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05-31 15:22:43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科技“核心期刊”;评定问题;遴选方法;指标体系建设

“核心期刊”已经成为当前衡量一个杂志学术地位的基本指标。能否进入“核心期刊”的队伍,对一个杂志社,特别是学术期刊和技术期刊来说,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因为被评为“核心期刊”就意味着杂志学术水平被社会承认,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可以得到中国所有的高校、研究所等职称评定机构的认可。杂志能否进入“核心期刊”,更是杂志社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导航标!

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现状

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与繁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量的增加,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1949年建国时,我国有科技期刊80种,1956年增至200种。1978年新闻出版署成立,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对全国正式出版期刊进行了重新登记,换发了新的期刊登记证,获准正式出版期刊6 000种,其中,自然科技期刊2 800种(占48%),10年增长了7倍。2005年经过整顿提高,期刊稳定在4 957种。[1]二是已办期刊质量的不断提高,这是期刊整体质量的根本保证。在期刊总量迅速上长的同时,如何有导向性提高期刊质量,成为期刊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评价“核心期刊”就产生了。

1992—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先后有4版问世。纵观4版《总览》中的核心期刊,特点显著:一是刊源数量不等:第1-3版《总览》的候选刊物约1万种,分别遴选出2 174、1 596和1 571种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约占期刊总量的21%、16%和15%。第4版《总览》待选刊源约1.2万种,最后筛选出1 798种核心期刊,入选率为15%。[2,3]二是核心期刊的筛选指标不同:编制第1版《总览》,主要采用载文量、文摘量、引文分析综合筛选;第2、3版《总览》增加了“影响因子”;第4版《总览》将“他引量”和“获国家奖或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2项指标纳入筛选指标,去掉了“载文量”。[4,5]

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引导效应不力

科技核心期刊是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期刊”战略的实施应该结合我国科技计划重点方向、科技发展的学科优势和新生长点的实际格局,遴选一批国内领先和国内重点培育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支持。可是,在我们现行的“核心期刊”遴选指标体系中,没有这方面的指标要求,使其学术引导效应严重不力。

(二)“影响因子”对“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评价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作为“核心期刊”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影响因子,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分子,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二是分母,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有实质性的论文和述评的数量。活跃的学科其期刊的影响因子要大大超过不活跃学科的期刊。有的学科领域的研究比较窄,从事同一领域或相关领域研究的人数不是很多,即便所有有关的科学家都加以引用,其引用次数也不会很高。所以,某一期刊的影响因子高,只能说明该刊的总体质量高,并不能得出该刊上发表的所有论文质量都高。[7,8]

(三)科技“核心期刊”缺乏人力资本质量评价

纵观4版《总览》中的“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期刊采编人员综合素质评判指标缺乏。期刊业是知识密集的智力型产业,采编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期刊出版质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办刊人员素质的高低。有的科技“核心期刊”编辑部只有1个固定编辑,为了节约出刊成本,其他采编人员都是聘用无业人员,他们没有学术专长,也不懂期刊行业知识,只是完成错别字校对等低级工作。所以,科技“核心期刊”缺乏采编人员素质考量,“核心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受到极大的质疑。

(四)科技“核心期刊”的行业分类不明确

科技“核心期刊”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核心期刊”应该起到行业风向标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发展,人们对科技期刊多样化需求增大,综合科技期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各种专业期刊应运而生。同一行业、同一研究领域可能出现多种刊名的科技期刊。这些期刊如何提升其质量,行业内的科技“核心期刊”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为同行业科技期刊标准化、规范化、高学术水准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三、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遴选原则与方法

(一)遴选原则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

(二)遴选办法

1.遴选范围。创刊5年以上的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按国家有关规定,期刊社必须满足采编人员数量和质量规定的科技期刊;优先考虑我国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科技期刊,优先考虑具备集约化发展趋势、由全国性学术社团或科研机构主办的优秀科技期刊。

2.遴选指标体系建设。(1)定量指标:一是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各种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二是知名度指标,包括被国内外要数据库,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被国内外重要文摘期刊收录情况;被国内重要图书馆,特别是与专业相关图书馆收藏情况。(2)定性指标:一是编辑队伍考核。对编辑人员从数量到质量进行严格审核,这是保证期刊质量的持续提升的基础。执行主编或常务副主编必须具备该专业期刊高级职称或相当于该职称的学术水平,并在本专业有持续的在研项目,使其学术水平有不断的提高。其他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必要的数量都要有所要求。二是期刊编辑部要有良性的经济循环和较高的社会效益考核。三是期刊在评定期内的获奖情况,以及期刊中论文获奖情况。

(三)遴选程序

1.自愿申报。由期刊主办单位直接向当年的“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2.资格审查。由“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按照遴选原则、范围和评定指标的要求对报送的“核心期刊”评定材料进行严格审查,本着宁缺勿滥的责任精神严格资格审查。

3.评审。对于资格审查通过的申请材料,交送当年的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进行集中评审,由申报单位简介报送材料,然后进行评委质疑答辩,最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择优选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核心期刊”。

4.公示。由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对评审通过的被选“核心期刊”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示。公示期内,“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对于有异议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严格处理,还公正于民。

5.审定。公示期满后,根据公示反馈意见,由“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上报当年的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最后研究正式批准当年科技“核心期刊”,并向社会公布当年入选的期刊名单。

四、强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强化科技“核心期刊”组织管理体制

我国现阶段,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工作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政出多头,管理分散,即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各个部委、部分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些经济实体都可以进行“核心期刊”的评定工作,形成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不仅给科技“核心期刊”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科技界科技评价和人才激励造成导向混乱,无所适从。因此,必须强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笔者建议: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设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由该办公室牵头组织三年一度的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和监督工作。

(二)实施科技“核心期刊”的分类指导,个性化管理

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性质的期刊,有时缺乏可比性。要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管理,应对不同类型的科技“科技期刊”实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克服“一刀切”管理带来的弊端,使科技期刊遵循不同性质、社会功能、社会需要而科学合理地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对其实施正确引导和宏观管理。

(三)强化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风向标作用

在核心期刊的评审中,期刊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杂志要想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提高杂志的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但是一个杂志要想在短时间内有一个大的改变难度很大,很难想象许多高水平的论文会选择一个非核心期刊来发表。提高杂志影响力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让读者能更方便地读到自己杂志,杂志文章被人阅读的多了,引用的概率自然就会提高,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扩散因子也会随之提高。

目前,读者来阅读杂志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到图书馆查阅或自己订阅,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到互联网上查看,而且到互联网上查询的比例越来越大,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期刊编辑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扩散作用,提高期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朱晓东,宋培元,曾建勋.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及管理政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6):1045-1049.

[2] 庄守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 林被甸,张其苏,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 戴龙基,张其苏,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戴龙基,张其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公晓红,冯广京.我国期刊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82-188.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2

关键词:科技期刊;档案管理;有效利用

引言

在编辑科技期刊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资料稿件,包括论文原稿、修改稿、抄正稿、介绍信、审稿单、作者与编辑往来信件等资料,在文章发表与推广后处理的遗留稿外资料非常多。那么,如何有效整理、保存这些资料文件,并挑出没有价值的资料,对期刊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非常重要,也是保障期刊编排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规范的科技期刊档案管理也为今后的查询、参考和利用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做好科技期刊管理工作对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社会进步都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科技期刊档案内容及类别分析

1.技期刊档案应收集的内容科技期刊档案内容非常多且复杂,在整理和收录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各种请示与批复文件,包括创刊、停刊和复刊等;②历届编辑委员会成员的名单资料;③制定的办刊方针与章程;④广告经营许可证和期刊登记证等各类有效证件;⑤出版情况统计报表等资料原件;⑥与其他刊社交换的期刊;⑦编辑委员会会议记录及定稿会记录;发行合同、印刷合同和发行计划文件资料;⑧日常工作中的编辑部大事纪;⑨出版后的发排稿件、出版样书、校对室校样资料、作者校样、每一期的稿外资料,包括原稿、介绍信、审稿单、退修信以及编者作者往来信件等。在复杂多类的科技期刊档案资料中,工作量最大,最繁琐的就是稿外资料的收集整理。但如果在每出版一期期刊就做好整理、归档管理工作,则能大大减少工作量,若一直积压累计,那么在整理时就要面临非常浩大的工程量。

2.科技期刊档案常见类别科技期刊档案不仅具备复杂、丰富的资料内容,且期刊档案的管理还需要涉及到期刊报社日常经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中。本文针对科技期刊档案主要内容,将其归类整理为以下几个常见的类别:①作者库、审稿人库以及编委会档案;②各项政策法规、法律制度以及相关文件类档案资料;③各主体之间的往来稿件资料档案;④学术活动类、学术研究以及人才资料档;⑤编辑业务档案;⑥财务档案;⑦本刊出版物档案,或者与他刊交换出版物档案;⑧获奖资料档案;⑨宣传物、评价数据类档案等等。

二、科技期刊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档案管理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管理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是对历史资料、数据的原始记录与储存,其在文化层面上反映出经济物质成分中的精神价值凝聚力,又反映着上层建筑观念形态。而科技期刊档案在办刊过程中记录了一切历史数据,全面、真实的记录并反映出科技期刊在办刊、经营、发展、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科技期刊档案的记录蕴含非常丰富、深层次的信息资料,在总结日常工作、办刊经验教训的同时,还能成为其指导刊物,从而利用有效的资料数据,研究并开发出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同时,科技期刊档案也可以作为衡量、评价办刊质量,刊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此外,从信息资源层面分析,科技期刊档案还能为刊物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借鉴,在保障刊物稳定、长久发展的同时,其资料也具备一定的参考功能、评价功能、服务功能。

2.科技期刊资料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基础科技期刊档案还可作为个人成长历史的见证资料。一个优秀著名的科学家,个人的成长发展资料以及科技档案资料必须完整无缺,他的档案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珍贵的个人论文和资料还可以用于国内外学术界引用和研究中,例如我国知名传染病学家李赋京教授,他是国际上首先发现钉螺卵的专家,并在安徽省发现了新的钉螺物种,国内外科学家将其定名为“李氏钉螺”。他的论文资料为国内外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借鉴和帮助作用,为我国消灭钉螺、消灭血吸虫病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此外,科技文献资料也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基础。国家发展科学,构建科学大厦必须要依托坚实的根基,科技期刊资料作为历代著名科学家辛勤奋斗、累计的资料根基,任何科研工作都需要在根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不断前进。若科学家和研究学者能有效利用科技文献资料,不仅能极大促进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能为减少人力资源、研究资金和物力资源的浪费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对于科研单位来讲,科技期刊资料是对干部任免、职工奖惩、聘任以及出国留学等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科技期刊档案管理的主要方式

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开展,而在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下,科技期刊档案管理方式也必须朝着管理实效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方向前进与发展,将传统的经验管理转为科学、动态管理。在对科技期刊档案进行日常管理过程中,编辑部首先就要做好档案资料的整理、归类和保存工作,管理内容一般为日常的文件管理、往来稿件、审稿意见与修改内容等与期刊相关的资料。该阶段的科技期刊档案管理常应用分类管理、按年代管理方式开展,这也是日常稿件和文件的主要管理方式。分类管理则能有效归类期刊档案,并按照具体需求高效查找和利用文件资料。现如今,在科技水平和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刊社的编辑部门在整理、保存期刊档案时,也要重视起纸质版档案资料与电子版档案资料的协调、平行保存,这种管理方式正是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2008年,国家档案局联合教育部门制定颁发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并在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对纸质档案资料以及电子档案资料同时、平行归档,其出版物类型包括高等院校自行编辑出版的学报、本校出版社出版物的审稿单、原稿以及其他学术刊物、样书出版发行的各项记录等。在管理电子版档案资料时,要重点关注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密性,通过在储存数据资料的计算机上安装防护软件和杀毒软件,设置安全密码等,并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从最大程度上保障档案资料的完整、安全性。高校部门的科技期刊档案管理除了要编辑部进行基础的整理保存外,还必须向学校档案室、图书馆提交纸质资料,并加以保存。科技期刊档案管理资料作为档案管理基础内容,其必须积极配合学校档案管理具体要求,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其提出详细、准确的管理要求,以此保障科技期刊档案管理整体质量。

四、科技期刊档案工作管理工作

1.对下发文件进行归档科技期刊所采用的是审批制度,因此科技期刊是不能由个人随意办刊,科技期刊的办刊人员主要是学会、协会等学术机构所设立的期刊编辑部,科技期刊办刊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出版要求,同时也要严格遵从所属单位的各项工作要求。科技期刊的负责人需要根据文件资料下发的年份、单位以及内容进行分类归档,对下发的重要文档需要进行备份存档,避免由于留存时间过长出现文件破损问题。对于下发的行政文件需要细细浏览,在对其进行全面阅读了解后,再对文件进行存储分类。

2.对稿件相关资料进行归档稿件相关资料为作者信息、手稿记录、稿件查收记录以及专家审稿意见等,对于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而言需要将稿件相关资料进行有效分类归档。由于现阶段科技期刊主要采用网络采编系统来进行稿件收稿、外审以及退修等工作,因此能够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工作灵活性,同时也便于稿件相关材料的存稿。管理人员不仅可以借助采编系统对稿件资料进行档案管理,同时也可借助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材料管道。为了避免电子档案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稿件材料丢失,可配备不联网的电脑对文件进行备份保存,同时也可选用线上数据库进行保存。

3.对稿件财务工作资料进行归档科技期刊中的稿件财务主要是指办公经费、稿件相关经费及其他费用。涉及到期刊经费的管理工作极为重要,为此需要做好稿件财务工作的归档工作。科技期刊负责财务工作的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产业规定执行财务纪律,对不同类型的经费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对部分重要材料进行备份留档,在进行工作交接过程中,需要在第三方监督下完成交接工作。

五、科技期刊档案有效利用的具体建议

1.增强档案管理与利用意识规范、有效的意识是保障科技期刊档案充分利用的基础与前提,意识层面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编辑部人员还是部门领导者,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档案意识和情报意识,积极主动、大力支持档案资料收集,并参与进去,发挥自身的作用。同时,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开发科技期刊档案资料信息价值。总之,在科技期刊档案管理与应用过程中,作为最基础的因素,各个人员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意识、发展意识和共享意识,为提高档案资料管理与利用工作成效做出不懈的努力。

2.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科学开展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刊社编辑部在管理科技期刊档案时,存在缺乏专门管理人员的问题。档案人员配置缺失的情况下,编辑人员的压力就变得非常大,并对他们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充分的档案管理意识,还需要在日常中学习各类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与有效利用技能。但由于编辑人员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大多都是“半路出家”,因此重视专门档案人员的培养非常重要。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要求编辑部门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掌握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要求、特点和规律,科学开展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3.建立完善的机制,创新科学方法开展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科技期刊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应形成一个系统的机制,并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中服务于日常工作。刊社编辑人员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积极创新新的管理方式,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自觉积累、利用档案资料,探索信息资源获取新渠道,将档案的整理工作转为二次开发利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创新档案管理方式时,要将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优化工序积极与先进技术相结合,使其朝着先进化、有序化前进。例如,应积极实现档案资料信息化处理与信息化储存、信息化采集、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等。

4.借助档案积累科技期刊的办刊经验科技期刊档案能够为期刊编辑部提供各项工作管理需求的档案材料,同时也是科技期刊进行年终总结以及评刊的重要参考材料。科技期刊档案作为记录刊物发展历程重要载体,能够为刊物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保证,同时丰富科技刊物的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对数据档案进行评价管理,能够帮助科技期刊找出自身与同类刊物的差距,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借助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同类刊物评价比较,借助横向比较以及纵向比较,找出科技期刊与其他同类刊物的之间存在的变化,对影响科技期刊发展的有利因素以及不利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刊物整改措施。需要保证科技期刊档案管理资料的完整性,为科技期刊评比材料的提供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期刊的获奖与选择系统性材料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为此科技期刊编辑部需要重视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通过对获奖资料以及宣传物图片档案进行大力宣传,继而有效提升科技期刊的知名度,为科技期刊办刊方式的创新提供参考。办刊协作单位以及广告业务档案是科技期刊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信息来源,为了实现对刊物客户资源的有效稳定,编辑部门需要利用相关档案与刊物内的业务单位及时进行沟通联络,利用科技传媒的应用优势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保障。

5.借助档案对科技期刊办刊资源维护网络投稿系统的建立应用能够给稿子资源的电子化管理带来便利。对于科技期刊管理者而言,审稿专家、作者以及协作办刊单位等都是刊物的重要社会资源、学术资源,为此科技期刊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专家库档案资料,对撰稿人的科研动态进行实时跟踪交流,同时也要对刊物内的审稿队伍进行优化,实现与行业内专家学生的实时跟踪交流,实现对科技期刊办刊资源的有效维护。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科技期刊;竞争力;文化强国;提升方法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策略的推行,科技期刊的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期刊市场中各类期刊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范围、竞争手段和竞争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而这也将科技期刊业中存在的发行量少、读者面窄等问题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科技期刊必须要从分析自身出发,顺应文化建设潮流,采取相关提升方法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一、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科技期刊竞争力就是期刊在长期发展中,其自身所获得的能够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科技期刊的竞争力主要可以体现在读者群、发行量、期刊质量、人才开发及效益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影响期刊竞争力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期刊内容、读者态度以及品牌形象等,其中期刊内容是衡量期刊竞争力高低的前提,是影响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基础,是科技期刊的立足之本。而读者态度则直接反映的是期刊在市场中的影响,是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读者态度会直接影响期刊发行量、期刊经济效益,因而期刊经营人员应该重视读者意见,将为读者服务的观念放在提升期刊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品牌形象是期刊经过长期发展之后形成的一种期刊形象,良好的期刊形象对期刊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增强期刊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是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外在物质表现。

内部因素则包括办刊理念、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营销网络、管理模式等内容,其中办刊理念是科技期刊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核心。一家期刊的办刊理念直接决定了期刊内容、期刊形象,甚至期刊发展道路等。先进的办刊理念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人力资源则是期刊竞争中最具有变动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是影响科技期刊竞争力形成的关键。而另外几项影响因素信息资源、营销网络和管理模式都是科技期刊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时必须考虑的几项影响因素。

二、科技期刊竞争发展现状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科技期刊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期刊数量和规模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与国际期刊还具有一段差距,使得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期刊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业中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期刊内容更新慢、期刊为读者服务的意识较差、办刊理念落后、市场运营能力较低,这使得我国科技期刊的自身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多数科技期刊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是遵循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其办刊理念、经营手段都落后于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很多科技期刊因为不适应市场经济竞争而失去发展竞争力退出了经营市场。很多科技期刊并没有主动去增强和发展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意识,导致办刊水平不断下降,落后于时代潮流。

2.缺少办刊人才

正如上面提到的,人力资源是影响科技期刊竞争力最具有能动性的内在因素,对于科技期刊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很多科技期刊企业中都缺少相应的期刊编辑人才,同时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这样不利于科技期刊的长期发展。同时期刊编辑部的编委、主管单位等之间的权责不清,导致期刊内各项决定和政策的推行效率低下,执行力度较差。加上目前科技期刊编辑部中缺少高素质的编辑人员,编辑素质决定了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的高低,编辑人才的缺乏对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具有限制作用。因而如何培养和引进高素质期刊编辑人才是目前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3.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科技期刊的管理体制还是在延续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体制模式,但传统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期刊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科技期刊由于多是由科技研究所承办的,自身缺少独立自主经营权,因而导致其发展不能顺应市场潮流,与市场联系少,所经营的项目大多较为单一,造成期刊自身竞争力较弱。

三、增强科技期刊竞争力的途径

1.明确办刊理念,塑造期刊品牌形象

办刊理念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基础,对办刊理念进行明确对于确定期刊发展方向和期刊内容具有决定性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期刊业竞争,科技期刊只有通过明确的办刊定位来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并通过品牌形象这一软实力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期刊发行量,推动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很多科技期刊都已经意识到品牌形象在提升期刊竞争力中的作用,但很多期刊在树立品牌形象时缺乏自己的特点,只是参照同类中其他期刊品牌来确定自己的品牌发展战略,而这对于自身品牌的建立发展作用十分微小。科技期刊要想让自身的品牌形象能够迅速确立和发展起来,就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宣传自身期刊的特色和优势,将自身办刊优势中的重点突出来,并且要立足于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积极策划和开展一些读者服务项目,提升自己为读者服务的期刊形象,从而使期刊品牌形象力量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2.积极策划组稿,提高期刊质量

期刊内容质量是期刊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提升期刊竞争力的前提,只有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内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办刊人员应该注重期刊的选题策划,提高期刊内容质量。在期刊信息量方面,办刊人员应该坚持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和选题导向。在选题方面学术性期刊应该注意强调文章的原创性,注意学科前沿研究发展,而技术期刊则应该注意选择研究新方法、新认识、新观点等内容的稿件,而大众类期刊在选题时则要注意将科学性、娱乐性和政治性结合起来。同时策划组稿方面,科技期刊还可以邀请学术领域中的权威专家来撰写相关稿件,在保证期刊信息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期刊的科技含量。另外,为提高期刊内容质量,编辑人员还应该注意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从各种渠道中获取与本刊物学术领域相关的研究信息,以扩充科技期刊的信息量,提升期刊内容质量。

3.深化改革管理体制,健全审稿机制

科技期刊应该从自身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建立健全期刊编委会制度,健全相应的审稿制度,以此来提升科技期刊的竞争力。而编委会的组成则应该根据期刊自身的办刊方向和发展目标来选择合适的编委会成员,以提高期刊审稿质量和效率。期刊编辑部所聘请的审稿人员应该是期刊学术领域中的专家,而且还要热衷于期刊审稿事业。在选择编委时一定要从实效性方面出发,实践证明具有高实效的编委会对于科技期刊自身发展具有内在推动力量。同时编辑部还要注意定期对编委会成员进行一定更新,以使编委会所审核和选择的稿件能够及时跟上科技发展潮流,保证期刊在科技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地位。

4.创新运营策略,强化营销手段

为改变我国目前落后的期刊运营模式,期刊主办单位应该大胆对运营管理进行创新,强化期刊营销手段,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期刊营销部门在制定相应运营手段时应该从期刊目标读者的需求出发,关注读者需求,扩大读者群,从编辑策划选稿开始就要以读者需求为基本,将运营从期刊内容开始做起。在发行上,科技期刊不应该完全依靠传统的邮局发行,而是应该积极建立自身发行渠道,以便能够随时掌握读者需求,把握期刊运营方向。而科技期刊营销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广告,开展和强化广告业务不仅能够增加期刊经济效益,而且还为厂商和用户之间进行沟通建立了通道,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营销手段,因而期刊营销人员应该注重期刊广告业务的发展,在选择厂商方面一定要体现自身期刊特色,并且要多为厂商考虑,加强与厂商之间的交流,为其策划相关活动,真正促进厂商形象提升,这样刊载广告的期刊本身竞争力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当前文化强国建设背景是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机遇,科技期刊应该遵循期刊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和实施有效经营策略,以使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得一席之地,从而推动科技期刊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 宏.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8).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科技期刊 保密 对策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先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在激烈竞争中占得主动。在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科技安全保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科技期刊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大量科技信息,保守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首要任务,也是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做好科技期刊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科技期刊是展示科研和学术成果的窗口,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科技期刊的积极作用是传播信息、交流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推动科技进步。然而,科技期刊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同时,一旦放松警惕,保密把关不严,发生失泄密事件,就会给国家造成无法估量和无法挽回的损失。科技期刊曾发生过几起失泄密事件,给国家造成了损失,教训深刻,科技期刊要引以为戒,加强保密工作。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敌对势力对我国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妄图窃取我国的科技秘密。新形势新情况给科技期刊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科技期刊要提高警惕,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二、科技期刊失泄密风险剖析

(一)保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期刊出版单位往往重视论文的学术质量而忽略保密问题,没有建立健全严格的保密制度或者保密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失泄密风险。大多数科技期刊稿约中保密条款设置过于简单,要求不细;对论文保密审查要求不严,没有严格执行先审密后审稿制度,在审稿过程中易失泄密;编辑保密意识不强,没有把好保密防线,没有重视作者自然信息刊载、参考文献引用、基金项目标注存在的关联泄密隐患。

(二)作者保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我国晋升职称、攻读学位的政策要求要有一定的学术成果,作者为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往往只重视论文的科技含量而忽视了保密问题,把研究成果的关键步骤、原理、工艺过程、技术数据等描述得十分详尽,存在失泄密风险。

(三)科学技术专业面广,不易分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论文涉及的专业面、技术领域越来越广,而保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审稿专家、编辑人员所从事或熟悉的专业知识领域有限,有时分辨不出论文是否而轻易放过,造成失泄密后果。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泄密风险。随着科技期刊网络化进程的推进和办公自动化的实现,网络泄密风险增大。有的作者直接通过互联网将稿件发给科技期刊编辑部,编辑部为提高工作效率,往往通过互联网与审稿专家、作者联系,在网络上互传稿件,使未经审查和技术处理的稿件流入网络。敌对势力为窃取科技秘密,利用网络攻击、植入木马病毒等手段,窃取科技期刊编辑部计算机信息。另外,权威信息机构,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机构,一般是完全依据期刊编辑部提供的全文数据完整地、不加甄别地置于网上,易扩大泄密范围,或造成某一技术相关信息的泄露,引发关联失泄密。

三、科技期刊防止失泄密的对策

(一)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1.期刊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期刊管理部门应前移保密管理工作,狠抓保密教育、保密检查,努力提高编辑出版单位的保密意识。如定期举办保密教育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定期以简报的形式通报保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剖析典型事例,做到警钟长鸣,提高编辑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业务识别能力。同时,期刊管理部门应随时检查期刊出版单位对保密工作的落实情况,以检查促工作,提高编辑人员的保密责任心。

2.作者单位应加强保密管理。作者单位应建立健全专门负责保密工作的机构,积极开展安全保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所属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和责任心;建章立制,严格管理科研成果,对所属人员拟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严格的保密审查。

3.主管主办单位应重视期刊的保密工作。一般来说,期刊主管及主办单位对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比较重视,而对期刊的保密工作关注甚少。其实保密工作是科技期刊的首要大事,出了问题就会“一票否决”,受到严厉处罚。为此,科技期刊主管及主办单位要高度重视期刊的安全保密工作,常抓不懈,实现期刊安全保密工作和质量提高“两促进,双丰收”。

(二)提高作者和编者的保密意识。作者是科技论文的最初生产者,增强作者的保密意识,是科技期刊保密工作的治本之策,要注重对作者的保密知识宣传。为此,科技期刊除在“稿约”中设置保密条款和要求作者投稿时递交所在单位保密部门提供的论文保密审查报告外,还要主动与作者沟通,询问稿件是否,介绍对内容的技术处理措施,使作者正确处理好论文的发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期刊“补白”或图片的形式宣传保密知识,以提高作者、读者的保密意识。

编辑是稿件出版前最后的保密审查者和把关者,其保密意识、责任心和技术处理能力非常重要。为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科技期刊编辑部门应加强保密教育,组织编辑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国家有关科学技术的保密规定,增强编辑的保密意识,克服麻痹思想,熟悉保密法规,增强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感。

1.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科技期刊要搞好安全保密工作,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建立健全保密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是关键。要从源头抓起,在稿约中明确提出作者投稿必须由其单位保密管理机构出具保密审查报告,否则不予接收投稿,作者修改过的稿件要重新出具保密审查报告。严格执行《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的有关规定,坚持稿件送审原则。

2.提高编辑的识密能力。编辑应具备安全保密方面的知识,做到“火眼金睛”,对于不得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和关键技术等,一定要做好技术处理和脱密处理。对于不能公开的地名、人名,要用代号来代替,不能将内部资料、技术文件、未公开的学位论文列入参考文献之中,也不能对其中的重要内容作直接引用。基金项目标注时要慎重。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5

论文摘要 分析了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理论研究的现状,认为对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学术期刊的分级在掌握科学的学术期刊分级方法的前提下,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

一、 我国学术期刊分级的现状

学术期刊是以学者为作者和读者对象、报道学术研究成果的定期出版杂志。

因为决定期刊水平高低的因素是复杂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既有规律性的东西,又有偶然性的人为的因素,由此导致那些被认为是著名的期刊也免不了刊登了平庸的论文,而那些所谓无名的期刊却常发表令人拍案叫绝的高质量论文。所以,要对期刊进行准确的分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1994年国家科委就认为:学术期刊分级工作“有必要做,但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常设机构,目前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进行准备。”[1]但是时间过去10多年了,国家科委没有开展这项工作。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1年也承认:“迄今为止,尚未从各类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一角度制定过标准,因为衡量学科众多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准是一件非常复杂、难度非常大的工作,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可以简单地作出评价的。”[2]

无论是《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国家科委,1994年),还是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2002年),著名编辑学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前副署长张伯海先生对此概括为:①期刊无部级、地方级的区别;②目前国家与地方关于期刊的评比与期刊的学术水平无关;③“核心期刊”的认定是民间行为,而非政府行为;④目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还没有制定衡量学术期刊质量的权威标准;⑤新闻出版总署近几年举办过国家期刊奖、全国一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中国期刊方阵等期刊方面的评奖活动,不能认为获得这些奖项的期刊中的学术期刊质量就是高的,不能作为评职称时入选论文的依据。[3]我们认为,这种概括是准确的。

然而,客观现实不允许目前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因为这牵涉到大量的职称评定、成果鉴定、科学研究工作量计算,等等。大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都在考核管理等工作中自行确定了期刊的级别。可见,全国性的期刊分级,尤其是学术期刊分级又是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任务。

期刊分级意义重大:1.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能为学术期刊确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起到积极而科学的导向作用;2.建立学术期刊分级制度,有利于期刊评估工作的进行;3.学术期刊分级能为学术成果的评定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学术和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提供科学的依据;4.学术期刊分级制能进一步调动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5.有利于国家对学术期刊的管理。[4]

由于当时处于该问题的起始时期,缺乏定量分析的相关文献。

二、 我国学术期刊分级实践的简要回顾

尽管国家主管部门没有对期刊进行分级,但现实是我国的期刊品种数却很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期刊数已超过1万余种,其中科技期刊5000余

种,社会科学期刊6000余种。面对如此多的期刊,人们自然要有选择地利用期刊,这样一来,期刊分级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20世纪80年代末核心期刊理论引入我国以后,期刊分级有了相对合理的、科学的和定量的标准。随着分级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学术期刊管理部门和行业在分级问题上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国内许多单位都采用核心期刊理论对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如国内大部分高校在认定期刊级别时,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名录、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名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名录、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等单位组织的《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数据库的期刊名录作为期刊分级的依据。有些单位采用这样的学术期刊分级方法:同时被上述两种以上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而且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列为一级期刊;同时被两种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列为二级期刊,没有被权威数据库收录的列为三级期刊。如此从重要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名录中遴选,并结合有关计量指标和专家评审的方法进行期刊分级,虽然还不能视为十分完美无缺,但目前在没有更科学的分级方法问世之前,此类的分级方法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借鉴。

三、 对理论界关于学术期刊分级讨论的审视

1. 1994年尹玉吉认为,对我国的学术期刊进行分级管理,在标准和依据的把握上,不能片面化,而是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综合考察。强调仅仅用一项指标来确定期刊级别的做法显然有失公允。确定学术期刊分级的依据是做好学术期刊分级工作的基础。我们认为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应主要从学术期刊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掌握和考察。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术期刊主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主办的学术期刊水平和档次;第二,学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也是确立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级别的客观依据; 第三,培养人才的情况;第四,学术期刊发行量的大小,也是确立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指标;第五,学术期刊装帧、编排、校对、印刷质量问题;第六,学术期刊创办历史的长短也应是确立学术刊物级别的一项标准;第七,学术期刊的转载率也应是确立学术期刊级别的一项标准;第八,就目前来看,应该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以及他们联合组织的学术期刊评比是比较全面、客观的,更具有权威性。[4]

当然,尹玉吉的这一探讨,由于当时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显得抽象的东西多一些,定量的东西少一些。

2. 1996年和1998年于鸣镝[5-6]

两次撰文认为,期刊的级别划分依据是:1.依据期刊主管单位划分期刊等级;2.依据期刊出版形式划分期刊等级;3.依据期刊在学术上的重要程度划分期刊等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4.依据期刊质量的综合指标划分期刊等级(包括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发行标准和管理标准共计六项标准)。作者关于“依据期刊主管单位划分期刊等级”是对国家科委《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重复,并且规定已经申明“依据期刊主管单位不能代表期刊级别”。他关于“依据期刊出版形式划分期刊等级”,因为每个人对“出版形式”有着各自的理解,所以说这些不应该成为划分期刊级别的依据。他关于“依据期刊在学术上的重要程度”,这正是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但遗憾的是文章作者最终并没有给出答案。

3. 2000年上半年,《统计与信息论坛》编辑部的崔国平先生认为,决定期刊级别的因素取决于以下11个方面: (1)学术技术水平;(2)转载收录率;(3)权威评价分值;(4)印刷效果分值; (5)裁切装订质量分值; (6)技术加工水平; (7)错字率;(8)编排规范程度;(9)办刊基本条件具备完善程度;(10)规章制度健全程度; (11)出版秩序合格率。[7]

应该说崔国平在期刊级别划分依据问题上,真正有了突破,他由1994年尹玉吉主要找定性依据,转变到了在定量上找依据。

4. 2000年下半年,徐威、刘飚、胡健飞撰文建议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期刊作为一级期刊。[8]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很模糊,既然是划分级别,就应该有一个以上,即有一级就应该有二级,作者没有给出答案。并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确定的“重要期刊”与我们编辑学界的界定不可能是一样的,应该还要深刻,更有根据。

5. 2001年,汪继南、张丽霞就学术期刊的分级问题撰文认为:“以质量分级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分级方法,是最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9]但文章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6. 2001年底,陈图文等撰文认为:“期刊级别划分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唯一依据。”[10]我们认为,陈图文等人所提的“期刊级别划分是衡量论文质量的唯一依据”是不科学的,应该说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是论文本身。

7. 2004年,傅锦彬、张磊等撰写了《高校如何对学术期刊进行分级》一文;[11]2005年,《重庆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傅旭东探讨了“学术评价与学术期刊分级”问题。[12]实际上,傅旭东在这里没有谈学术期刊分级问题本身,而是谈了与之相关的问题。

四、 结论

由上所述,许多文献从理论上探讨了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但实践者更关心如何确定学术期刊的级别,即方法问题。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在矛盾方面都是有主次之分的。学者们所提出的众多学术期刊的分级依据在确立学术期刊质量和级别中所起的作用不可能是等量齐观的,它们之间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例如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应该在注重学术创新程度的前提下,特别注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以及政治路线问题;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则更应将注意力放在学术创新上,放在生产、技术、基础科学等问题的解决与阐释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按照宏观与微观、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分门别类,然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加权平均的办法计算出每一种学术期刊的得分。这样,在学术期刊级别定量分析确定之后,按照得分的多少,学术期刊的级别也就出来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系列工作都要以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工作为基础。另外,以往国家各部门、各系统、各地区开展的多次期刊评估,取得了不少经验,这也是期刊分级工作中应参考的。我们认为在学术期刊级别评比中,各地、各系统均发现了不少学术期刊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即独具特色的栏目,这方面的学术水平也往往代表了国内甚至国际的最高水平,如地方文化研究,分布在各系统、各地区的某一方面的专家的学术成果就是这种“拳头产品”。这种情况在评比中应加以保护和考虑。有的学者提出一级(或者称“优秀”)占25%,二级(良好)占50%,三级(合格)占25%。[8]我们倾向这种观点。我们认为,级别评比应该包括所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期刊,评比结果应该是“橄榄形”的,即两头小,中间大。

学术期刊的级别问题,历来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在学术成果鉴定、职称评聘、期刊评估等一系列问题上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进行探讨意义重大。但学术期刊分级还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研究课题,这项工作的开展,一定要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国家其他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来进行,以确保这项工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期刊管理处.科技期刊无级别之分.健康报,19940201.

[2]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关于学术期刊有关问题的答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1015.

[3] 国家科委.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第一章第六条∥.张伯海.期刊工作手册.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273278.

[4] 尹玉吉.学术期刊级别划分问题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4):9092.

[5] 于鸣镝.再论期刊等级.晋图学刊,1998(4):3435.

[6] 于鸣镝.试论期刊等级.晋图学刊,1996(1):55.

[7] 崔国平.也谈学术期刊的分级问题.编辑学报,2000,12(1):4142.

[8] 徐威,刘飚,胡健飞.与期刊级别有关的若干问题探析.青岛大学学报,2000(3):77.

[9] 汪继南,张丽霞.论期刊等级划分.情报资料工作,2001(4):55、57.

[10]陈图文,等.论期刊等级的划分标准与论文质量的考核.情报杂志,2001(11):74.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期刊社 内部管理 研究

本文就如何利用良好的计划、健全的组织、适当的人员配置、正确的指挥方法、严密合理的控制程序及有效的内部协调[1],科学地开展高校科技期刊社的策划、编辑出版、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日常事务、经营活动等内部管理工作,提出了管理内容、目标与任务、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科技期刊社内部管理的内容体系

1.1 期刊策划管理

期刊的策划是期刊层面的宏观管理,主要涉及到期刊的定位与办刊思路,远、近期的发展规划,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品牌培育与国际化等期刊发展的重大问题。

期刊的定位管理。期刊的定位包括期刊的地位定位,作者定位,受众与读者定位,重点报道的研究方向定位,个性特色定位,价值定位,期刊的学术性和创新程度定位,开放程度定位,市场定位,录排与装帧定位等[2]。

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品牌管理。主要包括重视期刊的稿件质量,研究如何争取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以确保连续刊出高水平的稿件,增加期刊的影响因子;加强期刊的特色化建设,以特色化建设提高学报的质量和影响力;重视期刊的外部特征建设,不断提高封面设计、编辑、校对、印刷质量;努力提高为作者、读者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在作者、读者和业界的影响力;完善内容的丰富性及品牌的影响力延伸[2]。

期刊的国际化。工作内容应包括努力将我国优秀的科技成果传播出去,实现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播“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结合;积极争取sci、ei、ca、medline等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的收录;与国外大型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的方式方法[3]。

1.2 编辑出版管理

编辑工作内容管理应包括:组稿、征稿;初审和选择审稿专家、送审、退稿或返修、编辑加工;每期的组版与责任编辑等。编辑工作流程管理是期刊社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从收稿到出版、发行等一整套的工作程序,它是有效规范稿件处理过程的步骤和行动指南,可以有效遏制处理过程的缺损,减少处理过程的混乱,制止人情、关系稿件的违规流入。编辑质量管理是指对编辑质量的监控工作,包括所制定的编辑工作规范,全过程质量监控的工作程序,考核的方式方法,讲评及奖惩措施。

1.3 编辑部队伍建设与人员管理

主要包括各级各类人员配置与职责范围确定;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机制;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竞争机制;完备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等[4]。

1.4 信息管理

网站管理。主要包括网页设计;系统维护、内容更新;特殊参数的设置;文章的pdf格式上传;网刊发行;过刊浏览与查询;开放式存取等。

日常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期刊社编辑工作流程管理,期刊各类信息管理和工作统计等。

1.5 经费管理

经费的筹措管理。高校科技期刊社的资金来源除了学校下拨的经费,还有审稿费、版面费、广告费、发行费、经营活动等的收入,对办刊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所以,应当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多方资金。

经费的运用管理。科学合理地运用、调度经费,保持适当的结构和周转速度,合理控制费用发生的数额和比率,确保年度收支平衡。

1.6 日常事务管理

期刊社内部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主要包括信息传达,内部事务的协调与衔接,内部考核与考评,邮寄、分发与处理,资料的归档,各种费用的收取及财务处理,会议组织与安排等其他临时性工作。

1.7 经营活动管理

科技期刊的发行。发行渠道主要有自办发行、全国邮政发行、发行单位发行、其他网络(超市、地铁等)[5]。

科技期刊的广告。期刊社应积极寻求独特广告商机,扩展学报的特色性外延,有力补充学报的信息量。重视包括广告经理人和制作人在内的广告人才队伍建设,条件允许,广告人才可以在内部培养;条件有限的话,可以采取外聘广告人才或采取广告业务外包的形式,只要加强内部的监控即可。

科技期刊的经营性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开设读者论坛和读者俱乐部活动;举办相关的学术会议;与国际国内收录、检索机构的版权合作;与科研机构合作创办特色栏目;利用录排人员的专业优势开展录排服务

1.8 期刊社内部组织结构设计

工作部门的选择。期刊社的内部结构除了编辑出版部门以外,还应该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实力和人员情况,设置广告、发行部门,质量控制部门等。

组织结构设计。现行的有直线式结构、职能制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结构、委员会结构、控股型结构等多种现代组织结构,期刊社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不断进行结构优化工作,开展可行性分析和相关的实证研究工作。

2 科技期刊社内部管理的目标与实现

2.1 期刊策划管理

期刊的定位,要结合期刊实际,要考虑期刊的办刊条件、覆盖学科领域在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同一领域中的其他科技期刊目前的状况、本刊的优势条件是什么等诸多因素。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使得自己的定位完全符合实际,准确无误。期刊应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制定科学可行的目标和规划,也要分近期目标和中长期规划。期刊作为媒体, 其核心竞争力由核心竞争机制、核心读者、核心内容和核心团队四部分组成。期刊社应认真研究各部分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好培育工作。通过核心竞争力培育,使得期刊具备超常性、独特性、领先性和延展性,形成期刊品牌。

2.2 编辑出版管理

从编辑出版的第一个环节到最末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去做,从整体上提高质量。要设计一整套编辑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编辑工作制度,确保期刊学术质量的高水平、办刊的严肃性、稿件处理的时效性、稿件处理过程中的正直与诚实,使期刊在读者、作者、业界有较高的威信和公信力。

2.3 编辑部队伍建设与人员管理

期刊社应根据自己的办刊宗旨、期刊定位、目标要求和中长期发展方向来研究和制定自己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严把入口关,坚持德才兼备、因事择人、不拘一格、扬长避短的用人原则,引进高素质编辑出版人才,改善编辑出版人才队伍结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培养工作,不断改善编辑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技能;力求使编辑人员处于最佳配置状态,做到人尽其才,合理使用,使每个人都出发挥出最大效能[6]。

期刊社应建立一整套的包括岗位设置与人员选拔、岗位绩效考核与评价、岗位激励与惩处等制度,加强对社内人员的战略性、全局性和计划性管理。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和庸者下,确保招聘、录用、培训、考核、晋升、奖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性。

期刊社文化对期刊社内聚力、内心力和持久力等作用,对编辑人员的工作行为和价值观能产生巨大的作用。通过建立期刊社的社域文化,使之成为联结和维系期刊社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7]。

2.4 信息管理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7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主管单位: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8189

国内刊号:11-4550/R

邮发代号:2-96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对策;研究

1农业科技期刊的概念、作用

1.1农业科技期刊的概述

农业科技期刊在科技期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其实本着为农业现代化服务,为市场经济服务,为有关科研单位及大中院校服务,为广大农业工作者和农民服务的宗旨[1]。

1.2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2.1科技成果的转化的途径

农业科技期刊是各类农业科技信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可以辅助完成农业科技项目的设定方向、选题及具体项目的实施等各个环节[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表达形式,离不开科技论文、科技报告等,多数在农业科技期刊发表的。农业科技期刊已经成为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刊登在农业科技期刊的文章中的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试验结果等,通过期刊传播,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新技术、新方法,从而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研发人员通过借鉴和学习,使其在此基础上实现融合或者超越,从而产生新的科技成果,当这些成果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就产生了更多的生产价值。在此过程中,农业科技期刊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农业科技期刊刊出的科研成果或新的技术,都向广大农业工作者传递了现阶段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科技信息,提高了农业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1.2.2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类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成果和地位,农业工作者通过农业科技期刊将自己的成果、经验进行发表和交流,促进了农业领域内的沟通,加速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3]。

2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发展概况

农业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主要有研究院、研究所及农业类高等院校,论文内容主要包括各单位的科研创新成果,其中又侧重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试验结果的报道。目前,作者群体主要为博、硕士研究生及其导师和中级及其以上职称的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这类期刊的受众主要也为各类农业院校的科研人员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论文的特点是学术水平高、专业性强,受众有一定的范围及特点。农业科技类期刊重点刊出农、林、牧、农机水利等所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具有指导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科技知识等。同时,报道国内外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与新产品信息。大力推动我国农业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

3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3.1办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多年来,农业科技类期刊都存在重复设置的问题,同一类型的期刊各地重复的很多,形成了竞争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阶段农业技术类期刊存在,在办刊宗旨、内容、形式上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特别是在期刊内容方面,缺乏自己的特色,没有联系地方的实际,形成地方特色的期刊。导致读者群比较单一,为作者服务而非为读者服务。办刊规模小,没有竞争力,只是维持办刊,向上的空间小趋势弱。因很多农业类科技期刊都隶属于事业单位,只是单一的一个部分,因此缺乏集团优势。

3.2期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固化

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有部分农业科技期刊已经进入市场,对期刊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以刊办刊,自筹资金办刊,自负盈亏,自力更生。还有部分农业科技期刊并未改革,还是财政全额拨款或部分拨款。无论是哪种,从农业技术类期刊的现状来看,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办刊模式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还沿袭多年来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所以,很多的农业科技类期刊在期刊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已不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对期刊的需求,运行起来种种弊端突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固化,农业科技期刊编辑部小而分散,多数是非法人单位,依附于事业单位或其他单位,不能进行独立的运作和发展,无法实行自主管理,不能按照编辑部自身的需求发展。没有自主权,没有激励机制,这种固有的运行方式,造成不少农业科技类期刊的发展受阻,没有竞争力,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农业科技类期刊在此形势下,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战。

3.3重复办刊,形成资源浪费

由于大多数农业科技类期刊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创办起来的,各类和农业相关的部门互相攀比竞相办刊,导致同一内容的期刊中央出、地方出,出现重复办刊。这种在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办刊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期刊的正常竞争,在全国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从而导致专业特色不强、效益不高的农业期刊逐年增多,影响了农业科技类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部分农业科技类期刊社规模小,定位模糊,期刊发行量低,受众面窄,效益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出版管理制度的改革,农业科技期刊也在不断的改进,摸索自身的发展路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

4农业科技期刊发展对策

4.1重视人才储备

在出版行业中,对于农业科技期刊而言,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是期刊发展的根本,人的能力和决策决定着期刊的发展和命运。农业科技期刊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兼顾期刊业务和农业知识,所以应重视人才储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第一,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科学的竞争机制,是实现人才战略储备的前提,优胜劣汰,各尽其才,才能形成良好的循环。从农业科技类期刊的现况看,很多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均为事业编制,岗位固定,没有竞争。但国家正在逐步减少事业单位的编制,这种现象也将慢慢消失;第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同样很重要。对工作业绩突出,尤其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工作人员,应给予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的双重奖励,这样就需要科学的激励机制,同时也要鼓励落后的工作人员,从而使杂志社的整体素质提升;第三,建立合理的教育培训制度。教育培训对于农业科技类期刊的工作人员十分重要,因为其编辑校对的是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和试验结果,而这些在不断地更新变化,所以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和深造。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编辑人员也要加强网络投稿平台的操作,及网络出版的探索,不断地补充和学习。不同岗位应采取不同侧重点的培训,从而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教育培训制度是培养合格工作人员的重要环节,建立完整的培训制度,可以不断优化出版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4.2提升学术竞争力

4.2.1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

学术水平是农业科技期刊的生命,期刊的发行和经济情况的运行都依赖于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学术水平反映了期刊的质量,所以农业科技期刊应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农业科技期刊涉及的学科很多,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期刊,学术影响力相比偏低,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2.2重视编委建设,加强学术交流

编委会的设置影响着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今国际一流的科技类期刊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标志就是有一个权威性的编委会。含金量高,实力雄厚的编委专会组成是刊物质量的重要保障。他们可以由不同相关领域的多名专家组成,当然要以农业领域为主,这样有利的保证了刊物的质量和刊物的权威性。为了扩大期刊的受众,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也应加强学术交流。农业科技期刊杂志社应重视和国内外各大科研院所的交流,主要是在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的交流,由于这些活动可以提升期刊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度。

4.2.3主动组稿约稿,力争优秀稿源

组稿约稿不仅可以提升期刊的质量,还可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组稿约稿主要分为泛约、函约、面约。杂志社可以参加一些农业科技类的会议,边学习边宣传边约稿。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经营策略

1665年1月和3月,在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先后诞生了《学者杂志》(Journal des Scavans)和《哲学汇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这2份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至今已有344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医家在苏州府也创办了中国近世最早的科技期刊《吴医汇讲》,至今也已有217年的时间。

在此后至今的数百年间,科技期刊在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轨迹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其为科技研究及学术研讨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无形之中推动了科技的进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科学劳动是“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又以前人的劳动利用为条件”马克思在这里所指的今人的协作与前人的劳动利用,除了科学研究所需的仪器外,最主要的是对以出版物为载体的科技信息知识的历史继承。

英国物理学家丁·齐曼也指出科技期刊“使科学工作的点滴成果能够有系统地发表,这在现代史上是一个转折点——这种把无数成就传送到极为丰富的人类知识宝库的技术,是世纪以后推进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无形动力,因为它发挥了联合的、集体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按其成果来说,远远超过了个人所能做的一切。”因此毫无疑问。科技期刊对科技文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另一方面,科技期刊直接指导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普及提高全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水平。

正如美国《独立周刊》所说:“杂志从有生以来便代表一种智慧的活动。杂志的作用,是从旧材料中编织新的故事,配合时代的潮流改写历史及传记,伸张已经被人遗忘的真理,使健康的知识更能适合人们的口味,化玄奥的科学为应用的知识,向世界上黑暗的角落,以及人类文化的若干隐处,投以搜寻的光亮,发起新的运动并导引旧的运动,高掀警铃使酣睡中的人们自梦中惊醒。扭转那些向后张望的头颈,使它目向前方。这说明人们看重于杂志的科学传播功能,及其在社会进步中的推动作用。

科技期刊同时也是国家创新成果积累和科技竞争力的标志之一,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的内在需求和重要基础,是科学评价、学术交流、科学传承、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因此,切实办好科技期刊,不断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对我国的科研工作乃至科技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科技期刊已超过5000种,占据了国内期刊总数的“半壁江山”,是当今世界科技期刊种类与数量的大国。从数量上看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期刊第二大国,目前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门类较齐全、涵盖各学科、基本能满足科技人员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的科技期刊体系。这无疑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大众科普知识的宣传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与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期刊的总体水平与质量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从中暴露出许多不足。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体制问题。体制制约是科技期刊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科技期刊结构上表现出散、乱、小的局面。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当时历史条件要求,各部委重复办刊现象严重,刊名不同,但是在内容与形式上却大同小异。以我国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期刊为例,现有的《航空工艺表面技术》《电镀与环保材料保护》等期刊分别分布在轻工系统、环保系统、机械系统、电子系统、化工系统和军工系统。分属于不同部门的科技期刊因此就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格局。这使得本身有限的期刊资源无法转化为整合优势,进而打造出极具影响力的精品科技期刊。反观国外先进的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着力于对期刊优势资源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例如英国著名的自然出版集团(Namrre Publishing Group),依托Nure杂志的强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推出新刊,并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出版仅3年的Namre Physies影响因子已达到12,远远超过了物理学领域久负盛名的《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体制的约束给我国科技期刊经营造成了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从创刊之日起,出版经费由挂靠单位全额解决,可以说是衣食无忧,缺乏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或许换句话来说,忽视了科技期刊的产业属性和市场化需求,造成了经营活动的被动局面。二是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效益的现象也时有出现。个别科技期刊向作者收取高额的版面费,降低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要求,使期刊沦为某些赚钱的工具。0有的期刊违规办刊,甚至变相出卖刊号。

当前体制制约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期刊发展的瓶颈,打破现有的科技期刊分块模式,调整期刊布局,实行优化配置,尽快切实实行体制改革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

2、资金问题。目前中国科技期刊多挂靠于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所、学会等,整体规模较小,大多靠有限的政府经费和版面费勉强维持生存,资金短缺。同时,科技期刊发行受众范围较小,专业性强,使得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不成比例现象较为突出。而办刊成本的逐年增加,更是都造成了科技期刊生存的举步维艰。

有的主办单位以片面追求于直接经济效益的短视和偏见,认为科技期刊对本单位的科研没什么贡献,于是减少甚至不再给予经费资助。有的主办单位虽然没有减少经费,但也是几年来一直不再增加。这些都对我国科技期刊的成长造成了重大打击。

虽然目前,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已经拨出一部分经费用以发展科技期刊。但是这些远远还不够,如何拓展科技期刊发展的资金渠道,为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壮大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3、人力资源问题。与其他期刊相比较而言,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要求更高。因为它所要求的不仅是一名合格的稿件加工人员,既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编辑加工技能,深谙各项编辑加工标准,完成新闻学学科价值意义上的一个编辑应该所完成的任务。同时。他必须对所编辑的具有专业性的科技文章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并能给出专业评价。对该专业领域熟悉了解。拥有自身独特的理解与看法。

此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应具有策划选题,合理组织人员,把握期刊发展方向和营造人性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刊物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策划不仅包括办刊方针,读者定位、市场范围的策划,还包括重点栏目、重点选题等方面的统筹安排。

但是在当前,现行的管理体制不授予出版单位选人用人的自主权。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挡不住,有的出版单位成了帮助解决年老体弱职工和了临近退休人员的场所。出版单位能否按需进行社会招聘完全取决于挂靠单位的编制状况。而非出版单位的工作需要考虑。

当然,在当今力求强调精品科技期刊的行业发展背景下。除了需要优秀的编辑人才来保证期刊质量。同样也离不开管理人才的经营规划。长期以来,科技期刊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由此导致了经营意识的缺乏以及发行与广告等基本的营销工作做得不好。绝大部分科技期刊仍处于“等”、“要”、“靠”的阶段,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据2006年调查显示,平均每个期刊人数为5.3人,其中编辑4.4人、经营人员0.5人、行政管理人员0.4人。人才结构不合理。这种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作坊式的办刊模式,与当前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明显不符。

此外,在市场逐步放开的情况下,由于科技期刊的编辑人才流动过大及等因素,使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出现了老年化与年轻化的趋势。部分期刊因为资金的原因,不注重编辑队伍的建设,不注重人力资源的目标管理。使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也直接影响了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

针对此种情况,要是科技期刊在经营上取得成就,我们应做到似下几点:

1、进行体制改革。科技期刊,作为专业媒体有其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大多数科技期刊创刊时期,它们大多属于政府部门、科研所等国家部门的下属期刊杂志,于是无论在内容创新上和经营管理上都受制于此。当科技期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冲击而明显处于劣势时,我们应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所有科技期刊全面分析后,提出期刊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并对不同期刊制定分类发展战略。期刊相关单位及部门要转变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期刊管制和经营观念,给予期刊内容及经营理念的发展自由。要从所有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养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等方面开始改革,从战略层面全方位地制定与市场机制衔接。

除此以外,科技期刊应根据期刊自身的内容和专业优势,按照自愿组合、互惠互利原则,联合行业内有市场发展潜力,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期刊进行集约化的组合和多媒体的整合,向科技期刊集团化方向发展。并以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为出发点,形成本期刊的优势品牌形象。

2、准确的市场定位。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专业化的期刊,有其独特和针对的目标受众群。在鱼龙混杂的科技期刊市场,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针对于此,要想在期刊市场有自己的一杯羹,就必须了解目标读者群的阅读需要,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其中包括内容定位、读者定位及价格定位等。要以此为依据,根据期刊属性、目标受众、创刊方针。信息内容的选取及安排、编辑原则、包装印刷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要制定长期的期刊栏目选题规划,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相对稳定的期刊发展战略。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科技期刊才能从期刊的目标受众的接触利益出发,了解受众的内容所需和媒体接触习惯,并通过期刊发行形式及价格定位进一步争取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和对本期刊的消费,并通过于此,使目标受众对科技期刊形成品牌意识。

3、塑造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品牌作为一种市场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科技期刊的品牌是期刊的创刊理念、内容定位及语言风格的总体囊括,是评价期刊整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期刊品牌的特征表现为企业识别系统的完整性、内容风格的创新性、目标读者群体的针对性性、同类期刊的权威性和经营理念的先进性。把期刊的这些特性作为本刊的建设目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生产精品培育品牌。通过市场营销铸就品牌,通过立体开发延伸品牌,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将期刊产业真正做大做强。科技期刊品牌的塑造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技期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要塑造科技期刊自身的内容及品牌特色,以不断创新为基础强化其品牌,进而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科技期刊品牌形象。

其中,斯刊质量永远是品牌价值的核心内容。尤其对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期刊而言。文章的质量不可小觑。除此以外,要创造科技期刊品牌,必须做到对专业领域的创新及优秀成果要高度重视。通过刊登本学科的学术和业界信息,为科学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促进其相互学习和信息交流。从期刊的长远发展而言,其质量仍是期刊的生命力和核心。

4、建设完善的营销网络,品牌建设要以成熟广泛的销售网络为依托。有了高质量的以、内容为王的期刊品牌核心价值,进而品牌营销即营销网络的建设问题就迫不及待的需要解决。固有市场份额的巩固和新市场的开拓都需要完善营销网络的建设。

新市场开拓通过改变单一办刊模式为多种办刊模式。通过合作办刊、栏目合办等方式充分发挥期刊资源开展活动。与此同时,科技期刊业也可在线下进行以扩大期刊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各类社会活动,如与某品牌进行联合营销等,有利于延伸期刊品牌影响力,开拓新的市场,扩大期刊影响,增加期刊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此外,期刊还可以利用报道或赞助支持科技专业学术会议推介自己,及时利用本期刊所拥有的网络媒体报道本科技领域的重要活动或具有重大突破及很有科学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增强期刊知名度和提高期刊美誉度。

5、灵活的广告经营策略。科技期刊从创刊之初由于其本身的属性,没有资金和经营的压力,但随着期刊的体制改革,期刊需开发期刊的广告资源,运用期刊本身的比较优势吸引广告主。并针对广告主进行在价格、版面策划等方面进行量身定做。

科技期刊广告经营一定要遵守以市场为导向、以受众服务为己任的原则。在价格策略上,期刊应根据其发行量与影响力、同类刊物的广告价格、期刊所在市场的广告总量等多种因素灵活制定合理的广告价格。并对连续刊登广告的长期客户予以适当优惠,以此吸引众多客户并和长期客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除此以外,期刊广告经营部门还应针对广告主的刊播内容进行广告版面和主题的策划,以迎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通过版面策略提高期刊广告经营的时效性,增强期刊广告的传播效果以促使与广告主进行进一步合作。

6、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科技期刊业作为知识密集、人才密集、信息密集的行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编审能力、信息采集能力等都将直接影响刊社的效益,这就要求刊社人才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大胆的创新意识、敏锐的信息捕捉和把握能力等。完善的人力资源机制是实现期刊经营目标,推动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一,要加强期刊内部人员的业务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工作,为员工提供参加业务学习的机会,使他们熟悉并热爱本职工作,提高期刊内部员工的团结协作能力。

第二,与期刊专业领域的全国知名教授、专家和学者建立良好和稳固的关系,以利于运用其在该领域的权威性,塑造和树立本刊的品牌形象。

第三。优秀的稿源一直是保证科技期刊内容质量的重中之重。在此,要保证期刊文章作者的学术和业界经验水平。

第四,要注重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营销能力的复合型营销推广队伍。

科技期刊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科技期刊 期刊现代化 改革基础 责任 质量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241-02

随着时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各个学术领域的科研人员积极展现自己的科研成果,踊跃发表学术论文。面对越来越大的需求,科技期刊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作为学术著作的接收平台,越来越重要。但是科技期刊在学术发展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要发挥自身主动性比较困难,需要不断进步才能引导学术发展方向。客观而言,科技期刊是现代学术发展成熟的重要产物,其作为学者之间互相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各个学术领域研究人员证明个人实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的能动作用,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势在必行。

1 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的影响因素

目前,在科技期刊创办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期刊存在各种弊端和不足,主要有: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复杂不好实施,各个期刊水准不一,宣传保守、影响力较弱,对于教科研等需求无法满足等。而关于期刊现代化改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首先,存在严重的体制化现象,管理方式和规则混乱[1]。其次,科技期刊的编辑技术落后,编辑人才匮乏,信息化发展不足。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科技期刊的影响显著,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不断成熟,整个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不断趋于成熟,但仍有一部分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使用传统、落后的编辑技术,对于新的信息化技术了解不够、应用不足。

2 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的有利条件

在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过程中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存在着一定的有利条件,而这些有利条件对于期刊现代化改革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期刊发行的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具体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相当一部分科技期刊经过长期积累,都拥有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作者体系和相对稳定的稿件来源。科技期刊要进行现代化改革,就必须牢靠依赖期刊质量和优质的作者群体,二者紧密结合便为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期刊要长远发展,必须要具备稳定的稿件来源,这是期刊的生存之本。具备了稳定持续的稿源,才能进一步对期刊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进而科技期刊编辑才能够考虑期刊的后续发展。同时科技期刊质量的普遍提升,也让编辑和作者充分重视自身所投稿件的质量,从客观上实现了科技期刊整w水平的进步[2]。

另一方面,对于科技期刊的办刊条件和技术水平给予充足保障,也是其现代化改革的有利条件。同时,各个层次的科技期刊进行广泛探讨和交流,对于科技期刊水平的提升也会有很大的促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物质水平得到飞速发展,科技期刊的办刊条件得到了实质性提升,不仅办刊技术得到充足保障,编辑理论和经验也得到了极大支持。因此,科技期刊在进行现代化改革时,对于期刊本身的质量提升,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系列有利条件,从而为科技期刊长远发展进步做出重要支撑。另外,随着科技期刊之间交流和沟通机会的增多,各个科技期刊之间的联系更为普遍,通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从而实现经验、理论的互相借鉴,最终为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寻找到合理、有益的帮助。

3 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的基础

科技期刊要生存发展,必须以质量为前提,只有具有高质量的科技期刊,才能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文章,也才能提升期刊本身在学术界的地位。因此,质量就是科技期刊办刊、立刊的基础和底线。要对科技期刊进行现代化改革,就必须充分重视对文章学术质量的把控,选择刊登文章时,首先要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基础,然后从优筛选,选择高质量的文章录用刊登。

科技期刊编订出版过程中,编辑的作用和价值不可替代。科技期刊中的文章是一种汇总了人的主观思维、客观理论知识和学术观点为主要内容的有机整体。因此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意识对于推动期刊的现代化改革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编辑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坚持办刊宗旨,强化自身业务水准,担负起办刊的责任要求 [3]。

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的方向是要求创新和长远发展。创新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创新,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因此,在科技期刊办刊现代化进程中,结合时展的特点,明确自身期刊的定位,坚守自身办刊的理念,为了期刊长远发展而不断创新,为科技期刊综合水平的提升贡献重要作用。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就是结合期刊自身客观实际情况,从版面设计和内容遴选紧密方面融合时代元素,选择性结合具有自身竞争力的因素。通过结合所有对科技期刊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现代化因素,以期能顺利实现科技期刊的改革[4]。科技期刊要想在现代化改革中长远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一支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的团队。要鼓励大家都以刊社(编辑部)为家,真正的认识到家兴我兴,家荣我荣。在刊社(编辑部)的这个大家庭之中,每一人都是老师,每一个人又都是学生,要在工作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要互帮、互学,激发出大家的学习潜能,提升整个团队的素质,同时促进每一个人自身能力的成长。只要有优秀的人才,那么改革就具备了改革成功的基础。因此开发出高素质的编辑人才是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中的重点工作,用好人才则是科技期刊管理者的重要责任,而育好人才则是科技期刊管理者的重要义务。只有真正的育好人才,才能够用好人才。同时,还必须要重视管理者和编辑人员之间的平等有效沟通,尽可能的发挥出人才的创新性。

4 结语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研体系的不断成熟,科研领域各项研究创新与时俱进,新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科技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展现的重要平台,其价值无可替代,因此科技期刊的现代化改革刻不容缓。从目前科技期刊的现状来看,很多科技期刊都没有坚守期刊可持续发展底线,未能从根本上严控论文质量,科技期刊社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编辑人才匮乏,这一系列不足遏制和影响了学术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因此,充分重视文章质量的把控、健全期刊社的管理体制、强化科技期刊编辑的责任担当,明确期刊发展方向,才能最终实现科技期刊现代化改革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徐明.以人为本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以质取胜促进高校期刊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7):17-22.

[2] 贾康.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研究[J].科学时报,201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