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绿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5 17:3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景观园林绿化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0前言:
住宅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随着住宅建设舞蹈速发展和扩大,市民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住宅区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比率日益增大,档次不断提高,成为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闪光点。
1 园林景观
1 . 1 园林景观特性
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2】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而西方的园林则偏重于美学视觉效果。
园林景观作为游览区域,必须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园林学、美学作为景观规划的指导,围绕游览、教育、休闲度假、娱乐或环保为主题展开。在景观创意、内涵、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方面均形成独特的表达特点,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
1 . 2 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3】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些年,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的这一生态特性。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2 当前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误区
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发达的大中城市,聚集科技人才,专门的设计公司和资质较高的园林绿化设计公司较多,园林绿化发展的较快,规划设计水平高。但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科学技术较薄弱,缺乏专门的设计人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相对欠缺,发展极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有6 000 多家园林绿化公司,有些园林绿化公司根本就没有专门设计人员,存在粗制滥造园林绿化工程的现象,园林绿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住宅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组团模式要求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住宅区的门面,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住宅区住宅的卖点。因此不少住宅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爱有加,而对其他局部,如房前屋后,道路两侧,住宅区边缘关照不足,存在住宅区绿化的死角,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住宅区凌乱、芜杂。
2. 1 植物的应用不合理
盲目引进外地植物。【4】一方面是植物种植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理习性,盲目的种植一些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绿化树种,结果因生长环境的不适,造成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达不到成景的效果,植物本身的枯亡也增加了维护费用。因此,在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要尽可能多的选择乡土植物、当地的特色树种,这样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才显得更有个性、有特色。当然还可适当选取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另一方面存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不合理,常绿树种多了,一味追求绿量,冬天就显得阴凉。反之,落叶树种多了,冬天就显得萧条,没有生机。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究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盲目移植大树。为达到绿化速成的目的,时下常见的做法便是大树移植。古人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可现在流行的做法是今年种树,明年就可以乘凉。大树移植有利有弊:首先拆东墙补西墙,缺乏对大树古树的保护,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其次是大树移植的成活率很低,一旦不成活,损失将无法挽回;再次是被移植的大树,通常都具有较为优美的树姿,但为保证其成活率,在移植过程中不得不对其修枝、截干,这种损害加上移植过程中的损伤,使大树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甚至很难再达到原有的姿态。
3 住宅区园林绿化设计建设的原则
3. 1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主体舒适和惬意。相对于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很局促。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荫,在炎热夏日,人们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
目前,人们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一些开发商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人的参与性回归,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功能第一,富有人情味;住宅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意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因此在住宅入口,各分户入口,各功能空间,屋顶及垂直空间都要进行绿化,
3.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互惠共生”原理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蔗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园林植物的配植以美观为目的,植物与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师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影响而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深人到某群落内部,乔灌木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的层次上,通常所说的摹拟自然植物群落就是要求人工栽植计划合乎自然群落构成规律。
小型绿地一般以2 个配植层次为宜,即乔木与小灌木的搭配和乔木层加上地被层,这两种配植方法的优点是,充实顶层及地面,留出中层之虚空,从而可以保证视线的通透,避免郁闭感和植物对营养空间的需求。
3.3重视水景设计,实现动静合一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的,因此,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特别要重视“水景”的设计。那么,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 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难的是成景。“一潭死水”会让住户掩鼻而过,叫苦连天。【5】住宅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也应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做到真正的“活水”。因此,在“水景”设计的同时,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古谚:“流水不腐”,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铭。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并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高低起伏,即体现自然,又节省费用。如丽水正达“阳光城”的设计用完美的水系作为景观主体,串联起步行空间和绿化空间,并巧妙地运用石、阶、栏、廊、亭、桥、树木、花草等景观构成元素,以各种形式加以点缀、延续,加大景观的深度。
4发展
今天的景观设计呈现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艺术、装饰、形式一直备受关注,传统园林的价值也继续得到尊重,古典的风格可以被接受,其它学科的介人使其知识领域更为广阔,技术进步和新材料的出现又使得景观设计出现更多的可能性。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领域,其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现代景观正变得富有包容性,社会的发展使景观的内容不断发展,对景观设计概念的理解也应当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军山.因地制宜面向生活一一美国景观设计师E•埃克博的设计思想及作品研究[J]华中建筑,2003,(o6).
[2]田哗林,刘克旺.论我国园林植物造景[J]湖南林业科技,2001,(02).
[3]欧阳加兴.绿地植物配置探索[J]中国园林,1998,(01).
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水景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园林的血脉,正所谓无水不成园。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山水比德,认为仁者乐山,而智者乐水。赋予水有礼、勇敢、知命、善化等人物的性格,认为水可以通润天地万物。水自身不仅有着柔滑、晶莹透明的特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园林设计中,水不仅有拓展空间的作用,而且具有形态美、虚灵美、音乐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的审美特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对水景设计非常重视,因为山水是塑造园林特性的要素,没有了水,便失去了灵气。小小的水面,满足了人们远离自然山水的缺憾,象征着十里风荷,悠悠烟水,寄托着回归江湖之情。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也通常被称为自然山水园林。水不仅使园林有了生气,在情感上,水池、水塘等水景又会让人产生亲切感,柔化了建筑的界面,从而起到空间的过渡作用。
1、水景设计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认为水是整个园林绿化设计中最重要一方面,并且水也是在众多园林设计里面最受人欢迎的一项,因为水的可塑性非常高,相比其它固体设计而言。比如有些植物只有一种静态展示,而水就不一样,能静能动,还可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一种映射。但是它不能单独的出现,必须和诸如建筑物、植物等组合起来,并根据设计者的雕琢,展现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出来。因此在整个园林设计中,水的运用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另外,水体具有美学功能,是大自然界中活跃壮观的景象,利用独特的风韵和形态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利用水景的典范,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因此,水景的设计往往成为园林绿化的创作灵感。俗话说:“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正是说明了水景的重要性。在园林绿化中要充分的利用好水景设计这一关键因素,突出园林的灵动和生命力。
2、水景的类型
2.1 喷泉
水自下而上喷涌, 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态,在长期的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喷泉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景,主要有扇形、瀑布以及蒲公英等各式各样的形态。
2.2 涌泉
模仿自然承压水的水景形式,多与溪流、跌水结合在循环动态水中使用,它的设计构成是泵、管道和喷嘴。
2.3 溪流
熟称曲水。现代溪流形态多根据环境条件、流速、水量、水深、水面宽度和材料合理设计。溪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可涉入式和不可涉入式。可涉入式水深小于0.3m,预防儿童溺水,水底还应做防滑处理。供儿童戏水的溪流应安装过滤装置。不可涉入溪流应种养水生植物,来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溪流多蜿蜒曲折式,较多的表达欢乐活泼的内涵。
2.4 瀑布跌水
瀑布主要是按其跌落方式进行划分类型, 有阶梯式、 丝带式、 滑落式以及幕布式等类型。为确保瀑布能够沿着墙体、 山体等结构平稳的滑落, 通常会对墙面进行坡面处理, 有效要对落水口位置的石头实施卷边处理。实践中可以看到,因瀑布水量不同, 在视觉、 听觉效果上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落水口位置的水流量、 高度差成为设计的重点。
3、水景的设计形式
3.1亭台的建造
通常情况下园林中都会临水边建造亭台,有的是一边建在水中、有的是多面建立在水中,甚至有的是整个亭身都立在水中。营造出一种亭子的四周被水面包围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小岛、岸边的石基都是建造亭子的好地方。除此以外,还有在桥面上建造亭子的,这种建亭方法能够增加水面的空间层次。还能使水面的景色更加引人注目。
3.2水面架桥
桥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常美好的寓意并且也是连接交通的一部分。自古就有小桥流水的景色描述。如今,桥被运用在在许多园林中,既能够连接水面交通、也能沟通景区。并且桥本身优美的造型也给景区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在设计桥时要考虑桥和园林中的道路的紧密联系,要考虑到游览路线和景点的交通方便。同时还要注意水面的划分和桥面的布置、桥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3.3依水建榭
榭主要是用来是供游人休息的一种建筑,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临水,能够可以借助水面的景色装饰自身。游人在榭中休息的时候还能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同时榭与周围景色的有机融合本身又形成了另一种别样的景致。大多数榭都是实心的土台,水流在它的四周流过。有的平台下面是用石柱作为支撑的,水流能够留到它的底部。除此以外,还有的榭能够让水流流到整个建筑的底部,远看好像榭台是整个凌驾在水面之上的。
4、水景的设计方法
4.1 水体的景观设计
在园林景观规划中,为了给园林增添意境,常常会看到一些比较大面积的水面,分割成不同形状的水区,比如池塘、瀑布、堤等。
①池塘。园林景观中池塘主要为其周围的花草树木,起作用有2个:一是利用水面倒影来丰富园林景观的内容;二是利用水面的虚景来扩大景观的空间。池塘的设计分为整体式和自然式,自然式池塘即为不规则的水池;而整体式即为规格的几何形状,如方形、圆形。一般情况下,为了配合自然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多采用自然形式的池塘,在重点地区或者规则性较强的园林多采用整体式池塘。
②瀑布。瀑布原本为自然界壮观的景色之一,是固定在某处而无法进行移动的。在园林景观的水景设计中,模仿瀑布的形态设计出的瀑布景观现象,除此之外,园林中还有泉与井的水景设计。
③堤。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堤的使用比较多。当面积较大的水面被分成多种水区时,堤又被当做通道便于游人观赏个体水区景观,堤主要是为了方便水上交通,而且为了将水面规划的自然些,堤的位置都在水的一侧。
4.2 水景和山石的景观设计
4.2.1 水景与山的设计。园林景观中,山是静态的,山的灵性只有在水波的倒影中才会显现出来,在大自然景观中,依山傍水才是最美的景色。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山的静与水的动相结合才能构成宁静而又活泼的景象。
4.2.2 水景与石的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最常见的石景就是雕塑型景石和筑山型景石。雕塑型景石一般多用于观赏,无论放置在哪里,都是一道风景;筑山型景石多用于引水,通过壁、峡引导出水的各种变化形态。
4.3 水景和动植物的景观设计
4.3.1 水景和动物的设计。在园林景观水景规划中,动物是水景的重要组成元素。在水中饲养观赏鱼等生物,水景也会变的更具灵性。
4.3.2 水景和植物的设计。
①水边植物的设计。水边的植物,一般要求远近不等,有疏有密,沿边栽种会导致景观单调呆板,避免等距离行道树形式。
②水中植物的设计。水中的植物,要与水面的大小比例适当,独立的局面或者小的水面,可全部栽满植物,水面栽植物为常见的水生植物即可。
4.3.3 水景和建筑物的设计。在水上进行建筑物设计时,首先考虑其安全性与实用性,其次才考虑外形的美观与环境的协调性。比如常见的亭、台、楼、阁,根据材质的不同,分为很多种,但是随着防腐木质景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园林中,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往的水景桥。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植物配置;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园林绿化是当前改善生态环境采用的主要方法, 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 园林绿化当然少不了园林树木的支持, 其中栽植和养护是园林树木主要工作,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栽植后的园林树木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成活率低,所以要重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以确保植物可以健康的生长发育。
一、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作用
(一)功能作用
早在20世纪初期,现代建筑刚刚启蒙,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根据研究经验开始强调功能作用,并且呼吁居民注重小区规划中的运动需求,从而满足居民的休闲需要。同时,他还运用鸡腿柱把楼层架空,通过将楼底的空间设计成绿地,就能将底层用地作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同时这样也能满足居民需求,让土地得到更好的应用。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让很多居民远离土地,针对这种现象,必须为居民保留一定的园林与运动场所。在这个过程中,景观人性化是设计中必须尽量多的考虑人的生活与作息。例如:在广场中,设计师应该根据气候特征和审美理念设计小园林、林萌道、池塘以及运动实施等。运动景观化,是将运动作为景点进行考虑,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基础上,将休闲与运动作为居住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现出设计人员的独到之处。
(二)空间作用
从当前的小区居住情况来看,对空间实用性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空间环境,由于不同的空间拥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小区规划中,必须根据实际生活,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例如:活动空间作为居民活动的场所,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静止空间作为交往、休息、观赏的区域,通常和绿地整合起来再设置,它可以在小区院落绿化以及组团绿化,也可以是人工绿化园林修筑,从而生成消闲、观赏、活动与交往的场所。同时,园林绿化注重空间层次以及序列的统一性、完整性;在做到环境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统一的基础上,让整个设计成果更加精致完善,同时这也是让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的重要依据。
(三)协调作用
生活、发展作为人类恒古不变的主题,自然和人类在社会、生态、经济、文化上都是互相存在的,而能否在某个地点安定下来,则完全取决于地方环境是否满足精神、安全和生活需要。对于身心疲惫的人们更渴望自然、亲近自然,所以生态绿色系统就成为了人们的最佳选择。而绿色小区以生态、人为本,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也让景观绿地和自然界动物、植物、微生物、环境因子成为了有机整体,展现景观和环境的多样化。
另外,从非自然造景来看,景观、灯光、建筑、道路和人体行为作为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方面,要求绿地空间不仅要有数量,还必须考虑功能与质量,也就是创造出适合自然发展的天地,让景观建设不完全拘泥于生理和生活需求,而是面向精神和心理、情感和美的高层次追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小区活力,以及自然和人之间的设计理念和协调,让居住区外和区内的景观系统连接成绿脉。通过设置广场性与过渡性绿地,让居住区得到适当延续和过渡,最后生成绿色屏障,帮助净化、美化空间,让户外和景观内部的空间得到呼应。在园林设计中,必须以生态和人为本,尽量做到绿化系统、户外、人文空间、建筑景观的统一,并且赋予功能、空间兼容性、多样性,从而生成生态景观体系,让自然和景观相连。
(四)小区园林绿化的功能
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小区绿化能够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保持城市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区绿化通过扩大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来提高城市总体的绿化面积和绿化率,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空间。②美化市容。首先,园林绿化植物的形态各异,园林绿化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对不同形状的植物进行排列组合,营造出美观的环境,丰富城市景色。其次,园林绿化植物的颜色各异,设计人员可以利用植物的颜色使城市在不同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此外,园林绿化植物的内涵不同,不同的植物能够体现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优美的植物组合也能够给居民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二、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一)当地特色文化缺失
绝大多数居住区景观设计缺乏当地特色文化,忽视了传统风貌的保护与继承,一味地求新、求大、求变,严重破坏了原有的风貌特色和历史文脉,即当地特色和多样性消失了,以至于现有居住区环境变成了无个性、无识别性的大框架,甚至丧失了记忆的地区,从而使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通常来说,中国造园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千年文化史上的艺术珍品,它生动地写照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而这些艺术珍品只能在历史公园和博物馆见到,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民族文化的消退。
(二)缺乏人性化设计
在我国,虽然已经建设了许多现代化居住区,但是其绿化工作十分滞后,突出体现在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作隔离带,不重视人们步行的便捷性,加大了人们步行的路程;有的居住区园林景观不考虑无障碍设计,不重视残疾人行动的方式,严重影响残疾人的行走;有的居住区从不考虑居住对象,很少为老人和儿童设置专用活动场地。 此外,有些居住区为了阻止闲人踏入绿地,不惜用围栏包围草坪、花坛和绿地等景观,直接导致了绿地无法发挥其休闲娱乐的功能,这对居民心理也造成许多不适感。
(三)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失衡
众所周知,花卉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造景要素,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装点生活,增强人们美化环境的意识,同时还拥有比较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事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不具备较强的植物造景意识,比如:在有限的可绿化空间之内,这帮人都不以植物造景为主,取而代之的是硬加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等。不难想象,这种不顾具体环境,只为景观而进行景观设计的不良意识,往往会导致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严重失衡。也就是说,如果片面追求硬质景观,就难以充分体现出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小区氛围,从而无法满足现代人对于居住环境的真正需求。
三、植物配置上在小区绿化中的应用
要注意根据园林绿地的不同类型配置园林植物。①宅旁绿地。住宅旁边的绿地植物的选择应该根据建筑物的朝向进行,为了不影响建筑采光,住宅旁边的绿地植物不能太过高大,但是,应该具有耐阴性质。同时植物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②绿篱。一般来说,绿篱的形式有2种,分别为整形绿篱和自然绿篱,整形绿篱常用生长缓慢、分枝点低、枝叶结构紧密的低矮类罐乔木,适合人工修剪整形。自然绿篱选用植物体量要求相对较高大。③道路两侧绿地。道路两侧绿地应该选择隔音效果好、吸收有害气体功能强的植物,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园林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所、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④平台。平台是人们休息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平台应该保证平台的美观,要遵循“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以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视线的干扰。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和人的和谐作为景观设计的核心思想,在小区规划中,渗透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帮助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其生成平衡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小区规划中,必须正视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将生态和谐作为规划设计的基础,完善小区规划。
参考文献:
[1]张梦玲.公共租赁住房住区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及设计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园路小品
Abstract: this paper tell him about garde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ant to notice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 of the supplement each other, through the green plants and various garden road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facilities and furniture, for the life of people provide livable landscape, make the city more ecological, make the person and nature live together, common development.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Garden road sketch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
草坪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乔木、灌木、草本花卉构成多层次的绿化布置,形成绿荫覆盖,高低错落,繁花似锦的优美景观。草坪犹如园林的底色,对园林中树木、花卉、山石、建筑、道路、广场等起着衬托作用。
1.1 绿地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中可用的草坪植物种类很多,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应用要求,选取适宜草种。而理想的草坪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繁殖容易;②生长迅速,形成草坪快;⑧一年之中保持叶色鲜绿的时间长;④耐修剪;⑤耐践踏;⑥适应不良环境能力强,抗旱、抗涝、抗热、耐寒、抗有害气体、抗病虫害,耐瘠薄、耐阴等;⑥株矮叶细,生长一致、叶色美观;⑦多年生与杂草竞争能力强。
1.2 绿地种植设计的注意事项
1.2.1 绿化带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种植树木花草.需要灌水施肥,必须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盐碱斑是建植园林绿地成败的关键,也必须提出处理方案。对成片的盐碱土要设计换 土或排水洗碱措施,否则难以建成良好的草坪绿地。
1.2.2 重视现场勘测资料设计人员必须随时注意现场测量的有关数据,土壤分析化验报告,对每片绿地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将勘察资料、施工记录和建植后养护管理措施均应建档,以便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处理。
2 园路的规化设计要点
2.1 园路设计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明确,必须很好地组织游赏的程序,按照使用功能,园路可以分为:主路、二级环路、散步小路、变态路。
主路是通达全园各景区和主要景点的路,应该简洁、明确,主路应尽可能布置成环状,形成园路系统中的主环。主路的宽度一般为4m~6m。
二级环路是深入到景区内的路,沿路风景要变化细致、丰富。次路的宽度,应根据游人的数量及周围的景物而变化。
散步小路应分散于景区内,遍布全园的各个角落。小路一般宽度为1.2m~2m,最小宽度为0.9m。
变态路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而变化的路,如步石、汀步、休息岛、踏级、蹬道等。
2.2 园路常是曲折迂回的,这种变化又应是有原因的,因地形地物或功能上的要求,可使园路在平面上有适当的曲折迂回,使其与景物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让游人获得安适和美感。由于曲线的方向性、流动性和延续,产生了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设计时要在园路路线自身的变化中,寻求某种趣味,但切记设计呆板乏味和矫揉造作的路。
园路与建筑相联接,通常采用外弧线联接并且在接近建筑的一面,应局部加宽。有大量游人的建筑物前,应设置广场。这样既能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又有利于游人的集散和休憩。
2.3 园路与园路的交叉与分歧
两条道路相交叉,可以正交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应使道路的中心线交叉在一点上,斜角道路的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得美观;丁字形交叉多为外弧交接,并最好为直角或钝角相接,不宜在凹入的部分交叉;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以免使游人迷失方向;道路相交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作成小广场,以有利于交通,减少游人的过于拥挤。
2.4 园路在竖向设计上应起伏变化,符合下述要求
园路的竖向设计应紧密结合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路基稳定;路面应尽量不高出两侧的地面,使路隐现于地面、山岩或花草这中;园内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有良好的衔接;在主干道上不宜设台阶等,要考虑行车的平顺;竖向变化应组织地面水的排除,并保持地下管道有合理的埋置深度,一般园路应有0.3 ~8 的纵坡和1.5%~3.0 的横坡,以保证地面水的排除。
3 附属工程设计
3.1 道牙与雨水井
安置在路面的两侧,使路面与路肩在高程上起衔接作用,并能保护路面,便于排水。道牙一般分立道牙(常称侧石)、平道牙(常称缘石)两种形式;在园林中还可用砖、瓦、大卵石等嵌成各种花纹以装饰路缘。
在园林中用砖块砌成,雨水井及井盖外观应适当美化,可修饰成塑石等装饰物;当道路纵坡度为0.4 ~3.0%,雨水井的间距一般为50m~80m;为了增加滤栅的泄水能力,滤栅应低于附近地面标高3cm~4cm为宜。
3.2 踏步与坡道
当地面坡度超过12。时应设置踏步,当地面的坡度超过20。时必须设置踏步,而当地面坡度≥35。时在踏步的一侧应安装扶手栏杆,当坡度达到60。时应做蹬道、攀梯。踏步每上升12~20级,需留出1m~3m长的休息平台可加放一条石凳,踏级无论是一步踏或多步踏,踏面间隔应以步幅舒适为宜,一般踏面宽为28cm~38cm,举步高10cm~16.5cm;如举步高小于10cm时,在室外空间行人容易忽视,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举步高大于16.5cm时,对于老人行走则较吃力。在一组踏步阶的高度应是一样的,因为变化的台阶使人们在行走时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落脚点,从而增加行走的负担。一般踏步的数量最少应为2~3级,如果只有1级而又没有特殊标记时,容易被人忽视而发生危险。踏面应有1%的坡度,以利于排水、防滑;踏板突出于竖板的宽度不应超过2.5m;台阶的材料可选用石材、圆木、混凝土仿木纹等。
在游园的主要通道上,应设计坡道,以便于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的车辆行驶。坡道的宽度最小为lm,坡度应≤5。,最长距离为9m,坡道尽头应设1.1m的水平面,以便回车。
4 园路小品
园路小品是设置在路边或广场的中的各种小型设施,如花钵、园椅、果皮箱、小喷泉、灯具、雕塑等,具有多种实用功能。小品应根据使用功能的需要、小品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而设计,其大小、位置、色彩要与环境相协调。
4.1 果皮箱与园椅的摆放
果皮箱应设在路边、休憩区内、购物区等附近,果皮箱不宜放在草坪上,距离宜为50m~70m,与建筑物的门、窗相距应大于10m,并与园椅保持适当距离。
园椅应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放在路边、水边、广场或各种休憩区的固定位置上。园椅的设置数量,大公园为每100位游客设20~30个座位,小公园为每100位游客设10~15个座位。为保持安静且互不干扰的环境,座椅间一般要保持8m~10m以上的距离,或利用地形、植物、山石等适当分隔空间,创造一些相对独立的小环境,以适应游人的需要。
4.2 喷泉
喷泉能够湿润周围的空气,降低空气温度,并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因此在广场、庭院里或休息活动区应设计一个小喷泉来改善周围的气候。喷泉由喷水池、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喷泉设备、循环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常用的喷泉喷头有单射程 的牵牛花型、涌泉型、半球型、重瓣花型、旋转型、喷雾型、孔雀型、蒲公英型、吸力型等。
4.3 园灯
园灯的布置,在公园入口,开阔的广场,应选择发光效果高的直射光源。灯杆的高度一般为5m~10m。灯杆间距为35m~40m。在园路两旁的灯要求照度均匀;由于树木的遮挡,灯不宜悬挂过高,一般为4m~6m。灯杆间距为35m~60m。如为单杆顶灯,则悬挂高度为2.5m~3m。灯杆间距为20m~25m。在道路交叉口或空间的转折处,应设指示园灯。在某些环境如踏步、草坪、小溪边可设置地灯。
园灯的照度标准,应为2~41x(勒克斯),这样人的视觉辨别能力较强。照度标准的选择还与路面的反光性、路灯悬吊的方式的高度有关。
结束语
城市的园林绿化景观的营造,应该以人为本,从人性化角度人手,使之成为城市中一道绿色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韩烈保.草坪建植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9~73.
篇5
关键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Abstract: the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landscapewell, helps to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mprove the image of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gardening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the humanities landscape complement each other, make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people's lives better. This paperanalys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gardening mainly from the key points of design and roaddesign sketch planting design, landscape garden roadthree.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 K9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1 园林绿地的种植设计要点
1.1 绿地植物的选择草坪植物的种植要根据当地的地域性条件、城市文化要求和草坪运用要求选择适当的植物种类。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草坪植物,都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容易生长,且能快速成型,叶色鲜绿覆盖时间长;不用经常修剪、维护,对践踏后恢复速度快,质量好;适应各种环境,抗旱耐寒性强,对高温天气或雨季的适应能力强,少虫害,对土壤肥力要求低;草坪植物要求体积矮小,叶子细绿,能够常年生长使用,抗杂草,无需年年更换。
1.2 设计绿地草坪种植时的注意要点1.2.1 控制好绿化区域与建筑物的距离大小。绿地除了草坪种植,还要有花草树木的种植,这些需要定期的浇水,施肥,用药剂除害,必须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在进行药剂除害或浇水施肥时,才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污染或者影响建筑物内人们的生活;其次建筑物周围,盐碱斑大量存在,影响草坪绿地的建成质量,将绿化带与建筑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对盐碱土采取排碱措施,保证绿地的质量。
1.2.2 健全绿地信息系统。对绿地的土壤分析数据,现场踏勘资料、种植记录资料和养护管理资料等进行整理、归档、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出现绿地问题后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2 园林绿化园路的规化设计要点
2.1 园路宽度设计园路的绿化设计要体现主次分明,使人们游赏园林时能够明确方向。园路一般包括主路、二级环路、散步小路等。因为行人较多,主路的宽度要求道宽4~6m,为了能全程游赏到园林的景观,主路的形状最好是环绕园林的环状;二级环路内的风景更加细致美丽,路的宽度要根据环路内的景物量和游人量才决定,而散步小路贯穿全园,宽度为1~2m之间即可。
2.2 为了满足人们“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游赏心理需求园路受地形因素和景观功能影响,对园路形状的设计一般都是曲曲折折的偶尔交叉的环状,随着环路的方向,逐渐欣赏景物,连续性强,使游人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或者觉得景观单一乏味;用外弧线将园路与建筑物相连,连接的园路还应当适当的加宽,以便游人通行。在建筑物前面,建立广场,在广场周围适当的设计花草树木的种植和喷泉,这样不仅将建筑物和广场陪衬得更美丽,广场也能够给游人提供休息的地方和集散的地方。
2.3 园路的竖向设计注意要点根据园林地形进行竖向设计,在保证路基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建设园路的土方施工量;设计路面时,尽量将路隐现于地面、山岩或花草之中,使游人感觉在游赏时感觉自己不是在路上,而是置身于景物之中;将园内道路的连接点与城市道路的连接点设置好,以便游人出入,也使园林景观得到有效的维护;在主园路上不设置台阶,保持路面平坦顺畅,保证行车安全平稳;园路竖向设计坡度要考虑到有利于排除地面水,横坡要有1.5%~3.0%的坡度,纵坡为0.3%~8.0%的坡度。
2.4 园路在竖向设计上应起伏变化,符合下述要求 园路的竖向设计应紧密结合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路基稳定;路面应尽量不高出两侧的地面,使路隐现于地面、山岩或花草这中;园内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有良好的衔接;在主干道上不宜设台阶等,要考虑行车的平顺;竖向变化应组织地面水的排除,并保持地下管道有合理的埋置深度,一般园路应有0.3 ~8 的纵坡和1.5%~3.0 的横坡,以保证地面水的排除。
3 园路小品的设计要点
3.1 果皮箱与园椅的安置在广场休憩区或者购物区的附近设置果皮箱,方便游人扔垃圾,在园路路边设置果皮箱要注意设置距离要适当,如果路边的果皮箱设置距离太远,游人乱扔垃圾的现象会增多,果皮箱设置距离太近,会影响园林景观整体印象。而且,果皮箱不要放在草坪上,应该距离草坪0.5~1m之间的距离最好;园椅一般固定设置在路边、水边、广场等休息区,数量根据游人的使用情况而定。
3.2 喷泉的设置喷泉喷水时,不仅能湿润周围的空气,降低空气温度,给人带来清凉感,而且也是一种独特的园林绿色景观,其外形优美,而且喷水时形成的动态美是其它静态景观无法比拟的。所以在园林广场和休息活动区设计喷泉来增加园林的浪漫氛围和改善周围温度是个不错的选择。
3.3 园灯的设置园灯主要设置在园林入口、园路边和园林广场3个地方,当然地灯也是其中一个设置环节。园林入口和广场要采用发光效果好的园灯。灯杆的高度最少要有5m,不超过10m。园灯之间的灯距为35~40cm之间。在园路两旁的灯除了要求能够照明,还需要具有美观效果,使用适合景物的园灯,能够增强美感,渲染浪漫氛围。要注意在园路转弯处要设指示灯,防止在夜晚发生危险。在草坪、小溪边设置地灯,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彩色地灯。地灯的照明度在2~41x(勒克斯)最好,有一定的清晰度和朦胧度,给人的视觉印象特别强烈。
参考文献
[1]韩烈保.草坪建植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9~73.
[2] 李敏.草坪品种指南[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11~29.
[3]林方喜.潘宏.景观营造工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8~76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1、园林中绿地的种植及设计
草坪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与乔木、灌木、草本花卉组成多层次的绿化形式,形成绿荫覆盖,高低错落,繁花似锦的优美景观。草坪就是园林的底色,对园林中树木、花卉、山石、建筑、道路、广场等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园林植物中可用的草坪植物种类相当之多,在选用时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应用要求,选取适宜草种。而理想的草坪植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繁殖容易;②生长迅速,形成草坪快;③一年之中保持叶色鲜绿的时间长;④耐修剪;⑤耐践踏;⑥适应不良环境能力强,抗旱、抗涝、抗热、耐寒、抗有害气体、抗病虫害,耐瘠薄、耐阴等;⑥株矮叶细,生长一致、叶色美观;⑦多年生与杂草竞争能力强。
2、绿地种植中设计的要点
绿化带与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在种植树木花草是.需要灌水施肥,必须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盐碱斑是建植园林绿地成败的关键,也必须提出处理方案。对成片的盐碱土要设计换 土或排水洗碱措施,否则难以建成良好的草坪绿地。重视现场勘测资料设计人员,必须随时注意现场测量的有关数据,土壤分析化验报告,并对每片绿地要建立起相应的档案。将勘察资料、施工记录和建植后养护管理措施均应建档,以便出现问题后能及时处理。在出现问题后以便及时处理。
3、园林路线的规化设计要点
(1)园路设计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明确,必须很 好地组织游赏的程序,按照使用功能,园路可以分为:主路、二级环路、散步小路、及变态路。
主路是通达全园各景区和主要景点的路,应简洁、明确,主路必须尽可能布置成环状,构成园路系统中的主环。主路宽度一般在4m~6m。
二级环路是直达景区内的路,沿路风景变化细致、丰富。次路的宽度必须根据游人的数量及周围的景物而定制。
散步小路须分散于景区内,分布至全园的每个角落。小路一般宽度为1.2m~2m,最小宽度为0.9m。
变态路主要是根据游赏时针对地形要求而改变的路,如步石、汀步、休息岛、踏级、蹬道等。
(2)园路设计常是曲折迂回的,这种变化也是有原因的,因地形地物或功能上的要求,可使园路在平面上有适当的曲折迂回,使其与景物自然融合、相得益彰,让游人获得舒适和美感。
(3)园路与园路的交叉与分歧:两条道路相交叉,可以正交成十字形,也可以斜交,但应使道路的中心线交叉在一点上,斜角道路的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得美观;丁字形交叉多为外弧交接,并最好为直角或钝角相接,不宜在凹入的部分交叉;应避免多条道路交于一点,以免使游人迷失方向;道路相交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作成小广场,以有利于交通,减少游人的过于拥挤。
(4)园路在竖向设计上应起伏变化,符合下述要求:园路的竖向设计应紧密结合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路基稳定;路面应尽量不高出两侧的地面,使路隐现于地面、山岩或花草这中;园内道路应与城市道路有良好的衔接;在主干道上不宜设台阶等,要考虑行车的平顺;竖向变化应组织地面水的排除,并保持地下管道有合理的埋置深度,一般园路应有0.3~8的纵坡和1.5%~3.0的横坡,以保证地面水的排除。
4、附属工程设计
4.1 道牙与雨水井
须设计在路面的两侧,使路面与路肩起到衔接作用,可以保护路面,助于排水。道牙一般分立道牙、平道牙两种形式;在园林中还可用砖、瓦、大卵石等嵌成各种花纹以装饰路缘。在园林中用砖块砌成,雨水井及井盖外观应适当美化,可修饰成塑石等装饰物,且在道路纵坡度为0.4~3.0%,雨水井的间距一般为50m~80m;为了保证滤栅的泄水能力,滤栅必须低于附近地面标高3cm~4cm为宜。
4.2 踏步与坡道
当地面坡度超过12。时应设置踏步,当地面的坡度超过20。时必须设置踏步,而当地面坡度≥35。时在踏步的一侧应安装扶手栏杆,当坡度达到60。时应做蹬道、攀梯。踏步每上升12~20级,需留出1m~3m长的休息平台可加放一条石凳,踏级无论是一步踏或多步踏,踏面间隔应以步幅舒适为宜,一般踏面宽为28cm~38cm,举步高10cm~16.5cm;如举步高小于10cm时,在室外空间行人容易忽视,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举步高大于16.5cm时,对于老人行走则较吃力。在一组踏步阶的高度应是一样的,因为变化的台阶使人们在行走时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落脚点,从而增加行走的负担。一般踏步的数量最少应为2~3级,如果只有1级而又没有特殊标记时,容易被人忽视而发生危险。踏面应有1%的坡度,以利于排水、防滑;踏板突出于竖板的宽度不应超过2.5m;台阶的材料可选用石材、圆木、混凝土仿木纹等。
在游园的主要通道上,应设计坡道,以便于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的车辆行驶。坡道的宽度最小为lm,坡度应≤5。,最长距离为9m,坡道尽头应设1.1m的水平面,以便回车。
5、园路小品的设计
5.1 果皮箱与园椅的摆放
果皮箱应设在路边、休憩区内、购物区等附近,果皮箱不可放在草坪上,距离宜为50m~70m,与建筑物的门、窗相距应大于10m,并与园椅保持适当距离。园椅且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放在路边、水边、广场和各种休憩区的固定位置上。园椅的设置数量,大公园应每100位游客设20~30个座位,小公园为每100位游客设10~15个座位。为了保持安静和互不干扰的环境,座椅间距一般要保持8m~10m以上的距离,或利用地形、植物、山石等适当分隔空间,创造一些相对独立的小环境,以适应游人的需要。
5.2 喷泉
水可以湿润周围的空气,降低空气温度,并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因此在广场、庭院里或休息活动区应设计一个小喷泉来改善周围的气候。喷泉由喷水池、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喷泉设备、循环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常用的喷泉喷头有单射程 的牵牛花型、涌泉型、半球型、重瓣花型、旋转型、喷雾型、孔雀型、蒲公英型、吸力型等。
5.3 园灯
园灯的布置,在公园入口,开阔的广场,应选择发光效果高的直射光源。灯杆的高度一般为5m~10m。灯杆间距为35m~40m。在园路两旁的灯要求照度均匀;由于树木的遮挡,灯不宜悬挂过高,一般为4m~6m。灯杆间距为35m~60m。如为单杆顶灯,则悬挂高度为2.5m~3m。灯杆间距为20m~25m。在道路交叉口或空间的转折处,须设指示园灯。在踏步、草坪、小溪边可设置地灯。且园灯的照度标准,应为2~41x(勒克斯),这样人的视觉辨别能力较强。照度标准的选择也和路面的反光性、路灯悬吊的方式及高度有关。
结束语
根据对园林中种种设计的要求,证明了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营造,必须以人为本,且应从人性化角度设计,使之成为城市的一道美景,且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个绿色森林。
参考文献
[1]韩烈保.草坪建植与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9~73.
篇7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养护处理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的污染问题愈来愈严重。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有助于改善挡风防晒、防沙尘、降低噪音污染、减弱紫外线的照射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和改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园林建设中景观设计和养护处理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1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理念
1.1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植树造林,吸收掉城市工厂排放的污染气体,净化空气环境,美化城市环境,体现出设计园林绿化景观的艺术性,以此来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1.2坚持因地制宜
在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应严肃考虑到因地制宜问题,减少物种入侵的可能性,应考虑到植被与当地区域气候的相辅相成,保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使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做到自然美,确保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1.3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的主体是人类,在设计园林绿化景观时既要展现出绿化的生态美又要注意不要妨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与自然活动。例如在人类的正常生活方面,建设园林绿化工程应考虑到是否会影响到人类住房的日照、光线、通风等问题,小区的植被会否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生长而导致触及住房产生破坏,为人类的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因此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植被与房区的安全距离。在人类自然活动方面,园林景观建设要考虑到人类交通问题,不要出现园林枝干干扰司机视线或者妨碍大型货车通行等情况。
2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的养护处理工作
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工程的竣工不代表施工完毕,后期的养护处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园林绿化工作素有“三分种,七分养”的理念,这更是说明了园林养护处理的必要性。做好养护处理工作不仅可以使园林植被得到更好的生长,在城市绿化外貌方面也是功不可没,在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和服务城市居民上的益处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下面就来具体讲一讲的养护处理工作内容。
2.1提升人们的养护意识,让全民参与到城市绿化中来
只有做好后期的园林绿化景观养护处理工作,才能发挥好前期的园林景观建设工作的作用,才能保证园林景观建设工作的质量。政府应多宣传这种养护意识,提升人们的养护意识,使其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全民一起努力共同建设城市美好绿化,共同创造城市更好的明天。
2.2多学习引进园林养护技术
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类植被的存活条件,在控水、施肥、日照、土壤方面给予其合适的生存环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植被的养护工作进行适度调整,例如在多雨的夏季,适时对植被根部进行清水工作避免因积水过多导致植被根系腐烂影响植被的成活率。定时对植被进行病虫妨害措施也有助于植被的生存。在高温天气多对植被进行灌溉和喷水可以帮助植被健康成长,对不同类型的植被和生长年龄不同的植被应注意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在施加肥料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再注意施肥方式,保证每棵植被都受到施肥,避免浪费。另外在修剪方面首先要做到定期适度修剪,在美观方面也很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园林外貌。
2.3完善园艺工人,进行技术培训
城市园林绿化的后期养护处理工作都是要靠园艺工人来完成,养护处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园艺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以此来保障园林植被健康成长。园艺工人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因此政府应多招收专业园艺工人来维持园林绿化景观的养护后期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3结语
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及养护处理工作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来维持人类环境与植被环境协调性可持续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共同依赖生存。在设计过程中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条件等因素考虑进去形成一个人性化的设计非常重要。另外不能只注重建设过程,园林绿化景观的建设工程只是整体过程的初期工作,后期的养护处理工作才是更大的重点,这是长期的一项复杂且有技术性的工作,只有将这两项工作都做好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达到美观、实用及人性化的设计目标,将城市的绿化工作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1]高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的相关分析[J].现代园艺,2017,(02):109.
[2]米海灵.景观设计和养护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07):83-84.
[3]李天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J].江西建材,2014,(21):192.
篇8
【关键词】 居民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727-5123(2010)04-069-02
城市居民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小区档次高低和楼盘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据相关专业人士测算,如果开发商每平方米多花50元的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费,其楼盘每平方米就可提升250元。由此可见,小区园林绿化在城市小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设生态、绿色住宅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发展的趋势。
1园林绿化对提高城市居民小区质量的重要性
对城市居民小区进行园林绿化可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温度绿化可起到降低气温、调节湿度、遮阳防晒、防风抗风、屏蔽噪音和有害射线、滞尘防污染、净化空气、提高大气含氧量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小区生态环境质量。绿化能很好地起到分隔室外小区空间的作用,使空间“隔而不断”,既满足了居民某些私密性的要求,又满足了其社会性的要求。合理配置植物,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可令居民身心愉悦,享受自然的美。小区绿地是区内居民休闲游憩锻炼身体、交际聊天的良好场所,绿地内设置儿童游戏场地和设施,如沙坑、滑梯、翘翘板、攀登架、转椅等可以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城市居民小区园林规划的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居民对通风、光线、日照的需求。要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使人们休闲、运动、交流等活动能融合在园林绿化景观中,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2.2必须因地制宜。要合理利用立地条件,充分利用居民区原有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有效地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要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营造复式种植结构,增加小区绿量还可利用藤本植物如炮仗花、爬墙虎、常春藤、紫藤、凌霄、绿萝等攀爬建筑物,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增加空间的绿化、美化和彩化效果;有条件的小区,可以建造屋顶花园,提高生态效益。
2.3注重科技创新。居民小区园林规划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更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在规划构思上,力求自然、协调,体现主题风格与特色。同时要蕴含浓厚的文化气息,景观创造与之相关的文化、民情、习俗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文化建园”的科学内涵。材料运用上,多选用新型、环保的园林景观构成材料。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充分。
3小区园林规划设计
3.1平面布置。居民小区楼群、道路多为规则式布置,在园林景观规划中,有规则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规则式即几何图式,园路、广场、水体等依照一定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有明显的主轴线,给人以整齐、明快的感觉。自由式布局灵活,能充分利用迂回曲折的园路分割居住室外空间,通过自由式植物绿化配置,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之感。混合式为规则式及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既有自由式的灵活布局,又有规则式的整齐。通过园林建筑、道路、广场、小品、绿化布置,达到与周围楼群建筑协调一致。在植物布局方面,我们要强调园林景观与小区生活、文化的紧密联接,对于景物的布置要做到一步一景,处处都是“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的感觉。
3.2小区道路设计。居民小区道路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便于车辆进出行驶和人们行走。道路不仅要在宽度上利于交通行径,还要从安全角度考虑,多采用环行道或人车分流的形式。园路规划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小区道路,多采用线性自由流畅、迂回曲折的形式以分隔绿地空间,改变空间形状。通过园林植物配置,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景观,给人移步换景,别致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时,园路担负着连接建筑景点、水体、小品、铺地等各个景点的任务。从休闲游览的角度而言,园路的安排应尽可能呈环状,以避免出现死胡同或走回头路。
3.3小区景观设计。小区景观设计要达到以景寄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要增添人文色彩,体现文化底韵,使小区居民达到放松心情、缓减紧张情绪,调节和减轻疲劳,从而陶冶情操,得到休闲和愉悦。园林建筑(如:亭、廊、榭、花架等)强调有法而无定式,采用回环曲折,层次错落,创造园林环境的无限变化,创造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园林作品要简远、疏朗、雅致,突出特色,使其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给人无限遐想。如不少城市居民小区常采用雕塑与园林环境相融合,周围布置相吻合的园林环境,能更加烘托主题,增加情趣,渲染气氛。
3.4植物造景设计。强调生态必同时强调生物多样性,园林和城市建设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如何落实却所言极少。植物造景必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因为植物群落主要是地带性和小气候条件所形成。大地形之山川和平原构成大气候条件即地带性气候,微地形起伏可以形成小气候环境。多样的植物有多样的要求,主要是光照、湿度、土壤和风的综合影响。各种和各品种的植物都有各自的生态习性。以地形为主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才能供不同的植物生长,其中包涵植物间的融洽性以形成群落关系。从现状看,作为人居环境主要部分的城市环境人工化、商业化太强而自然化不足。总的讲,绿地要以乔木为骨架,灌木即使株数超过乔木也无可形成植被的骨架。灌木可分布林间、林缘或作灌木丛独立布置。草地要因地制宜和相对集中,草本花卉总宜少而精,以林园围绕花园。也不一定到处提乔灌花草组成立体的植物群落,要因地制宜。草本花卉首先要变盆栽为主为地栽为主。发展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湿生花卉、水生花卉和岩生花卉。植物与地形、建筑、道路、场地、小品综合地进行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使小区景观生动、活泼、优美、自然。在绿化规划中,种植的方式也要考虑到养护作业的方便与低成本,通过选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合理运用种植方式,创造人居和谐的环境景观。
3.5配套设施设计。在小区配套设施中,采用体现自然、质朴的休闲坐椅(如仿树桩桌、凳),使人更贴近自然。在空间开合处,采用形式多样的铺地,以丰富环境基调。在局部地方设置健身器材,便于居民健身锻炼。全面考虑到居住小区所需的照明、灯光、绿地喷灌等配套设施,完善小区硬件功能,提供给居住者们便利、优质的服务。
4结语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是改善和提高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区楼盘价值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融合“人性化、生态化、自然化”的设计理念。在楼群布局已成为定势的情况下,设计者们通过园林建筑布局、绿化空间、铺地广场、园林小品、园林道路等的交融、渗透、连贯,利用各种布景手法,精心规划设计出适合人居、休闲、活动的居民小区环境,营造高质量的住宅小区自然生态环境,使居家与自然融为一体,满足人们对住宅小区环境景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彭应运.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及景观细部[M].北京:中国建材工
业出版社,2005
篇9
景观设计的工作,探讨了其景观设计,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规划;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his personal participation in kunming city, taoyuan lake landscape green expo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work, this paper studied the landscape design,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Plann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况及综合分析
1.1 项目背景
石林桃源水乡桃源湖园林绿化博览公园,位于我国西南旅游重镇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东北部,北临桃源水乡规划六路,南靠桃源水乡地块九,西起桃源湖休闲公园中心岛(含中心岛),东止桃源水乡规划二路和四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3.62公顷。石林地区自古以来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植被种类及其丰富,同时彝族等民族地域文化十分深厚,无疑是实现旅游城市互动发展的切入点。
二、规划理念及规划原则
2.1 规划依据和理念
本工程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绿化条例》规定规划。其规划理念主要体现在展会、园艺、艺术、生态、社会、技术的融合和交流,一种放松的、舒缓的、开放的、大气的、美丽的景观环境。追求最简单、最清晰的结构,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设计,促进人、动物、植物与自然的充分融合和交流。
2.2 规划原则
1 、尊重现状基址,保持地域文化。
2 、统筹规划,满足园博会的各项需要。
3、完善生态结构,建立科学的园博园生态系统。
4 、充分考虑到展会后的使用,实现园博园的可持续发展。
5 、立于周边大环境的有机关系。
三、总体规划
3.1 规划定位
以园林绿化博览会为核心的旅游、居住、城市休闲的综合体。
3.2 规划目标
在石林县打造新一轮的园林绿化博览园。打造一个充满场所记忆的城市桃花源,使之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现代化、高效率的生态型滨水公园,创造伊人的休闲环境并独具魅力的城市会客厅。
3.3 功能定位
主要体现在:
1、生态服务功能
2、休闲游憩功能
3、科普教育功能
3.4 总体布局规划
以岛布局
园区的布局采用半岛、全岛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之所以采取以岛为主体的布局形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采用岛的布局与在水域较少的石林县人们对水上岛的想往吻合,也与用地在桃源水乡这一基址条件相合,由此形成具有湖中岛别具特色的园区布局。
(2)采用岛的布局使展会具有了较为自由的灵活性,有利于组织展会的复杂功能;有利于各展区、功能服务设施、人流交通和保安的组织。
(3)采用岛的布局有利于园博园整个园区的管理工作,有利于组织不同的活动,减少项目相互之间的干扰,也便于展会结束后的独立经营。
(4)采用岛的布局有利于保持各个岛屿特色的独立性,使游人具有更为明确的选择性,减少观览的盲目性。
(5)采用岛的布局有利于创造更为丰富的景观,各岛之间的由于间距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水域空间,由此构成了丰富的、流畅的景观结构。
(6)岛由东至西采取面积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形成了变化的景观层次。
(7)采用岛的布局有利于增强游人的空间体验,增加了趣味性,在一定意义
上避免了不同风格景观、不同类型空间之间的冲突。
(8)因现状的中南部地形平坦,保持一定的展园用地必须有一定的陆地面积,采取岛的形式可以形成多个得岛屿空间,在面积相对集中的各个岛屿上以相对低的高程可以创造出较为丰富的地形变化,从而减少了为了塑造大的地形空间的填方要求。
3.5 景区划分
石林县园林绿化博览园由十大景区构成:分别为主入口广场区、园博大道、观光游览活动区、桃花园艺岛区、艺术岛展示区、花之海洋景观区、水上活动区、百果园生态区、景观湿地休闲区、生态湿地保育区。
3.5.1 主入口广场区
主入口位于规划地块西北部,是桃源水乡规划五路和六路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具有较强的通达性。作为园区主入口区域,既承担着内外衔接,人流集散功能,同时还要有导游及管理职能,地位十分重要。
3.5.2 园博大道
园博大道位于规划用地的西岸,具有景观、交通、散步、休闲等多种功能,它气势宏大,连接南北两大出入口,总长517米,由南北景观大道和两座特色波浪桥构成,贯穿观光游览岛,连接主入口区,百果园区,水上活动区,南入口区,具有重要的交通作用,同时园博大道也可进行展示,交往,休闲,散步等活动。
3.5.3 观光游览岛区
观光游览岛区位于规划地块的西岸线中部,是园博大道两条道路的交汇中心,也是桃源湖公园与园博园的重要景观节点。此区域是游人最为集中的场所,是重要的集散岛,在园博会期间可起到分流作用,在平时亦可作为休闲岛成为市民娱乐、休闲活动场所。
3.5.4 桃花园艺岛区
园艺岛各区在选择展品时把学术意义、经济价值、观赏性、趣味性结合起来,以桃花为主要观赏乔木,使展会后仍可举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以丰富的时令花卉品种和穿梭其间的水流形成不同季节的花田流水风景;并突出精品意识,通过精心的园林设计和园艺栽培技术措施,展示丰富多彩的园事花事艺术(插花艺术、盆景艺术、根雕、赏石、书画等展览)。
3.5.5 艺术岛展示区
在岛区的东面与花之海洋区围合出一个内湖空间,与开阔的外湖水面形成对比。在内湖水岸依地势建有露天水上剧场,在展会期间及会后可用于举行各种演出和吉庆活动,为游客和附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及展示空间。
3.5.6 花之海洋景观区
此区域是花卉展示集中地,考虑成本,降低维护费用,在园博园开园期间,可选择种类丰富、色彩缤纷的花卉盆景作为展览之用,使游人认识更多花卉,更给游人带来视觉冲击,达到真正意义的花之海洋。园博会之后,可减少品种,尽可能用本土易成活、花期长的花卉代替,如春娟、月季等,也可局部改植林木,种植层次丰富的植物。这样既可兼顾展会期间和展会结束双重景观,又能节约成本。
3.5.7 水上活动区
此区域内岸线曲折、植被丰富,岸边设置了游览观光道,植被时而浓郁、时而开阔,丰富游人视觉感受,在其中设计有游船码头、景观跌瀑、水上茶吧、水上餐厅、亲水观景平台等重要景观节点, 游人可选择踏上小船游览于湖中,也可驻立岸边欣赏跌瀑、壁画景观,还可以进入水上茶吧、餐厅品尝美食的同时欣赏到公园的美景,不仅为游人提供了观景、休闲、娱乐场所,而且能感受到动静相宜的景观体验。
3.5.8 百果园生态区
此区域内种植多种当地可露天栽植的果树,占据此园区大部分区域。其他区域栽植乔木树林,与较为规则栽植的果林形成完整的林下空间。林中布置有果品展厅,点缀树间木屋果吧,并根据地形优势设计有眺望台,使人们在学习果树知识、品尝果品美味的同时,更能欣赏到美丽的湖滨风景。
3.5.9 景观湿地休闲区
设计尽量保留原有生态三角洲及其高大乔木,增设木栈道及临水平台,将三角洲改造为可供游人停留的休闲。在的东侧,改造利用场地原有的黑龙河水系,形成局部范围内的景观湿地,种植水生观赏植物,营造丰富的景观层次,并在岸边设计亲水平台,硬质活动小广场等,给游人提供亲水空间。
3.5.10 生态湿地保育区
此区主要以科学实践和生态保育为主,通过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起到能源循环和改善水系景观的作用。设计在原有河道的基础上增加游览栈道,尽可能减少施工的土方量,并加以植物的布置,营造湿地生态景观,同时在河岸栽种密林及灌木丛,形成丰富的植被空间。
四、道路交通规划
以功能合理、节奏鲜明、便捷安全为原则,合理设计道路游线、园区出入口与停车场,加强公园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关系。
1、内部交通
园区道路分成三级;主园路――宽4-6米,承担园区主要的交通功能,连接各景区,兼顾公园的消防需求,同时规划为园内的自行车绿道。次园路――宽3米,连接各个景观节点,满足游人散步、观景运动等活动需求。支路――宽1.5米,为景点内部步行通道,为游人提供安静、趣味的游览观赏线路。
2、公园出入口
公园规划出入口4个,其中主入口1个,车行入口1个,人行入口2个。
3、停车场
停车场的建设本着人车分流的原则,禁止社会车辆进入园区,在园区主入口区规划一个小型地上生态停车场,并在展会期间沿规划道路路边设有临时停车位,共有300个停车位。地上停车场采用生态停车场,既节省经费而又起到生态和景观效益,强调在停车场间隔带和停车场周边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为车辆庇荫,并使停车场绿化,美化逊于周围公园环境之中停车场以植草砖和透水地砖作为铺地材料。
五.防灾系统规划
公园整体作为城市重要的防灾避难场所,园内的开阔场地规划为灾时主要的避难点。公园内部以主园路与次园路分别形成一级救援通道与二级救援通道,结合城市道路与城市中心和周边城市进行有效联系,内部紧密联系园内各避难点,形成一个完整的防灾救援通道网络。公园内防灾设施主要结合景点和建筑进行布点,紧密联系避难点,以救援通道与防灾中心相联系。
六、电力、电讯、照明系统规划
6.1电力系统规划
(一)、现状概况
规划范围周边(石林大道)已有高压电网,公园供电可就近由路边市政高压电网引入规划变电站。
(二)、负荷估算及分布
公园电力负荷主要包括景观道路照明、节点广场照明以及景观建筑、景观小品照明,具有负荷小且分散的特点。总计算负荷约300KW,规划在北侧园博大道入口设置400KVA的变压器
为公园提供景观供电。10KV及以下线路均采用电缆沿电缆沟和电缆排管进行敷设,电缆沟和电缆排管沿规划道路两侧或绿化用地布置。
6.2电讯系统规划
(一)、现状情况及用户分析
规划区周边范围市政道路均已设计或已建PVC电信管道,故公园可就近从市政道路的电信管道引入。公园内除为管理、经营性用房外,主要服务对象为游人,服务方式大多数为公用电话。
(二)、电信设施规划
在园区各入口处及观光主道路沿途设置公用电话亭,一般采用2组4门,主入口可采用4组8门,电话亭的设置位置应便于管理人员监督维护,标志清晰,易于发现识别,管线一般采取埋地敷设。
(三)、监控及背景音乐设施规划
园区各入口、停车场、公共活动区域以及主道路均设置360度监控探头,确保游人和车辆安全,统一由规划监控控制室控制。园区各入口、广场、主景区均设置室外防水型艺术造型音响设备,由规划背景音乐主机控制。
6.3照明系统规划
根据夜间游览特点将全区分为四级照度体系:主体景区长安园和主入口为一级照明;东南亚风情街、欧洲街、水韵江南为二级照明,国际园、国内园、专类园、道路及节点广场为三级照明;树林、草坪、
滨水空间为四级照明。此外,在制高点建筑上,应增加动态激光照明。
6.3.1道路与节点广场照明设计
道路照明的要求首先是安全,提供足够的照度及亮度,保证夜间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其次要高效,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及灯具,尽可能防止光污染;充分考虑灯具的造型及光源的光色和显色性。节点广场是游人休息的地方,照度要温馨宜人,为游人提供方便。
6.3.2滨水地带照明设计
园区主要景点大部分临水,滨水地带的照明首先要保证安全,防止游人因照度不足而意外落水。其次要根据具体地段的景观需要变换照度和光源,做到亮暗有序,冷暖有别。第三要从不同的视角考虑建筑、桥梁、树木、游船等景物倒影变化,体现景观设计的意境。
6.3.3绿地景观照明设计
景观绿地照明是夜景景观形成的总背景和本底,照明设计要求总体统一的前提下微有变化,来突出和渲染主体景物,不可喧宾夺主。
6.3.4广告标识照明设计
夜间的标识是游人游览的必需设施,因此,标识照明要明显、突出。形式上可以采用动态、静态相结合,色彩相对鲜艳,使游人容易发现,并方便使用。在灯具选择上主要注重:节能环保:可考虑太阳能灯具;造型优美,与园区景观协调一致;科技含量高,便于统一控制照度变化;造价经济,维护方便。
6.3.5演艺照明设计
园区晚间的文化表演主要位于观光游览岛和艺术岛区。因此在这两个区域专门布设演艺灯光控制系统,在演艺进行时,既可以现场控制,也可以采用远程控制,在演艺开始之前就开启灯光变化,为演艺活动营造热烈气氛。
七 排水工程规划
7.1 污水工程
由甲方提供的市政管网得知,与公园相邻的市政道路均有市政污水管网通过。污水量预测污水总量按游客,管理人员和未预见用水的90%计算,约为120.5立方米/日。规划原则采用分流制,即雨水、污水分流排放,污水系统园内的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分片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7.2 雨水工程
雨水量采用昆明市重现期两年数据,按暴雨强度公式:
q=167A1(1+CLgP)/(t+b)n
城市雨水设计重现期P=1~2年,重要地区2~5年;t-降雨历时(min),t=t1+mt2;
t1-地面径流时间,取1015(min);
t2-雨水在管涵内流行时间(min);
m-折减系数,取暗管(涵)m=2,明渠m=1.2.
b-雨水流量公式:Q=ψ.F.q(m3/S)
ψ-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地区取0.7~0.85;绿地取0.3
F-汇水面积(公顷);
q-暴雨强度(L/S.公顷)。
Q-雨水设计流量(L/s)。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概况;作用;应用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
一、微地形的概况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建设中选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与起伏错落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但这种地面具有较小高低起伏幅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因具有较小用地规模,目前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遵循坡度起伏流畅程度微地形可以分为曲线型与直线型两种类型。通过柔和流畅曲线来进行地形地貌模拟,进而实现自然倾向风景的营造这就是曲线型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为草坡。作为微地形最常见的形式,直线型微地形是指利用直线条在微地形设计中,进行起伏地形地貌的营造,园林绿地设计中最常见的形式,如嵌草大台阶等。
二、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1、充分体现园林生态化的价值观
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2、有利于种植物的生长和养护
为了便于种植和养护,一般的园林地形是平板式或斜坡式,而经过微地形处理后的园林绿地是高低起伏、峰峦跌宕的形式。这种高低起伏的地形增加了园林地表的表面积和土壤的容积,为增加绿地的植物量和植物成活率提供了可能。在经过微地形处理后的绿地上,地表面积得到一定扩大,这对增加乔木、灌木的植物量虽然相对甚小,但对增加地被和草地的种植确实相当明显。根据摄动法曲面计算法计算,相比较平面地形,当地面坡度为5%~10%时,表面积增加为2%~3%。同时,由于微地形对地形的改造,必然增加了土壤的容量,从而增加了植物根系的生长空间,这为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对于刚移植的树木,更多的土壤,代表着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也代表着更高的成活率。
3、有效地调节气候,创造植物的生态环境
植物要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首先必须为植物建造一个适宜的生存条件。园林绿地经过微地形改造后,形成各种类型不一的地形和水体,在这些生态条件各异的地段,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创造了环境基础。例如,营造一定的坡度,为荫性和阳性植物提供各自的生长环境。各种不同生活习性的植物都能够适得其所,比地形单一的园林绿地,其园内能够栽种的植物的种类就更加丰富多样。在园林内种植生态习性不近相同的植物,不但能更好的美化和丰富园林景观,而且还有利于在园林内形成结构合理、稳定的植物群落,实现良好的景观生态格局。
园林绿地的地形经微地形改造后,其所营造的地形、水体就能对改善该园林内的小气候产生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夏季气温较高的园林内作地形改造时,可在园中夏季常年主风向的上风位置,营造湖泊水池。这样,在盛夏从园林开敞的湖面吹过来的阵阵季风,会带着湖面水分的湿气和凉意,驱散人们身上的闷热,使游人感到清爽、舒畅。
三、园林景观微地形绿化设计的应用
微地形设计,可以进行园林景观的创造并能将其丰富性、层次感及空间感体现出来,同时进行一个个独特趣味空间的营造。利用植物的形态微地形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空间形态塑造与丰富,确保人居环境能够充分融合到大自然内。
1、路堤
路堤是联系水与绿地的媒介,是现代城市中滨水绿地景观的常见园林地形要素。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采用沙滩或草地模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戏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2、人工水系
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3、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4、街道绿地
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要素,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除了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整地时把地表做成“龟背状”或楔状,不仅可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方向性,满足排水、地下管线、管沟的布置需要,丰富立面上的景观层次;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5、居住区绿化的微地形处理
由于居住区地域有限,且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常使绿地显得小而零碎。一幢长42m、宽12m,总占地面积为1527.5m2的楼房,其建筑占地504m2,它的建筑散水为88.96m2,水电气检查井为9.04m2,化粪池18m2,后三项地面附属建筑合计占地7.52%。合理绿化这7.52%的面积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工作。解决这7.52%的面积绿化问题既可解决国家园林城市30%绿地标准中的25%。由此可见居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挖潜力,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区的环境治理也极有意义。
6、园路
在居住区、动态交通、游路设计中常见。园路的微地形处理上,可造成适当的地形起伏,或形成步道台阶以缓冲平坦路面,调节游人的步伐、缓解疲劳。园路两侧的地势呈起伏状,既满足了排水,又使道路具有流动性和方向性。采用不同材料点化路面,如用卵石或用卵石拼成不同图案铺地,可从色彩、造型上丰富园林景观,且有利于健身;如用碎瓷砖铺地,既可充分利用材料又可增加园林景观色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建设发展是否良好将对国民经济的增长造成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国家重视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直接原因。作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地形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园林工程,为此,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微地形景观结构设计,按照相关设计原则,加大施工力度,才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韦爽真.景观场地规划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健.风景区规划中地形的分析与利用[D].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1.
[3]陈益峰.现代园林地形塑造与空间设计研究[D].2007.
[4](美)诺曼K.布思著.曹礼昆,曹德鲲译.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