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魅力十篇

时间:2023-08-23 16:10:21

经济学的魅力

经济学的魅力篇1

[关键词]数学 GDP 恩格尔系数 CPI 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O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34-01

1.引 子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开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采用的是前苏联模式,在经济研究领域定性分析的多而定量分析的少。而后者则一般被称作是“实证分析”,自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引进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定性分析逐渐为定量分析所替代。当然,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并不是绝对的,要视分析的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定性分析的内容也是建立在数学测算的基础上了,只是论证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而已。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作为主流的研究工具,讲究的是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一个结论或许根据主观经验能做出判断,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用数学去证明你的结论或者观点。因此,在经济学研究领域无处不闪耀着数学的光辉与魅力,它既是科学的也是直观的。

本文将借助几个常用的经济学系数浅析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魅力。

2.经济学中几个常用的系数

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大的方面设计到宏观与微观,小的方面设计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无论是从大还是从小,能准确描述经济学现象的没有数字是不可想象的。如我们要从经济学视角来考证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程度。一般常用的有这样几个指标,GDP总量及结构、人均GDP数量、恩格尔系数、物价指数、基尼系数等。

2.1 关于GDP

所谓GDP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今中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为什么这么说呢?数字说明如表1-1所示。

从表中不难看出排在前十位的除了“金砖五国”的俄罗斯、印度、巴西2之外,其余7个国家都是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数字中不难看出我们的GDP大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之和;大于传统西方强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三国之和;是我国北方俄罗斯的4.09倍;南方印度的4.5倍;是英国的3.36倍。

GDP总量上中国处在第二位,美国是中国的1.9倍;说明综合国力,即国家的经济实力。而人均GDP,上述十个国家都不在前十名。美国第11名,为49922美元;中国第87名,则为6076美元。美国是中国的8.2倍。按此比例中国要达到美国的人均GDP水平,总量需要32万亿美元。而目前只有8.2万亿。从GDP的结构看,美国的GDP的70%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等创造的,而中国则相反,70%是基础建设基础投入创造的。不难看出美国是享乐型GDP而中国是建设型DGP,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很明显。

2.2 关于恩格尔系数

所谓恩格尔系数,简单的说就是吃的比例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它是衡量家庭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数值越大说明越贫穷。以2012年中国与美国为例。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2011年的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3.7%,由于我国该年度的城镇化人口已经超过了50%,所以,计算平均恩格尔系数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城乡居民所占的比重这一权数问题。那么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应该是40.8%;而同期美国的恩格尔系数是16%(《经济学人》公布全球22国家的恩格尔系数,美国7%中国为21%不足信)3,一般以为,全球只有美国达到了20%以下。其他像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左右。发展中国家像中国,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或更高。家庭收入越少,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所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虽然恩格尔系数理论并不绝对严谨,但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

2.3 关于基尼系数

“不患寡而患不均”4,一个国家的财富如何分配是否集中在小数人之手,考察这个问题就看基尼系数,所谓基尼系数,就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1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在我国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数字会有出入,如国家统计局的说法是201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0.474,而民间测算则为0.61,我们的统计专家并没有否定民间统计正确性,而说这也是一个参考。而据联合国测算,2011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将突破0.55,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中国百万美元富翁家庭达111万户,世界第三;超过1亿美元的家庭达393户,世界第八。但按世界银行每天2美元的标准,中国贫困人口依然有1亿多。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就表明社会处于可能发不稳定状态。

2.4 关于消费物价指数

一般被称作CPI。表示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

按照这种算法,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8%。这里的上涨是指月度同比上涨,是以去年,即2011年为基数测算的。

3.结论

当然,考察不同的经济现象采用不同的系数,这些只是几个常见的系数,这些系数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数学公式,都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支撑,得出的结论才能尽可能的接近现实状况。但我们不难从这里发现数学在经济学经济生活的魅力,它把一些抽象的很难用语言表述的东西清清楚楚的呈现到我们面前。

参考文献

[1] 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作者简介

1 吕良诚(1973-)男,汉,高级讲师,青岛经贸科技学校。

2 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

经济学的魅力篇2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每个人心中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与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思把自己塑造成为一名具有渊博的学识,出众的口才,可以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彰显智慧与魅力的老师。但是,接触到“高效课堂”,可能具有这种打算与这份愿景的青年教师会很失望,更失望的可能是已经具备这种素质与魅力的教师们,因为小组学习的引入已经使教师的授课时间不超过上课时间的15%,此时教师更需要随机应变、点石成金、拨开云雾见天日的能力。

那么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地位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我们做一个通俗经济学意义上的比喻,这个比喻恰能有效地反映教师地位的转变——“高效课堂”对“传统课堂”的改造是颠覆性的,正如“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改造,而教师也完成了像政府一样角色与地位的转变。以前的教师正如“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一切由教师统筹安排,计划分配,而“市场经济”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市场运行,学生们像一个微观经济体自主、自发、自动地运行着学习规则,但正如“市场经济”同样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此刻教师的地位便显现出来,学生们仍然需要教师的宏观调控,当市场运行产生缺陷,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出现问题后,便需要政府和老师们“看得见的手”出来引导与调控。

这便使一些个人魅力极强的老师减少了发挥的余地,是不是一种损失呢?我们再做一个比喻——我们知道前苏联的“计划经济”是运行的最好的,但是最后还是解体成为一个个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因为“市场”代替“计划”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前苏联后来经济运行中活力的缺失便是证明,而“高效课堂”代替“传统课堂”这仍然是一种趋势,正如有些学者所言:“十年后都是高效课堂,晚改不如早改”一样,那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呢?首先我们教师之所以把自己塑造得如此具有魅力,无不是为了吸引学生,使他们的精力专注在课堂上,但如今有一种模式可以直接大规模的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何乐而不为呢?再者说,并不是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能把自己塑造得如此完美,如此有魅力,有魅力者只是极少数,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少数精致的教师身上,我们更需要一种制度,就像我们不能把权力全部安放在一个没有监督的个体身上,我们更需要一种“法”,以法治国就是这个道理。最后,即使个人魅力极强的教师也是停留在“要我学”的层面,而“高效课堂”则是向着“我要学”的层面迈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我们教育体制里喊了很多年的口号,而如今终于有实现的眉目,这当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也正如政治经济学里的那句话“不论多么英明的政府也无法在计划经济里创造出像市场经济一样的神话”。

可见,教师从一个统领者变成了一个引导者,这便是教师地位的转变。这其中一定会存在一段时间教师的彷徨期,就像我国“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改造一样,路漫漫而修远,先让自己行动起来才是真谛,所谓“有胆量改造者,便一定会有收获的喜悦”,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希望在我们熟悉而又略带陌生的岗位上可以看到更多更出色的学生的涌现,就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给我们创造的不可想象的财富一样数不胜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经济学的魅力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领导;人格魅力

民营企业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需要有人带领才可以达成思想和行动的一致,同心协力才可能让民营企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领导的过程中,领导力以及领导的人格魅力是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最关键因素。所以,研究领导能力以及领导的人格魅力对于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民营企业领导人格魅力的表征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人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受人欢迎、容纳,就表明了他具备了一定的人格。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越好,他的朋友就越多,就越能使自己得到温暖、勇气,增加自己的智能和力量。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产生取决于交往双方,即一个人不但接受他人,同时还能为他人所接受,相互间的关系才会不断发展。

领导的个性魅力是指领导在管理民营企业中的形象表现。善于与人交往是人的个性魅力的表现之一。当一个领导者善于与员工交往的时候,就更有亲和力。善于与员工交往,就表示对员工的尊重,也表示对员工有着共情心,这样的领导者,必然是一个更容易团结员工、接近员工而能够有效发挥员工积极性的人。

二、民营企业领导人格魅力与工作能力的关系

人的组织能力是在领导工作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民营企业领导者的工作就是组织民营企业的员工为了达成既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行为。一个民营企业领导者所具备的能力是对企业的规划能力,对员工的组织能力,与链接企业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人格魅力是促进领导者的工作能力的基本条件。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企业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善于和员工和谐相处,能够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资金比较薄弱,融资能力、技术创造能力、公司运作能力相对实力雄厚的有着政府支撑的国企显得薄弱。另外民营企业的遍地开花也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在能够在市场中胜出,在实力相对薄弱的基础下,企业就必须在领导艺术方面更胜一筹。民营企业领导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得到员工的支持,上下连作一心,才可以把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在对外方面,民营企业领导也需要善于与人交往。广西桂林市科陆电子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该公司位于著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市,而周围是旅游景点,没有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形成工业带,工业发展气氛低,而其生产的产品对比工业气氛、技术力量浓郁的东南沿海有着地域上的弱势。再加上由于本地重视发展旅游业,对于民办电子企业政府没有给予很大的支持力度,因此在融资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而该公司高层领导意识到这一点,就加强领导队伍建设,要求领导队伍善于与自己的下属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协调,全公司人员形成一致抗挫的团结能力。为了能够进行有效的融资,领导通过善于与金融系统人员的交往,得到他们的理解、赏识,从而顺利地融资。因而,今天桂林市科陆电子成了广西顶级的民营企业。

三、民营企业领导如何在工作中发挥个体的人格魅力

民营企业领导不属于国家单位编制人员,对比国企以及其他事业单位来说,其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学历比较低,因此要养成其富有领导气质及公信力的领导人格魅力需要下一定的功夫。

(一)积极与人交往

人格魅力是在与人交往中形成的。与人交往指的是在某一种活动中与人利用语言进行沟通,以达成彼此的理解,或者以此达成某一种行动的默契。在民营企业管理中,领导与员工交往就是指领导就民营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与自己所管辖的员工、上下游相关企业的职员或者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关人员的沟通,以达成一致的行动路线。

在积极与人的交往中,领导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员工的交往。民营企业领导如果能够本着平等的心态与下属员工进行交往,员工会感觉自己不因为位置低而不受到尊重,从而感觉到自身的重要性,积极性自然提高,工作潜力也就得到激发。另外,通过沟通,人与人之间达成默契,就可以在生产中更好地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从而加强了生产力。要知道,在新型生产关系中,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的分别而只有分工的不同。所以,民营企业领导要平等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员工,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可。

(二)善于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人际环境

如今团队作用在我国各民营企业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民营企业也已经认识到在实力不够雄厚的条件下要能够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良好的团队建设。而团队的建设离不开领导的组织能力。团队建设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营企业的成败,而团队是否建设得好也在于领导的能力。我们都知道,一个良好的团队会在工作中更好地互通有无、团结协作,更好地制造产品和营销产品从而令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好的团队往往能够带动民营企业向前发展,而领导在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

四、小结

民营企业领导者个人的能力主要包括他在对待事情上的信念力、对于企业将来规划力、处理问题的影响力、对下属的包容力、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本身的学识等。民营企业领导能够发挥出个人的领导魅力就就能够更好地团结自己的员工,从而能够更好地带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舜.论企业家的德性品质[D].湖北大学,2013

[2]张尊帅.企业家人格魅力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

经济学的魅力篇4

关键词:企业家魅力 异质型人力资本

企业家魅力是一种被社会所认同的非凡的品质,它体现了企业家自身与被影响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许多学者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对企业家魅力做过研究。对韦伯来说,企业家魅力是权威的基础,它是一种不经济的权力,并且具有不稳定性(韦伯,1921a);在罗伯特豪斯和亨特的理论中,具有超凡魅力的企业家似乎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出现(Hunt,1991);伯恩斯把魅力型的企业家称为“英雄式的领导”(Burns,JM,1978);在康格和卡农格的模型中,总结出了魅力型企业家的一些重要的性格特征(罗宾斯,1996)。虽然有大量的相关文献零零碎碎地散落在管理学著作中,但是这些研究非常不系统,并且相关性不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

另外在实践中,人们对企业家魅力的认识也存在着许多误区,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第一,昙花一现论。认为企业家的职业生命非常短暂,其光耀一时的魅力也很难持久。第二,内外迥异论。对待同一个企业家,企业内和企业外的评价迥然不同,因而让人无所适从。第三,求全责备论。对企业家的形象过于吹毛求疵。由此可见,评价企业家魅力的关键在于魅力客体对主体的理解问题。

本文分别从魅力源、动态性、人性化和完整性四个维度对企业家魅力进行分析,力求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模式。

企业家魅力源的全面认识

企业家魅力是企业家综合素质的外显,其形成的根源至少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能力源

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兴衰成败的最关键的要素,也是其个人魅力最根本的来源,因此,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过研究,但是由于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对企业家能力的看法也莫衷一是。萨伊把“判断力”、“坚持性”、“有监督管理才能”等当作企业家的基本才能,并且把企业家看作是继土地、劳动、资本之后的第四生产要素;马歇尔从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家能力,他认为企业家的能力主要是“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具体包括:预测生产和消费趋势的能力,选人和用人的能力,计划和控制的能力;熊彼特着重强调了企业家的创新能力,认为企业家能力具有稀缺性,其能力越强,稀缺性越高;舒尔茨认为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是处理不均衡的能力;奈特则主要考虑了企业家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

尽管这些研究各有侧重,但是毫无异议,他们都把能力作为企业家最重要的角色资格。“所有伟大的企业,说到底都是企业家的影子的延伸”(爱默生语),每一家成功的企业总是与某一位或者几位伟大的企业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他们非凡的能力、崇高的事业心、不断高涨的成就感和不懈的努力,才造就了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企业本身就是这些企业家为自己树立的丰碑,他们的能力借助企业的成功得以显现,他们的个人魅力也同时得以彰显。

精神源

企业家魅力的另一个来源是精神的光辉。一个有魅力的企业家,不仅要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还必须经得住道德的考量。在资本主义的初始阶段,企业家总是和掠夺、贪婪、残酷联系在一起,恰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从来到这个世上那天起,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那时的企业家自然也没有魅力可言。

然而到了20世纪初,情况发生了改观。很多所谓的“强盗大亨”开始对越来越尖锐的社会矛盾进行思索,并竞相改变自己的公众形象。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的和谐,更愿意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地回馈国家和社会。IBM前总裁小沃森在《一个企业的信念》中提到,“权力的高度集中也将向企业家们提出要求,要求他们要重新思考他们对更为广泛的公共利益所承担的责任”, “我们必须要学会应如何行事,如何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取行动” (小托马斯沃森,2003)。钢铁大王卡耐基在有生之年共向社会捐献了3.5亿美元,创建了 2811个公共图书馆,向美国教堂捐了7689架风琴。他在《一个垂死的富人的耻辱》一文中说,把剩余的钱,建一个信托基金,好好管理它,是一个富人的责任。现在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慈善排行榜上也是高居榜首,已累计捐款240亿美元,占其财产总量的60%(李岷,2003)。当然,除了捐赠之外,企业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创造就业、产品质量、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保护等等。

这些企业家不是仅仅靠他们富可敌国的财产来征服世界,更是靠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赢得了人们尊敬。他们的魅力是其精神境界的外在体现。

人格源

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是企业家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和独特气质的外在表现,它是一种非制度力量,但是由于它在组织内外所发挥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凝聚力,因此,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也就成了一种有价值的力量。

罗宾斯在对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进行研究之后,总结出了他们的共同特点:自信、远见、清楚表达目标、对目标的坚定信念、不循规蹈矩的行为、作为变革的代言人出现、环境敏感性(罗宾斯,1997)。

价值源

企业家魅力的最后一个来源是其自身的价值。企业家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净收益——即熊彼特所谓的“企业家利润”(约瑟夫熊彼特,2000)上。在熊彼特看来,正是企业家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生产,并通过不断创新,改变其组合方式,才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发生了跳跃式的变化,“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和恩格斯,1847)而产业革命本身并没有某种自动的、轻松的内在机制,正是企业家革命决定了产业革命的兴起及其高度化。之所以现代企业家是现代产业革命的载体,不是由于其他的原因,而是由于企业家拥有的异质型人力资本。这场革命,是企业家凭借自己拥有的异质型人力资本不断发动的生产率革命(丁栋虹,1999)。

新闻巨头默多克认为,商人对于社会最有效的贡献乃是赚更多的利润,为越来越多的股东提供高回报率。企业家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其社会价值也逐渐被大众认可,并成为评判其个人魅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家魅力的动态分析

企业家魅力的产生一般来说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并且在企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可能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当下属的任务中包含观念性要素时”(罗宾斯,1997),这种魅力型企业家的存在会起到凝聚人心、振奋士气的作用。这是因为“关于魅力的适用是由被统治者承认决定的,这种承认是由实际的考验——原先总是由奇迹——保障的,自由的,产生于献身于默示、对英雄的崇拜和对领袖的信赖……这种‘承认’是一种产生于激情或者困顿和希望的信仰上的、纯属个人的献身精神”(韦伯,2004)。许多相关的研究显示,企业员工的绩效及其对公司的满意度与企业家的个人魅力之间经常存在很明显的正相关性。在一个魅力型企业家领导的企业里,员工可能会有更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会对企业的未来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工作中会受到比较大的激励,因此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努力,从而产生比较高的绩效。同时,由于他们对于自己的上司有很深的景仰和崇拜之情,他们就可能会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有一种神圣感和自豪感,因此,从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可能会更多一些。

但是这种“魅力”是有其相应的适用范围的。一种情况是在企业的草创时期或者进入新的领域时,由于企业力量比较弱小,前景不是很明朗,员工筚路蓝缕,这种时候,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留住人才,积聚人心,企业家的个人魅力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如福特公司的创始人老亨利福特、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都属于这种类型。另外一种情况是公司面临重大危机或者公司战略发生重大转折时,企业人心涣散,步履艰难,企业面临重振士气、力挽狂澜的重任。此时的企业需要的是一面旗帜,能把所有员工团结在大旗下面共度难关,因此,魅力型企业家也就应运而生,这种类型的企业家有柯莱斯勒的艾科卡、IBM的郭士纳等。

随着企业逐渐成熟或者走出危机,企业家个人的魅力可能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为“先天性魅力型的统治不承认有任何抽象的法律原则和规章制度,也不承认有‘形式的’司法”(韦伯,2004)。此时的企业家可能会由于其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变得骄傲自满甚至刚愎自用,他们性格中曾经倍受推崇的方面现在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制度和工作程序制造麻烦,严重妨碍企业的运转。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种障碍如果任其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致命伤,很难经得住实际的考验,而“倘若实际考验不能持久,则表明受魅力的恩宠者被他的上帝所遗弃,或者丧失他的魔力或英雄的力量,倘若他长久未能取得成就,尤其是倘若他的领导没有带给被统治者以幸福安康,那么他的魅力型权威的机会就消失。”(韦伯,2004)

退一步讲,即使企业家的个人魅力能够善始善终,但是当公司失去他的领导后,也会面临如何维持动力的窘境,也就是柯林斯在《基业长青》里所说的“后英明领袖期停顿”(柯林斯,2004),象洛克菲勒之后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就是这种情况。这种现象的产生,魅力型企业家应该难辞其咎。因此,评价一个企业家的魅力,应将其放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背景下,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考察。

企业家魅力的人性化评判

在评价企业家的魅力时,应该有一个正常的心态。要承认他们是一群鲜活的个体,有着正常人所具有的各种欲求,也存在人性的诸多弱点;他们既有所处时代的种种局限性,又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层层约束。

承认他们的正常需求

企业家首先是人,他们具有人的一切属性,他们的自发行为也是在其本性的驱使下完成的。经济学对企业家激励理论的研究,就是基于亚当斯密关于人的“自利”假设,并进一步延伸,形成以“完全理性”和“机会主义”假设为基础的理论和以西蒙的“有限理性”假设为基础的交易费用理论。有了这些基本认识以后,我们就可以对以褚时健为代表的“五十九岁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并且可以对曾喧嚣一时的“管理层收购”问题做出比较公允的判断。

鲍莫尔指出,企业家关于“生产性行为”、“非生产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的理性选择,取决于社会对这些行为的回报规则(Baumol,1998)。要是制度设计得不合理,企业家付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与此相配套的约束监督机制得不到完善,企业的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对称,那么企业家所掌握的资源配置势必会发生扭曲,他们的企业家行为必然会发生异化,合乎逻辑的结果就会是对财富不择手段地攫取、奢侈无度的在职消费、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看惯了无数这样的事例,人们对企业家魅力的理解自然会发生一些改变。但是如果能正视企业家的正当欲求,然后再来对此进行理性地分析,情况也许会发生逆转。

容忍他们的失败

奈特认为企业家就是承担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的人,既然是承担风险,失败也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因为他们的失败而加以嘲弄,就不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社会的正常现象了。在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可以说根深蒂固。美国科学院院长布鲁斯曾说,“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创造这样一个文化环境:尝试非常困难的事情的时候,你可能会失败,个人要能接受失败,社会要容忍失败。”(何屹,2004)

有人认为,美国最大的财产是他们对失败的态度:能容忍失败并倾心于承担风险。正是由于这种非常普遍的态度,才有硅谷欣欣向荣的今天——在那儿,每天都有企业关门停业,却每天都有新公司破壳而出。也正是这种对失败宽容的环境,才造就了美国的跨国公司横扫天下的局面。

在我们国家,在评价企业家的时候,更多的是把鲜花和掌声给了那些笑到最后的人们,很少有人用宽容的心态来客观地对待那些倒下去的“先烈”们。

实际上,很多失败的企业家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用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去衡量他们,肯定会有失公允,如当年被奉为改革榜样的马胜利之辈。还有一些企业家,他们经营的企业虽然失败了,但是由于他们的探索性活动,后来的企业家就省却了许多“试错”成本,如瀛海威的创始人张树新、新浪的创始人王志东,他们为行业所做出的隐性贡献,也应该被计算在企业家魅力的评价指标内。

企业家魅力的整体把握

我们通常所指的企业家魅力,一般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通过企业家对外所展示的形象做出的描述。而事实上,企业家的魅力在组织内外的评价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有的企业家在企业内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他的这种魅力不是靠他的明星风采,不是靠非凡的口才和表演天赋,而是来自员工对他的人格或能力的信赖,来自他脚踏实地的工作。这样的企业家可能不事张扬,外界很少有人了解他,但是企业内部却处处打上他个人的烙印。他们所领导的企业的知名度可能远远高于他们自己的知名度。比如3M公司的麦克奈特,波音公司的比尔艾伦,索尼公司的井深大,爱默生电器公司的沙克奈特,他们的企业都在世界上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并且他们本人在业内均被认为是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但是他们却不为媒体所熟知,甚至可以说默默无闻。显然,他们的企业家魅力不是表现在外界的评价,而是表现在企业内部员工的拥戴。

还有一些企业家,在企业内部也许毫无魅力可言,只是比较善于操控媒体,总能寻找各种机会制造新闻,吸引外界的注意力;他们会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活动,宣传并强化自己精心塑造的个人形象;他们的目标完全是为了一己的私利和个人的权威;他们虽然也有感召力,却是建立在欺诈和剥削的基础上的;这些企业家的作风一般是独裁和集权。

根据巴斯的分类,这类企业家可以被称为“个人化变革型企业家”(切尔,2004),以区别于寻求集体和大众共同利益的“社会化变革型企业家”。阿尔伯特卫京就属于这种企业家,他曾经于1911年到1929年间担任大通银行的总裁,他以果决和野心勃勃著称,但是柯林斯认为“他最关心的似乎是自己的功名”( 柯林斯,2004),《商业周刊》也说“大通银行就是卫京,卫京就是大通银行。”

但是绝不是说着力塑造和润饰企业家个人形象就一定是自私的,而更应该关心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实际上,很多企业家都聘用了公关专家来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韦尔奇就通过大量买卖企业而很好地重塑了GE的公司形象,也同时增加了他的个人魅力。所以,在评价企业家魅力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能仅就一些片面的信息而妄下断言。

综上所述,对企业家魅力的评价,不仅涉及主体魅力存在与否的问题,还关系到客体对主体的认识问题。我们认为,全面理解企业家魅力的丰富内涵,有助于确立企业家在经济改革中的主导地位,也有助于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争论做出理性的判断。本文从四个不同的维度,对企业家魅力本质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初步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价框架,以求教于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德]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商务印书馆,2004

2.[德]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2004

3.[美] 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美] 小托马斯沃森.一个企业的信念 .中信出版社,2003

5.[美]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2000

6.[美] 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勒斯.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2004

7.[美]伊丽莎白切尔.企业家精神:全球化、创新与发展.中信出版社,2004

8.丁栋虹.制度变迁中企业家成长模式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经济学的魅力篇5

只关注GDP将是非常落伍的

《决策》:从2011年7月份开始,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新一届党委换届逐步展开,对于这些城市的领导者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领导素质与能力?

刘峰: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以及交通、科教功能等诸多方面来看,省会城市在一个省内都担当着领头的作用。特别是在即将召开的十以后,国家将会更加注重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除了经济建设、经济发展之外,还包括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因此,省会城市的作用在以后将会越来越重要,而省会城市的领导者所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

对于省会城市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一种“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宏观的决策能力上面。这届常委换届以后,决策时考虑问题更需要多向思维。我认为作为省会城市的领导者,要知道所在城市的发展目标,同时既要跟中央保持一致、跟人民群众的追求保持一致,又要实事求是、结合自身实际。既要GDP,也要更好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乃至于公平正义,我觉得这次换届后,一个主要领导、一个常委,如果只关注GDP,那将是非常落伍的。

所以现在省会城市的领导者,要改变过去单向思维的方式。过去是一个主题包打天下,保姆式的、包办式的决策,现在要学会与社会、企业和媒体形成互动。过去的领导者关注更多是经济指标,而今天则要关注目的、价值,比如这样做决策到底值得吗?要更加长远、更加宏观、更加多元、更加包容。如果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不转变,将很难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我用一句很好懂的话来说明就是,如果30年前,他们做决策需要的是经济学的知识、市场经济的知识,那么在今天乃至以后,他们更需要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领导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过去是工程师的思维,注重做事的效率和质量,那么现在决策就要更加注重怎么样跟市民互动、协商,尤其是怎么样让公民参与等等。

《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决策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个决策能力的关键点体现在哪里?

刘峰:决策能力的关键在于选择。省会城市虽然占有很多优势,但是也不能忽视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同时又面临着其它地市的激烈竞争,因此省会城市领导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就更要注重选择。可能在过去,只要确定做的事情是对是错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当今的省会城市领导者来说,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譬如,这件事是对的,但是用强制的方式推动,就可能会招致大家的反对或助长不满情绪,如果换成柔性的方式或是恰当的方式,大家就可能更容易接受。因此,这里就需要选择处理问题的角度。

同时,在选择中还要注意处理问题的力度。处理问题没有力度,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但是力度太大,就可能会导致反弹,激化矛盾,而且还浪费社会资源,因此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那么这个力度的“力”又是什么呢?首先是权力,决策需要权力,但是权力不能过分膨胀,所以还要注重权力和权利的平衡,就是power和right的关系问题。

《决策》:对于省会城市的领导者来说,如何正确处理好“决”与“策”之间的关系呢?

刘峰:这里我要提出四点。首先,“策”就是要放,要广开言路;“决”就是要收,把不切实际的意见剔除。也可以说,“策”就是打开空间,“决”就是缩小空间。

第二点,“策”要慢,“决”要快。“策”为什么要慢呢?因为决策并不是越快越好,省会城市这么大,其发展牵扯到方方面面,所以有时候慢一点,可能更科学、更稳妥、更民主,尤其是城市的主要领导,慢一点就少犯错误。“决”就是要快,因为前面都征求过好长时间的意见了,“决”就要当机立断。

第三点,“策”是一种言,“决”则在于行动,所以“决”更加务实。献言献策主要是停留在书面上,因此可以有方方面面的意见,而“决”就是要行,所以要注重可行性、要务实。

第四点,“策”需要的是一种信息的计算与分析,这是一种初级阶段,有的时候,它只需要信息、方案就行了,这是一种单向的能力。而“决”则是一种综合,它需要智慧、勇气,有的时候,还需要一种气魄与魄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领导,更需要一种综合的能力,“策”与“决”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把一部分出谋划策的东西要交给下级、交给社会,然后自己就会站得更高、更客观。

决策重在选择用人重在激励

《决策》: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的领导者,除了具有决策能力之外,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呢?

刘峰:这里我要强调的就是用人能力。决策的制定还要由人去执行,执行决策的时候也要用人。领导工作千头万绪,重在用人,用人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要点:第一点,在现代社会,要有一种服务的能力。邓小平有个观点“领导就是服务”,这与和谐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领导的用人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所谓间接就是领导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这个服务主要指四个服务,第一是提供环境和条件,为人才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二是提供平台和舞台,为下级做事提供大显身手的机会。第三是提供规则和制度,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要有制度的保障和约束。第四才是提供支持和辅助。所以领导的观念要更新,因为现在的人普遍能力比较强,不需要领导过多的干涉,而是需要领导能为他们服务好。特别是对于省会城市,个人的能力和文化素质较高,因此更需要领导搞好服务。

其次是领导要适度授权。领导不能什么事都冲在一线:什么都自己干,这样自己也忙不过来,下级还会有意见。因此要充分授权,用人就是要给下级权力,比如现在的管理创新,其实指的不是政府领导人自己的创新,而是创造条件让方方面面都能创新,让老百姓、让企业创新。

第三是领导要有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因为好多事情要靠群众做,如何让方方面面都有动力和活力,必须与群众沟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里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省会城市一定要有应对突发事件、突发危机的能力,而应对危机能力的关键在平时,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依法行政,多服务、多协商,那么突发事件就会少得多。

其实在用人中还存在一个激励竞争的机制,“激”是一种激发、一种号召,而“励”则是奖、是一种结果。激励的重点在于“励”。对于做得好的同志,不要吝啬掌声,要敢于提拔重用,“励”越及时,正确的行为就越能延续、强化,就能蔚然成风。这种导向就是要把“激”与“励”结合起来,只号召说选什么人、用什么人,那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看结果。再一个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用人就是既要人力,又要人才,尤其是人才,因为干事业还是需要用人才的。用

人的能力就是让人发挥作用,使每个人有用,而不是把人当成工具来使用。所以要把“决策”与“用人”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决策重在选择,那么用人就是重在激励。

提升“软权力”

《决策》:您刚才谈到了领导的决策与用人,那么对于领导的个人魅力问题,应该怎么看?

刘峰:领导力其实包含多个方面,其重要内涵中一个是决策力,一个是影响力,用人就是影响力。决策力如果是100分,而影响力是0,那么100×0还是0;反过来影响力是100,决策力错了,那么领导力也是0,这是做乘法的两项。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则要做加法,领导力=权力+能力+魅力+魄力。第一是权力,没有权力就没有领导力。第二是能力,这个能力就包括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等。第三是魅力,第四是魄力。魅力与魄力其实是领导者所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省会城市的领导。魅力是一种对群众、对下级的亲和力,魄力则是敢于担当、具有责任感。严格地说,魄力也可以放在魅力里面,因为魅力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能够包含魄力。这里所说的魅力就比较讲究对人的影响力,而魄力则是做决策、决断能够当机立断。魄力是做事,魅力是为人,这是两者的一个主要区别。

《决策》:权力、能力、魅力、魄力这四者之间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刘峰:作为领导者一定要知道,权力是外在的,不是个人的。但是能力、魅力、魄力都是自身的,而且相对比较持久。因此,作为官员要知道权力是有限的,这个“有限”是指权力自身的有限,也是对权力使用者的限制。而对于能力、魅力、魄力来说,其发展空间则是无限的。所以省会城市领导尤其要积极开发这种能力,这三个力也被称为“软权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领导者要学会使用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因为做事情还是需要权力的,没有权力不好配置资源,但是谨防权力过头的现象。领导力说到底,必须要让群众认同、群众接受,而“软权力”则是让别人自觉地接受,今后的官员应该在“软权力”上多下工夫。

经济学的魅力篇6

四十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今天,这里已经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

几年前,说起这里的旅游业,连当地人都还满是迷惑和置疑,如今,“阳光之旅”已经向世人展露出动人的容颜;

这里是创业者奋斗、崛起的热土;是建设者展开想象力的地方;这里洒满阳光,汇聚无限生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更孕育着未来和希望……

这就是――攀枝花。

阳光灿烂的5月,我们走进攀枝花,听市委书记赵爱明为我们讲述这座“奇迹之城”――

总论:鼓舞人心 催人奋进 抢抓机遇 迎接挑战

记者:赵书记,您好!刚刚参加完省第九次党代会回到攀枝花,您就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在此要特别对您表示感谢。我们很想知道,您作为一名省党代表,心目中是怎样看本次党代会和工作报告的?

赵爱明: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在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提出了未来五年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工作主题。围绕这个主题确立了“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这四项任务,以此实现“四个跨越”。同时,还提出了“力争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的目标,非常鼓舞人心,我对四川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记者:就攀枝花而言,如何将省委的科学决策转化为你们的具体实践?

赵爱明:我们要认真地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首先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次党代会对攀西的开发、对攀西钒钛资源的开发高度重视,专门提出了要求,这对我们是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钒钛产业。二是要更加关注民生,切实解决攀枝花老百姓最关心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收入等问题,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三是要按照此次省党代会的要求,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记者:在攀枝花市第八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打造实力攀枝花、魅力攀枝花、活力攀枝花、和谐攀枝花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赵爱明:抢抓机遇就是为了迎接挑战。今后五年,我们既有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利形势,又面临着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等艰巨任务;既有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工业强省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又面临着落实宏观调控、转变增长方式等迫切要求;既有资源富集的有利条件,又面临交通、能源、环境约束加剧等不利因素。应该说,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第一要务。

实力篇:繁荣富裕的攀枝花,首先应该是一个实力雄厚的攀枝花

记者:人们常说“实力作证”。近年来,攀枝花在全省战略格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人均地方生产总值位居全省第一。在您看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该如何理解实力,如何进一步增强攀枝花的实力?

赵爱明:一个繁荣富裕的攀枝花,首先应该是一个实力雄厚的攀枝花。进一步增强攀枝花的实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做大经济总量,同时要调整产品结构,尽快形成钒钛产业聚集发展的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共荣的格局;积极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旅游经济。

记者:攀枝花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钢铁、钒钛等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请您介绍一下攀枝花目前的工业发展情况。

赵爱明:攀枝花的工业经济增速较快,靠的是资源富集,技术领先,基础扎实和创新能力。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6.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0.41亿元。钢铁、钒钛、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395亿元。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钒钛产业发展提速,一批民营企业在钒钛产业开发上异军突起,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开发、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链不断延伸,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达到28.5%。攀钢百米重轨、卓越公司五氧化二钒生产线、恒鼎集团、龙蟒集团钒钛磁铁矿冶炼新工艺流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或投入试运行,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单位能耗下降了4%。

记者:几年前,说到旅游,还是人蜂拥着“走出去”的状况。而近两年,特别是首届冬旅会后,情况已有了明显变化,来攀枝花旅游的人数大增。攀枝花已经成为我省冬季旅游的胜地。请您介绍一下攀枝花的旅游业。

赵爱明:旅游业是我们发展最迅速、也是最有潜力的产业。攀枝花旅游资源丰富,大工业、大峡谷、高峡平湖、长江漂流探险、神奇的天坑地漏、从古至今的几次大移民、多民族文化大融合等等,都是看点和热点。2005年举办全省首届冬季旅游发展大会后,攀枝花又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如今,攀枝花突出“阳光休闲・运动健康”主题,重点打造“阳光温泉休闲度假之旅、攀西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和川滇民族风情之旅”四大旅游品牌,着力建好“百里生态旅游长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红格温泉―二滩水电站―渔门旅游集镇―格萨拉”旅游产业带。同时,我们还力争把体育和旅游融合起来,把攀枝花打造成“冬训天堂”。攀枝花还积极融入川滇藏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目标是逐步发展成为川滇交界的旅游枢纽城市。

魅力篇:繁荣富裕的攀枝花,应该是一个魅力十足的攀枝花

记者:魅力是一个地区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综合体现。市委提出“建设魅力攀枝花”,有什么样的总体思路?

赵爱明:一个繁荣富裕的攀枝花,应该是一个魅力十足的攀枝花。这种魅力应该是全方位的――产业魅力、环境魅力、城市魅力、文化魅力。换句话说,就是要逐步把攀枝花建成人居环境优美、配套功能齐全、社会秩序良好、就业机会更多的魅力城市。

记者:您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产业魅力,循环经济是否是提升它的重要抓手?

赵爱明:是的。攀枝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加快提升产业魅力。我们着重抓了以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西区和攀钢、攀煤、环业公司等企业为重点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推进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加快形成“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

记者:攀枝花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从“十大污染城市”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嬗变。现在,攀枝花又提出了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在这方面,攀枝花步伐之大令人称奇。

赵爱明:攀枝花要大步前进,更要脚踏实地的实现新的跨越。2006年,攀枝花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验收,切实抓了省政府6个限期治理和4个挂牌督办治理项目的落实,市、县(区)实施了90个工业污染整治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较大幅度削减,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7%,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97%,同时,切实加强了对境内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等水域的保护性利用,“创卫”和“创模”取得了明显成效。

活力篇:繁荣富裕的攀枝花,必须是一个活力绽放的攀枝花

记者:请赵书记谈谈“建设活力攀枝花”有什么总体构想?

赵爱明:一个繁荣富裕的攀枝花,必须是一个活力绽放的攀枝花。具体说,要以建设创新型攀枝花为目标,不断激发人的思想活力,提高机关工作活力,增强市场竞争活力,培育科技创新活力。努力建设一个创业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攀枝花。

记者:建设活力攀枝花,具体从哪些方面入手?

赵爱明:我认为建设活力攀枝花要从推进思想观念转变,激发人的思想活力;推进政府效能建设,激发机关工作活力;推进市场机制建设,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推进创新能力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这几个方面着手。有活力才有行动力、执行力,才能把攀枝花的事情办好,办扎实。

记者:攀枝花万人从业人员科研人员数指数排名位居全省第一,这是否也是攀枝花科技创新活力的激发点?

赵爱明:是的。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实施科教兴攀战略,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依托优势企业整合科研力量,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积极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我们加大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力度,突出抓好钒钛新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开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转移、应用和产业化。

和谐篇:繁荣富裕的攀枝花,归根结底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攀枝花

记者:省第九次党代会对“构建和谐四川”作出了具体部署,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有些什么举措?

赵爱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将在坚持富民优先方针、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共融。一句话,就是人民群众要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记者:省委、省政府在1月底公布了今年的“十大惠民行动”,攀枝花将怎样把“惠民行动”落到实处?

赵爱明:攀枝花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度关注民生,认真体察民情,诚恳听取民意,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致富,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重点工作一是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稳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强就业平台和就业实体建设,拓展就业空间,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1000人以上,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强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继续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更加关注和解决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和城市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三是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在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基本医疗保障、农村交通、农村能源、农村用电、安全饮水、农民工培训、经济适用房建设、棚户区住房改造、沉陷区治理、烟水配套等方面为民办实事。

经济学的魅力篇7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魅力诗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我叫**,来自市建委。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魅力诗城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城市建设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建设魅力城市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实践呢?我认为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就是要“尊重前人、关怀今人、留待后人”。

第一要尊重前人,这是奠定城市魅力的基石。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而文化的体现在于城市建设的历史传承。

巴黎,全世界魅力城市的代表,但是设想如果她没有了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卢浮宫这些闻名世界的历史遗迹,那么,她的魅力又何在!?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无一例外都十分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在德国,凡100年以上的建筑必须无条件保留,俄罗斯法律明文规定,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建筑不得拆除,现在的涅瓦大街,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描写的情景无大差异,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像。

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很多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盲目求大、求洋、求新,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丢弃了太多的可贵历史遗产,代之以千城一面,千街一面,千楼一面。——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被毁;浙江舟山定海古城老街不复存在。更令人痛心的是,今天我们要深入研究唐代建筑,不得不东渡扶桑!

其实,保护前人的历史建筑与发展现代经济并非水火不容,世界各地几十年来的研究探索,一次次证明了这两者并不矛盾,我国的丽江、平遥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经济发展不但未受阻碍,还迅速增长。

**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地方历史却很厚重,文化遗产极其丰厚,全市有100余处文物古迹,诗仙李白的千古遗风为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前人的遗产,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同时,56年建市以来,我们也在不断的书写着城市的历史,花雨广场上的三匹马,好好保护300年,到时,谁还能说它没有魅力!

第二要关怀今人,这是凸显城市魅力的核心。

人是城市的主角,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如果主人都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不满意,这座城市又怎么会有魅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热闹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但是,不少时候似乎我们跑题了。

据媒体披露,江西吉安市,一个经济欠发达,人口仅三十多万的城市,却修了一条长约五公里,宽136米的所谓“世纪大道”,这样的大道,实际意义何在,到底关怀的又是那个人?

城市建设不只是建房子、修广场、铺马路,更是寻找和建设人们心中向往的家园;我们也不能为城市化而城市化,更不能将城市建设定义为城区的扩张、人口的增长和数字的扩大。我们应该用心去关怀每一位市民,为他们营造一个贴近性灵,安顿生命的理想居所,这才是城市魅力的核心所在。

**虽然是一座工业城市,但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着“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先天优势。翻开我们的历史,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迪拜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等,今年伊始,我们又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这些荣誉的获得,当然是对我们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但我们自身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城市建设这个最大的“民心工程”,还需要我们更加用心的去经营。

第三要留待后人,这是永葆城市魅力的关键。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世界是属于后人的,我们应该相信,后辈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城市建设有时需要“无为”,做不了的、做不好的,留待后人吧,只有如此城市的魅力才能永驻。

现在建设整得凶,到处都是工地,大家干劲十足,似乎渴望着一代人就干完所有的事情,城市现在看来都是崭新的。

然而,这些同一个时期完成的建筑,其“生命周期”应该也是一样的。今后,当他们一起“衰老”,一起“死亡”的时候,我们的后人又该如何面对呢?建筑如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建筑群体也同人的群体一样,也需要“老中青”结合。

城市建设就如同在画布上作画,我们千万不能把它涂得太满,而应该为后人多留空间,少留麻烦。

经济学的魅力篇8

大家上午好!我叫××,来自市建委。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魅力诗城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城市建设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建设魅力城市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实践呢?我认为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就是要“尊重前人、关怀今人、留待后人”。

第一要尊重前人,这是奠定城市魅力的基石。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而文化的体现在于城市建设的历史传承。

巴黎,全世界魅力城市的代表,但是设想如果她没有了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卢浮宫这些闻名世界的历史遗迹,那么,她的魅力又何在!?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无一例外都十分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在德国,凡100年以上的建筑必须无条件保留,俄罗斯法律明文规定,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建筑不得拆除,现在的涅瓦大街,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描写的情景无大差异,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像。

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很多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盲目求大、求洋、求新,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丢弃了太多的可贵历史遗产,代之以千城一面,千街一面,千楼一面。——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被毁;浙江舟山定海古城老街不复存在。更令人痛心的是,今天我们要深入研究唐代建筑,不得不东渡扶桑!

其实,保护前人的历史建筑与发展现代经济并非水火不容,世界各地几十年来的研究探索,一次次证明了这两者并不矛盾,我国的丽江、平遥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经济发展不但未受阻碍,还迅速增长。

××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地方历史却很厚重,文化遗产极其丰厚,全市有100余处文物古迹,诗仙李白的千古遗风为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前人的遗产,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同时,56年建市以来,我们也在不断的书写着城市的历史,花雨广场上的三匹马,好好保护300年,到时,谁还能说它没有魅力!

第二要关怀今人,这是凸显城市魅力的核心。

人是城市的主角,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如果主人都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不满意,这座城市又怎么会有魅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热闹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但是,不少时候似乎我们跑题了。

据媒体披露,江西吉安市,一个经济欠发达,人口仅三十多万的城市,却修了一条长约五公里,宽136米的所谓“世纪大道”,这样的大道,实际意义何在,到底关怀的又是那个人?

城市建设不只是建房子、修广场、铺马路,更是寻找和建设人们心中向往的家园;我们也不能为城市化而城市化,更不能将城市建设定义为城区的扩张、人口的增长和数字的扩大。我们应该用心去关怀每一位市民,为他们营造一个贴近性灵,安顿生命的理想居所,这才是城市魅力的核心所在。

××虽然是一座工业城市,但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着“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先天优势。翻开我们的历史,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迪拜人居奖”、“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等,今年伊始,我们又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这些荣誉的获得,当然是对我们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但我们自身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城市建设这个最大的“民心工程”,还需要我们更加用心的去经营。

第三要留待后人,这是永葆城市魅力的关键。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世界是属于后人的,我们应该相信,后辈会比我们做得更好。城市建设有时需要“无为”,做不了的、做不好的,留待后人吧,只有如此城市的魅力才能永驻。

现在建设整得凶,到处都是工地,大家干劲十足,似乎渴望着一代人就干完所有的事情,城市现在看来都是崭新的。

然而,这些同一个时期完成的建筑,其“生命周期”应该也是一样的。今后,当他们一起“衰老”,一起“死亡”的时候,我们的后人又该如何面对呢?建筑如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建筑群体也同人的群体一样,也需要“老中青”结合。

城市建设就如同在画布上作画,我们千万不能把它涂得太满,而应该为后人多留空间,少留麻烦。

经济学的魅力篇9

关键词:人格魅力 影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一、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然具有该群体独特的群体特征,当然也必然具有该群体独特的群体魅力。教师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所酿就的人格吸引力,是教师的才、情、智、气质、能力、品质、语言等各方面感染力的综合,是教师的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这种魅力既包含了该群体普遍具有的心理品质,又包含了每位教师作为独特的个体所独具的风格和气韵.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形的,却又是有形而无处不在的,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着最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1]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思想政治的引导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世界风云变化,各种意识形态不断渗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能不能坚守阵地,能不能唱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尤其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所以,面对新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二)完善的知识储备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完善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储备,更要在此基础之上,锐意进取,勤奋学习.教师渊博的学科素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魅力,能够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科目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被老师的魅力折服之后,便会对所学习的科目更加充满感情,更有兴趣的探索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背后的智慧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使理论内化。

(三)课内外的亲和力

应该说,亲和力也是一种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所以,更应该以其在课内外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使学生产生向师性,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和知己、充满爱心,彼此都能敞开心扉、平等交流。有了爱心,才会有对学生的亲和力,有了亲和力,才会对学生产生人格魅力,而有了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更有效地进入大学生的头脑。

(四)高度的自我控制力

现在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我国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的背后,许多人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扭曲了自身对道德的把握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不断滋长。这种类型的人不在少数,至有个别的共产党员也放弃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追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诱惑,即使是在相对纯洁的大学校园里,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分化,有的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放弃继续传授思想政治理论,下海经商;有的教师忙于“走穴”,赚取外快。当然,这和现在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津贴,奖金很低,学生对这类的课程认为“过时”,没有实际的用处,经常缺课,或者即使来上课也不认真听讲等等的现象有关。但是,事实上,仍然有很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甘于清贫,坚守阵地,保持高度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恪尽职守、矢志不渝地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人格精神。[2]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

新一代的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生长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西方文化的冲击,以及不同于上一辈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更为开放,更容易接纳新鲜事物,西方文化一方面能够积极的影响他们,他们崇尚积极,活泼,更加自由,更加民主,更加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也随之进入到大学生们的生活之中,大学生们的意志力不够强,在西方消极文化的影响下,很容易就会产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取向,在加上从媒体上得知的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和容易就会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建设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和逆反心理,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自我约束能力、磊落的胸襟、超越功利的道德人格,影响着学生,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树立爱国主义的典范,对学生会产生深远,持久,深刻的影响。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耐心的讲解和具有说服力的教育,引领大学生们不断升华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使得他们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继续保持着高昂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经济学的魅力篇10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工业设计;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73-01

对整体性的工业设计能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能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元素的可取之处,并且根据各种客户资源的共同爱好,使工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改良,真正将自身的建设效果与文化的传播进行有效结合,使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能够进行完善提升。

一、中国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作用

(一)使产品外观更加完美

中国的传统美学中的各个文化表现手法都是比较完美的,将人物、景物、文学作品中的情景进行加工刻画、深层次描绘,真正将创新的手法进行运用,使工业产品的外观表现效果增强,真正将内部与外部的建设实施标准加强。使内部的设计效果能够增强,并且使外部的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强,真正了解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并且按照消费者的意图将传统美学中的可取之处进行加工运用,这样才能真正将自身的表现效果增强,使传统文化中的强烈、浓厚的色彩底蕴进行加工建设。

(二)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播

将传统美学中的可用部分进行加工运用,在进行工业设计过程中,使自己的表现手法增强,真正让消费者在运用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真正将这些精神的产物进行有效的关注,在长期的工业建设设计过程中,将层出不穷的传统美学的表现手法进行运用,将消费者的眼球吸引住,使他们对工业产品上的传统美学艺术进行自主研究,能够真正将我国从古至今的文化建设的伟大魅力表现出来。

二、中国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传统文化的选择

将中国传统美学进行有效运用,抓住适合自己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传统美学事项进行运用。这就需要工业企业策划人员能够真正将传统文化中的各个项目进行有效研究,只有真正对传统文化中的内涵有深刻了解了,才能将自己的建设思路进行有效建立;将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进行运用,必须结合自身产品的实际表现效果来进行协调运用,比如将爱国主义的人物、征战南北的古代战争场面进行运用,将重要的信息呈现出来,用它的思想意图来表现工业产品的表现意图,使消费者能够一看就明白,真正将自身的发展与传统美学的魅力相结合,使建设性的思路能渗透到表现手法中去,使消费者能够将此工业产品视作首选目标。

(二)经营事项的研究

当然,工业生产建设还是以经营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将传统美学进行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带动工业经济利益的提升。在进行长期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时刻转换思路的建设方法进行运用,真正将自身的文化建设在丰富多彩的建设过程中,得到创新发展,将灵活创新的方法进行运用,使经济经营事项得到有效提升,还表现在为传统美学渗透的工业产品找到一个更好的销售渠道,使内部的工业建设与文化提升能够被更多的人认识到,真正将自己的品牌进行全面性的扩展渗透建设,使整体的建设机构能够不断进行提升,使更多的消费人群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传统美学的创新应用

上面已经讲过传统美学在经营销售中的创新应用,下面说一说传统美学在整体工业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标准。

基于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结合我国的节日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呈现,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工业产品可以有屈原的想象进行呈现,使消费者能够亲身感受到端午节与屈原的结合魅力所在,将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出来,真正通过自己的语言与创新的画面来解释,从而能够接受这项工业产品;在进行自己的思路转变过程中,将跨越式的历史时代表现出来,真正将自己的创新产品转换与历史事件进行结合,使产品的场景描述能够突出自己的思想,更加有吸引力。

三、总结

对自己的工业产品进行归纳整合,真正将自身的建设标准进行提升,使中国传统美学进行有效渗透,这样能够将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吸引,并且使他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进行创新手段的运用,结合实际情况,真正将经营手段与呈现方法相结合,使自己的工业产品的魅力能够进行跨越式的提升,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能够使自己的产品销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郑谦.从《周易》看我国传统美学的萌芽——《周易》经、传菁华发微之十[J].云南社会科学,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