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论文范文
时间:2023-05-06 18:1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考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致谢一: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周刚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周刚老师的细心指导,周刚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研究的奉献精神为我确立了好的写作题材,明确了研究方向,并引导我走向成功。周刚老师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在跟他学习的整个过程使我受益匪浅,并将成为我学理论和干事业的动力。
衷心感谢我的工作单位,感谢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支持我学业的完成,感谢一代代的前人为我留下了好的学习研究素材,有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使我能顺利完成学习和研究。另外还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家人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学习研究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本科学业。
最后,真诚感谢曾经教育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衷心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专家和教授们!
论文致谢二:
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本人在此对导师费鸿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从论文的定题,修改提纲,到最后的定稿,费鸿萍老师都给了我悉心的帮助和指导。虽然费鸿萍老师的工作和教学任务非常繁忙,但是她还是占用她休息时间给我指导思路,整理提纲。费鸿萍老师认真负责,严谨教学的态度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我。在论文的定题和修改中,费鸿萍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丰富、开阔思路的建议,使得我对工作和学习上的一些知识和思考方法有了更系统化,逻辑化的理解,为我顺利地完成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对费鸿萍老师表示真挚的谢意。同时也要感谢在这半的时间里教过我和关心过我的所有老师!
感谢华东理工大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环境。感谢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论文致谢三:
时光如梭,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首这段难忘的时光,心中感慨万千。这的时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收获了一份纯真的友谊,这一切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对各位老师、学友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由衷的感谢我的导师陈万思副教授。导师不仅教给专业知识和独到的科研方法,而且以身作则,以充沛的精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踏实的作风投入到研究和教学中。导师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提纲、写作到修改,都给予了严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指导,倾注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先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导师认真细心、终身学习的态度更值得我敬佩。
其次,我要感谢华理商学院的各位授课老师,他们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考方法,使得我能够在论文的研究和写作中保持明晰的理论和开阔的思路。老师们所提供的专业知识,弥补了我自身知识上的不足,使我具有了系统的企业管理知识,这对我今后的工作实践来说,是一笔极大的财富。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各位同学们,他们的友谊让我这过的学习生活渡过的很开心,这份友谊将永藏我的心里。
最后,也要感谢公司所有参加调研的同事们,用了二个月的时间完成G印刷公司217份问卷调查,让我的研究得以顺利完成。
向在百忙之中评审本文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论文致谢四: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张水波教授对我的关心和教诲。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论文得以如期完成,并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解决了工作当中的项目管理问题。在本文整个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完成,张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本人谨向导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真挚的敬意!
其次,感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的老师、领导以及参加EMBA课程的同学,每当我出现困难时,他们都能帮助我及时解决。
第三,在本文写作过程中,在搜集资料方面得到了北京航天易联科技发展公司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在学习和做论文的过程中,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奉献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论文致谢五:
这篇论文在我的导师郭毅教授的指导下得以完成,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从论文选题、结构框架确定、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文字的修改和论文的最后定稿,郭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要感谢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的课程的老师们,他们的博学、睿智,使我的每一堂课都产生新的思考和感悟。感谢袁丽娟老师,她的鼓励使我能够最终完成这篇论文。
在论文的资料收集及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江苏联通公司和联通网络研究院的同事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对大家表示感谢!
论文致谢六: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参加EMBA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系统的学习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和借鉴更多课程案例,为日常工作充电、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近两年的课程学习,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和及时的,论文写作的过程是对我学习和人生态度的一次测试。两年的EMBA学习即将圆满结束,离别临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衷心的道一声“谢谢”!
感谢我的论文导师阮永平教授,阮永平教授在任教之佘还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政策法规、综合治理、市值管理、股权激励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论文的选题、开题、案例的选择、论文结构设置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我耐心指导和大力帮助。阮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风范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华理商学院的各位教授和老师,使我在学习和充电的同时,能够一睹教授们的风采,这是我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特殊记忆。
篇2
自考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篇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考生的就业受到了更为强烈的冲击。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自考毕业论文致谢词,欢迎阅读!
1、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xxx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2、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3、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x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修改论文。他对分时电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xx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xxx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篇4
湖 南 农 业 大 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
西瓜连作的危害
学生姓名:王五
考籍号:910907310288
年级专业:2006级现代园艺
指导老师及职称:石云云教授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09年3月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 信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 自考、函授文科范本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特征…………………………………………………1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1
(二)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1
(三)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2
(四)财务控制薄弱……………………………………………………………………2
二、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因素分析…………………………………………3
(一)支持要素…………………………………………………………………………3
(二)企业内部管理要素………………………………………………………………3
(三)财务内部组织要素………………………………………………………………3
(四)会计核算、监控要素……………………………………………………………4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4
(一)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素质………………………………5
(二)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资金管理…………………………………………………5
(三)加强中小企业投资管理…………………………………………………………6
四、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致谢……………………………………………………………………………………7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作者:张三
指导老师:杜丽丽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其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失效的特征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中小企业更愿意选择传统管理方法,而舍弃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因而,很多中小企业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造成会计信息极不真实、不完整。同时,因为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工作待遇与条件、社会保障等社会认可程度低,很难吸引所需优秀人才,导致财务管理人才缺乏、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而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势必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缺乏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二)筹资难度大,抗风险能力差
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扩大再生产、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因此筹集资金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首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为广大的企业提供了多种融资、投资的渠道。中小企业也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81%的中小企业认为一年内的流动资产不能完全满足
需要,中长期贷款更是没有着落,中小企业贷款难找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60%,出口创汇占60%,提供75%的就业机会是极不相称的。
四、结束语
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明显处于劣势,其失效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四大类,即支持要素、企业内部管理要素、财务内部要素、会计核算和监控要素。环境要素对其他几个要素起着决定作用,该要素位于财务管理的起点地位;企业内部管理要素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保障;财务内部组织要素是财务管理运行的组织保证;会计核算体系要素位于整个财务的核心地位;会计监控要素是会计正常运行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大红.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3(8):18-19.
[2] 刘云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03(7):7-8.
[3] 彭善利.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侦破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9):3.
[4] 翟胜霞.浅析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3(5):17-19.
[5] 张斌,刘云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初探[J].山东经济,2003(7):7-8.
[6] 宋献中等.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16-17.
[7] 孙喜平.论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J].事业财会,2001(4):9-10.
[8] 蒋有绪,郭泉水,马娟,等.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5-48.
[9] 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J].经济纵横,2003(10):7-8.
[10] 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2(3):15-17.
篇5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我取得自学考试法律专业全部30张单科合格证后,我终于取得了撰写本科的资格。这些年来刻苦自学形成的惯性,使我不曾有丝毫的懈怠,随即投入到抵达终点的最后冲刺中,撰写毕业论文。
万事开头难。面对浩如烟海的材料如何搜集整理?新颖独创的论点如何产生?从选题到成文整个过程怎样展开?我知道,这些问题是我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的,否则就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就很难通过答辩。
写首先要确定1个正确的选题方向。我采用的原则是,选择的内容应当既能体现出本专业的特点,又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我对所学的法律课程进行了筛选,决定将选题定在知识产权法这个范围内,因为我所在的单位是科研所,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本所研制的1些成果被仿冒和侵权的事,联想到社会上的“盗版”之风盛行,我就把论文的题目定为《盗版与法律保护》。同时我在单位担任通讯员,经常给1些报刊撰写稿件,有几篇文章也曾被几家大型丛书编辑收入,所以我相信这些实践经验对写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对写好论文充满信心。
从毕业论文内容的总体要求看,主要是强调研究者运用充分详实的材料,提出某专业领域中新颖独到的学术见解,形式上也要求文章有论点、论据、论证3大因素。撰写者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通过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我的选题方向虽已初步确定,但由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很多,如果把有关问题全部概括起来,就足以写出1部厚厚的专著,而毕业论文要求在字数6000字左右,篇幅有限,因此,我酌情确定自己的论题题目。另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论述角度应具有独创性,这样便于发挥自己的见解,写出1定的新意,相信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除此之外,还要广泛阅读有关知识产权的书刊资料,掌握别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在自己独立完成写作的同时,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
我的指导老师是西北政法学院的来小鹏副教授,来老师是《著作权法论》的作者,为许多自考生指导过论文写作。面对高水平的专家,我原来头脑中残存的“论文只要能通过就行”的想法彻底烟消云散了。在来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很快根据所拟定的题目列了提纲,随后便进入了具体的写作阶段。
写毕业绝不比准备1门课程的考试来得轻松。来老师提醒我,论文力求观点鲜明深刻,材料详实可靠,结构严谨周密,行文通畅饱满。我深知,它既是对自己这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又是1个人综合才智的发挥。专业知识、写作技巧、理论修养、实践经验都应有所具备。
为使论文达到1定的深度,在将近1个月的时间里,我专程去西北政法学院的法律书籍专业书店,有选择地购买了《世界各国版权概论》、《科技与经济法律新问题研究》等10余本专业书籍,并将订阅的《光明日报》几年来有关知识产权内容、盗版内容的报道全部进行了剪贴,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认真阅读,咀嚼消化这些内容,在点滴的积累中,论文的框架轮廓已在我脑海里形成了。这些丰富材料的掌握,为我在参考
别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论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我基本了解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所收集的书刊资料也有限,不能全方位的掌握,而大学 图书馆不向自学考生开放,只好托人在学院图书馆借阅,这1切确实是我写作论文时的客观障碍。但是我仍然克服了种种困难,尽最大的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初稿。在详细听取了指导老师的意见后,我又反复修改补充。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成为近十年来国家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它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根据教育部第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是指独立学院充分利用母体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依托母体大学各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实验设施以及校园文化等方面的雄厚优势,有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利用独立学院的运作机制,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努力形成更强的教育能力和品牌优势,举办的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这种助学班的全日制学生也被称为全日制自考生、自考专修班、自考大专(本科)班等。学生全日制在校学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考试课程,参加统一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按照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完成学业、经思想品德鉴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毕业证书。它是独立学院多样化办学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不仅适应了不同学生的要求和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也适应了独立学院发展不同特色的要求。然而,因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创办时间短、发展速度快,同时又受教育滞后性和隐蔽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弊端也伴随着发展日益暴露出来。“重考轻学”的现象,过分依赖于应试教育的运行机制,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独立学院举办自考专修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倾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直以来,自学考试制度中的考核功能不够完善,一般侧重于理论考试和笔试,实践操作相对较少。为保证教育形式公正性,都是采用面面俱到的题库,学生在考试中只求通过,不求创新。重书本知识的考查,轻运用能力的考核;重传统文化的继承,轻创新思维的考核,是自学考试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重视,阻碍了他们主观能动性和思维的发展。就考试的内容和方式而言,不能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核。这种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带来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问题,是不利于人才全面素质培养的。
1.教师为考而教。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教师基本上是本学院的专业教师,他们既承担了统招学生的专业课程,又承担了自考专修班的专业课程;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另一方面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生对象;再加上大部分年轻教师都是刚毕业就走上讲台的,课堂经验相对缺乏;即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颇有研究,但在课堂上用对待本三学生的同一套教学模式来教自考专修班的学生,课堂容量大、时间紧,学生接受不了、消化不了,打击了一大部分自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考试目的,课堂上教学生怎样答题、教学中圈重点、划范围,教学过程残缺不全,存在着助考不助学的现象,只能深陷教材当中,可谓“唯教材之命是从”。这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期望大相径庭。因此,即使通过各种严格的考试,自学考试学生的知识水平、业务水平也只能停留在狭窄的专业理论领域,严重影响人才素质的培养。
2.学生为考而学。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的学生刚进大学时,也曾兴奋、新鲜、好奇、和信心十足。经过一段学习时间后,感觉到独立学院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对待自考专修班的学生不如本三学生重视;还有目前社会上对自考生也存在很大偏见。这些现象给自考专修班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心理压力、自卑心理和很强的功利性,导致学习模式单一化、固定化,限制了自考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这种现象似乎已经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双边的应试活动,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单一的学习模式决定了受教育者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更谈不上什么创新精神和意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自学考试教育受到教育发展规律的制约。
1.自考生源逐年减少。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高校的持续扩招,高中毕业生参加自学考试教育的逐年下滑,中等学校毕业生源也明显减少。据统计,本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报考人次从2000年的135万下降到2005年的50万,年均下降18.2%。虽然本省从2005年开始采取了各种鼓励措施,2006年开始全省报考人数呈现稳步回升态势,但从全省自学考试的统计分析报告可以看到,这几年除福州、厦门考生人数略有小幅增长外,其余地区自考人数一直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在减少。而且根据我国人口年龄预测,2010年开始18—22岁人员将由1.2亿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0.68亿低点后再回升。这种趋势使得自考生源越来越少。
2.面临着其他教育形式的激烈竞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部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促使民办高校像雨后春笋般的崛起,它们规模庞大且在校学生数多,基本上纳入全国统招,能够独立颁发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同时网络远程教育的启动,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广播电视大学推出的开放化教育等也对自学考试教育产生剧烈的竞争。
(三)自学考试教育受到社会发展客观因素的制约。
1.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引来发达国家的各种教育机构纷纷打入中国的教育市场,使自学考试教育遭受一定的冲击。一方面,境外教育机构通常采用合作合资等形式进行办学,直接与我国教育机构包括自学考试教育机构进行竞争。另一方面,境外考试认证机构也采用各种形式举办国际教育机构和跨国公司普遍认可的学业证书、职业或技术证书考试,使自学考试教育的学历和非学历证书考试承受一定的压力。
2.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制约。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教育行业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渠道,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学考试教育能否顺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需要,及时完善自己的运行体制,特别是强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推动服务体系和助学体系的网络化建设等,这都成为自学考试教育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中应该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3.教育方针政策的变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七大将优先发展教育、建立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列为改善民生的议事日程。这就要求自学考试举办者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审时度势,使自学考试在新的发展形势中准确定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真正将自学考试定位在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之中,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劲的人力资源优势,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自身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当前由于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师较为缺乏,且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导致人员投入精力不足,缺乏足够的主动性。独立学院本身又侧重于全日制本科的教育,很难把自考专修班工作也当成一份真正的事业来做,在助学管理方面缺乏规范,表现为:一是监督和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存在着助考不助学的情况。二是片面强调课程学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自考生的国家意识、社会道德、集体观念薄弱。三是助学师资(如有自考教学经验的教师)缺乏、硬件设施(如住宿条件)不足、管理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阻碍了独立学院创办自考专修班的助学功能。
二、改变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现状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让素质教育成为自学考试教育的主旋律。
1.转变观念。长久以来,自学考试被片面地理解为是一种单纯的国家考试制度,忽视了其教育的本质,形成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因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仅是一种考试制度,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其考试过程与学习过程同等重要,必须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陈至立同志在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上就指出:“自学考试不能仅仅重视考试,还应该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对考生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助学教育网络。”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已经意识到转变观念的重要性,正在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加强素质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自学考试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从补偿教育、补充教育转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发展格局,并且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及应用型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独立学院自考专修班应该树立自考全面育人的思想,注重社会效益,在提高自考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学院自身优势和有利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锻炼自考生意志和品格,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强化自考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自考专修班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要关注人一生发展的需要,使德智体美劳等获得全面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过分追求考试通过率的应试局面,培养学习型和终身教育的高素质人才。:
(二)更加开放办学,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相互沟通和衔接。
1.更加开放办学。独立学院在前三年招收全日制自考生时,可以说是爆满,招收时还有录取分数线的界定,到了去年按照录取分数线的界定招收全日制自考生,已经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只能放开要求,报了名就可以读。面临着全日制自考生源的逐渐减少问题,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自身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以良好的教学资源和优质的教学管理服务,更加开放办学,不仅招收应届的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还应招收一些社会在职人员、企业员工等,开展业余和全日制形式相结合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学考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考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开办“双证制”自考专业和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学习型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稳定自考生源。
2.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相互沟通和衔接。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和民办高职院校不仅参加自学考试的助学活动,还把这项助学活动看作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从机关领导到基层一线教师都高度重视,使学校教育功能尽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育人作用。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相互沟通和衔接,一是既能巩固独立学院的高等教育核心和主导地位,还能积极鼓励支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本科层次的学习;二是制定相关政策,与成人高等教育、行业资格证书教育、远程教育及广播电视教育进行有效沟通;三是重点处理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不同层次相同课程的关系。如对成绩和学分的互认、相同课程的顶替、免考等。
(三)加快改革步伐,使自考教育与时俱进发展。
1.加快改革步伐,创新自考教育模式,实现与国际教育接轨。随着国际教育机构和职业、技能认证培训机构的纷纷涌入,探索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规律,加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工作刻不容缓。独立学院无论是统招的全日制本科教育还是全日制自学考试教育都应该提倡“双证”制度或多证制度,即一本毕业证书和多本的技能证书相结合,为将来的就业工作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以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职业型和学习型的素质人才。所以,拥有一万多名学生的独立学院应该申请建立自己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促使自考教育与时俱进发展。
2.提供信息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学习服务体系。独立学院要使自学考试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注重改革传统的考试工作方式,加快考试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学习服务体系。一是推广标准化考场建设的网络报名、网络阅卷、考场指纹比对系统的经验,加快考务考籍管理信息化进程。二是积极探索高水平题库建设、管理的途径,为采用计算机化考试创造条件。三是要建设互联网助学体系。制订网络助学的规范和标准,作为课件开发和网络建设的依据;在全国考办统一协调和规划下,各省级考办分工协作开发助学课件;建立网络助学平台,为自学应考者和其他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服务。例如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是经教育部全国自考办和省自考办批准,成为福建省唯一一所开展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项目单位。参加该项学习的考生除了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外,还可以通过“过程性考核”获得过程性考核成绩,并将此成绩按照25%的比例与国家统一考试的成绩进行加权合并,形成该考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从而调动考生的平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学考试的最终成绩。四是要完善咨询服务体系。根据应考者的需求,除了编制出关于自学考试的基本情况的详尽资料,还应通过各助学组织和网站、学习基地向学习者提供规范的咨询服务;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加强对咨询服务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把咨询工作情况作为各级自学考试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
3.多元评价,探索自学考试人才培养崭新模式。其一,推进专业和课程的结构调整,逐步建立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加大实践课程和选考课程,适应新的自学考试人才培养要求和社会需求。其二,改变单纯关注考试结果的现状,努力实现关注学习过程与关注考试结果并重的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其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的认定标准更趋合理性和科学性,探索从单一的总结性考试向多元化评价的课程学业综合评价发展的崭新模式。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行过程考核和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学业综合评价办法,改变单一评价手段的局限性。其四,筹建学习服务中心,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支持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成才率。本院所在的母体学校——集美大学,已在今年建立学习服务中心,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组成部分,省自考办在开展网络注册学习过程考核的同时,组织力量积极探索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并制定出《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管理条例(试行)》。
(四)探索管理新模式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全日制自考专修班作为传统高等教育形式的补充,正在以终身教育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宽进严出”,即学生不受学历、年龄、就学时间等的限制,原则上讲每个公民都有接受这种高等教育的权力;只要学习了相关课程,通过考试并且成绩及格,就能获得国家承认的有关学历或学力证书。因此,针对高等自学考试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探索自学考试教育管理新模式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助学工作的关键。
1.完善院系两级管理制度。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针对参加高等自学考试教育的学生是以高考落榜生和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考生群体,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办学要求,办学单位不仅要做好“助考”工作,还要做好“助学”工作,完善院系两级管理制度,加强院、系两级的业务指导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协调。辅导员作为助学机构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将助学机构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传达并落实到每个学生;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学习上的困难、生活问题和各种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辅导员反馈到助学机构;成立自考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兴趣小组等一套学生自制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自我管理体系,把助学班学生日常管理统一纳入校思政管理系统。各系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负责,全院由学工部(学生处)负责;助学班学生与普通生要一视同仁,遵守学校所有规章制度,参加所有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和校园活动。纳入普通生管理系统,不仅规范了管理,而且能使助学班学生真正融入学校大家庭,淡化他们的自卑心理,激励他们的参与竞争意识,并从中得到锻炼,显示出自身的价值与能力,从而提高成才率。
2.重视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研究表明,全日制自考生主要存在三种学习心态:一是学习愿望强烈,希望通过自学考试助学班多学知识的。二是自卑心理重的。三是无心学习却又逼于无奈的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他们本来对学习就没有什么兴趣,只是由于父母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多历练几年,或者明知自己的孩子学习不用功,学习成绩较差.不可能拿到自考文凭,只要学校带好他们的孩子,以免在社会上学坏,惹事生非。这一类学生,往往是学习敲衍了事,上课不专心,课后东荡西逛.吃喝玩乐。面对这些复杂的心理,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生的价值,知识的重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端正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要帮助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在学习上、生活上、纪律上对他们要与全日制普通大学生一视同仁:不要歧视,而要鼓励;让他们尽量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尽量发挥他们的特长,发展个性,认识自身价值,树立自信自强。三要大力开展助学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例如,请著名专家教授做前沿科学的学术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组织一些学习方法的讨论、交流,或邀请高年级的全日制普通生和高年级的助学班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四要狠抓纪律,严格管理。要明确规定:对助学班学生,在晨读或早锻炼、寝室卫生、校园文明建设、课堂考勤、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与全日制普通生统一要求、统一管理,有助于养成良好习惯,形成严谨的学风。对违反校规校纪者要及时批评教育,严重者甚至处理清退。反之,对学习、工作等各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做到奖惩有据、奖惩分明。五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聘比较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比较了解助学班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与自考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容易沟通的辅导员,做好自考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用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告诉助学班学生一个事实: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所作为。六要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齐抓共管。辅导员应该经常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其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等,让学生家长参与教育和监督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往往会收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3.针对自考生特点制定教学计划。由于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文化基础有很大的差别。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先补充大量的预备知识,然后才能进入计划内的教学。为提高统考合格率,可实施“一增一补”的办法,即课前增加一部分课时,补充一部分先导知识。这样做表面上提高了办学成本,但实际上,在高等院校办的自考班中,绝大多数任课教师都是本校本院的兼职教师,多支付的一部分课时费为本单位兼职教师增加了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统考的合格率,同时,较高的合格率又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报考本校。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大家随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各种信息,高合格率就是最好的招生宣传,这样就会使助学单位进入良性循环。
4.狠抓教学质量,提高通过率。1)聘好教师。助学班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辞辛劳、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治学严谨;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学艺术和较好的教学方法,了解自学考试的特点,深刻理解领会自考课程大纲的精神,认真指导学生的自学和作业。在教学上教师能从实际出发,花更多的精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助学单位可用统考的合格率和平均成绩的排名次序作为考核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综合指标,不能胜任自考教学工作的教师就不要聘用。2)抓好课堂出勤率。有的全日制自考生认为自己花钱来读书,读不读,能否考及格是自己的事,容易产生随意缺课的现象。所以一定要严格考勤纪律,对旷缺课者,要及时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者要给予严肃处理或直接勒令退学,用纪律来保证学生的到课率。3)管好作业。对期望通过自学考试的自考学生来说,作业尤为重要。所以特别要重视作业的管理,教师不仅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认真挑选习题,布置作业,而且还应该认真检查和批改作业,对作业迟交不交的学生要催交,要批评教育。4)做好督查。认真进行教学督查,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各助学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利于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办好自考专修班,应转变观念、开放办学、规范管理、狠抓学风,在提高自考通过率的同时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中山.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管理.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第2期.
[2]汪俊武.素质教育应是我国自学考试教育的主旋律.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
[3]刘刚黄大刚.高等自学考试助学机构管理模式的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4]马强于健.21世纪自学考试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5]朱春阳赵冬.机会与威胁:自学考试教育现实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
篇7
我,一个停了考试就胆战心惊的人有几种考试恐惧症!
一.考试前胡思乱想坐立不安,胸口发闷,晚上会失眠,做梦,或者……
二.考试中总会发生这忘了带那忘了放在了哪里,有时候在考试中途还会头晕,想吐……
三.考试后忐忑不安的心情使我吃不下饭,滴水难下咽,那种感觉真让人难以忍受!而且心情变坏,看谁都不顺眼,会发很大的脾气。
为什么我会有这三大症状呢?为什么我天天好好学习,平时成绩在全年级第一还是害怕考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今天,由我亲爱的老哥来帮我分析分析!
第一个问题:
哥:为什么你会有这三大症状?
答:因为害怕考试的心里造成了第一大症状,坐立不安胡思乱想。
哥:那为什么你会这样呢?
答:因为不自信,觉得考不好,害怕了呗!可是我一直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害怕。
哥:上课没听讲吗?如果是那这种症状是是很正常的啊。
答:大伯大伯,我上课可是十分听讲,没有一丝不想听讲的时候。
哥:所以说,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自信,好好考,就行啦,绝对会考好,不必害怕!
第二个问题:
哥:为什么你以前不怕可是现在怕了呢?
答:因为连续几次的数学单元检测试卷考试我都没有考好,都是因为那几天生病的后果,晕!这样,我就有点灰心,现在就演变成了害怕考试,缺乏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所以才会害怕嘛!
哥:原来如此……
第三个问题:
考试有什么可怕?哪点可怕?
其实我觉得可怕的不是考试而是家长啊!考试原本不可怕,还是老师给我们一次锻炼的好机会,可怕的不是考试是家长!一旦没考好,被家长们知道了,好点的少不了一顿毒打,坏点的,你就等着躺在床上上个星期下不来了吧。这才是考试真正可怕的地方!!
分析完毕,我仔细想了想,估计我这三大症状很多学生朋友都有,也都尝试过“考砸”之后被家长K的“好滋味”了!我认为在考试这一方面,起着最大作用的来了就是支持我们的老师,慈爱、有耐心的家长了。我认为,自行车爱是考好的第一前提,那么失去自信后,自信还能回来吗?
答案不能肯定也不能否认。
篇8
1.围绕职业设置课程目标
传统以学科为中心设置的课程体系,虽然有利于考生系统性地获取知识,却因为忽视了实践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学习者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诸多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受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影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几乎是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的压缩版,教学内容陈旧,没有体现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由于缺乏技能训练,没有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时仅仅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特长,没有实用技能,缺乏创造性,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结构的变化,很有必要围绕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自学考试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适时调整课程目标,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使自学考试的学习科目紧跟时代脉搏。不仅要让考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考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从而使考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围绕“实用”设置考试专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设以来,专业设置都以文史哲为主,较少开设应用类、高科技专业及交叉性专业,学科比例严重失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专业门类设置、专业名称、课程体系的学科化倾向与自学考试面向大众、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极不协调。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对专业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因地制宜地设置相应的专业。例如在农村,可以开设园林设计、农学、畜牧兽医等专业。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开设一批工科类、管理类、经济类等应用型专业,以适应农民的转岗需要;对进城务工者,可以开设建筑、餐饮、装潢、缝纫、养殖、花卉栽培、美容美发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适农专业;对于乡镇企业者和领导干部可以开设经营、管理、营销课程或生产技能的培训课程等。就是说,专业设置上应坚持“实用性”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真正调动广大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3.围绕考生打造特色课程
近年来参加自学考试的人员中,在职人员比例逐渐下降,而高中毕业生的比例迅速上升,年龄趋向低龄化,自学考试已经成为高中后教育的一种主要选择。这部分学生取得毕业证书后同高校全日制毕业生一样也面临就业问题,如果所学专业特色不明显,应用性不强,就会导致他们求职更加困难。目前,我国自学考试课程设置很大程度上只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翻版,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大同小异。另外,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跟风现象”。正是这种缺乏特色的课程设置,使得就读自学考试的学生既没掌握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学到未来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现在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除了学历要求之外,更多是注重对新进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希望引进的人才能给部门带来更多效益。自学考试教育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灵活优势,坚持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按照“能力本位”的理念设计专业体系和课程内容,进一步强化专业的适应性、应用性、针对性和职业性。根据社会实际和岗位需求的特点,以提升考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职业能力素质为目标,使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要求相一致,大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二、改革考试方式,化解自学考试的评价难题
1.创新命题思路
命题思路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继续教育形式,以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型人才和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施过程中,由于考试内容关注的是那些易于检测与评价的条理化、规范化的知识,所以,许多考生更重视考试技巧以应付考试,找捷径、抓题目、临时抢记已成为许多考生考前的必做工作,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广泛存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忽略了对考生动手能力的考核,与自学考试“职业型、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考试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到学习中来,增强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在自学考试题库建设时,应贴近考生的生活与工作实际,适当降低试题难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增强考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灵活确定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大教育体系和宏观考试制度的运作效益,自学考试制度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考试制度之间彼此贯通,为考生在不同教育类型和考试制度之间的互相过渡提供必要的条件。对于自学考试制度而言,意味着必须更新观念,主动吸引、开发和利用其他教育资源,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之间构建多种方案,以探索研究开展自学考试的多种可能性。例如,新农村建设所需专业大多是实用新型专业,教学以实践为主。考试方式就应该克服学术化倾向,适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的特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考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开卷、闭卷、开闭卷结合、答辩、实践技能操作、撰写专题报告、提交作品、学术论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唯一闭卷的考试模式,改变一张考卷定乾坤的定式。同时,坚持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改变以往注重理论知识考试而忽视实践测试的传统,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一是在纸笔考试中增加一些选做题,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二是在实践性环节考核中,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选题范围和评价内容上具有更多的选择性。
3.科学设定考试时间
由于自学考试定位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其服务宗旨,所以,一方面要满足大中专及以上学历者继续提高学历和知识技能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考试时间安排上,不应一味坚持全国现行的统一规定的考试时间。如在农村,可以根据农业生产时间的安排,在农忙时期不开考,在农闲时期多开考。同时,自学考试可以借鉴托福、雅思等一年多次考试的方式进行,同一门课程,考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可以多次参加考试,解决传统的某门课程“一次未过,至少要等一年”的弊端,更好地为考生服务。
篇9
居延汉简是我国汉代居延和肩水两都尉府的行政文书档案。已发表的有两部分,习惯上将1930年居延发现的汉简称为居延旧简,或旧居延汉简;将1972—1982年居延发现的汉简称为居延新简。旧简发现时代较早,取得的研究成果多,释文版本也较多,《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以下简称《合校》)是旧居延漢简释文较为普及的版本,《合校》“释文尽量使用现代简化字,只有极少必要的字保留繁体字”,将旧居延汉简中的“並、并”一律释作“并”。《居延汉简甲乙编》[2](以下简称《甲乙编》)释文文字依图版照录,没有作简化处理,但对这两个字存在着个别误释现象。新简释文版本主要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的《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和《居延新简——甲渠候官》[3](以下简称《新简》)。《居延新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也采用了简体释文的方式,无图板。《新简》除收录甲渠候官与第四燧遗址出土简牍的释文和图板外,又增加了1972年至1982年间在居延地区及复查甲渠候官遗址时所获简牍的释文和图板,资料集中,图板清晰,影响较大。《中国简牍集成·甘肃、卷》[4](以下简称《集成》)收录了新旧居延汉简的释文,《集成》晚出,吸收了近几年有关论文对文字的考校内容,并参照《居延汉简补编》[5]补充了《甲乙编》未曾收录的编号简和未有编号的简牍。但释文将旧简中的“并”都释作“並”,对新简“并、並”二字的处理体例不统一,有将“并”字释作“並”的,也有将“並”字释作“并”的。[6]研究居延汉简的学者多以《合校》和《新简》为底本,所引用的简牍出现“並”字时,或者旧简释文材料作“并”,而保留《新简》中的“並”;或者将新旧简中的“並”都释作“并”。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研究者对居延汉简中这两个字关系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清楚,有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调查时,对于旧简材料,我们将《合校》中的所有出现“并”字与《甲乙编》的图板一一核对,《居延汉简补编》补充的材料则参照《集成》释文;新简材料以《新简》释文为参考,将《新简》释文中出现的“並”、“并”字与图板逐一核对。
並
居延汉简“並”字共出現117次:旧简52次,新简65次。“並”使用情况如下:
一、人名用字有100例。
除李振宏、孙英民先生《居延汉简人名编年》中提到的神爵年間的甲渠令史並,建昭年间的令史並,河平年间的[王]並,元延年间的萧並,元寿年间的並,元始年间的垣並,元始年间的並,天凤年间的並,王莽时期的张並,周並,郭並,徐並外[7],还有时代难以判断的74例。举例如下:
(1)制虏燧长周贤……,子使男並年七用谷二石一斗六升大。27.4(简号为阿拉伯数字的,均为《合校》编号)
(2)一事一封,七月辛丑令史並封35.11
(3)责钱善食,馬並曰:诺。即持程书因细君取马及责钱五千。35.12,135.21
(4)甲渠官张並印,六月丁酉门卒同以来55.19,137.1,254.20
(5)当阳里唐並年十九长七尺三寸黄黑色,八月辛酉出。62.34[5]
(6)千人令史居延广都里公乘屈並75.23
(7)第十候长忠将蕭並诣官三……123.24
(8)兼仓曹塞史並再再拜言肩水都尉府155.14B
(9)第十六燧长顾並已得七百一十,少三百九十180.38
(10)並伏地言:子夫囗囗甚苦,愿列前。193.11B
(11)武强燧長並持延水卒责钱诣官。231.28
(12)並、尉史鮮于惲自言囗……234.1(《甲乙编》无释)
(13)第一燧長趙並初除詣官287.22
(14)王並报萧次椠……×328.29A
(15)即当入王並一两粟当余为五百卅六石六斗六升大507.3B
(16)吕尚桼月重,一八月壬申自取,一桼月癸卯张並取。史监入脂谷桼斗五升,廪望桐队长傅育十二月食。EPT4.44(简号数字前有大写英文字母的,均为《居延新简》编号)
(16)……临利里董並年廿四……EPT4.60
(17)第卅一燧长孟並毋牛屎索大薪四囗不状囗EPT4.82
(18)子大男並EPT11.11
(19)……远候长並、城北候长充书言执……EPT40.153
(20)……並敢言之谨移官……EPT40.195
(21)武贤燧卒郭並见EPT43.71
(32)……孙並取鸡一只……EPT43.206
(24)付属广,与偃未曾言有怨,並迺三月丁巳旦诣候官,其夜人定时辅使燧卒张须EPT51.16
(25)……今遣並诣居延EPT51.574
(26)……卒朱並五月食二斛二斗二升少五月癸未……EPT59.182
(27)掾宣守属长书佐並EPT59.548B
(28)尉史並白:教问木大小贾谨问木大四韦长三丈韦七尺长二丈五尺毋椟渐EPT65.120
(29)止北燧长宋並EPF22.220
(30)居延守候董並EPC.17
(31)並叩头幸囗因言闻曼卿有诸……EPS4T2.112A
(32)、(33)寗並第三燧长寗並EPS4T2.130
(34)出粟三石三斗三升少给伏胡队长纂临五月食四月戊午卒成並取ESC.31
(35)……九石三斗三升少给孤山候长王並五月人马食ESC.48
(36)卒史淖並八月奉千二百ESC.82
此外“並”字人名还见于以下诸简:56.33;56.40B;73.13;73.14;122.18;163.20;163.21;178.24;181.6;188.35;215.3;240.24;249.8;336.23;339.11;350.62;EPT4.1;EPT5.11;EPT5.26;EPT5.250;EPT21.22;EPT43.298;EPT44.30AB;EPT50.67;EPT50.214;EPT52.278A;EPT52.620;EPT59.514;EPT59.533;EPT59.902;EPT65.33;EPF22.456;EPW.57;ESC.58;ESC.110A
二、地名用字有10例,“並山燧”9例,“並延里”1例。
(1)肩水候官並山燧长公乘司马成中劳二岁八月十四日,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武。13.7
(2)……二升少,廪並山燧卒贾延六月食177.15
(6)肩水並山燧长觻得成汉里王步光403.6
(7)昏时四分时乘胡燧长囗付並山燧长普,函行三時,中程。502.3(《甲乙编》作“並”,《合校》、《集成》无释)
(8)昭武骑士並延里苏宪十四562.23
“並山(燧)”还见于简182.28;349.11;387.5;433.25
《汉书·地理志》有“同並”,为县名。
三、用作时间副词4例。
(1)……囗有大众不去,欲並入为寇……108.20
(2)写移疑虏有大众不去,欲並入为寇。278.7A
(3)候长只、未央、候史包、燧长畸等疑虏有大众欲並入为寇。檄到,只等各循行部界中。278.7B
(4)……欲並入为寇,檄到……308.32
其中(2)、(3)为同一简的正反面文字。这四枚简都出土于瓦因托尼(通泽第二亭所在地),简文叙述事件相同,或为一次事件的纪录。
四、简文残缺,可能用作介词的有2例[8]:
(1)居延候官定居燧长王食告曰肩水吏逐亡卒,它毋所过邸,並河囗囗囗……41.35
(2)……並县索随车道东北……248.8
《列子·皇帝》:“使弟子並流而承之。”殷敬顺释文:“並音傍。《史记》、《汉书》傍海、傍河皆作並。”杨树达先生这种意义的“並”称作“方所介词”,用法与“旁”字相同。[9]
五、另有2例简文残缺厉害,“並”字意义不明。
……囗並52.11
……君囗等並囗……100.16
“”字当是在“並”字基础上繁化而成,居延漢簡“”用作介詞,共5例:
(1)何所来索南所奏虏……EPT8.15
(2)……卌余骑迹还塞南行……EPT20.21
(3)虏复塞EPF16.47
(4)亭但马百余匹,橐他四五十匹,皆备贺,塞来。EPF16.48
(5)……囗从南方来,塞到城北燧强劫略脱……EPF22.546
并
居延汉简“并”共出现47次:旧简20次,新简27次。[10]“并”字使用情况如下:
一、用作副词,有26例。
1.用于统计数量,与“凡”用法相近,有21例。
(1)凡并重廿斤一两半两。25.7A
(2)右凡卖雠并直二……52.59
(3)囗囗二人,并橐五囗85.10
(4)……里邴种已……月壬戌除已得河南……,已得都内第……,凡并直千……239.15
(5)、(6)凡肉五百卌一斤,直二千一百六十四,脂六十三斤,直三百七十八;脂、肉并直二千五百卌二。凡并直三千二百一十二,脂肉六百四斤。286.19A
(7)戍卒魏郡贝丘里杨通贳卖八布八匹,匹直二百卅,并直千八百卌。311.20
(8)二,贾六十;檠绳十四,贾廿八;萆一,贾廿;白苇三利,贾六。凡并直二百九十四……317.24
(9)……直卅,并直三百。EPT50.58
(10)凡并直六千五百一十二。EPT50.136
(11)第廿五燧卒唐熹自言贳卖白紬褥一领,直千五百,交钱五百。凡并直二千……EPT51.302
(12)……二匹直六百,韦绔钱少百,并直七百。EPT52.493B
(13)……囗利卒臧并直二百廿二。EPT53.103
(14)……四尺、下广丈二尺、深四尺,积卅二万一千卌八尺,秩程土并出人功四百卌一尺六寸。EPT58.37
(15)囗并用廿一人囗……EPT59.401
(16)……囗一,并直六百。EPT59.501
(17)……囗并直四……EPT59.858
(18)恩籴大麦二石付业直六千;又到北部为业卖肉十斤直谷一石,石三千,凡并为钱二万四千六百,皆在粟君所。EPF22.13-EPF22.14
(19)元寿二年十二月庚寅朔戊申,张掖居延都尉博、库守丞贤兼行丞事,谓甲渠障候言候长杨裦私使卒并积一日;卖羊部吏,故贵卌五。EPT59.548A
这种用法的“并”多出现在“直”前,共13例;“直”同“值”,“并直”即“凡直”。居延汉简“凡直”出现16例,其中“大凡直”1例(EPT40.76B)。“凡、并”同义可连用,居延汉简中“凡并”连用有7例。
汉代其它出土实物文献,如铜器铭文的鼎,有器有盖时或熏炉盖与底座铭文,在重量时都加“并重”二字。[11]东汉买地券、镇墓文,用來统计数量的范围副词,均作“并”,不作“並”。[12]如光和七年樊利家买地券、曹仲成買地券等。[13]
汉代石刻文字统计数量的范围,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材料也写作“并”,如《四川郫县犀浦出土的东汉残碑》:“奴、、生、婢小、奴生,并五人。”该碑刻统计数量的范围副词共出现4次,均作“并”。《漢代石刻集成·本文篇》曲阜徐家村畫像石題記:熹元年十月三日始作此臧堂,為相皆〔守〕丞,使工五萬,又食九萬,并直錢十萬。[14]
另有1例残简“凡已得并……117.42”,其中“并”可能用作统计数量的范围副词。
“并”用于统计数量,在传世文献中不多见,现有虚词辞典、古汉语语法方面的著作很少提及“并”的这种用法。
2.表示全部,与“皆”、“俱”用法相同。[15]有5例。
(1)……月来取,并取之127.13A
(2)……百七十,谨并劳付吏等145.12
(3)出小囗付丰,婴中有米七斗及巩中皆并遣丰,愿以宁卿印封之。287.15A
(4)并合和,以方寸匕……497.20
(5)戊失亡货,负。已失火囗……EPT11.6A……囗囗囗并毋以传……EPT11.6B
简497.20列举几种药物后,指出对这几种药物集中调和配制时用“并”,简EPT56.228句式与之相同,副词用“皆”:
……一分,栝楼、眯四分,麦丈句厚各三分,皆和。以方寸匕取药一,置杯酒中,饮之,出矢鍭。
“皆、并”同义,可连用,居延汉简“皆并”连用见于简287.15A。
《武威汉代医简》[16]记载的病方,凡涉及到多种药品同时调和配制时,多用“皆”字,有12例;或用“并”字,有2例;“并”、“皆”用法相同,且有的同简中或用“并”或用“皆”。也有“皆并”连用的,有7例。如:
治囗囗囗言方术方风细辛姜桂付子蜀椒桔梗凡八物各二两,并治合和以方寸匕先餔饭米麻饮药耳。治诸石出石血出血膏出膏泔出泔,此五皆同乐治之,姜瞿麦各六分兔糸石滑石各七分桂半分,凡六物皆治合以方寸匕酒饮日六七病立石即出。
3.用作时间副词,表示同时,有12例。
(1)令史三人,并居第二燧89.18
(2)……腆毋状,当并坐罪,当死……290.4
(3)臣谨案,令曰发卒戍田,县侯国财令史将二千石官、令长吏并将至戍田所。EPT51.15
(4)长偏斋事,并将车父卒董利……EPT52.167
(5)放毋状,当并坐,叩头死罪死罪。EPF22.201
时间副词“并”还见于简EPT6.89;EPT57.64;EPF22.264;EPF22.265;EPF22.278;EPS4T1.3;EPS4T2.105
当强调多个主体同时进行某种动作时,“并”便由范围副词的用法引申出了时间副词的用法。虽然“并”“并”都可以作时间副词,但“並”尤其强调时间上的一致性,而“并”对时间共时性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在一个大的时间段内共同行动即可,如上例(1)“并居”,例(2)“并坐”等。其中“并居”,居延汉简又作“俱居”(简),说明“并”的时间副词与范围副词之间关系的密切。
二、用作连词,有6例。
(1)今写所治亭别被兵籍,并编移书到。光以籍阅具卒兵。7.7A
(2)恩到觻得卖鱼尽,钱少,因卖黑牛,并以钱卅二万付粟君妻业,少八(万)。EPF22.10--EPF22.11
连词“并”还见于简EPT48.22AB;EPF22.24;EPF22.27
三、用作动词,有1例。
汉兼天下,海内并厕9.1C
此简为《仓颉篇》残简,阜阳出土《仓颉篇》残简也作“海内并厕”。
四、文意不明,有2例。
(1)书甚并武77.59A
(2)……五斗二升廿七分升廿六术曰并上下……126.5
“併”也当是在“并”字基础上繁化而成,居延漢簡“併”出現2例,用作範圍副詞。
(1)建昭二年八月庚辰亡過客居長安當利里者雒陽上商里范義。壬午實買所乘車馬,更乘騂牡馬,白。蜀車布併塗載布157.24A
(2)盡併匿吏……EPT52.649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居延汉简“並”、“并”的用法不同,而在它们字形基础上繁化而成的“”“併”也各自承担了“並”和“并”的部分意义。具体来说就是“並”主要为人名、地名用字;“并”用作虚词,主要用作范围副词。这两字同简出现时,尤其能体现出它们的这种区别。如:
元寿二年十二月庚寅朔戊申,张掖居延都尉府博、库守丞贤兼行丞事,谓甲渠鄣候,言候长杨裦私使卒,并积一日,卖羊部吏故贵卌五,不日迹一日以上;燧长张谭毋状,请斥免。府书案裦私使卒并积一日,燧长张。掾宣首属长书佐並。EPT59.548AB
释文排列顺序错乱,当重新排列如上。此简文是一份西汉哀帝时期的官文书,内容是张掖居延都尉博、库守丞贤兼行丞事因候长杨褒犯有私自使用戍卒为自己做私事、将羊以超过时价45钱的价格卖给部吏、不履行“日迹”职责,缺勤一天三项罪,而向甲渠鄣候请求“斥免”候长杨褒的一份报告。“並”、“并”同时出现在这枚简的正反两面,很明显“並”是都尉府书佐的人名,“候长杨裦私使卒并积一日”句中的“并”字,不是卒名,而是范围副词,与“凡”的用法相同。如:
卒苏汉癸卯日迹尽壬子积十日毋人马兰越塞天田出入迹凡积卅日。EPT43.32
居延汉简有“积一日”的记载:如“收降候长赏候史充国四月乙巳日迹积一日EPT58.17
其他文献中“並”、“并”共现,也体现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如:
(聖)【人】舉事也,闔(合)於天地,順於民,羊(祥)於鬼神,使民同利,萬夫賴之,所胃(謂)義也。身載於前,主上用之,長利國家社稷,世利萬夫百生(姓)。天下名軒執士於是虛。壹言而利之者,士也。壹言而利國者,國士也。是故君子卑身以從道,知(智)以辯之,以行之,責道以並世,柔身以寺(待)之時。……小夫得之以成,國家得之以寧。小國得之以守其野,大國【得之以】并兼天下。(《馬王堆漢墓帛書(壹)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十六經·前道》)
《居延汉简人名编年》在叙述元寿年间人名时引有该段文字,作者认为这段文字“居延都尉博、居延库守丞贤、候长杨褒、燧长张谭、掾宣、守属长、书作并等七人,同见于一枚纪年检”。[17]没有把“并”当作卒的人名,这是很正确的。
即使同是作为副词,“並”、“并”的意思也不同,“並”强调动作的同时性,“并”强调的是归总或同一动作涉及到不同的主体。例见上文。
不区分这两个字,有时容易引起对句子的误解,除上文已讨论EPT59.548AB简,我们再举几个例子。
以下二例中的“並”不用作范围副词:
第十候长忠将萧並诣官三……123.24
将,带领。此句不当在“萧”后点断,“萧並”为人名。
第十六燧长顾並已得七百一十,少三百九十180.38
此句“顾並”为人名,“並”与“凡”用法不同,“並已得”不是“凡已得”的意思。
以下二例中的“并”不是人名用字。
令史三人并居第二燧89.18
《甲乙编》、《集成》作“并居”作“並居”,此句如果标点作“令史三人,並居第二燧。”则“並”依居延汉简“並、并”二字的用法推测,有误认为人名的可能。
……囗見十七燧卒槐里常見
……長赵匡并十七燧,为吏卒载食EPT48.22AB
《集成》“并”作“並”。居延汉简“並”字人名多為二字,三字人名的,也作“並”。如:简178.24中的“张囗並”,敦煌汉简2031的“周生並”。“赵匡”又见于简71.6和EPF22.258,“赵匡”为第三燧长。该句“并”为连词,是一起的意思,“十七燧”后省略“卒槐里常见”,该简的意思是(第三燧长)赵匡与十七燧卒槐里常见一起为吏卒运载粮食。
以下二例中的“並”不用作连词。
谨验问守候长就辞:燧长垣並、卒梁不示坐常相婢亡越囗部塞天田。133.11
“垣並”又見於簡163.20,“垣並”為人名。
即日候长芗良、傅育、並妻、业责已决,遣。EPT4.1
《集成》“並”作“并”。此句“芗良、傅育、业”均为人名,“並”為人名用字,不是連詞。通过相关简EPT4.44,EPT4.46,可知“並”即“张並”,“业”即“常业”。
與居延漢簡同是以屯戍类文书为主的敦煌汉简,“並、并”的用法与居延汉简相同。如:
“並”用作人名的有“顿並、成並、孙並、周生並”等。[18]
苟当事宜此所谓权也,然则不澹饥饿並至,必且为忞累敦煌171(时间副词,释文误作“并”,《汉书·景帝纪》夫饥寒並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
并力,今以鄯善为恶……416(动词)
敦煌悬泉汉简人名也用“並”字,如:I0114④:82“李並”,I0112②:112“马並”。范围副词用“并”字。如I0309③:237;“并”表示范围,如:博望候言,羌王唐調言并發兵在澹水上。(II0216(2):80)。[19]
尹湾汉墓《东海郡下辖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记载了130余人的人名,其中有“厚丘右尉周並三月五日市材”,人名也用“並”字。[20]
法律性比较强的文献,如张家山汉墓竹简范围副词7例,均作“并”。表示相加、合并、并拢义的动词均写成“并”,时间副词1例作“竝(並)”。[21]这与居延汉简中的情况是相同的。如:
大(太)白入月,营(荧)入月可以战,日月竝(並)食可以战,是胃从天四央(殃),以战必庆。(盖庐)
吏讯氏,氏曰:主新黔首籍,三辈战北,皆并居一笥中。(奏谳书)
并三人出钱数以为法,即以四钱各乘所出钱数,如法得一钱。(筭(算)数书)
汉代两部重要史书《史记》和《汉书》中《史记》“並”不用作人名,《汉书》有“何並”、“並”、“逯並”、“阳並”、“赵並”、“樊並”和“关並”,人名皆作“並”字。《汉印文字征》有路並、五威將焦掾並、夆並、杨乐並、赵並、玉並等。[22]
“並”是“竝”的隶变结果,《说文》“竝,併也。从二立”。邵瑛《群经正字》:“今经典作‘並’,隶变。”“竝”和“并”甲骨文都已出现,这两个字最初都用作动词,“竝”像二人并立形,义为并排、靠着。《说文》:“并,相从也。从从,幵声。一曰从持二千为并。”像连接的二人相并立之形。段注“合也,兼也。”《广雅·释言》:“并,兼也。”居延汉简“並”表示时间上的同时发生,“并”表示范围上的总归或动作涉及多个主体,它们的这种区别都是由这两个字的最初的动词意引申而来的。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统计了先秦两汉时期几部重要的传世文献和出文文献中“並”、“并”二字的使用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以上统计材料既有传世文献,又有出土文献。传世文献从先秦到汉代,既有诸子论著,又有儒家经典。出土文献既有口语性、时代感强的材料,如居延汉简,买地券、镇墓文等,也有用语较为规范的官方法律文献,如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目竹简等;还有出土的典籍。调查的材料涉及面广,所以所得出来的结论应该比较可靠。
从上面的统计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並”和“并”不管是作动词还是副词,意义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很少相混,概括起来讲就是:“並”侧重于并列、等同,及强调时间上的同时发生;而“并”侧重于合并、兼并以及范围上的全部。这与它们最初的文字形体是相符合的,它们的副词意义均在动词意义的基础上引申而来,动词“並”强调动作并列、并排,“齐头并进”,引申出同时性;动词“并”强调兼并、合并,引申出副词,强调范围的全部,归总,作范围副词;在范围副词的基础上又進一步引申出時間副詞的用法。介词“並”与“旁”同义,表示沿着的意思,也是由动词的“并列义”引申而来的。由“”“并”
不管是动词还是副词“並”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当副词“並”不强调时间上的同时性时,便可表范围上的全部义,而范围副词“并”所涉及的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当其强调多个主体同时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时,也可以作时间副词。《史记》、《汉书》中“並”、“并”二字混用的情况渐多,以至到了敦煌文献“並”除了作动词,表“比并”、“等同”讲外,作副词,表示范围上的“全部”、“皆”、“共”之义,则占了绝对多数。[23]
裘锡圭先生指出:“汉简经常使用通用字。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两个相通用的字本是不同的字,只不过在某种或某些用法上彼此可以相通用而已。考释者往往把汉简里的通用字直接释为本字或一般人所熟悉的通用字。严格说,这样做是不妥当的。”[25]
居延汉简的“並”的“并”是有区别的,我们认为这两个字应该分释。
参考文献:
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54
向熹.诗经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李运益主编.论语词典[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崔立斌.孟子词类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王延栋主编.战国策词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张双棣、殷国光、陈淘.吕氏春秋词典[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李杰群.商君书虚词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姚孝遂、赵诚.殷墟甲骨刻辞类纂[M].北京:中华书局,1989
张玉金.甲骨文语法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岗秦简[M].北京:中华书局,2001
湖北省荆州市周梁桥遗址博物馆.关沮秦汉简牍[M].北京:中华书局,2001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银雀山汉墓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篇10
思考之一:欣喜
第一,创新机制,增加就业
国资造林是在一种封闭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单一,机制僵化,投资主体是国家,收益主体不明确,责权利不统一,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民资造林是在开放的模式下运行的,形式多样,机制灵活,投资者同时也是收益者,责权利高度统一,真正做到了栽者有其责,管者有其权,投资者有其利,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物。市场运作模式有农户联合开发,股份制合作,公司+农户+基地,这些模式极大丰富了国家投资造林模式。以前,国资造林是国家投入苗木,给予一定补贴,农民应政策要求筹工筹劳进行造林,没有得到现金报酬,而遥遥无期的林木收益是农民不敢提前消费的。现在,民资的投入,绝大部分资金用于雇请工人烧山炼荒,开垦整地,栽植苗木,抚育管理。这些劳动既解决了一部分赋闲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使这部分人收入多起来了,促进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为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推波助澜。民资造林走出了一条蜕变之路。
第二,引进资金,突破瓶颈
从外地情况看,广东省54万中小企业投入资金23亿元,投资造林53.8万亩,武汉市民资投放10亿元,造林面积10万亩,山东、江西、福建等省民资也纷纷进入造林业,整体引进资金动辄上亿,造林面积以万亩计。从我县的情况看,石株桥乡罗剑平的鑫源公司,投资180万元造林;堡面前乡浙江籍老板盛立民投资150万元造林;黑田铺乡许军和投资80万元造林;野鸡坪镇尹聪求投资50万元造林;仙槎桥镇贺秋吾投资200万元造林;牛马司镇莫海华投资50万元造林……在此不一一例举。这些资金的加入,改变了国资造林唱独角戏的格局,以有余补不足,破解了制约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民资造林是一种破围之举。
第三,形成规模,凸显效益
公司投资造林万余亩,个体老板投资造千余亩,农户投资造林数百亩者,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广东、武汉等地民资造林根据统计数字显示占总造林比重的80%,民资造林数量之大,规模之巨,声势之隆由此可见一斑。我县民资造林也占造林比重的40%,对这些民资造林的调研结果表明,无论是整地质量和栽植质量,还是管护措施都优于国资造林,早成林、早见效这是勿庸置疑的。据《武汉民资造林改变市民生活》网络报道,华盛顿椰果、加拿大海枣、五星枇杷、梨枣、蝴蝶兰等过去极少见到的稀有水果、花卉,如今江城比比皆是。我县民资筹建的堡面前的万亩竹海、双凤的千亩高山玫瑰也初具规模,徜徉其间,仿若鱼游碧波、蜂戏花海。民资造林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态文化需求。民资造林造就了果香十里,蝶舞花间的盛况。
思考之二:隐忧
第一,投资的趋利性
资本市场的运作,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而投资造林,当然也不例外,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那么投资者造林首选目标一定是投资见效快、资金运作周期短的经济林、药材林以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这就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趋利性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生态建设需要长期不采伐,不遭破坏的森林体系来支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只减不增的,由于民资造林的狂热,生态建设用地势必减少,形成矛盾的焦点---民资造林与生态建设争地。这种担忧决不是空穴来风和危言耸听,如广东开平,民资造林正在搞圈地运动,惠州天邦农林公司承包土地面积达160万亩,都是种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造成地力破坏、林地有价无市。一种局面产生了,投资者为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建设。
第二,投资的盲目性
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获取市场资讯不足,无法科学预测市场动态,盲目跟风投资,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产品滞销,可能无法获利;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对林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后期投资无以为继,做成半拉子工程,无法确保投资收益;一些投资者,对林业火灾、冰灾等自然灾害认识不足,一旦遭遇,血本无归;一些投资者对林业政策法律钻研不透,把握不准,致使到期林木无法采伐,不能变现获利。这又引发了一个矛盾,投资的盲目性与收益回报之间的矛盾。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不乏前车之鉴,典型个案有“万里大造林案件”、“重庆造林大户胡长明的捐林困境”等。投资者倘若不幸碰上上述四种情形之一,不但利益无法保证,甚至投资也无法收回。另一种局面又产生了投资造林积极性将严重受挫,一些意向投资者也将望而却步。
思考之三:殷盼
第一,立法规范,加强监管
首先,民资造林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日常化,营林造林规模化,经济效益巨大化;其次,民资造林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再次,随着民资造林比重增加,注入资金越来越庞大,资金运行需要专门机构监管。从民资造林上述特点和发展趋势看,亟需法律调整和规范,是一种现实需要,但遍查法律典籍,无片言只语涉及民资造林,民资造林无任何法律可依、无任何法规可循,法律严重滞后。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立法,从法律上对民资造林投资利益依法保护、投资行为依法规范。建立监管体系。建立土地资源监管体系,对土地资源实施监管,促使投资者合理利用、合理开发,确保生态建设用地;建立资金运行监管体系,对资金使用实施监管,促使资金公开运行、安全运行,确保投资者利益。
第二,政策扶持,积极引导
一是确权稳心,尽快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明确四权,让投资者吃上定心丸。二是搭台唱戏,建立产权评估交易中心,为投资者搭建平台,保障林地依法流转,集中经营。三是按编核拨,民资造林参与经营方案编制,到采伐期后,优先下拨采伐指标。四是信贷支持,制定信贷支持政策,投资者可用自己的林业产权进行担保,申请银行贷款,解除中小投资者资金周转不灵问题,避免半拉子工程。五是税费优惠,制定税费优惠政策,对投资者减免部分税费,减征或免征林业规费。六是投保降险,保险行业设立林业险种,准予林木资源入保,规避林业火灾、冰灾、病虫灾害等损失,降低经营风险。七是生态优先,对投资营建生态林的予以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享受生态林政策,成林后拔资奖励。通过这些措施,积极引导投资者投资生态建设。
第三,科学规划,优质服务
林业部门要提前介入,科学规划。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划定生态林建设区域,经济果木林建设区域,商品用材林建设区域,工业原料林建设区域等,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林业部门要竭力谋划,优质服务。提供规划设计服务、生产技术服务、科技推广服务、优质种苗服务,以优质服务促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投资。林业部门根据产业政策发展方向指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