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十篇

时间:2023-07-28 17:50:13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1

【关键词】新理念;中学语文;教学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条件和背景,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是在语言所提供的平台上开展的,不仅如此,语言还是知识的载体,是人际交往和知识传递的基本手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就需要提升自己的语言修为,熟练掌握教学语言的技巧和语言艺术的运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中学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以共勉:

一、字正腔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导读、范读,当你用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时,你动听的声音会如仙乐般地传入学生耳畔,你传达的文情、才情如丝丝春雨,滋润学生心田,使他们沐浴在艺术美的春光之中,情感在潜移默化,道德之苗在潜滋暗长,

二、语言精炼、做到言简意赅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给学生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更需要思考在教的同时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教师授课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表述要准确、生动,更主要的是语言要做到精炼、做到言简意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课时不应夸夸其谈、不能信口开河、不能含糊不清、不能空发议论,要做到简洁,明确;要精心设计、反复提炼课堂的语言,变深奥为浅显,既准确又生动。因为精简扼要的讲述与适当中肯的比喻,学生更易于理解也更乐于接受。

三、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强调教学语言应富有启发性。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深奥的知识点剖析开,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教授给学生,让他们能听懂。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向他们提出简单的问题来回答,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融入和堂教学中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要具有鲜活生动的独创性

独创性就是教师个体独一无二的语言特色,如高亢洪亮、娓娓动情、抑扬顿挫,慢声拉语,柔刚兼济,具有号召性、感召力、鼓动性等等,用自己的独特语言个性,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转移学习的障碍因素,缓解学习的焦虑或压力,增添学习的愉悦和。这既是对教学语言的较高品位要求,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险避之径。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相应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把学生所熟知的网络语言或者口头禅结合不同的教学环境重新组合出新的含义,创设新的意境,化腐朽为神奇,展示教师独特风格才能。

五、课堂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这样一个比喻,它形象地说明了启发性教学的含义:如果把知识比作果实的话,那么“教师不把果实塞到学生的嘴里,也不把果实放在学生手里或伸手就能逮住的地方,而应把它挂在学生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让学生自己费点力气去摘取。”可见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的启发式教学语言,能加快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六、注重态势语言,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健康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初中教学中,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言传还要身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好的态势语言也极为重要。所谓态势语言,指人的举止、动作、行为、眼神、姿势等,由于它是不需要口头表达,所以又叫无声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斯曾经通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这样的方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实践教学中也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绪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听课情绪,往往一位没有微笑,表情呆板的教师不会给学生好感,在教与学的双边配合中也是失败的。此外,一位教师采用何种态势语言表达,不仅能表现出该教师的道德情操,工作作风和文化素养,也能体现出该教师的政治素质,由此可见,态势语言对传递教学信息,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2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达情达意的准确性

准确性,或称之为科学性。这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起码的要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教师自己的表达不准确,则必然不能表达出蕴含于课文中的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的失误或产生新的疑点。因此,无论是分析课文,还是评讲作文,无论是概括主题,还是归纳技巧,都应该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让学生豁然开朗,恰如拨开云雾见月明。而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对所讲的内容有精辟的见解,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研究。用教师讲解的精辟与深入轻轻捅破学生理解和感悟中产生的隔膜,让学生进入一片洞明之境,自己去享受明媚的阳光。

二、绘声绘色的形象性

语文课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外,授课语言的形象性也很关键。

首先,教师的语言必须激情四射

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寡淡如水,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讲解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则明显不同。

其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挑动人心

挑动人心的语言是教师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我现任教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从小学过渡过来,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特别是不喜欢查词典,生字的注音常常是想当然。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坏习惯,我常在课堂上用这样的话去挑动他们:“看谁查词典的速度最快?”“哪一位同学最先查出来,就把你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这篇课文中有几个生字或不常用的字,有没有同学提前预习了,能告诉大家这些字的读音吗?”往往是话音落,下面马上是一片学生翻动词典时的“哗哗”声。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学生不仅改变了生字注音时想当然的坏毛病,而且还养成了提前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由于预习到位,上课时的出色表现受到了同学的仰慕、老师的赞许,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再次,教师的语言必须文采飞扬。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修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周身应弥漫着浓郁的书卷气息。所谓“轻拢慢捻皆成妙曲,信笔涂抹皆成妙文。”试想,如果语文教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在授课时宏论滔滔、妙语连珠,学生也必定会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醇。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学识素养及宽阔的视野,在课堂上能结合课文内容旁征博引、吟诗诵词。这样既拓展了学习内容,又能够启迪学生的思路,增强课文学习的知识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含蓄幽默的趣味性

含蓄幽默也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譬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或者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是直言不讳地去批评还是以其他方式去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错误?我的一个学生是班上的小体育健将,但在课堂上太喜欢开小差。有一次,他在下面玩得正起劲,我故意点他起来回答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并及时表扬了他:“你真棒,我相信你在课堂上会和在运动场上同样出色。”这个学生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当时脸就红了。后来,他在课堂上果真表现非常好。含蓄的批评,往往可以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除含蓄外,幽默的语言也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四、辞约意丰的凝练性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3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并注重运用,发现、积累并注重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也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像幽默故事,古今笑话。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学需要,而有兴趣的,加以运用,能够改变僵硬的说教和呆板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富有情趣,在表达效果上也比较强烈、深刻。语言魅力也来自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以及网络流行语言,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语言的巧妙穿插,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用到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精炼得当,能够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的机智、巧妙、幽默、风趣,能够化解课堂教学中严肃氛围引起的学生心理的紧张,从而实现愉快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语文课程;语言艺术;研究探讨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有时是教师说,学生听,具有明显的诱导和劝说、指点、教育功能;有时是学生说,教师听,具有明显的疑问、辨别、回答等功能;是语言知识交流使用的相互反映。就拿生活中的劝说作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爸爸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劝说。这就需要考虑怎么劝说,怎样最有效果,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也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熟悉掌握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语言艺术性,主要是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的简练得体,提高沟通的效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如,讲知识点,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学,每个人学习的基础差别有多少,怎样学最有效果。讲倡导性的课文内容,则要热情洋溢,表达出欢乐的心情和向上的情绪。有时候,教师在讲解知识难点时,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反复讲述,因为说话太啰嗦,引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反而耽误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掌握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把课文中感动人的事情,通过语言的魅力,使感动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晰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语言艺术能使学生入境入情,抓住课文人物感动人的地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够夯实语文教学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时,注重要求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语言的艺术性不理解,不熟悉的情况,师生要进行互动、组织讨论。使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教学和生活连为一体,教学质量也就发生质的飞跃,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注重生动形象语言的运用,强化启发效果

许多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办事效果的事例处处可见,对语文教学来说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比如,在公共场所,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提示语和广告词。就那提示语来说吧,有的比较生硬,像,“严禁践踏草坪”;有的则富有情趣,像,“别踩我,我怕疼”,通过比较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效果就委婉、动人、入情入理,使人容易接受。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比生硬的语言的教学效果好的多。比如,讲太阳。学生们每天都见到太阳,但太阳到底什么样?离人们多远?如果将太阳是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等等,语言的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巧妙地运用生动的语言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讲“太阳是个大火球,每天步行人们不停地要走3500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会使学生容易理解太阳是什么,离人类多远,还能启发学生的多种思考。

(二)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习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作用。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由于长时间的熬夜进行科学实验和思考,体质消耗十分严重,多方求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著名的医生给他做了检查,没有让他打针吃药,而只是开玩笑的告诉他,“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仔细品味这句言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注重专时专用,定期去看马戏和戏剧。精彩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从而使他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的恢复了健康。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教学的需要,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沉闷的环境,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机智灵活语言的运用,化解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机智巧妙地语言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比如,有些学生有吹大的毛病,回答问题或者解释现象,总觉得高人一头,经常与同学和老师顶牛、抬杠;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状况,要是当场指出学生的缺点,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放任自流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培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采用机智的语言艺术,解决教学中的矛盾。面对学生的吹大行为,教师一方面安抚其他同学的争执,一面不动声色的讲故事,就讲古时候,有个人喜欢吹大,说他家种的高粱长势很好,今年的高粱颗粒大的跟乒乓球一样;别人都不信;只有族长说那是真的,别人都疑惑不解,族长说,那天去吹大者的家中串门子,不想他家的狗跑出来追着咬我,我无处躲藏,就蹦上他家的石磨台,钻进磨眼儿里,逃避了一劫。这是爱吹大的学生可能也露出不信的态度,说磨粮食的石磨眼儿盛不下一个人,教师就告诉大家说,族长说没那么大的石磨眼儿就能磨那么大的高粱了吗?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对爱吹大的毛病进行了纠正,又使学生不觉得难堪,下不了台。

(四)注重动听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文学美的感受

充分发挥汉语言优美动听的长处,注重掌握节律和音韵的和谐,能够提高课文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韩美报春等等,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文会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学习这样的课文中,要抓住作者运用语言的音韵和谐美,恰当的表达美的独特感受,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仿佛置身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尽情地享受语言带来的大自然的美景。

三结语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小学语文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描写抒发美好感情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把握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93.

[2]林宏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26):38-39.

[3]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47.

[4]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8.

[5]张常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65.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4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规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就是传到授业解惑。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传”“授”“解”又离不开语言。对每个语文教师来说,同样是三尺讲台,同样的40分钟,但教学效果却迥然不同,究其因,这与教师的语言、修养以及运用的语言艺术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谁不希望自己的教学过程情趣横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呢?那么,就需要教师灵活的驾驭教学的语言艺术!那么,语文教师如何艺术地运用教学语言呢?

第一、教学语言力求亲切生动。

在语文教学,教师应使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教育,是在进行艰苦的脑力运动,而是如沐春风,赏心悦目!语文教师更应像一位充满爱心的智慧长者,循循善诱,又如一位平等亲切的友人娓娓而谈。无论再艰深枯燥的知识,从语文教师的嘴里讲出来都应该成为生动的,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象,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为教之道。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亲切不仅表现在语汇和语气上,也表现在形体上。教师的形体语言指表情、神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等等。在讲授的课堂上,教师的脸上应是带着亲切温和的笑,目中饱含鼓励和期望,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最机灵的学生身上,而要面对全体学生,捕捉他们瞬间的神情变化,并及时地用眼神与学生交谈。

第二、选用符合教学情境的各种语言形式,便之组成优美新颖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应字斟句酌地选用符合教学情境的各种语言形式,把他们巧妙地融汇到语文教学之中,便之组成新颖优美的教学语言,从而很好地便用来表情达意,阐明事理,释疑难解,启发教育学生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和激励学生学习语文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五以成江海,要想汇成奔向大海的河,就应该接受周围的水滴。”语文,同样注意日积月累,今天一首唐诗,明日一首宋诗,“一日不多,十日许多”久而久之,就能积少成多,读得多见得广,一回生,二回熟,那许多的名词佳作,种种词汇,种种句式,种种修辞,种种篇章结构,种种表达方式,就会逐步化为自己的东西,就会使自己的语言储备越来越丰富。说的时候涌来舌底,写的时候奔向笔端,作到取之左右逢源,用到恰好之处。平时不读书,或读书不多,腹中空空,铺低笔命,就会捉襟见肘,词不达意,达不到这个境界。在这段教学用语里,有古语,有俗语,有口语,有书面语,语文教师善于把它们融入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不仅使教学语言,词采丰美,而且更能形成语文中浓郁的文化氛围。

第三、教学语言应有鲜明和谐重视句式的富于变化。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5

什么叫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侯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的。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答可以分为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非语言性理答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非语言(动作、神情等),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我们更应关注语言性理答艺术。

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理答,应从语文学科的角度,从学生心理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

学生们平时课上的发言往往比较简单,不够规范和精致,这需要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渗透。对学生发言的理答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下面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柳咏梅老师《乡愁》教学的部分课堂实录,从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性理答艺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师:刚刚我们寻找出了《乡愁》这首诗的不少规律,从字面的到手法的到内在的情感的。下面我们来小结这首诗歌的美点。每人说一点就行了。

生1:这首诗美在使用的文字都很简单,但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师:你的语言能否精致一点,语文味浓一点呢?试试看,把这一句重新表达一下。

生1:语言朴素。

师: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丰厚深刻。这样表达是否比你的更精致一点,更有语文味了?

生2:这首诗美在作者选用了四个东西来表现感情。

师:“东西”?看看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词来替换“东西”。课后练习三有提示的。

生:是四个物象。

师:诗歌中用以表达、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形象叫作物象。读诗歌,要能通过解读物象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生3:这首诗美在每一节的最后两句都有“我在这头……”,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感情。

师:很好。点出了修辞的手法:反复。“表达作者的感情”,太空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生3: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

师:对。这样的表达就比较完善了。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循循善诱,通过自身的理答,让学生一步步丰满自己的语言表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身表达的不足,学生开始回答“这首诗美在使用的文字都很简单”,老师引导学生“语言精致一点,语文味浓一点”,并鼓励学生试试看,接着学生有了比“文字简单”更加语文化的表达“语言朴素”。当第二个学生回答“这首诗美在作者选用了四个东西来表现感情”时,教师及时捕捉时机,引导学生用专门的术语“意象”来替换表达中不规范准确的“东西”一词,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堂中第三个学生回答空泛、不精致,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表达中的亮点,同时指出不足,让学生继续思维深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道“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至此,学生在老师的有意识的理答下,语文表达向规范和精致迈进,可以设想,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的语文素养会逐渐提高。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同其他学科具有相同的科学性,但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还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小学生因为年龄的原因,具有好奇心强,精神不容易集中的特点,他们还没有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遇到新事物也不能主动地分析,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语言的使用方式上下工夫。如果能够将语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再融入到语言当中去,那么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好口语化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和语言理解力不强的小学生交流时,语言应具有儿童特色,要用贴近童心的词汇与学生交流。如一次早饭后,一位教师看到一群学生在教室里打闹,非常生气,便怒吼到:“同学们,坐好!你们来学校读书,就要闻鸡起舞,发奋图强!”教师看似精炼的话并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竟然还有个学生模仿老师说话。这引起了该教师的深刻反思。在该教师所说的话当中,闻鸡起舞和发奋图强这两个成语是小学生不易理解的,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老师话的含义,又如何按照老师的意思来做呢?第二天,当学生们再次在教室打闹的时候,该教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爸爸妈妈送你们来学校读书,每天要早起给你们做法,还要一天接送两次,非常不容易,你们要是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的纪律,妈妈知道了会伤心的,大家说,对不对啊?”这样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口语化语言运用,教室里马上静了下来,学生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运用好幽默化语言

课堂上教师适时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目的。例如,学生写字时的笔顺颠倒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回”字写法时,很多学生都是先写外面的口,再写里面的部分。对此,一位教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课堂上教师故意按照小学生错误的笔顺把“回”字写在黑板上,并幽默地说:“你们真不礼貌,看见爸爸回来了,还先把门关上,爸爸进不了家,会生气的。”学生听了哈哈一笑,个个心领神会。这样的小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笑声中学生学会了正确的写字笔顺,学生对这个字的写法也会一辈子忘不了。再如,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的一段文字忘记了标上标点符号,该教师特意拿出来范读。在范读时,老师故意表现出自己被憋得无法呼吸的痛苦状。孩子们在哄然大笑中明白了标上标点符号的作用。当然,教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不可滥用幽默讽刺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好情感化语言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所以教师要用情感化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用情绪化的语言帮忙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朗读《我给献花》中“,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自己的香港。来到我们的面前,我把一束鲜花献给我们的领袖”这句话的时候,老师非常诚恳地请求同学们监督: “同学们,请听教师朗读的这句话有没有感情啊?欢迎大家来评价?”学生们感受到了教师语言中饱含着的真挚情感,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课本,认真地听老师朗读后,指出了优点和不足。

四、运用好角色化语言

小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与小学教材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相适应。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言辞虚浮、矫揉造作,要能够保持自我本色。小学语文教师需扮演的角色很多,有“传道者”的角色,有“朋友”角色等。运用好“儿童化的音色和音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使小学生听了感到亲切自然,乐于接受。例如,教师的语言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变化。如教师给低年级的学生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会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的母亲用轻柔而甜美的声音,给孩子们讲解,使他们感觉到柳叶轻轻抚慰湖面的轻柔。当教师给高年级学生讲《狼和小羊》的故事时,教师又可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朋友,语言中多了一份坦诚,就像朋友之间拉家常,道心曲一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要力求准确地表达意思,还要考虑自己话语表达是否和自己的身份相符。这有助于提高情感表达的有效性,也对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进行融洽和谐的交流起到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D].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7

邱艳彬

(秦皇岛市第八中学,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一些传统的方法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被摈弃,由于改革者致力于语文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往往得不到重视,这样,语文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就得不到很好的统一。大家都知道,缺少内容的形式,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就目前语文教与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

http://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语言;学生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一些传统的方法渐渐被人们忽略甚至被摈弃,由于改革者致力于语文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语文教学的真正内涵往往得不到重视,这样,语文教学的形式与内容就得不到很好的统一。首先是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其次是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随意性表扬。一味惩罚不可取,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也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以上所列举的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尽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是一些教师忽略教学语言的艺术所致。如何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呢?我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有着相同的科学性,但与其他学科又有区别。这是因为语文学科除了它的科学性之外,还有一个其他学科很难具备的艺术性特点。因此说,语文教学真正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展现的中间媒介,便是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1.1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要性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规范是技巧的前提。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特别是在讲授一些重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时,语言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教学语言的严密、准确,有助于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去推想,便于学生正确地掌握新教材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2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趣味性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课堂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不同,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生动、幽默性。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在“标准化”的语言中适时地加入一些幽默的语言,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冲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利用幽默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语言,往往会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容易堵塞学生的思路,而风趣文雅的谈吐,却能“以声传情,以音动心”,给学生一种亲切之感,有利于沟通师生感情,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

1.3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通俗性、统一性

教学语言应是介于生活口语和书面文学语言之间的符合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而又庄严周密的冼炼化的语言。它是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规范性和体裁性的统一,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是丰富性和凝炼性的统一,是抒情性和启发性的统一,是趣味性和哲理性的统一,也是趣味性和通俗性的统一。不同的课使用的课堂语言也应像不同的文章一样,讲究章法结构和遣词炼句,根据课文、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时而选用描写性语言,时而选用叙述性语言,时而选用议论性语言,对不同内容、不同情调的课文,应用相应的语言给予表达。或感情奔放,或脉脉含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趣、导之以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2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是双边的,没有教师的教,或者没有学生的学,都不能构成教学活动。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能动地完成教学任务时,才构成教与学的双边统一活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再优美,如果缺少了学生的参与,这都是一节失败的课。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我们的一些初中生,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

总之,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我觉得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语言美,语言的准确、精要、通俗、幽默便于提高语文的课堂艺术;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让提问成为一种身心的愉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会说的人;让课堂活跃起来。

http://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语言艺术 教学技巧

与理科教学语言不同,语文课堂上强调教学语言给学生带来美感享受,以及不同文体带来的特殊语义环境。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技能较为缺乏,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果,要不断加强对其语言艺术技能的提高。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扩招,学生受教育更加大众化,中职学生生源减少且质量下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习方法不科学,造成中职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这一现象在语文学习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相对较差,且缺乏学习积极性。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教师教学困难,学生难以理解,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等问题。因此,提高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技巧十分重要。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技巧方法

(一)严谨教学语言

方言和口语极大的阻碍了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字词发音,避免使用方言,不使用口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专业术语部分时,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例如,要求学生表达某首诗的思想感情时,所用的专业术语应该是:该诗的大体意义,借用什么景物,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议论文体用“论证或批驳什么”,比喻句的分析用“喻体什么和本体在什么方面有着相似地方,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什么”,不同的体裁和句子有着不同的专业教学语言,不能随意变换。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在授课时要保证语言连贯,这样既可以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证明:一个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连贯,思路清晰的教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反之,若教师的表达能力差,语意不明,思路不清,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导致教学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的连贯可以促进学生和老师的配合,更好更快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语言要浅显易懂

语言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工具,口头表述是语文课堂上最常使用的交流方法,因此,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完成理解,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事物和生活,与学生产生共鸣,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极大的增强表达效果,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具体实物,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首先,教师要充分体验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使课堂生动形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多采用不同类型文本和句型进行表达:如在对学生进行一个事件的讲述时,可采用小说文体,提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小说的六要素,以此在普通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又如在形容一个物品或人物时,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新事物,同时还能够帮助其巩固和掌握修辞手法。最后,在讲课时可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融入学习团体中。

(四)教学语言要情理交融

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教育更要加强人文教育。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讲课,带领学生朗诵课文时要注意情感的流露,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又能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创新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情感创造。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变成话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编排和改编课文,使学生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环境和氛围中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沿袭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专业的术语和套路,学生极易产生烦躁情绪。因此,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娱乐的教学环境,使深奥难懂的语文知识变得具象易懂,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采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也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穿插风趣幽默的历史故事、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等;在课堂上可以组织猜谜游戏等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在采用幽默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方法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六)教学语言具有鼓励性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较为自卑。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宜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直接肯定或否定学生,而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因材施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语言上鼓励学生,在行动上支持学生,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内容与答案有较大偏差时,教师不宜简单指出其错误,以免挫伤学生积极回答的主动性,不仅会使学生拒绝参与课堂,还会拉大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提高中职学校语言艺术技巧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9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而语言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到底有哪些艺术呢?

一、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地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

在《乡愁》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从音乐形象上感受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那种思乡的苦涩、酸楚。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古往今来描写表达乡愁的诗作,接着我饱含深情地介绍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分离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现状。虽然许多学生没有“乡愁”的真实体验,却有了“乡愁”的艺术感受。在此基础上,我再配乐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诗,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音乐形象与文学形象有机结合,多种感觉的体验,达到了学生与作品感情的“心灵碰撞”,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是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其优势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上课并不是简单的听与被听的关系,更重要的还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你讲得兴致高昂,语调“上”去了一直“下”不来,时间一长,学生只觉得满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劳,恹恹欲睡,根本无心听课。相反,教师如果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调,使之抑扬顿挫,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舒缓,时而激越,这样,就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

三、言之有体,丝丝入扣

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如对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形象、具体、亲切、有趣味性;对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语言应深刻、明朗、隽永、有哲理性。讲抒情文,应多用深情的语言,要华丽,有激情。朗读课文,高兴、激昂的时候,声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声音就低一些。

四、辅之体验,生动形象

人们彼此之间传输信息,交流感情,除了靠有声的口头语言和无声的书面语言外,还可以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这些体态语言,能很好地辅助有声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更好地突出重点。而且教学中应用语言的表现功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渲染环境,

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使之进入课文所烘托的氛围,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意境。

五、言之成趣,妙趣横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然而只有语文教师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博的知识见闻,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语文教师要广览博闻,和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当地方言、大众口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术语等均可引入课堂,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使其感受到听课是一种享受。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篇10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小学阶段的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就是通过老师有效的语言获取知识的。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我们教学中的语言,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语言艺术。

一、丰富多样的修辞

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语言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语言首先应该规范且讲究修辞。如果我们只是把教案中的内容向学生宣读一遍,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笔直的叙述、平淡的说教、呆板的表情,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们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描绘、渲染。语言要形象,拟声词、语气词、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少。

二、有效的课堂语言

课堂语言是小学教师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语言对于上好语文课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有效的组织好课堂语言,这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必须完成的。

1.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组织我们的课堂语言。不要变成自己的宣讲会,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也不能一味要求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述要毫无疑义,方为最好。甚至有些老师还一对于学生不同的表达,产生厌恶甚至斥责。这都是不对的。

2在课堂上即要学生放开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又要有效的组织课堂秩序,不让学生左右你有序的课堂教学。所以说课堂上老师有效的管理是必须的。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幽默的语言表达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老师的语言应该更富有幽默感。老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学生从原来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中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穿插一些小故事等,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幽默的语言可以让本身不够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焕发出别样光彩。

四、简短有力的句式

小学阶段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法知识较差,我们需要根据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我们的语言。以这样来讲,长而结构复杂的句子就不适合我们教学中应用。比如形容校长的一句话,“我们学校精神奕奕的校长博学多才 ,关爱学生,因此受到我们全校师生的爱戴。”这样一句话在小学课堂尤其低年级语文课上,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我们应该讲,“我们学校的校长精神奕奕。他博学多才。他关爱学生。他受到全校师生的爱戴。”

五、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富有启发性和鼓励性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师: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无进。你想“有疑”“有进”吗?那就仔细到课文中去找问题,找困惑。我们不提那些自己已经知道的假问题,不提只要一看书就知道的浅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后)

生1: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

师:是啊,我也有同感,明明也有儿子的账单,却为什么要用《妈妈的账单》作为题目呢?很值得研究。

生2: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有说?

师:是呀。妈妈在想什么呢?她看了以后会是什么感受呢?

生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以后会想些什么呢?

师:是呀。如果你是小彼得,你看到了这样的账单,你会想什么呢?

生4: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的都是

“0”分呢?

师:哦,妈妈付出那么多,账单上怎么都是“0”分呢?难道她的付出不值钱吗?这些问题提得很好,现在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自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