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十篇

时间:2023-08-12 09:27:55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1

关键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人类信息时代大大提速。全球性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为现代社会发展创造了更高的效率。对于现代化金融保险企业而言,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加快全面创新,促进金融保险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为合理规划和建设金融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对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方面的调研,便于其他金融保险机构更好的借鉴。报告从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1.管理信息系统向大后援应用阶段发展,总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强。

本次调研的都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5年10月19日开业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机动车辆保险、财产损失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以及经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都邦保险公司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方面,基本上已经建设覆盖全公司的综合管理系统,并强化总部各部门之间、关联分公司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做,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实现跨地域、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统从总部、各分公司、各部门、每个员工的局部单独应用,逐步向跨部门、跨机构集成应用的阶段发展,总部对下属分公司的实时管控能力、业务协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如都邦保险公司在全国拥有分公司32家,分支机构多达400余家,服务网点500余家,其分支机构基本全部实现了OA办公系统、核心业务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SAP系统及网上培训系统的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各分支机构的运营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及培训管理等流程,强化了保费收入、业务费用、考核管理和培训等关键控制点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深入应用保险信息化系统,为做强、做大保险主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现阶段,都邦保险公司立足于保险行业,在保险业务的各环节大力推广网络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统一的业务系统标准和业务运营标准,不断的规范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推动保险创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知名度。网络信息化已成为众多现代化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积极推进电子商务项目,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保险在中国已经有近200年的历史。1979年4月,国务院同意恢复保险业务。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对保险业做出“高水平、宽领域、分阶段开放”承诺。2004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突破1万亿元。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已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已逐渐取代传统的销售模式,是对现代销售模式变革创新的促进。太平洋集团公司董事长说:新技术正在改变这个世界,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对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也提出了新的问题。构建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新的商业模式,其特点就是以客户需求和客户体验为核心。没有这个特点,这个商业模式是没有时代特征的。缺乏时代特征的商业模式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不要说发展,生存都会有问题。

    在调研期间,都邦公司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的人才和信息网络的优势,深入开展了网上在线销售、网上支付、第三方销售平台等电子商务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但都邦公司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同业相比尚存差距,如人保、平安、阳光等保险公司已实现了网络销售的多种功能,而且平安保险公司已在2011年实现了10亿元保费收入的佳绩。网上产品销售,既降低了运营成本、规范了业务流程,又规避了暗箱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公司的品牌价值也会得到提升。平安保险公司将产品销售与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在一起,使保险产品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需求,使保险市场发展速度大幅提升。

4.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调研过程中,都邦保险积极通过数据挖掘、信息网站、知识管理等,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施信息分级共享到下属机构,为管理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都邦保险采用统一对外门户平台,建立了40余个信息门户,上网信息几十万个文档,全公司员工通过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了对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共享,提高了效率。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都邦公司在面对新的市场要求时,必须要增强创新意识,不受过去的模式和经验所限,要敢于用新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用新的工具来解决问题,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要重视新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努力提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水平,把信息技术作为创新的重要引擎,优化客户界面,降低经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推动企业的发展。

5.信息化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加快发展并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做必要的准备

首先,都邦保险公司积极建立总部的信息网络平台,以总部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全国32家分支机构安全高速的专用OA办公管理系统,有效支持了日常运营、财务管理、办公等各项保险业务管理的应用。其次,都邦公司基本建立了总部的信息数据中心,将分散在管理中的各环节及各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基础数据存储零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再次,各类系统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创造了条件。最后,都邦公司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主要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管理,强化了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并自2005年以来,都邦公司每年都会召开专门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加强公司信息化管理,对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做重要的部署,根据战略规划,明确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都邦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公司快速扩张的迫切需要,这种供求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效率。

    在大多数注重管理的企业中,新的应用需求增长速度要比数据处理部门所能提供的服务快得多,同样都邦保险也存在此类的问题,都邦保险2005年10月成立,三年间的时间已从最初的6家分公司,发展到全国32家分公司,

速度发展非常快,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完全不能满足业务高速发展的需要,存在诸多的瓶颈,如系统人才匮乏、系统改造周期长、服务商质量评估及信息更新时效等问题,都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及业务发展。

2.投入成本有限,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和资金支撑,而在实际的公司运营过程中,百万千万的成本投入也未必能使系统建设立竿见影。但是如果项目投入没有能够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效益增长和效率提升,那么企业决策者无疑将背负巨大的压力,导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相比保险行业的特殊性,盈利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所以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长期的,也是相当巨大的;

    3. 总部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难以承担各分支机构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建设全局性的重任,难以推动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

    保险企业内一般都存在信息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都邦保险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人员的流失,同时也会去全国部分院校进行人才的招募工作,保证整体信息技术团队的饱和性。但是要针对公司的业务实际定制个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人员流动较大的情况下,要想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证是很困难的。

同时,在保险企业之中,普通员工由于专业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对网络信息化的理解存有差异,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工作的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立足于保险行业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计划。

在信息化建设时,需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计划,既要重视近期建设,仔细研究“战术”,把工作做到实处,也要考虑长期发展,认真思考“战略”,确保可持续发展,避免造成各机构、各部门、各项目成为“信息孤岛”,使信息资源没有互通,没有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同时要防止软硬件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要把有限的人财物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2.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强化信息化集成意识,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可靠、高效、安全的网络系统,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决策、计划、领导、控制等各个环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各级领导制定决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辅助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高效的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加大对各层级员工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培训,从繁琐的办公方式解脱出来,同时要增进大家对新型技术的敏感度。为此,各级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强调操作规范,一方面要优化业务流程,同时大胆采用先进的技术,主动改进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加强技术力量,推动信息化建设

要推动保险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足够的技术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吸收专业人才加入企业信息化团队,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选送现有技术骨干力量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出一支技术过硬的科技队伍。企业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化建设就能够得到基本的技术保障。另外,还可以与专业的网络服务公司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更为广泛有力的技术支持,进而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规范系统管理,保证运营网络良好运行。

计算机网络既有它快速高效的一面,也会有信息安全隐患和威胁的一面。在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软硬件的故障、病毒的侵染、黑客的攻击都是我们日常所要面临的问题。为了保证系统网络能够正常运转,保护系统数据的绝对安全,使网络系统的功能在工作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加强对其进行规范的管理,不断强化员工规范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

四、报告综述

  保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需要保险企业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经营状况,还要同时满足功能完备、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和便于扩充等各方面的要求,存在着投资大,有一定风险和投资期长等问题,所以应当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信息系统建设。

计算机网络是为了在企业高速运行而搭建的电子平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会同企业一起成长,同时也只有把它与公司各项实际运营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建设中积极创新,加快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公司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确立更大的优势。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2

关键词:行政管理;四位意识;管理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工作通常看来是千头万绪、事无巨细、错综繁杂,然而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建设中的神经中枢,肩负着为上级领导决策服务、为同级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的“三服务”职责,发挥着综合协调、参谋助手、监督落实、服务保障的重要作用,科学、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将会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管理价值。

作为一家民机制造企业,中国商飞公司肩负着研制国产飞机的重要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意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2014年5月23日,考察中国商飞公司时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总书记的嘱托表达了国家和人民对大飞机事业的肯定和期盼,的重要讲话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鼓足干劲,激发斗志。在型号研制和公司发展建设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体系作为中国商飞公司COMAC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如何发挥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为型号研制保驾护航、为公司发展建设添砖加瓦,是一项值得探索创新的课题。

一、强化四位意识,明确行政管理工作定位

1、强化思想站位。

坚定政治立场是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点,行政管理人员要将加强政治修养作为必修课,常抓不懈。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涉及层级高、涉及影响力较大,政治敏感性强,做行政管理工作要思想上保持坚定不移,坚持对党忠诚,对公司忠诚,对所从事的大飞机事业忠诚。在型号研制和公司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行政管理人员更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带头学习、带头贯彻、带头落实。把握好思想站位,要站在领导的高度、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观大势、谋大局,紧跟全球民机产业发展趋势和中国民机产业发展特点,着眼前瞻性、长远性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文稿、信息、调研等各种方式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洞察实情,为公司科学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保持高度警觉,敢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敢想、敢干、敢闯。

2、强化业务到位。

行政管理工作业务涉及面广,也比较琐碎繁杂,可以说是“天天短平快、年年马拉松”,越是这样,越是要锤炼专业化、职业化的业务能力,保障业务能力全面到位。在接待办会、重大活动、机要文档、保密、信息调研、撰写文稿、外事活动、秘书工作等各方面加强业务能力研究。一是建章立制,规范标准,建立一套专业流程体系,制定精细到点、明确到岗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标准化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漏项。二是要合理运用现代化的先进管理工具,例如建立信息化办公平台,将业务流程审批、文件拟稿审批、信息报送、后勤服务等固定化、格式化的业务流程利用网上系统实现公开、高效流转,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规范了管理流程。三是注重细节关注,很多细节来自于实际操作中的总结和反思,行政管理工作更是处处考验细节,例如桌签的摆放、文件的格式、公文的标点、会场布置等等,细节的完美处理真正体现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强化情感换位。

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公司的第一管理部门,统筹资源、协调各方,与人打交道必不可少,加强情感的交流是促进沟通协调的一大利器。从自身角度出发有时候会忽略别人的感受和想法,作为综合协调的总抓手,行政管理人员要学会站在不同角度上用心、用情去感受。加强外部关系维护和内部关系管理,加强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与上级单位之间、与同级部门之间、与下级单位或部门之间,加强情感疏通和理解,更好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增强协同力和执行力。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宽广的胸怀。

4、强化信息定位。

行政管理部门是公司的信息总枢纽,公司的重要信息、重要文件、重大决策等信息都来源于行政管理部门。在如今信息爆发时代,要充分把握信息这一重要资源,做好信息收集、整合、处理、辨析、等工作,善于做好公司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充分挖掘亮点、难点、焦点、重点、时间点。加强以文辅政力度,善于在信息时代中搜集到对公司发展建设有意义的重要信息,建立畅通有效的信息搜集渠道,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能力的专业人员队伍。在各种思潮、观点、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全方位、无漏洞的为公司领导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二、发挥管理作用,为公司发展建设作出贡献

1、发挥参谋辅政作用。

用高站位、宽视野、新思维谋划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和总体工作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针对性提出建设性、具有参考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在综合文稿撰写中充分体现一线调研成果、展现第一手资料和信息,在文稿中既能体现领导思路、又能体现一线具体情况,提出更多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建议,切实发挥以谋资政、以策资政的特殊作用。

2、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着眼于提高统筹协调的倍增效益,加强公共关系管理,理清与公司发展建设有关的关系网络,深入剖析公司各方公共关系,建立顶层格局,理清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协调协作机制,为沟通各方、调配资源、统筹协调打好基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协调机制,加强对上级联系、主动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和资源。与有关利益相关单位及部门定期开展沟通协调联络活动,加强公共关系维护。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树立“客户至上”理念,培育良好的客户关系,有助于建立公司良好形象。同时加强公司内部资源统筹,在办会、办文、办事中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作用。

3、发挥督办落实作用。

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司领导层决策落实,必须进一步加强督办检查工作,建立“上级、平级、下级”三级督办体系,加大督办力度。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督办检查的后期反馈和激励机制建设,将督办检查结果与绩效激励机制挂钩,并带头抓落实。督办人员要敢督敢查、善督会查、真督实查,将重要文件精神、重要会议精神、重要决策部署、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在实处,体现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4、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3

关键词:“三集五大”;信息化平台;职能优化;结构调整;电力企业;电网运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5-017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420

“三集五大”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重点项目,要提前展开工作,就要以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平台,以做到超前谋划。电网公司为此而开展了运行系统的调研工作并进行了梳理,以使“三集五大”管理体系的建立符合电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于信息化平台的建立,电网公司在设计方案以及梳理流程时,围绕着“一强三优”战略目标展开,将电网公司传统的纵向管理转为集约化的扁平化管理。在管理模式上,更为强调专业技术化、管理模式创新化,在变革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了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对于促进电网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三集五大”体系的内涵

信息化技术支撑下,国家对于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作为目前电网公司的管理标准,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物资销售管理进行集约整合。为了提高电网公司的运行能力,还要实施“五大”管理,即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建设、大规划,使供电公司在安全可靠运行的情况下,使得资源的可利用率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推进电力企业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集约了人、财、物核心管理资源,还将电网公司的管理层级和业务链条压缩,使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同、高效运作。

2 “三集五大”体系结构分析

2.1 大运行体系

大运行体系是将电网公司的各项业务统一调度、一体化运作,其中的内容包括公司调度与设备运行的整合、调度体系功能结构的调整、组织架构的变革、业务流程优化以及管理创新等,将输电设备运行的监督管理控制融合于其中,形成一体化调度控制,并实施国调、分调相结合,确保电网运行顺畅。

2.2 大检修体系

大检修体系实现了检修与运维一体化,其中的内容包括人力、物资、设备、技术等,同时还要对社会资源以有效利用,使得电力运维的检修工作不断深化。要实现大检修体系的全面推进,要对于有关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并逐步完善,同时还要实施必要的培训考核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得业务平稳过渡。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要充分地利用激励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并建立监督机制,以为新的体系运行创造条件。对于工作人员的作业装备以及检测仪器,要注重科技含量,确保设备高效而适用。

2.3 大营销体系

大营销体系是对于组织机构强化指挥协调能力,使各项方案不断细化,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管理体系的协调有序性。营销的效果在于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要,因此,建立跨专业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不仅可以实施标准化设计,使营销业务系统更为完善,而且还使配电、调度系统集成化管理,促使服务支撑能力有所提高。相应地,人力资源、资金运作以及各项培训工作都会有序展开,提高了业务管理效率。

2.4 大建设体系

大建设体系就是要对电网公司的建设实施专业化管理,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建设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管理流程,同时还要对各项建设职能、工程项目以及工艺水平实施管理。此外,还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对于工程建设中的关键节点以有效控制。

2.5 大规划体系

大规划体系,就是要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注重人才素质培养、业务水平提高、建立合理的结构都是规划设计的关键。这其中,提升规划设计理念是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标准和设计技术标准,建立闭环管理控制机制。此外,还要对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地完善,提高规划计划的科学性,以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各级规划的有效衔接。

3 支撑“三集五大”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三集五大”体系引入到电网公司的运营管理中,堪称是一次管理变革。要确保“三集五大”体系有效运行,就要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以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强化风险防控效力,确保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稳步前行。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不仅促进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而且还提高了运维水平。

3.1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即信息管理体系研究、应用技术以及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目前的国家电网公司实施智能化管理,通过建立空间信息平台,对于有关设备的三维模型进行研究,在人机交互环境中,信息管理平台的全景模拟。为了实现一体化运维管理,在信息共享平台上接入监控设备和预警设备,形成一体化运维综合监管系统。各种设备职能的整合,有效地消除了信息与设备资源管理之间的壁垒,实现运维各个环节包括制定运维计划、运维工作安排以及全过程管理控制、运维结果的验收的统一管理。

3.2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

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基于各项资源全面整合而建立起来的,与传统的电网运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所不同。传统的电网运营中,也实施了信息化管理,但是作为独立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其中的信息资源没有与设备以及各项资源构成统一的管理体系,更不会形成一体化的人员培养机制。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是“三集五大”体系建立在各项资源融合共生的基础上,推进电网公司快速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所建立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标准化信息管理流程,信息技术资源、标准化信息管理流程、物联网的技术维护等在信息平台上集成,同时还可以将平板电脑利用起来,以实时上网巡查机房设备、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设备标准化作业,精益化运维、业务处理整合优化。此外,还可以建立信息资源库,对于日常工作中的设备故障处理以及标准化检修等工作内容记录下来,储存在信息资源库中以备参考之用。

3.3 建立信息化平台的规范体系

电网公司要正常运行,就要在建立信息化平台的同时,将有关规范体系建立起来。对于信息化电网建设而言,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要对于整个智能电网系统以规划部署,与各个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商讨,并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标准的信息体系以及通信标准,从而促进发电与用电之间的无缝链接。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完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起来,并根据实际制定方案,可以对于电网运行中所存在的隐性问题以挖掘,为电网的信息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信息化平台的运作可以促进用电系统与经济的协调性

对于电网公司而言,安全管理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有效的经济循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提高电网的系统运行效率,以制定出良好的控制策略。为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还要在信息化平台上引进通信控制技术和信息支撑技术,强化仿真技术的应用,并建立系统风险机制,以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资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资源。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电网公司实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不仅可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还能够确保建设更为规范化,特别是信息管理平台融合了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实现了管理体系的统一,并根据电网公司实际运营情况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 俞弦,施健,唐云善,焦群,郭经红.智能电网通信管理系统建设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11,32(223).

[2] 刘旭生.信息通信专业融合新形势下的信息平台构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4

一、总体情况

在深刻领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根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____市司法局对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覆盖了市、县(区)两级9个司法局(全市辖8个县区)、143个司法所及全市各级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1300余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初步形成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除全面启用国家、省上统一要求的“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司法行政平台上涉及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系统以及按照省、市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要求开通的政法专网视频语音系统外,还在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业务工作及局机关日常办公中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日常办公应用系统两大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包括:OA自动化办公系统、门户网站系统。

目前,____市司法行政工作基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业务数据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信息数据自动分类、智能分析、自动统计、预警跟踪,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直观的效果反映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整体情况,为上级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作用

(一)建设特点。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管理系统、司法鉴定管理系统这5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有以下共同特点:

1.程序架构:采用基于Java技术的三层结构程序,并采用成功运用于数十个软件项目的程序开发框架。程序分为框架层和应用层,框架层完成数据处理底层功能,应用层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在不改动应用层的情况下,可单独升级框架层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2.组合查询排序统计:可对各种数据进行组合查询统计排序,便与在大量数据中找到用户需要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

3.录入数据校验:对所有数据进行合法性校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数据利用:可将数据导出为电子表格、CSV等格式,方便数据的再利用。

5.权限控制:利用框架自带的权限控制功能,可对本软件所有用户进行分组权限控制,也可单独对用户进行权限细化控制。不但能控制各程序模块的使用权限,还能单独对某类数据的查询、操作、维护权限进行范围控制。

6.技术支持:开发公司为本地公司,具有丰富的开发维护经验,加上采用自主版权的程序开发框架,可快速解决程序底层出现的技术问题,能提供长期可靠技术服务。

7.功能切合基层工作实际: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根据使用情况和业务工作的需要进行持续改进,保证每一个功能都是业务工作需要的,并且及时增加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相关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功能。

(二)功能作用。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管理系统、司法鉴定管理系统这5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有各自的功能作用。

1.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用于动态采集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和调解信息,跟踪其发展变化,对矛盾纠纷进行评级,多角度对社会矛盾进行查询和统计。评估系统将可以作为人民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分为19类,依据社会危险性的大小将社会矛盾纠纷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和简单五个级别(社会危险性主要以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来衡量),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以及受理的矛盾纠纷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评估系统可实时查询全市每一个人民调解组织、每一个调解员及每一件社会矛盾纠纷动态调解的情况,市、县司法局根据系统数据每月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整体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党委政府,为决策提供参考。

“评估系统”在全市所有乡镇运行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了“有诉必受,按事分流,单诉人调,复诉联调,分类防控,分级化解,动态评估,综合研判”的运行模式,通过及时客观的收集社会矛盾纠纷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在解决矛盾纠纷统计真实性、实时性方面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基础统计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的空白。司法部派出调研组来____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专题 调研报告;“评估系统”入选为四川省2012年第一批软科学项目;部级刊物《人民调解》对评估机制的运行模式、试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详实的介绍。河南郑州市、新乡市、山东威海市、浙江杭州市、江苏南京市等及川内部分市、县(区)司法局都专程来雅学习考察机制建设。“评估机制”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和工作深度,增强了人民调解工作持续稳步发展的后劲,客观上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态势。

评估系统运用以来,共采集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39000余条,调解机构信息1270余条,调解人员信息9350余条。2013年由____市“大调解”领导小组推广到全市各部门使用,并实现了和省“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

2.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含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

“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化管理,包含了两类特殊人群的登记、台账、统计表、统计图、预警、机构人员输入、机构人员查询等功能,对特殊人群的帮教责任人、帮教记录进行录入,并通过静态评估指标和动态评估指标对帮教情况进行评估。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在全面掌握特殊人群底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库、特殊人群电子台账、特殊人群统计数据库等,既全面掌握辖区内特殊人群总体情况、详细信息,又能通过系统智能判断管理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对特殊人群实施社会危险性评估后,分别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和帮教或矫治重点方向,每季度对帮教或矫治的效果进行跟踪掌握,实行动态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通过该系统,做到分类管控、跟踪研判、实时反馈、有效监管,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该系统在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部门全面使用,纳入系统管理的特殊人群共2030余名,其中:社区矫正人员1070余名,三年内刑满释放人员960余名。

今年以来,____市司法局进一步提升系统功能,增加人员跟踪定位功能。在经多方实地考察,反复甄选后,采用“由市司法局与运营商统一建设,县(区)司法局进行租用”的方式建设。该建设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避免了基层建设的随意性,同时也避免了上级脱离基层工作实际的盲目性;第二是建设资金一次性投入较少,降低了基层资金压力,性价比较高,避免了因资金问题无法顺利建设的障碍;第三是保障了工作的可持续性,解决了后期监控终端的更新维修问题,避免了一次性大额投入而后续工作却跟不上的情况发生。经优化后的系统可以达到人员跟踪定位、文件网上流传、信息网上查询等需求,从而实现对重点人员随时监控,有利于控制重新犯罪;实现流程化减刑或收监,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公正度;有利于横向沟通和纵向管理,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动态衔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含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法律服务人员及法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证照审批、投诉惩戒、案件登记、跟踪监控、咨询服务、报表统计、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功能。通过掌握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从事法律服务事务的基本情况、业务进度、投诉案件查处情况等,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良好有序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案件类型及数量的变化,通过系统智能汇总分析,科学研判,有利于提前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预判其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决策参考,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已有16个律师事务所和18个基层法律服务所使用本系统,共采集案件信息3370余条,法律服务人员信息220余条。

4.公证管理信息系统。

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公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传统办证业务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流程不规范、办证效率低、不方便统计报表数据等问题。能按受理、预收费、配案、证书制作、证书审批、出证、费用结算、证书发放等处理环节进行公证办理的流程处理,可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自动录入当事人基本信息,减轻数据录入工作量。系统除提供公证机构需要的业务统计表外,还能为司法局提供管理指导公证机构所需的统计数据。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市、县(区)司法局对各公证处的办证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办证类型及数量,实时监督办证质量。并通过各地办证情况,发现公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合理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进公证事业发展。目前已采集公证信息3110余条。

5.司法鉴定管理系统。

司法鉴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含鉴定机构管理、鉴定人员管理、鉴定事项办理等功能。具体包括人员登记、鉴定机构登记、主要鉴定设备登记、鉴定受理、投诉信息的录入,能生成受理统计表、完成鉴定统计表、鉴定分类统计表等报表和鉴定业务统计图、鉴定机构人员统计图。对鉴定流程可根据鉴定机构的大小,选择标准流程或简易流程。目前全市4个鉴定机构使用该系统,已录入鉴定信息近600条,鉴定人员信息68条。

三、日常办公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

(一)OA自动化办公系统。2011年2月,____市司法局基于党政网建设了综合自动化办公应用系统(OA系统),具有收文管理、发文拟稿、发文设置、归类存档和检索等功能,并且公文的正文支持修改留痕等各种应用,可自动进行流程跟踪、查办,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效集成,实现了有效管理。

(二)门户网站系统。2011年底,____司法行政网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门户网站除开辟了综合信息、领导活动、司法调研、依法治理、队伍建设、案例选编、县区动态、局长信箱等反映司法行政工作情况的17个常规版块外,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陆续开辟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服务‘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走基层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转变作风、司法为民”等专题栏目。自2011年底建设开放以来,访问量已达9.6万余人次,并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被____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网站建设先进单位。

四、基本成效

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整合,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范围,有效地节省了行政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实行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办公模式相比较,全市每年可节约工作成本230万元以上。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5

关键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研究与开发;微观机制

一、跨国公司从传统集中式研究与开发(即R&D)向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演变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是其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在发展前期,跨国公司的生产、制造与营销往往已实现国际化,甚至全球化,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研究与开发活动多集中于母国,或者只是在地理相近的国家中进行。传统的集中式研究与开发活动在跨国公司的技术发展历程中曾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利于研究与开发预算的资金控制、通讯和管理的成本降低、防止信息的泄漏、克服由各国间文化差别所引起的在研究与开发协调中产生的问题。但如今其表现出越来越无法适应世界经济与跨国公司新发展的趋势。其根源主要在于:

1.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具有潜在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信息分布于全球各地。每一个跨国公司必须在全球设立多个R&D机构以获得这些新知识、新信息,从国外大学或R&D机构甚至竞争者中获得相关的最新产品成果,从而进一步充实本公司的开发能力。

2.跨国公司需要以越来越快的步伐来适应全球各地对产品需求的变化与增长。每个公司必须建立一种R&D机构网络用以获得当地需求的新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从而保持本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东道国科研人员、工程师的薪水可能比较低,也促进了跨国公司从传统集中式R&D向全球战略下R&D演变。

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从全球角度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抓住全球性机遇,进行全球性选择和部署,确定全球性战略目标,取得最佳的长期总体效益。在全球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大型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活动也逐渐趋于全球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医药、电子等行业中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抛弃了传统的研究开发方式,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全球R&D网络。例如,佳能公司在5个国家建立起8个R&D机构,摩托罗拉公司在7个国家建立了14个机构,布里斯托·米尔(Bristol-MyersSquibb)公司在6个国家建立了12个机构。一项调查显示:32个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中,最为成功的公司往往在全球设有R&D网络,从而使其获得的最新市场信息转化为创新产品。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基本程序

对目前主要跨国公司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其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活动一般有以下基本程序:

(一)在跨国公司内部建立技术指导委员会

为了创建一种全球化R&D网络,跨国公司往往首先建立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团队。公司总裁以及高层经理人员建立一个由5-8人组成的技术指导委员会,他们往往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还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在一些公司,一些研究与开发人员被送往制造部门训练,最终成为该部门经理人员,而一些工程师从生产制造部门转到R&D部门,担任R&D部门的副总经理。技术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调动公司内各种资源,并能够对研究与开发项目进行有效地、积极地管理与监督。

(二)选择新的R&D机构

就目前主要跨国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看,新的R&D机构主要有两大类型:(1)母国基地扩张型,即研究与开发活动主要是为了从公司的竞争者以及国外大学获取有关信息;(2)母国基地开拓型,即研究与开发活动主要是为了支持海外制造基地生产出能与当地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化产品。与扩张型相反,研究与开发信息是由母国研究与开发机构总部传向国外有关机构的。

一项调查表明,大约45%的跨国公司R&D机构采用母国基地开拓型。两种类型的R&D机构平均人数大约都在100人左右。但是,这两种形式在其战略目的以及领导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见表一)。

(三)为R&D机构选择区位

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一般在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设立,以最快速度获得新的研究与开发信息。母公司只需把来自不同地点的R&D机构的信息作有效的整合。此时,跨国公司一般采取以下方式:通过在同一地域内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会议;通过雇佣竞争者员工;通过寻求竞争者使用的实验设备以及研究服务信息。例如,美国的硅谷拥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式专家团体用来与周围的大学交换科技信息,如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与之建立的产业联建工程。又如在通信技术领域,西门子公司、日本电气公司、松下公司和东芝公司都在普林斯顿大学、贝尔实验室附近建立自己的R&D机构,以便利用当地的一些专家。同样道理,在相近产业中的一些跨国公司,如惠而浦公司、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等在日本东京附近建立了相应的R&D机构,日本电气公司在伦敦的一所大学实验室附近建立了通信设备R&D机构,佳能公司在法国主要的通信研究地区设立了其自身的R&D机构。这样,当一些竞争者或者大学率先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取得科技成果时,这些公司便可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相应的成果。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则在较大的市场以及制造工厂附近设立,以便将其产品较快投入国外市场。过去,一些跨国公司在海外开设工厂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低工资或者克服贸易壁垒。而现在,跨国公司所从事的复杂的制造业要求R&D机构与之相配套,从而保证技术能够较快地从开发向制造转化。例如,惠而浦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在新加坡生产制造厂附近设立了实验室,用来制造磁盘驱动器以及其他复杂的硬件设备,从而使实验与制造紧密结合,制造过程越是复杂,制造工程师与研究与开发人员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三、建立新的R&D机构

不论采取母国基地扩张型,还是采取母国基地开拓型,跨国公司建立新的R&D机构一般都需要经过三个过程:

(一)选择最佳R&D机构经理人员

一个成功的R&D机构经理人员对于R&D机构的组织文化以及长期的研究与开发计划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跨国公司全球R&D机构最佳侯选人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他们首先是在工程技术方面有一定成绩的科研人员或工程师,同时又具有相当的管理经验。

2.他们对于母公司以及东道国的文化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将新的全球R&D机构有效地融入跨国公司已有的R&D网络当中。

3.在他们与当地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接触时能有效地克服各种矛盾与障碍。

4.他们对于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种综合研究、判断和理解能力。海外R&D机构必须将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凝结成新研究成果,进而开发产品。例如,日本佳能公司在英国设立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就通过对科技的整合,研究开发成功一种在欧洲非常适销的扬声器,进而推广到全球市场。

当然,不同类型的R&D机构对经理人员有着不同的要求。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的经理人员一般是杰出的当地科研人员,可以将跨国公司R&D机构与当地科研机构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东芝公司利用其记忆芯片的合资企业与西门子公司在德国建立了良好的地区合作关系。通过这个合资企业,东芝公司加入到西门子公司与当地大学的一些联合开发网络当中。这不仅能使东芝公司从当地的大学招聘到很多优秀工程技术毕业生,而且使东芝公司与德国当地国立R&D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开发关系。

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的经理人员则往往从跨国公司内部选拔产生。他们比较熟悉跨国公司内部的文化及制度,能将跨国公司新R&D机构的科研人员与国外制造、营销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将研究开发的新技术从母公司向其海外设立的R&D机构传递,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母公司的有关意愿影响海外的制造与营销机构。例如,一家美国石油公司在英国建立了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其经理人员原先在母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并且对美国当地的生产制造企业的产品制造质量进行监督,因而能够有效地领导新的R&D机构。

(二)确立新的R&D机构的最佳规模

一项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建立新的海外R&D机构通常需要30-40名员工,经过一个阶段,发展到200多名员工。如果跨国公司在全球已建立了几个R&D基地,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在新的更大的R&D基地上取得成功。如果海外R&D机构太小,那就会缺乏规模效益,员工之间也会缺乏应有的跨文化交流。同时,一个小的R&D机构也不能够得到当地科研机构足够的重视。这样,他们就可能在信息获得以及参与有关科研活动方面有很多障碍。如果海外R&D机构太大,其文化会出现“真空”现象,研究人员也会感到孤独。规模效益带来的益处会被文化交流的障碍所抵销。

(三)在R&D机构运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调整及信息交流

在新的R&D机构初始的运作过程中(一般1-3年),其文化融合以及基本工作正在形成。在这一阶段,母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新的R&D机构往往保持紧密联系。新R&D机构会对研究领域作出明确的规范,并与本公司现有的R&D机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新被雇佣的科研人员往往非常重视整个公司内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也非常重视为总公司提供新信息,非常重视去适应当地政治、经济等环境。

当一个新的R&D机构已真正融入整个跨国公司内,其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建立起一种新的机制将R&D机构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与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融合在一起,关注R&D机构的研究进程,掌握最优调整速度以利于新R&D机构及其研究开发项目的转换,进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于海外的研究与开发的复杂过程,跨国公司一般都进行不断地评估和弹性管理。高级研究开发经理决定有多少研究开发项目,需要母公司支持的有多少;决定正确的组织结构以及雇佣合同;建立适当的管理政策使科研人员从公司内各个R&D机构之间进行流动,同时还有利于雇佣当地科研人员。

快速地进行信息交换对于R&D机构融入整个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佳能公司实行了一种特殊的机制,研究与开发人员可以从母国基地扩张型R&D机构转移到母国基地开拓型R&D机构。施乐公司建立起公司内部一个卓有成效的信息交换系统,这一系统可以让高级研究开发经理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公司全球范围内从事某一项目的研究人员数量。当然,跨国公司也非常重视研究人员面对面的交流。很多公司保持着定期研究开发人员的全球性会议。这些会议不仅有公司内部的研究开发人员参与,而且还有当地的特殊供应商以及当地大学的一些科研人员参与。R&D总部往往扮演了一种信息传递者的功能,以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渠道快速地将有关指示传达到公司的各个R&D部门。

四、整合全球R&D网络

随着母国以及海外R&D机构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便逐步将两大类R&D机构组成的R&D网络整合起来。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管理R&D网络的趋势是全球性协调,而不是地区性管理。它不但要求原来意义上的人本管理(如对管理人员的调配)以及过程管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全球协调管理。

跨国公司R&D机构总部的研究人员继续在研究与开发核心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其全球性R&D机构的经理人员则在研究开发日程、开发成果等方面建立起不同R&D机构间的直接联系、信息交流。高层公司管理人员与高级研究开发经理对本公司现在以及将来研究与开发能力都有详尽的了解,在整个研究开发计划以及研究开发任务的分配中紧密合作(包括统一监督与考核),以便使研究开发经理较为准确地决定其研究与开发时间表以及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使科学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产品。

——————————

参考文献:

1LouisT.WellsJr.TheProductLifeCyeleandInternationalTrad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2.

2RaymondVern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LifeCyel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ume80NO.2May1966.

3GlobalStrategies-InsightsFromtheLeadingThinkers.HarvardBusinessReview.HarvardBusinessSchoolPublishing.1994.

4NeilHood,StephenYoung.TheEconomicsofMultinationalEnterprise.LongmanGroupLimited.1979.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6

关键词:装备制造;精益生产;流程管理;模型构建

北车大连公司在生产模式上,不仅有基于库存和管理的轮番生产、组合生产,还有基于订单的定制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种多样化,同时同类不同型号产品的生产流程又有一定的重合度,因此研究北车大连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在装备制造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数据搜集与处理

本文的研究数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分别为问谈采访和实地调研。一方面笔者一直从事机车行业产品设计和管理工作,对公司产品的生产、设计以及工艺要求情况较熟悉,同时对各生产车间及物资、技术等相关部门的生产人员、调度员、质检员等进行了问谈采访。另一方面,笔者采集了ERP系统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例如各部件加工时间、工人工时、机器设备占用、生产计划、库存及物料管理等。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原始数据信息支持。

二、案例分析

(一)车间组织结构

北车大连机车公司设立四个车间,包括三个机械车间和一个总装车间。各车间分别下设技术、管理、设备、检查、调度五个职能组。

(二)产品生产基本流程分析

北车大连公司产品种类繁多,通过归纳分析,各类产品的生产基本遵循以下流程:市场调研--按要求进行整机研发--分解为配件研发--整机及配件设计--试制与改进--配件批量生产--整机组装--调试检验--生产销售循环。

(三)生产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通过问谈采访和实地调研,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本文认为北车大连公司生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机车产品种类多样,零部件构造和工艺比较繁杂。目前公司为避免停工待料,一次性采购物资批量较大,加重了材料投入成本,同时由于生产计划不准确,产成品在公司滞留的时间较长,加大了库存成本。(2)公司的生产计划下发给各个工序后,各工序按照本工序的计划数量进行生产。由于各工序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都是按照本工序的计划进行生产,忽略了生产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没有考虑工序间的协调对接,使得工序间的在制品积压较多。(3)由于在制品库存的存在,致使生产现场作业空间不整洁,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库存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制品库存掩盖了生产中会出现的问题,如:产品的质量情况、生产线的平衡情况、设备的运行状态等,从而不利于对生产进行有效管理。(4)机车产品生产环节众多,但因为信息流动性较差,信息反馈速度较慢,各生产环节信息不对称,以致生产数据无法及时准确达到共享,工序间的物料无法得以充分流动。前一道工序不管后面工序的需求,盲目的将自己生产的数量传送到后工序,使得生产线流动不协调,生产效率不够高。(5)种类繁多的机车产品零部件,其生产流程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同一零部件,由于不同型号的机车对同种零部件的精度要求不同,也会造成同一零部件的同一工序可能在不同的设备或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路线复杂多样,一旦某种零部件缺料会导致后工序停产,造成生产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提高车间的精益管控能力,有必要建立精益生产管理模型,提高生产计划的可执行性、数据采集的及时性、生产监控的准确性、生产调度的灵活性,进一步降低在制品成本、提高生产线流畅性、缩短生产周期,为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提供支撑。

三、精益生产管理模型构建

本文根据机车产品的生产特点,运用精益生产思想工具,从三个维度构建整体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型。具体思路为:以机车产品的生产过程数据信息化为基础,构建产品过程数据信息采集模型,实现生产过程各因素信息化;通过整合分析这些信息,将生产人员、生产设备、生产物料这三个生产的关键因素有机结合,构建基于人、机、料互联的生产模型,达到均衡高效生产;在此基础上,设计车间生产的动态调整模型,以应变企业日常生产中常发生的几类突况,保证了模型整体的机动性和实用性。三维度模型关系如图1:

(一)产品过程数据信息采集模型

产品过程数据来自生产各环节,具有数据量多、分布散的特点。完善的数据采集机制,实时、准确地对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信息采集至关重要。产品过程数据信息采集具体过程为:A.在计划、物料、工艺、质检等过程中建立信息采集点,并且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类。B.在有零部件追溯的工位节点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实现对零部件的追溯和读写。C.形成能够暂存产品信息的功能数据库,实现对已产出和装配的产品进行查询浏览,即对产品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D.建立产品过程数据处理机制,整合数据信息,提高分析效率,达到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可靠,为计划管理、调度等后续流程提供支持。

(二)基于人、机、料互联的生产模型

车间生产的顺畅进行需要人员、机器、物料三因素之间的协同配置,在实施产品过程数据信息采集模型的基础上,“人、机、料”互联的生产模型将生产作业计划作为主线,基于产品过程数据信息采集模型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最终实现计划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物料信息的互联,使整个生产过程达成一体化。继而结合产品及技术工艺BOM,识别生产过程中对工艺、设备、物料不同方面的需求,对识别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生产计划,从而保证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基于“人、机、料”互联的生产准备模型如图2所示。

(三)车间生产动态调整模型

机床企业的生产会遇到缺料、订单变更、产品质量等干扰正常生产的问题,从而使车间生产作业执行过程不流畅。因此,本文还建立面向这些问题的车间生产动态调整模型,帮助企业找出此类约束条件下可行的生产作业解决策略,为车间快速组织资源、及时应对突发变化提供有效调整策略和方法。该模型包括干扰信息采集、基于车间现场实时信息的调整程度分析、调整因素分析、与历史生产数据的对比和调整策略选择。基于产品过程数据信息采集模型对生产资源(设备、物料等)状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生产资源利用情况。将上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生产调整程度和调整因素数据,最后根据调整事件信息与历史生产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与该调整事件对应的调整策略,实现动态调整。由此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产品按时交付率。

四、结论

精益生产管理模型通过面向生产车间计划订单、库存物资、技术设备等要素和流程的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帮助企业人、机、料互联生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提出应对物料不足、紧急订单等情况的动态调整策略,解决了企业生产线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生产的问题,提升了企业生产的协调应变能力。对提高我国机车装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伟东 单位: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立岩,赵国伟,赵志宇,李伟.工艺流程优化在复杂零件加工中的应用[J].国防制造技术.2012(04)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7

应急系统指挥中心效果图

北京东方正通科技有限公司是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中国科学院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由美国、英国归国的科技人员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博士、硕士为主要技术力量组成。现有博士后2人、博士6人、硕士20人。公司专注于城市应急指挥信息化体系的研究和政府应急平台的技术和产品开发,针对应急领域提供标准研制、咨询规划、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一系列服务。

2003年非典时期,东方正通公司开发出中国第一个区县级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应急管理信息系统(HEMIS),并在海淀区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之后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研究与产品推广,又先后完成朝阳区、宣武区、顺义区、房山区和石景山区等多个北京区县专项或全面政府应急平台的建设。2005年起,公司参与建设了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市政管委和北京市政府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目前北京市应急办正在运行的“北京市公共安全信息网()”、“北京市应急值守系统”和“北京市应急指挥信息报送、调度和系统”都是由东方正通公司完成的。

东方正通公司作为北京市应急指挥专家组成员,自2003年8月起与北京市应急办、北京市信息办等单位一起编写了国内第一个省部级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标准―《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标准)技术支撑体系》,该标准于2005年底正式并成为北京市(及其各区县)建设政府应急平台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公司参与编写的部级、省市级信息化标准还包括:国家卫生部《中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体系》、北京市信息办《北京市区县及专项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北京市应急办、北京市信息办《北京市应急指挥平台软件系统总体技术方案》等等。东方正通公司是“美国应急管理技术委员会(EMTC)”、“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和“国际结构信息标准化组织(OASIS)”等标准化制定组织的高级会员。公司目前在美国设有研发中心,在法国设有分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化IT技术的交流和利用。

2006年8月,东方正通公司中标承接了北京奥组委“2008年奥运运行指挥技术保障系统方案规划”。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分析借鉴悉尼、雅典、都灵等奥运城市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制定北京奥运运行指挥技术保障体系。项目针对北京奥运指挥调度的信息、通信、监控等方面,提出一套适合北京现状的奥运运行指挥技术保障系统的规划方案,并实现与北京市应急指挥体系中总指挥部与各分指挥部之间的联动指挥和协调管理。该规划将于2006年12月底完成。

2006年10月25日,国务院应急办发出关于委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承担单位的通知(中机发11770号文),并在全国通过海选+推荐的方式确定了20余家公司入围项目的承接商。最终,依照国务院提出的“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条件”、“拥有应急指挥相应项目完成经验”和“具有相应资质”三个标准,东方正通公司在众多被推荐的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家代表北京市入围国务院“省级应急平台和城市应急联动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的承担单位,正式参与我国未来三年全国公共安全应急网络的建设!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8

关键词: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根据集团公司“三型”机关建设的要求,遵循“制度完善,流程规范,协同作业,细化管理,系统保障”的理念,从搭建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着手,按照“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的思路,公司上下认真学习,有效组织,立足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搭建起覆盖全公司的集中办公自动化信息平台。经过公司上下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了创建有速,运行有方,执行有效的工作目标,为公司优化固化办公流程,提供信息资源共享,进而推动管理变革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员工认真学习,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公司领导认识到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企业财富,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必须准确把握这种新的发展方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公司将发展信息化作为加强管理,夯实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007年4月13日国资委召开第一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李伟副主任在会上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落实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知道意见》精神,加快华晋公司办公信息化建设,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协调,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实施。公司领导提出将办公自动化作为管理信息化的起步系统,长远着眼,建设开放型系统。要通过办公自动化带动管理信息化,集成各类信息,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于2008年10月份正式调研实施,11月份系统上线,12月份开始试运行,2009年1月份正式上线运行。从调研实施到正式运行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公司领导亲自带头学习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并积极动员全体员工熟练掌握办公操作系统,对OA系统的高速有效运转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OA系统在全公司推广时涉及12个职能处室,主要面向7个直属单位,7个二级单位,1个全资子公司,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人员多,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成为OA系统推广遇到的主要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党政办公室作为主要实施部门,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全员学习。先由系统管理员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由办公室人员对其他部门员工进行操作培训。每人负责几个部门进行指导,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努力下,培训工作形成了以点推面,全员推广的良好氛围,为OA系统的运行和推广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规范制度,强化管理,确保自动办公化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公司管理制度法规的映射,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缩影。所有的工作流程,人员权限设置,必须依托于公司根本的规章制度和会议文件精神。公司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教育,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重特大信息系统事故。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场地安全。 自系统2009年1月上线运行以来,公司结合OA系统特点和实际运行情况下发了《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OA管理办法》、《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合同送审流程管理办法》、《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单项奖金审批流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及说明。使OA系统的运行施之以法,行之有据。用制度规范流程,强化执行力度,双管齐下,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OA系统稳定运行。

三、资源共享,再造流程,以自动化办公系统为契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公司通过不断降低自身经营管理成本,建立内部通畅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最佳的资源配置,实现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迅速反应,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公司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交流的快速通道,协调公司各方面工作,重构企业资源。华晋公司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达成了经营不断透明,监督不断上移,授权不断下放,流程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加强,风险有效控制,实现了以下9大功能特点:

(一)责权明确,分工有效;系统按照组织机构和人员岗位建立个人和职务级别信息,根据岗位分工和级别设置相应的办公权限,等同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权限。所有文件资料,信息,流程分级管理,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在系统权限设置时,对每个岗位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都重新明确的定位,切实做到了“放则高效,管则可控”。

(二)优化固化,再造流程;在系统实施中,OA办公自动化系统以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简单实用易操作为原则,采用表单加流程的方式,实现了对管理流程的梳理与再造。申报审批按照权限执行,办公流程公开透明,管理流程固化,变人为控制为计算机控制。通过系统建设和实施,对繁杂分散的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将管理制度落地为实在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公司的执行力。同时,办公信息化的环境对每位员工每个业务环节的管理提出更高更强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岗位职责行使权限。通过网上审批的刚性执行,实现“行为约束”和“制度落地”。制度直接落实到流程节点,规范各级人员行为管理。公司管理行为的提升依托于办公系统,办公系统又促进“管理规范”。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控性,实现了优化固化流程的工作目标。

(三)信息资源有效共享;OA办公系统包括单位空间,部门空间,个人空间三个界面。

单位空间界面有定时更新的单位新闻和公告,目前公司的华晋焦煤报可以直接上网,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阅,方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最新动态。同时,预留

了股东和兄弟单位报纸新闻版块,为各兄弟单位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公司文件栏目中上传了公司2008年以来公司下发的所有行政文件,行政函,党委文件,董事会文件,党政函,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件,可以根据标题,发文时间等关键词进行快速检索查找。网络新闻栏目为公司和各二级单位及时报道最新讯息提供平台,实现了新闻的及时和传阅。并将与煤炭行业相关的资讯和国家宏观政策研究资料在政策研究栏目。数据报表中根据权限共享了每月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统计月报等信息。

部门空间中,每个单位和部门都设置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督察督办栏目。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可以及时查看部门工作计划和完成进度。随时随地了解公司工作具体落实的进展情况。部门公告栏目用来各二级单位文件及相关管理制度、管理职能等。

个人空间中有待办事项,跟踪事项,固定流程模板和关联系统,是个人办公处理事务的信息平台。

(四)协同办公高效运转;协同办公是OA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宗旨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集团只能发展规划,实现各部门间的协同帮工和办公流程自动化,为各级组织和员工提供高效及个性化的服务。覆盖全公司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平台,为跨单位,跨地域的协同办公行为提供管理模式,以人为核心,以工作流为载体,完成人找人,人找事,事找人。同时,OA系统也是组织计划管理,指挥控制,监督执行,协调事务的管理平台。通过流程传阅,大大缩短了传统复印式传阅时间。网络电子审批及时高效,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外地二级单位也在统一的平台上办公,协调处理日常事务,实现了事事有据,人人有责。通过系统近两年的运行,经过与管理需求的反复互动,公司部门间协同办公的水平,工作流程的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五)移动办公及时便捷;系统运行后,公司外地单位员工和出差人员不用携带大量的文件数据,只要通过互联网登陆账号进入公司办公网站下载所需文件报表即可正常办公。同时,OA系统结合企信通手机短信平台,通过个人设置可以对所有待办事项进行手机短信提醒,实现了移动办公和异地办公,做到急事急办,随时随地办理。

(六)督察督办及时公开;在OA办公系统的单位空间中设置有“督察督办”专栏,管理人员可以对会议,文件安排,和领导交办事项进行督察督办,检查详细的流程,并公开接受监督。这样就为领导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时间跟踪和监督手段,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日常工作督察督办的工作平台。

(七)监督有效,考核有据;工作中所有的审批程序和文件处理流程都公开透明,监控可视,相关工作人员的审批时间和审批意见都有明确的记录。对二级单位的管理业务可视可控,为公司实行分级管理适度放权加强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每项事务的处理有详细的全程追踪和明确的记录,为公司执行考核和实行限时办结提供了完整详尽的依据。显著的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八)办公系统开放兼容;OA系统在建立初期预留了与股东双方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接口,以及内部ERP信息系统无缝接口。保证了组织多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处理能力,为办公系统后续的升级扩展留有空间。

四、总结经验,广泛交流,学习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公司办公提供了一个协同办公门户和管理平台,涵盖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协作管理、审批管理、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文化管理、公文管理等内容,支持企业的信息化扩展应用,有效帮助公司解决了战略落地、文化建设、管理规范、资源整合、运营管控等难题,是组织管理的最佳实践。它也是公司内人员沟通、授权、请示、汇报、审批的平台,是组织计划管理、指挥控制、监督执行、协调事务的平台,是传递组织价值、培养公司文化、推广和复制公司制度、知识管理的平台,还是各级部门的信息平台。与传统的组织模式相比,OA办公自动化系统将更有效地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率,极大的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9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1959~1967年为创始阶段。1959年,省劳改系统的生建八三厂成立了半导体技术研究室,开始仿制半导体分离器件。相继试制成功低频小功率三极管、二极整流管、高频小功率晶体管以及日本制式的7管半导体收音机,分别填补省及国内空白,拉开了市电子工业发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市委第一书记王士超带领市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到上海考察电子、钢铁等工业的发展情况。返回后,在中共市委的倡导下,创建了市第一批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1966年前后,无线电元件研究所、稀有金属研究所、博山无线电实验所、张店无线电厂等相继成立。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玻璃釉电容器、半导体收音机等。

(二)1968~1983为探索发展时期,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的打基础阶段。从1968年开始,我市一大批电子工业项目上马,厂点曾一度增加到65个。1972年,成立市电子工业局,开始对厂点布局、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调整后,全市共有电子企业20个,职工2489人,固定资产507万元。产品门类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无线电五厂研发生产全国第一台海底地貌探测仪、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生产全国第一支500瓦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和第一支超高频大功率硅晶体管、无线电三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只读存贮器写入仪、球磨工业测量仪器振动传感器和智能动弹模量测定仪、市无线电二厂与航天工业部二院四部联合试制成功WDH—1型微机控制多功能呼吸机等。同时,我市生产的整机新产品还有集成电路计算机、毛细管粘度自动分析仪、顺序控制器、光电提花机、双喜牌黑白电视机、微波烘干炉等。无线电研究所、无线电二厂、三厂、四厂、五厂、六厂、七厂和生建八三厂研究所等8个单位,成为电子工业的骨干企业。

(三)1984~2003年,国内消费电子高速发展,我市电子产业出现“命系彩电”现象,由于彩电企业错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导致我市电子工业落后于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争相引进彩电生产线,从而引发了全国性的引进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线的热潮。这次热潮的结果是我国成为全球的电子产品加工中心,广东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费类电子产品逐年大幅降价。由于我国企业多数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创新能力提高缓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从日本引进1条年产15万台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由于引进过程中忽视了国内配套问题,我市的彩电生产未能得到国内一流的元器件厂商的支持,产品质量一度成为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痛失了发展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被青岛海信兼并。即使如此,当时的电视机厂也是我市电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近20年的时间里,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占到我市电子工业的一半,其他多数企业也都围绕电视机配套上项目,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市的显像管、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谐振器等元器件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90年代末期,元器件企业未能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也未能及时更新换代,显像管及阻容感元件企业相继陷入困境。而二极管生产企业异军突起,通过对外合作,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产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赢得了发展的机会,成为国内领军企业。

由于我市工业基础整体相对雄厚,加上电子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技术娴熟的产业工人队伍及优秀的产业管理人员。在本地工业需求的拉动下,我市电子工业领域逐渐出现了一些仪器仪表企业,但规模相对较小,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无线电一厂、二厂、三厂、五厂、无线电研究所、博特通讯、晨鸿电工、银河、科汇电器及信通电器等小微企业在油分析、医疗电子、电力自动化、电力电子、通信检测、通信维护、汽车检测、节能环保等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品。但是由于企业对于所服务的行业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的跟踪,对于仪器产业的发展规律缺少必要的认识,错失了做大做强的机会,部分企业甚至昙花一现,从高盈利到倒闭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这些企业的积极意义在于培养了仪器仪表业的人才,积累了产业经验,为后来我市创建省仪器仪表产业园做了铺垫。

(四)2004~2010年为调整、壮大阶段,在巩固元器件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了投资类产品的投入,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随之壮大。2004年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1.07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1.3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61.26亿元,利税8.92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15亿元;08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14.6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利税22亿元;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9.23亿元。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定位。所谓定位有两个含义,

一是认清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和地位。在二十一世纪初,国内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市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因此提出“一代引进,二代创新”的技术改造工作思路,强调仿制加优化就是创新。

二是搞清楚电子信息产业的性质。IT就是信息服务,既要找准所要服务的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又要熟悉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才能提供信息产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只有同时熟悉客户业务、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持续发展。

2、调整。长期的低效益阻碍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因此提出“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的整体思路,借助于高技术创造的高效益,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借助于行业投资的高收益率,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信息产业。2005年以来,我市信息产业连年高速增长,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大大提高了信息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吸引了其它行业的投资。依托大企业、大集团、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初步显现,铝业、华泰轴承投资集成电路卡模块、IC载板,新华医疗器械公司投资医疗电子,博山防爆电器厂投资节能电子都是非常鲜活的例子。

3、突破。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的我市电子信息企业难以在消费电子产品上与国内的大企业抗衡,只能先从一些较小的领域寻找机会,先做强后做大。因此提出“专注特色领域,培植专项冠军”的提高竞争力思路。新华医疗、泰光电力、山铝电子、美林电子、科汇电器、信通电器、中惠电器等一批企业成为专项冠军,从而为我市信息产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4、立足。着眼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寻找我们的立足点。根据新的规划,资助相对较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扶持相对较大较强的企业,促进产业聚集、人才聚集,为我市信息产业高速增长蓄积力量,现已建成的“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微电机”和“软件”四个省级信息产业园区成为重要的发展基础。

二、现状及发展优势

(一)现状

1、产业规模及经济效益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为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67亿元,实现利润27.09亿元,实现利税39.23亿元,产业规模居全省第5位。拥有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个,软件产业园1个,认证软件企业累计33家,登记软件产品累计118个,软件著作权累计120个。

2、产业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高度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省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良好氛围。2007年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及相关措施。2008年设立了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国家产业政策对我市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2009年,市政府印发了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淄政发〔2009〕61号),出台了《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截至2010年末,我市共有54家工业企业列入创新成长型企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占三分之一。

3、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市拥有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软件园1个省级软件产业园。

年,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共入驻企业超过百家,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超过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的50%,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4、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医疗电子、石化电子、节能电子、电子元器件、微电机和嵌入式软件企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有较大影响力,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全市信息产业现有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工程研发中心7个、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RFID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分站2个。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企业规模偏小。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列第五位,与前四位的青岛、烟台、威海、济南相比差距较大。电子信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龙头企业。

2、整体人才缺乏,企业急需优秀的管理团队。我市创业企业多,产品涉及面广,发展到一定阶段,因管理团队跟不上导致企业难以上台阶的现象较为普遍。我市IT人才流失严重。软件、电子技术、国际商务高端人才大量流向京上广一线城市,整个行业缺少像大连、苏州等先进城市那样形成人才聚集的大动作、大项目。

3、重大外资项目少,经济外向度低。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引进外资工作起步较早,但是缺乏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多数企业尚未融入全球生产贸易体系,服务外包尚在起步阶段,全市167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中,有出口贸易的不足20家。

(三)发展优势

我市信息产业有七大比较优势:

一是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品包括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节能电子、环保电子、分析仪器、监测及检测仪器等在我市有较好的基础,在加强产学研合作基础上不断自主创新,可建成我国重要的应用电子产品生产及进出口基地,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信息终端,进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形成产品集散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是电子元器件企业有较丰富的生产及国际化经验,充分发挥企业和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的作用,下大力气承接国际元器件产业转移,我市可成为环渤海地区主要的元器件生产基地。

三是工业控制微电机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可拉长产业链,创建技术国际领先、产业配套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的微电机生产基地。

四是集成电路卡(IC卡)模块封装、测试的产能居国内前列,借助于IC卡的优势,发展其上游的晶圆测试、集成电路设计,进而推动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在我市的聚集,形成高效益、无污染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五是电力电子产业链逐步形成。由电力电子芯片设计、电力电子模块封装、电力电子核心元件、器件、整机及应用系统组成的产业链自主创新逐年增强,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

六是绿色能源产业具备了发展基础。各类绿色储能装置及原材料、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风力发电电机、动态无功补偿发生器、自动控制系统有实质进展,初步具备了规模发展条件。

七是行业应用软件在医疗、钢铁、建筑等领域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嵌入式软件拥有一批全国专项冠军企业。近几年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为嵌入式软件向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引导与资金扶持。鼓励自主创新,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电子信息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拉动服务外包和对外贸易。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强化园区建设,吸引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形成高质量产业聚集。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新的应用拉动产业发展,实现有盈利的高速增长。

(二)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重点发展电子仪器仪表一个产业集群,拉长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2015年,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达到2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链达到200亿元,电力电子产业链达到200亿元,微系统产业基地达到100亿元。推动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建成全国以医疗电子为代表、以传感器为核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微系统(MEMS)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仪器仪表产业园、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微电机产业园及软件园。

四、发展重点

(一)电子仪器仪表产品

1.医疗电子。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干医疗电子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企业规模,带动我市医疗电子企业高起点发展诊断治疗设备、医疗影像设备、重症监护设备和医用信息化终端。鼓励和引导我市传统医疗器械与信息技术融合,研发医疗电子产品,实现医疗器械产业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业化,科创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全自动仿生助产仪产业化,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的医用血浆病毒电子灭活柜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

2.能源计量仪表。鼓励企业围绕能源系统、工矿企业、公用设施、智能建筑的水、电、燃气、冷热计量与监控需求,研发数字式多功能网络化能源计量仪表。着力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用户使用效率。重点支持计保电气有限公司的智能电网用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卓尔电气有限公司的远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统,贝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新型电子式智能电表、水表等相关产品项目。

3.分析仪器。鼓励仪器有限公司、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分析仪器标准的制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扩大服务领域。在光电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色谱、光谱、质谱仪器;在油分析仪器的基础上,发展气体分析及称量仪器。加快分析仪器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系统集成提供商转变,由单一产品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重点支持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常量水分测定仪、红外光谱辛烷值分析系统,仪器有限公司的露点测定仪、颗粒计数仪,仪器有限公司的军用车载油品分析装置项目。

4.检测、监测仪器仪表。发挥我市仪器仪表研发及产业化优势,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汽车检测检修、通信运营维护、高低压测量仪表市场的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应用产品,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提高配套能力,形成产业聚集。围绕物联网发展和应用需求,推进仪器仪表的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重点支持信通电器有限公司的3G网络测试仪表研发项目,惠工仪器有限公司的激光飞灰含碳量在线检测系统,思科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绝缘子故障激光定位侦测器,科大微机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测试仪,三泵科森仪器有限公司的消防自动泡沫比例调节器及整机系统项目。

5.汽车电子。抓住我市打造电动汽车最大生产基地的契机,支持我市有基础的信息产业企业搭建电动汽车信息技术研发平台,对驱动电机、控制微电机、控制总线、各类电池、汽车电子部件进行改造升级,掌握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重点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车辆智能化网络控制及故障诊断系统项目、山博电机公司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及国利新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容电池项目。

(二)集成电路产品

1.集成电路设计。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基础的企业开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逐步向IP核、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延伸,为不断成长的集成电路产业提供发展的源头动力和方向。重点支持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芯片研发,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集成电路MAX17075替代产品项目。

2.IC卡模块封装、测试。支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微电子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加强软件研发,充分发挥IC卡载板的产业化优势,降低封装成本,抢占全国市场份额,打造集成电路卡载板制造、模块测试、封装等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条。

3.专用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支持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扩大晶圆测试规模,满足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企业的配套需求;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集成电路测试封装企业投资,主动承接台湾等地的集成电路企业转移,壮大无污染、高附加值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重点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亿只集成电路系列产品项目,科讯集成电路测试有限公司的年测试10亿片12英寸晶圆测试项目。

4.关键封装材料。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关键材料,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为我市集成电路封装产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创造条件。重点支持恒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产40亿片IC卡载板项目。

5.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及天利和软件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软件公司扩大射频标签封装及应用,培育全省RFID产业联盟的龙头企业。鼓励相关企业创新解决方案,发展系统集成,以新应用带动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防伪技术产品有限公司的防伪物流管理物联网系统平台、RFID电子标签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RFID汽车后服务管理平台项目。

(三)微纳技术产品

支持清华大学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在我市建设部级微纳技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重点研发生产各类MEMS(微机电系统)新型智能化传感器,推动我市传感器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四)电力电子产品

1.电力电子芯片设计。将电力电子芯片设计作为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的突破口,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研发量大面广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电力电子芯片。集中力量,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芯片设计项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超快恢复二极管(FRD)项目。

2.电力电子元器件。鼓励企业跟踪国际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发展方向,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产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形成技术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巩固提升行业优势地位。围绕国家建设智能电网所需的关键设备及部件开展攻关,做好技术储备。重点发展高压变频器、逆变器、高压电力电容器、高频开关电源、不间断电源。支持锦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逆变器、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高压电力电容器、晨鸿电工公司的高压灭弧室、深川电器有限公司的高低压变频器、达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码消弧式TV装置、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高频逆变开关电源、一诺电器有限公司的大功率不间断电源等项目。

3.电力电子模块。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各个领域对功率模块的实际需求,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加快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和器件的功率模块产业化。重点支持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大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IPM)和用户专用功率模块(ASPM)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IPM智能功率模块、集成IGBT变频器模块,凯隆电气有限公司的晶闸管智能控制模块、江来电器有限公司的限流软起动模块项目。

4.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围绕电机节能、输变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机床电子、逆变焊机等工业装备和系统等领域,支持研发采用自主技术芯片、器件和功率模块的电力电子成套设备及控制系统,重点开发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高效逆变焊机、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等一批重点产品。支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动态无功发生器产业化项目、电力厂的智能电网输电线路安全监控系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电气有限公司的IGBT逆变焊机、电气有限公司的磁控电抗器式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成套装置、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型大功率内置旁路电机软起动器、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抗滤波节电机等项目。鼓励我市有基础的企业研发特高压直流输电、电能质量复合控制技术及装置。

(五)基础元器件产品

1.新型电子元器件。支持电子有限公司、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电子元器件企业发展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环保节能元器件,支持电子陶瓷有限公司、电子有限公司等发展微波介质器件、高频压电陶瓷器件。引导企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吸引国际元器件产业向我市转移。重点支持美林电子有限公司的整流桥,晨启电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TVS浪涌保护器件,贝斯特光电网络设备有限公司的驻极体麦克风、硅麦克风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公司适时高起点建设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项目。

2.绿色能源。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发展绿色储能装置,加大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研发力度。重点支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电池、集团的太阳能导电膜玻璃项目电器、公司的太阳能、风能逆变器项目,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陶瓷散热基板项目,蓄电池厂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3.电子材料。发挥我市省电子原材料产业基地优势,重点发展钨钼制品、电子陶瓷、压电陶瓷、陶瓷覆铜板、陶瓷开关管壳、电容器金属化膜及磁性材料等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市临淄银河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IGBT模块用低热阻陶瓷覆铜板、晨鸿电气有限公司的真空灭弧室用CuCr触头材料、博航电子陶瓷有限责任公司的水基注凝法氧化铝陶瓷基片、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的防辐射材料、莱宝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的锌铝复合金属化薄膜项目。

(六)微电机产品

1.微电机。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展高水平工业控制微电机为主的各类微电机,引导企业积极拓展应用领域,开展国际贸易合作,打造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微电机生产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业控制微电机生产建设项目,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转子永磁直流无刷微电机项目。

2.微电机应用。支持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凤凰健身器材有限分公司等企业利用微电机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研发新型健身设备,根据体育医疗技术的发展,设计信息化的健身系统,推动连锁经营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将信息化电机系统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形成以微电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微电机系统集成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山博电机集团的电动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项目,祥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虚拟现实功能的电动跑步机项目。

(七)软件产品

1.片上系统(SOC)、智能卡操作系统(COS)。支持力合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片上软件,提高集成电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为做大做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支持山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THC20F17AD芯片的智能卡COS开发项目,凯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非接触式CPU卡COS系统开发项目。

2.嵌入式软件。支持科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信通电器有限公司、中瑞电气有限公司、申普汽车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发展电力、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嵌入式软件,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巩固行业优势地位。鼓励企业拓宽应用领域,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产业规模。

3.行业应用软件。支持软件有限公司、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医疗、化工、冶金、建筑、教育等领域发展行业应用软件,鼓励自主创新,培育专项冠军。重点支持软件有限公司的钢铁企业信息化一体化系统、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项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儿童动画彩色电子书项目,万洲软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汽车后RFID服务管理平台项目,泰光电力器材厂的绝缘子信息化建设项目。

五、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用足用好各级、各部门产业政策及其配套资金,逐年加大市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信息产业向我市转移。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对台招商引资战略规划,有计划地组织专业队伍赴台招商,推动台湾集成电路、RFID、电力电子关键元器件等高端信息产业落户我市,加快我市信息产业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步伐。突出抓好园区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落地,促进企业向园区聚集;培植专项“冠军”,拉动服务外包及外来加工业务的开展和出口贸易的增加;发展效益电子,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信息产业。

(三)健全研发机构,鼓励自主创新。加快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争创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软件企业争创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做好CMM/CMMI及其他认证。引导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开发产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更多的投入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突出抓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电力电子两大产业链建设,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打造新型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提高我市信息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计划性。通过大项目引进、引导社会投入,不断延伸与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公司信息化建设调研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预算控制;控制活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一、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内控体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1.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内控现状分析

(1)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经体制的变迁,面对挑战和压力,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开始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管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将适合公司的内部控制理念、理论、方法逐渐引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来。

(2)产品经销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编制的依据是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延长石油集团内部控制制度》、《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等。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薪酬分配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六个方面。

(3)风险管理意识有所提高

产品经销公司的经营管理高层的风险管理观念有所提高,在许多场合上强调经营过程中应重视风险控制,提出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要相适应、风险收入与风险成本要相匹配的业务指导原则。

(4)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

信息与沟通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实现内部控制的五目标,还是贯彻落实内部控制的其他四要素,没有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都是难以完成的。内部信息传递作为信息与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1.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推动控制工作的发动机,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它奠定组织的风纪和结构,涉及所有活动的核心――人。根据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描述,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诚信正直、道德操守、价值观、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一个企业的控制环境受企业的历史和组织文化的影响,根据石油经销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对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第二,企业文化建设。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虽然提出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宗旨,但未能有效将其运用到内部控制中去,尤其是在各子分公司中,企业文化落实工作多流于表面形式。

第二,人力资源政策。公司重视生产资本积累,轻视人力资源投入,人力资源结构性不均衡,高素质人才短缺,专业技术领域人才断档现象严重;

2.预算控制方面

第一,对预算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公司很多工作人员认为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甚至有员工把预算理解为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

第二,重编制轻执行。公司在每年预算编制时“热火朝天”,纷纷上报其各种费用预算,编制完成后仍然按照各自的计划行事,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3.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内部控制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内部控制的形成机制问题。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按照延长石油集团的要求而建立实施的,执行的主动性需要加强,尤其是基层加油站,在执行方面存在“应付上级公司检查”做表面工作等情况。由于内部控制建设出发点与内部控制的本质存在一定的偏离,导致了内部控制的执行达不到预计效果。

第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作为延长石油集团公司的一个分公司,在治理结构上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公司所有权的特殊性使得产品经销公司的发展战略不仅局限于利润的最大化。管理权与监督权没有实现完全分离也使得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不够。

第三,企业的发展阶段原因。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个发展不到5年的公司,由于公司规模快速扩大,发展时间较短,所处地区竞争激烈等原因。产品经销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在信息化、自动化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目前尚有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实现单轨运行,基层油库、油站的硬件配套参差不齐相关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延长石油产品经销公司内控体系优化设计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夯实控制基础

a.优化企业文化

b.优化人力资源制度

c.优化健全企业的内控组织体系

d.整合管理制度

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完善流程制度

a.梳理风险控制流程

b.完善风险控制制度

c.完善风险控制单证

3.规范业务控制活动,把握控制要点

a.预算管理控制活动

b.货币资金控制活动

c.销售收款控制活动

d.内部牵制控制活动

e.固定资产控制活动

4.建立顺畅沟通机制,完善信息交流

第一,制定信息沟通的总体框架信息安全管理、检查、评价制度,对信息的分类、各类别标准等均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第二,管理处、信息中心、办公室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负责收集、分析、处理来自外部市场信息,诸如: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细分、产品的市场空间布局及终端满意度等。

5.优化内部审计制度,转变审计理念

a.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b.促进内部审计职能转变

6.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第一,建设有效的内部审计。

第二,工作范围应涉及机构的各部门。

第三,建设一个有素质的内部审计机构。第四,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机制。

7.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第一,在系统中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集成,并贯入预算管理的相关指标,从而实现预算动态管理的功能。

第二,搭建一个可供企业所有预算人员沟通与交流的信息共享平台。

第三,为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过程监督功能,信息系统应该提供预警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