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离婚细则十篇

时间:2023-05-19 15:51:42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1

第一条  为保障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的实行,防止违反婚姻法的行为。根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五日的《婚姻登记办法》,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离婚和复婚。都要到当地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依法履行登记的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三条  禁止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均有责任如实为本单位申请结婚的当事人出具婚姻状况证明,不得借故限制和阻挠。

第二章  婚姻登记机关

第四条  婚姻登记机关是依照婚姻法办理婚姻登记的执法机关。在农村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或区人民政府、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主管婚姻登记工作的领导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第五条  各级婚姻登记机关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并监督婚姻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执行;

(二)依法审查、办理婚姻登记;

(三)会同有关部门处理违法的婚姻案件;

(四)管理婚姻登记档案。

第六条  办理婚姻登记工作的人员,是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民政助理员(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由民政部门确定专人负责)。婚姻登记机关的登记员,必须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发给《婚姻登记员证书》(该证书由民政厅统一印制,由县、市、市辖区民政部门盖章)方可担任。

第七条  婚姻登记员的主要职责:

(一)积极宣传并正确掌握婚姻政策和有关规定;

(二)依法支持、保护合法的婚姻关系;

(三)负责承办婚姻登记工作;

(四)负责管理婚姻登记档案;

(五)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第八条  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的时间,应本着方便群众、有利工作的原则。合理安排,公布于众。在城市(包括县城),每周不得少于三天;在农村每月不得少于五天。在重大节日之前,应适当增加登记时间。

第九条  《结婚证》、《离婚证》、《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四种法律证书,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由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夫妻关系证明书》须贴男女双方像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用章(钢印)。

第十条  婚姻登记机关颁发《结婚证》、《离婚证》或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时,应收取工本费和手续费。其具体标准由省民政厅会同省物价局另行规定。所收费用,交县(市、市辖区)民政局统一管理,主要用于:婚姻证件周转金,支付临时聘用婚姻档案管理人员的报酬,购置婚姻档案室的设备,奖励婚姻登记人员中的先进工作者和培训婚姻登记人员。费用的管理和使用,要建立专帐,坚持按开支范围使用,不得挪作它用。其他任何单位不得利用婚姻登记和出具婚姻关系证明收取费用或押金。

第三章  结婚登记

第十一条  男女双方自愿结婚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填写《结婚登记申请书》。当事人不会写字的,可以委托他人,但当事人双方必须分别签名、盖章或按指印。

第十二条  申请结婚登记时,男女双方均应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并附当事人三寸合影半身免冠照片三张;离过婚的,还应持离婚证件。

第十三条  出具《婚姻状况证明》的单位和部门:在城镇,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是行政或劳动人事部门;城镇街道领导的厂、社、店是街道办事处;没有主管部门的厂、社、店和个体劳动者是当事人户口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在农村,是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城、乡其他无法归口的单位,经当地婚姻登记机关核准,也可以出具《婚姻状况证明》。

第十四条  婚姻当事人双方不在同一地区工作,也不和父母同住一地,要求共同到一方父母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可作为特殊情况受理。婚姻当事人除需提供《婚姻登记办法》规定的证件外,还需提供当事人父或母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该人与当事人确属父子(女)或母子(女)关系的证明。

第十五条  婚姻登记机关在受理达不到晚婚年龄而未取得《婚姻状况证明》的结婚申请时,经宣传教育后,双方当事人仍然坚持依照法定婚龄结婚的,应尊重公民权利,准予登记。

第十六条  出国留学生要求在国内办理结婚登记的,按民政部、教育部、外交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出国留学生办理婚姻登记的暂行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婚姻登记机关对男女双方的结婚申请,要认真进行审查。发现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应当深入调查,弄清情况,必要时由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婚姻登记员要将审查情况填入《结婚登记申请书》的“审查意见”栏内,并签字盖章。《结婚登记申请书》要粘贴申请结婚当事人像片并加盖钢印,作为婚姻档案长期保存。经审查符合《婚姻法》、《婚姻登记办法》和本细则的,应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并向当事人讲明理由,进行教育,同时记入申请书审查处理结果栏内备查。

婚姻登记机关对结婚申请的审理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十天。

第十八条  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或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不予登记:

(一)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即男不满二十二周岁,女不满二十周岁的;

(二)男女双方或一方并非完全自愿的;

(三)已有配偶的;

(四)属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五)患麻疯病或性病未治愈的。

第十九条  提倡婚前健康检查。是否具备条件开展婚前健康检查的地区,由省卫生厅和民政厅联合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凡经批准确定开展婚前健康检查的地区,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要求当事人出具《婚姻登记办法》规定的禁止结婚疾病的检查证明。凡尚未经批准开展婚前健康检查的地方,婚姻登记机关不得向申请结婚的当事人硬性索取婚前健康检查证明。

第四章  离婚登记

第二十条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处理达成协议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申请时,应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和结婚证。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处理的协议书。

第二十一条  婚姻登记机关受理离婚申请,要严格审查下列情况:

(一)证明材料(含单位调解证明信)是否齐全有效;

(二)男女双方是否确属自愿;

(三)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四)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是否达成协议。

经过审查情况属实而又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登记,发给《离婚证》,收回《结婚证》。

审查离婚登记的期限,从受理申请之日起,一般不得超过半年。

第二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或双方要求离婚,但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处理未达成协议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由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新《婚姻法》颁布以后,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而同居的男女双方要求离婚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男女双方领得《结婚证》后未同居即要求撤销结婚登记的,按照离婚手续办理。

第五章  复婚登记

第二十三条  离婚后,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必须双方亲自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复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按照结婚登记程序办理登记,发给《结婚证》,收回《离婚证》,并要在《结婚登记申请书》和《结婚证》上注明“复婚”字样。

第六章  现役军人的婚姻登记

第二十四条  现役军人的婚姻登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未作出新的规定前,仍按总政治部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关于军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暂行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军队干部、超期服役战士和志愿兵申请结婚,须持所在单位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双方共同到一方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离过婚的还应持离婚证件。

现役军人申请离婚,须持所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双方共同到一方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第七章  涉外婚姻登记

第二十六条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内地公民的婚姻登记。分别按照民政部一九八三年颁布的《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华侨同国内公民、港澳同胞同内地公民之间办理婚姻登记的几项规定》办理。

办理涉外婚姻登记的机关是地级市民政局和地区行署、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民政局。

第八章  婚姻档案管理

第二十七条  婚姻登记机关要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保管好婚姻登记档案。结婚、离婚、复婚登记的申请书,婚姻状况证明、离婚登记存根,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和调查材料等,要按时间顺序逐月装订成册,妥善保存。并要在每年的一月底以前,将上一年婚姻登记档案的名册,上报给县、区、不设区的市婚姻档案管理机关备查。

婚姻登记机关可以根据婚姻档案,向丢失《结婚证》、《离婚证》的当事人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或《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上述两种证明书同《结婚证》或《离婚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婚姻登记机关也可以根据婚姻登记档案向需要了解情况的公安、司法等机关出具婚姻当事人依法登记结婚、离婚、复婚的证明。

第二十八条  婚姻当事人在丢失婚姻证件以后,因出国、继承财产等原因,需要证明夫妻关系或解除夫妻关系,应持本人户籍证明和所在单位或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申请理由注明于《婚姻状况证明》的“备注”栏内)到原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婚姻登记机关经核查婚姻登记档案,证实当事人确曾依法在此办理过婚姻登记,应将当事人申请及核查婚姻登记档案情况报市、市辖区、县民政部门审查批准后,依法出具《夫妻关系证明书》或《解除夫妻关系证明书》。

第九章  对违法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民政部门或婚姻登记机关分别给予如下处罚:

(一)依法应准予登记而不给登记或依法不准登记而给予登记的,要给予批评教育,并追究当事人或领导人的责任;

(二)弄虚作假、冒名顶替,骗取《结婚证》或《离婚证》的,一经查明,应即宣布无效,收回《结婚证》或《离婚证》,并酌处罚款;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对干涉婚姻自由、包办婚姻或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四)婚姻登记人员徇私枉法、索贿受贿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给予行政处分。

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2

关键词:婚姻法;房产;认定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在面对离婚问题上人们越来越关注房产归属问题。目前,在处理离婚问题上,夫妻间的人身关系不断弱化,而财产问题不断增强。财产分配已经成为婚姻法中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1]。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之后,夫妻间房产认定有了新的法律规范。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均必须要面对房产处理问题。法律上不断对房产的处理问题进行细分,但是实践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的《婚姻法》在夫妻房产认定上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加强对《婚姻法》中夫妻房产认定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婚姻法》中夫妻房产认定

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的第七条中已经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在婚后由一方的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一方子女名下时,可将其看作出资人子女的赠与不动产,其认定为出资一方子女的个人财产。由夫妻双方的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不动产,而产权登记在夫妻一方名下时,可认定为以夫妻各自父母出资比例作为根据按份共有,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除外。该婚姻法实施后,夫妻房产认定相关规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将新婚姻法与旧婚姻法进行相互比较发现,在夫妻房产认定问题上,新婚姻法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更为全面和详细[2]。但是现实生活中,夫妻双方在解除婚姻时面对的问题往往存在复杂性和多变性。因此,新婚姻法在夫妻房产认定上也还存在一定局限,未能完全解决实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婚姻法中夫妻房产认定相关法律规定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二、《婚姻法》在夫妻房产认定上存在的不足

(一)覆盖面过于狭小,实践认定难度大

新婚姻法中在夫妻房产认定上存在覆盖面过于狭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婚姻法中,夫妻房产认定细节主要包含父母出资或为一方父母出资,或为婚前婚后的不动产赠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夫妻双方在要将婚姻解除时需要面对的不动产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当夫妻双方要将婚姻解除时,在房贷偿还问题上,房屋归属认定上均会存在突出复杂性。如夫妻当时为一方出资贷款;或为婚前贷款买房,婚后共同承担贷款;或为一方父母出资贷款,然后夫妻双方共同承担房贷。在接触婚姻时,房产该如何认定?。在现行的婚姻法中并未全面涵盖上述这些问题。其次,认定难使得举证也存在难度主要表现如下: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有关规定,由夫妻双方的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以双方出资的具体比例作为根据,按照份额占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当夫妻双方在接触婚姻时,想要按照法律的认定拿出详实的证据存在较大难度,其成为离婚夫妻面对的一个大难题。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当夫妻双方还为解除婚姻时,大部分的人均不会将这些问题拿出商议,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做这些会影响到夫妻感情,伤了两家的和气[3]。因此,在购房过程中,大部分人不会将各自出资多少的证据完整的保留好。再次,因为婚姻法在夫妻房产认定上存在不足,进而导致在婚姻房产纠纷出现时,审判人员无法可依,同时也缺乏相关附属条款作为审判的有利依据。因此,在实际审判过程中审判人员相关工作的实施困难重重,影响解决问题效率。

(二)界定缺乏清晰度和公平性

目前,我国《婚姻法》在夫妻房产认定上还存在较为清晰的界限模糊问题,进而导致认定缺乏公平性,这个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虽然已经明确规定了在房产为夫妻双方父母出资的情况下的具体认定。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夫妻双方父母出资却缺乏清晰的界定。实际上,父母出资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父母部分出资,第二种情况为父母全部出资。当夫妻双方接触婚姻面对房产认定时,如为夫妻双方父母全部出资购买的房屋,应该归夫妻其中的一方所有。当房屋为夫妻双方父母部分出资购买时,又将如何进行认定就成为一个难题。如果按照法律的规定,在解除婚姻后,房产只归夫妻一方所有。但事实上,在婚姻尚未解除过程中,夫妻双方均存在一样的还贷行为,如果按照这样的界定对房产归属进行认定的话,夫妻中有一方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侵犯,法律也就失去了其公平性。此外,婚姻法在夫妻财产的认定上应将夫妻关系作为立足点,只有这样夫妻房产的认定才是真正属于夫妻双方的。但是在现行的婚姻法中却存在父母这个第三方。所以,是否必须要将这个第三方明确到在婚姻法中成为目前还需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4]。其次,《婚姻法》中在夫妻房产认定上存在的不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女性的合法权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一直以来,在中国的社会中,女性均划分为弱势群体。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过去相比,女性同胞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很大提升,但是一些不公平现象依然普遍发生在女性身上。与男性相比,在家庭生活上,女性所作出的贡献并不比男性少,女性应该获得与男性相同的家庭地位,甚至社会地位,进而真正实现社会层面上的男女平等。但是新婚姻法的实践过程中,女性同胞的合法权益受到较大的损害。例如:在婚姻关系中,我国普遍存在男方买房的观念,但是在房价高涨的当下现实社会中,多数家庭在购房是均无法做到一次性支付房款。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夫妻双方父母或一方父母支付首付给子女买房的例子。若为男方父母支付首付买房,夫妻婚后双方共同还贷,那么在解除婚姻之后,按照婚姻法规定,房产会归男方所有。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界定,其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从整体上看,我国婚姻法在改进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部分问题的处理在法律上得到不断细化,更加重视对个人的合法财产进行保护,保证夫妻双方个人合法财产不受他人侵害。但是剖析实质进行分析,婚姻法偏重于对男性的合法财产进行保护,而女性的合法权益被边缘化,其合法权益还为得到真正的保护。

三、婚姻法中房产归属认定立法建议

(一)完善基本价值取向

首先,明确婚姻法与一般财产法的适用原则。在婚姻法总则添加婚姻法与一般财产法的适用规则,将一般财产法、婚姻法二者的界限划清,明确夫妻房产权属的基本原则,使得各部门法能够真正实现分工明确,防止法律适用中相关矛盾的产生。在处理家庭、夫妻共同财产问题时,应以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适用原则作为根据,应该优先适用《婚姻法》的规定。其次,加强对夫妻中弱势一方进行保护。婚姻法在房产认定上应该严格坚持公平原则,对家庭各方利益进行充分考虑,加强对家庭中的弱势一方进行保护。在夫妻解除婚姻房产认证问题上,必须以公平原则作为指导,同时需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承认夫妻双方在家事劳动中的价值。在婚姻期间,夫妻双方均为了家庭生活、家庭和睦付出劳动和贡献。因此夫妻双方在解除婚姻时,夫妻任何一方为家庭生活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均应该作为婚姻期间的一种形式进行公平分割[5]。再次,将维护夫妻利益作为房产认定的根本出发点。在房产认定上,应该以维护夫妻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当夫妻双方将婚姻解除时,如果不重视对双方利益进行维护会直接影响到双方今后的生活水平,进而影响到其家庭中老人的赡养和小孩的抚养,进而导致诸多社会问题发生。

(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不动产登记制度

首先,明确举证责任。将举证责任明确对离婚房产认定科学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明确房产权属的举证责任和夫妻单方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时的举证责任。其次,提高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规范性。登记存在公示效力,其是对所有权归属进行判断的最具直观性、最具说服力的证据[6]。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需要,同时更是市场经济实现有效发展的需要。在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完善上,主要包含房屋所有权申请登记、处分房屋时登记两大部分内容。设立并不断完善房屋所有权登记体系,便可直接以登记情况作为主要根据对所有权归属认定进行判断,进而降低有权归属认定的难度,提高认定的公平性。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婚后父母出资购房、婚前一方付首付婚后共同还贷房屋的房屋归属认定。

四、结语

随着《婚姻法》、《婚姻法解释(一)》、《婚姻法解释(二)》、《婚姻法解释(三)》的先后施行,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在夫妻双方解除婚姻时的房产认定问题上所存在的缺陷得到不断弥补,存在的不足得到不断改进,夫妻房产认定的法律操作性不断增强。《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更是对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房产归属以及房产处分等问题绩效了细化规定和处理,其涉及了婚前或婚后房产赠与、婚后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权属界定、以父母名义购买房改房权属认定等诸多问题。该婚姻法在实践过程中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在我国婚姻法完善历程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该婚姻法的出台在实质上也并未能有效的将社会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多变、复杂的矛盾进行有效解决。因此,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还需不断加强对婚姻法完善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会矛盾得到更好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得到不断完善,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季长龙.婚前按揭房产分别所有制的法理反思———以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三)>第10条为对象[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10(04):151-152.

[2]贺剑.夫妻个人财产的婚后增值归属———兼论我国婚后所得共同制的精神[J].法学家,2015,06(04):285-286.

[3]朱晓慧,XUXinyan,ZHANGKai.Women'sLiberationduringtheInitialStageofP.R.China:AHumanRightsPerspective[J].HumanRights,2015,18(03):987-988.

[4]杨晋玲.试论赠与基础丧失规则在我国婚姻法中的设立———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11(02):111-112.

[5]EditorialDepartment.TheSunsetIsStillBeautiful,EvenIfDuskIsNear———AScanofElderlyMarriageinChinaNow[J].ChinaPopulationToday,2012,08(02):682-683.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3

关键词:新婚姻法;进步;不足

新婚姻法相较于旧婚姻法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在内容上进行强化,并对其进一步进行补充,新婚姻法颁布后,公民能够明确的感受到切身利益有了更好的保障且更人性化、有积极意义,这不仅符合国情更加维护了婚姻中的家庭关系。

1 新婚姻法的特征

作为一部具有极强道德理论性的新婚姻法,它要求婚姻中自主平等为首要规定,且对婚姻关系中的夫妻二人要互相忠诚、尊重,对妇女、老人与儿童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该法律对夫妻中各方的所有财产与双方所有财产良好明确的进行注明,更加针对离婚方面夫妻财产分配与原则进行规定,还添加了无效离婚与撤销,让新婚姻法更具人性化。新婚姻法还为制约家庭暴力与包二奶等对于夫妻任何一方权益有损害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一夫一妻制度的力度,保障了个人权利。

2 新婚姻法的进步

2.1 技术上的进步

新婚姻法的修改过程中,将制裁、处理与嘉定这三个立法要素作为规范,在严格遵守这,三项要素的情况下对婚姻的各项各层面重新规定。此前的婚姻法内容,规定的准则很多却很少有可以用于实践实施的规定,并且对于一些事情的定义略显粗糙,不够详细,在出现一些具体纷争时很难作为标准裁判。但随着社会的进程,原有的矛盾也随之发展且出现新的矛盾,原有的法律已经不符合当下时局,无法将其作为榜样来判定矛盾,所以需要符合当下时局与国情、现代科学观的法律来解决婚姻中存在问题的新婚姻法颁布。在整体框架上,民法与社会道德作为新婚姻法的依托,更倾向于细致类型,针对婚姻中的各类条款都可以进行规定,在语言文字用法上更加简单,通俗易懂,也更近严谨,修整漏洞,防止有人逃避法律。相对于原有法律,内容原则的修改、制度上的更新都是新婚姻法的优势,使其可以符合贴近当代社会的家庭状况。

2.2 立法模式的进步

新婚姻法在立法模式上最突出的一点是在相关亲属的财政权利上进行创新,设立了私法,私人财产得到保护,财产的私有性谁都不可以改变,即使是夫妻一旦违反规定也要受到法律制裁。而在旧婚姻法中这些问题都无明确细致的规定,在任何范畴中都没有解释,如若发生此等情况,只有“另行约定”是没有任何力度来改变婚姻中针对财产所引起的纷争,旧婚姻法注重身份的比较,这样无法从根本上跨越法律在身份背景、道德上的束缚。

2.3 加强个人财产保护

个人财产的所有问题在新婚姻法中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便给遇到相关案件时的审理带来便利,可以较轻松的应对。由于时代的进步,很多年轻人的思想受到新兴文化的影响,对于自由的追求更加向往,导致他们在婚姻或者恋爱中出现感情不定性,他们无法在一段感情中找到归属感和唯一性,导致离婚成为一念之间的想法,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离婚后谁拥有房产的所有权,甚至会存在夫妻双方中有一方结婚初期就动机不纯,为了谋取利益为目的,例如财产或房产,他们在婚后立即提出离婚,想要对财产进行分割与争夺,也会出现第三方的插入,他善意购买夫妻双方的房产,这种情况下法律就有义务对这三种人进行利益保障。新婚姻法不仅在利益保障上革新,也增强了个人对于独立与权利的意识。

3 新婚姻法的不足之处

3.1 特殊情况下的财产分割不明确

综上所述的在新婚姻法中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夫妻双方个人私有财产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且明确的规定进行了保障,维护了夫妻各方的权益,但仔细研究也不难发现,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条款存在普遍性,规定范畴均用过常见的几种情况,但却忘记也存在特例,新婚姻法解决的是普遍问题,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复杂多样存在特殊化,所以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一部可以在任何请款下都具有严谨明确效力的法律。举例说存在的特例:夫妻双方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冷战分局很长一段时间,那么在冷战这段期间,夫妻双方通过工作等方式所获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赚取部分归个人所有?如若根据新婚姻法的普遍性问题解决规定来判定,冷战期间的财产均为夫妻共同财产,可在道德和现实情感上判定,这些财产应该个人赚取部分归个人所有,但新婚姻法针对这一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出现漏洞。

3.2 关于生育权问题存在不足

我国对于人口管理的基本方针是计划生育,在每个已婚家庭生活中,生育问题是重中之重。可在新婚姻法中我们并没有看到针对夫妻双方在关于生育权问题上的法律条款,在女性怀孕到生产过程中,夫妻双方需承担共同参与的责任,如果夫妻双方在生育问题上意见不合,应该相互尊重共同解决,达成一致,如若生育问题对双方共同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或是由于某方身体状况无法生育、或是在侵犯其他权利时生育权利就不能正常行使了。不仅如此,新婚姻法中也要明确规定现代社会比较流行的试管婴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代孕母亲等事件。

3.3 欠缺保障女性权益的力度

如今我国依旧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彻底实现男女平等的政策,所以女性在大部分婚姻家庭中的地位仍然处于弱势。女性的尊严没有得到法律应该承担的保护责任,反而法律却要求女性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从本质上就是不公平的。新婚姻法中,法律对夫妻双方的保障责任更倾向于财产方面,在一个家庭中,财产的赚取往往男人更占优势,在农村等偏远地区更是如此。新的婚姻法虽然对夫妻双方的财政方面做出了规定,却没有全方面的考虑,针对人的精神财富并没有明确规定,让女性感受到法律的冰冷并且也进一步破坏了男女平等的进程。

结束语

这个时代与社会的特性就是瞬息万变,不定性与复杂性共存,法律需要无时无刻执行其职责就必须不断的革新修改,适应并及时的解决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状况。新婚姻法的职责就是保障夫妻双方财产,但法律在执行这项职责时,必须以女性的付出为基本考虑要素后将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相结合再进行分割。虽然新的婚姻法对目前的婚姻状况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但在解决特例问题与全面性上仍然存在不足。我们应加强对于婚姻法问题的探究,将之转为新的婚姻法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陈苇.中国婚姻家庭法立法研究》(第二版)[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0.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4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后,被认为是新世纪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新的里程碑。其中修改的热点如“包二奶”、家庭暴力、离婚标准以及妇女权益的保护等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近日,记者走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时,她特别强调了《婚姻法》修改中的一些不起眼的细微补正或小改动。尤其是关于“儿童优先”的立法理念。徐安琪解释说,由于婚姻法所调整的关系对象和范围较广,诸如“无过错离婚”、“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损害赔偿”等都是婚姻法的立法原则之一。而“儿童优先”原则往往不引人关注。

新通过的《婚姻法》如何体现“儿童优先”的立法理念呢?徐安琪认为,首先表现在保障儿童的生命权上,即规定“弃婴”违法。现行《婚姻法》中仅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但时代变迁,目前“溺婴”已不是主要倾向。因此,明令禁止“弃婴”对保护儿童特别是女婴、残疾婴儿的生命权、对于缓解一些地区出现的新生儿性比例失调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父母离婚时财产分割以子女权益为先是‘儿童优先’原则的另一个体现”,徐安琪说。现行《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在协议不成时,法院应根据“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新通过的《婚姻法》将“子女”放在了“女方”的前面,即应根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主要是因为,“照顾女方”的原则,是五十年代基于女性大多无独立的经济来源而确立的,而目前的情况已有了根本改变,女性大多就业并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此,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以子女权益为先,无疑体现了父母离异应以不降低未成年子女福利为前提的“儿童本位”的立法理念。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5

近日,记者走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时,她特别强调了《婚姻法》修改中的一些不起眼的细微补正或小改动。尤其是关于“儿童优先”的立法理念。徐安琪解释说,由于婚姻法所调整的关系对象和范围较广,诸如“无过错离婚”、“弱势群体保护”以及“损害赔偿”等都是婚姻法的立法原则之一。而“儿童优先”原则往往不引人关注。

新通过的《婚姻法》如何体现“儿童优先”的立法理念呢?徐安琪认为,首先表现在保障儿童的生命权上,即规定“弃婴”违法。现行《婚姻法》中仅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但时代变迁,目前“溺婴”已不是主要倾向。因此,明令禁止“弃婴”对保护儿童特别是女婴、残疾婴儿的生命权、对于缓解一些地区出现的新生儿性比例失调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父母离婚时财产分割以子女权益为先是‘儿童优先’原则的另一个体现”,徐安琪说。现行《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在协议不成时,法院应根据“照顾女方和子女权益的原则判决”,新通过的《婚姻法》将“子女”放在了“女方”的前面,即应根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主要是因为,“照顾女方”的原则,是五十年代基于女性大多无独立的经济来源而确立的,而目前的情况已有了根本改变,女性大多就业并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因此,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以子女权益为先,无疑体现了父母离异应以不降低未成年子女福利为前提的“儿童本位”的立法理念。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6

5月27日上午,在北京图书大厦门前广场上,全国青联组织政法界委员和部分青年法律专家进行了新《婚姻法》的宣传、咨询活动。

过往群众主要就《婚姻法(修正案)》中增设的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离婚过错赔偿原则,遏制重婚、家庭暴力行为,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探望权及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新规定向法律专家咨询。专家们则结合法律条文详细解答了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诸如:什么样的婚姻是无效婚姻?什么是夫妻共有财产?结婚后,夫或妻还有个人财产吗?离婚时,无过错的一方能多分财产吗?政法界青联委员们认为,新《婚姻法》在修订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了不少群众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在新《婚姻法》实施一个月之际,就群众关心的问题结合法律条文进行现场解答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黄松有、北京谢朝华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朝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许智慧等数十位全国青联委员和青年法律专家为过往群众进行了义务法律咨询服务,其中有不少委员是从外地专程赶来的。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出台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于1950年4月13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1980年9月10日颁布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废除1950年《婚姻法》。2001年4月28日,婚姻法修正案出台,老百姓一般称之为新婚姻法。

由于新婚姻法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诸多涉及婚姻家庭权益的问题在司法审判中没有统一的依据和尺度,严重影响了老百姓权益的公正实现和法律精神的有效落实。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12月24日和2003年12月25日分别颁布实施了《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二),但相较于近年来变化迅速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观念,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出台新的司法解释指导婚姻法司法实践依然非常迫切。

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分别约为129万件、134万件和137万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房子、老子、车子、票子、孩子等焦点问题成为这类案件判而难了的死结,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予房产、亲子鉴定等典型的具体争议类型,亟需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标准。

在这个背景之下,最高人民法院于去年11月15日通过中国法院网和《人民法院报》公布了《婚姻法解释三》的征求意见稿,并经过三年多的调研起草和充分论证,征求了立法机关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意见,今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了这部司法解释。《婚姻法解释三》重点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解释。

房产条款最惹争议

《婚姻法》是一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去年《婚姻法解释三》公布征求意见稿之后,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争议。而现今出台的《婚姻法解释三》19条具体内容,更是在短短几天内就引发了民众巨大的热议。其中“婚前贷款买房,离婚时归个人”、“一方父母买房,离婚后另一方没份”等涉及房产分割的热点问题,更受到了超乎寻常的关注。

现代社会,结婚前一方贷款买房、结婚后双方共同还贷的情况十分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婚姻法解释三》一出,“婚前贷款买房,离婚时归个人”的条款便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对女方的不公平。有这样的认识,其实是基于一个现实,即按中国的传统及婚嫁习惯,一般由男方提供住房,房产一般也登记在男方名下,婚后往往夫妻双方共同还贷。因此,有舆论认为,这对女方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条款中有“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应当由房屋产权人给予配偶一定补偿,而且还要考虑房产升值利益”这一说明。北京市律协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芳就肯定了这一规定,她说,这恰恰证明,夫妻双方都可以是房东。这对于帮助配偶长年还贷的女方,实现了真正的公平。

当下适婚的年轻人,已多为80后、90后独生子女,接受父母的房屋馈赠比较常见。那么,婚后父母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离婚时又该归谁呢?《婚姻法解释三》“一方父母买房,离婚后另一方没份”的条款,被很多舆论误解为“父母给儿子买房媳妇没份儿”,这是对在婚姻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女性权利的损害。但事实上,按照规定,“父母给女儿买房,女婿同样没份儿”,新规并非偏向了哪一方。另外,如果有共同还贷的,离婚时,产权一方应根据房屋市价、共同还贷比例等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因此,有专家表示,该条款主要针对一方给了首付、婚龄却短暂的情况。因为按以前的法律,另一方可能只共同还贷了几个月,离婚时就能分走一半房产,且不用承担后续还贷。这显然对前者有失公允。

新解释的几大亮点

细读《婚姻法解释三》19条细则,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首次”、“很多明确”的规定,比如关于婚内财产分割、亲子鉴定、生育权等问题,并且都是以理性偏向弱者的前提下体现平等保护的原则制定条款的。

《婚姻法解释三》首次确立了婚内分割财产制度。即规定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或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情况,可以请求分割共同财产。有律师认为,过去有的准备离婚的夫妻一方转移财产,另一方也没有办法,无法提出分割财产,最后造成损失。这次的规定涉及婚姻财产的重大突破,它会对夫妻双方中的弱势一方起到保护作用,尤其是长年担任家庭主妇的女性面临被动离婚的困境时,有了很好的救济渠道。另一方面,这一条款也为将来我国婚姻法完善夫妻财产制度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从目前公众对《婚姻法解释三》的关注度来看,除了财产分割,大家还非常关注女性的利益。例如第九条规定,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的,法院不予支持。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李明舜认为,这一内容对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规定不但保护了女性的利益,而且对促进男女平等有很大帮助。同时,解释三也为男方提供了一个救济条款,即男方有生育愿望,但女方不同意而产生重大分歧时,可请求法院判决离婚。以往的婚姻法中并没有明确这一点。

《婚姻法解释三》还首次明确规定了亲子关系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拒绝鉴定将导致法院推定另一方主张成立的法律后果。婚姻家庭案件资深法官李虎说:“现在非婚生子女越来越多,涉及到抚养费的官司也多。现在根据《婚姻法解释三》第二条,只要一方提供必要证据,例如照片、视频等可以证明双方在哪个时间区间内同居或存在两性关系等,再结合小孩的出生日期等,法院可以推定亲子关系确立,从而为抚养费的判决奠定基础。”此条款有利于利用现代科学检测手段确定亲子关系,保护当事人及子女的合法权利。

新解释不是“婚姻生活指南”

《婚姻法》的每次修订及其每次新解释,都有一个一致的目标――对社会大众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鼓励夫妻互相忠实、尊重、帮助、平等和自由。《婚姻法解释三》也不例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自然会影响到千家万户。尽管在起草过程中,它试图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与自由、平衡家庭成员的利益关系、平衡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但从司法解释制定的角度来说,它是以纠纷解决为宗旨的,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并不追求某种逻辑体系或价值上的圆满。因此,司法的司法解释是针对法官的审判工作制定的,而不是用来指导公众生活的。曾经参与过《婚姻法解释三》草案论证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忆南说,“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主要是希望通过更细的规则处理具体的婚姻家庭纠纷。说白了,是指导法官断案用的,要好用、实用,并不是我们老百姓处理婚姻家庭关系的一般行为准则”。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8

内容提要: 重婚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司法部门的极大重视。本文正是从两个真实的案例出发,并以此为契子详细地介绍了重婚这种行为及其具体构成要件。此外,本文还针对重婚罪中一些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表述了自己及所支持的观点,希望这些讨论能更加深入地帮助我们了解重婚罪,也希望能作抛砖引玉之言,以期更好的解决方案的出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随之而来的,享乐、拜金主义思想又重抬其头,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或是贪图享受,或是喜新厌旧,以及对婚姻关系的不正确态度,导致重婚这一社会现象日益增多乃至层出不穷,已经成为一个极现实且紧迫的问题。我们知道,家庭是社会的重要单元,而婚姻关系则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和纽带,因此,必须把弘扬良好的婚姻风气,构建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予以足够的关切。针对上述现象,就需要国家在立法上予以进一步的规范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下面,我将从两个案例出发,详细介绍一下重婚这种行为。

    一、重婚罪历史沿革及定义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有两部婚姻法规范婚姻行为,并且国家立法机关于2001年4月28日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对现行婚姻法的进一步完善作出了相当的努力,然而,不仅婚姻法本身没有对重婚的定义作出规定,而且原《婚姻登记管理办法》、现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2001年12月14日的《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都没有界定重婚的含义,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明确重婚罪的概念。wwW.lw881.com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1]。

    二、重婚罪相关问题浅析

    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并不复杂,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犯,按照社会上一般公众相当的认识即能予以判定。但对于某些规范的概念性问题则需要加以说明,以期更利于审判。下面,我就重婚罪中的一些具体法律问题进行细述。

    (一)对重婚罪中婚姻关系的认识

    婚姻作为社会关系的特定形式,以两性的结合为自然条件,是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2]。新中国两部《婚姻法》的实施,向国民昭示:结婚以登记为要件;要结婚,得登记。然而,“登记结婚”的要求虽然在广大城市已被自觉接受,但在偏远的农村仍然受到习惯势力的顽固抵抗。2001年4月28日修订的《婚姻法》再次重申:符合结婚条件的男女要想结婚,必须要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不仅如此,《婚姻法》第10条、第11条还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以及婚姻的撤消制度。第12条对无效以及可撤消的婚姻的效力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即“无效或被撤消的婚姻,自始无效”。这就说明,婚姻不仅必须具备登记的形式,而且必须符合实质的要件,否则,即使经过登记,婚姻也不一定有效。有效婚姻受法律保护,可以对抗第三人的侵害,无效婚姻不受法律保护,不能对抗第三人。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无效婚姻事实上有两类,一是不具备婚姻形式要件的纯粹自然意义上的“婚姻”即事实婚,因为其从未得到国家婚姻登记机关确认,所以不需要经过婚姻登记机关公示即无效。二是具备婚姻形式要件,但不符合婚姻实质要件的婚姻,包括重婚、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姻、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达到法定婚龄的几种情形。尽管这种婚姻曾经得到婚姻登记机关确认,但不是必须经过婚姻登记机关公示或人民法院判决才无效,而是从始到终都无效。其婚姻关系也不能成为刑法上的客体。在婚姻登记机关宣布其无效后,即使当事人继续同居生活甚至举办结婚仪式,也不受法律保护,其关系同样不可能成为刑法上的客体。至于可撤消的婚姻,其效力状况并不复杂。由于这种婚姻除了当事人主张抗辩理由,否则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如果被胁迫结婚但没有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从结婚之日起一年内向人民法院或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消该婚姻,法院判决予以支持,则其婚姻效力不仅仅终止于被撤消之后,而是自始无效。在此之前,其婚姻关系应当成为刑法上的客体。如果该婚姻被撤消之后,请求人反悔,仍然与被请求人共同居住生活甚至举办结婚仪式,也不受法律保护。综上所述,虽然国外立法对事实婚的态度趋向缓和[3],但我国《婚姻法》对婚姻的成立,采取的仍然是严格的法律主义[4]。

    在此,婚姻的合法性成为婚姻的本质属性[5]。合法性要求法定的婚姻主体资格具备者依照法定程序成立婚姻,方有法律效力,否则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婚姻绝非两性自然的生理结合,而是经当时社会确认其为夫妻关系的社会关系;婚姻关系只能存在于具有合法的夫妻身份的男女双方之间。

    (二)对重婚罪中配偶权的认识

    我国刑法学界一般将重婚罪的客体表述为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近年来随着在犯罪客体研究中一些学者对法益学说的推崇,有关重婚罪客体配偶权的问题也被提了出来。

    配偶权产生于合法婚姻的建立,是特定男女之间的夫妻身份关系,以特定的权利义务为内容,非自然形成,而是法律赋予,享有配偶权的男女才互为配偶,配偶是婚姻的主体,只有配偶才享有配偶权。尽管配偶权的内涵,在理论上还有身份权说、专属利益支配说、性权利说等不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共同认为:配偶权的前提或者说产生的基础是合法的夫妻关系,配偶权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其权利主体是合法婚姻关系的当事人;配偶权具有身份权的性质:配偶权具有专属性,即具有夫妻相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配偶权的内容具有特定性不可侵犯性,即配偶具有同居的权利和义务、忠实的义务、家庭住所决定权、相互扶养的权利和义务、生育权和日常家务权,这些权利不容他人侵犯[6]。修订婚姻法虽然没有明确使用配偶权一词,但已经确认了配偶权的若干主要内容[7]。

    婚姻必须经合法确认才具有法律效力,才能形成婚姻关系;配偶权产生于合法婚姻的建立,换言之,事实婚不具有配偶权,形成事实婚的男女不是配偶----准确地说,是法律不承认其为配偶。在民法上,重婚之形式,表现为两个既存婚姻之重合,重婚之实质,在于这种使两个既存婚姻重合的行为,抗击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原则和制度。在刑法上,重婚之实质,在于有配偶者隐瞒婚姻事实真相,欺骗他人与之再度结婚,或者有配偶者在他人的主动配合先后两次形成婚姻,分别以独自犯罪或者对合而形成共犯的形式,故意挑战刑法所保护的重婚罪的法益----配偶权。

    (三)对重婚罪客观表现形式的认识

    重婚罪的客观表现形式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如前所述,重婚罪的实质在于发生在后的婚姻行为对前一尚存的合法婚姻关系的侵犯,亦即对国家赋予的配偶权的侵害。那么,与在先的法律婚重合的“婚姻”是否包括事实婚呢?刑法第258条所谓“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中的“重婚”、“结婚”是指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呢?

    在最高人民法院对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批复中指出: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着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处罚。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那些未依法进行结婚登记的人,在民事法律中得不到承认和保护,但若其为有配偶者则在刑事法律中要承担刑事责任,换言之,一个有配偶的人,未经结婚登记与他人以夫妻名字同居生活,他在民事上无婚可离,在刑事上则有婚可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8]。其实,承认事实婚的存在不等于肯定事实婚的效力,“存在”与“肯定效力”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意识范畴,后者属于意志范畴。上述司法解释针对的是两种以“事实婚 ”冲击法律婚,侵犯其配偶的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事实婚不是婚姻,而是非法同居关系,并且是严重的非法同居关系,它公开挑战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推而广之,产生于法律婚之后的婚姻,无论是事实婚还是法律婚,在法律上均无效力,均处于法律保护范围之外,但其存在,客观上侵犯了在先产生的配偶权益和一夫一妻制,故应以国家暴力予以反击或防卫[9]。

    在这种情况下,侵害在先的婚姻关系和婚姻当事人配偶权益的事实婚,本质上具有非法性,其婚姻行为属于违法行为;而其侵害在先的婚姻关系和婚姻当事人配偶权利的法律婚,尽管形式上经过婚姻登记机关确认,但属于无效婚姻,本质上也不具有合法性,仍然属于违法行为。这种违法的婚姻行为的实施,不仅必然侵害婚姻当事人之间的配偶权,而且必然侵害作为社会正常细胞的一夫一妻制度下的婚姻关系,具有实然的社会危害性。反过来看,当在先的婚姻不具有合法性时,其后的事实婚行为实质上不过是以违法行为对抗违法行为,这种以非对非的行为,从性质上看,属于因性关系的紊乱无序而有伤风化的行为。这种否定当然不能得到国家的肯定,但它本身恰恰肯定了婚姻的形式要件或者说登记程序存在的价值,这就是:未经国家婚姻登记机关确认的婚姻是没有安全保障的,是没有配偶之间的基本权利可言的;究其本质来说,当然是违法行为,因而也具有社会危害性。但对于这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需要也不应当扩张国家的刑罚权加以惩处。这一结论建立的根本理由就在于刑法所保护的权益没有蕴涵于在先的事实婚姻当中,并且刑法没有对这种有伤风化的行为加以罪刑法定化。

    因此,公民先有事实婚,后有法律婚者,或者前后两次持续存在而阶段上有重合的事实婚,均不构成重婚,因为无配偶权之存在,后一婚姻无论是否有效,均不侵犯配偶权,当然也不可能侵犯赋予公民配偶权的婚姻家庭制度和一夫一妻的婚姻关系。那种认为重婚情形中前后婚姻均可为事实婚的认识[10],不仅仅是承认事实婚的存在,而且在根本上还肯认了事实婚的效力从而使习惯法获得了与国家制定法同等的效力,而这也是不正常的。

    (四)对重婚罪中事实婚姻的认识

    事实婚姻是指没有正式登记结婚,但有配偶者又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长期生活在一起,或者无配偶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11]。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事实婚姻的出现也是有其一定基础的。而对于事实婚姻,立足于我国现实,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婚姻登记机关的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也并不是一概否定事实婚姻的效力。1986年3月15日实施的《婚姻登记办法》曾经规定;从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实施之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按非法同居对待。1994年2月1日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退后一步,规定:从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实施之日起,未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按非法同居对待。最高人民法院1989年11月21日《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2001年12月24日《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规定都体现了以下精神:1986年3月15日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的,一方起诉离婚,起诉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否则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1986年3月15日以后,1994年2月1日以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的,一方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可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否则应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1994年2月1日以后,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可以补办结婚登记,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时起算;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11]。这些规定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事实婚姻一再让步,否定事实婚姻关系的时间表一再推后,二是似乎承认了事实婚的效力。这样,使得法律的严肃性变得活泼起来,与修订婚姻法体现的严格法律主义格格不入。而且,可能的问题是:当前后两个婚姻都是狭义上的事实婚时,可以认定为重婚罪,如果在先的事实婚在诉讼时当事人才达到结婚年龄,而在后的事实婚的当事人在同居时就已经达到法定婚龄,究竟解除哪一个婚姻呢?而且,当前一个婚姻是狭义上的事实婚,后一个是法律婚时,也可以认定为重婚罪。此时,解除事实婚意味着否定了事实婚的效力,不应当按重婚对待;解除法律婚则意味着国家制定法败给习惯法,那么制定法的存在就属多余。而当前后两个婚姻都是广义上的事实婚(即未达到法定婚龄)时,却不能认定为重婚罪;当前一个婚姻是广义上的事实婚,后一个是法律婚时,也不能认定为重婚罪。倘若婚姻当事人没有禁止结婚的情形,仅仅是未达到法定婚龄而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岂不意味着行为的违法性仅仅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灭..所以,对于事实婚姻关系,我认为应该按照严格的法律主义来处理,否定其法律效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严肃性。

    三、结束语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关于重婚罪的规定还不是很完善,重婚罪中相关当事人关系的解决也并不是一纸判决即能奏效,更多的时候依赖于庭外的调解和安抚。希望立法上能在上述方面加快脚步,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这一社会现象,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使婚姻立法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期待变为现实[12]。

 

 

 

 

注释:

[1]、齐文远.《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549页)

  [2]、杨大文.《新婚姻法释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8页)

  [3]、夏吟兰、蒋月、薛宁兰.《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5页)

  [4]、巫昌桢、杨大文、王得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释义与实证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55页)

  [5]、杨大文.《新婚姻法释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66页)

  [6]、刘引玲.《配偶权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67页)

  [7]、夏吟兰、蒋月、薛宁兰.《21世纪婚姻家庭关系新规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253页)

  [8]、丁有勤.《论“事实婚姻”之重婚罪的构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9]、张军.《方伍峰重婚案----“事实婚姻”能否成为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刑事审判参考第2辑,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10]、苏长青.《侵犯公民民主权利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150页)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9

探望权的规定,有利于离婚家庭的子女享受到父母双方的关怀和爱护,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我国新《婚姻法》中第一次规定了探望权,这是个突破,但仍存在立法中不完善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对如何实现探望权的做法也不一,笔者试通过阐述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探望制度的建议。

一、我国对探望权的规定及其实现所存在的问题

(一)探望权的性质

从我国新《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看,探望权是指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探望子女的权利。从该法条来看,探望权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权利。既是权利,当事人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如果父或母应探望子女而不探望,使子女长期享受不到父爱或母爱,则这样的探望权制度的确定尚不足以维护子女的利益。

探望权是以亲子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但从探望权的立法宗旨来看,立法并不是为父或母之利益来设立探望权,而是以子女利益为最优先考虑,即探望权作为父或母之一项权利,其依附于子女最佳利益而存在。2从父母子女关系来说,探望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而我国新《婚姻法》对探望权的规定,未能体现立法宗旨。由此对于一些夫妻离婚时,约定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无权探望的协议,或一些父或母拒绝探望的行为,从立法宗旨来看,这样的约定或行为,是损害子女利益的应予否定行为,但从新《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来看,则得不出这样的结论。因此,将探望权仅规定为父或母的权利,是以父或母之利益来设定,并没有考虑子女的权益与要求。

(二)探望权的主体

从我国新《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看,探望权的主体,是离婚后不与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即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即我国的《婚姻法》把未成年子女排除在探望权的主体外,未成年子女只能成为被探望的客体,这样导致在审判实践中,在确定探望权时,可以不听取未成年子女的意见;而对于父或母借口工作忙或其他原因而怠于或放弃行使探望权,或父、母约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一方不得行使探望权时,子女由于不是探望权的主体,就不能要求怠于行使探望权的父或母行使探望权来关心、探望自己,也不能要求法院确认父或母一方关于一方不行使探望权的约定无效,法院也不能强制怠于行使探望权的父或母行使探望权。此外,对于10周岁以上的子女主动要求探望父或母的愿望不能实现时,也无可实现其正当要求和愿意的司法救济渠道。这样,受伤害的是子女的情感和心灵。

(三)探望权实现的方式、时间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笔者认为,这里的离婚判决应包括调解,在当事人提起的离婚诉讼中未就探望权提出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不应予以审理并做出判决,如已提出有关探望权的诉讼请求则应一并处理。对于生效的离婚判决或调解未涉及探望权的,或协议离婚时的协议中未涉及探望权的,当事人均可单独以就探望权问题提出诉讼。根据《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但在诉讼中如何确定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地点,人民法院如何判决才能便于探望权的行使,实践中审判人员对此感到难以把握,因而有不同的做法。审判实践中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为保证判决生效后探望子女的权利能顺利行使,判决中对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规定得较具体,但这样的判决产生的问题是,在确定的时间内如有子女所在学校有活动或孩子生病等情形,探望权不能或未能完全按判决予以实现,另外确定时间又违反了判决书所确定的内容,因而易产生新的矛盾。第二种情况是:为防止探望权行使的方式、时间规定得过死,可能影响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在判决中对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只作原则性规定,但这样的判决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是:探望一方来探望孩子时,孩子可能不在家,二是探望一方事先打电话与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商量探望的具体方式和时间,与孩子共同生活一方往往借口推托,不主动协助和配合。

笔者认为,不论在裁判文书中确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是非常具体还是原则,都会存在不主动协助和配合行使探望权一方探望子女的情况。因此在诉讼过程中,审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尽量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达不成协议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判决。由于现实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裁判文书的主文中对探望的时间、方式不宜规定太细,如果裁判过细,因为孩子上课、生病等原因或探望权人自身的原因而使探望权人的探望权难以实现,容易产生新的矛盾。同时一旦情况发生变化而又无法按照原来的裁判文书履行时,会使纠纷再次诉诸法院或在执行中对因客观原因无法按原裁判执行时难以强制执行。而较为原则的规定,可以使父或母都较为灵活行使其探望权,在另一方不予协助时,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根据子女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在裁判文书确定的范围内灵活掌握执行的时间。

(四)探望权的执行

尽管《婚姻法》将探望权作为一项法定的权利加以保护,但在探望权的实现方面,有的父或母以对方不付抚养费为由拒绝对方探望,或因对原配偶的仇恨而把子女带走远离对方,使另一方无法探望,或不履行协助义务让另一方探望子女,当事人要行使探望权探望子女时,则需申请法院执行。《婚姻法》第四十八条也规定了对拒不执行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对于探望权的执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

新婚姻法离婚细则篇10

1、离婚房产增值部分的分割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规定:确定了夫妻一方婚前或者婚后购买的房屋产生的增值部分,属于一方个人财产。离婚时房屋增值部分不予分割。

2、婚内赠与房产的离婚分割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规定: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

该条针对的是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将房产赠与另一方,未过户的,可以撤销赠与行为。也就是说,未过户的赠与属于不产生效力的赠与,因此,有人要赠与房产的,先过户。

3、单方父母出资买房的房产离婚分割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此时,即使房子是婚后由父母购买的,如果是产权登记在出资方父母子女名下的,离婚时属于一方个人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

4、双方父母出资买房的离婚房产分割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父母出资购买的,是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另一方无权进行分割。

5、关于婚前一方购买房屋,婚后共同还贷的离婚房产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