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急救医护措施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4:11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1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质量;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工作面临着病种多样、病情危急、意外情况多发的特点,稍有疏忽便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引起医疗纠纷。分析影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对促进医院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

①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院前急救工作要求医务人员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急救水平和操作技术。但是因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培训等,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常存在应急反应不敏捷、急救技术不熟练、对抢救仪器不能正确使用等问题。例如不能正确评估病情;现场处置不当,造成患者医源性损伤等。②医护人员缺少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淡薄:院前急救中,一方面因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明确护理工作中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只关注于抢救患者,导致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急救措施未经过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抢救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引起纠纷。③院前急救设施存在缺陷:急救车不达标,出诊途中出现车辆故障,医驾人员对出车路线不熟悉、浪费较多的时间在路上;救护车在途中的急刹车、急速转弯可能对患者造成疼痛加剧、身体碰撞的后果。急救器材保养检修不到位,影响使用;急救物品用完后不及时补充、器械用过后不及时复位,影响下次急救使用。④院前急救管理存在漏洞:缺乏各项明确的执行制度,安全管理不力,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管理力度不够,规章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致使工作人员有章不循。

2 防范措施

①提高急救队伍人员素质:通过岗前培训和定期训练提升急救人员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应急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急救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其全科救护知识技能、技术精、反应快、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经急救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技术训练,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止血、外伤包扎、静脉注射等,定期外出学习,掌握最前沿的医疗急救技术。并且注意培养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能力,在急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②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急救中应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患者情况、急救中的潜在风险、急救中有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执行,避免医疗纠纷;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发展过程, 治疗所用药物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为接下来的抢救治疗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医护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增强工作责任心,并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③完善医院急救设施,提升院前急救质量:规范急救仪器和物品的应用和管理,对救护车、各种抢救器材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急救车单元内物品定位摆放,定数量、定期检查、确保药品充足、物资齐备,并且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要求驾驶员能够掌握医院覆盖区的基本路线,尽量安装导航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所在地。如果出车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应及时与远方领导联系,做好后备急救工作,以免延误患者救治时间。④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制定院前抢救基本准则: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急救医护人员应听清患者及家属的主诉,问明发病经过和发病细节,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迅速无遗漏的做好基本检查;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不盲目移动患者,注意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复述复核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核实无误后执行;院前急救医疗废品处理准则:所有用过的医疗废品需全部带回,一方面防止污染公共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医疗核查;规范120急救调度管理制度:120电话必须24 h专人值班随时接听,接听电话人员在最短时间内问清患者的详细地点、患者人数、患者病情、联系电话,在最短时间内派出急救人员出诊。制定的制度需严格遵守,责任到人,赏罚分明,真正起到督促工作,提升工作质量的作用。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2

方法:对124例患者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接120电话至到达现场间隔时间、应急救护措施、急救效果、患者预后情况、死亡率等。

结果:99例患者自接120电话至到达现场平均间隔时间为(21.34±1.17)分;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93%、死亡率为7.07%,显著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0%、死亡率为16.00%;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8%、后遗症发生率为20.2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00%、后遗症发生率为68.00%,且P

结论:对急性心律失常及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应急救护,可使患者最快速度得到有效的临床急救措施,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保障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性心律失常脑出血现场应急救护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56-0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急救接诊的急性心律失常及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此类患者现场应急救护正确措施,为提高患者急救效果提供可靠依据,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选取急性心律失常和脑出血患者124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69例、女性55例,患者年龄在56至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5±1.14)岁,疾病分类:急性心律失常41例、脑出血83例。按照患者是否实施院前急救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情况如下:124例患者中有99例进行院前现场应急救护后送至医院给予进一步治疗(研究组),另25例患者发病后由家属或自行来院接受抢救治疗(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分类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124例患者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接120电话至到达现场间隔时间、应急救护措施、急救效果、患者预后情况、死亡率等。

1.2.2急性心律失常应急救护措施。①将患者平卧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注意患者保暖,适当应用语言或讲解成功急救案例增强患者自信心,根据患者实际表现判断患者属于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急救措施;②若患者表现为心动过速,则指导其深呼吸后实施憋气,之后再用力做呼气运动,或利用手指、硬物对患者咽部进行适当刺激,从而导致其出现呕吐、恶心反应,其目的在于刺激迷走神经从而使心动过速停止[1];③若患者表现为心动过缓,则应给予阿托品、颠茄合剂、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干预;④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药物等方法尽量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⑤上述措施完成后及时送医院采取进一步急救。

1.2.3脑出血应急救护措施。①将患者置于平卧位,保持肢体功能,观察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面色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患者病情做出及时准确判断,并制定正确应急救护方案;②保持呼吸道畅通,若患者口腔中有异物应及时清理,必要时给予吸氧措施;③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药物等方法尽量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④脑出血患者大多发生暂时性血压升高,医护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药物降低血压处理,但血压下降速度不宜过快,应缓慢下降,以免患者发生脑低灌注或脑梗死等严重后果[2];⑤给予甘露醇、速尿联合滴注降低患者颅内压,可同时将患者双侧颈动脉处放置冰袋持续冷敷降压;⑥若患者甚至并不清醒,如表现为抽搐、烦躁不安,应给予安定或鲁米那肌内注射达到镇静效果;⑦给予心理支持与安慰,舒缓患者紧张、恐惧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急救措施;⑧上述措施完成后及时送医院实施进一步急救。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接120电话至到达现场情况。医院对参与急诊人员进行组织,一般情况下包括医师、护士以及司机等,根据交通情况、距离等因素,99例患者自接120电话至到达现场间隔时间在10至45分钟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1.34±1.17)分。

2.2急救效果。研究组(99例)接受院前现场应急救护患者中,2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脑出血量较大,或发生心律失常电风暴,经抢救无效死亡;对照组(25例)未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中,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93%、死亡率为7.07%,显著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4.00%、死亡率为16.00%,且P

2.3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8%、后遗症发生率为20.2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8.00%、后遗症发生率为68.00%,且P

3讨论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具有较大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则可引起开胸患者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脑出血是指患者脑部发生原发性实质出血情况,属于临床病情最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4]。研究表明[5],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降低急性心律失常及脑出血患者致死率,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急性心律失常和脑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现场应急救护已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文研究可知,对急性心律失常及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现场应急救护,可使患者最快速度得到有效的临床急救措施,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等,保障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及其生命安全,此结论与李霞[6]、李建华[7]研究结果相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邢丽华,郭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护理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3):543-545

[2]钟颖殊.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四川医学,2009,30(8):1340-1341

[3]王秀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40例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11(8):249-251

[4]陈泽芳.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l(11):1846-1847

[5]黄志东.脑出血急救患者院前治疗的疗效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75-76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3

院前急救是患者发病时,救护车到达现场,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本文将以我市两所医院的2014年1-12月共计150名急救患者为例,每个医院各选择75名急救患者分为A组和B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和常规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进行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A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014年1-12月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75人,其中35位患者为男性,40位患者为女性。其中因心脏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有23人,占A组总比例的30.7%,因为骨折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有27人,占A组总比例的36%,因为其他原因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如,孕妇、过敏体质的有25人,占A组总比例的33.3%。B组采取院前急救护理措施,2014年1-12月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患者为75人,其中42位患者为男性,33位患者为女性。其中因心脏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有24人,占B组总比例的32%,因为骨折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有28人,占B组总比例的37.3%,因为其他原因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如,孕妇、过敏体质的有23人,占B组总比例的30.7%。

院前急救护理,尤其是对心脏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心梗和脑梗的在近几年的发病率很高,发生心梗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造成生命危险。在A组院前急救护理中,救护车到达患者所在的地方,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压迫心脏而让血流畅通,在护理车上可以看到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等,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患者,救护车上还配备了一些心脏穴压监测仪、强心剂等。救护车上抢救设施比较齐全。在院前急救的同时,也是对救护人员职业技能的考验。B组常规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只在救护车上配备了担架,到心脏病患者所在之处时,也进行了胸外按压,但是并没有缓解病情的药物。有一些医护人员,因为技能的欠缺,强行让患者躺在担架上,这对心脏病人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脏病患者失去生命。因此,对于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医院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水平。经过调查和对比,A组院前护理对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B组常规护理,适合孕妇、过敏体质等病情较轻的病患治疗。

二、结果

经过对两所医院的150名病患的分组观察,发现院前急救会理措施的加强,可以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提高治愈率,增加院后的治疗效果。A组院前急救护理病患的总治愈率为61.33%,B组常规护理的病患总治愈率为53.33%,所以,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对于重症患者,A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送往医院途中一直被治疗,所以A组病患的病情只要及时发现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治疗效果可以更显著,疗效更快。B组常规护理中,在救护车送往医院的途中患者未被治疗,所以容易因为时间过长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4

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90分达到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通过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不但可以提高患者抢救效果,而且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素质,为急诊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门诊急诊护理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73-01

门诊急诊是抢救危重患者医务工作的第一线,通常急诊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情较重,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门诊急救需要较高的医疗质量,而急救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以此为患者提供迅速、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1]。为此本文将探讨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的措施,尽最大努力抢救患者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门诊急诊患者,其中男143例,女97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2.3±2.4岁,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平均分为两组,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1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急诊疾病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高门诊急诊护理质量,措施如下:

1.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专业素质。专业急救理论及实践培训。组织护理人员统一进行专业急救理论及实践培训,拓宽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面,根据门诊急诊特点,掌握各种抢救技术、止血固定肢体、心肺复苏术、穿刺技术、急救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抢救技能,同时,也要掌握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资料库,对有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登记记录,为临床抢救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2]。

1.2.2加强门诊急诊抢救。门诊急诊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急诊就诊范围,重视院前急救,强调时间观念,组织医护人员前往现场抢救,院前现场中初步对患者危情进行判断,同时院内建立“生命绿色通道”,强化急诊护理环节,立即送至手术室继续抢救,从而保证急诊救治的快速有效[3]。

1.2.3强化服务质量观念。坚持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观念,为患者提供迅速、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相关病史,用药禁忌等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抢救治疗资料,缩短患者抢救时间[4]。

1.2.4加强监护观察。因急诊患者发病时间短、病情严重、病程进展快,为此护理人员应通过现代监护仪器设备,从接诊到手术室抢救,再到术后入室观察期间,严密加强急诊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症状的变化,并依照记录患者临床变化资料,为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5]。

1.2.5规范护理文书。

认真、准确、详细地记录门诊急诊期间患者的临床变化资料及相关所需资料,记录应用急诊药品的品种、剂量、时间等资料,以便统计和查对,以免出现医疗差错[6]。

1.3评定标准。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参照《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90分达到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门诊急诊患者病情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而门诊急诊护士快速应急能力和娴熟的抢救技能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基础之一,通过急诊抢救,并配以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7,8]。

3.1增强护理服务意识。

3.1.1加强应急反应速度。速度是门诊急诊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突出抢救生命至上的观念,因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在急诊中的应急反应速度,要求急救门诊护士要具备反应快、动作迅速、护理操作熟练、掌握急救医药及医疗器械的使用、加强医护之间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最有效的抢救护理方案等快速反应的素质[9]。

3.1.2树立院前急救意识。一有急诊任务,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好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在现场开展急救,为此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院前急救专业素质,并配合医生转运患者,在回院途中给予不间断给予心肺复苏、止血固定躯体等抢救措施[10]。

3.1.3加强监护意识。掌握现代监护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根据各种监护数据,并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记录患者临床变化情况的资料,为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1]。

3.2门诊急救流程及管理模式。

3.2.1建立“生命绿色通道”。门诊急诊中,需要快速抢救患者生命,为提高抢救质量,应建立“生命绿色通道”,强化急诊环节,将危重患者迅速推进抢救室后配合医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氧输液支持,并给予相应检查配合工作[12]。

3.2.2制定急、危、重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实施预案。总结每次急救护理的经验,制定面对急、危、重患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处理预案,并依照急救护理方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演练、考核。强化急救培训,提高抢救效率,规避抢救隐患,推动急救护理工作能有效开展。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行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中,>90分达到66.7%,明显高于行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的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红艳,谭东.急诊病人的输液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5(14):281

[2]陈军.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识别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29):320

[3]翁淑贞.加强护理规范管理提高急诊护理质量[J].现代医药卫生,2008,12(11):103

[4]汪东亮,孙明,金薇.提高急诊质量管理的“六个环节”[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1):158

[5]徐燕荣.对急诊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东南国防医药,2008,03(16):293

[6]王波.转变对急诊患者急救护理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3):285

[7]黄金姣.流程管理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蛇志,2012,01(26):134

[8]梁美英,罗银秋.急诊综合护理模式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意义[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1,02(6):279

[9]文美月,黄玉娟.门诊患者对急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2(16):198

[10]姚峥,刘力松,张育.人性化服务理念在门急诊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医院,2008,12(09):236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5

【关键词】院前急救 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61-02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负责暂时的、应急性的急救。其工作特点是:急救环境差,时间急迫,变化急骤,随机性大,疾病谱广,救治难度高。而人民的法律和维权意识增强。医护人员稍有不慎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和事故。因此,要求急诊医护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和经验,有耐心,有责任心,有较高的沟通技巧。减少和杜绝可能导致纠纷隐患。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出诊6368例次。医护人员不畏艰辛,出诊火灾,冰灾,车祸及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急危重患者。成功安全的运回患者5786例次。

现将我院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的医疗及护理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 院前急救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与调度人员,救护司机,救护人员密切相关。

1.1 调度人员一定要24小时在岗,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及120指挥中心发来的传真,立即通知救护司机及医护人员迅速到达救护现场。要求调度人员对每一趟出诊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数、伤情、联系方式准确无误的交给司机,以免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2 救护司机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线,选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带领救护人员赶到现场,以免交通路线不熟悉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3医护人员对急救工作认识不够,急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未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责任心不强,影响院前急救及护理质量。

1.3.1 医护人员没有根据人数,伤情带齐急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而导致抢救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1.3.2 医生的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制定有效抢救措施,延误病情而导致抢救成功率降低。

1.3.3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不足,急救技能不熟练,而导致抢救成功率降低。

如:静脉穿刺不成功导致抢救药物不能及时进入体内发挥疗效,抢救设备不熟练,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1.3.4 医护人员没有及时止血,没有及时固定骨折处而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1.3.5 没有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运过程的病情变化,没有与患者或患者家属有效的沟通,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不仔细,途中发生病情变化而导致纠纷发生。

1.3.6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对已死亡的患者没有进行常规的抢救,没有做仔细的检查,而导致纠纷发生。

1.3.7 医疗文书记录不全而导致纠纷发生。

2 院前急救的隐患防范措施

2.1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反复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职责、技术操作常规。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加强责任心,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2.2调度人员一定要24小时在岗,随时接听急救电话及120指挥中心发来的传真,立即通知救护司机及医护人员迅速到达救护现场。要求调度人员对每一趟出诊的呼救者的名字,地址,人数,伤情,联系方式准确无误的交给司机。

2.3 救护司机一定要熟悉全市的交通路线,选最近的路以最快的速度安全的带领救护人员赶到现场。

2.4增强院前出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懂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技术水平。坚持每年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患者抢救流程、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流程、休克患者抢救流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静脉留置针、复合外伤的处理、现场患者搬运术等的培训和考核。

2.5准备院前急救箱,合理布局抢救物品,做到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维修和随时更换,出诊人员所带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必须保证完好率100%。仔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

2.6 危重病人就地抢救,大出血患者先止血,血是生命的源泉。我们应迅速用手指压迫出血的主要血管然后加压包扎。并将伤肢抬高,以控制出血。但对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应用止血带,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止血带前应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2)按病人年龄、伤肢部位选择适宜型号止血带。(3)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近心端,前臂和小腿不宜使用,因两骨之间有动脉走行,止血效果差;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4)压力适宜,以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上肢为0.04~0.06 mPa,下肢为0.06~0.08 mPa。(5)记录上带时间,防止因绷扎过久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和神经损伤。做到每小时放松1次,每次5~10分钟。松解止血带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导致休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输入林格注射液或低右及代血浆,迅速补充血容量。根据病人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抢救药物,防止休克及病情恶化 。有骨折的患者要固定好骨折部位防止骨折端对神经 血管等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同时能缓解疼痛。有开放性伤口应及时包扎,保护伤口 减少污染。脊柱骨折一定要用4人搬运法保持脊柱为一轴线,平稳将病人抬起,放硬担架上,有条件的放于脊柱板上。头部用固定器或布带固定好。防止出现脊神经进一步损伤。

2.7 急救工作医务人员应具备较全面的工作技能,因为院前急救工作是不可预知性,要求急救人员掌握较全面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抢救技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捷熟练的抢救流程,加强急救人员专科理论知识和反复的急救技能培训。

3 小结

总之,在院前急救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急救工作认识不够,急救意识不强,出诊速度慢,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急救理论和相关技术不熟练等隐患,会导致纠纷的发生。要预防隐患,护士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服务态度。而且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及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映兰 主编的急诊专科护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2]陶 红.急救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5.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6

【关键词】 疗养院;急救应急预案;预案演练;护理质量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方案。它的制定对医疗护理安全尤为重要,而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疗养员的生命安全和疗养质量。因此疗养员急救应急预案的制定对疗养院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实施急救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急救技术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并能熟练操作的技术,无论是医院还是疗养院,随时都有病情突发的状况,只有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系统,完善应急措施,并保持常备不懈,经常演练,才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保证疗养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疗养院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保健措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伤病康复。疗养院内多数疗养员有慢性病而未细分科室,每个疗养科室都有各种不同系统的慢性疾病,如果医护人员的抢救实践经验不足,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抢救经验,就会因病情耽误而导致严重后果。如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患者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的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护理人员的能力是通过不断训练和时间积累而成的[1]。

为了保障疗养人员的安全,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可以高抢救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伤亡,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2]。同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疗养员的生存质量。

实施急救应急预案可提高医护人员对疗养员医疗风险的认识,对疗养员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3,4]。

2 应急预案演练的实施

2.1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各科室在医务处和护理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各科室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提高救治能力和工作效率。

2.2 成立应急预案演练小组 由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组员由各科室护士及医生组成急救小组,主任、护士长根据各病种突发的特点,制定演练内容,计划拟订模拟急救具体方案及角色配置,最后由护理部组织实施。

2.3 培训的主要内容 各种突然发作疾病的急救技术、门诊急救技术和护理人员应急状态下心理素质的培训。要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教材,有考核的标准,确保培训有效。

2.4 演练实施步骤

2.4.1 组织学习讨论 急救方案确定后,组织全体护士学习与突发事件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4.2 演练实景设置 针对疗养院实际情况,我院护理部在去年制定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持演练,整个演练过程、项目、内容、实景与临床抢救一致。由工作人员扮演病人家属,一名护士扮演病人,另一名护士接到家属呼叫后迅速实施急救程序。

2.4.3 加强急救现场的组织管理 使急救物资充足、分工明确、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维护急救环境,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进行。

2.4.4 演练过程 演练时先由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操作技术娴熟的护士做示范,然后三人一组根据灵活设置的不同急救场景进行急救演练,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操作完后召开会议共同讨论各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这样不仅加深了大家对整个操作流程的记忆,也可以避免以后犯同样的操作错误。

3 演练考核

为了提高疗养院护士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培养过硬的急救操作技能,我院专门组织学习并进行考核,每个季度有负责考核的人员对每位护士进行一次急救操作考试,周而复始,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下经常操作能做到得心应手,遇到危重病人也能做到忙而不乱。练习这些急救操作技能,进行实地操作,不断练就基本功,提高了急救水平。

4 急救应急预案实施的效果

通过去年的急救演练,各科室的急救、操作时间及熟练程度均明显提高,也强化了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和应急的技能。

5 急救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

(1)我院虽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急救预案,但由于此方案实施时间不长,还不够完善和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细化。(2)急救的技巧和争取急救时间的方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提高和改进。(3)疗养院医护人员的急救经验不足,综合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4)疗养院急救设备、药品的管理还不够到位,难以满足疗养员出现的种种应急抢救需要。

6 整改措施

(1)不断规范与修正、补充与完善急救应急程序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度。(2)加强护士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急救流程中的学习,并定期训练以使患者得到及时便捷的抢救。(3)重视应急能力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慢性病发作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4)鼓励医护人员多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学术交流;多开展急救演练,组织操作比武,通过综合理论、急救技能情景演练模拟考核,培养医护人员的判断、应急、沟通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5)医护人员应多与疗养员沟通,重视疗养员病情信息的反馈,定时给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知识讲座及健康宣教,做到及时预防。(6)做好应急设备的有效性:各科室应保证急救物品与药品的充足,急救器械、药品要定点放置,每个护士应非常熟悉急救物品的位置,以便有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准备急救物品。保证数量的相对稳定,定期专人检查,过期及时更换,确保急救物品的有效性,应急物资的储备是事实应急预案的可靠保障。

7 预案实施后的体会

(1)快速:应用应急预案,规范和简化了急救流程,在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反应,缩短了发病至抢救的时间,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5]。(2)沉着:急救应急预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在急救状况发生时可以做到临危不乱,有条不紊,有效利用能力资源。(3)果断:对病情定性要果断,行动要果断。(4)细致:突出一个细字,抢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我们的急救应急能力是否经得起考验。抢救时对每个细节都要尽量询问到,以便判断病情。(5)全面:急救预案的演练是一个统筹安排的过程,需要有一个指导性和全面统一的安排,否则容易使抢救现场混乱,这是急救管理的重要部分[6]。(6)急救预案的实施,加强了急救现场组织管理,使救护中物资充足,层次分明,任务清晰,有效地维护了急救环境,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进行,也极大地提高了救护成功率。(7)提高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使护理应急预案得到持续改进。(8)急救预案的制定不论怎么周详,只有反复演练,护士才能熟练掌握,在演练中才能发现预案的不足并及时修改,模拟训练的形式多样性提高了护士的心理素质、反应速度和综合应急能力,保证了急救现场有序和患者抢救及时到位。这是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障[7]。

通过这次演练,我们对应急预案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医院的急救应急预案得到了一次全面检验,参加人员和科室对急救流程和突发事件处置办法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水平得到了切实提高,为应对突发事件打下坚实的基础。分析总结这几次演练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沉着、快速、全面、细致、果断”是应急行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前提。急救应急预案在疗养院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应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静芳,姚海琦.模拟急救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1,36(9):713-715.

2 黎原,曹德民,崔克范.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急体系的完善.中国伤残医学,2007,15(3):106.

3 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救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2005,21(2):52.

4 胡国清,饶克勤,孔振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初探.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173.

5 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7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本院院前急救护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个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院前急救的1560例病人进行回顾总结,从病人分布、病情以及到达现场所需时间、护理措施,总结出院前急救病人的护理工作特点、相关影响因素以及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结果:对不同病人采取适当全面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不仅能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而且能为病人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知识、技术,开展快捷、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

[关键词] 院前急救;影响因素;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8-02

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疾病的变化,各种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急诊医学也随之迅速发展。而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采取紧急而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真正地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为到院内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共出车1600次,接诊急救患者1560例。在接到指令后,出车时间白天均在2分钟内,夜间在5分钟内。10-15分钟到达20公里内的现场,抢救成功率达90.7%。

2、讨论

2.1 院前急救护理的工作特点

2.1.1 随机性强病人随时呼救,疾病种类多样化。重大事故或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

2.1.2 紧急一有呼救必须立即出动,一到现场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性。

2.1.3 流动性大院前急救系统平时在急救医疗服务区域内活动,求救地点可以散在于所管辖的任何街道、工厂、学校及居民点。当遇有重大突发性灾害事故时,还可能需要跨区去增援。

2.1.4 急救环境条件差现场急救的环境大多较差,有时在马路街头,人群拥挤、声音嘈杂、光线暗淡;有时甚至险情未除可能会造成人员再伤亡。运送途中,车辆颠簸、震动和噪音可能给一些必要的医疗护理操作如听诊、测量血压、吸痰、注射等带来困难。

2.1.5 病种多样且病情复杂呼救的病人疾病种类涉及临床各科,在短时间内可能需要进行初步诊断、分诊和紧急处理。

2.1.6 对症治疗为主院前急救因无充足时间和良好的条件作鉴别诊断,要做出明确的医疗诊断非常困难,只能对症治疗为主。

2.1.7 体力劳动强度大随车救护人员到现场前要经过车上颠簸。若急救车无法开进现场就得弃车步行,有时可能需要爬楼梯。到现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箱。到现场后必须立即抢救病人。抢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运送途中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因此,付出的体力劳动强度很大。

2.2 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因素

2.2.1 人员数量不足,组织结构欠合理

2.2.2 救护车辆状况欠佳

2.2.3 急救药品,医疗设备欠全

2.2.4 医护人员力量薄弱

2.2.5 全民缺乏急救意识

2.206 120指挥系统调度人员的交通路径不熟悉

2.3 院前急救护士的基本要求院前急救的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良好的协调能力及应变能力。业务方面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护理知识,熟悉掌握救护车单元,同时具有娴熟地使用抢救器材和各种急救措施的技术,掌握院前常见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技术、各种常用药物应用与观察技术及各种创伤抢救的敷料应用技术。

2.4 院前急救的护理程序

2.4.1 “120"’迅速调度是首要环节“120”电话是院前急救的首要环节,“120”电话必须24h专人值班随时接听,须用简练和蔼的语言在最短时间内问清伤员的详情地址,伤病员人数,主要病情及联系电话,及时调动相关人员出诊。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交通事故应报告有关领导,并通知医院抢救小组出诊抢救和援助。

2.4.2 救护车单元的完整性是重要保证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应随时检查、补充救护车单元内物资、药品、设备处于应急状态,并纳入交接班内容

2.4.3 争分夺秒迅速出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电话了解,迅速出车、及时抢救,从接到急救电话到出车整个过程应在5min内完成,要争分夺秒赢得最佳抢救时间。

2.4.4 途中联系患者确保通讯通畅是中间环节在途中联系患者,清除患者紧张情绪,告之患者我们正以最快速度前往,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简单有效的自力救助,对哮喘发作的患者指导患者采取端坐位,发现意外情况与医院联系。比较特殊的患者,应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在患者到院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尽快抢救患者。

2.4.5 准确进行病情判断果断采取抢救措施是关键环节当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按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病”的指导下进行抢救。首先迅速而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和症状,同时迅速对其进行全身体检,体检越早越迅速而越仔细越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了解病情。对生命体征稳定的一般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可安全转送。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现场救治,待病情改善后及时转运,对于由于设备条件限制要采取边救边送或边求援的方法尽量争取时间。例如一氧化碳中毒者,首先在良好自我防护的条件下,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外伤性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通畅,开放静脉通道,最好用留置针以防在搬运过程中滑脱;骨折肢体按先易后难进行固定;溺水患者首先进行心肺复苏;对外伤大出血的患者要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并注意避开受伤肢体和部位;对开放性气胸患者要用急救包和厚敷料严密封闭,使开放性气胸变为闭合性气胸,出现呼吸困难时可用带瓣穿刺针排气;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立即给氧,心电图检查,给予扩冠镇静止痛,如合并心源性休克者,院前急救时应尽快对患者实施现场溶栓等再灌注疗法,如无条件应尽快将患者送医院,不可在院前作过多停留;对现场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总之要针对不同病情进行有序的抢救护理措施,不能盲目行事,以保证急救工作的有效性。

2.4.6 稳定生命体征安全转运患者是重要环节对患者进行了现场初步急救护理后,应快速将患者转至医院,使其能尽早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对减少伤残率至关重要。在将患者抬入救护车时,应保持身体各个部位成一个整体,应使患者头在前,脚在后,以使患者感到舒适为宜。进入救护车后,救护人员要充分利用车上设备实施生命支持与监护,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静脉通道。掌握液体及用药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做好相应的护理观察。在院前急救的用药中,护士执行三清一复核的用药原则。三清即听清、问清、看清;一复核即药物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复核, 切忌出现用药差错。对用药的空瓶应暂时保留,以便在空闲时间进行核对。到达医院后要与接收的医护人员交班,内容包括病情处理及用药等情况。

2.4.7 及时准确记录完善护理文件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非常重要,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详细记录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所用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给进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及信息。

2.4.8 建立完善随访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才能总结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从而提高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

2.4.9 心理护理院前急救病员病情复杂,变化快,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又面临着肢体伤残,外貌毁损等,将给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家庭、婚姻和个人的前途,在躯体和心理上均有创伤,所以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做好思想工作,有高度的同情和责任心,抢救工作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以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力求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急救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急救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院前急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急救应诊人员均应专业培训上岗,当人们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时候,医护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应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实施紧急救护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减轻伤患的痛苦,搞好院前急救护理是可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真正地降低急救病人的死亡率和伤残率,为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在院前急救护理中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六个环节:(1)接好“120”电话,迅速调度,并作好记录;(2)争分夺秒准备好用物出车;(3)确保通迅畅通,以便在途中联系患者及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4)准确进行病情判断,采取最佳的抢救措施;(5)及时准确记录完善护理文件。(6)做好病员及家属的心理安慰及解释工作。因此,我们只有扎实工作,积累经验,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急救护理事业,挽救更多急诊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龄(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J].2008,2(5B),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8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院前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6-0092-02

Analyze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LI Yin-li.//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6):92-9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Method: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accepted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in our Emergency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were sent into our Emergency center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oth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During the process,the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ntrol group had 83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19 worsened cases and 24 dead cases,on account of 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15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6 worsened cases and 3 dead cases,during the process, the rate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the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Weish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Weishan 6724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6.050

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是颅脑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或是堵塞导致的脑组织急性损伤的疾病。由于脑血管意外的突发性,因此死亡率极高[1]。为了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途中死亡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目前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现笔者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的126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79例(62.7%),女47例(37.3%),年龄34~83岁,平均(68.6±5.9)岁;观察组男83例(65.87%),女43例(34.13%),年龄32~84岁,平均(69.4±6.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明确为脑血管意外患者;(2)均在发生脑血管意外后3 h内入院;(3)患者本人及家属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于为家属或朋友送至医院,未能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相关措施。观察组患者均实施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具体为:(1)在接到急救通知后迅速派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师至抢救现场,仔细询问发病时间、原因,并做体格检查,同时要了解相应的病史,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有瞳孔放大、呕吐、脑疝等相关体征,予以相应的急救措施;(2)脑血管意外患者往往有嗜睡、昏迷等意识模糊的情况,因此务必要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帮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异物减少气道阻塞,必要时要予以吸痰吸氧护理。呼吸抑制明显的患者要及时地行气管切开辅助呼吸;(3)在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后要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足够的血容量稳定血压;(4)可以予甘露醇或者甘油果糖250 ml静脉滴注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发生率。若患者血压高于200/180 mm Hg时,及时予降压药物降低血压至160/90 mm Hg,且不可将血压迅速降低至正常范围。另外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因为尚缺乏影像学支持,无法判断患者具体病情,因此一般不建议使用扩血管药物,避免加重患者病情;(5)在转运至医院途中要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尽可能的维持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在可控范围。若患者出现呼吸终止、心搏骤停,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另外在搬运过程中要注重安全轻巧,固定住患者头部平移至担架。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安全转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血管意外是极为常见和普遍的脑功能损害疾病,临床主要有缺血性、出血性两种,然而由于脑血管意外发病急骤,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极高,因此院前急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同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减少途中死亡率是十分有效的。在救护车赶往抢救现场的途中,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家属保持通话,简单询问患者的相关情况,指导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2],为医护人员在后续的抢救过程中赢得一丝时间。并且护理人员要有冷静的头脑,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才有利于作出正确的指导建议。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治疗原则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这是由于患者往往意识模糊,不能完整正确的描述自己的病情,同时也没有CT等影像学检查的支持,贸然用药可能会适得其反[3-4]。在达到抢救现场后搬运至救护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医师将患者平稳的搬运,尽量减少头部动作,搬运后要将患者身体固定,头侧位摆放,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道堵塞引起的窒息[5]。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立即予以吸氧、吸痰等护理,实施心电监护,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的汇报医师进行处理[6-7]。对于颅内压增高明显的患者及时地给予地塞米松、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血压的控制也要掌握适度原则,不可过分的降低血压。另外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院前抢救的口头医嘱护理人员必须要重复一次,确保医嘱无误再行抢救,对于抢救使用的药物、器械要仔细记录核对[8];(2)在转运前也要和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恐惧,取得家属的配合与信任;(3)将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详细告知家属,同时签署《院前患者转运同意书》,对于不愿签署同意书,不支持或干预医护人员抢救工作以及不愿行转运的患者及家属,应当要行书面证明,避免不必要的纠纷[5]。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可知,由于观察组患者实施了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因此死亡率、安全转运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快速、安全转运与加强途中监护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是院内后续抢救及治疗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及时实施正确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惠玲,黄希.142例昏迷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354,360.

[2]黄代芳,王晓春,谢红等.急性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29-130.

[3]郝爱军,.探讨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0):783-784.

[4]韩红,陆红梅,毛继荣,等.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42-643.

[5]王红英.249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与分析[J].医药前沿,2014,11(31):299-300.

[6]袁萍.急性脑血管意外的院前急救护理[J].中外医疗,2012,10(6):158.

[7]梁波.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与转运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219-221.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9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急症,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初期,极易发生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和猝死情况,大多数患者病发于院外,而约50%患者发病1h内在院前猝死,可见患者从发病到来院就诊期间,若能及时抢救并给予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本文选取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院急救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37~79岁,按心肌梗死部位可分为:15例前壁,7例前间壁合并高侧壁,16例下壁,7例右室。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确诊。接诊时,6例昏迷,39例神志清醒;8例自报,37例由“120”调度出车,自报的患者中有4例心脏骤停或心室颤动。

1.2 院前急救护理

1.2.1 快速反应

接到“120”调度急救电话后,1~2min内出车,最佳急救半径为1.5km~17km,出车时立即打电话联系患者家属,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的同时给予安慰和心理支持,并嘱咐家属到有醒目标志物处等待救护车,节省时间挽救患者生命。

1.2.2 快速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

救护车得到现场后,救护人员迅速检查患者意识、脉搏、呼吸、血压及周身情况,并做常规18导联心电图,想家属询问患者病史、发病时间、发病诱因、用药等情况。

1.2.3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就地让患者或半卧位卧位休息,严禁情绪激动和体力活动,以免增加胸腔内压力和心室负荷,加重病情,导致心律失常[3]。

1.2.4 给予适量镇痛镇静药物

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后,会出现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等的情绪应激反应,恶化病情。因此,需按医嘱给予患者适量镇痛镇静药物,如硝酸甘油、吗啡、安定等。

1.2.5 吸氧

用面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3~6L/min吸氧,若患者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用高浓度面罩给予吸氧。

1.2.6 密切观察和监测

给予患者常规心电图监测,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血压、呼吸、意识、心率等,急救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情况,及时给予溶栓治疗。密切观察记录整个救治过程,做好异常抢救准备。

1.2.7 及时建立静脉通道

尽量选用较直较粗血管建立静脉通道,如近心脏大静脉,并用20G套管针作静脉留置,以保证短时间将液体或治疗药物输入患者体内,同时针头不易因上下车搬动患者时刺破血管。

1.2.8 心理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状态,因此,护士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服务,还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缓解其不安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此外,还应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即(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时或提前采取有效抢救措施,避免仅听医嘱的被动护理工作;(2)主动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相应护理,缩短治疗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心梗面积,有效预防患者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从而提高预后效果。

1.2.9 安全转运与交接

安全转运与交接主要包括:(1)上急救车前向家属讲明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告知患者疾病严重性,获得理解后家属签字;(2)准备足够人员,将患者抬上担架时不能抓患者四肢,嘱咐患者躺在床单或被褥上后抬上担架,之后将担架抬救护车。(3)途中不间断监护,提前准备好急救药物,在预定位置放除颤仪,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随时除颤准备。(4)及时完成院前急救病历,待患者转运到医院后做好急诊交接,并向接诊医生详细介绍患者院前急救的所有情况,为了避免发生危险,出诊医护人员需全程护送。

2 结果

选取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成功40例,占88.89%,因现场心脏骤停死亡抢救失败5例,占11.11%,说明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可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显著的急救护理效果。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需及时救治和周密护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院前急救有助于尽早救治患者,直接影响院内抢救成功率,在此之前给予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必不可少。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准备好充足的急救药物和设备,如心电图机、除颤仪、氧气筒等,确保院前急救顺工作的利进行。抢救时,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救护人员应快速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给予适量镇痛镇静药物、吸氧与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和预见性护理。

综上所述,对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水平,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理想的急救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丹,陈红.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2):4695-4696.

[2]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3]张红.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6):1180-1181.

应急急救医护措施篇10

[关键词] 急诊;心理护理;状态;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115-01

急诊心理护理是急诊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患者实行的全过程的、积极的护理,使患者能够在就医过程中保持积极的、乐观的心理状态,可对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缓解患者应激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效果。

1 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

1.1 情绪反应强烈

急诊患者病情多较为复杂、变化迅速,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孤独等应激反应。部分轻生患者还会出现对护理行为的抵制情绪。

恐惧情绪,常见于危重患者,他们多因疾病急性发作或突发事件入院,瞬间超常的紧张情绪会引发患者的恐惧心理,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出汗、腹泻,甚至失禁。同时,对于陌生的就医环境、急救设施及操作方法,如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吸氧等急救措施、医护人员的紧张情绪都是患者恐惧的诱因。

焦虑情绪,患者处于对疾病现状和发展程度的担心,常出现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呼吸困难、头昏、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患者的紧张焦虑与恐惧情绪的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性格与个体经历有关[1]。急诊护理人员在实施抢救措施的同时,应注意根据患者的不同情绪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尽快使患者恢复正常心理状态,以利于对其进行救治。

孤独情绪,为便于抢救,患者家属不能进入抢救室,抢救室中的医护人员忙于救治工作,常无暇与患者进行沟通,独自面对陌生的抢救设备和抢救环境,患者往往会感觉孤独、无助,表现出对家属及医护人员的依赖。

过激情绪,因轻生、酒精中毒致意识不清、殴斗致伤等患者,就诊时情绪往往在外界刺激下产生过激反应,表现为不配合抢救等行为。

1.2 就医心切

急诊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发作突然,病情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患者出于对突如其来的疾病的恐惧、对家人和生活的眷恋常表现出较强的就医心切的情绪。希望急诊医护人员以最好的设备,最佳的救护措施、最好的药物进行抢救和治疗。部分患者会表现出对抢救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

2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2.1重视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医院的护理工作重心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健康为中心,以服务于患者为中心。患者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也指患者的心理健康。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急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抢救和治疗,也同样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急诊护士需提高自身心理护理意识,以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无助、孤独等不良情绪为目标,运用心理护理知识,将救护工作和心理护理同步进行,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疑虑,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患者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救助活动[2-3]。

2.2科学运用心理护理技巧

鉴于上述急诊患者的情绪变化,急诊护理工作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运用科学的心理护理技巧实施护理。心理护理是一门专业技术,它基于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运用温和的语言、细致的关怀、优雅的行为举止,轻柔的姿势、迅捷、准确的操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急诊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合理需求,以便开启患者心灵之窗,顺利实现救护。护士要能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自身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心态,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语言和行为。心理护理的标准无法量化,但有一条不变的准则,那就是以患者需要为先,以服务患者为目标。对于患者的恐惧情绪的护理,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可告知患者所处的环境、病情的变化以及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以高水平的护理技巧赢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对抢救措施的焦虑和恐惧。对于情绪过激的患者,则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宽容的态度和高超的护理技术对待患者的过激行为。对于轻生的患者,心理护理更是尤为重要,一方面要继续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患者继续采取轻生行为,另一方面,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情绪对患者给予正面的积极影响。以家属的关心和焦虑激发患者的求生意志,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抢救,从而尽早脱离危险。虽然,当前的人们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了不少医疗卫生知识,但也不乏来急诊就医的缺乏医学知识的患者。在不了解抢救知识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对抢救设备、抢救技术和措施产生质疑,此时,急诊护理人员应耐心地解释,用科学的知识和道理赢得患者的配合[4-5]。

3 结语

急诊护理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他们病情危重,对医护人员的救护既迫切需要,又容易心存质疑,他们渴望获得最高水平的救治,因此,急诊护理人员有责任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救护,以便尽早脱离危险,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蒋昔琴.急诊留观病人的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6):3.

[2]刘晓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 黑龙江医学,2008,32(4):311-312.

[3]恽建花.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81-82.

[4]邱凤兰.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