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土地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9-06 17:43:00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1

为了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建设临时绿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市容景观,并加强临时绿地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闲置的土地具备绿化条件的,可以建设临时绿地,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设临时绿地:

(一)沿城市道路、河道的建设项目依法带征道路规划红线、河道规划蓝线内的土地,尚未实施道路、河道拓建的;

(二)属政府依法储备的土地的。

闲置的土地原为耕地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绿化管理部门和市土地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本市临时绿地的绿化管理和土地管理。

市或者区、县规划、建设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责任单位)

临时绿地的建设、养护,由建设用地单位负责。

利用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土地建设临时绿地的,由市或者区、县绿化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利用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土地建设临时绿地的,由储备土地的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养护。

第五条(临时绿地的建设)

临时绿地的建设应当因地制宜、统筹安排,与计划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相结合,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临时绿地的建设,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建设用地单位向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二)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日内,作出书面决定;

(三)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建设临时绿地的,建设用地单位应当自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同意之日起10日内,与区、县绿化管理部门签订《临时绿地建设养护责任书》;

(四)建设用地单位自《临时绿地建设养护责任书》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临时绿地建设,但因不可抗力致无法完成的除外;

(五)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对临时绿地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合格证明。

第六条(建设、养护标准)

临时绿地的建设、养护标准,参照不低于三级(含三级)公共绿地的标准执行。主要景观道路两侧的临时绿地,应当适当提高建设、养护标准。

第七条(挂牌管理及对公众开放)

临时绿地建成后,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立标牌,标明临时绿地的性质、范围和建设、养护责任单位。

建成的临时绿地应当对公众开放。

第八条(临时绿地的撤除和保留)

因建设需要撤除临时绿地的,临时绿地建设单位应当在撤除临时绿地前60日,向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办理撤除备案手续,明确撤除临时绿地的时间并公开告示。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出具备案回执,载明撤除临时绿地的时间。

撤除临时绿地时,对临时绿地内的树木应当予以迁移,不得砍伐;需迁移临时绿地内树木的,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的同时,办理树木迁移手续。

因城市规划调整,临时绿地需转为永久性绿地的,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给予原用地单位相应补偿。

第九条(撤除临时绿地后补签合同)

属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建设用地单位可以在撤除临时绿地后,与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补充合同,对延长有偿使用国有土地期限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作出补充规定。

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的补充合同,建设用地单位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建设临时绿地的书面决定;

(二)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出具的临时绿地竣工验收合格证明;

(三)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出具的撤除临时绿地备案回执。

第十条(优惠申请)

临时绿地存续期间超过1年(含1年)的,建设临时绿地的建设用地单位可以向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享受以下优惠:

(一)临时绿地存续期间免缴土地闲置费;

(二)临时绿地存续期不计入土地使用期限;

(三)法律、法规、规章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优惠。

第十一条(通报制度)

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应当将本辖区内临时绿地的建设、撤除情况报市绿化管理部门备案,并通报区、县规划、土地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单列统计)

市和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在进行公共绿地面积统计时,应当单列统计临时绿地的建成面积。

第十三条(法律责任)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规范土地市场行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闲置土地,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

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第三条 闲置土地处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遵循依法依规、促进利用、保障权益、信息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闲置土地的调查认定和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调查认定和处置闲置土地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调查和认定

第五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现有涉嫌构成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闲置土地的,应当在三十日内开展调查核实,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发出《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接到《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要求提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闲置原因以及相关说明等材料。

第六条 《闲置土地调查通知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涉嫌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

(三)涉嫌闲置土地的事实和依据;

(四)调查的主要内容及提交材料的期限;

(五)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其他需要调查的事项。

第七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闲置土地调查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当事人及其他证人;

(二)现场勘测、拍照、摄像;

(三)查阅、复制与被调查人有关的土地资料;

(四)要求被调查人就有关土地权利及使用问题作出说明。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属于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向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供土地闲置原因说明材料,经审核属实的,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处置:

(一)因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期限、条件将土地交付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致使项目不具备动工开发条件的;

(二)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依法修改,造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不能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用途、规划和建设条件开发的;

(三)因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需要对约定、规定的规划和建设条件进行修改的;

(四)因处置土地上相关群众信访事项等无法动工开发的;

(五)因军事管制、文物保护等无法动工开发的;

(六)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其他行为。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导致土地闲置的,依照前款规定办理。

第九条 经调查核实,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条件,构成闲置土地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下达《闲置土地认定书》。

第十条 《闲置土地认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

(三)认定土地闲置的事实、依据;

(四)闲置原因及认定结论;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一条 《闲置土地认定书》下达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门户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闲置土地的位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名称、闲置时间等信息;属于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导致土地闲置的,应当同时公开闲置原因,并书面告知有关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汇总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的闲置土地信息,并在门户网站上公开。

闲置土地在没有处置完毕前,相关信息应当长期公开。闲置土地处置完毕后,应当及时撤销相关信息。

第三章 处置和利用

第十二条 因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造成土地闲置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协商,选择下列方式处置:

(一)延长动工开发期限。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动工开发、竣工期限和违约责任。从补充协议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起,延长动工开发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二)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并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核算、收缴或者退还土地价款。改变用途后的土地利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三)由政府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具备开发建设条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重新开发建设。从安排临时使用之日起,临时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四)协议有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

(五)置换土地。对已缴清土地价款、落实项目资金,且因规划依法修改造成闲置的,可以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置换其它价值相当、用途相同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涉及出让土地的,应当重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为置换土地;

(六)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其他处置方式。

除前款第四项规定外,动工开发时间按照新约定、规定的时间重新起算。

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的闲置土地,依照本条规定的方式处置。

第十三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协商一致后,应当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闲置土地设有抵押权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时,应当书面通知相关抵押权人。

第十四条 除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情形外,闲置土地按照下列方式处理:

(一)未动工开发满一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经本级政府批准后,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下达《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按照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款的百分之二十征缴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费不得列入生产成本;

(二)未动工开发满两年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报经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后,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下达《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

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闲置土地设有抵押权的,同时抄送相关土地抵押权人。

第十五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作出征缴土地闲置费、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前,应当书面告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要求举行听证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依法组织听证。

第十六条 《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和《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决定的种类和依据;

(四)决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五)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七条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自《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规定缴纳土地闲置费;自《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注销登记,交回土地权利证书。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对《征缴土地闲置费决定书》和《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决定书》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逾期不办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注销登记,不交回土地权利证书的,直接公告注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和土地权利证书;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对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利用:

(一)依据国家土地供应政策,确定新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开发利用;

(二)纳入政府土地储备;

(三)对耕作条件未被破坏且近期无法安排建设项目的,由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位或者个人组织恢复耕种。

第二十条 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土地权属和土地用途发生变化的,应当依据实地现状在当年土地变更调查中进行变更,并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土地变更登记。

第四章 预防和监管

第二十一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供应土地应当符合下列要求,防止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土地闲置:

(一)土地权利清晰;

(二)安置补偿落实到位;

(三)没有法律经济纠纷;

(四)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容积率等规划条件明确;

(五)具备动工开发所必需的其他基本条件。

第二十二条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应当就项目动工开发、竣工时间和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规定。约定、规定动工开发时间应当综合考虑办理动工开发所需相关手续的时限规定和实际情况,为动工开发预留合理时间。

因特殊情况,未约定、规定动工开发日期,或者约定、规定不明确的,以实际交付土地之日起一年为动工开发日期。实际交付土地日期以交地确认书确定的时间为准。

第二十三条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项目开发建设期间,及时向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动工开发、开发进度、竣工等情况。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施工现场设立建设项目公示牌,公布建设用地使用权人、建设单位、项目动工开发、竣工时间和土地开发利用标准等。

第二十四条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划拨决定书规定恶意囤地、炒地的,依照本办法规定处理完毕前,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得受理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新的用地申请,不得办理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转让、出租、抵押和变更登记。

第二十五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闲置土地信息按宗录入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备案。闲置土地按照规定处置完毕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该宗土地相关信息。

闲置土地未按照规定备案的,不得采取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方式处置。

第二十六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闲置土地的信息抄送金融监管等部门。

第二十七条 省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对闲置土地情况严重的地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采取限制新增加建设用地、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利用的措施。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未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期限、条件将土地交付给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致使项目不具备动工开发条件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供应土地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受理用地申请和办理土地登记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处置闲置土地的;

(四)不依法履行闲置土地监督检查职责,在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和处置工作中徇私及舞弊、滥用权利、玩忽职守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动工开发: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后,需挖深基坑的项目,基坑开挖完毕;使用桩基的项目,打入所有基础桩;其他项目,地基施工完成三分之一。

已投资额、总投资额:均不含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款、划拨价款和向国家缴纳的相关税费。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3

二、*市集体闲置土地的处置适用本意见第十条,其余规定适用国有的闲置土地的处置。

三、市国土管理部门按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非农业建设闲置土地管理的通知》的规定对闲置土地予以认定,督促用地单位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下称《处置方案》),并按规定报批后,组织实施。

四、闲置土地使用者应按《关于印发*市土地闲置费标准和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汕府办[*]192号)规定的标准交纳闲置费。

五、闲置土地可选择以下方式处置:

(一)延长开发建设期限,但最长不超过1年。

(二)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可改变土地用途的,给予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但改变为经营性房地产用地的,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

(三)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开发建设。

(四)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重新安排使用,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适当补偿,补偿金额不得高于原土地使用权人已交的地价款(不计息),但重新出让时收取的地价款在扣除有关税费后的余额低于原土地使用权人已交地价款的,在该余额幅度内给予补偿。

(五)政府为闲置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等价闲置土地或者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

(六)土地使用者与政府签订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对将土地使用权交还给政府。原土地使用者需要使用土地时,政府应当依照土地使用权交还协议等文书的约定供应与其交还土地等价的土地。

六、闲置土地经处置后继续由原土地使用权人使用,如土地发生增值,应当补交差价。

七、下列情形之一的闲置土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连续闲置满2年以上的工业用地。

(二)机关事业单位划拨或以优惠地价出让的土地,连续闲置满2年以上,且项目资金不落实的。

(三)连续闲置满2年以上,土地使用权人拒不拟订闲置土地处置方案的。

(四)连续闲置满2年以上,闲置土地使用权人拒不缴交土地闲置费的。

上述第(三)、(四)情形的闲置土地,无偿收回其土地使用权。

八、闲置土地处理程序

(一)国土部门依据规定对用地的闲置情况进行初步认定。

(二)国土部门向闲置土地的土地使用者发出《土地闲置通知书》,土地使用者须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到国土部门接受处理,并可对闲置的原因进行陈述。

(三)国土部门接受用地者的陈述,进行调查,认定是否为闲置土地以及闲置的时间。

(四)经确认为闲置土地的,由国土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1、按照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的六种处置办法拟订《处置方案》的(其中属区政府管理的工业区以及区政府安排出让用地范围内的闲置土地,其《处置方案》应由所在地政府加具意见)。

《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闲置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附相关证据材料);闲置土地的处置方式;具体处置方式的实施措施等。

2、连续闲置满2年的或涉及改变土地用途的闲置土地,必须拟订《处置方案》,由市国土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3、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按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的规定: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告,下达《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决定书》,终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撤销建设用地批准书,注销土地登记和土地证书。当事人查无下落或无法书面告知的,以登报形式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权利已经依法登记的,注销登记,一并登报公示。

九、特殊问题的处理

(一)土地闲置费原则上不得分期缴交。确因特殊情况经批准同意部分缓缴的,缓缴期限不得超过半年,且首期缴交款额不得低于50%。

(二)已在金融机构设定抵押权的闲置土地,抵押权人应参与拟订《处置方案》;闲置土地转让时,应当进入土地交易中心以公开交易方式处置,土地转让收入在依法扣除税金、土地闲置费和交易费用后(如未缴清地价的,应先扣除未缴清的地价),用于清偿抵押人所欠的贷款本息,若有余款,归政府财政收入。此类闲置土地按本意见第四条规定的标准减半征收一次土地闲置费。

(三)对金融机构以物抵债土地闲置费的收取和土地使用权的收回,按《关于加快进入机构抵债土地处置的若干意见》(粤国土资发[*]73号文)的规定执行。

十、集体建设用地的闲置土地的处置工作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国土部门按规定对集体闲置土地进行认定,并通知闲置土地使用者。

(二)村(居)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闲置土地使用者按规定拟订该宗闲置土地的处置方案,报该宗集体土地原批准机关批准实施。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4

以我县为例,2009年全县中小学校共有184所,在校学生63750人,到2012年秋季开学共有119所,在校学生53317人。3年来,中小学校减少65所,其中闲置学校52所,闲置学校共有校舍834间,总建筑面积20211平方米,校园总面积71971平方米,资产原值467万元,校舍闲置率年均增长11.96%。52所闲置校舍从土地权属来看,4所学校建设用地由国家划拨或村民小组提供,属国有土地,其余48所学校均为集体土地;从建设资金来源来看,2所初中建校资金由政府投资和村民集资兴建,17所小学由村级组织、村民集资、国家给予补助兴建,30所小学建校资金由村民集资兴建,3所学校由村民集资和爱心人士援资兴建。目前,52所闲置学校处置情况是:已处置变卖10所,占19.23%,变卖资金16.5万元;村民租用9所,占17.31%;村委会使用3所,占5.77%;校舍严重致危倒塌4所,占7.69%;闲置26所,占50%,占地面积10025平方米,资产原值203.8万元。

二、农村中小学校舍闲置的原因

一是校舍产权不明晰。撤掉的农村中小学校,大多是在八九十年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下,由村级组织协调,村民小组提供土地,村民集资投工修建,国家仅给予少量补助(称“民办公助”)。撤并的52所学校,只有24所学校有土地使用证,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办理房产登记手续及土地使用证,产权归属不够明晰。

二是处置管理不规范。目前,撤并学校校产处置尚没有完善的地方政府权威性文件,中小学校产处置缺少具体的政策依据,致使处置主体不清,工作职责不明,管理不够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三是闲置校舍经济价值低。闲置的52所校舍中,砖混结构5所,砖混和砖土木混合结构7所,砖木结构18所,土木结构15所,砖木、土木混合结构瓦房7所,房屋经济价值较低,维修费用较大,有的因没有后期维护经费而倒塌。

四是部分闲置校舍变卖处置难。一方面,受农村地方利益影响,村集体和部分群众干预学校资产处置,妥善处理与村民、村组的利益分配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规划定点的中小学校尤其是村小和初小逐渐从人口较多的中心地带变为处于经济中心边缘的边远地区,部分闲置校舍群众不愿购买。

三、闲置校舍处置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出台处置政策。县级人民政府应依据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中小学闲置校产处置实施办法》,成立中小学闲置校产处置领导小组,明确处置主体责任,摸清家底和产权情况,确保闲置校舍有序、合理、科学处置。

二是加强综合利用。对于可利用的土地、校舍等不动产,由教育部门采用内部调剂、划拨等办法,优先调剂发展学前教育、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需要,确保教育优先使用。对于闲置的校舍,通过政府划拨等形式,交由镇村管理,用于镇、村成人技术教育学校、文体活动中心、敬老院等公益性用途,或由政府出台政策用于招商引资办厂、出租规模养殖或土地置换,力求效益最大化。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5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红线为主题,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以提高闲置空闲低效土地利用效率为手段,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促进土地及时、合理利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处置原则。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清理活动,做到处置工作程序合法、手续完备、依法行政,确保处置到位彻底,不留后遗症。

2.与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卫片执法检查验收同步推进原则。对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卫片执法检查中暴露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遏制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确保全市“零问责”。相关镇(街道)按照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原则,扎实做好辖区内清理处置工作。市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组织协调、督导检查。

3.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原则。对清理出来的闲置空闲低效用地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建立健全宗地明细台账,研究制定处置方案,明确一名责任人,切实分清原因,明确各方责任,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权益的前提下依法、妥善处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4.边清查、边处理和以用为先原则。按照闲置空闲低效用地的不同情形,分别采取依法补偿或调整区位、无偿收回、收取闲置费、限期开发、异地置换、政府收购储备等方式拟订处置方案。

(三)任务目标。通过清查摸清全市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总数;对清理出来的闲置空闲低效用地逐宗分析、编制方案、妥善处置;力争年底之前的批而未供土地供地率达到85%以上;单位GDP耗地有所下降,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明显提升。

二、清理范围

城区、开发区和镇(街道)驻地范围内,造成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闲置空闲低效等现象的国有、集体建设用地。

本方案所称批而未征土地,是指已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应实施农用地转用和征收,但未落实征收补偿方案、未实施征收行为的建设用地。

本方案所称征而未供土地,是指已落实征收补偿方案、实施征收行为,但因城乡规划调整等原因未达到供地条件,未向土地使用者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

本方案所称闲置空闲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市政府批准,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以及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污染、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而造成的不能利用或因单位撤销、迁移和破产等原因停止使用处于空闲状态的建设用地,包括无主地、废弃地。

本方案所称低效用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虽已进行了开发建设,但项目建成后因产品落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连续一年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造成利用率低下的建设用地,或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期限内建设状况达不到闲置土地认定标准但未达到出让合同约定建筑容积率、投资强度50%的建设用地。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2月28日至年3月10日)。全市各级要对开展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市、镇(街道)分别成立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措施。

(二)排查摸底阶段(年3月11日至年3月31日)。各镇(街道)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组通过对本辖区内的建设用地项目进行拉网式清查,逐宗核实,全面掌握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建立闲置土地台账,绘制闲置土地分布现状图。

(三)建档清理阶段(年4月1日至年5月15日)。通过内业档案检查、外业实地核查,统一登记造册,建立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查台账和欠缴土地出让价款的单位、个人明细账目。完善土地利用统计各类台账,对辖区内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建立“批、供、用、补、查”整套台账,做到台账与批件、批件与图纸相吻合。坚持边清查、边处理,逐一制定处置方案,闲置空闲低效用地上依法设立抵押权的,通知抵押权人参与处置方案拟订工作。依法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做到成熟一个、处置一个,确保闲置空闲低效用地处理到位,欠缴土地出让价款追收到位。

(四)检查验收阶段(年5月16日至年5月30日)。市政府成立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检查验收组,对各镇(街道)所有闲置空闲低效用地项目进行全覆盖核查,对瞒报漏报、压案不查、整改不力的依法依纪实施责任追究。建立遏制闲置空闲低效用地的长效机制。

四、处置方式

(一)对于批而未征、征而未供的国有建设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盘活批而未用土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依法补偿或按照调整区位的方式开发利用。

(二)对于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造成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按照下列方式处置:

1.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于因土地使用者自身原因闲置土地满二年的,无偿收回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其地上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给予适当补偿。

2.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动工建设起始日期满半年不满一年的,依照合同约定,按土地出让合同价款的10%收取土地闲置费;闲置一年以上二年以内的闲置土地,按土地出让合同价款的20%收取土地闲置费。

(三)对于因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原因造成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按照下列方式处置:

1.限期开发。对已缴清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及相关费用,落实项目资金,并拟动工建设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由国土资源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动工、竣工时间。对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补充协议约定动工期限仍未动工建设的,依照本方案处置方式第二条规定处置。

2.异地置换。对已缴清土地出让合同价款,落实项目资金,并能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期限动工建设,但因城乡规划调整等原因造成项目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期限动工建设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按照等价置换原则,在异地置换同等价值土地。

3.政府收购储备。由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收购协议,纳入土地储备。

(四)对于因法院查封或因经济法律关系较为复杂难以处置的闲置国有建设用地,由各镇(街道)与法院协商,待法院查封解除或经济法律关系妥善处理后予以处置。

(五)对于因单位撤销、迁移和破产等原因造成的空闲国有建设用地(包括无主地、废弃地),依法纳入土地储备后重新开发利用。

(六)对于被国土资源部门认定属于低效国有建设用地,按照下列方式处置:

1.对面积较大、适于重新安置项目的低效用地,可采取全部或分割转让等方式调整使用。

2.对位于边角位置的低效用地,可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归并、整合等方式处置。

3.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投资强度等指标未达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标准的低效用地,责令土地使用者追加投资,同时按照合同约定向土地使用者收取违约金。

4.对项目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任何一个指标低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最低标准的低效用地,责令土地使用权者严格按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标准开发建设,同时按照合同约定向土地使用者收取违约金。

(七)对于闲置空闲低效集体建设用地,采取依法征收重新开发利用或依法流转用于其他项目建设的方式处置。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街道)对本辖区内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市政府成立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检查和情况综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各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的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确保闲置空闲低效用地清理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部门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行联动、形成合力。对清理核查发现的闲置空闲低效用地和欠缴土地出让价款的单位、个人在未经依法处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不予办理房产登记,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手续,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抵押登记,环保部门不予办理环境评价许可手续。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关于加强土地执法监管建立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共同完成清理工作。对清理出来的闲置空闲低效用地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建立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办结相关手续。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6

一、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1.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颁发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2.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闲置土地的处置方式

(一)土地闲置满一年的,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

(二)土地闲置满两年的,经依法批准后,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且必须收取土地闲置费。但具备下列条件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申请延长开工时间,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1.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已经支付土地出让价款,开发建设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资金落实,已基本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

2.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发建设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资金落实,已基本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

延长期限届满仍未开工建设的,应当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由于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土地闲置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申请延长开工时间或暂缓处置,也可由市国土部门会同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与土地使用者签订收回闲置土地协议。

土地使用者无力开发建设,且主动向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申请收回土地使用权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可会同市国土部门与其签订收回土地协议,收回土地使用权。

三、土地闲置费征收标准及方式

(一)征收标准

根据江苏省物价局、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关于调整土地闲置费征收标准问题的通知》精神,土地闲置费的征收标准,统一按划拨或出让土地价款的20%征收。

(二)征收方式

市地税部门负责土地闲置费征收工作,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台帐资料,开具专用缴款书,要求用地单位限期缴纳。未按规定时间缴纳的,自逾期之日起按日加收0.1%的滞纳金;逾期拒不缴纳的,由市国土部门、地税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依法征收的土地闲置费,由市财政负责结算,其中一半直接拨付镇(开发区)财政,专款用于土地复垦整理、拆迁安置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

四、依法处置土地使用权

1.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对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由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提出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建议,市国土部门按照法定程序组织实施。

此外,对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原则上统一纳入*市土地储备发展中心管理,进行市场化配置。对闲置土地收回时所在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已有意向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其土地使用权可以按照转让方式办理相关手续。

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在依法处置前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办理转让、出租、抵押登记等手续。

2.协议收回土地使用权

对符合协议收回土地使用权条件的,由用地单位主动与所在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进行协商,就补偿标准、支付方式和期限等协商确定补偿方案。对补偿款暂不能落实的,由用地单位提出采用“挂账收地”的方式,待确定新的用地单位并取得相关土地收益再办理相关手续。

五、具体操作程序

1.市国土部门负责全市范围内的闲置土地摸底调查;

2.市国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各镇(开发区)共同核查、认定,并逐宗提出初步处置意见;

3.市国土部门根据初步处置意见拟定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报市政府批准;

4.闲置土地处置方案经批准后,由市监察局牵头,会同国土、地税、财政等部门及有关镇(开发区)加强督查,推动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六、切实加强对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

1.健全领导机构

市政府成立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市长担任组长,市监察、财政、发改、经贸、地税、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负责对相关制度执行、闲置土地处置等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定期组织开展形势分析和政策研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监察局),具体负责闲置土地处置的牵头、协调、督促检查工作,相关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清理处置工作有效开展。各镇(开发区)同时成立相应的闲置土地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责任分工

闲置土地处置实行属地负责。各镇(开发区)负责本辖区范围内闲置土地处置的相关工作;市监察局负责牵头协调和处置督办工作;市国土部门负责建立闲置土地基础台帐,做好闲置土地的认定及处置工作;市地税部门负责土地闲置费的征收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其余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积极配合做好闲置土地处置的各项工作。

3.加强监督考核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土地;闲置;规范;监管

闲置土地指的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分为国有闲置土地和经批准征用的农民集体所有的闲置土地两种。

2012年国土资源部修订《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对闲置土地内涵进行了修改,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地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我国人口众多,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后备资源短缺。土地问题始终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城市化建设占用了大量土地,尤其是优质的耕地,但大量土地闲置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实情。一方面我们的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另一方面许多经过批准的建设用地在睡大觉,如何不让人心焦。国土资源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仍然约有一万多公顷闲置土地,其中闲置房地产用地2648宗,面积11944公顷。如果把这些土地换算成实际商品房供应,以平均容积率2,每套住房90平方米计算,将会增加270多万套住宅。按人均30平方米计算,将会解决800多万人的住房问题。住宅用地的大量闲置,直接导致原本稀缺的土地市场更为紧缺,是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使政府无法准确预测经济社会对土地资源真实需求,土地市场出现虚假繁荣,土地资产功能被放大,房地产投机难于遏制,居民住房保障得不到落实。

为了加强闲置土地的管理,我国先后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1994年,《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开发闲置土地作出规定: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地收回土地使用权。其中,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除外。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两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要求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对超出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依法从高征收土地闲置费,并责令限期开工、竣工;满两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虽按照合同约定动工建设、但开发建设面积不足1/3或以投资额不足1/4,按闲置土地处置。

2008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闲置处理政策,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

2009年新《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与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已经恢复耕种的,如果需要继续使用该土地进行建设,应当依法给予青苗补偿。

从以上的法律法规规定来看,国家已经认识到闲置土地的严重性,对该行为的处理也做出许多规定。近几年国土资源部多次开展了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统计表明,2005年查出房地产闲置土地约38万亩,截至2010年底下降为18万亩,为什么闲置土地的现象还是如此严重呢?

1、 闲置土地的原因分析

(1)城市土地闲置是房地产商囤积土地,投机取巧赚取高额利润的结果。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它的有限性决定了其价值。它的可供应量是相对固定的,而需求却是不断增加的。这导致土地成为一种资产,一种财富的象征,它可为开发商带来巨大利润,开发商以购置土地来实现其财富的保值升值。开发商购拿到土地后,开发房产的周期是3~5年,而炒卖土地经常是瞬间的,因此许多开发商投机取巧,抢地却不开发,以至于大量土地闲置。

(2)闲置土地处罚力度不够,没能给土地投机者以痛击。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的规定,超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以一宗5000万的土地为例,一年未动工罚以20%的闲置费,也就是1000万罚金。对于土地而言,由于它的珍贵和稀缺,所以价格的上涨速度是惊人的,常常以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提价,有的土地地段好的话,土地增值可以成倍增长。有些房地产商宁愿铤而走险,愿意交罚金而闲置土地。

(3)由于征地矛盾等政府原因造成的。政府对于出让土地的前期工作没到位,条件未成熟就进入市场,开发商拿到地后无法及时开发,致使土地闲置。2004年以前我国经营性用地多采用协议出让,很多地方政府对企业开工时间约束很宽松。而且多采用“毛地”出让,在完成动拆迁之前,政府就把土地卖给开发商,随着拆迁难度越来越大,许多土地因此形成闲置。此外,我国很多城市中,往往一届领导一个想法,存在随意、频繁修改城市规划的现象,城市规划和用地性质变化后,部分已出让的地块自然被迫延期开发。

(4)开发园区是工业用地大户,在一些地方政府以地价竞争招商引资的环境里,企业大多养成大手大脚,建花园式工厂的习惯,造成了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

2、土地闲置的治理措施

(1)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罚力度,严格控制开工时间和期限。由于房地产业的周期比较长,出现少量闲置地是常有的,必须严格依法处理。对于闲置的土地,除按规定收取土地闲置费及逾期滞纳金外,如果把开发商囤积期间的土地增值收益全部收归国有,那么开发商就得不到囤积土地的增值利润,无利可图,投机的动机也就去除了。

(2)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开展城镇闲置土地清理和利用,鼓励城镇建设用地二次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改变过去粗放经营,鼓励未利用地开发建设,尽量避免占用农用地,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优化相结合。

(3)完善法律法规。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并逐步趋向完善,但是有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为减少企业因缺少资金而推迟开发,法规规定严格限制单宗地规模,大城市20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小城市7公顷。如果开发商分几次拿下总面积超过20公顷的整块土地,表面上看不违规,实际上还是突破了限制,此类问题的处理办法。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8

1 重庆市农村学校闲置校舍总体情况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重庆市38个区县共闲置中小学校4501所(含教学点),闲置学校占地面积893.0万平方米(约1.34万亩),闲置校舍建筑面积196.2万平方米,形成的闲置校舍固定资产原值约4.51亿元,按现值估值约为5.16亿元。其中,幼儿园闲置11所,校舍14栋;小学闲置4383所,校舍7094栋,九年制学校闲置13所,校舍17栋;初中闲置79所,校舍265栋;高中闲置3所,校舍8栋;中职闲置6所,校舍16栋;成人学校闲置2所,校舍2栋;其他像勤工俭学点和教办的学校闲置分别是1所和3所,校舍1栋和8栋。可以看出,小学是整个农村教育闲置资源中比例最大的。

1.1 重庆市农村学校闲置校舍的特点

①学校建设时间早。通过调研资料核查,闲置校舍建设时间为上世纪90年代前的占56.5%;1990-2000年期间及2000年以后修建的分别占33.9%和9.6%。

②规模普遍较小。据调研分析,闲置学校大部分为村校,闲置学校平均占地面积为3.06亩,平均校舍建筑面积为481平方米。

③产权权属关系较为复杂。闲置学校主要可分为国有、集体所有和其它(含国有投资、集体出资和群众投工投劳共建)等3类,其中国有占70.6%,集体所有占21.9%,其它占7.4%。

④多数无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或权证不齐。这部分学校主要修建于实施“两基”及验收期间,部分区县国土部门只办理了临时权证,没有完善产权登记。在调查的学校中,有土地使用证的学校有3239所,占71.96%。

1.2 重庆市农村学校闲置校舍的处置利用情况

目前,重庆市农村学校闲置校舍使用和处置情况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教育系统内部划转,继续用于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学农基地等,占闲置学校的3%;二是无偿划转为当地卫生、福利、文化等其他公共用途,占闲置学校的7.3%;三是出售或出租,对交通便利、有处置价值的校舍进行出租或出售,其资产收益归教育部门,这类情况占闲置学校的17.7%;四是通过其它方式处置的占5.3%;五是尚未处置(废弃或暂时闲置)的占闲置校舍的66.8%。

调研显示,闲置校舍中处于闲置废弃状态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用于出租出售或用于公共事业。如荣昌县将仁义镇安瑶山小学教室等25栋闲置校舍转让给镇、村、社用作五保家园、敬老院、村办公室等;将双河长山中学教学楼等11栋校舍出租给企业;将吴家海棠中心校黄葛滩村小教室等6栋闲置校舍与镇政府进行置换,用作办五保家园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对公共服务设施和文化娱乐的需求。

整体而言,大部分区县对闲置校舍的利用率并不高。例如武隆县有闲置校园78所,其中出租6所,临时交村社保管使用的11所,划转给村1所,临时转作其他用途的5所,闲置的就有55所。即使已出租的校舍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也很普遍,相比偌大的教学楼和校园场地,出租的教室“大材小用”利用率也非常有限。

2 重庆市农村学校闲置校舍形成原因及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庆市农村学校闲置校舍形成的原因

①规划布局不合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普九”,在“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村村办小学”热潮中,全国实行的是分级办学体制,县办高中,乡镇办初中、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村办村校。当时各乡镇最大的教育目标任务,就是完成“普九”。由于管理体制、经费短缺等多种因素,对学校建设根本没有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对学校的整体布局规划缺乏分析、论证和统一安排。因此,出现诸多隐患,最终导致目前较大数量的农村村校资源闲置。

②生源逐年减少。在计划生育政策调节下,农村出生人口呈现波浪式增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部分学龄儿童随家长到城市异地就学,使农村学校生源进一步减少;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家里就只剩爷爷奶奶照顾学龄儿童,形成名副其实的“农村留守儿童”。

③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始。随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的加快,这种办学模式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寄宿制学校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适龄儿童的家长纷纷为孩子选择上寄宿制学校,政府又资助部分“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同时对家庭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午餐”等,由此导致部分农村村校生源越来越少直至闲置。

④城镇化加快和农民新村建设进程的加快。近几年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民向城区和中心集镇迁移,乡村居住人口逐年减少;由于乡镇体制和行政村的改革,原有自然村的中心地位发生根本性转移,原有散居的村民集中建设到新选址的“农民新村”,学生发生转移,学校的布局也随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由此导致初级小学必须异地建设;为了节约成本和有效的利用教育资源,一些生源较少的中小学被撤并,教育行政部门又缺乏闲置校舍处置的政策和有效措施支撑,形成的一批空置中小学,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校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⑤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因为农村学校点多、面广,很多学校属地方政府管理时为解决学生入学问题而修建,除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镇、乡政府所在地学校规划建设相对较好外,绝大部分村校由村民筹资、投工投劳修建,场地小、校舍少,多数学校满足不了最基本的功能设置要求。

⑥地质灾害和移民工程的影响。随着“三峡移民工程”、“生态移民”和“高山移民”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得部分学校的生源减少而导致农村村校闲置。

2.2 重庆市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存在的问题

我市目前有大批闲置校舍未能及时得到合理处置和充分利用,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土地所有权不清晰。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至2002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县、镇(乡)、村办小学的“三级办学”模式下,农村学校建设用地几乎均由乡镇和村无偿提供,土地属于村委会集体所有。建校时未办理审批登记手续,没有界定校、村双方产权。依据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这些没有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和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校园,所占用的土地仍然属于村集体所有。因此,要处置闲置学校必然面临土地确权和村民利益的调整问题,情况较为复杂。

②校舍产权不明晰。根据调研,目前未明确产权的土地、房屋都属于村校。其中大部分村校没有完善产权手续,主要是在六、七十年代,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村校由乡村两级办学,大部分村校的用地是村社集体土地,校舍由村民投工投劳和教育部门适当补助建成,个别村社认为村校是村集体资产,闲置的村校土地、房产应归还村社;部分市人大代表还提出相应建议,要求将村校归还村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学校与当地村、社和村民存在一定纠纷,无法完善相关产权手续。

③缺乏相关处置政策。重庆市教委、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局等五委局联合印发了《重庆市学校老校区置换暂行办法》,但基本不适用于农村小学校舍的处置。部分部门和个人法律法规意识淡薄,个别村委会或村民强占闲置校舍,造成校产纠纷,个别学校不经评估随意处置校产,造成部分闲置国有资产流失。

④管理困难加剧资产浪费和流失。据调研分析,目前闲置校舍存在“三无”,即编制有限无人管,经费困难无钱管,地处偏僻、荒郊野外无法管。同时存在“三大隐患”,即:长久失修渐成危房,资产自然贬值,且形成新的安全隐患;因无人管理,明占暗偷现象较为突出,人为造成资产流失;责任不明,若因自然灾害出现倒塌伤人事故,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难辞其咎。有的闲置校舍距中心校较远,不便管理,需要请专人管护,增加教育成本。如不请人管护,出现安全事故、财产损失等,教育部门和学校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⑤安全维护成本高、利用率低。绝大多数闲置校舍建设年代久远,建筑质量差,部分干打垒校舍还存在,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利用价值不高。如需要处置,又需花费大量经费进行维修或维护,部分维护成本甚至远远高于校舍残值。闲置校舍大多地处偏僻,周围均为大山或农田、水库,交通条件十分不便,出租或转作他用困难,即便出租,价格也不高,总的利用率较低。

3 对策研究

3.1 全面排查,摸清家底,明确产权

由于被撤并学校布局比较分散,资产权属状况比较复杂,各区县应成立专门机构,尽快对闲置校舍逐校进行摸底排查并登记造册,全面掌握闲置学校的土地面积、建筑结构、建设年限、建设资金来源、学校用地及房屋权属等状况。

3.2 尽快研究出台规范性指导意见

闲置校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为减少浪费和避免资产流失,国家层面应出台相应关于规范闲置校舍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各地开展闲置校舍的确权和利用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市应结合实际情况,在国家政策框架内因地制宜出台具体的处置办法。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9

一、我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略)

一是企业规划意识不强,随意性较大。

二是容积率偏低,投资强度不足。

三是竣工投产滞后,产出率低。

四是因用地和拆迁等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而影响企业开工。

二、充分认识清理闲置土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开展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收紧“地根”,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来,清理闲置土地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也作了明确规定:严禁闲置土地。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已实施征地,满两年未供地的,在下达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对具备耕作条件的土地,应当交原土地使用者继续耕种,也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耕种。对用地单位闲置的土地,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二)开展闲置土地清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闲而不用是土地资源的最大浪费。目前报批工业用地项目,主要是靠通过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来获得建设用地折抵指标。近年来,我市通过土地整理共获得折抵指标21597亩,宅基地整理获取建设用地复垦指标1615亩。但大家知道,土地整理难度已越来越大,新增有效耕地面积已十分有限,且上级分配给我市的折抵指标报批建设用地的额度,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放开。去年仅为1132亩,今年也将与去年持平。因此,如何来解决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紧缺这对矛盾,如何来解决土地供应这一缺口,如何使土地资源不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唯有靠不断挖掘土地潜力,走节约和集约用地这条道路。而闲置土地清理是挖掘土地潜力的关键环节,也是盘活土地存量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对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初步掌握的土地利用情况,全市目前不包括闲置厂房,经农转用而闲置的土地有2000余亩。如能合理利用这些土地,将可带动投资1.6亿元以上,产出的效益也将十分可观。通过闲置土地清理不仅可依法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出现新的闲置土地,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同时也可切实解决“有地无项目用,有项目无地用”的矛盾,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去年,我市在南马工业功能区开展了闲置土地清理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南马工业功能区的试点看,我市完全有可能抓好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各镇乡、街道和经济开发区、江北新区、横店电子工业园区管委会要身先士卒,积极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促进企业更新观念,讲大局、顾全局,珍惜土地,做好节约集约用地这篇大文章。

三、闲置土地清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处置原则

全市闲置土地清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四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闲置土地集中清理工作,并依法处置和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着力盘活存量土地,实现粗放型用地方式向集约利用型用地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新机制,努力缓解我市用地紧张状况,促进我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此次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将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是依法处置的原则。对清理出来的每宗闲置土地,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置。二是政府主导与企业主商讨相结合的原则。在闲置土地清理和处置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但在制定处置实施方案时,注重与企业主面对面商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促进开发、防止资源浪费的原则。特别是对收回的闲置土地,市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土地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尽快使其进入有关程序,重新确立土地使用权人,防止资源的浪费。四是公开处置的原则。通过相关渠道和形式,将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对典型案例和不配合调查处理的单位要在新闻媒体上曝光,直至追究相关责任。

在加大依法处置闲置土地的同时,要着手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防止土地资源流失,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土地优化配置。一方面,企业申请土地指标不仅要与企业规模大小挂钩,还要与企业的利税挂钩,实行亩产税收的考核。另一方面,在供地方面也要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属限制性、禁止性的项目不供地,对投资不到位的不供地,对不符合供地要求、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意向性供地一律解除协议,重新安排使用;对可以供地的项目,要按照集约用地原则重新核定土地供应量。对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影响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的项目,该调整供地的要重新调整。

四、闲置土地清理工作的认定范围和处置方式

我市这次清理闲置土地主要是指工业闲置土地。根据有关规定,工业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建设的土地。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应认定为闲置土地:(一)出让合同未约定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未规定动工建设日期的,自出让合同生效之日或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之日起满一年仍未动工建设的土地;(二)已动工建设但已建土地面积占应动工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不含出让金)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且未经批准终止建设连续满一年的土地;(三)已建设的土地面积占应动工建设面积虽已超过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不含出让金)虽已超过百分之二十五,但连片闲置的土地面积超过十五亩且满二年未开发建设的土地;(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市政府批准认定的闲置土地的处置,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工业园区管委会或土地所在地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的土地使用者应依法缴纳土地闲置费。土地闲置费按照认定闲置土地时的土地基准地价百分之十的标准收取。

闲置土地处置的总要求是:该动工的要限期动工建设,该处罚的要处罚,该收回的要收回,该调整使用的要重新调整使用。具体可以选择下列四种方式进行处置:

(一)延长动工建设时间。土地使用者按照规定缴纳土地闲置费后可批准延长动工建设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二)政府协议回收。土地使用者与政府签订协议,将土地使用权交还市政府,依照协议规定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补偿。

(三)安排临时使用。对闲置土地由市政府安排其它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建设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建设,土地出让期限顺延,基准地价上调的原土地使用者应补缴差价。市政府安排临时使用期间,原土地使用者免缴土地闲置费。

(四)折价收回。符合规定情形的闲置土地,由政府依照其规定折价收回。

五、闲置土地清理工作的方法步骤和主要任务

这次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将采取上下联动、普查摸底、依法处置与督促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整个清理处置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时间:20*年4月17日前后)。做到宣传发动到位、人员机构到位、政策措施到位。主要任务为:一是召开今天这个闲置土地清理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全市闲置土地特别是工业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工业园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江北新区、横店电子工业园区)和主要工业功能区所在镇乡、街道等重点区域要召集企业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今天的会议精神,将涉及此次闲置土地清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整理汇总公示于众,并加强宣传解释,使企业认清目前国家对土地政策的宏观形势,明确政府对土地清理处置的规定和措施;讲清闲置土地清理不是整企业老板、与企业过不去,而是要使企业依照有关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入区企业“三率”等要求,促进企业更快更大发展,使企业理解我市这次土地清理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能予以支持配合。二是成立专门机构。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各套班子领导参加、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市闲置土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督促检查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抽调相关部门骨干力量组成办公室工作小组,实行集中办公。各镇乡、街道及经济开发区、江北新区、横店电子工业园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专门负责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三是出台《*市工业闲置土地处置实施办法(试行)》。今天已发给大家,各地要严格依照该实施办法,认真扎实做好清理处置工作。四是公布群众举报热线,电话号码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第二阶段为调查摸底阶段(时间:20*年4月18日—5月15日)。做到全面地毯式普查、摸清底子。主要任务为:一是以经济开发区、江北新区、横店电子工业园区、各镇乡、街道工业功能区为重点,对全市*年以来占地面积在2公顷以上的工业企业用地情况进行逐宗清理普查,不留死角和空白,特别对闲置土地要进行认真核查,摸清宗数和面积总量。我想,这次清查也要包括摸清闲置厂房的有关情况,虽然这次对闲置厂房处置未作出明确要求,但工业园区管委会和镇乡、街道要想方设法,督促帮助企业“消灭”闲置厂房。二是向用地单位发放《土地使用情况调查表》,核查企业的开工率、土地利用率、投资强度、产品销售、纳税等情况。三是建立“一地一册”的闲置土地工作台帐。对清理出来的每宗闲置土地逐项造册登记。根据调查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闲置土地的认定工作,并明确处理方式和处理时限,落实相关责任人。

第三阶段为依法处置阶段(时间:20*年5月16日—7月20日)。做到依法合情合理,实行分类处置。主要任务为:一是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召开闲置土地清理专题会议,对前一阶段情况进行通报。对实践中已出现而实施办法中未规定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寻解决方案。深入闲置土地企业,做好政策宣传和教育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面对面找企业主商谈处置方案,允许企业自查自纠。同时,要向闲置土地企业送达《责令限期开工(恢复建设)通知书》,催促企业限期开工建设,及时投产。二是实行分类处理。针对每宗地块的不同情况,分类制订处置实施方案,组织落实处置措施,盘活闲置土地。三是确定责任单位,切实解决因政府、部门等原因致使土地闲置的实际问题,促使有关企业尽早开工投产。

第四阶段为总结完善阶段(时间:20*年7月21日—8月20日)。做到查漏补缺、健全机制。主要任务为:一是建立闲置土地跟踪检查制度。对于目前已盘活利用的闲置地,要做好阶段性的自查总结,并督促落实后续监管工作;对于仍未落实处理意见的闲置地,要抓紧落实处理意见,制定处理方案,全力推进闲置土地的利用。二是建立闲置土地储备档案。利用闲置土地做好选商引资工作,防止出现第二轮土地闲置。三是做好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后的土地变更登记工作。四是探索建立预防闲置土地发生的长效机制。各地要搞好总结,强化对新供土地的监管,建立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处置新发生的闲置土地。

六、扎扎实实做好闲置土地清理工作

在这次闲置土地清理工作中,希望大家在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时态度要坚决,宣传解释工作要到位;企业主工作要做细、做实、做透,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注意消除误区,使企业积极支持配合;不要欺软怕硬,要敢于动真格;不能有头无尾、虎头蛇尾,决不能拖拉扯皮、敷衍塞责,更不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为此,就扎实做好此次清理工作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镇乡、街道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把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作为当前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确保闲置土地做到摸清家底、盘活存量。为此,要克服三种思想倾向:一是消极等待思想。对清理闲置土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处置政策未能认真钻研,强调客观困难,不敢碰硬,怕得罪人,存在畏难情绪,等待观望。二是重扩张、轻挖潜的思想。普遍习惯于扩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注重存量土地的盘活挖潜,对节约、集约用地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三是土地调控意识薄弱。对全市闲置土地清理,特别是对强化土地调控能力的认识不足。我们要在工作中认真克服这些不良思想倾向,轻装上阵,打有准备之仗、打成功之仗。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具有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情况复杂、沉淀问题多、涉及各方面利益再调整和再分配、处置难度大等特点。为此,必须强化领导、集中领导,既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又要明确责任,严格工作质量、时限等要求;既要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又要有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充分准备,确保清理处置工作取得实效。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集中精力、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一抓到底。

(三)明确政策,依法处置。一方面,严格要求,狠抓落实。要始终坚持“一要抓紧、二要从严”的要求,严格掌握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从严清查、从严处置、从严验收,绝不走过场。另一方面,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区别轻重缓急,依法依规灵活处置,大胆探索适合本区域的新路子。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四个结合”:一要与选商引资工作相结合。对适宜发展工业的闲置土地,重点是抓好选商引资,集中发展大项目、有实力的项目。二要与强化土地储备相结合。不断加大对重点地区、重要地段的土地回收力度,通过协议回收等方式作为储备土地,使政府掌握更多的土地支配权。三要与长远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各地要着眼未来发展,对暂时无项目的,积极探索政府调控的新路子,把闲置土地的调控权集中到政府手里,坚决不允许继续让少数人长期积地或者炒地牟利。四要与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在处置闲置土地过程中,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涉及抵押的应征求抵押银行的意见,按规定需要进行听证的应进行听证,依法维护原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好与原土地权利人、新土地使用者以及村集体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闲置土地管理办法篇10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强和规范我县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的管理和利用,根据《县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我县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县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全县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日常工作由县国资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二、处置范围

闲置校园校舍是指全县农村中小学在布局调整中撤并停办的所有校园校舍,包括校园土地、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等,不包括正在办学中的学校空闲校舍。

三、处置原则

(一)教育优先原则。闲置校园校舍的处置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含开发园区管委会,下同)统筹安排,根据闲置校园校舍的利用价值、产权归属等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寻求最合理的利用方式。闲置校园校舍应优先用于教育等农村公益性事业。

(二)依法处置原则。根据国家、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规范处置闲置校园校舍。在处置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各权属主体和原出资(含捐资)者的权益,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

(三)循序渐进原则。闲置校园校舍的处置工作情况复杂,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四、处置方式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县闲置校园校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整体移交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处置管理。闲置校园校舍可以采取置换、变卖、出租,教育系统内部调整使用以及调整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等方式处置。

五、处置程序

各乡镇人民政府在对所属范围内的闲置校园校舍处置时,要严格按照《县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处置程序办理:1、申报。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国资办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并附总体处置方案。2、审核。县国资办对乡镇人民政府的申请处置材料进行合规性、真实性及必要性审核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县政府审批。3、审批。县政府对县国资办报送的闲置校园校舍处置事项进行研究批复。4、调账。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县政府的审批意见,及时办理资产处置移交手续,进行财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处置闲置校园校舍事关资源资产的高效利用、和谐社会的构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处置闲置校园校舍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并明确专人负责。在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过程中,县财政(国资)、教育、监察、发改、规划、国土、建设、房管、审计、司法、法制、民族宗教、招管办等部门和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联系,密切协作,及时沟通。县国资办、监察局、审计局要加强对此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查通报,确保全县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有序、和谐、顺利进行。

(二)开展清查登记。闲置校园校舍的摸底、清查、移交以教育部门为主,县教育体育局负责全县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的摸底、清查、登记造册工作,做到“一校一档”;并于年8月20日前,将清查的信息底册及时反馈、移交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信息,组织力量对所属范围内的闲置校园校舍土地、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逐一核实,核实后将相关资料于年8月30日前报送县国资办。

(三)组织产权确认。闲置校园校舍要明确所有权、使用权。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处置的责任主体,要认真做好闲置校园校舍的产权确认工作,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尽快补办有关权证手续。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安徽省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的规定,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依法进行确权发证。

(四)科学统筹规划。各乡镇人民政府对所属范围内的闲置校园校舍处置,要与乡镇建设规划和教育、民政、人口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相结合,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并制订详实的处置总体方案,按方案实施。各乡镇的闲置校园校舍处置工作,必须在年11月30日前全部完成。

(五)严禁非法侵占闲置校园校舍。对闲置校园校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侵占。对非法侵占的,乡镇人民政府要协调解决或责令侵占方限期退还,必要时可依法提讼。对侵占学校闲置校园校舍和阻挠学校闲置校园校舍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县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