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演习十篇

时间:2023-05-06 18:14:55

地震演习

地震演习篇1

地震演习

丁鼎

今天学校安排地震逃生演习。

在做课间操时,校长拉响长长的三声警铃,这三声警铃意思就是地震来了。我们立刻蜷缩身体,钻到桌子底下,有些同学的头或脚钻不进去,就用凳子护住。我左前方的一个同学大半个屁股露在外面,我想笑又不敢笑。过了大半天,我们的腰也酸了,背也疼了,三声短促的铃声才刚刚响起。我们赶快捡起书包往头上扣,一路小跑到操场集合。到了操场,我们像囚犯似的双手抱头蹲下来。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广播才响起“明天还要再来一次的演习”。

地震演习篇2

5.12地震震碎了我们的心,同时也让我们对地震有了更高的警惕性和防备知识。

今天我们全校组织一次地震的演习。任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些地震的知识以及地震时怎么保护自己。随着防空警报响了,我们全班同学都用自己的书包放在自己的头上,蹲在课桌旁边,一手扶着书包,一手扶着桌子腿。等警报一停我们就下楼。前六排的同学走前门,后四排的同学走后门,在任老师的指挥下我们很秩序地下楼,我们很快就到了学校的操场上,其他年级也陆陆续续地下来了。校长说我们表现都很好,然后又演习了两次,让我们对地震来时更加熟练。

今天地震演习给我们好好上了一次教育课。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地震演习篇3

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心得2021

说到“地震”,相信我们大家对于“地震”这一词并不陌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耳闻。地震是很可怕的,它不仅会对我们的建筑物和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还有可能会引起人员的伤亡和损失。为了我们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是为了在真的有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能够有秩序地疏散,在上周二晚,我们414的同学们和其他的同学一样,在各位宿舍老师的组织下,参与本次的地震演习活动。

还记得那一天晚上,我们宿舍有在洗衣的,有在做作业的,也有在聊天的。突然我们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几乎所有的灯光都灭了,视野不再那么宽阔、清晰,放眼望去,只剩下窗外的路灯和楼梯上的灯是亮着的,接着就听见老师们在走廊上大声的叫喊,让我们赶紧下楼,到指定的地方去“避难”。于是,我们就匆忙地下楼,跑步行进,快速地到达了宿舍去楼下。我发现在下楼的过程中可能是因为人流量也比较大,也有可能是因为没有进行过多少次的演练的关系,所以在下楼梯的时候大家就有点慌乱,不那么有秩序,但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人都很配合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但是,我发现有极个别的同学不积极配合本次的演习,我甚至听说还有人没有下去集合。我当时听到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几位同学很不尊重自己生命,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认为广州这种地方一定不会发生地震,或者觉得说当真的是有地震来临时,自己可以安然的应对,并且能够保证自己安然无恙。我觉得世事无绝对,所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你要做就把它做好,不要对于小事不屑一顾,说不定有时候这样一件小事就可以将你“置于死地”,更何况这也是事关你的人身安全的事情。

从小我在学校参加过的地震演习也不算是少的了,并且我自己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我还依稀记得那是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附近的有一个工厂不知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发生了火灾,浓烟滚滚,覆盖在我们学校的上空。当时学校考虑到我们学生的安全,就组织了我们进行紧急的安全疏散,以确保我们的安全。还记得当时我们各位同学都在各位老师及校领导的组织下,很快地就疏散完毕,并且人人都相安无事,我想这都是归功于我们多次的演习。

在本次的演习过程中,我们宿舍的同学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通过本次的地震演习过程,我们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的安全意识和抵御、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安全演习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

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心得2021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发生,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防震演习,每个班在进行班队会时,按照不定时的防震逃生演练方案进行了演练。

防震演习中,同学们能沉着冷静,用书包或者其他能保护头部的物件遮住脑袋,钻到桌子底下,或跑到教室的墙角。老师组织学生有序地离开教室,撤离过程中,所有教师各负其责,维护秩序,使学生安全跑到操场。

这次安全防范演习,全校师生齐动员,教师准时到位,学生动作迅速,秩序良好。仅用了三分钟时间就完成了就位部署,各班按原来位置站好。

但是在演习中学生进行间有讲话现象,甚至有嬉笑现象,不够严肃认真;下楼次序与路径要进一步监管理顺,做到合理、科学,避免拥挤;个别教师逃离动作慢。

通过这次演习,我也了解了一些小知识:当地震来临时,不能跳楼,要切断电源关掉煤气,躲到卫生间里,或者躲在桌子下,因为墙壁倒塌时,桌子能为你承受重量。尽量避开玻璃,地震之后要迅速撤离,以防余震。如果在操场等室外,要离开教学楼、高压电线、跑到空旷地带。不要在加油站附近,因为地震发生时,加油站容易引起大火、爆炸。总之,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学会根据当时所处的场所和情境,采取自救措施。

我们学校经常进行演习,从而让我们了解了许多自救措施,设想一下,如果不学会自救,地震真正到来时,就会惊慌失措,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采取科学的方法自救的非常重要的。

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心得2021

地震会直接造成建筑物与构筑物、地面、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还会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有可能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候,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要大。

“5.12”大地震,使四川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伤害;前一段时间,海地7级大地震使首都太子港等地化为一片废墟。地震再次显示了它巨大的杀伤力。为了防止遭受类似灾害,我校于本学期搬离了抗震能力较差的房屋。为了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针对突发事件情况下,如何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一次地震逃生演习。

一个星期五的上午8:35分,演习正式开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嘈杂声过后,学生们分楼层、分教室迅速有序地撤离教室。所有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路线从教学楼逃离,短短的2分钟以后,所有人撤离到大操场上。整个过程指挥到位,秩序井然。

这次地震逃生演练、紧急疏散演习活动开展得非常有意义,不但增强了同学们应付突发事情的意识,而且还让学生懂得了很多自救知识。他们知道了在操场或室外遭遇地震时,应该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在室内遭遇地震时,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在楼上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不能站在窗外和阳台上。另外,学生们还亲身体会到了在逃生过程中,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要服从老师的指挥,镇定、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的重要性。

这次地震逃生演习,还让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在学校里对小学生进行类似逃生演习的重要性。有些灾难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离我们很远,相反,有些灾难就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必要的知识宣传和实地演习,能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能在灾难来临之际,减少伤亡。地震逃生演习、火灾逃生演习……我们要多开展类似的工作。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更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师生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我还想到了,学校发生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沉着冷静的指挥和合理得力的措施,能限度地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

 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心得2021

“滴——呜,滴——呜”,随着学校的警报声响起,我们开始了防震演练。

我的脑海里回想起老师说过的话,“记住!当地震来临时,要双手抱头,钻到课桌底下,地震停了后,要有秩序的一个一个往出跑!”我的双手不停的颤抖,好像地震真的来了似的,大脑一片混乱,也不知怎么的,就和大家一起跑到了操场上。

上了操场,老师让我们抱头蹲下,警报声停下后,防震演练就圆满结束了。

地震太可怕了,它像一个魔鬼,使多少家庭变得妻离子散,使人们花了几十年辛辛苦苦建造的建筑物在几秒钟内变成了废墟,它狞笑着,毫不留情的夺走了数十亿人生命,同时,它也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有多么的脆弱,多么无助。

但是,它也有弱点,既然它是魔鬼,我们就应该像那个聪明的农夫一样,把它关到瓶子里去,让它不能再作恶,防震演练就像那个瓶子。不要以为防震演练只是个儿戏,它可是帮你逮住魔鬼的好法宝,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记住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相信,即使它有三头六臂,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20XX年2月20日,我校西城初中充分利用开学安全教育周,开展地震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普及防震安全知识,掌握在灾害中能够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演练前,我校重新修订了《地震应急预案》,并由耿主任为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演练时的逃生要点,让学生学习正确的躲避姿势、撤离姿势和逃生路线等内容,使其掌握地震发生时逃生的正确方法,为演练做了有效的铺垫。

地震演习篇4

【关键词】美声唱法;混声唱法;真声与假声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083-02

不同歌曲的演唱难度各不相同,大部分的歌曲音域在一至两个八度内,这样的歌曲演唱起来较为轻松,特别是对于已经学习过美声一段时间的歌唱者来说,能够很轻易地用真声来演唱这一类型的歌曲,但是有的歌曲却较为复杂,需要跨越的音域需要两个八度甚至还要更宽,即使学习美声较为深入的歌唱者也不一定能用真声演唱,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假声来提高自身音域达到演唱音高。与女性不同,男性歌唱者的真声由于更加厚实,当其转换为假声的时候声音变得十分尖锐,具有强烈的差异性、不和谐性,这样演唱出来的歌曲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混声就变得尤为重要,混声是介于真声与假声之间的一种演唱技巧,通过震动部分的声带来达到提高演唱音域,却能够保持真声效果的一种歌唱技巧,只有熟练运用混声才能真正地在高低音域的演唱中切换自如。

一、混声的概念

(一)混声唱法的概念。混声唱法就是在歌唱中将真声与假声结合产生出区别于真声与假声音色的一种歌唱方式。人类的发声是因为声带的震动而产生的,当声带震动强弱出现变化,那么人们发出的声音也就不一样。我们一般指的真声就是通过震动全部声带而发出的声音,这样发出的声音雄厚,并且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而假声则是将声带的震动减弱、震动范围提高,这样人们发出的声音就会出现透明感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发出比真声音域要高出许多的声音,这两种声音即使是没有学过美声的人也能运用到歌唱中。但是混声则不同,混声要求的声带一部分震动一部分不震动,而震动的多与少都影响着混声的音调高低与音高美感。因此混声需要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对自身声带震动的控制能力,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声带震动的强弱并且进行细微的控制。

(二)混声在歌唱中的使用。混声的使用就可以让歌唱时低音与高音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音乐的整体性与和谐性变得更高。低音不需要都使用真声,高音也不需要全部用假声,每一个声乐都是通过真假声的混合来进行演唱。这样的混声在美声中运用十分广泛,在著名的歌剧咏叹调《星光灿烂》中描绘出卡瓦拉多西一步一步走到行刑的场地,他深情地望向远方梵蒂冈的圣保罗教堂,其思绪中不断地想着他的爱人托斯卡,这是一段生死离别、魂牵梦绕的咏叹调。在男歌唱家演唱这一段的时候,就会使用到混声,虽然这一段只是中音部分,歌唱家可以通过真声来进行演唱,但是运用混声的演唱效果截然不同,完美地衬托出歌曲中难舍难分、无可奈何的意境,用平稳、柔顺的音色带上混声的穿透力,将夜空中星光闪烁的宁静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总而言之,混声是美声学习中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从低音到高音不同音域的混声掌握对于歌唱者来说都有着极大的收益,掌握好混声可以让歌唱变得更加自然。

二、混声唱法的主要作用

(一)混声唱法有利于歌唱控制技巧提高。声带震动的控制是美声演唱的基础之一,对于任何从事声乐表演或学习者而言,若想在演唱之中有所建树,声带震动的控制是关键。细心聆听用混声演唱的作品,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混声使用者对于声带震动的把控能力极强,呼吸扎实、稳健且深藏不漏,不同的音高运用不同的频率与不同的共鸣部分,使每一段演唱酣畅淋漓。心细的听众应该能够听出,在用真声演唱时与混声演唱时其声音是处于不一样的焦点位置的,运用最少的力量来取得效果最佳的共鸣。实践表明,美声歌唱过程中的声带震动并不独立,具有很强的连带效应,与人体喉、咽、声门等状态相互依赖,构成一个密切合作的统一体。众所周知,鉴于曲目所诉说的情感不同,为此每一首歌曲旋律走势及作品整体基调都会有所差异,为此声乐家在演唱不同的曲目之时,需对声带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

(二)混声唱法让声音更加宽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曾坦言,在声乐演唱与学习之中音区转换是演唱者最难掌握的基础要领之一,但也是其学习生涯之中必须克服的难点,若想成为专业演唱者,应将声音控制不着痕迹,才能将整首歌唱得没有瑕疵。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音域与音质都会随着他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为此在个人演唱生涯之中需时刻学习及掌握声区控制。在帕瓦罗蒂职业生涯之中,曾有人将他的演唱形象地比喻成自动挡的法拉利,坐在上面根本感受不到的换挡,高、中、低三大音区的转换自然贴切、干净利落、情感饱满,让人感觉如此和谐,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帕瓦罗蒂对于混声的高超运用,其通过不断理解与努力达到了能够控制每一寸声带的震动频率。人们的声带震动频率是可以根据拉长、变薄及收缩进行改变的,当声带震动频率改变之后,则会对其声区造成影响。而帕瓦_蒂则是在充分理解自身音色、音质及音域的基础之上,通过长时间的磨练声带震动,掌握每一寸声带震动的不同所带来的声音效果,掌握对自身声带震动频率的控制技巧,进而使他的混声听起来十分自然与和谐。

(三)混声唱法让歌唱成为一个整体。演唱歌曲讲究的是一种统一性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灵魂与灵魂互相沟通的感觉,也是声音、曲调及字里行间情感表现的窗口,良好的混声不仅会为演唱者的情感演绎增色不少,也能让欣赏者感受到音乐与生俱来的魅力。聆听许多咏叹调作品之时,除感受到细腻的情感诠释以外,若具有一定乐理常识,听众也能感受到歌唱大师们对于混声的运用风范。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混声不仅穿透力十足,而且非常结实,富有金属光泽,丰富的泛音更为其演唱增色不少。

三、美声唱法中混声的练习方式

(一)通过呼吸发声训练打下混声基础。气息的控制也是美声演唱的基础之一,目前国际上最通用、最科学的呼吸法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该种呼吸方法是以横膈膜、小腹及胸腔相互协调,配合气息与呼吸控制方式,与我国传统声乐所强调的“丹田气”类似,诸多声乐演唱艺术家以其亲身实践证明了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对美声演唱的益处,也是界内声乐家主张学习者使用的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法不仅能够快速地让美声学习者的气息变得更加浓厚,并且对于混声的练习也具有很大的帮助,在混声的练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大量的气息作为辅助,将气息与发声逐渐进行磨合,当歌唱者需要发出混声时就能够控制气息冲击声带,让声带产生震动,气息控制的好坏都决定着混声的强弱。

胸腹式呼吸阀速度快、易控制、弹性强且呼吸深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成为混声练习的基础,并且呼吸支点明确,符合人体的生理机制规律。许多的歌唱大师正是掌握了科学且合理的呼吸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之余对其加以反复练习,继而为其混声的熟练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阶训练掌握混声转换区域。通过音阶训练来掌握混声的转换区域是练习混声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在练习混声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混声是介于假声与真声之间的一种声音,那么如何找到这样的声音呢?这就需要音阶训练,从多、、咪一点一点地向上爬升,最开始练习者可以用真声来发出,但是当音阶到达了一个高度,练习者的真声无法发出这么高的音调,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假声来发出。而在这真声与假声交换的音阶我们就可以说这是混声的转换区域。找到这个区域之后就需要练习者不断地去感受在这个区域中自己声带的震动,从真声到假声、从假声到真声不断地转换,一点一点地感受声带、控制声带,最后学会部分声带震动而达到唱出该音阶的效果。经过不断的音阶训练就能很快地掌握在唱高音部分时,去使用混声而不是用假声,控制声带的震动让练习者的高音演唱更加得心应手。

(三)把握整体连贯性。将混声运用到歌曲中使歌曲的整体性增强,不仅仅是在歌唱者唱不上音高时使用混声,而是在特定的时候使用,让混声成为歌唱的点睛之笔。例如《我亲爱的》这首歌中对于声音技巧的运用较少,但是要演唱好这首歌曲却并不那么简单,其中比较困难的地方就在于“混声”的使用。“混声”在声乐学习中属于比较难以掌握的技巧,大部分的声乐学习者都会首先掌握真声的运用,也就是通过全声带震动发声。帕瓦罗蒂被称之为高音C之王也是因为其运用真声唱出highC时饱满、圆润而得来。许多声乐初学者在评价一个人唱功好坏时都会去注意这个人真声能够达到的音域,但是唱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真声能够达到的音高,演唱的技巧也极为重要。“混声”是假声的一种,通过部分声带震动而发音,其音色介于真声与假声之间,声带不震动的部分较少,所以听起来更像真声,在帕瓦罗蒂演唱《我亲爱的》这首歌中就完美地运用到了“混声”。

从歌曲开始的第一句“caro mio ben”就能够很明显地听出来帕瓦罗蒂的混声,声带部分震动,听起来却并不完全是假声,声音轻微、细小,却能够很清晰地传达到听众的耳中,帕瓦罗蒂演唱的《我亲爱的》为F调,第一句“caro mio ben”由小字二组的F开始,要知道帕瓦罗蒂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应该能够很轻松地用真声唱到这个音调,但是帕瓦罗蒂却特意运用混声来进行演唱,其原因就是混声能够很好地突出整首歌温柔的氛围,真声太刚硬,假声太尖锐,混声轻柔的起点正好为整首歌曲做下良好的铺垫。

四、结论

混声是一个较为高级的歌唱技巧,其需要歌唱者有着浓厚的气息基A与细致的声带控制能力,但是混声的练习却并不是特别的困难,最重要的是练习者持之以恒去找到自身的真假音转换区域,在这个区域中感受声带的震动,一点一点地达到能够自主控制声带部分震动,这样就能成功运用混声来进行歌唱。混声并不是只有唱较高的音调时可以运用,在唱较低的音调时一样可以运用,通过真假声的统一而达到更好的歌唱效果。

地震演习篇5

防 震 演 习 活 动

吴都小学四(五)班 卓娃

2008年5月12日四川部份地区发生八级左右的大地震,不仅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灾难,同时也给全中国带来惊醒.这次大地震后,全国掀起了宣传抗震救灾,抗震防震的热潮,我们吴都小学也不例外,各个班级都在学校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实事演习活动.

2008年的6月18日随着校广播音响录制的“哄”的一声巨响后,防震演习活动正式拉开了场面,教室的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动作迅速,全部下趴在桌子底下,靠窗边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凳子作为保护头部的道具,有的同学拿起自己的书包,老师看到了情况稳定后,也安心的下趴到讲台下,口中还时不时叫我们要镇定.哄!哄!哄!又一次三声巨响,这时有些同学开始慌了,胆小的大叫起来,快点跑呀,“别动!等会儿,”老师发话了,等教室镇静了一会儿,老师就叫我们快速有序的跑到操场,同学手抓手的团结在一块儿,突然又一声巨响,这会儿,有的同学抱着头,像受惊的小鸟,有的同学惊慌失措,像只迷路的小羊,可怜的小样哦…..,大部份的同学都还很镇定,这前半部份总算是过了,再也不会听到那哄哄的巨响,同学们总算是能松口气了,这后半部份就是回答抗震防震的知识,老师和同学们就坐在操场上,互相讨论着,要怎样做到自救,并且还能帮助其他的人逃生等常识.

当宣布演习活动结束,同学们陆续回到教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仅仅是一次防震演习就让我们刻骨铭心,想起那些在地震中的英勇的人们,他们舍己救人的精神多么可贵呀!同时在这次演习活动中,我还学会了自救及帮助他人逃生的常识……让我懂得了助人为乐也是让自已开心快乐的事情.

地震演习篇6

宣传、演练月”系列活动总体安排的通知

 

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各市管学校:

2021年5月12日是 “汶川大地震”十三周年纪念日,5月8日-14日为全省防震减灾宣传周,今年5月份也是《合肥市防震减灾条例》确定的全市第六个“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为认真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抓住重要时间段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演练工作,不断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现就做好5月份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演练工作的总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针,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深入普及关于地震灾害“防的知识、抗的方法、救的技能”,大力开展好重点时段防震减灾宣传演练,带动常态化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持之以恒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主题

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三、时间安排

集中在2021年5月份开展。各地各相关单位结合实际合理安排。

四、宣传演练月系列活动总体安排

主要包括“7项基本活动+5项特色活动”。

(一)7项基本活动

1.各地各类基层单位广泛开展一场地震科普咨询和演练活动,省暨合肥市举办一场示范性科普宣传演练活动

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抓工作落实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组织,科学指导,积极动员各类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咨询和地震避险疏散演练活动。

在第13个“5.12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由省地震局主办,合肥市地震局承办,选择一个工作基础好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多级联动,举办一场省暨合肥市“学党史办实事 防震减灾进社区”主题科普宣传演练活动,作为今年“全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和“合肥市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主场启动的示范性活动。

2.全市学校普遍开展一次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联系,5月12日前后,联合组织辖区内学校开展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同时要选择一所学校开展示范性地震应急疏散演练,邀请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现场观摩指导。各校演练前要认真准备,制定详细周密的演练方案,确定地震应急疏散通道、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立相关标志(示意图)。演练后要及时总结,针对演练中遇到的问题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应急疏散方案,完善相关标志(示意图)。

3.全市学校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地震应急疏散标志及风险隐患排查

各地要认真汲取“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本着“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原则,高度重视校园地震应急疏散标志的设置及地震灾害风险隐患点的排查工作。5月份,各县(市)区地震工作机构联合教育主管部门部署辖区内的学校开展一次校园地震应急疏散标志及地震风险隐患排查,重点检查校园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牌的设立和应急疏散线路的设置是否规范齐全,排查学校建筑物护栏、女儿墙、高空悬挂物、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所等部位是否存在地震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治理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化解风险,切实保障好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4.指导基层开展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微宣讲”活动,举办一场“专家说地震”科普讲座

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要结合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百千万工程”的开展,组织和指导辖区内社区、机关、企业等单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因地制宜举办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微宣讲”活动,努力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

全市中小学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应履行岗位职责,认真落实学校安全教育计划,积极在本校组织开展校园地震科普知识讲座。也可利用班级、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施组织学生观看一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或科普动漫。各县(市)区地震工作机构应协助教育主管部门为学校提供合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或视频资料。

5月上中旬,市地震局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和空间学院专家主讲,适时为全市地震系统举办一场地震科普讲座。

5.开展一次向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赠书活动

我市现有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97所、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58所。市地震局将会同市教育局,向市属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赠阅地震科普图书(册页),各县(市)区地震工作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可选择辖区内的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开展赠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挂图、科普知识读本以及多媒体资料等活动,充实校园防震减灾知识硬件储备。

6.争创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国家、省、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选择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学校开展创建活动,2021年内至少创建一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通过辖区内各级示范学校的带动作用,以创建促科普,扎实推进大中小学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7.面向全市地震系统举办一期 “学习地震法律法规、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业务培训

组织全市地震系统政务服务窗口业务骨干,举办一期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业务短训班,由省、市地震局政务服务窗口负责人和专家主讲窗口工作实务,并通过开展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情景模拟检验培训效果,旨在提高全市地震系统依法行政和政务服务水平。

(二)5项特色活动

1.抓好阵地化宣传,举办幸运网友亲子同游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活动

要进一步发挥我市现有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基地)、社区综合科普馆的科普宣传“阵地效应”。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已被中国地震局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被市教育局认定为“合肥市校外素质教育基地”,2018年底,又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市广大中小学校可组织校内地震科普兴趣小组等学生群体前往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地址:庐阳区合肥市电厂北大门对面,预约电话65559066),开展地震科普参观体验活动。各地也可就近选择本地创建的“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如:肥西县地震科普馆,位于肥西紫蓬山县地震监测站一楼;长丰县地震科普馆,位于长丰县气象局院内;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安全体验馆;蜀山区龙河路社区科普馆等)或者社区科普馆等场所学习地震科普知识。

5月份,市地震局将通过“合肥防震减灾”微信公众号活动公告,征集20名幸运网友家庭,开展一期亲子同游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科普体验活动。

2.加强“互联网+防震减灾”宣传,开展一次防震减灾工作网络直播宣传活动

鼓励各地自选形式,在宣传演练月期间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集中开展“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扩大科普宣传影响力。

今年5月份,市地震局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校、社区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及地震避险疏散演练,委托省内相关互联网宣传企业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网络直播宣传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增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效果。

3.开展一轮中小学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业务培训   

根据《合肥市防震减灾条例》规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应配备兼职或专职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负责校内的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教育等相关活动。我市已于2016年建立了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广大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更新业务知识,相互交流学习。全市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期间,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将联合组织市属学校防震减灾辅导员举办一期业务培训。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教育主管部门也要联合组织本辖区内校园防震减灾辅导员举办一次防震减灾辅导员业务培训。

4.开展一次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在线普法宣传活动

全市地震工作机构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协作,依托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校园网等平台,广泛开展一次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更好地促进全市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

5.开展一次地震科普宣传进村入户活动

全市各级地震部门要普遍开展一次主题为“建设地震安全农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地震科普宣传进村入户活动,面对面向农民群众宣传农居建设抗震设防知识及其重要性、必要性,帮助农民群众强化抗震设防意识,建设符合地震安全的幸福宜居家园,积极防范化解农居防震风险。

五、具体要求

(一)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主阵地,要高度重视学校的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教育工作。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应积极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校园防震减灾活动的指导,提供必要的宣传素材、资料。各地的活动开展情况将分别纳入地震工作机构、教育主管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演练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家庭和进公共场所等“七进”活动是提升公众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地震工作机构要加强与相关内容部门的协作,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好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系列活动,重在传播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培养公众防震减灾技能,提高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拓创新。

各地各单位除参照以上活动总体安排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活动外,还可结合“平安校园”创建管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新模式。自选特色活动可提前或延后一周开展。

(三)积极宣传、总结提高。

各地在组织开展活动的同时要加强宣传报道,及时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注重活动资料的积累,并及时归档。各级各类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演练月活动总结于2021年6月15日前报所在县(市)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管学校直接报送市教育局),由教育主管部门、地震工作机构统一汇总,2021年6月25日前报至市教育局、市地震局。各县(市)区、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关于全市第六个宣传演练月系列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2021年6月30日前报至市地震局。

联系电话:市地震局震防处  63537735

市教育局法规处  63505192

 

合 肥 市 地 震 局           合 肥 市 教 育 局       

    

    合肥市应急管理局

2021年4月  日

 

 

 

 

 

 

 

 

 

 

 

 

 

 

 

地震演习篇7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践教学;模型演示;灾害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60-02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结构的破坏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手段。结构抗震设计是为了提高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而进行的专项结构设计,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开设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使学生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物的主要抗震措施,这可以让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抗震防灾意识,对于提高我国建筑的抗震能力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并十分重视该课程的建设。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特点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工程类课程,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结构力学、土力学、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课程内容与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其他结构设计规范密切相关,是工作中应用最多、最广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课学时一再缩减,大多数学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学时设置都比较少,课程学分一般为2~2.5,学时从24到40不等,有限的学时设置往往使老师无法全面介绍不同结构形式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具体做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主要从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三方面系统阐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及其依据的基本理论。结构抗震计算的理论基础为结构力学及结构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其中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求解涉及到微分方程的求解,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受力特点、结构延性的概念、结构体型的规则性等方面的要求,由于在校大学生一般没有实际结构设计经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容易全面掌握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构造措施的内容细致繁杂,大部分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内容,学生不容易记忆掌握。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课时少的特点,课堂讲授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发现将演示实验与建筑震害实例融入到理论教学的方法效果较好。实验模型的动态演示往往能够吸引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实验模型的亲自动手操作,可以较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分析与结构模型的实际振动反应结合起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建筑实际震害的图片和录像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带给人类的伤痛,熟悉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物在实际地震中容易发生破坏的薄弱环节,这种多媒体的展示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引起学生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视。

二、课堂演示实验举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地震反应谱,地震反应谱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理论十分必要。然而,地震反应谱的计算涉及到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分析的微分方程求解,直接从理论的角度讲解地震反应谱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笔者曾经尝试采用反应谱计算模型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地震反应谱的含义,效果都不够理想。后来,笔者先后用竹片材料、弹性钢片和钢珠制作了一排固定木板上的逐渐增高单质点弹性体系模型,并在课堂上采用手动输入振动的形式随机演示,同学们可以观察到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弹性体系的不同反应,不同的学生可以亲自拿着模型随机振动并观察振动频率不同时模型质点反应的不同情况,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深刻体会到了随着振动输入的变化单质点弹性体系反应的不同变化,更容易理解地震反应谱能够反映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关键知识。笔者还使用钢板和弹性钢片制作了单榀剪切型框架模型,用于课堂演示框架结构层间变形以剪切型变形为主的知识点。另外笔者利用土木工程模型实验室的多个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模型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解钢筋混凝土抗震构造措施的具体内容。课堂模型动态演示及静态模型展示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作用明显。

三、建筑实际震害贯穿课程始终

实际震害的考察与震害经验的总结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工程设施在地震环境下保持安全的成功经验、吸取工程设施遭受震害的经验教训,是结构抗震研究的基本途径。迄今为止的抗震设计基本上仍是经验行为,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抗震措施都是长期经验的总结。因此,将实际建筑震害的展示、观察、思考和总结贯穿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既生动形象,又客观地向学生展示了结构抗震研究的基本途径,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建筑物震害、亲身体验建筑物震害当然是最好的方法,目前汶川地震中北川老县城的实际建筑震害保存的比较完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利用暑假实践有机会到北川地震遗址亲身体验建筑实际震害,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北川地震遗址对震害遗址工程中典型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实际震害都有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并且可以通过对比遗址中未倒塌的建筑物与局部倒塌的建筑物之间设计的差别深刻领会建筑结构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大震不倒的概念。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将建筑实际震害的图片展示和建筑模型振动台试验过程录像的形式使学生亲眼看到建筑震害,建筑实际震害图片的展示贯穿课程绪论和各种结构形式建筑物的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措施的始终。在绪论中,根据震害原因的不同将震害分为静力破坏和动力破坏两种,分类归纳不同结构的震害照片进行展示,期间穿插着思考提问。在各种结构形式建筑物抗震设计中,往往是几张震害照片跟着一条或几条抗震措施,因为抗震措施是从实际震害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这样的衔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抗震措施并记住抗震措施的具体内容。

四、灾害仿真模拟实验室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地震演习篇8

地震、战争对全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先说地震吧!在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发生于日本东北地方外海三陆冲的矩震级规模9。0级大型地震。震中位于太平洋海域。引起的海啸是最为严重的,加上其引发的火灾和核泄漏事故,导致大规模的地方机能瘫痪和经济活动停止,东北地方部分城市更遭受毁灭性破坏。这次地震使日本的经济受到重大的打击,许多货物无法销售,全城无法恢复运行。仅仅一次地震就不容小看,这不仅仅是失去了许多生命,而且是国家经济运转和外交贸易的关键。这地震已经能重重地打击了渺小的人类,那么战争呢?

战争在中国老一辈的心目中是雪耻,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八年是一个怎样的岁月,在无数前辈鲜血和肉体的支撑下,中国才走向和平。中国抗战直接人口损失可累计估计数为两千零六十二万人,合可累计之战争直接伤残人口,军民伤亡最低限为三千四百八十万人;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二十二次,重要战役两百余次,大小战斗近二十万次。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两亿人以上。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每一个数目都触目惊心,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是因为这可笑的战争而夺去了生命。我曾看过一部抗战的纪录片,日本人想用病毒侵害中国人,他们把那些中国人植入病毒,其手段极其变态。那个纪录片是在我五岁的时候看的,但是我现在仍是记忆犹新,可想而知那些手段极其地残暴。这些战争伤害了多少人,又使多少家庭支离破碎。那些帝国主义者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国家,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让这些无辜的老百姓为了这些无稽之谈的战争而颠沛流离。

这些眼睁睁的事实摆在眼前,那些地震、战争给人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对付这些随时隐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自然要穿好刀枪不入的“防弹衣”。在很多所学校,都会有防震、防空演习,可不要小看了这些在平日披着“无聊”的防空演习,真正遇到地震后,它就是你的“救命英雄”。在汶川地震的桑枣中学的校长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演习前会事先告知学生,本周有演习,但学生们具体不知道是哪一天。等到特定的一天,课间操或者学生休息时,学校会突然用高音喇叭喊:“全校紧急疏散!”学生们早已被事先教育好。刚搞紧急疏散时,学生当是娱乐,半大孩子除了觉得好玩外,还认为多此一举。后来,学生老师都习惯了,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那天地震,学生们正是按着平时学校要求、他们也练熟了的方式疏散的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90多位教师的房子都垮塌了。老师们迎着校长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会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看吧,这个事例多么能表现出演习的重要性,不过光是这些普通的演习还是不能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应该在学校内多一些防震、防空的知识。一个月可以用一节课来普及一些防震减灾的小知识,这些小知识在关键时也可以挽救一条条生命呢!

地震演习篇9

面对汶川大地震,我国政府和人民正在紧锣密鼓的抗震救灾,灾难让我们空前坚强也让我们空前团结。大地这么剧烈地一抖,仿佛把我们从睡意朦胧中震醒了。 此次地震,是我们没能料到的,专家没能预测,民众更是意料不到。专家说,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灾难来临很难预测。很难预测,不等于坐以待毙。既然地震迟早会在我们的国土上发生(何况据专家分析,汶川从大的方面军来说,处在我国南北大地震带,从小的方面来说,又处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更高),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又是不可估量,那么,应对地震我们就应该做一些必须的准备。但是我们又做了哪些准备呢?显然,对于地震,我们缺少的是“准备”。

俗话说“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地震难以把握,我们更应该随时做好准备,因为准备工作是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在地震来临之前,无论从物质上、精神上还是知识上都应该有所准备。有些事情并不是不能做到,比如,完善地震群测群防制度、向群众宣传普及地震知识、做地震演习等,这些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从汶川地震的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做到这些。比如地震发生时,天转地摇,眼看教室就要倒塌了,一位教师还让孩子们往外跑,结果还没有跑到门口房子就垮塌了,后果可想而知。据震后报刊宣传的防震知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地震发生时要就地避险,躲在坚固的物体下面或者开间较小的房间里,地震之后再快速逃离。可见这位教师是不懂防震知识的。连教师都不懂防震知识,学生们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地震发生时,孩子们惊慌失措,胆大的拼命往外跑,胆小的就干脆吓傻了,呆坐在座位上。

据报道,在日本由于地震频发,地震演习已经成为惯例,全国或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经常举行地震演习。

日本的公寓里配备有地震急救箱,超市里卖有地震急救包。此外,日本的住宅小区入口、道路等处一般都标有避难指示路牌。我们虽然达不到日本人对待地震的这种觉悟,也没有他们的条件,但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还是可以的。假如给学生们开设一堂防震知识课,做一次临震演习,那么一旦地震发生,孩子们就不会那么慌乱无措,伤亡的程度也会减轻一些。

地震演习篇10

关键词:微地震;震源探测;遗传算法;BP人工神经网络法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微地震属于一种小型地震,经常发生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微震探测技术源于声发射学和地震学,是区别于常规地震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根据声发射检测技术演化发展起来,主要应用于油气工业中。而探测可以导致微地震的地质活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物探技术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确认开发井的目标和叙述辅助的断裂层,水力压裂微震探测技术始于地热领域。70年代末,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在Fenten山热干岩进行了3年的井下微震观测研究的现场实验,验证了水力裂缝的方位可以通过水力压裂时产生的水平微震来确定。90年代以后,荷兰飞利浦、加拿大金斯敦ESG组织、英国KEELE大学、日本JAPEX研究生中心等机构对于微震检测技术在油气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较多的理论与实验支撑。国内关于微震探测技术的研发相对较晚,但近年来,从基础理论研究和自主研发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相继提出了瑞雷波频散曲线的正反演、遗传算法和局域搜索算法的联合反演、射线追踪法以及滤波技术等研究方法。在自主研发方面,主要有微震探测系统、基于三分量检波器的探测系统、遥测地震仪和基于Labview的微震探测系统等。

2 探测技术研究方法

2.1 射线追踪正演算法

本文主要通过基于射线法进行正演研究。射线法,可以利用不断更新的射线路径,对各种复杂的地质结构选择地震波在介质中的最佳运动轨迹。同时,迭代法可以通过结点的增减,来完成地震波传播路径的探测工作。综合微变网格法,经过设计得到复杂模型微震射线路径追踪法。

2.2 非线性反演算法

在探测过程中,非线性最优算法发展最为迅速,需要通过微震资料的反演来定位震源和了解速度场变化。非线性反演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有遗传算法(GA,Genetic Algorithm)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方法中的BP神经网络。本文将GA算法和BP算法结合,通过联合反演方法讨论微震震源的定位反演。

2.2.1 遗传算法反演

遗传算法,是一种全局最优算法,可以结合定向和随机搜索方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与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和机制的计算模型。1975年,J. Holland教授提出了遗传算法。目前,遗传算法发展完善,有着搜索过程多维化、简单化、适应性强以及全局性的特点。通过对遗传算法、加速收敛和正演参数的确定,明确介质模型参数的搜索范围,最后对遗传算法获取的反演数据进行处理。

2.2.2 BP神经网络算法反演

二十世纪8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高潮。它易于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具有持久性和适时预报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BP人工神经网络(BP,Back Propagation),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之一,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是可以计算单个权值变化引起网络性能变化值的较为简单的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测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的主要步骤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学习训练和迭代反演。

2.2.3 GA-BP联合反演方法

GA算法与BP算法的混合,可以结合全局最优算法和局部最优算法的优点,弥补对方的缺点,使其交叉变异率具备自学习、自适应等特征,并且能够快捷、有效的获取最优解,提供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进行GA算法和BP算法的联合反演,二者需持续运行,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图1为基于混合算法的微地震震源定位反演算法流程。

3 研究展望

发展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混合优化算法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而对于非线性反演,尤其是面对地球物理资料联合反演,通过算法指挥由不同反演方法和迭代过程组织成系统,使之输出分辨率最优而方差最小的地球物理介质模型,是其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琼,李勇,李正文,吴朝容.基于GA-BP理论的储层视裂缝密度地震非线性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02):465-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