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十篇

时间:2023-09-28 17:37:51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1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学;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使用互联网人数最多的国家。在网络时代,网民通过互联网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互联网有着信息传输速度快、信息内容多、简洁便利等特点,并且随着手机移动网络的发展[1],互联网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成为现代人们学习、交际、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互联网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来获取知识、信息等,这些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容易沉迷于网络上的游戏、社交活动等,这对青少年的发展十分不利。据统计,在国内有大部分网民出现了网络成瘾问题,并且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应当通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以及信息鉴别能力,以此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网络成瘾的概念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成瘾”主要是在无成瘾物品的状况下,会发生行为失常、暴躁、焦虑等心理反应。网络成瘾也是如此,网民对网络有了心理依赖,使用网络会给网络成瘾者带来心理上的。网络成瘾可以细分为以下方面:(1)沉迷于网络聊天,在网络聊天时的心理状态与日常实际生活的心理状态有巨大差异;(2)电脑游戏成瘾,不断强迫性沉迷于电脑游戏当中,一离开游戏就会有心神不宁、暴躁等心理状态;(3)网络信息收集成瘾,不断在网络上查找网页,对信息浏览有强烈强迫性心理。

二、网络成瘾原因

1.外在因素

网瘾患者一个普遍的共同点是缺乏生活目标与毅力,逃避现实生活的责任。外部因素主要指的是社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传播,同学之间的比较等。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网络已经逐渐地将我们的生活填满,我们除了在网络上学习、工作之外,还进行游戏和其他娱乐活动。特别是一些网络惊险刺激的游戏等内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需求。[2]很多成年人也会深陷网瘾,并且在生活中影响自己的孩子。由此可见,网瘾与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是导致青少年形成网瘾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长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管教孩子,或者有的父母本身就有网瘾,导致孩子也有强烈的上网愿望。一些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染上网瘾以后,没有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最后错过了教育小孩戒掉网瘾的最佳时间。

2.内在因素

调查发现,大量的网络成瘾者,在学业、工作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人大部分在生活上缺乏自信,有长时间的孤独感,他们为了满足内心需求,普遍都会逃避现实生活,而在网络中寻找失去的自我与得到满足的感觉。有人做过试验,如果让网瘾人群一下子脱离网络世界,那么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会产生危机感。并且焦虑的感觉随时间加深。网瘾的形成还有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生理和人格。通过对社会网瘾人群的调查分析发现,网瘾的高发人群大多数是12~20岁的青少年,以男性数量占多数。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弱,没有确切的判断能力,自我控制力较差,且身处青春期,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的心理。为了满足这个阶段的心理需求,往往会沉迷在网络的世界中,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网瘾。

三、网络成瘾预防措施

对网络成瘾者要进行心理干预。[3]首先找出网络成瘾者是对网络哪方面产生沉迷,然后和网络成瘾者一起客观地对成瘾原因进行分析,改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认知,最后帮助网络成瘾者恢复正常心理,让网络成瘾者能够形成正常的生活规律。但是,在对网络成瘾者进行治疗时,要采用适当的手法,不能采用过激手法,例如,杨永信利用电击疗法对网络成瘾者进行治疗,导致网络成瘾者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在日后生活当中,会产生消极、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网络成瘾者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总之,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瘾形成的原因,是从解决网瘾人群内部自我心理因素的关键。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帮助网络成瘾人群,让他们渐渐走出网络,从内心里将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小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5-7.

[2]徐桂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8-9.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2

【关键词】 网络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学习倦怠;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5、R395.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2-00841-0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line Game Addiction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Bin ,YU Hai-Bin ,YANG Shuang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game addiction tendency and learning burnout, and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nline game addicts and other types of addicts. Method: With the Learning Burnout Scale, revised 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s Revision, Questionnaire of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and 420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subjects,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learning burnout. Resul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χ2=21.855,P

【Key words】 internet addiction;Online game addiction;learning burnout; cross-sectional studies

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现象[1]。当代大学生正逐步成为上网的主体,其网络成瘾与学业的冲突日益明显,Young(1996)研究指出,58%的学生报告网络的过度使用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降,并使逃课现象明显加剧,并且一些用户会在因特网上特定应用领域显示出成瘾倾向[2]。Giffith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经常沉迷在网上聊天和从幻想的角色扮演游戏中(MMORPG)[3]。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网络游戏是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花费的时间比他们在学校或学校有关的活动的时间还要多[4]。可见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与学习倦怠之间似乎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倦怠是大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5]。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以及他们之间人格因素的比较,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成瘾者之间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网络游戏成瘾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系,以了解影响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和目的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420人进行问卷测量。先采用目的取样,由各院系同学推荐平时比较喜欢上网的学生200名;然后完全随机取样220名。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回收率为94.76%。其中男生215人,女生183人;本科一年级45人,本科二年级166人,本科三年级85人,本科四年级35人,硕士研究生67人;文科136人,理工科177人,医科24人,教育类44人,艺术类17人。

1.2工具

1.2.1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6] 该量表包含19个项目,4个因子: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人际与健康问题、时间管理问题。采用4级计分,以1-4分为记分标准,53分为网络成瘾群体,该量表4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73-0.78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在0.77-0.84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90;总量表及其分量表与效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总体所在的区间为0.65-0.85。该量表中网络依赖群体与网络成瘾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6]。有研究将量表中的三个群体整合为正常群体和网络成瘾倾向群体,只做两群体记分[7]。在本研究中46分为网络成瘾群体,

1.2.2 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5] 该量表共20个项目,包括3个因子:情绪低落(反映大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与要求,表现出倦怠、沮丧等情绪特征)、行为不当(反映大学生由于厌倦学习而表现出逃课、迟到、不听课等行为特征)、成就感低(反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低成就感,或指完成学习任务时能力不足所产生的低成就感)。采用5级计分制,以1-5分为记分标准,得分越高表明越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该量表3个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4、0.799、0.704,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8[5]。

1.2.3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8]该问卷包括3个分量表:网络关系成瘾分量表、网络娱乐成瘾分量表、信息搜集成瘾分量表。大学生主要娱乐行为是网络游戏。问卷采用5级计分制,以1-5分为记分标准,得分越高表明越有相应成瘾倾向。三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分别为0.780、0.886、0.783,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879[8]。

本研究把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界定出的网络成瘾者,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测量,网络游戏成瘾得分大于另外两个分量表得分的被试界定为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余为其他类型的网络成瘾者。

1.3统计方法 进行χ2检验、确切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整体情况

398名有效被试中,网络游戏成瘾者39名,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31名,非网络成瘾者328名,网络游戏成瘾者检出率为9.8%。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学习倦怠量表评分比较

表2显示网络游戏成瘾者、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和非网络成瘾者在学习倦怠量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游戏成瘾者得分均大于其他类型的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均P0.05)。

2.3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学习倦怠问卷的3个因子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中的4个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成瘾耐受性因子以及人际与健康因子和情绪低落因子存在正相关,网络成瘾耐受性因子与行为不当因子存在正相关,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因子与情绪低落因子存在负相关。

2.4网络游戏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回归分析

以网络游戏成瘾组的学习倦怠3个因子为预测变量,网络成瘾倾向的4个因子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组学习倦怠各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的4个因子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其中情绪低落是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人际与健康问题的有效的预测变量;行为不当是网络成瘾耐受性有效的预测变量。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对成瘾倾向总分有影响,见表4。

3讨论

本研究显示男生比女生、大四的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理工类的学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容易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可能是当前网络游戏的主要形式是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这类游戏更多地表现为暴力性和竞争性,男生更容易沉迷于此中。大四学生由于面临升学和就业压力,处于心理动荡不安的时期,加之高年级一般课程较少,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特殊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容易依赖网络游戏,在网上聊天和幻想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寻找暂时的解脱[3]。理工科的学生学习难度大、任务重,容易产生挫败心理和学习倦怠,从而促使其在网络游戏中寻求自我实现以及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并且,理工科的男生人数多于女生。专业因素与性别因素在网络游戏成瘾中是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本研究还显示与其他类型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相比,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相关研究发现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不仅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还会给其学业、社会交往等方面带来极大的损害[9,10]。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网络游戏成瘾与大学生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表现出倦怠、沮丧、情绪低落,更容易出现逃课、迟到、不听课等厌学行为;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就感更低。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因子中,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而其他类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差异却均不显著。这可以解释为,与其他网络在线方式相比,由于网络游戏的系统性、任务性和团队性等特点[11],需要游戏者在游戏中不断地与其他游戏者进行实时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复杂的任务,需要时间上的统一性和连续性[3],这导致网络游戏成瘾者过分受制于网络,不得不挤占学习时间,忽视学习上的自我督促,从而产生学习厌倦和较低的成就感。提示在研究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者的差异时,应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网络成瘾中的某一类型成瘾(如网络游戏成瘾)所造成的。

本研究对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的网络成瘾倾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分析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除了更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以外,上网游戏时间越长、对网络的依赖性越强,情绪就越低落、不良学习行为越多、在现实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健康问题以及时间管理问题也越多。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同[3,9,12]。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情绪低落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成瘾戒断反应和人际与健康问题,行为不当可以有效地预测网络成瘾耐受性。表明大学生一旦在学习中出现沮丧、倦怠等情绪,会更多表现出利用网络游戏来掩盖和回避现实中的痛苦,弥补失落感,寻求成就需要和价值感。这一结论与已有研究结论相似[7,11]。Loytsker和Aiello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厌倦倾向、孤独、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均可预测网络成瘾的发生[13]。网络游戏成瘾者的病理性现象揭示:成瘾者不得不想方设法增加其上网时间来获得其成瘾耐受性[14]。

参考文献

1 陈侠,黄希庭.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2003, 11 (3): 355-359.

2 Young K .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New York: John WileySons, 1998.

3 Griffith MD. Psychology of computer use: Some comment on "Addictive Use of the Internet". Psychol Rep, 1998, 80: 81-82.

4 Shao-Kang LO. Physic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anxiety among online game players. Cyber Psychol Behav,2005, 8 (1): 15-20.

5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心理学报,2005, 37 (5): 632-636.

6 白羽,樊富珉. 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4.

7 王滨. 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 心理科学,2006, 29 (6): 1425-1427.

8 陈侠. 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3.

9 朱克京,吴汉荣.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 (11): 796-798.

10 易晓明.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科学,2005,28(6): 1476-1478.

11 Brian DNG, Wiemer-Hastings P. Addiction to the internet and online gaming. Cyber Psychol Behav,2005, 8 (2): 110-113.

12 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团体干预方法.青年研究,2005,(5):42-49.

13 Loysker J,Aiello JR. Internet Addition and Its Personality Correlates.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y Association.Washington,DC,1997-04-01.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3

摘 要 运动成瘾是一种对有规律锻炼方式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积极地运动成瘾可以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然而消极的运动成瘾则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导致人们全身无力,无法从事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增加更多的负担。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消极运动成瘾的形成的成因,以太原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综述法、观察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对太原市老年人形成消极运动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太原市 老年人 消极运动成瘾

一、研究对象

太原市老年人消极运动成瘾的现象。

二、影响运动成瘾的成因

(一)生理上的影响因素。影响运动成瘾的生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交感神经复合胺假说、入陌芳偎怠⑿难管假说、细胞因子假说

(二)心理上影响因素。大致可以把心理学的因素统一分为10类,包括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性和其他。

三、问卷结果分析

(一)第一套调查问卷

两份问卷总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387份,无效份数55份,有效份数332份。其中有运动成瘾自查量表有效问卷196份,通过测试得出运动成瘾患者92位,未得出运动成瘾患者104位。

(二)第二套调查

症状自查量表有效份数136份。在症状自查量表中我们将有运动成瘾的太原市老年人和无运动成瘾的太原市老年人都进行调查问卷,其中有运动成瘾的太原市老年人共92位,在92位的运动成瘾中做症状调查表问卷,有效份数81份,无效份数11份,在未成运动成瘾运动患者的104位太原市老年人做症状调查中,有效份数100份,无效份数4份。

依据以上结论,从未成为运动成瘾患者的100份有效症状调查表中,随机抽取81名老年人的症状自查量表调查问卷和已成为运动成瘾的81名老年人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

症状自测量表的测试总有90项,每一项分别对应的选项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很重。选项所对应的分数是1分,2分,3分,4分,5分。可以概括为10个影响因素,包括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性和其他。

(三)第三套问卷

对太原市老年人做了更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其影响精神状况、偏执、人际关系、敌对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从其工作、家庭、生活,以及学历、性格、运动目的等方面去了解,例如,对人际关系因素的分析,主要从工作方面作为了解的一方面,工作中和同事相处,和领导的关系,以及工作强度等,从家庭方面的了解,则是从和父母子女以及爱人的关系和家庭的收入等方面作了解,学历方面,主要了解运动成瘾者的学历以及所学专业等,性格方面的分析为对运动成瘾者自我评价和朋友评价等,运动目的方面的分析为受试者对于目前的运动状态的满意程度等一系列问题。

调查问卷总共有100道题组成,分为工作、家庭、生活、性格、运动目的五方面,每个方面共有20道小题。每个小题的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并给予相应的分数: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

(四)问卷结果

问卷对象:81名患有运动成瘾的太原市老年人。问卷结果:每份问卷总共500分,250分为正常分数,81名运动成瘾患者均低于150分,68名运动成瘾患者低于100分。因此低于100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4%。

四、对于太原市老年人运动成瘾患者所采取的措施

(一)生活方面

可以增加运动成瘾患者的其他娱乐方式,例如逛街、看电影、读书等方式。相应地减少其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增加运动成瘾患者在其他方面的兴趣。提高生活质量,逐渐消除以运动为唯一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二)家庭方面

家人应予以更多的关爱,家人是运动成瘾患者最亲近的人,应该多加劝阻,更多的进行思想上和心灵上的交流,了解运动成瘾患者的心理世界,做到足够的关心,足够的了解,理解运动成因患者的心理世界。尽最大可能对症下药。

(三)运动目的方面

运动成瘾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目的往往越来越坚决,因此要发挥运动成瘾患者的家人和朋友的作用,多加劝告。减少目的性太强的运动,做到适可而止,让运动成瘾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机体机能的能力,做到适量运动,减少过量运动。同时减少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更加有利于运动成瘾患者的身心健康。

(四)工作方面

在所调查的运动成瘾患者中,往往是刚刚退休,或者退休时间较长的,长期处于工作时间较少的时期。因此,想要减少运动成瘾的发生,应该适当地给运动成瘾患者更多的事情做,将重心转移到工作中来,减少出外活动的时间,从时间和精力上制止了运动成瘾的形成和发生。运动成瘾发生的条件,往往是自己用于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只能将时间交给运动,因此超量的时间和精力是运动成瘾患者发生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4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教育;社会支持;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U 28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12-04

Prevalence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N Lin, YANG Ning, YU Yi-zhen. Department of Maternal & Child Health Care,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uhan(43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among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IAD 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One thousand seven hundred and sixty eight stud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wo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by using convenient sampling. Software SPSS 13.0 was used for descriptive analysis, single-factor analysis and unconditional Logistic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88.40% students used the Internet among 1 768 college students investigated, the rate of Internet use was 88.40%, and 14.84% of Internet users were diagnosed IAD. The students had higher prevalence of IAD, who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major, with a bad achievement,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from high economic income, goo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arents. College students with IAD had higher scores i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than non-IAD students, on such factors as punishment, overact intervention, denial, and over protection.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ather's punishment, and over protection were risk factors of IAD, so was mother's denial to children. College students with IAD have higher scores on objective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of social support than non-IAD student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aving a lot of subjective supports was a protective factor of IAD. Conclusion The highe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se the Internet universally, the prevalence of IAD is higher than that in former researches.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ving condition, mental health level,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social supports ar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Key words】 Internet; Behavior, addictive; Education; Social support; Factor analysis, statistical; Students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络以其多元性特点对人们形成强大的吸引力[1],这使得一些网络用户无限制地使用网络,出现一些身心功能的损害和社会适应不良等表现。网络成瘾障碍(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为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的冲动控制障碍,出现与上网有关的病态行为、认知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症状等心理障碍[2-3]。以往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人群中IAD的发生率为8%~13%[4-5],与国外网络成瘾率为6%~1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6]。

该研究以高职、高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网络成瘾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造成此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深层次原因,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远离网络成瘾。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武汉市内2所大专院校大一、大二2个年级的部分专业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1 954名中学生,收回问卷1 841份,应答率为94.22%;剔除不符合要求问卷73份,有效问卷为1 768份,有效率为96.03%。其中男生556名,占31.45%,女生1 212名,占68.55%;学生平均年龄为(19.68±0.91)岁,年龄范围为17~22岁,主要集中于18~21岁,占96.60%。专业包括:学前教育、心理咨询、英语教育、康复治疗技术等。

1.2 研究工具

1.2.1 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IAS)[7] 译自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所编写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量表。该量表由20个题目组成,每个题目以“几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 和“总是”作答,分别计:1,2,3,4,5分。最低分为20分,满分为100分。Young根据临床研究认为,70分以上为成瘾者。该量表在国外研究中显示出较高的内部一致性[8-9]。

1.2.2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10] EMBU是1980年由瑞典Perrris等人编制的用来评价父母教养行为和态度的问卷。我国岳冬梅等人对此表进行了修订(1993年),修订后的量表包括66个条目,父亲教养方式包括6个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包括5个因子: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度干涉与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量表的同质性系数分别为0.81和0.72。实验假设父母教养方式一致,所以在计分时把每个维度中父亲与母亲的分数合并。

1.2.3 社会支持量表(SSRS)[10] 采用肖水源于1986年设计并在1990年加以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客观支持(2,6,7)、主观支持(1,3,4,5)和对社会支持(8,9,10)的利用度3个维度,共10个条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本研究中,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量表的部分条目作了修改,使其成为一个测查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情况的量表。具体修改为:(1)将第4题中的“同事”改为“同学”;(2)将第5题中的“夫妻”及“儿女”两栏删去。由于只作了细微的修改,故本研究未做进一步的信度、效度检验。

1.3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在正式调查实施前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的可行性,了解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严格按照心理测试要求,统一培训调查人员,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调查问卷装订成册,由施测人员向被测对象集体发放。采用规范化程序和统一规范的指导语,不加任何诱导,并严禁任课教师和其他与调查无关的人员在场,强调对受试者的资料保密。调查不计姓名,采取当场收回问卷的方式。

1.4 数据录入和统计方法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查错,以增加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以下分析: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网络使用情况 在调查的1 768名学生中,使用网络的学生有1 563名,网络使用率为88.40%。男生网络使用率为90.29%,高于女生(8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在城乡不同地区以及来自不同家庭类型的大学生上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二年级学生网络使用率(91.18%)高于一年级学生(84.08%);不同家庭经济收入[5]的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网络成瘾情况 在使用网络的1 563名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4.84%。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生成瘾率(23.56%)远高于女生(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城镇学生成瘾率分别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网络功能使用偏好不同的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偏爱“网络游戏”的学生成瘾检出率最高(29.38%),其次是“其他”(20.83%)、“聊天、论坛交流”(20.52%)、 “观看或下载视听资料”(10.97%)、“搜集信息、资料”(8.94%)。

独生子女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18.33%)高于非独生子女(1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父母教养方式及网络成瘾单因素分析

2.3.1 成瘾组和未成瘾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如表3所示,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得分成瘾组低于未成瘾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这5个因子中,成瘾组得分均高于非成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母亲教养方式从5个方面进行比较,和父亲教养方式相同,成瘾组学生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未成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4项得分成瘾组均高于非成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以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对网络成瘾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父母教养方式的11个因子预测网络成瘾时,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等因子(P值均

2.4 社会支持情况

2.4.1 网络成瘾与未成瘾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差异 表5表明,成瘾组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4个方面得分均明显低于非成瘾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2 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影响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社会支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社会支持各因子为自变量、是否网络成瘾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OR=0.916),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只有“主观支持”一项(P

3 讨论

网络因其自身功能极为强大,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各种需求,已经成为大学生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生活方式。调查武汉2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中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4.84%。以往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8%~13%[11-12],本次结果略高,可能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及学校教育有关。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应“疏”而不宜“堵”。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心理、社会及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网络自身。应该通过大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整体力量建构一个立体交叉的防护网,切实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网络成瘾的保护性因素有:和睦的家庭环境及正确的教养方式[13-16]、支持利用度高[17]等,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18]。由此可以提示,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大学生友谊的发展,扩大交往范围,使其获得并利用较多的支持来源。

针对大学生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19-20],为大学生合理和健康使用网络,远离网络成瘾困扰提出以下建议:(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课余时间过多,所以学校应改变以往一味追求实践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多角度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提高大学生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体现其价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其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使他们以健康、科学的态度适应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要加强校园的文体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现实娱乐游戏空间。此外,加强学校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援助。(2)家庭环境等社会支持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重视发挥社会环境的关心和制约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融洽现实人际关系。首先,家庭成员应互相尊重、理解,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其次,父母应该认识并纠正自身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多关爱、理解,避免一味拒绝、否认,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特质;再次,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子女分享和尝试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如了解和使用子女所热衷的网络功能和内容,以自己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影响孩子;此外家长还应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遇到子女沉溺网络时能够理性应对,并用恰当方法去引导和改变他们的行为,给予充分的支持。(3)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明确游戏开发商对“网络游戏成瘾者”应承担的责任;工商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营业资格的审查,坚决查处和取缔不具有营业资格的单位;司法部门要完善各项制度,承担“审判”和“教育”双重职责;公安机关应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严厉打击存在不法行为的业主[21]。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维护一个安全、规范的网络环境。(4)对已出现网络成瘾的学生,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依据其严重程度的不同,采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及时、综合治疗。

4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8-11-23].省略/uploadfiles/pdf/2008/1/17/104156.pdf.

[2] 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55-359.

[3] DAVIS RA. A cognitive 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 Comp Human Behav, 2001,17(2):187-195.

[4] 欧居湖.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2003.

[5] YOUNG KS, PISTNER M, O'MARA J, et al. Cyler disorders: The mental health concern for the new millennium. Cyber Psychol Behav,1999, 2(5):475-479.

[6] ARMSTRONG L. How to beat addiction to cyberspace.[EB/OL][2008-11-24].省略/.

[7] YOUNG KS. Caught in the net: How to recognize the sign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a winning strategy for recover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nc, 1998.

[8] LEE MS, OH EY, CHO SM, et al. An assessment of adolescent Internet addiction problems related to depression, social anxiety and peer relationship. J Korean Neuropsych Assoc, 2001,40(4):616-626.

[9] KIM K, RYU E, CHONMY, et al. Internet addiction in Korean adolescents and its relation to depress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 J Nurs Stud, 2006,43(2):185-19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EB/OL][2008-11-24]. .

[11]范萌,白培深.病理性网络使用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1):83-85.

[12]祝丽玲,赵自雄,姚嵩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多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229-230.

[13]李涛,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662-663.

[14]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多因素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4):279-280.

[15]付慧鹏,霍军.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5):278-279.

[16]闻春梅,杨凤池.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特征及父母教育方式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9):65-67.

[17]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4-96.

[18]林震雷.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6(1):102.

[19]张琳, 季成叶,黄丽巧.中国城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及成瘾者上网目的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06-108.

[20]孙建平,卢国良,江燕,等.上海市长宁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4-16.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4-0111-02

【摘 要】目的 探讨对海洛因成瘾者实施血液净化戒毒时辅与心理治疗及护理的作用。方法 将120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海洛因成瘾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在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基础上给予特别的心理治疗与护理,对照组60例血液净化后只给予普通的护理,对受试者治疗前后进行SCL90评分分析。结果 两组受试者治疗前SCL90评分均较高,每组治疗后评分都有明显降低。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海洛因成瘾者实施血液净化戒毒时辅与心理治疗及护理非常必要,且行之有效。

【关键词】海洛因成瘾者 血液净化 心理治疗 护理

随着海洛因成瘾者人数的日益增高,戒毒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严峻的社会话题。据文献所知,至今国内外尚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本院肾内科自2004年3月~2008年2月收治120例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面对戒毒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对其中60 例海洛因成瘾者实施了特别的心理治疗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海洛因成瘾自愿戒毒者120例,其中男性86人,女性34人,年龄19~46岁,平均28±5.6岁。慢性海洛因成瘾者91例,急性安眠、镇静药中毒的海洛因成瘾者12例,急性海洛因过量中毒成瘾者18例。吸食海洛因方式:早期均经口鼻吸入,后期经静脉注射,吸毒时间1~6年,每天吸入白粉0.2~3g。120例成瘾者均有1~5次自愿戒毒或强制戒毒史。120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60例)行特别的心理治疗及护理,B组为对照组(60例)仅行普通护理。两组年龄、性别、吸毒方式及吸毒量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 材料 瑞典金宝AK200型血透仪、金宝F6透析器、丽珠血液灌流器、国产碳酸氢盐透析液及反渗水。

1.3 血液净化方式 A组、B组中各有30例采用单一的血液透析治疗,每次HD时间为4小时,间隔1天1次,连续3~5次,30 例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2小时,血透4小时,隔日进行,连续3~5次,血液灌流次数依据尿吗啡定性测定结果而定。74例直接穿刺动、静脉建立临时通路,46例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血流量HD 200~250ml/min,HP 150~18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采用肝素抗凝,每次肝素用量30~60mg,或者低分子肝素0.4ml。

1.4 护理准备 长期吸毒者,特别是静脉注射海洛因者,血管变硬,弹性变差,甚至堵塞,造成穿刺困难,所以要选择充盈度、弹性好的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对血管条件特别差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做好抢救物资和药品的准备;海洛因成瘾者血透过程中易出现烦躁不安,应注意四肢的固定,防止意外出血,加强床边守护,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1.5 心理治疗及护理 在对照组的治疗期间,每次透析治疗时医务人员与受试者进行一般性的交流,询问病情变化情况,鼓励坚持治疗。实验组除接受透析治疗外,还接受心理治疗及护理。在首次治疗前对受试者依赖的负性自动性进行评估、识别和盘诘,通过认知治疗让受试者识别导致吸毒的情景和对依赖的一些负性自动性想法,帮助受试者制定生活计划;透析时,组织观看禁毒专题教育片,护理人员讲授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学测试;在透析间歇期,每天保持与受试者进行2~3次的面对面或电话交流,时间不少于30 分钟,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生活情况,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想法来替代负性自动想法。对两组病例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半年均用SCL90量表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

1.6 疗效标准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用SCL90量表对受试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半年后进行三次评分。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120例受试者进行SCL90量表测试,其统计资料结果分析如下:

2.1 120例受试者治疗前总症状指数统计分析,见表1。

2.2 120例受试者治疗结束时总症状指数统计,见表2。

2.3 120例受试者治疗半年后随访有15例失去联系,其中对照组7例,实验组8例,故受试者为105例。总症状指数统计分析见表3。

2.4 对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半年后进行三次评分分析,将两组受试者中评分超过2.5分者(有重度心理障碍者)进行比较分析,见表4。

可见,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总评分均较高,每组治疗后评分都有明显降低。而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实验组降低更为明显。

3 讨论

吸毒本身是非常痛苦的,海洛因成瘾者长期吸毒致机体多器官功能紊乱,加上社会、家庭对吸毒者的歧视,成瘾者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其心理障碍普遍严重。海洛因依赖是精神障碍的一种,成瘾者常常存在一些心理问题[2]。本课题组用SCL90量表对120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调查评估证实:海洛因成瘾者总症状指数比普通人群高,与全国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从本文调查中可见,海洛因成瘾者几乎都有中到重度的心理障碍(94.15%),故在对成瘾者进行脱瘾治疗时应该高度重视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

在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及护理,有近一半成瘾者严重的心理障碍(94.15%)得到纠正(半年后降为53.8%);如果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不给予特别的心理治疗及护理,虽然其心理障碍有所改善,但严重心理障碍改善较少(半年后降为71.6%),不利于成瘾者恢复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说,对海洛因成瘾者实施血液净化戒毒时辅与心理治疗及护理非常必要,且行之有效,可以借此调节成瘾者心理状态,稳定其情绪,纠正不良的人格特点,从而降低复吸率,增强成瘾者戒毒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更多的戒毒者能正常地回归社会。心理治疗及护理的有效应用,揭示了药物外全新的戒毒途径,具有起效快、安全、痛苦少、无成瘾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1] 林伟民,邹晓波,林志雄,血液透析对海洛因成瘾的治疗和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5(6):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6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校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营造优质的网络环境。方法: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300名在校生网络使用者进行调查,分析在校生网络成瘾现状(包括性别分布、网龄、上网年限、上网目的及地点)和原因,整个调查过程均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结果:300名被调查者中网络成瘾者占7.33%,不同性别的网络成瘾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1,P

网络成瘾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不良的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人数约6 800万,其中18~35岁者占66.6%,大专以上学历者占55.2%[2]。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大学生快速成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络成瘾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过分沉迷网络形成网络成瘾,不仅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而且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3,4]。

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作为一所建校时间不长的医学类独立学院,近年来随着在校生人数的增多,学生中因上网导致旷课,乃至休学、退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对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校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展开调查,为学院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可靠的基础材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4个年级(2004~2007届)在校生,每年级随机抽取50~80人,共计3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53例,女生147例,年龄17~25岁。

1.2 方法 根据美国Kimberly S.Young教授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300名在校生进行网络成瘾的评定,评价内容包括耐受症状、戒断症状、对上网节制失败、为上网甘愿冒险、隐瞒上网的程度、逃避问题及不良感受、上网行为失控及渴望使用网络等8个方面,符合其中5条及以上者则被认为对网络成瘾。分析在校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包括性别分布、上网年限、上网目的、地点)和原因,整个调查过程均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网络成瘾现状

2.1.1 网络成瘾的性别比较 在300名被调查者中,网络成瘾者共22人(7.33%),其中男生19人(12.42%),女生3人(2.04%),男生网络成瘾构成比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1,P

2.1.2 上网时间的比较 网络成瘾者每周使用网络平均38.5h,而非成瘾者仅为4.9 h;91%的网络成瘾者是开始使用网络1年内出现症状的,300名被调查者中网龄在1年以上占91%。经检验每周不同上网时间网络成瘾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9,P

2.1.3 上网目的及地点 在被调查的300名大学生中,上网目的以上网查资料、聊天交友和玩游戏为主,其中上网聊天交友的72人(24.00%),玩游戏69人(23.00%),听音乐、看电影57人(19.00%),查阅资料96人(32.00%),其它6人(2.00%)。在被调查的22名网络成瘾者中20人(90.91%)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这类偏重双向沟通的功能。大学生不同上网目的网络成瘾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38,P

2.2 网络成瘾原因

2.2.1 网络的吸引 网络吸引人的主要原因依次是丰富的内容208人(69.33%),刺激的文章、电影和图片149人(49. 67%),随意的聊天132人(44.00%),自由平等的世界105人(35.00%),精彩的游戏79人(26.33%)。

2.2.2 影响网络成瘾的外部因素 对调查问卷中“你觉的影响一个人网络成瘾的主要外部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回答依次是:社会环境181人(60.33%),人际关系121人(40.33%),家庭因素69人(23.00%),学校教育51人(17.00%)。

2.2.3 自身因素 对调查问卷中“你觉得影响一个人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回答依次是:兴趣的驱使173人(57.67%),自卑、孤寂、厌世的心态132人(44. 00%),性格的内向123人(41.00%),接纳的需要79人(26.33)%,挫折的经历81人(27.00%)。说明兴趣的驱使是被大多数学生所认可的网络成瘾的最主要自身原因。

2.3 网络成瘾的危害 本次调查显示,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主要危害依次是:浪费大量金钱207人(69.00%),影响学业与前途205人(68.33%),影响正常生活169人(56.33%),影响身心健康162人(54.00%),影响社交活动73人(24.33%),违反学校纪律60人(20.00%)。

2.4 网络成瘾的对策 在本次调查中,让被试同学提出对网络成瘾对策的建议,234人(78.00%)认为应加强网络的监管,168人(56.00%)认为应引导网络的使用,120人(40.00%)认为应开展网络教育,93人(31. 00%)认为应清理网络垃圾, 33人(11.00%)认为应该加强人际交流。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在校生的网络成瘾者占7.33%,其中男生人数约为女生的6倍。有网络成瘾者平均网龄较长,且每次上网时间都多于无网络成瘾问题的正常上网者,男生的上网年限与网络成瘾发生的可能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300名被调查者中首选上网地点为网吧的占60%,家占38%,学校仅占2%,其原因可能是网吧私秘性好,上网行为不会受到别人的监视;可以逃离家长、老师的视线,无节制地上网;甚至有些网吧根本没有对色情、暴力的站点进行屏蔽,而大学生多数已间接脱离家庭(住校),无法长期在家中上网,受社会、家长及老师的约束和监督教少,空闲时间多,因此大学生往往成为网吧的主力军。

本次调查显示网络成瘾者主要选择的是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和新闻组这类娱乐性较强的功能,与文献报道一致[5,6]。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网络的吸引。由于进入网络空间就如进入了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知识、娱乐的数字化迷宫,使自我控制力差,尤其是求知欲望强烈,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极易沉溺于网络的虚拟空间而不能自拔。同时社会和自身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7]。网络成瘾防治对策:(1)加强上网场所的监管,净化上网环境,规范网络行为。(2)积极教育广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控制大学生上网的频率和一次上网的时间,同时应关注大学生上网的目的。(3)加强学院网站建设,使之成为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学院应在外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内部的造血功能,努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以社团为“点”,带动学生的“面”,培养大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现实交往的快乐。同时,开展竞赛、讲座等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发掘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乐趣,让大学生脱离机器的束缚,不再被困网络其中。

参考文献

[1] 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1-283.

[2] 吴 宇.中国离新经济有多远[J].新经济导刊,2004,(1):15-18.

[3] 李 林.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2(1):82-84.

[4] Wallace P.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66-68.

[5] 魏俊彪.河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5):312-313.

[6] 谢 雯,李晓驷,沈怡芳.中学生网络有害使用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J].中国青少年研究杂志,2005,12(3):174-176.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7

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成瘾的定义、诊断标准、分类、对个体的影响、成瘾成因及治疗方面。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心理品质不同的大学生自由接触网络一段时间后成瘾情况差异的调查,分析成瘾原因的相关因素,以探索一种预防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推测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就大学生的“网瘾”问题进行了社会心理探讨。在先前研究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创新点:

一是在成瘾原因上,与不同国别文化背景上有相关性。在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国人在现实中倾向于压抑,因而有可能更多地上网倾诉心事,表达情感与态度,以宣泄情绪。但因受条件局限没有做实证研究,只做了理论推断。

二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在同辈人际关系的和谐度较非独生子女弱,通过实证研究与大一大二较为显著,大三和大四无显著差异,因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在没有学会处理同辈关系之前倾向于建立网络人际关系,与过度上网呈相关因素。

三是在线主观幸福感的获得是成瘾或过度上网形成心理依赖的主要心理依据。对网络成瘾模式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网络成瘾者在成瘾一段时间后可以自由戒断,对网络成瘾事先预防比事后治疗更有实际意义。(作者 冉敏 编选 )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8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应用;网络成瘾

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群体,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互联网的星空下容易迷失自我。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和使用网络而导致社会、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损害的事例屡见不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人数急剧攀升。美国心理学者Kimbly,S,Young将这种新的心理疾病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即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笔者对州某医药学院的38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该学院2个校区5个年级的3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个年级抽取不同院系的2个班级。

1.2研究方法

1.2.1抽样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随机抽取两个院系,然后每个院系按年级分层,每个年级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1个班,共抽取8个班级作为整体调查对象。1.2.2调查方法统一培训调查员,在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对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学生自愿填写,匿名、独立答题,答题完毕当场回收有效问卷。

1.3研究内容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②上网的基本情况,包括网龄、平均每周上网频率、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上网内容、上网费用、是否有经常通宵上网等;③对上网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觉得网络信息很重要、是否因上网而影响成绩、对上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态度、网络成瘾情况等;④社会支持情况,包括与同学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遇到困难时得到支持和安慰的来源、参加活动情况等。

1.4测量工具

1.4.1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是由美国彼兹堡大学Young博士编制,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成瘾的鉴别标准修订而成。量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为:①想不上网但无法控制自己;②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③期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④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⑤上网的花费不断增加;⑥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4h;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教师及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⑩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而上网。量表采用“是否”评分制(0=否,1=是)。计算总分,最后得分在5分以上(包括5分)为网络成瘾。分数越高,说明成瘾程度越严重。林绚晖等在应用此量表时分析了其信度(系数为0.736),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1.4.2测谎量表测谎量表又称L量表。该量表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一部分,由英国伦敦大学艾森克夫妇共同编制,由北京大学的陈仲庚修订而成。L量表是用于测定被试者的掩饰、假托和自身隐蔽情况,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目前,此量表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获得了较确定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是否评分制,得分如高于18分,显示被试有掩饰倾向,测验结果可能失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L量表≥18分者2名,表明此次调查结果可信度高。

1.5统计方法采用SPSSl1.5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描述性分析矿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分析变量赋值见表1。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75%。上网者387名,占100%,其中,男168名,占43.41%,女219名,占56.58%。上网者的平均网龄为1年以内38名,占9.8%,1—3年110名,占28.4%,3—5年119名,占31.0%,5年以上119名,占30.7%。平均每次上网时间(3.0212.195)h,每次上网最长达24h。平均每周上网频率:每天都上网191名,占49.4%,每周4—6次78名,占20.2%,每周1—3次82名,占21.2%,几乎不上网36名,占9.3%。

2.2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387名上网者中网络成瘾者32名,占8.27%,其中,男生15名,占46.87%,女生17名,占53.1%,男、女生网络成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0,P=0.680)。

成瘾者中大一学生2名,占6.3%,大二学生9名,占28.1%,大三学生14名,占43.8%,大四学生3名,占9.4%,大五学生4名,占12.5%,大三年级网络成瘾率高于其他年级,不同年级网络成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1,P=0.005)。成瘾组每次上网时间平均(4.5914.209)h,最长者达24h,非成瘾组每次上网时间平均为(2.88士1.856)h,成瘾组高于非成瘾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29)。

2.3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分析

2.3.1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的一般情况比较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在专业、生源地、性格、是否拥有电脑、每周上网频率、每月上网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年级、学习成绩、上网地点、每次上网期间中途是否休息、有否通宵上网和父母亲对子女上网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2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的上网目的、上网内容比较在上网目的方面,网络成瘾组中因无聊而上网的占75%,非成瘾组中因无聊而上网的占44.5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上网内容方面,成瘾组中有28:13%浏览,非成瘾组中只有6.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4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上网的相关因素比较以网络成瘾情况(0=未成瘾,1=成瘾)为应变量,以学习成绩、在网络中交往更安全、平等和被理解、无聊、上、关系密切的朋友个数、近一年来与谁同住、遇到急难情况时得到朋友的经济支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其他人提供的安慰和关心等为自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3.1大学生上网情况国外的研究通常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参加间卷调查的大多是自认为有成瘾倾向的自愿者,故成瘾率较高。为减少偏倚,本次研究和国内的大多数研究一样呻〕,采用非在线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网络使用者比例为100%,网络成瘾者32名,占总上网人数的8.27%,其中女17名,男15名,成瘾无性别差异,提示网络使用在大学生中得到普及,网络成瘾人群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自农村的学生与来自城镇的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这与国内的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为本次调查选取的是广东省高校的学生,他们普遍多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或者珠江三角洲附近,生活水平不算太低,加上学校的数字教育,使他们接触网络的机会也不断增多。

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相比,上网频率高,时间长,且一次上网期间中途不休息,也不分昼夜,虽然目前尚无法辩清“上网时间长”与“网络成瘾”谁因谁果,但上网时间延长已成为判断成瘾与否的标准之一。因上网而出现逃课或上课打磕睡的现象较明显,原因为长时间上网后的兴奋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学生生物钟紊乱,精力不足,最后影响学习成绩。陈新等在对某医科类大学调查后发现,网络成瘾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于非网络成瘾组的学生,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

3.2大学生网络成瘾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发现,成瘾者上网的目的更多是因为无聊和觉得在网络中交往更安全、平等和被理解,由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批评或带来什么惩罚,网上交友减少了陌生和焦虑,亦无须直接面对他人,可以逃避身体外观、肢体语言、声音等实体条件,这使得他们更热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在对待自己花费于网络上的时间和精力,成瘾者与非成瘾者相比表现出更多的懊悔,但却还沉溺于其中,由此表明了网络成瘾者较之非成瘾者自制力较欠缺,这正是成瘾的典型表现。成瘾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浏览上,而Young的研究发现,成瘾者最常用的网络服务是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可能是由于各国之间在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上的差异,美国人在“性”方面一直较开放,对“性”的好奇程度不如中国人强烈,提示在研究网络成瘾问题时可能存在国与国之间的差异。

网络影响的多因素研究表明,在亲密朋友个数多寡方面,上网者的成瘾机会随着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个数的增多而下降,表明网络在这一方面可以弥补现实生活的空缺,上网者可以在网上自由交友,倾诉自如。

3.3采取积极措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大学校园是个相对自由的生活环境,大学生特有的学习机制使他们脱离了中学时的那种严格的管教环境,进人一个相对自主的广阔空间,由于受师长导向较少,加之课堂学习时间的减少,使得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为他们上网提供了自主的机会和时间上的便利。大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方向盘,由于分不清网络世界的好坏而极易沉酒于这一虚幻现实中。因此,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并提高辨别能力。另外,学校亦应该多开展学术活动和更多课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9

[论文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

[论文摘要]以海南省3所高校的421名在校非体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并与体育专业本科生的网络成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体育生的网络成瘾现象均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而文科生又高于理科生;理科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体育生和文科生,体育生则高于文科生。

目前,互联网已进入千家万户,并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占据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它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虚拟、娱乐和没有国界等功能,因而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也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不少大学生因此患上了令全社会瞩目和忧虑的网络成瘾症,他们的身心也受到了影响。鉴此,笔者对海南省大学生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海南省大学生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和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措施,这对戒除大学生网络成瘾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其中海南大学160人,海南师范大学161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100人。

(二)研究方法采用Jane和Kathy Sherer所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来测试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状况;采用(SCL一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来测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和自测量表各421份(男生268人,女生153人),回收问卷398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384份,有效率为96.5%。而在这384人的有效问卷中,男生为243名,占调查总人数的63.3%;女生为141名,占调查总人数的36.7%。另外,采用SPSS11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的测评结果与分析

在“大学生网络成瘾鉴别量表”中做出5个或者5个以上肯定答案者为网络成瘾者J,即“IAD”组,余下的学生为非“IAD”组。本次测试结果显示:网络成瘾者有32名,占测试总人数的8.33%,文科l7名,占4.43%;理科15名,占3.90%;其中男生24名,占测试总人数的6.25%,女生8名,占测试总人数的2.08%,男生多于女生。所有被测试的学生均有使用网络的经验。在实地调查中,有19.3%的学生上网是为了学习,80.7%的学生是为了在网上聊天、玩游戏、浏览不良信息或其他。从测评结果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说明,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不强L6j,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存在严重的偏差。

(二)“SCL一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评结果与分析

1.对SCL一90量表中阳性项目数的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阳性项目数大于或等于43项的有84人,根据全国常模结果,这84人可考虑筛选为阳性,由此说明,21.8%的学生具有阳性症状,并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对SCL一90量表中阳性症状均分的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阳性症状均分在0~1.0分的人数有16人,占总人数的4.2%,说明这l6人无症状;阳性症状均分在1.1~2.0分的有78人,占总人数的20.3%,说明这部分学生有症状,其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但症状轻微;阳性症状均分在2.1~3.0分的人数有250人,占总人数的65.1%,说明这部分学生有症状,并且其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阳性症状均分在3.1~4.0分的人数有37人,占总人数的9.6%,说明这部分学生有症状,而且他们受到中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手腕关节不适、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和血压升高等;阳性症状均分在4.1~5.0分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0.8%,说明这3人不仅有症状,而且还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植物性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神经衰弱,缺乏正常人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不善于与人交际等,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必要时应给予治疗。

3.“IAD”组与全国网络成瘾常模在SCL一90量袁上的比较与分析

表1统计结果显示:“IAD”组学生的各项因子平均分大都高于全国常模中的各因子,经过检验,除躯体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9项因子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这说明“网络成瘾症”已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网络成瘾的学生一般都有手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食欲不振、精神恍惚、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等症状。而且,网络成瘾的学生缺课现象较严重,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每个学期都有2~4门的课程需要重修,部分学生甚至面临退学。

4.“IAD”组与非“IAD”组在SCL一90量表上的比较与分析

表2统计结果显示:“IAD”组学生的各项因子平均分均高于非“IAD”组学生。经t检验,“IAD”组与非“IAD”组在SCL一90上的比较表明,除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因子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在“IAD”组与非“IAD”组的结果比较中,虽然“IAD”组各项因子的平均得分均高于非“IAD”组,但在抑郁、焦虑2个因子上的表现无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往的同类研究有所不同。根据彼特鲁茨罗(Letruzzello,1991年)、拉方丹(Lafontaine,1992年)等人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减缓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而且对抑郁和焦虑情绪状态都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虽然有些学生是网络成瘾者,但大部分都是篮球、足球、排球的爱好者,甚至小部分学生还有晨跑的好习惯,这与缓解网络成瘾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5.文科学生“IAD”组与体育学生“IAD”组在SCL一90量表上的比较与分析

表3统计结果显示:文科学生“IAD”组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恐怖因子和精神病因子的平均得分均低于体育学生“IAD”组,而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和其他因子的平均得分均高于体育学生“IAD”组。经t检验,文科“IAD”组与体育“IAD”组在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因子和其他因子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敌对因子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躯体化因子和偏执因子的比较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其原因为:在体育学习和运动竞赛中需要同伴的相互配合和合作,才能取得胜利,尤其是在团队比赛中,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排球比赛以及田径的接力赛等。因此,通过体育学习和运动竞赛,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改善人际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释放心理压力。在躯体化因子中,体育“IAD”组成员的平均得分均高于文科“IAD”组成员,这说明:长期的运动训练造成躯体的损伤对该因子的影响是存在的。

6.理科“IAD”组与体育“IAD”组在SCL一90量表上的比较与分析

表4统计结果显示:理科学生“IAD”组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因子和其他因子的平均得分均低于体育学生“IAD”组,而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的平均得分均高于体育学生“IAD”组。经t检验,理科“IAD”组与体育“IAD”组在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偏执因子和其他因子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在敌对因子和恐怖因子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精神病因子的比较中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原因为:体育学习和运动竞赛,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帮互助,而且能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因此,体育“IAD”组的敌对因子平均得分低于理科“IAD”组;此外,由于大部分体育生在长年累月的运动训练中,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损伤,因此,体育“IAD组的躯体化因子的平均得分高于理科“IAD”组。

7.文科“IAD”组与理科“IAD”组在SCL一90量表上的比较与分析

表5统计结果显示:文科学生“lAD”组除了在躯体化因子和强迫因子的平均得分中低于理科学生“lAD”组外,其余因子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理科“lAD”组。经t检验,文科“lAD”组与理科“IAD”组在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和恐怖因子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在偏执因子和精神病因子的比较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其他因子的比较中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文科学生平时阅读的书籍比较多,特别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在阅读时,尤其是阅读小说时,常常有被动体验、思维被插入等感觉,容易把自身陷于故事的情节中,这是造成该项因子呈极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大学生网络成瘾者比率稍为偏高,并且男生多于女生。

2.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文科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恐怖因子和精神病因子上高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但在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和其他因子上低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者。

4.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在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偏执因子上低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外,其余因子均高于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者。

5.文科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在躯体化因子和强迫因子上高于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外,其余因子均低于理科大学生网络成瘾者。

6.文、理科学生的网络成瘾度均高于体育生,文科生略高于理科生;理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体育生和文科生,而文科生低于体育生。

(二)建议

1.大学生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规划人生,加强自身修养和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特别是要提高自身对抗不良生活习惯的免疫力,做到“进得去,出得来,拿得起,放得下”,惟有如此,才可以预防和戒除网络成瘾症。

2.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治疗网络成瘾的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网络成瘾者进行引导,并寻求其父母的积极配合,以达到逐步缓解和戒除网络成瘾症之目的。

3.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可以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这对减少大学生有害上网时间和网络成瘾有着积极的意义。

成瘾行为的心理学分析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08-03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在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导致心理与社会功能等受损,产生网络成瘾。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团体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机制的关系,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调研的情况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工具

1.调查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选择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抽样调查了2012―2014年三个年级共计210名左右的学生,调查对象涉及了文、理、工等学科。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无记名的方式,组织大学生集体作答,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最终,发出调查问卷210份,回收后经过整理,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 88.1%。

2.调查工具。(1)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以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作为测评工具,该问卷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上网体验、上网目的、基本信息等方面。(2)网络成瘾诊断量表。选择的是金伯利・扬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此量表是一个5级自陈量表,共包含20道题目,总分为100。根据被试的得分情况来判断是否患有网络成瘾及其程度。如果被试得分在40分以下,说明不存在网络成瘾问题;被试得分在40~60分之间为轻度网络成瘾;被试得分在60~80分区间诊断为中度网络成瘾;如果被试得分超过80分,则表明被试有严重的网络成瘾。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在185 个有效样本中,农村学生占57.25%,城镇学生占42.75%;家庭结构方面,单亲家庭占8.37%,双亲家庭占91.63%;独生子女比例为32.43%,非独生子女的为67.57%;家庭经济条件方面,23.31%的学生家庭收入较差,74.25%的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中等,有2.44%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调查对象的学科、年级分布(见表1)。

2.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平均)约为0.95小时。9.7%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4 小时,其中2.17%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5 小时,18.2%的学生上网时间不超过3 小时,62.4%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2 小时。

3.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其他方面。结果显示,大学生月均上网消费超过50 元的占16.13%;学校是大学生经常上网的地点比例为62.12%,60.3%的学生偶尔通宵上网,因为上网偶尔缺课的学生也超过15% 。

4.大学生网络使用目的状况。从表2可见,大学生最主要的网络活动是浏览信息,约有68.45%的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获取各种信息。其次是约有45.1%的学生上网是为了休闲娱乐,约有44.81%的大学生上网是与家人朋友联系。

5.大学生网络体验情况。经调查,有63.12%的大学生在上网时感到有趣,56.23%的大学生在上网时感到不受约束,约有超过9.22%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对自己的上网行为逐步失去了控制,还有部分学生在上网时会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nterne Addiction Disorder ’ IAD),是指由于个体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

统计结果表明,1.73%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达到严重的程度,网络成瘾程度中等的占23.1%,绝大多数大学生网络成瘾程度较轻,占75.17%。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已不容忽视,应当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关注。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调查工具

采用SCL-90 量表分别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和非网络成瘾群体进行了测评。该量表包含90 道题目,可以归类为10 个因子项,采取1~5 分的5 级评分标准,总分为90 个项目的得分总和,超过160 分说明被试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同时,如果某一个因子得分超过2 分则为阳性,说明该因子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能性较大。

(二)调查结果

1.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阳性率为22.17%,远高于无网络成瘾大学生8.3%的比例,说明网络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情况。根据调查结果,网络成瘾大学生(IAD组)各项因子分都明显高于无网络成瘾大学生(无IAD 组),特别是强迫症、忧郁、焦虑、人际关系和偏执五项因子方面,网瘾总均分都超过了2 分,而且P < 0.01,说明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见表3)。

导致网络成瘾的因素很多,可能是逃避某种情感产生抑郁和焦虑或为获取某种需要等原因在网上寻找慰藉,久而久之就对网络形成依赖,出现人际关系、偏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五、结论

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由于整天沉迷于网络,容易导致心理错位、认知失调、行动失调,丧失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参与意识,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健康人格的塑造。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积极开展科学的网络心理教育,督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Y・S・Young.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y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N].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