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前提十篇

时间:2023-08-08 17:22:06

经济发展的前提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1

【关键词】人的自由发展;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7-0006-04

一、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因

(一)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经济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我们发现,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的阐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就是对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挖掘,这样才能结合当前的实际,解释社会发展中常见的社会规律,以及在规律的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各种现象。我们知道,经济规律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有着本质不同,经济规律所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方式的灵活性。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就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当人类产生之后,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开始得到自然的考验和验证,自然而然地也就产生了人类自由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并以此为依托。用另一种观点来看,经济发展规律和人的自由发展规律可以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物质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是人的经济地位、生存状态、发展规律以及趋势等的精神方面的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各种运动规律是其学术著作的集中体现,其中又包括了关于生产过程中的雇佣工人的地位与发展过程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了雇佣工人的自由发展问题。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接触的理论问题。

(二)经济发展规律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认为:“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这是对政治经济各方面因素的集中阐释。我们知道,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就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但是在此过程中,要理清的是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需要对人的发展做具体详实的描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人的多方面需要得到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这样周而复始,最终和经济发展的周而复始相结合,相互缠绕,形成一种无形的价值链条。同时,也正是由于人类的客观追求在一步一步地提高,这种需求的原始积累也在逐步地提升。也就是说,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导致了对经济发展的多样性的追求和理解。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我们在努力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效率,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地提升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自由发展的根本利益。党和政府的多次集体会议中都提出了发展民生事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原因之一就是这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要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对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发展空间,把经济发展放在手段措施的首位,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的体现

对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研究的同时,我们发现,马克思在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的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具体要求而提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知道,人的片面发展是人的发展中的各种因素集中影响的产物,城乡分离、体力与脑力劳动的纠葛等等都对人的片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这种现实的产生。针对这种现实,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维模式。所谓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自觉、自愿和自主发展自身的空间,是人的全部才能的外化表现,在这种发展模式中,体现的是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把人作为发展的标的。我们发现,自由是人的本质体现,也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性特征。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经常相并列出现,并相互论证:“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等等。人的自由发展,详细研究可以发现,有两种具体含义,就是相对于自然力的自由与相对于社会力的自由。我们所说的“力”是一种自由空间的表现,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的自然自由力是在自然发展过程中,人的全方位都是自由的。在发展多种社会方式的过程中,需要的是经济能力与多种因素相互促进的结果,这就是所说的社会力。社会需要的是一种人为的自然的磁场,在这种磁场的发展中,需要的同样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也就是“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各种力量达到了一定的融合和发展的完善,使得“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这就意味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以唯物主义观点为支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这种理念的支撑线,有自然的自由向社会的自由的转变。

(四)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虽然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复杂关系,但是经过研究发现,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除了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外,还包含了各种原始的自然的关系类型。也就是说,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人的发展就被赋予了社会发展中的主因素的地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指人在自我意志的指导下进行的多种思维的提升以及多种需求的融合,人的个性发展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经济水平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和扩展。马克思认为,建立在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共同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的发展才能成就个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提出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综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各种发展策略、方针、政策的同时,需要的是对各种经济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的集中研究和定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我国特色的发展规划路线和方针政策。邓小平说过:“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在高层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并且,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二、只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

在研究中发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思想实践基础上的,体现的可能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状态,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都比较落后的状况中建立起来的,这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初级阶段还将长期存在,从中可以发现,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够相互弥合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人在实践中实现社会改造与社会发展,同时也实现了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发展路线有着不同质的表现。全面发展社会生产,需要人在发展过程中为人的自身发展创造源动力,这样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才能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价值追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的发展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但是作为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应该退而求其次。人总是经济生产的目的,经济的发展应该且必须服从于人的发展才能缔造出良好的人性价值观念,同时也才能实现和谐的人性价值环境。人越是发展得迅速,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才越大,才能实现人的价值观和马克思所论述的基本观点。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的动力和水平,我们所需要的是在国际竞争中体现我们特有的人力资源优势,建立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相互匹配的人的发展观念。实现人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完美体现。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超越现实的经济发展障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成为发展的核心任务。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性的变换和更新,这种更新是建立在充分对国情的认知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完美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正确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可知,人的发展就是在各种实践的基础上得到验证,同时也在各种考验中成长,要求的是我国有充分的理想支撑。要实现人的发展超越经济发展的障碍,就必然对各种影响人的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先期研究和发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协调,进而实现超越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各种经济发展的方针都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和继承。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要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同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超越,实现对各种障碍的剔除。中共十七大在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广大利益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总的指导思想,要实现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质量的提高,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硕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提出是我党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和深化经济发展规律理论认识后的结果,是我党基于对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全面把握。”

(三)生产力的长远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动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永远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实践证明,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固有的发展模式,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下,都会对生产力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目标。可以说,每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都和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相互协调发展。作为基础性的发展目标来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研究人的全面发展不是简单地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具体紧密地联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生产力的关系来发展。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分为智慧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等等,这些具体的因素,都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互关联。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追求。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同样坚持人的需要和满足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强调人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个人或者抽象的发展的全面性,而是和社会现实关系、系统观念紧密联系的全面性相互联系的全面性: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使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提供完美的条件,这样才能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这就是我国所谓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我们知道,社会经济发展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最为理想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境地,这样才能为全人类的解放以及向前发展提供先机,在此过程中实现飞跃,从而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景。

三、经济发展过程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人的发展是个性化过程与社会化过程的统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社会化过程要与之相一致。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对社会的依赖性、贡献度都是有关联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人的发展是各种因素的集合体,同样也可以由多种因素阻碍其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又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必须得到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的统一。人不能孤立地存在,要在社会上存在和发展就必然依赖经济、社会的力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二)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就是不断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的。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总结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最早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思想和理论成果。丰富了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学说,把它与实际经济生活中重工业、轻工业、农业部门的划分结合起来,使之更加具体化,并发展成为农、轻、重三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学说,为我国科学处理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改革开放,我国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的是各种力量的协调发展,这其中包含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分不开的。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博弈的结果

传统上,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一直认为,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政治制度和政治设施等。这实际上是按照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的模式来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使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退回到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社会结构观。在马克思那里,这两个概念是类比的概念,没有确定的所指。它们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甚至是相互渗透的。马克思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进行了有效的分析,认为在两者进行博弈的过程中要实现齐头并进,必然要寻求一种中间力量进行有效的平衡,这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博弈的结果。

四、在经济发展中保障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一)尊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有其历史性和现实趋势性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人的分析要从抽象和现实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性的发展趋势,同样具有历史性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理想社会的一种理想的价值目标和取向,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未来社会我们要实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愿景,在这种愿景的指导下,如何实现过程的完整性,进而促成这种愿景的实现。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来看,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一个时代要对更早的时代的发展模式进行继承和更新,并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发展,同时也对下一个时代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导向,这样周而复始,共同促成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此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否认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以牺牲个人的历史过程为代价的,但是在文明社会,这一观点是受到极大的挑战的。在文明发展的越发灵活的时代,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的自身发展都是一种历史过程的现实转化,都是一种因果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和现实中实现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坚持人性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人的发展问题的核心是“每个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个性、个体人格之自由全面发展是第一位的,人的社会性、社会化和社会关系的发展是第二位的。人永远居于第一位,经济、社会、技术永远是第二位的。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话来讲,每个人的生命最为重要最为可贵,每个人生命的生存和发展才是这世间最大的事,其他的事情都居于次要的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不是社会的工具,不是组织的工具。人是发展的目的而不是发展的手段。我们必须把人作为从生命的个体与精神的个性相统一的角度来谈人的发展问题。

(三)建立一个推动国家层面的知识共享的科学体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共享体系,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过程中充分地保障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推动力,同时也能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实践证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国家层面上的科学保障体系,在体制上进行有效的保障。

(四)行之有效地进行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2

【关键词】经济发展质量 问题 对策研究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发展总量问题,其不断通过各项政策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总量不断实现高速增长,但是新时期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和经济社会及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根深蒂固、实体经济发展乏力、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竞争机制等,这都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必须要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充分提升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二、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总量轻质量思想根深蒂固

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经济发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都在重视经济发展总量,不断通过各项政策干预,最大程度上刺激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经济的发展质量,使得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社会价值观缺失等问题显得日益严重。虽然新时期我国政府不断强调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各级政府为了完成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总量。这种思想在未来还将长期存在,其对新时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彻底化的修正。

(二)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不足

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性保障。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我国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缓慢,相关企业的利润较低,发展成本不断高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显得十分严重。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足造成的。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其实体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因此这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三)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引导和规范,而经济发展质量对相关政策的依赖性更强。当前,尤其是十以来,我国政府不断重视经济发展质量问题,但是目前仍然出台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法规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严格的规定,使得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依旧沿用着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不断激化的国际市场中,我国经济增速整体在下降,如果再不以相关政策引导各地区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将会使得我国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受到很大的不利影响。

(四)缺乏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是畸形的、不完善的,因此对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垄断性的企业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其具有政策等方面的垄断优势,而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难以全方位的参与到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中,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难以得到全面提升,这是十以来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新时期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时期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

经济发展思想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十分显著,就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看,过于重视经济发展总量带来的问题不断增加,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一方面可以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实际和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本着经济发展质量第一的原则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思想,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改进,通过先进的经济发展思想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

(二)提升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其经济发展的质量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扶持,所以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言,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此,各级地方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出台地区经济发展政策,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实现各方面的创新,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应该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对各级政府的关于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相关行为进行监督,使其能够从意识和行动方面充分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完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

当前,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思想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需要较长的周期。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完善统一化的指导性政策,在保证经济保持既定速度发展的同时,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同时要通过完善的法规政策严格监督地方政府的相关行为,充分提升各级政府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也要不断完善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政策法规,对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使其充分迎合十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

(四)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

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在政策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使其能够拥有与大企业同等的市场地位,进一步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另一方面要使得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机制引导民间资本充分参与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中,活跃我国的资本市场,使其充分发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拓宽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进而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

四、总结

从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经济总量的提升并不能提升经济的发展质量,因此必须要从彻底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思想、提升各级政府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完善经济质量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市场竞争机制等方面出发,在保证经济发展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以此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3

【关键词】国家审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定位

国家审计工作在当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审计的监督。

一、国家审计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审计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根据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约作用。国家审计在当前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具有良好的制约作用,可以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有序进行。一方面国家审计可以在权力制约方面有制约作用。国家审计在当前的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防范经济风险的作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家审计可以在建立权利制约机制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在工作中发挥着监督权力运作的作用,可以促进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权利的有效运行,杜绝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可以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因此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审计可以有效地保障国家资金的正常流转,避免国家的经济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预警作用。国家审计的预警作用可以有效地发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及时处理,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国家审计工作在经济运行中可以及时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风险或者是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国家审计工作不仅仅对当前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对于重大经济发展项目的资金进行监督,尽量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政府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评估之后会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建设作用.。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审计部门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并针对这些信息作出相关的经济发展决策。国家审计部门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详细的专业的和综合性的信息,并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这时更需要国家审计部门提供正确的可靠的经济信息,为经济方式的转变提供相关的参考。

二、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国家审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监督的作用。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会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合理的参考建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注重风险管理审计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不稳定的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国家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审计可以有效地减少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保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顺利进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加强国家审计中的风险审计,可以及时发现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因素,并根据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措施,尽量减少风险因素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加强金融审计工作

由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一些企业或者是政府因为一时冲动,导致的投资缺少理性的分析,这对于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盲目的投资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需要进一步转变这种发展方式,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在经济发展的投资中需要加强金融审计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政府的投资,减少政府盲目投资的行为。国家审计中的金融审计和财政资金审计工作可以规范资金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维护国家的财政安全。

(三)注重民生领域的专项审计工作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不能忽视民生问题,国家审计工作始终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民生发展的资金支持,国家审计关注中需要进一步关注民生工作的审计,开展民生关注的专项审计工作,为政府的决策作出重要的支持,这不仅仅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四)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使用出现一些腐败的行为,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地使用很大程度上因为资金的使用缺少一定的监督管理。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保障资金的有效使用。对于政府工作人员中出现的腐败行为要进行严格的处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尽量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提高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行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发挥政府工作的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国家审计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监督作用,对于经济的发展和资金的使用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国家审计工作并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在今后的国家审计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促进国家审计工作作用的发挥,促进政府职能的发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4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现状;创新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林业经济在我国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虽然说从总量上来看,其所占比例是比较小的,但是在一些特殊地区中,这种林业经济的发展是极为关键的,可以说是当地的命脉所在,因此,加强对于林业经济的关注力度是极为必要的,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来说,加强管理和控制是极为必要的,通过相应的管理必然也就能够更好的提升其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就当前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目的优化,进而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其管理和水平,促进林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1、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来看,虽然说近期人们对于这种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相应的林业发展速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林业经济也随之得到了较好的进步,并且也表现出了较为庞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现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局限性制约着林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详细分析来看,这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依赖于林业自身的发展,因此对于当前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来说,其必然会受到林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和干扰,这一点在当前我国现阶段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却遭遇到了较大的污染和损害,林业必然也会深受其害,这种林业的损害问题必然也就会给林业自身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也就必然会影响到林业经济的发展,这种林业自身发展的影响和干扰是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中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

(2)林业企业产权方面的问题也是制约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来说,主要就是依靠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来实现,因此,林业企业在具体的林业经济发展中具备着较强的关联性,但是对于当前我国现阶段的林业企业来说,其在产权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我们都知道,林业资源是属于国有资产,林业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所有权,并且对于林业企业的经济所得来说,其作为国有财产的一部分,林业企业同样不具备着所有权,并且在具体的林业企业内部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政企不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就必然会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干扰,使得林业企业无法在具体的经济管理中发挥出自身较强的管理职能,这一问题也是今后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3)从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的具体经营管理模式上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比较单一,经营管理的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沿用以往的一些传统林业管理模式,进而也就必然会给相应的林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干扰,尤其是对于林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来说制约性比较明显,这同样是今后相关林业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点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所在。

2、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管理和发展和现状来看,其今后相对应的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主要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可持续发展理念,无论是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于林业的发展来说,都应该树立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关注到林业的生态系统发展效果,重点突出其相对应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影响到林业生态环境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进而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其整个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率,并且这种可持续性发展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2)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的规范性,所谓的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并不是说不要任何的规范和制约,在具体的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和创新上还应该重点针对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全面有效的了解和把握,只有在这种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够有助于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这一点对于我国现阶段林业企业的发展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必须要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3)促进林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国际化,对于当前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经济发展来看,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同步的,因此,对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来说,要想较好的提升其发展的效率和水平,也应该逐步和国际接轨,了解国际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技术,并且学会合理的应用这些技术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这一点其实也是一种林业经济创新管理模式,并且这种国际化的发展同样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4)提升林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相对于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单一性来说,必须要重点针对其多样化进行相应的发展和丰富,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于林业区域内各方面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了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能够较好的促进其相关经济发展效率的提升,并且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也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种林业经济的发展来说,要想切实提升其发展的速度,就必须要针对具体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重点分析当前我国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然后便能够较好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完善和优化,这也就是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希望本文提到的一些创新思路和手段能够对于今后相关林业经济管理人员有所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凡荣.浅析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81-82.

[2]金胜男,庄瑷宁.论新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和未来发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5,04:26-28.

[3]马省阳.浅析林业经济创新管理和发展趋势[J].绿色科技,2015,01:283-284.

[4]王凤琦.林业经济科学管理与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361.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5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然后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了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相关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措施有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振兴。

关键词 :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提供物质生活材料基本保障的农村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热点话题。为了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就首先要找出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制约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让广大农民同胞走上富裕之路。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用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市场环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自觉的和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对农业产品的消费过程进行科学的调配来达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的目的。也可以说,农村经济的管理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以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为前提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并且对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调控和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和人民都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如何建设好“现代农村”就成为国家发展经济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只有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并且在农村经济的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为我国现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队伍的素质不高。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大多数工作者是当地的农民,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相对比较低、培训机会少,思想意识比较落后,这不仅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管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也很难带领广大农民走上经济繁荣的道路。因而,这只传统的管理队伍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需要吸引更多现代优秀管理人才的加入。

(二)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随着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和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不断改革,就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的农民的竞争意识就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村经济分散经营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就比较缓慢,而且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受到自身素质较低和周围环境等的影响竞争意识就偏低。农民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为主,没有较为深远的发展意识,不想参与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大规模企业经营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农村经营范围的相对狭小,不能将农业产品的原料生产地发展为农产品的加工地,极大地降低了农民收入,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政策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很多政策支持,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较大,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的差异性等,就很有可能造成国家经济政策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不符。另一方面,目前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政策支持主要以财政补贴为主,而许多农业政策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例如,粮食的生产应该从规模的扩大到提高效益的转变。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对农村经济进科学管理的目的,而且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与措施

面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政府和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的前提下,提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现代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要符合当前时展的需要,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农村经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而农村经济的管理者必须对工作认真,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耐心倾听和解决,并且在专业能力和思想觉悟方面要对广大农民和下属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体现在文化水平的高低,还包括对经济、法律和“三农”问题的认识和采取有效措施的能力。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稳定的农村管理者就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核心内容。

(二)制定和完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相关立法机关要把过去制定的一些有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管理的需要进行结合,对于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部分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且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管理者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国家和政府就可以根据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预防和遏制这些新问题。

(三)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促进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的农民是农业发展的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他们对于农村经济的管理既具有参与的权利,更有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监督的权利,政府和相关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民主监督体制,这不仅有助于及时纠正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可以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经济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优秀的管理领导者、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健全的监督体系不仅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管理核心内容,更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以当前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中心,对现有的各种问题进行透彻地分析和探讨,并且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现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海涛.关于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4,(6):40-40.

[2]甄国荣.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34):196-196.

[3]李欣.浅谈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投资与创业,2012,(9):53-54.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6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式 认识 思考 当前 分析

一、前言

充分的认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对于改善我国经济市场环境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状态良好,逐渐从经济低谷中走出来,在拉动我国内需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好转,我国的出口贸易也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依然面临着通货膨胀、贷款难等问题。发挥出经济金融的发展优势,解决经济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

二、当前经济金融形式分析

自2008年下半年我国实行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我们看到了我国经济增站速度的逐渐回升。很多人提出了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如提高利率。而也有的人则认为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交易低迷、股票市场走势下降的问题,悲观的认为我国的经济展现出来明显的后劲不足的情况。但是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虽无前者的过热,但也无后者的过渡低迷。我国的经济金融处于一种较为积极的复苏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半年度,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CPI同比增长为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为18.3%,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为45%。从以上数据信息中能够发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良好[1]。

首先,我国最高决策层对于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具有良好的把握以及判断,能够正视经济金融负面发展的问题。并且在经济金融管理中积极的实行财政政策,并且湿度放宽货币政策。

其次,开展刺激性消费,推出新能源、新材料的进农村活动,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将农业投资的范围扩大,并且注重民间资本的整理。

最后,在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大的背景下,经济市场潜力增大,积极的推进城镇化经济发展,以城镇化为基础释放出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劳动力充裕的大环境下,保障劳动力充分就业[2]。

三、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

虽然,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良好,但是随着国际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社会发展形式逐渐推陈出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严重的阻碍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因此,为了推动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就需要分析当前经济金融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决策。

(一)贸易顺差的影响

贸易顺差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作用下,将在2016下半年度中延续了上半年度的扩大趋势。国内很多经济出现了流动过剩、通货膨胀指数上升的对冲压力,最终导致了货币市场上的利率升高。在经济金融市场上利率提升的背景下,将会加剧美利差的扩大和资本流入的负面影响[3]。

(二)居民经济受到影响

从对于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中能够发现,居民对于经济金融、就业判断的指数期望下降,并且与经济增长出现反向意象。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受到了经济预期的影响,导致居民消费降低,并且相比于上一年度的物价满意度逐渐降低。

(三)国际上的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国际经济危机对于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导致经济金融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经济发展目标是采取何种方式来共同的面对经济发展危机,并防止经济下滑。很多国家为了应对危机,采取了基于扩展性的财政政策,事实证明这样的财政政策不适于国内财政经济发展,将会导致经济增长复杂化。如欧洲因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复杂化,并且引发了欧元危机。

四、经济危机后的经济金融改革建议

面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新时期,我国经济金融发展需要克服很多问题。

(一)建立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来看,提升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需要借助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市场中形成完善的汇率机制。该种汇率机制的实现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短期的经济发展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是由国际收支状况决定。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下,将会导致人民币出现贬值。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的情况下,将会促使人民币升值。如果在汇率制度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国际收支情况不会影响到汇率,在人民币高估时,未来人民币将会面临着贬值的风险,出现严重的资源外逃情况。相反,在人民币低估时,未来导致时资本流入,人民币会升值。为了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金融发展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汇率机制,在防范人民币国际化风险方面意义重大[4]。

(二)基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创新是时展的基础,在经济金融发展中,也需要创新技术、创新理念以及创新环境的推动。在国家时经济金融发展环节中,金融创新是改善经济金融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商业银行在利率信息掌握上比较超前,但依然不能够判断出利率的走势,同理,商业银行的大客户也不能够对利率走势进行判断。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创新。在国际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实现以市场利率化促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现金融创,能够借市场利率化之东风,发挥出商业银行的潜在优势,革新其财务管理模式。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推出多样化的保值金融产品,根据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推出风险防范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利率掉期、利率期权等产品,逐渐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得以应用[5]。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式进行介绍,分析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新时期经济金融发展的建议。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良好,但是随着国际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社会发展形式逐渐推陈出新,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将会严重的阻碍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为了推动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基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陆宗轩.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和思考[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2]黄思逸.谈谈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J].文理导航(中旬),2015,11:87.

[3]徐诺金.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J].南方金融,2010,08:34-39+64.

[4]安杰山.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思考[J].学术探索,2012,11:77-80.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7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 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031-01

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并且对农村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就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而言,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十分必要的任务。因此,在现代新农村建设基础上,应当积极探讨有效途径及策略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从而使农业经济得以稳定良好发展。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1.1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理念逐渐现代化

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管理要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必要任务。另外,由于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使农业经济得到良好发展,应将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重点内容,不但要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加以重视,同时也应当更加重视农产品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必然趋势,而经济管理方式及理念的转变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必然成为主要方向。

1.2 农业经济管理呈现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当前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上各个领域内均得到广泛应用。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发展速度,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必须要实现信息化。在当前形势下,农业经济信息化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发展及应用,在农业经济中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均得到渗透。通过实现农业技术信息化,可使农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变成为农业生产力,从而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以提高,进而对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能够起到较好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主要方向。

1.3 农业经济管理逐渐实现生产化

在当前越来越多农业合作政策不断出台情况下,社会上很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也得到较快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以更好发展。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开始逐渐实现,农民经济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得以进一步增强。因此,在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的实现也必然成为新的趋势。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有效途径

2.1 积极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在现代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为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合理规划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属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合理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而言,应当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而积极进行创新及改革,对于传统管理方式应当尽快改变,应当依据新农村发展趋势将管理方针进行改变,从而制定合理管理制度,使其能够与时展及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在创新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方面,应当从以下方面作为入手点:其一,将传统农业发展方向改变,将经济结构融入,从而使农业发展速度加快,使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得以提高;其二,将传统农产品外形转变,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加强农产品合理化生产可使食品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从而使市场影响力得以提高,使r产品发展渠道得以拓展,促进农业经济得以更好发展。

2.2 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对农业经济发展及管理加强重视及投入,应当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基础,积极建立合作社,充分重视原材料生产加工,从而使农产品原理基地建设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能够得以真正实现,并且要保证这些新建工程能够满足新农村建设有关需求。另外,对于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及重点产业,政府应当积极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使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因素之间能够加强联系。此外,政府应当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从而使农业经济得以更好发展,对于专业化合作组织,应当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积极带动农业经济提高与发展,使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得以真正提高。

2.3 进一步加强农民利益管理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农民利益管理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这是因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成为重要因素。所以,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完善农民利益管理机制,对农民利益不断加强重视,努力维护农民权益,对于农民需求及所出现问题应当积极解决,从而避免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使农民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使农业经济管理得到更好效果。

2.4 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农业技术的应用方面,信息化过程使得其向农业生产力转变的周期和效率大大提高,在指导农业生产、保证农业增收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这种信息化的过程也已经实现了和农业经济管理的融合,大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效率和农业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大大加强对基层农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的意识的培养,进而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终端保证管理效果的实现。

3 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应当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措施及途径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使其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促进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浅谈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商,2016(7).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8

【关键词】经济建设 经济统计 重要性 应用

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统计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统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量化的数字衡量地区性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性、精准性的数据基础与分析证据。

一、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一)量化经济基础

经济统计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数据建模、数据识别等内容,通过量化的数字,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基础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量。

进行经济基础的分析,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的依据,而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每一分钟数据都呈指数性增加,若没有经济统计对数据进行分析,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分析人员将难以下手。利用经济统计,能有效地对庞杂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使得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出当前情况下,经济基础的整体情况与特殊表现。

(二)促进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其前提在于准确地把握当前经济基础与经济状况。通过经济统计,能有效地对当前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后,再利用经济统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与方法。

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准确的发展政策与发展方案。而适合当前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发展方案并不是拍脑袋形成的,而是需要在对当前经济进行准确分析的前提下,结合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发展内容而制定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通过经济统计对当地过去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对标杆地区、标杆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采用其优秀之处,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

二、经济建设下经济统计的应用

经济统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远远不局限在当下,还包括过去、未来的经济建设,是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长远性的作用过程,值得不断地思考与探索。然而,就我国当前经济统计的现状来看,仍然处于一个较为浅显的阶段,经济统计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未能很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统计的方法未能得到全面地更新,许多相关工作人员未能及时与市场中先进的观念、技术进行接轨;另一方面,我国对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较为狭窄,研究的主体也较少,国家相关专家对经济统计研究的投入相对于国外来说仍然较少,使得经济统计未能及时跟上世界上先进的相关理论。因此,加强经济统计的应用,是当前亟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完善经济核算体系

经济统计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离不开我国的经济核算体系。首先,通过经济统计,更新我国经济核算方式、核算方法,使得经济核算能更及时、更准确地反映核算对象与核算内容。其次,经济统计通过与当地金融证券、非金融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对当地整体经济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经济核算体系进行调整与重组,使得经济核算体系更为适合当下经济建设的需要。此外,通过向政府相关机构、部门提供相应的统计支持,有利于政府相关机构、部门从制度、条例上对当地的经济核算体系进行宏观调控。

(二)加强对经济统计的研究

在经济建设下,对经济统计进行应用,不仅仅包括将经济统计实实在在地实施、分析,也包括对经济统计本身的研究。研究的过程也是应用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加强对经济统计的研究,应当扩大对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经济统计的研究范围是十分广泛地,可以从不同的行业、层面、产业入手,如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区别性分析,又如对第一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区分性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对其中一个方面进行具体、系统的分析,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只有保证了数据的完整与真实,才能以此为基础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经济建设的决策提供依据。

(三)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国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既有快速发展的,也有逐渐衰落的。因此,在进行经济统计过程中,需要紧密联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把握。从横向方面来看,在进行经济统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当下经济的整体情况,还需要对国外相似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对与分析,以获得更为综合性的数据,对当前的经济情况进行更为客观的分析。从纵向方面来看,应当分析过去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未来发展的方向,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重视数据处理

经济统计的基础就是数据,因此,要更好地进行经济统计,必须要重视对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分类、整合、分析等整个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也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的数据整理过程。为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应当从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技巧、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全面进行提高,使得数据能实现高效、准确的处理,为经济统计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小结

经济统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们仍需不断提高对其重视程度、加强对其的研究与应用、从各方面为其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经济统计成为经济建设的助力剂,不断地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静宇.经济建设环境下经济y计的应用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9

[关键词] 工业化;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106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222- 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更多的契机与挑战。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政策是否得以落实,关系到社会发展是否稳定,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工业化背景下要想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探寻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对策,从而促使农村经济更有力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1 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型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是我国市场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等宏观的晴雨表。农村经济发展通常是以国家经济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同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市场环境等,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工业化背景下,我们要想保证中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就需要不断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型,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2 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果不能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步的发展。

2.1 基层领导没有对发展农村经济引起足够的重视

部分基层领导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对上级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更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村领导往往不能建立起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不能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项目需要较长时间的投资,但农业项目收益率相对较低,很多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而政府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政策服务,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2.2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集体经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基层人员,由于其自身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受其思维和思想的限制,这些基层人员往往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体制也不健全,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在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农产品的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但受农业技术的限制,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仍然很低,有时由于种植不合理,还会出现农产品大量积压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工业化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新型工业化将推动传统农业的发展,将通过信息化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及时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高水平地发展。

3.1 使基层领导重视发展农村经济

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从基层领导抓起,让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市、镇两级政府应当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定期地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村干部进行调研并撰写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地发挥村民的民主监督作用,使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3.2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是当务之急,资金是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对发展农村经济给予优惠的政策,对农业项目或农产品加工减免税率,同时也要采取强制措施使农村信贷投入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产品价格,最大可能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3.3 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一个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必须转变农业发展的理念,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优势资源,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利用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科学带领农民致富。

3.4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很多农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已经开始转变个体经营为规模性经营,通过农业产品的深加工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打造“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带头作用。目前实现农村的产业化经营有多种方式,包括加工业、手工业及农产品的等。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小型手工业提供了优势,农村的手工业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农村得到了迅速规模化发展。除此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加快了龙头企业的经济发展,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途径。

3.5 加大农业科技的应用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成果可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发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一些学术成果也实现了转化。

4 结 语

在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的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众所周知,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基础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应当加大投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强经济管理等对策,从而为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长.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

文化,2012(11).

经济发展的前提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人才培养;统筹;政府;管理体系;水利经济;态度;监督

1.前言

水利经济想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以全面思想和系统理论作为基础,力主水利经济发展理论的科学转变,推动水利经济基础人才的建设进程,采用系统性、科学性的策略,实施长远性、完整性建设方略,为水利经济整合出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平台,使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可以实现、可具操作的建设事业和目标。

2.转变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观念

当前的水利经济科学发展要告别和转变传统的观念,将新常态经济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思想融入到水利经济系统建设和科学发展的实际进程之中,特别要将市场化理念、系统化思想整合在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具体操作体系内,使水利经济科学发展在思想和观念上得到业界和社会的认可,以更为系统、更为科学的观念为指导加速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进程。

3.加强水利经济科学发展人才的培养

水利经济想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人才建设与培养上重点做出努力。一方面,要加强水利经济人才的培养,在水利经济建设的进程中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训与培养工作,尊重水利经济人才发展的主动性,激发人才发展的积极性,使其能够顺应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水利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科学的管理是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前提,要重点培养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水利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扎实、系统的管理促进水利经济达到科学发展的目标。最后,要在水利经济建设人才中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内化,提升水利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可行性,为人才的发展奠定科学发展和系统建设的基础。

4.统筹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方法

水利经济实现科学发展有很多路径和多种渠道,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选择中找到水利经济科学发展最有价值的路径,如何在不同的选择中正确确定科学发展的道路,这些都需要统筹的方法加以调整、选择和确定。在水利经济中应该采用统筹的策略调整经济结构、比重、层次,促进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调整社会资源对水利资源和水利经济的支撑重点,在水利经济体系内部实现科学调配和系统整合,为水利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管理上、方法上的保障与支持。

5.争取政府对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力支持

水利经济建设中应该不断加强政府对水利事业的资金、政策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这是促进水利经济外部环境改善,内部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对于水利经济来讲来自于政府的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价值,水利经济的不断发展必须以政府的引导和辅助作为前提。水利事业要力争政府对水利经济的资金支持,通过资金的引导、注入和筹措使水利经济建设的基础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完善水利经济的结构和形态,有利于水利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6.优化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管理体系

水利经济的科学发展基础是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由于市场波动和水利经济主体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水利经济建设要不断进行组织体系,特别是管理体系的调整和优化,以便适应水利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进而提升水利经济发展的品质和速度。要在水利经济建设中根据实际问题展开对管理结构、管理体系、管理层次的调整,使管理系统符合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做到通过管理的优化实现水利经济、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更为全面地开发和更为科学地发展。

7.完善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监督机制

全面而系统的监督机制使水利经济获得良性、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前提,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水利经济想要达到科学发展的程度,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自身配套的监督机制。要根据市场化的实际要求重点在水利经济的建设、规划等方面建立起监督体系,明确监督组织和责任,以确保对水利经济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监控和督促。要根据水利经济融资和投资实际建立起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监督体系,全方位跟踪、了解、掌握融投资的信息和资讯,稳定水利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提高融资和投资的健康水平和流动度,推动水利经济向管理科学、高效化方向发展。

8.端正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态度

水利经济想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端正的态度和艰苦的劳动作为前提,这里面端正的态度尤为重要。作为水利建设、水利管理、水利经济的从业人员要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使水利经济建设符合社会实际、经济情况和工程建设的基本需要,力促水利经济建设的不断开展和科学发展,使科学观念、新常态理念落实在水利经济建设的实际过程之中,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策略、实事求是的作风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的精神和态度,真正推动水利经济向系统化、科学化、市场化的目标发展。

结语

建设水利经济必须要在科学发展观念和新常态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要求个体、企业、产业对水利经济综合、协调地建设,这样才能实现科学、全面、系统地发展,进而做到水利经济的振兴。现实中要继续在新常态的科学发展理念下进行水利经济的理论建设和现实研究,整合水利经济的外部支撑资源和内部核心元素,力争在现有的水利经济体系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做到对水利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达到水利经济科学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和系统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玮.促进地方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