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09-25 18:14:46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1

【关键词】红薯;高产技术;菜用型红薯

红薯,又叫甘薯、红苕,其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既是蔬菜、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还可加工淀粉、薯酒、粉丝、薯片、薯条、薯糖等食品,产值可观。此外,红薯还有软化血管、防治动脉硬化与癌症的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最佳蔬菜。

1 红薯的主要类型与用途

1.1 淀粉型

淀粉型红薯是指淀粉含量高的红薯品种,该类鲜薯的干物率达33%以上,一般鲜薯淀粉含量应超过18%。这种类型的红薯主要用于淀粉加工和制造燃料乙醇,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生物质能源作物。代表品种有鄂薯6号、鄂薯9号和徐薯22。

1.2 食用型

食用型红薯是指鲜薯干物率适中(25%~32%)、食味好、口感佳、薯形整齐光滑且适宜用于直接煮、烤、鲜食的一类红薯品种,代表品种有鄂薯4号、鄂薯7号、浙薯132、宁薯192等。

1.3 紫色薯

紫色红薯又叫黑薯,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分为食用型紫薯和加工型紫薯。食用型紫薯的代表品种有渝紫263、宁紫薯1号、济薯18、徐紫薯1号等;加工型紫薯的代表品种有日本绫紫(农林47)、鄂薯8号、群紫1号等。

1.4 菜用薯

菜用红薯是指以薯叶、叶柄、嫩梢作为日常蔬菜食用的新型专用红薯品种,菜用红薯的叶、柄、梢皆宜炒食,味甘、质滑、可口且营养丰富,其代表品种有鄂菜薯1号、福薯7-6、台农71、福菜薯18。

2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2.1 育苗

育苗是红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只有适时育足苗、壮苗才能不误时机地做到适时早栽、一茬栽齐、苗全株壮的要求。

2.1.1 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制定育苗计划和用种量,选用优质品种并备足物料。

2.1.2 选种和排种

选择具有本品种的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且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的种薯。在当地薯栽插适期前30~35d排种,采用大棚+地膜或冷床双膜技术于栽前40~45d育苗。排种密度不能过大,以每平方米15~20kg为好。种薯的大小以0.15~0.2kg比较合适。

2.1.3 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前期高温催芽(1~10d),中期平温长苗,栽苗前5~7d床温接近大气温度,昼夜揭开薄膜晒苗。排种后盖土前要浇透水,浇水量约为薯重的1.5倍。

2.1.4 适时假植

采苗圃主要用于种薯量少时以苗繁苗,要把温床育的苗栽植在向阳温暖、比较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地里。采苗圃垄距为30~35cm、株距为2~3cm,与大田的比例一般为1∶20~25。

2.2 大田准备与移栽

2.2.1 薯田准备

一般深耕26~33cm,可比浅耕15cm的薯田增产20%左右。

2.2.2 移栽

红薯应采用埂栽方式。打埂方向应因地制宜,在坡岗地要沿等高线缠山扒沟起埂,埂向和山坡垂直,以利蓄水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多风地区,埂向以东西为好;在平原地带,埂向以南北向较好。

2.3 大田管理

2.3.1 红薯生长前期的大田管理

查苗补苗,中耕除草。

2.3.2 红薯生长中期的大田管理

红薯生长中期即薯块膨大期,此阶段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达到高峰,薯块相应增粗膨大。春薯生长中期一般在栽后60~90d,夏秋薯则在栽后40~70d。此期间要注意防旱排涝;提蔓断根,但不能翻蔓;喷施多效唑,对于徒长地块每667用15%的多效唑50~70g,对水50kg喷雾,一般使用2~3次。同时还要注意追催薯肥,一般每667施用硫酸钾10kg或草木灰100~150kg。

2.3.3 红薯生长后期的大田管理

一是补施裂缝肥(膨大肥)。一般每667施过磷酸钙15kg、硫酸钾5kg,对水100kg灌施;二是叶面喷肥。可用0.5%的尿素稀释液、或2%~3%的过磷酸钙液、或5%的草木灰水、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的尿素叶面喷施,7~10d喷1次,连喷2~3次。

3 菜用型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3.1 育苗

采用老蔓越冬育苗法来培育红薯幼苗。具体做法是:秋天在种植藤薯的田块中选择健壮的红薯植株,定植或假植越冬;11月中旬,气温降低,光照变弱,红薯茎尖生长速度变慢,相应的生长周期和收获周期延长,茎尖纤维化程度增加,适口性变差,应停止采摘,修整植株以备越冬,生长期较长的老壮苗的抗寒性也较强。

3.2 大田准备与移栽

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向阳地块,土壤、水源必须无污染且远离污染源2km以上。翻耙时,应施无污染腐熟厩肥2500~3000kg/667,或浇施腐熟粪3000~4000kg/667、生石灰50~70kg/667、过磷酸钙40~50kg/667。耕耙2~3次后,将大田按需要整成畦备用,畦宽90cm,沟宽20cm。平畦采用专用品种,株行为30cm×20cm。种植时要保证2~3个节位入土。夏季高温季节种植后要注意及时浇水保苗。

3.3 大田管理

为了保证薯叶的鲜嫩度,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勤浇水以保持较高的湿度,重施有机肥,多施、薄施速效化肥,结合中耕除草,在稀薄人粪尿中加人尿素浇施。薯苗扦插成活后打顶促进分枝,栽后1周及时查苗补缺。另外,应保持高温多湿环境,以利于茎叶生长。

栽插后15d至封垄前,一般要进行1~2次中耕培土,中耕深度为第一次宜深、以后深度渐浅、垄面宜浅、垄腰宜深、垄脚则要锄松实土,即所谓“上浅腰深脚破土”。

采用摘心技术以促进分枝发生。通过摘心能有效控制蔓长,促进分枝发生,使株型疏散,从而改善植株群体的受光条件,进而增强群体光合效能。

参考文献

[1]闫高寿.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0(03).

[2]童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

[3]石乔龙,滕树川,杨红霞.红薯高垄倒插平栽秸秆覆盖综合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

[4]谷素梅,崔建强.夏红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2

一、**红薯淀粉合作社发展概况

1、规模扩大。截止到20**年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人数由成立时的12人增加到98人,股金由成立时的9.5万元注册资本增加到19万元。

2、机构健全。**红薯淀粉合作社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章程,组建了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机构并规范运行,完善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且严格执行,运作有序。20**年被县委农工部定为县级示范社。

3、服务全面。**红薯淀粉合作社对成员开展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培训、统一品牌(“**红”商标已经工商部门受理)、统一销售(与**长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五统一”服务,全面提升了合作社的凝聚力、战斗力、竞争力。

4、亩产翻番。**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红薯平均亩产量由过去传统种植的2000斤左右,提高到现如今良种、良法、良育、良方、良治生产的5231斤,亩均产量翻了一点五番有余,并出现了喜人的“三最”,即春红薯最高亩产量实现了9860斤,烟薯套种最高亩产量达到了6513斤,单个薯块最重超出36.5斤。

5、效益明显。20**年,**红薯淀粉合作社成员栽种红薯650亩,收获鲜薯1700吨,实现销售收入91.1万元,创造可分配盈余9.7万元,分两次全部返还给成员,成员亩平增收550元(即烟薯套种与烟后种植水稻收入对比);以合作方式带动农户812户,栽种红薯962亩,亩均增产322斤,亩均增收80余元,大大激发出群众栽种红薯的积极性。

二、主要做法

1、外出参观,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红薯淀粉合作社组建初期,理事长李**组织全体成员:一是深入到**市**乡红薯种植大户那里现场参观红薯生产场景,让成员亲身感受红薯产业发展的蓬勃景象,体味生产技术和管理素质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促进和巩固成员对红薯产业发展前景的认识;二是前往**山峰薯业有限公司和**长今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红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经济价值与市场空间,进一步坚定成员全身心投入红薯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先期签订购销合同,消除成员的后顾之忧。**红薯淀粉合作社先期与**长今食品有限公司洽谈并签订了红薯最低保护价(0.25元/斤)销售合同,合同约定当红薯的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长今食品有限公司以市场价收购**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反之,则以最低保护价收购**红薯淀粉合作社的鲜薯。然后,**红薯淀粉合作社再与成员签订红薯生产合同。这样一来,成员就只要专心致力于红薯的生产与管理,提高红薯产量与品质,既不要愁销路,也不要担心价格,断绝了后顾之忧。

3、抓好试验示范,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亩均产量。为实现红薯产业的高产、高效、优质、低成本生产,**红薯淀粉合作社建立科技试验示范点5个(**村新田塅、沿江前塅上、江咀塅上,**村岭坑垅里,**村水口塅上),设立试验项目15个,分别为:一是红薯下种时间观察对比试验;二是春红薯试验,包括红薯专用肥适合用量产量对比、不同整地方法产量对比、不同移栽时间产量对比、小象虫防治对比、盖膜与不盖膜对比、锄草(复草)与不锄草(复草)试验;三是烟薯套种试验,包括烟田套种薯苗移栽时间产量对比、烟薯套种施肥量对比、烟薯套种苗质量与产量关系对比、烟薯套种不同品种产量对比、套种红薯防治鈄纹夜蛾选用农药效果对比、烟薯套种垄两边和一边锄草施肥对比、烟薯套种施用不同肥料对比试验;四是薯苗越冬试验。以上各项试验全部获得成功,例如在小棚拱膜保温育苗的情况下,选择3月上旬前下种更合适;春薯视土壤肥力在盖地膜的情况下,亩施36.6%红薯专用肥50-70公斤为好;红薯田提倡机犁,如用牛犁要做到两犁一耙,尽量减少硬心和块土;春红薯移栽越早,产量越高;选用杀地下害虫的地虫统克或土蚕必毙的基本可控制小象虫为害,另外采用水旱轮作方式,即使不用药的情况下,地下害虫为害轻;春红薯最好选择盖膜种植,有利于稳产、高产、低成本;春红薯不锄草(选用草甘磷、乙草胺兑水喷雾一次)对产量影响变化不大;烟田套种红薯越旱,薯产量越高,根据观察烟田套种比较适合时间是当烟采摘完3—4烤套入红薯最好,但套种早的田间荫避度较大,薯苗长出30公分内,一定要打顶,增加分枝,减少细小苗;烟薯套种田施以36.6%红薯专用肥30—40公斤为宜,产量较高、成本低、虫害少;烟薯套种薯苗越粗壮,干物质高,产量越高,种苗确保百株插苗重900克以上,选薯苗时剪取尾头1—2节嫩壮苗较好;烟薯套种淀粉红薯以南昌番薯为对比,豫薯王表现产量较高,徐薯18其次;烟薯套种防治鈄纹夜蛾选用2.2%威牛或2%甲维盐防效好;烟薯套种田锄草施肥可施一边,又节省劳力、又能明显增产;烟薯套种施用自配36.6%红薯专用肥,投资少、效果好;薯苗完全可以越冬,能提早移栽时间20-28天,减少亩生产成本40-60元等。试验田面积共计72亩,红薯总产量达到199.3吨,亩均产量5536斤。通过试验示范,举办技术培训4次,印发技术资料2800余份,大大提高了成员栽种红薯的技术,带动了全乡红薯产业的发展,刷新了红薯的亩均产量与产值。试验证明烟薯套种是当前我县农业生产上的较好种植模式,其亩均产值可高达4300元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的区域种植,红薯的产业效益在短时期内很难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2、农民守旧思想较为严重,一时难以接受新生事物,种植大户不多。

四、下步工作设想

1、学会两条腿走路,进一步壮大红薯产业链。一是继续抓好淀粉红薯的生产,做好红薯品种提纯,进行红薯脱毒处理,提高红薯品质,再创亩均产量新高;二是继续抓好试验示范,解决食用红薯外观问题以及食用红薯产量与小薯化的矛盾,引进紫色红薯、红心王、早熟红薯等新品种,开辟食用红薯生产新天地,走出销售鲜红薯的路子。

2、推广配方施肥,提高机械化耕作率,继续降低红薯生产成本。

3、加强宣传引导,继续发展新成员,适当增加成员出资,解决运营经费紧张的矛盾。

4、兴办薯粉加工厂,自创薯粉品牌,解决红薯销售受制于签约企业的瓶颈问题。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产业;现状;对策;鄂西北

中图分类号:S531;F30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2-5415-02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在鄂西北十堰市栽培历史悠久,与玉米、龙须草齐名,共称“郧阳三大宝”。近年来,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与人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甘薯这一传统充饥度荒作物又焕发出新的现代市场生机,正从传统意义上的粗粮转化为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保健食品,同时演变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作物[1]。因此,重新认识甘薯生产状况对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甘薯产业链、促进鄂西北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鄂西北甘薯产业现状

1.1 历年生产规模与水平

甘薯属鄂西北地方传统栽培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居第三位,总产量居第四位。十堰市现常年种植甘薯面积27 000 hm2左右,总产接近6.0亿kg,最高年份种植面积超过了67 000 hm2。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甘薯面积逐年调减,但是通过科技兴农,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生产水平仍有所提高。与1980年甘薯面积47 800 hm2比较,2002年面积减少到30 300 hm2,但总产仍达到5.8亿kg,比1980年总产增加11%。2003年面积一度减少到22 300 hm2,后逐年回升,截至2011年,全市甘薯面积为25 800 hm2,单产22 687.5 kg/hm2。2011年与1949年相比,甘薯面积减少11 600 hm2,但单产却是1949年的4.3倍,总产是1949年的3.0倍[2]。

1.2 种植区域分布

在十堰市的耕地中,旱地占80%,且坡地多、平地少,薄地多、肥地少,适合发展甘薯生产。全市所辖的5县1市3区的农民均有在边坡地种植甘薯的习惯,但重点产区主要集中在北三县(市)——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尤以郧县、郧西县面积最大,名列湖北省甘薯生产大县前列。其中,2011年郧县种植面积5 533 hm2,郧西县为6 773 hm2,两者之和占全市甘薯种植总面积的48%。

1.3 甘薯品种

20世纪50年代后期鄂西北甘薯主栽品种为胜利百号,到80年代初徐薯18取代胜利百号,因其产量高、耐旱、耐湿、高抗根腐病、耐贮藏等诸多优点,至今仍在十堰市大面积种植。随着甘薯市场需求的改变,又陆续引进一批适合加工的高淀粉品种以及适合城郊需要的水果薯和紫色薯,如鄂薯2号、鄂薯4号、鄂薯5号、鄂薯407、鄂薯603、豫薯6号、豫薯7号、豫薯12号、徐薯22、华北533、红心王、紫色甘薯等。经统计,食用饲料型甘薯以徐薯18为主,高淀粉加工型甘薯以鄂薯5号、徐薯22、豫薯7号为主,烘烤型甘薯以红心王为主。

1.4 甘薯加工和利用

鄂西北甘薯加工方面以北三县(市)中的郧县、丹江口市发展最为迅速。在郧县,较大的甘薯加工企业有湖北郧府薯业有限公司、郧县恋家淀粉制品厂、郧县鄂鲁淀粉厂、郧县粉丝厂等[3],年加工淀粉制品均在8.0×106 kg左右。在丹江口市,以习家店康民薯业有限公司、龙战粉条加工厂为代表的甘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1.0×107 kg;以三官殿化鸡沟村手工粉条加工为代表的农家小作坊年加工能力也达到2.0×106 kg[4]。

2 鄂西北甘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结构单一

经初步统计,徐薯18占十堰市甘薯种植总面积的70%,鄂薯5号、徐薯22、豫薯7号等其他品种种植面积仅占30%。品种单一会导致病害逐年加重,从而造成产量下降、生产风险增大,不利于鄂西北甘薯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和生产效益的提高[5]。

2.2 发展水平不均衡,产量悬殊大

十堰市甘薯产量差异较大,最高产量可超过75 000 kg/hm2,最低产量可低于7 500 kg/hm2。大量甘薯种植在坡地、贫瘠地、田边、地角,优质田块种植很少,未能发挥出高产作物的优势。

2.3 生产力水平低

由于十堰市75%的耕地属于坡耕地,再加上一些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大多数甘薯生产缺乏灌溉条件,处于“望天收”状态。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方式粗放。

2.4 机械化程度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慢

不少农民对于农机农艺融合问题重视不够,主要依赖传统栽培耕作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不能得到及时应用,效益较低。

2.5 贮藏技术落后,淡旺季供应不均

多数农户以地窖贮藏为主,方法原始,甘薯因腐烂损失15%以上,且淡旺季供应不均,春季市场供应不足。

2.6 加工转化粗浅,产品附加值低

十堰市除郧县、丹江口市有几家初具规模的加工企业外,其他各地还是农户手工操作的小作坊,仅加工淀粉和粉条等初级产品,方法简单,附加值不高,且大多数农户种植的红薯主要是喂猪,红薯茎叶综合开发也没有起步[6],甘薯深加工研究及技术引进缺乏,甘薯产业链条短。

3 鄂西北甘薯产业发展对策

鄂西北甘薯播种面积大,不同地区单产悬殊大,同一区域不同方法生产产量相差也很大,甘薯在鄂西北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主体”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大甘薯研发平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甘薯产业链,可极大地促进甘薯产业蓬勃发展[7]。

3.1 加强组织领导

甘薯产业是鄂西北山区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现代甘薯产业是鄂西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之一。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甘薯产业应予以高度重视,主要产区县(市)应成立甘薯产业化办公室,统筹协调产业发展规划与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与金融支持。

3.2 加大甘薯品牌创建力度

甘薯加工企业要依靠十堰市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创建,如“武当牌”、“源头牌”;同时打造“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及“绿色食品”品牌,通过精细包装后进入高端市场,可成倍提高经济价值[8];进一步推广“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促进甘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9]。

3.3 加大甘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要加大对鄂西北甘薯原品种扩繁基地、甘薯区域站、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度,推进甘薯新品种研发,提高甘薯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加工水平。

3.4 完善甘薯推广体系建设

加大对多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投入力度,建立甘薯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促进新品种、新技术尽快进村入户(企业)。

参考文献:

[1] 杨新笋,周开平,程 航,等.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44(5):7-10,32.

[2] 湖北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湖北省农业年鉴(2010~2011)[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1.

[3] 王开昌,姚定勇.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1(10):67-69.

[4] 张 瑞,赵天忠,杨玉波.丹江口市红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8):82-83.

[5] 高广金,刘作斌,董华林.围绕市场抓调整发展甘薯增效益[J]. 湖北农业科学,2000,39(1):3-5.

[6] 曾凡成. 丹江口市红薯产业发展现状、目标与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09(6):94-96.

[7] 谭西贵.我国甘薯生产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85,190.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稻茬马铃薯;彩薯;结薯特性;品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22-0032-04

安徽省长江沿岸种植业以水稻生产为主,因气候原因该区域水稻后茬不适宜种植小麦,冬季空闲田较多,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我们已经试验多年,但常规种植、稻田免耕覆草栽培等,受到农村劳动力资源不足、用工量大、秸秆粉碎还田等多种因素制约,导致马铃薯[1]种植不能形成规模化。因此,在本区域探索马铃薯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栽培,对中、晚稻后茬的冬闲田高产高效种植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筛选出适宜安徽省长江沿岸稻茬马铃薯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高产高效的新品种,于2013年引进14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稻茬马铃薯品比试验,为马铃薯良种引进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参试马铃薯品种有费乌瑞它、早大白、夏波蒂、中薯3号、中薯5号、红心彩薯、紫心彩薯、红宝石、克新1号、黑金刚、大西洋、晚熟荷兰薯、原种荷兰薯、后旗红14个品种,均于2013年11月26日引自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位于同大镇新渡村,前茬是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单季稻,地理坐标为经度117°16′31.1″,纬度31°28′12.2″。该区域属典型的庐北圩区双季稻稻作生态类型区域,土壤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的砂泥田土种,土壤pH值6.4、含有机质23.3 g/kg、全氮1.21 g/kg、有效磷11.3 mg/kg、速效钾61.4 mg/kg、有效硫79.3 mg/kg、铜2.7 mg/kg、锌0.8 mg/kg、铁46.5 mg/kg、锰24.7 mg/kg、硼0.5 mg/kg,肥力水平中上等。

1.3 供试器材

马铃薯播种机(播种、化除、覆膜一体化)购于青岛璞盛机械有限公司,开沟覆土机购于山东潍坊三山机械有限公司,大田撒肥机、马铃薯采收机自制。

1.4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14个处理。小区面积9.6 m2,其中,畦长8.0 m,畦宽0.9 m,沟宽0.30 m;2014年1月20日机械播种,每畦2行,行株距0.3 m×0.3 m,每穴播种薯1块,每小区52穴。试验小区定点取样记载相关性状。

1.5 主要农事管理

单季稻收获后机械深耕晒田,667 m2施商品有机肥250 kg、45%硫酸钾型复合肥75 kg、尿素20 kg、硫酸钾20 kg、硼肥0.5 kg、锌肥0.5 kg作基肥[2],以及5%辛硫磷颗粒剂2.5 kg防治地下害虫,施后用大型旋耕机旋耕2次,达到土粒细散疏松、无大土块。机械播种中每667 m2用72%金都尔乳油(精异丙甲草胺)100~150 mL进行畦面封闭防草,覆盖地膜;播种后再用开沟覆土机开沟培土;各小区栽培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生产过程中除防治地下害虫外,未进行其他病虫害防治,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做好田间调查统计,收获时进行考评和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植株主要参数调查

14个品种均于2014年1月20日播种,出苗最早是早大白和原种荷兰薯,3月21日出苗;现蕾最早的是早大白,4月上旬现蕾;除黑金刚、红宝石、红心彩薯、紫心彩薯4个品种茎叶紫红外,其他品种均以绿色为主,但早大白茎叶为淡绿色,而后旗红茎绿色、叶深绿色;红宝石和原种荷兰薯在试验区未见主茎分枝,红心彩薯、后红旗、中薯5号主茎分枝旺盛,其他品种主茎分枝一般;早大白、后旗红、黑金刚、夏波蒂、中薯3号株高都在40 cm以上,明显较其他品种高;参试品种除黑金刚、红宝石、红心彩薯、紫心彩薯长势弱外,其他品种生长势均强;大西洋在试验区内未见晚疫病株,费乌瑞它、早大白、夏波蒂、中薯3号、晚熟荷兰薯晚疫病均发生较轻,其余品种发病较重(表1)。

2.2 不同品种马铃薯结薯性分析[3]

从表2可知,每穴结薯总数晚熟荷兰薯6.0个、早大白5.6个,中薯3号和黑金刚均为5.3个,红宝石、夏波蒂和原种荷兰薯均5.0个,每穴结薯数排后的是克新1号和红心彩薯,分别只有2.9和2.7个;最大单薯质量从大到小依次是后旗红415 g、早大白266 g、中薯3号253.8 g、费乌瑞它242.2 g、夏波蒂209.3 g、原种荷兰薯202.7 g;每穴结薯总质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费乌瑞它542 g、早大白530.8 g、中薯3号529.7 g、中薯5号480.6 g,最高的每穴薯质量是最低的5倍多;商品薯比率较高的是费乌瑞它、中薯5号、夏波蒂;黑金刚、红宝石、红心彩薯、紫心彩薯在试验中未见到单薯质量达100 g以上的大薯,但大田生产中有许多150 g以上的大薯。

2.3 不同品种马铃薯商品性及产量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黄皮黄肉品种有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原种荷兰薯、晚熟荷兰薯5个,商品性好;肉质白色的有早大白、夏波蒂、克新1号、大西洋4个;肉质红色或紫红的有黑金刚、红宝石、红心彩薯、紫心彩薯,商品性很好;后红旗皮红、肉黄、个大,但薯块长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突起[4];早大白成熟后期在大田中容易发芽,特别是成熟期遇到雨天,发芽迅速,不适宜规模化栽培;克新1号表皮粗糙,有纹状裂缝,商品性较差;其他品种表皮均光滑,芽眼较浅。

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差距较大,费乌瑞它、早大白、中薯3号、中薯5号、原种荷兰薯、夏波蒂6个品种折合667 m2产量分别为2 124.4、1 915.8、

1 912.6、1 735.5、1 702.2 和1 659.8 kg,经LSR检测,它们的小区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这6个品种的小区产量显著高于红宝石、红心彩薯、黑金刚、紫心彩薯4个品种,而费乌瑞它的小区产量显著高于晚熟荷兰薯、后旗红、大西洋、克新1号、红宝石、红心彩薯、黑金刚、紫心彩薯8个品种。

3 结论

稻茬马铃薯栽培我们已经试验多年,常规栽培、稻田免耕覆草栽培、稻茬马铃薯机械化栽培等模式中,稻茬马铃薯机械化栽培符合现代农业生产所要求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等要求;本次试验结果表明,适宜本地稻茬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原种荷兰薯、夏波蒂5个品种,主栽品种应以费乌瑞它为主,中薯3号、中薯5号、原种荷兰薯、夏波蒂为辅;后红旗、红宝石、红心彩薯、黑金刚、紫心彩薯等彩薯在我地产量较低,但大田生产中黑金刚、红心彩薯也有许多150 g以上的大薯;因此,规模化生产中,应选择黄皮黄肉的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高产高品质脱毒良种[5],以及深受市场欢迎的后红旗、黑金刚、红心彩薯等彩色搭配品种。

生产中,应充分利用深秋季晴好天气尽早播种,水稻机收后(秸秆粉碎长度在10 cm左右),选择晴好天气深翻大田并晒垡5~7 d,旋耕2次,随后进行机械播种;播种时土壤干爽,农事操作方便,薯块发芽早、生长旺盛、产量高。

机械开沟覆土分两次,播种后第一次开沟覆土,以细土压牢地膜为好,暴露在空间的地膜在冬季有利热量的吸收,第二次开沟覆土在拱土破膜前进行,覆土厚度达2~3 cm。

参考文献

[1] 金伊洙.茄果类蔬菜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2] 农业部办公厅.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S].2011.

[3] 廖华俊,江芹,董玲,等.安徽沿淮地区春马铃薯品种引进比较试验[J].中国马铃薯,2010(6):324-329.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5

关键词 日光温室;红薯苗;夏豇豆;秋油麦菜;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S6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049-01

根据日光温室不同季节的温光变化,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合理搭配,多茬种植,提高日光温室的利用率,增加种植效益。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自2011年开始试验日光温室早春红薯育苗—越夏豇豆—秋油麦菜高效栽培模式,早春日光温室可繁红薯种苗900万株/hm2,单价0.15元/株,收入135万元/hm2,越夏豇豆产量30 t/hm2,单价2元/kg,收入6万元/hm2,秋油麦菜产量30 t/hm2,单价3元/kg,收入9万元/hm2,除去日光温室折旧15万元/hm2,农膜1.35万元/hm2,种子45万元/hm2,人工、水电、农药等7.5万元/hm2,日光温室纯利润75万元/hm2以上。总结出该模式的高效栽培技术,以供菜农参考。

1 茬口安排

红薯3月上旬排种,4月中旬出苗,6月初结束。豇豆6月下旬直播,8月始收,9月中下旬拉秧。油麦菜9月下旬育苗,10月下旬移栽,翌年元旦前后采收。

2 红薯种苗生产技术

一是育苗方式。双膜冷床育苗,种薯排好后,苗床上再盖1层地膜,以增加床温。二是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1]。根据当地消费需求,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红薯品种,如脱毒徐薯18、商薯19、豫薯8号、洛薯96-6等品种。种薯薯块必须无病、无伤,没有受冷害和湿害。凡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断面无汁液或有黑筋或发糠的均不能作种。薯块大小应均匀,块重150~250 g为宜。排薯前用51~54 ℃温水浸种10 min,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 min。三是排种。排种时分清头尾,切忌倒排。排种时大小分开,保持上齐下不齐状态。薯块的位置要斜放,种薯的顶端阳面向上,以薯块顶端压薯尾1/3。排种后,撒上细土填充薯块间隙,再用水浇透床土。待水渗下后,撒3 cm左右的沙土,摊平。随即盖上地膜,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四是苗期管理。齐苗时要及时地揭去地膜,以防“烧芽”,并且要注意适时通风,使棚内气温不超过35 ℃。视土壤墒情合理灌水,宜喷淋,忌漫灌。苗期一般不需要追肥。五是及时采苗移栽。当薯苗长到20~25 cm时,要及时采苗,否则若薯苗拥挤,下面的小苗难以正常生长,会减少下一茬出苗数。采苗的方式选择上,第1茬苗要以拔苗为主,以后采苗要剪苗为主,减少病害感染传播,还能促进剪苗后的基部生出再生芽,提高商品苗出圃率[2]。

3 越夏豇豆管理栽培技术

一是高垄栽培。选择耐热性强的豇豆品种,如之豇28、红嘴雁、早豇1号等。豇豆怕涝,红薯采苗结束后,撤去棚膜,及时平整,施充分腐熟有机肥75 t/hm2、复合肥750 kg/hm2。深翻,耙平后按宽窄行起深沟高垄,宽行70 cm,做垄背,窄行50 cm做垄沟,垄高15~20 cm,垄做好后,按20 cm的穴距直播,每穴播种4~5粒。二是及时插竹竿、引蔓、整枝。当幼苗的株高达到33 cm左右时即开始抽蔓,此时应做好豇豆的搭架工作。搭架后要经常引蔓,一般选择在晴天10:00进行。引蔓时要将蔓在竹竿上沿着逆时针的方向缠绕,及时地将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侧蔓摘除,当植株的生长过于旺盛,对通风透光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时,应适当地将基部的老叶、病叶等摘除,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病害的发生。三是合理施肥。苗期要预防其徒长,后期防止出现早衰现象。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一般在开花结荚前应适当控制肥水,防止徒长。如果确因幼苗的长势太弱,可薄施尿素和粪水,一般浇1~2次即可。开花结荚期对养分条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此时应保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当荚果长10 cm左右时,结合浇促果水进行追肥,可追施复合肥450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四是科学采收,提高效益。当豆荚达到商品要求时就应及时采收,采收一般要选在早晨进行,保持豆荚的新鲜。五是病虫害防治。锈病的防治上,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枯萎病的防治上,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甲基托布津1 000倍稀释液灌根防治。煤霉病的防治上,可于发病初期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喷施,每7~10 d喷1次,一般连喷2~3次即可[3]。

4 油麦菜栽培技术

一是培育壮苗。选用抗寒性强的圆叶油麦菜品种。油麦菜栽培上选择的种子要饱满新鲜,并及时地于播种前做好处理工作,将种子翻晒、催芽,播种量控制在1.5~1.8 kg/hm2。播种结束后,应在种子上覆盖1层约1 cm的细潮土,并充分地淋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一般在播种后的3~10 d幼苗即可出土,当幼苗具有2~3片真叶时,要及时地进行间苗,使苗间距保持在3 cm×3 cm,间苗应在晴暖天气进行。当幼苗长到4~5片真叶时可以移苗定植[4]。二是及时定植。豇豆拉秧后,2垄豇豆合并整成2 m宽的平畦,做畦埂40 cm,起畦后开横行种植。株行距以15 cm×15 cm为宜。种植深度以不埋心叶为度,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三是科学管理。10月中旬,外界气温下降,尤其是夜温比较低,要及时扣棚膜,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10 ℃。促使其生长不受冷害。整个生长发育期,保持田间的湿润、土壤的疏松状态。定植后7 d基本度过缓苗期,缓苗后,要及时地做好中耕除草工作,促进根系的发育。在浇水的同时,冲施提苗肥,可施尿素225 kg/hm2,后期要重施促棵肥,施用尿素450 kg/hm2。四是适时采收。油麦菜的收获要做到适时采收,当油麦菜生长到10~12片叶时为最适的收获期,此时采收品质最好。五是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尽量少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

5 参考文献

[1] 孟庆福,汤义林,李元振.小麦—烟叶—红薯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96.

[2] 肖利贞,徐国信.麦垅套种红薯的好处及关键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8(7):35.

[3] 徐耀,潘淑珑.日光温室豇豆秋延后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7):30.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郧县;甘薯;利用现状;产业链条延伸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16-0075-03

1 郧县甘薯资源利用现状

郧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秦巴山片区贫困地区,是全国甘薯主产县,为湖北省甘薯生产大县之一,据湖北省郧县统计局2012年数据显示,全县甘薯常年种植面积7 640 hm2,年产鲜薯20.9万t,实际种植面积8 666.7 hm2,实际产量32.5万t。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滔河流域的梅铺、谭山、刘洞、白浪、南化、白桑以及汉江流域的杨溪、安阳、青山、青曲、大柳共11个乡镇,主栽品种为徐薯22、徐薯18、豫薯7号、鄂薯5号、鄂薯6号、红心王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甘薯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口粮作物转化为需求量日益剧增的功能保健食品[1],富有地域特色的郧阳红薯粉、红薯花粉,郧阳三合汤、郧阳薯条、郧阳红薯叶酸菜,郧阳烤薯、蒸薯,郧阳薯干酒,郧阳薯面馍、面条等传统薯类小吃名扬省内外。

进入21世纪,郧县甘薯主产区的滔河流域涌现一批甘薯加工企业,以加工红薯花粉、粉丝、郧阳薯粉为主,包括传统作坊式的手工郧阳薯粉和先进的加工薯粉系列。其中鄂鲁淀粉厂、恋家淀粉厂、郧府薯业、郧阳百味佳食品有限公司及民间手工漏粉共计60余家,年加工鲜薯21万t, 为市场提供成品薯粉1.5万t,产值3.6亿元,鲜薯产值2.52亿元,仅十堰地区甘薯粉条年消费量为1.5万~2万t,而地方名吃郧阳三合汤年消费量为5 000 t。但有关提高甘薯高附加值的技术仍很少或单一,如甘薯榨汁饮料技术、膨化食品、面包技术、薯脯、蜜饯[2]技术和再生生物能源技术等。同时,甘薯在郧阳山区作为重要蔬菜,仅局限于将薯叶、薯柄泡制或腌制酸菜,菜用甘薯的芽尖生产深加工,诸如速冻甘薯茎叶、干制甘薯茎叶、甘薯茎叶保鲜饮料、甘薯茎叶罐头等还是空白。另外,将薯藤晒干作为畜禽干饲料利用较为普遍,而特色薯、药用薯、水果薯种植较少。

2 甘薯营养分析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又名红薯、红苕。可食部分90%,含大量黏蛋白、维生素C,维生素A也很丰富,每100 g鲜甘薯中含能量414 kJ、水分73.4%、蛋白质1.1 g、脂肪0.2 g、膳食纤维1.6 g、碳水化合物23.1 g、胡萝卜素750 μg、视黄醇当量125 μg、硫胺素0.04 μg、核黄素0.04 mg、尼克酸0.6 mg、维生素C 26 mg、维生素E 0.26 mg、钾130 mg、钠28.5 mg、钙

23 mg、镁12 mg、铁0.5 mg、锰0.11 mg、锌0.15 mg、铜0.18 mg、磷39 mg、硒0.48 mg。

常吃甘薯能降胆固醇,减少皮下脂肪,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益肾阳,并有助于护肤美容,和血补中,宽肠通便,增强人的免疫功能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甘薯中含有硒,具有抑制活性氧的生产、防癌抗癌、抑制癌细胞繁殖的作用。同时防动脉硬化,抗衰老。甘薯中所含黏液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甘薯中的绿原酸可抑制黑色素的产生,防止雀斑和老人斑的出现,抑制肌肤老化,减缓机体的衰老过程[3]。

3 甘薯食疗作用

甘薯块根味甘,性平,微凉[3],入脾、胃、大肠经,可补脾益胃,生津止渴,通利大便,益气生津,润肺滑肠。茎叶味甘、淡,性微凉,入肺、大肠、膀胱经,可润肺和胃、利小便、排肠脓去腐,应用于肠燥便秘。《本草纲目》记载甘薯为补益药。

甘薯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21世纪最理想的食物之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能源作物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经3 a的研究和评选,甘薯在13种蔬菜中位列冠首,被称为“冠军菜”,而甘薯叶被亚洲蔬菜研究中心称为“蔬菜皇后”。

4 甘薯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

郧县农业局种植业站的技术人员在近半个世纪的甘薯生产中相继引进推广胜利百号、徐薯18、豫薯868、豫薯403、豫薯603、豫薯607、红心王、豫薯6号等品种。进入21世纪,相继引进鄂薯5号、鄂薯6号、徐薯22、豫薯7号、豫薯12、豫抗病1号等高淀粉品种。与此同时,根据市场、城市消费需求,又引进鲜食型的鄂薯7号、浙薯132等品种,特色型品种鄂薯8号、徐紫1号,济薯18等紫色薯品种及菜用型品种福7-6、BCO3、BCO4,烤薯加工兼用型品种西农431红心系列。

郧县属典型的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860~960 mm,≥10℃的年有效积温5 190℃,无霜期246 d,年日照时数1 900 h,是甘薯生长的最适宜区域,甘薯栽培面积大、时间长,高产栽培技术和新品种引进、起垄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贮藏保鲜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广泛。郧县是甘薯一年二熟制区域,春薯占全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的70%和80%,夏薯占全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的30%和20%,夏薯主要供翌年繁殖、鲜食及蒸、煮、烤等。2011-2012年,在国家甘薯科学家马德夫先生、湖北省农业科院粮食油料作物研究所资深甘薯研究专家杨新笋先生的指导下,郧县先后引进鄂薯5号、鄂薯6号等高淀粉薯,在主产区域梅铺镇示范推广面积近2 000 hm2,经测产验收,鄂薯6号淀粉含量高达28%,鲜薯667 m2产量6 051 kg,引进的菜用甘薯BCO3、BCO4、福7-6茎尖667 m2产量达到3 147.4、2 289.7和1 726.6 kg;每667 m2产值达到10 074.70、13 848.60元和7 597.04元[4]。鄂薯6号成为甘薯龙头加工企业郧府薯业定点定单专用品种,仅鄂薯6号就为区域农民净增效1 500万元以上。

5 郧县甘薯膳食习俗

5.1 薯蝌蚪

将薯干碾成面,取薯干面2.5 kg,加水4~5 kg漂4~6 h后,锅中加水5~7 kg,烧开后,将漂过的薯面糊倒入烧开过的锅中,反复搅拌,煮熟为止,取一大盆,盛上凉水,将煮熟的薯面糊陆续加入薯蝌蚪漏瓢(葫芦干后,锯两半,去掉瓤,凿小圆眼,直径约0.6 cm),用勺子按压,使其均匀漏入盛水盆中,换水1~2次,盛入碗中,然后浇上调味品(蒜汁、花椒、辣椒、酸浆汁、盐、油)即可食用。

5.2 薯面浒

外形近似北方水饺,上捏一小咀状。将碾好的薯干细面,加水揉成团,分成小面团,捏成片,内包上馅,下锅煮熟,加入薯叶酸菜,即食,味独特。

5.3 薯面刀削面

将碾好的薯干细面揉成团,按扁后放在木垫板上,切成薄扁条入沸水锅中,煮熟后,加入适量盐、薯叶酸菜和油,其味鲜美。

5.4 薯面馍

将碾好的薯干细面揉团加入发酵粉,揪成小团,做成面团或包子上锅蒸,约25 min后起锅即食,色黑而有韧劲,嚼之有味而特别香甜。

5.5 涮薯馍

鲜薯洗净,取一铁片,用小铁钉钉成小眼,将洗净的甘薯在铁片上来回刷,漏下的鲜甘薯汁渣加入适量盐、油、葱花、辣椒面少许,用手拍成小圆饼形,在锅中炕熟,即食,味可口而鲜美。

5.6 郧阳三合汤

将传统的手工漏红薯粉浸透后,150 g放入竹漏勺后在牛骨汤中反复炀熟后,放入碗中,放熟牛肉若干片,然后浇上麻辣牛骨汤,放香菜、葱花、蒜汁加水饺若干一同食用,为郧阳特色风味。

除此之外,还有红薯面条、红薯黄酒、红薯条等膳食。处于生活困难时期滔河流域农民为变换甘薯膳食法,别出心裁地变换吃法,将甘薯膳食发挥得淋漓尽致。

6 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前景

6.1 技术应用推广和产业素质提升

以主产区的滔河流域为主,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实施地域集聚,规模化种植高淀粉型、食用加工型、色素加工型、饮料型品种,主要为鄂薯5号、鄂薯6号、鄂薯7号系列,徐薯22、豫薯12、红心系列及特色型的鄂薯8号、渝紫263、徐紫1号等。全面推广配方施肥、覆膜起垄、省力化等技术,提高单产和产品质量。分村分区域定品种,推广工厂化繁育薯苗。在主产区建3~5个甘薯标准园、高产示范园,推广机械化作业(起垄、覆膜、有害生物防治、采收、整地、分级),实施技术集成。

6.2 食用加工兼用型及特色薯、水果薯、菜用型甘薯布局

以汉江河谷和距市场近的周边镇规划一批专业村以生产食用型甘薯和菜用型甘薯。主要以鄂薯7号、浙薯132、豫薯12、红心系列、特色薯系列的济薯18、鄂薯8号、徐紫1号及菜用型的福薯7-6、BCO3、BCO4。

在蔬菜主产区重点推广菜用甘薯和适当扩大菜用甘薯种植面积,为市民餐桌提供尽可能多的绿色放心菜,近郊发展特色薯、水果薯生产。

6.3 出台优惠政策,多措并举

甘薯主产区地方政府应为民谋利,大胆探索经营模式和土地规模经营机制,加强产业的运营指导,突出抓好产销对接,充分利用社会和民间资本,引进加工企业(包括淀粉制品、饮料榨汁技术、面包、膨化食品、茎叶速冻蔬菜、茎叶保鲜饮料、茎叶罐头、色素、饲料、生物能源等),提高附加值,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建立甘薯家庭农场,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

6.4 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深加工研发力度

县级政府和主产区域地方政府应走出去请进来,以科技为支撑,与国家食品研究机构、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姻,加大甘薯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研究的研发力度,从而促进区域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6.5 举办甘薯节,利用媒介,促推区域甘薯产业

郧县滔河流域与河南、陕西接壤,素有二月二、三月三庙会,主产区域应充分利用这一传统习俗,试办甘薯节,推介甘薯深加工产品、优良品种展示、技术咨询、甘薯传统膳食文化等,促推甘薯产业。

综上所述,甘薯具有可种面积大、增产潜力大、投入少、产出多、耐瘠耐旱、单位面积可食用的干物质居各作物之首的特点,可综合利用。正如台湾权威学者陆之琳所说,甘薯是营养最丰富、平衡的保健食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水资源区应着力发展甘薯产业,充分利用甘薯资源,为人类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 杨新笋,周开平,程航,等.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5):7-10.

[2] 高广金,刘作斌.围绕市场抓调整 发展甘薯增效益[J].湖北农业科学,2000(1):3-5.

[3] 王开昌,姚定勇.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长江蔬菜,2011(10):67-69.

[4] 王开昌,陈新举,张锋,等.郧县菜用甘薯新品种清洁栽培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1(7):46-47.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7

[关键词] 红薯 高产 栽培技术 新蔡县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07-01

新蔡县是豫南地区红薯主产区之一,全县9.87万hm2耕地,红薯常年播种面积近1万hm2,在我县秋粮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几年,由于红薯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上升,它自身的价值也不断的增加,所以红薯的种植面积渐渐的扩大。为充分发挥品种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脱毒红薯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发展红薯深加工业,提高红薯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可观。为了能有效的利用科技所研究出来的新的成果,充分的发掘我县红薯的光明前途,特提出红薯高产的栽培技术:

1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作物要高产,良种是关键,选用甘薯品种时应注意三点。

1.1 适应性。要选用生育期适宜并适合当地气象、土壤、肥水条件的品种;

1.2 专用性。根据用途和市场的需求选用适宜品种;

1.3 抗性。应根据当地病情、自然灾害,选用适宜的抗病、抗灾品种。

根据近几年多点试验、示范,适合我县栽培的品种有:徐薯18、商薯19、豫薯13、豫薯10、豫薯8号等。

2 大棚育苗

这种育苗方式是红薯生产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只要做到在恰当的时间育足壮苗才能做到不耽误时机的提早栽培、达到幼苗齐长的要求。

2.1 选择15-20年未种过红薯,有水源的地方建成东西走向的大棚,并用遮虫网和薄膜覆盖。

2.2 消毒处理。棚内在排种育苗前,进行喷洒杀蚜药剂,杀灭越冬蚜虫,土壤用7%的福尔马林、呋喃丹等消灭土壤病菌和地下害虫。

2.3 排种育苗。1月底或2月初在大棚内挖育苗池深0.5m,池内铺马粪0.33m,粪上覆土20cm,然后排种,排薯时大小分开,薯头朝南,剔除烂、破、病杂块,排薯后覆土3cm,内加小拱棚,一般15-20d出苗。育苗温度控制要点为:地温升至28-30℃时排种,排种后4-5d进行高温催芽,温度控制在35-37℃,以后降到30℃,成苗后进行低温炼苗,温度在18-20℃。

3 建立采苗圃

由于在夏季,夏薯的采苗圃多提供的都是秧头苗,这类型的秧苗具有成活率高、抗逆性强、返苗快、长势强、所结的红薯早且多等优点,为夏薯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技术要点:

3.1 高密度栽插,利用栽春薯多余的苗,按15000-20000株/667m2的高密度栽插。

3.2 水肥管理要及时充足。

3.3 要及时打顶,栽后10d左右地上部展开6-7片叶时即可打顶,促其分枝,当分枝长到20cm时即可剪苗栽插夏薯。夏薯采薯圃一般在4月25日前建圃栽插,一亩采苗圃可采苗5.5至8万株,可供15-20/667m2夏薯用苗。一般栽夏薯需脱毒薯苗500株/667m2进行二级育苗,亩投资40-50元,可增产鲜薯500kg,按1元/kg计算,可增值500元。

4 早栽

红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早栽的生长期较长,积温较高,薯块膨胀大、产量高。麦收后应抢时早栽,往往使红薯每晚栽一天减产鲜薯40kg,所以为实现夏薯早栽,一方面建立苗圃保证夏薯种苗,另一方面做好抗旱栽薯准备。通过推广苗圃育苗,我县夏薯栽插期提前10d以上。

5 合理密植

应根据品种植株形态、土壤肥力、栽期的早晚来定,过去红薯一般每667m2不足3000株,难以发挥群体增长优势,造成光、热、水、肥资源浪费,一般要求春薯密度3000-3500株/667m2,夏薯3500-4000株/667m2为宜。

6 配方施肥

红薯虽然具有抗旱,耐瘠薄等特点,也被人们称之为“铁庄稼”,但由于它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增产潜力大,因此只有足够的养分才能发展其高产特性,春薯一般每667m2施土杂肥2000-3000kg,草木灰100-150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40kg。施肥方法是将肥料包在埂底,俗称“包心肥”,栽插时每667m2用1kg磷酸二氢钾与25kg细土混匀,进行穴施。夏薯要根据前茬作物产量和地力因地制宜,不能单施氮肥,栽插时每667m2用1kg磷酸二氢钾或50-75kg草木灰穴施,一般情况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2:1:1为宜。

7 科学管理

7.1 适时打顶促其分枝。当主蔓长到30-40cm时打顶,分枝长到30-50cm时打群顶。以控制旺长,促使早结薯。

7.2 及时化控。红薯喜光、喜温、喜气、如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易造成养分消耗,产量降低,对封垄后有旺长表现,每667O用15%多效唑75g兑水50kg叶面喷洒,以控制地上疯长,促使养分向薯块运输。

7.3 坚持提秧不翻秧。如果对红薯进行翻秧的话,容易伤害到红薯的枝蔓,导致叶片翻转和脱落,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每一次翻秧,都需要七天左右的时间,他们才能恢复正常的生长,也会严重影响到红薯的产量,如中后期雨水较多淤压薯秧可提秧,不打乱茎叶的正常分布。

7.4 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及时,通常情况下最主要防治的红薯天娥和斜纹夜蛾等暴食性害虫,防治时要按照“及早的防治、趁小防治、既然要防治就要防治到位”的原则对红薯进行及时防治,当每1m2发现幼虫2-3头或卵2-3粒时应及时防治,每667m2用80%结晶敌百虫50-75g(热水化开)加水5-7.5kg低溶量喷雾。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甘肃临洮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071-01

马铃薯在西北地区被称作洋芋,据资料考证,马铃薯是从欧洲引入我国,在我国的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马铃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还含有蛋白质、古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且含量非常丰富。近年来已经逐步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粮食和蔬菜,在西北农村是主要食材,食用方法有20种之多,也是用途极为广泛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病毒、消肿等具有疗效。近年来,马铃薯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由于本地区地处山大沟深的黄土高原,地理环境非常复杂,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一年平均有50%的时间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加上病虫害等各方面的原因,马铃薯的产量很低。农业技术人员经过大胆尝试,运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来栽培马铃薯,并使其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1 马铃薯的生长环境条件

马铃薯最适合在16~25 ℃的环境中生长,临洮县地处高原山地,初春时节气温较低,夏季最高温度也只有28 ℃左右,是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气温。马铃薯生长期需水量,从出苗到生长期土壤的含水量必须保持在70%左右,否则就会缺苗,生长缓慢,形成的块茎数量也会严重减少,个头也会很小。马铃薯是一种喜光作物,阳光充足能增强其抗病防虫能力,并能促进茎叶生长,提高催花作用,光合作用能使马铃薯根系发达,块茎膨大以及产量提高[1-2]。由于马铃薯根系发达,四散蔓延,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里生长。

2 地膜覆盖栽植马铃薯的优势

因为我区地处西北高寒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含水量较低,历来对马铃薯的种植都是广种薄收,没有产生经济效益。地膜覆盖能有效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温度,在初春季节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保证幼苗的生长,防止寒害。地膜覆盖具有很强的保墒作用,因为地膜是用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薄膜,把它覆盖在地表上,气温一升高地里的水分蒸发到地膜上,等到晚上气温下降水蒸汽就回到地里,这样就解决了本地区土地干旱缺水的困难,稳定了墒情。如果在春节雨后墒情很好的时候边种马铃薯边覆膜,将会给马铃薯的增产提供有力保障,还会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减少农田中的杂草。可见,地膜覆盖给马铃薯的生长带来诸多好处。

3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1 倒茬整地

要选择适合栽培马铃薯的地块,最好是肥沃、土质松软、较为平坦、水分不易流失的土地。已经种过马铃薯的地块就不宜再种。选好地则开始施肥(最好用农家肥和少许碳酸氢铵),并深翻土地,然后起垄平整,准备栽种[1-2]。

3.2 选种拌种

选种高产优质的马铃薯薯种,如我区近年来培育出的优质渭薯5号、青薯9号、陇薯3号、一点红、克星等,其产量高,耐寒、耐旱,个头大,淀粉含量高。选种时一定要挑选圆润光滑、色泽新鲜、品相优质的薯种。选种后切芽块,芽块不宜切的太小,要保证每一块芽块上至少有1~2个芽眼。薯种切完后开始拌种,拌种最好的肥料是灶膛里烧过的草木灰,用草木灰拌过的薯种可防病抗病[3-4]。

3.3 栽种覆膜

马铃薯不宜栽种在干涩的土壤中。马铃薯的种植一定要在墒情好的环境下进行,这样可把地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栽种时一般1垄种植2行,株距间隔20 cm,两行间要错位排开。一垄种完后就马上覆盖地膜,一定要压紧压实膜边,以防止被风吹跑。在盖膜前要喷施除草剂,以防止以后杂草生长[5-6]。

3.4 生长管理

3.4.1 放苗。当马铃薯幼苗破土出苗在3 cm时,及时在破土处的地膜上划一个4~5 cm长的口子,使马铃薯苗露出地膜,并同时在地膜破口处放少许细土盖住地膜的破口,以防地膜内过高温度气流灼伤幼苗。

3.4.2 病害预防。在夏秋时节如遇连续阴雨天,马铃薯容易患病,在此期间应及时进行马铃薯病害预防,这个时期如天气晴朗,则必须在4~5 d用百菌清防治1次,减少晚疫病发生概率。

4 参考文献

[1] 许小云.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4(12):24-26.

[2] 邓兴祥.早春马铃薯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4(7):23-24.

[3] 马尚明 李生宝.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的效果与技术[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6):30-33.

[4] 杨如鸿,李云亚.春播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3(5):44-45.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9

关键词:秋甘薯;高产栽培;田间管理

甘薯也被称为红薯、地瓜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并且,甘薯内部的淀粉、粗纤维、粗蛋白是天然产品,能很快被人体吸收。另外,甘薯还富集丰富的胡萝卜素以及抗坏血酸物质具有食用、保健、医疗多钟作用,很受群众欢迎,从优化供给侧结构方面来说,值得大面积种植。

一、 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之合理栽插

在种植秋甘薯的过程中,要对其栽插时间进行集中管控,确保其种植效果符合温度需求,甘薯栽插时间越早,对于其生长发育越好,主要是由于甘薯需要较长的生长发育期。合理化栽插能提升其抗旱能力,这也使得多数地区都是在伏旱期进行甘薯栽培。在种植期进行藤叶封垅,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有效优化了太阳光的吸收效率,确保甘薯内部能实现有机物的大面积积累。一般而言,甘薯薯块得以有效膨胀,就能从根本上保证其产量以及经济效益。

除了要保证合理化的栽插,也要对密植操作进行集中管理,前茬作物在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翻垄,保证种植效果符合实际预期。并且,在种植机制建立后,也要对土质进行精细化和综合性管理,集中选择土质疏松以及土层深厚的部分,确保其具有通气性强以及排灌方便的优势。

二、 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之良种培育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甘薯的种植效果,就要积极践行更加有效的良种管理机制,确保培育项目符合预期,也要对技术结构和管理模型进行统筹分析和集中控制。因此,在选取甘薯品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充分考量地形地貌,并对且土壤的基本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因素处理,按照优化壮苗的管理机制,结合因地制宜的管理体系。种植人员也要充分利用深耕高畦以及水分含量少的土壤区域进行大面积种植,并且保证栽培体系和管理框架的完整性,甘薯品种的选择十分关键,比如普宁市农科所育成的普薯23号、普薯24号、普薯32号,都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及国家品种审定或国家品种登记,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种性,需要种植人员给予高度关注,并且积极落实良种种植升级机制,为甘薯增产稳产提供有效的管理路径[1]。

三、 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之肥料管理

甘薯种植机制开展过程中,要保证肥料管理项目的实时性,升级种植效果和管控措施,按照土壤的基本肥力进行集中管理,以保证甘薯肥料能满足肥料需求,优化管理机制的同时,提升施肥效果。另外,在处理机制建立过程中,也要对施肥中合理化搭配机制和化肥比例进行统筹分析。以有机肥为主,注重磷钾肥底肥管理效果,对基肥的比例进行统筹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甘薯本身好钾肥,因此,在实际栽培种植计划建立过程中,要对其施加适宜的钾肥,提升甘薯的实际质量和产量。例如,在种植区域添加人粪水以及草木灰,能有效提高甘薯的实际产量。肥水的施加要结合实际需求和管理比例,主要的影响参数包括土壤环境、管理条件、气温参数、水分含量等,并且,也要结合甘薯的生长期和品种,确定施肥方案,掌握“分层施足基肥;控氮;叶色退淡后重施结薯肥(植后45天左右);施足长薯肥(植后90天左右);增施保藤养叶肥(植后120天左右)的原则。”

在种植项目中,也要有效改善甘薯栽培项目的施肥效果和具体措施,满足底肥需求的同时,对甘薯生长情况进行统筹分析,并且保证最大限度的提高其产量,解决阶段性管理问题。

四、 秋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之田间管理

除了要对品种和肥料进行统筹管理外,也要对田间管理项目给予高度关注,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田间管理结构和种植要求符合标准,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栽培效果。包括“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用水,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各个环节。

培育壮苗:要薯块育苗以便选优去劣,提纯复壮。田间收获时选择保持品种特性,无病虫害,结薯数三至五个,结薯集中,大小均匀,藤头细,薯蒂及尾根细小,无杂根的单株,再以留种单株选择薯蒂细而勾头,薯形长筒或下彭,端正光滑,尾根细小的薯块作种薯;育苗时间一般在“惊蛰”前后进行,育苗地选阳光充足,排灌便利,无薯瘟病的土壤,经犁翻晒白后,整畦打穴种植,出苗后将苗剪下并在苗圃中进行种植,再次剪苗并在大田中进行种植,为避免种性产生退化,最少2年、最多3年就应当重新进行一次育苗。

合理密植:从合理利用光能及优质甘薯的要求,薯块不要过大考虑畦宽(包沟)不要超过130cm,培成“深沟、饱腰、平顶”的薯垄。插植密度每不要少于3000苗。

合理施肥:在前项的肥料管理已有叙述。

科学用水:掌握“淋水成活,湿润长根;制水结薯;一干一湿膨大;收获前半个月停灌(以免降低品质)”的原则。

中耕松土:在植后15天左右,进行中耕松土,去除杂草,晒白土壤,能改良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幼薯的形成;在植后90天左右,进行一次培土,填好裂缝和外露薯块,可起到保湿、保温、防治小象鼻虫和老鼠为害的作用。

病虫防治:甘薯的病害主要有薯瘟病和蔓割病,可用高锰酸钾600倍液、30%氧氯化铜800倍液亦或是77%可杀得600~800倍液淋施的方式,治疗薯瘟病。除此之外,利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薯种,治疗蔓割病[2]。甘薯的虫害主要有小象鼻虫、茎螟,鸟羽蛾、斜纹夜蛾,其中,小象鼻虫是对甘薯生产危害极严重的害虫,小象鼻虫防治方法:一是上一造收薯时收集受害薯块,藤头销毁,清洁田园,隔断虫源。二是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燥以减轻危害,三是勤培土,防止薯块外露。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辅以选用药剂防治。其中可以应用500倍液的80%敌百虫进行小象鼻虫的防治,在下午4-5时候喷雾,重点是茎蔓基部;或每亩次用粉碎茶麸10公斤,浸水后于苗期,结薯期,薯块彭大期各淋施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秋甘薯种植过程中,要积极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管控措施有序升级,栽插管理体系要符合实际管理需求,并且一定程度上改善种植效果,提升其高产栽培技术的同时,能保证质量和产量得以全面升级,从根本上实现栽培效果的综合性优化,也为甘薯种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红薯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篇10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桂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3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085-02

广西桂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无霜期长,前冬和春季气候温和,具备发展马铃薯产业的环境条件。桂北冬种马铃薯上市时间处于南、北方马铃薯供应空档期,具有地域优势。但桂北马铃薯种植品种较杂,缺乏先进技术,各地产量差异较大,限制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试验研究结果和种植经验,总结了适宜桂北冬种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为桂北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1 选用良种

适宜桂北种植的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适宜桂北冬种的早、中熟马铃薯品种主要有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13号、克新4号、中薯7号、中薯8号、克新1号等,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2 选地整地

为了预防马铃薯病害发生,并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马铃薯不宜进行连茬重作,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植过马铃薯的地块进行种植[1]。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求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

3 种薯处理

3.1 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3.2 切块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促进提早发芽和出苗。整薯用克露(霜脲・锰锌)800倍液消毒,再切成25 g左右重的薯块。为了确保马铃薯出芽整齐,在切块时要确保每个薯块都有1个芽眼,最好采用纵切的方式。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2]。切块后用生石灰或草木灰拌种[3]。再将薯块摆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伤口充分愈合,形成木栓层。

3.3 催芽

对种薯进行催芽,可以将病薯、烂薯淘汰,提高出苗率,确保苗全、苗壮。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催芽方法:伤口愈合后,将种薯与湿沙或湿锯末(注意消毒,可采用日光消毒、灼烧消毒、药物消毒等方法)分层相间放置,连铺3~5层,并保持在15 ℃左右的最适温度和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 d左右即可萌芽,芽长0.5~1.0 cm时将种薯摊晾在有光、通风处炼芽,可防止播种时因芽过长而断芽,也可提高马铃薯种芽的生命力。催芽期间,每隔5 d检查1次发芽情况。发现烂薯,及时将其挑出。

4 施足基肥

5 合理密植

增大种植密度是在种植过程中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是种植密度不是越大越好,如果密度过大,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田间环境,会造成马铃薯品质降低、产量减少。因此,要获得高产就要确定合理的密度,构建适宜的群体密度,在确保个体发育良好的基础上,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

6 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 ℃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产量也愈高。桂北冬种马铃薯以12月上中旬播种为宜。提前播种要做好防霜准备。在高海拔和北部地区播期要适当延后。播种后覆盖黑色地膜。覆膜栽培能保温保水,使马铃薯根系和薯块处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以利于地下部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

7 田间管理

7.1 破膜引苗

出苗后及时破膜引苗。再用泥土将苗孔周围的地膜封严,防止漏气长草和雨水进入土壤。

7.2 查苗补苗间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播种时将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以备补苗用。出苗数较多时,每穴保留1~2株壮苗。

7.3 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结合病虫防治,苗期喷施尿素,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马铃薯现蕾至初花时喷施多效唑,能使叶片浓绿、变厚,防止地上部徒长,促进光合作用及营养物质向地下块茎的转运和积累。

7.4 防治病虫害

冬种马铃薯的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和青枯病等。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及早用甲霜・霜脲氰、三乙膦酸铝、瑞毒霉、烯酰・丙森锌、银法利等药剂轮流进行防治。青枯病较难防治,前期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种薯药剂处理等措施进行预防;发病初期用农用硫酸链霉素、波尔多液、噻菌铜、消菌灵等药剂喷灌。发病后,及时清除病株[6],并撒生石灰消毒;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块茎蛾、蚜虫、蓟马等,可用氰戊菊酯、辛硫磷、阿维菌素、吡虫啉等药剂喷雾防治。

8 防止霜冻

冬种马铃薯易受到霜冻危害,影响产量产值,因此要做好防霜工作。

8.1 增施热性肥料

适当增施热性肥料及含钾肥料如草木灰、火烧土等,增加地温和增强植株抗寒性。

8.2 喷施防冻剂

霜冻到来前1~2 d,喷施海生素400~500倍液等植物防冻剂,减轻霜冻对马铃薯苗的危害。

8.3 灌水保温

降温来临前1~2 d往畦沟灌半沟水,畦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寒流过后立即排水。

8.4 覆盖防霜

霜冻发生前,用草木灰撒施叶面或用稻草、编织袋、塑料布、地膜等遮盖物覆盖防寒防霜。

8.5 熏烟驱霜

在霜冻来临前,用秸秆、谷壳、杂草、木屑等材料进行燃烧熏烟,放75~90堆/hm2,改变小环境气候,达到驱霜防霜的目的。

8.6 人工防霜

霜冻发生后的早上,在太阳出来前,及时采用淋水或人工方法拨掉叶面上的积霜,减轻霜冻的危害。

8.7 冻后处理

一是及时补肥。马铃薯受冻后,叶面枯萎,但主茎仍然成活。霜冻过后,及时追施,促进恢复生长,淋施稀粪水30.0~37.5 t/hm2或尿素75~150 kg/hm2对水浇施。发出新茎叶后及时喷施0.2%尿素水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其他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二是及时防病虫。马铃薯受冻后,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应在晴天普遍施药1次,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9 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即为最适收获期[7-11]。收获宜选在晴天,收获后放在阴暗通风的地方,薄摊晾干。

10 参考文献

[1] 马明生.马铃薯连作障碍研究[J].甘肃农业,2013(9):14-16.

[2] 郑龙川.龙海市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马铃薯,2010(3):145-147.

[3] 潘海虹,曲淑萍,敖永军,等.马铃薯脱毒种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06-107.

[4] 赵丽娟.马铃薯施肥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2(1):246.

[5] 王鲜英.马铃薯需肥特性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2012(4):44.

[6] 林淑婵.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7-138.

[7] 杨佑芳.浅谈冬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村,2011(6):100.

[8] 戴亨仁,吴建军,韦禄春,等.江西红壤区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综合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74-76.

[9] 蒙文兴.文山热区稻田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