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举报信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5:21

匿名举报信篇1

一封匿名信,

把副局长抛入恐惧之中

2014年7月初的一天,何东明在办公室突然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他打开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只见上面写着:“何副局长,不要问我是谁,但我已经掌握了你所做的那些事,你好自为之吧。”何东明匆匆将信锁进抽屉里,心“怦怦”跳个不停……

44岁的何东明,从安徽一个偏远的农村,考取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何东明被分到了某机关工作。2011年3月,何东明被任命为副局长。

何东明的妻子申晓晶是他研究生导师的女儿,两人于1997年春节结婚,1年后有了儿子,一家人很是幸福。

就在何东明知道自己是正局长的人选之一时,他却收到了这样一封信。他冥思苦想,实在想不出自己得罪了谁。“难道信中指的是那件事?”

那是2009年7月的一天,何东明在老家的一位堂哥,带着一个漂亮的女孩找到他,说女孩名叫吴俏,20岁,是他一个朋友的妹妹,刚到北京打工,希望何东明能关照一下。何东明从小与堂哥很亲,上大学时,堂哥还在经济上资助过他。因此,堂哥交待的事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何东明为吴俏在一家饭店安排了前台接待员的工作,还帮她租了一间房子。吴俏在北京没有别的亲戚朋友,有事便打电话找何东明,何东明总是尽力帮助。何东明知道妻子比较烦自己的亲戚朋友,尤其还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他怕妻子生气便没有把此事告诉她。

吴俏是个很乖巧、讨人喜欢的女孩,对何东明总是“大哥、大哥”地叫着。2009年10月的一天,吴俏发了奖金,便给何东明打了个电话,说自己总是麻烦他,想请他吃顿饭。看吴俏态度那么诚恳,还说不去就是看不起她,何东明不好推托,便去了她的住处。

那天,吴俏做了一桌菜,还特意买了一瓶红酒。两人边吃边聊,吴俏的青春朝气感染了何东明,不知不觉中喝得有些多了。吴俏扶着他到床上休息,何东明无意中碰到了她丰满的胸部。那段时间,由于申晓晶患了严重的子宫肌瘤,正在做激光治疗,医生说半年之内严禁过性生活。因此,他们有近5个月没有亲热过了。过久的压抑,让何东明突然冲动起来,他一下子紧紧抱住了吴俏。而吴俏早就喜欢上了何东明,顺从地倒在了他的怀中。在吴俏身上,何东明体验到了久违的。

事后,何东明后悔极了。吴俏搂着他说:“何大哥,我不会让你为难的,我只做你的情人,绝不破坏你的家庭。”也许是与妻子结婚多年早已失去了激情,也许是吴俏的年轻漂亮让他着迷,何东明竟然迷失在了吴俏的柔情蜜意中,并且相信了她的话。从此,何东明一有时间,便和吴俏约会。

2011年1月,何东明得知自己有可能要被提升为副局长。一次开会时,领导特意对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进行了强调。何东明心里一紧:“如果自己在外面养情人的事暴露了,自己的前途就完了。”而此时,吴俏也多次向他提出要他离婚娶她。何东明考虑再三,果断地与吴俏断绝关系。

当他向吴俏提出分手时,吴俏坚决不肯,并以死要挟。何东明差点跪下求她,最后,吴俏提出要10万元青春损失费。何东明的工资和奖金从来都是如数交给妻子,他到哪里去弄10万元啊。与吴俏交涉再三,吴俏同意降到5万元。能够用5万元买个平安,何东明咬咬牙答应了。

何东明为这5万元犯了愁。他曾想找朋友借,可又怕走漏了风声。提升的事渐渐明朗了,而吴俏那边也催得越来越急。万般无奈之下,何东明只好将目光盯向了处里的小金库。以他多年的经验,是不会有人查小金库的。于是,他挪用了5万元,把钱交给了吴俏。令何东明欣慰的是,吴俏拿了钱后,果真没有再找他的麻烦。2011年3月,他顺利地坐上了副局长的宝座。

难道是吴俏又想借此事来敲诈自己?一阵恐惧袭上了何东明的心头,他深知,不少养了情人的官员,最终都是被情人整倒的。一想到自己也将要面临身败名裂的下场,他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匿名信不断,

副局长惶惶不可终日

何东明辗转要到了吴俏的新手机号,见面后,他试探着问她:“最近,你没和我联系吧?比如,写信什么的。”吴俏盯着他说:“你什么意思?我们几年前不是已经结束了吗?现在,我已经结婚了,并且怀孕了,希望你不要再来打扰我的生活。”说着,她拿起包走了。

看吴俏的态度,信肯定不会是她写的。如果不是吴俏,还有谁会知道他们之间的事呢?

2014年9月中旬,何东明和局下属单位搞工程预算的金秋燕一起去上海出差。金秋燕和何东明住在局里分的同一幢家属楼中,何东明住5楼,金秋燕住3层,平时经常来往。因此,何东明便叫上金秋燕一起坐他的专车去机场。金秋燕的丈夫高林远对她说:“我送你去机场吧。”金秋燕说:“不用,我东西不多,又坐何局长的车,你不用送了。”何东明也说:“是啊,我会照顾好她的。”何东明与金秋燕一起下了楼,他没有发现,高林远正在背后用怪异的目光望着他。

在上海出差期间,何东明闹起了急性肠炎,上吐下泻。金秋燕陪着他去医院打点滴,给予了他许多照顾。何东明觉得很过意不去,便买了一条羊绒围巾送给她。

1个星期后,何东明和金秋燕回到了北京。金秋燕将何东明送给自己的围巾拿给丈夫看,问:“好看吗?何局长送的。”高林远问:“他为什么送你这么贵重的围巾?”金秋燕说:“出差的时候他病了,我照顾他来着,他可能为了表示感谢吧。何局长这人真不错,还挺客气的。”高林远没有说话,转身进了房间。

两天后,何东明又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说:“你们这些贪官,花国家的钱,在外面养情人,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早晚会举报你,并告诉你的妻子。劝你还是老实点,好好反思反思吧。”

何东明再次惊出了一身冷汗。看写信人的口气,好象对自己很熟悉,并且了解自己所做的那些事。可是,谁是知情者呢?难道是自己身边的人?他把身边的人梳理了一遍,觉得最有可能的就是自己的秘书和司机。

一天,何东明将秘书小杨叫进办公室,装做无意地问他:“小杨,你跟了我几年了,对我有什么意见吗?”小杨急忙说:“局长,看您说的,您对我这么好,事事都替我考虑得那么周到,就连我母亲病了还派人去看望,我怎么能对您有意见呢?能做您的秘书,是我的福气啊!”小杨为何东明沏了一杯茶,放到他的桌上,小心翼翼地说:“局长,您是不是对我的工作有什么不满意的?”何东明说:“没有。好,你先去忙吧。”

小杨走后,何东明怎么琢磨怎么觉得不像是他。第二天,他坐车去开会,在车上又试探着问司机小马:“小马,做司机挺辛苦的吧?尤其是我每天这么忙,还要跑长途。如果我哪里做得不周,还请多包涵啊。”小马诚惶诚恐地说:“局长,看您说哪儿的话呢。给您开车我心里舒坦,您一点也没有架子,对我们还那么关心。上次我爱人生孩子,您还让您爱人买了东西去医院探望。如果您不嫌弃,我愿意给您开一辈子车。”何东明了解小马,他是个很实在的人,不会说谎话。何东明在心中将小杨和小马排除了。

何东明越来越困惑,到底是谁抓住了他的把柄呢?写匿名信的人到底想干什么呢?何东明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怀疑是自己身边的人。他每天精神高度紧张,对每个人察言观色,寻找机会试探,搞得大家都有些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在卫生间里,听到外面的几个同事在议论:“何副局长这段时间怎么了?好像不太对劲啊。”“是啊,他好像有什么事似的。”

听了这些议论,何东明更加不安了,总觉得自己的事已经被大家知道了。他变得魂不守舍,有时开会说着说着就停下来发呆,半天回不过神来。晚上,他常常做恶梦,梦到自己的事被妻子和单位知道了,妻子要和他离婚,副局长被撤了,警察也来抓他了。好多次,他都大叫着被吓醒。妻子问他:“怎么了?做什么梦了?”他匆忙掩饰着说:“没什么。”

何东明真怕妻子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他了解妻子的性格,她是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她可以为自己牺牲,但绝不会容忍自己在感情上的背叛。何东明整天惶惶不可终日,人明显地瘦了一圈。他在心里暗暗祈祷着:“放过我吧,我愿意赎我的罪。”

副局长自杀,

原来竟是一场虚惊

2014年11月,局里组织员工去海南旅游。因为妻子出差了,他便自己去商场买泳裤,正好碰到了也来买东西的金秋燕,何东明热情地让她坐自己的车回了家。

到了楼下,何东明正要帮金秋燕往楼上拿东西,正好碰到了金秋燕的丈夫高林远。于是,他便直接回了自己家。

在海南,何东明暂时忘却了那些烦心事,与同事们一起游泳、拍照。由于大家关系处得比较好,何东明与不少同事都拍了合影,其中有一张是与金秋燕的合影。回北京后,他把照片一一发到了同事们的邮箱中。

从海南回来后的第三天,何东明又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别以为你干的那些事神不知鬼不觉,对你这种人不能客气,反正你有的是钱。马上给这个账号汇10万元,否则,我就把这一切告诉你的妻子和领导。”

一看对方要把事情告诉妻子,还敲诈他10万元,何东明简直都要疯了。他气得将茶杯狠狠地摔到了地上,真想把写信的人揪出来暴打一顿。可是,他不知道对方是谁,他在明处,对方在暗处啊。

为了息事宁人,何东明决定破财免灾。可是,他到哪里去弄10万元啊。虽然当官时间不短,但他一直非常廉洁。他想去跟别人借,可又张不开嘴,况且在即将提升的关头,跟别人借钱是有嫌疑的啊。弄不好,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升迁。让妻子知道了,那就更不得了了。

何东明焦头烂额,坐卧不安。一天,他刚回到家,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钱什么时候汇过来啊?”吓得他赶紧挂断了电话。从此,这个电话就一直像幽灵一样地追随着他。好几次夜深人静时,他和妻子被电话吵醒。他接起电话后,对方不是说:“赶紧把钱汇过来。”就是说:“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每次何东明都不敢说话,然后把电话挂掉。妻子问他:“谁打来的电话?”他搪塞道:“打错了。”

2014年12月中旬,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找何东明谈话,向他透露说,正局长的人选基本已经定下来了,可能要到年底公布,让他一定要好好表现。何东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实在不知道,提升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是祸还是福。

几天后,何东明在办公室接到了那个男人的电话:“听说你要当局长了,如果两天之内你再不把钱汇过来,我就把你的事捅到你们领导那里。”

何东明瘫坐在老板椅上,觉得自己是那么累。这么多年来,在妻子、儿子和同事的眼中,他一直是一个正直、正派的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好领导、好同事。如果大家知道他竟然在外面养过情人,为了情人还私吞5万元公款,那他就真的身败名裂、无脸见人了啊。他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他不想被人戳脊梁骨,被人唾骂,更不想让老家的父母跟着自己丢脸。

可是,他又实在没有地方去弄那10万元。他也曾想过再动用小金库,可是,那等于是再次犯罪啊。万一对方贪得无厌,要了10万再要20万,自己该怎么办啊?何东明后悔极了,一想到自己将失去官职、失去家庭,甚至被判刑,他就不寒而栗。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捂着脸痛哭流涕。

何东明觉得自己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了。他想到了死,如果死了,就一切都解脱了。他翻开日记本,写下了最后一页日记:“人这一生真是一步也不能走错啊,否则,就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我对不起领导多年的培养,对不起我的父母,对不起妻子和儿子。”

2015年1月14日上午,申晓晶和儿子都不在家,何东明服下了事先买好的一瓶安眠药,安静地躺在了床上。等晚上妻子和儿子回来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妻子和儿子急忙将他送到医院,但已经晚了。妻子和儿子扑在他身上,痛哭失声。

警方调查后,证实他是自杀。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的日记和那3封匿名信。根据那个账号,警方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写匿名信的人。让所有人吃惊的是,这个人竟然是金秋燕的丈夫高林远。

原来,高林远一直怀疑妻子与何东明有不正当的关系。于是,便写匿名信想警告他一下,让他不要再打妻子的主意。而他发现妻子与何东明似乎并没有收敛,心理不平衡的他觉得当官的一定都受贿,干脆敲诈他一笔钱,反正这钱也不干净。其实,他并没想把自己的怀疑告诉申晓晶和何东明的单位,他不想家丑外扬。然而,心里有鬼的何东明,以为高林远掌握的是他与吴俏的事情,在高林远的步步紧逼下,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选择了自杀来解脱。

匿名举报信篇2

一、匿名举报的弊端

匿名举报作为群众实施民主监督和同腐败现象及不正之风作斗争的一种方式,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匿名举报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弊端:

1、不利于案件调查。大多数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往往比较抽象、空洞,使初核无从着手,困难重重,特别是一些重要件,由于反映人提供的线索不够具体;调查人员又无法找反映人了解,致使案件难以深查细究。

2、引起重复。不少匿名举报反映的问题,虽已作了调查处理,但是由于无法向反映人反馈或作出解释、说明,而反映人又缺乏对政策法规的正确理解,加之对解决问题的期望值过高,处理结果又不能满足其要求,因而常常再次举报,甚至越级举报。

3、诱发乱告诬告。由于匿名举报人不署名或署假名,导致一些反映人缺乏责任感,所反映的情况仅凭道听途说,难免捕风捉影,有的甚至借机无中生有、恶意中伤,既妨碍了举报工作,又影响了安定团结。

二、匿名举报存在的原因

匿名举报作为目前举报的主要形式,其存在固然有其社会历史根源,但从当前举报工作的实践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举报氛围不良。一些部门和单位民主空气不浓,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意见,不愿意接受监督;有的领导干部认为谁反映他的问题,就是跟他过不去,因而四处查问谁是举报人,甚至要组织出面调查举报人。这些领导干部的言行,影响恶劣,使群众担心署实名必会遭受打击报复。同时,少数基层举报组织不注意工作方法,粗暴对待举报人,对署实名举报件不能及时调查、反馈,降低了群众署实名举报的热情;有的单位则不注意保密措施,泄露举报人的身份,使群众对举报工作产生了猜疑和不信任,只好以匿名的方式检举控告。

2、怕举报失误承担责任。有些群众出于对腐败现象的痛恨和对不良风气的厌恶,挺身举报,但又顾虑自己反映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能否查实、是否构成违法违纪心中无底,怕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一旦有出入要承担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而不敢署实名举报。

3、少数举报人别有用心。有些匿名举报经过调查纯属子虚乌有,究其原因,或出于诬告、陷害他人,或为转移办案人员的视线。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达到个人不法目的,逃避责任追究,自然不会署实名举报。

三、解决匿名举报的对策和措施

1、营造良好的举报氛围,引导群众署实名举报。要因地制宜开展宣传和现场咨询活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宣传举报知识,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思想作风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法律意识,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注意引导群众既要行使自己的民利,又要尊重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宣传署实名向纪检监察机关举报是依法监督的要求,是群众民主监督转化为纪检监察职能监督的最有效方式,明确匿名举报对反腐倡廉的不利影响,大力提倡署实名举报。

匿名举报信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来源于2008年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举报投诉受理登记档案。

1.2 方法

对举报投诉的方式、内容、处理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举报投诉来源分布

2008年共接到举报投诉351件,其中来电的数量最多,占77.5%,其次是来信,占9.4%(表1)。

2.2 举报投诉专业分布

351件举报投诉中,以医疗执业类举报投诉数量最多,有222件,占63.2%,而医疗执业类的举报投诉中,反映非法行医的举报最多,共194件,占所有医疗执业举报投诉数的87.4%;公共卫生方面投诉129件,占36.8%,公共卫生类举报投诉中,公共场所卫生方面投诉49件,所占比例最高(表2) 。

2.3 举报投诉查处情况

对351件举报投诉均予以受理,并件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共查实200件,占57.0%,未查实71件,占20.2%。查实的200件中,87件实施行政处罚,55件采取强制措施,49件给予监督意见书,9件采取其他措施。另外还有80件举报,处理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无法追溯(如反映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差、游泳后皮肤痒、接触噪声后耳鸣等),均进行了相应协调,给予举报人答复(表3)。

3 讨论

3.1 来电是举报投诉的主要来源

从举报投诉来源看,电话举报最多,可能与卫生监督部门在报纸网络等媒体公示了举报热线,且采取电话方式投诉方便快捷有关。提示卫生监督机构必须落实24 h举报投诉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提高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举报投诉的受理工作。

3.2 匿名投诉所占比例大

本文351件举报投诉中,有132件为匿名举报投诉,未匿名举报投诉的绝大部分也仅提供姓氏,其真实性有待查实。分析匿名举报投诉的可能原因是:怕打击报复;举报的内容不真实,不敢留姓名;同行相互排挤,不能留名。本文分析结果表明,实名投诉的真实性明显高于匿名投诉,未查实的71件举报投诉大部分是匿名举报投诉。因此,在受理举报投诉时,监督员应细心询问,提倡投诉实名制和举报查实奖励制。执法人员在查处举报投诉事项时,也要做好保密工作,确保举报人的安全,提高社会对卫生监督机构的信任度,树立良好的卫生监督形象。

3.3 非法行医是举报投诉的重点

351件举报投诉个案中,非法行医(包括机构无证)的举报投诉共194件,数量最多,且重复投诉多。闵行区处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非法行医问题日显突出,给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卫生监督部门虽然采取了各种举措,对无证行医的查处始终处于高压态势,但无证行医被取缔后,往往迅速“回潮”,而且很多行医人在多次被取缔后采取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大大增加了执法难度,使非法行医的举报投诉数量居高不下,提示地方政府和卫生监督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打击无证行医的综合长效管理机制。

3.4 生活饮用水质量问题的举报投诉数量逐年上升

2008年,在举报投诉总数减少的情况下,有关饮水方面的投诉有所增加。我所在闵行区部分小区实施了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公示,让更多居民进一步了解了小区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和反映饮水卫生的投诉方式,让社会监督小区二次供水的管理,这可能是饮水投诉增多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2006年上海市把自动售水机纳入卫生监督监管范畴,2008年有关自动售水机的水质质量投诉明显增加。因此,卫生监督机构要面对新形式,在做好集中式和二次供水单位的监管同时,进一步加强自动售水机的监管,同时也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自觉维护机器设备安全的意识,共同提高监管成效,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3.5 工人的健康检查工作仍然是企业的薄弱环节

匿名举报信篇4

关键词:监所检察;举报线索;工作机制

随着我国各项司法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司法机关办案过程中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要求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对于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各科室的职能也在不断深化和扩展。监所检察科作为监督监管场所执法的部门,在工作上也不断面临新的要求。比如,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11月29日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的规定》有关监所检察的主要职责第七条规定“努力拓宽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1]《浙江省基层人民检察院分类考评办法》也将“移送职务犯罪线索”作为监所检察科一个重要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2]由此可见,对于职务犯罪线索的发现和移送,也是监所检察部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以西湖区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自2009年以来至今发现和移送罪犯举报监管场所外职务犯罪线索情况为基本样本,对该项工作的特点、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对效果和意义进行总结,希冀今后对相关部门开展该项工作有一定的启发和裨益。

一、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院监所检察科发现和移送罪犯举报监管场所外职务犯罪线索的基本情况:

2009年以来,为了达到更多发现罪犯举报监管场所外犯罪特别是检察机关管辖的职务犯罪线索目的,西湖区人民检察院监所科根据日常执法经常面对罪犯的便利,仔细剖析罪犯这一特殊身份属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拓宽发现案件线索的渠道。“通过设立宣传栏、举报信箱,个别谈话,召开被监管人及其家属座谈会,加强与监管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受理相关人员的举报、控告等,发现职务犯罪案件线索。”[3]这一规定阐明了监所检察发现各类职务犯罪线索的多种途径。当然,这项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正确指导密不可分。近几年,我们得到了省、市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和我院领导的充分支持和精心指导,发现和处理各类职务犯罪线索多件,其中包括发现和移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受贿等职务犯罪线索多件。

在所发现的线索中,移送的罪犯张某举报线索为国家追缴税款1313余万元这一案例是我科线索移送工作较有成效的体现。我科于2010年4月中旬受理了省女监罪犯张某举报线索,举报内容主要涉及某市某公司偷漏税,以及有关部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我们审查线索后发现该案因公安管辖侦查部分范围涉及全国,主要侦查地属于除杭州外的其他地区,该线索具有以下特点:涉及犯罪地域广、刑事侦查和职务犯罪侦查分属不同司法机关管辖、金额大、举报人称因地方保护主义入监前的举报受阻。我们意识到该案案情复杂后,遂建议分管请示市检察院后转交省检察院处理,后将该线索转交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处理。然后,在线索移送后一直没有回音的情况下,罪犯张某又于2011年7月举报增加所知情的其他内容,我们又再次将该线索转交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另一部门再次分流移送处理。此后,我们检察人员与查处渎职部分的部门一直保持联系,以便跟踪查处结果反馈举报人。2011年下半年,我科经多次多方联系,终于得到查处的结果:我们从该反渎局了解到该市属某区地方税务局对该线索涉及的偷税漏税部分已有处理结果,2011年10月18日,我科收到所查处的地税局回函。同时,我科及时根据有关规定向该税务局提出给举报人物质奖励的检察建议被采纳,该局通知该罪犯家属前往领取3万元物质奖励。同时,我科发出书面检察建议,建议监管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和相关减刑假释受理法院进行沟通协调,目前对该女犯进行立功认定的事项法院正在办理。

二、剖析罪犯所举报的监管场所外职务犯罪线索的特点:

通过近几年来该项工作的开展实践,我科充分认识到:监所部门能够多多发现该类线索的前提是对该类线索的特点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和认识。因为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经过了司法程序审判被认定为有罪或涉嫌犯罪而被羁押在监管场所失去自由的人员。由于罪犯本身的特殊属性,相比检察机关受理的一般群众举报中出现的“匿名举报”“重复举报”“举报信息不准确”“诬告陷害”等情况,监所检察部门受理的来自罪犯的举报就有着先天的优势。所以,罪犯向司法机关提供的犯罪线索有着自身的特性,认真分析其特性是我们有针对性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经剖析,罪犯相比自由人举报职务犯罪线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举报的形式多为实名举报

一般来说,检察机关面向社会受理的举报线索,相当一部分都是以匿名举报的形式。虽然法律规定了司法机关对于举报人的保密制度,但在现实中,还是难免会出现举报人受到或担忧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因此,很多人在向检察机关提供举报线索时往往采用匿名的形式。

匿名举报在侦查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第一,匿名举报给侦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当案件线索不够清楚详尽时,检察机关一般很难找到举报人进行补充完善。

第二,匿名举报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举报的可信度下降,在实际操作中,侦查机关一般都采取优先处理实名举报的做法。

第三,匿名举报人也很难得到检察机关对于线索查办情况的反馈。

相反地,罪犯举报的有利因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罪犯的人身自由已受限制这一特殊情况,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他单位或个人一般也很难再对其进行打击报复,举报担心受到打击报复的顾虑也较小。

匿名举报信篇5

【关键词】匿名消息来源 藐视法庭罪 《信息自由流动法案》 司法公正

匿名消息来源指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不具体交代新闻来源的姓名、住址和职位,通常采用“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据权威人士称”等模糊表述作为消息来源。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可以使记者获取重要新闻,甚至独家新闻,但是也常常引起法律纠纷。在美国一些记者为了保护匿名消息来源而犯藐视法庭罪而锒铛入狱,有的则违反与消息源的保密承诺,公开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而引起民事诉讼。匿名消息来源的保护已经提上日程。

一、有关匿名消息来源的几种典型案例

匿名消息来源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提供重要信息来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成功报道。但是,匿名消息来源也是假新闻的温床,《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尼特・库克利用匿名消息来源虚构了作品《吉米的世界:8岁的瘾君子为而生》。然而对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记者最烦心的还是法律纠纷,美国报业协会统计,过去三年里,因匿名消息来源受到传唤或者审问的记者就高达40多人,①匿名消息来源的典型案例有以下几种。

1、记者为了保护匿名消息来源而犯藐视法庭罪被判入狱

案例一,2005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期间,24岁的美国博客乔什・沃尔夫在旧金山拍摄了该市市民抗议示威的场面。事后,他将录像的一部分内容卖给了旧金山当地的电视台,又把另外一些内容放到了自己的博客上。在搜集证据的过程中,旧金山联邦检察官要求沃尔夫交出全部录像带,并且在法庭上就烧毁警车一事作证。但沃尔夫以“保护新闻源”为理由拒绝交出录像带,也拒绝在法庭上作证,2006年法院以“藐视法庭罪”将其投入监狱,2007年4月释放,沃尔夫是为“保护新闻源”而坐牢时间最长的人。

2、记者或有关部门与原告庭外调解并支付原告赔偿金

案例二,2001年9月11日,纽约和华盛顿遭到恐怖袭击后的数周,美国一些新闻媒体接到数封装有炭疽病菌的信件,共造成5人死亡。袭击案发生后,时任美国司法部长的阿什克罗夫特曾公开表示哈特菲尔是调查中的“有关联的人”。哈特菲尔是一名生物恐怖主义专家,之前在美国军队的传染疾病医学研究所工作。随后有关哈特菲尔的故事便被报道出来,而哈特菲尔否认自己和炭疽邮件有关,指责媒体破坏他的声誉,并控告联邦调查局探员和司法部调查人员侵犯个人隐私,将他的信息泄露给媒体。当法庭需要记者出庭作证时,2008年6月,司法部与哈特菲尔达成和解协议,美国司法部向哈特菲尔支付580万美元,其中300万为养老金。②

3、记者违背诺言,公布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

案例三,在1982年明尼苏达州州长竞选即将来临的时候,丹・科恩联系了当地的《明尼苏达明星论坛报》等两个报社的记者,并提供关于一个州长候选人的文件,科恩明确表示只有为他保密才提供信息,记者答应对科恩的身份采取匿名方式后,科恩交出了两份关于竞选副市长的候选人马琳・约翰逊的法庭记录。而两个报社的编辑们自己决定将科恩的名字公布出来,并指出科恩是法庭记录的提供者,暗示出他和共和党的关系,在这个故事见报后科恩被解雇了。后来科恩了两个记者违反了保密协议,明尼苏达州最高法庭判记者赔偿科恩经济损失。③

二、藐视法庭罪与保护匿名消息来源的冲突

1、藐视法庭罪。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迟延提交证据或者拒不提交证据;负有出庭作证的单位和个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在法庭上辱骂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扰乱法庭秩序等情节严重的行为。藐视法庭罪是法治国家维护法律崇高地位的基石,旨在保护法官的威信和法庭秩序,从而有利于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审判活动的权威。

世界两大法系大多数国家都设有藐视法庭罪。可见对藐视法庭的行为应予刑法处罚已成世界刑法学界或法治国家的共识。

2、保护匿名消息来源。对于记者来说,保护消息来源是世界媒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因为当他们在调查一些不法现象时,只有保护消息来源,才能够取得消息来源的信任,保证消息源的人身安全,调查事情真相,确保政府能够处于透明和公正状态。如果他们透露消息来源,将失去提供消息者的信任,从而损害整个新闻事业。

保护消息来源已成为国际新闻界的道德标准,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1986年修改的《记者行为准则宣言》第六条规定:新闻记者对秘密获取的消息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1996年9月修订《美国新闻伦理规范》第二条规定:答应匿名之前,问清消息来源的动机。为获取信息而许诺时,说明诺言的附加条件,遵守承诺。英国、法国也有类似规定。④

然而,当记者保护的是非法的匿名消息来源,同时也是案件的重要证据时,那就要做重要的权衡了。另一方面,当新闻记者答应消息来源以匿名为条件时,构成的口头协议,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司法效力,如果由于媒体单方面破坏而给消息来源造成伤害或损失,法院可以责成媒体给予应有的补偿。

面对两者的冲突,美国的新闻界一直在寻求另一种特权,要求给予他们的消息来源以宪法保护。

三、《信息自由流动法案》与司法公正的动态平衡

记者保护消息来源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然而第六修正案规定法院有独立进行司法审判的权利,这就在媒体自由与司法公正之间形成冲突。但是无论英美法系的国家还是大陆法系的国家,都越来越倾向于加强对言论自由的保护,通过言论自由来促进司法权的正当行使,并以此来构建媒体与司法关系,达到动态的平衡。

美国49个州已有《新闻保护法》(shield law又译盾牌法),不过不同的州提供的是不同程度的保护标准,美国众参两院正讨论《信息自由流动法案》(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Act),众议院以398票对21票压倒优势的通过,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也以15票对2票通过此法案,将在参议院付诸表决,⑤但是《信息自由流动法案》的内容还有以下的争议。

《信息自由流动法案》保护谁?即关于记者的界定问题。博客、自由撰稿人、大学记者和电影摄制者到底受不受保护还有争议。

《信息自由流动法案》保护什么?众参两院都认为记者从事新闻报道获取的任何相关记录、通信资料、文件、信息都受保护,其中当然的包括记者做出承诺或保密协议的那些信息,与匿名消息来源不相干的采访材料与消息同样应受到保护,仅仅如下情况例外――在其他的消息来源已经穷尽而此消息对案子又至关重要,而且消息的揭露的利益大于保护消息的自由流动的利益。

《信息自由流动法案》什么时候适用?众参两院都认为在任何组织强迫从报道当事人那里获取信息来源时都适应。什么时候《信息自由流动法案》例外呢?众议院的版本分为四类:

1、匿名信息来源的揭露对于阻止或者确认一个犯罪者,一个恐怖主义行为,或者其他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而有特殊的伤害;

2、阻止即将来临的死亡或者重大的身体伤害;

3、确认一个揭露商业秘密、个人健康信息或者非公共的个人信息;

4、确认一个泄漏机密情报的人,而这种情报的非授权的泄漏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害。⑥可见,这就是《信息自由流动法案》保护权利与司法公正的动态平衡。

四、世界新闻界在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的操作规范

美国新闻学者卡伯特森说:“不署名的消息来源被称为民主的安全网,也是良心的庇护所,但同时它也是那些懒惰、马虎的记者的拐杖。”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制订了比较严格的使用匿名消息源的操作规范。

路透社规定:每篇报道(有极少数例外)都应清楚明确地交代消息来源,这样做有两个理由:一是为了使订户能对报道的可信性做出自己的判断,二是为了在报道受质疑时保护我们的声誉。最好的消息来源是记者的亲眼所见。有名有姓的消息来源次之。最次的是匿名消息来源(如“权威人士”等),最好不要用“可靠人士”“消息灵通人士”“圈内人士”等作为消息来源。⑦

法新社规定:一切消息必须有来源,如果消息来源不清或不准,首先应求准而不求快,记者要在核实来源后再发消息。使用不指名来源的消息影响法新社的信誉,因此要严格遵守下述规定:明确说明不指名消息来源是官方还是非官方。对根本找不到消息来源的单位或负责人的消息,由记者估量其可靠性并选择与其可靠性相适应的用语。⑧

美联社对使用匿名消息源也有严格的规定。第一,匿名消息提供的材料必须是对新闻至关重要的信息,而非观点;第二,信息只有在匿名情况下才能被披露;第三,信息必须是可靠且准确无误的。只有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时候,美联社才考虑使用匿名消息源。⑨

在我国,新华社党组关于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第二条规定,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事实、数据必须有权威、可靠消息来源。因特殊原因不能公开透露消息来源时,要在稿签中注明其真实姓名、身份,在稿件中说明来源是个人还是权威机构。

由此可见,中外大多数媒体在强调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都考虑以下四点:

1、不要轻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只有重要的新闻信息才值得媒体人员为之“冒险”。

2、缺乏其它可以公开的消息来源。

3、多方面考证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尽量减少因为匿名消息来源而引发的新闻官司。

4、保护和约束匿名消息来源。记者有时候要充分估计到泄漏匿名消息来源的动机,不要轻易承诺,如果承诺,要让对方对其所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参考文献

①《Q&A on 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Act》《The News Media & The Law》Fall 2007(Vol.31,No.4) P-age 12

②省略 《The Hatfill Case:A bungled investigation ends with a $5.8 million bill for taxpayers》2008年7月3日

③Melvin mencher:《keep the p-romise》《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第599页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④蓝鸿文:《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第12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省略/bill/110-h2102/show《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Act of 2007:Latest Vote》

⑥《A head-to-head comparison between key provisions in the Ho-se and Senate versions of 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Act》《The News Media&The Law》Fall 2007(Vol. 31, No. 4), Page 13

⑦、⑧唐润华 摘译:《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新闻业务专辑《外国新闻研究》 1994年第3期。

匿名举报信篇6

一、涉税举报的特征

掌握涉税举报案件的特征,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举报查处工作的基础。当前举报工作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一)举报形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

随着受理举报途径的不断拓宽,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举报形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化。以我局2005-2006两年的举报案件为例:电话举报12366转办上门举报网上举报来信举报其他

2005年7082512

从中可以看出,除来信举报2006年少于2005年外,其他方式均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电话举报方式(含12366转办)被举报人广泛运用,这种方式不受时空限制,及时、便利,有利于时效性要求高、突发性强的案件的查处。而直接上门来访举报,举报人由幕后走向前台,更是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的具体表现,这种举报内容更详尽、线索更具体、方向更明确,查处更容易。

(二)署名举报数量远多于匿名举报

(三)非国有经济成为涉税举报的主体

在受理的涉税举报案件中,涉及企业的性质多为股份合作制、国有经济、个人独资等形式,其中又以非国有经济为主。涉及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业、家装业、房屋出租业、饮食服务业等。举报案件反映的主要问题以未按规定使用发票和未按规定缴纳税款为主。2006年受理的79件案件中,44件反映被举报单位未按规定使用发票,占受理总数的55.7%;33件为未按规定缴纳税款,占受理总数的41.8%。

(四)重复、多头举报的现象较为突出

2006年我局共受理重复、多次举报17件,一方面由于举报人心态较急,首次举报后没有立刻见效,就再次举报(不排出另有新的举报人,举报同一案件),一方面是对查处结果不太满意,转化为多次重复举报或向上一级举报。重复举报、多头举报又以匿名举报为主,署名举报中虽然也存在重复举报现象,但重复次数很少。

二、涉税举报的动因分析

(一)怨恨报复型

这一类型主要是指举报人与被举报对象之间存在个人怨恨,怀疑对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存在少缴税款的问题,于是观察收集被举报对象的一些经营活动的内容和数据,加上自己的想象和估算。这种类型的举报有些明显的表象。一是内容丰富,数字含糊,要求直露;二是这种举报一般是信件方式,而且基本上是匿名;三是这种举报往往是向工商、国地税、质监、纪委、检察、公安等多部门写,多级别寄;四是这种举报查实率很低。

(二)利益冲突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因破产、重组、改制、清算、辞退、结算、人事变动等一系列活动,带来了当事人双方个人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不平衡,又没有得到适当的利益补偿,致使原有的利益平衡框架被打破。一些心里失衡,又掌握实情和会计数据的人,就会向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执法机关举报对方在以往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些不法行为。这种类型的举报,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署名举报比例高,并有多人联名的情况;二是有一定的数据;三是言辞喧染,目的明确。

(三)行业竞争型

此类型是指同行之间为了占领区域市场,达到利益最大化,而采取违反一般竞争规则,给对方造成利益伤害,导致双方矛盾扩大和升级,受损方便采取包括举报对手偷逃税在内的非常规手段,来维护自己失去的市场和利益。这种举报基本上是匿名,收集的证据相对准确,线索清楚,对被举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较为了解。

(四)维权护法型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任何偷逃税行为都是对国家利益的侵害,部分法制意识强的公民对偷逃税收这一不法行为进行举报,以维护国家的利益和税法的尊严;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向税务部门举报者也很多。

(五)获奖举报型

举报人根据举报奖励政策,为了获得经济奖励而向税务机关举报纳税人偷逃税款的行为。这类举报一般是与被举报对象有密切关联,举报的准确性较高,方向明确,基本上会有所突破。

另外,这五种举报动因还相互共存,形成复合型举报。

三、完善涉税举报工作的建议

无论涉税举报的动机如何,涉税举报反映出的是实实在在的社情民意,是群众的呼声和期盼。认真查处好涉税举报,就是构架好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因此要从立足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出发,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实名举报

通过在网站上公布举报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举报常识和印制举报常识小册子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上述社会舆论宣传,使人民群众熟悉举报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清楚举报中心受理范围、工作流程,知道不遵守举报规定进行举报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鼓励他们署真实姓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根据掌握的确凿线索进行举报,不要根据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所谓事实进行检举揭发,并告诫他们不得利用举报发泄私愤、诬告陷害,从而引导举报人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举报权。

(二)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查处好涉税举报,事关税务部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人民群众出于对党的政策的相信和支持,向税务部门反映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对不法偷逃税行为进行查处,是对税收工作的支持。因此,我们要带着责任和感情从事群众举报查处工作,确保“三个不发生”,一是不发生与举报人语言上的冲突和情绪上的对立,专人专室单独接待,多体谅和理解举报人的难处;二是不发生任何泄露举报人信息事件,严格落实保密制度,对发生泄密事件的人和部门要严厉重处;三是不发生举报人不服查处结果的重复举报,要确立举报无小事思想,主要领导要件件过问,要选择政策业务强、稽查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查处工作。

(三)完善制度,提高效率

针对目前税务举报管理及案件查办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涉税举报工作制度》、《涉税举报案件管理办法》以及《举报中心工作规程》。加强对涉税举报案件分析研究,总结涉税举报案件的违法现象和规律,完善相关制度。重点剖析有普遍特征或疑难复杂案件,深入调研,积极探索举报工作规律。要提高查处工作效率,首先要对来信内容进行甄别分析,对举报类型和举报动因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来访的,要热情尊重,耐心倾听,记录清楚,认真核对。要派专门人员从事举报案件的查处工作,要制定检查工作方案,发现重大情况及时报告,及时进行审理,快速定案,及时告知举报人和公示查处结果,按规定兑现举报奖金。

匿名举报信篇7

这神秘的匿名信,牵扯出一桩轰动新中国的大案,史称“广州第一大案”。此案发生5年后,也就是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羊城暗哨》, 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反特题材影片。电影剧本正是根据这个案件改编而成。(图2)

1952年七八月份,大东公安分局接到的第一封检举信,并没有注明发信人地址、姓名,信封上仅写有“原址”字样。内容是广州有一伙人要到联合国请愿,“控诉”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大东分局接到检举信后,觉得它的真实性不大,没有作为一回事。

20多天后,第二封匿名信又寄到大东公安分局。虽然信封仍没有写明寄信人的具体地址,但从邮戳和笔迹看,写这两封信的应该是同一个人。来信写道:我在这里向你们报告一项重要的情况,我们这里有一伙人计划要从本地的黄沙码头上船,劫持广州到海南岛的客货轮船,准备驶出公海去联合国告状,然后再投奔台湾。

时任广州市公安局二处侦察员张志强说,第二封检举信重点比较明确,大东分局感到事情严重,很可能是一件重大的政治案件,于是把这两封信送到市公安局。(图3)

广州市公安局对报上来的匿名信非常重视。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刘澍说,逃到台湾后,叫嚣。当时社会环境极不稳定,说,在大陆特别是在广东沿海一带,如果听到爆炸声,就给那些特务嘉奖,他们要拿这个大作文章。

当时在广东省内,残留的特务组织蠢蠢欲动,搜集情报,搞破坏活动,威胁着社会安定和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在这样的形势下,广州市公安局长薛焰综合分析了两封信的内容,认为可能涉及一起重大的政治劫船案。如果这伙人的阴谋得逞,将给我国造成十分恶劣的国际影响。他立即找来专门主管反特工作的二处处长白云起,连夜召开侦破会议,一时间,整个公安局笼罩了一层紧张的空气。

张志强说,从各科抽了一些比较精明,能力强的干部组成一个专案组,我就是其中一个。当时叫侦察员,由白云起亲自指挥督战。二十几个侦察员分两个组,一个调查组;一个跟踪组。

从何处入手调查呢?专案组一致认为,应该首先找到写检举信的人,他在信中已详细写了和他联络的方式:“如果你们想了解和知道更具体的情况,请在接到信后的第二天中午,到东山庙前路的北方面食馆找我……

刘澍说,第二天他们按照约会的时间,到了小面馆。根据信中提供的“我是一个脸上长着麻痘、个子不高、年龄二十出头的男青年”的体征,见到了写匿名信的人,这个人我们后来称他麻脸青年。

举报人叫刘仁德,原本是湖北长江航运局的船员,因为贪污公款,被航运局开除。他搭船来到广州,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无业青年,怎么会和犯罪团伙扯上关系,卷入到一桩重大的政治案件中?

经过公安人员和麻脸青年接触了解到,他刚到广州时,日子不好过,只能靠阳春面填饱肚子,每天到一家小面馆吃饭,没想到,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面馆里,他意外地遇到一个人。

刘澍说,他每天来小面馆吃面,引起一个顾客的注意,这个像算命先生的人主动和麻脸青年搭腔,问他需不需要帮助。

就这样,一来二去,两个人熟识起来。

这个主动和麻脸青年搭腔的人,用很恭维的语言拉拢麻脸青年,说你现在虽然前途暗淡,但很快你可以飞黄腾达。其实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算命先生,他只是经过一段时间对麻脸青年的观察,基本掌握了他的情况而已。

他说他叫吕薄冰,在湖南当过田粮处处长,解放后到重庆,在重庆橡胶厂当采购员。后来以采购橡胶为名,来到广州。

令麻脸青年想不到的是,吕薄冰还有另外一种身份。

刘澍说,吕薄冰是的潜伏特务。临走时,给他交代了任务,让他埋伏下来,伺机行动。他在重庆摇身一变,以重庆橡胶厂采购员的身份隐蔽下来,后来他拿了一笔钱,到了广州,因为广州行动起来比较方便。

到广州后,这个潜伏的特务,以“算命佬”为幌子拉拢人员发展组织,准备搞惊天动地的大事,造成影响,协助反动势力颠覆新生政权。

渐渐熟悉之后,吕薄冰向麻脸青年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并说出了自己的阴谋:他们现在组成了一个控诉团,准备最近劫一条从广州开海南岛的船,成功后先开到菲律宾,把货卖掉,给抢船集团的这一伙人,每人做几套新衣服,然后把船急速开往联合国。

了解到麻脸青年以前是个船员,并且曾贪污过公款,吕薄冰便极力想拉拢他入伙。

按照吕薄冰的计划,在联合国召开大会时,他们劫持一艘船赶到那里,要求政治避难,以造成轰动世界的政治影响,让刚刚建立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待不下去,直到最后。如能配合台湾的“”,那将是最大的成功。并许诺到美国以后,可以过天堂般的日子。

刘澍说,吕薄冰给麻点青年很多活动资金,对他也特别好,给他找了房子。

一开始,对于吕薄冰这些物质方面的许诺,麻脸青年有些动心。然而,事情很快发生了变化。

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镇压反革命的公告,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通过高音喇叭、电台、报纸、街头标语宣传,他发现镇压反革命运动声势很大。(图4)

面对声势浩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麻脸青年害怕了。他想如果这个事情败露了,等待他的肯定是死路一条。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觉得与其跟着他们到公海去,不知道前途怎么样,还不如将功补过,争取宽大处理。麻脸青年决定向公安机关检举。于是他开始写匿名信,他把报纸上的字剪下来,拼凑出检举信,防备万一被吕薄冰知道了,拿不出证据。

经过调查,专案组确定,麻脸青年提供的情况是可信的。向上级汇报后,接到指示:依靠群众,将吕薄冰的反动计划消灭在萌芽状态。

消灭吕薄冰反动团伙的关键线索就是麻脸青年刘仁德。这个团伙的组织结构、人员动向,要依靠麻脸青年提供,在这种情况下,专案组组长白云起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麻脸青年留在吕薄冰集团内部,我方根据麻脸青年提供的情报制定行动方案。然而,麻脸青年只是一个普通市民,没有受过任何刑侦方面的训练,而且曾犯过贪污公款的错误,他能完成好这个任务吗?

一开始,麻脸青年听说让自己在吕薄冰团伙做内线,十分犹豫和害怕,不肯接受这个任务。公安人员通过思想工作,终于打消了他的顾虑。

麻脸青年听从公安人员的安排,在吕薄冰的拉拢下顺水推舟,假装同意加入他的组织。

与此同时,我侦察人员对吕薄冰实行24小时跟踪监视。

吕薄冰对麻脸青年很器重,没多久,就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带吕薄冰去码头,偷偷观察和统计来往船只的情况。

张志强说,吕薄冰每天叫麻脸青年带他从东山住的地方走到黄沙码头,广州开往海南岛的船在黄沙码头,从东山到黄沙码头大概12公里,每天来回20多公里。我跟踪他10天,跑得腿都肿了。

这些现象表明,吕薄冰劫船的意图越来越明确,现在要不要对吕薄冰实施抓捕?

专案组对案情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了解他的团伙里都有哪些人,仅仅抓获吕薄冰一个人是不够的,需要了解这个团伙所有的成员,充分掌握犯罪证据。于是,侦察员决定,先把网张开,等时机成熟时再收网,一网打尽。

通过对吕薄冰的跟踪调查,专案组发现了他团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前云南地区的电台组织负责人。

张志强说,我们发现一个跟踪一个,调查一个。广州刚解放时,普通人家没有电话,他们互相之间联系就靠公用电话,吕薄冰找那个台长,就利用公用电话传呼,他们到人民公园见面时,我们跟踪发现了。

通过电台台长,侦查员又查出了团伙中的其他成员。

张志强说,当他们两个分开后,我们一头跟踪吕薄冰;一头跟踪这个台长,台长又联系一帮人,一共有五六摊,每一摊有一个头,头与头之间都是通过公用电话联络。

毫无察觉的吕薄冰正在加紧发展人员,扩大控诉团的规模,准备下一步的阴谋行动。

吕薄冰这个反革命集团的人来自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全国十多个省,还有广东五华县一些打石头的工人。

吕薄冰拉拢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员,其中有些人持有凶器,有可能实施武装暴动,侦查员对他们格外注意。

张志强说,有六七个人来自五华县打石头的,住在海珠桥下面的小艇里面。

这些人没名没姓,怎么找?公安人员通过治保会在海珠桥下面的几百个小艇里秘密摸查,最后发现一条船确实来自五华县。

侦察员一步步通过顺藤摸瓜,暗中掌握了这个团伙中许多成员的情况。

张志强说,我们在整个跟踪调查中,发现他们的成员还在扩大,这个团伙一开始有28个成员,到破案前又发展4个,共有32人。

几个月的跟踪调查,公安部门已掌握了这伙特务组织的基本情况,可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视线之内。据推断,敌人很快会有所行动。果然,吕薄冰有了动静。

自认为是“小神仙”的吕薄冰,计划在10月3日实施劫船方案,到时候团伙成员分头买票上船,等船行驶到公海就开始行动。

他们采用什么方法呢?因为广州、海南岛刚解放不久,每条船上有8个武装护航。他们想首先用美色引诱,再用酒灌醉,如果不行就向的眼睛撒生石灰,然后再用大锤、棒子、刀等工具,解除的武装。(图5)

吕薄冰周密计划后,首先透露给了麻脸青年。

然而,“小神仙”却无论如何也算不到,麻脸青年当天就把他的计划原原本本报告了专案组。专案组认为,事不宜迟,该收网了。

采取什么办法,才能将这个团伙缉拿归案呢?

考虑到在海上进行抓捕的危险,专案组决定,赶在他们上船之前,实施收网行动。

张志强说,吕薄冰通过传呼电话约电台台长在人民公园接头,接头后两个人就分开了,我们一头看住吕薄冰,一头把台长抓起来,马上突击审讯,他供出了参加劫船的反革命成员及住址,调查组马上派人到团伙住的地方抓捕。

吕薄冰按照计划分别联系团伙成员,没有料到,侦察员并没有打草惊蛇,却早已布下天罗地网。

张志强说,吕薄冰接头后,放了吕薄冰,抓住接头人,经审讯,把他联络的成员马上抓起来。决定在陆地收网后,我们连续跟踪、审讯、抓捕了7天7夜。这个反革命阴谋的主谋吕薄冰是最后一个被抓的,抓吕薄冰时他莫名其妙。一开始他不承认劫船,只说有几个朋友对共产党不满,经常一起商量找机会搞一些爆炸或暗杀,报复共产党。在审讯中面对证词,最后他承认了。(图6)

匿名举报信篇8

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河北省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河北省建筑市场所有特大项目,都被运作给南京二建,因此得了个外号“河北省最大包工头”。

2003年,被中纪委查处,“在担任河北省主要领导期间,插手行政事务,为他人和其子程慕阳谋利,给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放任配偶子女利用其职务影响,进行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活动。”中纪委审查决定,开除其党籍,撤销正省级待遇。

刘宏说,吴庆五这个人,是从江苏带来的,他是大秘书,的衣食住行都依靠他。据刘宏回忆,吴庆五到案后,态度特别好,都交代了。吴庆五告诉刘宏:“我发现这个人不行,我不能再跟着他了,我再跟着他非犯错误。李真呢,很想当这个秘书,我们俩就勾到一块了,我对李真说,小李,你干吧,我推荐你。”吴庆五跟李真定了一个君子协议,吴庆五下海在商界,李真在政界,他们说咱俩合起伙来,咱有权,咱也挣钱。

当年,吴庆五交代完自己的问题,突然乐起来,说:“李真跟我感觉对我们不好了,我俩就商量,怎么算计。有一天,我们找到,对他说:‘领导,有人告你呢。我们费了半天劲,帮您把举报信给弄来了。’举报他的都是要害的事,有中纪委的公章,吓死他了。非常开心,连说李真真铁杆。不铁杆能把中纪委的信给弄出来?这样就更相信我们了。”

刘宏一时还不敢相信吴庆五说的真假。

温故知新

刘宏审讯李真16次,每次都拿着一盒中华烟,谈话时给他一根,他舍不得抽,都装起来了。刘宏就问他为什么装起来?他说:“我回去抽,回去再抽,我骗他们,我说中央首长提我的,提我以后都给我中华烟抽,我跟你们不是一种人。”

刘宏还给李真茶叶,有时候审完了,他会要求,领导,让厨房给我炒个土豆行吗?刘宏就跟监狱食堂说,给李真炒盘土豆丝。

李真顽抗了108天,终于明白救不了自己,开始竹筒倒豆子交代自己、揭发别人。那天为了奖励他的交代,刘宏给了他一根大中华,李真几口抽进去就问,我还能抽一根吗?

李真抽完两根大中华,像似找回了“河北第一秘”的感觉,兴奋起来:“跟你说件高兴事儿!我和吴庆五怎么算计老头子(指)!”

刘宏眯缝眼睛看看他,不像似发烧:“你说啥?”

“我跟吴庆五给老头子写匿名信,没吓出他的屎来!”

刘宏脸上却是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李真越发叫劲:“真的!首长你不知道,老头子原来就经常叫我们写匿名举报信,告邢崇智,告刘善祥……他当面给我和庆五布置任务,写匿名信,还让我们找原来的省领导反映情况,请他们向中央反映问题。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回,老头子让我拿着一封匿名信,去找省里一位领导反映对立面的问题。你都想不到,我手里拿的那封匿名信谁写的?就是我和庆五的杰作。庆五心细,平时搜集的情况多,经常给我凑材料。”

这次两人写匿名举报信,却是另有隐情。

那天晚上,李真约吴庆五去了一处从来不去的荒郊野外,两人坐在车里说话:“老头子最近,对你我的事儿,太不上心了。那天还说,你告诉吴庆五好自为之,别给我惹出祸来。”

吴庆五却笑起来:“你还不了解他。他就是这样子,你对他好的时间长了,他就觉不出你的好了,你就得想办法帮帮他,让他温故知新。”

“怎么温故知新?”

吴庆五低声跟他说了几句。

“还是吴哥厉害!我去办!”

没几天,李真把匿名信《――河北省大蛀虫》,五页纸呢,拿给吴庆五看。

吴庆五瞅一眼李真,见他满脸陶醉,左手轻轻摩挲着右手的衣袖,那是一套法国原产的进口西服,不值1万元,也值8000元。李真说过,摸着这种高档西服的质地,就像似摸着年轻女人的脸蛋儿。显然“河北第一秘”很得意自己的杰作。

看着看着,吴庆五脸上凉快起来,看到后来简直就像似自己的伤疤被撕开口子。

“你这封信,写得好!”

李真脸上一亮,等待他继续称赞下去。

“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再清楚不过,简直可以拍电视剧!”

李真正想骄傲一把,忽然发现吴庆五脸色另有玄机,这是捧我呢还是骂我呢?忙把得意咽回去。

“你写这几件事,有把握吗?”

李真一愣:“怎么没把握?你忘了?这不是你我,还有卢鹰,我们策划的几件事儿吗?”

匿名信中写到,的儿子程慕阳,靠着老爹横行霸道,没有拿出过一分钱,没用几年时间,就给程家创办了32家海内外公司,资产总值几亿元人民币。

1991年,河北省邮电局与加拿大企业洽谈引进程控设备,对方要价太高,河北邮电没有签约。这个项目的港商韩凤瑞通过吴庆五联系,请河北省省长吃饭。1992年,韩凤瑞又通过吴庆五邀请赴加拿大考察,率领河北省政府代表团在温哥华期间提出,儿子程慕阳喜欢经商,将来应该到韩手下工作。程还提出让韩给程慕阳办理移民,然后,推动双方在香港草签了协议。当时国家对外企进入电信业严格控制,加拿大公司进不来,亲自找到国家相关部委和有关领导,让外企获准有限进入。

1993年6月,河北邮电与加拿大公司正式签约,总标的5320万美元。生意做成了,就对韩凤瑞说:让阳阳到你那里锻炼锻炼,学学做生意。程慕阳就到韩在北京的广告公司当副总经理,拉了河北八家企业做广告拍电视剧,赚了50多万元全归自己。1993年初,韩把这家广告公司送给了程慕阳和另一个人,程慕阳得到45万元股份。程慕阳又对韩凤瑞说他看上一款奔驰轿车,韩给程慕阳70万买了这辆车。程慕阳对韩凤瑞说,我爸说你这人挺有良心的……

程慕阳后来涉嫌犯罪,帮助李真转移赃款和勾结他人共同贪污国家资产535万元,转移到境外的资产计1600多万元人民币,转移到境外的赃款70多万美元、130多万港元。2000年9月4日,程慕阳离港外逃加拿大,至今仍未被抓捕归案。这是后话。

还说当年,吴庆五盯着李真写的那五页纸:“还有谁能知道这么详细?”

“那当然只有程慕阳和老头子。”

“还有外人知道这么详细吗?”

“恐怕没有吧?”

“你跟了老头子这么长时间,你怎么还不知道?他要看了这匿名信,会怎么办?”

李真不用思索,噗嗤一笑:“掘地三尺,他也要整死写信的人。”

吴庆五狠狠翻瞪他一眼:“你说得太对了!”

李真脸色大变,妈呀一声:“还是吴哥厉害!吴哥就是吴哥!”

“老头子脑袋虽然转得慢,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他保证就会琢磨出来――”

“琢磨出来是我们干的?”

“那倒不至于。但起码,他会怀疑,你、我,是我们走漏了风声!”

“那,我该怎么办?”

“你不但要匿名,你还得假定一个人的口气,让老头子天天夜里琢磨出来,这个人可能是谁谁谁,这才叫高明呢!”

“好一个吴哥!不愧高秘!兄弟上课了!”

李真说经过吴庆五开导,他大有长进,不但假拟别人口气重改匿名信,还去中纪委找了杨益铭处长商量,能不能给盖上中纪委收到检举信的公章,好增加这封假信的重磅威力。杨益铭虽然清华大学毕业,后来被选进中纪委,却因为私下炒股被发现,显然在中纪委已经混不出辉煌,正要另投山门,就说,我帮你,你也得帮我。杨就想法给李真的匿名信盖上了公章。

李真说,看见中纪委盖章的匿名信,没吓出屎来,看到信上说“石家庄有两项建筑工程刚刚立项,为了给儿子谋取暴利,就让省建委主任靳庆河把工程交给南京二建做,靳庆河没有答应”,拍着桌子大喊大叫,我们说这件事情,我的办公室里只有我跟你,还有靳庆河!我不能说,你不能说,还有谁能说?你给我叫省纪委去查靳庆河!查他住房超标!

李真觉得好笑,这位省建委主任刚调进省里,还没房子呢。不过,省纪委有人很快查出,省建委打算盖家属楼,主持分房方案的两名副主任跟靳庆河曾经说过,我们副厅级,2+2,你是正厅级,应该3+2,比我们多分一间。据说是靳庆河同意了。虽然房子没有盖成,还是责令省纪委立马处理靳庆河:“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党内严重警告。”

有位县长,闲聊时候没有回答上一只鸡一年下多少蛋,被就地免职;曾经一时气恼,一下子免职17位县委书记。像个变态的暴君一样,统治河北省。

有慈禧太后,

就有大太监李莲英

李真说,提拔干部只有两条标准:一是政治上是否完全跟他一致,言听计从;二是经济上是否支持他儿子获利。

有专断的慈禧太后,就有侍候她的太监李莲英,所以李真得意时候,自称是慈禧太后大太监李莲英的后代。这还真不是吹牛,他确实有李莲英的八面威风。石家庄市,河北省首府,当时常务副市长张二辰,被李真说了“土老帽”“乡下书记,人太滑,不可交”,阻拦他没有转正。张副市长只好宴请李大秘,饭后恭问李真,上你家去看望老人家行不行?见到李老太太,张副市长纳头便跪,极其严肃极其诚恳:从今以后,你就是我亲妈,我就孝顺你。孝顺的结果,再加上港币1万元、人民币3.8万元,李真果然把他推上了市长宝座。

李真说谁行,谁就能上去。他提出要调给他们匿名信盖公章的杨益铭,任河北省委办公厅督查室主任,副厅级,没想到中纪委不同意给杨升职。他就按正处调来杨益铭,然后再把办公厅督查室升格为副厅级,杨也就名正言顺升职为副厅级。杨益铭成为、李真的亲信,李真案发时,他也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刘宏告诉我,李真他们曾经交代,、吴庆五、李真、李山林,四个人在一个车上,去北京给跑官。李山林当时是省建委副主任兼石家庄市建委主任,专门给南京二建承揽河北省的工程项目,当然也就是给程慕阳承揽。在这个车上,李山林就跟说了,老板,你当上国家领导以后,李真要当上国务院副总理,可别忘了我啊!他这是发自内心地忽悠他们。

我可是惊讶了,一向以为30多岁的李真,想要当副总理不过是过过嘴瘾,刘宏摇摇头说,他不光是嘴上说说,他们跟上面真有关系的。

当然,我马上想到他们去北京找了谁们?这个“谁们”为什么跟他们关系不一般?车上还拉着什么贵重礼品?运作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太沉重了,当时我知道自己不应该问,刘宏也不会回答。既然李真他们向刘宏交代了这件事,势必会交代个清楚,也就是说,他们去北京向上面跑官是货真价实的。

河北不断有党群向中央反映李真的问题,屡次三番给中央有关领导写信,包庇、开脱李真。有了的庇护,李真更加疯狂,公开宣称:“现在有人告我,真是瞎了眼!要让我查到是谁告的我,我非得让他倾家荡产!”

李真担任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河北省委办公厅秘书和副主任、河北省国税局副局长和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索取、收受他人人民币、美元,共计折合人民币814.8万元;伙同他人,侵吞中国东方租赁公司河北办事处办公款等,李真从中分得共计折合人民币270.9万元。案发后,从李真处追缴赃款美元41.6万元。

2003年11月13日,李真被执行注射死刑。李真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执行死刑的最高级别官员。

原廊坊市委书记张成起,因为没有答应程慕阳承揽开发区会展中心大楼装修工程,就被免去市委书记,他在《解读李真之死》里写道:

李真绝不是专门作为天生的死囚犯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今天所有的真正够上量刑治罪的事,都是发生在他任省委书记秘书之后的短短几年间。难道我们那位善于明察秋毫,甚至连在换届选举中自己丢掉了谁的票都能监督得一清二楚的领导,对李真的劣迹竟真的一无所知么?绝对不是的。李真是在边搞腐败中边被提拔、在边被揭发中职务迅速高升的一个最典型的人物。

据我所知,当年提拔李真当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时,常委中就不止一人持有极大的异议,明确表示不赞成。而一意孤行,反而把善意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视为眼中钉,最后把这些人搞得退的退,贬的贬,走的走。当中纪委把反映李真严重问题的信件转到手上时,他不仅不查,反而对反映问题的人大加指责,认为是有意和自己过不去。并且两次亲自给中纪委写信,信誓旦旦地担保李真没任何问题。

最后坐在法庭的被告席上被绳之以法的是李真;而为子谋利、打击报复、包庇纵容秘书犯罪等严重错误被绳之以纪的是。李真是自己走上犯罪路的,这一点毫无疑义。只不过是在李真驾驶的这台驶向断头台的囚车的行驶途中,不仅拆掉了车上的刹车装置,而且还安装上了一个加速器。李真之死,罪有应得!李真之死,其咎难辞!

当年,得知有人向中央告他状,非常恼火,在一次省领导干部会上,公开宣布,谁要反对我,我就整谁。

要整很多人,当然就得豢养打手、马前卒,李真不过是他培植的贪腐急先锋,就像徐才厚培植了谷俊杰一样。

匿名举报信篇9

一、基层检察举报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一)举报奖励制度不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有关检察机关举报工作方面的制度规定也是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检察举报工作的全面开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在基层检察举报中仍然存在奖励范围狭窄、执行奖励较少、奖励数额较低、奖励时间拖得过长等缺陷和不足,影响了群众参与举报的积极性,造成举报奖励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根据群众举报而查证属实的职务犯罪案件并不少,但受奖励的案件却屈指可数,从我院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以来,实行举报奖励的只有3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举报奖励的认识不到位,举报奖励经费得不到保障,因为办公经费紧张没有设立专门的举报奖励基金。同时,因为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57条将奖励的范围规定为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被举报人构成犯罪,但未将在案件查处过程中提供线索的有功人员纳入在奖励范围内。同时举报人对被举报人是否构成犯罪的条件不了解。这种情况下,有些举报人认为举报也不一定得到奖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而不愿举报或者放弃举报,造成举报工作相对滞后或长时间徘徊不前。

(二)检察举报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基层群众对举报工作认识有偏差,在腐败问题上的存在消极淡漠倾向,重视和应对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全社会都深刻认识到腐败现象对党和国家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但是基层群众对腐败现象的注意力仍有所下降,表现出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一是民主监督意识淡化,认为反腐败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对腐败现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谈不上坚决斗争。二是好人主义盛行,不敢监督,有些基层群众没有把民主监督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抱着“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思想倾向,怕举报引来麻烦,怕监督引火烧身。从我院这几年受理线索的数量来看,连年呈下降趋势,这与群众对腐败的淡漠倾向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259人实施的在线调查显示:面对腐败行为,40.1%的人认为自己有举报义务,30.8%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举报义务,其余29.1%的人表示“不确定”, 该调查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一问题。

(三)举报人权利保护不力。目前我国对举报人权利相关保障条款仅散见于《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部门的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过于抽象,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实践中并没有发挥保护举报人的功能。《刑法》第254条虽然规定了报复陷害罪,但该罪的主体仅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因举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腐败者而遭受打击报复的;举报人的近亲属遭受打击报复的;则得不到《刑法》的庇护。而在现实生活中打击报复手段则多是利用职权,将举报人开除、撤职、调离等,对这些行为无法追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影响了基层群众的参与举报活动的积极性。

(四)基层匿名举报多,署名举报少。在检察举报工作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匿名举报,这主要是举报人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而采取的方式。大多数的举报人,相对于被举报人而言,都是处于弱势的地位,他们的人身、财产、工作以及家庭,都可能受制于被举报人,举报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难以预料的影响。虽然检察机关的有关规定对举报保密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因为实名举报被打击报复的案件还是时有所闻,因此,我们发现,很多举报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采取了匿名举报。匿名举报是举报时不署真实姓名,而使用化名、或者署上“几名群众”、“某某村民” “部分职工”等。从基层检察机关角度看,举报不署名,会影响检察机关与举报人的联系沟通和信息反馈,不但浪费基层检察院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也会导致案件线索进度慢,线索成案率低,并造成线索存查、积压率升高,影响查处工作。从我院2007年以来的举报来看,匿名举报能占我院举报总数的85%以上,这对我们有效的处理案件线索,打击犯罪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有些案件线索无法办理初查,只能存查留档。

(五)基层举报宣传不到位。多年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制约,基层检察机关举报宣传创新不够,形式老套、单一。利用每年全国检察机关的举报宣传周活动进行举报宣传,是检察机关开展举报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基层检察院内设机构不健全,编制偏少,经费不足、人少事多等问题,举报宣传仅限于电视讲话、街头宣传、法制讲座等传统形式,宣传内容较为机械、缺乏创新。宣传的覆盖面较窄,缺少辐射性和影响力,未能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举报积极性。从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也是存在宣传次数少,覆盖面窄,深入农村少,深入社区少,深入基层少的问题,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举报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举报工作的对策与途径

(一)要从群众的举报入手,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做好法律监督工作,举报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首先基层检察法律监督工作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检群结合、依靠群众。群众的举报,是社会问题的“风向标”。基层检察监督难,依靠群众就不难。在近年来查处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70%以上都是群众举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能力首先就体现在发动和依靠群众的能力上。其次各级检察机关一定要健全鼓励群众实名举报的制度,建立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机制,不断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对于群众举报和反映的、 司法不公等方面的线索,一定要高度重视,用心去查,并建立督察、反馈机制,以此推动法律监督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落实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中有关强化线索管理的规定。举报中心接到案件线索,应逐件登记,坚持用“统一审查、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的标准,将案件线索分类管理、重点评估,并按案件性质及时分流。侦查部门应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的要求,在受理举报件一个月内向举报中心回复处理情况,三个月内回复查办情况,以便举报中心对举报案件线索的处理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并及时反馈举报人,使人民群众能真正看到举报的效果。举报中心对本院管辖存查线索应每半年或一年内进行一次清理,对存查举报线索进行评估,对确无查处价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对有成案可能的,且具备初查条件的,举报中心应督促侦查部门及时进行初查。对重复举报的案件线索,举报中心应对转办部门进行督办,并及时将线索处理情况向重复举报人回复。对非本院管辖的线索应转有管辖权的单位办理。

(三)健全和完善对举报人的保护制度。一是加强立法,为举报者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建议尽快出台《举报法》,明确和规范保护举报人的专门机关、经费保障、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保护范围等,特别是要将保护的对象扩大到举报人本人及其家属;不但要突出对举报人人身安全的保障,而且要扩大到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对因举报而不适宜在原单位工作或原地区生活的举报人,法律明确规定有关国家机关或部门应帮助其调整、安置到相应的单位或地区,使举报人在举报后能享受正常的生活。二是严格保密制度。检察人员要严格遵守检察人员纪律,遵守保密承诺,切实为举报人保守秘密,严禁将举报人的任何信息透露给被举报人。发放奖励金可采取秘密的方法,以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其他权利。三是严厉打击惩处报复行为。对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手中权利,对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的,经调查情况属实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也应以《检察建议书》的形式建议主管部门对打击报复者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如给举报人造成物质上、精神上损害的,要依据相关标准,由报复人给予一定的赔偿和处罚,让报复者在经济上、刑事上、行政上都受到严厉的处罚,使人民群众增强举报的安全感。

(四)强化举报宣传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以及电视讲话、法制讲座等传统形式的举报宣传,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不断探索举报宣传的新途径、新方法,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举报宣传活动。一是采取到有关单位上法制课的形式,讲清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讲解证据方面的知识,讲怎样写举报信,使举报人懂得如何写好举报信。二是开展“举报职务犯罪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充分利用社区乡村与广大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在主要社区乡村增设举报箱,每周开箱一次,对所反映的问题予以建档登记,及时处理。三是在重点乡镇可以举办法制大集的形式开展检察宣传,让群众举报可以在家门口实现。

匿名举报信篇10

答:当年我们嘲笑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证据之一就是失业率高,说人家“毕业即失业”。没想到多少年之后轮到我们了。为了找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学生宁愿被潜规则――拍艳照,傍高官或大款,学术造假……不一而足。人们习惯上认为,大学校园是一方净土,社会是个大染缸,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要么洁身自好,要么随波逐流。其实大学校园未必就是净土,否则,钱钟书先生就不会写《围城》了;社会也未必就是染缸,有很多单位因为一把手的身体力行而营造了良好的小环境。但总体说来,从大学到社会往往就是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渐次投降的过程。“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正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大学生们不得不选择了随波逐流。

问:那么您能告诉年轻人您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吗?

答:理想的社会当然是大学生能学以致用,不用托关系、找门路,而是凭真本事就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理想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人情、重关系网、官本位的国度,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我只希望随着一届届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领导岗位,他们能够为改变潜规则尽一份力,以推动社会风气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同流合污,陈陈相因,让后来者不断重复着随波逐流的命运。只有每一代人都为净化社会肌体提供一点新鲜血液,我们的社会才有希望。

问:大学毕业生求职形势似乎一年难似一年,除毕业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之外,其深层次原因您认为主要是什么?

答: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原因不在于扩招,不在于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也不是他们自视清高,不愿放低身价,而是因为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和信息太少,使他们一到毕业,要么靠老子的权力网、关系网,要么如没头的苍蝇乱撞,总之是一种极度无序的状态。而据报道,美国的大学都设有职业生涯中心,有校方网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把各自的信息在上面,双方自行联系。各系也有自己的就业指导中心,经常以系为单位举办小规模招聘会,一次只来几家企业,便于供求双方细细切磋。美国劳工部每年出版一本厚厚的《岗位需求手册》,收集不同时期美国就业市场的职业需求状况、不同职业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等数据,重点预测经济发展对未来就业需求的影响,相关内容也在网络上公布,可以查询到某个职业的年薪、需求量以及晋升的速度等信息。中国这么大,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会高过美国吧,怎么就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呢?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政府不可辞其责。

问: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最“牛”公务员林嘉祥、“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一个又一个问题官员在网民的举报下,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相继下台落“网”,使近三亿网民备受鼓舞,也昭示着民众并不缺乏反腐的热情。然而,除了网络这种匿名曝光并在网上形成舆论压力的举报取得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形式的举报工作却是举步维艰。您认为除了匿名举报外.其他形式的举报到底有多难?难在何处?

答:不错,民众从来不缺乏反腐的热情,但他们缺乏知情的渠道,缺乏调查的手段,更缺乏反腐的制度保障。网络举报之所以取得一些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匿名,使人可以知无不言;网民数量巨大,足以形成舆论压力,等等。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干涉司法的公正。

其他形式的举报难在举报成本太高,高到要以性命为代价。有不少反腐斗士被关进监狱,有些人倾家荡产,还有一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两相对比,我承认网络在推动民主进程方面大有可为。

但是,网络反腐,大约只能反到处级而已。更高级别的官员,比如、,哪一个是网络反出来的?我不赞成全民反腐,把上帝的归上帝,把凯撒的归凯撒,各司其职,才是正途。更重要的是在体制、制度上下功夫,让官员不敢贪,不想贪,不必贪,只有多管齐下,反腐事业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到那一天,我们的网民在业余时间就可以打打麻将聊聊天,而不必争着做反腐斗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