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的书刊十篇

时间:2023-04-12 11:25:50

我喜爱的书刊篇1

五莲县实验小学

六年级十一班

葛雯

每当老师发给我《红蕾——故事宝库》这本书时,我总是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打开一读为快。最吸引我的是封面精致的插图,这引起我无限的遐想,由此可见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精心的构思与设计。这本书不仅有漂亮的插图,还有充满智慧的精彩故事,我非常喜欢它。

我很喜欢开篇卷的一些小文章,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那些文字却充满了生命力,每当我读它时,它们就会变成一群小精灵与我进行心灵的对话,让我们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它还丰富了我们的情操,启迪了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收获很多很多……

书中还有许多让我们感悟至深的小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纸篓里的老鼠》。这个故事讲述了小男孩史蒂夫从小双目失明,在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自卑感。在一堂实验课上,老师在纸篓里放了一只小老鼠,让同学们寻找。大家五花八门地猜测着,只有史蒂夫听出老鼠在纸篓里,在老师的帮助下,史蒂夫克服了自卑心理。从此,史蒂夫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向了光明。他凭借着自己灵敏的耳朵和超人的勤奋,最终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让我受益无穷。

《红蕾-故事宝库》这本书知识涵盖面非常广,书中有探索奥妙的,有教人处世的,有启迪智慧的,有催人奋进的,更有逗人开心的,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只要学会用心读书,同时用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我们就会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喜欢《红蕾-故事宝库》这本书,正是因为这本书有着不同的别样风味。“名家名作”、“原创小屋”让我直接面对作家的风采;“金笔小作家”、“文摘阅览室”让我的读书笔记充实无比;“连环画廊”使我享受到迷人的动漫韵律;“心心岛”、“笑爆大牙”使我深深体会到他丰富的内涵;而最让我着迷的是“金笔小作家”,从中我不仅学到了写作技巧,而且找到了写作灵感,步入了写作的“快车道”,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我喜爱的书刊篇2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知识丰富,读书让我进步,我非常喜爱读书。

家里有很多种刊物:《动物奇迹》、《探索奥秘》、《聪明语文》、《故事画刊》、《小学生文摘》等等,书中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受益无穷。我尤其喜爱阅读《小学生文摘》,有趣的封面,别致的插图,丰富的内容……每一期我都会细细品味,我最喜欢的栏目是“小说连载”和“笑哈哈”。

“小说连载”当中 ,我最喜欢看《狼孩莫戈利》。莫戈利被动物养大,故事中的动物都活灵活现,故事情节也非常精彩,把莫戈利的勇敢展现地淋漓尽致。每看完一期就期待下一期的到来,让人百读不厌。

“笑哈哈”中的一个个小笑话更是使人捧腹大笑。例如一位父亲让儿子给他抓痒,儿子则把一只手抵住父亲,很正经地说:“爸爸,动吧。”笑话不但幽默,而且很搞笑,真是精彩之极!

我会越来越关注《小学生文摘》这本刊物,它伴随我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爱《小学生文摘》!

姓名:王万杰

学校:五莲县实验小学

我喜爱的书刊篇3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阅览室 服务 效能

随着我区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学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特别是阅览室,成为学生们课后学习的重要场所。报刊是阅览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报刊的开发和利用。以下拟结合我在校阅览室这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作一个初步探讨:

一、重视报刊阅览工作的意义。

中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是课堂以外的科学文化知识是要通过课外阅读得以补充的,而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就要靠学校图书馆来提供,因此,图书馆阅览室成为学生们获取各类最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报刊文献的信息大,出版期短,连续性强。学生接触外界,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因此只能通过各类报刊来补充这些知识,搞好阅览室的报刊阅览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充分利用馆内有限的空间来满足学生最大限度的需求,把那些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较强的刊物及时地介绍给学生,成为了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订阅报刊的原则。

我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已工作多年,我校图书馆共有两间阅览室,可以满足三个班同时上阅读课。经过对学生的阅读观察及咨询,初步掌握了学生的一些阅读习惯。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帮助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巩固课堂知识。我对原来阅览室所订阅的报刊作了较大的改动。删减了一些对学生不大适合的刊物,新增加了较多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所出版的有关中学生学习方面的刊物。

目前我校阅览室订阅的报刊情况大致如下:

1、为满足学生了解、学习时事政治的需要,阅览室订阅了不少从中央到地方较有影响的党报等综合类的报刊。适当订一些德育和法制教育方面的刊物。

2、结合课堂上的各学科教学,订阅了《中学生数理化》、《作家名作欣赏》、《英语沙龙》、《疯狂英语》、《当代体育》等,让学生课后对课堂的知识加以巩固。

3、为让学生掌握我们国家各地的地理知识,还订阅了《中国国家地理》,《城市地理》。让一些旅游爱好者欣赏到了我国名胜古迹和优美风景。

4、结合高三学生的需求订阅了关于高考方面的期刊,如《高考》、《高校招生》,这些刊物很受毕业班同学的欢迎。

5、为电脑爱好者订阅了《电脑爱好者》、《少年电脑世界》等。喜欢电脑的同学可高兴了 ,这类杂志也经常被借阅。

6、为军事爱好者订阅了《现代军事》、《现代兵器》、《航空世界》等。

7、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订了如《少男少女》、《8小时以外》、《世界博览》等。

8、考虑到学生对影视方面的兴趣而又较少看电视、电影的情况,订阅了《大众电影》、《环球银幕》、《海外星云》《财富人物》等。同时还征订了一些报纸,如《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法制文摘》等。

目前我校阅览室的报刊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阅读要求,也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到阅览室进行课外阅读。

三、阅览室的管理工作。

我校图书馆的一楼为书库,实行电脑管理凭证借阅,学生按照自己的班级规定时段到图书馆自主选择借阅书籍,通过电脑扫描借出,并按规定的时间段归还图书。三楼为阅览室,由专人管理,供学生上阅览课以及课外时间到阅览室自由阅读。阅览室四周的图书架上摆放着最新的书刊杂志供学生自主挑选,阅读完之后放回原处。另外,当我们收到新的报刊时,马上进行登记入册,尽量做到当天报刊当天上架,让学生能够及时看到新的报刊。二楼阅览室是三楼阅览室更换新刊物后装订成本后放到二楼来,可供学生上阅读课和下午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也可以凭证借出。在室内阅览时,我们采取了人开放、全开架的借阅方式。这样做大大地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减少了借还手续,学生能自由地选读他们心爱的刊物。通过多样化的借阅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看书学习。

阅览室的全开架借阅方式方便了学生,同时也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是,为师生服务和方便师生找书,是每个图书馆管理员工作中的主要任务。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语文老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阅读课,阅览室的使用比过去要大很多,有时是两三个班一起来上阅读课,阅览室里坐得满满的,有个别学生就会借此机会来开小会,这个时候管理员就要及时地制止他们,让室内保持安静,让同学们都能在良好的还境中看书学习。由于学生上阅读课的人数太多,借阅刊物和归还时就会搞乱秩序,这就会增加管理员的工作量,因此,管理员课后就要认真细致地检查归类书籍,放到原来的书架上。只要我们在管理上能做到主动、细致,开架借阅的方式还是在很大的程度上缩短了地学生借阅的时间。我们在巡视学生阅读的同时也做了 一些宣传辅导工作。对个别同学进行了咨询,征求他们对阅有览室订阅报刊的意见,及时对一些有要求的同学介绍一些有关的报刊及文章。同时也要改善读书的环境,阅览室要保持清洁明亮,让读者能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努力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尽量满足同学们各方面的需求。

我喜爱的书刊篇4

今年出版的第五张创作专辑延续了一惯的风格:叫做《欲爱歌》,一看名字,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台湾美学大师蒋勋的《欲爱书》。专辑主要记录了他从2008年到现在的内心轨迹,这一次,他又将带领乐迷走向什么样的音乐旅程呢?

南都娱乐周刊:专辑名字叫《欲爱歌》,让人很快想到台湾文人蒋勋的《欲爱书》。两者有关联吗?

钟立风:我看到《欲爱书》就对“欲爱”两字产生了兴趣,将爱未爱之际的可能性很多,有很多奇妙的事情会发生,我的专辑也是开放式的让人联想的,所以我就决定叫《欲爱歌》。

南都娱乐周刊:《欲爱书》是一本情书,你的《欲爱歌》是写给某人的情歌吗?

钟立风:我纯粹写爱情的歌特别少,但是都有些隐约的爱情印迹,暧昧的或不确定的情感,我不能说写给特定的某个人,更多的是自己这些年来内心的表达。

南都娱乐周刊:你喜欢文学和电影,在你的歌有看出不少影响。这张专辑的《镜中》和《界线》是直接用了诗人的词来谱曲。

钟立风:像《弄错的车站》、《雕刻时光》等等是文学和电影带给我的小小启示,用在音乐中我并非刻意去做,但是这些年受到艺术大家的影响,会有一些感觉。这次用到的两首诗,张枣的诗是为了十三月唱片的“民谣唱诗班”所做,博尔赫斯是我真的很喜欢,它开启了我对事物的另一个想象空间,而且是真实的。真正了解文学的人可能会接受,但是一些潦草了解的人可能就不会很喜欢,我只是把自己对文学的理解把他转化为音符,其他都是无所谓的。

南都娱乐周刊:《一个人去千叶》这首歌好像跟其他不太一样。

钟立风:这首歌是写我和妻子,当时我岁数比较小,动荡不安,我妻子当时还是我女朋友,他父母也不很满意我们的关系,就把她送到千叶读书。她走了之后,我们跟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反而更依恋,没有分手,我自己的状态也比她在北京的时候稳定了许多。那是1999年,电子邮件还不是很方便,但三年来我们一直保持通信,告诉我她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所有种种,虽然我没有去过千叶,但给了我很多美好和有些感伤的印象,后来我就写了这首歌,这首歌没有中文词,我用自创的“沙之语”来唱。尽管我没有去过千叶,但音乐就这么奇妙,甚至一个在千叶住过的朋友一听到前面两节他就说“这就是千叶的感觉”!

南都娱乐周刊:你的歌曲看起来都很风花雪月,你好像也遇到过“名民谣歌手”为什么不反映现实的疑问吧?

钟立风:音乐反映内心才是最重要的,内在精神的现实更有力量,我愿意更多做这些。生活瞬息万变,我们从内心和精神上找到生活发生的根源,不见得很好找。

南都娱乐周刊:说你“掉书袋”,你不介意吗?

钟立风:就算是我喜欢的博尔赫斯都会引用前人的话,并非所有东西都是你的原创,而且我觉得我的旋律也是很考究的。我不会去媚俗和抱怨,我就平平常常的做音乐,就像我的生活一样早睡早起,去菜场买点菜,在平常生活中找到诗意的存在。就像博尔赫斯,他去街角无意中发现一首诗,请注意,他俯身捡起来把诗带回家。

我喜爱的书刊篇5

“墨香”书店的老板姓黄,大家都叫他老黄。他不仅喜欢看书,而且喜欢写诗和散文,“墨香”因此也成了一家主营文学、历史、哲学方面书籍的书店。“墨香”书店拥有一批较为固定的读者,时间长了,大家彼此相熟,和老黄也成了朋友。

“大众”报刊亭的老板,是一位姓刘的中年妇女。订阅的杂志有《收获》、《当代》、《十月》等当时十分畅销的纯文学杂志,也有《故事会》、《家庭》、《知音》等流行杂志,也出售《报刊文摘》、《参考消息》、《南方周末》等报纸。这位刘姓中年妇女非常和气,即使你不购买报刊,也可以随意翻看,所以大家也都很喜欢去。

那时书店和报刊亭的生意都挺不错的,“墨香”书店和“大众”报刊亭的老板,一度也都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想法。然而,世事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十年前,由于书店的经营状况不太理想,老黄放弃了自己的坚守,开始在“墨香”书店引进高考辅导教材、恋爱婚姻攻略、美食烹调大全等方面的书籍。而“大众”报刊亭的生意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也对经营范围作出了调整,纯文学杂志只剩下《收获》,转而大量引进故事类、时尚类、情感类的杂志,同时还半明半暗地出售一些粗俗的地下出版物。

由于买书买报人的不断减少,“墨香”书店和“大众”报刊亭的形势还是不太乐观。为改变经营模式,七年前,“墨香”书店腾出一半的空间销售茶、咖啡、可乐、饼干、香烟等,并且雇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当服务员。书店少了书香气,却多了商业味,我就渐渐地去得少了。“大众”报刊亭也大同小异,几乎成了一个小超市,出售报纸杂志倒成了副业。

前几天,我正好路过“墨香”书店,就不由自主地往里走。进去之后,我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只见里面四分之三的空间已被改造成了小包厢,空气中散发出浓浓的烤肉味道,几个书架被摆在一个小角落里,一些书籍的封面和内页上沾满了油污。

我正要转身离去时,老黄迎了上来,他有些无奈地对我说:“现在看书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实在难以为继,就只好以经营餐饮为主,出售书籍为辅了。”我心里有些悲哀,估计“墨香”书店不久之后就会完全沦为“肉香”餐馆了。至于“大众”报刊亭,因为难以为继,早在两个月前就关门停业了。

我喜爱的书刊篇6

后来慢慢长大,杂志看得少了一些,但最近,又看了几期《人生与伴侣》,也根据评刊表提了一些建议,我不知道我的建议是否可行,只是抒发一个老读者的失落吧!以前的《人生与伴侣》封面上都是一对夫妻的照片,可是不知从何时改变了,然后是文中的插图,更多的只是漫画,这多少让我觉得有点儿“失真”,少了真人的照片多了图画,这种改变我至今适应不过来,不知道贵刊有没有可能使用真人照片呢?

另外,如果有幸成为优秀评刊员,我想将贵刊赠送的杂志送给我的爱人。

谢谢。

浙江台州 黄薇

黄薇您好:

首先,您手写的评刊打动了我,这样辛苦用手写下来,想必是不肯破坏杂志的完整吧。所以在这里,海宁先感谢您对我们杂志的爱护。更感谢您多年后依然在阅读我们杂志。现在,海宁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关于封面的问题。我想,您大概对近几年的杂志不是很了解,《人生与伴侣》从2002年就已经改成了半月刊,分成了上下半月两本,2005年又改为了旬刊,增加了养生版。我们杂志上半月版的封面依然是一对夫妻,下半月版自从问世,使用的便是女明星的单人照,这是两本杂志封面的区别。另外,关于文中的插图。上半月版是以纪实为主,真实的照片相对多一些,而下半月版刊发的文章。那些关于爱情或者亲情、友情的,大多是作者构筑在真实生活之上的情感抒发,有虚构情节和人物。所以配发真实照片,反而是一种对读者的欺骗了,因此,用了一些漫画来做衬托,觉得这样更好一些。您说呢?

您对阅读的那期杂志的建议都非常好,里面关于插图出现的小问题,我们美编也留意到了,以后会多加注意,力争做到完美。您对文章的建议,我们也会虚心接受。编辑出让包括您和您爱人在内的读者更喜欢的好文章。

我看您的年龄是28岁,其实我们的下半月版还是非常适合您和您爱人这样年龄段的男女阅读的,既有浪漫的爱情,也有感人的亲情,还有一些年轻人工作和人生中的经历和感悟。我想,我们的故事,总会有一个打动您,也希望日后您能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宝贵意见。

至于您的心愿,希望您爱人看到我们赠送的杂志,我们已经替您实现了,杂志已经寄出,希望这本杂志能让你们的爱情更加甜美。这也是我们全体编辑共同的心愿。

海宁

电子邮箱信件

为什么收不到杂志呢海宁你好!

我是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第二中学的教师,我订了很多年的《人生与伴侣》,是你们的老读者,只有去年和前年因工作原因没订。可我今年刚开始订就出现问题了,第一期一直等到二月中旬才收到,可第二期到现在都没得到。今天是三月的最后一天了,那我要什么时候才能收到第二期和第三期?

我也问过我们这里的邮局,说没有这本书发下来,我想请您帮我查一查,是不是你们的发行部根本没发给我呢?

谢谢

读者

2009年3月31日

这位亲爱的读者: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们杂志的多年的支持,关于您的问题,我已经向发行部门反映过了,他们做出的承诺是:这种问题绝对不会发生。读者订阅的每一本杂志,发行部门的同志都会在杂志出刊后的第一时间发往各地邮局,您说您问过邮局了,说是杂志没有发下来,这件事,我们发行部的同志会尽快和邮发部门联系,弄清楚问题所在。但不管怎样。如果杂志真的找不回来了,我会将您缺少的两本杂志寄给您,只是您要先告诉我您订阅的是《人生与伴侣》哪一版。因为我们现在共有三本杂志,分别是上半月版、下半月版和养生版。另外请将您的详细地址和真实姓名告诉我。

希望我们的杂志能让您拥有一个小小的心灵的休憩地。

海宁

2009年4月6日

海宁,您好:

我原以为你们编辑不会给我回信,所以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您,一封给雨雪,没想到你们都给我回了信。雨雪请发行部的朱彩玲小姐告诉我邮局查询的方法,而你说要补给我杂志,让我很感动。我按朱小姐说的电话查询了,他们发现是市邮局发给别人了,并通知我们这里的邮局把杂志补给了我,所以您不用寄给我了,谢谢您啊。

我从1998年就一直订这本杂志,每年订两本杂志,其他的杂志每年都在换,只有《人生与伴侣》一直没换。以前你们每月一期,我都喜欢看偏向浪漫的文章,所以你们分期后,我就订下半月版的。我现在已经35岁了,还是喜欢看这类文章,也许生活很现实,总想留住心里的那一点柔情和善良吧。这么多年了,感谢你们让我在闲暇时还一直拥有看书的习惯。真诚地对您们说:辛苦了,愿你们所有的员工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魏燕

我喜爱的书刊篇7

新年伊始,《家庭医药》喜事不断。一是荣获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新闻出版局、广西科技厅联合授予的“第五届广西十佳自然科学期刊”称号。这一称号的获得,标志着《家庭医药》的办刊质量和整体水平都已跻身广西一流期刊行列。

二是随着《家庭医药•新加坡版》2006年1月号在新加坡共和国的成功上市发行,《家庭医药》进军海外华文书刊市场初战告捷。《家庭医药》花落狮城,意味着《家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家庭就医选药的实用指南,也成为了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地区华人健康生活的参考读物。

三是从龙源期刊网召开的“期刊网络传播数据分析排行会”上传来消息,《家庭医药》从1300多种期刊中脱颖而出,入选“2005年度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欧美排行前100名杂志”。龙源期刊网是期刊数字化网络传播领域的领军网站,1300多家中国优秀中文期刊通过该网站实现了网络出版,先后有上千万人使用龙源的服务。此次《家庭医药》荣登百强榜,表明《家庭医药》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也受到欧美地区华人的极大关注。

【来信照登】

对杂志的几点建议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陵园西路农专宿舍宁开桂:我们从2003年开始,已连续3年订阅贵刊。当然,同时我们也订有其他医学刊物。相比之下,倍觉贵刊办得不错,载文中有大量医学、药学专家的论述,也有民间用药经验或偏方;有综合性评述,也有专题论坛、专题讲座,不失为家庭就医选药实用指南。我们全家还从中学到了许多药学知识。

为了贵刊今后的发展,我们建议如下:

1.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家庭医药》杂志应成为推动医药改革的重要方面军,为老百姓呼唤好的政策,呼唤高尚行医道德,抵制和揭露假药的警示牌。

2.体现当代世界医药发展水平―《家庭医药》不是学术刊物,但应当是较高水平的医药科普性刊物。要针对目前千百万家庭中的重要疾病用药,有专题性论述和指导,不能都是小豆腐块的“大白菜”文章,这解决不了问题。

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突出近十余年围绕我国家庭疾病的主要杀手(如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颈椎腰椎病等)的防治用药,这是读者最关心的。

4.严格审稿―对一些经验之谈的文章,在未经科学举证前应慎用。

真诚祝愿《家庭医药》越办越好

甘肃省西和县水保局杨柳萌:我丈夫是贵刊的一位忠实读者,他已经连续3年订阅贵刊。每期在手,他都如饥似渴。这几年,他一直让我看他订阅的杂志,但我均以函授、有孩子为理由拒绝。因为,我喜欢看的是散文类的书籍、刊物。近几个月,我的痔疮严重,上医院看或自己买药服、涂,效果都不大。后来,丈夫在2005年《家庭医药》第9期杂志上找到了一个治疗该病的中药方子,我用了八、九剂,效果非常显著。从此,我对阅读贵刊也上瘾了。看了几期,我觉得贵刊的确是以质量求生存,深入人心。每一期内容丰富、具体、实用,很值得我们学习和保存。出于内心无比的感动,特写此信,真诚祝愿《家庭医药》越办越好,越办越红!

【读者视点】

《家庭医药》应更直接为农民服务

我是贵刊的热心读者。贵刊所登载的文章都是高质量,可谓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使我受益匪浅,是我难得的知己。

出于对贵刊的关爱和崇敬,我不揣冒昧,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谨供参考。

1.贵刊可否开辟“乡村医生谈医说病”栏目,为那些常年耕耘在乡村第一线的具有真才实学的乡村医务人员增设用武之地。群众询医问药涉及的农村多发病和常见病,其中的部分问题就可请乡村医务人员解答,请编委会把关,从中选用一批有独到见解的文章。这样可使贵刊成为这些基层医务人员手头必备武器,从而占领乡村医药类书刊市场,使贵刊更直接地为缺医少药的农民服务,使他们受惠于刊物,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喜爱的书刊篇8

水天中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公认的著名美术史学家和美术评论家。他身兼数职,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任超在代表社长黄书元讲话时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纪年》是一本史料价值很高的学术图书,版面字数达到36万字,内容囊括了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风云中的重要美术人物和美术事件。在本书中,水天中将从1900年到2000年的中国美术的重要事件、代表性人物以及与美术发展有关的社会文化发展简况,按年度与月份进行编写排列。全书还包括了91幅图片。读者不仅从书中可以看到百年中国美术发展的代表性历史事件与人物纪实,还可以观察到百年来中华文化环境与美术格局的流变,也从中看到了在历史事件中艺术家的个人遭遇,以及近百年以来中国美术家的心路历程。

他表示,这是国内较少有人从事的一项费心费力的工作。水先生收罗、梳理大量史料,对美术史料进行编年研究,汇集成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工具书。这本具有开拓性贡献的工具书在学术研究领域必将获得很高的评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于青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共同主持了座谈会。

(立 刚)

《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2)》在深圳首发

本刊讯 5月18日,中国文化品牌蓝皮书《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2)》首发式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文化产业学界、业界、政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及新闻媒体记者200余人共襄盛会。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友权了2012年度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包括1个总报告、16个分类业态报告和33个入选年度品牌报告。总报告分析了2011年度中国文化品牌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认为2011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文化产业保持了高增长态势,但文化产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走集约化、品质化发展道路,构建复合型产业链,形成多样化的文化企业组织形式。《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2)》由欧阳友权担任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作为全国唯一的文化品牌专业研究机构,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推出7个中国文化品牌年度报告。 (荣 芬)

两位儿童文学作家推出关于书的书

本刊讯 两本关于书的书,日前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和孙卫卫,书的名字分别是《爱读书》和《喜欢书》。著名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在序言中称赞两书是爱书人的宣言,爱书人的心声,希望更多的人喜欢书、爱读书。

《爱读书》精选了安武林近年来创作的近80篇优秀书评,所评图书大多为国外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也有少量作家小论。安武林在很多报刊都曾开设过阅读专栏,向读者推荐优秀的图书。《喜欢书》,收录了孙卫卫五年来和书有关的日记。或读书,或买书,或淘书,或赠书。这些日记,亲切,自然,娓娓道来,似乎在和读者很随意地聊天,但阅读后的收获却不小,因为作者把对几百本书的感悟,把名家以及成功人士的思考都凝结在了他的日记里。

安武林和孙卫卫的文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互补。孙卫卫的文字恬淡、平和,安武林的文字抒情、激荡。读孙卫卫的文字会让人很平静,读安武林的文字会让人燃烧。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文字有着天然之别,但对书的爱和执著,却高度一致。两本书的策划者、北京麒麟传媒·尚书房总经理尚振山说,我们看重他们对书的喜欢和对创作的执著,我们也看重他们作品的价值,所以,我们邀请一流的装帧设计者,选用一流的材质和印厂,相信一定能得到读者的回应。 (素 素)

格瓦拉横跨拉美实录《摩托日记》出版

本刊讯 近日,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年轻时周游拉丁美洲写下的旅行日记《摩托日记》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该书记录了他青年时期艰辛困苦、漂泊四方而又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日记文笔流畅优美,富于诗意和节奏感,读来生动有趣。格瓦拉对拉丁美洲文化的钻研了解,对拉丁美洲历史和政局的剖析,又为日记平添了几分犀利的思想性和知识的厚重感。

我喜爱的书刊篇9

《超级宝宝》的邮箱里,总能收到许多读者的信,看得我们心里暖暖的。真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也会继续努力,留给孩子这个“可记忆的中国”。

这些信里,有写给我们亲爱的主编保姐姐的:

亲爱的保姐姐:

您好!请允许我像徐老师一样称呼您,因为这样更亲切一些。谢谢您对农村孩子的厚爱,您寄给孩子们的书已收到,我惊喜万分,同时又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有点诚惶诚恐,怕自己弄不好,辜负了您的期望和信任。

我把书从邮局取回家,看着三包沉甸甸的书,就像看到了您那颗真诚的心。您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只恨时间太短,来不及跟您过多交流,就匆匆分手,再见面不知又是何时了。说句心里话,此前我对您一点都不了解,图画书也是去年刚接触的,总觉得没啥感觉,可能是因为读得少的缘故吧。不知您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尽快对图画书有感觉啊?还记得夜游扬州那天吗,几个家长和教师围上来,向您请教问题,您女儿高兴地说:“看,我妈妈多受欢迎啊!”言语中掩饰不住的自豪,让我也打心眼里替她高兴。期间,多次想找机会与您交流,可时间安排得太紧凑,休息时又怕打扰您,因此只能带着遗憾而回。

也许是性格的原因,我不爱当众讲话,这可能与教师这个职业有点背道而驰吧。我要努力锻炼自己,希望也能像保姐姐一样,做个受孩子们欢迎的故事老师,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母语。

王健

还有妈妈们写来的……

我宝宝快过三周岁生日了。她最喜欢看《超级宝宝》了,连“好妈妈”那本也要亲自翻一翻。每天到楼下都要往我家的信箱里望一望,问问宝宝书有没有来。每本书都要给讲好几遍,因为喜欢《超级宝宝》,不到三岁的小孩子已经养成了喜欢看书的好习惯,而且早就认识一百多个字了!真的很感谢《超级宝宝》!

吴忠华

您好!前些天我曾发过邮件来说7月份的《超级宝宝》没收到,您们给回复是9月份还没收到的话给补发,真是谢谢啦,您们对读者的问题给予了及时的答复,很认真负责。昨天我去开邮箱看到7月份的《超级宝宝》到了,真是高兴,同时到的还有8月的,拿回家去我家的宝宝更是高兴坏了,我先把《九色鹿》这期拿给她,等过几天再把《纸老虎》那期拿出来让她惊喜一下,她可爱看《超级宝宝》了,尤其是那期《你是我的天使》是她的超级爱,反反复复的让我给她念呢!下个月她就满3岁了,可惜错过了今年的生日会,等明年一定记得参加。我和宝宝也将一如既往的关注《超级宝宝》这本优秀的绘本刊!

杜 珏

《超级宝宝》办得真棒!尤其是每期的几本小小故事书,妈妈看了心中震撼,大桃读了一下子变乖了.

妈妈问,"你怎么了?"

大桃说:"妈妈,我为什么想哭呀?妈妈,我们是不是天使变的呀?妈妈,的宝宝呢?妈妈,雪人我也想做一个!"

大桃妈妈

还有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刘洁青博士的留言:

《超级宝宝》一份2007年才创刊但已崭露头角的幼儿文学绘本月刊,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原创儿童绘本读物。原创绘本中蕴含的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给孩子带来的是风姿绰约的中国风景,给孩子的回忆里留下了浓浓的中国韵味。

我喜爱的书刊篇10

遇到喜爱的歌手和音乐时也会珍藏一些磁带和CD,但那毕竟是少数,音乐世界中瑰丽的风景数不胜数,又怎能尽收囊中。于是,FM97.4便成为了我获取音乐讯息的最好途径。最初结识的“音乐礼品卡”和那首Beyond的《真的爱你》唤醒了我体内的“音乐细胞”,《老式汽车》和《爱的代价》使我留在音乐世界,再未离开。

那段有音乐和音乐广播相随的日子每一天都充满快乐和惊喜,汲取着音乐的能量,感受着音乐的伟大,同时也期待着除了倾听之外还能有另一种触摸音乐的方式。

七年前,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音乐周刊》诞生了。虽然之前也看过一些音乐杂志,但很不喜欢那些打着音乐的幌子实际却充斥着八卦消息和花边新闻的文章,看后不禁疑惑,通篇娱乐,音乐何在?因此一直在期待一本真正能够阐述音乐本质的刊物出现,当我在音乐广播中听到《音乐周刊》问世的消息时,我知道,一直在等待的音乐刊物终于来了。

依然清晰地记得,拿到《音乐周刊》创刊号的那天正是音乐广播首次举办的“全城音乐日”,与音乐广播近在咫尺,却不能参与到这个行进在路上的活动中去,这不免令我感到有些遗憾。但当从父亲手中接过仿似新生儿的《音乐周刊》创刊号时,所有遗憾和不快都烟消云散了,因为我用另一种方式参与了音乐的接力!

接下去的几天就是仔仔细细地将《音乐周刊》创刊号从头到尾读了几遍,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就是我想象中的、真正在说音乐的刊物,没有博取眼球的噱头,没有肤浅浮躁的言语,有的皆是对待音乐的认真态度和所感所悟,如此真诚,如此动人。当放下《音乐周刊》创刊号的时候,我确定,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期《音乐周刊》,也许永远都不会有最后一期。

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最初几期《音乐周刊》收集得颇费周折,附近的书报亭都难觅它的身影,常常一周过半仍未买到。父亲知道我对《音乐周刊》的喜爱,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跑遍大大小小的报亭,在四月的飞絮和五月的骄阳中寻觅它的影踪。我心疼父亲的辛劳,却又难以割舍任何一期《音乐周刊》,因而每当从父亲手中接过新一期的周刊时,心中都会溢满喜悦和歉疚。

就这样,从创刊号到之后的每一期周刊我都没有错过,我幸运地听到了她的第一声啼哭,也见证了她在襁褓中的茁壮成长。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自己与《音乐周刊》的“亲密接触”才刚刚开始。

2004年5月,音乐广播主持人王东来看我,当同行的《音乐周刊》编辑看到我放在身边的、从创刊号到最新一期完完整整的五本周刊时也惊讶不已,那一刻,“第一批忠实读者”的身份让我很是骄傲,更令我开心的是,那天我收到了《音乐周刊》一年免费赠阅卡,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父亲不必再辛苦奔波,我也不必再担心错过任何一期周刊。

从那以后,我不再仅仅是一个读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参与者,“音乐格言”、“原创歌词”、“我的音乐,我的生活”这些周刊中丰富的版块都会激起爱音乐也爱文字的我的兴趣。通过周刊我与王东用文字交流,分享精神的平等;通过周刊我结识了几位好友,联系至今……以前从没想过音乐能带给我什么,只是本能地去听了,去爱了。而今才渐渐发现,音乐带给我坚强、感动、快乐、希望,以及太多太多。

令我感动的是,《音乐周刊》也从没忘记我这个“老朋友”,在周刊五周年的时候,几位编辑朋友来看我,我们一起畅谈五年的变化和成长的快乐,每个人都不禁感叹五年时间过得太快,细数过来却有太多故事可说,而最美好的莫过于我们依然陪在彼此身边。

五年的感慨犹在,转眼间《音乐周刊》已到了她的七岁生日,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成长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童。看着积攒了高高一摞的周刊,我依然不敢相信我们已携手走过七年,因为每一天都是新鲜,每一年都是纪念。

人们都说“七年之痒”,而我想说:感谢七年有你,让我从音乐中收获了更多、领悟了更多,在你七岁生日之际对你说声“生日快乐!”愿你继续陪伴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成长,让我们一路同行。

编后语:

2004年,刚刚创刊的《音乐周刊》与崔莹相识,这个坚强、聪颖的女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那时,崔莹是《音乐周刊》最早的读者之一;至今,彼此已是七年的老朋友。

七年来,我们一起成长,在同一个有音乐的世界。

崔莹对《音乐周刊》的期许与祝福,是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编辑记者深夜赶稿加班时的慰藉感、也是广告发行人员跑遍报摊调研市场时的充实感之源。还有千千万万未曾谋面的读者朋友,我们一直在为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