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2 17: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文化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文化报告

篇1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015年度,区文旅局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成立切实加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关于《指南》和《目录》编制情况

为了更好地为公民、辖区商户和其它组织、个人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照《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规范及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区文旅局组织编制了《文化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同时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限,及时完成了2015年度的《文化旅游局信息公开指南》和《文化旅游局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并在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开。

(三)落实和制定相关配套措施

区文旅局积极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定了相关措施:一是及时建立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我局要求机关各科室、二级机构相关人员及时向主管领导报送需要公开的信息,由主管领导严格把关,之后由办公室在三个工作日内上报区信息中心予以公开,并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二是及时做好信息公开的维护和更新工作,确保工作连续不间断。政府信息公开按照形式服从内容、方便公众办事和监督的原则,除在政府网站上公开以外,还利用局内部政务公开按年度进行信息公开。三是要求对于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稳妥处理,做到规范受理行为,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工作

区文旅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规范及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文化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等相关文件规定,积极做好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一是制定《文化旅游局2015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规范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完善相应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使公文、报告等材料在生成过程中明确是否需要公开;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区文旅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及时向社会公开单位工作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等内容,加大群众监督力度,把依法行政、执政为民落到实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五)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宣传等工作

区文旅局定期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以提高全局人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力素质。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宣传教育和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形成信息公开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区文旅局按相关文件要求及时编排公开目录并予以公开,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信息内容、公开形式、公开时限、生成日期等内容。2015年度区文旅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条,全文电子化100%。主要涉及机构职能、领导信息、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递交的全部材料及办理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人事任免事项等。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公众可通过网络或联系方式进行了解。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5年度区文旅局未收到任何形式的依申请公开要求。

四、咨询处理情况

2015年度区文旅局未收到任何形式的有关信息公开方面的咨询。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2015年度区文旅局未发生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案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情况

2015年度区文旅局没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和减免。

篇2

**县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省、州和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为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体育局、县旅游局、县广电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顺濞、富恒、瓦厂、县一中和一些单位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调研组认为,对##这样一个国家级的重点扶持县来说,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一般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各族人民要早日脱贫奔小康,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通过调查研究,调研组发现##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同相邻县市相比,发展缓慢,后劲不足,步履艰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品牌上都有待提升。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认为。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于前一段时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基本理顺了关系,今后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功夫;教育方面就目前我县的情况而言,暂定为一保二促,既保义务教育,促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先为教育产业奠定基础。就实情而言,我县近期应在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上狠下功夫。现就核桃产业与旅游开发作如下分析研究,供两项产业发展论证作参考。 一、##县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现状 ##彝族自治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4%,全县辖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9908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5%,森林总覆盖率达67.2%,位居全州各县市之首。 1、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优势 ##彝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立体气候,80%以上的地区适宜种植核桃。##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核桃栽培历史。##核桃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大泡核桃获得了“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核桃优良品种”的荣誉。1995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2000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发展核桃已成为##山区人民群众开发资源、发挥优势、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旅游文化开发,以核桃产业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核桃仁作为老少皆宜的食品,同时也可开发成核桃精油、核桃粉、核桃蜜饯等旅游产品,核桃果壳还可开发成旅游工艺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核桃树发芽长叶的时候,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绿海,也是天然的风景树,这时可组织游客进行观关旅游,核桃树可为游客憩息纳凉提供好场所;核桃树挂果的时候,可组织游客品尝鲜核桃,也不枉此行;核桃收获的季节,站在树下或者爬到树上,游客可以手握核桃杆学着打核桃,感受丰收的喜悦。 2、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现状 (1)核桃产业发展状况。全县共有农户20069户,种植核桃农户14788户,占73.7%。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业产生了松劲思想。殊不知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我县的产量规模不够,精细加工不到位,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增值税,只要我们做好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加工工作,仍可得到可观的财政收入。 2、精心规划,加快实施。要使核桃生产达到产业化、规模化。我县的核桃产业纵比有发展,横比步伐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满足现状,吃“金字牌”的老本,发展缓慢的另一原因是: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抚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重造轻管,效益不佳。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林业部门要精心规划,制定系统完整的实施方案,按县委到2007年,核桃总产量达6500吨,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700元以上,核桃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去实施。另一方面对农民要建立有效的督促机制,吸取退耕还林的一些教训,政府投入要见实效才兑付,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旧剧还会重演。 3、精细加工,提高品味。搞好核桃产品深加工,努力提高核桃文化品味。一是扶持好现有的大理##核桃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首先要在核桃乳、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核桃精炼油的产品数量质量上下功夫,其次要在降低成本上作文章,扩大消费群体。(据初步调查,核桃乳60%左右是党政机关用于礼品,20%左右用于公费餐桌接待用,20%左右属群众消费)。二是抓好核桃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工程;三是扶持好个体私营企业核桃加工大户;四是抓好“核桃茶”、核桃工艺品等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五是在所有核桃产品上加深文化底蕴的策划和升华。总之,要彻底改变卖核桃干果、半成品的局面。 4、加大声势,扩大影响。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宣传力度。##核桃产业除在核桃系列产品上加大文化底蕴的升华宣传外,在2004年策划拍摄出一部介绍##核桃及核桃文化的专题片,并制作成光碟,把它作为##的礼品赠送,给到##的游客,使核桃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省、州级乃至中央级党报党刊上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的宣传,真正使世人了解##核桃。 5、有机结合,盘活资本。核桃产业必须与旅游文化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光明万亩核桃园要与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形成整体。选定好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的农户,对所定农户进行适当的旅游接待培训,让游客春、夏、秋、冬真正能体验核桃生态园的乐趣。石门关景区应开劈核桃干果、核桃系列产品、核桃工艺品商贸场地。尽快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只要我们做好核桃产业旅游文化开发这篇文章,把核桃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气候,##的核桃生产将会真正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 &nb

sp;

篇3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2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攻坚,开拓进取,顺利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9.5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3.7亿元、35.1亿元、10.7亿元,分别增长4.8%、28.6%、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亿元,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亿元,分别增长50%、45.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5亿元,增长18.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1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4亿元,增长1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65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纯收入4879元,增长18.7%。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以大项目招商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推介项目、引进项目、建设项目,对外招商成效明显,全年引进市外资金12亿元。共有在建项目68个,总投资3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总投资16亿元。国能浚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安黎环燕轮胎技改扩建项目正在安装调试设备,淇雪淀粉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签约项目33个,总投资23亿元。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资金4.5亿元。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坚持工业兴县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1亿元、实现利润5.1亿元,分别增长33.4%、85.7%。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共有重点在建项目4个,淇雪淀粉公司麦芽糖浆生产系统改造工程被列入国家节能改造备选项目。实施名牌战略,益民面业、立世集团被评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太极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国家“AAA级标准化良好企业”验收,双黄酒业、汉生面业产品分别荣获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金、银奖,淇河酒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安黎环燕轮胎、立世集团、绿宝农药被认定为省科技企业,绿色生物酶蛋白饲料添加剂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达到国家领先水平。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入驻项目9个,总投资6亿元;黎阳工业集中区被评为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6.7亿元,增长30%,占GDP的比重达到56%。

文化旅游业逐步壮大。加大民俗文化保护开发力度,正月古庙会被评为“河南省民俗经典”,“民间社火”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咕咕、十二生肖被评为省知名文化产品。深度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城关镇被评为省特色文化产业镇,屯子镇郑厂村被评为省特色文化产业村。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建设,17家企业入驻石雕城,古风陶艺厂搬迁建设项目立项和选址工作已经完成,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施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保护规划。扎实推进景区建设,天宁寺、西摩崖路、千佛寺和紫泉别墅一期等建设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大伾山景区顺利通过4A景区复核,姑山景区正式成立。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拓宽客源市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641万元,增长26%。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资金4323万元。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总产达到68.3万吨,增长4.9%,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加快,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100%,“丰黎”、“浚单”玉米种子被评为省名牌农产品。畜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畜牧业产值22.1亿元、加工产值33亿元,分别增长21.4%、11.2%,居全省40个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第16位,上升了6个位次。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植树258万株,完成重点通道绿化175公里,荒山绿化1100亩,被评为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淇雪淀粉、立世集团、益民面业、种子公司被评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8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800项,实现省“红杯赛”十三连冠。劳务经济迅速发展,输出务工人员1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芙蓉路、大佛路、科技路北段和新华路北段建设任务,整修了黎阳路,开工建设了燕山路西段。宏基花园初具规模,黎阳花园全部完工;垃圾处理场已试运行,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浚内沟综合治理已完工,黄河路排水道清淤正有序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人口10.5万。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善堂镇被评为省环境优美小城镇,岗坡村被评为省文明村,东善堂村被评为省康居示范村。全县小城镇面积达到33.5平方公里,人口15万,城镇化率2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路钜线、永定线北段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新建农村道路225公里,改善了141个村的交通条件;实现村村通班车。积极开展公路综合治理,浚大公路被评为省级文明示范路,浚五公路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县道文明示范路。解决了4.6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户户通电”工程,发展农村户用沼气7000户。改造3所乡镇卫生院,新建67所农村标准化卫生室、2个乡镇文化站、15个农村文化大院,白寺乡文化中心被命名为省示范性文化中心。新建改建农家店201家。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顺利通过验收,15亩连片超高产攻关田、一年两熟平均亩产达到1733.7公斤,创全国亩产最高纪录。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发放“两免一补”资金2954万元;加大教育投入,维修改造中小学校33所。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县十运会。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民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继续保持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强化土地资本运营,征收土地出让金6204万元,实现净收益1787万元。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整治活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2天。加强非煤矿山资源保护利用,开采秩序明显好转。全部拆除实心粘土砖窑厂,新型墙材生产企业达到31家。《浚县志(**-20*)》正式出版发行。武装、司法、粮食、农机、广电、统计、通讯、气象、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3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城乡低保金、五保金、失业金;新建改造乡镇敬老院9所,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5.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认真落实廉租住房制度,为112个低保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解决了5个贫困村行路难问题,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37万元,大理沟和理峪两个移民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四城联创”工作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浚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开通“政风行风热线”,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审计、监察、财政等各项制度,加强廉政建设,机关作风明显好转。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成立群众工作中心,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安全生产,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篇4

关键词 清丰县 文化旅游人才工作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1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文化旅游人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文化改革发展大县和文化工作中心任务,牢牢把握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主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注重积累、夯实基础,使我县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人才素质日趋提高,人才活力不断凝聚,人才效益逐步显现,较好地保障了我县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我县文化的持续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1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

1.1.1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概况

截至目前,文化旅游系统直属单位各类人员总量为517人,其中,管理类人才141人,占人才总量27.2%;专业技术人才280人,占54.2%;工人96人,占18.6%。在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12人(副高级8人),中级78人,初级190人。

1.1.2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情况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中:图书专业71人,艺术专业150人,文博专业71人,群文专业126人,旅游12人,文化管理21人,电影66人;本科学历68人,专科学历152人,其余为中专或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副高级职称人员12人,中级职称人员78人,其余为初级职称以下,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年龄全部在40岁以上。

1.2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知名人才短缺,拔尖人才青黄不接

近几年,我县文化骨干尖子人才不断退休,专业剧团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艺术拔尖骨干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备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1.2.2人才吸纳和承载能力不强,引进优秀人才手段不足

尽管我县社会经济环境不断改善,但由于文化艺术人才对事业发展和成才环境趋优性选择的特点,文化单位不仅在高层次人才方面缺乏足够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对柳子戏、豫剧等一般性通用型艺术人才也存在吸纳和承载能力不足,在引进优秀人才方面更是缺少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措施需进一步加强。

1.2.3部分专业人才断档,经营管理类人才严重缺乏

专业艺术口的编导、舞美、灯光、部分声乐类人才和节目主持人缺乏;社会文化口群文理论研究、图书馆学专业特别是文献典籍管理和研发人才断档,高层次人才不足;文物修复、文物保养、文物鉴定高层次人才缺乏,部分文博考古类专业人才缺门断档。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在文化经营单位中,没有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1.2.4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比例偏高,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

直属单位517名职工中,管理和工勤人员237人,占职工人数的45.8%,其中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比例达3/4。上述情况也直接反映了文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偏低。

2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一年打基础、三年有起色、五年见成效”。即通过5年的努力,打造一支总量适应需要,年龄结构合理,知识结构优化,专业门类齐全,整体实力较强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

2.1人才总量适度增长,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才总量适应文化旅游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在编制范围内适度增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进一步提高;非经营类文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力争占单位职工总数的60%,行政管理和工勤人员控制在40%以内,艺术院团的上述两项比例分别为70%和30%。

2.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素质全面提高

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力度,每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300人次,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学术交流30―50人次;5年招聘各类急需人才50名左右,引进或聘请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人左右;专业技术职称比例进一步趋向合理,争取艺术类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4:5,图书、群文、旅游和文博类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0.7:4:5.3。

2.3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基层单位管理人才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政策和理论水平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现代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3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3.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工程”建设

3.1.1以提高素质为基础,加强文化旅游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认真完成县人事部门布置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程教学的同时,结合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自身特点,聘请各类专家和有关高校教授,开设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专业培训课程,着力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全面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3.1.2以提高能力为重点,加强中青年骨干人才的培养

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人才梯队建设实际需要,采取内部培养、委托培训、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抓好本系统高级人才传帮带和拜师学艺等内部培养工作的同时,重点选拔一批中青年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高校进修、深造,使之拓展理论视野,增强专业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实力。

3.1.3以加大宣传为依托,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积极创造条件,为各类拔尖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成名成家的机会,扩大拔尖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对已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专家或有潜质的拔尖人才,分别制订重点宣传推介和培养计划,以媒体宣传推介、举办专题成果展示和理论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宣传推介知名专家和文化新秀,提升文化拔尖人才的知名度,打造各类专业领军人物。

3.2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狠抓“人才引进工程”建设

3.2.1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

拓宽引进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拔尖艺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拔尖艺术人才是指已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具有在同类人才中成为领军人物潜质的优秀艺术人才,一般应具有艺术类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在40周岁以下,获得过省、市级专业艺术比赛奖励;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是懂经营、会管理、擅策划的艺术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文博考古类、图书馆类、群众文化类事业单位,要积极引进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研究生学历、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优秀人才。经营性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市场规律积极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3.2.2公开招聘各类急需人才

实施人才供求信息,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坚持凡进必考,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公益性文化旅游事业单位必须在编制范围内,按县人事部门有关规定对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岗位需具备专科以上学历,管理及工勤岗位需具备中专以上学历。专业剧团新聘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控制在编制数内;专业艺术人员需具有艺术类中专以上学历,管理人员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剧团新聘人员必须实行严格的考核,择优录用、签约上岗、合同管理,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新的人事管理和聘用机制。

3.2.3探索灵活的“柔性引进”制度

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试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机制,采取项目引进、课题引进、剧目引进等“柔性引进”形式,合同聘用签约演员、签约经理人,探索灵活的用人途径。

3.3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拓展“人尽其才”的展示空间

3.3.1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战略性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行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绩效管理制度,将人才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责任目标,定期进行考核。

3.3.2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推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全员聘用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岗位设置与管理、竞争上岗、合同管理、收入分配、岗位考核、解聘辞聘、人事争议处理等制度,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3.3.3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改革分配制度。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原则,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工资分配随岗位变化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

篇5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我市娱乐产品不断丰富,但旅游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购物和娱乐消费所占比重仍较小,因此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下一步,市旅游部门将加快休闲度假和体验型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建设大型旅游购物超市和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美食街、风情街,着力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旅游手工艺品、纪念品品牌。同时,加大对现有旅游商品和旅游演艺产品的营销力度,培育消费市场。

外地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

调查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来洛旅游的外地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人数最多的是省内游客,占43.28%。省外游客中,与我省毗邻的山西、陕西、湖北、河北等省的游客最多,分别占游客总数的7.74%、6.82%、5.43%和5.08%。

今年来洛的游客以散客为主,以家庭或亲朋结伴、个人旅行方式出游的人分别占45.69%和40.49%;旅行社组团出游者只占8.95%。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自驾车出行的人占35.11%,乘火车的人占35.91%,乘坐飞机来洛的游客仅占3.98%。

来洛游客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

调查显示,游客了解洛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历史知识和电视,分别占游客总数的22.88%和21.75%。

游客对我市的文物古迹和山水风光最感兴趣,人数比重分别占35.85%和32.75。此外,洛阳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及饮食文化等,也排在游客感兴趣项目的前几名。游客感兴趣的景区(点)排在前五位的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和国家牡丹园。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分别占23.91%和17.74%。

篇6

这次会议安排我述职,既是人大常委会对我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鞭策,又是一次我接受监督、改进工作的极好机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恳请各位领导指出我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以便我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履行责任和义务,圆满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是2001年12月担任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职务的。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局领导班子和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下,我始终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干事,圆满完成了本职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促进了文化旅游名县的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深入调研,理清思路

走上文化旅游工作岗位前,由于自己多年在乡镇工作,对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知之甚少。上任后,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唯恐有负组织、领导和人民的重托。如何尽快完成由乡镇工作到部门工作的转化,如何使自己出色的干好这一岗位上的工作、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何实现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新跨越,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首要课题。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从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入手,深入基层,吃透情况,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材料。一是深入系统12个单位和两个业务相近的市管单位进行座谈走访,与单位领导、一般职工、离退休干部分别交谈,了解单位工作、领导班子状况和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二是深入全县14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出路;三是深入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明查暗访,掌握全县文化市场的总量、结构及现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基本情况,找准了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要害,并集思广益,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四项工作,即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繁荣文化、多出精品和旅游宣传开发、多出效益两个重点;实现重点项目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特色旅游开发“三个突破”,抓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文化旅游队伍的建设、文化旅游系统的改革等“四项工作”,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俗村建设的意见》、《岐山县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规划》(2003-2007)、《岐山县“文化旅游开发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等等,为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强化措施,重点突破

两年多来,自己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人大及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旅游产业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我县是周文化的摇篮和故乡,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省文物大县,文化积淀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文化旅游局长,我深谙此道。两年来,以发掘周文化和三国文化内涵为突破口,以特色旅游为主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深度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抓宣传,提高知名度。两年来,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宣传牌、省市旅游活动、网上宣传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周公庙、诸葛亮庙等景点先后接受了中央、省、市电视台、浙江卫视和福建东南卫视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策划印刷了著名作家贾平凹书写的宣传岐山旅游和臊子面的宣传画,扩大了岐山知名度。每年策划召开全县旅游促销推介会,邀请省、市多家旅行社参加。去年9月份,组织周公庙、诸葛亮庙等单位参加了全市“旅游宣传大篷车”活动,远赴甘肃、宁夏、山西等4省9市进行宣传推介。特别是今年3月份,我还主持编印了《岐山之旅》大型宣传画册,并精心策划在西安召开了全县旅游推介会,盛况空前,全面提升了景区形象和旅游品位,最近旅游收入明显增长。2002年,两庙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门票收入15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亿元;2003年,虽受“非典”及汛情影响,两庙共接待游客40.5万人次,门票收入165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二是抓开发,打造文化旅游名牌。两年来,我始终把景区开发及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大事来抓,以创一流景区为目标,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共自筹资金140多万元,先后对周公庙及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周原凤雏遗址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对周公庙太公正殿和献殿、诸葛亮庙钟鼓楼及山门等进行了维修和彩绘,诸葛亮庙、周公庙和县宾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2A”和“3A”景区及“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全面提升了我县旅游景区的档次和旅游品位。

三是抓旅游环境治理。为了使全县旅游业能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取定期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旅游环境的整治力度,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和春节期间,与县公安、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全县旅游景区管理。针对周公庙过去欠账多,讨债户干扰旅游秩序和景区与周边村、组地权纠纷及两庙停车场乱收费屡禁不止的问题,我多次深入两庙及景区周围的庙王、五丈原等村进行调查了解,耐心做工作,在县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使这一影响我县旅游形象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

(二)高度重视,强化安全,抓好文物工作近两年来,自己坚持“预防为主、保护第一、安全第一、有效利用”的原则,加强文物安全,连续三年实现了馆藏文物和田野文物的绝对安全。

一是健全机制。2002年以来,局机关和各文博单位都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物安全机构,落实了安全人员,每年对全县文物保护通讯员进行培训,健全完善了文物保护的“双轨一体”制。每年年初,我还与各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逐级分解责任,定期主持召开文物安全专题会议,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二是加强宣传。两年来,组织各文博单位坚持开展文物警钟日和宣传月活动,查漏洞、添措施,开展防范演练,警钟长鸣,特别是新《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组织各文博单位专题学习,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全方位宣传,强化全民责任意识。我们还组织我县馆藏文物在市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地展出,提高了我县知名度。我积极主动争取省市支持,给周原博物馆配置了全自动报警系统,并先后争取文物方面资金20多万元,促进了文物事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发掘。去年年底,我县祝家巷遗址发现甲骨文后,其字数38字和龟背甲骨为全国之最,产生了轰动效应。为了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发掘工作,打响我县周文化之乡的品牌,我多次与省文物局、北大考古队、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联系试掘工作,目前试掘工作全面开始,试掘成效和意义非常之大,这对于进一步证实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源头,提高我县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真抓实干,突出重点,繁荣文化事业近两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为重点,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狠抓文艺精品创作。任职以来,自己一直把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拿在手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重视专业和业余文艺人才的创作。上任伊始,我就主持修订完善了《岐山县文艺创作规划》(2002-2007)、《岐山县戏剧创作奖励办法》等政策,为繁荣文艺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以来,全县共有诗歌、小说、散文、书画、摄影等作品400多件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有些还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大奖。剧本《照儿画爸》、《县令包丞》分获全省电视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和全市新剧目创作二等奖,《凤鸣岐山》经省戏曲研究院专家改稿和该院秦腔团排练上演后,在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获一等奖;索王锣鼓队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大赛中获银奖,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同时,我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及扶持工作,多次去县戏校及民间艺人家中关心指导工作。去年7月,县戏校小演员张鹏超在中国第七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中获金奖;在去年市“两节一会”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中,我县21位民间艺人的皮影、面花等300多件作品喜获大奖。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我县被市政府评为“优秀组织奖”。重视优秀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陕西省楹联学会岐山分会,正积极筹备成立岐山县书画院和文学创作学会。

二是积极开展大型文化活动。在工作中,自己十分注重发挥文化与旅游的互动效应,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以旅游宣传为龙头带动文化事业繁荣,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两年多来,共先后策划举办三次元宵节社火锣鼓游演、两届全县锣鼓大赛、一次全市青年歌手大赛、一次全县青年歌手大赛、两次民间工艺品大赛、两届“岐山之夏”文化活动周和“党旗颂”庆祝建党81周年晚会、迎“十六大”群众秦腔大赛、周文化书画名家联谊笔会、“华祥杯”交谊舞大赛、罗贯生“渭北山水”美术作品展、文化旅游系统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20多场次,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抓基层文化建设。上任后,针对乡镇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薄弱,基层文化网络不健全的现状,自己多次深入基层,掌握情况,以贯彻国办[2002]7号和陕政办发[2002]107号文件为契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典型引路”的工作方法,以创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为切入点,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同时,每年还集中组织文化各单位,坚持开展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进村活动,丰富偏远群众的文化生活。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全县基层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安乐、蔡家坡、益店等乡镇已创建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大营、枣林、五丈原、青化、京当等乡镇落实了文化站站址,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文化室120多个,民间文化协会组织19个,农村电影队87个,文化户300多户,文化经营单位16个。

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两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自己从加强重点市场的监管和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入手,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活动,加强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先后对印刷业、音像业、网吧等业主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使其守法经营。并亲自带队,由我局牵头,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配合,开展文化市场集中突击行动30多次,没收非法VCD光盘2400多张,书刊600多本,处罚违规单位53家,有效地净化了全县文化环境,局稽查队被命名为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我县被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县。

(四)把握导向,强化管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近两年来,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为目标,自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广电事业建设及广电安全工作,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一是抓新闻宣传。两年来,按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自己坚持把新闻焦点放在县上中心工作上,以宣传报道十六大和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为重点,突出宣传“兴岐富民、建设小康”主题和“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西部经济强县”等“四县”建设。自2002年以来,共组写新闻稿件9600多篇,采用编发7600多篇,省市采用380多篇,开办宣传专栏8个,同时注重加强基层通讯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全县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二是抓广电事业建设。近两年来,自己把加快信息网络化进程和乡镇有线电视发展作为事业建设的重点来抓,全县14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共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000户,实施县城地埋线改造工程3.5公里,全面整修了县城通往五里铺的广播电视传输线路,架设双绞线4.5公里,多方筹资购置了台标发生器、字幕机等设备,提高了广播电视播出质量。

三是抓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和安全工作。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我主持制定了广电安全防范预案,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同时,组织开展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治理和净化荧屏工作,加大网络整合力度,陕九、陕汽、岐星、杏园等4大厂和7个村已并入全县大网,保证了全县广电安全。

(五)想方设法,多方引资,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上任以来,自己始终树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新理念,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多渠道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两年多来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1100多万元。投资240多万元的蔡家坡儿童乐园工程已竣工使用;县电影公司综合楼和蔡家坡电影院综合楼已投入使用,两楼共投资210多万元;周公庙太公正殿、献殿维修和彩绘已完工,总投资40多万元;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建设总投资15万元;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300多万元;蔡家坡文化馆维修工程,争取省上资金8万元;广电网络乡镇杆线架设和迁址工程争取省市资金167万元;总投资100多万元的西岐民俗馆近日已破土动工;投资30万元的周公庙三星级厕所马上就要动工。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文化旅游工作。

三、重视监督,依法行政

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既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晴雨表。为此,任职以来,自己十分重视“两案”办理工作,自觉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类决定、决议、自加压力,努力开展工作。

一是抓议案办理。两年来,我局共承担“两案”办理任务14个,其中议案6个。为了办好这些议案,给人民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多次主持召开承办任务的股室负责人及主管领导会议,对办理的方法步骤、原则、时限等作了具体要求,并时时过问进展情况,使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加强网吧及游戏厅的管理一直是人大代表和各位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自己也十分重视,多次深入网吧,进行调查了解,研究管理办法,强化对网吧及游戏厅的监督检查,严把未成年人进入关,对网吧实行“一次性死亡”的动态管理机制,使网吧经营秩序得到根本好转。

二是抓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两年来,我坚持从“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入手,狠抓行风建设工作。先后聘请人大代表、老领导10多人为行风监督员,加强行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并坚持每年召开民主评议行风会议,邀请县纠风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对文化旅游行业行风建设情况等进行公开民主评议,改正问题,促进工作,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三是抓依法行政工作。我局承担全县文化市场、文物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法律法规条例达18个,政策性强,依法行政工作十分重要。上任以来,我能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宪法、文化旅游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全面落实县人大的决定、决议,自己带头从完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抓起,对全国人大、国务院以及省人大近年来颁布实施的行业法律法规,按各股室职能,认真分解,使执法依据、执法职责、执法人员三落实。同时提请县政府出台了《岐山县演出市场管理办法》、《岐山县文化艺术培训管理办法》、《岐山县旅游景点票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强化队伍,改进作风

任职以来,自己始终把文化旅游系统班子和队伍建设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坚持抓学习、抓整顿、抓形象、抓提高,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好、求真务实的干部职工队伍。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我首先从自身做起,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理论知识,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洞察力和敏锐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认真学习文化、文物、旅游、广电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决策水平,使自己成为文化旅游工作的行家里手。自己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把学习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连续两年在系统开展了“建设文化旅游名县,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奉献文化旅游事业”的演讲比赛,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上任以后,针对系统有些单位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规范的实际,自己先后修订完善出台了《文化旅游单位财务内审制度》、《文化旅游单位行政效能六项制度》、《基层单位季汇报工作制度》、《较大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对系统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水平、依法行政等作了明确要求,积极推行单位政、事、财务公开制度,使单位管理得到规范,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每年组织专门班子,对系统各单位财务进行内审,使基层财务管理逐年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廉洁勤政、带好班子。在工作中,自己能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倡导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一级向一级负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同志,合作共事、顾全大局,重大事项坚持向县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决策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在前,干在先,对全局工作敢于和勇于负责。始终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不惜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搞工作,确保了全系统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时,严格按中央、省、市、县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办事,慎权、慎微、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严抓系统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任职以来,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己谋私。同时,抓好局领导班子和基层单位班子建设,坚持每周一次局务会、两周一次党委会制度,充分调动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使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对基层班子坚持谈心和谈话制度,把管事和管人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目前,基层班子充满活力,上下齐心,形成了工作上你追我赶的局面。

任职以来,自己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抓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不够,经费不足制约了事业的发展;二是旅游开发比较缓慢,特色不够突出,景点设施达不到一定要求;三是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专业人才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四是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偏少,队伍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克服,努力改进,在自己任期内逐步加以解决,要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县建设和开展“文化旅游开发效益年”活动,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创新工作理念。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树立经营文化旅游的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加强旅游宣传开发,发展旅游产业。要以西安旅游推介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开发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岐山,不断提高我县知名度。同时要加大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激活旅游资源潜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培植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积极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繁荣文艺事业。要进一步在“精”字上下功夫,抓好文艺创作,鼓励文艺人才多出精品,大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实现一年一部好戏、一件好书画作品、一件有影响的民间工艺品、一本好书和一个好剧本的目标。

四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树立项目经营新理念,以项目来统揽全局中心工作,用项目来引资,力争在西岐民俗馆、中华炎黄面食博物馆、图书大厦等项目开发建设上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

五是加强文化旅游队伍建设。要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活力和竞争力,加强对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篇7

我是20*年*月担任县文化旅游局局长职务的。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局领导班子和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配合下,我始终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踏踏实实干事,圆满完成了本职岗位上的工作任务,促进了文化旅游名县的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深入调研,理清思路

走上文化旅游工作岗位前,由于自己多年在乡镇工作,对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知之甚少。上任后,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自己深感责任重大,唯恐有负组织、领导和人民的重托。如何尽快完成由乡镇工作到部门工作的转化,如何使自己出色的干好这一岗位上的工作、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何实现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新跨越,成为摆在自己面前的首要课题。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从调查研究、熟悉情况入手,深入基层,吃透情况,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材料。一是深入系统12个单位和两个业务相近的市管单位进行座谈走访,与单位领导、一般职工、离退休干部分别交谈,了解单位工作、领导班子状况和干部职工思想动态;二是深入全县14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出路;三是深入全县文化市场,进行明查暗访,掌握全县文化市场的总量、结构及现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基本情况,找准了全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要害,并集思广益,理清工作思路,提出全县文化旅游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抓好四项工作,即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这个中心,突出繁荣文化、多出精品和旅游宣传开发、多出效益两个重点;实现重点项目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特色旅游开发“三个突破”,抓好文物的保护利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文化旅游队伍的建设、文化旅游系统的改革等“四项工作”,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实现县域经济的新跨越。围绕这一工作思路,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俗村建设的意见》、《*县文化旅游名县建设规划》、《*县“文化旅游开发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等等,为全县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强化措施,重点突破

两年多来,自己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人大及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实现各项工作的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旅游产业

旅游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较强的辐射带动力。我县是周文化的摇篮和故乡,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省文物大县,文化积淀深厚,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文化旅游局长,我深谙此道。两年来,以发掘周文化和三国文化内涵为突破口,以特色旅游为主线,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深度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抓宣传,提高知名度。两年来,我们通过新闻媒体、大型宣传牌、省市旅游活动、网上宣传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对外宣传。周公庙、诸葛亮庙等景点先后接受了中央、省、市电视台、浙江卫视和福建东南卫视等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策划印刷了著名作家贾平凹书写的宣传*旅游和臊子面的宣传画,扩大了*知名度。每年策划召开全县旅游促销推介会,邀请省、市多家旅行社参加。去年9月份,组织周公庙、诸葛亮庙等单位参加了全市“旅游宣传大篷车”活动,远赴甘肃、宁夏、山西等4省9市进行宣传推介。特别是今年3月份,我还主持编印了《*之旅》大型宣传画册,并精心策划在西安召开了全县旅游推介会,盛况空前,全面提升了景区形象和旅游品位,最近旅游收入明显增长。2002年,两庙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门票收入150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亿元;20*年,虽受“非典”及汛情影响,两庙共接待游客40.5万人次,门票收入165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

二是抓开发,打造文化旅游名牌。两年来,我始终把景区开发及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大事来抓,以创一流景区为目标,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共自筹资金140多万元,先后对周公庙及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周原凤雏遗址进行了硬化、绿化和美化,对周公庙太公正殿和献殿、诸葛亮庙钟鼓楼及山门等进行了维修和彩绘,诸葛亮庙、周公庙和县宾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2A”和“3A”景区及“二星级”旅游涉外饭店,全面提升了我县旅游景区的档次和旅游品位。

三是抓旅游环境治理。为了使全县旅游业能有一个优越的发展环境,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取定期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大旅游环境的整治力度,每年“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和春节期间,与县公安、工商、物价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全县旅游景区管理。针对周公庙过去欠账多,讨债户干扰旅游秩序和景区与周边村、组地权纠纷及两庙停车场乱收费屡禁不止的问题,我多次深入两庙及景区周围的庙王、五丈原等村进行调查了解,耐心做工作,在县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于使这一影响我县旅游形象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树立了良好的旅游形象。

(二)高度重视,强化安全,抓好文物工作

近两年来,自己坚持“预防为主、保护第一、安全第一、有效利用”的原则,加强文物安全,连续三年实现了馆藏文物和田野文物的绝对安全。

一是健全机制。2002年以来,局机关和各文博单位都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文物安全机构,落实了安全人员,每年对全县文物保护通讯员进行培训,健全完善了文物保护的“双轨一体”制。每年年初,我还与各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文物安全保护责任书》,逐级分解责任,定期主持召开文物安全专题会议,全面落实安全责任。

二是加强宣传。两年来,组织各文博单位坚持开展文物警钟日和宣传月活动,查漏洞、添措施,开展防范演练,警钟长鸣,特别是新《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后,组织各文博单位专题学习,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散发宣传资料进行全方位宣传,强化全民责任意识。我们还组织我县馆藏文物在市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地展出,提高了我县知名度。我积极主动争取省市支持,给周原博物馆配置了全自动报警系统,并先后争取文物方面资金20多万元,促进了文物事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发掘。去年年底,我县祝家巷遗址发现甲骨文后,其字数38字和龟背甲骨为全国之最,产生了轰动效应。为了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发掘工作,打响我县周文化之乡的品牌,我多次与省文物局、北大考古队、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联系试掘工作,目前试掘工作全面开始,试掘成效和意义非常之大,这对于进一步证实*是周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源头,提高我县知名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真抓实干,突出重点,繁荣文化事业

近两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为重点,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文化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狠抓文艺精品创作。任职以来,自己一直把文艺精品创作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拿在手上,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重视专业和业余文艺人才的创作。上任伊始,我就主持修订完善了《*县文艺创作规划》、《*县戏剧创作奖励办法》等政策,为繁荣文艺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以来,全县共有诗歌、小说、散文、书画、摄影等作品400多件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有些还获得了国家和省、市级大奖。剧本《照儿画爸》、《县令包丞》分获全省电视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和全市新剧目创作二等奖,《凤鸣*》经省戏曲研究院专家改稿和该院秦腔团排练上演后,在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获一等奖;索王锣鼓队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大赛中获银奖,并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大型文化演出活动;同时,我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及扶持工作,多次去县戏校及民间艺人家中关心指导工作。去年7月,县戏校小演员张鹏超在中国第七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奖大赛中获金奖;在去年市“两节一会”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中,我县21位民间艺人的皮影、面花等300多件作品喜获大奖。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0人获三等奖,我县被市政府评为“优秀组织奖”。重视优秀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了陕西省楹联学会*分会,正积极筹备成立*县书画院和文学创作学会。

电影下乡进村活动,丰富偏远群众的文化生活。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全县基层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安乐、蔡家坡、益店等乡镇已创建为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大营、枣林、五丈原、青化、京当等乡镇落实了文化站站址,市级文化先进乡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全县共有农村文化室120多个,民间文化协会组织19个,农村电影队87个,文化户300多户,文化经营单位16个。

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两年来,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安排部署,自己从加强重点市场的监管和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入手,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活动,加强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培训,先后对印刷业、音像业、网吧等业主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使其守法经营。并亲自带队,由我局牵头,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配合,开展文化市场集中突击行动30多次,没收非法VCD光盘2400多张,书刊600多本,处罚违规单位53家,有效地净化了全县文化环境,局稽查队被命名为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我县被评为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县。

(四)把握导向,强化管理,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近两年来,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为目标,自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广电事业建设及广电安全工作,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一是抓新闻宣传。两年来,按照“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自己坚持把新闻焦点放在县上中心工作上,以宣传报道*和县党代会、人代会精神为重点,突出宣传“兴岐富民、建设小康”主题和“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西部经济强县”等“四县”建设。自2002年以来,共组写新闻稿件9600多篇,采用编发7600多篇,省市采用380多篇,开办宣传专栏8个,同时注重加强基层通讯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全县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二是抓广电事业建设。近两年来,自己把加快信息网络化进程和乡镇有线电视发展作为事业建设的重点来抓,全县14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信号,共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000户,实施县城地埋线改造工程3.5公里,全面整修了县城通往五里铺的广播电视传输线路,架设双绞线4.5公里,多方筹资购置了台标发生器、字幕机等设备,提高了广播电视播出质量。

三是抓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和安全工作。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我主持制定了广电安全防范预案,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同时,组织开展了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专项治理和净化荧屏工作,加大网络整合力度,陕九、陕汽、岐星、杏园等4大厂和7个村已并入全县大网,保证了全县广电安全。

(五)想方设法,多方引资,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上任以来,自己始终树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新理念,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想方设法、攻坚克难,多渠道引资,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两年多来共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1100多万元。投资240多万元的蔡家坡儿童乐园工程已竣工使用;县电影公司综合楼和蔡家坡电影院综合楼已投入使用,两楼共投资210多万元;周公庙太公正殿、献殿维修和彩绘已完工,总投资40多万元;诸葛亮庙庙前广场建设总投资15万元;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总投资300多万元;蔡家坡文化馆维修工程,争取省上资金8万元;广电网络乡镇杆线架设和迁址工程争取省市资金167万元;总投资100多万元的西岐民俗馆近日已破土动工;投资30万元的周公庙三星级厕所马上就要动工。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文化旅游工作。

三、重视监督,依法行政

人大代表的批评、意见和建议,既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检验我们工作好坏的晴雨表。为此,任职以来,自己十分重视“两案”办理工作,自觉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类决定、决议、自加压力,努力开展工作。

一是抓议案办理。两年来,我局共承担“两案”办理任务14个,其中议案6个。为了办好这些议案,给人民代表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多次主持召开承办任务的股室负责人及主管领导会议,对办理的方法步骤、原则、时限等作了具体要求,并时时过问进展情况,使事事有答复,件件有着落。加强网吧及游戏厅的管理一直是人大代表和各位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自己也十分重视,多次深入网吧,进行调查了解,研究管理办法,强化对网吧及游戏厅的监督检查,严把未成年人进入关,对网吧实行“一次性死亡”的动态管理机制,使网吧经营秩序得到根本好转。

二是抓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两年来,我坚持从“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入手,狠抓行风建设工作。先后聘请人大代表、老领导10多人为行风监督员,加强行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并坚持每年召开民主评议行风会议,邀请县纠风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对文化旅游行业行风建设情况等进行公开民主评议,改正问题,促进工作,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

三是抓依法行政工作。我局承担全县文化市场、文物旅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方面的行政执法工作,法律法规条例达18个,政策性强,依法行政工作十分重要。上任以来,我能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宪法、文化旅游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全面落实县人大的决定、决议,自己带头从完善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抓起,对全国人大、国务院以及省人大近年来颁布实施的行业法律法规,按各股室职能,认真分解,使执法依据、执法职责、执法人员三落实。同时提请县政府出台了《*县演出市场管理办法》、《*县文化艺术培训管理办法》、《*县旅游景点票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强化队伍,改进作风

任职以来,自己始终把文化旅游系统班子和队伍建设当作首要任务来抓,坚持抓学习、抓整顿、抓形象、抓提高,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好、求真务实的干部职工队伍。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我首先从自身做起,坚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等政治理论知识,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洞察力和敏锐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认真学习文化、文物、旅游、广电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决策水平,使自己成为文化旅游工作的行家里手。自己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把学习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连续两年在系统开展了“建设文化旅游名县,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奉献文化旅游事业”的演讲比赛,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上任以后,针对系统有些单位制度不健全、工作程序不规范的实际,自己先后修订完善出台了《文化旅游单位财务内审制度》、《文化旅游单位行政效能六项制度》、《基层单位季汇报工作制度》、《较大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对系统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服务水平、依法行政等作了明确要求,积极推行单位政、事、财务公开制度,使单位管理得到规范,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每年组织专门班子,对系统各单位财务进行内审,使基层财务管理逐年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廉洁勤政、带好班子。在工作中,自己能按照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倡导领导带头,以身作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一级向一级负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同志,合作共事、顾全大局,重大事项坚持向县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决策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在前,干在先,对全局工作敢于和勇于负责。始终坚持工作第一的原则,不惜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搞工作,确保了全系统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时,严格按中央、省、市、县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要求办事,慎权、慎微、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严抓系统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任职以来,从未利用手中权力为己谋私。同时,抓好局领导班子和基层单位班子建设,坚持每周一次局务会、两周一次党委会制度,充分调动每个领导成员的积极性,使班子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对基层班子坚持谈心和谈话制度,把管事和管人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目前,基层班子充满活力,上下齐心,形成了工作上你追我赶的局面。

任职以来,自己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抓文化旅游产业的力度不够,经费不足制约了事业的发展;二是旅游开发比较缓慢,特色不够突出,景点设施达不到一定要求;三是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专业人才有青黄不接的现象;四是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偏少,队伍需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克服,努力改进,在自己任期内逐步加以解决,要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县建设和开展“文化旅游开发效益年”活动,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创新工作理念。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树立经营文化旅游的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是加强旅游宣传开发,发展旅游产业。要以西安旅游推介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开发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不断提高我县知名度。同时要加大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激活旅游资源潜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培植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是积极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繁荣文艺事业。要进一步在“精”字上下功夫,抓好文艺创作,鼓励文艺人才多出精品,大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实现一年一部好戏、一件好书画作品、一件有影响的民间工艺品、一本好书和一个好剧本的目标。

四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树立项目经营新理念,以项目来统揽全局中心工作,用项目来引资,力争在西岐民俗馆、中华炎黄面食博物馆、图书大厦等项目开发建设上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

五是加强文化旅游队伍建设。要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活力和竞争力,加强对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六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要继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坚持定期向人大汇报工作,全力办好人民代表的建议、议案和意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权力,把“人民满意”始终作为自己工作的衡量准则,使自己在任期内做一个合格的局长。

篇8

XX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XX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祥地,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白、回、布依等21个民族和穿青、蔡家、革家3个未定民族称谓的人们共同体。XX县有着丰富的路有资源,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野生韭菜——多星韭菜之乡”,XX县民族文化底蕴厚重,境内有古遗址、古墓群、摩崖石刻等32处,2000年在XX发掘的108座古夜郎时期墓葬,入选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2年被列为全国六大考古最高成就之一,与陕西兵马俑齐名,可乐被专家誉为“贵州考古发掘的圣地,夜郎青铜文化的殷墟”,2010年可乐遗址被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年来,XX县旅游资源真正得到开发仅有“贵州屋脊”XX县韭菜坪和XX乡的国家级森林公园,2020年“十一”黄金周XX县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万元。那么,我们如何抓住生态旅游的时机,下面来谈谈几点思考: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我县民族节日有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花山节,2020年xx市旅发大会在XX县举行,活动充分融合了少数民族特殊节日,旅发大会非常成功。旅发大会是XX县旅游业的一次揭牌仪式,那么我们如何思考怎样让旅游业在日日夜夜的喧嚣下去,而非“昙花一现”。赫章县的旅游业发展要长久,就必须依托民族文化、人文精神。

(一)自然与社会的结合。少数民族仪式独特。可选择其中无不良影响且有一定参观价值能引起游客兴趣的祭祀活动加以合理组织。通过观赏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少数民族节日众多,并且在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庆祝活动, 如苗族的三月三, 窜正月等。可在不同的季节组织游客观摩或参加当时的节日生活,并由导游人员详细讲解这些节日活动的意义和有关神话的传说,增添对游客的神秘感和吸引力。礼仪主要有婚礼,可结合礼仪的仪式让游客扮演成不同的角色,亲历其中的某些场景,定会令游客兴奋不已而留下深刻印象。

(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苗族的婚姻观念提倡婚姻自主、男女平等, 而且恋爱方式又充满了奇特风趣和传统气息, 如“花房”定亲,“正月”定亲、“花场”定亲等,令现代旅游者耳目一新。同时还有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如苗族的芦笙、耳环、铜铃等工艺品。还有就是少数民族狩猎活动。如苗族狩猎,苗族狩猎活动传统主要是针对山林里的野兔,野猪,运动量很大,也讲究捕猎的技巧,是一项集合体质锻炼与野外生存为一体的“马拉松”。对游客的好奇心和挑战野外生活体验有很大的吸引力。

XX县旅游资源是丰富而独特的,但资源优势并不代表现实的经济优势,由于区位、交通、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相对劣势,少数民族旅游发展任重而道远。基于此,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试图探求一些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二、赫章县旅游开发与发展框架

(一)目标除了发展旅游要实现的一般目标所包含的内容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目还有自身特定的内容: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整体经济的腾飞。将旅游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手段,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 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籍此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少数民族居民的自我参与和主动开发,挖掘整理传统民族特色文化, 激发对其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和自豪感,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恰当处理袭旧与创新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使本民族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 逐步适应时代要求,得以绵延不断的向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完美的典范, 发展旅游不是盲目的开发资源而造成环境的破坏,而应致力于寻求既满足人们旅游需要,又能维护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平衡的发展模式,即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篇9

一是高度重视。全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认识,在制定年度宣传计划时予以统筹安排。把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引导群众崇尚科学,破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婚育新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人口环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加强舆论引导,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效果。

二是把握重点。全市广播电视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有关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点工作和重要会议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的具体举措和办法,在推进28项民生工程建设过程中,增加关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报道份量。同时紧紧围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宣传报道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注重挖掘新体裁,发现新亮点,深层次地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不断增强宣传报道的可读性、可视性。

三是精心组织。我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在自办的名牌栏目中如:《××新闻联播》、《涡阳新闻》、《蒙城新闻》、《利辛新闻》等新闻类栏目以及其他像《药都时空》和《走进农家》、《雉河农家》、《漆园风》、《淝河农苑》等栏目中,都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的宣传内容。

《××新闻联播》类栏目立足权威发布的栏目定位,综合运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与加快推进全民社保相结合,与妇女儿童政策、教育政策、公共卫生政策、社会福利政策互相融合,把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大举措,摆到突出位置,大张旗鼓地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管理条例》和《安徽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发布并传达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会议内容,使计生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人人明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篇10

【关键词】旅游广告 媒体选择 营销效率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旅游产品的营销,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广告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源。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媒体广告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及其营销效率问题,是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旅游广告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旅游广告营销现状

世界已经进入“不见广告不购物”的后广告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大人类小地球的高度信息社会,一切都彻底信息化了。广告就是一种人为加强的浓缩信息,是广告主用智慧和金钱制造的射入人们大脑和心灵的信息核动力和原子弹。旅游业是一种事先看不见、摸不着,出售风景、出售文化和出售服务的特殊产业,广告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广告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2.存在的问题

首先,旅游业界广告意识极其淡薄。其次,旅游广告经费严重短缺。再次,旅游广告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数量少、水平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旅游广告的发展也不例外,事实上,国内外旅游广告业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广告意识也在加强,人们也开始了对旅游广告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旅游营销目前存在的这些现状,如何更好的通过研究现状,发现旅游广告的特点,分析旅游广告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具体的对策,将是有关旅游广告营销效率研究的重点。

二、影响旅游广告营销的主要因素

1.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是旅游广告的基本前提

首先对消费者需求类型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是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广告的具体调查是广告实施之前的必然准备,主要有广告环境调查、广告代理调查、中介媒体调查和广告效果调查。不论是旅游系统内部负责广告工作的部门,还是专门的广告公司,都是应在广告实施之前和进行过程中认真考虑这几个方面问题。

2.旅游广告的定位和创意

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创意主要包括找准对象,进行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选择;正确出击找到定位的方法,如填补空白式的定位、平分秋色的定位、取而代之式的定位和适应变化式的定位;了解对象进行市场细分,可将旅游市场细分为会议商务旅游市场、观光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探亲访友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等。合理的旅游定位更离不开好的创意,旅游广告的创意分析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广告的好坏,创意和联想是分不开的,例如可以把承诺、名人效应、幽默、民族风格、一切有名的东西糅合在广告的创意之中,能更好的章显旅游广告的风采。

3.旅游广告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广告与一般的产品广告不同,它受旅游行业特点的影响非常明显,诸如旅游产品的时效性,不可触性,旅游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国界性,行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鉴于旅游行业的这些特点,旅游广告展现出自身的特点:旅游广告不同于一般文字广告和其他的产品广告,旅游广告必须传达明确的信息,既广告的发出者是谁,而其他的产品广告不一定要明确的告知广告主,它只需要传递产品本身的信息或者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它的目的是让受众购买产品,至于在哪购买不是广告要传达的内容,但旅游广告不同,必须让受众在认识产品、服务、观念的同时记住信息发出的组织、企业或个人。有效的掌握广告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广告的营销效率。

4.旅游广告的表现形式

将旅游广告无形的创意变成鲜活的有形的东西,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手段和形式,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物化过程。这一过程是整个工作的一个中心转折点,其前面的工作多为科学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构思创意,其后面的工作将是前面工作的结果,其将停留在纸张上和脑海中的语言文字、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广告作品。简言之,广告表现就是借助各种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符号将广告创意转化成广告作品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旅游标志、符号的广告效果,旅游广告的视觉传达感受,旅游广告的戏剧性表现和故事性表现,旅游信息的表现策略等。

三、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及营销率分析

1.报纸广告的营销效率

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读者群稳定,主要受众是旅游产品主要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广告主要是旅行社用以发布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的广告,以及旅游行业的通告。但由于报纸印刷与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受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适合旅游产品形象性的整合宣传。

2.电视广告的营销效率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的表现形式。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

3.互联网的营销效率

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网络广告的传媒模式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用户驱动等性质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发布上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广告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要和习惯,实现了广告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网络广告的优势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旅游广告信息和旅游教育的诸多要求,必将成为旅游广告的最佳发布形式。

4.其他广告形式的辅助营销

除了报纸、电视和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广告宣传外,旅游企业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载体发布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旅游期刊、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发布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旅游企业在发布旅游广告时,应结合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广告宣传上的营销效率,整合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贤平.旅游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