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预防与治疗十篇

时间:2023-05-31 15:22:09

肝病预防与治疗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1

【关键词】  妊娠合并  临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

        1  治疗

        1.1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1.1.1 急性肝炎期

        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肝炎也应适当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营养,饮食适宜低脂肪、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轻松的精神状态。

        1.1.2 保肝治疗    

        护肝药物可选择肝宁、益肝灵、肌苷等,有去脂作用,可辅助减轻肝脏负担。多种维生素可改善肝功能,如维生素c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增生,每天2g口服;维生素b6参与脂肪和氨基酸代谢,并可减轻肝炎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每天200mg口服;维生素k可促进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的合成,维生素k 10mg,每天1次肌注。atp、辅酶a和细胞色素c可加入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能促进肝细胞代谢,有利于疾病恢复。

        1.1.3 酌情多次、少量输入新鲜血、白蛋白或血浆

        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改善凝血功能。

        1.1.4 抗病毒治疗

        (1)干扰素50万~100万u肌注,每天1次,3~6个月为1个疗程,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及促进巨噬细胞吞噬肝炎病毒,适用于肝功能尚正常、无显著黄疸和出血倾向者。

        (2)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  乙肝患者可使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注射液4ml,每天1次肌注,一月后隔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的功能。

        1.1.5 中、西医联合治疗

        可获较好疗效,并可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以舒肝理气、清热利湿为主,常用茵陈蒿汤加减,也可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每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亦可用丹参注射液12~16ml,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可改善肝脏血循环。

        1.1.6 重症肝炎的治疗

        (1)保肝治疗每日胰高血糖素lmg、正规胰岛素8u、10%kci 20ml及肌酐20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可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人体白蛋白,每周2次,每次5g;或少量多次输注新鲜血浆也有助于肝细胞的再生。同时富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及某些免疫因子,有利于病情缓解。

        (2)积极防治肝性脑病重症肝炎时,蛋白质代谢障碍,使血氨升高易导致肝性脑病,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天宜<0.5g/kg。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氨和毒素的吸收。服用乳果糖10mg,每天3次;或用白醋30ml加生理盐水60~100ml保留灌肠,以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已发生肝性脑病,给予左旋多巴,开始时0.1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以后每12小时增加0.05g,直至明显好转后逐渐减量。有人主张用支链氨基酸250ml加入等量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每天1次,10~15天为1个疗程,可使昏迷者清醒。

        (3)dic的防治dic是重症肝炎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出现dic需用肝素治疗,因肝脏灭活功能已下降,故肝素用量从低剂量开始,首次给予25mg静脉滴注,以后动态观察酌情调整用量。临产期间及产后24小时内不宜使用肝素,否则可引起子宫创面出血,危及产妇生命。发生dic应及时补充新鲜血和凝血因子。

        2  产科处理

        2.1 妊娠期

        一般多主张早孕期的急性肝炎经积极治疗肝炎继续妊娠。对慢性活动性肝炎,因妊娠可使病情加重,应积极治疗,在病情稳定时终止妊娠。妊娠中、晚期不宜终止妊娠,因此时由于手术、失血、用药、创伤、产程中消耗等可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恶化。肝炎孕妇应避免超过预产期结束分娩。个别重症不适宜继续妊娠者,应在充分准备下考虑终止妊娠。

        2.2 分娩期

        在计划分娩前数日肌注维生素k,每天20~40mg。备新鲜血及各种止血、凝血药物以应急用。阴道条件较好、胎儿不大、估计短时间内产程顺利者,多主张阴道分娩。尽量缩短产程,可在第二产程中使用产钳或吸引器助娩,避免产妇用力。对重症肝炎,如估计产程进展不顺利,在积极保肝治疗和纠正凝血功能后,及时行选择性剖宫产,抢救成功率往往比保守处理要高。产后禁用镇痛药。无论何种分娩方式,都要操作轻柔、快捷,以减少创伤。胎儿娩出后即刻注射缩宫素并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避免胎盘、胎膜滞留,以减少出血。

       2.3 产褥期

        继续保肝治疗,加强营养,卧床静养。必要时补充白蛋白或血,以利肝细胞和伤口的修复。产褥感染可使肝炎迅速恶化。故产时及产后应选择对肝脏损害小的广谱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3  预防

        3.1加强宣教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防范意识。讲究卫生,注意营养,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避免与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患有病毒性肝炎者应避孕,待治愈后1年以上再怀孕。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灸针及压舌板。

        3.2甲型及戊型肝炎

        切断传染源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①保护水源,不饮生水;②粪便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水源;③搞好饮食卫生,禁食不洁及不熟水产品;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⑤注射甲肝疫苗或丙种球蛋白可预防甲型肝炎,尤其有甲肝病人接触史的孕妇;⑥母亲为甲肝者,其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肌注丙种球蛋白可产生被动免疫,阻断甲肝水平传播。

        3.3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预防重点为防止血液和体液的传播:①严格执行献血员、血液及血制品的肝炎病毒检验工作,以杜绝传染源;②妥善处理肝炎产妇的胎盘及被母血、羊水污染的一次性床单、敷料等物,应及时焚毁;③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hbvac)可有效地建立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孕妇未曾感染hbv,而有乙肝患者接触史者,可肌注hbvac,方法为即刻30μg,一个月后l0μg,6个月后l0μg;④母婴传播中乙肝发生率最高,我国乙肝疫苗免疫计划已在全体新生儿中广泛开展,以预防母婴传播。方案如下:不做hbsag筛查的孕妇,其新生儿使用乙肝疫苗l0μg三针免疫接种法。对单纯hbsag阳性或hbsag及 hbeag双阳者,其新生儿第一针用301μg,第二、三针用101μg或30μg的三针免疫接种法。三针接种时间间隔为: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1月龄注射第二针,6月龄注射第三针。经济条件允许者对hbsag和hbeag双阳者的新生儿联合用预防效果更好,有效率可达95%。即出生后即刻肌注hbig lml(>200iu/m),1~2周后开始接种hbvac20μg 3针(间隔同上)。

        3.4婴儿喂养

        产妇在肝炎急性期不宜哺乳,以减少母、婴传播及避免加重母亲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恢复期,如果婴儿在产后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可以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中乙肝病毒含量高,建议不要母乳喂养。

参 考 文 献

[1]姚珍薇,吴味辛.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04).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2

记者:请您先谈谈什么是肝癌?

杨教授:肝癌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小胆管上皮细胞恶变而来的癌症,而继发性肝癌(或称转移性肝癌)是由其他器官或组织的癌转移到肝脏所致。通常所称肝癌是指原发性肝癌,而原发性肝癌中肝细胞癌占95%以上。所以,一般所称肝癌也即指肝细胞癌。

记者:肝癌的病因有哪些?

杨教授:肝癌的病因虽未最终阐明,但研究表明,与肝癌有关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与丁型3种肝炎病毒。我国肝癌病人中95%以上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证据。

摄入黄曲霉毒素也易诱发肝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已发现黄曲霉毒素可诱发动物肝癌。从有关资料来看,肝癌高发于温湿地带,尤其是食用玉米、花生多的地区。不少资料提示,黄曲霉毒素和乙型肝炎病毒有协同致病作用。

饮水污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水质分析技术的进步,人们已发现污染的水中至少有百余种有机物为致癌、促癌和致突变物质。

记者:肝癌好发于哪些人群?

杨教授:肝癌好发于40~60岁的人群,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4倍。经过回顾性和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肝癌好发于“肝癌高危人群”。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肝癌发病率甚高。肝癌病情发展迅速,后果不佳,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

记者:肝癌高危人群指哪些人?

杨教授:40岁以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有慢性肝炎病史者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希望这些人每年至少检查1次甲胎蛋白和B超。

记者:肝癌能不能预防?

杨教授:答案是肯定的!尽管肝癌的流行因素尚未完全弄清,但根据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或者称为“管水、管粮、防肝炎”的七字方针,不仅初见成效,且已成为我国肝癌一级预防的特色。通俗地说,就是不喝污染的水、不吃霉变的食物、预防肝炎(尤其预防乙肝)。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一些肝癌高发地区,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二级预防可概括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就是临床积极治疗。

记者:肝癌早期有哪些症状?

杨教授:肝癌初起并无症状,病人一般不会主动就医诊治。等到症状明显,就医诊治往往已非早期,治疗棘手。肝癌常见的症状有腹痛、食欲不振、恶心、乏力、消瘦,甚至右上腹出现肿块等,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若出现以上症状,尤应警惕此病。

记者:肝癌能早期诊断吗?

杨教授:可以的。自AFP(甲胎蛋白)临床应用以来,肝癌的诊断有明显的进步,一些早期的病例亦因此被确诊。AFP如大于400微克/升,肝癌的诊断大致可以确立。当然,尚需辅以超声波检查,如果发现占位性病变,诊断即可确定。如果能作CT检查,更可诊断明确。

记者:目前治疗肝癌有哪些方法?

杨教授:早期肝癌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以图根治。据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报道,直径小于5厘米的“小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达72.9%。还有报道,直径小于2厘米的微小肝癌,如无血管浸润,手术后5年生存率几近100%,相信其中许多病例可被治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可作介入治疗,即经肝动脉的栓塞化疗。此法疗效可靠,半数以上的病例治疗后肿瘤缩小,部分病例甚至可能重新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而被“二步切除”。放射治疗、局部酒精注射疗法对较小的肝癌亦甚有效;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多作为辅助治疗考虑。

记者:为什么说战胜肝癌,大有希望?

杨教授:乙型肝炎疫苗的应用,已使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将有希望明显降低肝癌的发病率。人类战胜肝癌,寄希望于此。当然,还期待着丙肝疫苗的问世、黄曲霉毒素的清除等。但是,目前需强调肝癌的二级预防。凡40岁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或慢性肝炎患者,应每6个月作1次AFP与超声波检查,以图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3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护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81-0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肝炎,具有迁延不愈的特点,如不及时加以治疗,则容易发展成为肝癌或者是肝硬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目前,该病虽然可以明确确诊,但是还不存在治愈该病的特效疗法[1]。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为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则可以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本文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共研究了54例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的为32岁,年龄最大的为65岁,平均为43.7岁。有3例患者存在高血压,有5例患存在并冠心病。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同时采用心理护理、一般护理以及用药指导等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护理。

2 结 果

经过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54例患者的病情均得以好转或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3 讨 论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具有特殊性,所以应根据该病的特点进行护理。首先在患者入院治疗时,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因为当患者刚开始入院时,对于周围的环境较为陌生,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以真诚与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与患者家属,然后主动向患者介绍周围环境以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情况,并认真询问患者病情,将相关检查与治疗方法告知患者,以便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情绪[2]。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进行交谈,并在交谈当中向患者灌输一些日常保健知识,如患者提出关于预防与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的难点问题以及重点问题,则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疾病,从而消除疑虑,保持最佳情绪状态,并积极接受治疗。相关研究发现,相对于甲肝患者来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时的抑郁程度更深,当病情加重时,则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卑感与绝望感[3]。对此,护理人员应将治疗该病的正面报道告知患者,以帮助其对抗忧郁与恐惧心理。

在患者出现黄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叮嘱其注意休息。让患者卧床休息,以便减少热量消耗与体力消耗,同时预防形成过多的乳酸以及分解过多的蛋白质,加重肝脏负担。同时,让患者卧床休息,也可以使其肝血流量得以增加,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与营养给肝脏,有利于控制病情。当黄疸症状逐渐消退时,可以让病患者起床活动;但需要注意活动量应适宜,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量活动。如患者没有出现黄疸症状,日常生活无需他人照顾,则可以让其进行轻度活动;如患者无黄疸症状,同时血清ALT值正常,则可以在相应指导下,进行部分工作。此外,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无需过分强调补充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等,指导患者多食用鱼、牛奶以及豆制品等,并摄入足量的水果与蔬菜,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摄入过多的高蛋白食品,以预防出现脂肪肝,同时禁止患者饮酒。当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应当指导其食用易于消化的食品,如合并肝性脑病,要严格控制摄入的蛋白质。

因慢性乙型肝炎难以治愈,所以临床用药应做到科学合理,以便抑制病毒的生成,同时将疾病对肝脏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积极预防出现肝癌以及肝硬变。在实际的情况中,部分患者因经过长期治疗而得不到明显的效果,从而失去对于正规治疗的信心。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避免其为了尽快治疗疾病而出现滥用药的现象。告知患者滥用药物不仅不会促进疾病康复,同时还可能导致肝脏负担加重,恶化病情,只有做到用药合理与科学,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对于临床医生所开出的药方,护理人员应积极敦促患者服用相关药物,并不得对治疗方案进行随意更改。

综上所述,要护理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保证期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则护理人员不仅要协助临床医生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将常规护理工作做好,积极预防出现感染;同时还应指导患者定期复查以及进行自我保护。让患者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接受临床治疗,并保证患者合理用药,以预防病情恶化出现肝癌或者肝硬变。

参考文献

[1]喻美贞,帅再亮,余桂珍.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杂志,2010,32(15):9018-9019.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4

酒精性是由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过量饮酒可加重肝脏负担,已知乙醇进入肝细胞以后,经过肝乙醇脱氢酶、过氧化氢体分解酶和肝微粒体乙醇氧化酶系三条途径氧化为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使其代谢发生障碍,从而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严重时可致肝硬化,医学上称之为“酒精肝”。笔者认为预防酒精肝的治疗、预防、护理,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方法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恶心、呕吐、黄疸[1]。可有肝脏肿大和压痛。并可并发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治疗酒精肝的效果好的方法都有什么,酒精肝最我们国家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这种疾病对身体的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大的[2]。

1.1 戒酒 戒酒是治疗酒精肝的必须措施,酒精肝患者戒酒后其预后可得到显著改善。戒酒后,轻型患者可于数周或数月内缓解临床症状及肝脏发生的病理改变。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于数月内缓解脂肪肝症状。对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者,可有效延长器生存期[3]。

1.2 营养支持 酒精肝患者中超过75%的患者营养不良,有资料研究显示,酒精肝患者的死亡风险与其营养不良的程度直接相关,营养不良的程度越重,其发生死亡的风险也越大。对酒精肝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治疗是绝大多数患者治疗方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后续治疗的基础,酒精肝程度严重者,可采用全肠道营养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发挥其潜在的协同治疗效果。

1.3 肝移植 在传统观念例,酒精肝是肝移植的禁忌症,随着医疗器械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酒精肝患者中也逐渐开展肝移植治疗。有资料显示,酒精肝患者行肝移植后的生存期为1-3年,越有10%的患者病情复发,术后是否再饮酒是预测患者是否发生复发的重要指标之一。总之,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方法的,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订治疗的方法,方法合适了,就可以很好的治疗了,可以尽快的摆脱疾病困扰了[4]。

2 酒精肝的预防

预防酒精肝最为重要的是控制饮酒频次及量,避免摄入过多究竟,加重肝脏的解毒负担,确保肝脏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应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肠及肝脏的负担。

3 健康教育

无论脂肪肝还是酒精肝,其发病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应酬多,喜饮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加上精神萎靡、生活散漫,都是酒精肝发病的原因[5]。饮酒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以伤害肝脏为甚,是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故而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除此外,想要根本上预防酒精肝发生,就要注意劳逸结合。酒精性肝病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掌握动静结合的关系,急性期应采取“以静为主,静中有动”的原则,以休息为主,限制过多的活动。稳定期应采取“动静结合,动静适度”的原则,做到生活自理,适当休息。恢复期应采用“以动为主,动中有静”的原则,活动量循序渐进,以无疲乏感为度,避免劳累过度,耗伤气血。肝胆之病,易于郁滞,应以疏泄条畅为佳。若情恋不畅,精神抑郁,则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诱发或加重疾病症状。应帮助病人克服和消除恼怒,忧郁、疑虑、悲伤、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与疾病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另外,平时锻炼身体,能够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在疾病过程中,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以及体质强弱不同,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

4 讨 论

影响酒精性肝损伤进展或加重的因素较多 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 饮酒年限 酒精饮料品种 饮酒方式 性别 种族 肥胖 肝炎病毒感染 遗传因素 营养状况等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 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 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 然而 由于个体差异较大 也有研究显示饮酒与肝损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不十分明确 酒精饮料品种较多 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 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 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 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 与男性相比 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 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 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 种族 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汉族人群的酒精性肝病易感基因乙醇脱氢酶(ADH)ADH 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基因型分布不同于西方国家 可能是中国嗜酒人群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 并不是所有的饮酒者都会出现酒精性肝病 只是发生在一小部分人群中,表明同一地区群体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 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 维生素A的缺少或维生素E水平的下降 也可能加重肝脏损害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促使酒精性肝病的进展 而饱和脂肪酸对酒精性肝病起到保护作用 肥胖或体质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 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 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 或在酒精性肝病基础上并发HBV或HCV感染 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倍,耿威,张丽丽等.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22-223.

[2] 梁铭.酒精肝诊治与预防的临床研究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7):55-56.

[3] 江韶辉.酒精肝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2):537.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5

[关键词] 血液透析;丙肝感染;现状;护理;免疫力

[中图分类号] R692.5;R512.6;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6-01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nursing care of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60 hemodialysis patient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intensive care were selected. Before strengthening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strengthening nursing as the research group, with 80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itis C infec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isk of hepatitis C infect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intensive care(P

[Key words] Hemodialysis; Hepatitis C infection; Current situation; Nursing; Immunity

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著免疫力下降的问题,同时受输血、手术以及透析等因素的影响,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要明显高于肾脏疾病非透析患者以及健康人群。当前情况下,丙型肝炎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存活率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这就需要医院加强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我院通过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现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加强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加强护理前(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选取加强护理后(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22~69岁,平均(42.6±3.7)岁。研究组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龄23~65岁,平均(41.5±2.9)岁。入选标准:患者病情稳定,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有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研究组应用加强护理,主要措施如下。

1.2.1 健全丙肝病毒防控制度 当前我院透析室均根据《血液净化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管理,主要内容:合理布局透析室,配备充裕的防护设施,丙肝患者分机进行血液透析,同时保证护理人员固定,单个护理人员同时负责不超过5台透析机[2]。丙肝患应用的物品以及设备如血压计、病历、治疗车以及机器需要做好标示,同时注射器以及血路管等使用一次性器械。除此之外还需要完善具体的护理管理流程,最大限度避免感染源通过血管而进入到患者的身体内部[3]。在此基础上,医院要建立丙肝病毒感染报告机制,科室以及有关的职能机构需要定期统计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如果透析室的患者数量增长迅速,需要定期增加设备以及病房,从而确保在不同的透析班次之间可以有效消毒透析机,降低丙肝病毒感染潜在隐患[4]。

1.2.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要让护理人员意识到血液净化中心往往是丙肝病毒扩散的重要途径,而预防院内丙肝病毒感染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有重要的价值。医院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熟悉院内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以及具体技术,严格落实消毒隔离相关规定[5]。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同时新进护理人员在上岗之前需要提供综合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丙肝患者隔离措施、透析机消毒与清洁以及药物分发。要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规范,并且制定配套的奖罚条例,确保护理人员严格执行。

1.2.3 护理人员做好自我防护 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需要从以下途径加强管理。第一,在进入血透室之前换鞋、更衣并且戴帽子与口罩。第二,进出血透室严格洗手并且做好消毒[6]。第三,接触或操作血液、呕吐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物的时候戴手套。第四,整理、清洗以及收集污染物的时候穿戴套袖、围裙。第五,出现手外伤的护理人员要避免进入透析室,同时护理人员要避免皮肤受损,遭到锐器损伤之后要及时挤压伤口,在挤出伤口位置的血液之后进行反复冲洗,冲洗之后使用碘酒进行消毒[7]。第六,护理人员需要每年检查丙肝病毒抗体,出现传播疾病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调离。

1.2.4 完善透析操作规程 第一,在血透室的布局方面,需要严格划分不同的区域,设置丙肝感染患者的单独治疗间[8]。丙肝病毒阳性的患者需要使用固定的透析机,确保阴性以及阳性患者分别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制作、储存药物以及无菌物品的地方要同治疗间和污染物储存间严格划分,病室当中清洁物品存放车需要同患者保持距离,防止遭到患者的污染。第二,在医疗器械应用方面,血液透析治疗过程当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多种多样,既有一次性的用品,也有非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的用品主要包括血路管、透析器、冲洗管以及注射器等,在使用之后需要焚烧登记[9]。非一次性的用品,护理人员需要进行消毒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第三,护理人员的操作方面,在操作过程当中要每次治疗更换手套,其中丙肝感染患者需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避免共用病室当中的各种物品。患者治疗结束之后,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毛巾来擦拭透析机的面板以及可能遭到血液污染的位置[10]。

1.2.5 重视污染物处理 除了一次性的用品以及呕吐物收集容器等需要焚烧之外,需要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例如床单、废液桶、听诊器以及血压表等,需要在患者治疗之后进行消毒。第一,废液桶消毒,使用大号塑料容器盛入含氯消毒液,浸泡废液桶1 h之后清水冲洗干净。第二,床单消毒,床单位需要配有两套被套以及床单等,还可以使用特制床单,平铺在透析床的枕头以及床单之上,让患者仅仅接触到特制的床单,在血液透析下床之后,护理人员取出特制床单之后清洗消毒。这样能够节约床单位更换的时间,同时预防交叉感染问题。第三,血压表消毒,使用之后要打开袖带,使用止血钳夹住一端挂起,持续照射紫外线1 h。第四,听诊器消毒,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反复擦试。第五,丙肝病毒阳性的患者使用过的管路、透析器、穿刺针、血压表以及听诊器等,需要做到专室专用以及消毒处理,从而预防交叉感染。

1.2.6 加强丙肝病毒患者管理 开始透析治疗的患者需要在透析之前进行检测丙肝病毒的感染状况,同时检测血清抗HCV以及HCV-RNA,从而排除透析之前已有的丙肝病毒感染患者,以体现出血液透析之后丙肝病毒的阳性率,同时对丙肝感染患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问题。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需要每半年进行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检测,如果患者属于阴性转阳性,一方面需要及时上报,另一方面还需要分析诱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并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改进预防控制制度,避免丙肝病毒感染的扩散。我国《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当中明_规定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分区分机进行透析治疗,并且感染区的透析机不能治疗非感染患者,同时还需要为感染患者准备专用的物品。除此之外,丙肝病毒感染患者还应当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

1.3 判断标准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1年后出现的丙肝感染阳性例数,并计算阳性率。阳性标准方面,B超、CT或MRI可显示肝实质不均匀,可见肝脏或脾脏轻度肿大。同时使用QOL量表以及VAS量表分别评估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程度。QOL量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11]。疼痛度使用VAS量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无痛是0分,轻度疼痛是1~4分,中度疼痛是5~7分,重度疼痛是8~10分[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丙肝病毒感染情况比较

加强护理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丙肝感染的概率明显下降(P

2.2 两组患者QOL评分以及VA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评分无明显区别,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P

3讨论

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可以说是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群,其中乙肝病毒以及丙肝病毒最为常见。近年来临床上血液筛查机制以及乙肝疫苗接种的日益完善,使得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风险越来越低,但是丙肝病毒的感染问题依然存在,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时候,普遍存在着贫血问题,同时促红细胞素没有应用之前,输血治疗临床上贫血治疗的重要途径。血液透析患者需要频繁进行输血以及穿刺,容易给丙肝病毒的传播提供条件。患者在感染丙肝病毒之后,会破坏自身的肝脏功能以及结构组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血液透析患者的丙肝病毒阳性率为30%左右,明显要高于健康人群的1%。近年对对献血人员的检测日益严格,同时检测项目越来越多,并且通过接种疫苗而使得丙肝病毒的感染得到控制,不过血液透析环节的丙肝感染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13]。在这一环节导致丙肝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透析过程当中的交叉感染。透析室的消毒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从而诱发丙肝病毒的交叉感染问题。比如透析患者的数量增长比较快,没有执行丙肝病毒检测,同时没有落实透析治疗设备的有效消毒,使得患者出现丙肝交叉感染。首先是患者数量增长问题加大了丙肝病毒交叉感染的风险。大部分的透析室因为患者数量以及仪器设备都比较多,导致空间较为狭小,机器每天使用的频率约为3次。尤其是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少数透析室为了确保患者可以得到透析治疗,使得透析机的每天使用频率超过4次。这样一来班次交替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比较短,无法完整有效地执行机器的消毒步骤,甚至出现简单水洗来替代消毒的问题,埋下了丙肝病毒感染的隐患。其次,透析室没有严格执行丙肝病毒检测机制,从而使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感染。有研究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部分血液透析室在接收患者进行透析治疗之前,并不会及时进行丙肝病毒的感染检测,同时在透析治疗过程当中,也不会定期检测患者的丙肝病毒感染状况,因此未能及时发现感染患者以及阴性转阳性患者,导致在透析治疗的患者之间出现病毒的交叉感染问题。再次,患者共用透析设备以及透析机消毒不够彻底,会加大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少数医院在透析治疗环节没有分区进行丙肝病毒阴性以及阳性患者的治疗,护理人员手卫生不够彻底,在治疗不同患者的时候手套更换不够及时,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交叉感染问题。

第二,透析器污染问题。透析机污染也会导致丙肝病毒的交叉感染。丙肝病毒颗粒能够借助于空心纤维破口来进入到透析液当中,借助于反渗入血而船舶丙肝病毒。除此之外,透析器在运输、装配以及使用的环节,有可能出现微小的断裂问题,使得病毒迁移而污染透析机。同时部分透析机的消毒处理不过完善,透析器以及管路持续使用埋下了丙肝病毒感染的隐患。

第三,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数量的不足也是临床上血液透析 患者出现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有研究人员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护理人员比例更高的那些透析中心,丙肝病毒的发病更高[14]。推测其原因是护理人员人手不足,同时透析治疗的患者数量过多,同一护理人员负责过多患者的操作,因此工作压力比较大,使得丙肝病毒的防控措施执行不够彻底。在很多时候同一个护理人员还需要同时负责丙肝病毒感染阳性以及阴性的患者,从而出现交叉感染问题。

第四,输血因素。输血会加大患者丙肝病毒的感染风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认可,有研究显示血液透析患者每进行1次输血治疗,感染丙肝病毒的几率就会上升1%左右[15]。不过随着促红细胞素的应用以及血制品质量的严格把握,输血因素诱发的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降低。

第五,透析治疗的持续时间。透析治疗的持续时间也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患者透析治疗的时间越长,那么出现感染的几率也就越高,其中具体的作用机制还不够明确,推测同透析操作不够科学、医疗用品消毒不够彻底以及透析中心的管理措施不够健全同相关。除此之外也可能因为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太长,治疗过程当中需要进行血管穿刺或者留置导管,使得患者暴露血液的机会增多,容易出现交叉感染问题。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之前血清肌酐水平过高,同时白蛋白以及总胆固醇等标过低,那么在治疗过程当中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就会明显上升。这就需要在透析治疗环节做好护理干预,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加强护理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丙肝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P

综上所述,在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现状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避免患者感染丙肝病毒,确保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薇,彭国平,姚璇,等. 2010-2013年湖北省艾滋病和丙肝哨点监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15,15(9):1269-1272.

[2] 彭芹,谈佳,刘大双,等. 维持性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患者丙肝感染调查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5):334-337.

[3] 吴灵萍,罗群,王来亮,等. 宁波市2010―2013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登记报告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2016,28(8):1000-1001.

[4] 章武战,陈俊华,刘生华,等. 抗HCV筛查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风险[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100-103.

[5] 朱蓓,王月芳,周育峰,等. 常熟地区血液透析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2015,14(4):213-215.

[6] 朱亭亭,黑发欣,肖丹朝,等.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现状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12):2790-2792.

[7] 吴传芳,谢和宾,姚小红,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进展[J]. 中国血液净化,2015,14(4):234-236.

[8] 孙桂霞.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交班报告的设计与应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4):490-491.

[9] 王晓静,黄敏捷,陈颖. 丙型肝炎的预防与健康宣教[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19-119.

[10] 汪林峰,马立彬. 持续性血液透析乙型及丙型肝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5):598-599.

[11] 莉,牟方胜,李巧玲,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HCV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丙肝治愈率的影响[J]. 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3):213-214.

[12] 李智慧.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的成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9):44-45.

[13] 李静,王利华,程丽娟,等. 2010-2014年山西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6,5(3):123-127.

[14] 李智慧.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丙肝及乙肝预防控制措施的成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7(19):44-45.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6

[关键词]乙肝;防治;误区;药物选择;疗程

自2005年我国首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来,乙肝的治疗开始了以抗病毒为主的治疗策略,大批乙肝患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已改变了病程和命运。之后,国际上又先后出台了乙肝防治或诊治的亚太、欧洲和美国指南,成为指导乙肝规范诊治和优化治疗的重要准则和依据。学习领会国内外与时俱进的指南精神,结合患者实际和医生经验,开展个体化防治,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细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1乙肝的预防

1.1接种疫苗

目前尚无有效杀死HBV的方法,预防乙肝病毒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HBV传播的最佳方式。HBV的高危人群包括:感染高发地出生的人、透析患者、妊娠女性、HBV感染者的直系家属、吸毒者及与乙肝病毒感染者有性接触者。对于以上人群应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注射。此外,对于检测HBeAg和抗―HBs血清为阴性者、HBsAg携带者的家属血清学阴性者应注射疫苗;对于长期透析患者必须注射乙肝疫苗并进行监测疫苗应答情况。母亲为HBV的新生儿都应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及乙肝疫苗。当前,我国对所有出生新生儿全部注射乙肝疫苗,提高婴儿的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这对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发生有着显著作用。

1.2加强对HBV感染者的监测

鉴于慢性乙肝的近代治疗不能根除HBV,且长期疗效有限。因此,治疗前,需仔细考虑患者、病情、疗效和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对于HBeAg阳性患者,ALT水平持续正常,应在半年内进行一次以上的监测。在ALT水平增高的时候,应加大ALT和HBVDNA的监测次数。对于HBeAg阳性且HBVDNA>2×104IU/mL(IU/ml≈5copies/mL)的患者,如果ALT升高处于(1~2)×正常值上限(ULN)持续3到6个月,或者HBeAg阳性且HBVDNA>2×104IU/mL,且年龄大于40岁患者,要考虑进行肝活检,并针对肝活检显示出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HBeAg阴性患者,ALT正常和HBVDNA

1.3严格对乙肝传染源的控制

对于HBsAg阳性者应单独分食,不能从事保育工作;亦不能与他人共用注射针头、针管等。遇有出血情况时,如创伤、月经时需注意不要传染他人。

2乙肝防治中的误区

2.1频繁更换治疗方案的误区

部分患者治疗方案更换频繁,乱投医投药现象严重。实际上,对于乙肝当前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案尚未达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过度频繁更换治疗方案对治疗疾病没有任何帮助。

2.2治疗期望过高的误区

部分患者认为只要不惜代价就一定能根治乙肝,用最新最贵的药物对治疗一定帮助更大。对于干扰素、阿德福韦、拉米夫定、长效干扰素、恩替卡韦等抱有过高的期望值,认为用上进口药物,病情一定就能治愈。实际上,抗病毒治疗的有效率仅仅为50%左右。日前的治疗水平和疗效,试图通过一种药物实现对所有患者的完全治愈是不现实的。

2.3不能坚持治疗的误区

有的患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后,在疗程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自我感觉已痊愈,擅自停药。这样半途而废,病情延误,结果病毒反弹,并可能造成肝功能的迅速恶化。为此,患者绝不能自行终止治疗,应在医生监督指导下,逐步谨慎停药。

3药物选择与疗程

目前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两类,即干扰素类: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扰素类缺点是抗病毒能力较弱,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核苷类似物疗程相对不固定,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能出现病情恶化。两种干扰素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略优于普通干扰素,但价格明显高。几种核苷类似物各有千秋,拉米夫定是最经典的,长达10年的经验证明其安全有效,并能阻止疾病进展,但长期治疗的耐药率会不断升高,需要及时援救治疗,才能克服耐药。替诺福韦是目前核苷类似物中抑制病毒复制最强、耐药率最低,但仅有国外应用经验。由此可见,现有抗乙肝病毒药分别有着各自的特点,均是可供选择的一线药物。

国内外指南关于干扰素类治疗疗程比较一致,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普通干扰素推荐疗程是16周或24周,聚乙醇干扰素为48周;对于HBeAg阴性慢

性乙肝,普通干扰素和聚乙醇干扰素的推荐疗程均为48周。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7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防治;护理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多发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的常见毒副作用,以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最为常见,在临床治疗中时有发生[1]。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程度因使用药物的不同有所不同,大量结核患者因化疗停止导致病程延长,对疗效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抗结核治疗中需密切关注肝功能变化,及早发现并进行预防,确保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X线胸片、CT扫描及痰结核菌检查确诊,在进行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无肝炎及肝功能异常病史,表面抗原呈阴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15~72岁,平均(35.7±2.1)岁;38例继发性肺结核,15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7例结核性胸膜炎。对照组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16~74岁,平均(35.4±2.3)岁;36例继发性肺结核,16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8例结核性胸膜炎。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化疗方案;痰培养呈阳性患者,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化疗方案。

1.2.2防治及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降酶保肝的治疗,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护肝片进行预防治疗[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5.0~20.1μmol/L,谷丙转氨酶的正常范围为0~40U/L。

2 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患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值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

3 讨论

肝功能损害时进行抗结核治疗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对治疗进程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治疗中断。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是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其主要机制是抗结核药物对细胞内代谢过程产生干扰,造成肝内胆汁淤积、坏死,同时引起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升高。相关研究表明,大部分肝功能损害发生在用药8w内,进行保肝降酶治疗、停药或休息后大部分可自行恢复[3]。本组研究中,入选的140例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核病为慢性传染病,疗程漫长,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均可引起肝脏损害,使患者被迫停药,对治疗产生影响,无法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在这种情况下需给予防治及护理干预,本组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的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加大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的宣传力度,向患者讲解及时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报告给医生,给予停药、保肝降酶的治疗。②心理护理。结核病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出现郁闷、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担心肝脏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及停药对治疗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需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肝脏损害是治疗过程中较正常的现象,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保持心情愉快,肝功能可很快得到回复,不会影响结核病的正常治疗。医护人员需经常巡视病房,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4-6]。③饮食护理。患者饮食需以高热量、适量蛋白质、糖、维生素丰富、易消化为基本原则,少量多餐、忌过饱,尽量避免使用油炸、辛辣、粗糙、坚硬的食物。大部分患者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厌油等症状,因此,在饮食上不宜强迫进食、补充高营养食物,宜进食维生素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进食太少,无法满足患者的生理要求,可适量进行静脉补充维生素、脂肪乳及葡萄糖。待患者症状好转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④环境护理。因重症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轻症患者可进行下床活动,患者的活动范围多在病房内,因此,病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湿度及温度适中、阳光充足,环境需保持整洁、舒适。另外,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因此,需建立严格的探视制度,控制进出入病房的人数[7-8]。

经过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后,立即给予停药或保肝降酶的治疗,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是抗结核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对行抗结核治疗的患者给予相应的防治及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肝脏损害,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蔡冬格.分析临床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状况[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9):152-153.

[2]许东,赵满芝,孙登顺,等.87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02):112-113.

[3]刘晓茹.抗结核药物致肝脏损害的防治与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33-234.

[4]任彦微,徐齐峰,辛宝双.探讨抗结核资料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于处理[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599-600.

[5]安慧茹,吴雪琼.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35(10)729.

[6]刘心,夏淑珍,姜振东.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伤6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7):109-110.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8

【关键词】控制传播;病毒性肝炎;预防途径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也被称之为肝炎,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7种主要类型。由于我国人口稠密,流动性大,再加上人群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导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几率呈上升趋势,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点难题之一[1]。本文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5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4例,女62例,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5±3.9)岁,其中甲型肝炎43(27.6%)例,乙型肝炎95(60.9%)例,丙型肝炎18(11.5%)例。

2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面广,遍及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具体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己型、庚型7种常见类型。我国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其中甲乙两型所占比例最大,危害最重。甲乙丙型肝炎病毒虽然已经广泛应用于疫苗接种工作和输血筛查之中,但是上述三种类型的疾病仍严重威胁全球数以万计人群的生命健康,三种肝炎病毒的主要特点详见表1。

表 1 三种肝炎病毒的主要特点

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全世界感染病例

150万/年

慢性携带者4亿(1.25亿中国人)

携带者1.7亿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血液或其他体液

血液

全世界年均死亡例数

4500例/年

100万/年

不详

是否具备预防性疫苗

3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1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2]

3.1.1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临床输血、血制品或血清、血源性注射都会导致传染。研究显示,微量肝炎病毒血液即可导致病毒性肝炎大肆传播。

3.1.2 医源性传播

医疗器械被肝炎性病毒感染后未进行彻底消毒或科学处理,则可引起传播,血液透析患者是病毒性肝炎传染的主要对象。

3.1.3 胎源性传播和性接触传播

若孕妇是病毒性肝炎的携带者,则可将病毒通过产道与新生儿进行垂直传播;妊娠分娩时期患有肝炎的患者也会对胎儿造成传染;另外、性滥交、异性恋、同性恋等也是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重要途径,家庭夫妻间可传播。

3.1.4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昆虫叮咬传播

若他人与病毒性肝炎携带者的唾液、尿液、血液、胆汁、乳汁以及其他感染物品、器具等进行长期过密接触,都会导致感染,皮肤破损或粘膜都会感染,其中的口对口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而在亚热带以及热带地区,蚊虫或其他吸血昆虫也是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3.2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3]

3.2.1 控制感染源

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周围人群出现黄疸症状并逐渐严重化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确诊为病毒性肝炎携带者后,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衣服、餐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避免他人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穿戴好防传染衣物和帽子、口罩,争取给患者做好早期治疗,防止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嘱患者卧床休息,配合治疗。

3.2.2 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过针头、注射器、刺血针等要进行严格消毒,认真贯彻消毒室的操作制度和流程,严格采用一人一针一管注射,避免交叉感染。

3.2.3 规范输血、血清等制度

医院要建立健全输血、血清检测规范制度,并对临床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血液传播的危害性,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严格遵守医院血液科的相关制度,防止出现血液感染情况。

3.2.4 做好日常生活指导

帮助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注意给患者保暖,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防止病情恶化。告知其要保障充足的睡眠,舒缓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和压力,当其疾病治愈,肝脏功能恢复正常时,可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3.2.5 做好用药指导

叮嘱患者不可随便用药和私自增加药量,在治疗期间,也不可以随便停止用药,要按照医生指示科学合理服药。针对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向其讲述本院治愈成功的案例和心理咨询,以便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3.2.6 做好健康宣传和教育

病毒性肝炎并不是无法控制的疾病,只是控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报刊、书籍等方式向患者介绍与之相关的预防知识,适时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对日常生活中吸血等蚊虫叮咬以及性生活不健康的情况,要给予特别的教育,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宣传教育方式,引导人们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便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4]。

参考文献

[1]曹晓东.病毒性肝炎的控制传播与预防[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227-228.

[2]马光华.浅析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预防[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8):10-10.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9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二门诊部,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中心诊治的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预防序贯治疗,都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序贯治疗能有效发挥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提高预后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结核药物性肝炎;复方甘草酸苷;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11-02

结核药物性肝炎是指预防结核药物在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到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肝功能和结构的损害[1]。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酸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具有保护肝细胞膜、抗炎、免疫调节、抑制病毒增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2]。该研究为此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复方甘草酸苷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中心诊治的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140例,诊断标准:根据临床判断,将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或天冬氨酸转氨酸(AST)>2×正常上限(40 U/L)视为肝功能损害。纳入标准:符合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3];服药前均检查肝功能正常;调查对象在治疗中未使用其他损害肝脏的药物;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胆汁淤积型肝病;年龄<20岁或>80岁;身体原发恶性肿瘤与精神疾病;未完全抗结核治疗。将140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4~79岁,平均(59.2±2.1)岁;肝损害病程1~7个月,平均(4.2±1.3)个月;肝功能Child分级:A级50例,B级2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19±4)kg/m2。对照组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24~79岁,平均(59.4±2.2)岁;肝损害病程1~7个月,平均(4.2±1.4)个月;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8例,B级22例;HBsAg阳性29例,阴性41例;平均体重指数为(19±3)kg/m2。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后停止抗结核治疗,选择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批号:H20031265)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批号:0805201)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批号:120826)6O~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所有患者给予加强支持、退黄、促肝细胞再生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ALT与AST降至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好转,ALT与AST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或恶化,ALT与AST较治疗前降低不到50%、无变化或升高。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肝功能检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12 h内送至生化检验室进行血清ALT和AST的检测,均由同一组人员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轶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0,P<0.01)。见表1。

2.2 肝功能指标对比

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大量的、长期应用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其机制尚不清楚。抗结核药物一旦出现严重肝损害,就需要积极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但是如果护肝治疗不当,均可致药物性肝炎,严重的甚至因急性肝坏死而导致死亡[4-5]。该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停止了抗结核治疗,从而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张颖等[6]的研究成果相吻合。其药理作用以甘草中的活性物质-甘草酸为主要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和保护肝细胞膜等作用,从而起到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膜、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等作用。

经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由(100±12)u/l降为(33±10) u/L,(t=10.98,P=0.029);AST值由(109±22)u/L降为(30±11) u/L,(t=11.75,P=0.039);对照组ALT由(103±15) u/L降为(50±14) u/L,(t=8.27,P=0.034);AST值由(111±23)u/L降为(56±13) u/L,(t=9.46,P=0.045),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清ALT与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复方甘草酸苷护肝保肝的作用较还原谷胱甘肽及门冬氨酸钾镁的作用更佳。复方甘草酸苷进入体内后β体甘草酸分解成有药理活性的甘草次酸,其可以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以及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从而具有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同时其可以强力降低转氨酶,长期使用可使肝功能指标逐步恢复,反应出对肝组织炎症的控制及对肝细胞的保护[6-7]。

综上,复方甘草酸苷预防结核药物性肝炎序贯治疗能有效发挥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提高预后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慧,冯琴,李红山,等.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蛋白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9):928-933.

[2] 易涛.水飞蓟宾葡甲胺片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31-32.

[3] 顾瑾,肖和平.抗结核药所致肝损伤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67-769.

[4] 蒋波涛,李福兵,廖建生,等.结核药物性肝炎146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2):1-93.

[5] 汪俊韬,于少军,肖炜.复方甘草甜素(美能)在肝病领域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房,2002,13(8):500.

[6] 张颖,王智颖.复方甘草酸苷的临床应用级其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B):160-161.

肝病预防与治疗篇10

关键词:五味子;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

中图分类号:R28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1-0054-02

结核病是我国主要控制的严重危害性传染病,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药物联合化疗进行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对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而一旦发现这种症状,多数医生及患者会选择停止抗结核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中药五味子用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观察单味中药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效果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来源选择本市2010年1月―2012年6月常规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4年12月新发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作为^察组,2组各选择100例。男122例,女78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6岁。纳入标准[2]:(1)符合《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1年)》制定的结核病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内科学》中的中医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对本研究患者知情同意;(4)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抗结核治疗,治疗方案为2SHRZE/6HR;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加服自制的五味子粉胶囊,0.8 g/粒,4粒/次,2次/d,疗程4周。抗结核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并比较肝损伤的发生情况。

1.3诊断标准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r-GT)4项肝功能指标水平;根据肝损伤国际检查标准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肝损伤进行诊断[3]:(1)应用抗结核药史;(2)服药后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症状、体征如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区疼痛或不适、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3)停用抗结核药后肝损伤可有显著改善;(4)肝功能指标异常;(5)排除病毒性或其它因素导致肝损伤。2组发生肝损伤的总例数即为肝损伤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2组肝损伤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对照组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抗结核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对细胞产生毒性损害或引起肝脏过敏反应引起肝损伤,在中医学中属于“协痛”、“黄疸”、和“积聚”的范畴[4]。中医释其病机与药物邪性相关,肝主疏泄及藏血,人体感染湿热邪毒,毒随血入肝,经肝疏泄至全身,导致疾病发生;因此本病的治疗应以补肝益肾、活血解毒为主[5]。多项研究表明五味子单味或与其他中药配伍具有保肝解毒的功效[6-7]。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肺痨(即肺结核)以虚证居多,尤以阴虚为主,治疗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基本原则,在遣方用药中常选五味子以益气生津、敛阴止咳。

中药五味子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一,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常用于临床治疗久咳虚喘、盗汗、消渴、久泻、遗精滑精、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相关药理研究表明:五味子对呼吸系统具有兴奋作用,有镇咳和祛痰作用;具有疏肝利胆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8]。五味子包含大量木脂素、多糖、氨基酸及多种醇提取物等多种化学成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五味子可以有效降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转氨酶水平,减轻肝脏毒害作用;五味子可以促进受损肝细胞修复,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五味子中包含的多糖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加速清除机体内自由基[7]。

本研究将中药五味子研磨成细粉装入胶囊,与抗结核病药物共同服用来预防肝损伤。研究结果显示,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服用五味子粉胶囊可以有效减少肝损伤的发生率,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五味子可以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作用,可以与抗结核药物配合使用预防肝损伤。

参考文献:

[1]徐俊彦,冯通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致肝损害20例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36-1437,1443.

[2]中国防痨协会临床专业委员会.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1年)(第一部分 结核病临床诊断)[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6):393-403.

[3]李锋,卢水华.《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建议》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8):683-685.

[4]孙琪.中医复方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11.

[5]史琳,王志成,冯叙桥,等.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1,34(3):208-212.

[6]冷玉杰.中药五味子煎剂与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5,32(6):53-55.

[7]孔华丽,闫亮,段惠娟,等.五味子醇提取物保肝作用成分分析[J].药学学报,2010,26(1):27-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