有对电力线路走廊用地有统一的规定,各地政府部门依照《土地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自行制定征地程序、操作方法和赔偿标准。部分省市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不征地也不办理土地使用证。如: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苏省电网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实施意见》规定,电力线路走廊用地不征地,但没有明确杆塔占地是否征地。部分省市如《湖南省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则明确:电力线路铁塔基础用地需办理用地手续;电杆、拉线不需办理行政审批手续;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不实行征地。广西与大多数省份做法一样,对铁塔基础占地、拉线杆塔的主坑和拉线坑,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城乡基础设施征地的规定进行补偿,不办理征地手续,无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只将线路路径报有关政府部门备案。对于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的土地不征地、不补偿。原因是电力线路线长、分布广、技术要求高,使用土地的方式与道路建设等具有本质区别,它不改变土地的权利归属,不改变土地的效用,也非常少地限制土地的收益,所以不征地。如果都实施征地,一方面将会形成无数条看不见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将会阻碍电力发展速度,增加电力建设成本,而这些加重的成本最终都会由消费者承担。《物权法》施行后,由于缺乏配套的地役权登记制度,电力线路走廊用地无法对抗第三人,实践当中,供电企业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没有办理物权登记或者物权变更登记。材料缺失、政策变迁、涉及到用地指标等原因,物权登记办理越来越难。由于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手续,电网企业土地使用权存在瑕疵,缺乏充分的证明效力以及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如果原土地权利人对土地使用权再行处分,电网企业的合法利益将得不到维护。另外,不办理物权登记手续,将导致土地使用权不明确,由此带来的巨大风险,将直接影响供电企业对后续线路建设和改造等投入,最终影响广大用户的用电质量,同时也阻碍了电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物权制度不足现有的电力线路走廊的制度设计还不能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有效保护和协调各方利益。法律治理工具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行法律措施法律法规中缺少能有效解决电网线路走廊问题的措施。部分法律理论虽然有自身的优点,但都还不能完全解决存在的问题。体现在:第一,相邻关系调整的不足。《物权法》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铺设电线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物权法》对使用他人土地规定了两种制度:相邻关系制度和地役权制度。电力线路走廊是适用相邻关系还是适用地役权制度,这对电网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相邻关系是法定的、无偿的,并且是无固定期限的,适用相邻关系无疑对于电网公司较为有利。但是,相邻关系是法律对邻近不动产利用所做的最低限度调节,对“最后一公里”的低压线路特别是沿墙线等的适用是较为合适的,但是高压电力线路往往跨过好几块不同地产,杆塔之间并不邻近,缺乏适用的空间条件。特别是相邻关系一般是无偿的,这对于电力线路走廊通过的土地使用权人来说未必不是显失公平的。因此通过相邻关系解决也是不尽合理的。私人财产所有权受到剥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这与物权法公私权益平等保护的立法本意也是相违背的。第二,地役权保护不足。地役权是我国物权中用益物权的一种,即通过合同约定,需役地人对供役地人的土地进行利用,以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是在不排除所有权人占有的情况下,对供役地的一种限制。地役权解决电力线路走廊问题从法律层面上讲是可行的。通过协商签订地役权合同,可以使电力企业和电力线路走廊内的土地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清楚自己所负担的义务,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有利于减少电网建设阻力,增强土地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维护电力线路走廊安全的自觉性。但是地役权的取得需要订立地役权合同,支付对价并有期限,还需进行登记。现行地役权制度一方面缺乏配套登记等相关规定,另一方面只有普通地役权的规定,在《物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公共地役权制度,当双方当事人协商不一致时,电力线路走廊建设方如何取得所需的地役权没有法律依据。电力线路长距离、涉及面广的特性,使得走廊内任何一个权利瑕疵,都将影响到整条线路的建设和运行。如何解决当事人以私权保护为借口提出不合理要求,阻碍和妨碍电力线路走廊建设,成为现行地役权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三,通过权调整的不足。主要指架线通过权,是指需役地使用权人将电力线路通过供役地的地表、上空或地下而在供役地上设立的权利。通过权本身是个英美法概念,使用债权原理解决物权问题,这与坚持物权和债权严格区分的大陆法系物权法不一致,在我国施行具有较大难度。且通过权以双方协商为主,不具有强制性,商业性质较为浓厚,大大增加补偿费用,增加电网建设难度,缺乏可操作性。

广西电力线路走廊物权风险防范途径

用益物权分层开发已经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但是分层空间是一种资源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和认同,地上空间权做为一种可以由权利人自由支配的资源进行管理,势必会影响到权利人的权利支配和利益预期,引起电力线路走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纷争。必须进一步完善电力线路走廊法律制度。

(一)增加公共地役权制度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均应高度重视电网线路走廊在《物权法》规制下出现的新问题,共同推动公共地役权等法律制度早日出台。公共地役权制度增加的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公共地役权取得制度。地役权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设立;当双方协商不一致时,借鉴《意大利民法典》、《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的规定,基于公共利益,可以依据法律的直接规定、法院的判决、行政机关的决定来设立;二是按照相邻权及公益事业的原则,法律直接规定关系民生的380伏以下电压等级电力线路所有者无偿取得电力线路走廊的地上权且无需登记;三是已经合法取得地役权的电力线路走廊,电力线路可以在权利规定的空间内无害通过,并对侵入权利空间的高杆植物以及建筑物和构筑物无偿排除妨碍;四是根据“法不溯及以往”的原则,处理《物权法》颁布前的电力线路走廊,以保证原有的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公共地役权制度增加的途径包括:一是修改《物权法》时,在地役权部分增加公共地役权这一类型;二是在制定有关《物权法》适用的司法解释时,增加公共地役权制度的内容;三是通过修改特别法的方式,在修改《电力法》和《土地管理法》时,明确电力线路走廊利用公共地役权的途径和方法。

(二)完善地役权登记制度《物权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地役权采取登记自由主义,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可以不登记,同时地役权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对地役权予以登记除取得对第三人的对抗效力外,还有提醒规划部门统筹规划,建设许可部门限制建设许可的作用。《城市规划法》城乡规划确定的输电线路走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人擅自改变用途。在现实中,由于建设规划、建设许可部门没有合适的渠道,了解电力设施布局状况和征求电力部门意见,进行地役权登记将有力地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要积极推动相关立法,明确登记机关、权利类型及内容,简化登记程序,加强登记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方便相关行政机关规划或审批,方便相关权利人查询。

管廊管理篇2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管廊布置;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

引言:

管廊是位于污水处理厂的地下构筑物,在大型污水处理厂内应设置地下综合管廊。管廊的作用是把埋设在地下的各种压力管线综合在一起,以减少管道交叉处理的麻烦;而且可以避免管道迂回曲折,有利于管线布置,减少占地,并对日后的维修管理也十分方便。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都开始设置地下管廊,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管廊设置所带来的方便。

1 管廊平面布置、断面的确定及节点设计

1.1 平面布置

由于在大型污水处理厂中为了尽可能地压缩占地,处理构筑物的型式大部分采用方形池子。因此,综合管廊可利用各处理构筑物的间隙,紧靠池壁布置,也可设在输、配水(泥)渠道下面,即节省占地,又利用空间;施工时还可与构筑物、建筑物同时开槽施工,不增加开槽土方量。

1.2 断面尺寸的确定

在确定管廊断面尺寸时,首先应确定设置在此段管廊内管线的种类、数量,然后根据管线种类(水管、泥管或电缆)、管径大小、管线坡度要求、管理便利等因素来布置。原则上应尽可能地把同性质的管线布置在一侧,电缆、控制、通讯线路布置在另一侧;当管线种类多,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则尽可能把电缆、控制、通讯线路设在上侧;横穿管廊的管线应尽量走高处,以不妨碍通行为准;管线之间的上下间距及左右间距应满足工艺要求;当断面不可能加大而管线又太多布置不开时,还可将小口径管线并列布置,中间留出一定的人行通道宽度。确定管廊通行宽度时,需考虑维修管理时便于通行,局部地段受条件限制可适当压缩,但应满足人能通行。一般高度应不小于2米。中间人行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米。据污水处理管线种类繁多以及电缆敷设的要求,一般管廊宽度在2-3米,最宽处为5米。

1.3 节点设计

管廊会合、转弯处称为管廊节点。节点的形式亦分为十字型、丁字型及转折型等。管廊内的管线亦在节点处出现交叉。当交叉管线发生矛盾时,一旦出现有交叉口不能容纳通向各方向管线,可适当加以调整,以便于布置管线。

2 管廊内管线的种类及选择

2.1 管线的种类

污水处理厂内有管线二、三十种,管径也大小不等,从φ50mm 到近φ2000mm 直径,依据工艺管线的介质不同、压力不等,选择管线布置在管廊中,应注意避免把输送有害气(液)体的管线设在管廊内。

污水处理厂管廊内布置了以下几种管线:有上水管、中水管、混合污泥管、剩余污泥管、电缆(电力、通讯、照明、控制、广告电缆等)、氯气管、采样管。

2.2 管线的选择

选择置于管廊内的管线时应注意:

泥区的沼气管是压力管线,沼气一旦泄漏,将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需将其单独埋地敷设,不设在管廊内。

氯气管泄漏对人体也将有危害,但由于氯气是负压输送即管内压力低于大气压,因此可把它布置于管廊内。

电力电缆(强电)对控制电缆(弱电)有干扰,应尽可能不布置在同侧,并保持一定的隔离距离。

热力管线需设置膨胀弯头,且自身散热较大,如果设在管廊内,将引起管廊温度升高,对电缆敷设不利,所以,将它单独埋地敷设,不设在管廊内。在与构筑物相邻的管廊中放采样管(水、泥),可取得不同深度处的水样、泥样。

3 管廊排水

由于管廊内布置了众多管线,使用或维修中难免会有跑、冒、滴、漏,因而不能忽视管廊排水。为了便于尽快将积水排除,在管廊内设置单侧排水边沟,积水经排水边沟排至管廊外的排水管中。排水边沟的设计应同管廊设计联系起来。

当管廊有纵向坡度时,使排水边沟与管廊坡向一致,于管廊最低点的排水边沟处设集水坑,将排水边沟内的水排出管廊,接人管廊排水管中。

当管廊纵向没有坡度即为平坡时,在管廊外靠排水边沟一侧,平行于管廊设一条管廊排水管,管廊排水管为重力流管,设计同污水管。于管廊排水边沟上,在管廊排水边沟与管廊排水管检查井平行处设积水坑,从积水坑至检查井设排水管以排掉管廊积水。积水坑间距与检查井一致,在两个积水坑之间的排水边沟中间设高点,坡向积水坑。

4 管廊附属设施

4.1 通风装置

因管廊位于地下,空气流通不畅。加上管廊内有些管线(如泥管)可能会有些泄漏,臭味在管廊中不易散去,因而必须设置通风装置以达到换气的目的;管廊内如有散热的管道(如空气管),也需设通风装置以达到散热的作用。

通风方式:采用屋顶风机,并在两个抽风机之间设进气孔进气。

通风机的风量确定:

按换气量计算:以每小时换气五次计,求出风量。

按散热量计算:以设备或管道散热量,求出风量。

取两个计算结果的较大值,通风机之间的间距为100米左右。

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管廊断面风速以0.5m/s左右为好,最大不超过1m/s。

可利用管廊出入口作为进风孔。

进风孔应尽量设在能够形成空气对流的位置。

布置通风机、风孔时,应注意它们与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关系,使之与周围协调。

4.2 管廊出入口

出入口均匀分布,间距100-200米左右。为防止下雨时雨水流入管廊,同时从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在人口处盖房屋,设大门并加锁。由于管廊还与建筑物相通,可把建筑物的进出口作为管廊的进出口。

4.3 吊物孔

当某些设备尺寸较大,不能从管廊出入口进入管廊,同时为便于施工时设备、管线的安装及维修时对其进行更换,应设置吊物孔。吊物孔应尽量靠近设备及大管径管线安放处,尺寸以满足设备最大件或最大(长)管道的进出为好;吊物孔数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吊物孔不需使用时,加上采光罩,以作采光之用。

4.4 方位标志

在管廊节点处及进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方向标志,可用灯箱指示出走向,位置及通行方向。

4.5 照明

直线段管廊应有照明,在管廊出入口、转弯、交叉处及设备安置处应加强照明。在上述地点及直线段处,每隔30米左右安装应急灯,为事故断电情况下提供照明。

为节省用电,将位于绿地处的管廊上部设置自然采光罩,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线。采光罩间距20米左右。

照明装置:管廊空间较高时,可选用吊灯照明,尽量使灯靠近步道,增加亮度;管廊高度较低处,可选用吸顶灯;在空间较大的管廊内,还可加壁灯辅助照明。

所选用的灯具必须防潮。

4.6 安全报警系统

位于地下的管廊,经常没有管理人员在场,一旦发生火灾,不易及时发现,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影响处理厂的正常运行。所以火灾报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及时向值班室通报火灾发生的地段。报警装置有烟感报警器及缆式报警器。烟式报警器比较敏感,能及时通报火灾的发生;但它对环境要求比较苛刻,环境条件不好容易引起误报。缆式报警器能有效准确地通报因电缆过热引起的火灾。另外在电缆桥架上间隔安装阻燃板也是有效制止火灾蔓延的措施之一。

4.7 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消防规范的规定,在管廊内安装室内消火栓,间距约100米。

5 其他

5.1 建筑物的污水管均应接入厂区污水管,地下或地下泵房的排水管可接人管廊排水管。

5.2 确定管廊高度时,能满足管线安排及行人通行即可。高度不易太大。管廊在地下所占纵向高度太大将影响管廊外其他管线的通行。

5.3 管廊有坡度时,其坡向应与厂区地势、道路坡向一致。

5.4 穿行管廊的管线在穿墙处应做柔性处理。

5.5 设在管廊内的管线(如空气管)若散发热量,需作隔热处理。

5.6 管廊内的所有管线及设备应根据其不同功能按规定的色标标上不同颜色,以便于工作人员维护管理时识别。

5.7 因管廊内比较潮湿,当选择设备仪表时,需考虑防潮。

5.8 有些仪表带自动加热功能,当管廊内湿度太大时,可以起防潮作用。

管廊管理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河北廊坊

AbstractBased the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Langfang c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us quo and effect,its exsiting problem was indicated and the reasons was analyzed for the status and effect of the management,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in Langfang.

Key wordsagriculture products;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status;Langfang Hebei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诸如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农产品的不科学收获,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完善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不严等,导致农产品污染比较严重,因食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引发的人畜中毒事件以及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拒收、扣留、退货、索赔、停止贸易交往的现象时有发生[1-3]。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廊坊市地处河北中部,位于京、津2大城市之间,幅员面积6 429 km2,总人口381.6万人。现辖2市6县2区(三河市、霸州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广阳区和安次区),96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其中建制镇60个),3 229个行政村。廊坊农产品主要供应北京及廊坊周边地区,仅蔬菜在北京市场上的占有率就达17%。廊坊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不但涉及到廊坊市的基本民生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全省乃至京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因此,研究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1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成效

1.1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近几年来,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未发生一起因农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中毒事件。廊坊市蔬菜产业迅猛发展,在种植面积和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逾12万hm2,分别在永清、三河、香河、固安、霸州、广阳等地,主要栽培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西葫、甘蓝、油菜等20多个品种,年产量650万t,其中450万t销往北京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为17%。目前,全市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环评认证基地面积达6.67万hm2,获证无公害农产品79个,拥有绿龙、翠仙、营绿绿色食品和经认证的有机食品6个,建立“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1.2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廊坊市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在完善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10个县镇的农产品质检站建设,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农贸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专院校、宾馆、食堂、陪送中心等地新建23个农残速测点。每年完成农产品检测品种5 200个,其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4 200个,农药残留常规检测1 000个,国家禁止的5种高毒农药检出率降低到零。廊坊市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基地83个、检测市场30个,抽取蔬菜样品、水果样品全部合格。

1.3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近年来,廊坊市每年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集中打击和不定期抽查等多种形式依法开展对农业投入品的综合整治。对种子、农产品、肥料等农贸经营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凡不具备经营资格的农贸企业、门店一律取缔,规范农贸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全市上下联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通过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行为和依法查处其不法活动,有力地控制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非法销售,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环境。

1.4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

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由廊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廊坊市农业局主要负责蔬菜生产安全信息体系建设试点的实施工作,具体是2个批发市场和23个蔬菜基地共47个单位的试点,主要是通过工作管理档案、生产经营档案建设,推动蔬菜生产、经营规范化和诚信建设,促进蔬菜安全生产与放心消费。在廊坊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下,对47个试点单位逐一进行了初步检查验收,基本合格。

2廊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全社会的食品卫生法制观念不强。大部分消费者专业知识较少,缺少识别食品质量的基本常识,对假劣食品的危害认识不足,选购食品往往只注意价格,而对质量要求不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强。食品生产经营者数量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游击式、分散式、小规模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相对较差,对自身管理不严,对从业人员培训不够,在食品生产经营现场,经常可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操作行为[4]。

2.2监管系统不够完善,监管部门查处难

许多食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一些无证的个体业主和制假贩假者常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让监管部门很难查处。主要是因为在监管过程中还存在漏洞,使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到位。从布局上看,这些地方主要是分布在学校、集贸市场、农贸市场周边。

2.3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廊坊市农业局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属起步阶段。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还很薄弱,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廊坊市发展标准化的意义和紧迫性没有被普遍认识,计划经济农产品短缺条件下形成的重产量、轻质量、无标准的思维定势和惯性阻碍了农业标准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小规模、分散化和非组织化加大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难度,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实施标准缺乏先进性、配套性、操作性,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不健全[5-7]。

2.4消费者防范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食品的供不应求,使广大消费者形成满足于“吃饱、吃好”的观念,缺乏食品安全防范意识。2008年廊坊市在对500份农产品质量安全随机调查中,有30%反映自己或亲友中曾遭遇不安全、不洁食品的危害。当遭遇不洁食品侵害时,多数被调查者都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47%的人表示“以后不再购买该食品”,32%的人“无可奈何,自认倒霉”;只有21%的人提出“向有关方面反映、投诉”。由此可见,广大消费者防范食品污染的意识不强,应对食品中毒态度消极,也是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隐患。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而且也是提高食品安全程度的有效途径。现实表明,在现有的监管机制下,食品安全监管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进行全面改革,从机构设置、法规和标准制定、执法力度、监管水平等多方面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廓坊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不利局面。

3参考文献

[1] 丁长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5):96-99.

[2] 宋怡,孙翔.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绿色壁垒[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3(10):8-9.

[3] 郝艳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J].中国园艺文摘,2010(3):170-171.

[4] 刘跃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黔东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农技服务,2008(3):118-119.

[5] 何乐琴,李剑锋.慈溪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调研与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5(4):20-22.

管廊管理篇4

     今年上半年,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的任务和年度考核目标,廊桥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管理处“作风纪律整顿活动”通知,廊桥管理站积极行动起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1、进一步严肃廊桥管理站作风纪律,从思想、学习、纪律、工作几方面入手,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的思想认识,调动了职工的工作主动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2、根据处管理制度要求,严格请销假及签到制度。每位职工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更没有无故缺岗的情况。

    3、进入夏季,合理调整廊桥工作人员和廊桥物业公司工作时间,调整廊桥照明设施运行时间。

4、持续做好“创文”、“创卫”、“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充分发挥青年者志愿岗作用,落实捡拾烟头等活动。

5、7月初,几年来最大的洪峰来临时,廊桥全体职工奋战几个昼夜投身防汛及洪峰过后的清淤工作,并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

二、做好各项迎检和接待工作,精心组织协调,确保大型活动有序开展

1、每一次的接待任务,全体职工都能认真对待、各负其职,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接待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力争完美。上半年以来,共进行各类检查接待20 余次,圆满完成了各项接待工作。并每日对接待室进行检查,保证接待室卫生干净、设施完好。

2、积极配合管理处协调场地工作。上半年管理处在廊桥组织活动共四次,“三八妇女节”咸阳湖大讲堂、“宣讲”、“咸阳湖管理处纪律教育专题讲座”及市机关工委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演讲比赛抽号活动。

3、积极协调安装自动售卖机,为广大游客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

三、卫生及设施维护

1、要求保洁员每天必须按时完成自己片区的卫生,对墙面、桥栏等的卫生及时清除,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卫生死角。 公厕每日有专人值守打扫,确保公厕干净卫生,各种消杀到位。

    2、坚持每日设施巡查记录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排除故障进行维修,督促物业公司修复公厕脚踏阀、面台龙头、上下水管、冲洗阀、洁具内胆、公厕门板等。

3、协调各场馆电力增容申报工作,此项工程已经完成。

4、完善廊桥引桥部分坐凳,果皮箱,廊桥接待室坐凳的配置工作。

5、廊桥南北入口处安装推拉门,有利于车辆、秩序的管理。

6、促进廊桥公厕整体改造的实施工作,此工作正在进行中。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整治、业务学习及礼仪培训

对管理人员和保洁安保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服务态度,提升工作精细化管理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二、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培训工作

管廊管理篇5

一直以来,廊坊供电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特别是2016年,公司将开展目标管理星级企业创建工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实现了档案管理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

一、档案管理基本情况

廊坊供电公司经历了5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上级主管单位经过了多次变更。但是公司一直都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1983年,正式建立了档案室,到1990年已经实现了对文书、科技、会计、照片四大类档案的统一管理;1998年,获得了“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合格证”。

经过多年的不断建设和努力,截至目前,廊坊供电公司档案室室藏档案20936卷册、2365件。所有类别档案均已实现计算机在线管理。档案用房总面积已经达到了377平方米。

二、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为确保2016年底前达到六星级认定标准,2016年伊始,廊坊供电严格按照《河北省企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办法》的要求,认真开展自查提升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扎实推进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四化”管理模式,力争做到计划同步、管理同步、检查同步、验收同步,有效提高了管理成效。

1.突出抓好“两个完善”,力促档案管理体系化

持续完善组织架构。廊坊供电公司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抓落实的组织体系,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企业工作规划、公司领导工作议事日程和经济责任制考核,保证了档案管理有目标、有计划的落实。同时,加大了对基层二级单位档案管理的培训与指导,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目前,公司所属3名专职档案员全部具有档案资格证书,其中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建立二级档案室8个,设立兼职档案员8名。持续完善制度标准。在执行国家电网公司通用制度基础上,廊坊供电公司结合工作实际,完善、细化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要求,充补充修订了《廊坊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廊坊供电公司档案管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标准,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实现了从档案利用到鉴定销毁、从档案移交到奖惩处罚等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

2.切实做到“两个严格”,力促档案管理规范化

严格流程管控。在日常管理中,坚持目标清晰、责任明确、任务具体的基本原则,严把接收、整理和借阅等各环节管控。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重要活动、产品鉴定、科研课题审定、设备开箱、项目验收等工作,确保均有专兼职档案员全程参与。对于多部门、单位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由档案室定期组织协调会,进行全过程跟踪,避免了由于部门间推诿扯皮、管理缺位、协调不畅等问题造成的重要资料丢失。严格归档管理。为确保各类档案资料的及时、有序归档,坚持按照细化的《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进行认真分类、整理、核对,对于案卷质量不合格的,立即协调各单位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完善。坚决落实档案整理、归档月底“清零”工作机制,逐条检查索引目录,并对清理人、核对人进行登记,确保责任落实到专人。有效保证归档率、完整率和案卷合格率三个100%。

3.全力推进“两个提升”,力促档案管理科学化

提升信息化水平。自2004年起,廊坊供电公司就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从源头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采用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开展立卷、归档等工作。经过系统的不断升级,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提升资源共享效率。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启用协同办公系统,廊坊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系统中档案管理模块的作用,在公司内部全面推广档案资料的网上远程查询和借阅,为全公司档案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创造了条件。如今公司员工无论身处何处,只要找到系统内局域网计算机,都能通^实体借阅、电话调档、网上电子文件借阅等多种形式,快速检索所需档案,彻底解决了生产部门在异地施工调档、归档等难题,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2013至2015年间,档案室共接待档案利用者240人次,调阅档案1488卷。档案在设备检修、勘测设计、工程施工、项目审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凭据和参考作用。

4.坚持做好“两个加强”,力促档案管理现代化

加强专业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载体的形式、信息的传播途径以及保密要求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为适应新的要求,廊坊供电公司在号召自学的基础上,多次开展学习日活动,聘请专业讲师和市档案局专业工作人员讲解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知识,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加强宣传引导。为促进档案管理多元化发展,我们通过印发宣传册,在公司内网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档案宣传工作,鼓励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成为公司档案建设的参与者。近年来,由职工提供的具有存档价值的资料越来越多,极大地丰富了档案种类,对于多角度记录公司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下一步工作发展思路

廊坊供电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在省市档案局领导的支持关心与帮助下,整体水平有了很较大提高,按照评审要求进行了全面自查,自查得分99.6分。在今年10月份举办的冀北公司文书、档案管理竞赛中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管廊管理篇6

关键词: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管廊;市政管线;电力

中图分类号:U17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71-0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传输能源、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满足民生之需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城市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多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致使我国城市发展出现“拉链式”开挖现象,不仅影响城市面貌、市民生活,而且浪费人力财力、污染环境。此外,各类管线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监督和管控,致使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易出现管线事故[2]。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3],打破了传统局面,具有节省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减少管线事故、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诸多优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方向。

成都市作为特大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负荷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同时大量架空电力线路进行下地改造,地下电力通道资源愈显紧张。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通过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规划的耦合,能够提升电力通道的建设水平,提高电网的负荷保障能力,适应未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需求分析

1.1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现状

成都市目前已建成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及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其中金融城综合管廊、大源组团综合管廊电力电缆线路已入廊投运,新川大道综合管廊已完成土建施工,已建设综合管廊运行状况良好。

1.2 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需求

1.2.1 成都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

成都市是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用电量不断增长,成都电网负荷压力越来越明显,电力通道资源的日趋紧张又制约着电网的发展,未来成都市的电力负荷保障任务充满艰难和挑战。综合管廊可以作为电力线路敷设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电力通道资源,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促进成都市地下空间资源的集约高效开发,同时对稳定经济增长、拉动有效投资、消化过剩产能具有积极作用。

1.2.2 成都电网效益效率提升需求

成都电网供电量和供电负荷不断增长,架空线路入地又导致城区电缆化率与日俱增,原有电力通道已经处于满载甚至超载敷设的状态。但由于城区土地资源已极为紧张,加之原有电力通道规划建设模式效率较低,目前成都电网电缆通道建设严重滞后,导致部分已建成变电站无法按期投产,迟迟不能发挥效益。将综合管廊作为新型电力通道资源,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其它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应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另外,综合管廊相比原有电力隧道、浅沟、排管等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故障抢修过程中可以避免道路开挖,降低维修成本,缩短故障修复时间,提升电网的经济性与供电可靠性。

2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实践

2.1 综合管廊规划设计

2.1.1 编制电网专项规划,耦合总体规划

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负荷数据,成都供电公司在电力设施规划与现状普查的基础上,对未来电力负荷需求进行了长期预测,并编制了电力通道专项规划,明确了电力管线入廊类型与电力舱建设要求。在此O罟婊指导下,成都供电公司联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合理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布局、管线种类、断面形式、平面位置、竖向控制等,积极推进电力线路入廊,实现电网规划与综合管廊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

2.1.2 电力线路入廊相容性分析

综合管廊内集中了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为防止各管线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各自安全运行,成都供电公司通过整理相关规范和指导意见,得出综合管廊入廊管线的相容性研究报告,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和电力电缆线路入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研究指出,电力电缆入廊时是否应独立成舱应视其电压等级而定;电力电缆与高压给水管线同沟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施工质量,加强维护管理,避免爆管事故;电力电缆不应与热力管道同舱敷设,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应在独立舱室内敷设。

2.1.3 电力线路入廊经济性分析

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是综合管廊收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入廊费由各管线直埋成本决定,日常维护费由管廊运维单位支付的管廊本体运营维护的成本决定。经测算,高压电力电缆由于需要单独敷设成舱,工程建设基价较高,单根管线每年费用分摊达到10.22万元/公里,较以往电缆敷设成本基本翻倍,将会大幅推升入廊电力线的造价水平,短期来看无法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减少运维管理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带来运行维护成本、管理成本的降低。电力线路入廊能够增加输电通道,增强电网网架结构,使变电站等电力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益。

2.2 综合管廊建设验收

2.2.1 建立综合管廊建设监督小组

成都供电公司配合城市规划部门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交由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实施。综合管廊建设发展公司进行融资、招标、采购,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工程建设,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理工作。

2.2.2 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城市综合管廊电力舱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发展[2014]1459号)梳理电力舱验收规范,明确了电力舱本体、接地工程、防水工程、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以等电力舱相关的工程验收规范。

2.2.3 规范入廊流程,建立监管机制

入廊流程、入廊施工等事项严格按《综合管廊入廊协议》相关内容执行。所有管线入廊施工完成后,管廊管理单位及管线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成都供电公司协同其他管线单位建立质量监管小组,定期检查施工情况,确保各方施工过程中既不对已施工管线造成损害,也不妨碍后续管线的入廊施工。所有管线入廊完成后,质量监管小组共同完成检查验收。

2.3 综合管廊运营管理

综合管廊内管线较多,各管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如何实施运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监管是一个难点。

2.3.1 建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

根据成都市实际情况,成都供电公司配合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根据有关规定,制定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维护管理办法(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城市管理部门、发改部门、建设部门、经信、水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管廊管理单位以及管线单位的职责分工与责任认定。

2.3.2 建立电力线路运行管理规范

成都供电公司在已有的运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新增了相应条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综合管廊电力电缆运行管理规范,实现了标准体系的新。

2.3.3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引入综合管廊后,各种管线相伴共存,无论是维护、检修,还是事故防范都必须有全局意识,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要求运维管理人员具有相对综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体系。

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时期,成都供电公司同步启动了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储备,成立综合管廊中心,完善组织机构,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督促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办法、综合管廊中各管线的运行管理规范,以及涉及其他管线的运维管理注意事项。

3 成都综合管廊建设成效

3.1 规划方案合理可行

成都市自开展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以来,经过多次规划方案意见征求及阶段性论证,形成了《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年)》,推进综合管廊建设。2016年4月,成都市成功申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这也说明了成都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

3.2 规划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规划设计过程中,成都供电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实践框架,极大提高了市政管线规划设计的效率,就电力行业而言,平均每公里线路的规划时间降低10天,减少了与其他管线单位协调路径,避免相互干扰的工作量,减少了单独审批等环节,显著提高了规划设计效率。

3.3 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避免了线路的重复开挖,有效节约了水泥、钢材等社会资源,显著提升了社会、经济效益。以金融城综合管廊(500米)为例,综合管廊建设成本较管线直埋成本约高500万元;维护成本较管线直埋约低800万元;综合管廊排水、电气工程、管廊检测、通风等运营成本约1500万元,较管线直埋引起的道路质量折旧、交通阻滞、管线漏损、管线事故等成本低300万元。另外,综合管廊建设带来的土地效益、生命安全效益、环境效益等间接效益则无法估计。

3.4 树立行业新形象

经过多家媒体的跟踪报道,社会各界对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综合管廊的建设将会极大缓解城市中已存在的“城市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热点问题。

电力线路入廊避免了道路反复开挖,不仅减少了电网企业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也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避免影响居民生活等,极大的提高了电网企业的形象。

4 结语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电力线路及其他市政管线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显著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效率,有效解决城市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问题,极大节省社会资源,树立行业新形象。成都市在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先进经验也为其他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提供了参考,在国际、国内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与较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时胜慧.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模式的应用实践[J].价值工程,2015,02:72-73.

管廊管理篇7

Abstrac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tegrating urban wastewater pipeline into utility tunnels in mountainous city are discussed, this research states opinions on associated issues when integrating wastewater pipelines into utility tunnel in mountainous city.

关键词: 山地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入廊

Key words: mountainous city;utility tunnel;integrating wastewater pipelines into utility tunnel

中图分类号:TU9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074-02

0 引言

综合管廊是建于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1]。综合管廊可以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27号)、《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9号)、《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6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政策、财政、金融等方面出台系列文件,大力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入廊管线的选择对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影响巨大,直接关系到管廊建设的区域、断面形式尺寸和管廊造价。通常纳入管廊的给水管线、高压电力电缆、中压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热力管线、再生水管线,部分预留有直饮水管线、垃圾真空输送管等管位。由于污水为重力流,且易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支管线接入频繁,国内建成的综合管廊中,鲜有污水大规模入廊案例[2]。

我国广义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2%,狭义山地约占33.3%,山地城市在建制市中的比例达到35%,建制县中的比例高达51%。山地城市中大量的城市开展综合管廊建设,众多城市还将污水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因此,开展山地城市综合管廊污水入廊问题探讨就显得很有必要。

1 山地城市污水入廊的优势

山地城市污水入廊的优势和平原城市类似,例如:运营维护更加方便,延长污水管道使用寿命,避免沉降带来的污水管道破损渗漏等等。

此外,山地城市道路坡度较大,在局部路段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坡度,在不增加管廊埋深的情况下保证污水重力自流排放。山地城市建设成本较高,道路人行道、绿化带宽度较窄,雨污水管道受管位空间限制,经常被布置到机动车道上。污水入廊可以大量减少机动车道上检查井的数量,提高行车舒适性,同时将各种管线纳入综合管廊内,有利于集约利用地下空间,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2 山地城市污水入廊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入廊污水管普遍管径较小

由于山地城市的地形特点,污水干管通常位于地势较低的河道溪流边上,干管沿河道溪流敷设,沿途收集道路污水管道汇入的污水,最终送入下游污水处理厂处理排放。道路上的污水管道一般为污水支管,管径大多在d400~d600之间。《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指出宜在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城市地下综合体等建设工程地段,城市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高强度成片集中发展区、重要广场、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过江隧道等,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重要的公共空间,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等区域建设综合管廊。这就造成综合管廊规划路由往往与污水干管布局错位,也难以通过排水系统的优化调整将污水干管纳入综合管廊,山地城市污水入廊一般纳入的是管径较小的污水支管,小管径污水支管大量纳入管廊会显著提高建设成本。

2.2 入廊污水重力排放问题

为了实现土石方就衡,降低建设成本,山地城市道路纵坡大多呈高低起伏的波浪形,道路起点至终点为单向坡的情况较少。在重力流管道不入廊情况下,综合管廊坡度一般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因此管廊的纵坡也是顺坡逆坡交替。如果污水入廊,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将道路逆坡段的管廊顺坡埋设,以保证污水在管廊内重力自流排放,但这将造成管廊整体埋深加大,大幅增加综合管廊建造成本。二是管廊坡度整体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在管廊标高较低的位置将管廊内污水接入与管廊相邻的其它道路直埋污水管道,由于管廊覆土一般达到2.5~3.0米,管廊本体高度一般也在3米以上,即从管廊接出的污水在接入点对下游污水管道的埋深要求一般在6米以上。这种方案主要是增加部分直埋污水管道埋深,较方案一投资更少,但管廊内污水需较为频繁的接入廊外直埋污水管道,入廊污水系统性较差。三是管廊坡度整体与道路坡度保持一致,在管廊标高较低处设置小型污水泵,在管廊逆坡段采用压力输送。这种方案需在管廊系统中增加若干污水泵,提高管廊设计负责程度,后续运行管理也极为不便。

3 论

虽然与传统直埋敷设方式相比,污水入廊存在诸多优点。但山地城市污水入廊也面临一些特有的问题。首先,山地城市入廊污水管普遍管径较小,使得污水入廊的投入与效益之间不成正比。其次,山地城市道路高低起伏的波浪型纵坡也给入廊污水重力排放造成较大的困扰。因此,山地城市污水管线不可盲目大规模进入综合管廊,应该结合道路竖向、排水系统方案、道路红线宽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谨慎研究污水入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GB50838-2015,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S].

管廊管理篇8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建设与运营 优化思考

引言:综合管廊的全称是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主要指的是在地下或者空中建造一个管线空间,将化工、电力、通信等相关产业的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形似走廊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6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加大管廊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综合管廊的环保建材,打造绿色城市,从而改善城市环境。然而,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件及其复杂的工程,我国当前的综合管廊的建造技术起步较晚,第一条建设的综合管廊是在1994年的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长约11千米。经过上海的管廊建设成功,也给周围居民带来了不少便利,并促进了城市发展。

一、综合管廊的建设及运营的问题

1、资金投入有漏洞。首先,建设综合管廊的基础是资金链条要完整,良性循环,但是在进行期间出现了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主体不明确的问题。首先,综合管廊的投资主体不明确,传统的城市管道管线的建设单位一直作为持有单位,经过审批之后安排施工之前,要经过各个事业单位部门的自行筹款。在建成之后,如若有需要相关的维修费用等必须要向市政府管线单位进行申请。在使用之后,所需要的建设费用需要事业单位进行分摊。这就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不明确资金来源,工作混乱。其次,建设完整的综合管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地表干旱,不易开发,建设价格更高,而政府缺少资金投入,难以覆盖一次性的投入成本。

2、管线单位内部管理模式不正确。综合管廊的建设的成本投入,后期维修,后续运营等分支多,管理复杂,管理部门相对困难。由于历史的遗留的一系列问题以至于很多城市都未能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并且综合管廊的责任制度分工不明确,面对所出现的问题,难以找到部门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大的问题决策上,没有政府的首肯,是无法进行建设管理的。更重要的是,利益一直是综合管廊部门难以调节的问题。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综合管廊的建设及运营的一点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我国一致存在着相关部门对于权利和利益所涉及的垄断问题,一直是双方的纠葛所在点。而没有相关的法律仲裁这件事,一定会影响日后的管廊发展。并且,即使我国颁布了类似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但有些城市对于建设管廊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所进行的处理也没有按照所应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主要是由于相关的法律建设不够细化,完整。

二、综合管廊的建设及运营的优化措施

1、完善国家职能。政府应该照顾一些中小城市对于综合管廊的概念相对模糊的现况,及时推进综合管廊建设,颁发相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完善其职能,合理的制定相应的调整政策,将项目进行政策规划,正确合理的引导企业和行业进入投资,并给予一定的政策税收优惠。

2、加强数据信息化管理模式。综合管廊的建造运营是很复杂的一件工程,其中的安全隐患众多,如若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撤离逃生的机会将会变得十分有限。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技术建立了一个适用于综合管廊的稻莘务平台,被称为云技术。云技术是通过网络技术实时监控,按需访问的资源共享的云计算模式。利用GPS、GIS和BIM技术对于管廊当地进行实时数据分析监控,整合,及时传输到云网络的平台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大规模数据处理,程序部署对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构建。

3、完善管线部门的管理职能。要实现综合管廊的部门管理可以通过设立各个分支的独立部门,明确划分,合理分配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安排,有效的防止责任部门推脱责任。并建立协调部门有效协调之间矛盾,促进管理机构之前的和谐。

三、结语

促进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是构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实现综合管廊的建设和运营效率,寻找有效的方式解决建设运营中所遇到的问题,完善管理职能,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使用先进的云技术科学建设管理。从而推进我国的城市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向新的台阶迈进。

参 考 文 献

[1] 章瑛. 部级生态示范城中的绿色市政行动实践――南京河西新城江东南路地下综合管廊及一体化设计[J]. 现代城市研究, 2016, (09): 84-86

管廊管理篇9

关键词:地下管廊,城市建设,共同沟

一、地下管廊的科学定义和确定类型

(一)定义和解释

地下管廊在西方发达国家被称为“地下综合管沟”,是指建于城市街道地下,专用来敷设城市各类管线的综合隧道。

地下管廊在日俗称“共同沟”,是指设置于地面上、下容纳二种以上公共设施管线的构造物,并有完备的排水、通风、照明、通讯、电力或有关安全监测系统的设施。而公共设施管线是指:电力、电信(含军、警专用电信)、自来水、下水道、瓦斯、废弃物(垃圾)、输油、输气、通讯、有线电视、路灯、交通信号或其它经主管机关会商目的的事业主管机关认定供公众使用的管线。

地下管廊在中国台湾地区被称为“共同管道”,它的定义与日基本相同。

地下管廊在国内大陆地区则被称为“综合管沟”或“市政地下管廊”,也有叫“共同沟”的,他是指在地下建造的集电力、通讯、燃气、上水等各种市政管线于一体,同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控制系统的市政管线隧道。

从以上各地对地下管廊的定义来看,日的描述是最完整,也是最科学的,也是国内一致公认的解释。因此,国内己建和规划要建的地下管廊无论是其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还是其结构形式和功能布置都是参照日的“共同沟”模式来建设的。

(二)类型

地下管廊根据所收容管线输送性质的不同,其性质与构造亦有所差异,依其特性与功能,地下管廊的功能类型可分为:干线地下管廊、支线地下综合管廊和缆线型地下管廊(CAB)。干线地下管廊为通过型地下管廊,支线地下管廊为供给型地下管廊,缆线型为仅收容电力、电信缆线的小型地下管廊。

二、地下管廊是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要求和体现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作为城市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建设、民防建设、环境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各类地下管网又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现代化城市高效率,高质量运转的保证。更是环境保护和土地等资源有效利用,使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要求,所以就必须高度重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地下管网对现代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潜力。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一系列重大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理念的构建,确立科学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原则,其重要的突破是城市建设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地下管网的综合化、均衡化和立体化,并主要体现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地下管网发展战略的研究制定和推进上,迫切需要解决一系列重大的规划、建设管理理念的构建,确立科学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原则,切实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秩序安全、社会公共秩序安全和城市环境安全,促进城市运行基础设施系统的日益完善、日趋协调和便捷,这是保证包括地下管网在内的城市运行基础设施系统各项功能发挥和运行流动中高效率的重要保证。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也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同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总体防灾抗毁能力。

城市地下管线地下管廊是市政管线集约化建设的趋势,也是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传统的市政管线直埋方式,不但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而且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本身也是一种浪费,将各种管线集约化,采用地下管廊的方式建设,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更何况地下管廊己经成为了衡量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1997年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规定》,更是把地下管线地下管廊的建设和规划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三、地下管廊项目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近十几年全国城市对电力、通讯、供水、燃气等需求的迅速扩大,地下管线铺设更加频繁,管径、管位、管线数量的迅速增大。有的管线权属企业和单位盲目铺设管线,抢占管位,管线空间的使用率低下,并给相邻地下管线的增设、扩容困难,严重阻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制约了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随着城市信息业迅猛发展,许多信息企业建立了专用信息传输网络,这些新的信息传输网络大多利用现有的供电线杆架空布线,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并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因此在城市道路下建设管线地下管廊就尤为显得重要。它对城市所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节约城市用地。 (2)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3)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4)有利于加强城市保护。(5)有利于满足城市特殊需求。

四、地下管廊是城市实现节能降耗的优选途径

采用地下管廊这种集约化的管线建造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使管线的敷设更加科学、有序,而且在地下管廊中对管线进行扩容和维修都变得十分方便,避免了道路的反复开挖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增加了道路的寿命,也保障了城市的交通顺畅和城市景观的不受破坏。管线敷设在专门的管廊空间内,安全性也大大地提高,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在城市防灾和救灾中突显其优越性。因此,地下管廊的建设在大中城市里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兴建地下管廊能带来以下一些正面效益: (1)有效利用地下空间; (2)系统整合地下管线; (3)避免管线意外挖掘损坏; (4)管线易于维修及管理; (5)提升管线的服务水平; (6)降低道路的维修费用; (7)提升道路的服务质量;(8)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9)改善市容景观;(10)降低社会成本;由此可见,地下管廊项目的实施是城市实现节能降耗的优选途径。

五、地下管廊项目是城市特定城区的规划需求

从目前国内已经建地下管廊的地理区位来看,基本处于该城市的特定城区,尤其以开发区的建设为重点。例如大连的泉水开发区、武汉的王家屯开发区、佛山新城开发区、上海的浦东新区、安亭新镇、世博园区等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举办的一次世界性的大型活动,同时也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展示,所有世博园的规划引起了各阶层的高度重视。目前世博园区正在进行地下管廊的建设。

世博园区的建设将体现我国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而地下管廊无疑是市政管线敷设最先进、最科学的方式。由于世博园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要比其他城市区域的水平高,需要敷设的管线也就比较复杂多样,管线的数量和密度也将更高。再者,世博园区内要建设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城市景观的建设也是世博园建设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架空拉线方式和管线直埋方式显然己经不能满足这些高等级的要求,建设地下管廊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因此,城市特定区域的规划需求是推动地下管廊建设的重要原因。

1王文卿.大城市问题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1998

管廊管理篇10

关键词:综合管廊;城市发展;PPP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地下综合管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共同沟”,这些“共同沟”都是位于城市道路下方,将各类的市政管线,比如给排水、供电、输气、通信光缆等,通过集约化的设计,合理的铺设在有限的隧道空间中,并进行综合的管理维护。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有越来越多的城镇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如今,地下综合管廊的修建程度,已经成为评判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市政管线的铺设时,最简单传统的方式是直接埋设,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对道路进行反复的施工,还使得道路下的空间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而综合管廊通过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能够满足下列需求和目标:

一是统一建设工程管线,集约化利用土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呈现出加快的趋势,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而城市建设的土地需求却是无限的。但是出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必须要在有限的城市土地基础上,增加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现有的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尤其是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道路反复开挖问题的很好手段,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地上空间密集化问题。

二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举措。国家在制定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就曾提到:“要建设完善的城市供水、供气、输电地下网络建设,同时在各大城市中率先试行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特别是在新建的城区、道路以及园区中,都要采用地下综合管网的模式。”目前,全国正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建设城市综合管廊对地下管线进行合理统筹,是落实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是使公共资源更好地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依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城市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所有物权应当归于政府,运营商对于市政管线的运营维护行为应当受到政府的监管。虽然开发商获得了城市道路下方土地空间的使用权,但是作为公共资源,必须要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确保城市市政管线的正常运转。

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修建地下综合管廊,这样不但方便对市政管线进行维修,而且还确保了其正常运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城市灾害的发生。将市政管线进行综合的管理和铺设,可以说是城市建设的一大进步。通过开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既能够改善城市的风貌,同时又能提升城市的品味。

2015年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推进方面多次出台有关政策,强调优先考虑将社会资本引入综合管廊的建设中来,即采用PPP模式。第一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后,财政部表示除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外,还将对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给予额外的资金奖励。作者在某些城市中进行了地下综合管廊的PPP咨询服务,过程中研究发现,城市在进行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时,要想充分发挥出PPP模式的优势,必须要重视以下因素:

一是在较长的周期内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效益。随着城市化发展,地下综合管线面临不断扩容和维修问题,如果是采用直埋方式敷设,那么道路就会被反复地破坏,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同时又浪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另外,这些管线是和地下水直接接触的,非常容易造成管线的腐蚀,从而缩短管线的使用期限。而采用地下综合管廊就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但是,地下综合管廊都是按照使用世纪工程的标准进行设计的,其节约效益要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慢慢实现,因此,要在长时间内逐渐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管廊物业管理及运维费用较低,而其建设费用高。在进行地下管廊建设的开始阶段,由于地下工程建设成本高,所需要的资金是最多的,同时还要完成相应消防设施的建设。但是在完成建设后,地下综合管廊的维护成本是非常低的,而且在对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基本都是通过综合的配套设施进行的。管廊的运营维护费用较低,相比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基本可以忽略。此外,依托于完善的消防及监控设施,相对于传统管线直埋敷设方式来说,运营维护的强度和频率也能得到很大降低。

三是协调入廊管线单位难度较大。在所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中,包括所有的市政管线,比如天然气管道、输电线路、排水管道等,这些管线属于不同的企业,既有私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还有些是属于个人,所以在进行协调时面临很大的问题。对于入廊管线单位来说,加入地下综合管廊,在短期内来看并没有很明显的效果,而长期效益,如减少重置成本、避免道路开挖等,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实现,因此,一般来说管线单位入廊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

那么,考虑上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主要特点,其PPP模式应当如何设计呢?

一是合作期限设置的合理性。正如前文所讲,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程,所以要想体现出经济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PPP合作的周期要需要延长。一般来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PPP合作期限都要在25年以上。由于特许经营项目期限通常不超过30年,管廊PPP项目合作期限可以设置为28-30年。如果社会资本与金融机构能够接受,在不突破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前提下,合作期限长于30年也未尝不可。

二是付费模式设计的可操作性。对于地下综合管廊,使用者都需要向运营商缴纳使用费,一般来说,这应当是运营商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我国对于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还很不完善,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但是在作者看来,由政府向公司服务,采取政府直接付费方式,使项目公司获得合理收益得到保证,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也将得到提高。

三是采购标的设置的科学性。对于运营地下综合管廊的企业而言,他们主要的利润来源是廊位租赁费和收取的维护费,其中廊位租赁费所占的比重最大;而维护费用则是向客户提供服务而获得的,这些费用主要是用来对管廊进行维修和保养。正是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合理的统筹地下管廊的建设资金,科学的设置采购标的,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四是入廊收费依据的明确性。在国家所出台的法律规范中,明确的要求,使用地下综合管廊的单位和个人,要向运营商缴纳一定的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出台配套的强制入廊政策,保证各个入廊管线单位必须使用地下综合管廊,满足管廊PPP项目的需求。

综上,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PPP模式,如果合理对项目进行设计,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地下综合管廊也是收益长期稳定的好项目。参考多地管廊PPP项目成功的经验,大量的社会资本对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竞争十分激烈。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推行,将会出现更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这将会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建设前景展望》,作者:谭春晓,《价值工程》,2015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