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状况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0:11:20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范文篇1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社会得以繁荣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资源。中国能源资源的国情是“缺油、少气、富煤”,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煤炭是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市场的供需矛盾会严重妨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煤炭资源供需平衡的实现将越来越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同时又离不开国家对煤炭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虽然有技术精良、安全完全有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甚至10万t)用1个人的现代化企业,但普遍存在着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安全得不到保障、年生产规模每1万t用50人的企业.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煤炭供不应求,价格回升.企业经济情况有一定好转,其中得益最多的是资源回收率、安全与环境得不到保障的乡镇煤矿.但整个煤炭行业距离经济有竞争力、充分考虑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健康发展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事实上若以一定科学发展标准要求,煤炭行业是在超能力生产.煤炭市场的运行特征有这样几个,第一,产需量同比增幅回落,铁路运煤量的增幅是比较高的。运行特征第二,煤炭库存现在是比较快的增加。目前已经明显地超过了正常水平。我们有一个指标是库存正常度,当库存正常的时候反应供求关系基本是平衡的,库存偏多的时候市场和供应是面临了过剩的压力。煤炭市场的第三个运行的特征,煤炭价格同比有上涨,近期是大幅度回调。煤炭市场运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征,第一从需求上来看,拉动煤炭需求的动力确实是明显减弱了。拉动煤炭需求,主要是我们搞投资建设,搞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等,这些东西是高耗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骤然减速,重工业投资增速放缓,高耗能产品出口下降。深究我们能源、重工业及能源整个产业链的变化,跟美国的次贷危机有一定关系。另外高耗能产业的出口,这是重工业兴旺的原因。影响因素二,耗煤产品产量增长出现大幅度下降。影响因素三,节能降耗、工艺结构的优化,造成了煤耗、油耗指标下降。尤其是在重工业产业链发展低迷的时候,落后的生产链停下来了,再生产的都是先进的大型的这些是煤耗指标、能耗指标都是非常低的。

二、煤炭行业市场预测及措施建议

1.煤炭市场预测

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总的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近期国家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特点分析,煤炭行业自2003年实现整体盈利以来,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需求总量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预计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将达到30亿吨。

2.政策措施建议

(1)加强煤炭总量调控。密切关注世界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关注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关注主要用煤行业发展变化,关注煤炭市场走向及变化。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测,做好总量调控,保持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科学组织生产;要加强与主要用煤行业重点企业的战略合作,重合同、守信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要共同维护和稳定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煤炭市场秩序。

(2)大力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抓住当前煤炭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大基地、大集团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违法和违规行为,建立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推进煤炭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煤炭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煤炭市场体系,是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合理地配置到煤炭产业中来,实现煤炭产品的正常流通和煤炭价值的公平流转。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市场价格机制本身的缺陷会造成市场失灵,因而需要政府进行必要干预。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应该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不损害市场机制为原则,以创造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条件和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为目的。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政府就不要干预,只有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调节的,政府才应干预。政府干预要尽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影响社会总供给或者总需求。当前,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迅速提高煤炭产能和产业集中度,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大,浪费严重实际,加强煤炭需求侧管理,把节约能源特别是煤炭资源放在重要位置。继续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防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淘汰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降低消耗,节约能源。

(4)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模式。从广义资源的角度讲,除煤炭外在矿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煤层内所涵的瓦斯,土地以至于煤层以及在煤层附近的其他矿床都应该是经营这个矿区的开发对象(视为资源)而加以利用.我国绝大多数煤矿生产是在生产成本不完全,环境治理相关费用支付不全(如矿产资源费以及植被恢复,地面塌陷与水损失污染治理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基于对绿色GDP的考虑,必须正视资源环境成本,有的地区已经提出要求对资源与环境损失进行补偿.因此要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其技术途径有通常有:1)实施保水开采技术进行水资源保护;2)实施充填与条带开采技术(塌陷区治理-土地复垦)保护地表建筑物;3)实施少出矸石技术(煤层巷道支护,矸石井下充填),或者研石地面利用(制砖,作复垦材料等);4)全面实施瓦斯抽放—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技术;5)地下气化技术。

(5)实现安全生产与健康发展。安全生产是一项极其广泛复杂的工作。多年来积累沉淀的大量安全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全部解决。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跟上时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现阶段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1)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提高安全意识。2)加大煤矿成本投入。3)防止超安全保障能力生产。

经济状况范文篇2

【摘要】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老龄经济学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翻阅了大量国外老龄经济学文献,重点对计量标准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飨国内学者。【关键词】计量标准、经济状况AnalysisonEconomicsofAging:MeasurementandEconomicStatus【KeyWords】Measurement,EconomicStatus前言目前我国老龄经济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老龄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数据的收集,以及研究中碰到的难题和结症等问题还没有充分的熟悉,老龄经济学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需要,因此,加强老龄经济学的研究迫在眉睫。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老龄经济学研究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学者。一、老人经济福利的计量我们做研究,首先要搞清楚所使用的计量单位和概念问题。克雷斯托对老龄经济学研究中碰到的计量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他认为,从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老年人以及比较老年人与其他年龄人口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估计量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选择使用的概念和方法的不同造成的。必须考虑的计量问题包括:计量收入积蓄的层面概念,即是用个人、家庭还是用家庭户为计量单位。分析单位和对“老年人”单位的界定,即老年人为户主的平均家庭户收入与只有老年人的平均家庭户收入是不同的。调查数据来源的选择。按家庭或家庭户规模、资产对老人经济福利的贡献,以及实物收入,对在可使用的调查数据中,一些收入类型的低进行调整。集中趋势计量单位的选择,即用平均数还是用中位数。横截面视角对纵向视角,即用横截面数据还是用纵向数据。1.分析单位和收入概念美国大多数消费收入和资产统计基于普查局调查的数据,如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SIPP调查等,在分析这些数据时,分析单位可以是家庭户、家庭或个人。这同样适用于分析老年人收入时所使用的概念,例如,个人层面的分析可以侧重于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或家庭户收入的分析。由于相对少量的老年人家庭包括非家庭成员,家庭户和家庭收入计量非常相似。许多研究使用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比较老年人为户主和非老年人为户主的家庭户资产,因为,在这种分析中,以老人为户主的家庭户权数是相同的,不管这样的家庭户是否包含一个、两个或更多的老人。与有配偶老人相比,关于独居老人的数据被大大地加权。而那些住在非老人户主家庭户中的老人则没有被体现出来,因此,这样的数据在统计上不能代表老年人口。家庭户收入作为简明扼要的计量单位仅仅反映部分情况:关于个人收入的信息同样重要,因为,用家庭户或家庭为计量单位的关于“经济资源共享”假设充其量只是对复杂现实的粗略估计。为了比较不同老年亚群体以及老年人群与其他年轻人群的经济福利,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家庭户收入差异和消费这些收入的人数的差异,确定可以比较的家庭生活水平。通常按照未调整的家庭户收入,用户主的年龄对家庭户进行比较:这种比较非凡指出,老年户主家庭户显然不如非老人户主的家庭户富有。2.贫困计量一些研究者认为,试图按照一个绝对的、不随时间和收入分配的变化而变化的计量标准测量贫困是不适当的,而且会夸大老年人经济改善情况。他们建议使用一个相对计量标准,如收入中位数的50%为贫困线。另外,官方的贫困统计以现金为基础,没有反映实物补助的变化,因而可能低估了改善情况。争论的结果建议贫困计量标准使用更宽泛的收入概念,例如在收入中包括医疗补助等【3】。由于许多老年人聚集在接近按官方定义的贫困线区域四周,有关低于贫困线的老人和非老年人的比例变化趋势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过分乐观的老年人经济状况改善的画面。尽管研究者对使用官方贫困线尚存在相当大的不满,但对于使用一个恰当的贫困概念还没有达成共识。然而研究结果证实,在现有的贫困标准框架内,运用不同的贫困线进行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3、资产对经济福利的贡献像现金收入一样,对资产的所有权代表着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即使这些资产在即定的年份没有兑现成现金的收入。有研究者采用几种方法来分析资产对经济福利的贡献,非凡是探讨了资产的全部或部分净值,因为它是在个人晚年生活中可以分配的年收入。住宅资产受到非凡的关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资产。住宅资产提供居住资源,在西方国家它的价值可以被折算为“估算的房租”。显然,在比较经济福利时,完全忽视住宅资产是说不过去的。莱德勒【4】也将财富纳入分年龄别的经济福利比较之中。考虑到在计量方法上缺少共识,他提供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估计方法,其中一些方法将财富定义为全部净价值,其它仅按金融资产概念来定义财富。调整后的收入概念包括非财产收入加上1/3财富。通过这种方法,将资产适当考虑进来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相对改善了。这反映了这样一种事实:老年人的财富远远超过了非老年人,不管其净值或金融资产是否被用来定义财富概念。4、其它概念问题在计量经济福利当中,老年医疗保险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另一个分析问题是集中趋势计量方法的选择,因为晚年收入存在偏态分布,平均数受到高收入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强。一些分析家认为,分年龄组进行比较时,应当主要使用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作为比较的基础。假使老年人收入分布不均匀,集中趋势的任何单个计量方法都不足以为比较不同群体收入提供根据。因此,必须用其它有关收入分布的信息补充集中趋势的计量分析的不足。二、经济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老年人的经济福利一直是公众争论的焦点。赫德【5】认为,抱着众多目的,分析老年人经济状况的研究结果发现,测量经济福利比只测量收入统计数据效果要好,用这种计量方法能确定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是否得到改善,是否比非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改善得更快,是否比非老年人的经济地位更高。这些研究最终的社会目标是评价非老年人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是否充足,以及是否有现实的政策意义。1、收入的来源克拉克、克瑞普斯和斯潘格勒【6】认为,在美国,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社会保障金已经成为老年人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但随着社会保障受益人其它收入的增加,社会保障金在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急剧下降。舒尔兹【7】分析了1996年65+老人的收入来源构成:社会保障是主要来源,占40%,资产收入占18%,养老金占19%,工资占20%。西方学者指出老年人通常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舒尔兹列举了老年人可能受到通货膨胀不利影响五个主要方面。没有随通货膨胀调整的资产价值会贬值。转移支付的收入或其它收入的调整滞后于通货膨胀,其实际收入会减少。工资水平的调整滞后于通货膨胀,实际工资会减少。实际税收负担的增加。假如通货膨胀针对构成老年人预算支出的大部分项目,非凡是用于计量和调整各种收入来源的指数不能准确反映老年人购买模式,那么老年群体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收入趋势赫德认为,没有一项的调查或研究能够得到对家庭户规模和收入进行调整后的令人满足的收入结构。他首次运用一种规模调整方法,然后将这种调整方法应用于某一个年份,假定调整的结果具有稳定性,把这两种方法合并,就可以看出完全调整后的收入趋势。表1显示税前货币收入的年增长率和1984年按照官方贫困指数进行调整以后的家庭户规模的收入水平。在这种按比例测量中,给一个非老年人的权数为1.024,两个非老年人的权数为1.322,三个人的权数为1.568等等。给老年人的权数比非老年人少些,规模调整后的收入等于家庭户收入除以家庭户权数。这种按比例测量体现了家庭户消费的实际规模收益假设:两个人的非老人家庭户比一个人的家庭户只需要29%多些收入。这种测量得到的收入数量更接近人均家庭户收入,而不是人均收入。老年家庭平均人数比非老年家庭平均人数少,因而,相对于非老年人来说,规模调整将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数量。1984年未做规模调整的非老人对老人的收入比为0.67,规模调整后的比率为0.87。平均家庭规模一直在下降,但非老人比老人家庭规模下降得更快,因而,规模调整后会出现非老年人收入比老年人增加很多。例如,从1979到984年,规模调整使得非老年人年收入增长率增加0.9%,而老年人只有0.3%。不管使用调整的还是未调整的计量方法,老年人比非老年人有更高的收入增长率。表1还表明,对规模进行调整后,在大多数情况下,收入增长伴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原因是存在较富有的同批年轻老年人效应,部分原因是社会保障的增加。表1:平均家庭收入的增长年收入增长1984年收入1967-19791979-1984未调整65岁以下1.0-0.427,46465+1.53.418,279调整65岁以下1.70.516,29365+2.23.714,16065-691.83.816,49670-742.14.214,40175-793.03.112,61780-842.93.311,46985+2.75.511,825来源:见参考文献【8】3、收入分配舒尔兹分析了美国老年人家庭的总货币收入情况,另外,还分析了1998年不同年龄户主的中位数家庭收入,45-54岁为61,833美元,55-64岁为52,577美元,65-74岁为34,719美元,75+岁为27,717美元,可见,中位数收入变化还是很大的。尽管美国的社会保障是老年人收入重要来源,并且通过社会保障累进制减少了收入不平等,但老年人的收入分配比非老年人更加不平等。表2显示了收入的吉尼系数和将收入划分为五组中最高一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表2:收入分配

克雷斯托分析了老年人收入不平等现象,早年经济机会和经济资源是导致晚年经济不平等的因素,猜测退休后影响经济福利的要素与猜测退休前影响经济福的利要素是一样的。福切斯【9】认为,65岁以上的收入状况比65岁以下的要平等得多,65岁以上的收入差距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劳动性收入明显减小,前者的分配比后者更平等。经验研究结果取决于所使用的方法。例如,克雷斯托和希尔用吉尼系数比较1984年SIPP调查中不同年龄组的不平等状况,使用的收入概念是家庭户收入,并对家庭户规模、低和资产等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显示,65-74岁的收入不平等比之前的任何年龄组都高,而75+岁最高。克雷斯托和希尔提醒说,这种分析没有告诉我们退休前处于有利经济地位的人和退休后处于有利的地位的人是不是同样的人。这样的分析则需要使用纵向数据而不是横截面数据。他们还认为,生命事件如健康状况变化或丧偶可能引起老人经济状况的改变,未来研究老年人经济状况一个主要的挑战,是深入理解这种事件的财政金融影响以及退休计划项目能否为避免这些影响提供保护的程度。受教育程度也是研究老年人经济状况一个社会经济指标。一项研究表明,与中青年相比,受教育程度更好地解释了65岁以上人的经济资源的变化情况【10】。4、贫困老年人贫困一直是老龄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因为贫困问题给老年人造成很大的麻烦,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时间比非老年人更持久,解决的办法也很有限。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收入低于官方贫困线的人数从1959年的550万下降到1976年330万,比例从35.2%下降到15.0%,老年家庭的贫困率下降得尤为显著,从27%下降到8%。莱德勒认为,伴随者收入增加,老年人贫困率急剧下降。美国普查局198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假如考虑非货币收入等因素,贫困率会显著降低。美国劳动统计署【11】在1998年做了一项研究表明:用一般通用的方法计算1995年美国65岁以上老人贫困比例为10.5%,用美国科学院建议的方法计算为24.2%,两个结果相差很大。女性丧偶老人的贫困率也下降了,但比起总人口和其他老年人的贫困率还是高,原因很复杂。一种解释认为,不同收入水平的死亡率存在差异,贫困家庭丈夫比富有家庭的丈夫死得早,经常的情况是贫困家庭的女性丧偶老人继续遭受贫困。另一种解释是,当丈夫死后,一些收入来源中断了,一些财富减少了。第三种解释是,死亡率与财富水平有影响,丈夫死亡时财富构成的变化为女性丧偶老人的高贫困率提供一些解释。由于横截面的贫困数据存在同批人效应,目前还不清楚贫困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作为个人年老时花费的资产造成的。5、财富赫德认为,尽管收入实际上是计量老年人经济状况唯一使用的标准,但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至少对于老年人来说,财富却是测量消费机会更好的计量标准。基于收入的代际比较要改成用财富来比较不是件轻易的事情,因为在职人员大部分财富是观察不到的未来的收入。由于预期寿命的变化,我们甚至不能直接比较不同年龄的退休老人的财富。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财富数据对收入数据是一种有意义的替代和补充。表3【12】给出了老人平均可遗赠财富。需要说明的是,SCF以家庭为单位,SIPP以家庭户为单位。财富包括金融资产、不动产、住宅资产、所有净负债。不包括养老金和社会保障财富,人生保险和家庭户耐用消费品的现金价值。SCF不包括在小企业和农场的汽车和股票面值。SCF样本规模为3,824,SIPP为18,700,包括所有年龄。表3:老年人平均可遗赠财富1983年没有1983年有补1984年SIPP补充的SCF充的SCF平均数90,800118,700250,000中位数59,50051,00051,900注释:SCF:theSurveyofConsumerFinances.SIPP:theSurveyofIncomeandProgramParticipation.如前所述,单独的收入数据只能部分地理解老年人经济资源的拥有量,财富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资源。所以,有必要研究老年人的财富分配。由于财富分配比收入分配的偏态分布更严重,在分析中忽视老年人持有的财富会低估晚年生活实际的经济不平等程度。三、评论老龄经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需要有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背景,并将其融会贯通,国外学者做得很好,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另外,国外老龄经济学研究非常重视数据的开发和经验分析。虽然在美国已经有了几项大型的老龄经济调查,但仍然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有些分析和比较受到数据的限制,无法再深入下去或者搁浅。这是我们今后研究需要注重的。再次,从美国的研究来看,老龄经济学研究和数据开发的政策意义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还有很大的伸展空间。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Crystal,Stephen.EconomicStatusoftheElderly.InR.H.BinstockL.K.George,Handbookofagingandthesocialscience.AcademicPress.1996.Rainwater,L.Whatmoneybuys:Inequalityandthesocialmeaningsofincome.NewYork:BasicBooks.1974.【3】U.S.BureauoftheCensus.Measuringtheeffectofbenefitsandtaxesonincomeandpoverty:1986.Washington,DC: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88.【4】Radner,D.Theeconomicstatusoftheaged.SocialSecurityBulletin.1992;55:3-23.【5】Hurd,MichaelD.Researchontheelderly:EconomicStatus,Retirement,andConsumptionandSaving.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90;28:565-637.【6】Clark,RobertL.;Kreps,JuanitaandSpengler,JosephJ.EconomicsofAging:ASurvey.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78;16:919-962.【7】Schulz,JamesH.TheEconomicsofAging.AuburnHouse.2001.【8】Radner,D.MoneyIncomeofAgedandNonagedFamilyUnita,1967-84.SocialSecurityBulletin.1987;50:9-28.【9】Fuchs,V.R.Thoughmuchistaken:Reflectionsonaging,health,andmedicalcare.MilbankMemorialFundQuarterly:HealthandSociety,1984;62:143-166.【10】Crystal,S.,Shea,D.Krishnaswami,S.Educationalattainment,occupationalstatus,andeconomicwell-beingamongtheelderly.Journalofgerontology:socialscience,1992;47:S213-S221.【11】Garner,T.,K.Short,S.Shipp,C.NelsonandG.Paulin.ExperimentalPovertyMeasurementforthe1990s.MonthlyLaborReview.1998,March:39-61.【12】Radner,D.TheWealthoftheAgedandNonaged,1984.LipseyandTice.1989:645-684.

经济状况范文篇3

一、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优经济规模)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即MES),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杨志明(200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f(x)段;邹田?x(2007)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09)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

(一)2008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

如表1所示,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而后七名的都不足100万量,吉利和哈飞只有二十多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少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

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相差比较大,上汽产量几乎是吉利的8倍,超过了后120名企业产量之和。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部分行业仍未达到规模经济,但比2008年有很大的改观

和2008年相比,产量排在前七名的企业仍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七大企业,第十名仍是吉利,第八、九名分别由2008年的金杯、哈飞变成2009年的比亚迪、华晨。同时,前十名的产量相比2008年均提高,上汽提高近100万量达到270.55万量,一汽提高近50万量达到194.46成量,而比亚迪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只有10万量左右。十名之后的企业则分享了190.03万量。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数量上看,有五大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达到最小经济规模板;一个企业超过200万量,达到270万量,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三个企业产量接近200万量。其它企业产量都比100万量低,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经济。同时,不同企业产量上的差距拉得更大。

总体上看,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三)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特点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三、影响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

(一)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

2008年的集中度=0.58,2009年的集中度=0.61,根据贝恩的分类应属于寡占Ⅲ型,集中度相对较高。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呈现出极端现象,即产量最大的少数企业产量占市场份额比较大,市场比较集中,而产量较小的大多数企业产量则极为分散,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

(二)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据统计,我国的25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产业链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很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做完其支柱产业。同时,实行地方保护,鼓励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三)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工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工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很多零部件企业面对的是本地的汽车生产商,没有将自己定位在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所以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数量很少,很容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批量小,技术及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汽车企业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的生产链。

(四)市场需求不足

市场需求实现规模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最优生产规模对应的产量大于现有的市场需求,此时为规模经济而扩大生产显然是不理智的。各个企业应该致力于扩大市场需求,使自身面对的需求与最优产量尽量匹配。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增加汽车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同时也要开发国内市场,及时升级换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购置车辆的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调整汽车购置税等来刺激市场对车的需求。

四、改善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状况的建议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一个总体上的空间规划,形成积聚效应

国家政策多向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倾斜,构筑进入壁垒控制没有优势的地方盲目上项目,促成地区积聚,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积聚效应。

(二)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呈现出总产量大、企业个数多、单个企业产量小、经济效益低等特点,不利于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发挥。因此,需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生产的集中度。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战略联合实现市场的集中和生产的集中是很好的途径。并购能够优胜劣汰,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组。通过破产兼并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以加快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对于并购的行政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构筑的退出避垒以及政府行政主导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条件,促进合理并购,抑制不正当并购,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提高其规模,但也为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三)有效地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在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时候,要从产品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理念、维修服务全方位发展完善自己,充分抓住有利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合。

(四)规范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地区性市场分割

要规范地方政府的作用,让地方政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市场的划分。

经济状况范文篇4

目前我国已有1.7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说是终生的,因个人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平衡性,决定了经济状况将明显地影响着高血压的治疗,我国高血压控制率为6.1%。本调查就我镇近几年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的经济状况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了解治疗费用对高血压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内科门诊2005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的高血压患者,随访资料完备的954例中的762例高血压未控制患者作为随访对象,男416例,女346例;年龄35~75岁,平均49.5±9.6岁,年龄>60岁196例;文盲406例,小学218例,初中以上138例。

1.2方法对血压已达标准患者(<140/90mmHg)维持原降压治疗方案,未达标者,原使用的降血压药物剂量未足者,按个体化治疗原则,予以增加原药物剂量或加服另一种降压药物,原药物已足量者,增加另一种降压药物,种类可达2~4种。

2结果

2.1治疗情况对762例患者均告知病情,分析其血压不能控制的原因,给予增加药物剂量或增加药物品种,按个体化原则,使血压符合控制标准[1]。

2.2血压变化按遵守医嘱情况分组统计,A组:遵守医嘱良好组254例(33.3%),血压达标者有217例(85.4%);B组:部分遵守医嘱组412例(54.1%),血压达标者有165例(40.0%);C组:不遵守医嘱组96例(12.5%),无1例血压控制达标。

2.3经济状况对遵守医嘱情况的影响部分遵守医嘱、不遵守医嘱的原因中,因经济困难而改变医嘱有113例(14.8%),表现为将其降血压药物减量或要求更换价廉的药物或拒绝治疗自行停药,其中减量49例(43.4%),更换药物者60例(53.1%),拒绝治疗自行停药者4例(3.5%)。原用药物为氯氨地平、波依定、依那普利、长效心痛定等一般只开出一个剂量,113例患者经再次调整适合、足量、廉价的药物后,血压较前下降20.1/12.8mmHg(P<0.01),血压达标者51例,控制达标率45.1%。

2.4治疗药物费用分析我镇常用的降血压药物有常用药降压片、尼群地平[2]、卡托普利、复方罗布麻片、普通心痛定片、珍菊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片,费用在50元/月左右;国产心痛定控释片、依托普利费用在80元/月左右。

3讨论

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7亿人,而血压达标控制率只有6.5%,我院内科门诊的血压控制率仅有21.3%,目前有数十种有效的降血压药物,为什么达标控制率仍很低,对此进行了分析,得出高血压治疗费用对农民群众是一个主要原因[3],占不遵守医嘱原因的15.6%。高血压是一种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其中大部分患者需终生治疗,他们中的一半人数又为无症状者,故治疗费用的高低将明显地影响用药率及控制达标率。我镇地处,农民年人均收入约为4000元,决定了许多人不可能支出很多费用来治疗无症状的高血压,所以我镇常用的降血压药物有降压片、卡托普利、复方罗布麻片、普通心痛定片、珍菊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片,费用在50元/月左右,一般不超过60元/月。笔者对762例高血压患者治疗观察,如开出>50元/月的治疗高血压药物,患者在第二次就诊时将会提出更换价廉的药物,或者告诉医生已自行更换药物,医务人员在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到治疗费用的问题,要了解该患者是否能长期坚持服用你所开的药物。在随访中我们发现,只要将常用廉价的降血压药物剂量用足,必要时联合用药,其血压达标控制率可达46.2%,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可提高1倍,但其不利的因素是每日要服药2~3次,易产生漏服。我国目前年人均卫生保健费用约400元,可见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费用将更低,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则更少,我国患者对医嘱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是费用占34.9%[4],高血压的治疗费用将更为明显地影响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低费用高疗效的治疗模式将明显地提高高血压的达标控制率,对此临床医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长期坚持正确的指导和宣传。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提供价格合适的有效的药物加上正确的宣教才是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遗憾的是现行学术交流都在推荐新的昂贵的长效降压药,几乎听不到关于如何服用传统的中短效降压药的话题,这不利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也与我国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生活在农村相脱离,因为目前农村高血压病人还吃不起昂贵的长效降压药。这也需要医生给予正确的引导。我省每两年一次免费农民健康体检对改变这一现状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在经济不发达、欠发达地区由政府提供免费的普通降血压药物,将明显地提高血压控制率,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6-216;318-415.

2梁炳年.尼群地平与开博通联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现代医药保健杂志,2004,(2):93-94.

经济状况范文篇5

余杭镇中南村位于东苕溪上游、南湖北岸,临近余彭公路、余永公路,水陆交通便捷。地形属丘陵河谷平原,土壤肥沃,温光良好,空气洁净,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全村共有七个村民小组,2004年耕地面积1254亩,总户数394户,总人口1224人,人均收入8098元。历史上因杨毕案中的准堤庵、燕子洞被人们熟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水稻高产而闻名,今天又因南湖开发倍受关注,是一个在余杭镇西很有发展前途的城郊结合村。

一、十年来农村经济基础的新变化

与十年前的1994年相比,2004年全村总户数增长比例为7.1%,大于总人口的增长比例(4.1%),说明农村户型(每户的人口数)在缩小。一般一户农户有2个劳动力,全村总劳动力为806个,比1994年减少1%,与总人口的正增长比例形成明显的反差,说明有部分青壮年已转移到城市。男女比例从1994年的1:1.18转变为2004年的1:1.14,女多男少的程度略有改变,但还是与一般的报道“农村男多女少”相反。究其原因是外地女青年喜欢嫁到中南村,并且女者寿命比男者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从1994年的1:2.92:1.82转化为2004年的1:2.17:3.33,说明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显著增加,党和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得以体现。

全村经济收入已从1994年的3814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9897万元,增长4倍多。2004年各产业经济收入比重的大小依次为工业??种植业??餐饮业??渔业??牧业??运输业??林业,除林业收入比1994年减少外,其他各业比1994年增长11倍至93%(表2)。此外,还有1994年未作统计,而2004年新增的项目:建筑业收入53.5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51.9万元,外来人员带走劳务收入337万元,企业各项留利267万元,村集体所得4.4万元,农民经营所得927.1万元。

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8098元,比1994年3020元翻了一番多,人均增加5078元。在中南村10年经济发展过程中,1994年至1996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迅速上升;1996年至1998年是调整阶段,经济收入略有回落;1998年至2004年是稳步推进阶段,经济收益稳步增长。

二、农民家庭的经济结构及经济收支状况

1、农民家庭的经济结构。

归纳起来,中南村农民家庭的经济结构主要有四种类型:

??以经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南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有水稻、水产、蔬菜和畜牧。全部由个人承包,从业劳动力129人,占全村劳动力的16%。

??以经营企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自1997年村办企业转制后,村内各企业均由个体经营。现所在本村的企业25个,从事管理的劳动力(企业主)5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6%。2004年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占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0%,并直接安排村内外劳动力就业260人。

??以经营商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为便于调查分析,这里指的“商业”包括交通运输、建筑、住宿餐饮、信息服务、批发零售等,从业劳动力37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46%。这是近年来兴起的第三产业,经济效益较高,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以务工为主的经济结构。近几年农村青壮年务工依然很多。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很多农民选择务工,包括外出务工和在本村工厂务工,从业劳动力257人?占全村劳动力的32%。务工地点以杭州和余杭地区为多。

2、农民家庭的经济收支状况

就从事的产业而言,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多少依次为工业-商业-农业-务工。但在商业和农业产业内部,各产业间的经济收益差异很大,如“商业”内部,从事食宿(餐饮旅馆业)的家庭年收入116600元,比批零(批发零售业)的18315元高6倍;“农业”内部,从事畜牧业的家庭年收入23518元,比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11410元高2倍。全村村民的经济状况形成一个纺锤形,即中间大两头小。80%的村民全家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从事企业和经商的则有数万元,高的达十万元以上,种粮和务工的农民家庭年收益最低,只有1万多元。

生活支出指家庭成员的吃穿、医疗、人情、上学、娱乐等开支。农民支出多少依次为企业主-经商者-务工者和种养业主。生活开支占收入的比重为28%-64%,产业收益越高,这个比例越小(如机械工业),反之则比例越大(如种粮业)。例如,从事工业的企业主烟酒、亲朋往来、生活用车费用中的其中一项,就超过一个务农家庭的全部开支。而收益低的农民家庭,基本生活开支也是必需的,一年下来,收支相抵剩下无几,按农民的话说,“吃过用过剩个屁股”。但总的说来,只要经营有方(包括产业的选择和管理),与高额的收益比较,生活消费的比重是很小的。创收是农民致富的主旋律。

三、农民在想什么、盼什么

当前,农民致富快富的愿望与日俱增,对政府对社会的期望不断提高。归结起来,农民主要有如下八个方面的盼望:

1、盼完善“医保”制度。“医保”制度涉及到千家万户。当前的问题是村民实际可以报销的医疗费太少,有的因一人生病就医而使整个家庭经济崩溃。一王姓村民得肝炎,因支付不起医疗费而不得不放弃住院治疗,改为在家吃一些价格便宜的药度日。因此农民要求,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增加“医保”享受的优惠额度,使农民就医报销的比例逐步向城市市民靠近。

2、盼老有所靠。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明显。2004年中南村有60岁以上的村民179人,占全村人口的15%。因老人的下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一对年轻夫妻要善养双方父母,经济压力很大,有的老人也不忍心拿经济不太宽余子女的钱。真正务农的村民勤劳也未必致富,每天起早摸黑却经济效益不高,这样的村民要占全村村民的80%。老人普遍存在着后顾之忧。

3、盼种粮的优惠转化为实惠。

以前种田不划算,有的外出户干脆把家里的责任田撂在一边成了抛荒田,在家的也把种田作为一种消闲工。现在,粮价上涨,加上“直补”,农民种粮比以前划算。但用于粮食生产的农资跟着涨价,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据王姓村民诉述,粮价上涨以前,稻谷每公斤1.4元,尿素每公斤1元,机耕费每亩30元;稻谷涨到每公斤2.0元时,尿素涨到每公斤1.8元,机耕费每亩60元。加上其他农资的涨价,政府给农民的优惠转到了其他行业上。因此,农民盼望政府有相应的措施,让种粮的优惠转化为实惠。

4、盼完善“订单农业”。粮食有了“订单农业”,农民不愁没销路。但水产、畜牧还有其他产业,农民因拿不到订单,发展缓慢。一沈姓村民告诉我,他今年养殖58只鸭子,效益尚可,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但愁产品卖不出去,又不敢扩大,希望附近有个畜牧加工厂,但无人办起。因此,盼望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

5、盼水流畅。一些地块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没跟上,旱灌不进涝排不出。这几年来,上面也拨一部分钱来建设村级水利设施,但数额很有限。各户自己田地灌溉的渠,按照标准来修一米渠的投资大约需要四、五十元,现在依然难以做到。据王姓村民反映,中南前畈约有五十亩地高低不平,常常遭受旱涝之苦。金村长告诉我,去年村投资五万多元,对南湖后畈进行必要的渠路建设,因资金不足,不得不中途停止。因此,盼望上级支持。

6、盼农忙时不要停电。农忙时生产、生活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电。如果停了电,生产必需的机耕、脱粒、抽水等作业无法进行,劳累了一天后的农民所需电扇、空调无法打开,甚至因水厂停工待电而村民用不上水。因此,电对农村来说,比城市还重要。

7、盼技物结合服务。当前的问题是农民知道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时间太迟,错失防治良机;农民所购的药又不一定是“对症下药”,而是听农资店店员推荐购买,店员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推荐,而对技术不太熟悉,介绍带有商业行为。如2005年的稻飞虱危害,使水稻减产20%以上;秋冬季的软腐病危害,使蔬菜大面积死亡;有的打了除草剂毫无效果,田间杂草比蔬菜还茂盛。因此农民要求,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要早知道,并开设“庄稼医院”,卖出的农药应按喷雾器的大小配好,拿到田头加水就可用。

8、盼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由于多年来一些农田被征,加上双季稻改为单季稻,农民不再象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常年忙于农事。全村约有20%的村民未能找到工作。一李姓村民50岁,从部队退伍回家,经营着半亩农田,大部分时间闲着。他的愿望是能找到一份月薪500-600元的工作。

四、促进农民致富的建议

致富是农民行为永恒的主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民经济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建议:

1、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调研后我总的一个感觉是,农民致富心切但创新不够,依然照着传统的方式年复一年地生产生活着。譬如,有的村民天天起早摸黑经营着传统农业,却勤劳未能致富。要教育农民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增加一些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并勇于实践。这里需要做两方面的事:一是普遍教育,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和专栏板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致富的思想观念和先进典型。二是在农民身边树立致富典型,同样的天同样的地,有创新精神的农民富起来了,让等着要钱的农民坐立不安。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或当地组织只作引导而不是强迫命令,所选项目要科学,并且扶持和服务要做到家,实实在在地解决“领头雁”在创新过程中的困难。

2、城乡统筹发展来推进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80年代我们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南村也曾获得过“新农村”的荣誉。今天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农村综合变革。建议中南村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提前进行新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要按照中央要求,在政府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的新形势下,设法多争取在农业、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经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和农村信息化等建设,创造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经济状况范文篇6

一、不断优化社区经济结构

利用好现有存量资源,在巩固优化中心商贸集聚片的基础上提早谋划,围绕社区生态布局及周边楼盘开发调整完善配套设施,提升社区品味,打造“功能完善,便利宜居”的配套式小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末位淘汰机制,对“低、小、散、弱”的加工类企业腾笼换鸟;整合资源,清巢引凤,吸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大,产群效益明显的优质企业入驻发展,从而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动力。此外,我们积极提升企业优质服务,深入推进出租私房等级化管理,探索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同时利用社区工会、志愿者服务站等载体做好辖区企业及职工沟通帮扶工作,营造温馨舒适的企业发展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二、稳步提升与企业的关系

稳定的社会关系是保持社区集体经济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紧紧依靠辖区群众和企业的力量,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才能保持经济发展脚步走得好,走得稳。辖区企业是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的主力军,我们做好了与辖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从而确保入驻企业及职工放心发展、安心工作:一方面是通过经常走访,及时沟通,主动宣传,倾听企业意见,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定期组织消防及安全生产检查,排查企业安全隐患,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以社区工会及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为平台,深化拓展“关心企业、关爱职工”服务活动,开展向企业职工“送温暖,送培训”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务工人员文体活动,从而提高企业及职工的归属感,实现社区企业的共荣互促。

三、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建设

建立完善信息网络;要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要积极借助社区的信息平台加强业主和企业的服务;要建立与税务、工商、楼房物业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积极主动做好入驻企业的跟踪管理工作。经协科要指定专人负责,定期通报经济运行情况,资产营运情况。财税所、招商办工作要丰富内涵扩展外沿延,把发展引进作为新年里的第一要务。对辖区在建,待建项目要纳入部门工作范围,协同经协科抓好全街总量经济目标的完成。社会事务科,城管,两办(包括群团组织)等部门对经济工作中的内资内联,出口创汇指标也要纳入到部门工作之中。通过我们的联系沟通、全程服务、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四、积极拓宽社区服务领域

一是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大力发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与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合作联系,抓紧组建专业服务管理公司,主动承接这些单位分离出来的房屋修缮、卫生保洁、物业管理、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二是走社会化、实体化、产业化的社区服务发展路子。今后,社区服务应由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转变,各种便民利民服务要实行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以有偿服务为主,把社区服务作为发展居办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有偿服务“养”无偿,既做到便民利民,又保证了福利工作的持续发展,是一件好事,值得推广。三是走服务设施共建、社区资源共享的路子。社区服务设施是社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承载体,是社区建设的一个平台和切入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同时要努力拓展社会投资渠道。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租赁、联办、有偿使用等办法,纳入社区服务事业中来,发挥其潜在效益。除发动辖区单位将设施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外,还可通过改造、置换、购买等多种形式,解决社区服务设施缺乏问题。

五、充分整合社区资源

经济状况范文篇7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但是农业扶持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村经济总体状况如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那里?需要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观念等?是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一项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由于各地农业状况千差万别,调查只能从一个局部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由点及面,所以这次调查选择了一个本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调查点---郏县**乡,希望这次调研能对了解农村经济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乡的基本情况

**乡位于郏县城以西6公里,广阔渠、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8068户、3.2万口人,(数字统计至**年6月底,以下同)人均耕地1.2亩,属中等农业乡镇,支柱产业为农业和畜牧业。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乡夏粮总产量达到1.1万吨,比上年增加7%,农业总产值实现4138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畜牧业持续发展,总产值1862万元,同比增加12%,红牛育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新发展红牛养殖户410户,新增存栏800头,使1200户从“公司+基地+银信+农户”模式中受益。非公制经济稳步发展,**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42397.4万元,同比增长118%。

(二)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业,优质小麦推广达到10000亩;烟叶面积达到4000亩,比去年增加15%;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生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6万头、1.2万头、1.3万头,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82%、80%,专业养殖场达到目的72家;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共造林1200亩,新增林地300亩。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该乡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年新建沼气池310座,新修乡村道路7公里,新修水渠5千米,新打井8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50亩,旱涝保收田320亩,解决3000多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全乡1.2万群众从这几项建设中受益。

(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在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下,2004年建成招商引资项目12个,规模企业5家,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户由较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1200家和85家,实现利税20万元,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人。

(五)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2006年上半年外出务工4088人、创收25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收入增收700余元。外出务工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0%以上。

(六)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年以来,该乡圆满完成了土地延包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进行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年共减免农业税78.8万元,发放粮食补贴36.8万元,涉农“三乱”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得到有效歇制,全年共查处涉农违法违纪案件6起。

(七)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年,对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加大,逐步缩小了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质量,开展了对贫困学生扶助,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上半年对农民看病补助大40.8万元,已使数千人受益。“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科技下乡”活动的开展,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三、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一)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二)基层债务负担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乡村两级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规范了农村税费关系,减轻了农民负担,但农村基层又面临了两个新情况:首先是阻断了税费收入的路子,相继财政收入减少,造成已负债累累的乡级财政雪上加霜,机构运转困难自身支出得不到保障,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其次,各村失去了原来的村提留收入,又没有创收渠道,随之而来的是村里公益事业无钱来办,偿还债务成了无源之水。基层债务不解决不行,解决又没有办法,处于“两难”境地。由于基层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对发展经济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挫伤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存在“有心干事、无力干事”的现象。

(三)农资涨价过快,幅度过高,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本地区2004年农资价格上涨10.2%,以尿素复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15%、12%,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9.8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17.2元,种粮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的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四)劳务输出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工就业增收能力不高。表现在:一是获取市场信息和外出务工渠道狭窄,据调查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外出务工的占60%以上,政府、中介组织只占15%左右,自由外出达到了25%。二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月收入在300—500元占20%,500--100元的占70%,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占10%。三是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弱。

(五)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表现在:农村教育投入不够,部分学校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还存在因教育和医疗犯困现象。

四、发展经济的思路与政策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村,作为农业乡,民不富则乡不兴,因此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立足本地区实际,发挥区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抓好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作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压低品质差市场滞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促进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畜牧业是实现粮食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规模经营,优化畜产品区域布局,搞好农产品深加工,推广“公司+基地+银信+农户”的模式,以牛、羊、猪三大宗畜产品为重点,搞好配套服务,力争畜牧业在两年内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把畜牧养殖园区建成全省乃全国有名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畜牧养殖,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振兴区域经济的必经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跳板和撑杆,工业兴则乡兴,工业强则乡强,这已被许多地方的实践经验所证明,而招商引资资源共享则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坚持放心放手原则,鼓励、支持个体、民营等经济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努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在亿元甚至几亿元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大上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第三、要围绕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文章,用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帮助其上档次上水平,尽快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提高竞争力。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现代化的核心之一。“三农”问题的解决,其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民的数量,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专家认为,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够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进步。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靠实现城镇化战略、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完成。城镇化有利于工业产业聚集,有利于服务行业成长,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载体,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一是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大胆将一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推向市场,做到政府出政策,市场出资金,走综合开发、滚动发展之路。二是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搞活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搞好城镇定位,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资、融资渠道,集中建设一批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型、资源加工型、商贸旅游型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小城镇。吸引非公有制企业布局,使乡镇企业和城镇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四)做好对外劳务输出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牢固树立抓劳务输出就是抓经济,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增收,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就业,抓劳务输出就是抓开放的观念。积极做到“五个加强”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劳务输出网络。健全乡村劳务输出机构,负责收集劳务输出信息并定期、组织培训和输出、开展职工介绍等工作;二是加强市场建设,提供信息服务。严厉打击非法职介机构,坚决取缔“黑中介”,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劳务技能,提高其就业增收能力;四是加强教育引导,保证有序流动。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变无序输出为有序流动;五是加强跟踪服务,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用工单位的意见和要求,稳定输出队伍,加强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引导,就近消化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

经济状况范文篇8

1沽源县发展旅游经济的资源优势简介

1.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沽源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的坝上地区,平均海拔1536米。地形大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平坦,河淖湿地广布是该地貌一大特色。该县属于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4℃,一月平均气温-18.4℃,湖淖结冰厚度1.2米以上,适宜开展冰上活动。夏季平均气温17.9℃,为理想的度假避暑胜地。沽源的生态环境优良。

(1)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河流有滦河、潮白河、内陆河三个水系,包括大小河流15条,水库5座,天然淡水湖泊12处,水域面积6.1万亩。

(2)全县草场202万亩,高原温带干草原和湿地草甸草原交错分布。辽阔的草原和河川湖淖交错,形成了美丽而壮观的湿地草原风光。

(3)全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19.39%。其中在西部地区,有农业林网达172万亩,与良田交错,形成了波状高原面上富有曲线和色彩变化的壮观的“井”字型农田林网观光带;在南部地区,有原始次生林50多万亩,加上人工栽种的落叶松等,形成了全长120多公里的“塞北绿色长城”。

1.2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距今6000年前,这里便有了人类活动,历史上长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优良牧场,尤其辽、金、元时期,还是皇室避暑狩猎之处。现存历史遗址遗迹很多,西部有金、元时期的九连城遗址;南部有明长城遗址;在东部的金莲川湿地草原上,遗址更多。据史料记载,辽萧太后夏季多次到沽源避暑行乐,辽代将这里作为四季“纳钵”之地。现存的大宏城遗址被考证是金代景明宫遗址,还有金界壕(金代土长城)遗址。元代沽源曾是元大都(北京)、元中都(在张北县)与元上都(内蒙正蓝旗境内)往来必经之路,现有小宏城遗址是元代察汗淖儿行宫遗址,附近还有梳妆楼元代贵族墓葬群等历史古迹。至清代雍正初年,招民垦种;光绪末期,倡议实边,内地移民涌入沽源,农耕发展,其后成为农业和牧业交汇过渡地区。从历史文脉上分析,沽源县应是以辽、金、元草原游牧文化为底蕴的地区。至今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文化上看,依然带有明显的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痕迹。

2沽源县旅游经济运行的现状

2.1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早在1998年沽源县就把旅游业作为全县主导产业培育,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尽管该县经济不发达,但政府投放在旅游业中的财政资金逐年增加,为沽源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援。

2.2旅游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用于满足“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问题是缺少高档次的旅游饭店,4A级景区有3家、2A级景区有1家比例不合理,旅行社只有2家,通向景区的道路较窄需要改建拓宽,缺少规模较大的旅游购物网点,个别景区虽有娱乐设施但缺乏吸引力利用率不高。

2.3湿地草原旅游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并成为该县的旅游品牌

该县有湿地草原60多万亩,休闲观光、避暑度假、湿地草原生态旅游是其旅游产品的主要特色。这里有国家4A级度假村3家、部级水利风景区1处、部级湿地公园1处及其他几个度假村,还有“滦河神韵”和“五花草甸”两个分景秀丽、独具特色的风景区。此外南部山区还有开发最早的国家2A级景区“金莲山庄”,也是河北省森林公园。

2.4旅游接待能力逐年增强

供游客住宿和餐饮的设施主要分布在县城、闪电湖、天鹅湖、金莲山庄等地,住宿、餐饮接待能力已由2007年的6000人次/日增加到2011年的10000人次/日。

2.5旅游商品开发初见成效

目前该县已有个体企业生产加工的旅游商品,主要是一些土特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如金莲花茶、蘑菇、韭菜花、柴鸡蛋、木耳、山野菜等,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种类和品种、扩大规模、提升档次。

2.6其他方面势头良好

加大了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的力度,旅游教育培训受到了重视,湿地草原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京津冀主要客源市场稳定。

3发展沽源旅游经济的对策

3.1合理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1)招商引资,提高旅游接待设施的档次。2011年沽源县旅游者人次已达80万,现有的几家宾馆和度假村,大多数是个体或合伙投资经营,规模小且档次低,至今没有星级宾馆。而政府没有足够财力投资建高档酒店,这就需要广开门路,招商引资,依靠外来资金兴建高档次的旅游星级饭店,弥补现有接待能力不足以及高、中、低档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2)增设地方接待旅行社。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既是旅游产品(线路)的设计、组织者,也是旅游产品的营销者,在旅游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县只有两家个体经营的且刚刚挂牌营业的旅行社,这显然是不够的。拥有多家规模较大、接待服务能力强的地接社,才是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也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3)建立旅游定点购物商店和大型购物网点。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凡是旅游发达地区,都不乏有大量的定点购物商店,当然这要依赖于当地具备丰富的旅游商品经营和开发的条件,以及有地接社的引导。沽源旅游业收入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游客消费少,尤其是在购物方面有些游客几乎不花一分钱,这与当地缺少具有吸引力的购物场所有关,这种情况对于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及为不利的。

3.2大力开发具有地方和蒙元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1)结合本地情况,开发种类齐全、功能多样的旅游产品。沽源现在的休闲度假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招牌,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发主题型旅游产品、参与型旅游产品、体验型旅游产品及特种旅游产品。主题旅游产品,如利用历史遗址遗迹,开发蒙元文化主题公园、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园等;参与型旅游产品,如以农业采摘和“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蒙古族风情的那达慕等;体验型旅游产品,如冬季冰雪旅游、夏季登山旅游、森林探险、空中热气球或滑翔等;特种旅游产品,如森林或草原观鸟、生态科学考察、专业考古、专题夏令营等。

(2)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旅游商品也称为旅游购物品。目前沽源的旅游商品主要是自主加工生产的土特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以及从内蒙或临县采购的特色食品及种类稀少的纪念品,总体种类较少且规模很小。

事实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天然无公害、丰富的生态资源、淳朴而独特的农牧文化交织的民风民俗,都可以衍生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多种旅游商品,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比如:

(1)对现有的土特产和农副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新产品生产基地,并扩大现有生产规模。

(2)广开渠道,增加旅游商品的品种和种类。例如: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如莜面、土豆、蔬菜等),开发特色食品;成立民间手工艺品作坊,制作带有地方特色和蒙元文化图案的手工艺品、日用品和纪念品(可从丽江带有东巴文字图案的衣服、围巾、饰品和纪念品上寻找启示);生产蒙式风格的系列奶食品和牛羊肉风干食品;对本地特有的中草药和具有保健功效的野花进行加工、整理,做成精致包装的小型保健品礼品盒;制作精美的景点纪念品等。

(3)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加工以及包装,一定要由专门的机构认真调研、精心设计、统一管理,合理制定高、中、低档旅游商品的比例,美观实用、携带方便。切忌粗制滥造、无特色和个性,不成规模,缺乏艺术性、实用性、纪念性和礼品性。

3.3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

目前沽源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京津冀核心市场,也称为一级市场。今后还应不断扩大客源市场,开发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二级市场即有待开发的市场,应把其定位在相临的山西大同市和内蒙古周边旗县。大同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生态资源、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均与沽源有很大的差异;而北边的太仆寺旗、正蓝旗和多伦县虽与沽源同处于内蒙古高原,但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生态环境也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是,沽源是这三个旗县去北京和张家口的必经之地,另外近邻关系也会成为“一日游”客源市场的有利条件。三级市场又称为机会市场,可以将一、二级市场以外的来沽源探亲访友、会议考察、从事商务或劳务活动的人员作为开发对象,使他们成为潜在的客源市场。

3.4积极发挥旅游产品的宣传和促销作用

旅游产品能否大量销售,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宣传和成功促销。而且如果宣传到位、促销成功,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也会促进产品内销,从而增加政府、企业、个人的收入,且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此项工作任务艰巨,要凝聚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除了政府和企业做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外,也要发挥导游和民众的人员促销作用。

3.5加强教育和培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

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他们既是地方的形象大使,又是文化和文明的传播者;既是旅游经济的主体之一,又是旅游产品的代言人。县政府及旅游行政部门应将每年的旅游教育培训列入工作计划,拨专款聘请行业专家和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培训、指导,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懂管理会经营的中高层管理者,以及高素质、知识技能型服务人员。

3.6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作用。

经济状况范文篇9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去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效益深圳”指标体系和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要求,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基础、民计民生、重点支柱产业倾斜,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年”、“城市管理年”活动,全面推进“功能”建设,顺利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本区生产总值(GDP)675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增长1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下降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3亿元,增长43.0%;外贸进出口总额231.2亿美元,增长30.3%,其中,出口总额172.6亿美元,增长43.0%。

(一)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效益和功能进一步提升。

——科学发展初见成效。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为5平方米、21立方米和533千瓦时,分别下降9.5%、8.6%和4.3%,超额完成下降7%、5%和2%的预期目标。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负增长,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1年、出口总额连续6年超过GDP增长的情况下,GDP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实现由投资、出口、消费拉动向以消费拉动为主、投资和出口拉动为辅的转变,摆脱了依靠土地、能源、资源等物质消耗的增长方式,软资源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内涵式、效益型发展方式初步确立。

——四大重点支柱产业贡献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为0.1:10.0:89.9。第三产业比重接近9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7.5%。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和文化创意四大重点支柱产业预计完成增加值394亿元,占GDP比重58.4%,比6年提高2.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5%,产生的国税和地税收入(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和海关税)占税收总收入55.7%。高端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完成增加值300亿元,占GDP比重为44.4%,比6年提高4.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初步呈现出高端化、高附加值的成熟经济特征。

——现代服务强区功能增强。近5年入驻深圳的9家外资银行全部落户。永亨银行升级为全市首家外资法人银行。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深圳分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入驻。全市45%中资银行、84%外资银行、33%保险机构、22%证券机构的总部或地区总部集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是全国资本市场重要的交易平台,交投活跃,全年的证券交易印花税673.5亿元,增长961.4%;辖区口岸通关便捷,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了良好服务,全年的海关税141.9亿元,增长17.7%,为中央财政和上级财政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百强连锁企业我区有3家(华润万家、新一佳、永旺),占全市9家的1/3。是全国重要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聚集了1500多家黄金珠宝经营单位。世界500强企业有69家投资。在第三届“文博会”上,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水贝项链街区、深圳古玩城、满京华艺展中心和创意文化广场5个分会场的参观人数和成交额大幅上升,分别占全市分会场的49%和54%,成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展示、交易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经济效益创新高。区以占全市4.0%的土地面积(78.36平方公里/全市1952.84平方公里)和5.3%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全市1325亿元),实现了占全市10.0%的GDP(675亿元/全市6738亿元)和22.1%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亿元/全市1914亿元)。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8.6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5倍。全区地方级税收189.1亿元,增长64.6%。区一般预算收入28.3亿元,上级补助12.6亿元,区财政总收入为40.9亿元,增长25.8%。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设立区长质量奖,利用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辖区有10个项目荣获深圳市第三届金融创新奖,占全市21个的47.6%。辖区“中国名牌产品”新增7个,总数达到25个,占全市80个的31.3%;“中国驰名商标”7个,占全市25个的28%;“广东省名牌产品”18个,占全市81个的22.2%。

——循环经济“十大工程”全面实施。政府补贴1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近1亿元,推进“十大绿色示范工程”。香格里拉等4家绿色酒店示范工程、外语学校节能工程、绿色机关节能节水工程以及华润万家、万象城、新一佳等大商场节能工程已经完成,96家洗车场节水改造全部完成,绿色餐饮示范街、绿色工业园区、绿色社区、绿色医院和绿色军营等项目扎实推进。

(二)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经济功能片区改造取得新成效。建设路、东门南路、嘉宾路环境改造工程按计划完成,与人民南连成一片,营造出现代化国际化的商业街景,核心城区价值进一步释放。蔡屋围金融中心改造项目完成全部拆迁任务,正式动工建设。水贝项链街区的婚庆阁、庆典坡、水晶广场、工艺广场建设进入尾声,产业基地二期项目获市发改局批准立项。清水河物流园区市政环境改造工程施工招标按程序完成。莲塘工业一小区厂房改造工程竣工。

——城市装修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对产业功能片区、“城中村”、老住宅区、“五横六纵”道路两侧的建筑物实施城市装修工程,投入1.18亿元,翻新建筑物外立面109栋。金稻田路改造基本完工。地铁3号线、深盐二通道段的拆迁任务全部完成。“插花地”12个危险边坡治理和消防整治一期工程完工。莲塘中学、东晓中学、新港小学建成使用。

(三)全力落实民生实事,民生净福利水平不断提高。

——“十件民生实事”在全面按时完成。投入6830万元,全力落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新建的12家社康中心在全市率先完成,并提前两个月投入使用;42座小型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26家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升级;新建11个社区公园,超额完成建设5个的任务;提供公共租赁房53套,并对低保家庭实行廉租房货币化配租。

——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就业5087人,超额完成年度促进4人就业的任务。“零就业家庭”持续“归零”,69.9%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9%。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劳资纠纷总量持续减少,重大劳资纠纷案件下降19.3%。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保持快速增长,少儿医保参保人数达5万多人。参保企业总数1.8万家,增长20%。全面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达到775名,受到居民的欢迎。发放低保救济金418万元。救济临时求助人员531人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帮扶了623人。成立慈善会。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事业进一步发展。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区复评,翠园中学、外语学校和滨河中学通过部级示范性高中验收。新增中小学学位2522个。健康促进学校总数达到52所,锦田小学成为广东省第一所“健康促进学校”金奖学校。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优化,总体收费水平下降,区属医院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人次费用分别下降14.7%和2.5%。辅助戒毒的美沙酮药物维持门诊投入使用。

——社区环境逐步改善。172个老住宅区全部完成环境改造,并引进物业管理,社区治安状况、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全面改善。固本强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89.2%的社区室内服务设施达标,94%的社区户外文体广场达到1000平方米的标准,50%的街道提前3年完成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开设社区家园网,沟通社情民意,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广泛开展“邻里相亲、守望相助”和义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继续实施“双年”活动,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社会平安稳定。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11398宗,下降0.1%,其中,命案数下降36.8%,“飞车抢夺”有8个月零发案。人民南刑事案件下降75%,口岸实现220天无刑事案件。加强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出租屋刑事案件下降54.3%。发生安全生产事故6起,死亡5人,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全区信访总量2.7万件,与6年基本持平,到市上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40.3%、30.7%,群体性事件下降43.3%,92.9%的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十七大期间,实现到省进京“零上访”。

——街道综合执法全面推开。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街道办事处的执法力量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动执法,较好地履行了21项执法事项,城市管理效能进一步提高。始终保持对违法抢建的高压态势,实现违建“零增量”目标。全面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商业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继续开展“清无”行动,整治“黑网吧”,打击非法营运,市场秩序保持良好。

——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换届选举和“城中村”改造平稳推进。制定《关于规范集体股份合作公司重大事项决策的意见》,指导和扶持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发展。完成21家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的换届选举,换届后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7岁,比上届下降7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高到36%。水库新村局部改造顺利完成,田贝村、莲塘旧村、黄贝岭旧村、西岭下南村改造和向西村局部改造正在推进。探索“同乡村”治理的新方式,加强了“同乡村”的管理和服务。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建成社区生育文化中心26个。实施社区图书室功能拓展工程,98个社区图书室增加了学生作业室功能;规范街头文化管理,引进先锋艺术表演。这两项工作获得了深圳市文化创新奖。成功承办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戏剧复赛,并荣获3个“群星奖”。区第四次文代会顺利召开。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我区体育健儿在第七届深圳市运动会上夺得50枚金牌。征兵工作顺利完成,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普法教育和科普活动深入开展,4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民族、宗教、港澳、对台、侨务、保密、区志、档案、人防、机关后勤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妇女、青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市驻工商、税务、质监、社保、金融、海关、边检、新闻、供水、供电、客运、邮政、通信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为的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五)推进部级生态区创建,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全力推进“正本清源”行动,启动16个“城中村”排水排污管网改造,莲塘村、长岭村、布心村和湖贝新村按计划完成,坳下村、西岭下村等正在抓紧实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否决了125个不合格的申请项目,关停了12家环保未达标企业。

——完成大望村、梧桐山村的小作坊整治。采取强有力措施,彻底清理了大望村、梧桐山村1700多家无证无照制衣小作坊,保障了深港两地的水源安全,消除了多年的安全隐患。大望村、梧桐山集体股份合作公司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小作坊整治工作。

(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行政执行力进一步提高。

——抓好行政绩效评估。贯彻落实市政府“行政绩效年”部署,健全行政绩效评估体系,推行政府目标管理,切实加强责任追究。完善电子行政监察系统,将系统延伸到街道办事处,初步形成覆盖全区、上下相通的行政监察网络。实行电子行政监察和政务督查互动,推动工作落实,保障政令畅通。开展“特区干部好作风”活动,改进机关作风,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扎实开展廉政建设。落实反腐保廉责任制,完善行政权力和公共财政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实行“阳光采购”。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对“城中村”线网整治工程和环卫生活基地项目进行绩效审计,对22名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25个行政执法主体实施了公告制度,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广泛听取区政协、派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全力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制定方案,逐项分解,落实责任,按时办理区人大重点建议1件、人大代表建议78件,政协提案122件。

去年,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财税增长创历史新高,城市环境和功能不断提升,社会平安稳定和谐,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取得的,是区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和开拓创新、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政协委员、各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各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形势趋于复杂,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国家把“双防”(防止国内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将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我区去年经济增长的超常规、一次性收益难以持续,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大;二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完成后,如何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走高端化发展道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全市各区按照市的产业布局推进高端化发展,在互相合作和促进的同时,相互竞争的压力也在加大;四是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四个难以为继”的紧约束尤为明显,提升城市环境和拓展发展空间的更新改造任务很重;五是在传统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中,各种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显现,对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于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克服自满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克服‘见物不见人’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认真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五次全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继续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基层基础倾斜、向民计民生倾斜、向重点支柱产业倾斜,进一步放大“功能”价值,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深圳成熟经济的样板城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本区生产总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按自然口径增长1.5%,按可比口径增长14.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水耗、电耗分别下降6%、6%和3%。“三个倾斜”一般预算安排26.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76.8%,比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今年,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强大动力,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市委四届八次全会要求,“切实树立科学理念、不能为定势所困,切实树立忧患意识、不能为成绩所累,切实树立世界眼光、不能为视野所限,切实强化创业精神、不能为艰难所惧”;区委五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这个历史本钱永续成看家本领,敢于去冲关破阵,善于去闯出新路。我们要按照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积极探索经济、行政和社会领域的改革。

1、大力支持改革创新。设立改革创新专项资金,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创新项目加大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公共服务产品创新和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对改革创新特别是在金融、商贸物流等高端服务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利用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长质量奖、科学技术经费等财政性资金,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品牌。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更好地服务企业。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和培育中小企业上市。

2、积极推进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改革协管员管理体制,整合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的协管员,统一调配,统筹使用,增强基层管理的合力。加强固本强基项目建设和后续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整合电子治安监控、数字化城管和应急指挥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最大效用,构建反应快速、管理高效的现代城市管理体系。拓宽政府外包服务,在出租屋和人口信息采集、社区服务场所管理、民事调解、计划生育服务、社区宣传等方面继续探索公共服务外包。

3、稳步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市的统一部署,落实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七项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动事业单位转变服务方式,突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和水平。改革事业单位行政级别管理体制,实行岗位等级管理和绩效管理。探索建立“以事定费”和“购买服务”的财政经费供给新方式。

4、推动社会工作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推动、民间组织运作、公众广泛参与”的模式,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和社工队伍建设。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教育、司法、民政、残联等领域开发社工岗位,为居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发挥义工优势,整合社工和义工资源,联动互补、互动共进,促进社会工作发展。广泛宣传社会工作,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为社会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拓展社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源向社会工作投入。加强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确保直选比例达到70%,促进社区居委会健康运作。

(二)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提升产业辐射和服务功能。

坚持“产业第一”,按照“差异化、高端化、精品化”思路,重点抓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走成熟经济发展道路。以金融、商贸物流、黄金珠宝、文化创意四大重点支柱产业向高端延伸为切入点,抓住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大力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门专业、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业。吸引和培育一批总部企业,扶持其做大做强,形成植根、向外延伸发展的“内聚外联”效应,增强辐射和服务全市、珠三角乃至全国的功能。

5、善用“香港因素”。今天的繁荣得益于“香港因素”,今后的发展仍然要借力“香港因素”。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深港紧密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理念,发挥作为深港合作“桥头堡”的优势,抓住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机遇,加强与香港金融保险、专业服务、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口岸城区优势,促进人民南­-老东门-宝安南“金三角”商业区繁荣发展。

6、推动金融创新。发挥金融创新活跃、金融创新产品丰富的优势,全力支持金融产品、服务方式、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及金融技术的创新,进一步巩固金融中心区的地位。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设立经营性机构以及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数据备份、结算中心等机构,融入国际金融分工链。大力支持金融机构拓展业务,使其在发展壮大。积极引进法律、会计、咨询等专门专业,为总部企业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

7、发展商贸物流业。调整、提升商业业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商业区。通过空间上的连接互动和业态上的差异化布局,力促人民南、老东门、宝安南形成整体连片的发展格局,打造“金三角”核心商业区。按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现代物流配送基地和物流总部基地的功能定位,推进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产业升级,建设家居、汽车、建材等专业市场,发展综合物流、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和专业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构建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8、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博会”的平台和窗口作用,推动研发设计、文化策划、古玩、生态文化旅游、民间博物展览等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怡景(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深圳古玩城、满京华艺展中心等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其做强做大,提高其产业附加值和社会效益。尽快启动民间博物馆和创意旅游中心街区项目,规划建设大望、梧桐山生态文化村。推进元勋旧址修缮工程。

9、优化提升黄金珠宝产业。发展研发设计和展示交易两个高端价值链,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打造黄金珠宝产业总部经济。整合水贝项链街区的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黄金珠宝展示交易市场。加快水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的研发、设计、培训、检测等机构入驻。集聚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进一步培育名牌产品,打造区域品牌,发挥集群效应,进军国际市场。积极推动黄金珠宝企业采用环保先进技术,有效降低污染。

(三)深化城市二次开发,拓展城区发展新空间。

在资源紧约束和环境总约束条件下,要深入推进城市空间二次开发,实施城市更新,优化空间资源,再造环境、置换功能,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力。

10、推动“金三角”综合改造。以人民南-老东门-宝安南“金三角”商业区为核心,整合周边的空间资源,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将“金三角”范围拓展到红岭路、笋岗路、文锦路和深圳河。通过市政环境综合改造,提升城市环境,优化空间布局,增强“金三角”对高端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和引领功能。抓紧规划二层连廊建设、道路改造等项目,改善区域交通,构建人车分流的立体空间,促进三大商业片区之间的衔接和互动。

11、开发地下空间。抓住列入全市地下空间开发重点区域的机遇,发挥的商业优势,利用地铁站点密集的条件,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研究和规划。结合深南路东端建设地铁2、5、8号线综合换乘站,整合黄贝岭旧村改造项目的商业空间和周边的商业资源,力争再造一个新商圈,带动深南东片区的发展。

12、推进经济功能片区建设。加快蔡屋围金融中心区改造,结合周边的高端商业、商务区,打造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区。推进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的国家珠宝检测中心和珠宝学校建设,尽快启动地下公共停车场工程;继续实施产业基地的市政环境改造,增加购物、旅游等配套服务设施;抓好产业基地二期的前期工作。全面推进笋岗-清水河物流园区建设,“宝地宝用”,加快清水河片区市政环境改造,推动旧仓库区升级和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促进油气库、活口仓、肉联厂搬迁。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

13、加快城市装修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分期分批对“五横六纵”11条主干道两侧的建筑物进行外立面翻新和户外广告整治,在重点街区建设灯光工程。完成布吉关口和广深铁路段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协助推进地铁2、3、5号线、深盐二通道、红桂-晒布通道建设和笋岗路、罗沙路改造。推进莲塘片区交通综合改善和“插花地”市政道路改造。加强交通组织和疏导,缓解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配合做好输变电及配网工程。

(四)推进强势环保,创建部级生态区。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节能减排和创建部级生态区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加大环保投入,实施环保优先和强势环保,严格依法保护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14、推进循环经济“十大领域”建设。以节能减排为目标,重点在“十大领域”深入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推行政府物业节能改造。二是支持酒店和商场实行节能改造。三是推进黄金珠宝企业废气整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四是从严治理餐饮业油烟污染。创建“绿色餐饮示范街”,严格依法查处油烟超标排放行为,推广油烟净化处理设施。五是实施“城中村”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和创建排水达标小区。重点推进大望村、梧桐山村等10个“城中村”的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力争30%的小区排水达标。六是完善城市垃圾处理。推行垃圾分类,加强餐厨垃圾和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七是对300家洗车场实施节水改造。八是推广绿色建筑节能。九是营造生态风景林95公顷。十是在工业小区推广清洁生产模式。

15、强力保护生态环境。编制《区部级生态区建设规划》。严守深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和梧桐山、银湖生态控制线,严查违法搭建,严禁违章种养殖。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和环评制度,坚决否决高能耗、非环保的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扎实做好辖区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动态监测力度,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坚决采取关、停、限、改等措施,依法保护环境。

16、抓好生态工程建设。支持配合深圳水库排洪河、布吉河、洪湖湿地治理工程,建设城市滨水休闲廊道。推进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桂木园治涝工程。协助罗芳、滨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程建设。市政道路及微循环改造尽量采用降噪材料,降低路面噪音。协助推进春风路高架桥、彩虹桥声屏障工程。

17、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组织学校、单位、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支持民间环保行为,组织公众环保活动。

(五)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建设和谐社会。

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生。要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民生净福利水平,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18、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创建全国区域教育特色示范区,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认真抓好义务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抓好新校建设和旧校改造,完成小学、铁路中学等的拆建工作。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巩固“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成果,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秩序,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加强与香港教育的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化程度。设立奖教奖学专项资金,鼓励支持教育出精品、出成果,打造质量高、家长和社会满意的精品教育。

19、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大投入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重点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公共医疗救助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能,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区人民医院医技楼、区中医院黄贝康复分院、区妇幼保健院新大楼、区慢性病防治院新大楼年内投入使用。启动莲塘医院规划研究。优化医疗资源整体布局,抓好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办好社康中心,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规范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维护公共医疗秩序。

20、加强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80%的社区要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发挥区劳动力市场和街道劳动保障所的作用,促进失业人员就近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鼓励、扶持创业者优先招用辖区失业人员。加强失业人员和劳务工的公共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宣传、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有效预防和查处劳动违法行为。完善劳资纠纷预警和监控机制,及时排查化解隐患,依法处置劳资纠纷,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推行外来劳务工医疗保险和少儿医疗保险制度。开展“关爱行动”,发动企业和个人“一对一”结对帮扶社区困难家庭。推广居家养老服务。发挥慈善会作用,逐步建立帮困助弱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廉租房货币化配租,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22、推进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弘扬深圳人文精神,调动和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社区自发性文艺团体的扶持和引导,支持居民广泛开展自娱自乐的健康文化活动。创新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注重文化精品创作,培育文化活动品牌,带动和促进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继续实施外来劳务工文化服务工程,保障劳务工文化生活权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23、提高社区环境治理标准。在完成172个老住宅区环境改造的基础上,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老住宅区进行整治,巩固成果、提高标准,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实施“插花地”消防整治二期工程。推进社区公园建设,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社区健身休闲场所。根据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物业管理条例》,研究制定物业管理公司的评比、激励和考核机制,引导、鼓励物业管理公司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24、扶持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发展。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和原居民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要加大帮扶力度,继续安排专项扶持资金,支持集体股份合作公司健康发展。指导集体股份合作公司规范管理,组织经营班子专题培训,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加快田贝村、西岭下南村、莲塘旧村、黄贝岭旧村整体改造和向西村局部改造。对梧桐山村、罗芳村、西岭下北村、湖贝新村等进行环境综合整治。

(六)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学习新加坡“强烈的危机意识、国际化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以人为本意识”,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体制,“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城区,不断丰富和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内涵,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环境。

25、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完善电子防控系统建设,构建警民联动、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大格局,提高社会面的见警率、管事率、控制率和防案率。严厉打击重大刑事犯罪,重点治理治安复杂区域。始终紧绷“安全第一”这根弦,强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提前抓、主动抓、铁腕抓,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永不言胜,以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推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26、加强维稳信访工作。完善基层“大信访”、“大调解”格局,全面推行警民联调、信访代诉、信访电子督办、领导包案、领导接访、维稳“先前指挥”等机制,着重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和处置,早出手、早处理、早化解,尽最大努力把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坚决依法处理社会复杂矛盾,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和纠纷,探索社会转型期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利益协调的信访机制。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应急网络,强化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27、精细高效管理城区。创新综合执法机制,全面落实21项执法事项,逐步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坚决遏止违法抢建行为,确保违建“零增量”,力争做到“零抢建”。加快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清无”、“扫黄打非”、“黑网吧”整治行动,严惩重罚制假售假、欺诈侵权行为。健全数字化城管系统。推进环卫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努力构建全覆盖的环卫管理体系。整治“城中村”、内街小巷等区域的环境卫生,提高市容环境清扫保洁质量。规范市政环卫设施,推行密闭式垃圾清运模式。

28、抓好人口管理和服务。加大人口管理和调控力度,努力将人口规模控制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发挥产业政策对人口结构的调控作用,依靠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统筹运用行政管理、环境改造等手段,改善人口结构。落实居住证制度,推行“城中村”房屋统一出租模式,加强对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理。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强化部门联手联动,推进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建设,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按照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廉洁政府和学习型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进政府建设,进一步增强行政执行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

29、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充分发挥区政协、各派和社会各界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落实市政府即将出台的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正确处理依法行政与责任、效率、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敢于负责、善于负责,勇于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0、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机关挂点联系基层制度,加强政府与企业对话沟通,深入一线、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推进行政绩效评估,完善电子行政监察系统,加强政务督查,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效率。发挥电子政务网、社区家园网的作用,畅通社情民意。深化“阳光工程”建设,实行政务公开,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新闻制度。

31、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会计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扩大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范围。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认真解决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经济状况范文篇10

我县战略推进农牧业经济工作的第一年,抓好一年,事关三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基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学的发展观配置资源,聚集资本,发挥优势,实现农业新跨越。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是“两加、两减”的延续,是“三化、三转、三增”内容的丰富,突出设施农业、奶牛、生态、资本,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弱中求强。

工作重点:盯住一个目标,主攻两个产业,加大五个力度。一个目标即人均增收350元;主攻设施农业、奶牛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科技培训、生态保护的力度。主攻两个主导产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二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的根本途径;三是走精农强县之路的必然选择。

主要任务:1、发展日光温室1万个,冷棚1万亩,食用菌1000万个单位;2、新增奶牛1万头,新增肉牛3万头,新增肉羊8万只;3、发展烟叶3万亩,新增牧草种植10万亩,其中青贮饲料种植5万亩;4、劳务输出11万人。5、农民人均纯增收350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9元。

二、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年,我县的农村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坚持用新的理念经营农业,经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施农业有了新的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亮点工程,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和有力手段。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亮点工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不变;坚持将设施农业一抓到底,直到抓出成效的决心不变;坚持抓设施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不变;坚持专项推进的力度不变,抓重点、攻难点,扩张规模,提质增效。~年,日光温室建设重点乡镇21个;冷棚建设重点乡镇17个;食用菌种植重点乡镇9个。全县完成日光温室建设10482亩,冷棚建设10035亩,食用菌新增1063单位,设施农业产值已经达到4.4亿元。

(二)畜牧业生产取得新突破。一是结构上趋于优化,牛的数量大幅提高,形成了奶牛、肉牛、肉鸭、肉鸡多元发展趋势;二是质量上显著提高;三是效益上明显增强,商品率大幅提升;四是经营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为牧而农,舍饲圈养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小区建设形式,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畜牧业产值增幅较大。6月末全县家畜总头数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59.6万头只,良改率达93.2%。奶牛新增是2300头,年产奶量超过3万吨;新建奶牛小区、奶站各16处;肉牛存栏10万头,全年肉牛出栏5.1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8万只,肉羊出栏17万只;肉鸭出栏1500万只,肉鸡出栏600万只。推广种植青贮玉米5万亩,完成秸秆转化2.5亿公斤。为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又上水平。成功地组织了春季造林和夏季工程整治大会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乡镇不等不靠,抓时间、抢进度,共完成造林20.25万亩,人工造林完成15.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14万亩(退耕地造林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沙源工程1.5万亩,秋季整地完成5万亩。共完成小流域治理2.13万亩,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2.5万亩,新增水土保持保护面积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9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9万亩,解决0.64万口人和1.5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启动实施了“西水东输”工程,开通甸子灌区四干渠马连吐到天义水库的输水渠道,开挖渠道长度12.48公里,占用耕地251.7亩,占用林地328.5亩,迁坟277座,穿跨大小山洪沟59处,横穿公墓1处,穿越道路36处,总动用工程量40.4万立方米,可扩大灌溉面积2.5万亩,工程于9月6日胜利通水。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已经初步结构出相对集中的生态板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封山禁牧,生态状况得到恢复,再现了昔日良好的生态景观。

(四)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结构日趋优化,粮食作物面积相对减少,经济作物、饲草作物面积逐年扩大,综合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20万亩,烟叶种植2万亩,推广种植饲料作物5万亩、粮饲兼用青贮玉米50万亩。畜牧业产值继续攀升,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农业大县向畜牧业大县转变步伐加快。全县家畜存栏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59.6万头只,基础母畜28万头只,存栏结构更加合理。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6.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9万人,外出务工收入已超过4.4亿元,劳务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目前全县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7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带动农户7.2万户,比去年增长31%。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人均1856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指标的72%。

(五)扶贫开发、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以全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富为目标,以千村扶贫开发和社会扶贫开发为依托,不断创新开发思路,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扶贫工作进程。全年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新打配机电井47眼,对适宜发展棚菜的贫困乡镇建设日光温室约500个,发展冷棚500个,扶持购置基础母牛1772头,基础母羊1905只,种公羊18只,引进梨枣苗木10万株,新植梨枣约900亩。解决极端贫困人口0.6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稳定温饱1.8万人。

三、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抓重点。年初,县政府把设施农业和奶牛两项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对乡镇重点考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重点项目目标的落实力度,千方百计地加快推进速度、提高推进质量,起到了抓重点、带一般、揽全局的效果。

2、抓推进。对全县重点项目由五大班子领导负责,实行专项推进。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分别由县几大班子领导负责,由12个县直单位承担推进任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一改以往的方式,如推进会议不再召开大会,而是由分管领导牵头,召集承担单位和乡镇进行推进落实。今年我县就多次召开了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设施农业和奶牛产业专项推进会议,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3、抓投入。截止目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化共投入资金9.9亿元,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1.4亿元,流通企业投入2943万元,基地建设投入2.5亿元。我们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积极扩大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和金融支持,上级和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到3200万元,银行信用贷款达到7.6亿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引联合作,引资总额1715万元;三是鼓励引导乡村、法人、个人自筹资金,总额达到18062万元,其中乡村投资203万元,法人投资14406万元,个人投资3453万元。

4、抓项目建设。今年是我县的项目建设提速年,各级政府,各部门都通过项目建设搞融资、增投入,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共计35项,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加工企业项目达14项,总投资1.07亿元;流通企业项目5项,总投资1370万元;基地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4.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