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公益活动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4:41

盲人公益活动

盲人公益活动篇1

助盲是创业和公益的最佳契合点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卞经雯进入汇丰银行工作――那是一份让不少人艳羡的工作。可是,不久她就辞职了。怀揣着创业梦想,她进入了大学生科创基金会工作,这是个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的组织。在这里,卞经雯创立了专注于盲人及弱视群体的公益组织――优爱助盲协会,成为“公益365计划”项目负责人。

“以前,我加入了一个上海的公益组织:都是爱心人士。他们的理事长是一位残疾人,理事长的父亲是一位盲人。理事长希望能够入驻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但是苦于没有人来完成申请、答辩及最后的落实。当时我刚辞职,本身对公益事业也很有兴趣,于是就开始着手这件事。‘助盲’这个主题是NPI给的建议,他们发现社会上助盲是个空白。所以,可以说是我选择了公益,助盲选择了我。”就这样,优爱助盲协会在2008年11月宣告成立,正式入驻NPI。从此,卞经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公益创业之路。

“优爱”是一个民间机构。一个小办公桌,一台电脑, 就是优爱助盲协会的办公点。贴在桌前的“面包会有的,名分也会有的”,是卞经雯对协会的寄语。

工作环境远远没有汇丰银行里那般优越,卞经雯却格外喜欢这儿的自由。工作时间不固定,有事就处理,没事就思考,让上帝尽管发笑去吧,只要思考的每一步都是朝自己梦想的目标前进就好。

她从来没有接触过盲人,这方面了解很少。比如她不知道盲人在哪里,更不知道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之后,她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尝试寻找一些盲人,希望能通过和他们的沟通发现他们的需求。她尝试在百度盲人吧发帖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结果还真的有盲人和她取得了联系。卞经雯发现,有不少人对盲人的认识存在偏差,总觉得他们很可怜,甚至像异类一样难以和外界沟通。“在港台,一直把残疾人称为‘身心障碍’人士,其实很有道理。就好像习惯用右手的人总觉得左撇子生活上会有些麻烦,事实上左撇子早就形成了一套适于左手操作的系统。所以在我们看来的障碍对他们而言是不存在的。盲人也是一样。我更愿意将残疾理解为障碍,而障碍是可以克服的。”

用歌声点亮盲人的双眸

卞经雯单打独斗没多久,就有两位学妹作为志愿者加盟了。随后,她的公益梦想吸引了越来越多志同道合者。他们和卞经雯一起致力于推广盲人按摩师、培训盲人接线员、组建盲人电声乐队、培养残疾人做助盲志愿者……。协会开展的项目跟传统助盲活动相比颇显另类,但却反映了卞经雯鲜明的公益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他们的团队中有一个小朋友是盲校的毕业生。他加入的第一天,卞经雯就问,他和他的同学们究竟需要些什么,他提到了盲文纸。因此就把盲文纸作为一个主题进行了头脑风暴,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公益365爱心挂历行动”。

盲文属于触摸拼音文字,对于书写用纸具有很高的厚度及平整度要求,盲人书写时需要特制的盲文板和带钻头的笔,因此,一张盲文纸只能写二三百个字。这个项目是用环保的再生纸印刷制心挂历,其尺寸,厚度与标准和盲文本完全相同,在挂历上印上认购企业的广告,并标出一年内所有和公益有关的日子。制作完成后与社区居民进行兑换,并赠予社区内的独居老人及弱势家庭。在兑换的同时举行“快乐一点”体验活动。第一年,居民可用家中的旧挂历兑换爱心挂历,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年终至次年年初居民们可在社区内用本年度的“爱心挂历”免费兑换次年度的“爱心挂历”。项目的资金来源是以企业认购挂历版面获得,所得款项除去爱心挂历制作,宣传,派发等,其余将全部用于改善盲人生活。

闭上眼睛并不代表你关闭了整个世界,也许你会就此踏上听觉这条直达心灵的神秘小径。优爱电声乐队便是这条小径上的引路天使。在《谁来一起午餐》公益专场第二场的录影现场,当乐队的六位盲人成员闭上眼睛奏响第一个音符时,舞台的蓝光下,他们仿佛展开了巨大的白色羽翼。一首沉静忧伤的《后来》,伴着女主唱清澈柔和、仿若天籁的声音,让听众在这条小路上越走越轻快,双脚渐渐脱离地面飘了起来。这是一群惹人顿生怜悯之心的盲人孩子,却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如此强烈的震撼!

这群孩子看不到形状,看不到色彩,甚至看不到现场观众因他们的歌声而陶醉的表情,但是他们就是用自己的乐观和自信点燃了现场所有人的激情。

“优爱”目前正在筹备注册成为民办非营利企业。虽然成立只有1年多时间,“优爱”却已经在上海盲人中间有了不小的知名度,他们的“优爱盲人乐队”,到过不少地方演出。

公益,让生活更美好

卞经雯大学期间曾经创业,跟同学一起开了一家小店,算是具备商业经验。但她发现,现在要“经营”一个不以赚钱为目的的公益组织,比开店更难。第一个难关当然是钱,如果开个公司,去寻找投资者,卞经雯可以跟人家讲,你投入资金,我在多长时间给你多少回报。但现在是一个帮助盲人的公益事业,你既不是明星李连杰,又不是企业家比尔・盖茨,更不是红十字会,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让别人放心地把钱给你,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只要有机会,她就不会放过。

国内首个“公益创投大赛”在上海举行。投资、收益、预算、回报等等商业领域的词汇,频频出现在大赛中。主办者希望,“创投大赛”能让民间公益社团,学会用做生意的方式做公益。

得到胜出消息的那天,卞经雯和她的3位同事,足足亢奋了一天,一口气加班到晚上8点, 然后出去吃了一顿小火锅,以示庆祝。从“公益创投大赛”中胜出,“优爱”可以得到20万元创业资助。20万,对于“优爱”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在此之前,他们得到的所有资助加起来远远不足20万。

“公益,让生活更美好”是卞经雯坚守的公益信仰。如今,卞经雯和她的伙伴手挽手、肩并肩,行走在公益的征途上。他们用爱心创造光明,点燃人们的爱心,点亮盲人的双眸。

盲人公益活动篇2

公司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一)

20xx年8月14日,机械一组晚班。经机组反应,B2324号飞机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同时,APU引气波动,8号轮见线。由于北京方面天气原因,原定于晚间22点到达的B2324号飞机延误至凌晨2点方才降落至浦东机场,并计划于7点50分继续执行航班任务,这意味着留给我们的时间将十分紧迫。

IDG扮演着空中发电的角色,右发发电机不能自动转换,将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依靠单发电机工作,继而无法完全正常供电,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飞机飞行安全。而APU引气波动则会直接影响到飞机发动机的启动,该故障的长时间存在,必然会造成发动机的损坏,同时影响到客舱压力。

飞机到达后,我组唐施佳,陆捷,杨费杰,吴炎琼第一时间借来相应工具来到现场,根据之前分配好的责任有条不紊着手更换右发IDG。 在拆卸的过程中,IDG内多余的滑油顺势大量滴漏在同志们的身上,但是同志们并没有因此而皱眉,在几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极其沉重的IDG终于顺利的拆卸下来。然而,在安装新件的过程中,同志们发现,按照手册排号申领的封圈与旧件大小不一,明显无法正常安装上去,于是立刻上报至MCC处,并申请办理保留。

所有工作直至清晨7点才得以完成,同志们在忙碌了整整一个通宵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赶至其他机位开始飞机的日常维护工作。这次的一系列排故工作,无疑体现了我组精细严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机务精神。正是因为这群可爱的机务人的存在,保证了航班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东航在广大乘客心中的形象。

公司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智能手机方便了无数人的生活,但对于我国约1300万名盲人来说,眼前的黑暗让他们难以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一位盲人的创业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自20xx年投身盲用读屏软件开发以来,先天失明的曹军带领的“保益互动”团队开发了一系列读屏软件,将文字、按钮等转化成语音,让盲人可以和明眼人一样使用电脑办公,用智能手机聊微信、QQ、导航、订餐、百度……让无数盲人走出封闭的小世界,融入更精彩的社会生活。

记者3日走进了“保益互动”位于北京朝阳区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的办公室。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内,除了地板上的盲道和部分工作人员面前黑屏的电脑,一切看上去和普通公司没什么两样。据介绍,公司的40余名员工有一半是盲人,除了做产品客服,还有两名盲人担任软件工程师。

“保益互动”创始人曹军告诉记者,从最初的两名程序员、一共七八名员工开发适用于诺基亚手机的程序,到现在成功让盲人使用安卓系统的触摸屏智能机成为可能、累计用户40多万人次,创业之路历尽艰难,“一直支撑我的是帮盲人朋友融入社会的信念”。

曹军是不幸的。先天性白内障让他自出生起就无缘看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中专毕业后,和绝大多数盲人朋友一样,曹军成为了盲人按摩师,并逐渐经过努力打拼拥有了多家自己的连锁店。

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曹军2019年开始迷上了电脑,并且自学成才,此后在朝阳区残联的支持下开办了盲人电脑培训班,当上了盲人电脑老师。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曹军时常会羡慕地向来按摩的客人借来手机摸一摸,心里想着“要是什么时候盲人也能用上这种智能设备,哪怕能发一条短信也好。”然而那时,盲人不仅难以操作智能手机,而且由于眼睛的不方便,生活中很多对明眼人来说稀松平常的事情,对盲人来说也是困难重重。

“以前找餐厅要靠鼻子闻,闻到辣味就是川菜。”“看别人读小说特别眼馋,想学习可是盲文书很贵,能听的语音资源也有限。”“出门即使能打车,也最怕司机放错地方,迷路了也不知如何告诉家人。”“除了给人做按摩就是在家待着,生活单调、就业选择特别少。”种种盲人朋友生活中的困难,曹军有着切肤之痛。

怀揣着“以残帮残”,用科技改变盲人生活的梦想,2019年曹军毅然放弃了经营多年的按摩店,带着辛苦积攒的积蓄一头扎进了盲用读屏软件开发中。为了在诺基亚上开发出“会说话”的软件,程序员们花了三个多月,可手机愣是不出声,半年过去已经耗光了二十多万元投资。困难之下,曹军只能偷偷卖掉了自己刚买的新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适用于诺基亚手机的语音软件终于成功了。此后,在腾讯、百度等多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曹军带领的“保益互动”开发出了让盲人朋友可以用QQ、微信、百度地图等多种安卓系统软件。盲人朋友用“听”代替了“看”,可以开网店、用微信支付发红包,用电脑办公软件做文案、编辑音乐甚至炒股票,极大方便了生活社交、拓宽了个人发展。

科技带来与外界的联通,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20xx年之前,生活就是按摩,实在闷得慌就几个人在扑克牌上扎盲文打牌,现在大家都没工夫了。有盲人现在用软件炒股炒得很好,做按摩的盲人朋友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高手、专家学习,还有不少盲人朋友通过社交软件找到了终身伴侣。”曹军说。

盲人刘英雅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可以用打车软件和公交软件辅助出行,用电脑处理文件,生活方便了很多。

“我觉得最大的快乐是自己的价值被认可。”曹军说,尽管自己的公司仅是收支平衡,但软件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约达9成,基于安卓版本的保益悦听软件、保益盲文输入法软件等均登记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司也被北京市经信委认定为软件企业。

盲人公益活动篇3

重视发展盲人文化事业,努力满足盲人精神文化需求。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月2日来到中国盲文出版社,看望慰问出版社全体员工,并向广大盲人朋友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强调,要加快发展盲人文化事业,努力提高盲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盲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全社会关爱的阳光照亮广大盲人朋友的心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部长刘云山一同调研看望。

中国盲文出版社是全国唯一为盲人服务的综合性文化出版机构,承担着为全国1233万盲人出版各类盲人读物和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任务。目前年均推出480种、2700万页盲文书刊和120种、2000小时盲人有声读物和其他盲人文化用品,并依托中国盲文图书馆开展全国盲人免费借阅等公益,为完善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发展盲人基本文化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午9时30分,李长春来到位于北京卢沟桥宛平城内的中国盲文出版社。在盲人文化展室,他认真观看各种盲文书刊和盲人文化用品,并体验使用情况。在盲文编译部,他与编辑校对人员亲切握手,详细询问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他们为盲人服好务。在印制车间,他拿起待印的铝合金版细心观摩,了解盲文书刊印制流程。在盲文图书馆,他来到书架前仔细察看各个时期出版的盲文书籍,听取全国免费借阅情况介绍。在盲人信息无障碍中心,他详细了解盲用上网软件和盲文点显器研发推广情况,对盲人用品信息化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盲人公益活动篇4

该校开办8年多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围绕上级部门的工作目标,以“情系残疾人之忧、做实残疾人之事”为工作理念,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为目的,立足社会,立足家庭,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成功创办了“残疾人之家”。先后被评为市“残疾人优秀培训机构”、“诚信培训单位”、“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十佳助残先进单位”和“扶残助残先进单位”。老百姓称它为残疾人之家,盲人朋友们视学校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最佳起跑线。该校校长顽强拼搏,敢为人先,用真心、热心和爱心关心帮助有就业愿望且有劳动能力的盲人实现就业梦想,为盲人朋友们改变人生和市盲人按摩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市残疾人“十佳创业明星”、“十佳自强能人”、“十佳爱心使者”、职业培训“先进工作者”,并荣获“中国百强推拿按摩师大赛十佳精英奖”,省、市多家媒体多次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

一、搞好技术培训,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该校从领导到员工,上上下下都非常关心和安排盲人就业的工作,并作为学校应尽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尽其所能,为盲人就业提供机会。8年来,该校先后举办了24期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班,培训盲人1000多名,推荐盲人就业900多名,帮助盲人自己开办按摩院40多家,并进行业务、技术跟踪。自从参加工作后,他们抛弃了孤独与自悲、拾回了自信和勇气,他们能自立、自食其力了。是学校这个“家”培养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学校这个“家”更充实了他们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减轻了家庭的负担和忧虑。该校除加强盲人按摩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地选送优秀的盲人按摩师到专业按摩院(校)参加实习和系统的培训,使他们在掌握按摩技能的同时,学习心理学、营养、美容、理疗、SPA水疗养身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适应能力。并让学成归来的盲人,采取“传、帮、带”的形式教育其他人,从而不断提高全院的整体业务水平。

二、做好心理疏导,引导盲人自强不息健康成长

盲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在家庭和社会上经常受到歧视。秉承以人为本,关心爱护盲人,增强独立生存意识,保障盲人的权益,多年来已潜移默化在学校内形成一种共识。为了让盲人克服心理障碍,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该校注重平时与盲人按摩师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要求。针对盲人按摩师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和依赖性弱点,开展心理疏导,使他们进入“减压舱”,调动积极性,增强事业心,克服因残疾带来的心理障碍,自强不息,健康成长。

三、以人为本,为盲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为了更好的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该校坚持以人为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大力支持盲人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为了满足盲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该校利用重大节日,组织盲人到街头、公园、敬老院和社区游览或开展义工活动。“助残日”期间,带领盲人到街头宣传健康知识;国庆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期间,搞文艺汇演活动;积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带领盲人到滨河广场,开展大型演讲活动,以活跃盲人的生活,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盲人的关怀。该校积极发挥盲人协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的作用,在“国际盲人节”期间,组织安排优秀的按摩师观看世博会,到人民公园感受大自然的芬芳,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些活动丰富了盲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关心盲人生活,让他们感受集体和家庭的温暖

8年多来,该校如春风化雨,带给盲人亲人般的关爱,解决了许多盲人和盲人家庭的实际困难。该校对待盲人似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盲人对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管理人员也当作是自己的知心人,盲人在他们面前可说困难、说办法、说自己不称心的事、说自己关心的话。在学校这个家里,他们自强不息,积极工作,同这个家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享受到了“家”般的温暖。该校十分注重关心盲人按摩师的生活,经常开展生日聚会、资助困难盲人家庭等活动。盲人生患重病,带领大家集资;集资帮助一名失学盲童读书,现在正读6年级;对盲人实行定期放假回家探亲制度,对单身的盲人按摩师,积极主动地帮助其去婚介所登记或牵线搭桥,经过努力,他们成功地促配七对有情人成眷属,让他们感受集体和家庭的温暖。该校还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引导盲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汶川地震发生后,该校第一个带领大家组织募捐活动。

如今,走进市保健按摩师职业培训学校这个“残疾人之家”的盲人们,已再不是社会的累赘,而是社会的一员,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积极地工作,愉快地生活,共同创造着美好的明天。

盲人公益活动篇5

立法机关指出,这次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全面修订,是惠及全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一件大事,对于发展我国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立法机关介绍,这次修订残疾人保障法,着力强化了残疾人权益的各项保障措施。

政治权利:制定有关法律和政策要听取残疾人意见

修法背景:目前,我国共有8296万残疾人。对这一特殊群体来说,政治权利的充分保障是实现其他各项权益的基础。

新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制定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对涉及残疾人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的意见。

康复权利: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修法背景:康复是残疾人改善自身状况的基础。经过不断努力,1988年至2006年,我国共有1300多万残疾人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但我国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与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距,曾接受过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配备服务的残疾人比例分别为35.61%、8.45%和7.31%,而对以上三项需求的比例分别达到72.78%、27.69%和38.56%。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康复服务投入不足,残疾人康复经费主要依靠家庭。因支付不起治疗和康复费用,每年都有大量的残疾儿童被家庭遗弃。

新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为残疾人康复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实施重点康复项目,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

教育权利: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

修法背景:目前,我国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有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在6至14岁的246万学龄残疾儿童中,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只有63.19%,大大低于96.3%的全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体比例。

新法规定:各级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给予资助。

就业权利: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修法背景:2007年2月,国务院制定《残疾人就业条例》,其中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尽管经过努力,我国目前已有297万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但残疾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口中,城镇和农村在业比例分别只有38.7%和59%。

新法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

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和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文化权利:设立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修法背景:我国共有盲人1233万,超过世界盲人总数的四分之一。通过在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是满足如此庞大的盲人群体的文化需求,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之一。

新法规定:在公共图书馆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

社会保障权利:无劳动能力者政府供养

修法背景:2006年,全国共有594万残疾人享受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但残疾人作为最困难的群体,生活状况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近年来这种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2005年人均收入城镇为4864元,农村为2260元,而当年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城镇为11321元,农村为4631元,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12.9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家规定的683元贫困线。“一人致残、全家致贫”的现象普遍存在,残疾人的生存问题远未得到解决。

新法规定: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地方各级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

无障碍权利:公共交通工具逐步达到无障碍要求

修法背景: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的重要措施。无障碍环境不仅包括交通等物质环境,还包括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

我国现行残疾人保障法只在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未包括信息交流无障碍内容,对物质环境无障碍的规定也不全面,且只是倡导性的规定。

由于无障碍立法滞后,我国的无障碍建设只能靠政策来推动,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公共交通未进行无障碍改造,新建的设施还存在不规范、不符合无障碍规范要求的问题,已建无障碍设施管理急待加强。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较为薄弱,电信与网络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电影、电视节目没有普遍加配字幕,盲人、聋人不能及时获得有效信息,不能参加中考、高考和诸多的职业(执业)资格考试。

全国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社会参与有中度以上障碍的比例高达49.8%。

新法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

盲人公益活动篇6

关键词:图书馆事业基金会 图书馆事业 实践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6-0069-04

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于2003年底在国内成立了首家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初始由浙江西子奥的斯集团和杭州1市7县(市)九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其宗旨是宣传图书馆事业的文化担当和公益宗旨,凝聚和整合新时期有志于文化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促进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该基金会属于地区性公募基金会,依附于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接受的捐赠大部分都来源于省内企业和个人,业务范围是募集、管理、使用基金;推进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奖励公共图书馆的先进集体及个人;开展图书馆业务的交流、培训、调研。基金会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元化投入的途径,近10年的实践与探索,成绩斐然。

1 确立基金会理念与宣扬图书馆基金会人文精神

理念的确立与执行对于一个机构,尤其是慈善机构意义重大,基金会是实现慈善事业的一种载体。中西文化中对于慈善理念的界定各有侧重:西方文化中的慈善理念来自于原始的宗教思想,以“博爱”为核心的基督教文化传统是主要渊源;而中国文化中的慈善理念与经典文化密不可分,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传统是我国慈善文化的主要渊源[1]。以慈善为本的公益性基金会宣扬“博爱、普世与互助”精神[2],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其文化属性,并结合行业特点确定“人人能读书,个个读好书”为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理念;自2003年成立以来,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遵循这一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经过不断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了“支助基层图书馆(室)建设”项目品牌、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募捐和支助网络并具有了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宣传图书馆事业的文化担当和公益属性,凝聚和整合新时期有志于文化公益事业的社会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进步,作为全国第一家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多方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图书馆基金会的做法,在确定理念与宣传人文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建设公益品牌之路,以此彰显基金会的理念。

2 塑造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公益品牌

“对于盈利性企业来说,品牌是其赖以经营和参与竞争的基础,打造品牌是其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慈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必须重视打造品牌问题”[3]。公益项目是慈善组织的品牌,是慈善组织为捐赠者提供的一种服务,是慈善组织与捐赠者之间的相互承诺,是一种权力和义务关系。只有捐赠者对公益品牌有足够的认知,才能使捐赠行为得以实施。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运作较为成功的品牌是“支助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和“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优秀工作者评选”项目。前者从大局出发,通过调研找出了阻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并让问题浮出水面,先后成功助推建成了杭州市江干区花园新村图书室、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甘肃省通渭县图书馆美术资料室、贵州省毕节市图书馆等案例,引起社会关注;后者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图书馆(室)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四届共甄选200余位在图书馆一线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基层馆员,给予表彰奖励。该措施为政府图书馆事业建设考核进行了补充,以此带动了杭州市城乡公共阅读的稳步发展。经过几年品牌的塑造,这两个项目已成为本区域行业内特色公益品牌,从而提高了基金会的社会知名度,也使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人人能读书,个个读好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宣传“博爱、普世与互助”精神和培养大众“平民公益”精神创造了条件。品牌项目的塑造,支助效果的增强,成为目前和今后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新动向,也是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努力的方向。

3 四两拨千斤,助推政府更关注、支持图书馆事业

由我国国情决定,现阶段公募基金会大多有政府背景,作为区域性的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也不例外,这种属性在成立之初很明显。如何充分利用这种“政府属性”是一个视野问题和技术问题。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成立之初就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积极践行。

2007年之后的几年时间,基金会理事长曾东元同志率领由市政协、农工党、致公党、浙江大学和杭州图书馆等单位学者、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对杭州市区县(市)图书馆、乡镇(街道)及社区(村))图书馆(室)开展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调研组充分听取了当地文化部门、区县(市)图书馆、乡镇村干部、图书馆(室)管理人员以及市民、村民的意见和想法,先后形成了《杭州市乡村图书馆(室)面临困境亟待解决——杭州市乡村图书馆(室)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杭州市城区及街道、社区图书馆(室)现状调研与建议》等多篇调研报告提交政府,这些报告从不同角度调查了基层群众的阅读现状、需求及基层图书馆(室)的相关问题,也从专业的角度研究探索了我市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思路,为强化基层图书馆的建设而获取第一手数据。并由基金会理事长直接将调研报告呈送市委书记,由此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促成政府出台《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成为全国公共图书馆行业首例“两办”文件;促成政府成立了“杭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委员会”,也成为全国首个政府层面针对图书馆事业的专业委员会。更促成了现有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形成与有效运作,成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崭新模式和样板,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助推作用。

4 构建完善的募捐网络,拓展多样化社会合作

4.1 宣传“平民公益”理念,培育多元化募捐对象

基金会成立之初,就多方学习、借鉴国内外基金会的做法,对于西方社会的慈善文化传统[4-5]与中国传统的“好善乐施”进行多角度比较,在尊重国人“好善乐施”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倡导“平民公益”理念,研究如何提高“个人捐赠吸引力”[6]和转化“一次性捐赠为长效性捐赠”,同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多样化社会合作予以补充。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原始资金来自于读者借书证押金和企业家捐赠两个方面。成立后基金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募捐基金:一是向企业(理事会成员)募捐。基金会理事多为浙商中的领军人物,他们在浙商企业中具有一定号召力,并热衷公共、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理事会成员捐赠数量所占比例较大。二是通过举办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募捐。基金会属于区域性公募机构,因此,接受的捐赠大部分来源于省内企业和个人,捐赠主体主要是社会公众,与基金会倡导的“平民公益”理念相符。社会公众一般主要通过基金会开展的各项活动向基金会捐款捐物,虽然平均数额不大,但参与人员基数庞大,数量众多,有利于培育“平民公益”精神和践行“慈善的主体要向民间转移”[7]的目标。在2007~2009年三届“公民爱心日”活动中,基金会共计收到价值约29万元社会捐赠的物资和书籍。至2012年统计,基金会已募集资金900多万元。

4.2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多样化社会合作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基金会的运作模式比较成熟,“与政府合作”与“挑选合适的合作伙伴”成为其以慈善项目的形式开展社会化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2]。

与国外的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及国内其它类基金会相比,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缺乏社会化合作。如卡耐基基金会采取与当地政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图书馆捐助申请得到批准后,由基金会提供资金建造图书馆,接受捐赠的城镇则提供建造用地,并每年支付捐赠金额10%的税金以支付图书馆的所有开支。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认识到实现援助和自身发展更具长效的动力,加强社会化合作是目前的必经之路。2010年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和美国健华基金会达成合作的共识。数年来美国健华基金会在杭州市建德、淳安等地提供了援助资金,帮助基层图书馆室的建立,但由于该基金会总部在美国,后续的监督、培训等工作往往较难开展,为此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同意为基层馆员提供业务培训,并将这些基层图书馆室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目前基金会还正努力争取美国盖茨基金会的捐助,希望通过更多的国际化合作,更快提升基金会的运行能力、水平和地位。

5 结合行业特点,拓宽捐助对象

1996年邵友亮就曾经提出图书馆基金会由发展基金、奖励基金、研究基金、促进图书馆学研究和发展图书馆学教育几部分组成[8]。根据图书馆基金会的行业特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图书馆基金会的捐助对象。结合国内外图书馆基金会的运行模式,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捐助对象逐年拓展,横向行业业务需求与纵向行业专业研究相结合的捐助模式更适应目前图书馆行业发展前景,更与国际图书馆基金会业务模式接轨。

5.1 开展合作共建,支持特殊群体图书馆服务水平提升

弱势群体对于慈善来说,是第一扶助对象,是题中之义。而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对于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来说,更是关注的焦点,因此基金会把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始终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地位。

杭州图书馆在浙江省盲校设立盲文分馆,组织各项活动关注盲人精神文化生活。2008年第十八届“全国助残日”期间,在基金会的牵头下,召开“关注盲人阅读需求,丰富盲人精神世界——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服务工作研讨会”,研讨会深入研究盲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需求及盲文分馆运行模式,探讨利用杭州市残联的网络架构,提高盲文文献资源利用率与盲文分馆服务辐射力度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完善向所有人群提供平等、免费、无障碍图书馆服务的理念,为省内更多盲人提供便捷的阅读服务。此后,基金会还出资向盲文分馆捐助了数十台盲人阅读器,以改善在校盲童阅读条件,并联系基金会理事单位西子奥的斯向盲文分馆新馆捐赠了一台供盲人用专门电梯一台。经过合理化的资源配置与合作化运行,盲人分馆发挥了独特的效果。

基金会支持杭州图书馆佛学分馆的兴办,并在筹建过程中得到了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民宗局、市佛教协会及一些企业的大力帮助支持,市佛教协会200万元对基金会的项目捐赠,终于诞生了中国第一座独立服务于普通市民的佛学图书馆。2012年开馆后受到市民的喜爱,被媒体称为“最美读书地”,读者留言“静地 静心 尽性”,为喜爱佛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交流的空间。

5.2 向贫困地区提供无偿的文化资源及扶持资金

2007年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在甘肃省“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的图书馆资助建设了集借、阅、藏为一体的“杭州市图书馆基金会美术资料阅览室”。先后为通渭县图书馆配置价值30余万元美术资料图书,建成为国内县级图书馆配置专业文献最“牛”阅览室。该阅览室从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接待读者3.5人次,流通图书4.6万册。2009年基金会在捐赠人定向要求下向黑龙江同江市捐赠价值7万元的书籍;在2010年青海地震后,通过青海省慈善总会向青海玉树州图书馆捐赠了2万元购书款用于支持其灾后重建工作;向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书馆捐献了价值总计11万元人民币的艺术类、文史类和社会科学类书籍。这种“跨省区延伸,逾千里服务”的形式,赢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好评。基金会这种跨省区在异地建立特色专业阅览室,将服务延伸至贫困地区的做法在国内图书馆界属于首创。

5.3 关注基层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

基础设施及基层图书管理员队伍的薄弱是阻碍基层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原因。起主导作用的“人”在基层图书馆建设中的地位和需求不被重视,会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后瓶颈。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致力关注基层队伍的建设。为将优秀的图书馆基层工作者的事迹推广开来,全面激发基层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热情,2009年开始,基金会每年都开展优秀基层图书馆管理员的评选,共计对216名基层管理员进行了奖励,表彰了先进、树立了典型。2013年,基金会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杭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优秀工作者奖励暂行办法》及细则,拨专项经费开展“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优秀工作人员评选”活动,通过层层选拔,甄选出在图书馆岗位上作出突出业绩的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层图书馆管理队伍的积极性,为事业建设中的不足进行了补位,力图以此带动杭州市城乡公众的公共阅读稳步发展。

此外,基金会还结合杭州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业务培训,在摸清需求的前提下,义务为七区县农村图书馆(室)工作人员开展如何因地制宜搞好农村图书馆(室)服务的培训,受到了好评。

6 结语

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公益性实践是在成立之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具体国情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理念。作为全国首家图书馆事业基金会,运作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并存,应该看到基金会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还大有可为,如助力学术研究、助推国际间业务交流等等,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慈善是一种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57-61.

[2]刘兹恒,朱荀.美国图书馆基金会资助图书馆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9):102

-103.

[3]王卫平等.中国慈善史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189-193.

[4]杨岭雪.美国图书馆基金会的类型与运作[J].图书馆杂志,2005,(5):69-70.

[5]耿兆辉等.美国公共图书馆基金会的运作[J].河北大学学报,2011,(6):113-114.

[6]杜兰英等.中国非营利组织个人捐赠吸引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7-149.

[7]陆镜生.慈善面面观(第1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39-41.

盲人公益活动篇7

读者调查表去哪里填写

2013年“读者俱乐部”全面升级为网络互动,登录《宠物世界》官网,如果你是《猫迷》读者就进入猫迷栏目,如果你是《狗迷》读者就进入狗迷栏目,找到“在线调查”填写电子版读者调查表,即可参与我们的幸运读者抽奖活动。

杂志官方网址:http://

想成为草根明星如何报名宠物“专职模特”

如果你想参与《猫迷》微聚会、照片墙、开麦拉、微调查、微问答等网络互动栏目的话题,如果你想登上《狗迷》达人志、主流狗、精彩时刻等专栏——

我们有3种报名方法:

方法1:搜索@宠物世界-猫迷杂志 @狗迷杂志 你就可以私信向我们报名。

特别提醒:私信有发照片功能哟!

方法2:直接将照片投进电子邮箱。

狗迷电子邮箱:

猫迷电子邮箱:

方法3:登录官网找到“读者投稿”点进去。

工作犬进校园公益活动

第三站 北京什刹海小学

2013年4月25日,由《宠物世界》杂志主办的“工作犬进校园公益活动”正式到达第三站。此次活动合作学校为北京什刹海小学。上午10点半,学生们准时齐聚在什刹海小学的操场上,大家都期待着珍妮和它的主人陈燕的到来。当珍妮真正走到学生们的面前时,孩子们表现得异常兴奋。活动中,陈燕先是给孩子们讲述了自己与珍妮的故事,之后又给孩子们介绍了导盲犬的情况,并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对待导盲犬。

亲身体验,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尝试在珍妮的带领下是如何走路的。活动现场,辅助医疗犬西米同时也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孩子们不停地抚摸西米,与西米合影。活动结束,孩子们还让珍妮在自己的本子上留下了可爱的小爪印。

青年节,我们一起度过“宠趣乐活日”

盲人公益活动篇8

在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流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拿着盲杖,艰难地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穿过,你愿意护送他们踏上返乡的车吗?

为赶在除夕之夜和家人团聚,数以亿计的中国人跨越千山万水,各种辛劳都阻隔不了对家的思念。今年的春运大幕即将拉开,全国各地数万名的视障人士也将踏上返乡路,然而,无障碍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视障人士出行需要,视障人士独自乘坐交通工具出行面临比平时更大的困难。“春运期间,火车站、长途站客流量比较集中,视障人独自乘坐火车、长途汽车,会比平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对于盲人来说,春节独自出行的危险系数更大。”

作为春运“帮帮盲”志愿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也是“声波视障伙伴中心”创始人的杨清风说,“每年春节期间,中心一档收集盲人各种需求的热线栏目就会接到一些求助,希望能有给盲人接送站的服务,为了让在京视障人的回家之路顺利一些,我们有了请志愿者送视障人到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想法。”于是经过多方准备,在2015年,杨清风所在的“一加一”声音工作室与《新京报》联合发起了“帮帮盲――为盲人送站,春运志愿者行动”。这一坚持,就是三年,并且从最初的单纯在北京地区,发展成全国的公益性活动。“我希望参与过或者即将想要参与我们这项活动的志愿者们,都能用热情为盲人铺就温暖的回家之路,也为自己温暖春节的记忆。”杨清风说。

爱心热线发起爱心志愿活动

作为发起人,杨清风所工作的声波视障伙伴中心,其前身为2006年创建的一加一声音工作室,即国内首个视障人广播节目制作团队。正是依托这个平台的爱心热线,杨清风他们发现了盲人朋友的需求,“就平时大家的理解而言,认为残疾人这个群体可能都是在家的。但视障这个群体不太一样,很多人是在外地的,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事推拿工作,尤其是大中城市更加集中。所以到了春运的时候他们也跟普通的打工者一样需要回家,这时候无论机场还是火车站、客运站,都比平时客流量增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这对视障群体而言,就会面临比平时更多的挑战。”杨清风介绍说。

最初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想要解决北京地区盲人春运求助的需求,但是如何着手去做,一开始也面临很多未知:“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几个,一个是我们怎么开始做?还有谁能帮我们一块儿做这件事儿?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那么多志愿者,而且怎么让志愿者了解到导盲的知识?怎么把这些信息通知到有需求的视障者?”带着这些问题,杨清风和他们同事们开始寻找解决办法。

“因为我们在北京,所以就想着从北京开始先试一下。如何去征集服务的志愿者,我们想到了和媒体合作,于是我就找到了《新京报》。一拍即合下,就在《新京报》上刊登了征集志愿者的通知。”

之后的忙碌是杨清风和他的同事没想到的,“通知刊登以后我们办公室的电话就开始不停的响。一个星期我觉得每天怎么也得接个百十个电话。很多热心的人都来咨询报名,想成为我们这项活动的志愿者。”然而来报名的几十个志愿者,基本上都是没有接触过视障群体的,如何让他们了解这个群体,如何掌握导盲的知识,如何让志愿者更加深切的体验盲人的感受,“帮帮盲”活动举办了一场志愿者培训活动,通过游戏,让志愿者先体验“盲人”的黑暗世界,然后再学习如何引导盲人,为盲人提供接送站服务。“为了增进志愿者对这个群体的认识,我们还特别邀请了视障者的培训师。他跟大家全程来引导,效果特别好。如果是普通人培训志愿者,他们感受到的只是理论或者书面上的东西。但是有一个真正的志愿服务对象进行互动,志愿者就不仅学习到这些知识还有机会跟这个群体交流接触,能够真切的体会盲人朋友的需求,效果真的是非常不一样的。”

在报名的志愿者中,杨清风说有很多让他意外的感受,“我们一开始会认为来报名的年轻人或者学生会比较多。但是其实还有更多的基层的劳动者,这其中包括保安,环卫工人,也有很多老人。志愿者的积极性都特别高,很多时候我们安排一位志愿者只送一次站,但是他们会很热心的接送很多次,还有的自己开车,甚至会帮着购买车票,我们给车票费用的时候,很多志愿者都没有领取,这都让我们很感动。”

让杨清风印象深刻的是一对母女志愿者,女儿上高三了。但是在听说了春运“帮帮盲”这活动后,不仅自己来报名,还说服妈妈也加入了这个活动。因为她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而且她希望这能给自己的高中生活留下温暖的回忆。

“帮帮盲”志愿活动走向更多地方

在志愿者的热心服务下,2015年的志愿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在北京地区帮助了几十位视障者顺利踏上了春运回家的路,反响也非常好。于是到了2016年,很多全国各地的视障朋友就开始咨询,希望能把这个活动普及到更多的地方,帮助更多需要春运回家的人。杨清风和他的同事们,便开始着手联络各地的志愿服务组织。

2016年的春运“帮帮盲”志愿活动,让杨清风感受到最大的改变就是参与的城市增多了。“这时候我们实际上更多的承担了一个协调的工作,跟15年的时候有非常多的不一样了。我们不仅仅是延续北京地区具体的志愿活动的执行,还有更多的工作是跟各地志愿服务组织的对接。因为需要帮助的视障者都是通过热线直接跟我们联系。然后由我们对接到各个地方具体服务的志愿者组织。也通过这个协调的过程,我们逐渐建立了一套怎么去协调的规则。比如我们接到视障者的需求以后,怎么把这个信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反馈给各地具体的服务志愿组织,然后各地组织怎么给要帮助的视障者回馈信息。还包括我们怎么知道当地的服务状况怎么样?这系列的工作我们就建立了一个流程。”

然而这个流程的建立并不是那么容易,也经历了一番波折:“比如说我们订一个服务时间。但很多地方在这个时间段内可能很难保证服务;或者我们建立一个服务范围,而当地的反馈可能是只能在更小的范围内服务。于是我们就进行调整,只制定了一个大框架。然后再由各地自己制定小框架,之后我们再统一通知。2016年的时候,我们是这样做的。”

由于春运“帮帮盲”志愿活动的反响越来越好,全国各地有更多的组织不断加入,志愿服务的活动也更加广泛,志愿者的数量也从一开始北京地区的几十个,发展到全国几百个。

2017年的春运在即,“帮帮盲”志愿者招募也已经开始,杨清风说,17年将更完善流程,“我们通过征求各地的意见,规则也经过调整,更加严密,而且今年也将有更多的组织加入到我们的志愿活动中来。”杨清风他们还有新的计划:“今年的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还会对我们各地的志愿者通过网络进行一个表彰的仪式。”还有一些机构觉得“帮帮盲”这个形式不错,希望除了春运送站之外,建议能不能开设更多常态化的服务。“这个我们也在考虑当中,总之我们为什么设立全国统一的服务。我觉得很大程度上也是我个人同样作为一名视障者,对于盲人便利服务的期待。”杨清风说,“我是做视障者公益服务的,之所以要做这样一个工作,就是我觉得整个视障服务来说,目前的数量还不够多,获取的成本也不够低,渠道也不够直。所以我自己有一个梦想就是让盲人能够通过打这个热线,能找到他身边的服务,找到他身边的支持,找到他身边的爱心人士。我觉得这是以后可以拓展的一个空间。当然各地志愿者的热情也是支持我们做这件事儿的核心,但是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我们还希望把更多专业的服务理念,专业的助盲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志愿者们,希望他们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能更了解这个群体,甚至跟这个群体成为朋友。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的发展状况。”

“帮帮盲”照亮心灵

盲人公益活动篇9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点读机、电子词典、视频学习机,这些现代化的学习用品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也许司空见惯,但是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村以及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而言,只能成为脑海中的观念与符号。令人欣喜的是,这部分贫困孩子的心愿即将变成现实。9月26日上午,“留守儿童教育救助项目(湖南)爱心助学捐赠仪式”在长沙举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向湖南省教育厅关工委捐赠了价值2600余万元的教育物资。

教育部关工委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田淑兰,湖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许云昭,省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张放平,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主任督学陈湘生出席捐赠仪式。

“我去过湖南很多地方,留守儿童多是湖南突出的一个现状,尤其是在湘西、怀化等偏远的农村和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的生活现状让我时刻惦记在心。”捐赠仪式上,田淑兰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关乎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需要举全社会之力,特别是要吸引广大有实力、有公德心、有责任担当的爱心企业的广泛参与。田淑兰介绍,“留守儿童教育救助项目(湖南)爱心助学捐赠”公益活动启动后,接受捐赠的各县(市、区)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多方协调、共同参与关心的有效机制,要加强媒体宣传、加大学生和家长、家庭及感恩的教育,加快社会资源的引入,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加入支持教育事业的行动中来。

许云昭代表省委、省政府对湖南获得此次大额教育救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作为党和政府日益关注的民生问题,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现象作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牵动着每一个社会爱心人士的心,也为社会慈善公益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为湖南广大留守儿童、贫困学生送来2600余万元的教育物资,是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的关爱,也必将化为爱心的种子播撒在湖湘大地上。

陈湘生表示,中国下一代基金会这次把捐赠活动放在湖南进行,体现了对湖南教育的深情厚谊。湖南接受捐赠后,会将捐赠对象主要定为留守儿童及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并重点对我省边远、贫困地区倾斜。此外,要做好本次捐赠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要让每一个受到捐赠的学生记得感恩。

捐赠仪式上,广州读努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的负责人表达了继续关注湖南教育、情系湖南留守儿童的慈善情怀,来自长沙师范附属小学的10名留守儿童代表现场受赠并表达了真挚感谢。

2015年,湖南盲率将降到2%以下

本刊讯(记者 陈文静)“到2015年,将盲率降到2%以下,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内,并逐步扫除剩余文盲,实现有学习能力的青壮年无文盲目标。”9月16日,省教育厅就扫盲工作下发通知,进一步扫除剩余文盲,降低文盲人口比例。

据悉,脱盲标准是农民识1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2010年,湖南15周岁以上文盲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为2.67%,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66%,下降1.99个百分点。

湖南将在文盲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以中小学校、小学教学点或乡镇农校为基地,设立扫盲教学点,动员组织扫盲对象进“点”学习;在城市,要在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地的中小学校或化教育培训机构,设立扫盲教学点,举办扫盲及脱盲后巩固提高教学班。

从“怕新媒体”向“用新媒体”转变

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开班

本刊讯(记者 李旭林)9月24日,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班在长沙开班,此次培训班对今后一段时期加强教育宣传工作进行了深入动员和全面部署。

培训班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对近年来我省教育宣传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当前教育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深入剖析,对如何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培训班邀请了省委外宣办主任、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孔和平,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网宣办主任卿立新,省委网宣办副主任屈贵全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两百余名来自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学校、厅委直属单位分管新闻宣传的负责人及通讯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由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夏智伦主持。

盲人公益活动篇10

【关键词】个性化 公共图书馆 营口市

一、营口市图书馆的文化历史背景

营口市图书馆是免费对外开放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同时也是营口地区文献信息和古籍收藏保存,归纳整理,和借阅的文化交流中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公益性科学文化机构。

营口市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2009年,在第四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该图书馆获得“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建筑面积达到一万两千余平方米,是营口地区内藏书最多、占地面积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图书馆。

营口市图书馆在近70年年来,极大发挥了市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及教育职能。现在,已实现了以该图书馆为首的全市公共图书馆的集中管理模式。“营口文广信息网”和“营口市图书馆网站”是营口市图书管承办的辽宁省的第一个文化信息网站。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截至目前主要开展了“营口移动图书馆”、“市民课堂”、“盲人领航”、“益智启蒙”等具有营口特色的品牌活动,是营口地区信息文化交流发展的中心。

近五年来,绝大多数的省份将信息文化发展作为各省的建设目标,文化发展的建设成为了新阶段的科学文化建设的必要途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市内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二、信息资源概括

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建设模式。这其中包括信息资源主体构建、信息资源产权的一体化、资金来源以及物流等。

营口市图书馆拥有悠久的馆藏历史,馆藏文献分为以纸质文献和电子数字文献为主的特色信息资源体系,形成了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互补的馆藏体系。其中纸质文献以中文书刊为主,并以电子数字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的辅助。馆内现有馆藏文献71万,纸质文献60万,期刊名录547种,电子文献11万,外购数字图书馆25种,其中数字资源免费为大家提供的有:包括“万方数据”“超星读秀”“天方有声图书馆”“cnki中国知网”等。

要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这是为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图书馆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信息化的时代正好适应这一需求,也让图书馆服务方式多样化,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在现有图书馆馆藏文献中,由于读者长久以来的阅读方式和习惯,特别是中老年人,纸质文献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图书馆要进行信息资源重新整理,要在保证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下开展。至2015年到现在营口图书馆为迎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逐步改善传统的借书还书、纸质阅读,完善馆内的服务功能应对大众阅读习惯,除纸质图书以外,还新添了电子图书设备,提供更多功能的、贴近市民的服务。加强图书馆资源有效使用,让人们从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馆藏以中文书刊为主,营口市图书馆为响应政府号召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帮助企业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移,将能源化工、机器制造、新建筑材料及汽保业等图书为收藏重点,具有鲜明的东北沿海地区性特色。

现代科研人员需要大量研究数据,如果自己去查找会费时费力。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会根据科研人员的需要,时时关注其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方向,随时随地为其提供其课题有密切联系的、高效的、高知识含量的全程跟踪服务,提供出新的方法、知识,以解决科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营口市图书馆馆内建设成熟,分片划定,有服务区和借读区。其中馆内借阅区面积大,宽敞明亮。成年人、未成年人和盲人阅读有不同的分区。资源也分类归放:有声读物区、数字资源区、纸质文献区等等,是文化休闲交流的胜地,满足众多读者的需求。不断完善现代化服务功能,成为营口市图书馆履行其社会职能的重要资源与优势。

根据营口市图书馆馆内发展、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工作需要,及时采集各类文献、各类书籍,期刊,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归纳、管理保存和开发利用,完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营口市图书馆内现设有十三个工作部门,分别为“行政办公室”“典藏部”“社会活动部”“技术部”“网络中心部”“网站编辑部”“培训中心”“青少年中心”“阅览部”“外借部”“信息咨询部”“采编部”“业务办公室”,各部门协调配合,紧密协作,积极参与和开展图书馆各项活动,保证了图书馆内正常运营。

三、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基础

个性化服务简而言之,就是面对不同读者的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要求,营口市图书馆会提供不同的服务,该服务能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如果想为每一个读者提供精确服务与有个性推荐,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大数据,收集每个前来借阅的读者信息,从性格、爱好到工作岗位等,这样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才能对用户进行分类。它根据读者的文化层次,资源要求,平时行为以及心理偏爱等等,有的放失地为读者创造符合个性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他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以读者需求为中心。读者是图书馆的上帝,其需求至关重要。图书馆就要根据不同的读者个性特点及不同需要,为不同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作到“量体裁衣”。服务空间扩大化。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可以网上借阅,不再受时间空间的控制,只要读者想读,利用ID及密码就可以随时时行登录、记录、借阅。资源服务内容丰富化。以前只有纸质资源,资源占用图书馆空间大,查阅不方便,内容受到限制。现在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爆发,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非常丰富。数字资源的优点有许多,其中最重要有两个,一个是不占用空间,另一个就是资源内容丰富。服务对象多样化。由于信息资源丰富,任何读者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自己的需要的信息。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有资源进行服务。图书馆会为更多的读者服务,对象的多样化是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需求的又一突出特点。

1969年互联网诞生,那时互联网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但互联网时进入我国后,其惊人的传播速度已经超过人们的想像,它普及到千家万户,影响了我们的一切,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原来的以传统纸质文献为主要需求的公共图书馆已经逐渐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满足用户读者需求,保障读者权益,普及社会对图书馆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运而生。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最近几年各类图书馆来在依靠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即根据读者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它会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目的、要求进行分析,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我国针对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的研究比较晚,其研究从1999年开始的。虽然我们国家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起步晚,但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的进步,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在极短的时间内得以发展。下面以营口图书馆为例。

营口图书馆自1992年以来,根据本地读者不同的年龄层次,受教育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等情况开展了多种服务渠道及服务方式,广大用户读者可以从中享受到针对性较强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补充精神食粮、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水平,增强自身素质,将个性化深入到营口市的每个角落,使得营口市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便捷,新颖,深入人心。

营口市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至上,服务第一”, 而营口市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共享强馆、科技立馆、活动促馆、品牌亮馆、文明塑馆”。我市的图书馆改变以往的信息提供方法,提供信息个性化服务,以读者用户的需求为目的,利用图书馆信息分类对需求信息进处理,处理掉大量不被需求的信息,突出可利用的信息,其次也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种“个性化”针对,更加迎合读者们的需求,培养了其阅读兴趣,使得阅读更加高效便捷。持续创新的服务理念是营口市图书馆坚持办馆的方向。深化内部改革,不断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实行科学个性化管理,图书馆利用独具本地特色的、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会对所有资源信息进行过滤、收集、处理、分类,然后利用各种丰富的服务经验,使图书馆的信息成为读者精准需求。

营口市图书馆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提高服务意识,要提供一些新颖独特建议,熟悉信息技术的操作及运用,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对服务方式进行了创新。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时时进行处理,不断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总结。近年来,营口市图书馆在官方网站上设立读者绿色通道,实现读者用户与管理员的实时沟通,这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具有本馆特色的个性化网络服务建设。营口市图书馆不断对信息服务发展的进行创新和突破 ,从而把个性化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四、个性化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

(一)重视弱势群体 服务盲人阅读

公共图书馆大众化的一个特点是面向弱势群体,特别是面向了盲人。这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不断调节的结果,以适应不同读者群的各种需求 。阅读是人人享有的权利, 盲人读者是广大读者用户中的特殊群体。不同于以往,想让盲人走进图书馆无异于痴人说梦,如今,随着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盲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同样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让他们感受到更贴心的服务是社会服务的目标。营口市图书馆始终将密切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理念牢记于心服务大众,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事业机构,它记录保存着人类的信息资源,除了学习的基本职能之外,还有文化交流、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盲人能加入阅读大军中,也是公共图书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会是公共图书馆重点服务对象。对其它弱势群体尽职尽责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提升营口城市的文明水平,营口市图书馆与市盲人协会等组织机构合作,2009年,市图书馆终于在馆内着手筹建盲人阅读区,工作人员开始收集整理有声读物。这不仅仅满足了盲人的阅读迫切性,也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安慰,使图书馆服务对象扩大化。其中一部分有声读物也满足了不识字儿童的需要。让不识字的儿童与盲人一样可以走进图书馆,进行用耳朵听的“阅读”,给他们带来无法言说的快乐。

营口市图书馆的盲人阅览区面积达80平方米,地面配有盲路,让盲人无障碍进入阅读区进行阅读。市图书馆一共有各类盲文纸质资源近500种。盲人阅读区分四个部分:服务区部分、有声读物区部分、电脑区部分、盲文读物区部分。为了满足盲人读者的各种需求,市图书馆配有进口盲文点字显示器,该显示器功能强大,计算C上的信息用盲文可以同步显示,即将电脑上的文字信息通过读屏软件翻译成盲文后自动显示出来,盲人读者可以用手触摸盲文单元上变化的盲文点字来获取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信息便于盲人读者摸读。盲文点显器对于盲人读者学习十分重要,由于在使用电脑时引入触觉,可以极大加深盲人读者学习效果,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同时摸读速度大于听读速度,有利于盲人读者更高效地掌握所学内容。每台盲人电脑上都可以配备一台盲文点显器,方便盲人读者使用。

此外,市图书馆为了提高盲人的阅读积极性,让盲人读者与普通读者有着一样丰富的精神生活,曾多次举办“盲人读书会”,“盲人电脑知识培训”等活动。这样以来,增进了盲人之间相互交流、增加学习的机会, 扩大了他们的交友圈,盲人读者在市图书馆越来越多,成为市图书馆读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这种公益性的培训,使盲人读者能够熟练地掌握电脑操作本领,促进信息无障碍交流。

营口市图书馆曾多次开展盲人等弱势群体送书上门活动。把盲人等弱势群体读者需求放在首位,主动建立个性化服务及电话预约、免费咨询、送书上门等服务体系。营口市图书馆自创建盲人阅读区以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下到每个社区,认真调查盲人读者的生活学习习惯,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摸准他们的作息时间,对盲人读者的性格爱好、工作岗位等进行分类,为他们建立专门的读者档案,根据盲人读者的不同需要,开展了盲人读者送书上门活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大量收集相关盲文纸制资源及有声读物,使盲人读者真正享受到想读书,书能直接送到家门的便捷服务。

盲人读者由于身体的特殊原因,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时,会遭遇诸多难题,图书馆工作人员一直在寻找为盲人读者需提供方便阅读的方法,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使盲人读者能够与普通读者用户无差别的享阅读带来的快乐。

(二)方便随时阅读,开展移动图书馆

为最大发挥营口市图书馆的服务,在手机通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通过纸质传播媒介获取信息的用户逐渐减少,辽宁省图书馆率先开展了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将为营口市民读者获取各类及时信息资源提供最全面的信息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移动图书馆的开通是营口市数字信息化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移动图书馆顾名思义,就是图书馆是移动的,当然这不是实际距离的移动,而是读者在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一种便利。这种移动是以互联网以及无线通讯为依拖,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端,电脑终端、ipad等设备得以实现。移动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它可以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址位置、不同的空间进行借阅。实现用户随时随地对所有想了解的资源进行利用。读者可以通过移动图书馆阅读超星电子书,进行全文阅读和章节搜索,全馆藏链接,和自动文献传递。其数学阅读,极大方便了广大市民。为方便市民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2012年10月营口市图书馆开展移动图书馆培训活动。馆内人员通过详细的讲解对移动图书馆进行宏观介绍,和如何注册登入以及阅读,下载,馆藏查询,续借和预约。读者可以在移动图书馆中进行个性化设置,根据自身需求及喜好,有条件的选取借阅信息,另外还可设置个人书架,服务跟踪记录,偏好设置,短信和email定时推送服务。此外,者还可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随时提出建议与反馈,方便移动图书馆更人性化的服务于广大读者。

移动图书馆是我市图书馆现阶段主要推广的新型图书馆,通过在学校,社区,农村开展更多的移动图书馆培训活动,提高市民读者的使用率,享受电子阅读带来的便利,在全市形成一定的影响,使这项惠民服务更快更广的在读者中推广开来。

(三)拉近读者距离,创办市民课堂

为更好服务市民,市图书馆向广大读者发放“市民课堂”调查问卷,收集大家对该服务活动的意见。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教育程度,工作岗位的读者进行调查,回收了470份。绝大多数的市民读者对活动给予了十分中肯与积极地肯定,希望市民课堂能够更多的走进生活。这次调查问卷充分说明广大市民有着极高的学习意向,本馆也要为广大市民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在此项活动中,营口市图书馆与营口电视台,营口作家协会,营口日报,营口市委党校等多家企业及事业单位合作。到2009年,市图书馆共举办了十几次不同的图书阅读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已成为营口的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该活动坚持定期举办,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为确保每一场讲座都能获得良好效果,馆员们和授课专家精心准备,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全民阅读”是营口市图书馆目前的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它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让更多的市民通过在图书馆阅读,更好地为我市的各项科技成果走在全国的前列而提供坚实基础。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宗旨以讲座的方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通俗地传递给广大市民,这种“全民阅读”的活动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图书馆平日客流量大,读者求知欲强,能够主动接纳知识,共同推进了“市民课堂”一系列课程的成长与壮大。图书馆的市民课堂活动不仅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塑造了图书馆形象,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打造城市精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也是帮组市民终身学习,获取精神文化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近十年来,参加市民课堂活动的人数达到了近十万人,成为营口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

五、现阶段市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不足与创新

虽然营口市图书馆已经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个性化图书馆的服务建设,但照比省级,地方级图书馆还是有很大差距。个性化的读者服务工作虽开展了许多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但读者参与受众者不多,影响力欠佳,且没有具有营口市特色的推广品牌,持续性的品牌推广活动需要与各机构组织共同合作。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公共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要实现个性化服务,其基础必定是以人为本。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将不同的读者进行分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以人为本就是说,就是要尊重不同读者差异,注重细节,对每个读者负责,为每个读者解决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进一步为市内的其它建设服务。不但如此,还要建立与每个阅读者沟通记录,对沟通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整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并一一M行改正,使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达到让所有读者都满意的程度。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等电子技术。开展信息推送服务,不断扩展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包括智能推送和人工推送服务两大类,通过微信,短信,email等多种途径,定期主动向用户推送所需信息。

(二)建立读者信息库

公共图书馆要建立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不是关于图书的,而是关于每个读者的。读者在借阅时会填写个人信息,这过些信息就会知道他们的工作岗位。在借阅图书的过程中,也会慢慢了解他们的爱好,心理特点,所需知识等,以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服务。读者信息库,会从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爱好、专业知识等信息逐一丰满,然后对这些读者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信息库是一个慢长而复杂的工作,但只要有耐心决心,一定会将所有信息丰富到数据库中,准确无误地了解每个不同读者的个性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有三个方法来建立读者信息库。第一,读者在建立借阅扯卡时,会填写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这些基本信息在建立读者信息库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第二,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寻找读者的偏好、兴趣。大数据分析是一种非常可靠的工具,通过读者多次检索的上网关键字,就可以轻松将他经常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分类分析,从中寻找到他的喜好,让读者在借阅过程中,更方便更迅速地搜索到想要的资源。第三,通过其数据库获得。现在网络时代,一个人在不同的网站会有更多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弥补读者信息库的不足,以此来完整每个阅读者的信息。

(三)建立专题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除了建立图书库、读者信息库外,还应该建立专题数据库。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这就是建立专题数据库的理由。专题数据库就是图书馆应该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资源信息。营口市是东北地区近代史上的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也是目前“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还被评为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旅游城市之一,根据这些文化特点,收集所有相关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分类、分析、合并,结合用户实际需求确立专题数据库。与此同时,对于这样的地方性的文献信息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电视、网络、微信公共平台进行宣传,让市内的各行各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创新过程的坚辛,在尽可能满足所有读都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争取社会上的一些投资,为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同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另外,现代社会的科技日新月异,各个学科的发展变化迅速,也应该非常关注,学科研究也要做到专题化,建立专业的图书数据库,供专业读者随时获取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动态。

(四)积极开展馆际互借

每个省、市甚至县都会有自己的图书馆。以前图书馆各自封闭管理,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理上的距离不再是资源共享的绊脚石,每个图书馆都应该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结点,通过无形的网线,织就一张铺满中国的图书馆大网,实现馆际互借。这样做给阅读者带来的不仅仅是方便,而且还会带来更丰富的资源。每个图书馆可以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节省了经费,人力物力也会相应减少。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大型文献中心或商业文献提供机构间的信息资源的合作来实现共同享用。

(五)大力开展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是否为个性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图书馆服务观念应该实破传统模式,要大力开展网上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营口市图书馆虽然开展这一服务时间不长,但由于从其它城市特别是省级图书馆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使参考咨询服务得以蓬勃发展,得到可喜成果。原来市图书馆专业人才匮乏,现在通过人才引进,有专职咨询人员,并建立了信息咨询部。缺乏工作经验的工通过上岗培训,其专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都能为读者快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信息咨询服务,并可以帮助指导读者作人员提出的任何相关问题。每个月,市图书馆都开展一次与读者“面对面咨询”活动。该活动是一个新增加的图书馆服务项目,意为加强图书馆宣传工作,更好为参考咨询服务,真正实现图书馆与读者间无距离的交流、互动。

(六)编制网络资源导航系统

得益于网络的发展,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丰富多彩,读者在享受知识的同时,也会为繁杂的资源缠绕。为了使图书馆的资源从无序成为有序,随机性变成有目的性,编制网络资源导航系统。该系统会更方便读者的任何查找。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图书馆主页访问人数众多的特点,在主页上建立资导航系统,更方便地为读者提供快速简单的检索方法,帮助不经常上网的读者,可以通过这种导航系统,让检索阅读网络资源变成一种简单的方式。同时,还应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让网络资源导航系统更加人性化。

(七)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人才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在图书馆也是如此。我们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加强培养现在工作人员,提高其服务水平,实现图书馆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高素质的服务人员。这是实现公共图书馆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见如今依托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主动服务。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综合素质都要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需要具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和服务态度,而且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录入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有所掌握。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检索、筛选、组织、加工、整合,针对不同读者需求提供相应信息的供给。解答读者对图书馆或操作信息的疑惑,切实为读者做好个性化服务.因此,我市需要在原有的服务队伍中继续深化培养,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服服务素质是提高营口市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关键,也为营口市图书馆在社会服务中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是要求图书馆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换,是对传统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的正常延伸,是为发展图书馆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服务。随着个性化服务在图书馆中的逐步深入发展,从事图书馆员一职除了必备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还需要掌握专业的图书情报知识,网络信息技术。图书馆如果今后想持续稳定地发展,一定要将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手段。图书馆的所有工作人员,不仅仅做好借阅工作,还要以个性化信息服务为目的,不断创新,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六、结束语

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是所有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和人民群众传播文化知识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标志。提升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力是每个图书馆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使图书馆在社会服务系统中,主动承担起建设精神文90明这面大旗。

⒖嘉南祝

[1]黄俊杰.孟子思想史论[M].台湾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筹备处,1997.

[2]曾嵘.从读者需求探析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的转变[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