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3:39

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篇1

关键词:变更索赔思路效益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work need to transform change claim on management ideas to create greater efficiency, in order to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reference and provide the relevant personnel, and promote the change claim on skill and efficiency.

Keywords: change claim on ideas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适应分公司的发展,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下达了《项目变更索赔及完工结算指导意见》,从而来规范项目变更索赔管理工作,提高大家的工作水平,增强工程项目创效能力,改善项目实施经济质量。建立以分公司经理为组长的变更索赔管理领导小组,以成控办主任为组长的变更索赔管理工作小组来指导、督促各项目开展变更索赔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市场鱼龙混杂,许多公司在“最低价中标” 的形式下做出了“最低价抢标”的无奈抉择,面对这种形式,项目要想出效益,采取以往的三控三管一协调还不足以使项目走出困境,所以要变换思路,大力发掘变更索赔工作,全过程策划、实施、管理创造效益。

以分公司为变更索赔管理层,下达项目的变更索赔计划,考核变更索赔完成情况。以项目部为变更索赔实施层,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变更索赔责任制,明确分工,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变更索赔观念,重点做好投标过程中、开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阶段的变更索赔的工作,同时建立变更索赔管理台账,负责方案策划并落实变更索赔的各项具体工作。

第一,项目管理层应具有对变更索赔的主动认知和敏感性。

目前大多数项目都是低价中标,中标价格远远低于了成本价,工程上常说“低价承揽,索赔赢利”,工程项目唯一起死回生的手段也就是变更索赔,如果变更索赔不成功,那么将会给项目和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项目领导班子从进场开始就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项目已经无路可退,只能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因此对变更索赔的主动认知和主动作为变得尤为重要。工程项目从一开始就应成立变更索赔领导小组,制定变更索赔管理办法,明确奖励机制。虽然这些都是所有项目都必须做的工作,但是不能将这项工作流于形式,而是将变更索赔工作的实质和理念灌输到每个管理者的思维当中并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同时项目对计划合同部的人选也进行了认真选定,计划合同部是变更索赔的主要牵头部门,具有丰富施工管理及合同管理经验的人选,对变更索赔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1]某改造工程,投标阶段业主将旧桥拆除和围堰两项定为暂定项各500万元进行报价,鉴于这两项没有详细的施工图纸和资料,这样就给我们有了突破口,中标后,项目部大力挖潜暂定项,指定专人负责方案和报价的编制,并对施工过程中的签证做详细的记录,同时还请市政定额站进行跟踪。在项目部的重视下,施工顺利完成,我方详细上报了暂定项的结算资料,最终两项结算价为802万元和934万元,各突破了业主的500万元,同时成本控制得当,两项暂定项共盈利555万元。

第二,项目管理层要具有强烈的变更索赔意识,从中标开始起就要这种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始终,对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变更索赔进行提前分析及预测。

变更索赔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首先落实到人的观念、人的意识上,变更索赔意识的建立来源于丰富的施工经验、合同管理经验及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许多事情往往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有先想到,才能去做到”,如果没有想到,或是虽然想到了,但主观努力没达到,这样变更索赔只能挂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之中。

[案例2]某桥梁工程,属于BT投资项目的分包单位,标价低可想而知。鉴于此,项目部开工前就对整个标价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哪些地方可以变。总包方将栈桥作为一个标段,且清单模糊,专用条款亦未规定计价方式,相当于总价789万元包干的情况。经过认真分析后,我方同中冶南方协商,栈桥的施工保证行车安全,建议桥面钢板更换为预制钢筋混泥土板,同时计量按正桥、桥台、拆除等工序完工后以总额计量。更改初步栈桥方案后,钢材投入量减少,同时减少了水上焊接工作,后期施工过程中的栈桥维修费用亦减少不少,初步核算节省成本开支306万元。

[案例3] 某斜拉桥项目10#主墩Φ1.8米钻孔灌注桩变更,由于开工严重滞后,10#墩处河床在项目部开工前已被非法采砂,导致河床大幅降低,深度至-9.3m到 -12.4m,设计院将Φ1.80m钻孔灌注桩长由原来的85m增加至100m,增加桩长810米,项目部据此上报变更,上报金额1669万元,业主批复1220万元。按合同原单价计算增加合同价款为400万元,实际批复1220万元,增加合同价款820万元。上报此项变更的思路:首先根据设计院地质报告显示,桩长增加部分地质层面为卵石含巨石结构层,施工条件发生改变、施工难度增大、成本大幅增加以及增加了施工工期,依据合同通用条款12.3b款的规定,以及根据三方会议纪要达成的一致意见,监理及业主均同意此项变更按合同条款12.3(b)款办理,并同意对增加的工作内容重新核定单价;其次单价分析采用四种方案,从可行性和价格上进行对比,最终采取按单项增加额累计计算;变更增加的桩长部分标高为-85m到-100m,Φ1.80m桩基成孔所穿过的均为砂砾、卵石和次坚石层面,根据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10号墩孔深为108米(孔底标高为-100,护筒标高为+8),超过100米,不能直接套取相应的定额,因此考虑因孔深增加而产生的系数动态率推算成孔单价。

第三,项目管理层要具有发现和捕捉变更索赔机会的敏感度。

变更索赔机会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发掘和寻找,这就要求项目管理层要具有很高的发现和捕捉变更索赔机会的敏感度。

[案例4] 某桥梁工程,投标初期,就发现墩、塔承台开挖项,清单漏项。鉴于投标报价总体合理性,投标时未考虑开挖的费用。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经过研究地质资料并同设计员沟通,最后设计院下发设计更改通知单(第230号),对承台封底砼厚度做出如下要求:主墩23#、24#墩承台封底砼厚度调整为3.0m(原设计厚度为1m),辅墩25#到28#墩承台封底砼厚度调整为2.0m(原设计厚度为0.5m)。由于设计变更导致承台封底砼厚度增加,水下开挖方量相应增加。鉴于此我方有理由认为此部分属于清单漏项,开挖单价重新报价,开挖量应的到计量支付。在签证过程中,我部在开挖前就请财审、业主、监理和总包方来现场测量原地面标高,开挖完成后立即请以上四方来现场测量开挖后的河床标高和开挖坡比,通过原地面标高、河床标高和开挖坡比计算出挖方量。目前总包方暂按暂定价计量,已经盈利100万元左右,预计后期批复价后,盈利在200万元左右。

[案例5] 某斜拉桥项目,投标预算中未包含承台开挖费用,而全桥承台基坑开挖工作量巨大,南引桥1#到4#号墩地质为淤泥层,大面积开挖后,采用钢管桩支护;北引桥14#墩承台位于江滨路边上,采用分喷桩形式支护。为此,项目部增加了大量成本。在2010年9月25日变更专题会上,项目部提出:“依据施工技术规范第404.02,承台基坑开挖根据干(湿)处挖土(石)方单列计量项目,但清单中漏项。我部实际施工时发生了相应的费用”,监理及业主同意全桥承台基坑开挖按漏项处理,以变更形式申报。南北引桥基坑开挖申报变更80.56万元,业主批复65万元,匝道立交部分基坑开挖拟上报300万元。由此,项目部减少了因投标时未考虑成本费用的亏损。

第四,要具有从变更索赔走向变更理赔并获得补偿的完整运作思路、实施计划和具体方法。

变更索赔突破点找到以后,要制定出一套具体的运作思路、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法才有可能成功,这个时候所有的工作重点都需要围绕这个突破点去开展,无组织无头绪的瞎碰乱撞反而容易引起业主及相关人员的反感,而制定出一个具体的运作思路、实施计划和实施办法才能让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变成水到渠成。

[案例6] 某桥梁工程,开工时为5月份,按照往年的水文资料分析可修建栈桥施工。结果当年的水情比往年凶猛,栈桥淹没。主塔承台施工为关键线路,不得耽误,否则后续主塔施工将再次跨入汛期施工。汛期施工是我部2010年刚进场时,按照业主要求进行的工程。为了减少损失,追赶工期。针对此原因,我部联系大小业主及监理,组织四方召开汛期签证大会。提出以下“三步走”方案:(1)确认汛期施工增加工程量;(2)汛期施工方案重新报设计审批;(3)确定汛期增加费用。此方案最终得到与会四方的共同认可,并正按照此方案签署了汛期施工的签证。初步预计汛期施工将增加利润500万元左右。

[案例7] 某斜拉桥项目匝道工程开工前通过清单单价分析,已知实施起来亏损严重,故实施过程中,明知征地拆迁会影响合同工期,项目部除偶尔向业主书面报告外,并不急于催促业主处理,计划在征地拆迁解决完成后造成合同工期无法保证时,再提出业主收回或补偿赶工措施费,后因业主坚持由我方施工,才以征地拆迁及跨铁路手续确实影响了匝道工程的组织实施,业主同意项目部倒排工期,编制可行的抢工方案。按同类大桥赶工补偿费原则和会议上讨论的施工方案,项目部上报抢工费1202万元,业主初步审核902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理赔效果。

第五、变更索赔要具有双赢理念,要站在业主、设计人员的立场进行考虑问题。

变更索赔有些时候我们要站在设计、业主的角度提出变更,要朝着有利于完善设计、保证质量、安全以及提高项目使用功能方向去变。不要刻意为了经济目的追求变更。设计人员因任务繁重、业务人员水平所限,一个设计不可能那么完美,我们要多从使用功能、安全、质量等方面去着眼变更,这样的变更很容易与业主、设计人员达成一致意见,变更索赔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

[案例8] 某斜拉桥项目匝道工程桩基,覆盖层很薄、基岩强度较高,如采用原设计,项目部亏损严重,通过与业主、设计沟通,以便于抢工的名义,将钻孔桩变更为挖孔桩,不仅满足业主抢工需要,还为项目部争取到重新报价的机会,虽然最终审批执行原清单单价,但项目部大大地节约了成孔成本约110万元,变相地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建筑业是过度竞争最严重的行业,施工供给远大于社会需求,直接导致投标价格越来越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业主对我们施工单位的进度、质量、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成本也越来越大,投入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从外部劳务配合角度来看,劳务队伍也越来越难找,即使找到了价格还非常高,所以按正常途径提取管理费用,都没有什么余地了,只有从变更索赔里面寻找效益。

项目变更索赔要取得巨大成功,在主观上讲要有一个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团结进取的团队,在客观上讲业主对施工单位比较理解和支持,而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来源于项目的主观努力。在现场施工时,为了达到业主质量和进度的要求,项目甚至是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处处优先站在业主立场考虑,先干出成绩,给业主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最后才有资格在桌前和业主进行谈判,进行友好协商或是讨价还价。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具有特殊性、单一性,其中一些成功的案例不具备复制性,但是其变更索赔的理念和思路,仅作交流。

参考文献:

变更管理篇2

1.1设计变更认识问题

实际工作中,不同的单位、人员对设计变更的理解也不一致。项目法人的职责是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组织工程建设,对初步设计进行的变更应为设计变更,但在执行过程中,不少参建单位以招标文件为参照物,认为对招标文件的变更才是设计变更,导致管理混乱,加之有些招标文件在发售前未进行审查或者施工图也未进行审查,本身就与初步设计不一致,给工程实施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2设计变更界定问题

长期以来,设计变更一般分为“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两类,但究竟什么是重大设计变更、什么是一般设计变更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分究竟在哪里却没有统一的规定。由于缺乏量化、细化的指标,在工程施工中设计变更管理混乱,一般设计变更当作重大设计变更处理的案例较少,但重大设计变更当作一般设计变更处理的案例极多,有的项目在实施中工程的地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却按一般设计变更处理,不履行审批手续。

1.3设计变更报批问题

按照规定,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审查后即可实施,重大设计变更应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但不少项目法人对设计变更管理程序缺乏足够的重视,经常先实施后报批。如,某工程在施工中发现道路的路面结构需变更,在未履行报批手续的情况下完成了施工,待第二年检查时发现未办理相关手续,才向主管部门申请设计变更,主管部门面对既成事实,只得按照实施后的方案进行批复,造成审查批准流于形式,起不到规范设计的作用。

1.4设计粗糙导致数次变更问题

由于客观原因,工程发生设计变更在所难免,但一项工程在同一部位、同一个问题上设计方案多次发生变更就缺乏严肃性。比如,某工程由于地形原因,在施工中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变更,并履行了审批手续;但是在继续施工中,发现变更的设计仍然与实际条件不相吻合,于是对已变更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再次变更,已批复过设计变更的主管部门认为再次由其批复变更缺乏严肃性,遂委托下一级主管部门对设计变更进行了批复。这一现象凸显了工程勘察、设计深度不足的问题,值得深思。

1.5设计变更资金问题

在已实施的设计变更中,项目法人往往重视工程结构、形式、方案的变更,而对于由变更引起的资金变化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项目法人不核实资金变化,有的单位有选择性地注重因变更引起的投资变化:若投资有增加,则动用预备费或招标节余或其他资金予以解决;若因变更减少投资,则忽略不计。

1.6通过设计变更掩盖问题

在实践中,个别工程为节省投资或出于其他目的,不按照设计图纸实施,擅自减少工程量或改变工程结构形式,也不履行任何程序。若在检查中未被发现,就不进行设计变更;若在检查中被发现,项目法人便以设计变更的名义报批,使设计变更成为掩盖问题的手段,给工程建设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二、设计变更管理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加强的地方

2.1重大设计变更需进一步量化

《暂行办法》虽然规定了重大设计变更的定义,但侧重于文字描述,并未进行量化,偏重于叙述“重大影响”,究竟到什么程度为重大影响,不同的单位、个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作为全行业统一的管理办法,不宜出台过细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中相关部门应根据《暂行办法》制定具体的明细表,量化设计变更的界限,减小因不同理解造成的不便。笔者认为宜从工程量、投资两方面描述重大设计变更:一是工程量增减在某一个百分比(比如5%)以上的、二是投资增减在一定额度(如50万元)以上的。在《暂行办法》规定的重大设计变更定义框架内,符合这两个条件之一的即为重大设计变更。当然,由于地区、单位不同,不宜全国统一额度,实施中可以具体商讨,甚至可以进一步对工期、质量、效益等影响进行量化,具体的数额可由各地结合实际自行制定。

2.2项目主管部门职能需进一步加强

《暂行办法》规定重大设计变更由原审批单位审批、一般设计变更由项目法人组织审查,而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的职责并未作出详细的规定。虽然《暂行办法》第15条规定:“一般设计变更……必要时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批”,但什么情况下为“必要时”也不明晰。实际操作中,由于原审批单位在分级管理框架内处于顶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设计变更管理;项目主管部门承担着对设计变更的监督管理职能,应赋予其一定的审批权。笔者认为应将一般设计变更中比较重要(或主要)的设计变更,称之为“重要(或主要)设计变更”,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其余设计变更则由项目法人组织审查。项目主管部门可依据《暂行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切实将分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做到各负其责,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

三、意见和建议

3.1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

施工图审查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程序之一,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施工图未经审查不得用于施工。实际工作中,施工图审查环节往往被忽略,造成了施工图编制不符合初步设计,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阶段就产生了变更;更重要的是有的施工图未经审查,存在各种错误,给施工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建议在施工前,由项目法人组织,按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初步设计报告对施工图涉及工程质量、结构安全、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内容进行审查,具体的审查方式有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聘请相关专家审查等。项目法人可以按照工程建设规模或其他因素决定审查方式。施工图经审查合格后方用于施工,这样可以督促设计单位认真执行强制性标准和规程规范,使设计工作达到要求的深度,有效减少设计变更,保证工期和质量。

3.2做好招标文件编制与审查工作

招标文件是项目法人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格式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文件的编制要求,其内容应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擅自改变批复的初步设计内容、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等均属违规行为。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后,项目法人应组织审查,以确保其编制符合要求,审查通过后方可发售。在招标阶段确需对批复的初步设计进行改变或补充的,属于设计变更范畴,应按照规定履行设计变更程序,设计变更手续完备后,再编制招标文件。否则,由于招标文件未进行审查或审查不严格导致的设计变更问题以及由此给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应由项目法人负责。

3.3加大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

项目法人的职责是按照批复的设计内容组织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是督导项目法人及其他参建单位按照批复的设计内容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现场监管,并试行“飞检”制度,尤其对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隐蔽工程等加大检查力度,发现不符合设计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发现确需进行变更的地方督促项目法人及时变更,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3.4加强审查、审批工作

设计变更审批是设计变更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严肃、严格、严谨对待,尤其要杜绝先实施后报批的现象。目前,由于工期的要求,很多工程都是先实施后报批或者边实施边报批,给审批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暂行办法》第16条规定了两种特殊情形下的重大设计变更可以先实施后报批:一是涉及紧急抢险的变更、二是涉及工程质量安全的变更,在这两种特殊情形下,项目法人在立即处理的同时应告知主管部门,并在事中、事后按规定履行程序。除此之外,其余设计变更一律要先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对于一般设计变更,《暂行办法》第15条规定由项目法人组织审查确认后实施,并报项目主管部门核备。从形式上讲,核备的要求显然低于审批,但主管部门也应对核备文件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检查,不能仅仅限于对文件的阅存,如果发现设计变更文件有明显违规之处,主管部门可要求项目法人整改后重新报文核备。

3.5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进一步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减少直至杜绝违规行为的出现,关键是要强化制度建设,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并对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规范各项工作。设计变更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先实施后报批问题,今后对于先实施后报批的项目应严肃处理:如果是可做可不做的变更,要责令有关单位严格按照批复的设计内容实施,严禁其擅自变更设计;对于确需进行且已既成事实的变更,可以同意其变更,但要对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于情节严重的,可以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和诚信体系建设活动,将其作为不良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并进行公示,且与招标投标、资质管理等挂钩,开创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新局面。

四、结语

变更管理篇3

根据目前AP1000依托项目参建单位的架构设置,设计变更文件管理是一个涉及设计方、项目管理公司、业主、承包商和设备供应商等诸多单位的综合性工作,其目标是确保上游按期符合业主需求和法律标准要求的设计变更,并在现场得到及时传递和有效的执行。通常将由于设计原因而产生的设计变更归结为如下四类:(1)已的设计文件本身存在错误、遗漏或开口项。(2)设计方对的设计文件进行合理优化。(3)安全评审对设计提出新的或更高的要求,如核管会或业主提出新的要求。(4)法规、标准等设计输入变化而导致的设计变更。由于采购、施工等原因而产生的设计变更可以归结为如下四类:(1)采购设备、施工过程中产生不符合项(NonConformanceReport,NCR),当NCR的处理方式为照用或修复时,需要设计变更。(2)对原设计提出材料代换时,需要设计方设计变更指导施工。(3)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现场变更请求,需要设计变更指导施工。(4)未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造成无法按照设计文件进行下一步施工时,需要对已的设计进行修改。对应不同的变更发起人,其发起变更的原因和考虑问题的角度存在偏差,通常会在经济性、进度、质量以及施工可行性等方面有所侧重。设计变更管理需要对设计变更发起的根本原因进行探究,有重点地评估设计变更的合理性,以确保批准的设计变更满足核电站设计质量要求,符合法律和标准规定和业主的利益。

2设计变更文件前台管理

为了加强对设计方设计变更的管控,依托项目实践中将设计变更管理拓展和前移,加强对设计方和设备采购供应商的管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设计变更建议的管理

设计变更建议(DesignChangeProposa,DCP)是设计变更正式前,设计方内部的变更评估文件。在DCP审核环节及时向设计方反馈现场的施工状态,加强DCP对项目进度和成本的审核,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无效设计变更的,同时对长周期物项采购和现场施工工序安排也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

2.2开口项的审查工作

在项目现场急需施工文件的情况下,设计方会优先存在开口项的施工文件以支持施工。而紧急施工项完成后,设计方又将陆续设计变更以关闭这些开口项。随着项目推进至移交包移交阶段,出现了因开口项关闭不及时而延误移交调试工作的情况。为此依托项目加强了开口项管理,根据项目进度确定优先级,监督设计方按计划设计变更,有效地提高了设计和施工的工作效率。

2.3采购设计文件管理

加强采购设计文件的管控,确保最新设备技术规格书、数据表及设计变更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厂家,避免供货产品到现场后发现违反最新设计要求的情况,减少不必要的不符合项和设计变更的。

2.4接口管理

在AP1000依托项目中,核岛、常规岛和BOP(BalanceofPlant)分属不同设计单位,部分核岛设备位于常规岛第一跨和电子间内,各设计方的设计范围并非完全按照厂房或系统划分,加之设备采购和设备供应商也各不相同,因此,核岛和常规岛的物理和功能接口比较复杂。为了满足电站总体设计和各系统设备在物理、功能方面的要求,在设计方之间、设计方和设备供应商之间需要资料互提。接口控制手册(InterfaceControlManual,ICM)为接口各方提供了信息交互平台,它界定了接口数据交换原则、需求信息以及计划交换的时间,从而规范接口各方的提资行为。加强接口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文件质量,减少文件升级和变更的次数。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通过设计人员培训、资质评审、设计质保监察、设计评审会等手段提高设计文件质量,降低设计变更的发生率。

3设计变更文件现场审查

在收到上游设计方的设计变更,释放至施工方之前,现场项目管理团队将对文件进行全面的配置管理和质量审查(图1)。图1中虚线部分为设计方完成的内容,虚线外为现场设计管理团队的审查范围。设计问题的发现可以通过信息请求、现场变更请求、材料代换请求、不符合项等原始文件形式提交,西屋联队在收到设计问题描述后设计变更予以解决。根据设计变更中发现的问题,现场着重加强了对如下内容的审查,以判断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1)设计变更文件是否正确地列出了所有受影响的文件编号和版本。(2)设计变更与受影响的文件在CDC中是否建立了正确的关联。在大量设计变更的情况下,这一点对现场的施工至关重要。(3)设计变更文件的电厂适用性问题。在多项目设计管理情况下,需要通盘考虑针对某一特定厂址的设计变更对其他场址的适用性。(4)设计变更文件中的解决方案是否可施工。需要根据现场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判定变更是否能够实现。(5)设计变更是否影响现场的施工进度。是否存在长周期采购的新物项和影响施工逻辑的情况,进而影响了施工进度。(6)设计变更是否影响现场的施工的成本。是否新的变更会造成严重的现场返工和材料浪费,对新增成本进行评估和等级管理。设计方出于项目设计一体化考虑,往往对于某种堆型会一般性厂址的通用图样。在多项目模式下,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变更一般将升版到通用图样中,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变更则不会被升级到通用图样中。例如,材料代换和不符合项引起的设计变更因电站机组而异,不会被升级到通用图样中,但必须在数据库中建立该变更文件与图样的关联,防止施工漏项的发生。现场对设计变更和升级图样分别通过设计变更文件评审单和设计文件评审单开展审查工作,评估每个审查点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确保AP1000核岛建造质量。

4设计变更文件执行

在设计变更数量巨大的情况下,设计变更在项目现场的流转执行也是设计变更管理的一个重点工作。当现场建安承包商在接收到设计变更文件后,会判断该文件是否影响最小施工单元信息,如果设计变更文件影响到最小施工单元信息,则分以下几种情况分别处理:(1)施工任务单尚未生成或尚未下况下,将根据设计变更文件重新编制基础信息分解表,输入员将变更后的基础信息输入到数据库。(2)施工任务单已经生成并下发,但材料尚未发放情况下,承包商将停止材料的发放,并根据设计变更文件重新编制基础信息分解表。(3)施工任务单已经下发,且材料已经下发的情况下,承包商将及时停止现场施工和材料的发放,并统计已安装物项,以减少返工损失,同时根据设计变更文件重新编制基础信息分解表。对于录入数据库的设计变更信息,各专业及时消化并编制设计变更执行验证单。完成相关施工后填写设计变更执行验证单,并通知质检部进行检查,通过质量检查后相关关闭文件和信息最终录入至信息系统设计变更管理模块中,变更执行验证单关闭。需要注意是,上述影响最小施工单元判定环节需设置复核功能岗位,以防出现跨专业设计变更的误判和漏判。除了正常的设计变更的执行验证关闭审核工作外,现场还要定期进行质保监察,确保设计变更执行到位。设计变更从到施工、关闭,中间经历众多流转和审查环节,为了消除临近施工节点时因设计变更传递延迟造成的施工质量风险,现场项目管理团队加强了施工包中设计文件的流转和审核工作,并对重要节点在施工前1个月对其进行冻结,以此促进上游提升设计进度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结语

变更管理篇4

盈余信息是上市公司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一,常常被用来评估契约履行质量的标准。因此,当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与契约标准之间存在差异时,公司管理层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当然,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非单纯的被动关系,盈余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资产减值准则在满足公众利益诉求的同时给予了企业一定的灵活度,企业在遵守准则的收益(或损失)与破坏准则的收益(或损失)中进行权衡,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破坏准则的行为暴露了既有准则存在的缺陷,准则制定者随后对这些暴露的缺陷加以修正。如旧会计准则阶段,针对上市公司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平滑利润的现象,财政部2004年对资产减值准则的制度缺陷进行了调整,规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其价值恢复后,企业转回固定资产的价值不得超过该固定资产按正常折旧后的账面价值。那么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实施一定程度上是对旧资产减值准则的进一步修正,规定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后,在企业继续维持现有资产期间不得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冲回会计处理。显然,这一准则的变化有助于遏制上市公司运用长期资产减值转回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现象。但现行准则并未对存货等短期资产的减值转回进行限制,因此对上市公司运用短期资产减值从事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效果可能并不显著。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什么?短期资产抑或长期资产,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对于准则变更是否能够如期实现其效果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准则的变更能够有效遏制上市公司采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话,那么现行会计准则阶段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倾向于采用短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操纵,出现准则的外溢现象。由于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时间不长,对现行准则实施效果检验的文献较少,罗婷等(2008)[17]、朱凯等(2009)[24]对现行准则实施整体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张然等(2007)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实施前的过渡期为研究期间,研究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过渡期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亏损公司使用减值准备进行“大洗澡”的现象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这一研究结论仅仅是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间接证据[21]。步丹璐和叶建明(2009)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分析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9]。Zhangetal.(2010)以现行准则颁布后尚未实施过渡期间为研究期间,结果发现,现行会计准则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扭亏和大清洗盈余管理动机[7]。相对于旧资产减值准则,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认定和确认标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进行判断,并对资产减值迹象作了详细规定,这有利于遏制上市公司随意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的行为,规范和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少计提资产减值从事“扭亏”行为;另一方面,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一经计提,后续期间不得转回,这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出于“大洗澡”的目的,在公司亏损年度大量计提资产减值,而在后续期间转回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如果在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前资产减值会计确实被上市公司视为盈余管理工具运用的话,那么致力于抑制“扭亏”和“大洗澡”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而改进的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后,计提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上市公司不能通过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达到其扭亏的目的;同时,上市公司在计提资产减值时将更加谨慎,在计提资产减值时更多地考虑资产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而非盈余管理的因素。于是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假设1(a):与旧准则相比,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能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从事“扭亏”行为假设1(b):与旧准则相比,现行资产减值准则能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从事“大洗澡”行为文献中一般将全部资产减值信息作为整体来对待,很少涉及不同类别的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比较分析。但研究分析不同类别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禁止已计提资产减值转回的对象主要是非流动资产,对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的资产减值转回并没有做相应的禁止。那么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究竟是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呢?这对于研究现行会计准则的政策效果具有现实的意义。假设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流动资产,那么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限制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的政策效果可能大打折扣。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不同期限的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相对于流动资产而言,非流动资产由于其金额较大,容易引起外界的关注,非流动资产减值的大额计提和冲销等对企业资产规模和利润的影响更大,也容易引起监管当局的关注和监督;同时,非流动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冲销等需要更充分的理由,技术上更难以操纵。因此,上市公司更愿意采用流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王跃堂等(2005)的研究结论也表明,非流动资产的减值真实地反映了长期资产未来收益能力的变化,如实反映公司资产未来的收益能力,并没有沦为盈余管理的手段[20]。因此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会因资产减值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而现行会计准则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减值进行差异化的规定,也有可能导致非流动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外溢,致使上市公司更多地采用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如李姝和黄雯(2011)研究发现,现行会计准则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动机强于长期资产减值准备[14]。于是提出本文研究假设2:假设2(a):现行会计准则阶段,上市公司更愿意采用流动资产从事“扭亏”行为。假设2(b):现行会计准则阶段,上市公司更愿意采用流动资产从事“大洗澡”行为。

研究设计

基于相关的文献,本文在资产减值计提比例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准则变化的虚拟变量与各影响因素变量的交叉变量,来检验上述研究假设。由于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则变化程度相差较大,本文将资产减值细分为流动资产减值和非流动资产减值来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研究假设可知,如果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能够显著遏制上市公司的“扭亏”和“大洗澡”盈余管理动机的话,那么模型中的β2和β4系数应显著为正。

研究样本、数据描述与实证结果

变更管理篇5

一、工程变更的概念

本文研究的工程变更,是指由承包商或施工单位提出、并要求调增投资的工程变更。需具备三个要件:

一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和计价模式允许实施工程变更,并合同规定允许以工程变更的方式调增投资,或者工程实际允许在经审批的原预算的基础之上以工程变更的方式调增投资;

二是承包商或施工单位提出,施工单位是提出的主体,或至少施工单位是主要主体,假如不是唯一主体的话;

三是需要调增投资,或至少施工单位要求调增投资。三者缺一不可。本文指称的承包单位、承包方、施工单位、施工方,是同一个概念。

二、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概念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又分为两种并不相互排斥的类型,一种是工程变更所指向的工程状态本身是事实,就其状态和事实本身而言,按照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变更的理由也成立,应当调增投资,但工程数量被夸大,其中不夸大的那一部分工程数量,是非高估冒算,属于正常的工程变更,应当正常调增投资,而被夸大的那一部分工程数量,包括实物工程数量和非实物工程数量,定义为高估冒算。实物工程数量不用多做解释,非实物工程数量方面,比如,人工工日、机械台班、材料和土方的运输距离等等变更或者计价签证,被夸大的那一部分工日、台班、运输距离,就定义为高估冒算。另一种类型是,工程变更所指向的工程状态仍然是事实,工程数量可能不被夸大,也可能被夸大,但是,就其工程状态和事实本身而言,按照有关规定,变更的理由不成立,其全部工程数量,包括实物工程数量和非实物工程数量,无论是否被夸大,也定义为高估冒算,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曲解工程计价依据所包括的工作内容,把本属于施工单位应尽之责任和义务的状态和事实,仍然提出工程变更以调增投资的要求,重复计价。不仅重复计价,有时还夸大工程数量。

高估冒算往往有主观故意的性质,也就是说,根据上述定义,高估冒算的人格化代表即高估冒算者对高估冒算通常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判断的,这是高估冒算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它与其它一些不正确计价的重要区别,正因为如此,这可能引发高估冒算者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战术、方针和策略,以达到和实现高估冒算的目的。固然,所谓认识和判断属于主观的东西,难以测度和量化,作为概念的提出,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高估冒算是一个贬义词,尽管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术语之所无,只要有精确定义,不妨碍学术讨论。

无中生有,按照词典的解释,是本无其事,凭空捏造,乃是指工程变更所指向的那一部分工程状态,完全不是事实,纯属子虚乌有,而按照有关规定,对那一部分工程状态定性的认定,工程变更以调增投资的理由成立——假如那真的是事实的话,由此衍生的工程数量,包括实物工程数量和非实物工程数量,定义为无中生有。与第一种类型的高估冒算相比较,无中生有的概念的内涵大于高估冒算,外延小于高估冒算。高估冒算包含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包含于高估冒算。无中生有一定是高估冒算,高估冒算未必是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高估冒算的极致和特例,相当于第一种类型的高估冒算时,非高估冒算那一部分工程数量等于零的情况。

无中生有往往有更强烈的主观故意,也就是说,根据上述定义,无中生有的人格化代表即无中生有者对无中生有通常有着明确无误的认识和判断,乃是乘允许实施工程变更之机无中生有以骗取增加投资,以骗取金钱,性质更恶劣,所以,也称之为恶意无中生有。与高估冒算相比较,无中生有的发生并取得成功的概率相对低,但只是相对而言,工程实践并非没有先例,据笔者所知就有。

三、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在工程投资和施工单位工程成本中的构成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是一种付诸行动的主观愿望,如果取得成功,成为现实,或者部分取得成功,部分成为现实,将以货币形态构成工程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程投资的构成中,它通常隐含于工程变更的追加投资的补充预算之中,是其中的“水份”,它对工程项目建设本身没有任何益处,属于白白浪费的冤枉钱,对于用国有投资资金建设的工程项目而言,属于国有投资资金非正常的流失。就工程项目本身的建设施工而言,它不构成任何工程实体和施工措施,却以工程实体或施工措施的面目出现,以其为计价依据。

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在施工单位的成本构成中,没有任何工程实体或施工措施的成本支出,即使有时实际支出了工程成本,比如第二种类型的高估冒算,根据定义,那也是应尽之责任和义务。施工单位可能为此支出了“管理”成本、“公关”成本,其中的差额,为施工单位净赚,属于不正当得利,从它的定义可知,它当然不符合工程造价管理和投资控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但并不都构成非法。此外,还可以讨论它的最终流向,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以及在社会财富再分配中的经济学涵义等等,兹不赘述。

四、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与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在工程项目建设三大控制目标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通常与质量控制无关,高估冒算可能与进度控制有关,比如,为了赶工期,需改变施工方案,或者采取超常规的施工方法,有时需要增加投资,趁增加投资之际高估冒算,有时不需要、不应当增加投资,但趁改变施工方案之际高估冒算。有时,由于工程变更本身,增加了工作量,需要顺延工期,此时,工程变更与进度控制有关,但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与进度控制仍然不太有关系,如有,相关度也极低。

五、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发生的原因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发生的原因,在于工程变更本身,并预算软约束。只要工程变更具备上述三个要件,就有可能发生。从这三个要件中,为控制投资计,我们似乎能够得出某种启示。以工程变更的面目出现的索赔,当然具备这三个要件。在工程实践中,还有一种情况,工程变更的要求和意向本身,并非施工单位首先主动提出,而是非施工单位,比如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的接收使用单位等,首先提出,而且,为工程项目建设所必要,并需要调增投资,但以施工单位提出的方式办理,这就同时具备了这三个要件。除非不允许此类工程变更出现,只要允许,原则上就有发生的可能,尽管可能不等于必然,不等于现实。这与采用何种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比如预算加签证计价模式或者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计价模式没有关系。这一点,古今中外没有区别,中国的工程项目建设与其它国家的工程项目建设不会有任何区别,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与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也不会有任何区别。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基本假定和基本预设,它深深地扎根于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在投资控制管理中的一种折射和反映。FIDIC条款、《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都是允许的。顺便提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不允许吗?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发生的原因,没有区别,但发生的概率和发生的程度,却依具体情况会有差别,这与高估冒算者和无中生有者对取得成功的概率和取得成功的程度的主观认知有关,而主观认知是客观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在一个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时有发生并屡屡取得成功或者部分成功的行业环境中,毋庸赘言,这将决定性地诱发潜在的高估冒算者和无中生有者成为现实的高估冒算者和无中生有者,决定性地诱发现实的高估冒算者和无中生有者成为更坚定的高估冒算者和无中生有者,决定性地引诱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事件的发生,并继续有取得成功或者部分成功的可能。工程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具体表现形态的多样性。

六、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本质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本质,是能够从中得到经济好处、物质好处的利益方或利益集团以工程变更调增投资的方式,损害其对立面的经济利益。前者主要是指承包商或施工单位,从逻辑上说,也不排除非承包商或施工单位。有的人是直接得利者,这一部分人、或者这一部分人中的一部分通常有主观故意的性质。并非所有人都有主观故意的性质,有的人是从中“搭便车”,享受了经济或物质好处。后者是指业主,有时,后者要作广义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指业主,比如,对于用国有投资资金建设的工程项目而言,后者包括国家和社会集体。

七、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道家哲学涵义

精确定义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澄清几个与之相关的概念之后,根据中国的道家哲学,可以不那么精确地这样来描述这一对概念:高估冒算生于有,有亦生于有,有不生无,有只能生有,而且生更大的更多的有,是为高估冒算;无中生有的有亦生更大的更多的有,有生于无,是为无中生有。

八、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与投资控制高估冒算

对立面反高估冒算,无中生有的对立面是反无中生有。相应的,高估冒算者的对立面是反高估冒算者,无中生有者的对立面是反无中生有者。在博弈主体的博弈对决中,前者是矛,后者是盾,一方的成功就是另一方的失败,反之亦然,尽管工程实践中不乏合作的因素。高估冒算者与反高估冒算者、无中生有者与反无中生有者之间属于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本文讨论的问题而言,主要强调对立的关系,尽管笔者并不否认统一的关系。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是投资控制的工程变更和工程变更的投资控制所要否定的对象,相应的,谁否定,谁就是反高估冒算者和反无中生有者。不仅如此,甄别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以及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乃是投资控制主题中的应有之义,当然之理,也是投资控制的重大历史课题之一,投资控制客观上需要反高估冒算者和反无中生有者的存在,客观上需要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人格化代表的存在,因为其对立面存在,有矛必有盾。在这个意义上,说投资控制就是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也未尝不可。这一点,古今中外也没有区别,中国的工程项目建设与其它国家的工程项目建设不会有任何区别,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与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建设也不会有任何区别,与采用何种工程造价的计价模式没有关系,与是否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也没有关系。对于用国有投资资金建设的工程项目而言,它的另一层涵义乃是遏制国有投资资金的这一方面的非正常流失。

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能够取得成功,要想取得成功,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其中,信息成本和心理成本,乃是反高估冒算者和反无中生有者需要支付的最重要的成本。有时,还需要相应地采取一定的战略、战术、方针和策略,以应对高估冒算者和无中生有者采取的战略、战术、方针和策略。 转贴于

九、建设工程监理与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现在普遍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

众所周知,监理工作要求合乎公正,这里说的公正是指实质公正,此外还有形式公正、程序公正。所谓监理工作的公正,实质公正,是指监理代表独立的第三方,依合同公正、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和仲裁,既不能损害建设单位的利益,又不能损害施工单位的利益;或者说在维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时,不损害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严格地说,目前的监理工作,一般只有投资控制的工程变更而无工程变更的投资控制,这是两个概念,是指投资控制两个紧密相联的不同阶段,前者主要是实施工程变更的要求和建议的审核、审批,也就是确定“量”,后者主要是据此编制的补充预算的审核、审批,也就是确定“价”。

就投资控制的工程变更而言,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指向都是工程状态,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最终,该事实或者非事实的工程状态都表现为工程变更以调增投资的工程数量,包括实物工程数量和非实物工程数量。某种意义上,投资控制的工程变更的监理工作的实质公正的本质,乃是完全肯定非高估冒算而完全否定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具体表现形态是完全肯定非高估冒算的工程数量而完全否定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工程数量。自然,监理工程师是、也应当是反高估冒算者和反无中生有者,是、也应当是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人格化代表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成功与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失败,都等价于监理工作实质不公正,反之,则等价于监理工作合乎实质公正。

与其他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主体比如业主相比较,监理工作要求合乎实质公正,这对监理工程师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监理工程师必须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并力求取得成功,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要反得彻底,否则就是对业主的实质不公正;另一方面,监理工程师的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不能将应当完全予以肯定的非高估冒算之工程变更也否定掉,否则就是对施工单位的实质不公正。这是作为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主体之一的监理工程师的工作与其他其他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主体比如业主的工作的重要区别。

十、工程变更与索赔工程变更和索赔都是要求调增投资,都要求调增工程造价

从逻辑上说,都有可能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所以,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又分为: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工程变更之无中生有、索赔之高估冒算和索赔之无中生有四种情况,加上非高估冒算之工程变更和索赔两种情况,总共有六种情况。长期以来,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将工程变更和索赔两个概念混淆,其实,二者有很大的区别。索赔常常不见于工程实践中,但索赔并非不存在,而是以工程变更的面目出现,以工程变更的方式办理,统一于工程变更之中。前面研究的工程变更也包含索赔,索赔包含于工程变更,因为索赔具备前面定义的工程变更的三个要件。这里的索赔专指费用索赔。

索赔是施工单位的一种正当的法定权利,是为了赔偿(补偿)非施工单位的责任造成的施工单位的直接经济损失,与此权利相对应的,是建设方的义务。目的是为了合理分担风险,以节约交易费用。当施工单位提出索赔要求时,是行使权利,受建设方委托的、同时也是独立的第三方的监理方应当予以认真考虑,此时,只要求监理工作合乎实质公正,此外没有其它要求。

工程变更则不然,一般来说,工程变更本身并不造成的施工单位的直接经济损失,不是施工单位的法定权利,工程是否需要变更?如需要又如何变更?施工单位至多只有“建议权”,而“建议权”不是权利,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既然不是权利,相应的,就不构成建设方法律意义上的义务。施工单位提工程变更的“建议”时,原则上,虽然监理方也应当考虑,但一般来说,此时只是考虑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既然不是施工单位的权利,就无所谓与权利相联系的理由是否成立的问题,无所谓监理工作是否合乎实质公正的问题。所以,此时需要考虑的,通常只是纯粹的工程技术问题,此外也没有其它要求。这对监理工作的责任要求,显然不同于索赔。这是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重要区别。承包单位的权利不一样,建设方的义务不一样,一方的权利对应的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非权利对应的是另一方的非义务,反之亦然。因此,工程变更与索赔,工程项目建设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区别,责任也有区别,对独立的第三方的工程监理的工作责任的要求也不同。当然,工程变更本身,有时需要增加投资,这也是投资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十一、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与索赔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把索赔

按照工程变更来办理,另一方面,工程变更又按索赔来办理,这在概念上,施工单位的非权利、“建议权”,往往变成了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建设方的非义务,往往变成了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如果其中有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的成分的话,对监理单位而言,这等于是拿办理索赔的监理工作责任来要求监理单位办理工程变更。在工程实践中,在反高估冒算者和反无中生有的过程中,通常,施工单位寓高估冒算、甚至无中生有于工程变更之中,寓高估冒算、甚至无中生有于索赔之中,除此之外,由于概念的混淆,有时进而,寓非权利于正当权利之中,寓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于索赔之中,再进而,非高估冒算之索赔、索赔之高估冒算、索赔之无中生有、非高估冒算之工程变更、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工程变更之无中生有并存,或者部分并存,统一于同一份工程变更单之中,统一于同一项工程变更以调增投资的诉求之中,而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往往又同时包括有实物工程数量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与非实物工程数量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反高估冒算者和反无中生有的难度,对监理工作的实质公正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这一方面,可行的思路是,从索赔的定义出发,将工程变更和索赔加以区分。索赔是“赔偿(补偿)——一般来说,也仅仅止于赔偿(补偿)——非施工单位的责任造成的施工单位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余属工程变更,严格区分,按不同的程序分别办理,以便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当然,这仅仅是从投资控制的管理技术角度而言。这在理论上也是有意义的。

十二、结束语

工程变更之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是一种付诸行动的主观愿望,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客观现实存在,仅仅存在于头脑中的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不是本文定义、研究的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并不等于工程投资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却是工程投资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工程变更之甄别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以及监理工作的实质公正,也是一种付诸行动的主观愿望,一种意识形态,也需要付诸行动,仅仅存在于头脑中的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而已,不是真正的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并不等于工程投资能得到有效控制,却是工程投资能得到有效控制重要条件。如何甄别高估冒算和无中生有?如何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监理工作如何才能合乎实质公正?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工程变更之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理论,就没有工程变更之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行动。正确的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理论属于投资控制的分支理论,能够指导反高估冒算和反无中生有的行动,指导投资控制的行动。本文旨在定义概念,澄清概念,对这些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进一步讨论,拟另撰文分析,且听下回分解。

变更管理篇6

关键词:工程变更;过程控制;PDCA;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3-0151-02

工程变更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工程变更管理现状的分析,归纳目前工程变更管理存在几方面的问题:工程变更处理的程序急需完善与改进,项目实施阶段工程变更管理组织责任不够明确,对变更价款缺乏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合同条款有待完善。变更对工程具有灾难性的影响或变更是导致项目超投资的一个大的潜在原因。

工程项目存在建设周期长、项目施工动态性及复杂性等特点,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影响大。在项目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等前期阶段,基本任何一个项目都不可能预测到在施工过程中所可能引起变化的各种条件,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发生工程变更的工程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它必然贯穿于整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引起工程变更有多方面的原因:(1)修改工艺技术,包括设备的改变;(2)增减工程内容;(3)改变使用功能;(4)设计错误、遗漏;(5)提高合理化建议;(6)施工中产生错误;(7)使用的材料品种的改变;(8)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不准确而引起的修改,如基础加深;(9)不可抗力。

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环,是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率先提出的,它是所有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djust(调整)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1 工程变更管理现状分析

工程变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处理不好会给工程目标的实现带来重大的影响。工程变更会给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单位的合同履行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会延长工程的竣工时间、投资成本及工程质量,甚至会给建设单位带来更多索赔的机会。

1.1 影响工程进度

建筑工程产品是特殊的产品,各个施工阶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无论在工作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存在着紧密的工艺关联,如果某一程序发生了变更,必然会影响到相邻工作的施工计划。如果施工阶段某一工序发生了变更,必然将打乱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连贯性,会导致施工现场所用的人工、材料、设备机械的准备工作急促和紧张,导致施工现场某一工作项目处于不能连续作业或暂停的状态,降低劳动人员的生产效率和热情,施工操作层的劳动生产率受工程变更的影响程度较大,进而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完成。

1.2 造成资金的浪费

如果需要选用其他材料,极有可能重新设计施工措施,替换的设备材料还需要重新定价,但此时的定价的方法大多不会再采用招标投标等竞价方式,只能通过市场询价、双方协商来处理,这样会导致最终价格偏高。有些有经验的施工单位,经常会利用变更的这一点,获取超额的利润,使施工管理企业造成资金的浪费。尤其是对一些不合理、无必要的变更,更使资金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1.3 影响工程质量

尤其是在项目施工的后期,发生在建筑结构部位的变更,会影响建构物的整体强度和耐久性,直接造成工程质量下降,降低建构物的整体安全性。除此之外,此类变更会使建构物的使用功能同样受到影响,给正常使用带来

不便。

1.4 引发合同纠纷

引发合同纠纷的工程变更一旦发生便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造价,相关利益方为了自身利益,很难达成相同的意见,从而引起索赔,严重者会进而升华为仲裁、诉讼等纠纷,非常不利于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2 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变更管理

2.1 工程变更与索赔

由于工程自身的特点,工程变更具有必然性,伴随着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工程的索赔事件也是不可避免的。索赔具有广泛的含义,不仅包括施工单位的索赔也包括建设单位的索赔,施工单位的索赔则是工程索赔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变更产生索赔的主要原因有:

2.1.1 当事人违约。通常包括管理单位的违约和监理单位违约。管理单位的违约一般表现为没有遵守合同约定的条款,没有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付款等。监理单位违约通常表现为未能及时变更、未依据合同约定的条款来完成工作。

2.1.2 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如设计变更、施工方案变更)是造成索赔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研究数据,变更索赔占据索赔原因40%以上的比例。

2.1.3 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可抗力、合同缺陷和其他第三方原因等方面引起的索赔。如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因素,如地震、地质灾害等;另外国家的政策、规范、标准等其他第三方原因引起的变更。

施工单位的索赔和反索赔成为了在索赔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任务。管理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需在以下十点提出质疑,包括:(1)索赔的事项究竟属于管理单位或监理工程师的责任还是其他第三方的原因;(2)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如果共同负有责任,施工单位在索赔时应该将双方的责任划分清楚;(3)索赔事实的依据不足;(4)索赔时所依据的合同条款不对;(5)施工单位索赔的程序是否满足合同的约定;(6)依据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是否免除了管理单位的赔偿责任;(7)施工单位是否已经通过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放弃了索赔;(8)施工单位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以防止损失的增加;(9)施工单位的索赔依据是否够充分,是否还需补充依据;(10)施工单位所计算的索赔损失是否存在过分夸大。

2.2 项目实施阶段的变更管理原则

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变更管理主要涉及对变更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遵循“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而且要对变更项目的工程量、商议价款及相关费用做审查、控制和确定。变更管理的处理原则:

2.2.1 如果有必须要变更的情况,应当及时做出变更。变更既然肯定发生,不论是否要继续施工,都必然会给项目整体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损失增加。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形式比较常见:施工单位为了等待变更指令而停止或延缓施工,如果等待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期限(通常规定为14天),施工单位便可提出索赔请求;施工现场未见变更指令仍继续施工,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返工损失。

2.2.2 工程的变更指令做出后,应及时开始实施。若施工单位未能按要求及时落实变更指令的话,施工单位需承担由此所造成的额外损失。

2.2.3 需要注意变更处理的时效问题。变更发生后,施工单位应在14天的时间内将相关的手续落实到位。施工单位自签领了工程变更单时间起14天后,对其递交的工程变更价款报告,监理工程师可不再受理。如果给建设单位造成的损失,则由施工单位自己负责。

2.2.4 工程变更对项目任务目标的影响分析。需评估工程变更对项目整体目标的影响程度及持续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3 PDCA方法在工程变更管理上的应用

3.1 Plan

一是找出项目所存在的问题;二是寻找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三是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四是针对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做出设计变更。

3.2 Do

贯彻和执行变更的设计措施,即按变更规定的目标和方法去实施。

3.3 Check

检查执行变更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中查看执行的力度和质量,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3.4 Action

(1)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总结。(2)对未能解决的问题,反馈到其他项目并在今后所有的项目中加以改正。

虽然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但是因为变更是无法提前预先防备的,只能通过第3.4条,不断地总结,尤其是信息的反馈。很多项目不注重这些经验的反馈,导致每个项目都要出现很多重复的变更,并未在设计源头上处理掉,而且项目群内部并未互相提醒,导致投入资金增加,工期紧张。在人才培养方面,关于变更的管理培训并未引起重视,无论从费用所占的比重,还是对项目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对人才的培养,不能扔到项目上,去不断犯错误才得到实际的经验。其他项目的反馈经验的培训也必须加入到人才的培养中。

4 结语

本文全面分析了工程变更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实施阶段的变更管理原则,并通过结合PDCA的管理方法探究出比较先进的工程变更管理方法。同国外同行及国内建筑业相比,我国工程变更管理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如何改造传统的工程变更方法和流程,是我国建筑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方法的开发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目前国内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4):50-51.

[2] 吴书安.工程变更管理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

[3] FH. Griffs and Fred M.Butler.Case for Cost-plus Contracting[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

[4] 孟庆钧.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工程变更管理[J].安装,2005,(2):14-16.

[5] 张海英.房地产集团管控下多项目群工程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

[6] Hester W.T. and Kuprenas J.A..Construction Change and Change orders:their magnitude

andImpact[J].Construction Industry Institute,source Document 66,Austin,Tex,1991.

[7] 罗友兵,薛梅.浅议施工方案在工程变更中的重要作用[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5,(2):18-19.

变更管理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变更;建筑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变更与工程合同是当前工程变更的两种主要形式,可是两者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合同变更指合同履行的有效性的时间范围主要是在没有执行合同所要求的相关内容之前或者是已经执行了相关内容但是还没执行完成,因为受到部分法律法规和行业内部的相关规则的制约,最后使得合同的要求和工作任务产生了根本意义上的巨大转变。第二,工程变更主要指的对象是一些还未完工的在建工程在其施工期间,根据工程合同里的工作内容,依照已经制定的工作量和工程在还未完工时所牵涉的固定设施、工艺方法、功用、技能等与工程本身息息相关的方面所进行的变更,工程变更对于工程整体来说,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予以关注。以下内容主要就建筑工程领域里的工程变更进行大致而简单的介绍。

一、工程变更管理的背景及限制影响的原因

现代社会里有着形式各样的建筑工程,对于我国目前仍在建设的工程项目来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许多不同职业群体的参与人员,但是监管一方及其承建一方在施工期间会面临诸多承包商。鉴于工程变更的基本管理对于工程自身来讲会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对于工程的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创新和工程所需的资金问题就成为了一项需要工程内部所有参与人员密切参与的综合性十分大的工作。工程变更管路首先可以有助于工程建设的执行者严格遵守工程合同执行工作内容,第二也使得工程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发挥其作用,控制并让合同执行者的权力与义务得到明确。而当工作者或者业主想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工程变更会在此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决定作用。工程变更所出现的状况已经屡见不鲜,而究其原因主要是源于工程数量庞大,致使工程会因此而存在很多不可管控的因素,因此可知,合同所订立时的部分内容会受到阻碍,比如承建商产生变化、使用用途发生转变、设计图纸改变、地理条件不一致等等不可抗拒的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而因此产生的影响,都会致使工程的建设和其他工作发生重大变化。

上述所谈到的内容主要是工程变更的背景,接下来将会谈到有关于工程变更的施工过程期间对施工单位的筹资、工程质量和施工期限产生影响并需要加以制约的原因,这几项根本原因分别是:

1.工程变更加大工程质量管控难度

从某一工程的实际操作来看,在工程进行施工接近于尾声的后期阶段,倘若需要对内部构造进行完善和改造,令大型空间变为小型空间模式,就一定要对工程中的电路设施、地暖设施、通信设备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相关革新和合理有效的完善。而且在装修等工作任务的配合方面,也要给予及时调整和修改。可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些工作任务的难度值很高,所花费的资金也比较高,当中的接线线路、插座位置、管道等方面的变更就已经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问题之一。

2、工程变更会导致施工索赔

这里所谈到的施工索赔主要是由于施工期间的工程变更所导致的。例如一个房屋建设工程在其施工期间,业主令其将部分公用房改变成为卫生间功能的空间构造,而且需要对已经存在的卫生间的内部构造也要进行整改,在此种状况之下,已经存在的卫生间设施就一定要全部清除,不同部分的排水系统和电力设备也都需要重新铺设。这样不但会使施工难度值提高,还会令工程的基本价格增加,让工程的完成进度直接受到不良影响。当违反施工合同或者法律法规时,施工一方甚至可以向法院上诉要求民事赔偿。

二、工程变更的监管及签发准则

工程变更的具体要求不论是施工方或是业主提出,都一定要遵守施工规定,必须要让监理工程师进行严格审批之后,由要求者一方到相关部门机构进行批准备案,然后才能将具体的变更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部门,工程管理部门再下发给承建方,并让其执行、落实相关内容。工程变更在审批期间,一定要从缩短时间、保证质量、控制价格、提升经济效率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工程变更方案的可操作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确定,倘若工程变更的具体方案在上述提到的几个方面中存在前后相反,上下矛盾的现象,就需要对工程变更的可操作性、安全性进行深入强化,操作程序要严格贯彻实施并且实行相互监管、分级审查,避免、的现象的情况发生。因此,这样一来,对于工程变更的管控就要遵循以下审批原则:

第一,工程在发生变更之后,使用的功能标准不可减少;

第二,工程变更的技术方案一定要完整、可行,而且必须要有安全保障;

第三,工程变更会导致基本价格上升,但要将上升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

第四,工程变更后的施工流程不能过于繁琐,要与整体工程相契合,而且不能延误工期。

三、工程变更的责任及其价格

工程合同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范围,对于在实际工程变更执行中的职责分析是对工程变更起因与工程变更问题的处理的最好解决途径, 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施工时间和解决费用索赔等相关问题。这里依照工程变更中的一般性情况分析工程实施变更过程的责任。

1、业主承担的责任

第一,因为业主的相关要求或者政府单位、城建环保机构的要求、环境变化( 如地理条件变化)、不可抗拒、原设计出现失误等导致的设计变更由业主承担相关责任;

第二,对于不利于正常施工的异常地形条件所导致的施工方案变更要由业主承担相关责任;不利的异常地质条件所引起的施工方案的变更;

第三,业主主动要求承建商对施工设计图或者执行方案进行重大改变,由业主承担责任;、

第四,因为业主的个人原因导致的施工进度变更。

2、承包商承担的责任

主要是施工单位未按照施工设计图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而导致工程发生变更,而且由于施工单位监管不力所造成的系列问题,由承包商承担相关责任。

1、采购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单价和价格

在工程变更之前所有的物价单据以及单位报价,全部是通过承建商直接在投标过程里所发生的金额,原因主要是在工程变更过程里,这方面的单位报价可以较好被中间商、业主、监理机构所认同,而且从合同角度来说,这种方式比较开放、平等。采购合同中工程量清单的单价或价格有几种情况:一是直接套用,即从工程量单据上直接拿来使用;二是间接套用,即依据工程量清单,通过换算后采用;三是部分套用,即根据工程量清单采用价格中的某一部分使用。

2、协商单价和价格

协商单价以及价格举措,指的主要就是针对订立合同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合同之中所根本不存在或者说不合理的价格因素条目,来进行相互的让步、协调,达到统一并完善造价工作的一种措施。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介绍,鉴于工程项目的实施时间长、实际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实际情况,因而可能会使得工程成本提升、管理强度提高。可是,只要能够在工程承建前期工作中做全相关工作,通过良好的经营策略、遵守法律法规,利用经济手段、技术手段,采取科学灵活的管理制度内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尽量促进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变更管理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变更;变更管理;变更评价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74-01

引言:工程项目中的变更数量过多会使项目工期拖延、工程造价难以控制。本文试图从变更管理的角度提出控制变更数量的方法,即通过对工程变更进行分级评审、对变更管理进行绩效评价等措施,来加强变更管理效果,减少不必要变更的产生。

1 影响工程变更的因素

1.1 设计变更因素

设计变更重点包含:加大及缩减合同约定的“工程量”;更变工程施工时间及施工顺序;更改工程相关部分“标高”、“基线”、“尺寸”及“位置”;其他工程变更需求的附加工作。上述变更皆涉及到施工技术资料与合同的“规范”、“修改”及“补充”。“设计变更”务必有监理机构的“设计变更通知”,承包方方可执行;反之则不能擅自对原工程进行变更。

1.2 现场签证因素

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施工过程繁复以及质量、设计深度等影响,常发生“工程量”、“地质”、“进度”、工程承发包双方于执行合同时需进行修改部分,务必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且将其进行独立存档。月进度审核亦为签字证的一种,“预算”、“合同”中未包含的工程项目及费用,务必及时办理“现场签证”。此工程签证,为工程结算的直接凭证之一。施工现场签证包含的重点内容有:①实际“完成工程量”和施工图预算中“分期工程不相符”需增减工程量的差。②工程施工中“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下构筑物”及“文物”非人为因素生成的损失。③因相关工程“顺序”“性质”、“规模”、“质量”、与“施工时间”等变更。④“窝工”、“停工”、“机械停置”及“材料积压”造成的损失。⑤工期延误。因不归属承包方应负责事件的发生致使工期延误,为了规避至期无法完工而追究承包商的违约责任,承包商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顺延要求。

当工程项目中出现需要变更的情况时,发包人和承包商需要协商变更方案、计价方式,进行工期、费用等的索赔,这必然使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进度拖后。变更索赔过多还可能引发纠纷,激化发包人与承包商的矛盾。对于公共建设项目,如果变更审核不严,甚至会出现发包人和承包商串通制造变更,套取国有资金的违法事件。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对项目的变更数量予以严格控制,对变更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2 我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已经通过学习国际通用的FIDIC合同条款,提出了工程变更管理基本依据,但由于我国项目投资主体单一、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工程监理制度落实不充分等原因,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同投资级别的建设项目缺少完整适用的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前缺少严格细致的评价和审核,变更实施的随意性大。这使得承包商多采用低价中标然后通过寻找变更来谋求利润。二是工程变更控制缺少绩效考核,项目管理人员(主要为监理)对减少变更缺乏热情,变更的评审过于简化甚至缺失,变更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是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变更信息记录不及时,相关证明材料收集不完整,使得工程变更结算过程缓慢。

3 改善建筑工程变更管理的方法

3.1 明确变更实施程序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发包人、承包商、设计单位及监理,无论哪一方提出工程变更,均应先向监理进行变更申请,提交变更意向书,提供必要证据和简要的施工方案。监理接到变更申请后先对变更实施的必要性作审核,初步估算其工程量、费用及工期,然后向发包人汇报,并提出变更实施意见。发包人核实情况,与监理共同商定是否实施变更。当为必要变更时,则变更申请方需提交施工方案,由发包人对其组织必要评审,优化变更实施方案。进而,发包人和承包商需约定变更项目的计价方式和付款时间。变更协商达成后,承包商按要求完成变更任务,如实记录完成的工程量,发包人验收变更工程的质量,按约定支付工程款。

3.2 加强变更评审

对工程变更进行严格评审是控制变更数量和控制工程造价和工期的重要途径。变更评审通常在监理向发包人汇报变更意向时就开始进行,即监理对接到的变更意向做核实和初步测算时就应向发包人汇报是否实施的个人意见,发包人也需对变更意向核实并计划评审深度。变更评审深度可由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来分级别进行。

对于工程量增减幅度大或新增变更超出原施工合同合理范围,可能导致工程性质发生变化的重大变更,变更意向方应提供两套以上施工方案,由发包人组织监理、承包商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变更评审会议的方式进行变更评审。评审会议中专家需对变更评价的要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例如设计变更的评价指标有技术指标、工期指标、成本指标、安全指标、功能指标等[3],专家对各指标进行定义并赋予权重值。接着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多个施工方案进行评分,取分较高者为可实施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家还应对实施方案进行优化,使方案的成本更低,价值更高。

对于工程量增减幅度小或新增变更对原合同性质无实质性影响的一般变更,监理初步测算其造价、工期及功能后向发包人汇报变更意见,发包人视变更项目的复杂程度要求变更意向方提交施工方案和预算,然后发包人和监理共同就变更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及进度安排作出评价,进而确定是否实施该变更。

3.3 实行变更控制绩效评价

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尤其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项目,发包人应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并予以奖惩。发包人可在工程竣工时,统计变更总数量,评价各变更的工程价值,分别根据被拒绝变更数所占比例,以及已实施变更增加工程效益程度,来综合评定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水平,并予以奖励。以此激发管理者认真审核变更、监督变更执行的热情,提高变更管理效率。

3.4 确保监理的变更管理权力

但由于我国的特定国情,绝大多数建设项目为国家投资,即项目业主为政府机关,他们需要监理的专业管理,却又对监理公司具有管理职能,使得监理在我国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权限受到诸多限制。体现在变更管理上就是,监理对工程变更不具有审批权,这就难以保证变更的有效控制。因此,通过法制方式确保监理的独立权力,是保证变更管理效率、推进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

4 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因其实施条件的复杂性,其中的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要减少变更对项目的不利影响,需要以维持原合同的宗旨为原则严格管理变更。通过严谨的变更方案评审确保变更的工程价值,通过绩效评价的方式激励项目管理人员的变更管理,从而控制不必要变更的发生。此外,要从根源上控制工程变更的产生,还需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前期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工程量清单编制。只有抓紧源头、控制过程才能真正做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

参考文献

[1] 魏菊如.浅谈业主在工程施工中的变更管理问题[J].建筑经济.2008(02).

变更管理篇9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变更;控制;管理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行业的建设步伐得到不断加快,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数量日益增加,这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及经济效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变更是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合同约定的程序及工程需要,对施工方案的材料、工艺、功能、功效、尺寸、技术指标和工程方法等任一方面的改变。由于许多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工况较为复杂,在建设过程中容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部分建设项目会涉及到经济利益及法律的关系,导致建设项目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一旦管理不当则会引起合同双方的利益冲突,进而影响到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工程变更就成为建设单位面临的难题。

1 加强工程变更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主体行为因素、政策法规因素、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建设项目主体行为是影响工程变更产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业主、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主体行为对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业主对工程项目的部分功能、用途、规模、标准的调整;设计单位对图纸的修改,以及解决设计不完善和专业之间相互矛盾的变更;施工单位从施工方案出发,对设计图纸提出的变更等。无论是哪一参与主体提出的工程变更,都将对项目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程变更的发生直接影响项目投资与进度。频繁的工程变更将打乱正常的作业顺序,造成变更项目紧前工序、紧后工序和相邻工序的停工和返工现象,尤其是处于关键路线上的变更项目,其延误必将导致建设项目工期的延长。

其次,工程变更将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降低项目管理效率及劳动生产率。频繁的工程变更往往会增加业主和监理的组织协调工作量及难度,打乱其正常的工作程序。同时,工程变更也会对现场施工的生产作业效率产生影响,增大施工单位的生产成本,对于施工单位现场管理的难度也将大幅增大。

再次,工程变更将产生较多的施工索赔及合同纠纷。由于工程变更会对项目投资与进度产生直接影响,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当业主与监理确定的变更价款和工期难以满足施工单位的要求,双方利益分歧无法协商的情况下,将会引起施工单位的施工索赔,甚至发展为合同纠纷。

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核心,为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以及其他目标,必须对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实施严密的控制。建设项目的变更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业主对工程变更实施有效管理,对控制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管理的影响因素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指出,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项目整体变更控制是控制造成变更的因素,确保变更带来有益后果,判断变更是否已经发生,在变更确已发生并得到批准时对其管理所需要的过程。建设单位要对工程变更实施有效管理,则应对影响工程变更管理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建设单位对工程变更的管理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建设单位的企业管理模式。建设单位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的组织结构模式以及建设单位对项目的管理层次两个方面。组织结构的问题是建设单位进行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组织结构是否清晰,各部门之间的分工是否明确,内部工作流程是否规范、合理,管理层次之间以及各个管理层次内部工作界面的划分是否适当,都将对具体项目的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

(2)工程变更管理流程。工程变更管理要求对工程变更实施系统的、综合的控制,需要形成一个由总体到细节,包括各个参与方、各个职能岗位严密的、多维的控制体系,确保项目的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管理工作中的实施流程规定了管理活动的阶段划分以及各个阶段的相互关系、重要环节、各参与方、各活动行为的相互关系以及流转的过程。

(3)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的评审机制。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的评审机制使业主单位内部对工程变更的请求进行综合审查,做出是否批准变更的一系列过程。无论是积极的、合理的,如以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实施进度以及节约工程造价为目的的工程变更,还是带来消极的不合理的工程变更,甚至是恶意的工程变更,都需要建设单位给予认真对待,必须对工程变更的方案进行评审。

(4)对工程变更的实施监督情况。变更请求得到批准后,可能需要编制新的(或修订的)成本估算、活动排序、进度计划、资源需求以及风险应对方案。

3 建设单位工程变更管理控制要点

(1)建立适合的企业及项目管理模式。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各部门、各管理层次之间的有效协作与相互配合,建立在明确分工基础上的高效信息传递、及时沟通、密切配合机制是项目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因此,根据企业基本情况与人力资源现状条件,结合所管理建设项目的特点,建立适合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项目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建设单位对各个项目的变更管理实施有效控制。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工程变更管理的方式,其确定的原则应是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运作,以高效完成项目整体任务,满足建设单位的建设目标的相关要求。如某业主企业针对一定时间范围内承接的项目群管理任务实施两级管理,其组织结构模式如图1所示。(图1)在上述模式下,机关各职能部门对于具体项目没有直接的指令关系,但是对于具体的技术及业务确存在审查或审核的关系,因此信息能否得到及时、准确的传递尤为重要。

图1 某建设单位组织结构模式

(2)建立规范的变更控制流程。工程变更的实施过程应当有清晰明确的流程。一般来讲,变更审批的环节越多,越容易控制变更的数量和变更的费用,而且各部门在审批中相互补充、制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繁琐的变更审批流程需要较长的流转时问,往往会影响变更的及时实施,甚至影响整个项目的工期。因此,业主建立规范的变更控制流程,并正确处理好变更控制与效率的关系,是做好工程变更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前述业主单位组织结构模式,建设单位内部工程变更审批流程图如图2所示。(图2)

图2 某建设单位内部工程变更审批流程图

需要注意的是,以企业及项目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工程变更管理的授权体系是做好工程变更管理控制的重要控制要素之一。在前述案例中,由于公司实行两级管理,依据变更费用额度以及变更性质等的不同,确定相应的管理权限,由此确定工程变更的审批主体与流程。明确的授权体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界面,对相互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在前述案例组织模式情况下,公司与项目部对于工程变更的审批权限将决定公司对于项目的具体控制和管理程度以及深度。

(3)制定良好的工程变更评审机制。由于工程变更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图2的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工程变更的费用额度以及变更性质处于哪一审批权限,严谨、科学的技术经济论证是工程变更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对工程变更的方案进行综合的全方位评审,确定该项工程变更所带来的影响是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降低项目工程变更所带来的风险。

对建设单位来说,由于工程建设的阶段性,一般业主单位不会有太多的专业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及相关的经验。这一现状与专职从事工程施工的承包商单位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建设单位需要根据相关的变更管理流程与授权体系,在内部组织相关部门或者借助外部专家及专业技术顾问公司的力量与经验,采用各种形式,对变更的要求进行实质性的分析与判断,判断提出的变更请求对于项目的技术、费用、进度、质量、安全及环保等建设目标的综合影响,预见引发的风险,从而做出详细的分析与判断,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弥补建设单位技术和经验不足的缺点。在具体评审中,工程变更评审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即分析研究变更设计方案和技术,论证变更的必要性;分析变更工程量和投资增减,论证变更的合理性;分析预测变更对合同价以及工程项目总造价的影响控制,论证变更的可行性。

(4)注意加强对工程变更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工程变更管理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业主以及监理单位一般都把对工程变更控制和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的建设实施阶段,但是一些工程变更,特别是重大变更往往潜伏在项目的前期研究策划阶段。特别是这个阶段用户需求面积的确定、使用功能调查、建设标准确认、目标市场预测等工作的不足,将导致设计缺陷或设计偏差,造成较大的变更,对项目的进展将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工程变更管理控制要树立全过程管理的思想,以预防为主,加强事前控制,减少重大设计变更。同时,要做好设计审查工作,具体还可以辅助采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等技术手段,在设计阶段通过给予三位模型的碰撞检查与纠错,实现各专业综合设计优化,减少因专业设计缺陷造成的设计变更。

建设单位对工程变更进行评审、批准与确认后,还必须在变更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跟踪和验证,确保变更被正确地执行。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工程变更的事后控制,对工程变更进行分析对比,尤其是针对中标价与结算价出具分析报告,提高业主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4 结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变更有时会给建设项目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影响到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建设单位应通过分析工程变更管理的影响因素,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出一些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以提升项目的工程质量、加快工程实施进度以及节约工程造价,从而实现项目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变更管理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变更管理

1国内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建筑工程变更管理基本上处于传统的手工作业状态,管理流程缺乏计算机和网络支持。业主、承包商、设计方和监理方内部及相互之间有关工程变更的文档处理仍采用纸介质进行,运行效率低,传递时间长,容易发生工程变更信息的丢失,造成工程管理的混乱。

(2)不重视工程变更的预先控制

国内大多数工程人员谈及变更,就认为牵涉到签证的认定,变更谈判;而事实上,这仅仅是对变更的事后处理,是一种补救措施,这并不是变更管理的全部。工程变更管理应该注重事前的控制,即提高决策和勘察设计的质量、对合同条件的完善等。一旦变更发生,则按照合同预先约定来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合同双方的谈判,导致关系的恶化和时间成本的支出。因此,工程变更管理应注重预先控制,结合事中的合理公平地处理,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结果。

(3)缺乏对建筑工程变更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工程变更涉及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目前,大多数业主和监理单位一般把工程变更管理和控制的重点放在工程实施阶段,而缺乏对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以及项目建成后的工程变更管理和评价。一般而言,项目实施阶段发生的绝大多数工程变更均源于项目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前期的决策质量和勘察设计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工程变更发生的频率和额度,最大限度地减缓工程变更对建设项目的影响。项目建成后的工程变更后评价,有利于分析工程变更的产生机理,总结成熟的工程变更管理和控制经验,为后续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服务。

(4)项目实施阶段变更管理程序和职责未能有效落实

面对内容繁多的各类工程变更,大多数业主和监理方的项目管理机构无法高效、科学、准确和有序地应对。对于工程变更的受理、评估和确认、变更工程量的计量和变更价款的商定大都缺乏规范明确的组织职责、岗位职责和处理程序。项目管理机构对于工程变更处理的随意性较大。

(5)对工程变更缺乏有效的评审环节

大多数项目的工程变更均缺乏对其技术、经济、工期、安全、质量和工艺性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评审,没能对工程变更方案进行有效的价值分析和多方案比选,使得一些没有意义的工程变更得以发生,或者是工程变更方案并非最优方案,造成不必要的费用和工期损失。由于对工程变更缺乏有效的评审环节,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变更。

(6)未能建立起严格的工程变更责任追究制度和激励机制

大多数建设项目对工程变更管理的绩效缺乏严格而科学的考评。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控制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激励机制,项目管理人员既没有管理工程变更的压力,也没有控制工程变更的动力,造成工程变更管理的失控,容易给职业道德较差的项目管理人员和信誉度较低的承包商以可乘之机。

(7)理论研究“重索赔轻变更”,而实际工程“重变更轻索赔”由于国内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一些学者大量引进国外工程索赔的理念,形成理论研究“重索赔轻变更”,而实际工程却因种种原因“重变更轻索赔”。

2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工程变更条款存在的问题

(1)工程变更的含义理解较狭义,变更分类不明晰

在国内大多数人认为变更就是设计变更,这是一种误解。不可否认工程变更中有一大部分是设计变更,但还包括合同变更和施工方面的变更。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对工程变更类型的划分过于简单,只列出了工程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两项。其他变更仅仅涉及合同履行中发包人要求变更工程质量标准及发生其他实质性变更两项内容。工程变更概念理解不准确、分类不明晰,不利于准确界定发包人和承包人在各类不同工程变更活动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是孽生索赔和合同争端的源头。

(2)工程变更确认缺乏法律性的制约程序

很多建设工程合同没有涉及工程变更的程序和工程变更令。对工程变更的确认主要是通过“技术核定单”,主要描述变更的内容。无法从法律角度控制和管理变更,使得合同双方产生纠纷,增加时间成本等。

(3)缺乏对监理工程师及承发包双方有关工程变更权利和义务的界定

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条款规定了工程师和承发包双方的一般权利和义务,其中监理工程师的权利和义务共计5项;发包入的权利和义务共计9项;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共计9项。在所有上述权利义务条款中,均缺乏有关工程变更权利义务的明确界定,不利于监理工程师及承发包双方正确履行合同,使得合同参与各方对工程变更的控制缺乏有效的合同条款支撑。

(4)单价合同中,很少有工程量变更在一定范围可以调整价格的条款

作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合同条件,如ICE、JCT、FIDIC合同条件,都允许工程量变更在一定范围可以调整价格,变更工作严重影响到其它项目时,可以调整受到影响项目的价格。而在国内不论是施工合同还是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都没有明示或暗示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在一定范围可以调整价格,对措施费用或其他项目的价格进行变更调价。

(5)缺乏对工程变更的价值分析和激励措施

工程变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之外,还包括对工程实施进度,工程竣工后的使用及维护成本,环境质量及文明施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工程变更的合同评价涉及对工程变更的价值分析。而我国现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缺乏对工程变更的价值分析条款,相应的激励措施也只包括了对承包人合理化建议所获经济收益的分成奖励。

(6)工程变更计价存在问题

根据对变更计价的调查研究,国内变更计价存在一些问题,如变更计价套“定额”;变更计价不准确、详细:无变更价格分解表,计算价格缺乏合理性和说服性;对工程变更认识不清,存在双重计取管理费和利润;缺乏变更计价的证明资料和参考的依据等。

(7)变更费用的支付不及时

工程变更发生后,变更费用不进入月进度款中支付。大多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结算时才结算变更费用。其结果是:或由于变更费用使工程造价失控:或业主凭借支付上的优势地位迫使承包商接受不公平的价格。同时,在变更计价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过于依赖双方的协商,人为因素对于整个工程造价影响过大。

参考文献

【1】杨鹂鸣,罗汀,工程变更与索赔问题的探讨,基建优化,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