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七条细则十篇

时间:2023-05-05 18:17:03

沪七条细则篇1

考勤管理实施细则一为进一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优化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注册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报到注册者,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第二条 学生上课、实习、劳动、军训、社会实践等都应当实行考勤,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按规定请假,否则以旷课论处。凡未请假、请假未经批准超过两周不注册或未请假、请假未经批准、未批准超过请假期限连续两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三条 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离开南宁市区外出活动,以及晚间因故不回校住宿的必须办理请假手续。

第四条 因故不能按时上课者,需提前请假。因特殊原因不能提前请假者,应电话向任课老师(班主任)口头请假,并事后补假。

请病假者应提供有资质医院的诊断书及建议休假的证明,因公请事假者应提供有关证明,因私请假者应写明理由及请假时间。

第五条 学生经选拔代表学校参加文体、科技等比赛活动而不能上课必须请假的,应由组织单位按照相关要求出具请假证明,并协调办理请假手续,学生应及时按要求向任课教师出具请假单及证明材料。

第六条 学生请假期满必须办理销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

第七条 学生考勤工作由任课教师、班主任、班干部协同进行,专任教师全面负责上课、实 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纪律考勤工作,班主任、班干部负责其他环节的考勤工作。学生考勤一律记入各班考勤本。

第八条 学校正常上课时间,学生旷课按学生应选课程的实际授课时间计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每天按5学时计算。

第九条 请假时间在一天以内的由班主任批准;请假二天(含二天)以上一周以内由班主任签署意见,并注明去向、家庭地址、个人和家庭联系电话,由学院学生工作组审批,并登记备案;请假一周以上由学院学生工作组审批,报学生工作处备案(经批准的假条由审批部门存查)。

第十条 学生宿舍实行寝室长晚点名制度,学生应在每天23︰30以前回宿舍就寝。在23︰30以后不回校住宿的,寝室长或宿舍成员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应向学院学生工作组报告,并设法查明学生去向。

第十一条 学生因病经有资质医院诊断,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或一学期请假、缺课超过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须办理休学手续。

第十二条 违反以上考勤规定者,学校将根据《广西大学学生处分规定》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学生工作处、教务处负责解释。此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相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考勤管理实施细则二(一)考勤范围

凡在职在编人员,一律纳入考勤管理的对象范围。全校党政干部、教辅、工勤人员一律实行坐班制,按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上下班,寒暑假期间根据本单位实际安排轮休。教师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可不实行坐班制(不含在试用期、见习期内的教师,下同),但对学校、单位统一要求的集体活动要进行考勤,并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

劳动合同制聘用人员按照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考勤要求

学院、部、处、室为具体考勤单位,要明确一名领导分管考勤工作,并指定一名考勤员。考勤员须认真做好每月的《缺勤情况汇总表》(见附件二)的记录,已备检查。

(三)旷工及处理

1.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按旷工处理

(1)未经批准私自离开工作岗位、或虽请假未获批准、或请假期限已满未办理续假手续、或续假未批准,擅自不上班者;

(2)一个月内迟到或早退累计超过5次按旷工1个工作日处理。

2.处理办法

(1)按旷工天数扣发本人工资,校内岗位津贴部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并由所在单位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2)凡连续旷工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做辞退处理。

五、其它规定

(一)后勤管理处、附中、各场厂和财务独立核算单位,可依据本办法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考勤管理办法并报人事处备案。

(二)接受审查或调查人员不能正常到岗工作,在审查或调查期间暂时停发工资、校内岗位津贴等一切待遇,待结论明确后再做处理。

(三)各类假期(除寒暑假)一律不得合并使用。

(四)探亲路费的报销,根据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办理。

(五)职工在病假期间,参加会议、学习文件、参加政治学习等是一种政治活动,不能视为恢复工作。

六、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考勤管理实施细则三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明校纪校规,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规范考勤与请假制度,结合学校的相关政策及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适用范围

第二条 本制度用于学校所有职工,包括处于试用期内的职工。请假类别涵盖休假,包括事假、病假、产育假、哺乳假、婚丧假、探亲假等。因公出国(境)应按学校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办理报批手续。出国(境)时间在三个月(不含三个月)以上者,还需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并明确社会保险金的支付办法。因公国内出差应向本单位办理请假手续,在批准时间内视作工作时间。

第三章 考勤管理

第三条 考勤工作由分管人事的院领导负责,综合与信息办公室兼管考勤工作,及时做好职工考勤统计、登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工资、津贴分配及学年度考核的依据。

第四条 关于旷工的处理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旷工论:

1.未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

2.要求请假未经批准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

3.准假期满(包括事假、病假、探亲假、婚丧假、产育假等),无申请理由或申请续假未经批准而未按时到职者;

4.请假理由经查明是编造假情况欺骗部门的;

5.经教育仍不服从部门调动,拒不到新岗位工作的,或无理拖延超过报到日期者;

6.未经学校批准,擅自与部门签订留职停薪等各种协议而离开工作岗位的。

(二)一个月旷工三天及以上者停发当月工资。

(三)旷工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以内累计超过三十天者,予以除名。

第四章 请假程序

第五条 请假一天及以上需填写请假单,注明请假种类、假期、时间、事由、工作交接事项,经部门领导审批,于综合与信息办公室存档。

第五章 请假类别及规定

第六条 事假相关规定

(一)正处职干部(含正处职)请假,须报请主管校领导批准。副处职干部请事假七天以下者,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七天以上者,需报请主管校领导审批。

(二)处职以下各类人员请事假的批准权限:

1.请事假七天以下(含七天)的,由所在部门领导审批;七天以上的,经本部门同意后,报学校人事处审批。

2.因私出国(境)请事假的,经本部门同意后报学校人事处及主管校长审批。因私出国(境)期间,其本人的工资、福利待遇按《同济大学出国(境)人员工资、津贴、社会保险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处理。

3.若因配偶、直系亲属病重、病危住院,确需本人陪住的,经批准,在七天以内(含七天)可不计为连续事假和累积事假,但要计入考勤,以便考核。

(三)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1.事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按沪人(1992)24号文、沪人(1994)46号文处理。

2.当月事假累计五天以上(不含五天)的,扣发本人当月校内岗位基础津贴,并按比例扣发当学期的业绩津贴。

第七条 关于病假

(一)请病假须向所在部门提交就诊医院开出的病假诊断书,在得到认可后方可休假。病假第七个月起为长病假,凡休长病假的经所在部门认可后,还应将相关材料报人事处劳资科备案。对长期病休后要求恢复工作者,须提供就诊医院签发的复工证明书,经本部门认可,报人事处审批后,方可复工。

(二)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按沪人(1994)46号文、国发(1981)52号文处理,具体规定如下:

1.工作年限不满十年者,连续病假满两个月,从第三个月开始发给本人工资的90%;连续病假满六个月,从第七个月起发给本人工资的70%。

2.工作年限满十年及以上者,连续病假满六个月,从第七个月起发给本人工资的80%。

3.因工负伤者,医疗期间工资照发。因肇事(交通或打架等)受伤者,在休养期间停发工资。被伤人的工资、医疗费经公安、保卫部门裁定后按裁定意见处理。

4.当月病假累计五天以上(不含五天),十天以内(含十天)的,扣发本人当月校内岗位基础津贴50%;当月病假累计十天以上的,扣发本人当月校内岗位基础津贴,同时按比例扣发当学期的业绩津贴。

第八条 关于产育假

(一)请产育假,须向本部门提交就诊医院开出的产育证明书,并将相关材料报人事处劳资科备案。

(二)女职工产假、节育、绝育、人工流产、哺乳假等假期均按上海市政府1990年36号令、1996年第34号令、沪府发(1981) 64号文、沪计生委办(92)字第21号文执行,具体规定如下:

1.女职工产假:顺产假三个月,其中产前假十五天。难产增加产假十五天;晚育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若产假正值寒、暑假期间,其产假分别顺延。

2.女职工做绝育手术的,可休假三十天;男职工做绝育手术的可休假十五天。

3.妊娠三个月内自然(人工)流产的,可休假二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人工流产的,可休假一个月;妊娠七个月以上早产的,按正常产假处理。

4.人工流产术后放节育环的可休假二十五天;因各种原因取节育环的女教职工,术后可休假五天。

5.晚育妇女,从确诊怀孕之日起,怀孕期间可根据医院有关规定进行门诊

定期检查,检查时间视作工作时间。

6.对抚育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在每班工时内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哺乳时间为三十分钟;多胎生育者,每多一个婴儿,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两次哺乳时间也可合并使用。

7.未婚人工流产,非婚或计划外生育期间均不得享受生育假待遇。

8.符合计划生育的妇女分娩后,配偶可享受三天护理假。

(三)产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产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按同人(20xx)203号文处理;放、取节育环、班内哺乳及配偶护理休假期间按公假处理,工资照发。

第九条 哺乳假批准权限及请假程序

(一)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分娩的,产假期满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生育第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哺乳假为六个半月;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哺乳假为三个月。确因有特殊困难,要求继续请长产假的,如条件允许,可酌情延长,但不得超过一年。

(二)哺乳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正常哺乳假期间工资按本人工资的80%发给。长产假期间工资按本人工资的70%发给。长产假期间视作事假处理,不作为考核期。

第十条 婚丧假批准权限及请假程序

(一)教职工请婚丧假,须向本部门提出申请,由本部门领导审批。婚丧假期按(1980)劳总薪29号文、沪府办发(1987)17号文、沪劳资发(1987)130号文处理,具体规定如下:

1.婚假:给假三天。晚婚者(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可享受婚假十天(连续使用)。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2.丧假:教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养父母及公婆、岳父母去世,办理丧事可请假三天。外埠路程根据实际需要,另外加算。

(二)婚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

在婚丧假和批准的路程假期间,视作工作时间,途中车船费自理。

第十一条 探亲假批准权限及请假程序

(一)教职工需请国内探亲假的,须报校人事处劳动工资科备案。根据沪府发(1981)30号文、沪府发(1981)32号文、沪人(1994)31号文规定,学校教职工应利用学校寒暑假期间探亲。

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

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每四年给假一次。

(二)教职工出国(境)探亲访友

1.凡系归侨侨眷、台胞台属、港澳同胞眷属的教职工,其探亲会亲待遇均按劳人险(1993)16号、侨政字(1983)第066号、劳人险(1984)13号、(1982)侨政会字第011号、(1983)侨政会字第007号文规定执行。

2.公派出国(境)留学的教职工在国外留学(攻读学位)期限满一年以上者,其配偶出国探亲,探亲假一般为三个月(含寒暑假)。期间待遇按国发(1986)107号文件规定执行。

3.公派出国(境)留学的教职工字国外留学期限未满一年者以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其配偶出国探亲不享受探亲假待遇。需出国(境)探亲须以事假处理,假期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可续假一次,续假时间不超过原请假时限。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二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均按学校其他制度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执行。

沪七条细则篇2

上海市应届生落户打分细则: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进沪落户标准分72分通知7大要点

一、引进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紧缺急需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是加强人才强市,培养和集聚各类人才的重要措施,对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市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和用人单位要从保持和增强上海人才优势出发,认真做好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为吸引优秀人才进沪就业营造良好环境。

充分发挥居住证和户籍吸引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服务,强化以积分制为主体的居住证制度的主渠道作用。优先满足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紧缺急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落户需求。

二、为了保障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沪就业创业的合法权益,各用人单位应按照《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附件1)和《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附件2)的要求,及时为本单位录用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办理进沪就业的相关手续。用人单位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时,不得在协议中规定毕业生如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则与其解除就业协议等相关内容。

三、严格规范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管理,用人单位须作为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及居住证积分申请的主体,不得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其他单位、个人申报。中介机构派遣人员不属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四、相关主管委办局、在沪央企、市属单位、部分区县等申请材料受理经办的机构(以下简称受理经办机构),要认真审核下属(辖)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并在5月10日前提交《受理经办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

五、相关主管委办局、总部在沪央企、区县、市级及以上开发园区要结合20xx年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20xx年5月20日前,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推荐引进非上海生源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以正式公文报送),并填写《20xx年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推荐重点用人单位情况登记表》(附件4)。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根据20xx年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实际需求予以研究认定。对于20xx、20xx、20xx年重点用人单位退工率较高的,20xx年将不再认定为重点用人单位。

六、各高校要认真做好20xx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相关政策和具体手续办理方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引导毕业生到本市重点用人单位、重点领域就业,并认真为其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鉴证工作。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管理,严格审核毕业生的有关材料,确保毕业生材料的真实性。市学生事务中心审核发现弄虚作假的,应取消毕业生落户申请资格,并向市教委报告。市教委将向有关学校通报情况并督促学校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申请人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承诺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弄虚作假,视情节轻重,暂停直至取消其申请资格,并将失信信息记入诚信记录。对已骗取的本市常住户口、居住证予以注销。对构成犯罪的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各受理点要根据《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切实做好受理及相关服务工作。

申请《上海市居住证》和居住证积分办法

一、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

(一)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统一办理领取《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手续。

外地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依据申领条件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领取《通知单》手续。

(二)《通知单》的第一联用于毕业生去用人单位报到,第二联用于办理《居住证》积分对应材料。同时,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为上海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出具去外省市落户所需的《就业报到证》。

(三)领取《通知单》受理截止时间为20xx年12月31日。

二、申领《上海市居住证》

(一)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其实际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置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领《居住证》。

(二)申办材料

申请办理《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当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1.《上海市居住证》申请表;

2.居民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

3.拟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住所证明:

居住在自购住房的,提供相应的房地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租赁住房的,提供由房屋管理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居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的,提供单位出具的集体宿舍证明。

居住在亲戚朋友家的,提供居(村)委出具的寄宿证明。

4.期限为6个月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复印件(验原件)以及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

三、申请居住证积分

(一)已持有居住证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申请积分的,可通过互联网登录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模拟估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委托用人单位向注册地区(县)人才服务中心申请积分。

(二)持证人和受委托的用人单位须提交的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包括:

1.持证人有效期内的《居住证》;

2.《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申请表》;

3.劳动(聘用)合同;

4.承诺无违反国家和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材料;

5.承诺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材料;

6.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团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证书等)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和磁卡。

除上述积分申请基本材料外,持证人还应提供《居住证》积分指标项目对应的材料。《高等学校毕业生进沪就业通知单》可作为应届毕业生积分指标的对应材料。

四、其他

不符合本办法申领条件的,可至本市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规定办理居住登记或以其他条件申请《上海市居住证》。

上海市应届生落户打分细则: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办法一、申办条件

用人单位是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直接落户的申办主体。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用人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登记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以及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且在受理截止日前一年(20xx年5月31日前)注册登记(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除外)、信誉良好的各类直接录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用人单位,如确需引进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须在20xx年5月10日前由其主管政府部门、所在区县政府或园区主管机构的人力资源工作部门,以正式公文形式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予以受理。

凡用人单位20xx年办理直接落户后毕业生已全部与其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对该用人单位20xx年提出的落户申请不予受理。

(二)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已与第(一)款规定的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直接录用协议);

2.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无违法违纪记录和行为;

3.应取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三)以下情况不属于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办本市户籍的范围。

1.中介机构派遣人员;

2.培养方式为委托、定向或在职培养的毕业生;

在职培养毕业生指在校期间有用人单位为其在上海市缴纳社会保险的毕业生(本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除外)。

二、申请材料

申请办理本市户籍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须由用人单位递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填写完整并签字加盖公章的《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户籍申请表》(含申请材料清单);申请表须在上海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网(以下简称就业创业服务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上填报后下载打印(申请材料清单将根据网上填报内容自动生成,须一并打印提交)。

(二)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个人信息表》(含学习成绩评定和学校推荐意见;表中所涉及学习成绩等级以相应绩点进行评定,学科(专业)代码与学科(专业)名称必须按照教育部相关学科(专业)目录填写,自设专业须填写上级学科名称和代码;表格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上下载)。

(三)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推荐表。

(四)填写完整并加盖公章的就业协议书(协议书如含有毕业生未能办妥落户手续将解除就业协议内容的,不予受理)。

(五)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单(按学期分列)。

(六)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教务部门或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复印件。

1.外语水平证书一般应在毕业生毕业学校或培养单位考点取得。所学专业属体育学类(一级学科)和艺术学门类的毕业生可免于提交。

2.计算机等级考试应由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文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门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须提供一级及以上证书,理工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专业学生须提供二级及以上证书。毕业研究生及艺术学门类、体育学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电气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免于提交。

(七)由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在其最高学历学习阶段所获奖项证书的复印件(验原件),包括以下:

1.校级以上(含校级)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受理截止日前尚未领到有关证书的,须提供发证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明,并在20xx年6月30日前提交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的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2.国际性、全国性竞赛(含: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以上奖项含地方赛区,不含专项竞赛)获奖证书。

(八)用人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非法人企业须另提供以下材料(已连续3年获准受理落户申请的,只需提交下述第4项材料):

1.上级法人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且注册资金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2.20xx年上级法人的自主招聘授权书原件(当年有效);

3.上年度在职员工在沪社保缴纳通知书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4.上年度在沪缴纳营业税或增值税税单复印件(用人单位加盖公章)。

(九)毕业生在本人最高学历学习期间获得发明专利证书,须提交专利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专利登记簿副本不受理),并须提供经学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就业工作部门在本校网站上公示无异议、由带教导师签名的书面证明材料原件(公示证明样表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上下载),落户申请人应为该专利首次申请时的发明人,不包含该专利首次申请后变更的发明人。

(十)在本市出资创办企业(不含股份转让、后期补注入资金的创业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应与其创办的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受理截止日前提出落户申请,并须提交以下材料:(其中1、2、5项须在提交落户申请材料时提交,3、4、6项可在20xx年12月20日前补交)。

1.公司非零注册验资证明,公司注册成立时间应于20xx年5月31日前;

2.由毕业学校就业工作部门盖章的《创业情况报告》及20xx年毕业生自主创业情况申报表(可在就业创业服务网下载);

3. 20xx年度内连续3个月所创办企业为员工(包括毕业生本人)缴纳社保单据复印件(验原件),如毕业生本人因户籍原因无法缴纳社保的,须提供其本人未在沪缴纳社保的证明;

4. 20xx年度内连续3个月所创办企业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或企业所得税税单复印件(验原件)及经营往来发票复印件(验原件);

5.所创办企业营业场所情况的相关材料:

如属自购房,须提交自购房产权证复印件(验原件);

如属租房,须提交租赁房屋产权证和租房合同复印件(验原件);

6.所创办企业营业场所缴纳的公用事业费单据复印件(验原件),包括水电、通信、物业账单等。

(十一)其他材料:

1.毕业生父母因 支边支内户口由上海市迁出的,须提供:

⑴由父母当年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因支边支内户籍迁出上海的证明;

⑵父母双方或一方支边支内工作经历证明;

⑶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2.毕业生父母双方户口已迁入上海市的,须提供:

⑴父母双方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由公证部门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3.毕业生已婚且配偶户口为上海市常住户口的,须提供以下相关材料之一:

⑴毕业生为博士毕业生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⑵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博士学历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⑶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硕士学历(或中级职称)的,须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结婚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结婚不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户籍进沪满3年,验原件)。

⑷毕业生为硕士毕业生的,其户籍在沪配偶为本科学历且结婚满5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⑸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博士学历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⑹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硕士学历(或中级职称)的须提供以下材料之一:

--结婚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结婚不满3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和聘任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被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户籍进沪满3年,验原件)。

⑺毕业生为本科或专科毕业生的,户籍在沪配偶为本科学历且结婚满5年的,须提供:结婚证书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验原件)、《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验原件)(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学位认证报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复印件(验原件),其配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或户口本复印件(验原件)。

除上述材料以外,如用人单位认为确有必要,可提交其他相关材料或有关说明。

三、申报流程

(一)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按以下流程申报:

1.各受理经办机构须在20xx年5月10日前向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交《受理经办机构基本情况及下属(辖)用人单位登记表》(附件3)。

2.各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登录就业创业服务网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相应受理经办机构。

3.各受理经办机构所属(辖)用人单位须备齐单位和毕业生的相关书面材料,由人事工作专员带好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至相应受理经办机构进行现场申报。

4.各受理经办机构确认相关网上填报信息和纸质材料一致,审核通过后,在网上提交相关申请信息并预约时间,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递交纸质材料。

(二)其他用人单位按以下流程申报

如用人单位无相对应受理经办机构,可登录就业创业服务网上的用人单位管理服务平台,在网上填报相关申请信息,核对无误后网上提交给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按照预约时间携相关纸质材料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现场申报。

四、受理期限

20xx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申请的集中受理时间为即日起至20xx年5月31日。

五、审核依据

依据《20xx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在就业创业服务网另行公布),对用人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予以评定。

【20xx年进沪落户标准分为72分】

六、受理单位、联系方式及结果查询

详见就业创业服务网,咨询电话:64829191。

沪七条细则篇3

展望四季度,虽然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明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十二五”规划具体实施细则的确定,新的投资机会正在孕育之中,部分基金仍然有机会抓住市场的结构变动机会,取得投资收益。

股票市场回顾

三季度A股市场震荡上行,各主要市场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9月21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收于2857点,上涨11.5%;上证综指收于2592点,涨幅8.1%,深证成指收于11211点,期间涨幅最大,为19.4%。

三季度市场走势窄幅振荡,结构分化明显。从盘面看,三季度A股市场延续窄幅振荡走势,结构性分化依然明显:中小盘股涨幅居前,而大盘股涨幅靠后。

近期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医药、食品饮料、旅游等稳定增长板块,主要受益于“十二五”规划中国民收入分配改革预期;2)航天军工、有色、钢铁等并购重组板块,政府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萧条行业整合重组是主要契机。但最近市场热点切换仍然非常频繁,表现出“散户行情”的特征。

相对的,房地产、银行、石化等指数权重板块却同期表现不佳。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以及可能引起的政策变化仍是压制其表现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经济增长仍处于下滑阶段,尽管我国PPI已呈回落态势,但CPI仍有上行压力,成为诱发加息担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粮食和猪肉价格上涨是主要的扰动因素,此外房地产市场的成交活跃,引发了市场对房价出现系统性上涨,从而招致更严厉调控的担忧,这些成为压制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

非货币开放式基金净值表现

受大盘带动,三季度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单位净值普涨,开放式基金指数亦随之上扬。期间中证股票基金指数和混合基金指数分别上涨14.2%和13.7%。若与沪深300指数11.5%的涨幅相比,基金指数涨幅高于沪深300指数的同期涨幅,两类基金均获得了正的超额收益。

三季度债券市场指数继续温和上涨,截至9月24日,中债指数累计上涨了0.73%。中证债券基金指数同期上涨3.58%,涨幅高于中债指数,主要是由于一些债券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包含了一定比例的股票、可转债等,抬高了债券型基金的整体收益。进一步细分,主动投资的偏股型基金中,开放式灵活配置股票型基金与稳定配置股票型基金平均单位净值涨幅分别为15.11%和13.51%。其余两类开放式混合型基金期间平均涨幅分别为14.05%和11.26%,而封闭式基金期间上涨了10.55%。

指数型基金和ETF三季度单位净值分别上涨8.72%和7.58%,表现不及主动投资基金。平均来说,低风险的债券型基金本期继续获得了正的投资收益,三季度单位净值的平均涨幅为3.69%。而保本基金和绝对收益型基金三季度涨幅分别为4.06%和10.73%,小于偏股型基金的平均涨幅。

交易所交易型基金(ETFs)表现

2010年7月1日至9月21日期间,在可比的12只ETF s中,净值涨幅和价格涨幅最大的均为华夏中小板ETF,该基金单位净值在此期间上涨了25.37%,价格上涨25.36%。

二级市场上,ETFs三季度共成交847.3亿份基金单位。单只基金中,仍以股指期货现货替代的主要标的――上证50ETF、上证180ETF和深证100ETF成交量较大。截至9月21日收盘,ETFs整体价格平均上涨9.11%,略小干净值9.93%的涨幅。

货币市场基金表现

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基金的万份基金收益平均为0.6178元,期间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1.9358%,分别高于上半年的0.5255元和1.5475%。在所有货币市场基金中,银华货币B基金本期表现最佳,它的期间平均万份基金收益为0.8508元,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2.7010%,均列同类基金首位。

封闭式基金表现

与大盘走势相似,沪深两市封闭式基金指数三季度震荡上行,截至9月21日收盘,沪深两市基金指数分别收于4186点和4947点,上涨8.1%和13.3%,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1.5%。

三季度封闭式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涨多跌少,今年6月30日以前上市的40只可比较封闭式基金中,除了瑞福进取下跌2.94%、估值优先价格持平之外,其余38只基金价格均上涨。三季度封闭式基金总成交量为401.7亿份,日均成交量为6.8亿份,低于今年上半年8.1亿份的日成交量,交易活跃程度下降。

三季度沪深两市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上升。截至9月17日收盘,封闭式基金整体折价率升至15.85%,到期期限超过3年的长期基金折价率为17.05%,到期期限不足3年的短期基金折价率为9.72%。

截至9月17日,传统封闭式基金26只,其中5只基金折价率均落在20-30%,17只基金折价率落在10-20%之间,4只基金折价率在10%以下。创新型封闭式基金18只,其中9只溢价交易,其余9只折价交易。

四季度基金投资策略

展望四季度,虽然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但随着相关政策的明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十二五”规划具体实施细则的确定,新的投资机会正在孕育之中,部分基金仍然有机会抓住市场的结构变动机会,取得投资收益。

在未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确之前,建议基金投资者在战略上对系统风险有所控制,可以在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基金或其他固定收益特征基金。

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中,选择投资范围宽泛、近期投资策略攻守兼备,组合中以消费类为基本配置,以较小比例配置进攻性股票的基金。

指数型基金中,全市场指数基金未来收益预期仍不乐观,而中小盘指数由于前期涨幅过大、目前估值过高而累积了较大风险。四季度对中小盘指数基金的投资需要谨慎。

沪七条细则篇4

发起淞沪会战的缘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日主要军事行动集中在华北平津地区。起初,日本预期会迅速停火,并获得更多的中国领土,类似于早先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和长城之战(1933年)。中国的公众舆论强烈反对任何进一步的妥协,而领导的国民政府也准备好打一场防御战争。认识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的一次大胆的挑衅,想要完全将河北、察哈尔、绥远等华北省份从中华民国政府分离出去,建立另一个满洲国。这使得蒋对日本行动的容忍(“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到了“最后关头”,除了打一场和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已经别无选择。

和他的军事顾问相信日军下一个步骤必定是从华北沿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南下,直插武汉,进占华中和华东。“八一三淞沪会战”是当时军政次长陈诚建议主动发起,以将日军主力从华北吸引到华中。当时军政次长陈诚从上海返回南京,向提出扩大沪战的建议:“敌如在华北得势,必将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驱武汉,于我不利,不如扩大沪战以牵制之。”陈诚在日记中记载了对此建议的回应:“一定打。”陈诚的理由是,自古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都是从华北南下黄河、长江,“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如倚仗机械化优势大举南下华北平原,攻占武汉,中国军队不但难以抵挡,而且国民政府和抗战物资也无法撤退到大后方进行持久抗战。不如主动进攻上海吸引日军,军可依托钢筋水泥建筑大量杀伤日军,并将日军主力逐渐引到华东稻田水网地带,使日军重装备难以运动、发挥威力。

南京军事委员会管理部代部长姚琮也曾向解释建议淞沪作战,“其利有五:指挥便利一也;集中容易二也;补给较便三也;江南多港湾不利于敌四也;易动列强感官,而得多助五也。”这个看似比较全面的战略决策,代表了当时国民政府对淞沪之战的主流判断。可惜此后实际作战中,几乎都未能出现对军有利的方面。

在外交方面,国民政府试图以上海为战争舞台,获取国际社会同情。中国驻英国大使郭泰祺曾警告英国外相艾登,“上海是英国在华利益的中心,如果中国在这里战败,日本将控制整个中国市场,因此中国作战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英国”。驻法大使顾维钧也主张,以上海之战正世界之视听:“毫无疑问,在上海前线许多精锐军队是要丧失的。问题在于,是运用这些军队坚守上海,从而在国外产生心理上的效果呢?还是后撤到一个偏僻角落进行战斗,这个地方不为任何人所知,也就不会有任何人表示关心,但是损失是相同的?全世界都知道上海在什么地方,战斗是为了什么。在上海集中了西方各国最大利益,西方人士将仔细阅读报纸上的战况报道,马上会得出印象。所以我们主张政府尽可能坚守上海一线。”就连当时的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也在回忆中说,当时对他坦言:“上海这一仗,是要打给外国人看看。”

同意陈诚、姚琮军事方面的判断,加上考虑上海为远东经济中心,还有租界,西方各大国有直接利益,如上海开战,西方大国必会干预,因此指示主动发起上海作战。

“围魏救赵”是否正确

这一“围魏救赵”战略是否正确呢?可以说是极大错误。就大战略而言,当时对中国最关键的是时间,因内战刚结束不久,国民经济正逐渐恢复(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战前最高峰),陈诚本人也正在负责利用进口武器装备50个国防师的计划(如与德国合作,用江西大余的钨矿石换取德国武器),在上海与日军大战则势必终止中国的抗战准备而仓促与日军决战。实际当时日本决策机构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对是否全面侵略中国摇摆不定,以参谋次长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不扩大派”暂时占了上风。石原为当时实力派人物,因当时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为皇族,只是挂名,军部实权在参谋次长石原手里。石原甚至主张:“断然将我华北全部驻军一举撤至山海关满华国界,然后由近卫首相亲自飞往南京与促膝交谈,解决日华间根本问题。”(《大本营陆军部》第1卷,朝云新闻社1974年版,452页)。日本外务省东亚局局长石射猪太郎也策划“日中邦交调整和停战方案”与“船津工作”。1937年7月底8月初,石原莞尔向日本陆军、海军首脑疏通,坚持“以外交手段收拾残局”。于是以石射猪太郎为主,会同陆军省当局人员,作出了日中“全面邦交调整方案”和“停战条件”。这个方案获外务省、陆军省、海军省三省一致同意,首相近卫文也立即表示支持。石射猪太郎把这一方案委托于设在上海的日本在华纺织同业会理事长船津辰一郎,让后者将方案秘密地透露给南京外交部亚洲司长高宗武,试探中方态度。8月9日,船津与高宗武在上海进行会谈,同日日本驻华大使川越与高宗武也作了一次会谈。

据这个日本方案,中日双方军队停战线划定为河北省永定河及白河右岸以东、以北各地区及察北六县为非武装地带,日军除战前驻屯军原有兵力外,新增部队一律撤退,中方则将中央军撤出河北省,实行停战,同时废除《塘沽协定》、《何梅协定》、《土肥原秦德纯协定》以及《淞沪停战协定》。所谓调整邦交,日方承认中国中央政府直接统治河北、察哈尔,撤销冀察政务委员会及伪冀东自治政府,日本对内蒙、绥远不加干涉,缔结中日防共协定及河北经济协定。中国则对东北的洲国予以承认或者默认,日方则考虑对华经济援助及撤废治外法权等等。

日本这个方案,是通过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换取国民政府对东北洲国的正式承认。国民政府本可利用此次谈判与日本周旋,尽量赢得更多时间。然而当高宗武返回南京时,“八一三事变”正好爆发。中国军队进攻上海日军后,石原莞尔被迫辞职,日本统帅机构决定全面侵华,可见陈诚主动挑起上海战事的失策。

就算当时国民政府对日本军部战略意图判断不明,可日军从华北大举南下就能发挥机械化优势?日本最强的是海军,日本陆军的主战兵器(比如坦克、装甲车、火炮、机枪、步枪)跟美苏德英相比都是烂货,战法也是一战水平的,火力不足美军同等单位的十分之一。日军曾试图北进,在诺门坎被尚未完成现代化换装的苏军打得骨碎肉糜、魂飞魄散,从此不敢再觊觎苏占远东地区,而是在日占东北大修特修永久性工事,一心固守,结果苏联打败德国后掉头东向,只用了二十四天就把中国东北的日军基本歼灭。避开日本的海空威力,跟日军在中国内陆腹地打陆战,特别是山地战,是中国军队的惟一正确思路。以中国地域之辽阔,建设之落后,道路之糟烂,桥梁之稀少,日军在大部分地区根本发挥不出那点摩托化机械化的机动能力,只能跟着中国军队拼步兵、趟烂泥、爬大山、涉水下河、埋锅造饭,肥的拖瘦,瘦的拖死。而国军主动在上海开战赢得了什么呢?长江三角洲是一个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向海突出部,是整个中国大陆战场上最有利于日本发挥海空优势的地区。日本航母游弋在长江口外,舰载机完全笼罩了整个战区,很多国军在开进中就被轰炸扫射垮掉了。上海更有一条水深宽阔的黄浦江,日舰从容驻泊开炮――一艘巡洋舰的火力就超过整个战区国军火炮力量,射程十几二十千米,有观测气球,有校射飞机,一次次准确的齐射把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直接炸碎在了行军路上、宿营地里、战壕边上和冲锋途中,打得国军“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所谓江南稻田水网限制日军作用也有限,日军正可发挥其海军优势,用舰艇溯长江而上,有力配合陆军行动,这一点正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不具备的。李宗仁力劝不要在上海这个不利的战场上豪赌,无奈总裁不听。冯玉祥说:“在上海战场上,一百里以外看著,半边天都是红的……我们的队伍每天一师一师地、两师两师地加入前线,有的师上去之后三个钟头就死了一半;有的坚持了五个钟头就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是个大熔炉,填进去就熔化了。”长三角两面临海,更给日军从海上调兵遣将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在正面僵持的情况下,日军以一部从南面的杭州湾登陆,顺利完成侧翼包抄,国军在即将被彻底包围的情况下,撤退变成了溃逃,逃散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只能派人在道路两边的残墙上用白灰刷上“XX师到江苏宜兴集合”、“XX师到江苏镇江集合”的字样,好让溃兵知晓到哪里去找部队。

淞沪会战战果评估

淞沪会战的彻底失败和完全崩溃,导致日军在长三角如入无人之境。本来在南京和上海之间还有两道预设防线:吴福线和锡澄线,经数年修筑,号称固若金汤。但是一来这两条防线都是豆腐渣,有的混凝土用手可以捏碎,机枪射口大如门窗,各个碉堡间无交通壕连接,机枪掩体积水达半人深而无法使用等等,质量比围攻中央苏区大搞堡垒攻势时修的碉堡都不如。二来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无人来守防线,有些尚完整的部队想进入工事,一找不到钥匙,二没有工事图纸,震惊吐血之余,只能放弃。于是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11月12日上海沦陷,11月20日苏州沦陷,12月8日镇江沦陷,12月13日南京沦陷,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重创中国,日本国民狂喜不能自禁,万人提灯上街游行欢庆。

淞沪会战国军先后投入的七十多万兵力伤亡三十多万,攒的精锐德械师基本报销,只换得四万日军伤亡。一起赔掉的还有中国的最繁荣的地区和无数百姓的生命财产。这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战果最大的会战,也是交换比最划得来的会战之一,反而是那些深入内陆的会战中日军遭到了挫折和打击,比如武汉会战时日军精锐部队在大别山特别是富金山陷于苦战就是例子。而在陆地上机动能力急剧下降的日军再也没有打出杭州湾登陆一举“打崩”长三角这样干净利落的行动来。

沪七条细则篇5

9月24日,微信公号“一条”的粉丝达到1010727个。那天早上,这个数字的截屏页面,呈浅绿色,如一道突如其来的闪电,点亮了整个微信圈,圈内的微信群几乎每一个都在议论此事,无不瞠目结舌——这个公号才存在十五天,粉丝已经突破100万!

著名的“罗辑思维”用了多少时间攀上了100万?至少一年。“吴晓波频道”开张100天,粉丝量是多少?仅24万。这是两个著名的记录,前者是微信公号野蛮生长时代的高度,后者是和平年代的自媒体标杆。如今,徐沪生以每天生产一条视频的速度,十五天就突破粉丝100万,轻描淡写地击碎了这些被视为常识的微信规律。一家著名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合伙人对我说,这件事情像是梦里才能发生,而且,比最遥远的梦境更加遥远。另一些人则明确地拒绝相信,有人在我的朋友圈里坚定地留言:买粉!绝对的!

我看到截屏后,同样惊倒。这事情太神奇,必须当面检验真伪。我立即约他吃饭,当天就吃。他爽快地赴约了,出现的时候,胡子拉碴,一脸沧桑,比一个月前见到那个人要瘦许多,眼里焦虑,步伐急促,手中仿佛握有砍刀,时刻准备四处搏杀。创业不易,中年文青一旦下海,基本都是这种屌丝马仔的模样。

寒暄与点菜,我们开始说起这件神奇的故事。他说,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9月初,“一条”公号开张之前,预告消息上线,吸引粉丝破一千;正式上线第一天,粉丝即破一万;此后像刘谦的魔术一样,每天都是见证奇迹的时刻,10万,20万,30万,直到破了100万。

那么,你觉得突破100万的原因是什么?

突然,很难总结。努力总结一下。那也都是事后诸葛亮。嚓,又不是事后一袋烟,快,总结一下。

就这样,徐沪生被我拖着,一起梳理“一条”。这个像麻将牌名字一样的公号,虽然号称“一条”,说起来却是千丝万缕。

从工作流程说起,《外滩画报》主编出身的徐沪生,创业后依然恪守自己的本行,每天专注于内容、内容,还是内容。选题从何而来?一方面,招募Lifestyle里的各类达人,另一方面,广告客户的创意合作业务(这个目前开始要价不菲)。

这流程中,徐沪生就是一个编辑部主任,确立主题,坐镇全局,麾下21个人,就像21根手指,由他直接指挥,拍摄剪辑、文字配音、美工技术,他事无巨细地介入每一个业务细节,一个标题可以改几十遍,一个图案细节可以上百遍。他的运营总监,就是微信公共号“睡前读首诗”的创办人,那个让几十万中国人每晚文艺地入睡的范骚年。

不用猜测,他们的合作过程,肯定会为文字和审美争论,就像是在诗歌创作时候斟酌字眼与标点。不过,我得承认,诗人们做出来的内容和版式,在汪洋大海的微信公号里确实独树一帜,既明快又丰盈,既朴素又妖娆,充满了文青情怀和小资情调。

他的产品分为九个大类,每一个起了很妖娆的名字,《隐世小店》、《城中潮客》、《达人厨房》、《郑在看》,等等。九大类别就有九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KOL(意见领袖),徐沪生通过各种关系打入这些领域的KOL群,有的是靠人情,有的是靠费用。人情,徐沪生半辈子新闻饭,积累了大量人脉,费用,徐沪生有千万级别的天使投资,非一般公号可比。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徐沪生使用了“广点通”——那个著名的腾讯精准广告平台。

圈内流传的一个版本是,徐沪生主要依托了“广点通”,所以效果惊人,不少人总结为,“一条”就是大手笔费用砸出的一个百万级粉丝的公号。这个说法流传极广,我想,因为这种解释比较理性,可以被理解、被理喻,也会让大家觉得自己与徐沪生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商、能力或者运气,而是金钱多寡的“基尼关系”。

对此,徐沪生沉思了一会说,广点通嘛,自然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更客观地说,效应来自多方面,譬如视频网站的导流,估计可以占到几分之一,而KOL的转发,作用虽然难以评估,但无疑是巨大的,连黄晓明、闾丘露薇都转发了。我理解他的说法,他的每一个粉丝的最终成本大约只有别人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这并不能用一个“广点通”来解释。一通分析之后,我总结,每一种成功的呱呱坠地,都有迎接它的特殊接生婆。总而言之,一条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水准,是核心优势;其视频定位,在微信号里绝杀大部分图文;其水准稳定,在视频网站里,绝杀大部分UGC。从这三个方面,可以尝试描述一条的内部结构:

1,典型的用户场景,这是定位。

徐沪生用平面媒体的思维方式来处理视频,组织上删繁就简,内容上干净简洁,调性上把握文化品位。在内容超级超级超级泛滥的社交媒体上,他的三分钟温馨视频,在夜晚的朋友圈上出现,文字、配音、画面都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安静下来,你看完了,便欣然分享。这是典型的用户场景。

我们都在问,什么样的内容会成为风潮?其实这并不是好看、实用、有趣、温情、励志那么简单的区分,而应该是,这条帖子,能不能体现转发者的境界和品味,也就是说,能不能提高你装逼的格调,这才是转发者的主要动力——因为,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总是把自己构建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每一个帖子都是让我们接近自己所期望的形象。“一条”成为风潮,正因如此。

2,典型的生产模式,这是能力。

21个人,应对九个栏目。栏目选题来自达人,免费(欢迎达人去报名),还有商业合作,收费(欢迎企业去合作)。这些栏目并不杂乱无章,而是保持统一的风格,这个风格由徐沪生来统一掌控和微调,还是典型的杂志模式,不是电视台的传统制作模式,但还是传统模式,是手艺活。这种手艺活能不能成功?看看高晓松和罗振宇吧。

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水准,是“一条”的核心优势。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徐沪生革新传统媒体生产的某种模式,持续生产好内容,是他的能力。我们可以嫉妒,但不能不服。

3,典型的渠道分发,这是运营。

直接人脉,九个领域的KOL,广电通,以及视频网站——徐沪生用这些渠道分发公号内容。因为是九个领域的累计叠加,所以用户基数很大,覆盖整个Lifestyle领域。如果分为九个公号,将如何?徐沪生说他们有过踌躇,没人知道神奇的微信会发生什么,也许一败涂地,也许会有九个二三十万。

推广中,徐沪生花了相当的金钱成本,这是其他人不及之处,确实,不花成本不会这么迅速,而速度是成功的基础。所以,有人说,唯一区别就是他有钱。当然,这话对,也不对。因为具体怎么花钱,如何根据每天的反馈调整,这些事情并不容易。他的广点通方案修改了100多遍。

那个叫魏武挥的人说过,没有运营的内容是狗屁(大意)。那个冯唐说,朱裳那姑娘虽美,摸不到手终究没意思(大意)。接触渠道是内容运营的关键,需要金钱铺路,人情垫背。这些,徐沪生都做到了。

4,典型的市场时机,这是战略。

徐沪生创业前学习了大量的视频内容,有N个G。其实,差不多水准的视频内容,在“一条”之前不能说完全没有,但是它们要么局限在视频网站,要么不能持续生产。在微信生态中,大手笔投资,高强度运营,保持水准统一,每天持续供应的Lifestyle视频产品,确实只此一家。从这个角度说,虽然微信公号已经红海如血,但是视频领域却散发着迷人的蔚蓝色,还属于野蛮生长的时代。这是运气和实力,徐沪生看到了,撞到了,牛逼了。

5,典型的企业需求+受众需求。

这世道,企业已经找不到合适的媒体去投放广告了,不知道如何找消费者了。企业现在满世界找KOL,或者通过社交媒体服务商找KOL,但是企业更本质的诉求是,接触到合适的客户。与此同时,网上遍地UGC,非常热闹,但是缺乏与中产阶级精神需求相匹配的优质内容,纸媒衰落,网媒太LOW,哪里有简洁、优质、清爽、可靠的内容供应?一条,其实是用优质的视频内容,满足了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的内容需求,获得了一批粉丝,同时获得为广告商制作视频软文的订单。一条与4A广告公司的区别是,一个有用户,一个没有,一个是静态,一个是社会化传播。

某种意义上,一条带有典型的传统媒体印记,它甚至可以视为一家杂志社。但是,杂志社就会有杂志社的逻辑与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审美疲劳,所以传统媒体常常改版刷脸。而在喜新厌旧以光速进行的微信上,“一条”必然要不断变幻身姿,才能青春常驻。逻辑上看,一条必须常有爆发点,才有高关注。这个是高晓松和罗振宇们同样遇到的问题,是所有专栏作者遇到的挑战,也是乐趣所在。

沪七条细则篇6

摘 要:长三角是推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贡献区,提高长三角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意义深远。产业空间布局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空间产业布局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区域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略。优化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应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宏观调控来引导。

关键词:产业布局;优化;长三角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10-0032-05

长三角空间范围一般定义为由“15+1”个城市构成的区域。这16个城市地域相临、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发展程度大致相近,由此组成的长三角可谓是典型的经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06年,长三角以约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和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9%的GDP,16个城市GDP增速均值达14.7%,比全国10.7%的经济总量增长值高出4个百分点。长三角名副其实地成为推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贡献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国内外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制约日益加深,如何继续保持长三角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产业空间布局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空间产业布局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区域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重要方略。而当前我国学者有关长三角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大多是从产业结构角度而很少从产业空间布局角度来分析,基于此,本文选取产业空间布局角度来探讨长三角经济增长问题。

一、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现状

研究长三角产业布局一般是研究产业在“15+1”个城市中呈何种分布状况及趋势。由于数据资料收集能力有限(有些城市统计资料不全或统计口径不尽相同),同时“15+1”个城市组成的长三角已占“两省一市”总量指标的绝对多数,因而此处用“两省一市”的总体数据来代替长三角数据。按照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的分类,我们选取第二、三产业中细分的44个产业进行测算。客观上说,长三角内部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子系统,经济上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这44个细分产业在区域内部都具有广泛的分布。但研究长三角产业布局的重点不是在于指出每个产业的具体空间布局或每个空间的具体产业布局问题,而是从这44个细分产业中提取属于各城市的主导产业及专业化产业,研究这些产业的分布情况。

区域产业专业化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它以劳动分工规律为基础,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在生产上拥有的特殊优势,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实现效益最大化。我们通过计算这一系数,同时比较各省(市)主导产业情况,为优化长三角产业布局作铺垫。设某省(市)某细分产业专业化系数为S,其计算公式如下:

S=某省(市)某细分产业总产值/某细分产业全区域总产值/某省(市)所有产业总产值/全区域所有产业总产值

其中,S∈(0,+∞)。一般来说,当S大于1时表明该细分产业在该区域具有专业化意义,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区域布局规模较大且较集中,S越大则表明专业化程度越高。根据上述公式,对2006年两省一市44个细分产业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可得各细分产业区域专业化系数值。为便于横向比较,我们分省(市)列出S值大于1的细分产业,并按专业化系数值大小排列得表1。

虽然2006年江苏制造业总产值为38950.6亿元,遥遥领先于沪浙(分别为17714.9亿元、26288.8亿元),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强势区,但从专业化产业数目来看(见表1),浙江专业化细分产业总数有20个,远远超过沪苏(各有10个),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成为长三角产业综合发展区。两省一市制造业专业化产业存在一定程度趋同但并不十分严重,其中沪苏、沪浙各有3个趋同,而苏浙有4个趋同。在建筑业方面,苏浙两省专业化程度较高。在第三产业方面,上海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与江浙两省相比优势显著,成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核心区。

在产业数量上,2006年江苏超千亿元总产值的细分产业数目最多,为13个,是上海(6个)的2倍多,比浙江(11个)多2个,可见江浙两省制造业强于上海;在产值规模上,江苏每个超千亿元总产值的细分产业产值均大于沪浙,可见江苏制造业规模效应较沪浙显著;在产业种类上,上海的6个主导产业江苏全有,浙江除黑色金属加工业外也全有,且都还处在江浙两省产业排名的前列(江苏的前七位、浙江的前六位),而江浙两省主导产业有9个相同,由此可见长三角主导产业也存在总体趋同现象(具体情况见表2)。

优化产业布局目的是提高产业的生存力、发展力和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提高综合效益(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等效益)。总体上把握好各省(市)的产业状况(产业种类、规模、专业化程度及主导产业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说也就明确了未来产业优化布局的方向和着力点。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的上述长三角各省(市)的专业化产业及主导产业就是长三角未来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重点。

二、优化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

长三角各城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和环杭州湾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显著。早在1970年代,法国城市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就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划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当前长三角确已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江浙为两翼的经济圈发展格局,沪宁、沪杭、杭甬铁路及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江河沿线和沿海地带已成为产业集聚和城市分布的主要轴线。近年来,长三角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软硬环境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显著,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投资和产业转移加速推进,同时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该区域转移,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将是长三角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的战略机遇期。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草案)中“一核六带”总体布局框架,结合长三角发展环境新变化,借鉴国际城市群产业布局的先进经验,优化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为:打造“一个核心增长极”、培育“四个次级增长极”、发展“八个产业带”。

1.一个核心增长极――上海

上海是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排头兵,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是全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中心。因此,要强化上海这个发展核心,全力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地位,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长三角内部受上海辐射较强的城市大体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杭州及宁波。

2.四个次级增长极――南京、杭州、宁波及南通

省会城市南京和杭州增长极效应显著,作为长三角次级增长极是毋容置疑的。即将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将使长三角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大桥大大缩短了沪甬、沪通以及通甬之间的距离,使得上海对宁波、南通的辐射能力大为增强。宁波作为全国计划单列和副省级城市,“十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日趋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将为其成为次级增长极打下坚实基础。培育和发展南通这个次级增长极不仅是优化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的需要,更是江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迫切要求。南通凭借其区位条件(濒江临海)、人力资本(劳动力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较高)、工业基础(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等优势自然而然将成为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区产业和资本向北跨江转移的最佳城市,必将发展为长江以北区域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3.八个产业带――沪锡宁、沪通宁、宁湖杭、通苏甬、沿江、沿海、沿湾、沿湖产业带

这八个产业带可分为沿线产业带和沿江海湾湖产业带两大类。在沿线产业带中:沪锡宁产业带,产业布局主要沿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沿江高速等,带状线路为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重点发展设备(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电气产品制造业、医药器械、轻纺工业、教育产业;沪通宁产业带,产业布局主要沿宁通铁路、宁启高速公路,带状线路为上海-太仓-常熟(跨苏通大桥)-南通,或上海(经沪崇江底隧道-崇海大桥)-南通-泰州-扬州-南京[或扬州(跨润扬大桥)-镇江-南京],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制造、纺织服装、石化工业、化纤纺织、通用设备制造、金属制品产业;宁湖杭产业带,产业布局主要沿宁杭高速公路,带状线路为南京-湖州-杭州,重点发展旅游休闲、房地产、现代物流、生态农业及食品加工制造业;通苏甬产业带,产业布局主要沿苏嘉杭高速公路苏嘉段、嘉兴至海盐高速公路,带状线路为南通-常熟-苏州-嘉兴-海盐-慈溪-宁波(甬),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皮革制品、电气器械、旅游休闲产业。

在沿江海湾湖产业带中:沿江产业带,产业分布于长江两岸,具体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以及上海的部分,重点发展石化、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物流产业;沿海产业带,包括南通、上海、宁波、舟山、台州等市的部分,积极发展新兴临港工业,打造沿海综合经济带,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石化工业、能源产业、木材加工、造纸和海洋产业;沿杭州湾产业带,产业布局主要沿杭甬铁路及高速公路、沪杭铁路及高速公路,带状线路为上海-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石化、设备制造、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电气器械、皮革制品、食品加工、旅游产业;沿湖产业带,即环太湖产业带,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的部分,重点发展旅游、房地产、环保、会展、研发、创意、动漫等服务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及其加工业。

上述一个核心增长极、四个次级增长极及四个沿线产业带的空间布局情形可见图1。

三、推动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体制机制最完善、科教文卫事业最发达因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不是简单的“15+1”个城市的长三角,也不是局限在“两省一市”意义上的长三角,而是我国华东地区的长三角,更是全国的长三角。因此优化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必须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专业分工和区域协作、空间集聚与区域均衡相协调原则,以中心城市为主节点,以专业化分工产业和主导产业为纽带,以交通干线、江海湖湾为轴线,培育和发展定位明确、优势互补、特色鲜明、错位竞争的多条经济增长带,同时以小城市和县城为增长点因地制宜地形成若干特色经济区。

1.坚持市场主导和强化政府引导

市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政府则注重长期综合效应。长三角要谋求持续竞争优势,必须遵循产业布局规律,强化政府引导作用,以产业为调整目标,以企业为调整抓手,跨空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调整和构建新的资本与技术组织,形成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为核心的优势主导产业和专业化分工产业带。产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要实现“四个转向”:一是由过去的横向配套为主(长三角次级城市配套核心城市上海),逐步转向错位发展、百花齐放的产业布局新格局;二是由过去单纯讲求经济效益的利润型调整,逐步转向综合权衡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和谐型调整;三是由过去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性指导的硬调整,逐步转向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软调整;四是由过去比较狭隘的自我性调整,逐步转向追求区域整体效益的共赢性调整。

2.建立和完善区域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由于长三角发展的核心资源(区位优势、开放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存在趋同,加之产业发展主要是被动式发展(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因此各城市产业发展竞争激烈,矛盾和冲突不断。因而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这些城市之间,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区际联合组织,完善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以加强区域产业横向联系、协调区域范围内利益关系,这是实现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布局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方略。长三角要建立相应的跨区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以自愿原则为基础,鼓励建立跨行政区的行业协会、商会和民间组织;建立产业发展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不合理布局;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减少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起的产业布局调整分歧。

3.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建立统一大市场

受我国行政区划界限的束缚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三角内部市场分割较为严重、“碎片”经济现象也较为普遍,这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由来已久的“毛病”,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通病”,现已成为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布局的“心病”。统一大市场有利于资源、要素、产品的流动,会激发企业自发突破行政区划界限,主动向优势区域集聚,发挥范围经济效应,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组织及布局模式。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举措,按照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布局优化。

4.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

区域一体化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可使产业布局摆脱时空束缚,它是实现一体化产业布局的前提条件。长三角内部要加强高速公路一体化建设,配套支线道路建设,因为高速公路可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形成线状产业带,而配套支线道路可增强高速公路效应;加强城际尤其是经济较发达的县域间铁路建设,如可否增建“丹阳-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嘉定”铁路线,发挥铁路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受气候影响小、可持续性强优势;加强一体化水路运输建设,发挥水运能耗少、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优势;加强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此外,面对外部环境长三角要合力加快国际海港、国际空港、国内空中巴士等重大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殷为华,沈玉芳.当代国外大城市产业布局的发展特征及其重要启示[J].特区经济2007(6).

[2]王贻志.立足长三角调整上海产业布局[J].上海综合经济2003(7).

[3]杨伟民.我国未来经济和产业布局的战略构想[J].经济前沿2004(z1).

沪七条细则篇7

关键词:沪深股市,可转债,融资,上市银行

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是指以债券形式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时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为股份的公司债券。从国际证券市场来看,可转债作为公司融资的一项重要手段,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国际资本市场兴起以来,备受瞩目。可转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资本市场上的运用也较为普遍。目前,可转债已经与增发、配股一起并称为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二次融资的三大手段。然而,随着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行为的普及,一些法律冲突和法律障碍也随之而来。沪深股市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究竟存在什么问题,本报告将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一、可转债的历史分析

分析可转债的演变历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即可转债的发行融资与出台规制可转债的法律规范有莫大的关系。有关可转债的法律法规的出台直接导致了沪深两市可转债融资形成如下四个时期:

(一)探索期(1991年~1997年)

这一时期以沪深股市开设为起点,直至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现合并为中国证监会)于1997年3月25日《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前夕。其间受限于证券市场开设初期的历史现实,可转债的发行无论是从发行人的数量还是发行规模来说都相对较小。1992年底,深市上市公司深宝安在A股市场上发行了5亿元可转债。其后,199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纺机、深南玻和轮胎橡胶被正式批准到境外发行可转债。1996年,我国又先后批准境外上市公司镇海炼化和庆铃汽车发行可转债。

(二)启动期(1997年~2001年)

国务院于1997年3月8日批准了《暂行办法》,证券委于同年3月25日予以了,该法规的出台改变了可转债融资仅《公司法》等法律规范中有粗疏规定的现实,将发行可转债的主体扩大到重点国有企业,并对可转债的发行、交易、转换股份及债券偿还等作了详细的规定,由此助长了重点国有企业发行可转债的热情,鞍钢转债、机场转债、南化转债、丝绸转债和茂炼转债相继发行上市。

(三)发展期(2001年~2002年)

2001年4月28日,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揭开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热潮的序幕。由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了发行可转债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自《实施办法》之后至2002年初,推出发行可转债计划的上市公司高达53家,拟融资总额超过了400亿元,可转债发行开始迅速升温。

(四)高潮期(2002年~2003年)

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进行再融资由2002年开始进入到高潮,2002年1月28日,中国证监会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由于《通知》在进一步细化可转债发行的同时也对可转债发行的重要条件——发行额度“松了绑”,因此导致此前已经提出拟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借此大幅度提高原定的融资额。2002年深沪两市先后发行了阳光、万科、水运、丝绸和燕京5只可转债,共募集资金41.5亿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此前10年沪深股市发行可转债的总和。

中国证监会2003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下半年到2003 年6月末,沪深股市已发行可转债99亿元,超过了前12年可转债发行额的总和(自1991年至2003年6月末,可转债发行总额达187.50亿元)。由于总融资额超过了增发和配股的水平,可转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当之无愧的首选方式。

二、可转债融资的法律规范

目前,调整可转债融资的法律规范包括:

(一)法律

主要是《公司法》和《证券法》。《公司法》关于发行可转债的主要规定是第一百六十一、第一百六十二、第一百七十二、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内容只要是:发行可转债,应报请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且“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三千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人民币六千万元;(二)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三)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四)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五)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六)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行政法规

主要是《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等。《暂行办法》主要是第九条、第十条的规定,主要内容是: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最近3年连续盈利,且最近3年净资产利润率平均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于7%;(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三)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四)募集资金的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存款的利率水平;(六)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1亿元;(七)国务院证券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部门规章

主要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其他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3 号——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4号——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

公告书》等,也包括《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管理办法》。

(四)其他规定

主要是证监会对有关问题的具体通知和证交所对可转债发行和交易制定的有关规则,如《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交易规则》等。其中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中有非常重要的要求。

三、可转债股市受宠

随着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增多,大额再融资所带来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现。2002年中期,随着上市公司增发行为的泛滥,出现了投资者对增发上市公司避而远之的情况,增发公司的股票遭到抛弃,股价出现大幅下跌。为此,2002年7月,管理层发出《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通知》,明确将10%的净资产收益率设为限制点,以图通过提高增发“门槛”来对无限度增发进行约束。

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2001年4月《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契机,可转债的发行工作却有了很大改观,由于可转债与增发和配股相比兼具股权性融资和债权性融资的双重优点,使得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开始增加。本报告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行可转债比增发、配股的融资成本要低。

四、证监会开闸泄洪

发行可转债潮流的出现,固然出于上市公司自身有再融资的要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与证监会的“大开绿灯”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可转债发展初期,对可转债进行规范的主要是《公司法》以及《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公司法》受限于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少规定较为保守,对于可转债发行规模进行限制就是其中之一。我国采用的是将可转债发行的额度与公司净资产相联系的办法。《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

然而,这一规定在1997年颁布的行政法规《暂行办法》中被改变。《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总”“余”这一字之差,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重大分歧。

正当理论界对于“总额”和“余额”具体含义的争论还没有结束之际,一个更为明显的法律冲突出现了。2002年1月28日,中国证监会的《通知》规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前,累计债券余额不得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的80%.”也即是说,该通知不但继续沿用了“累计债券余额”的提法,而且直接将理论上存在争议的“余额”做出了发行前和发行后的区别。进一步而言,该通知只要求发行人发行可转债之前没有债券余额(即没有发行过债券)或者债券余额(即发行可转债后经过转股的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即可发债。这一突破的结果,就使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融资额可以增大到原《公司法》限定融资额的一倍。

从这一规定出台之日起,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便纷纷顺势对原拟定的融资额进行了扩大。本报告以2001年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为依据进行统计,2001年至2002年初计划发行可转债的53家上市公司中,拟发债总额已经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的有16家上市公司,大幅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或者接近公司净资产额的有4家上市公司,更有甚者,有3家上市公司拟发债总额已经超过了公司净资产。值得指出的是,《公司法》的规定并不是不为上市公司所知,剩下的30家公司都参照了“40%”这一标准没有对发债额进行突破。

就理论上分析,《通知》显然对《公司法》构成了冲突,从《公司法》的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来理解,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40%的发债总额显然是指一次发行债券的数额和前次发行而尚未偿还或者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之和,并非《通知》所规定的发行前发行人尚未偿还或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之和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的40%,发行后发行人尚未偿还或者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加上本次发行债券数额之和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的80%.这一突破性的扩大将直接威胁到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并有可能使上市公司成为证券市场的隐患,从而加剧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

非但如此,《通知》的规定还直接形成了上市公司的下一次融资通道。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在发行可转债之后,先期进行转股,等到转股后所剩下的债券数量(债券余额)达到符合下一次发行可转债的要求后(即尚未偿还或者尚未转股的债券数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经过转股,公司此时的净资产已经有所提高),公司即可提出下一次可转债发行计划。如此循环,公司将保证年年有债可发,有资可融。这种“设想”如今已经在证券市场上得以“实现”。深市上市公司万科在2002年发行了15亿元可转债(超过了其净资产额40%)之后,2003年9月,在万科转债进入转换期并已有近50%的可转债完成转股之后,该公司又公布了新一轮的可转债发行计划,计划发行可转债19亿~30亿元。(参见附表一)

五、上市银行硬闯可转债大门

可转债融资的法律冲突还不仅于此。2003年2月21日,沪市上市公司民生银行公告称,将发行总额为40亿元人民币(超过其净资产的40%)的可转换债券。但是,《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却有一条强制性规定,使上市银行不具备发行可转债的资格。《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而依据《民生银行可转债募集说明书》,公司2002年度资产负债率为97.56%,在发行40亿元的可转债后,资产负债率为97.6%,明显高于70%.

于1997年生效的《暂行办法》显然没有为银行类上市公司发可转债预留“足够的空间”。或者可以说,仅仅是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在几年前还只是设想,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上市银行的再融资问题了。因此,当由其行业属性决定了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上市银行想发行可转债融资时,《暂行办法》成了最大的障碍。

据了解,中国证监会发行部和民生转债的主承销商海通证券的投行部都表示,民生银行发转债是符合“文件”规定的。该“文件”对银行、航空类等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做出了“宽松的”规定,是证监会下发给各地证管办或者券商的“文件”,没有对外公开。他们进一步说明,一些颁行时间较早的法律法规不但限制了银行、航空类等上市公司增发或者发转债,甚至连这些公司的股票上市也难以实现,因此证监会以“文件”的形式对这些“过时”的规定做出修改或者否定是有道理的。

例如,依据1993年国务院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公司“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而部分银行、航空类上市公司显然不能达标。

不过本报告注意到,《条例》第九条存在“但书”。该条款显示,“……发行前一年末,净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无形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于百分之二十,但是证券委另有规定的除外。”这就是说,证券委(证监会)对此当然可以另行制定规定,也即银行、航空类等公司上市并不受到《条例》第九条的限制。

然而对于可转债发行的条件,《暂行办法》采取的是列举式的规定,“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是一条强制性的规定,且没有“但书”存在,也即条款中并没有述明证券委(证监会)可以另行制定相关规定,因此,在没有新的有效力的法律规范出台以前,该条款仍然有效。

那么这份没有公开的“文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法律效力呢?本报告认为,该“文件”显然不属于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要低于部门规章。《立法法》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规定,“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部门规章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或者部门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由此可见,

该未公布的“文件”显然不符合部门规章的法律要件,更何况,即使它属于部门规章,与不可能越级对行政法规《暂行办法》做出实质性修改。

尽管此前,同为银行类上市公司的浦发银行是通过增发完成再融资的,但民生银行的发债还是引致了追随者,2003年9月,沪市上市公司招商银行在公布2003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6%)后,推出了100亿元(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发债后资产负债率将更高)的可转债发行计划。

然而,这一次招商银行却没有民生银行那样幸运,由于招商银行自身净资产的庞大(超过150亿元)导致了融资额的相对巨大(100亿元),因此该发债消息一经公布,市场以及公司股东对此反应强烈。据媒体报道,入驻招商银行的基金经理们由此与招商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可转债计划的拟订者中金公司展开激烈争论,甚至表示要利用法律手段,而这一时期招商银行的股价也出现了明显的下跌。

值得补充的是,中国银监会于2003年12月9日了《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使上市银行可以发行次级定期债券补充资本,缓解了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的压力。不过,《暂行办法》关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依然存在。

六、总结:可转债法律冲突的协调

参照国外的实践,目前证监会突破《公司法》和《暂行办法》的规定并非没有依据。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有关法律,大多数国家地区都规定了公司发行公司债以及可转债的限额,国外的法例要求发行可转债的最高额度可达公司净资产的100%.学者分析,限制公司发行公司债以及可转债的额度一方面可以健全公司的财务,防止不适当地增大公司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包括可转债在内的公司债都是社会化、证券化程度很高的金融品种,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控制、交易安全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过,沪深股市的实际情况却是,市场容量相对较小,清理违规资金后的资金面紧张状况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总股本和流通股较大的上市公司日渐增多,一旦这些公司实施融资,将进一步占用市场有限资金,因此,需要控制单个上市公司的发行可转债的融资额。考虑到这一点,本报告认为,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额度控制在净资产额的40%,符合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从法治的角度而言,在《公司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之前也必须遵守。

另外,1997年制定颁布的《暂行办法》对于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的限制,从一般意义上讲也是合理甚至是必须的,然而当时立法者缺乏对特殊上市公司(如银行)的考虑,因此没有规定例外情形,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本报告认为,“70%”的限定可以沿用,但应该在条款中加入例外情形,而该条款在被修改前仍应被遵守。

可转债融资法律冲突的出现,一方面提醒我们,已制定的法律规范尚存有不少瑕疵甚至缺陷,部分规定已明显滞后于现实经济生活,有加快修改进程的必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证券市场的监管层对法治原则的理解和执行的欠缺,出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规范没有获得很好的服从,上位法没有获得下位法很好的服从,下位法越权对上位法做出实质性修改等情况。其中虽有客观情况可以宽宥,但合理不合法的“良性违法”依然是违法,它非但破坏了现存的法律规范,最终也将导致法治精神的垮塌。

沪七条细则篇8

为鼓励在本市设立外商投资研究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外资研发机构”),贯彻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若干意见。

第二条(含义)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外资研发机构的形式可以是外国投资者以合资、合作、独资方式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也可以是设在外商投资企业内部的非独立法人的独立部门或分公司。研发机构是指从事自然科学及其相关科技领域(特别是高科技和社会公益性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实验发展(包括为研发的中间试验)的机构,研发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等方面,但不得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禁止类项目,也不得从事非本研发成果的其它技术贸易和除中试外的生产活动。

第三条(适用范围)

在本市范围内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来沪设立的研发机构,适用本若干意见。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会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本市外资研发机构的审核、审批工作。外资研发机构申请设立时,应按国家、本市有关规定向审批机关提供有关材料。外资研发机构应将其上一年研发和运营的活动情况于每年的3月31日前上报审批机关。

第五条(设立条件)

外资研发机构的投资额应不低于200万美元,具有固定的场所、仪器设备、科研条件、明确的研发领域和研发项目,并配备专职的研发和管理人员,其中,具有相当本科以上学历的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占研发机构总人数不低于80%。

第六条(进口关税)

按国家规定程序审批的外资研发机构在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科研设备,除《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外资研发机构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进口的自用科研设备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件、备件,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外资研发机构进口的自用科研设备不应构成生产规模。

外资研发机构按合同规定向境外支付的软件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73号)的有关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获准入境并在华居留一年以上的外国公民、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等外资研发机构常驻人员,在签证有效期内初次来华携带进境自用的家用摄像机、照相机、便捷式收录机、便捷式激光唱机、便捷式计算机,经海关审核,在每个品种一台的数量限制内,予以免征进口税;其携运的图书数据、科研仪器、工具、样品、试剂等科研物品,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免征进口税。

第七条(所得税和营业税)

外资研发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可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73号)的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免征营业税。

外资研发机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年实际增长幅度在10%(含10%)以上的,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73号)的有关规定,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独立法人的外资研发机构,其发生的研发费用可在税前按实列支。

第八条(土地成本和规费)

外资研发机构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经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认定后,可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修订后的〈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沪府发[]55号)的规定,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第九条(外汇管理)

凡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外资研发机构,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可在外汇指定银行开设外汇专用账户,其外汇收支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办理。对外资研发机构的非贸易项下外汇结算提供便利。

第十条(通检通关)

对外资研发机构进口设备、备件、样品等,经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准后,采用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通关模式,实施优先通检、通关,享受便捷、高效的通检、通关服务。

第十一条(出入境签证)

对因商务需要赴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者国外的外资研发机构中国籍人员,提供出境便利。

外资研发机构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不少于3年多次入境有效、每次停留不超过1年的访问签证;对在本市长期居留的外资研发机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不少于3年有效的外国人居留证以及相同期限的多次返回工作签证,并可按规定办理《市居住证》(B证);有关临时来本市的外籍人员,应当在中国驻外使馆申请入境签证,时间紧迫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安部门申请口岸签证入境。

第十二条(人才引进)

外资研发机构因工作需要雇佣外省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相应学位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并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其本人工作关系可转移进沪、户口迁入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调和随迁。外资研发机构因工作需要雇佣其它人员,可以按规定办理《市居住证》(A证、B证)。

第十三条(知识产权保护)

本市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使外资研发机构的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外资研发机构在中国申请专利可享受本市有关资助政策,对知识产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外资研发机构及个人,由政府予以嘉奖。

第十四条(政府支持和引导)

各级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定期向外资研发机构本市重大科研项目信息,鼓励外资研发机构参与市政府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外资研发机构可通过竞标、投标方式承接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以及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委托的科技项目。

外资研发机构取得的发明、发现和其它科技成果,可参与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奖项的评审及评奖。对为本市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外资研发机构有关人员,可按照《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沪府发[]6号)予以表彰。

鼓励外资研发机构与本市所属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其实验室、试验基地可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

鼓励本市各区(县)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本市有关政策,积极制定相关举措,吸引外资研发机构。

第十五条(执行日期)

本若干意见自之日起执行。

第十六条(细则制定)

本市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若干意见制定实施细则。

沪七条细则篇9

关键词: 京沪 筹融资 资金管理

一、创新股权融资模式

创新投融资模式,成功引入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三家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投资资金达312亿元,创造了我国合资铁路引资的新纪录,为铁道部在合资铁路融资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1.科学设计融资工作组织和融资方案。科学合理的设计融资方案,对降低高速铁路建设成本,保证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完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铁道部和京沪铁路客运专线公司筹备组(以下简称"公司筹备组")结合以往研究,借鉴已组建合资公司的融资经验,成功设计了现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和融资工作组织,首先,成立了由铁道部财务司牵头,铁道部各司局配合,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公司筹备组全力配合的融资工作组,对相关工作集体研究、加强沟通协调;其次,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投资及收益特点,有选择地与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战略投资接触,力促其投资高铁;第三,由公司筹备组与沿线各省市政府签订征地拆迁协议,明确由地方承担征地拆迁工作和费用,各省市出资者代表作为股东以土地拆迁费用作价入股;第四,以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沪公司")为融资主体,继续引入其他投资者和筹集各种债务资金,保证项目建设;第五,在项目如期建成后,京沪公司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适当的时期进行资本市场融资,优化京沪公司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从而保障公司未来健康长远发展。

2.合理选择战略投资者,大力宣传京沪高铁的前景。在股权融资方面,公司筹备组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和国外资本,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拓展多种投资渠道,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准确定位潜在投资者,是整个股权融资的关键。合理选择战略投资者,有针对地进行融资推介,提高了融资效率,对整个股权融资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司结合高速铁路项目股权融资资金需要量大、投资收益稳定、投资回收期较长等几个主要特征,选择符合项目资金特性的社会投资资金进行市场筛选,最终确定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国内商业银行在海外的投资平台、境内外财务投资者、境内外其他行业大型企业等作为引资重点。在准确定位潜在投资者后,公司筹备组编制详尽的项目引资备忘录,在引资备忘录中,针对潜在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吸引投资者做足了功课。公司筹备组分别与保监会牵头的多家保险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印尼泛印(PANIN)集团、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中海油、中煤集团、神华集团等国内外潜在投资者进行了广泛接触和洽谈,提供引资材料,召开了多次项目推介会。公司筹备组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的前景和效益预期向战略投资者进行了全面介绍,引起了战略投资者极大的投资兴趣,有意向的投资者与公司筹备组签订了投资意向书。

3.高效融资谈判确保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谈判是整个股权融资工作的核心,各战略投资方都派出了高级别高规格的谈判团队,与铁路方进行日常对接,查阅资料,提出问题,提出诸多谈判条件。铁道部和公司筹备组特别重视本项工作,专门成立的铁路方融资组针对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提供资料,及时研究政策,给予明确答复,消除投资者的疑虑。经过多轮次高效谈判,铁道方与各战略投资者就锁定投资、建设期收益安排、融资结构、技术与工期风险、退出机制、行车铺画权、票价政策、清算政策、运营成本、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达成了共识,签订了发起人协议,确定了公司章程,注册成立了京沪公司。在京沪公司发起设立阶段,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分别认购股份160亿股和100亿股。京沪公司成立后,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2010年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以60亿元购买了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持有的京沪公司52.17亿股股份。

二、保障工程建设、降低资金成本,合理筹措债务性资金

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阶段,为控制投资,节约财务费用,京沪公司遵循先使用资本金后使用债务资金的思路安排建设资金,并严格按照"保障工程建设、降低资金成本"的原则积极筹措债务性资金,保障了工程建设的提前完成和运营管理的顺利进行,大量地节约了建设期债务资金利息,概算中批复建设期利息144.6亿元,实际发生20.05亿元,节约124.55亿元。

1.细化资金预算管理,合理安排资金筹措规模,减少资金冗余。按照"全面性、分级分工负责、综合平衡、积极沟通"的原则编制资金预算。公司首先依据铁道部下达的投资计划,细化施工组织,编制月度投资实施计划和月度甲供材料采购安排,结合年末资金余额、年度预付工程款及料款、每月工程进度款及材料采购、季度结算款,考虑质保金等各方面因素,分析编制资金预算,并报请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资金预算。公司在预算资金的管理上,按照批准的资金预算严格执行,在年度资金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各季度、月份实际编制季度、月份滚动资金预算,每月合理安排资金筹措规模,减少资金冗余,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

2.充分发挥铁道部筹集债务性资金的整体优势,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控制资金风险。铁道部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指导京沪公司债务性资金筹集工作,京沪公司利用铁道部集中筹资优势为京沪高速铁路累计提供低成本统借统还资金2170658万元,其中150000万元的利率仅为2.6%,1150000万元的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20%,130000万元利率为4.5%,都远远低于当时京沪公司从市场筹集资金的利率,大大降低了公司建设期的利息支出。

3.准确把握时机,签订大额长期锁定资金成本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大大降低了建设期利息。在项目建设期间,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的变化较大,京沪公司在铁道部指导下及时作出了调整和变化,准确判断资金市场的趋势,京沪公司在2009年末和2010年初签订了高达268亿元的长期锁定资金成本的固定资产贷款合同,合同利率为签订时期基准利率(当时仅为5.94%,建设期最高时为7.05%)下浮10%,前10年固定,后10年浮动。

4.合理安排债务资金结构,保障资金需要和降低未来公司还款压力。京沪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调整,紧密结合资金市场变化,积极筹措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在银行贷款安排时,一是考虑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相结合,适当保持一定数量的低成本短期借款,并落实好接续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优化债务结构;二是采取企业信用融资,降低财务风险;三是资金成本争取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下浮。

5.选择合适融资工具。京沪公司充分利用各商业银行在金融信息、产品、渠道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选择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几个规模较大的银行作为合作行,在融资工具的选择上公司也充分考虑了建设期和未来公司运营还贷的各种因素。使用了国开行的政策性贷款,国内商业银行贷款,信托资金,债务保理,委托借款等。

6.细化合同条款,尽最大能力减少建设期利息支出。京沪公司积极主动与银行沟通,在合同条款针对计息方式和偿还方式做了最大能力争取,在计息方式上,尽力要求按年付息,降低了资金时间成本,在日利率计算上,打破了银行的固化方式,由日利率为年利率除以360天调整为年利率除以365天,在算息上,要求计息满年按年,满月按月,不满月按天计算。在还本安排上要求各行允许公司可以提前还款,不收取费用,为公司资金调度和使用增加了灵活性。

7.使用运输结余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减少债务资金筹集规模。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运营有一定的结余资金,京沪公司从整体资金面考虑,也从合资公司的利益出发,在工程概算清理阶段,减少债务资金筹集规模,使用了运输结余资金,盘活资金,减少利息支出。

三、强化资金管理,建立资金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严格执行铁道部"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对建设资金支付实施计划财务部主任、总会计师、总经理联签制度,确保资金支付依据充分、依法合规。二是加强对施工单位资金的支付管理。京沪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资金到位时间,每年初,按照全年施工计划(扣除甲供材料)的20%支付年度预付款;每月初,按照月度投资计划不少于50%,支付一次月度进度款;每月末,根据现场统计的施工单位实际完成情况,考虑一定的扣除比例,补充拨付一次月度进度款;每季末,根据验工计价结果,扣留质量保证金后,将工程结算款及时拨付施工单位,做到不多拨、不欠拨。这样,资金的拨付和现场资金的实际需求基本匹配,工程资金得到了保障,加快了工程进度。三是强化对施工单位的建设资金监管。根据施工、监理合同规定,京沪公司选择中国建设银行作为土建一、二、三、五、六标段和站房1、2、3、5、6、7标的施工、监理资金监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土建四标段和站房4标段施工、监理资金的监管银行,通过京沪公司、施工企业、银行三方充分沟通和协商,签订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资金监管协议》,规定每月施工、监理单位向公司各建设指挥部报送资金使用预算,经指挥部审批后交由各银行营业机构按预算实施监管。同时,京沪公司可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防范了资金风险。四是严格控制甲供物资资金拨付程序。钢材按照合同约定需支付各大钢厂预付款的,严格按月度需求计划计算支付,并随时关注需求计划的完成程度,做到实事求是,不超出实际供应而占用资金。其他材料按合同约定,每月根据实际收到材料进行结算后支付资金。对设计、监理、其他费用的拨付,除有的合同规定的少量预付款外,必须先验工计价,后拨款,所有资金支付必须有充分依据,做到投资与进度相符,资金拨付与验工计价匹配。五是加强建设管理费管理,严格会议预算制度。针对公司业务会议较多的情况,京沪公司加强了会议费用管理,规定会议主办部门必须在会议召开前,根据会议人数、规模、时间等因素,提出会议预算,经总会计师签字后,按预算指标控制执行,超预算支出不予报销。六是为避免大额现金支出,防缺补漏。京沪公司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超过支票结算起点的经济事项一律使用支票支付;公司财务实施集中管理,沿线各指挥部路途较远,公司与有关银行协商,办理公务报销卡,在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将报销款项通过公司总卡支付;对职工个人发放工资、奖金等,一律通过银行转账结算。七是加强招标费用管理,严格执行铁道部规定,所有标书收入和支出通过"招投标费"科目核算,招标支出实施预算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建国.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融资问题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2]游经元.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10)

[3]关于印发《铁路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5(02)

沪七条细则篇10

“公租房”渐行渐近

“要是我也能够申请到公共租赁住房,那该多好啊!”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心存这样一个愿望。

小李是山东人,大学毕业之后选择留在上海发展,现就职于一家办公用品销售公司。刚刚参加工作的他没有多少客户资源,因此收入不高,每月除掉房租和其他日常开销,已经所剩无几。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买房是不现实的,租房负担也不小,如果能够租住到租金相对低廉的“公租房”,那应该是最佳选择了。

也许,小李的愿望不久就会实现。《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公租房”的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上海与之相关的实施办法也已向社会公示,完成最后调整步骤之后便会颁布。此外,北京已于去年第三季度颁布了试行办法,广州也在积极制定实施细则。

专家表示,“公租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补充部分。此前,住房保障体系中仅包括廉租屋、经适房以及配套房等,而对于不符合廉租房标准,又暂时无力购买经适房的群体,一直无法惠及到。“公租房”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个缺陷。

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就“公租房”的供应对象、租金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公租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

“公租房”的租金水平,由所在地区政府统筹考虑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并按年度实行动态调整。专家表示,其应该低于市场水平。就北京而言,比市场水平至少低两成。

“公租房”面积适中,可以满足基本居住需求,《指导意见》规定,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

京沪穗三地略有不同

在北京、上海工作的外来人员,在不久的将来便可申请“公租房”,但在广州却暂时不行。京沪穗三地“公租房”的实施办法在总体原则上与《指导意见》保持一致,但考虑到各地具体情况,三地各自的具体做法上略有不同。下面本刊将这些不同之处列举出来,以便读者对各地的“公租房”有个全面整体的认识。

覆盖范围:广州较窄

一些暂时不具备购房条件的高收入外来人才,在北京、上海也能申请“公租房”,也就是说,京沪“公租房”覆盖范围已从城镇户籍人口扩大至有基本稳定工作的城市常住人口,而广州则目前暂时主要针对本地中低收入人群。

据了解,北京、上海已经明确,将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根据此前公示的《上海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除了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居民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和连续缴纳社会保险金达到规定年限,已与本市就业单位签订一定年限的劳动或工作合同的人群,都可申请。

北京也基本覆盖到外来人员。不过北京的做法是,外来人员可以通过单位、园区为主体开发建设的“公租房”得以覆盖。

广州目前覆盖面较窄。据悉,广州目前准备推出3000套“公租房”,这并非针对所有住房困难家庭。广州市住房保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其主要供应对象暂时为本地户籍困难家庭租住,至于《意见》提及的新人职人员和外来工的租住问题将进一步研究后再出台政策,并公开征询意见。

申请条件:京沪较宽

相对来说,上海“公租房”申请条件较宽,比如没有设定收入条件。

上海办法最大的亮点就是不设收入标准。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引进人才的收入并不低,但“公租房”政策也要将这个群体纳入进来,因此难以设定收入标准。同时考虑到“公租房”只是一种只租不售,主要解决阶段性住房困难的形式,所以最后决定不设收入标准。

北京目前也没有设定收入标准,也主要是考虑到要将引进人才纳入到保障体系中来。其出发点与上海有相似之处,优秀引进人才、外来务工人员也已确定将纳入到北京公租房的供应范围。

广州申请条件较严。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广州市“公租房”暂时只是针对本地户籍困难家庭,为了明确区分,必须制定相应的标准,如效仿重庆的做法,对申请人设定相应的收入标准。

租金支付:上海可用公积金

上海可用公积金支付“公租房”租金。这是与北京、广州不同的地方。

据了解,毋庸置疑,“公租房”租金将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如北京租金水平至少低于市场水平两成。广州拟定将租金水平分为三档,分别为同地段市场价的60%、48%和30%,将按住户收入水平高低并结合区位情况分类收取。当然,其租金水平并非一直保持不变,政府部门会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居民收入增加,物价上涨,租金水平会适当向上调整。

为减轻承租人租金支出负担,上海拟采取更为灵活的支付方式。符合一定条件的承租人可以按规定申请提取本人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用于支付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北京和广州目前尚未采用这种方式。

北京尝试将廉租家庭也纳人“公租房”供应体系,廉租家庭将能够优先承租“公租房”。北京已实现“公租房”和廉租房供应渠道的并轨,将来廉租房家庭租住“公租房”,虽然租金比廉租房要高一些,但廉租户可以用廉租房的租金补贴冲抵部分房租,仍可享受到廉租房的低租金。

租赁期限:广州限制最小

就租赁期限规定方面,三地存有差异。

对于最短期限的规定,京沪穗略有不同。北京、广州规定最短期限可为3年,上海约定为2年。

北京、上海暂定最长期限不超过5年,这主要是考虑到“公租房”解决阶段性居住困难。但广州方面规定,如果租满5年后承租人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

其他功能:上海“公租房”可落户

北京、广州“公租房”暂未考虑到落户问题,而上海则能够做到这点,这会给承租人带来诸多便利。

上海将结合实有人口管理要求,相关部门应对“公租房”承租人的户籍管理、就学和就医等问题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上海市房管部门也曾表示,租住“公租房”的主要优点之一是社会管理服务方面配套健全,公租房承租人可在户籍落地、入学等方面享受相应配套政策。

公租房是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