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10-11 17:2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1

1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过量的电磁辐射就造成电磁辐射污染。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为电磁能量迅速增长,电磁辐射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污染源。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电磁辐射污染隐蔽性强、影响范围大、损害后果具有长期性和潜伏性,它对人体的影响至今在科学上尚未完全明确。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很难用传统的“末端治理”方式来解决,即污染产生后再来治理。但通过合理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电磁辐射污染。 电磁辐射的上述特点增加了公众的惧怕心理。在美国和欧洲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病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和某些疾病之间可能具有联系,因而公众对于电磁辐射可能造成的健康危险高度关注。以暴露在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中受到了人身伤害和不良健康影响为由,针对公共企业和雇主的诉讼不断增加I’]。 2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设施分布越来越广、功率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建筑密度不断加大,电磁辐射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污染源。随着农村居民家用电器的迅速增加和电力、通信、交通事业的发展,电磁辐射污染由大城市迅速向中小城市及农村扩散。 我国的电磁辐射污染纠纷也与日俱增,电磁辐射污染投诉率居高不下,因电磁辐射污染纠纷引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常见电磁辐射污染纠纷有因在居民区建设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引起的排除妨碍纠纷,因电磁辐射污染所致人身伤害要求侵权损害赔偿的纠纷,因移动电话电磁辐射污染引发的纠纷,因开发商隐瞒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真实情况导致的商品房纠纷等。电磁辐射污染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公众的敏感度很高。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解决却很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 (l)主观原因:认识差距。由于科学宣传不够,人们对电磁辐射污染往往出现过于冷漠和过度恐慌两种极端认识,巨大的认识差距成为纠纷各方沟通的主要障碍。 (2)客观原因:立法滞后,执法不力。首先,现行法的空白让许多人感到无法可依,有限的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的冲突更是让纠纷各方莫衷一是。因产业发展不足,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矛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并不突出,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显现出来。因此,无论是立法机关还是相关的产业部门就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危害性的认识普遍不足,导致了法律的滞后。我国的《城市规划法》、《电信条例》、《电力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中均没有考虑电磁辐射污染的因素。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单个电磁辐射建设项目选址不当的现象大量地“合法”存在。其次,环保执法的“刚性”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解决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难度。电磁辐射设施、设备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违反法律规定,建设前不作任何必要告知和宣传解释的现象比比皆是。 基于上述原因,电磁辐射污染纠纷发生后常常久拖不决。产生污染的一方否认电磁辐射的存在,激起公众的反感与恐慌;而求诉无门的一方则群情激昂,有的还不惜采取过激手段。开辟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合法解决途径刻不容缓。 3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现状 3.1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单项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国家环保总局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法虽为专门性规定,但无法担当大任。原因是:第一,内容的滞后性。我国通信、电子等产业的大规模迅速发展是在该法颁布之后,其规定已无法满足目前更为复杂的电磁辐射污染防治需要。第二,效力级别低,执行大打折扣。该法仅为部门规章,在目前“谁主管谁起草,谁起草谁执法”的部门立法模式下,出于部门保护,由相关产业部门起草的立法很难主动考虑电磁辐射污染问题,《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许多制度在这些法律、法规和规拿中并没有反映。根据《立法法》,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在实际的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中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的许多规定形同虚设,无法实施,进一步凸显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中的立法空白。 3.2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空白和冲突 第一,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产品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我国对包括移动电话在内的在使用中产生电磁辐射的产品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也没有要求这些产品标注其电磁辐射值、进行电磁辐射值检测的任何强制性规定。第二,我国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冲突。目前同时存在两个并不统一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1988年国家环保局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一88)和1989年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不一致,其中,卫生部的规定更为严格。两个标准的法律效力相同,发生冲突时只好呈请两部委的上级机关裁决其适用性。2004年4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在关于环保电磁标准复函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10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OZ一88)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制定的,该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和个人、相关的设施或设备,但不包括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虽然标准从行政上得到了统一,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消费者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有关检测部门和执法部门在援用标准时仍然尺度不一。 4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4.1充分利用现行法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现行法虽不够健全,但并不是无法可依,而是可以用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解决纠纷的主要立法有:#p#分页标题#e# 4.1.1环境保护立法。第一,专门性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24条明确规定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故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均可适用。根据2003年9月l日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1.2相关部门专项立法。广播、电信、电力等产业部门的专项立法也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作出了规定,如《广播设施保护条例》、《电信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城市电力规划规范》等。 4.1.3国家其他立法。电磁辐射纠纷的当事人还可以充分利用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规定,《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利的规定等。 4.1.4地方电磁辐射立法。我国已有部分省市进行了电磁辐射地方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家立法的空白,如《吉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J匕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等。 4.2尽快完善现行法 4.2.1建立电磁辐射国家标准体系 (l)统一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同时存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一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个相互矛盾的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是不正常的,应当尽快统一,并明确其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制定多辐射源的国家标准。 (2)建立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迅速出台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这不仅对消费者有利,而且对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长远利益也有利。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市场准人制度,以加强对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管理。 4.2.2加强电磁辐射地方立法 现行电磁辐射地方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辐射环境立法,如《吉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二是进行专门的电磁辐射环境立法,如《河北省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三是就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单项立法,如《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加强地方立法应强化对电磁辐射污染法学特征的研究。现行地方立法主要是在“急用先立”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对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学特征研究不够。综合性辐射环境立法中,只是简单地将电磁辐射附属于电离辐射(又称放射性)一起立法,并未深入研究这两种辐射的共性和个性。这两种辐射污染虽然在管理制度上有某些相同的地方,如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都实行“三同时”制度等,但它们在危害原理、危害程度、防治原则和管理制度、法律责任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简单合并。而专门的电磁辐射环境立法主要是重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电磁辐射单项立法在结合地方实际问题加强管理上有所突破,但对相关原则、理论的研究仍显不足。 4.2.3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健全有关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使电磁污染源远离稠密居民区,把电磁污染管理纳入日常环保工作轨道。目前,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电磁辐射管理经验,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也在稳步进行,但法律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是势在必行。与其他污染防治法相同,该法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l)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预防优先、合理控制、统一规划,其中统一规划是实现预防优先、合理控制的手段。对于电磁辐射这种特殊的污染而言,预防甚于治理。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在科学上尚未得到完全的证实,对电磁辐射污染的预防带有风险预防的因素,使“预防优先”更为贴切。“合理控制”是指根据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将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内。世界各国的电磁辐射标准差别较大,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了各国的产业发展。通讯、电子等产业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引导其走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2)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明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其他协助管理部门之间以及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之间的分工作出明确界定,以改变目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管理缺位的现象。 (3)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主要制度:除了传统的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以外,还应该特别注重建立健全电磁辐射规划制度、电磁辐射设施、设备所属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以及对儿童、孕妇的特殊保护制度。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律对策

1.浦东电磁辐射污染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浦东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设施分布越来越广、功率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建筑密度不断加大,电磁辐射成为一种新的城市污染源。因电磁辐射污染纠纷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常见的有:因在居民区建设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引起的排除妨碍纠纷;因电磁辐射污染所致人身伤害要求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因手机电磁辐射污染引发的纠纷;因开发商隐瞒有关电磁辐射污染的真实情况导致的商品房纠纷等。电磁辐射污染直接关系到大范围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公众的敏感度很高,但电磁辐射污染纠纷的解决却很困难。

2.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空白与冲突

2.1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单项法律、法规的缺失

国家环保总局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法虽为专门性规定,但因内容的滞后效力级别低,使执行大打折扣。该法仅为部门规章,根据《立法法》,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所以在实际的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常常出现电磁辐射污染纠纷中的各方当事人各执一词,各执一法的现象,《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许多规定形同虚设,无法实施,凸显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中的立法空白。

2.2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空白和冲突

第一,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产品电磁辐射国家标准。我国对包括手机在内的在使用中产生电磁辐射的产品没有任何国家标准,也没有要求这些产品标注其电磁辐射值、进行电磁辐射值检测的任何强制性规定。第二,我国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存在严重冲突。目前同时存在两个并不统一的环境电磁辐射国家标准。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1989年卫生部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对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的规定不一致,其中,卫生部的规定更为严格。

3.充分利用现行法

我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现行法虽不够健全,但并不是无法可依,可以用来防治电磁辐射污染,解决纠纷的主要立法有:

3.1环境保护立法

第一,专门性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电磁波辐射是一种污染源,故该法规定的原则、制度对电磁辐射污染均可适用。根据2003年9月1日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2相关部门专项立法

广播、电信、电力等产业部门的专项立法也对电磁辐射污染作出了规定,主要方式有:明确规定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条款,如《广播设施保护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广播电视信号发射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在已有发射设施的场强区内,兴建机关、工厂、学校、商店、居民住宅等设施的,除应当遵守本条例有关规定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磁波防护和卫生标准。

3.3国家其他立法

电磁辐射纠纷的当事人还可以充分利用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听证程序的规定,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利的规定等。

4.尽快完善现行法

4.1建立电磁辐射国家标准体系

4.1.1统一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同时存在《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两个相互矛盾的环境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是不正常的,应当尽快统一,并明确其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制定多辐射源的国家标准。

4.1.2建立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迅速出台手机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首先,这对消费者有利。由于我国没有任何相关产品的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生产商和经销商更不会主动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进行电磁辐射检测,消费者对电磁辐射的强度一直处于不知情的状态,更无法证明产品会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其次,确立产品电磁辐射强度国家标准有利于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的长远利益。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外能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破除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内有利于构建我国的技术性法规体系,防止国外不符合电磁辐射标准的产品流入。目前,许多国家都已建立了市场准入制度,以加强对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管理。

4.2加强电磁辐射地方立法

现有电磁辐射地方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将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辐射环境立法,如《吉林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二是进行专门的电磁辐射环境立法,如《河北省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三是就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单项立法,如《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上海市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设置管理办法》。

4.3条件成熟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

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决定,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健全有关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使电磁污染源远离稠密居民区,把电磁污染管理纳入日常环保工作轨道。目前,我国已积累了一定的电磁辐射管理经验,对电磁辐射污染的科学研究也在稳步进行,但法律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治,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是势在必行。

与其它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污染的隐蔽性、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安装中的不透明性大大增强了它对公众的神秘感,公众很容易从心理上对它产生恐惧和疑虑,即使电磁辐射的强度极小,也可能会招致公众的激烈反对,以至于世界范围内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公用企业,如移动通信公司、电力公司已越来越难以觅得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地,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消除这种对立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当事人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和沟通,以褪去电磁辐射污染的神秘性。虽然公众参与对于任何污染防治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对于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作用更为重要。建立起维护公众知情权、公众参与决策权、公众监督权的公众参与制度,是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立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公众参与的途径、参与的程序及参与的保障措施。

儿童和孕妇属于电磁辐射污染的敏感人群,虽然电磁辐射对儿童成长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在科学上还未得到确切的证明,但基于其高风险性,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参考文献】

[1]邱秋.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现状及法律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6(01).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通信基站 电磁辐射 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TN91 文献标识码: A

一、基站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电和磁交互产生的一种能量,电磁波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基站的电磁波属微波,移动通信GSM使用的是890MHz-954MHz,3G使用的是1920MHz-2170MHz,而日常使用的微波炉一般是2450MHz。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电磁辐射能够产生致畸效应、诱发白血病和癌症、影响生殖系统及心脑血管系统等。我国著名雷达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认为,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不是短期内可以发现的;中华医学会放射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开宝教授也指出,不排除通信基站天线对儿童造成危害的可能;然而,目前尚无数据表明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与疾病存在直接联系。

目前,我国通信基站周围环境中的磁辐射强度应符合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规定的“一级标准”(安全区),即,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功率密度远低于10 w/cm2。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该标准相对严格,欧洲大部分国家现行标准为200 w/cm2。

二、意见和建议

2.1 严格执行环保审批验收制度

虽然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法存在立法空白,但也是有法可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可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规划和项目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法》第七条明确提到,省级环保部门负责对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通信基站属该范畴)申报登记、环评审批、验收,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此法第二十条则要求在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或高频设备的周围,不得修建居民住房和幼儿园等敏感建筑。

因此,环保执法部门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未获得环保审批即进行建设或已投入使用的基站,尤其是建设在居民楼内的基站,应依法责令停止建设或使用。其次,要严格审查基站的建设地址、规模、类型、基站的频率、功率、天线高度、角度等与环评审批和验收的符合情况,发现问题,依法处理。

2.2 加大知识宣传,消除公众顾虑

电磁辐射因看不见、摸不着,其污染就会带有神秘性,也是人们谈“辐”色变的原因。加大对电磁辐射知识、国内外电磁辐射标准限值、我国基站建设的程序、通信基站环保技术要求等的宣传力度,疏堵结合,才能消除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的隐蔽性,增强基站天线设备安装的透明性。

此外,应倡导企业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并采取措施打消公众对辐射安全的顾虑,减少投诉量。2013年3月中国移动首次在杭州西湖蒋村花园的小区绿化带里,树起了一个“基站辐射电子显示屏”,该屏显示了该区域国家电磁辐射标准限值和实时值,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辐射透明公开,放心存在。

2.3 加强对基站的监督管理

虽然,目前国际上尚无因通信基站电磁辐射造成人体危害的案例,但不排除基站电磁辐射污染对周围居民低剂量、长效应、潜在的暴露风险。市、区级环保执法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以及验收合格标牌;定期对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进行抽查监测,严格执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制定电磁辐射环境内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运行安全档案;督促基站项目建设前后向周围群众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

2、《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1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1号

4、《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

5、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影响邱丽莉 UNDP妇女与环境国际研讨会 (2001年1月)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电磁辐射 污染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83-02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应用越来越广泛,随之也带来了电磁辐射。如今的电磁辐射已经成为我国的四大污染源之一,严重于水污染与空气污染。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常用品也越来越智能化,从家用电器到办公设备都使用了电子化的产品,电子化产品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电磁辐射。电磁辐射频度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电磁辐射能量,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会在人体内形成热效应,将人体内吸收的电磁转换成热量,导致人体内的温度上升,严重者致人头晕、记忆力减退,因此人们应该对电磁辐射带来的污染加以重视,并采用有效办法避免电磁辐射带来的身体危害与环境污染。

1 我国电磁辐射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还没有健全的制度

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有相关的制度保护环境,但是具体到电磁辐射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减少电磁辐射造成的身体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如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社会向现代化的方向推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亲自动手的越来越少,越来于依赖智能化的设备,这些设备会释放出很强的电磁辐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环境的污染。在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需要法律政策的支持,否则只有拥有保护身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意识而没有章可循,在电磁辐射的保护中就没有执行力与约束力,那么所谓的保护人的身体健康以及环境污染就会变成一纸空谈。因此只有在国家范围内建立电磁辐射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减少电磁辐射带来的污染。综观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律内容是片面的,不具体的,没有针对性的电磁辐射法规,因此还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1.2 电磁辐射的环境保护需要人们的共同参与

电磁辐射的污染不仅造成环境的整体危害,近距离的更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作中人们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因此对人们造成的危害也是变化的。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意识浅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睡觉之前并不关闭手机,甚至有人将手机直接放在枕头之下,造成电磁辐射;更有人在电脑前工作一整天也没有采用任何的措施防治电磁辐射,因此在工作状态中容易疲倦懈怠,这都是电磁辐射带来的影响,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电磁辐射的环境保护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否则将会被束之高阁,起不到作用。

1.3 电磁辐射的环境保护方法需要进一步商榷

电磁辐射从本质上分析属于一种物理污染,要从源头上遏制电磁辐射应该从其本质上进行探讨,在防治电磁污染的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措施是很重要的,否则治标不治本,起不到根本的作用。防治电磁辐射可以从保持距离的方法实现,人体远离电磁辐射的根源,或者是将电磁辐射通过屏蔽仪器进行屏蔽;人体本身应该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强对电磁辐射的抵抗能力。

2 解决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办法

2.1 政府加以引导,起带头作用

政府是国家的领头人,因此政府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在治理电磁辐射方面政府应该带领人们一起对抗电磁辐射从而加强人们对电磁辐射的意识,发挥每个公民的力量,共同对抗电磁辐射带来的人体健康的损害以及环境的污染。我国政府在十中对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充分表现了国家要治理环境污染的态度以及理念,要真正实现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的治理应该开展有序的政府与公民的互动,让每一位公民积极地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导向的职能,制定相应的关于电磁辐射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在具体的治理标准以及具体的治理办法上给出建议,这样才有明确的指向性,让公民主动参与进来,有机合作,各司其职,达到全方位治理的目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来看,在治理电磁辐射污染问题上应该坚持五位一体的原则,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尤其是在制定具体的电磁辐射法律法规上,应该确保其实施过程中的实效性。

2.2 树立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理念,提高公民的参与度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其所需时间较长,并且需要公民的参与才能完成电磁辐射的真正防治。而如今随着市场脚步的加快,电磁辐射的污染范围越来越大,治理过程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就是与环境保护的直接冲突。在开展电磁辐射的治理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采用高标准的要求开展电磁辐射的环境保护,在保护的过程中,强化对文件的审批。全方位转变人们的传统环境意识,运用全新的环境保护理念,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保护之中,严格法律程序,对环境质量进行全方面的监控,调动公民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成为防治电磁辐射的主动参与人。拥有责任意识,否则公民的轻视态度,不能起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在防治电磁辐射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采用强有力的宣传,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2.3 强化对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系统地改进

在进行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问题,不能单方面地考虑电磁辐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考虑到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去考虑分析。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治理是一个完善的系统,不能从某个方面去考虑,应该统筹兼顾,在制定理念的时候要具有逻辑性和结构性,坚持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治理方法,从而在电磁辐射污染的治理中,能够抓住重点,同时也不会放过每一个细节问题,系统地改进,全面地防治。

3 结语

计算机时代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很多事情不需要人们亲自动手就能完成,电子元件被利用的次数越来越多,同时带来的就是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污染。在如今条件下人们应该关注这些电子元件带来的污染,和对人身体健康的损害,积极采取措施防治电磁辐射带来的损害,全面开展电磁辐射污染的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保护之中,人们的参与意识并不是很强,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没有电磁辐射保护的观念,这就直接导致了在电磁辐射的环境保护之中公民的参与不积极。所以电磁辐射污染的治理过程中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政策,通过立法的形式让人们意识到电磁辐射保护的重要性,全面树立人们的电磁辐射保护意识,全民对抗电磁辐射所带来的身体健康损害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强化人的身体素质,促进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赵玉峰.环境电磁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2] 黄晓华,姚颖,杨斌,等.探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保护与管理[J].环保科技,2013(2):42-43,48.

[3] 徐鹏,张建春.电磁辐射污染对人的危害与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1(5):17-20.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重点难点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115-02

1、前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工矿企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迅速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国家在投入巨资进行包括火电、水电、风电和核电等在内基础电力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城乡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逐步营造一个稳定、安全、有效的用电环境。各种电压等级的送变电工程作为城乡电网改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联系电力资源与用户的纽带,在提高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电磁辐射防护问题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了这方面工作的监管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根据国家环保部最新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各种电压等级的送变电工程均需开展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中500kV以上及330kV以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送变电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电压等级的送变电工程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并向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工程投建前,对工程在施工期、营运期等不同阶段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客观的预测分析,并提出避免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措施和建议。笔者在从事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下谈谈自身的心得体会,并对评价作业中所遇难点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2、送变电工程环评工作的重点

开展工作都必须抓准重点,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调配参与者投入在各个工作环节上的时间和精力,避免多做无用功,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也不例外。根据该类环评文件编制和审批要求,其工作重点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工程设计文件,运用表格和图件清晰明了地描述和反映工程组成情况:

(2)分别用表格和图件的形式明确反映工程与环境敏感区的关系;

(3)属于改扩建工程的项目,应清楚了解原工程组成及运营期环保工作情况,并提出“以新带老”的措施;

(4)工程建设对环境敏感区造成的生态影响及电磁影响应当作为评价重点,分别给予全面、具体、准确的预测分析,不能泛泛而谈;

(5)公众参与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的要求,通过现场张贴告示和网上公示的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参与问卷调查需覆盖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公众群体,问卷问题的设计力求合理,使得公众参与调查能够客观反映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态度,尤其是要调查清楚反对项目建设的原因,使环评管理有据可依。

根据以往经验,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送变电工程环评工作应当紧密围绕这几方面展开,只要把涉及的问题说清楚、说透彻,一般都能顺利通过审批。

3、送变电工程环评工作的难点

3.1 环境敏感区的确认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送变电工程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含义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送变电工程经常包括大范围、大规模送电线路的建设,沿途涉及几个县级甚至市级行政区域,属于线性工程,但由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费用在整个项目设计费用中所占比例不高,设计单位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往往只配备满足工程设计最低需求的人员投入该阶段的工作,这样就容易造成工程沿线区域现状调查情况不够翔实,在该阶段设计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图件中也往往无法确切反映项目周边是否存在环境敏感区及其具体所在。

按照国家环保部有关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由于环境敏感区生态、人文敏感度和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必须对其与工程相对位置关系、工程建设影响和保护措施予以清晰的表述,显然,此时的可研深度难以满足环评工作的深度要求,这样,接受环评委托的单位就必须承担起调查、核实工程周边环境敏感区的重任。环评单位在开展现场踏勘工作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主动与地方电业局沟通,请求配合与协助:及时向地方环保局收资,以便确认工程范围内是否存在环境敏感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工程确有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督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与相关环境敏感区主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取得路径协议。

3.2 模式计算与模拟类比测量

对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而言,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通过分析,预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在送变电工程环评中常用到两种预测方式:一是采用理论公式进行模式计算,一是通过类似项目的相关监测数据进行类比分析。两种方式建议按情况分别对待:

对工频电场,因电场强度仅与电压有关,而目前在各地均有已建成投运的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和送电线路,要找到相同或类似的送变电工程比较容易,此时采用类比测量是比较直观和可信的。

对于工频磁场,因其与通过线路的电流有关,而一般情况下送变电工程运行工况是介于经济电流和最大电流之间,达不到设计工况,也就是说很难遇到两个变电站或两条线路完全相同的运行工况,选用的类比测量数据极可能不是最大运行电流条件下的工频磁场值。因此,在评价工频磁场时,建议以模式计算为主,同时充分考虑经济电流和最大电流两种情况,并结合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出与实际运行情况更为接近的预测结果。

环评作业中,对工频电磁场的模式计算,可以采用经过考证过的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对所采用的计算公式和参数要在环评报告中给出,这里建议采用《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推荐的方法。另外,目前国内在送变电工程环评方面尚无要求采用统一指定的预测软件,因此环保部门也鼓励环评单位开展相关预测软件的立项开发和鉴定工作,以促进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模拟类比测量时,应注意说明模拟类比的电磁辐射设备概况、测量地点和条件、测点分布、使用仪表、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统计、测量结果和分析。另外还应注意选取的类比变电站的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型式及出线方向,以及类比送电线路的回路数、尺寸、相位排列、档距、架设高度与被类比的送变电工程尽量一致或接近。

3.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环评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越来

越受到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

在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在问卷内容和调查对象的选取等方面常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虽然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3月18日施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以下简称《办法》)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提出了相对明确的规定,但其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由于《办法》对公众是否必须参与调查没有强制性规定,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在送变电工程环评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环评单位就常遇到公众害怕承担责任而不配合填写问卷的情况,其对项目建设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难免令调查人员感到无所适从。

对于送变电工程而言,特别是有送电线路途经居民生活区的项目,在进行公众参与调查时,有时会出现大比例的反对意见,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甚至曾发生过当地居民阻挠施工的情况,个别工程在建成后也遭遇环境纠纷和环境投诉。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有关,另一方面,这与公众及媒体对电磁辐射污染概念及成因的错误理解有着莫大关系。目前,公众对电磁辐射污染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很多媒体也将电磁辐射视为空中无形杀手,同时将广播电视、电台、雷达、通信产生的高频电磁场和高压送变电交变电产生的工频电磁场混为一谈。实际上电力系统产生的主要是工频电磁辐射,有关这种电磁辐射是否影响人体健康,国际上尚无明确定论。另外,电磁辐射和电磁辐射污染是两个概念,任何带电体都可以产生电磁辐射,而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时,才会产生负面效应,这部分超过标准的电磁辐射强度称作电磁辐射污染。《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暂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以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环保主管部门已经把这两个限值作为强制性环保标准来使用了,也就是说,当送变电工程周边环境中电磁场监测值不大于电场强度4kV/m,磁场强度0.1mT的国家标准时,可视为电磁环境是安全的。

针对如何做好送变电工程环评中的公众参与环节,本文从环评单位角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评中公众参与的可操作性,同时环评单位现场踏勘和调查要做到细致全面,有效保障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正确引导新闻舆论:环评单位在环评文件中应当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与周边群众的沟通,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解或矛盾,并将群众意见及时反馈设计单位,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积极消除公众“电磁辐射恐惧心理”。

4、结 语

总体而言,送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一般建设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对其要点作了一些归纳和总结,以期对今后送变电工程环评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志轩,孙为民,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电力环境保护,2000,16(3):54-56

[2]龚建新,蔡金锭,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福建电力与电工,2006,26(3):18-20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城市;电磁辐射;污染源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X123

1 电磁辐射是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

环境污染要素可分为物质流污染和能量流污染两大类。物质流污染物进入环境使大气、水的质量变坏,并进而影响到土壤和食品。能量流污染同样会使环境质量变坏,并进而影响到人体健康。电磁辐射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流污染。电磁辐射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两大类。现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主要来自人工辐射,天然辐射水平较之人工电磁辐射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人工电磁辐射来自广播、电视、雷达发射设施、通信系统、电牵引系统、电器与电子设备及电磁能在工业、科学、医疗中的应用设备。

2 影响城市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的几个主要污染源及其造成影晌的原因

2.1 声音、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由于接收机(无论是声音还是电视)的数量十分庞大,一个大城市中可能超过千万台。如果采取提高接收机灵敏度(像移动通信那样)的方法保证信号接收,从总体上看是十分不经济的。此外,由于电磁环境中的电磁噪声广泛存在,而声音广播与电视广播的接收带宽又都较宽(如调频广播带宽200kHz,我国PAL―D彩色电视广播带宽6.5 MHz),如接收机灵敏度过高,很容易使信噪比降低,影响信号质量。所以在广播中都是采用高发射功率、低接收灵敏度的方案。例如,对于彩色电视接收机,在75Q阻抗输入条件下,图像通道噪波限制灵敏度:VHF频段250 IxV,UHF频段350 IxV;短波调幅广播接收机为一二百微伏;调频广播接收机为数十微伏(而移动通信接收机的灵敏度高达1IxV左右)。由于以上原因,广播发射机的功率都很大。对于中波、短波声音广播发射台,由于考虑到占地面积大,要求周围无高大建筑,以及电磁环境问题,所以多设置在城市郊区,周围人口密度不大。同时,由于中、短波广播的服务范围很大,也不存在把发射天线设置在市内的需要。由于发射天线所处之地,地广人稀,所以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对电磁环境的污染不是主要问题。同样原因,短波通信发射台也与短波广播发射台情况类似。中波一般不用于干线通信。调频声音广播的频段87.5~108 MHz,我国电视广播的频率为:49.75~72.25 MHz,77.25~91.75MHz,168.25 ~222.75 MHz,471.25 ~565.75 MHz以及6o7.25~957.75 MHz,共分为5个频段。由于在这些频段里,电磁波主要以空间波的形式呈直线传播,并且受高楼等建筑物的遮挡或反射。所以如要求服务范围较大,并且不偏向城市的某一部分,则必需提高发射天线塔的高度,而且天线塔的位置也应选在城市的较中心地区。这些位置周围往往人口稠密,加上发射功率较大,这使得调频、电视发射塔成为城市居民与电磁环境工作者关心的焦点之一。

2.2 通信系统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增多,移动通信公司必然要建设更多的移动通信发射基站来扩大容量。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要求一定的高度,但是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必定是有限的,随着高层建筑物顶部的空间被全部占用,越来越多的基站建在了5、6层高的居民楼顶上。再由于高层空间和选址的限制,有的建筑物上同时建有三家移动通信公司的基站。在泰州市就发现有的建筑物顶上同时建有联通公司、移动通信公司和世纪公司(CDMA)的基站。有的虽然没有建在同一个建筑物上,但是距离也很近,这必然要增加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虽然基站的发射功率并不大,一般只有十几瓦,但是基站的分布密度大,而且是24 h连续发射的,有的基站距居民很近,所以移动通信基站对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以泰州市联通移动通信公司为例,泰州市行政区域内共有基站399个,分布在市区的有144个,其中距居民不超过50 m的就有38个,据联通公司上报的材料中得知,最近,有的基站就建在居民楼群中,已经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关注。

2.3 高压输(变)电系统

由于现在许多高压输电线路已经采用地缆形式,所以这里主要讨论高压变电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许多以前远离居民区的变电站已经被居民楼包围,再由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用电器基本普及,这必然要造成城市用电量的增加,在城市中就要增加高压变电站的建设。而且随着送电压的增加,所造成的工频电磁场强和电磁干扰也越来越严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电力部门已决定,220 kV与110 kV变电站将逐渐由城市的郊区转移到市区,以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500 kV超高压线路建设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超高压线路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干网络,基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和负荷都比较集中的国情,500 kV

线路进入城市近郊的人口密集区已不可避免。以泰州市为例,今年就要在市区新建220 kV变电站5座。在郊区新建500 kV变电站2座。高压变电站产生电磁辐射主要有电晕放电、绝缘子放电电磁噪声及其周围产生的工频电场。

3 结束语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7

1、液晶电视、显示器

2、笔记本电脑

3、空调

4、无氟电冰箱

5、臭氧消毒柜

6、电饭煲

家电辐射:

1、抽油烟机

2、电饼铛

3、跑步机

4、氟利昂冰箱

家电辐射:

1、等离子电视

2、台式电脑主机

3、无线鼠标和键盘

4、电热足盆

5、空气净化器

家电辐射:

1、光波炉

2、CRT电视,即传统电视机

3、家庭影院

4、水暖式电热毯

5、红外管电暖气

6、电扇

7、电磁炉

8、电熨斗

家电辐射:

1、电吹风

2、微波炉

3、导线式电热毯

4、加湿器

5、吸尘器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

【编者话】妈妈最近正忙着搬家,小编本想借此好好表现一下,送她一套全新的家电,可习惯了节俭的妈妈说什么也不肯。逼得小编只能使出杀手锏,摆出更省钱和更健康这两大理由,才说服她换了新家电。现在,我就把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更新旧家电会是一件既省钱又健康的事。

花钱买辐射

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源很多,微波炉、电脑、电视机、空调、手机等,都会产生辐射。这些看不见的敌人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人体的生殖系统。

对女性而言,从事IT行业或是终日与电脑为伴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生殖系统受影响现象。例如,经常从事电脑操作的银行女职员,有35%的人会出现痛经、经期延长等症状。

电磁辐射对于男性的生殖能力同样存在着威胁。据介绍,电磁辐射对人体会直接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引起细胞形态变异和动能损害,长期生活在电磁辐射中,会引起男性的生殖细胞和活动能力降低及数量减少。

下面,小编就对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进行一个辐射排行榜,看看伤害我们身体的罪魁祸首究竟是谁。

一代新机换旧机

从上面的榜单不难看出,光波炉辐射小于微波炉;水暖式电热毯辐射小于导线式电热毯;液晶电视辐射小于等离子电视和传统电视……这说明,新型的家电产品,要明显健康于传统的家电。

在我国,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卫生部颁布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这才使得在我国生产的电器,其辐射上限得到控制。随着工业水平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的家电产品其辐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尤其在换代时,家电产品的卫生标准也会与时俱进,保证新款的电器不是建立在牺牲健康的前提下革新的。

另外,细心的读者有没有发现,在上述排名中,功能属性大致相同的电器,更节能的,恰好也是辐射量较低的。这并非巧合,而是由电器的工作原理决定的。

无论哪种电器,都需要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电视能发光、暖气能制热。旧机由于技术落后,耗电自然会比新机高。还有设备老化,也会使得电器更加费电。所以,与其让旧家电鸡肋的存在,倒不如换个新的来得痛快。如果只是心疼买新机的钱,那不如把眼光放长点,省电、环保又利于健康,任何一点都够把钱省回来了。

检查辐射有妙招

虽然辐射无处不在,但是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专家指出,并非所有的电磁辐射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磁场强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对人体的作用是积极和有益的,比如市场出售的理疗机就是利用电磁辐射实现治疗目的。因此,关键问题是要把电磁辐射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如果消费者想了解自己所处环境的辐射量,可以采取仪器检测方法。但目前国产的测试仪在测量数据上可能出现偏差,而一些进口的测试仪要几十万元,普通百姓很难接受。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8

1对基站邻避问题的投诉不断激增

承载4G乃至未来5G新技术的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是下一代的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也成为网络强国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移动通信网络的物理载体是移动通信基站,却因为“莫在我后院”的邻避效应造成了移动通信基站选址难、建设难和保有难的“三大难”问题,所暴露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就上海12345市民热线转交到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市民投诉进行分析,据统计2016年1~7月共受理的1291个投诉中,有814个是市民对移动通信基站相关的投诉,约占投诉总数的63%。细究之下投诉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型:(1)投诉基站距离近,要求拆除基站;(2)举报未经业主同意,擅自建设基站。

2对基站建设邻避问题投诉的分析以及上海目前的探索实践

2.1环评部门应对基站辐射进行认定市民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误解和过度恐惧是造成基站建设投诉的一大诱因。具体表现为将身体不适和各类疾病与基站电磁辐射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发对移动通信基站的过度恐惧和严重排斥的邻避效应。实际情况是我国在1988年就了作为国家标准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鉴于公众针对无线通信基站辐射问题的质疑不断加剧,2007年7月31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原信息产业部了《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对工作频率范围在110MHz~40GHz内的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范围、方法及要求等予以明确,作为对《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的补充。具体而言,国家标准要求电场强度小于每米12伏或者说功率密度每平方厘米小于40微瓦。一般而言,发射功率为20瓦的大功率移动基站,其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6微瓦/平方厘米,这样的辐射比电视机和电脑的辐射还低。可以说标准限值内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我国环境保护专业部门也在积极行动,对基站辐射无害化问题从行政管理角度予以明确。环境保护部于2016年11月对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进行了修订,并向社会了征求意见稿。在修订版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中,无线通信建设被归为“应当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被认定为“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截至目前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环保部门已取消了基站建设环评的强制流程。如遇居民对基站电磁辐射发生投诉,上海的基础电信企业可委托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等具有电磁辐射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基站电磁辐射环境出具检测报告。投诉受理机构以此报告作为评判被投诉基站是否存在电磁辐射的科学依据。

2.2应将基站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予以规划公示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缺失,其建设并未纳入规划并实施规划公示等公众参与的环节,在源头上造成了邻避问题的风险。基站建设“选址难,建设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站建设与城市规划的脱节,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布局未纳入到城乡规划中。从实践情况看,没有纳入城乡规划的基站建设不仅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建设难度。缺乏了规划环评和规划公示环节的基站建设,也给社会民众接受身边移动通信基站的存在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将基站建设纳入城乡规划不仅能将基站和谐地融入到城市环境中,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基站邻避效应的风险。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2016年底前全国大城市(含超大和特大城市)应编制完成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城市黄线管理,配套建设要求应细化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水平。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通信专业规划应做好规划公示,并要求通信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确保规划入地和规划公示工作,明确了基站设施依规建设、依法公示的化解邻避风险的途径。2016年11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工作的通知》(沪规土资总〔2016〕949号),明确了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和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流程,同时强调本市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将通信基础设施纳入土地出让规划条件。最近的应用案例发生在2016年12月,在崇明区长兴岛凤凰镇CX01单元55-04等三个地块的国有土地出让过程中,按照两部门949号文的要求,长兴岛土地招拍挂办公室向市通信管理局提交了《上海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通信基础设施选询单》。市通信管理局牵头征询行业意见,在《选询单》中对三个地块应建设的移动通信基站、通信管道和通信机房提出控制性要求,纳入土地出让规划条件中强制地块开发建设单位予以严格落实配套建设条件。

2.3应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

基站建设的积极作用引导和破除认知误区,需要的是通信行业内外向市民大众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普及。针对普通市民对于电磁辐射的恐惧,可制作发放宣传手册、宣传片,召开专题学习会、座谈会和知名专家讲座等生动丰富的组织形式,并结合新闻媒体的宣传,提高普通市民的认知水平。各电信运营商可利用网站、微信、论坛等新媒体平台向广大市民做好解疑释惑,避免以谣传谣,营造正确舆论导向。2016年12月,上海虹口区曲一小区居民投诉该小区旁人行道上设置的移动通信杆站,要求将其拆除。该问题被集中反映至虹口区科委后,区科委联系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司北区分公司,决定采用政企联动方式,共同从正面引导,开展辐射宣传,化解群众的误解。经过精心准备,由虹口区科委主办、市业余无线电协会、上海铁塔北区分公司共同承办的“无线电科普培训进社区”活动走进了产生投诉的曲一小区。该活动为期一天,邀请了曲一小区居委会、业委会、小区居民近50人参与其中。上午以现场授课为主,每位参加者均分发了宣传册。其中还重点邀请到投诉的居民一起参加,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切实起到了答疑解惑的实效。下午,铁塔北区分公司精心准备了选自央视以及上海市经信委关于基站建设、电磁辐射的宣传片,滚动播放。其中一则央视频道针对关于小区基站建设受阻而录制的科普报道视频,引起了在座居民的议论和思考。为进一步破除居民对基站辐射的误解,建立理性科学认知,区科委在辐射宣讲中,特意安排了现场辐射值测试环节,通过专业设备实测各种家用电器在使用时产生的电磁辐射量,并与通信基站所发射的电磁辐射量进行比较。经过一年的科普宣讲、现场测试和对面交流,该小区的部分居民撤销了对基站的投诉,对身边的移动通信基站的存在和所发挥功效表示了充分的认可。上海市曲一小区居民对基站的投诉在一天之内得到圆满解决,可以说是利用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化解居民对基站的误解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2.4可资借鉴的国外经验

邻避现象在美国、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出现较早。经过几十年的政府管制、法律救济和市民抗争,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邻避设施建设问题上业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可资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设施建设处理相应问题时予以借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邻避设施建设时,往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充分尊重附近居民的知情权和权利主张,建立一个居民广泛参与并充分表达意见的程序流程;(2)利用经济补偿机制来平衡利益分歧,广泛运用现金补偿、实物补偿和财产保险等方式来激励居民对邻避设施建设的积极性;(3)推行地区间竞争性选址,将选址的权力返还给社区民众,由居民自己去衡量设施设置带来的利弊得失,经由居民社区决定是否接受设施建造,并在有意向落实设施建设的地区间进行竞争性选址。

3结语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电磁兼容 变电站 保护室 EMC EMI 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196-03

1 背景分析

由于早期继电器保护设备对电磁环境敏感,且大功率对讲机存在造成继电器保护装置误动的可能性,因此管理层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控制(通常的做法是禁止)无线设备在变电站保护室内的使用,甚至不允许将手机带入主控室。该管理方式对保护室内诸如设备调试等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尤其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变电站数据采集节点不断增加和物联网的持续应用,无线技术不断地向生产领域贴近,甚至偷偷的溜进了应用领域,生产工作对其慢慢产生依赖性,但是由于现行管理原则的限制而无法名正言顺的实行。

需求发展了技术,如传统上对电磁干扰敏感的医院和航空领域,都陆续放松对无线设备的限制措施,但是电力行业除用电网迫不得已,输电网对无线技术的应用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关于现行的电磁兼容管理原则是否合理的问题,很多人都存有疑问,但是综自和保护专业由于技术领域的问题无法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通信专业由于没有这个领域的话语主导权并且需求不明显,也懒得去碰这条线。但是需求之所在,总需要好好琢磨一下。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通信业务保障的灵活性,促进生产效率的结合。

很多研究和论文都是研究如何在变电站的电磁干扰环境中如何保障通信可靠性的问题,极少有文章讨论无线信号对继电保护和综自设备产生干扰,尤其是是在微机保护使用之后,比如你是否会担心你打手机、用WIFI会干扰你的电脑正常工作?办公电脑尚且不会担心,反过来担心工控机,仅仅是因为生产中的重要性不一样,这个理由难免有些牵强。

2 电磁干扰的基本概念

如图1所示,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反过来变化的磁场又产生变化的电场,循环往复形成了电磁场并向四周传播。电磁波的存在远超人类的发展时间,雷电、太阳黑子爆发都能产生强烈的电磁波造成对电子设备的干扰,此外地球磁场、静电、星光都是电磁波,只不过影响小一些。在电磁能广泛应用的今天,大量应用着诸如通信、广播、家用电器、雷达、电脑等电子器件,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电磁能,可能会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危害,这就是电磁干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中充满了电磁波,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确实是客观存在,重要做的是提高抗干扰能力,而不是一味的限制某种设备的使用,毕竟红头文件无法限制太阳黑子的爆发,政策法规也不能禁止宇宙射线风暴进入大气层。

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分为传导骚扰和辐射骚扰,传导骚扰即是基于线缆的有线方式的电磁能传播,严格来讲不能算是电磁波,比如电焊机等大功率设备造成的电压瞬变可沿着电源线进入设备内部,雷电通过信号电缆传导入设备内部等,均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辐射骚扰是电磁波在空间传播过程中,设备的外壳、外部线缆起到天线的作用,耦合了电磁波的能量,产生变化的电信号——噪声,传导入设备内部后干扰了电子器件的工作,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干扰形式。

辐射骚扰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强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所处环境中电磁场本身的强度,1000V/M的电场强度对设备的影响肯定大于10V/M的环境;二是取决于设备对电磁波的感应程度,也就是耦合性高低。类似不同形状的电视天线能接受不同频段的节目一样,接收体形状、材料等性质决定电磁波对其影响的大小,通过特定的外形设计和外涂层选择隐形飞机达到减小雷达波反射的目的,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电磁波对其影响,这就涉及到一个产品电磁兼容(EMC)设计方面的问题。

3 变电站内电磁环境分析

如图2所示,变电站内同时运行着多种电压等级、多频率的线缆和设备,各种类型的电磁波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电磁环境,无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准确描述,一般通过实地测量来进行定性的分析。典型的为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变电站内电磁兼容问题进行了长达30年的持续研究,其成果表明高压开关操作干扰、一次系统短路故障干扰、雷电干扰对电子设备影响最大。变电站内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在操作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电磁干扰,这些干扰会通过各种耦合进入到二次回路;一次系统短路故障时,在站内架空导线和接地网上会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并在二次电缆周围产生很强的空间磁场,会对二次设备造成较大的干扰;雷电可以以耦合、传导、辐射等形式侵入二次设备。

由于电磁波首先要在设备外壳和连接线上产生感应电压或电流,通过端口进入设备内部才能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在最终的干扰方式上和传导骚扰是同样的。因此,由上所述,一次系统的操作,能够产生千伏/米数量级的电场强度的电磁干扰,会通过传导和辐射的方式直接耦合到设备内部。有研究表明,即使在无操作的正常环境中,保护室内的电场强度长期保持在4V/M以上,特殊时刻会瞬间远超这个数值。此外,电视广播、无线广播、卫星通信、手机基站甚至太阳黑子等不可控的电磁信号产生的干扰,是设备设计阶段即可以预见并加以防治的,其造成的影响相比站内干扰源要次之。

4 继电保护和综自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

变电站内保护室内主要的电子设备包括继电保护装置、综合自动化装置以及通信设备,其中通信设备由于数字化程度高,器件密度大,处理信号速率高(G级别速率),其产品自身设计制造时即考虑了较高的电磁兼容性能,可以承受较强的电磁干扰而不影响正常运行。不考虑各种标准文件,简单的想一下即可得知,离手机天线辐射最近的电子器件恰恰就是手机自身,虽然手机电路由于器件密集易受感染。因此常常被看做干扰源的通信设备自身反而抗扰能力最强,也就不存在对手机等无线设备的使用限制。除此之外,保护室内严格限制无线设备使用的原则,主要是考虑的是继电保护和综自系统,即使多年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很多运维人员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所知甚少,传统上依然认为它们是电磁敏感型设备。

继电保护设备及自动化设备对电网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由于其工作电磁环境恶劣,因此各厂家均将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作为产品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TC95技术委员会成立了专门的电磁兼容研究工作组,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标准,至今所颁布的标准中有一项通用标准、一项电磁发射标准和八项抗扰度标准,即IEC 60255系列标准,我国相应的继电保护标准化组织已将相应的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即GB/T 14598系列标准;自动化电磁兼容标准为IEC 60870-2-1,对应我国标准为GB/T 15153.1。规定了设备在1MHz脉冲群干扰实验、静电放电试验、辐射电磁场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浪涌抗扰度试验、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工频抗扰度试验等方面的电磁兼容性能。除此之外,电力行业还编制了电力行业标准“DL/Z 713—2000 5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以上这些标准都从各个方面对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模拟环境要严酷于可预想情况,其产生耦合的线缆和接口要多于设备正常配置、其规定的正常工作的限制要高于实际应用情况。总之,电磁兼容测试环境的要求是要高于设备正常应用环境的,按照标准规定,在宽频范围内(80——1000MHz)设备测试环境的严酷等级为3级,即电场强度为10V/M。通常将电磁环境的严酷等级分为3级:1级为低辐射环境,如离电台、电视台1km以上,附近只有小功率移动电话在使用。2级为中等辐射环境,如在不近于1m处使用小功率移动电话,为典型的商业环境。3级为较严酷的辐射环境,如附近有大功率发射机在工作,为典型的工业环境。而为了在制造符合测试环境的电场强度,一般场强、试验距离与功率放大器的关系见表1,一般来讲EMC测试中产生10V/M场强至少需要100W以上功率的放大器,这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辐射强度了。

5 手机等无线设备的电磁辐射探讨

5.1 行业标准对电磁辐射的要求

如前文所述,电磁辐射能够对设备产生的影响,主要方面是取决于设备本身对电磁波的耦合程度,而能够耦合电磁波的设备外壳和端口引线起到的是一个天线的作用。众所周知,天线对电磁波是有选择性的,不同频率和不同极化方向的电磁波在天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是不同的。继保和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选择的是80M——1000Mhz这个频率范围,这说明其它频率的电磁波干扰要折合到这个频率范围来计算,这涉及到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展开等频域的换算,具体公式不谈,结果是不是所有能量都会变换到指定频域,体现在实际中就是虽然发射功率足够大,但是不一定能够产生同等的干扰能力。因此,世界各国的标准化组织对无线设备电磁辐射规定都是对低频域设置的。表2是各组织在两个手机常用频点上的功率密度的限制值,此处需要说明一个问题,虽然通过功率密度和电场强度的换算关系式可以得出,约265μW/cm2即可在相应位置产生10V/M的电场强度,看起来门限不高,但是功率密度是辐射功率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cm2)分配,如果半径为1米的话,球面积为125600cm2,按照26μW/cm2计算,不考虑路径中的损耗,则该层功率合计为33W,因此,实际测试环境考虑到各种损耗和天线等因素,一般选择250W的功率放大器。(如表3)

5.2 WIFI设备辐射功率的探讨

目前个人广泛使用的无线设备主要是WIFI路由器和手机。对于WIFI设备其工作频率在2.4G和5G,也就是2400MHZ和5000MHZ这两个波段,其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覆盖100米之内的范围,所以辐射功率较小。根据有关机构的测试,在2英尺(0.6米)的距离上,WIFI设备所能产生的辐射,大概是2μW/cm2,即每平方厘米百万分之一瓦特。相比而言,由电视、收音机这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大概是1μW/cm2,所以IEEE802.11b设备的辐射只不过是这个数据的2倍。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规定,无线局域网产品的发射功率,不能大于10mW,所以我们一般从市场上买到的无线路由器,其配置菜单对功率的调节最大就是10mW。由此看来,WIFI设备辐射的电磁场干扰,对继保和综自设备抗扰性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在当前IP业务泛滥的情况下,很多新型接入业务都依赖于WIFI设备的部署,这也是在各种安全管控的高压态势下,却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研究WIFI设备在变电站内的应用,而不是简单的一禁了之。

5.3 手机辐射功率的探讨

除WIFI外,我们最常用的移动无线设备就是手机了。当前我国手机网络主要分为2G和3G两种。2G网络的代表为GSM制式,3G网络都是基于CDMA技术的。GSM手机工作在800M和1800M两个频段上,对于GSM900M发射功率分为不同的级别,每个功率级别差2dB,手机最大发射功率级别是5(33dBm,2W),最小发射功率级别是19(5dBm,3.2mW);对于GSM1800M最大发射功率级别是0(30dBm,3W),最小发射功率级别是15(0dBm,1mW)。CDMA IS-95A规范对手机最大发射功率要求为0.2W-1W(23dBm-30dBm),实际上目前网络上允许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3dBm(0.2W),规范对CDMA手机最小发射功率没有要求。

在实际通信过程中,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手机的实际发射功率取决于环境,系统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语音激活等诸多因素,会随着与基站之间的链路测算进行实时调整。手机与系统的通信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接入阶段,二是话务通信阶段。对于GSM系统,手机在随机接入阶段没有进入专用模式以前,是没有功率控制的,为保证接入成功,手机通常以最大发射功率。在专用信道分配后,手机会根据基站的指令调整发射功率,通常每60ms调整一次,幅度是一个级别(2db)。对于CDMA系统,手机在随机接入状态下,会根据接收到的基站信号电平估计一个较小的值作为初始发射功率,如果没有得到基站的应答信息,会增加发射功率,直到收到基站的应答或者到达设定的最多尝试次数为止。在通话状态下,每1.25ms基站会向手机发送一个功率控制命令信息,命令手机增大或减少发射功率,幅度为1dB(10倍)。

图3和图4为某机构对CDMA和GSM在常见环境下的发射功率分布图,表4为10种典型手机发射功率的实测值。CDMA手机的线性平均发射功率为2.4dBm(1.72mW),以最大功率(23dBm,0.2W)发射的概率为0.2%;GSM手机的线性平均发射功率为28.9dBm(773mW),以最大功率(2W)发射的概率为21.8%。表4为某机构对十款常见手机的辐射功率的测试结果。从中可以看出,虽然GSM手机的发射功率偏大,但是考虑到4G时代的来临,2G手机制式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现在普遍使用的基于CDMA的3G制式,手机的辐射功率将小得多,低于我们电磁测试环境要求的限值。

6 结语

本文的编写不是学术型目的,而是基于为相应管理者提供参考,因此内容尽量通俗,,文章对公式的应用和概念的描述并非十分严格,目的是为了易于非专业人士理解所要阐述的思想。本文所要说明一个论点就是要深入考虑变电站保护室内对无线设备的禁用原则,将研究重点转到如何在复杂和恶劣的电磁环境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以及对入网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测,要让设备适合我们的应用,而不是我们来适合设备。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物联网的发展,无线业务的应用趋势势不可挡,我们要积极的探索适合变电站内系统的无线模式,以此来跟上社会潮流,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邹澎.电磁兼容原理、技术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Theodore Frankel S.Rappaport[美].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王海青.电磁辐射环境研究[J].航空电子技术,2001(01).

电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篇10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电磁场是怎么杀死你的?》。关于电磁场,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印象吗?我相信,作为一个工科生,很多人对于电磁场的认识,都是从一场噩梦——《工程电磁场导论》——开始的。而我们身边的与电磁场又来自哪里呢?电视?手机?WIFI?……

其实我们什么的电磁场无处不在!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因人为活动产生的,或者是宇宙辐射的,我们的生活环境是被电磁场所环绕的。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在这么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我们究竟是怎么死于电磁辐射的。

死于电磁辐射的方法有:

1) 电死;

2) 热死;

3) 变异;

4) 内分泌失调。

 

So what is DIANCICHANG?

让我们来看看电磁场的定义吧:电场是由电压的差值产生的:电压越高,产生的电场也会越强。磁场是由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电流越大,磁场越大。在没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电场也会产生。如果有电流流过,磁场强度将随着功率消耗的变化而变化(注:也就是说跟电阻大小有关系),但是电场强度保持恒定。

那么何为电场何为磁场呢?电场:将电器的电线插到插座里,电器周围的空气中就会有电场存在。电压越大,产生的电场强度越大。由于即使没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电压仍然存在,电器周围不是只有电器开关打开的时候才存在电场。磁场:磁场只有电流流过的时候才会产生。在房间里,磁场和电场可以同时存在。电流越大,磁场越大。高电压用于电力的传输和分配,相对低的电压用于家庭的使用。电力传输线每天使用的电压会有些许变化,而电力传输线中的电流会随着电力消耗的大小而变化。

所以可以总结为:电磁场者,电与磁之场也!

 

电磁场的来源有哪些呢?

1)电磁场的自然来源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电磁场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在雷雨天气时,空气中局部电荷的积累可以产生电场。而地球的地磁场可以让指南针指向南北方向,鸟类和鱼类就是用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2)电磁场的人造来源

除了自然来源以外,电磁波谱也包括了很多人造来源产生的电磁场:X射线可以用来检查运动时意外骨折的四肢;每一个电源插座的电力与极低频电磁场有密切的联系;拥有更高频率的无线电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无论是通过电视天线,广播电台还是手机基站。

电磁波可分为非电离性的电磁场和电离性的的电磁场。它们又有什么区别?

波长和频率决定了电磁场的另外一个特性:电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为载体的。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 的能量。一些电磁波的每个光子携带的能量可以大到拥有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能力。在电磁波谱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X光具有这种特性,被 称作“电离性辐射”。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分子化学键的电磁场称作“非电离性辐射”。组成我们现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电磁场的人造来源,像电力、微波、无 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处于相对长的波长和低的频率一端,它们的光子没有能力破坏化学键。

电磁波也可按照静止电磁场与交变电磁场来区别,它们分别为:

静止的电磁场不会随着时间变化。直流电(DC)是只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在电池驱动的电器中,电流由电池流向电器,再由电器流回电池。这将会产生一个静止的磁场。地球的地磁场也是一个静止的磁场。一块磁铁周围的磁场同样是这样的,把铁屑撒到磁铁的周围就可以观察到磁场的模式。

作为对比,随着时间变化的电磁场是由交流电产生的。交流电在周期性的时间段中会来回反向流动。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电流的方向以每秒50次的频率改变,或者说50Hz。同样的,产生的相应的电磁场的方向也会以每秒50次的频率改变方向。北美电力使用的频率是60Hz。

我们正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电磁场的特点有哪些呢?

1)电磁波谱既包含了自然产生的,也包含了人造的电磁场来源。

2)频率和波长反映了电磁场的特性。在电磁波中,这两个特性直接互相联系在一起,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

3)像X射线、伽马射线一类的电离性辐射包含了能量足以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光子。工频(译者注:各种电力设备、电源、电器的频率,主要是极低频)和射频的电磁波的光子的能量则低得多,没有电离性作用。

4)只要电荷存在,电场就会存在,电场强度的大小是以伏/每米(V/m)为单位来衡量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它们的磁通量密度使用微特(μT)和毫特(mT)为单位来衡量。

5)在射频和微波的频率,电场和磁场作为电磁波的两个元素来一起考虑。以瓦/平方米(W/m2)为单位的功率密度被用来衡量此类电磁场的强度。

6)低频率和高频率的电磁波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体

7)我们生活中低频率电磁场的主要来源是电源和电器,射频电磁场的日常来源主要是电信设备、广播天线和微波炉。

关于电磁场,有着多种多样的流言。比如:

1)长期电磁场的辐射导致神经衰弱症,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症状;

2)短期强电磁场辐射导致严重烧伤;

3)超短波和微波电磁场辐射下,除神经衰弱症加重外,植物神经功能将严重失调。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比较明显,如心动过缓或过速、血压降低或升高、心悸、心区有压迫感和疼痛等;

4)微波炉会引发癌症;

5)打手机时电磁波会严重损害大脑;

6)德国人不用电磁炉。

 

那么,is that TRUE?

我们首先要了解“如果你暴露在了电磁场中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

首先,在没有外界电场的情况下,我们人体内也会有作为正常身体功能的一部分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很微弱的电流。比如,神经会以发送电脉冲的形式传递信号;大多数的生物化学反应,包括消化和大脑活动,都伴随着带电粒子的重新排布。心脏的电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医生可以用心电图来记录下它们。

低频的电场可以像影响由带电微粒组成的其它物质一样影响人体。当电场作用在导电材料上的时候,会影响表面的电荷分布。电场会使得电流从身体流向大地。

低频的磁场可以在人体中感应出环流的电流。电流的强度取决于外界磁场的强度。如果电流足够大,会产生对人体神经和肌肉的刺激,或者影响其它的生理过程。

电场和磁场都可以在人体中感应出电压和电流,但是就算直接站在高压电线的下方,身体中感应出的电流相比于可以产生电击或者其他电效应的限值仍然是非常小的。

射频电磁场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加热。在微波炉中,这一事实被用来加热食物。人们平常接触到的射频电磁场的强度比可以产生明显加热效果的强度低得多。射频电磁波的加热效应是目前安全准则制定的主要依据。科学家也在研究长期暴露在可以加热人体的临界值以下产生效应的可能性。到目前为止,低强度长时间暴露在射频和工频的电磁场下的负面健康影响并没有得到确证,但是科学家也在积极地进一步研究这一领域。

再看看这张图。一个流行的关于微波炉的谣言中说德国人都不用微波炉。从上面这张贸易统计图来看,德国人是世界第三大微波炉进口国,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而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微波炉出口国。

通过查看最近这些年的新闻头条可以看到各个领域公众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在过去二十多年间,无数的电磁场来源,包括电力线、微波炉,电脑和电视屏幕,安全检查设备,雷达,以及最近的手机和手机基站,已经成为公众对于健康关注的一个焦点。社会上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防辐射产品……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专家们的说法吧。专家们认为:

一些社会公众把众多的症状都归结于家中低强度电磁场下的暴露。报告的症状包括头痛、焦虑、自杀和抑郁、恶心、疲劳和性欲减退。到目前为止,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些症状与电磁场中的暴露有任何联系。至少这些健康问题中的一部分是由环境中噪音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或者由于心理上对新技术的焦虑而产生的。

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不同来源的电磁场下的暴露,比如电脑屏幕,充水床垫和电热毯,射频的电焊机,电疗设备和雷达,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的组织都进行过评估。总的结果显示,暴露在正常环境的电磁场强度下,不会增加自然流产、胎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等不良结果的风险。有少数的报告中,间接推测出的电磁场暴露与健康问题之间有关联,像发现在电子行业工作的工人的子女有早熟和低出生体重的现象,但是这些结果没有被科学界认为一定是电磁场辐射造成(要考虑到其它因素像接触化学溶剂)。

在接触高强度射频和微波辐射的工人中,偶尔会有普通的眼部刺激和白内障的报告,但是动物的实验结果并不支持在没有达到加热危险的电磁场强度下会产生这样形式的眼部伤害。更没有证据显示这样的效应会在大众接触到的电磁场强度下发生。(大众接触到的电磁场强度比工人职业的强度低很多)。

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电磁场是否会对癌症的发生产生某些效应还是有很多的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电磁场对于癌症真的有一定的效应,那么对于患癌风险的增加也是极其小的。目前的结果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但是对于成年人和儿童任何一种癌症都没有发现风险的明显增加。

一些人士报告对于电场或者磁场具有超敏感性,他们询问身体疼痛,头痛,情绪低落,嗜睡,睡眠失调,甚至抽搐,癫痫发作是否可能与电磁场的暴露之间有某种联系。

几乎没有科学证据证明电磁场的超敏感性。最近斯堪的纳维亚的研究证明这些人士在恰当控制的电磁场暴露实验条件下没有展示出同样的反应。而且也没有任何可以接受的生物机理来解释超敏感性。在这一题目上的研究比较困难,因为不仅仅是电磁场单独的直接效应,各种其它的主观反应会掺杂其中。关于这一题目更多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暴露在家中的极低频磁场可以稍微增加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但是科学家普遍没有下结论认为这些结果表明电磁场下的暴露和疾病之间有因果关系(由于研究中的一些缺陷和与电磁场暴露无关的因素)。某种程度上,结论可能是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为动物实验和实验室的结果没有显示任何可以重复的效应,与电磁场可以导致癌症或者加速癌症进程的假设相吻合。在多个国家,大规模的研究都在进行之中,或许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以上,专家们的看法是:我也不确定,自己看着办!

 

那么,我们怎么能从凶残的电磁场下survive呢?

首先,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职业照射导出限值和公众照射导出限值,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20uW/平方厘米;在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40uW/平方厘米。电磁波的值是以磁束密度单位MG(毫高斯)计。家用电器中,微波炉、吸尘器、移动电话的电磁波辐射最强,均可达到200MG(注:20uW/平方厘米约等于2毫高斯)。

有5种人特别要注意电磁辐射污染:生活和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生活在现代化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佩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环境里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等。如果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污染比较高,公众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同时尽量避免多种办公和家用电器同时启用。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注意人体与办公和家用电器距离,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离电器越远,受电磁波侵害越小。如彩电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日光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