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3:38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1

近年来,有一种恶性肿瘤在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白血病,成为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疾病,这种疾病被统称为淋巴瘤。由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无处不在,因此,淋巴瘤可以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其临床表现十分多样。

目前,除少部分淋巴瘤外,淋巴瘤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这给淋巴瘤的早期预防带来较高的难度。而治疗淋巴瘤,目前认为化疗和放疗是常用方式,而中医药联合放疗、化疗,可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正宗”中医怎样有效治疗淋巴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内科周永明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器官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和放疗,但是,应用化疗和放疗虽然可以杀灭大部分肿瘤细胞,但患者机体内总会残存一些肿瘤细胞,这些残存的肿瘤细胞大多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往往是淋巴瘤缓解后复发的祸根,给淋巴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隐患。

中医药治疗恶性淋巴瘤较之放疗、化疗对机体的伤害作用明显减少,比较符合机体生理状态――通过免疫机理的调整,逐步减少或清除残余的肿瘤细胞。当然,需要强调的是,与放疗、化疗一样,中医药并不是对所有淋巴瘤都有效,关键是要针对淋巴瘤的合适类型、合适阶段和病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规范的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需“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文献虽然没有淋巴瘤的名称,但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有“痰核”“痰毒”“瘰疬”“Y积”“恶核”等类似淋巴瘤的记载,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中医药治疗淋巴瘤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秉承辨证施治、扶正邪的理念,中医根据淋巴瘤患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病情,运用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消积、化痰软坚等方法进行辨证治疗,可取得调整免疫、抗肿瘤、防复发转移等多种功效,从而抑制淋巴瘤增生、清除残余肿瘤细胞,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可达到60%以上。

那么,哪些淋巴瘤患者可以选用中医药治疗?

1.惰性淋巴瘤,主要包括滤泡性淋巴瘤、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和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等,可采用中医药为主或结合低强度化疗,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时间,让患者生活更加乐观,更接近健康人的生活状态。

2.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期间,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增效减毒,即增强放疗、化疗药物疗效,减少放疗、化疗毒副反应,还能改善全身体质,为完成放疗、化疗疗程创造良好条件。

3.淋巴瘤放疗、化疗疗程结束、淋巴瘤手术切除,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采用中医治疗,可以促进机体有效康复,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清除体内肿瘤“余患”,延缓甚至阻止肿瘤复发,实现免疫修复和调整,引导机体从接近健康状态到达趋向健康状态,甚至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治愈或长期无病生存的目的。

背部刺血:并非治淋巴瘤“中医方”

青年演员徐婷选择的所谓“中医治疗”,包括背部刺血、拔火罐等,对淋巴瘤而言,并不是合适而规范的治疗方法。查阅类似淋巴瘤的“痰核”“痰毒”“瘰疬”“Y积”“恶核”等文献,几乎没有用背部刺血、拔火罐等疗法的记载。《黄帝内经》“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明确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但并不治疗“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证,而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一般不宜采用背部刺血或放血疗法。拔火罐有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等功效,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治疗作用,也不治疗“痰核”“痰毒”“瘰疬”等病证。再说,拔火罐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其操作方法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需要有资质的医师规范操作。如果乱施穴道,有时会适得其反,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就目前治疗现状而言,淋巴瘤是医学上尚未被攻克的一大难题。徐婷患的是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属于淋巴瘤中很凶险、恶性程度相当高的亚型,即使接受了规范的标准剂量化疗,也难以长期生存。而她接受的所谓“中医治疗”,不仅每天给她放血,还拔火罐、刮痧,这些疗法不适合处于进展期的淋巴瘤患者徐婷本人,而且操作不规范,导致大量毛细血管破裂,更多失血。再加上,徐婷嗜好素食,营养严重不良,免疫系统受到损伤,进而发生多处严重感染,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因此,徐婷的不幸离世,可以说是死于恶性淋巴瘤疾病本身,死于“伪中医”的滥用“中医疗法”和不规范操作,而不是死于真正的中医治疗。

防治淋巴瘤:牢记4点忠告

为避免出现徐婷这样的悲剧,淋巴瘤患者应牢记以下4点忠告:

1. 得了淋巴瘤或疑似淋巴瘤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血液科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清类型,评估危险度,判断预后,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 目前,化疗和放疗两种方法还是当今治疗大部分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措施。合理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也是医学界公认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药联合放疗、化疗,可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3. 选择中医治疗应去正规中医医院血液科就诊,并请有资质的医师进行评估诊疗。惰性淋巴瘤、放疗、化疗疗程结束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淋巴瘤患者,或没有条件接受放疗、化疗的淋巴瘤患者,应选择中医药治疗,或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2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PGNHL)是原发于胃粘膜下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伴或不伴胃周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约占全部胃肠道淋巴瘤的 40~50%,占胃原发性恶性肿瘤的 2~7%,为排列第二位胃恶性肿瘤[2],近年来,随着胃肠镜检查及病理的普及,该病的早期发现率及确诊率明显提高。该病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以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危重并发症,难以与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本研究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31例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特征、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及入组标准 本组31例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6~78岁, 平均年龄52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Dawson等提出的5条标准: ①无表浅淋巴结肿大;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正常;③X线胸片中未见纵隔有肿大的淋巴结;④手术中除胃及周围区域淋巴结累及外,无其他肉眼可见的侵犯;⑤肝脾无肿大。

1.2临床分期方法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Ann Arbor改良分期法[3]进行临床分期诊断,ⅠE期:淋巴瘤病变局限在胃,未浸润其他组织,无淋巴结转移;ⅠEl期:淋巴瘤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ⅠE2期:淋巴瘤超过粘膜下层;ⅡE期:淋巴瘤局限在胃,有淋巴结转移;ⅡE1期:胃淋巴瘤伴胃周淋巴结转移;ⅡE2期:胃淋巴瘤伴横隔下非胃周淋巴结转移;Ⅲ期:胃淋巴瘤伴横隔上、下两侧淋巴结转移;Ⅳ期:血行播散累及其它结外脏器或组织。

1.3病理类型 参照2009年WHO关于淋巴组织肿瘤和白血病分类新标准[4],分类如下: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主要来源于中心细胞样淋巴细胞,相当于淋巴滤泡边缘带B淋巴细胞;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主要来源于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③滤泡性淋巴瘤;④套细胞淋巴瘤;⑤Burkitt淋巴瘤;⑥T细胞淋巴瘤。

1.4随访 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失访2例,随访时间计算自发病之日开始~2015年04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15.8(2~32.5)月。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首发症状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上腹痛(11/31)最常见,其次是上腹部饱胀不适(8/31),恶心、呕吐(7/31),黑便(5/31)和腹部包块(2/31),部分患者伴随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6/31)。

2.2 胃镜检查 病变部位位于胃窦15例、胃体9例、胃底6例、贲门1例。单一部位受累26例、两部位受累4例、多部位受累1例。

2.3病理分型及分期 31例患者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其中DLBCL有23例,起源于生发中心者8例,非生发中心来源15例;MALToma患者7例; 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依照Ann Arbor分期标准,IE期15例,ⅡE期8例,ⅢE期6例,ⅣE期2例。

2.4治疗 31例患者中有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行治疗:23例患者开始治疗时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13例,姑息性切除8例次全切术,未能切除病灶仅仅接受减瘤术2例;手术患者中仅行手术者3例,手术联合化疗者18例,手术联合放、化疗者2例;7例未行手术者仅行化疗5例,化疗联合放疗者2例。化疗方案以CHOP为主(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12例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放疗以全腹部为照射部位,剂量(40~50)Gy/次,5~8w。

2.5预后 本组31例患者,失访2例,随访率为93.5%,随访中有8例患者死亡,6例死于淋巴瘤复发,1例死于疾病进展,1例死于糖尿病并发症。①临床分期:在31例PGNHL患者中,IE、IIE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91.3%。ⅢE、IVE期患者3年生存率为16.7%,P

3讨论

PGNHL是原发于胃粘膜下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报道患病男女比例为1.2~2.2:1[5],但本组31例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21:1,与文献报道一致。PGNHL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本组资料显示,症状以上腹部隐痛、上腹部饱胀不适为多见,可伴有恶心、反酸、食欲减退等,部分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入院,可伴盗汗、消瘦等B症状。

内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 PGNHL多起源于胃壁淋巴组织,沿黏膜下层浸润生长,直到晚期才侵犯黏膜,而胃镜活检取材表浅,较小,挤压较严重,典型病变如淋巴上皮病变、Dutcher小体等表现不一定能看到。胃黏膜活检建议镜下活检应深取、多取,对内镜下形态怀疑性的病灶或活检病理组织检查见广泛淋巴细胞增生,应及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密切随访,定期重复活检。相关文献报道PGNHL最常见病理类型为DLBCL[6]。本组31例PGNHL患者中我们发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有23例,其次MALToma7例; 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PGNHL的治疗既往多数学者主张首选手术治疗,而近年来由于认识到PGNHL病灶大,分布广的特点导致许多患者需行全胃或胃大部切除以及在手术后短期就出现肿瘤复发,而且手术后导致患者进食明显减少,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目前多不主张积极行手术治疗。Kim SJ等[7]回顾性研究发现患者接受化疗或化疗加放疗、手术治疗加化疗等治疗后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为避免因术后早期或晚期并发症的发生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避免手术。化疗在PGNHL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敏感性也比较高,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式。特别是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为PGNHL的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Huang J[1]接受CHOP方案化疗中加入利妥昔单抗者存活率显著长于未接受者。在本研究中,发现联合美罗华化疗者预后较仅行CHOP化疗预后好,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观察病例少有关。对31例患者随访结果观察发现,MALToma淋巴瘤预后与DLBCL无显著差异(P>0.05),依照Ann Arbor分期,I、Ⅱ期患者较Ⅲ、Ⅳ期患者预后好(P

参考文献:

[1]Huang J,jiang W,Xu R,et a1.Primary gastric non-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ese patient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BMC Cancer,2010,10:358.

[2]Koch P,del Valle F,Berdel WE, et al.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Hodgkin's lymphoma: I. Anatomic and histologic distribu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data of 371 patients registered in the German Multicenter Study GIT NHL 01/92[J].J Clin Oncol,2001,19(18):3861-3873.

[3]Kong SH,Kim MA,Park DJ,et a1.Clinicopathologic featurs of surgically resected primary gastric lymph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103-1109.

[4]李向红.WHO淋巴瘤分类简介[J].中国肿瘤影像学,2009,2(3):77-79.

[5]李彦良,孙现军,宋希林,等.原发性胃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4:1683~1685.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乙型肝炎;临床分析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HBV)不但是一种亲肝细胞病毒,还对淋巴组织具有亲嗜性的特点。为了能够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治,我们对此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31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NCCN修订的《NHL临床实践指南》诊断标准[1]。男性206例,女性110例,年龄5~76岁,平均年龄为49岁。疾病临床分期:Ⅰ期、Ⅲ期患者共187例,Ⅲ期、Ⅳ期患者共129例。

12 方法

121 分组 31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定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组,选取同期316例进行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

122 观察内容 对两组进行HBV检测,并进行HBV感染发生率比较;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与HBV感染比较。检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HBV标志物,包括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HBV试剂盒及检测仪器由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美国宝特公司提供,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治疗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并HBV感染进行保肝治疗选用甘草酸二铵150 mg/a、硫普罗宁02 g/d、多烯磷酯酰胆碱228 mg,3次/d及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等保肝支持治疗。采用抗病毒恩替卡韦10 mg/d连续应用24 wk。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内容 对两组进行HBV检测,并进行HBV感染发生率比较具体见表1;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期与HBV感染比较具体见表2。

22 临床效果 112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经恩替卡韦治疗后24周,患者按期继续化疗87例,继续化疗率7767%;因肝功能恶化而化疗中断25例,化疗中断率 2233%;治疗后24周,血清ALT转阴65例。

3 讨论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约排第11位,近年比例有升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高峰年龄为20~40岁,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2]。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与多种肿瘤病毒相关,比较明确的主要有EB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后可导致B细胞被诱导产生某种活性显型,当其生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者获得致癌的变异,即可发生细胞的恶性增殖产生如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恶性肿瘤。

全球慢性全球慢性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高流行区,感染率约80%~200%。肝炎病毒有亲肝细胞和亲淋巴细胞特性,HBV特异性核苷酸序列出现于HBsAg阳性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血液造血系统肿瘤细胞;HBVDNA也能进入淋巴细胞内并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从而激活原癌基因Bcl2或引起Bcl2易位而被激活[3],当基因突变,形成失控性生长的恶性细胞株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免疫功能抑制,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无法及时清除恶变细胞,肿瘤便可形成。

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一种全身性恶性肿瘤,化疗是一种主要治疗手段,另外针对CD20阳性的NHL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多数治疗NHL的化疗方案中都包含有糖皮质激素及蒽环类药物,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可致抵抗相关病毒感染的能力下降,可以导致HBV再激活,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爆发重症肝炎恩替卡韦是新一代鸟嘌呤核苷酸类似物[4],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优于拉米夫定(1amivudine,LVO)和阿德福韦酯,可以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治疗。

在对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化疗前应该常规进行HBsAg感染指标的检测,HBVDNA检测。对于已感染的患者必须在化疗前开始预防性应用抗病毒复制的药物治疗,化疗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病毒复制的药物可以阻止病毒的再激活[5],改善慢性病毒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陈钰,谢青,沈志祥恶性淋巴瘤治疗相关性HBV再激活.内科理论与实践,2007,2(1):812.

[2] 桂红莲,谢青抗肿瘤治疗期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1):7880.

[3] 秦鑫添,吕跃,陈晓勤,等HBV感染与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的关系.癌症,2007,26(3):294297.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4

一直以来,人们会用“不治之症”来形容恶性肿瘤,特别是针对已经丧失手术切除机会的晚期肿瘤。但是,用这个灰暗的词来形容淋巴瘤并不确切,因为淋巴瘤是一种有别于其他肿瘤的独特疾病。首先,作为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它的发病往往是全身性的,这就决定了它的治疗和白血病一样,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不是手术或者放疗。其次,分期也有很大的不同。对于大部分恶性肿瘤,我们通常把4期定义为不可治愈性疾病;但对于淋巴瘤,“分期”仅仅是多个危险因素之一,单单疾病期晚不代表没有治愈的希望。最后,淋巴瘤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其常见的亚型也有十余种之多,每一种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疾病,治疗方法和预后差别很大。

淋巴瘤,治愈有希望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患者会问:“我的淋巴瘤能治好吗?”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回答:“有希望。”淋巴瘤能否治愈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无疑是先决条件。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主要淋巴瘤类型,病理上主要分为惰性(低度恶性)、侵袭性(中度恶性)和高度侵袭性(高度恶性)3大类。对于后两种类型,大部分患者通过化疗都有治愈的希望。而对于惰性淋巴瘤,即便目前认为其具有不可治愈性,但其中位生存期(又称半数生存期 )一般长达8~10年;考虑到这些患者的中位年龄往往大于65岁乃至70岁,只要控制得当,淋巴瘤并不会对这些患者的预期寿命带来很大影响。而且,惰性淋巴瘤的新药研发是最为迅速的。随着治疗水平的提升和新药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正规和有效的治疗获得了治愈,很多年轻的患者甚至结婚生子,过着跟健康人一样的生活。

5年生存率,淋巴瘤治愈的标志

有些结束化疗的患者会问:“淋巴瘤如何才算治愈?”我一般会回答:“5年不复发就算治愈。”临床中,医生面对的大部分肿瘤患者都是已经不能手术或者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虽然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这种治疗的目的是姑息性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而淋巴瘤不同,我们对于大部分患者的治疗目的都是希望治愈这一疾病。参考国外的数据,淋巴瘤的两大类型——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5年生存率大体上分别可以达到85%和65%的水平,而5年生存率正是我们衡量肿瘤是否痊愈的关键标志。

自体干细胞移植,防止复发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5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对其HE染色及免疫组标记。

结果:24例患者,16例为临床ⅠE期,8例为ⅡE。17例为DLBCL(弥漫性大 B 细胞性淋巴瘤),5例为 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性淋巴瘤),2例为外周 T 细胞性淋巴瘤。

结论: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淋巴瘤,精准的临床诊断和组织学分类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115-01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BL)是首发于乳腺组织的,排除了外在淋巴瘤累及乳腺的淋巴瘤[1]。该种淋巴瘤病发率极低,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1.5%-2.0%,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5%-0.5%[2]。所有的乳腺恶性肿瘤都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不同细胞来源,该淋巴瘤可以细分为B细胞型以及T细胞型,临床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以B细胞型为主,通常表现为DLBCL、MALT,T细胞型则通常表现为外周 T 细胞性淋巴瘤[3]。笔者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2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了相关病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4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患者,患者男女比例为1∶23,发病年龄为28-75岁,平均年龄为45.8±1.5岁,发病部位为左侧12例,右侧9例,双侧3例。

1.2方法。取标本经5%甲醛溶液固定,并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同时进行4μm切片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选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EnVision 试剂进行二步法。一抗同选用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CD79a、CD45RO、AE1 / AE3、CD10、bcl-2、LCA、bcl-6、κ、λ、Ki-67以及cyclinD1试剂。DAB 显色,同时苏木精对比染色。24例标本重新HE染色,鉴别后,选择性补充免疫组化染色。

2结果

24例患者中,16例病变部位局限于乳腺,为临床ⅠE期,8例同时存在于乳腺及同侧腋窝淋巴结受累,为ⅡE期。17例为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5例为 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2例为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有4例患者骨髓穿刺显示增生性骨髓象。24例患者术前诊断为乳腺癌,均采用综合治疗和化疗以及放疗。术后随访,患者病症显著改善,1例双侧患者,于1年后死亡,详见表1:

3讨论

PB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淋巴瘤,多发于女性,但男性也有报道,发病年龄以18-80岁为主[4]。患者出现PBL时,多表现为进行性乳腺肿块,肿块面积较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溢液、凹陷、皮肤橘皮化等症状[5]。由于PBL发病率较低,并且乳腺 X 线、B超以及近红外线乳腺检测均无特性影像,临床常误诊为乳腺癌,需进行术中、术后切片以及免疫组化方能确诊。

大部分的PBL属于B细胞型,并以DLBCL为主,约占总PBL的45%-75%。T细胞型其恶性程度高于B细胞型,其预后也较差,同时ⅠE 期PBL患者存活率和存活时间长于ⅡE 期患者。WHO淋巴瘤分类认为,每一种淋巴瘤都属于独立的病种。有研究显示,PBL病理与患者乳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如硬化性淋巴细胞性小叶炎、淋巴细胞性乳腺病等,其与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近视。部分学者认为其病理为血管外皮幼稚的未分化的间叶细胞[6]。PBL的治疗尚未形成一个体系,但所有的治疗方法都不推荐腋下淋巴结清扫或乳腺切除等创伤性治疗,通常都以RCHOP 或CHOP化疗为主,患者经过放疗、化疗治疗后其病症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乳腺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淋巴瘤,精准的临床诊断和组织学分类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海萍,杨萌霓,陈培琼.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4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05):125-126

[2]杨文秀,李甘地,周桥,刘卫平.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06):86-87

[3]赵峰,王振华,覃健,柴敏秀.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05):82-83

[4]朱利,郝玉芝,李洪林,黄苏里.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05):10-11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6

久对电脑或是患淋巴瘤病因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最近10年全球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两大类,中国患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较为多发,占淋巴瘤的80%以上。

随着近年来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淋巴瘤已悄无声息地挤入了中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榜单。目前国内发病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

专家指出,引起淋巴瘤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一些病毒如EB病毒感染、生活环境污染的加重、有机溶剂染料过多接触、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环境等因素有关。李开复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在计算机行业,长时间面对着电脑敲打程序,长期处于高电子辐射环境中,很有可能因此而诱发淋巴癌。

5成早期淋巴瘤患者可治愈

提起恶性肿瘤,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治之症。那么李开复究竟能否治愈呢?专家表示:淋巴瘤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50%~60%的早期患者使用免疫化疗可以被治愈。

据介绍,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免疫治疗、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目前,大部分淋巴瘤患者仍然首选化疗。专家指出,如果同时使用3~5种化学药物联合治疗,可使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70%~8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0%~50%。而放疗则能消除体内巨大肿块和化疗后的残留肿块。

其中,免疫化疗为目前医学界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早期淋巴瘤患者在初始治疗时,使用以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类药物为代表的免疫化疗方案,50%~60%有望获得治愈。

专家教你如何预防淋巴瘤

淋巴瘤临床早期症状非常隐匿,不易察觉,很多时候患者会将发烧等症状与感冒相混淆。专家介绍,淋巴瘤大多数情况下是患者偶然自己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时所发现,早期往往不痛不痒。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7

【摘要】 目的观察夏枯草配合化疗治疗初治惰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用夏枯草治疗,20 g/d,煎服,连用1个月为1疗程。B组采用改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联合化疗(CHOP)方案化疗。C组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结果A组19例,有效率为10.53%;B组38例,有效率为52.63%;C组44例,有效率为75.00%。3组中任意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

【关键词】 惰性淋巴瘤 夏枯草 联合化疗治疗

惰性淋巴瘤具有反复复发、缓解时间不断缩短、恶性程度增加或转化、对化疗不够敏感的特征,这一直是治疗上的一大障碍。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笔者观察到淋巴瘤患者服用夏枯草后出现肿块缩小的现象。为进一步明确夏枯草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我们使用夏枯草单药治疗、夏枯草配合化疗、单纯化疗3种手段对2002²09~2007²09我科收治的101例初治惰性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考虑到大部分为老年患者对化疗耐受性较差,因此采用了改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联合化疗(CHOP)方案进行化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01例患者全部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惰性淋巴瘤。按照2001年WH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滤泡性淋巴瘤24例,小淋巴细胞淋巴瘤17例,脾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6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瘤21例,淋巴结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15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16例。随机将这101例患者分为3组,A组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60~71岁),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14例。B组38例,男性18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65岁(62~75岁);Ⅰ期5例,Ⅱ期9例,Ⅲ期24例。C组44例,男性21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63岁(59~72岁);Ⅰ期6例,Ⅱ期10,Ⅲ期2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条件: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KPS评分≥60,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正常,有可测量的临床或X线、CT等观察指标。临床分期按Ann Arbor会议所建议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A组单用夏枯草治疗,均选用夏枯草果穗部分,20 g/d,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服用,至少服用3个疗程。B组采用改良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 750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长春新碱1.4 mg/m2静脉推注,第1天和第8天;阿霉素40 mg/m2或表阿霉5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泼尼松60 mg/m2口服,第1~14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C组采用夏枯草联合改良CHOP方案治疗,夏枯草和化疗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均与A或B组相同。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1次,每月复查肝肾功能。若治疗中出现粒细胞缺乏,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采用化疗的两组均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对症治疗。

1.3 疗效评定按照WHO制定的可测量病变评价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有效率(RR)=(CR+PR)/总例数×100%。毒副作用按WHO抗癌药物毒副作用标准评定,分0~Ⅳ度。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α= 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所有病例完成2个或2个以上疗程者作疗效判定。A组19例,近期有效率(CR+PR)为10.53%;B组38例,近期有效率为52.63%;C组44例,近期有效率为75.00%,较B组近期有效率提高22.37%。见表1。

表1 各组病例近期疗效的比较(略)

任意两组疗效差异,P

2.2 毒副反应A夏枯草组:未见全身毒性反应。1例(5.3%)用药后有轻度腹泻,继续用药几天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B化疗组:38例中有18例(47.4%)在化疗期间出现纳差、恶心、腹胀等Ⅰ度消化道反应、6例(15.8%)出现Ⅱ~Ⅲ度消化道反应。7例(18.4%)有Ⅲ~Ⅳ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平均8 d开始下降,下降中位值为2.9×109/L,停药后平均14 d可恢复正常。5例(13.2%)出现一过性ALT升高,对症治疗后降至正常水平。C联合治疗组:44例中3例(6.8%)出现轻度腹泻,20例(45.5%)出现Ⅰ度胃肠道反应,7例(15.9%)出现Ⅱ~Ⅲ度胃肠道反应,8例(18.2%)出现Ⅲ~Ⅳ度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平均10 d开始下降,下降中位值为3.1×109/L,停药后平均13 d可恢复正常。5例(11.4%)出现一过性ALT升高,其余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各组均未见溶血反应及溶肿瘤综合症的出现。

3 讨论

惰性淋巴瘤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其身体状况较差,对化疗的耐受性降低,同时由于惰性淋巴瘤恶性程度低、自然病程相对较长、缓解后易复发的特点,多主张对此型治疗不宜过急,治疗方法宜缓和[1]。中草药具有起效慢,毒副反应小,药效持久的特点,是传统的治疗手段。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在化疗的同时配合抗肿瘤中草药的治疗,可提高疗效,减低毒副作用,对患者起到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夏枯草是常用传统中药之一,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主要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高血压病、瘰疬、瘿瘤、乳痈、乳癌[2]。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Horikawa-K 等[3]研究发现,夏枯草属植物对苯并芘的致癌、致突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夏枯草中的多糖成分可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上调小鼠体内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并显著增加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提示夏枯草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4]。周荣耀等[5]应用夏枯草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支气管肺癌胸水患者,结果疗效明显优于顺铂和VP-16化疗组。王文海等[6]研究提示夏枯草注射液对中晚期胃、大肠癌患者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夏枯草在治疗淋巴瘤上的作用已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文献报道,夏枯草注射液在体外能诱导人B淋巴瘤Raji细胞、T淋巴瘤Jurkat细胞凋亡[7]。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初治惰性淋巴瘤,单用夏枯草治疗近期有效率为10.53%,改良CHOP方案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52.63%,夏枯草与改良CHOP方案联合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5.00%,任意两组比较近期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单用夏枯草组近期有效率仅为10.53%,但与改良CHOP方案联合后,其有效率较单用改良CHOP方案提高了22.37%,这表明夏枯草和改良CHOP方案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此外,单用夏枯草组未出现全身反应,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未见白细胞下降,与化疗组相比,患者的副反应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夏枯草用于治疗惰性淋巴瘤能够提高化疗的近期有效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明智,李文才,王瑞林.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212.

[2] 钱信忠.中国本草彩色图鉴·常用中药篇,下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8.

[3] Horikawa K, Mohri T, Tanaka Y, et al. Moderate inhibition of mutagen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of benzo[a]pyrene, 1, 6-dinitropyrene and 3, 9-dinitrofluoran theneby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Mutagenesis, 1994, 9(6):523.

[4] Seftor REB, Seftor Ea, Grimes WJ, et al. Human melanoma cell invasion is inhibited invitro by swain sonine and deoxymannojirimycin with a concomitant decrease in collgenase Ⅳ expression. Melanoma Res. 1991, 1(1):43.

[5] 周荣耀,徐中伟,倪爱娣,等.夏枯草注射液治疗肺癌胸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5(2):49.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淋巴解剖;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3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49-02

近年来,妇科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而且呈现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妇科肿瘤的防治主要是早发现早治疗,但是一般肿瘤的前期发病病灶不明显,且分期不明显[1-3]。在手术治疗后,对淋巴结部分的了解和解剖也比较重要。通过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淋巴解剖,了解其淋巴解剖情况,并进行研究,比较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淋巴结数目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关系,总结规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术后进行淋巴解剖,年龄34~67岁,平均45.34岁;所有患者均经两种仪器和手术病理分析确诊为恶性肿瘤,其中子宫内膜癌19例,卵巢癌13例,子宫颈癌10例,输卵管癌9例,阴道癌5例,滋养细胞肿瘤4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3个月内都没有接受过治疗,治疗前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血小板计数≥ 8.0×109/L、血红蛋白≥90 g/L,符合以上情况者给予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都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首先是麻醉后对卵巢血管进行高位结扎,然后将髂内动脉进行游离,然后对于双侧的髂内动脉用5~7号头皮针进行穿刺,注射进60~80 mg/m2用生理盐水稀释(1 mg/mL)的顺铂,平均每侧30 mL。很多肿瘤细胞在肉眼下与一般正常组织不同,色泽较深且表面血管粗糙,迂回,在高倍显微镜下更加容易进行判别了,因为显微镜下视野放大,对于肿瘤细胞的全切除有着很大的帮助。然后通过触摸探查就会发现肿瘤细胞的组织,在取出时会有一定的黏稠感觉,有囊腔的肿瘤,予穿刺抽液,根据囊液的性质、颜色及快速活检排除炎症或转移瘤的可能,瘤周组织行快速冰冻活检则可准确地确定有无肿瘤残留,术后大量补液。

1.3 淋巴结解剖方法

淋巴结导管有两条,一条为胸导管(左淋巴导管),一条为右淋巴导管,两条导管互相作用,并且左淋巴导管从乳糜池开始,大致位置在第11胸椎与第2腰椎之间。乳糜池接受左、右腰干和肠干。胸导管穿经膈肌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再上行至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沿途接受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和左锁骨下干。收集下半身及左上半身的淋巴。右淋巴导管短,收集右支管纵隔干,右颈干和右锁骨下干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于手术中取病变部分进行淋巴结解剖研究,查找并观察部尺神经分支及其血供,沿血管走行解剖至其起始点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淋巴结血管自其起点至淋巴结、血管的距离。观察淋巴结的位置、数目、管径、走行长度、吻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解剖研究发现,淋巴结数目与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呈明显正相关(r = 2.354);在所有的妇科恶性肿瘤中,阴道癌的淋巴结表达最为明显,具体情况见表1、2。

3 讨论

肿瘤细胞在原发灶的增殖、脱落,侵袭和迁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包括癌细胞穿过基底膜和肿瘤下的细胞外基质,然后跟随着血管、淋巴管的方向,随血流的动力游走。细胞在游走过程中附着着内膜的突破,血管内皮的突破,然后在脏器中实现增殖的过程,所以才会有淋巴结的转移,这个过程中包括肿瘤细胞和宿主相互作用起到的改变,很多种基因和蛋白都调控着这一过程,有些基因虽然不调控,但是也参与了这个过程的发展,在肿瘤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由自主生长信号发生、到对生长抑制信号逐渐不敏感、继而逃避凋亡、然后发展到无限扩增、稳定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组织向远处侵袭和转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目前有许多文献对于癌细胞与淋巴结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大多数文献都认为癌细胞的变化与淋巴结的肿大有着很大的联系,而且一般的癌症患者诊断的依据就是淋巴结的肿大,淋巴结的诊断方法增多,一般采用组织细胞学和穿刺即可。淋巴结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是存在于细胞核中能影响细胞增殖的一种蛋白质[4-5]。细胞增殖能力愈强,细胞周期紊乱愈重。细胞增殖失控和异常增殖将导致肿瘤发生[6-12]。本研究选择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淋巴解剖,了解其淋巴解剖情况,并进行研究,比较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淋巴结数目与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数目与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呈现明显正相关(r = 2.354),提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恶性肿瘤是危害妇女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而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源性磷酸酶(PTEN)具有蛋白磷酸酶活性,可使灶性黏附激酶(FAK)磷酸化水平降低,调节细胞的转移及黏附。另外,本研究发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测对癌细胞的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妇科常见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

[2] Tan L,Zahra M. Long-term survival and late toxicity after chemo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the Addenbrooke's Experience [J]. Clin Oncol(R Coll Radiol),2008,20(5):358-364.

[3] 邹红燕,赵晓利,姚安梅,等.以顺铂为基础的不同化疗方案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的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83-85.

[4] Ohno T,Kato S,Wakatsuki M,et al. Incidence and temporal pattern of anorexia,diarrhea,weight loss,and leukopenia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treated with concurrent radiation therapy and weekly cisplatin:comparison with radiation therapy alone [J]. Gynecol Oncol,2006,103(1):94-99.

[5] 翁文采,张萍,赵泐,等.双侧髂内动脉置管持续化疗灌注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8):1000-1001.

[6] 余雷,谭国胜,向贤宏,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癌症,2009,28(4):402-407.

[7] Yang L,Parkin DM,Li LD,et al. Estimation and projection of the rational profile of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a:1991-2005 [J]. Br J Cancer,2008,90(11):2157-2166.

[8] Amaral JF. The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of an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calpel for laparoscopic use [J]. Surg Laparosc Endosc,1994,4(2):92.

[9] Martíndel JC,Blanco JI,Carbajo MA,et al.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by ultrasonically activated scalpel in acute appendicitis:preliminary report [J]. 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02,12(2):111.

[10] 杨黎,王若琳,刘伟靓.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61-62,66.

[11] 王绍佳,杨宏英.IDO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153-155.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9

1.1临床资料

2008年10月—2009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a(FIGO分期)宫颈癌患者180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经病理确诊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9例。2009年1月—2014年7月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Ⅰa2~Ⅱa(FIGO分期),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40例。经病理确诊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8例。将淋巴结转移47例为研究组,无淋巴结转移173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年龄30~75岁,对照组年龄31~74岁。2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7例因局部病灶较大或明显浸润阴道穹窿部,术前接受腔内放疗,A点剂量为15~20Gy,腔内放疗后2周行手术治疗;3例术前腔内放疗+新辅助化疗1次后2周行手术治疗;3例介入化疗治疗后2周左右后行手术治疗;1例术前新辅助化疗2次后2周行手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10.0,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淋巴结转移特征

220例手术患者中,经病理确诊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47例,占21.4%。其中Ⅰa1期1例,Ⅰb1期19例,Ⅰb2期2例,Ⅱa期25例。8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阳性(其中1例淋巴结大与周围粘连无法切除),5例髂总淋巴结转移(单一转移1例,多个淋巴结转移4例);47例盆腔淋巴结转移中(单一转移18例,多个淋巴结转移29例,左右盆腔均转移17例)。

2.2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表明:研究组肌层浸润深度>2/3者21例(占44.7%),对照组21例(占12.1%),肌层浸润深度>2/3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脉管内瘤栓阳性者33例(占70.2%),对照组24例(占13.9%),脉管内瘤栓阳性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两组肿瘤直径(≥4cm)、肿瘤类型(内生型)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术前辅助治疗无关(P>0.05)。

2.3淋巴结清除数目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在本研究资料中淋巴结清扫数目≥20个93例,占42.3%,其中≥20个淋巴结例数,研究组27例(27/93),占29.0%,淋巴结清扫数目<20个127例,研究组20例(20/127),占15.7%。2.4术前辅助治疗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研究组患者中,行术前辅助治疗2例,占4.3%,其中1例腔内放疗,1例术前腔内放疗+新辅助化疗1次;对照组173例患者中,行术前辅助治疗12例,占6.9%,其中6例腔内放疗,2例术前腔内放疗+新辅助化疗1次,3例介入化疗治疗后2周左右后行手术治疗;1例术前新辅助化疗2次后2周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虽未被纳入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却是判定预后、选择治疗措施的重要影响因素[4]。研究表明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宫颈癌主要转移途径,Ⅰ~Ⅱa期的宫颈癌患者若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可达84.9%,而有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则降为64.8%[5],但即使是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仍有11.6%的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6],因此要提高早期宫颈癌疗效、改善预后,准确判断有无肿瘤转移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组47例患者中常规病理脉管内癌栓阳性,占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脉管浸润与淋巴结状态高度相关,后者在Ⅰ期和Ⅱ期宫颈癌患者中,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7-8]。另外也有报道认为它与淋巴结阳性的位置相关联[9]。有研究表明在Ⅰa2~Ⅱa期肿瘤患者中,采用切片中的淋巴脉管浸润密度即百分比,作为评估,显示它与淋巴结转移风险呈显著相关[10]。TakedaN等[11]通过多因素分析也得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是早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手术发现淋巴结阴性,而脉管间隙受侵,术后采取盆腔放疗(1类证据)和/或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化疗为2B类证据)。所以在临床上将对照组24例(占13.9%),脉管内瘤栓阳性,未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均术后采取辅助治疗。有报道[12]深肌层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1)。本组资料单因素分析发现,宫颈癌淋巴转移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肌层浸润深度>2/3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淋巴结清除数目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之一,有研究报道[13]淋巴结切除数目≥20枚者较淋巴结<20枚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显著升高。在本研究资料中淋巴结清扫数目≥20个(93/220),其中研究组27例(27/93),占29.0%,<20个淋巴结例数(127/220),研究组20例(20/127),占15.7%,其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淋巴结清除范围未能完全达到20枚/例这个标准,淋巴结清除数目不足,可能遗留肉眼无法看到的转移病灶,造成治疗不彻底,导致术后早期复发或转移等,从而影响预后。有研究报道肿瘤直径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刘倩等[14]对北京协和医院20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病理资料研究分析,肿瘤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20.37%,肿瘤直径≤2cm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9.52%(P=0.039)。本组资料中研究组肿瘤直径≥4cm者(占44.7%),对照组(占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外文献[1]报道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不一致。Berek等对102例(52例转移)Ⅰ期及Ⅱ期宫颈癌统计分析发现,宫颈肿瘤>4cm者,82.2%发现淋巴结转移,<2cm者无淋巴结转移[15]。国外有学者对Ⅰ期宫颈癌的研究显示,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与淋巴结转移和阴道宫旁转移无关,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本研究组肌层浸润深度>2/3、脉管内瘤栓阳性、肿瘤直径≥4cm和内生型肿瘤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淋巴性瘤主要治疗方法篇10

【关键词】 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of 14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 during the past 12 years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The disease had obviou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for example, it is commonly located in small intestine especially ileum; often with diarrhea and stool blood; unidentified coming and going high fever, and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by antibiotics; intussusceptions or intestinal obstruction often be found among those cases; radiography check shaves aneurysm-like change in the intestinal wall. Performed palliative resection when radical resection was difficult, in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long-term viability. Conclusion With the relatively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not so difficult if the disease were emphasize from every aspect.

【Key words】 Intestinal malignant lymphoma; Diagnosis; Treatment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较少见, 主要与肠道炎性疾病中克隆氏病、肠结核以及肠癌鉴别。本院2003~2014年12年间共收治14例患者, 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12.84%(14/109), 现把病例及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中, 男9例, 女5例。年龄19~77岁。淋巴瘤位于十二指肠2例, 小肠8例, 回盲部3例, 横结肠1例, 单个肿瘤13例, 2个肿瘤1例。病史最短25 d, 最长2.5年。

1. 2 主要症状及体征 全部患者中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8例, 血便8例, 恶心呕吐9例, 消瘦7例, 发热6例, 腹部包块10例, 贫血11例, 肠梗阻11例, 肠套叠2例, 肠穿孔1例。对9例患者做放射性检测, 对小肠灌钡气检查对比显示不同部位肠壁缺损严重, 黏膜紊乱, 管壁僵硬, 钡剂通过受阻。

1. 3 病理分型 对所有病例均实施手术切除做病理检查, 证实患者均属于B淋巴细胞型。

1. 4 手术方式 对所有患者(14例)均进行病变部位肠段切除及区域性淋巴结清除。

2 结果

术后有78%的患者接受化疗继续治疗, 最长存活期为8年, 最短2个月。

3 讨论

3. 1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肠道黏膜下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是最常见的淋巴癌类型。小肠部恶性淋巴瘤约占其他部位淋巴瘤的50%左右[1];结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极为少见, 约占0.5%[2]。本组14例患者中, 小肠9例, 结肠5例, 发病机制明显小于小肠部位的发病率。

3. 2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无特异性征象, 患者常以反复腹痛, 全身乏力, 恶心, 呕吐, 腹泻而就诊, 易被误诊为肠炎, 菌痢, 克隆式病, 而大多数患者是在出现腹部包块, 肠梗阻或肠穿孔, 经手术探查后确诊。本组2例患者反复高热39℃, 用抗生素无效, 而对激素敏感, 才被高度怀疑是淋巴瘤, 经手术证实。结合本组患者, 作者认为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有以下特点:①病程短, 进展快, 全身症状重;②好发于小肠, 以回肠多见, 常表现为不全肠梗阻症状;③慢性腹泻, 不明原因的反复高热, 用抗生素无效;④X线检查, 肠管病变较长, 多超过5 cm。本组14例病变长度均为5~15 cm, 这与肠癌的局限性浸润是不同的;⑤易发生肠套叠, 因为肿瘤呈增长型生长, 肿瘤突入肠腔, 而肠壁浸润较轻, 肠蠕动时肿瘤即被挤向前形成假蒂, 发生肠套叠。本组有2例是此种情况。故对成人不明原因的肠套叠, 应考虑淋巴瘤的可能。

3. 3 治疗肠段部位的淋巴瘤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切除术为主, 这样不仅能良好的控制局部发展, 也能起到减轻病症的作用, 还能预防不必要的穿孔和出血情况。对局部性病变部位原则上应做肠段切除和清除;对分布广泛的病变部位应倡导姑息性清除。术后应及时以化疗和放疗辅助治疗。单用放疗, 照射野以外的病灶复发可高达60%[3], 化疗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全身性病变。常用的化疗药剂为联合应用丝裂霉素、长春新碱、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甲基苯肼、强的松、氨甲喋呤。化疗效果是好的, 化疗时间持续5年, 但应注意其毒副作用。

3. 4 预后与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等因素有关, 其中临床分期尤为最要, II1E期(区域性)和II2E期(远处淋巴结侵犯)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0, 而III期(横膈两侧器官受侵)或IV期(侵及肝脾的广泛弥漫病灶)的中位值生存期仅为180 d。因此, 早期治疗对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患者甚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第1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41-143.

[2] 吴菲.结肠罕见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 1995, 15(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