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潜意识十篇

时间:2023-10-10 17:42:59

心理学潜意识

心理学潜意识篇1

关键词:潜意识;留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危机;危机干预

进入新世纪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国际学生流动的重要目的地国家之一。在华的外国留学生规模从2000年的52万人已经增加到2009年的23万人,在9年时间里增长了4倍多。近几年,每年的外国留学生都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教育部综合国际学生流动的趋势特点和我国高等学校的容纳能力,初步确定到2020年争取将来华留学生规模扩大到50万人。(前言,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

一、 心理危机及留学生心理危机

11 大学生心理危机内涵及现状

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面临自然、社会或个人的重大事件时,由于无法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而出现的情绪与行为的严重失衡状态。(337,刘向信《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是指当事人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问题日趋严重。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

12 留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由于来华高校留学生的年龄差异大、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留学目的、留学时间以及自身教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这给我国高校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处理各类心理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当留学生从一种环境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时,文化差异会对留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除了在物质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外,留学生在华生活的适应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种适应问题主要是指社会、文化层面的心理调适和转变问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如何借鉴一种心理危机干预理念,将该理念融入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过程和心理危机处理中,制定有效地危机管理应急策略,不仅可以提高各高校阻止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降低时间不良影响的防御力,避免突发事件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危害,而且可以使基于危机意识的高校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持续有效地维持学校在师生和社会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保证高校建设稳步发展。

二、心理危机干预理念

21心理危机干预的内涵

心理危机干预亦指心理危机介入或调解,是一种心理援助和辅导过程,它的目的是对那些经历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如自杀)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战胜危机,使之恢复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

成功地心理治疗和干预不管用什么具体的理念和方法,都能帮助留学生明察事物,了解自身,认识现实。来华留学生越是理解自己的动机、需要、欲望和心理障碍,他们就越能解决自己在华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留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作用就是帮助留学生剖析自己,发现自己对正确行为的需要和基本需要,并帮助他们提高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同时,帮助他们真正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使他们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

22留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理念――潜意识

221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新论》一书中认为,人的潜意识“乃是一种本源,一个意向,和一个目的。这种本源是人体内的一种紧张状态,而它的目的便是消除这种紧张。在从本源到实现它的目的的过程中,潜意识在心理上变成为能动的力量。因此,我们把它说成是一种向一定方向冲出的一定数量的力。”(264,高宣扬《弗洛伊德传》)

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不仅是生活习惯、方式上的适应,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适应的过程,在触及和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时,会出现孤独、焦虑、思乡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不利于留学生顺利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将从潜意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帮助留学生解决跨文化适应性问题对日常生活的无奈和冲突的精神调适,拓宽每个在华留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将留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222 潜意识的特点和实现途径

弗洛伊德认为,所谓潜意识是被心理抑制和压迫着的领域,它栖息在内心阴暗的角落里,要经过外力的帮助、引诱和启发,经过某种分析的照明,除掉精神的压力,才能转化为“意识”。而这种潜意识在没发现以前是深不可测的;就其内容和倾向性而言,也有好有坏的;它有时甚至抑制为一种荒谬不经的“梦魇”。(83-84,高宣扬《弗洛伊德传》)

所以,潜意识具有主动性、非逻辑性、非语言性、非道德性,是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他的唯一愿望就是达到自我满足。

本文尝试将潜意识理念用于留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发挥健康潜意识的积极作用,转移或消除不健康潜意识对留学生心理造成的压抑、不满、烦闷、焦虑、恐惧,目的在于应对各种有心理问题的留学生,同时让更多其他留学生在华能健康生活和学习。

三、潜意识对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

潜意识作为一种没有被察觉到的意识状态,与明显的意识一样贯穿于人类意识发生与发展过程的始终,并以集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于一体的特殊反映方式,参与大脑整体思维功能的实现。

潜意识作为深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原始性、冲动性、非逻辑性、非时间性、非道德性以及非语言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潜意识轻易是无法被察觉,被发现。正是由于潜意识的种种特点,要求我们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和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更要深度发掘潜意识对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努力发挥潜意识对心理调节和干预的积极作用,避免潜意识随意表现和泛滥,防止潜意识不问时机、不看条件、不顾后果地一味自我满足,帮助留学生找到调节、压制、转移的方法和途径。

31良性互动机制――意识与潜意识的相互作用

人不管多么复杂,欲望多么强烈,性格有多少不同的侧面,总是有其主导的一面,这是由个人的种种心理生理因素预期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受的环境影响等客观因素相结合而决定的。(259吴立昌《精神分析与中西文学》)

很多留学生在认知上会产生“文化的自我中”错误,认为与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类似的才是好的,正确的,与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差异很大的就是不好的,错误的。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中,留学生发现很多的文化差异,就会产生心理的冲突和障碍。留学生管理工作应经常和留学生一起交流、学习、沟通,让他们了解文化差异存在的客观性,认识到积极面对差异,单单求全地专注于各自文化系统的内在组成,一味地顺从或拒绝文化差异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留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真正触及两者交互作用之活的现实,仅将两者进行单纯的同异比较,采取文化隔离等措施也是无济于事的,在此,惟有对中西间性特质的切入和了解才能真正贴近两者交互作用的实际,解决留学生在华学习和生活的文化适应性问题。

由于留学生国别和数量的逐年增加,而留学生管理工作者人数有限,可以在尝试在留学生中组建集体讨论小组,拓宽交流的渠道,小组成员可包括各国留学生,既有心理有障碍或问题的留学生,又有心理健康的留学生。

32 潜意识帮助建立平等自律机制

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不仅是生活习惯、方式上的适应,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适应的过程,在触及和适应一种新的文化时,会出现孤独、焦虑、思乡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得以解决将不利于留学生顺利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席勒在剧本《强盗》第一版序言中说:“任何人,即使是最坏的人,他们身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上帝的影子来。”所以,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心理干预和咨询过程中,不能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方法去看待留学生或其来源国家:要么好,绝对的好,一切都好;要么坏,绝对的坏,一切都坏。很多留学生都认为中国学生不喜欢他们,对他们缺乏必要地礼貌和热情,在于中国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和语言的障碍,留学生感到中国学生不喜欢和他们交流,让他们缺少归属感,感觉自己是“圈外人”。

在心理干预过程中,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主动与留学生打成一片,而不是保持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既不能“仇”外,也不能“媚”外。而应该包容、尊重外国留学生的风俗习惯、承认文化的差别,但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而是谦虚好学、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勿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他人的行为,展开平等对话,努力帮助留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用乐观向上的心理看待两国文化差异,从心理包容差异。培养留学生用积极地心理对自己进行再社会化,通过心理释放和调节,使他们成为既能在本国积极进取,也能在异国努力向上的“双文化”人。

33 潜意识帮助建立倾听机制

弗洛伊德说,“人心的所有罪恶都作为一种倾向而包含在潜意识之中”。所以,对留学生而言,从他们的潜意识欲望来说,本无什么区别,所谓区别仅仅在于能否将本能的欲望和恶念有效地以理性予以克制和压抑。众所周知,受到别人爱的人,尤其在孩提时代受到爱的人,心理往往更容易健康地发展,而被剥夺了爱的人则往往不能。鉴于此,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耐心倾听留学生当事人的倾诉内容,要与当事人一起体验其快乐和痛苦,达到共情的效果,并帮助当事人处理其被压抑的痛苦、愤怒、负罪和抑郁等情绪,使其调整自己,逐渐控制留学生本人的欲望和恶念。

很多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在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时,急于求成,催促留学生当事人对某个问题或指定的题目说些什么,急促想找到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动机,这种方法不仅不能让留学生当事人身体和精神放松,反而增强他们的反感。相反,留学生管理工作者,首先创造安静隐私的谈话沟通环境,让留学生尽量放松身体与神经,不要给予任何压力和时间限制,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状态,让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给予任何思路的限制或指引。自由联想所展示的心理现象表明上很混乱,似乎毫无规律、毫无逻辑性,但实际上,它恰恰反映出精神活动本身的最原始状态及其内在的构成因素。(127,高宣扬《弗洛伊德传》)耐心倾听,忍耐他们那些认为不够重要或毫无意义的抱怨,把因“压制作用”而隐蔽起来的东西带回到意识界来。经过似乎是漫无目的的交谈以及对留学生当事人的分析,留学生管理工作者能洞悉那些引起了或正在引起痛苦的以往经历,能提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有助于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34 潜意识有助于自我心理治疗

潜意识服从于暗示的作用,留学生要用积极的暗示来引导自己,尽量减少不良暗示。中国俗语“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都反应了积极地暗示对心理治疗的作用。有人提出“潜意识”思想教育的说法,目的在于“创造”出一种人,这种人既能进入到既有文化(本国文化)中去适应它,又能从文化中“跑出来”(他国文化),能够改变、矫正、整合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影响,主要通过“暗示”和“模仿”两种实现方式。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留学生管理者应适当提出一些很有技巧的问题,给予适当正确的暗示和引导,鼓励留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回忆,自我判定,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自我价值的感受。所以,对于童年生活经历的发掘,让留学生管理者应强调现在和未来,发现留学生潜意识的基本成分和想法。有目的地再现童年生活经历,将有助于了解潜意识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这是解释留学生潜意识神秘王国的捷径。留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这种自律在留学生心理调适和消解的作用,让留学生当事人自己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心理学潜意识篇2

【关键词】潜意识;亲密关系;精神控制;秘密

【中图分类号】G44

一、意识的概述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组成。意识指的是人们正意识到的、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主体意识不到的、一般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它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前意识是指介于二者之间的、可召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内心世界能够意识到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潜意识决定个体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

潜意识活动对人发挥许多正向作用,如听歌,电视里、广播里、录音机里放歌,虽未用心去学,但由于不经意中听了许多,也就会唱了。有的精神病人能说普通话,迷信者以为是神仙扛起,其实是潜意识在听收音机、看电视中学会了。我们写文章灵感往往就是潜意识在将知识修通,我们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梦中或睡眠将醒时就想通了。弗洛伊德和许多现代心理学家都认为,梦是人潜意识最真实的表达,梦中或冥想时潜意识最活跃。潜意识将所学整理归类,不知不觉中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成为习惯。潜意识帮助我们学习,控制情绪,指挥行为。外界的许多资讯在不经意中进入了潜意识,宣传造势,制造氛围,广告等就是给潜意识施加影响。人们有时犹豫不绝,理智上要往右,感情上要往左,这种感情上的东西就是潜意识主意。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但却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意识与潜意识的统一

精神分析学说最初是从对人的潜意识的发现开始的。潜意识,是相对人的主观意识而言的,顾名思义,通常指一个人意识不到但确实存在的内在的精神领域。现代心理学已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即自我所意识的到的一切,并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相反,意识只是精神世界的冰山一角。还是要说道弗洛伊德的经典比喻:意识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见的冰山的上端,更庞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下看不到,则好比潜意识的内容。对潜意识的认识是人类科学史上少有的发现之一,哥白尼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达尔文证实人类原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而弗洛伊德则表明个人甚至也不是自己思想的主人,人更多是受内在的潜意识的作用,并不那么自觉的行动。种种迹象表明,一个人主观意识到的一切,只是精神世界的表象,实际上人的精神从来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复合体,人什么时候也不可能摆脱潜意识的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意识是人特有的功能。动物是无意识的,它们靠本能行动。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独立的思想和意志。人类拥有意识能力大概是从几十万年前开始的,在此之前人类也几乎完全是受潜意识的支配。而意识从潜意识分化而来,潜意识相当于意识的源泉,它一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大根基。潜意识比意识更原始,潜意识是一个人更内在、更深刻的自我,它包含着数百万年来的智慧。

意识的发展若是与潜意识的需求和谐一致,人就能充分发挥出他的潜能和个性。像所谓天才,好像是上天赋予的才能,这被普通人称作智慧。其实则是达到了意识与潜意识的协调与配合,潜意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很多艺术家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迷狂状态下创作出来的。可以说,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像天才那样出类拔萃,就是由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处理不好的缘故。其实每个人都有在他喜欢的领域成为天才的可能。这就是意识和潜意识统一后的秘密。

但潜意识事实上是绝不可能被压倒的,它只不过是被迫沉入地下活动,并在暗暗酝酿对过分发展的意识的反抗。在人格面具趋于沉重的同时,“阴影”原型悄悄崛起了,对人格面具构成破坏和威胁。人格面具越强大,阴影越遭到压抑,二者的矛盾对立相应会逐渐升级。人越是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高大正派,善良纯洁,而一个人越不能忍受自己的缺陷,不能正视自身的原始欲望,对阴影的表现也就越来越压抑。人的本能不可处在长期被遏制状态,有压抑必然有反抗,这在心理学中也是一道真理。如果阴影得不到表现,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它就会以一种扭曲变态的方式反映出来。邪恶,其实是人的正当本能以不正当的方式发泄出来的结果。

三、隐藏在亲密关系中的潜意识秘密

我们知道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而一般情况下这个关系最终会内化到一个人潜意识深处,成为后代人格的基石,这也意味着其内心是和谐的;相反,如果在一个人的关系模式是充满冲突的,那么其婚恋关系也势必会充满冲突。没有任何一种关系比亲密关系更能重现潜在于潜意识的这种关系模式了。我们常在夫妻矛盾冲突中可以看到,许多妻子习惯性的抱怨自己丈夫的暴力、冷淡或者不忠,永远以一个受害者的形式自居。久而久之,一开始的猜忌变成了现实。这是因为,内化成潜意识的亲密关系模式会在无形中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在或者未来对亲密关系模式的选择。

这种内在关系模式的重现就是潜意识影响亲密关系的重要方式。如果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发现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无疑这种发现是幸运的,而发现的本身是不幸,那么就需要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在认清自我模式的情况下,打断潜意识的惯性思维,学会从生活中吸取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摆脱被潜意识“操纵”的命运,以扩大自己自主选择的空间,最终改变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陈继文,郭永玉.人格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1)

心理学潜意识篇3

今年,我已迈入古稀之年。躬逢盛世,又听许多老寿星说:“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然后百岁登期颐,百五左右上山去。再然后安静地休息,回归自然矣。”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寿限,说是120~150岁,谁尊重自然、顺应规律,谁就能享尽自己的“天年”。自知身体受过重创,但人力可以补天工,我对生命仍抱积极乐观态度。退休以来,即把养生当成志趣。我上下求索所得的养生之道,也不外乎合理饮食,少荤多素;戒烟限酒,防范毒物;适量运动,气功为主;心理平衡,视死为归而已乎。我另外又孤明独发了一套借助潜意识之力以益养生的所谓“潜意识养生法”,在此愿与有志养生的中老年朋友共相切磋,以享抛砖引玉之乐。

我深信人的潜意识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它蕴藏在每个人的大脑里,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可宝贵的东西。谁善于开发它,谁就得到它的巨大帮助,真的能“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当然也包括健康长寿的愿望在内。

潜意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世界存在着意识和潜意识。意识即人的日常所思所想,它是人对客观外界的反映,靠五官感知,依据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选择。它是人自觉的心理活动。潜意识又叫无意识或下意识,它没有分析、判断等能力,它不辨别正邪真假,它绝对服从意识的判断和选择,忠实执行意识的决定和指令。它靠直觉可以感知。它是人的本能、欲望的源泉,情感、习惯的仓库,记忆、灵感的银行。它决定人的全部生活,人们往往成也潜意识,败也潜意识。

意识好比海中冰山的水上部分,约占1/10;潜意识是冰山的水下部分,约占9/10。水上冰山,总要随着水下冰山底座的移动而漂流。意识又好比电脑的软件,潜意识则是电脑的硬件,你输入什么程序,它就会替你完成什么样的工作指令。如果把意识比作种子,潜意识则是土壤,你播下什么种子,潜意识就会帮助你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它们相互配合,密切而默契。

当一个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协调一致、融为一体的时候,人就会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的忘我境界。这个时候,意识完全融入潜意识,潜意识就自动发挥它的神奇威力,给人以巨大帮助。

怎样才能进入那“忘我境界”,让潜意识释放出它的强大功能,帮助人们实现养生长寿的美好愿望呢?换言之,怎样开发潜意识,实现长寿志呢?

开发潜意识的方法有种种,首选当推练气功。大凡气功,总是通过调身、调息、调意,达到放松、人静以至自然的目的,“自然”阶段,“识神”让位于“元神”,是气功的最高层级,即“天人合一”境界。这种境界也就是人的意识完全融入潜意识的“忘我境界”。古今多少真正练功的人,都进入过这种美妙的境界。我罹癌后练了郭林新气功,因为把它当作“救命功”,所以就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地练,吸吸呼,一步步,每天功时不下6个小时。两三年间竟也每每在练功中恍惚步入那缥缈的忘我境界,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潜意识的巨大帮助,彻底制服了癌魔,至今感恩不已。我终归认为,练气功实际上就是练潜意识,训练潜意识释放出它的高效力。所以,练气功是开发潜意识、实现长寿志的一种可靠的方法。不言而喻,要选练好的功法,那最适合自己的功法,就是最好的功法。

其次有暗示法。暗示是运用语言激发出潜意识力量的一种好方法。《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最善激将法。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最善于挖掘学生的潜意识力量:“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我的班。我说,你们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到自己的优点。他们说自己没有优点,我说,不可能……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学不好,只考了8分。我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8分,这是天赋哪!他就来劲了……我总是说,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魏老师教学二十多年,无论怎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成了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靠的主要是挖掘每位学生心灵深处的潜意识力量。

深谙潜意识力量的医师也曾搞过实验:把淀粉制成的“药”片发给病人说:“今天我给大家发的药是美国最好的,吃下去后睡觉好,头不痛,血压下降。”病人吃后复查,反映说:“我吃了这个药还真好。头也不痛,睡觉也好了,血压还真正常了。”这就是暗示的作用。还有自我暗示也很能激发潜意识力量,增强自己的信心。比如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时不时挥一下拳头,或发出一声叫喊,这正是自我激励:我能行,我能打败对手!常见中国乒乓球选手在连败两局的劣势下力扳三局而取胜的惊心例子。可见暗示确是一种开发潜意识的好方法,我们完全可以应用暗示于养生益寿的实践中。

再次有祈祷。祈祷本是宗教信众向神灵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是借旧瓶装新酒:不是向上天的神灵祈祷,而是向自己的心灵祈祷;不要焚香顶礼膜拜,只要在内心虔诚地向潜意识默告。这种默告是一种随时的提醒,提醒内心秉持的信念与追求。这便是祈祷的作用。所以,祈祷也是可以为开发潜意识、实现长寿志而服务的。

还有冥想法。因为潜意识不辨真假,所以我们认认真真冥想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潜意识就认为是真的,然后它就会帮助我们得到这些东西。你相信的东西就是你潜意识里的东西,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你信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这是生命的法则。我每天早上起床后,先静坐3~5分钟进行一翻冥想:哈哈,你看我的心、肺、肝胆、脾胃、左右肾、大小肠、血管气管等百官们,真的好像幼儿园的孩子们那样活泼快乐,那样蓬勃健康!所以今天我很快乐,我很健康!我很幸福!……如此循环往复冥想、冥想3~5分钟。晚上临睡前再来一番。如此冥想的同时,暗示、祈祷也都综合在其中了。长此以往,在潜意识的温馨帮助之下,我们所愿望的健康长寿,无疑必将不期然而然,莫致至而至。

心理学潜意识篇4

关键词:体育运动讲授训练 潜意识 培养 激励

一、潜意识概述

定义意识(Conscious)是指咱们理的精神活动,包括逻辑、阐发、计划、计算等。潜意识,顾名思义,是意识下的一种心理活动,即隐蔽式的意识。它是“不克不及被人意识的较深的心理部分,包括那些不见容于社会风俗、习气、道德、法律而被压制或排异到意识之外,仍积极活动着的个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沈德灿,2005年,33)。本能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本能是人的身体与生俱来的一种身体状况的心理现象,它引平身体的兴奋即需要。本能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身体的需要状态,从而解除由此而产生的兴奋和严重想象力是不等于潜意识的。你想锻炼潜意识,其实是希望开发潜能。潜能如何去开发,这是一个很深的学问,但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我可以告诉,就是不断暗示,暗示自己可以想象。你每天都这么想,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你就可以影响你的潜意识了,然后你的潜意识就会改变你的行为(想象),你就可以想象力丰富了。还有一个比较快的,就是去找催眠术师利用催眠帮你提升你的潜能。不过这个比较困难,因为中国的催眠术师比较少,整体素质也不如国外,同时去找人催眠也是要相当小心的,一定要找人品值得信赖的,至于价钱一般是几百块一小时。催眠与平时的暗示是有相同的原理的,都是同时暗示去影响潜意识,只是催眠可以直接到达潜意识深处,平时的暗示作用就很慢了。没耐心就不要利用平时的暗示了历程。本能是人的总称精神现象的首要源泉与动力。

二、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

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如下六种:

1、融通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

2、勉励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3、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让学生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肯定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教得自在,学生学得称心。

4、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论过要适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

5、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

6、影响式激励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心理学潜意识篇5

关键词:潜意识行为 环境认知 情绪反射

检 索:.c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influence and effect of subconscious behavior to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Stated from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subconscious behavior, it summed up systemically, and debated from under these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guiding and immediate of emotional reflection to stimulate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the type of subconscious behavior reflection, the influence that subconscious behavior had on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s well as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 that potential emotion impacted on. Results show that human’s acquired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under subconscious could had great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and ow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human subconscious behavior, people’s perception of circumstance is also different.

Keywords :Subconscious Behavior, Environmental Cognition, Emotional Reflection

Internet :.cn

潜意识行为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一种非主体思想支配的、少有自悟的、潜在的行动和习惯性动作,它受潜在情绪的影响。潜意识被莱布尼茨称为“次要知觉”[1],它虽未被认知主体意识到,但却对心理机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行程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文化、个体行为习惯、环境刺激、本能反应等多种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使人在感知事物时头脑中形成对事物取舍或评判的前意识[2]。这些内容会被人进一步梳理加工逐步结成可被语言表达、在头脑中清晰可鉴的意识。在环境认知的过程中潜意识行为表现为不同人对不同环境具有不同的认知习惯、接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通过主体表皮性的认识内容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人对同一环境会产生极有差异的评价和观点。

潜意识作为人的元初认知对人的内心有一定的暗示和影响作用。它可以在形成认知前,使人脑具备察觉导向进而指导意识的关注点[3]。人的意识里会既存一部分对已知事物的善恶判断,在认识的过程中,人会带着这些观念去理解庞杂环境中的方方面面[4],进而,会对既有现实形成或喜爱、或厌恶、或适应、或紧张的不同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潜意识是富于首发性和暗示性的部分,它以一种似是而非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形成思维习惯或暗示[5],使人对环境产生心理或生理上的感知[6]。因此研究潜意识情绪的影响作用,再进一步分析它们如何形成于人的生活环境、如何促动人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个体为什么对同一环境具有差异性评价。

一、情绪反射的先导性与直接性对环境认知的刺激

情绪反射是某些因素作用下,人在感受周围事物时自然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反应。通常我们把这种反应归结为一种潜意识行为,在这里情绪产生于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也在人的后期生活中逐渐完善、发展或转化,因此它有一定的自主性,如普拉奇克所述:“情绪在发生上经常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有机体遇到事情,情绪先触发;有机体做事,先要经受情绪监察。可见,情绪发生于有意识的行为之前,这样看来,固有的情绪会在人认识环境、感受环境中自觉被激发出来,在这样的情形下,情绪会与周围事物产生新的互动与碰撞,认知者的潜意识行为会因感情因素而被导引,潜藏的先导性刺激被瞬时激发出来,可见情绪是早于认知过程而直接发生的神经控制。同时,情绪也是一种条件反射,他会在人与事物的接触中通过刺激记忆而习得,其中深刻的刺激有时仅有一次就被人终身难忘。

二、潜意识情绪反射的类型

依据情绪反射的现象来看,情绪反射大致有二种反映状态,一类是有一定意识察觉的情绪发射,这种发射多建立在一定的认知背景中,另一类则是认知者完全无意识感的情绪发射,在这二者中前者知道自己的情绪反射是因何刺激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潜意识已经逐步转化为一种可知的思维习惯,认知者会依据已有的信号来激发和诱导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对环境的感知上趋向于一定的系统性,方向性,并逐步向意识认知的形态靠拢。后者则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情绪发射因何而生,由何而来。在这样的条件下,偶然性的环境刺激和突变性的环境变化会导致感受者在情感上的全新反应,这个阶段属于潜意识的激发与刺激阶段,它具有较强的本能反应和情感驱动性。而针对情绪的形式而言,无意识的感知对情绪的影响要更为深刻。因此,当一个人进入一个未知的环境中,周遭事物的刺激,可以产生潜在的环境判断,这些观念也会影响他今后对此或类似环境的印象和理解。

三、潜意识行为对认知的影响

潜在的情绪常被心理学人士看作影响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有时表现为积极的促进,有时则导致消极的后果。这因为人的脑思维必须具有一定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标准。这是一种先验框架,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认识图式,它的样式取决于认识者所处的环境状态和个人辨识能力,认识模式的形成和其发生作用的过程都是潜移默化的。当这种思维形成定式,它便自主的影响人的判断和行为,其中积极的心理暗示诸如喜爱、欢乐、愉快、轻松会使人在形成思维定式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也被人本能的在遇到类似的心理感受时对周遭环境产生好感,对一些事物形成主观的良性认知。譬如,无论在公园或是花房只要闻到花的芳香就有心旷神怡的满足感,而鲜花也成为一种美好的印记留在心田,这也会大大的推动个体喜欢接近鲜花的行为。相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引发人对事物及环境的厌恶感,甚至形成一定的心理障碍,在有些时候这些不良的潜意识会导致人行为上的过失与错误,包括一些判断和认识上的错误,而这种错误会形成或发展为一种条件发射,当某个人处在某种情绪或环境中时就会自然的,不假思索的产生一种对立感即使摆脱了周遭的不快,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只要碰到能激发这种不良情绪的元素,他的反感情绪还会不由自主的产生。

四、影响潜在情绪的环境因素

人的潜在情绪虽未形成明确的意识,但也绝非凭空产生,除先天的本能外,它是经由人的学习行为在后天形成的感知基奠。如学习者接触到的政治、法律、艺术、科技等知识都会对其社会和文化认识产生影响,也会影响他后天形成的潜意识。在人评判事物之初,这些内容是以潜意识的状态存在的,但久而久之,这种潜意识也可转化为意识层面的东西。在人的生活环境中可形成这些意识暗示的内容很多,在这里简要的将其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个体所在的群体观念

如荣格所说:“集体无意识,不像个体无意识那样依赖个人经验而存在。它从不为单个人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的要经过遗传。”在这里集体的潜在意识是经验性的,换句话说,它是长期以来前辈经验的存储,它源于经验者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轨迹,并将其观点深入到其所在的社会群众中。如儿时看到狂风四起,乌云密布,我们会自然的联想到雷雨一样,许多先验性的东西在我们孩童时就因祖辈的暗示和传教先印在脑海中。而其中一些观念具备一定的社会性质,他在社会环境中被认可和推崇。

(二)个体所在的时代影响

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处于不同年代的个体会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知和评价。这些暗示与潜在影响主要由所在年代的主导思潮来决定。由于不同年代的阶段特性,人的认识也会有极大的局限性,这也是由个体所在年代的思想水平限定的。这种环境因素可谓是历史环境因素,以环境评价为例。早在汉晋时代因政治的动荡,隐居、避世和山林之趣是择建一个雅居的要旨。而诉求公共效益和环境保护的今天,一个好的栖息之所需具备可提供公共交流、休闲的场所和空气质量、绿地率都达到要求的品质。

(三)个体遭受的环境刺激

环境刺激有时被看做一种外界干扰,它也是认识个体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遭受较重大的心理触动而萌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变化与个体的认知方式有密切联系,这涉及一个人先天的大脑机能和后天养成的理解能力,有些个体在面对刺激时,因先天人格、情绪的缺欠会引发一些偏颇的认知,情绪上表现为激进、暴躁、难以释怀。而后天理解能力的提高则有助于一些个体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改变自身或极端、或自我的认识,用坦然的心态面对环境的不足,这就是个体差异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外界环境的干扰刺激了人的神经。引发了人的心理感受,这种感受因感知者前期不同的遭遇、背景和心理特性会引发不同的认识效果,进而对环境产生不同的评价,也因情绪导致人在环境中的差异。

综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在认识事物之初是带着主观情感去看待一个崭新的环境。这种情感在不经意之间发生于人的认识之初或之前。因认识者个体差异和先前的经历、经验,这种潜在情感有时可被人感知、提炼为意识,而很多时候却形成了一种潜藏的心理暗示,未被认识者明确感受。形成这种潜意识的因素有很多,对成人来讲,后天的经历、学习会使他在接受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会使个体在认知环境时因个人意识形态的差异产生不同的感触。同时,面对全新的环境,新的刺激也会给不同性格、经历的人在脑海烙下不同的印记或引起某种对过去的记忆的回忆。

项目来源: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K2012-123)

注释

[1] 黄和林.论潜意识的存在性及其作用[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6(3):52-56.

[2] 张浩.论潜意识或无意识认识[J].东岳论丛,2007,28(4):126-130.

[3] 时光.论潜意识的认知功能[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34-40.

[4] 傅婕,赵江红,谭浩.基于潜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交互设计启示性[J].包装工程. 2013,34(2):50-52,86.

心理学潜意识篇6

潜在镜头的应用虽然不算广泛,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故在《媒体制作》课程中,以周世玮学生作品《雨钱》为例进行案例的解析。

媒体作品中使用潜在效应镜头及适用群体分析

媒体作品《雨钱》,是一部三维水墨风格,情节简单的偏写实的动画。按接受主体的年龄分类,应该归属为10~14岁的人群。因为《雨钱》改编自根据蒲松龄的《聊斋》,动画中没有对白交流,需要有一定理解能力。因此我将受众定位为小学五年级,年龄基本在12岁的小朋友。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12岁的人群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信息量,不会对媒体作品《雨钱》产生不了解和矛盾心理。《聊斋》的故事经常被影视作品采用,所以在中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像《画皮》、《倩女幽魂》等故事已被人们所熟知,因为经常翻拍成影视作品的缘故,所以在12岁受众心理有微妙的排斥倾向。12岁人群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处在最强的阶段,所以他们对知道或众人熟知的事物有潜在排斥感。但是《雨钱》的故事鲜少搬上银幕,所以12岁受众群体会产生好奇心理,并渴望探究故事内容。

选择12岁受众群体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他们的意识并未形成模式,处于意识形成后,叛逆心理前,较为稳定的阶段。同时具有强烈的探求心理和单纯思想,是较理想的实验体。他们的思维模式基本不受后天生活经验限制,易与潜意识相接处。

为了体现潜在效应镜头的作用,所以使用与媒体作品的内容毫不相干的内容做潜在效应镜头。目的是证实潜在效应镜头对人潜在意识具有影响。假设潜在效应镜头对观众心理产生了有效的影响,那么将影视作品的主旨内容放入潜在效应镜头中,作品的放映将会被更多人了解接受,同时观众也将更了解影视作品的情感。

对于潜在效应镜头的内容,基于验证效果的考虑,我首先对12岁受众群体关心想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在潜意识效应镜头内容中去掉这些他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因为过于关注的内容上,人们会抱有高昂的热情,所以这将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保守起见内容定在调研问题的边缘内容上搜寻,有学生在调研中提到“保护自然”和“动物保护”。

2012过完农历新年后,一条黑熊取胆汁的微博在人群中传播,并被国内外动物保护人士所关注。在国内也被广泛关注,群众愤而起怒,斥责声久高不下。所以对于黑熊保护的内容对12岁人群进行了解,在了解中发现12岁人群对“黑熊保护”只是有所了解并没有深刻的感想,他们的知道的多在于保护小动物。这种被受众知道但不了解的内容正是实验所需要的,所以最后将内容定为“保护黑熊”。

潜在镜头在媒体作品中的应用解析

对与潜在效应镜头的镜头,最早使用是在广告营销上。1956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杰姆斯比加林在电影院引发了一个事件,在上映的影响里出现可乐和爆米花的文字,并且没有被观众发现。当天可乐的销售额提高了两成,爆米花提高了5成。这个事件瞬间就得到心理学的观注,但并没有的到影视方面的观注。而我的影片正是结合心理学对这种技术做出理性规划,并讲解潜在效应镜头的使用方法。

下面简单的阐述潜在效应镜头在媒体作品《雨钱》中的使用。

1.潜在效应镜头插入镜头的时间

首先的是时间设定,媒体作品《雨钱》的总时间是3分25秒。根据“视觉暂留”原理,每秒24帧能够使画面连续。原因就是视神经的反应速度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物体快速在眼前运动,当物体影像消失后,人眼依旧能保留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

根据上诉的原理每秒24帧,并以保持0.1~0.4秒左右的图像残留,所以得出每十帧就要有一张潜在效应镜头的画面。动画的长度为3分25秒,帧速率是每秒约24帧,在这其中要插入一分钟左右的潜在效应镜头。按每十帧添加,要制作492帧。按手冢治虫的动画理论,运动缓慢的镜头每秒八帧就可连续的方法,一分钟的潜在效应镜头仅需要480帧,492帧的帧数刚好符合。

2.潜在效应镜头插入图像的顺序

为加强潜意识深入的效果,在潜在效应镜头中添加了很多用于催眠的螺旋图列(如图1,图2)。将图片组成列组,共十二组每组41张图片,十二组相同内容连续播放。

图1 图2

3.潜在效应镜头放映效果

未证实实验效果,对武汉市三角湖小学的十一名五年级的小朋友进行放映测试后,有8名具有预期的效果,都对保护黑熊事件有很高的热情,并在回家后主动去了解保护黑熊的相关资料。其他三人中有两人因好动的个性,没有连续看到播放的影片,最后一人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失去效果。

心理学潜意识篇7

【关键词】无意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是从思想上对人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然而人具有主观的思想和自我的意识,每个人的心理、观念、思维都不尽相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上加难,因此这就需要从人的心理出发,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正是从意识和潜意识两个方面揭示了它们的巨大作用,因此有必要把无意识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寻求一些借鉴,以便于收获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硕果。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理论又称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理论,其他的理论都是围绕无意识理论进行论证和阐释的。弗洛伊德说:“我们发现我们有两种潜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是不能成为有意识的。这种对心理动力学的洞察也影响到了我们的术语和描述,我们称之为前意识,而把潜意识一词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力学上的潜意识。我们有了三个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面。意识是最外面的一层,即表层,它与知觉相关,能通过知觉感受外界的现实环境和刺激,能够用语言来表达事物的内容和特征。它是人能够自觉控制的、有目的的心理活动,而且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前意识是中间的一层,可以看做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大门,是能够转变为意识的潜意识,但是大部分出于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能进入到意识领域,因此前意识也可以被看做是调节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机制。潜意识,也是无意识,是人的原始冲动,各种生物本能和欲望,它们往往由于不为受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容,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约束,因此只能压抑在心理结构的最底层。但是它们也不会消亡,而是等待时机进入到意识的领域。

潜意识是人们察觉不到的一种心理活动,但它却仍然控制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弗洛伊德认为有时会以梦的形式出现,并且对梦和梦的本质进行了解析。梦就是无意识的愿望的体现,是通过凝缩、置换、象征、退行等防御机制进行歪曲和变形后才进入到意识层面,这种无意识正是一种人们在白天清醒状态下不敢正视、不敢承认的愿望,因此,这类愿望是在通常情况下总是遭到自我的严格审查和压抑,不被允许进入人的意识层面,不得不存留于潜意识领域,但是它具有强大的能量,当人们进入睡眠时前意识的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大门不再紧闭,再加上无意识的愿望经过加工和伪装成梦的形式就会进入意识层面获得满足。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解析,揭示了潜意识的巨大能量。

二、无意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方法的启示

(一)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注重受教育者潜意识的巨大作用。尽管广大受教育者都处在大体相同的社会环境当中,但是他们的人生阅历都不相同,接受教育的能力也有所不同,由于这些个体差异,教育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审时度势地向受教育者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这些理论并不一定完全被受教育者接受和理解,因此要通过教育者言语引导、实例论证、潜移默化等方式,使这些理论观念进入受教育者的潜意识层面,并且受教育者并无察觉。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受教育者遇到类似的场景或实例时,潜伏在受教育者“ 潜意识” 层面的这些观念立即会越过前意识这一“闸门”进入意识层面,并迅速在现实场景中获得现实认同,使受教育者受到某种触动,在以后的行为处事过程中这种观念就会影响到受教育者。

(二)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向受教育者传递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系统地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方法,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些理论对于不同受教育者来说,显得有些枯燥,教育者在传递这些理论的同时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与世情、国情、党情的结合,紧密结合时事政治,多加入一些能引发受教育者兴趣的新闻和热点话题,使受教育者无形当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三)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而言,在教育者教育过程中往往闭门灌输,强调共性,忽视个性,总是以理服人,以致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收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教育者应当与时俱进,及时创新教育方法,顺应时代的变化,做到开放课堂,疏导受教育者,并且注重个性,以情感人,以人为本。例如通过多彩的校园文化、人文景观设置等这些无形的非讲课方式渗透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理论教育的局面,争取做到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无意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启示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人们的思想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环境是外因,思想是内因,外因起推动作用,内因起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人自身的思想出发,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掌握人的心理活动,更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无意识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不仅让教育者重视潜意识的巨大作用,更看到把无意识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理论知识的传授远不及潜移默化的能力大,使受教育者无形中接受教育,把接受的理论知识从潜意识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二)有利于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人

作为高级动物的存在,必然具有先天的生物本能和需要满足的欲望,但又限于受到社会道德等因素的约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联系无意识理论通过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通过了解自身,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克服自身的被压抑的东西和问题,使受教育者内在地进行反思和自我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三)有利于为心理学其他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把无意识理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两个学科的交叉,并且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促进了无意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与此同时,这一理论对其启示还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局限性,使教育者开拓创新,拓宽渠道,整合资源,创造出顺应新时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让更多的教育者研究人的特点、规律和需要,以人为本,注重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辩证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这也为心理学上其他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 曾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教育的启示[J].研究者, 2007(9).

[2] 彭敏,方江南.略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理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7).

[3] 王晓玲.思想政治教育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借鉴[J].神州, 2011(20).

心理学潜意识篇8

【关键词】潜意识刺激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93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加速,知识量成倍增长,辅导员工作也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但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更要不断的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创新,积极胜任新的任务,运用潜意识刺激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一个新的尝试。

一、辅导员的工作范畴

在《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概论》中对辅导员的工作范畴有以下描述:辅导员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指挥员,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统筹班主任等各方力量,大学生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共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辅导员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具体落实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大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辅导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辅导员要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释疑解惑。还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做到春雨润物,立德树人。

二、潜意识刺激的特点

人脑接受信息的方式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接收两种方式,我们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有形或无形的刺激,引起我们的注意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有意识接收是人脑地于周边事物的刺激有知觉地接收信息;而无意识接收是人脑对于周边事物的刺激不知不觉地接收,这就是所谓潜意识。关于潜意识有以下主要特点:潜力大,潜意识的力量是显意识的3万倍以上;善于模仿,有样学样;放松时,容易沟通。

三、潜意识刺激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是从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影响学生,子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意识的运用潜意识刺激将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首先,运用潜意识刺激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潜意识的力量巨大,辅导员在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经常要动员学生干部,党团组织等力量共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但大多时候身教胜过言传,相比那些明文规定和要求,辅导员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举动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批美国的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的潜意识知觉世界,事实证明,要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感觉和行为方式并不需要大费周折,一些微妙、隐约的潜意识刺激确实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将自己的语言化为行动,比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爱国爱家、辛勤劳动,首先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要言行一致对国家忠诚,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其次,运用潜意识刺激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在全球最知名的学术出版物之一《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刊出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证明一组不同的字眼在脑海中停留几分钟就能够完全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比如在实验中看到形容老年人相关词汇的人比没有看到年长相关词汇的人在接下来的行为中要较为缓慢,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词就“增加”了他们的岁数,结果是“那些人就连走路都像老年人一样缓慢了”。辅导员要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肯吃苦,有责任感的人,便要持续不断的将这样的信息方式多样化的融入到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运用潜意识刺激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活是紧张的,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这些常常使大学生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辅导员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学生放松下来,不管是面对学生的自卑、抑郁、焦虑还是愤怒等情绪,如果不能让学生放松下来,愿意与人推心置腹的交流,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无效的。放松能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改变一个人的不佳情绪。使交流的对象放松下来,可以是心理暗示,通过冥想、呼吸,也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有氧运动或低密度运动松弛神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播放轻松的音乐或带领学生到宽阔、绿色的地方消除紧张的心理。

运用潜意识刺激开展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一个新的尝试,每个人的成长如同蝉蜕,过程难免遇到挫折,感到痛苦,尤其在大学生的成长阶段,然而没有蜕变就没有新生。当然在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更需要辅导员老师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式下,积极应对,并不断学习和创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心理诊所》宋国萍(主编)重庆:重庆出版社;第三次修订版,2007.12.

心理学潜意识篇9

【关键词】心理辅导 中职德育 德育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8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所谓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德育作为中职教育阶段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关键环节,应该引起重视。对中职生开展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很多种,本文就心理辅导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一、心理辅导的定义

心理辅导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专业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让学生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心理辅导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这一时空中,你可以逐层褪下繁重的装束,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可以全神贯注直抵心灵深处。

中职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社会形形的事物既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这种认识又是不成熟的,很多学生又是独生子女,被家长宠着,一旦遇到挫折,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辅导在中职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中职阶段不仅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思想境界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重要使命,应该引起重视。同时教师还要通过有效思考,找到更多有助于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其中心理辅导在德育教育中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学习理念

心理辅导注重从心理的角度使学生去认识事物,同时学生的一些思想情感、关键也只有通过心理辅导才能真正得到转变。中职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德育虽然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然而却并未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懈怠。教师如果仅仅从表面上告诉学生德育学习的重要性,势必难以扭转学生已经形成的理念,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进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心理辅导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知识

德育虽然是一门致力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情操的学科,却是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想要通过德育教育达到影响学生思想情感的目的,就需要教师首先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心理辅导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接受一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也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等不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因素,为了克服学习中出现的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纠正不利于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理念,使学生摆正学习心态,进而更好的接受德育知识。

(三)通过心理辅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培养中职生良好的心态,是中职阶段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心态的重要途径。中职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浮躁是中职生的一个特点,浮躁的心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三国时期蜀国军事家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之道在一个“静”字。心中宁静方可行舟,方能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接受众多的知识信息。那么教师该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呢?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心情浮躁时进行深呼吸,也可以采用冥想法、宣泄法、注意力转移法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使学生克服浮躁的情绪,及时有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心理辅导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德育教育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其中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开发潜能,每一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然而我们缺乏的是开发人的潜能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中职生具有很大的潜能,有些学生的潜能能够被开发,使得学生在中职阶段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一旦学生的潜能不能被有效开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进步。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对学生的潜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学生的心态,如果学生具有乐观的精神与坚强的意识,那么就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一旦学生出现不相信自我的情况,就会影响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如果能够对学生有效的进行心理辅导,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意识的力量远远不如潜意识的力量大,利用潜意识的优势大力开发其潜在能力,突破瓶颈状态,放松自我,从而相信自我,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主要使用心理调节术,如“催眠”“呼唤情感”“战胜自我”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引起重视,并通过心理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发挥潜能。

(五)心理辅导对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操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潜意识篇10

关键词:认识自我;弗洛伊德;霍妮;马斯洛;心理治疗

一、 前言

    从某种角度来看,人类历史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早在古希腊时期,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有了“认识你自己”的格言,而众多心理学理论思想对进一步认识人类自身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思想

精神分析主义出现之前,大部分心理学家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弗洛伊德通过治疗癔病的临床经验发现了无意识现象,提出人的心理像一座海底冰山,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组成,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潜意识才是水面下巨大的冰山主体,这部分心理内容由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本能冲动、欲望、早期经历等组成,一般情况下不能被人们觉察,却是心理的主要决定因素。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被潜意识里的欲望特别是性驱力支配的,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体的潜意识愿望受到压抑。他主张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的方法将潜意识里的心理冲突意识化,认为只要使患者对此察觉,就可以消除心理障碍。在心理结构方面,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心理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部分。自我属于意识结构,遵从现实原则;本我属于无意识结构,遵从快乐原则;而超我反映人的良心和自我理想、遵从至善原则。当自我难以调和本我、超我、现实世界的冲突时,为了避免焦虑反应,就会进行潜意识里发生的压抑、否认、投射、退行等心理防御。对心理防御机制的了解也会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弗洛伊德的思想使人们将心理现象的研究由意识领域扩展到无意识领域,大大拓展了人们对心理世界的认识,也对以后的心理治疗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霍妮的心理治疗思想

随着精神分析的发展,后精神分析主义者摒弃了弗洛伊德理论的生物学倾向,更加重视社会文化、家庭、同伴等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其中霍妮继承了弗洛伊德对无意识动机及个体早期经验的重视,进一步发展了精神分析主义。

霍妮认为儿童期父母的关爱对子女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温暖、充足的关爱会使他们正常成长,而缺乏关爱、专制、冷漠等不良态度则会使儿童产生敌意,在这种家庭氛围里长大的孩子会有孤独、无助的体验,内心充满不安全感,就形成了“基本焦虑”。处于这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儿童会把敌意和焦虑投射、泛化到外部世界,其基本焦虑就限制了正常、自发的反应,在潜意识里依照顺从、反抗、逃避的策略对待别人,这样的儿童成年期很容易发展为神经症。因此霍妮认为神经症的根源在于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疏离。真实自我就是我们身上存在的、独特的、人格的中枢;是唯一“能够”而且“希望”成长的部分。[1]而理想自我是在日复一日的自我美化、想象过程中发展出的理想形象。

相对于弗洛伊德对人性的悲观看法,霍妮十分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她对弗洛伊德方法中对治疗者的依赖进行了批评,认为应该相信人们真我的建设性力量,侧重于帮助患者进行自我发现,不仅需要了解自己潜意识里的冲突,而且要明白冲突的具体作用形式,“只有体验到潜意识或半意识中的感觉或驱力在无理性时的全部影响,才能了解自己身上在作用的潜意识力量的强度及强迫性”。[2]在分析自己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冲突并在与之搏斗的过程中,患者的自负系统就会逐渐瓦解。此外她指出在认识冲突、对抗冲突的期间会出现反复,患者可能会再次回到虚假自负的心理状态,而非接受现实自我,但坚持进行冲突的分析和抗争,就会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真我的建设性力量,从而战胜神经症,实现人格的整合与统一。由此可见,霍妮主张在心理分析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潜意识的冲突和作用机制。

四、马斯洛的心理治疗思想

与精神分析侧重于对异常行为的研究不同,马斯洛认为心理学应建立在对健康、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之上。他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构成: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表现为对食物、空气、水、睡眠等的需要,这些需要对人来说是最重要和迫切的。安全需要即人们寻求稳定与安全的环境,避免恐惧和焦虑等。归属与爱的需要涉及与他人的感情联系,如寻求亲密、包容的伙伴或恋爱关系等。尊重的需要指的是自尊的满足及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我实现是人们最高级的需要,表现为追求自己的价值和潜能。[3]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以上基本需要,基本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们沿着自我实现的方向健康发展,而基本需要的缺失所造成的挫折常常会导致心理异常。

在心理治疗方面,马斯洛认为弗洛伊德的重要贡献在于意识到自我理解对于心理异常者的必要性,在他看来,自知之明和自我理解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当一个人理解了自己,他就会懂得自己最根本的需要和动机是什么,并学会以一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的方式去行动”。[4]因此他提出了自我疗法:使人们学会了解自己缺少什么,发现自己的欲望和需要,自主地满足匮乏,这样就会实现自我治愈。但他同时指出,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复杂、严重的症状,必须求助于专业人员才能清楚地理解其产生、维持的作用机制,从而达到对症状的治疗。所以他又提出了基于人际关系的小组疗法,认为当患者与他人建立真诚、坦率的关系时,就会感觉到别人的关爱,从而更有安全感,内心里产生被尊重和保护的无意识认识,达到基本需要的满足,有效消除心理症状。尽管存在治疗方法上的多样性,但马斯洛在其心理治疗思想中始终坚持帮助患者剖析自己,达到对症状的悟彻,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下进行心理治疗。

以上从认识自我的角度分析了弗洛伊德、霍妮、马斯洛的心理治疗思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通点,那就是致力于从意识、无意识领域,运用释梦、自我分析等各种方法实现对自己的了解,从而治疗心理疾病。心理学就是揭示人类心理世界奥秘的学科,历史上曾有心理学流派因为心理现象的复杂多变、难以量化而舍弃对其的研究,但随着心理学自身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探寻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奥秘,我们相信,在“认识自我”这一主旨的引领下,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实践方法都将日益成熟、壮大!

参考文献:

[1][2]霍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