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科概述十篇

时间:2023-08-01 17:42:04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 概算 编制 审核

电气工程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技术要求高、前期投资大的规模性工程,加强对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与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仅能保障电气工程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而且极大的降低了成本花费,对于维护电气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利润也有积极帮助。由于受传统工作理念和市场环境的影响,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多个角度就如何强化编制与审核工作进行了分析。

1 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概述

1.1 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意义

对于电气工程项目的负责企业来说,强化造价控制、保证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关键。电气工程项目涉及内容广、资金投入大,必须要加强该方面工程的成本控制,在保证整个电气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项目资金花费。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就需要概算编制人员熟练掌握整个电气工程项目的包含内容、运作流程,做到实时、动态的检测和评估,以此保证概算编制的精确性[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面临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开展电气工程项目时,如果能够重视概算编制和成本控制,一方面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帮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应用于关键发展位置;另一方面也间接的优化了内部财务分配机制,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必要支持。因此,加强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工作,成为当前电气工程项目负责企业的首要任务。

1.2 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具体流程

上文中提到,电气工程包含内容较为复杂,尤其是在现代高层建筑中,对电气工程的整体协调性和运行稳定性都提出了苛刻要求。因此,在进行电气工程概算编制时,首先要熟悉和理解设计图纸。电气工程项目与普通建筑项目一样,都需要制定内容完善的设计图纸,以此保证后续电气工程施工按部就班的进行。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第一步就是对设计中的定额说明、总说明、定额所含工作以及章节目录进行详细阅读,并反复查阅电气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对于上述内容中存在疑问的,要及时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和分析[2]。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设计图纸时应重点注意图纸标注和设计说明,掌握电气工程各个项目之间的互联关系,并逐一标注各个子项目的性质、规模,以及与其他子项目之间的承接关系。

其次,精确套用定额,保证定额项目最大程度的接近实际(由于施工方法、选用电气设备的不同,定额项目与实际必然存在误差)。在进行定额项目计算时,相关概算人员要保证收集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不漏算。在实际的电气工程概算编制过程中,由于项目企业对设计的要求标准不同,图纸设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在概算编制时发现图纸内容较为粗略,不符合概算编制的具体要求,编制人员还必须要求图纸设计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工作,标注出概算编制所需的具体数据,保证工程概算的准确性。

2 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不仅包含内容较多,而且对各个项目编制结果的精确性有严格要求,如果概算编制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疏忽大意,很有可能给最终的编制结果带来影响。事实上,国内电气工程概算编制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引发的编制问题也较为普遍,下面列举几种较为常见的编制问题[3]。

2.1 调查资料不充分,定额换算不合理

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的推动下,现代建筑中所包含的电气工程项目呈现出复杂化发展趋势,由此也直接增加了工程概算的工作量。但是由于受传统概算工作理念的影响,部分设计人员忽视电气安装工程的调查和换算工作,所掌握的电气工程项目资料非常有限。在后期对电气工程进行概算编制时,缺乏足够数量、足够质量的事实依据,由此导致定额换算工作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有些电气工程负责人员虽然重视概算编制工作,在前期数据资料调查时也收集了较为丰富的数据资料,但是没有对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真实性进行充分验证,导致换算定额和补充定额中含有较多的“水分”,难以为概算编制提供科学性依据。

2.2 盲目追赶施工进度,工程数量不够精确

在电气工程数量精确测量的情况下,工程概算人员能够对每个电气工程项目进行编制估算,最后通过项目相加,得出最终的电气工程总概算。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许多电气工程人员对各个项目的统计准确程度不足,导致最终的概述结果与实际存在较大出入,影响最终的概算编制。导致工程数量不精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图纸数量、质量存在问题。图纸是对具体电气工程项目的虚拟化反应,在进行前期电气工程项目的图纸设计时,造价人员对各个子项目的数量掌握不准确,导致后期可借鉴的图纸数量与实际项目数量之间不相符合,最终工程概算要低于实际花费。另外,图纸的标注不够精确,许多电气工程的细节没有在图纸中体现出来,由此导致最终的工程概算低于实际花费。第二是概算编制人员自身工作存在失误,例如编制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导致技术结果高于(低于)实际,影响最终的概算结果。除此之外,概算编制人员手中可利用的图纸数量不足,即便是采用了正确的计算方法,也很有可能导致最终概算出现失误。第三是电气工程数量没有随图纸修改而变更。由于电气工程工作量大,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花费,盲目追赶工期,压缩电气工程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工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用于概算编制的时间非常有限,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图纸进行审核,使得一些存在数据误差的图纸进入编制单位,并最终影响概算编制结果。

3 优化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具有措施

3.1 合理设计工程图纸,重视工程造价估算

首先,电气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工程概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真正将该项工作摆在电气工程投资建设的首要位置。改变以往工程管理中盲目追求施工进度的传统观念,给予电气工程设计人员充分的时间,用于进行内容详细、结构完成的图纸设计工作。保证后期电气工程概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电气工程图纸设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项目设计的精确性,做好各个细节处的标注工作,降低后期概算编制过程中的误差影响。电气工程的概算编制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电气工程概算编制的准确程度,需要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才能最终发挥控制项目预算成本、节省投资花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标。

3.2 引入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概算编制效率

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管理系统正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电气工程概算编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整理和计算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概算编制效率相对较低,编制误差较大。将信息管理系统引入电气工程的概述编制工作中,一方面能够极大的提升数据采集、整理、计算等一系列工作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概述编制对人力的依赖程度,间接的降低了电气工程项目企业在人员雇佣上的成本花费,维护了企业利益;另一方面,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避免了传统人力概述编制中可能出现的计算失误,只要保证录入数据准确,就能够精确保证最终编制结果的精确性,误差范围能够保持在允许范围内[4]。目前,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得以成熟和完善,不仅在电气工程的概述编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极大的提升了电气工作的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4 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概述

4.1 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意义

所谓电气工程概述审核,是指对通过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所确定的工程造价,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以纠正所存在的某些错误和问题,使之更加确切和合理。工程概预算的“编”、“审”分离,是工程造价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工程投资控制中的两个阶段,是由不同单位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电气工程概算书编制完成以后,应该单独进行审核。基本建设的审计做为投资领域宏观调控的一个监督环节,在进一步加速推进改革开放的今天,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建设单位和建设银行来说,审核概算工作是落实工程造价的有力促进措施[5]。

4.2 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注意事项

考虑到概算审核对电气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在开展该项工作时,有必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保证概算审核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首先,严格遵守审核标准和审核流程。为了确保概算审核工作的标准化进行,相关部门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审核管理条例。审核人员在进行相关方面的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按部就班的完成概算审查、初步概算以及后期审核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电气工程的不同子项目中,由于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工程技术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所要遵循的概述编制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进行这方面审核工作时,工作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各个子项目之间的异同,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审核标准。其次,保证审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概算的审核工作作为电气工程成本技术的最后一道保障,只有保证审核工作的高质量进行,才能确保之前的工程计算、编制等一系列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因此,审核人员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在进行项目审核时,要遵循“公正、客观、全面”的基本原则,确保审核工作高质量完成。

5 电气工程概算审核的内容

审核的方法包括书面审核和施工实践审核两方面。书面审核主要是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套用定额是否准确、计算误差和取费情况等进行审核,设计和施工方面引起的误差也是审核的主要方面。电气工程主要审核三方面:审核工程数量;审核套用单价;审核各项应计取费用。审核方法主要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价格信息与市场接轨,及时了解、掌握设备材料价格,客观考虑材料价差因素。概算书审核的主要内容:(1)首先审查概算书编制的依据是否附合规定。(2)工程量的审核:包括计算公式、计算单位与小数点、预留量的计算,各种电气材料数量的统计、计算的准确性等。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有误,主要复查计算原稿,重点是干线和支线的划分与统计的总量。(3)列概算项目的审核:按设计图的列项是否有重项或漏项,这是审查概算书的主要内容。需要对设计图及概算定额非常清楚。

6 电气工程概算的常用审核方法

承担审查概预算的单位是建设银行专门从事建设工程概算审查的机构―建行合同审查处。审核的方法包括书面审核和施工实践中审核两方面的工作。预算员作完概算以后,首先应该自检,在自检的基础上也可以互检。对于初次接触这项工作的人员,首先应了解和熟习编制工程概算的依据。审查工程概算的依据是电气工程定额、材料定额、造价处或有关主管部门颁布的文件、材料单据等材料。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注意积累原始数据、特殊材料的单价,了解工程量计算数据与实际有何差别,了解概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改善或健全概预算管理工作。

7 结语

加强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将概算编制与审核摆在工作的关键位置,才能为优化电气工程资源配置,节省工程成本花费提供有力帮助。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国内电气工程概算的编制与审核仍然存在较大进步潜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监督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极大的制约了编制与审核工作的精确性。因此,电气工程项目负责企业要通过强化人员培训、贯彻守法意识、改革体制机制等手段,为提高概算编制与审核的优化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耿立芬,刘新珍.采用3种定额编制概预算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4(13):131-133.

[2]程建军,吴玉鹏.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造价[J].山西建筑,2014(11):164-165.

[3]赵维兰,张圣友.浅谈新形势下概预算工作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作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3(21):284-285.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概要 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交融,促进了工程领域内的技术的革新,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确立了机械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基本的概述,同时简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概况,进一步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日益获得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 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 微型精密化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将面向微型精密化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微型精密化可以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微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体积小,耗能低,应用广泛等诸多优点,因此微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精密的加工工艺以及先进的设备作为其强大的后盾。

5 环保绿色化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3

教材是根据教育目的与学科任务编写和组织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体系。教材主要指教科书而言,还可以包括教科书以外的教学文字材料、教学音像资料以及学科图表等教学资料。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师把握、领会和组织教材以便有助于教学展开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教学准备的首要工作。它对于教学“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及过程,对于每个年级以至每课的准备,对于讲授内容的精选和处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以及教具的选择与研制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化学教师要经常对章、单元、节或每课的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

中学化学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包括:认识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拟对这几项工作做一些归纳与探讨。

一、认识和理解中学化学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是教材分析与研究的第一步。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段教材的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和段落,达到能概述内容的要点、编写层次与顺序的程度,为认识和理解教材奠定基础。

认识和理解教材,通常应该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识别教材的内容

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角度大致划分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描述性化学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部分。认识和理解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内容属于哪部分知识或技能。还要研究本段教材中各个具体内容分别属于哪部分知识、技能,以便依据不同类别知识、技能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择定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把握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分析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是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教学设计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之一。教师应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仔细区别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背景材料、例证或过渡性练习,准确地找出教材内容的要点或知识点。

(三)理解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思路往往不是教材外显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也容易被忽视,对此,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应该特别给予重视。

要分析本段教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表达方式和程序,研究素材、例证、练习与知识、技能穿插编排的意图,从中领悟出教材提供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此作为理解教材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四)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新旧知识、技能的联系,是搞好新知识、技能教学和实现知识系统化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中的新知识和前后教材中知识的关系,发掘新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还要分析教材中新内容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不断将新知识归纳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努力构建各类知识、技能的网络,从全局上更好地把握和使用教材。

认识和理解教材示例:

现以“盐类的水解”一节为例,讨论怎样认识和理解教材。

1.识别教材的内容

从总体看,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本节教材中盐的水解规律是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要突出系统性和论证性。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化学基本概念知识,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其内涵和外延的揭示与领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则是化学用语的技能,在教学中要强调书写的依据和规范要求,并加强书写训练。

2.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

知识、技能的要点:盐类水解的概念;两类盐水解的一般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可从知识、技能的要点中分解出知识点:盐类水解的概念;强酸弱碱的盐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的盐水解的规律;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判断正盐(弱酸弱碱生成的盐除外)水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用较大篇幅分析两种盐水解的过程和介绍盐类水解的利用,这些内容是研究盐类水解规律的背景材料与应用例证,不属于知识、技能的要点。

3.教材编写的思路与内容的逻辑关系

“盐类的水解”教材内容依次包括三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基础,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盐类水解的利用,则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及实例,促进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为落实好“盐类的水解”教材的内容,教师要突出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要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鲜明的盐类水解的实验事实,深入探讨产生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以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要依据教材的典型实例,运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然后,要运用演绎法,将规律应用于解决盐类水解利用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认识。

4.教材内容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电解质理论主要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研究电解质的电离,建立强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平衡有关的概念;二是研究电解质的化学变化,主要讨论离子互换反应(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和盐类的水解)与电化学反应(原电池反应和电解)的一般条件与规律。

“盐类的水解”一节教材安排在离子反应和强弱电解质之后,使盐类水解过程和规律的探讨能在电离和强弱电解质概念的指导下进行,还可以通过与已有离子反应知识的比较、辨析帮助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已有知识,并从中发掘出盐类水解新知识的“生长点”。此外,在本节教材学习结束前,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对离子反应的知识集中整理、小结,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到电解质理论知识网络中去。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经过提炼加工,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项工作既是教师制定课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分析研究教材的关键步骤。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经常需要制定章、单元、节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的是预期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发生变化。从素质教育和综合发展的观点出发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包括“双基目标”、“能力目标”和“教育目标”等在内的较完整的目标体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应从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学生行为的变化去说明教学应达到的具体标准。现以“双基目标”为例加以说明。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双基是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的“双基目标”主要从两个方面规定具体标准:一是把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细目化,明确规定学生应学习的知识、技能的要点或知识点;二是使用恰当的行为化的语言,明确地表达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境或条件下应达到的水平。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把教材中知识的教学目标界定为三个层次:

了解——知道“是什么”。能够记住学习的知识要点,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识别是什么。

理解——懂得“为什么”。能够领会概念和原理的基本涵义,能够说明和解释一些简单化学问题。

掌握——能够“应用”。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

化学实验技能目标也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

初步学会——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比较正确地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学会——学生能够独立地、比较正确地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熟练——学生能准确地、有条理地、迅速地使用化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把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观点引入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是近年来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研究深化的标志之一。例如,在依据教学大纲界定的“双基目标”层次确定教学目标时,越来越多的教师明确地以学生行为的变化而不再以教师的行为去表述,从而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又如,不少地区和学校把化学教学大纲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层次进一步分解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分析、综合、探求等不同的学习水平,并赋予各自明确的涵义,这种表述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更易于实施和评价。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教师在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时借鉴。

在化学教学中,布鲁姆认知领域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含义是:

记忆——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再现或再认识。

理解——把握学过的化学知识的能力。包括对知识涵义的领会、解释和引申等。

应用——将学过的化学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的能力。

分析——辨认整体中各个局部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

综合——把零散的信息、资料组成为新的整体,以得出新结论的能力。

探求——能接受提示、改造和补充知识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对原有的模式进行模仿、改造或创造一种新模式,以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示例:“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

学生掌握氢气的可燃性,能够完整地叙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反应产物,能够迅速准确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学生理解点燃氢气前检验纯度的必要性,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验纯的必要性。

学生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能够说出氢气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学生初步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能够说出验纯操作的主要步骤。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中能量变化和反应产物对化学反应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和叙述。

学生能够依照先后顺序对实验操作进行有序的观察和叙述。

“教育目标”:

学生在使用可燃性气体时有鲜明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二)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学生知识结构化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精心设计重点内容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因此,教学重点对实现教学目标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确定教学重点: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安排,找出重要的内容。可先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入手考虑。大纲规定“掌握”、“理解”、“了解”等,可以作为判断教学内容重要性的依据之一。还可以从教材的排印等去考虑,例如,全部黑体字排印的概念,要求学生掌握。部分黑体字排印的概念,要求学生理解和会用。不用黑体字排印,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此外,各章内容提要提供了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系统,章节习题中知识、技能练习的次数、难度和综合程度等,在判定教学内容是否重要时,也都有参考价值。

然后,通过比较找出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和物质的物理性质相比较,它的化学性质更重要。和描述性知识相比较,反映物质组成、结构的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更重要。和一般物质相比较,选定的代表物更重要。

最后,深入研究重要内容,确定教学重点。每章、每单元以至每节教材,常包含若干重要的内容。重要的内容不一定都是教学重点,要分析这些重要内容的关系,找出其内在的中心和,并在确定重点时有所取舍。

2.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难理解或难掌握的知识、技能。

从教材本身分析,难点内容通常包括:

比较抽象的内容。例如,初中教材中化合价的实质;

容易混淆的内容。例如,初中教材中结晶水合物与混和物;

综合性强的内容。例如,高中教材中合成氨适宜的生产条件的选择;

逻辑推理比较复杂的内容。例如,高中教材中电化腐蚀及其规律。

当然,有些难点兼有上述多种特点。要对所教教材的内容做具体分析,对困难程度进行比较,从中找出教学难点。

有些教材内容,教师认为不难,但学生接受困难较大,这些内容也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应该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学生有关知识的状况、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使教学难点规定得更符合实际。

要区别教学重点和难点。有的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但是,重点内容学生接受不一定都困难,非重点内容学生不一定都容易理解,对此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教学重点与难点示例:“氢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包括氢气的还原性、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用途三项教学内容。

从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看,氢气的还原性和还原反应,分别属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知识和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是应该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氢气的用途,是应该了解的化学基础知识。显然,前二项均为重要内容。

从知识间的关系看,氢气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还原反应概念,是学习氢气的还原性以后,具体分析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形成的。可见,氢气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还原反应和氢气的用途是围绕它的知识。氢气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4

关键词:电机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50-02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不仅具有系统理论性,又具有工程实践性,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电机学也是一门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课程。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电机学教学质量成为每一位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当前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办学目标是以工程第一线的实际应用为主线,要求毕业生不仅需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也就是说,毕业生既要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创新思维,结合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多年从事电机学类相关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从电机学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入手,对电机学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当前改善电机学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改善电机学教学内容、提高电机学教学质量的思路。利用笔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电气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夯实学生进一步科研和深造的基础,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工科人才提供有效的保障,也可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电机学课程的特点

电机学课程内容多体现在电机学,涉及到电、磁、热、机械等综合知识,包括大量的基本概念、各种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应的公式推导、外特性分析和课后习题等内容。其中工作原理、数学公式、特性分析是电机学中的主要内容,但基本概念和课后习题在教学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本概念是对电机学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或规律进行定义或解释,课后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巩固和理解,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电机学的变化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上级主管部门通过专业规划等措施的大力推进是导致电机学课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比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对原强电专业进行了归并和重组,与新专业相适应的新教学计划具有加强基础课、新增技术基础课、开设多方向选修课等特点,导致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比以前大大减少。因此,专业教师必须在压缩的学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大量授课任务,这是电机学专业教师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电机理论本身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是导致电机学课程发展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随着大量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很多新型电机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其中蕴含着大量创新性思维。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专业教师需精心选择若干新型电机技术并进行归纳,和学生一起探讨其原理及创新型思维的形成过程,借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是电机学专业教师应该大力关注的另一问题。

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同时,电机学课程具有概念抽象、理论内容难、公式推导复杂、联系工程实际少、枯燥无味的特点,虽然绝大多数教材均配置了一些习题,但仍然是一门公认的难教难学的课程,近年来又面临着学时量大幅减少的矛盾和需实时跟踪大量新理论、新技术的需求,如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需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解决或化解教学难题的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针对如何改善高电机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相关研究者进行了广泛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部分研究者针对电机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给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比如,鉴于电机学教材中电路和磁路的形式、各种电机工作原理和基本方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共同性,因此,很多研究者采用比较法和类比法对其进行重点研究,刘慧芳[1]、陈小梅[2]、朱立安[3]等利用比较类比法对电路和磁路,各种电机工作原理和基本方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概括了比较和类比教学法在电机教学中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张宁[4]针对学时压缩的情况,介绍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绕组联接方式的优化方法。但上述文献均没有重点分析基本概念和课后习题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部分研究者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迟正刚[5]通过对传统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比较,从整体上阐述了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和优点。而李扬清[6]在上述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设置进行了探讨,许晓峰[7]则分析了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提出三阶段研究性教学法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王雪洁[8]则将工程上的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到电机教学中,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两个方面的改革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较好进展。

上述研究的不足在于对电机学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而言,单纯采用一种方法很难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很多研究者也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分析电机学教学环节中面临的问题,对整体教学体系提出了总体的改革方案,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具体如下:

李书权[9]分析了电机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应用工程式、推理式、对比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媒体联合教学以及改进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想法和做法。郑孝东[10]重点分析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比式教学方法,互动式和讲授式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电机学中的应用。田俊梅[11]通过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加设计型实验结合进阶式评价体系,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李文辉[12]、岳燕[1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李艳芳[14]以基础较弱的独立院校学生为对象,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和互动教法、讨论研究教学法、多元化教学法)、课程考核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改善教学质量的措施。

但上述成果没有考虑到学时大幅压缩的情况,亦未给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也有少数研究者注意到这一问题,并进行了初步研究。比如,宋强[15]针对上述不足,重点论述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措施,但考虑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完善和提高的空间。

三、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众多研究者针对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电机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和课后习题等重要内容的教学方法关注不够

基本概念和电机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比较抽象,但也具有周密和严谨的优点,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课后习题作为电机理论的有益补充,主要分为计算题和理论分析题。其计算题的大多数参数来源于工程实际,对计算题的全面总结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其理论分析题和当前国际上的新型电机的热点问题有很多本质联系,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大有裨益。因此,基本概念和课后习题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

2.缺少针对学时压缩和新信息扩增条件下改善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

在相关部门整体规划的调节和指引下,学时压缩已成为电机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而电机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导致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在大量新信息中查找热点问题,并在有限的学时内探讨其和电机基本理论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是专业教师应关注的问题。

因此,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学时压缩将成为很多高校专业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而伴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导致新信息大量扩增的现象将进一步加速,通过对已有的教研成果查缺补漏,提出更加全面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给出细致而完善的提高电机学教学质量的方法,需要大量细致而完善的工作要做,也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较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慧芳,王振华.比较法在电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25):89-90.

[2]陈小梅.类比法在电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7,

(9):51-52.

[3]朱立安.类比法在电机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24(2):73-76.

[4]张宁.电机优化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3,(2):117.

[5]迟正刚.参与式教学法在“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4):98-100.

[6]李扬清,马骅,孙学强.《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8):271-272.

[7]许晓峰,吴志宏,严震池.探究式教学法在电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1998,(S1):41-42.

[8]王雪洁,娄莹.项目驱动式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2013,(17):51.

[9]李书权,侯勇,崔实,等.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50-52.

[10]郑孝东.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电机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63-64.

[11]田俊梅,王国枝,赵兴勇,等.“电机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6):18-19.

[12]李文辉,丁守成.电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5):18-20.

[13]岳燕,王念同.《电机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4,(1):11-14.

[14]李艳芳.独立院校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概念;现状;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念与由来

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回顾过去的20世纪,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超过了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传统的学科正在脱胎换骨,新的学科不断问世,技术的融合程度比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产生于这一背景之下,自然符合科技发展的规律,也是机械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机电一体化”这一技术术语最初来源于日本学术界,他们根据英文的Mechanics(机械学)和Electronics(电子学)两词,组合出Mechantronics一词,日文谐音记作“夕力卜口二少又”,其表意汉字为“机电一体化”,Mechantronics一词从学科角度可以翻译为“机械电子学”,我国科技界也经常直接使用“机电一体化”作为汉语的表达词汇。

一般认为,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这里面包含了三重含义:首先,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学、电子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学科。其次,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早期的机电一体化就像其字面所表述的那样,主要强调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即将电子技术“溶入”到机械技术中而形成新的技术与产品。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渗透”到机械技术中,丰富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不仅仅指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还包括光(光学)机电一体化、机电气(气压)一体化、机电液(液压)一体化、机电仪(仪器仪表)一体化等;最后,机电一体化表达了技术之间相互结合的学术思想,强调各种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相互协调,以达到系统总体最优。换句话说,机电一体化是多种技术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而不是它们的简单叠加。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与其它科学技术一样,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有学者将这一过程划分为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智能化阶段三个阶段,这种划分方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指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改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出现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军事用途的机电产品。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在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称之为“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地、主动地利用3C技术的成果创造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3C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三阶段,称之为“智能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其主要标志是光学、通信技术等领域进入机电一体化,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机械技术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采用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形成新一代的机械制造技术。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潘忠堂.浅析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一项关键技术.机械电子工程,1998(1):13-17,39

[3]冯正进.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展.工业工程,2000(1):1-4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6

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系朱庄村旧村改造配套工程,占地3.6亩,投资528.06万元,主要是通过新村建设过程中,将污水及粪污调整排放渠道,引入沼气池,利用粪污生产沼气,沼气主要可以解决本村居民生活用气、小区道路照明用电等,沼渣、沼液经过还田利用,作为周边农业园的无机肥料,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运行费用低廉化。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如何在既定预算和工程进度要求下,运用现代项目质量管理方法,确保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使工程项目能长久地发挥效益,既是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建设的关键,也是选题的意义所在。

一、农村沼气利用和工程建设研究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781年,法国化学家穆拉发明了人工沼气发生器,沼气开始逐渐被人们利用到生产生活中,迄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沼气作为一种生物质能,有着极大的利用潜力,但也有部分学者对农村沼气能源利用持负面意见。我国学者有关沼气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沼气能源的重要意义、经济效益以及农户参与意愿等方面。瞿志印等(2010)则通过统计分析,将影响农户沼气工程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简单概括为观念、经济和技术三个方面。

2.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综述

现代质量管理虽然极为重要,但产生历史却相对较晚。综合国外质量管理发展的整个历程,可以大致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我国是亚洲国家运营沼气池项目的典型代表。上个世纪30年代,国外商人首次将沼气池建造技术引入我国,开启了我国沼气池工程建设。2006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全国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并且形成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典型发展模式。为提升沼气池项目的质量,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论文以淄博高新区石桥街道办事处朱庄村大型秸秆沼气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为选题对象,主要应用了调查研究法、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工程项目的关键质量因素进行了筛选和归集,并据此给出了科学质量管理措施。

二、工程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概述

沼气池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1.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1)质量

质量是工程技术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术语,主要有:朱兰的质量定义、克劳斯比的质量定义、克劳斯比的质量定义、ISO9000:2005标准中的质量定义。“质量”的概念是广泛的,但质量的基本涵义是一致的,即满足人们需要和欲望的特性总和。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与质量有关的控制、组织、指挥和协调活动,是管理活动的一种表现。现代质量管理主要包含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普遍过程。

(3)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简称,是指工程建设满足业主所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1)PDCA循环原理。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2)三阶段质量控制原理。三阶段质量控制即通常所说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3)三全质量管理原理。指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称“三全质量管理”。

三、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质量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分析

1.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概况

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位于淄博市高新区石桥街道办事处朱庄村东北,系朱庄村旧村改造配套工程。项目总占地3.6亩,总投资概算为528.06万元。

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新村建设过程中,将污水及粪污调整排放渠道,引入沼气池,利用粪污生产沼气,沼气主要可以解决本村居民生活用气、小区道路照明用电等,沼渣、沼液作为周边农业园的无机肥料。项目建设建设工期12个月,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为止。

2.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质量形成过程

根据前述分析,建设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沼气池建设项目的质量形成同样也体现在工程预审和设计、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建造、设备安装、建成项目的调试和运行等各个阶段。

3.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沼气池建设项目质量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于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一般习惯简称为4MIE因素。

四、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质量管理方案设计

1.朱庄村沼气池项目质量管理的目标

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总体工程合格率100%,将工程建设成为“示范工程”、“样板工程”或“放心工程”,确保实现农户满意、政府满意。

本工程项目的设计、决策、建造、运营主要遵循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与标准。项目质量管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动态控制原则,先进性、可靠性原则,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原则。

2.朱庄村沼气池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设计

需要在事前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计划方案,并以此为指导,贯穿与沼气池项目建设的始终。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目标分解、质量管理职责划分以及所要采取的有关人员、设备、工艺、材料、环境等方面具体的质量管理措施等。

五、朱庄村秸秆沼气池项目质量管理实施策略

1.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

主要应抓好如下四个环节,即规划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物资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以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2.实行全员质量管理

在进行沼气池质量管理时,必须把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抓好全员质量管理。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7

关键词:磁感应强度;教学设计;概念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2)2(S)-0004-3

1教材分析

磁感应强度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磁场对磁体和电流的作用力远比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复杂,因此寻找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也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难点。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以下知识点:一是磁场对磁体和通电导体会有力的作用;二是在磁场中的不同位置,磁场往往具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本节的内容就是循着第一个知识点去具体研究第二个知识点即能够表征磁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

3设计思想

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实际中的感性材料,将枯燥的概念形象化,把知识获取的过程转变成一次有趣的探索活动。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的探索活动,活动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取决于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精心设计的各项教学环节。教师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规律,增强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享受学习物理科学的快乐。进而构造出形象生动的物理课堂。

4过程设计中的亮点设置

亮点一:形象引入概念

磁感应强度描述磁场的强弱,那么新课的引入应该从磁场强弱人手。

实验如图1,展示三个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手摇手电筒中的小磁铁(三个当中体形最小)

【师】请同学选择一个磁铁,把讲台上重约3kg的凳子吸起来(凳子上有铁质支架)。

【学生】很多同学会选择体形较大的蹄形磁铁。

【学生演示结果】体形较大的蹄形磁铁未能将凳子吸起来。体形最小的小磁铁容易的将凳子吸起。

【效果】该演示表明了磁场有强弱之分,从而引起学生研究磁场的兴趣。

【图片展示】如图2,巨大的电磁铁吊起成吨的钢材,图片更加突出磁场有强弱之分,从生活走向物理。

【小结】至此,成功引人概念,本节课的目的是要寻找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

亮点二: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

在这节课中,需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初中教材对这部分的要求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进一步的要求是知道如果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都变得相反,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不变。

高中教材中,本节的演示实验,就直接要求将一根导线水平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使导线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垂直。这样做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疑惑,为什么不能平行放置或斜向放置呢?

所以在这里有必要通过实验将这个疑惑解决。如图3所示的装置,蹄形磁体提供磁场,电键闭合导体棒中就会有电流流过。实验主要观察两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导体棒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闭合电键,导体棒开始运动;②调换蹄形磁体的方位,使导体棒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闭合电键,导体棒不动。

实验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给出总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电流不受磁场的作用力;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受磁场的作用力且最大;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电流受磁场的作用力。其大小介于零和最大值之间。所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时采用的是效果最明显的情况。即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

【小结】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具有连贯性,落实好初高中衔接工作,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亮点三:分组实验,突破难,最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研究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去寻找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那么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且是什么样的关系,教材中采用的是教师演示实验,其实完全可以由学生动手去探究。

【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金属杆(一般为铜质,约30era)、金属丝(或漆包线,其两端的绝缘漆要用小刀刮掉)、蹄形磁铁(一般磁性的约3~4个,磁性较强或是新的蹄形磁铁2个)、学生电源(或蓄电池)、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键、铁架台。

实验装置:按如图4所示连接电路(学生电源应选择直流电压档约IOV或是IOV的蓄电池,干电池效果不佳)。

实验过程:电流受到的磁场力F分别与电流L、导线长度L、电流与磁场的夹角以及磁场本身强弱有关。在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夹角为90。即电流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通过悬线摆动的角度可以比较磁场力的大小。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F与l、F与L的关系。

实验结果:,越大F越大,L越大F越大。精确的实验表明FocIL,引人比例系数B,将比例式写成等式F=BIL,即B=lL(hf)。进一步实验表明:在磁场中同一位置,不管I,L如何改变,B总是不变的;l、L不变,但在的磁场中不同位置,B是不同的。

最终结论:曰能够反映磁场本身的强弱,与l、L无关。

【小结】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对所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对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亮点四:课外知识,点缀课堂

学习了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之后,也就知道了它的单位:1T=I(hn)(mam)。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表格(一些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对特斯拉这个单位有感性的了解,如地磁场在地面附近的平均值为5x10T,实验室使用的最强磁场瞬时值可达10St。

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知识,点缀课堂,增加学生的兴趣。

【图片展示一】如图5,2011年8月,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成功创造了最强磁场的世界记录97.4特斯拉。

【小结】通过认识两种不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使学生接触到不同于书本的知识。从图5中了解当今科学的发展,通过图6使物理走近生活,让学生所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亮点五:挖掘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了纪念美国电气工程师特斯拉,就以他的名字作为磁感应强度的单位。对于这一点细心的同学会奇怪,有此殊荣的一般都是物理学家或者是化学家等等,为什么作为工程师的特斯拉也具有这样的资格呢?那么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讲一下特斯拉的故事。

特斯拉是电气化领域的先驱,他创造出了第一台无线电遥控的机器,提出机器人工程学原理,发明了太阳能驱动的发动机、X光设备、电能仪表、汽车速度仪表、冷光灯、电子钟、电子治疗仪……他在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取得了大约1千项发明。在使用电的现代世界上到处都可以看见特斯拉的遗产。特斯拉率先提出的概念有电子显微镜、激光、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和许多其他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特斯拉对人类有着重大的贡献,他放弃了交流电的专利权收费,供世人免费使用。

【小结】听了这个故事就知道特斯拉绝对有资格享有这个殊荣,他数以千计的发明、高尚的品格、远大的理想令人惊叹,从而激起学生爱好科学、学好物理的强烈愿望。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8

【关键词】建筑电气 工程 智能化 应用

一、建筑电气工程概述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居民生活供电、给排水、照明、信息通信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工程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同时,由于关联学科的增加,建筑业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逐渐衍生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即建筑电气技术。建筑电气工程综合了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当前,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趋势愈加明显。

以建筑供电系统为例,将微处理器安装在供电系统的高压、低压开关柜的断路器中,可以对供电系统的回路状态进行有效测控,使整个供电系统形成网络化布局,以数字化能源系统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对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综合管理。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已不再是过去的强电设备,而是包含了电子、电工、信息、控制技术的综合性的应用系统。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约有70%以上的负荷是由电动机作为动力来源,建筑用电对供电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在供电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很多的干扰,其工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建筑物的整体管理存在着很大漏洞。同时,为了满足人们信息通信等服务的需求,建筑电气工程中安装了网络通讯设备,通过对接线处理、防雷处理、布线技术、静电屏蔽等技术措施,保障人们的通信要求。

二、智能化技术的概述

1.智能化技术的定义

所谓智能化技术指的是一种研究、开发人类智能的技术、理论以及方法,并把这些研究、开发的成果应用于模拟、扩展和延伸人的智能的科学技术。

2.智能化技术的理论

研发智能化技术是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电力电子技术、系统运行与控制等。大量的事实表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可有效增强控制效果,明显改进和弥补自动化控制中的缺陷和差错,稳步提高了设备运行和设备处理的精准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它还能降低工程的投入成本,减轻控制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电气工程智能化的发展。

三、智能化技术在运用中的优势

1.智能化技术具有灵活性

传统控制器的操作过多的依附人员的主管能动性,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而智能化技术不仅保证了工程的严谨性,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加便于操作,在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响应数据、信息技术和语言技术完成设计。

2.智能化技术据有一致性

智能化技术的一致性体现在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方面。其不仅能够输入陌生的数据形式,也能在输入之后完成预估,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要求标准。对于控制对象产生的作用也会依据控制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即使没有做出控制动作,但是同样会产生控制效果。不过当更换了控制对象之后,与其的控制效果可能无法实现。所以设计工作要足够的严谨,加强对细节工作的把握,防止智能化控制器状态不佳对精准度的影响,一旦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应该严格筛查每一个工程环节,控制好误差保证控制的有效性。

3.智能技术可以优化其函数近似器的功能

当设计控制模型中产生不稳定的参数变化,此时应该把握好对对象进行控制的过程。智能控制器设计能够不控制对象,而人工智能控制器可以根据下降、响应时间做出改变,使自身的性能与控制对象相协调。

四、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技术已经开始频繁的应用到建筑电气工程中,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在电气工程设备故障检测和电气工程优化中都是应用了智能化技术。在这些电气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加快了电气工程设备故障的检测维修速度,对电气工程的优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智能技术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在电气化的领域中,电气化的操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涉及的领域较多,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才能进行控制。同时还要通过控制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来确保操作的良好进行。

(2)电气控制中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

电气控制在整个建筑电气工程中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实现电气控制的智能化就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加快工程的进程、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的成本。在电气工程中,我们的电气工程需要自我保护,我们通过将GPS的定位系统安装在里面来确定电气控制的线路。一旦出现问题,我们的计算机智能系统就会自动的传送出运行状况,然后对传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智能化的电气控制。

2.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故障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1)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控制。在控制中,我们对于系统的智能化检测就能很好的反馈出问题的所在。对于发生故障的部分进行只能数据的传送,以便进行更进一步的只能监控,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神经网络,模糊网络,专家系统等。

(2)对于电气的变压器、发动机、发电机等诊断,我们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电气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故障,对于故障诊断的不及时和故障诊断的不准确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而传统的故障诊断的方法合计数比较繁杂、检测的时间较长、准确率不高。对于变压器,我们的传统方法是检查变压箱的气体,然后对气体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很高的准确率,往往还会出现分析错误,导致故障的分析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而智能化的应用就可以清晰的判断出故障所在。通过人工智能中的模糊理论、神经网络、专家系统来分析,一次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准确度。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进行设备的优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遗传算法,另一个是智能化技术的专家系统。遗传算法是模仿生物遗传的模仿,在运算的时候主要是利用生物的进化规律进行摸索,然后对于里面系统的缺陷进行优化。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我们通常是采用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对设备进行优化。

(2)除了使用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进行电气设备的优化升级之外,还可以采用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设备的优化升级。模糊理论主要是利用物理的方法进行的设备的优化升级,神经网络主要是将计算机中的算法进行升级,从而提高运算速度。这种方法充分克服了神经网络运算速度慢的问题,并在优化升级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五、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1)从目前来看,国内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甚至有些已经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可行度。但是从整体的人工智能化应用来说,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状态,很多的智能化技术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在实践中检验它的可行度,现在的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还是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个小的步骤。对于现在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当务之急是将研究理论拿到实践中来检验。然后将这些成果更多地应用到建筑的电气工程中,为整个电气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2)从以上可以看出,智能化在电气工程的应用中,对于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部分研究的比较深入,而在其他发展中则相对滞后。在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加深对于其他部分的智能化,从而整体上推动电气化工程的智能化。

(3)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目前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中,要是智能化没有更多的创新,那么肯定会有其他高端的技术来代替智能化技术。因此,智能化技术也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的前进,来适应电气工程的需要,从而将电气工程推向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4)智能化技术是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因此在智能化的发展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其他的学科知识的发展,将其与智能化的发展相互融合,从而推进智能化的发展,以便对建筑的电气化工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智能化。

六、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现代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不仅为人们创造出舒适、便捷、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还能对火灾事故等进行自动检测和应急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国的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发展较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不是很普遍,但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现代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如远程处理机,建筑电气设备智能化系统线路以及电气照明系统应用,促进了现代化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俭修 探究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 价值工程 2014(23)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9

关键词:课程整合;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

1“电路原理”与“信号与系统”课程介绍

“电路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以分析电路中的电路原理,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为之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及电路分析方法支撑的重任。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路课程尤为重要。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电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电路理论是当前电子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对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电路原理”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电路理论打下初步的基础,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信号与系统”课程已经从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扩展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甚至在很多非电专业中也设置了这门课程,而其内容也从单一的电系统分析扩展到许多非电系统分析。虽然各个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时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应用背景也有差异,但是,本课程依然保留了以分析系统对信号的响应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以适应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需要。《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和离散时间系统分析。涉及了信号与系统的概念、信号分析、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系统的状态变量描述、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等。该课程对于理论和实践两个体系都有很高的要求。

2两门课程内容优化整合

两门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两门课程不是简单的整合在一起就成,而且两门课程之间相关联的内容有大量重复,“电路原理”课程中包含了“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相关内容,如电路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系统函数、系统稳定性、系统频率特性、系统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频谱、系统复频域分析、状态变量法等。因此,如何优化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教学是课程内容优化的一个核心。在总体优化上应突出两门课程的重点,既要保证各门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又要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力求构造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不再单独强调各个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容体系,使两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在内容的选择上,将电路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系统的网络函数等内容放在电路中讲述,在“信号与系统”中重点讲述傅里叶变换,并以傅里叶变换为核心研究线性系统和信号处理和通信理论的相关问题,着重信号分析和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响应大力压缩拉普拉斯变换相关内容,加强离散分析和Z变换等相关知识。使既要保证各门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又要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力求构造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3新课程特点

将“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为“电路、信号与系统”,两门门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拼凑成一门课程,而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融合成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3.1内容更加精练、学时减少

对“电路原理”课中某些经典内容,如网孔法、电压法、电流法等电路分析方法,只介绍基本概念和方法,不再追求复杂电路的计算,复杂电路分析可以借助于电路分析软件实现。对“信号与系统”中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各种经典解法,只了解基本概念、物理意义,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求解过程,主要掌握如何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这使得学生对两课程学习效率提到,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2为避免内容膨胀、课时增加,在“电路原理”课程中压缩某些经典内容

3.3在“电路原理”课程中,始终如一地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把电路看成为一个系统,特别强调系统的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物理概念。

3.4可以强调三大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原理”课中介绍,在“信号与系统”中在拉普拉斯变换的基础上引入Z变换,并且实际运用。

3.5特别强调信号频谱的概念

“电路原理”非正弦电路分析一章中,加强了频率特性和频域分析的概念,为学习离散时间信号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4教学方式改革

在对课程内容整合和优化的同时,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总体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不会感觉学习疲惫。

4.1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不该想以前一样重分数而不重能力,得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基本概念的建立,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解题技巧,强化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例如,在求解电路时,常常涉及到电容上电压的突变和电感上电流突变的问题,即O+和O-不一样的情况,在介绍这些内容时引入δ(t)函数,利用函数可以解决此类问题,而且比较容易地将函数的物理意义介绍清楚。又如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中,数字滤波器的滤波过程和滤波性能是一个难点,在讲授中反复比较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的特点及共同点,使学生对数字滤波器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例如,在求解电路时,常常涉及到电容上电压的突变和电感上电流突变的问题,即O+和O-不一样的情况,在介绍这些内容时引入δ(t)函数,利用函数可以解决此类问题,而且比较容易地将函数的物理意义介绍清楚。

4.2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们在电路课程中,可以增加机辅教学内容效果很好。在掌握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在电路原理课程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手段,不仅可以形象展示电路性能、减少复杂电路计算量,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初步掌握电路分析设计的实用方法,为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接触实际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在电路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主要是MATALB,课堂教学中,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加入利用软件计算进行演示的内容。同时安排专门的教学环节进行使用功能的介绍,并有专门的上机练习和考试时间。

在本教学体系中,电路原理方面的机辅教学可分成两个方面;先对电路原理见血内容进行演示,之后在开设MATLAB课程。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由于课程内容以离散信号分析与处理为主,故进行计算机分析与处理实际上已属于实验教学的范围,是“信号与系统”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考虑到学生已学过计算机语言,且多数学生自备电脑,故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编制了MATALB程序,结合教学进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行上机实验。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原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随着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知识结构和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以及新兴学科的不断增加和知识总量的不断增长,基础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需要加强,因此,对电子类等专业的“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两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使其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培芳,李育玲,童梅.“电路原理”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整合与优化[M].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11-25.

[2]李萍,刘国忠.“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和“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整合与优化[M].光学技术,2007-11-15.

[3]许波,陈晓平,姬伟,毛彦欣.“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M].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02-15.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篇10

(陕西厚普智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在 快速的发展着,电气工程事业得到了广泛 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电气工程质量 管理的需要越来越严格。

关键词 概述;重要性;措施

Importanc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Zhang Chong-min

(Shaanxi thick & Poor´s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Xi´anShanxi710000)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areer has been extensiv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need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creasingly stringent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s】Overview;Importance;Measures

1. 概述

在现如今的高科技领域中,电气工程成为必不可缺的重要学科之一,其也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的重要组成之一。 它也是当前高科技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之一。它涵盖了与光子、电子有关的所有工程行为,涉及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的应用、 电力电子技术、电击与拖动、微机控制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以及供电技术等。

2. 电气工程的重要性

(1)现代建筑的电气部分已不只是埋管穿线,电通灯亮的简单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现代化电气设备和装 置的安装使用,已是建筑物现代化水平和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住宅建设必须包括电话, 有线电视;高层住宅的高层供水,消防报 警及其控制系统;现代办公楼的空调、防盗, 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各种生产,科研 教育用房的自动化系统及设备;文化娱乐 场所的音响,灯光设备,各类建筑的现代 化照明灯光装饰,代步工具的电梯、电动 扶梯等等,无一不是电气工程的组成部分,成为建筑物必须具有的使用功能的重要内 容,还有正待或正在开发的新技术,高新 技术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如:计 算机网络系统,高科技通讯系统等的推广应用,使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所占的位 置越来越重要。很难想象电气设备工作不 正常的建筑物,是否还具有它的使用价值和意义,甚至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2)这些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使建筑工程增加了造价,增加了工程难度和复杂性, 也增加了电气工程在总工程量中的比重, 如果只停留在做管穿线认识水平上,就很难保证任务的完成和建成 。

高质量的建筑,虽然有些设备是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安装调试,但它是建筑工程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功能应包括美观的造型,牢固的结构,实用的布局和各种设备的稳定可靠的运行。

(3)电气工程如发生质量事故,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高层 建筑消防电气质量事故造成无法消防灭火, 中性线断开,三相不平衡时,会烧毁电器,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不外是对图 纸和设备的技术要求未能深刻理解,布线错误或是一个焊点不牢造成的,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的管理是必需的。

3. 强化电气工程管理,提升电气工程质量

3.1采取措施强化对电气工程设计委托书的研究与管理。电气工程设计委托书的 主要内容是电气要求的篇章,要求委托书不仅准确地表述建设企业对将建工程中电气设备使用的要求、功能以及技术指标, 而且要将电气工程主要电气设备的位置、 电源位置以及工作时间等标注清楚。

3.2采取措施做好电气工程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要做好电气工程设计图纸的审 核工作,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第一阶段的审核,即电气工程的设计部门将设计图纸交予电气工程建设主管人员后,建设单位的电气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对电气工程设 计图纸中的设备布置、电气设计指标、弱 电电路布线以及强电电路布线的布置进行审核。这一阶段的审核工作主要侧重于方 案性与总体性等一些原则性问题的审核。

(2)第二阶段的审核,即电气工程施工初始与技术交底之前的准备。这一阶段的审图工作包括:电气设备型号的规格说明、施工图的做法、大样以及施工图纸的说明、 电气设备的位置是不是合理以及管配线是不是合理等。

3.3采取措施强化对电气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要强化对电气工程施工阶段的管 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做好电气设备的隐检记录工作,这是因为电气工程的 施工是伴随着建筑工程结构的施工分层、分段进行施工的,因此对电气工程的质量检查需要分层、分段地来进行,并仔细地填写相应的检查数据,严禁检查结束之后 再填写相关表格。作为电气工程的甲方, 在进行阶段性的质量检查过程中,不仅要 核查设计图纸是不是有遗漏的内容,而且 要对检验所记录的数据信息的可靠性、真 实性与准确性进行审核。

(2)要做好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监督工作,很多施工人员为了出图方便,节省施工材料,存在不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不利于电气工程的安全施工,而且会严重影响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 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4. 釆取措施

做好电气工程电气设备设 备的选厂与选型工作。要做好电气工程电 气设备的选厂与选型工作,需要做到以下 三点:

(1)要釆取措施让电气工程的施工人 员与电气设备的使用人员充分认识到正确 选择电气设备生产厂家与型号的重要性;

(2)电气设备一般情况下由使用企业提供, 而相应的保障系统由施工企业按照设计图 纸的相关要求向厂家订货,在订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严格控制电气设备的质量关;

(3)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不仅要考虑电 气设备的电气性能指标,还要考虑电气设 备的美观、安全以及实用性,因此在选择电气设备型号的过程中,要先对设备的样 品进行细心地研究,从而选出符合要求的电气设备。

5. 采取措施做好电气工程设备的调试工作

要做好电气工程设备的调试工作,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做好电通灯亮的调试工程,要在配电箱上用标签将控制对 象进行明确,对设备进行调试时要按照设 计图纸与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逐项对 各项性能进行调试,比如说安全保护、温 度与制冷的控制;

(2)要对于一些涉及安全 保护的操作设备,要进行反复的实验,同 时在调试的过程中,电气设备使用单位、 电气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建筑工程各个专业 的管理人员同时参与,尽量避免调试部门 单独进行调试,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增强 电气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而且可以增 强对电气设备质量的监督。

6.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