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十篇

时间:2023-03-16 08:54:12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压力也不断增大,因此现在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向着高层化、智能化、环保化、多功能化等方向发展,这样一来就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实的施工中,由于上下层楼所承受的压力不相等,对墙体柱子密度上和轴线间距上作出适当的调整,因此在转换层就成为建筑施工是结构不同楼层转换的关键,其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空腹桁架、梁式、桁架式等,本文从其基本的施工方法上出发,提出质量控制的方法,以期为建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

1、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

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主要模板中支持体系有:

⑴一次性支撑模板

用于支撑转换层地板到建筑底层乃至地下室的底板的一种支撑模板,在日常建筑中可以使用的材料很多,适应于转换层位置不高时。

⑵荷载传递法

所谓荷载传递法是指将梁板的自身重量以及施工载荷通过支撑体系分担给一定量的楼板,并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分担楼板的数量。或运用支撑传递体系由转换层间的支柱和楼面的特殊设置如在梁下建立排架体系等方式将楼层压力分摊给下方的多个楼层。

(3)叠合浇筑法

叠合浇筑法,即使用梁叠合原理将梁(板)经过多次浇筑转化,在此过程中只需在第一次进行浇筑时考虑混泥土本身质量以及施工施工荷载,同时对叠合面进行处理。

(4)埋设型钢法

埋设行钢法是指在转换梁内架设钢以及钢桁架,连接整个建筑,将梁柱重量以及施工荷载进行分担,能减少材料的使用,并以钢骨混泥土的形式构建的支撑体系。

构建模板支撑体系中,平衡上下层支撑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从实践上来看,叠合浇注法或埋设型钢法支模较适合于运用在转换结构中偏下部分,而且必须对转换梁以及施工阶段本身的施工载重量进行精确的估算,对支撑系统的承载进行综合估计。承载系统的结构设计上,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力学理论为设计基础,使得体系的构建能够实际化。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

在结合多方因素的综合设计基础上,对转换层的施工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1、通过混泥土配合比例以及施工当地气候环境因素,综合考虑混泥土在浇筑之后的一定时间(1个月左右)的内部温度变化。

2、在以上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使得内外部温差不高于25°,采用的内部保温措施以内降外保法为主,是指运用循环的冷水处理系统在混泥土集中的内部形成循环系统,同时在其表面采用相应的保温措施。除此之外,蓄水养护的方法也较为常用,在混泥土浇筑后的通过一定时间段的洒水进行保护,时长往往在2h左右,然后以蓄高度100进行养护保障内外温差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水泥的合理选择

采用合适的水泥也是降低内外温差的有效办法,如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配合一定的沸石粉,也可以选择掺入减水剂,能降低水泥材料的成本,同时起到降温的作用,更能缓解热效应,降低反应急性,形成温度梯度。

4、施工方法

施工时应注意一下几点:第一,通过施工对墙体结构等周围结构进行转换,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散热速率。第二,注意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如在炎热的季节施工,可以采用冰山混合的办法,降低水泥的水化热。第三,实行分层灌溉,每次每层维持在300~500mm厚度之间,并在前一层出现微凝时进行第二层的浇筑。第四,运用叠合梁理论基础在转换结构浇筑上,缓解水化热,控制不利影响。

三、钢筋工程施工

在转换层建筑上,梁、板中含钢量相对高,钢筋较长,且在节点处密集,采用恰当的水泥浇灌技术,以及钢筋安放次序是其顺利施工的保障,在使用预应力混泥土在转换层的结构施工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拉力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控制主要是对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的出现进行防止

1、择期拉张技术处理,指的是在转换层的上层施工后对预应力进行张拉,其前提条件是转换层下层的结构支撑体系构建完备。

2、为防止反拱的形成配置相应数量的预应力筋在该区域内,在使用阶段则要将该部分的预应力筋拆除。

3、分阶段拉张技术处理:在施工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结构的完善,逐渐的施加一定量预应力,起着平衡建筑是的预应力作用,这一技术的施工费用相对较高。

四、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1、模板安装时进行的质量控制

(1)运用扁铁(厚度为30 mm×2.5mm左右)当做拉片,长度则以量横截面直径的2倍的钢模板作助高,以恰当的位置进行打孔。

(2)以8钢管的扣件夹具相同作用原理的元件对梁板模进行竖向夹,并在根根横杆之间设置一对夹具,同时采用水平背杆连接。

(3)在支撑梁(板)之间的横向水平杆应置于两侧模板间,并嵌合其中,这一横杆同时连通各个扣件夹,分担混泥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

(4)在结构的缝隙中,采用一定的材料如塑料、茅草等进行嵌合,防止泥浆的泄露。

(5)当梁(板)间,跨度大于4000mm时。梁(板)底模则应使得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2

关键词:汽轮机;预埋螺栓;锚固板;刚架;安装加固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080-02

汽轮发电机基座预埋螺栓、锚固板安装施工一直是火力发电厂建设工程中的施工难度和重点,如预埋件安装精度满足不了后续设备安装需求,将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电力施工企业均对其非常重视,甚至成立QC小组进行攻关,确保安装精度。只要措施得当,应该能确保汽轮发电机基座预埋件安装精度。

1 工程概况

火力发电厂600MW机组工程汽轮发电机基座从Ⅰ-Ⅴ号框架一般有5对共10根柱子(其中Ⅱ-Ⅳ之间设置有剪力墙)。汽轮发电机基座共分为两层,即+6.8m层及运转层+13.624m层。

汽轮发电机机座运转层需进行二次灌浆,运转层预埋螺栓共178只,规格分别为M30共12只,M33共70只,M39共72只,M45共16只,配千斤顶8只;各类锚固板共有21块,重量从81kg至4445kg不等,为确保汽门机座、锚固板、阀门基础支架安装时标高、轴线位置准确,需要安装一个固定架。固定架柱脚设置在运转层梁底标高处结构柱上。

2 施工过程

2.1 锚固板安装初步固定

根据施工顺序,汽机锚固板安装要在13.7m运转层混凝土梁的上层钢筋绑扎前进行,在梁底模板上适当位置放好埋件,然后焊一支架,此锚固板具体为APE-1一块(重2101kg)、APE-2两块(单重2773kg)、APE-3两块(单重4445kg)、APE-4一块(重1673kg)、APE-5两块(单重147kg)、APE-6一块(重1224kg)。在支撑架做好,定位轴线标好后再调整锚固板位置。

悬挑式锚固板采用内搭型钢支撑架及外设钢管支撑架的支撑方式,外设脚手管局部要加固,增加斜撑横管(使用双扣件固定)及立管,支撑架安装时注意柱顶标高。

2.2 刚架安装

刚架柱子及主梁使用槽钢32a、拉杆采用角钢L100×10等(在实际施工采用计算确定材料型号),刚架在生产临建区加工好后用平板车倒运到现场,然后采用塔吊就位,先安装好立柱,吊到位置后底部与+10.562m层(运转层大梁底标高)的埋件焊接,然后安装纵向梁及柱间支撑,最后安装悬挂螺栓的横梁、吊杆及部分纵梁,立柱、梁安装时要横平竖直,连接部位焊接要求焊缝饱满。

2.3 阀门支架安装

阀门支架共8根,SB-1(2块)单重105kg,SB-2(2块)单重2575kg,SB-3(1块)单重1983kg,SB-4(2块)单重81kg,SB-4(1)(4块)单重81kg,支架安装方法与2.2相同,先安装后调节。

2.4 定位轴线确定

刚架安装固定后,将汽轮机中心线投测到刚架上,测量人员要复测各轴线和定位线标高、励磁机中心线、发电机中心线,为方便测量作业,可在汽机机座刚架两端搭设一牢固测量平台(1.5×1.5m),将这些中心线及标高再投测到平台上。中心线用0.5mm钢丝来控制,两端用100kg的索具螺旋扣拧紧,索具螺旋扣固定在骨架上。汽机预埋螺栓及锚固板安装均以汽机中心线为基准,标高也要引测到刚架上。

2.5 运转层预埋螺栓安装

汽机基座预埋螺栓(直埋式)共178只,规格为M33到M45,螺栓固定在锚固架上。为了减少螺栓中心误差,固定前加工好一批调节板(定位圆),其上孔直径比螺栓大0.5mm,当调整好螺栓的中心偏差后,把调节板焊在固定槽钢上,再测量每个螺栓的标高和垂直度,调节好后,螺栓螺母和调节板焊接固定。螺栓间距要以轴线为基准,因施工时钢丝位置可能有变化,所以在每次校正螺栓尺寸时一定要先复测一下轴线,预埋螺栓的垂直度控制也可采取拉钢丝的方法,钢丝紧贴螺栓边缘。

预埋螺栓固定方法:先将螺栓顶部找正,螺母拧紧,再在螺栓的下部用角钢一道两边夹紧固定。

2.6 预埋螺栓、锚固板、基础支架调整

预埋螺栓、锚固板、基础支架在初步安装时,绑扎钢筋会造成轴线变动,当钢筋模板全部安装加固好,并且不再变动后,对预埋螺栓、锚固板、基础支架轴线和标高位置重新校核,所有连接部件要重新加固,直到牢固可靠为止。

3 几点体会

(1)锚固板安装21块共29.54t,阀门基础支架安装4块共15.184t。这就要求模板及支撑体系应牢固可靠。从运转层至中间层面标高相距6.824m,所有锚固板及螺栓的固定都是依靠从运转层梁底层升根的槽钢来达到加固的目的。从实践中可以看出,此种施工方法是牢固可靠的,值得在以后的施工中推荐使用。

(2)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及螺栓顶标高偏差标准,施工时所有螺栓及锚固板的顶标高比设计要求提高5~10mm。这是因为考虑到混凝土浇筑时因混凝土自重以及混凝土自高处坠落所形成的冲击力很大,可能会造成顶标高一定程度的下沉,这是施工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并且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测量全

程跟踪,如发现沉降量较大,可采取措施及时调整。

(3)因锚固板形状不规则,锚固板上部分形体伸入纵梁内,一定要把握好纵梁及锚固板安装的前后顺序,即先预先固定好锚固板,然后再穿插纵筋。锚固板在厂家加工时已经按照要求进行开孔,为此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应尽量调整好钢筋安装的位置,充分利用已经开孔穿插钢筋,这不但能节省工程施工用工,确保进度,而且还能保证钢筋安装质量。

(4)采用刚架安装需要使用大量的型钢作为支撑措施用料,一般约48t,其中大部分用料是可以周转使用的,但埋在上部混凝土框架柱中的部分型钢是浇在混凝土柱中,无法周转使用,因而造成了一部分的材料浪费。仅从基础施工这一点来考虑,不是很经济的方案,但从工程整体综合去考虑,在汽轮机基础施工完,拆除上部加固体系后,大部分材料仍然可以用于其他项目施工,从这一点来说还是比较实用可行的方法。

(5)为确保锚固板的安装精度,需要采用支撑刚架以及螺栓固定刚架,因此设置了比较多的立杆,虽然此做法比较有效地保证了锚固板的安装精度,但是由于在安装过程中,设置了比较多的槽钢立杆等构件,以致增大了运转层梁钢筋的施工难度,在钢筋施工过程中,为穿梁钢筋,在刚架柱子上切割了大量的钢筋孔,不仅如此,其也影响了运转层梁箍筋的安装,给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今后施工中应适当地加以改进。

4 结语

汽机螺栓及锚固板安装施工是火力发电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好详细充分的技术准备。熟悉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对图纸中的疑问必须提出,作为一个技术工作人员,必须慎重,不能以估计加猜测的心态对待,相关数据确定后应及时与设计安装人员联系,确保提供与现场施工的数据准确可靠。过程中加强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要通过环环管控,就能确保预埋件安装精度满足规范及后续安装需要。

参考文献

[1]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建质(1994)114号[S].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S].

[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S].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3

关键词:高瓦斯;大坡度机掘;近冲积层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12

1 概述

葛泉矿1622工作面位于南翼2#煤二采区;东南为2#煤露头,西南为DF4-3断层,西北为南翼二采区轨道上山,东北为1621工作面。工作面总体为单斜东高西低,煤层倾角平均18°,厚度平均为4.5m。运料巷与1621工作面采空区毗邻,由于受采空区动压影响运料巷围岩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工作面局部坡度达到30°以及工作面里段后期需在冲积层下改为托顶煤施工,增加了掘进施工巷道支护难度。沿空留巷施工本身面临着巷道围岩破坏,支护困难等施工难题。

2 重点环节影响因素分析

2.1 瓦斯因素分析

由于该工作面为南翼瓦斯异常区,稍有不慎施工过程中就会造成瓦斯超限,进而引起更大的瓦斯事故。

2.2 近冲积层下大坡度沿空托顶煤施工因素分析

(1)为多回收资源运料巷选择沿空掘巷,1621采空区对运料巷围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2)工作面里段煤层厚度增大采取托顶煤施工,南翼2#煤层松软破碎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

(3)工作面大坡度爬坡施工难题分析。根据EBZ135型掘进机的适用条件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可以知道上山机掘时,其适合于上山坡度在≤16度的情况>16度就会出现掘进机履带打滑无法正常爬坡。

(4)工作面运料巷后期面临近冲积层掘进,由于南翼2#煤煤层松软破碎且局部地段有淋水情况,施工过程中还要沿断层边缘采用托顶煤施工工艺,给安全掘进施工带来许多施工难题。

2.3 运输环节影响因素

(1)大坡度机掘施工安全: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观察,掘进机截割时迎头产生的煤、岩块会随时产生安全隐患。煤、岩块对铲板两侧清煤人员的安全威胁,必须采取措施降低迎头煤、岩块对清煤人员的伤害。同时掘进机出煤是通过自身的刮板输送机将煤运至掘进机后与其连接的转载皮带,通过转载皮带将煤运至其后的80皮带上再向外运输。由于巷道坡度较大,刮板输送机机头到转载皮带转载点、转载皮带机头至80皮带机头转载点和转载皮带及80皮带上都会出现煤、岩块在皮带上滚动、滑落的情况,随时威胁着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从而为现场施工人员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2)大坡度80皮带的安全延长:掘进机转载皮带后的80皮带,是保证掘进机截割期间进行连续运输的重要一环,及时进行间隔延长,才能使整个运输系统不断线。而坡度>18°则会出现皮带机尾下滑力情况,当千斤顶将机尾拖到某处后机尾会自动向下滑动,给延长机尾的施工人员及机尾以下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措施对皮带机尾进行固定以防其下滑。

3 重点环节影响因素措施

3.1 针对运料巷局部瓦斯涌出异常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瓦斯异常区的管理机制,成立以区长为首、机电副区长、包队副区长等参加的瓦斯异常管理小组并明确任分工。由于1622运料巷瓦斯异常无法满足安全生产,根据生产需要,将1622运料巷ZJT-45/660SF型号的变频开关配BKJ-2×15KW对旋局部通风机,更换为ZJT-60/660型号的变频开关配BKJ-2×30KW对旋局部通风机通风,并将风筒改为直径为800mm的风筒通风,掘进施工过程中由于巷道瓦斯异常,将工作面中间进刀方式改为上行割煤方式,在后路运料巷与南翼二采运输上山交叉口处安设瓦斯传感器,由当班瓦斯员负责观测,当后路瓦斯已达到临界点,当班皮带司机必须立即停止皮带运转,掘进机司机必须停止割煤,待瓦斯探头读数降到0.4%以下时方可正常作业。加强与有关职能科室的沟通与联系,对工作面出现的瓦斯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求班组长必须与瓦斯员进行沟通,交换瓦斯浓度数据同时对瓦斯检测设备进行监控;值班人员要与通风区瓦斯值班员联系,确保风机开关处于正常状态。

3.2 针对近冲积层下大坡度沿空托顶煤施工影响因素采取以下措施

3.2.1 沿空掘巷施工工艺措施

(1)防止1621工作面采空区矸石及积水进入巷道,研究决定在1622运料巷掘进时采用留小煤柱沿空掘巷的方式,并根据煤层顶板及施工使用等实际情况计算得留设4m煤柱。

(2)在1621工作面回采完毕10个月,采空区顶板岩石活动稳定后开始掘进。

(3)由于巷道掘进后与采空区间小煤柱受到严重破坏,对顶板支撑作用有限且巷道实际跨度和悬顶距离增加,巷道顶板压力大两帮变形严重采用帮锚索梁加固两帮,锚索分别深入顶底板加强支护质量,并采用单体+十字顶梁+靠帮梁的形式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3.2.2 托顶煤施工工艺措施

(1)1622运料巷里段煤层厚度增大,采用托顶煤施工最大托顶煤厚度为4.5m,顶锚杆长度取2.2m,间排距800×800mm;帮锚杆长度取2m,间排距800×800mm,顶网均采用规格为1.2m×1m的金属网配合1.1m×5.5m的帮网组成;锚索梁布置方式由设计三路五花布置(间距2.5m、排距1.2m)改为四路加密双迈步布置,间距1.5m、排距1m,并要求锚索梁距迎头最大不超过2m,两帮帮锚杆及帮网距迎头不大于2排。

(2)由于与1621运输巷中间留设煤柱小的原因,造成巷道整体断面出现帮鼓底鼓严重变形、局部地段顶板出现断锚索等异常情况。我队及时将工作面加固方式改为沿空留巷加固方式施工,即在锚网支护巷道原有的基础上采用π型钢加单体(一梁三柱)加米梁及靠帮梁配合帮锚索梁补强支护的联合支护措施施工,并要求联合支护距迎头最大不超过20m,并要求两帮单体净间距不小于3.6m,保证皮带及轨道运输间隙,π型钢与顶板间隙采用木料褙严褙实,施工时控制循环步距,采取一排一锚顶帮支护及时跟头。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及时加密锚索,确保顶板支护强度。

(3)施工过程中巷道截割方式由上行割煤方式改为下行割煤方式施工,即先将巷道底板卧平卧顺后,再从中间向两端依次割至底板,上端要预留1m左右煤壁,待巷中以下煤壁截割完毕后再缓慢截割上端煤壁。待割完一排后及时安排人员打顶锚杆并上网,待一排顶锚杆施工完毕后,安排人员对本排顶锚杆进行二次预紧,各班掘进施工时只要能施工锚索当班必须及时补打,待锚索施工完后及时将锚索梁涨拉到位,保证各班锚索始终紧跟迎头。

3.2.3 大坡度机掘施工工艺措施

(1)大坡度爬坡施工措施:大坡度爬坡的基本思路为:1622运料巷里段局部坡度达到30°,由于EBZ-135型掘M机的最大爬坡能力为16°,施工过程中通过模仿人员上山走台阶的道理,人为给掘进机制造“台阶”,使EBZ-135型掘进机爬坡能力由设计的±16度,提高到了30度,顺利实现我队“台阶式”大坡度机掘施工工艺,为该面能够顺利实现圈掘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强化履带下的支垫施工措施:针对每班施工过程中,掘进机履带的支垫为掘进机能否爬坡的关键,要求每侧履带配2人共4人专门负责履带和后支撑的支垫。支垫施工的顺序为:支垫左右后支撑打起左右后支撑支垫左右履带放下左右后支撑支垫左右后支撑。直到履带的坡度为16度掘进机可以向前行走。施工过程中由于掘进机炮头卧底巷道净高增加,当掘进机履带通过后要及时将掘进机两侧的浮煤填于机身后,保证巷道净高符合设计要求。支垫人员与司机必须相互喊话配合,同时为预防事故发生,当班的班组长必须现场指挥并负责观察掘进机的行进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示警撤人。

4 近冲积层掘进施工措施

1622工作面运料巷里段沿15m冲积层煤柱线掘进,局部地段顶压力较大有淋水给施工带来较大困难,有淋水时施工锚杆锚索必须使用防水药卷保证锚杆锚索锚固力,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加密锚索布置并施工单体配π型钢加固顶板。并建立专门的顶板应急管理机制,各班班组长负责对重点地段进行排查,发现重大隐患现场由跟班人员负责监督整改落实,确保保证顶板支护强度防止出现顶板事故。

5 结束语

5.1 社会效益

通过不断优化沿空掘巷及冲积层煤顶下托顶煤大坡度机掘施工工艺施工该工作面,不仅提高了该工作面的煤炭回收率,而且保证了我队安全快速掘进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首次开创了我矿首个“极复杂条件下沿空托顶煤大坡度机掘施工工艺”项目研究与实践应用,并且安全高效完成了葛泉矿首个综放工作面的圈掘,积累了在近冲积层地段实现安全托顶煤掘进的宝贵经验,该工艺基本适应矿井煤层赋存厚的大部分地质情况,为今后综放工作面布置施工工艺提供了依据及经验。

5.2 经济效益

1622掘进工作面创造的效益计算如下:

(1)优化托顶煤支护设计,1622工作面两巷托顶煤长度按900m计算,可节约材料费用26100元。

(2)通过采用大坡度机掘施工工艺施工该工作面,节省人工费360000元。

(3)通过采用托顶煤施工工作面两巷,多圈原煤产量10万吨,按每吨350元/吨计算,直接经济效益达3500万元。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4

关键词:办公楼;钢构件

钢管混凝土结构融合了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设计过程的主要结构类型。由于其各个方面的优点与优势,在当前高层建筑中被广泛的应用。当前钢管混凝土结构应用广泛,施工实践丰富,但吊装部分论述较少。在当前高层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使用、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等多个方面的原则。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建筑进行严格的设计流程和规范的设计过程。

一、高层办公楼的设计背景

在当前建筑的设计中首先要注重建筑物的设计功能,在设计中首先要满足办公特点,如果不能满足办公楼所要具备的特点,那么不管施工多么的好,设计多么的巧妙。构造的夜只能是非楼。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使用的安全,避免由于各个因素造成的钢构件隐患和质量问题。钢结构是高层建筑的主要承压者,更是建筑过程中质量的保证和前提基础,因此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各种原则和质量的控制。

二、吊装的施工要求

钢结构吊装是当前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的主要成分,是通过对其进行设计和施工来保证和调整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基础和前提。在建筑工程垂直运输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钢结构吊装,本工程垂直运输规划,应首先考虑钢结构吊装,其次满足土建材料、机电设备的运输需要。在高层建筑施工的工程中,各种材料的运输是施工的难点和制约因素,因此在吊装的建设是不可替代的一个过程,起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的要求是必须保证吊装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盲区,吊装能够覆盖到所有的钢管柱位置;在施工中减少吊装量以加快工程进度;施工能够使用地下室与上部施工的各种不同特点,便于将构件从堆场转运到办公楼;满足其他材料(如混凝土)与设备运输需要;在施工中要做到经济的合理利用,设备供应过程中各种布置合理。

三、起重机的布置与选择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起重机是不可替代的机械,是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种材料进行运输的主要器械。在其中既得选择过程中,高层建筑一般都选用塔式起重机,包括单塔还是群塔,在施工中,塔机的选型,定位以及塔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内容都是保证工程正常施工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的主要方法。常规做法,由塔机生产率,及平面分区可确定塔机数量;由场地条件、建筑平面尺寸,建筑高度,混凝土吊斗重量可估算臂长,起升高度,臂端最大吊重等参数。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分布在平面上不连续,其塔机选择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较为复杂。

四、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为了使用高层建筑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应考虑下述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1)合理选择结构体系。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来说纯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较差,框架-剪力墙结构性能较好,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具有良好的空间整体性,刚度也较大,历次地震中震害都较小。

(2)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对称,避免应力集中的凹角和狭长的缩颈部位,避免在凹角和端部设置楼电梯间;避免楼电梯间偏置,以免产生扭转的影响。

(3)竖向体型尽量避免外挑,内收也不宜过多、过急、力求刚度均匀渐变,避免产生变形集中。

(4)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刚度要均匀连续分布,适应结构的地震反应要求。某一部位过强、过刚也会使其他楼层形成相对薄弱环节而导致破坏。顶层、中间楼层取消部分墙柱形成大空间层后,要调整刚度并采取构造加强措施。底层部分剪力墙变为框支柱或取消部分柱子后,比上层刚度消弱更为不利,应专门考虑抗震措施。

不仅主体结构,而且非结构墙体(特别是砖砌体填充墙)的不规则、不连续布置也可能引起刚度的突变。

(5)高层建筑突出屋面的塔楼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延性,以承受高振型产生的鞭梢效应影响。必要时可以采用钢结构或型钢混凝土结构。

(6)在设计上的构造上实现多道设防。如框架结构采用强弱梁设计,梁屈服后柱仍能保持稳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成连梁首先屈服,然后是墙肢,框架作为第三道防线,剪力墙结构通过构造措施保证连梁先屈服,并通过空间整体性形成高次超静定等。

(7)合理设置防震缝。一般情况下宜采取高速平面形状与尺寸,加强构造措施,设置后浇带等方法尽量不设缝、少设缝。必须设缝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宽度。

(8)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要与构件的承载力与刚度相适应。节点的承载力应大于构件的承载力。要从构造上采取措施防止反复荷载作用下承载力和刚度过早退化。装配式框架和大板结构必须加强节点的连接结构。

五、主要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钢结构吊装应严格执行各项质量安全措施。此外,吊架卷扬机等吊装设备由总配电箱专线供电。每次吊装前应检查限位开关,超载、超速等保护装置,保证其灵敏可靠。柱吊耳必须在工厂制作完成,以保证吊装准确定位。吊架组装完毕后,拉力试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汽车吊、塔机与吊架之间夺吊时,应保证汽车吊中心与吊臂,塔机回转中心、吊臂与小车,吊架顶的定滑轮两两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避免侧向力的产生。汽车吊决不能抗侧向力。

柱四周对称点焊临时固定,确定安全后,吊钩方可摘除。为防止施焊时柱口变形引起偏差,钢管柱段接缝必须对称反向施焊,吊耳临时固定必须在焊缝冷却后方可拆除。

六、实施效果与总结

现本工程办公楼已施工至主体结构九层,以上措施经现场实施,效果良好。精心组织后,每层钢管柱段吊装需塔机半个台班左右,加上劲性梁吊装在1个台班以内,标准层每层结构工期能控制在八天。对本工程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吊装施工总结如下:

钢管柱段的分段情况为吊装的前提。本工程基本按楼层分段下料制作,牛腿现场焊接。但应综合考虑构造与运输要求。

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内爬式塔机能充分利用其吊装能力。不考虑堆场因素,本工程QTZ120内爬式塔机的起重能力,接近QTZ200附墙式塔机。如采用QTZ200内爬式塔机,可以考虑钢管柱三层一吊的方案,对工期相当有利,且减少大量的焊接。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5

    关键词:配电楼;加固;安全隐患;对策措施

    在我局对工程实行规范化管理之前,由于建设方管理经验不足、施工队伍素质不高等主观原因,以及施工工期紧迫、土建及电气的工序穿插繁多等客观原因,许多变电站建设工程的土建质量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还出现一些严重的质量问题。

    1问题的提出

    某110kV变电站配电楼为两层钢筋砼结构,首层10kV配电装置室(以下简称配电室)配电柜单母线分三段,即柜体分布在三个间隔(房间),二层整层为电容器室。由于主梁跨度很大而断面相对偏小,二楼和屋面楼面结构强度不足,楼板中部明显“下沉”了,楼板四周及主梁两端均出现了大量裂缝。采用的加固方案是:在主梁跨中下加设钢管柱,首层钢柱下采用桩基础,梁板裂缝用环氧树脂灌缝。从纯技术角度看,该加固工程原理十分简单,施工也不复杂。

    但在运行中的变电站实施加固工程,最令人担心的是运行设备的安全问题,如果施工管理得不好,引发设备或电网事故,加固工程就是失败的。因此,从加固工程设计阶段到工程竣工,我们一直把施工安全问题摆在首位,只有保证配电楼内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加固工程才能顺利进行。

    2安全隐患

    2.1停电及转负荷工作量大,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加固工序包括压桩、承台施工、立钢柱、裂缝灌浆4道,其中压桩和立钢柱需要停电。但该站负荷很重,施工需要停电时三段母线只能轮停,每次只能停一个间隔。如果按3个工作面(每个间隔为1个工作面)分4工序组织流水施工,即各间隔依次停电进行压桩及浇捣砼承台,再依次停电立柱及灌浆,这样施工工艺合理、工期较短,但10kV出线电缆的停电及转负荷工作量特别大,增加了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可能性。

    2.2小动物窜入引发外力破坏

    施工期间,人员进出配电楼相当频繁,而施工期正值秋末冬初,小动物活动猖獗,一旦被其窜入室内,后果不堪设想。

    2.3触碰设备造成误动作

    配电室内两排配电柜为面对面布置,柜间净距仅2.2m,施工场所狭窄,要在两排配电柜中间立钢柱,作业空间十分有限。如果不采取措施,虽然施工全过程有人监护,作业人员仍有可能触碰设备,造成设备误动作。

    2.4振动危害施工振动难以定量化,不容易确定什么样的振动幅度是允许的,什么样的振动幅度是被禁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太大的施工振动肯定对设备造成影响。

    2.5施工粉尘污染设备

    配电柜为敞开式柜体,施工产生的粉尘会使设备表面或裸露部件变脏,影响设备性能,比如会引起设备异常发热等。

    3对策措施

    3.1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少停电次数。

    加固工序包括压桩、承台施工、立钢柱、裂缝灌浆4道,其中压桩和立钢柱需要停电。但该站负荷较重,为减少电气误操作的可能性,应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停电次数。经分析(见下表),按非流水施工,即一个间隔完成所有工序后,再转到下一个间隔。这样虽然工期长一些,但停电次数少,停电及转负荷工作量小,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3.2防小动物措施

    在开工前后,我们在做好投放鼠药、设置捕笼、铺设粘胶等日常防小动物工作外,还有以下强化措施。

    (1)在配电室大门已有闭门器的基础上,加装门开报警装置。

    (2)施工人员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能在监护人员的同意下临时拆移门口的防小动物挡板。

    (3)打开室门搬运设备及材料时,要设专人看守门口。

    (4)封堵围墙上的孔洞,尽量把小动物拒之变电站之外。

    3.3防止误触碰设备

    在配电柜前设置一排挡板,将作业场所与配电柜体分隔开来,挡板后面要有可靠的支撑架。施工过程,监护人必须时刻在场监视,严禁出现危险的施工行为。

    3.4尽量减轻振动危害

    为避免施工振动过大,桩基础选择了静力压桩工艺施工。此外,开凿砼地面应使用切割机及风镐,不能用破路机。

    3.5控制施工粉尘的产生及其影响

    停电后应用彩条编织布封盖,同时尽量保证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施工中尽量避免产生大量灰尘,清扫场地前应先洒水,保证设备清洁。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6

1、高层建筑的发展分析

全国各地的生产和消费的提高到一定规模后后,都在积极致力于完善城市建筑的结构层数。高层建筑社会效益明显。①通过建筑内部纵、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沟通距离,集中人口,从而提高效率;②缩小建筑的用地,在城镇繁华地段可选址,还有可以降低用于建设投资和减少建筑工期。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是对于高层建筑的大力开发,其主要原因为我国的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城镇化进程与人口压力的增加及改善人们生活的要求的加大,使城镇范围内的建筑使用空间产生不小的压力。

为了取得最大的建筑利益与满足建筑量大的需求,许多的建筑单位开始关注高层建筑的开发和使用。在政策方面国家出台许多有效的政策支持解决人民租房的有关问题。对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给予很大程度的扶持。这种模式的发展趋势会继续前进且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对建设施工人员安全、技术研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2、施工转换层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转换层是为了实现置换作用而建立的,一般的高层建筑转换与它的支持系统结构尺寸都较大,借地面支撑负荷较重。要求下部结构支撑牢固。分层浇筑时先用已浇部分构件承载、借助下部垂直构件卸荷以及充分利用钢架等特点。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对楼面水平刚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对一些大体积的混凝土转换板在施工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混凝土收缩裂缝与温度裂缝的产生。转换板因为筋较密且钢架的结构高,所以施工时要采取一定的稳定措施。定期监测转换板的变形与混凝土施工温度,及时采取预防与纠正。

在模板与支撑组成模板体系里,模板的刚度与承载力,要满足一定的要求,首先在浇筑混凝土时,模板的接缝要严密,应当浇水湿润模板,模板内不能有积水。其次模板和混凝土接触的地方要清理和涂刷合适的隔离剂。模板内的余物要清理干净。模板结构选择需要符合实用、经济以及安全原则。模板材料一般选用木质与钢材,这些材料刚度应满足要求,确保模板结构的承载力、足够的弹性模量,模板与混凝土接触表面光滑平整等特性。

设计模板支架时要充分考虑模板架重量标准值、钢筋重量标准值以及新施工的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值等。脚手架的水平宽度和纵向长度及垂直高度比值要小,所以有必要设置与墙连接件,连接杆件的紧固件节点在负载作用下,具有抗旋转的能力。转换层结构支撑体系设计时,一般要满足牢固性与经济性、便利性与美观以及多功能与通用性等要求。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支撑体系验算时,要参考极限承载力,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来确定计算的项目。在计算立柱支持体系牢固性时,要充分考虑到承载力对框架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支撑架的几何形状、螺栓的拧紧扭矩以及支撑设置等。

具有一定厚度与体积较大的转换板混凝土钢筋布置较密,工程条件与施工技术复杂,在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时,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要考虑周到,且尽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差减少。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中,要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混凝土混合设计。首先用水量要控制好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须合理。可选取系数较大的骨料。冷却水管先埋在混凝土中。通过混凝土表面隔热与掷石块,调整其表面温度下降的速度。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对辅助机械与材料要事先预备好,以适应施工的特殊性。制定施工方案应当侧重混凝土搅拌、运输以及浇筑的方面。制定混凝土的保温措施,确定混凝土浇筑温度及材料测温的措施并且制订安全与消防细则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的温度要少于29~C,如果多了要采取降温措施,混合后的混凝土要及时运到浇筑地点进行入模。

大体积混凝土须符合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根据其钢筋密度、混凝土运送及构件几何尺寸,选用分层、分段以及斜面分层浇筑方案,其中分层方案在结构几何尺寸较小的建筑工程使用,分段适合于规模较大,厚度薄的建筑工程,对长度大于厚度3倍的建筑工程使用斜面分层。混凝土的养护在施工后须及时进行,它对收缩开裂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其硬化的温度与湿度条件要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遮盖与洒水保护应当在lOh内进行,养护的方法包括冷却与保温两种。

转换层在层数多的混凝土结构上,因为转换板含有大量的钢筋,排列紧集,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接头形式与合理的安排钢筋就位顺序,是钢筋施工中关键的一环。钢筋下料时,要充分考虑钢筋间的排列位置,确定绑扎顺序与制作尺寸,钢筋连接是否正确对减轻施工的困难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采用套筒连接、电渣焊连接以及螺纹连接等,其中钢筋螺纹连接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中应用广泛。温度差所产生的裂缝是影响到转换板的牢固的关键一点,混凝土温度控制在多层转换层施工中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为了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一般是从混凝土的冷却与减热两方面入手:①通过采用低流量混凝土与拌和料及添加剂降低混凝土的热量;② 通过采取搭遮阳棚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③采取摊薄浇筑,加大散热面,从而加快混凝土散热。

3、土建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基底承载性很大,因此对其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比普通的土建施工多。开槽施工作业中,首先要仔细的分析其结构,依据所在土地的属性选择基础建设方法,例如采用预制桩或者是挖孔桩,以避免沉降或者倾斜现象的产生。现代多层建筑物施工作业中采用的是整体浇筑施工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轻施工成本,也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性。在实施高层施工的时候一定要符合抗震规范,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由于多层建筑的形状或功能的设计需要,通常在结构顶部设置钢结构塔尖。通过起重机吊装和整体提升的方式在实际的施工中比较常见。其对项部的施工面和结构要求严,因此在顶部施工作业时要采用稳固性较好的三角形加固好钢筋。高层建筑对混凝土的要求比较高, 一般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操作方法。因而,严格检查泵送混凝土含水率,以保证混凝土均匀及连续的浇筑。土建混凝土技术在多层建筑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其质量的优劣决定项目质量的好还是坏。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7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区;公路路基拓宽;土方填筑

1.设备的选用

路基土方填筑工程所需主要施工机械有推土机、挖掘机、翻斗车、装载机、平地机和压路机。一般来说,设备的功率越大,工效越高,要根据工程的作业要求(工程量大小、工期要求等),选择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黄土高原地区,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施工机械,柴油机应配备增压装置,且应选择转矩适应系数(转矩储备系数)大的柴油机。

2.一般路基填筑

2.1路基填筑试验段

根据施工路段填料的不同材质,选择不少于200m的路基填筑试验路段进行现场试验,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摊铺厚度及土质填料的最佳含水量等施工参数,作为下一步路基填筑施工时的依据。

2.2工方案及流程

根据施工路段的实际,采用性能相匹配的挖装机、自卸车、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振动压路机及核子密度仪、荷载板等机械和仪器设备,组成挖、装、运、卸(弃)、铺、平、压、检的“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一条龙机械化施工,辅助人工随层收坡。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阶段;四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施工准备―地基处理―分层填土―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密实―每层检测―路基整修。

2.2.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完成的标志是:测量工作及填料试验已完成;试验路段各种参数已获取;配套设备已到位;取土坑便道已用沙砾硬化。

2.2.2地基处理

高原地区地表多为草皮,清除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平整后按规定压实;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 1∶5 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1m,并予以夯实。

2.2.3分层填土

基底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即进行填筑。路基填筑时,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摊铺、分层控制填土标高。自卸汽车运到工作面的填料,按试验段确定的卸土距离,把填料卸成鱼鳞状。

2.2.4摊铺整平

先用推土机或装载机摊铺,再用平地机刮平,使其达到试验路段确定的厚度,确保路基压实度。填土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为保证路基边坡修整后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侧填料铺设宽度应超出路堤设计宽度50cm。不同土质的填料分层填筑,尽量减少层数,每种填料层数总厚≮50cm,路堤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压实层厚度≮10cm。

2.2.5洒水或晾晒

对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的路基填料,采用洒水车洒水;对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的路基填料,要进行晾晒,以免出现翻浆。

2.2.6碾压密实

路堤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沿路线纵向进行。压实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由弱振到强振、最后再静压一遍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前向压路机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内容包括碾压范围、压实遍数、压路机行驶速度等。

2.2.7每层检测

每层填土压实后,及时进行中线标高、宽度、平整度、压实度、横坡的检测;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或经过标定试验的核子密度仪检测。

2.2.8整修与路基弯沉检测

路堤填筑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标高、宽度、平整度要求,对路基表面、边坡进行整修,确保路基结构尺寸、中线、标高、表面平整度、边坡坡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对路基的弯沉进行检测。

3.多年冻土地区的施工

施工前对冻土的分布、类型、冻土的上下限等不良地质情况作详细的调查,根据土基冻融状态的设计要求选定施工方法。在路基土石方施工过程中,使路基保持冻结状态,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完成大量的土方工程。路基填方按设计要求采用合格的路基填料。如在融期施工,保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青苔植被不被破坏,其目的是隔热、保护冻土和减弱地表水的下渗。

4.雨季(含雪天)施工

修筑便道时,必须对便道进行沙砾硬化处理,否则,将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例如:在 S308 线的施工中,有一施工队未对便道进行硬化处理,下雨及雨后便道未干期间,该施工队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导致一套设备窝工;相反,另一施工队对便道进行了沙砾硬化处理,下大雨时被迫停工,雨停后,可立即投入施工。在雨季施工要根据天气情况分成小段进行施工,减少循环时间,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沙砾和沙类土作为填料;路堤分层填筑,每层的表面做成 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当天压实,保证施工一段完工一段。

5.后勤及医疗措施

由于是在高海拔的黄土高原地区施工,因此进场前对工人应进行体检和高原卫生知识培训,进入工地后,对工人应进行高原适应性锻炼并发放防寒服及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区后,开始时应从事轻度劳动,继续采取适应措施,提高体能耐力,尽快适应高原生活和工作环境。项目部应设医疗室,医疗室备足预防性药物、氧气等,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员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药物预防,对出现高原反应及身体不适人员及时救治;如病人出现较严重情况,安排专门车辆送往省城救治。要根据高原寒冷气候的实际,采用分班作业,每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规定要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以保证充沛的体力;要科学组织施工,严禁出现窝工现象和拼体力苦干两种倾向。

6.环境保护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脆弱,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生态环境保护规定,不得随意破坏植被和天然地表。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对植被的保护是施工中的环保重点,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植被为草皮,尤其是高速公路施工,环保尤为重要。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对取土坑的草皮在取土前进行采集,分块堆放,待取土完毕后,将取土坑整理成生态坡面,重新铺筑原草皮,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工程完工后,对临时设施占用的场地,按设计要求采取铺草皮或种草等措施。

7.施工安全措施

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现场技术人员在开工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开挖或取土过程中应注意高压线路及光缆。机械车辆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并设专人指挥;运输土方车辆在会车时,轻车应让重车;前后两重车运行时,车间距必须>5m,下坡时,两车间距≮10m;运土车上方严禁乘人;机械填筑高路堤时,为保证机械运行安全,场地必须及时平整,并在填土边缘设置安全标杆,设专人指挥机械协调作业;机具、材料等须堆放在安全地点。 [科]

【参考文献】

[1]肖华.高原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方案选择[J].科技,2006(07).

[2]咸文林.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J].青海科技,2010(06).

[3]盛世平.试论牧区公路养护管理[J].科技信息,2009(26).

[4]卢涛,游兴有.谈谈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中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1).

[5]王之杰.公路施工中的土方回填方案[J].科技风,2009(24).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8

整顿提高阶段是“保先”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性阶段。为切实搞好本阶段的工作,保证整个“保先”教育活动真正达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现根据市委“保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深入动员部署

局属各单位基层党组织都要对“民主评议”阶段的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检查,凡征求意见不广泛、突出问题未找准、党性分析不深刻、民主评议不严肃、政策把握不够好的,都应进行补课,不能“带病”转段。

在总结检查的基础上,各单位应认真制定本阶段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召开转段动员会,周密部署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充分发动广大党员搞好整改的积极性。

二、继续抓好学习

各基层党组织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把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与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部署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党员继续深入学习同志的“七一”讲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试用本)》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教材的有关重要篇目。要通过深入扎实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在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上有新提高,在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上有新收获,在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上有新成果。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紧密结合本阶段的工作,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的统一。要引导广大党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整改的内容和方向,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好本单位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群众真正看到“保先”教育活动的成效。

三、切实搞好整改

各基层党组织都要在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整改方案。整改方案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便于操作。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阶段性要求;既要有明确目标,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每个党员亦要针对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党组织的整改方案要报局党委审核。党员的整改措施由支部(总支)把关。

整改要分清轻重缓急,要从群众意见最集中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凡承诺整改的问题,要坚决兑现。

整改的关键在于落实。各基层党组织要把抓落实、求实效作为搞好整改的基本要求,力戒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做到整改时间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把整改的各个环节、各项措施抓细抓实抓好,以整改的实效赢得群众的满意。

四、认真落实奖惩

在整改提高阶段,各基层党组织应对每个党员进行一次认真、中肯的谈话,肯定其近年来的成绩和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指明整改的方向和方法。

对被评议为优秀的党员,各单位要及时总结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召开支部(总支)大会等形式进行表彰、宣传。

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党员,支部(总支)要立足于教育,认真做好转化工作。既要进行严肃批评,又要予以耐心帮助,要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他们真正受到触动和教育,同时要帮助落实整改措施,促使他们尽快提高、尽快进步,从而达到整体上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目的。

五、推进各项工作

各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把通过“保先”教育焕发出来的热情引导到实际工作中去,把远大理想和现实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长远目标和眼前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围绕中心和立足本职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联系本单位改革、建设实际,围绕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党建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目标、确定重点、狠抓落实,围绕全局以及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行风建设,全面推进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六、建立长效机制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抓住“保先”教育活动这一重大契机,按照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总结这次教育活动中加强党员教育、改进党员管理、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员作用、依靠群众监督和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简便实用、受到党员欢迎的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并运用到经常性的党员教育管理中去,逐步建立起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使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以巩固和深化教育活动的成果。

七、接受群众评判加强组织领导

整改工作成效如何,最终要看群众是否满意。各单位在整改过程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程度作为整改成效的根本衡量标准。在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时,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方案和措施制定后,要通过各种方式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整改阶段基本结束时,要向党员和群众通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群众监督评估组亦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监督,及时指出整改中存在的问题。

八、加强组织领导

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至关重要,各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党支部(总支)书记要切实履行直接组织者的责任,班子成员要分工负责,层层抓好落实,既要抓好党组织的整改,又要以身作则带头搞好自身整改,同时还要督促党员落实整改,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松、标准不松,把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9

关键词:10 kV 配网运行 事故原因 分析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18-01

1 导致10 kV配网运行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社会环境因素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促进了众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密集型的行业间相互交织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基建施工机械性破坏、交通事故破坏、自然生长物生长干扰性破坏、人为偷盗、自然灾害破坏等,尤其以基建施工机械性破坏、交通事故破坏、自然生长物生长干扰性破坏表现最为突出,平均每个月都有因此因素导致的10 kV配网跳闸、接地事故的发生。针对上述几点社会环境因素导致的事故发生,对其加大技术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1.2 电网运营管理因素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设置有严格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给予保证,然而由于电网运行管理人员管理不规范、管理责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流程不科学等而导致的10 kV电网运行事故的发生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在管理上存在的这一薄弱之处,如不及时的消除,长期以往势必将扩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范围,导致规模性的设备系统故障发生。

1.3 10 kV配网的内在因素

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电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然而电网升级改造速度较社会发展相对较慢,负荷增加速度猛增,致使10 kV电网运行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在电网运行中实施迫压负荷处理;馈线重载导致旧式的载流线夹发热发红甚至烧毁,从而导致线路故障、跳闸等问题的发生。

2 降低10 kV电网运行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2.1 针对社会环境因素而采取的措施

就基建施工机械破坏因素而导致的电网事故发生主要分为两点:一是机械开挖破坏地下电缆,二是施工机械碰撞高处电网部位。针对这两点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提高人们在基建施工时对电网线路的保护意识;制定严格的破坏电网设施所应承担的责任;在开挖前对当地地下地上电网线路进行探明,并设置明显的标示;在基建施工同时加大对电网系统的巡护管理力度等。对种植场的林业树木,规划时线路走廊尽量避开较高树型的植物带,或在种植户种植前进行宣传沟通。

2.2 应对天气原因相应的采取措施与策略

使绝缘子,特别是针式绝缘子的耐雷能力与避雷水平。依据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悬式绝缘子在雷击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闪断线路的现象与故障,故障主要发生在设置针式绝缘子的线路上,所以,要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必须首先保证针式绝缘子的耐雷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比如将传统的P-15T型更换为PSQ-15T型、57-2S型的柱式绝缘子就能使其防雷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新近架设的线路最好选用加强型的双瓷横担的装置,从而使绝缘子的爬距得到提高。在现有的线路进行改造时也能采取相应的这种思路与措施。

在线路上装置避雷器,特别是特殊的线路段必须架设避雷线。通过提高绝缘子绝缘性能与等级,单单这一个侧面不能完全保证线路在雷击后仍能正常的运行,与其呼应的措施是拓展泄雷通道,此时安装线路避雷器就是最经济、最简易的措施与途径。其安装的位置一般要保证其周围不存在高层建筑,地域最好相对开阔一点,在雷击高发区,其周围如果有高层的建筑,便建议不要安装避雷器以达到资金的节约。一般我们根据气象部门的雷区分布图来确定雷电高发区;同时网络上也有一定的比较确切的雷电信息系统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线路是否处于多发区域。而线路避雷器的选择方面也有注意科学合理性,推荐采用非线性、无间隙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同时保证其残压为45 V或50 kV左右。在避雷线的应用上,通常在大跨越、高杆塔的环境下才加以架设与应用。

一般建议两年检测一次,如果使用时间较长的话,最好将频率相应增加,改为每年一次即可。如果发现阻值不标准、不合格,根据其运行年限与实际检测情况,可以采取重新架设或者增加地级的措施加以改造和处理。

2.3 运行管理方面相应的应对事故策略

在管理运行层面,要注重做好巡查维护以及消缺工作。巡视维护要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月度巡查计划与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保证巡查的正常切实完成。巡查中一旦发现隐患与缺失,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统计与汇总,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处理计划,将消除隐患与缺失的工作切实落实到位。其次,按照所处单位的具体制度与政策,制定相应的责任与惩奖制度,最为领导部门与人员要重视监察巡视的作用与意义,对巡视不及时、不到位、消缺不及切实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对工作负责的人员要加以奖励,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当前,已经有部分沿海地区将管理工作纳入微机化进程,这样的情况最好编制相应的软件与程序,对巡查与消缺工作实现闭环管理,从而能够对巡查与消缺工作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统计,奖惩考核机制也能够顺畅的进行。

2.4 针对10 kV配网内在原因采取的预防事故措施

负载10 kV左右的馈线和公用台区,其负荷巡检工作要保证每月进行。根据当前经典的10 kV馈线结构,如果负荷长期稳定,馈线可以不设置预警装置与措施,一旦负荷电流超过300 A,最好采取相应的预警机制与措施,保证能够及时整改转移负荷;同时对与可能被接入点负荷的馈线,其最大负荷电流虽然在300 A之内,也必须将其安排进整改机制,保证必要情况下负荷转接的正常进行。对于公用变压器,如果其最高负荷率超过85%,也要相应的制定预警转接机制与方案以转接负荷,在可能且必要的情况下,应该配备安装低压综合监测仪或多功能电子表随时进行负荷检测。这些措施可有效避免因过载压负荷,也是避免接头、连接线夹等因过载发热烧毁的积极措施之一。对于柱上开关、跌落式熔断器、阀式避雷器、针式绝缘子、高损配变、高低压配电柜、并沟线夹等早期投运的残旧设备,应选用技术参数高的现行产品,结合全年的停电计划安排轮换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10 kV配网运行管理中,只有认真的做好配网运行事故的原因分析,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才能更好的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陈志恩.浅论配网运行薄弱点和预防措施[J].四川建材,2006(4).

保基层运转工作措施篇10

关键词:黄河下游 防洪工程 施工 质量控制

“三制”改革以后,黄河防洪工程建设推行三项制度,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目前实行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四级管理网络组成,即: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体系,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体系。就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而言,笔者以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其有效运行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虽然有质量管理体系但各质量管理体系之间不能有机结合,形不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无法有效运行,那么质量管理将成为一句空谈。就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并确保其有效运行,谈一点粗浅认识:

1、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组织保证和前提。

就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健全问题,笔者以为,应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职能部门和人员数量上的保证。各质量管理层次必须根据各自质量管理权限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为目的,配备足额的质量管理人员,以免造成组织虽然建立,但无相应的工作人员,致使组织机构因人员不能到位而影响正常运转。(2)人员素质的保证。所配置的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素质,能够真正担负起相应的质量管理任务。(3)管理制度的保证。人员到位,素质到位可以说具备了质量管理机构运转的最基本的条件,但是否能够确保质量管理机构能够有效运转,尚需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其不折不扣地执行,以此来指导和约束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工作运作制度,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强制性管理,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质量管理人员在其位必须谋其政,减少和避免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发生。

2、制定完善的技术保证措施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质量管理的技术保证措施是指导质量管理人员正确实施质量管理行为的技术保证,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质量管理方案是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系统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质量管理工作的盲目性和不系统性的技术保证,包括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工作具体的运作程序、质量管理重点以及确保质量管理目标实现的保证措施等。参建各方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工作。编制质量管理方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根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制定,包括质量管理方针、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重点的确定,要确保其符合工程建设实际,切实可行。二质量管理方案必须具有相对较强可操作性,避免大话、空话,确保其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三质量管理方案必须周密细致,要涉及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保修期质量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提出明确要求,确保质量管理方案贯彻整个建设过程。四是较低质量管理层次的质量管理方案必须经较高质量管理层次的管理机构认可,以确保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质量管理方案的相互协同性。

(2)完善质量管理措施,规范管理行为,确保质量管理行为的有效性。有关质量管理措施,笔者以为,主要是要致力于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保证,一是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质量检查行为。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度,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将质量管理责任层层分解,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责任制。三是建立完善的质量奖惩制度。在建立质量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引进奖惩机制,将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行为与其经济收入挂钩,包括质量指标奖、优质工程奖及一些必要的处罚决定等,并保证其不折不扣地执行,最大限度地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3)正确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准确运用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在建设实施过程中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和准确运用质量管理规范,是关系质量管理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对设计意图不能正确理解或不能准确运用和把握质量管理规范,就会失去质量管理的基础与原则,质量控制就会偏离方向,发生根本性错误。就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设计意图,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高度重视图纸会审和图纸确认工作,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吃深吃透,为合理进行项目划分和质量管理要点的确定奠定基础。二是建设实施期间要高度重视设计变更文件的处理,根据设计变更情况随时调整质量管理措施。就质量管理规范的准确运用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设计文件中规定的质量管理规范。在工程设计中对适用的技术规范一般均有明确的说明,其在工程设计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均与所提到的技术规范相符,应该作为建设实施过程中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二是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合理运用规范。“三制”改革以来,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越来越强,有关工程建设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规定相继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规定等应运而生,而上述规范规定从编制的原则、编制的方法、编制的深度,编制的立场、编制的时间以及对工程建设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均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国标和行标在某些方面还有相矛盾的地方,这就为工程建设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正确运用和把握带来一定难度。这也是在质量管理中遇到的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笔者以为,在运用规范方面,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同一时段内颁布实施的规范,应首先执行高级别的规范,尤其是当行标和国标发生冲突时应执行国家标准,部门规定与行业标准发生冲突时应执行行标。二是从颁布实施的时间上看,同一级别的规范规定,颁布实施较早的要服从颁布实施较晚的。因为最新颁布实施的规范规定大多是在以往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吸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修编而成的,应该对工程建设实际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适应性。三是从规范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上讲,较高级别的规范一般原则性较强,大多是从宏观方面进行控制,相应的其可操作性相对较差,而级别较低的规范的可操作性则相对较强,因此笔者认为:在两规范没有原则冲突的情况下,为便于操作易使用级别相对较低的规范。

(4)配足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测量、计量等仪器设备,并要随时注意对仪器状况的控制,以确保各种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质量检验仪器设备,是评价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是人们赖于检查施工质量的必不可缺少的工具,高质量的检测仪器,能真实地反映施工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质量数据,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地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进而提出正确的修正措施,以达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相反,检测仪器不准,施工质量就无法得到控制,更谈不上质量保证。为避免因质量检测仪器缺陷而导致施工质量控制偏差,一是参建各方必须具有独立的质量检验、检测仪器,具备平行检验、检测的能力。参建各方要依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和具体的质量管理任务,配备独立的质量检测、检验仪器,保证检测手段的独立性,监理、施工、质量监督等参加各方在检测工、器具上不能相互依赖。二是在质量检验、检测仪器的配备数量上必须满足质量检测的需要。同时,必须根据所检测工程的需要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合理配备检验、检测仪器,不能以相近和类似

的检测仪器代替。三是必须确保检测工、器具的完好性,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参建各方在使用前必须由权威部门进行必要的效验和率定。同时施工期间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的效验和率定,确保检测工、器具的保证率。

(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质量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保证率。从检测仪器、检测手段、人员管理、资料管理等诸多方面,力求实现最大程度的现代化、科学化,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率。

3、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思想保证。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健全和各项技术保证措施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但确保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到位,在整个质量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是第一位的,是确保组织机构有效运行和技术保证措施得以真正实现的基础,是确保质量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思想保证。就如何保证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到位,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一是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保证质量管理人员从主观意识上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并愿意为搞好质量管理而努力。二是加强现场意识教育,借助质量事故或质量问题加强质量意识的现场教育,实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问题查不清不放过,问题得不到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受不到教育不放过”,最大限度的提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创优”意识和“精品”意识教育,形成“敢为人先”的质量管理氛围。

4、质量管理过程中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现行的黄河防洪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自上而下有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建设单位的质量检查、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设计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四个质量管理层次。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但是由于管理层次、管理任务、管理责任的不同,决定了在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的角度及实际运作上又有所不同。因此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就必须处理好各质量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避免出现各行其是,互不干涉,丧失各管理层次之间有效的制约和约束机制。二是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管理层次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要确保各管理体系真正能够独立运行,尤其是较高的管理层次,不得随意干涉较低管理层次的质量管理行为。各质量管理体系一定要根据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能和权限,准确定位各自的管理行为,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避免造成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职责不清,运行不畅。同时各质量管理层次之间不得相互依赖和相互“替代”,包括质量检测频度、质量检测仪器的配备和使用均要确保其完全的独立性。

(2)要高度重视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

一是重视项目划分的合理性。项目划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龙头”,是全过程质量管理的主线,必须高度重视,确保其合理性。项目划分必须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具体的施工组织来确定,并报经质量监督部门认可;二是注重缺陷责任期阶段的质量管理。缺陷责任期,也叫保修期,是自竣工之日起至缺陷责任期满为止的阶段,狭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工程试运转阶段,在此阶段,有些内在的、较隐蔽的质量问题,通过试运转,有可能较明显地暴露出来,形成新的质量缺陷,因此应加强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必须引起重视。这一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①对工程质量状况进行分析检查,发现问题,查清责任,责令其限期处理。②对各种质量缺陷的修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确保修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