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十篇

时间:2023-04-11 01:05:01

答谢中书书篇1

2、原文:《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翻译:

答谢中书书篇2

1、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3、《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为诗人陶弘景所创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答谢中书书篇3

我喜欢仰视耸立的山峰,我酷爱聆听潺潺的流水,我喜爱凝视跳跃的鱼群,我要做一名仙人!我要坐在草地上,仰望这碧蓝的天空,与轻盈的蝴蝶为伴,与沙沙的松声交流,享受仙境的幽雅!数以万计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山川以至善至美的清纯撼动我们对美的渴望。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民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我觉得这山水,有道是人间天堂,更是游人无限神往的地方。

看,层层叠叠的群峰在茫茫云海中露出尖尖的山顶,若陷若现,虚无飘渺,就像一个擎天的柱子把天支撑住了。高耸的山峰以拔地而起之势着银装素裹之斗篷一头钻进云霄,以舍我其谁的霸气傲视群雄!云猝不及防地被撞破了脑袋,虎视眈眈地旋绕在周围,厉兵秣马,寻报仇之机。但面对山血气方刚的粗犷豪放,它也只得在威严面前俯首称臣了。瞧,湖水是那么的清澈明亮,无与伦比,使人感觉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有多深,即使是绘画高手,也难以描摹这潭汪汪清水。目光又转移至两岸的石壁上,这里的石壁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如彩虹一般,蔚为大观。树木青翠,篁竹深绿,不论春夏秋冬,总是义无反顾的点缀着满山秀色。太阳拨开云雾,将柔软轻盈的金发投入清明的溪流中漂洗,照得满山谷的石壁交相辉映,五光十色。它甩甩秀发,将温润的生命赐给大地,用满腔热情包容了夜的死寂。每天清晨,临近拂晓,白雾缭绕,如梦如幻,继而雾纱不见,晨曦初现,掀起了它所有的诗情画意,芳草萋萋的山谷以刚强柔美的身躯哼唱出它内心的点点滴滴。听泉水的倾诉,仿佛嗅到四季匆匆走过,悄悄留下的气息。拂晓的雾气将要散去,山间又响起了猿鸟兴高采烈的欢声笑语。最使我难忘的,莫过于每天傍晚时分,红日西沉,暮色越来越重,越渐萧瑟,前边的断崖正欲托住西沉的落日。波光粼粼的湖水,泛滥着一种急促的骚动。突然,一层层金鳞铁甲的鱼儿打破惜别时的伤感,掬起一口圣水向欲颓的夕阳吐出今朝的最后一次敬慕!我喜欢这人间仙境,我终究还是这么迷恋它。但自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出没有人能欣赏到这奇妙的景观了。很幸运的是,这茅山的秀丽风景让我有了种与知己畅谈的窃喜。

这,我这个粗人眼中的仙境,但,谁又能再次触摸到这奇景中的脉脉柔情呢?我将永远隐居山间,继续我的仙人生活!

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初一:王智超

答谢中书书篇4

出自《答谢中书书》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意思为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共是共同的意思。共谈:共同谈赏的。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答谢中书书篇5

第九届“XX杯”辩论赛主席主持词

(本主持词仅供参考,主席可根据赛场具体情况发挥)

各位请安静下来,我们的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比赛开始前,请将您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工具,如寻呼机、手机、小灵通等调整到震动或静音状态。在比赛过程中,请您配合我们保持赛场的安静与清洁。谢谢您的合作。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由XX大学学生会主办、XX大学辩论协会协办的XX大学第X届“XX杯”辩论赛现场。即将在这间教室进行的是:

初/复/半决/决赛第场比赛,总第场比赛

今天参加本场比赛的两支队伍是:

正方:院(系)代表队

正方教练:老师/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反方:院(系)代表队

反方教练:老师/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参加今天决赛的八名选手是:(每位选手给15秒自我展示时间)

正方一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二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三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四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反方一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二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三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四辩:同学,来自200级专业

担任本场比赛评判团的是:

院(系)团/党委副书记老师

院(系)团/党委副书记老师

院(系)团/党委副书记老师

院(系)团/党委副书记老师

院(系)团/党委副书记老师

担任本场比赛点评的嘉宾是:

院(系)团/党委副书记老师

各位观众,现在双方辩手已经严阵以待,信心十足。今天,究竟是鹿死谁手,还要看每一位辩手的智慧和辩才。为使我们双方的队伍都能以一个最佳竞技状态和最旺盛的斗志参加比赛,让我们给予他们最热烈的掌声以作鼓励。

本场比赛的辩题是有关于的话题:

正方所持观点是:

反方所持观点是:

(对辩题作简要介绍)

……

……

……

今天双方选手就要以此为话题进行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的第一个环节是教练陈词,双方教练需陈述辩题分析、立论思路、攻辩策略和对对方分析及相应对策,陈词时对方需回避。

首先请正方教练陈词,时间是5分钟,反方教练和辩手请回避。请我们的赛场工作人员引导反方回避。

……

请我们的赛场工作人员引导反方教练和辩手入场。

有请反方教练陈词,时间也是5分钟,正方教练和辩手请回避。请我们的赛场工作人员引导正方回避。

……

请我们的赛场工作人员引导正方教练和辩手入场。

……

各位辩手请坐定。

首先,由正方一辩阐述正方观点,时间三分钟,请。

……

谢谢正方一辩的精彩发言,下面请反方一辩阐述反方观点,时间也是三分钟,请。

……

感谢反方一辩的发言,下面进入攻辩环节。首先请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攻辩。问者只准问,答者只准答。每次提问不超过10秒,每次回答不超过30秒。总计时间2分钟。请。

……

谢谢,下面由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攻辩。

……

谢谢,接下来由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攻辩。

……

谢谢,接下来由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攻辩。

……

感谢双方辩手的精彩发言,下面请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时间1分30秒。有请。

……

谢谢,现在请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时间也是1分30秒。有请。

……

感谢反方一辩的精彩陈词,接下来辩论赛将进入最精彩的自由辩论,双方各有4分钟时间,正方四辩首先发言。

……

谢谢,经过八名辩手精彩的自由辩论后,请观众朋友向正方和反方选手各提问2个问题,所提问题由多数评委通过后辩手方可回答。每位观众只能提一个问题,提问前请提问者说明您的所在院系,提问时请简洁明了,原则上不超过15秒。选手回答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其中双方四辩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一人回答完毕时间未尽,其他人可继续。现在请观众朋友向正方选手提问,请。

……

请评委表决这个问题是否通过。

好,通过/对不起,未能通过,请观众继续向正方提问。

感谢这位观众朋友的提问和正方选手的回答,下面请观众朋友向反方选手提问,请。

……

请评委表决这个问题是否通过。

好,通过/对不起,未能通过,请观众继续向反方提问。

……

感谢这位观众朋友的提问和反方选手的回答,下面请观众朋友向正方选手提问,请。

……

请评委表决这个问题是否通过。

好,通过/对不起,未能通过,请观众继续向反方提问。

谢谢,请观众朋友向反方选手提问,请。

……

请评委表决这个问题是否通过。

好,通过/对不起,未能通过,请观众继续向反方 提问。

请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3分钟,请。

……

感谢反方四辩的精彩陈词,下面请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也是3分钟,请。

……

感谢正方四辩的精彩陈词。到这里,本场比赛就告一段落了。现在,请评判团的各位评委暂时退席以作评决,请。

……

现在观众朋友可继续提问。

……

各位来宾,各位观众,评判团已做出最终评定。根据比赛规则,在宣布成绩之前,请我们的点评嘉宾:

院(系)团/党委副书记老师

为今晚这场辩论作点评,有请。

……

谢谢老师的精彩点评。

现在评判结果已经出来了,我荣庆的宣布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是:

正方/反方一/二/三/四辩同学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祝贺。

下面我郑重宣布,经过评判团认真的评判,最终以比的结果判定本场比赛的优胜队是:正方/反方代表队

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本场比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感谢各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谢谢各位的关心与支持,衷心的谢谢大家,祝各位晚安。

(若某选手在发言时间用尽结束时仍未结束发言,主席依次说:“谢谢”,“谢谢某某辩手的发言”,“谢谢某方某某辩手的精彩发言”。)

XX大学学生会

答谢中书书篇6

水明白答案,人是水做的,地球是“水球”,微笑去应对世界,世界也必须会微笑着对待你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微笑对待别人,同样的别人也会微笑的对你。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水知道答案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水知道答案观后心得1水能读,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你相信吗?

一个月之前,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不信!这怎么可能?

现在想想,很难解释,我为何会回答的如此肯定,如此自信,如此无畏。惟一可能的原因是,无知。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如同在年少轻狂的岁月里,曾经对很多自以为凭常识就可判断的问题上,所作出的断然否定一样,比如,宗教。一直以来,惯于以一个无神论者的优越感无视父母对于信仰的虔诚,却没想到,自已到最后,也会需要走上这条路,来寻求内心的宁静。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我已没有当初的勇气,可以断然地一如继往地回答这个问题。导致这种转变的个中原因,很复杂。但如果一定要把这个过程简单化处理的话,也就两点:

一.我与这本书结缘的过程,让我相信,这本书绝非只是一本学术著作。最初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在朋友推荐的一套公益节目《和谐拯救危机》里。从作为节目嘉宾的净空老法师口中,我第一次听到了江本胜和《水知道答案》。净空法师曾经亲自访问过作者江本胜博士,并与之有过深入交流。作为当今世上佛教净宗的一代高僧大德,净空法师不远千里,专程前往日本,拜访一位选择医学博士,绝非是冲着江本胜先生的医术而去的。事实上,当时净空法师所感兴趣的,是因为江本胜先生的实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肉眼可见的方式,印证了佛祖的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切众生,就包括了水。

二.在以少有的仔细通读过这本书之后,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我的感受:震憾!这种感受,绝非一本普通学术著作所能提供的。而我所震憾的,并不只是书中随附的 122幅水结晶的照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江本胜博士建立于水结晶研究之上的宏大想象和推理所带来的心理冲击。通过水结晶,不,准确的说,是通过水,众多的学科如同万江奔流,得以最终归于大海,并和谐共存。其中包括,光学,量子力学,天文学,宗教学,,心理学,医学,音乐,文学,海洋学,哲学,星象学等等。正如作者所言:水为我们打开的是通往另一空间的入口。

这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看完它也许只需要三个小时。但我并不想在这里试图去说服谁付出这三个小时。以前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守,是需要缘份的(至于缘份是什么,于我来说,是个随着年龄含义不断变化的玩意,说来颇费辞章,俺还是能省就省吧,免提了)。现在我相信,人与书之间,甚至乎人与周围的环境之间,都是需要缘份的,有人或许在我之前,已经读过这本书,而有人或许会因为我的这些话,而开始考虑去读它。而更多的人,或许会选择一笑而过。所幸的是,错过这本书,太阳仍然会照常升起,季节也仍然会继续更替。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损失的话,我最多也只能说:你体内的水,失去了一次洁净的机会。毕竟,人体之中,70%的成分是水。从物质的角度来说,人,就是水!

水知道答案观后心得2在课堂上,我们观看了一部纪录片,叫做《水知道答案》。

这部纪录片我一开始看得津津有味,可到后来对它却有了一丝不屑。

没错,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是想要呼吁人们多些关心多些爱。但是,他的说法太过于绝对,古人留下的的确是精华,只是历史不可能重演,有些东西不能一味的去模仿,这样下去,只会想袁世凯的“祭孔”丑剧般。时代在进步,我们需要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一味地追寻所谓的修身养性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都不相信“念经”能拯救世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类是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接触与沟通的。自然而然,肯定就会有一些摩擦,竞争以及其他的一些碰撞。既然这样,那么谁又敢保证自己百分百不犯错呢?我们是需要去学习古人的智慧,但一味地追求所谓的世外桃源是不可取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绝对的正与负。就像死并非生的对立面。对与错都作为对方的一部分生存着,我们不可能完全扼杀两者即便是之一。

这也跟看事情的角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认为孟子的话很有哲理,对他的信仰也流露于整部片中。他声称在古代优美环境的熏陶下,冰晶会变得晶莹剔透,他也过度地追求那个完美的世界。可我认为,他是在刻意刻画过去的美好以及在宣扬信仰能改变一切,这让人有一种在看某些教派的宣传片。况且,在古代也不是如作者所说的那样美好,也有一些封建恶习。作者同时也一直在强调现世的肮脏,在贬低着大都市的车水马龙,而我认为,他只看到了现世不好的一面,却未曾看到时代进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一面。

还有作者提到的金属摇滚乐,个人认为那只是审美观的问题。如果说,人们一听那类音乐血管就会扭曲,那岂不是意味着那类音乐的听众都在自寻死路?

虽然说这部纪录片有很多违背科学的道理,但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它教会我们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你付出了,就会有一些回报,即使回报并非对等;它教会我们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因为世界其实很美好;它教会我们要学会爱,爱人、爱物、爱生活……

只是,它不应该以这种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些观点太过偏激,有些结果也有违科学依据,这很容易扭曲一些未成年人的思想以及给他们灌输一些不正确的知识。它应该换成另一种更柔和的姿态,告诉我们如何学会爱与奉献,让它们一泓一泓汩汩淌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水知道答案观后心得3初看《水知道答案》,是在今年的三四月份左右。这套书共有三本,里面大部分是由图片组成。作者把水结晶遇到的文字后或是一些情形后所形成的文字,用图片的方式保存下来,向这个世界分享。

初初略翻,感觉很平淡:不过是一些图而已嘛,有什么好奇怪的。再翻,却是另一翻滋味。你不会想到,水的世界是那么的丰富,你不会想到,水也是那么的有灵性,形状和感受都是那么的精彩。

我们的人体,有百分之六十左右就是水分,那是,是不是可以说,书里的原理,也是可以应用到我们的身体里的水分上?虽然这有点异想天开,但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怀着感恩的心,带着爱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么那个人一定很从容,很自在,而且他一定很美。

看完这本书的我,傻傻的做了一些形式而不实际的东西。我把我平时喝水的水杯(是一透明的塑料杯子),在它的底座贴上“爱、感谢”的标签。我满心以为这样子做,我杯子里的水,里面的水结晶,遇到这几个字,应该就会变得很漂亮,很有灵性。那么我喝了这个水,我应该也会很感恩,也会有所改变。当时不知道怎么的,内心就是笃定会有改变会发生。可是,喝了两三个月的“爱、感谢”的水以后,我还是什么变化也是没有。

到后来,再看《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我也是看过几次了,每次看都会觉得有不同的收益。开始对“家庭排列系统”这个名词关注,开始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再到后来,遇到了网络家排,遇到了单老师,做了网络排列。再再后来,进行了网络辟谷,再然后还去到了嵩山少林寺辟谷,还自己亲身排列了两次,一次是别人的个案,一次是自己的个案。到此,我终于,觉得把自己整合了。

如果说,以前我所做的感恩,我所要自己去接受的爱,总有一些分裂的因子存在,总有一些不知道的原因的因素令自己感觉并不由衷。那么,现在的我,随时所发的感恩,不时的涌现着内心的平静的感觉,这些,都令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爱、感谢”这两个字的存在。

我现在已经没有再在杯子座底贴标签了,但是我把这两个词带到了心里面,存在了心上。

从最初的形式主义,到现在亲身亲心实行,整合自己,中间的过程,我体会到很多。如果当初我没有那么样的想要获得“爱、感谢“的信念,如果当初我没有各种各样的行动去让自己拥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贴标签,比如网上找资料,那么我也不会有今天内心的真正的丰足,真正的宁静。

那是因为我遇到了,然后,我去想了,再然后,我跟着我的思绪去做了。所以,我得到了。如果中间我少了哪一步:没有遇到;或是遇到了没去思考,没去憧憬;再或是也遇到了,也去憧憬了,但没有去做。那么都没有今天的我。

一路的前行,一路的变化,我现在回想,都感觉到很幸运。因着内心爱的指引,所以我找到了内在的自己,我获得了内心宁静的力量,我赎回了自己勇敢而丰足的心。谢谢这些际遇,谢谢我这一路遇到的每一个人,谢谢给我最多指引的单老师,谢谢勇敢追着自己的心跑的自己。

其实,不仅仅,《水知道答案》,你自己,也知道答案。

水知道答案观后心得4《水知道答案》是一位日本叫做江本胜的科学家利用几年的时间,通过无数次的试验,通过水晶体来诠释水的情感的一本试验著作。起初对这本书不是很感兴趣,后经朋友的推荐,正好家里有两本,就随意的翻阅几章。

水知道答案?水能知道什么答案?这本书中文字描述部分很是精炼,最精彩的是彩色插图,作为学前班的幼儿老师,对插图是比较感兴趣的。插图中有各种各样的“水晶花”,通过图片下面的文字说明,我才知道这些“水晶花”就是水的结晶,《水知道答案》描述的竟然是水可以听不同的声音和看不同的文字而形成不同的晶体形态,本书的关键点就在这里产生诱惑,所以我迫不及待将它读完。书中一共有122张不同情感的水结晶图片,有漂亮的六边形,有杂乱的结晶,给人的感觉便是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水能看:当水看到“爱和感谢”的文字时,水结晶的形状非常漂亮,而恶意的文字如“混蛋”时,水结晶的形状则显得丑陋。

水能听:当水听到不同的音乐时,水的结晶形状也会不同,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水结晶显现出非常浪漫的样子,感觉有安抚人心,解除疲劳的无形力量;肖邦《离别曲》的水,水结晶显现出形成分散的颗粒,它似乎听出了离别的伤感。另外,江本胜先生还做了一个对比实验:让小孩在水结晶时对它说话。当水听到孩子的赞美声音—“好可爱啊”,形成的结晶就非常可爱,显得腼腆而又害羞;当听到“混蛋”的责骂时,它的结晶分子互相挤压,形成不完全规则的形状。这些试验结果好像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份感恩之心,积极创造美好世界,这个世界需要爱的拥护。

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因为人的身体70%是水,每个人持有不同心态的生活,均会改变人体,并通过不同的形态中表现出来。所以拥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灵,人的体格就相对健康,也就是说健康的心态决定了健康的身体。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当读完《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简直就是影响水形成结晶的因素,而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就是有灵性的水。在学校,我们教师就是影响学生的因素;在家里,家长就是影响学生的因素;怎样去引导孩子健康生长,均与教师与家长两个主要因素密不可分,如何才能让这些纯净的水(孩子)都能形成美丽的水结晶呢?我觉得应该从孩子的心灵教育抓起,要让孩子养成一颗纯洁的心、博爱的心。一位合格的教师底线是她是否对孩子付出爱心,而不是只有一定学历和能力。爱孩子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在行为上要鼓励孩子,在生活上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要教育孩子。要举一反三,学会“海豚”样的奖励方式,适时奖励对学前期的孩子来说,效果最为明显。孩子固定行为的养成将决定今后个人发展性格,通过《水知道答案》这本书,可以了解孩子(水)善恶的形成,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所以我们教育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靠“爱”去感动孩子们,让孩子们懂得珍惜爱,懂的去爱。

回想,有幸读到《水知道答案》这本书,感觉无比幸运,健康的心灵产生健康的身体;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心态去工作,去与孩子沟通,去引导孩子。我建议:所有的老师和家长们如有机会都要阅读这本书,水结晶会告诉我们,赞美和鼓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本。

水知道答案观后心得5也许你没有办法想象,水,其实是能够随着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改变的。

日本的江本胜教授拍摄的122张水结晶照片提出水不仅仅自我有喜怒哀乐,而且还能感知人类的感情。所有的这些风姿各异的水结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而成。在最初的观察中,研究员发现城市中被漂白的自来水几乎无法构成结晶;而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他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当研究员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命运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听了作者不喜欢的摇滚乐时,结晶就显得丑陋。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一样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不管是哪种语言,看到“谢谢”的水结晶十分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或者“烦死了”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简而言之,作者认为只要水感受到了完美与善良的感情时,水结晶就显得十分美丽;当感受到丑恶与负面的情感时,水结晶就显得不规则且丑陋。

还引用了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琼安·戴维斯女士的观点。从事河水研究的她认为,水结晶的实验证明,“水其实对许多十分纤细而敏感的物质都能产生必须的反应,因此我们透过更进一步的对水结晶的研究,能够告知科学家或有关单位,我们现有的水资源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同时,她还从水结晶出发号召“找回对水的崇敬之心”。

答谢中书书篇7

给“书”的一封信亲爱的书们:你们好!你们一定没有想到我会给你们写信吧!书们,谢谢你,谢谢你在生活中给我许多帮助。你帮助我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书们谢谢你们教会我许多知识,让我明白的了许多道理,让我看清了真假。亲爱的书们,谢谢你们在我无聊的时候个我带来许多快乐。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剥花生,我坐在那里,手里捧着你们看,我剥着剥着。突然听到妈妈的一声喊:“瑶瑶,你这是在剥花生,还是扔花生”?“当然是剥啦”!我还是一边看着书,一边回答妈妈。“瑶瑶,先别看了,你先看看花生再说。妈妈无奈的对我说”。我抬起头来,看了看盛花生的的盘子,花生盘子里没有一颗花生,只有一大堆的花生皮,再看看垃圾桶里,垃圾桶里有许许多多的花生。再看看妈妈,她已经在旁边偷偷笑了起来,我看看妈妈也哈哈大笑。亲爱的书们,我想我们快乐的时光你都记在心里。亲爱的书们,对不起,我在生活中一直对你们不好,虽然我很爱你们,但是我看你们的时候,看完了,总是不把你们送回“家”里。对不起。亲爱的书们,谢谢你们在生活中给我到来许多乐趣,谢谢。

六年级:王梦瑶

答谢中书书篇8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桓伊与王徽之原本并不相识。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介绍,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的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坚摔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即历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其“声节慷慨,俯仰可观”。使晋孝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王徽之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车骑将军桓冲手下的骑兵参军一职。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目?”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答谢中书书篇9

弹子学校 莫顺刚

【摘要】群文教学是统编语文教材渗透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小群文阅读,以其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短小、阅读量适度、阅读周期较短等特征,成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轻骑兵”。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有利于教师提炼合适的内容话题和学习主题。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实施小群文阅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笔者将在本文中,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对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群文阅读;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迅速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有关小群文阅读的研究也悄然兴起。所谓小群文阅读,是“主题具体集中、组文篇幅比较短小、阅读量适度控制、阅读周期相对较短的一种群文阅读。”[1]

统编语文教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结构,非常符合小群文阅读的要求。以该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山川之美”,语文要素除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外,还有感受山川风物的特征(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笔者在教学本单元后,便设计了一次小群文阅读活动,以探索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我设计的教学步骤如下:

(一)摘抄句子

摘抄《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二)师生比对

老师出示本单元描写山水的句子,学生将摘抄的句子与之进行比对。通过比对,多数学生发现忽略了描写山中景物的句子,以及“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侧面描写山水的句子。

(三)分组讨论

学生以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角度、描法、修辞手法等为主题分成小组,对上述句子进行讨论,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四)交流总结

经过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以下结论:

1. 景物特征方面:

(1)写山,三篇文章中都突出了山的高大。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高峰入云”、“夹岸高山······千百成峰”等句子。而《三峡》中的山是绵长幽深的,《答谢中书书》中的山又是生机勃勃的,《与朱元思书》中的山则更具幽静的特征。

(2)写水,《三峡》中分别写了夏水的湍急迅猛,春冬之水的清澈多姿,秋水的寒冷凄清;《与朱元思书》中则写出了水的清澈和湍急两种状态。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描写景物,既要写出共性的特征,更要写出该景物的个性特征,最好能描写出该景物的不同状态。

2. 描写顺序方面:

《三峡》中先写山,再写水,而写水又是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答谢中书书》中既有空间顺序,又有时间顺序;《与朱元思书》中则先写水,再写山。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写景有序,而无定序。至于选择什么顺序,可能与表现景物特征有关。

3. 描写角度方面:

(1)三篇文章都描述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以描写视觉感受为主。而在《答谢中书书》中,更是从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角度来描写视觉感受。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三峡山的高峻陡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表现富春江水的清澈。

4. 描法方面:

我和同学们主要讨论了“烘托”的手法。如《三峡》写“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烘托出秋天三峡肃杀凄清的气氛;《答谢中书书》写“猿鸟乱鸣”、“沉鳞竟跃”烘托生机勃勃的气氛;而《与朱元思书》中更是以动写静,以声衬静,以人物的感受衬托山的幽静。

5. 修辞手法方面:

通过对上述语句的分析,我们发现:比喻、夸张、拟人是描写景物常用的修辞手法。而对偶的使用,可以让文章更加整齐、典雅、朗朗上口。

(五)由景及情

老师指出,古人写文章讲究情景交融,这几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同学们找出抒发情感的句子,分析研究后,发现描写景物时抒情的几种方式:

1. 直抒胸臆。如《答谢中书书》中的“实是欲界之仙都”直接抒发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2. 含蓄地表达情感。如《答谢中书书》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便含蓄地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享山水的得意之感。又如《与朱元思书》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也含蓄地表现出作者鄙薄世俗名利,一心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操。

3. 寓情于景。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例子在本单元中不胜枚举。

(六)巩固运用

根据以上结论,总结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完成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习描写景物”。

通过本堂课,我初步总结了一下小群文阅读在单元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首先,系统研究单元教学内容,既要研读阅读文本,又要结合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据此确定小群文阅读主题。如本堂课便以“如何写景”为主题。又如本册第五单元,也可以设计一堂以“如何说明事物特征”为主题的小群文阅读课。

接着,围绕阅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建群”。如本课这样的写景类文章,可以从景物特征、描写顺序、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建群”。

然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组进群讨论。

最后,交流总结,得出结论。在总结时,既要总结出群文中各方面的相同之处,又要关注文本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发现一般性的规律的同时,也注重个性化的表达。

为达到群文阅读“1+1>2”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将阅读活动辐射到单元之外,将阅读成果运用到实践之中。比如我们本次小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教学成果的强化。

由于各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都各不相同,因此进行小群文阅读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一定能因文而异,研究出更多更全面的小群文阅读策略。

答谢中书书篇10

由老前辈谢觉哉的书信选编而成的《谢觉哉家书》近日出版(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7月北京第一版,以下简称“家书”)。穿越3个世纪的人物、事件、墨迹和思考凝结在一部书信集中,其深邃与厚重自不待言,出乎一般读者意料的,此书的编者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却是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谢老的儿子谢飞。曾引起热议的《湘女潇潇》《香魂女》《我们的田野》,均为谢导的大作。但是,“家书”令我瞩目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谢老的家书是写给不同的两个家的。

在老一辈革命家当中,由于参加革命而造成个人家庭变故的,不乏其人。在这些变故中,又以在家乡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投身革命后另寻革命伴侣者居多。“新中国司法制度奠基人”谢觉哉即属此例。

谢觉哉,湖南宁乡人,生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是清朝的末代秀才。同当时大多数富家子弟一样,谢觉哉15岁即娶妻。就在科举、乡绅之路上迈进时,他在家乡的“洋学堂”里结识了早于他投身革命的同乡何叔衡。偶然的际遇打断了祖辈规划的前程而展开了全新的人生。41岁时,谢觉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下来的场景为大多数国人所熟知:背井离乡,音信断绝,秘密宣传革命道理,日以继夜地编报纸,东躲,被反动派追捕而又侥幸逃脱。人到中年的谢觉哉,闯过了重重关口,然而他只能遥望“苦守寒窑”的结发妻子和四男三女共7个孩子,默默地为亲人祷祝。所幸,原配夫人有从谢家祖业继承的30亩田产用以维持家计。1934年谢老跟随红军踏上长征之旅时已是知天命之年,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老人几乎病死。胜利到达延安堪称奇迹,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并列为“五老”,当不只是他们年龄的原因,而是包含了同道青年们深沉的敬爱。1937年,经组织安排,53岁的谢老与比他小29岁的红军战士王定国组成新的家庭,互相搀扶着走过了余下的漫漫长路。苍天好像在有意平衡这前后两个家庭,谢老和王生下五男二女,也是7个孩子。

新出版的“家书”即是谢老几十年间写给两位夫人和前后十几个儿女的“万金”之书!

(二)对原配夫人何敦秀

谢觉哉与原配夫人何敦秀结婚,是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谢觉哉年仅15岁时家里给他娶进门的。何夫人年长谢觉哉5岁。这是中国农村典型的传统婚姻。何敦秀的父亲中过举人,做过清朝的官员,家教敦厚。少年谢觉哉因与何敦秀堂弟同窗,曾应邀去何家玩耍,被何父看中,两家人就这么结下了姻缘。妻子长于丈夫,可能为今人错愕,却正好符合当时当地的习俗,少不更事的当事人当然提不出什么异议。5年后,他们的长子廉伯出世。1920年谢觉哉应何叔衡之邀赴长沙办报,与宁乡老家的妻儿只能靠书信联系。像许多在外“做事”的男子一样,谢觉哉虽然开始了革命生涯,但写回去的家信不过是敦促全家节俭度日、子侄勤奋读书之类的老生常谈,自己经历的磨难和生死险境无法向家人吐露。但从谢觉哉悉心指点夫人写信等情节来看,他无疑是一位重情义、知体贴的好“夫君”(谢老家书用语)。

可悲可叹的是,就连这种款款细语也难经常互通,谢老很快就加入了党组织,自长沙而洪湖,而上海,而江西苏区,颠沛流离,出生入死,将居家用度统统交付给了那30亩水田。从1921年致何夫人的书信之后,除一封给岳父的祝寿信之外,再次有家书寄回宁乡,已是1937年的春日了。令人略感惊讶的是,这位清末秀才居然给只是粗通文字的夫人写了一首五言长诗!诗中感慨岁月延宕,世事变迁,彼此早已青春不再,同时表达了作为一个丈夫未能履行责任的愧疚。他写道:

累汝苦思念,暮暮复晨晨。

累汝御,一夕或数惊。

累汝家计重,荆棘苦支撑。

对夫人的感激、对自己的责备,溢于言表。细读此诗,人们也能体会到,谢老似乎对危险而又艰辛的抗战已有充分的预想(在后来从延安寄给何夫人的另一信里,有“日本强盗飞机猛炸之下写成”之说明),他深感新的战斗生活已经无法接纳昔日的荆妻了。所以诗中有了这样的句子:

蹉跎三十载,汝妪我已翁。

谓有敝庐在,偃息相与终。

岂知遭世变,地坼复天倾。

我行山川异,南北又西东。

这里,我们读出了一种暗示:咱们都老了,本以为可以与你厮守在旧家里相伴一生,孰料突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丕变,我的事业让我走南闯北,不再有机会回到咱们的家了。

一位善良的农家妇,为了丈夫的革命,付出了大半生的幸福,付出了自身和孩子的安全,最后还要付出自己的丈夫。没有人算过她的失去和她的贡献,而我们后人又怎能对她漠然处之呢!

仅仅几个月后,谢老又给何夫人寄回家书,深情回忆他们41年前的新婚,并用“如果是平凡女子的话,不免会悔不该嫁个读书郎,更悔不该嫁个革命者”来称赞何夫人的不平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糟糠之妻的眷恋而又无奈,他用这种方式表示了对过去那个家庭的总结和告别。

果然,一个月之后,谢觉哉、王定国的婚礼在兰州举行。

(三)对革命夫人王定国

1913年2月4日,王定国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一个贫苦家庭。王定国的妹妹活活饿死;因为没钱安葬病逝的父亲,三岁半的二弟被卖掉,换回四块木板和两升麻豌豆;王定国15岁被卖去邻村李家做童养媳。多亏舅舅和朋友凑了40多块银圆,终结了王定国和李家的婚姻关系。重获自由的王定国,配合当地的农民协会动员妇女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10月,红军解放营山,王定国参加了红军。

“家书”披露了王定国在其他书中的回忆,原来谢、王之恋带有戏剧色彩。长征到达延安后,九死一生的谢老担任着重要工作,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顾,而老夫人绝无可能接到边区来。此时,唯一的办法是重新建立家庭。王定国出身贫苦,文盲。参加革命后原是红四方面军西路军的战士,战败失散后在张掖找到组织,半年后来到兰州办事处工作。组织上经过研究,找24岁的王定国谈话,告诉她谢觉哉是老革命,需要人照顾,希望她与谢觉哉结为伉俪。她答应了。可是到了晚上该入洞房了,她不解地问:“让我照顾谢老我同意,怎么还一起睡觉?”别人告诉她结为伉俪就是结婚,她犹豫了,原来她在四方面军有个意中人,也是她的引路人,失散后一直没找到。后来查清那位老革命已经牺牲了,王定国才同意了与谢觉哉的婚事。但这却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次年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谢宏(乳名定定),再次年又有了第一个儿子谢飘。

共同的理想和奋斗,弥合了年龄、文化背景的差异。婚后,王定国一直工作在谢老身边,偶然因事分离又总是书信往来。二人既是伴侣又是师生,王定国写给丈夫的每一封信,身为大学问家的谢老都要一字一句、一笔一画地修改,改好后再拿给王定国看,让她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几十年下来,由当初的文盲练就了一手好字,晚年书画俱佳。

谢觉哉这样满腹锦绣的文人,对美景、对大事每每诗兴大发,而对自己心爱的革命伴侣更不可能只写些家长里短。令人震撼的是在老人1963年5月突患中风导致右半边身体瘫痪后,竟然坚毅地练习用左手写字,并赋诗献给爱妻。诗曰:

华龄过五十,爱身宜节劳。

事可分头管,心须择要操。

一步看几步,今朝想明朝。

多言言防失,少吃吃不消。

……

此诗写作时间是1963年9月,离开王定国的五十大寿已经半年有余,显然不是贺寿之作。我们知道,自1957年起,国是逐渐陷于困顿。目睹种种险象,他提醒老伴(同时也在自省)遇事“多看几步”,“言多必失”,恐不是空穴来风,值得后人“细推敲”(原诗的词语)。这是身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位的谢觉哉给亲人的忠告,这种心心相印、声气相通的“私房话”,是中国政治的特殊产物,是革命队伍之外的任何人都无从体味的!

(四)对两任妻子

读者不可能不问:谢觉哉的原配夫人眼见自己的丈夫另外成家就没有什么反应吗?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正是“家书”的独特价值之所在。正如前文所说,谢老在兰州再建家庭时,坦诚地告知了何敦秀,并一直写信给她,坚称“你永远是我的夫人”。兵荒马乱之下,团圆无望,这位从清光绪年走来的老妇人无条件地服从了“老礼”。但是在她看来,“老礼”也不能在“打下江山”之后仍然拒绝她进京团聚,连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不也有熬到头的一天吗?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她开始多次要求进北京。显然,谢老不能应允这个要求。在谢老和整个革命队伍看来,战争阻隔、革命需要,这两个巨大因素已经使前一段婚姻归于终结了。所以,他在“老太太”提出进京要求后,先是不予回答,待对方由生气而冷静些了之后,再从多个方面慢慢开导。他写道(大意):

第一,我们离开了二十多年,我在外又有了家。你如来,很不好处置,要发生纠纷。现在是新世界,和旧世界不一样。你我都是上七十的人了,经不起烦恼,对我不好,对你也不好。

第二,经过了一年,家乡当已知道我是在做“工”,而不是在做“官”。共产党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不能多拿一个钱,他的生活不能比一般人高。

第三,你现在的眼睛,不要望着我,要望着孙子们,他们才是有前途的。我们的希望就是后代。

第四,我快七十了,我的先辈、家人都没活上六十的。你如记及我,当作我早已死了就是。

第五,我们不是再不能见面了。我并非下决心不回湖南。不过要有事才能回,因为我们是以身许国的共产党人。

第六,晚辈和亲戚都说到生活困难,我都不能给他们满意的答复。国家有政策,能做事的有事做,孩子读书有公费。应该看清楚些,体会着新世界的事物。

这是谢老写给何敦秀的最后一封信。

读着这样的文字,任何一个成熟的男人都会佩服作者的说理能力和仁爱之心。他不用官样文章唬人,不以“大官”的身份训人,不搬出“组织”来压人,不躲闪,不耍赖,而是把二人遇到的问题摆出来,既讲国家、世界的大道理,也讲村里族里家里的人之常情,句句讲到了老夫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