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十篇

时间:2023-05-04 13:20:38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 股疝;临床诊断;治疗

临床是股疝较少见, 根据文献报道股疝的发病率大约只占腹外疝的3%~5% , 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由于股疝由于解剖结构特殊, 容易嵌顿, 临床误诊率比较高。股疝一旦明确诊断后就要及早手术[1],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25例股疝患者, 进行手术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股疝患者, 其中女性患者20例, 男性患者5例, 患者年龄34~78岁, 平均61.2岁。2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局部超声检查[2], 以鉴别脂肪瘤、子宫圆韧带囊肿、大隐静脉曲张结节以及淋巴结肿大等, 均完善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其中左侧股疝11例, 右侧股疝14例, 其中18例股疝为急诊嵌顿疝患者, 7例股疝为择期手术患者, 18例急诊患者既往有或者无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病史, 患者在体力活动后出现腹股沟区肿物, 无法还纳, 逐渐出现患处渐加重胀痛, 急诊入院收治, 7例择期手术股疝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意中发现股部或者腹股沟区肿物, 患者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以及停止排气、排便等急性肠梗阻的症状。入院查体见患者大腿根部直径大约2~4 cm大小肿物, 活动度差, 有或无压痛, 质韧, 嘱患者咳嗽时, 局部冲击感不明显。其中7例未顿疝患者患者疝囊可还纳3例, 余均不能还纳。

1. 2 手术方法 25例股疝患者(其中18例行急诊手术)完善术前准备, 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 我们取腹股沟韧带下直切口, 或者沿腹股沟韧带下方斜切口, 常规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筋膜达疝囊, 辨别清楚疝内容物后仔细切开疝囊, 特别要注意疝内容物的保护。8例疝内容物为小肠, 17例疝内容物均为大网膜。患者在麻醉后, 疼痛消失、肌肉松弛, 还纳疝内容物。11例大网膜由于水肿、粘连, 疝内容物不能还纳, 可切除大网膜, 接下来将疝囊分离至股环处, 贯穿缝合结扎以及切除多余疝囊组织, 结扎疝囊残端复位。然后将腹股沟韧带及耻骨梳韧带缝合封闭股环, 在手术过程别需要注意股静脉的保护, 不能损伤, 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缝合过紧, 以免影响股静脉血液的回流。冲洗手术创面后, 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对于疝内容物不能还纳的股疝嵌顿患者, 疝环小不能将肠管回纳腹腔, 同时要取左下腹直肌切口, 在患者股部切口, 切断腹股沟韧带, 进行疝环的松解, 将肠管回纳腹腔。肠管已经出现绞窄, 行坏死肠段的切除吻合。将疝囊从股环处切断后高位结扎, 将腹股沟韧带与耻骨梳韧带缝合, 封闭股环。在切断腹股沟韧带以及缝合封闭股环时同样主要注意不能损伤股静脉。

2 结果

25例股疝中嵌顿18例, 其中5例患者发生绞窄, 均经股部以及腹、股部联合切口手术, 25例股疝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 全部患者均痊愈, 无并发症出现, 术后随访3~12个月无复发。

3 讨论

股疝临床上是指疝囊经股环、股管从卵圆窝突出的疝, 据统计大约约占腹外疝的3% ~5%, 由于经产妇骨联合腱及腔隙韧带较薄弱而盆较宽阔, 而导致股环宽大松弛, 以及患者腹内压增高, 大多数见于中年以上的经产妇女。股管长约1.0~1.5 cm, 是一个狭长形潜在性间隙, 股管的前界是腹股沟韧带, 后界是耻骨梳韧带, 内界是陷窝韧带, 外界是股静脉。具有上、下两口, 上口是股环, 直径约1.5 cm, 椭圆形, 上面覆盖有股环隔膜。下口是卵圆窝, 是阔筋膜的一个薄弱点, 在耻骨结节的下外侧约2 cm处, 解剖上称为筛状板, 大隐静脉是穿过筛状板进而汇人股静脉。患者出现股疝时, 疝内容物是经股环进入股管, 自卵圆窝突出至皮下层, 临床表现为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下内侧, 大腿根部出现一肿块, 由于股环本身小, 周围韧带坚韧, 同时由于股管是垂直向下的, 疝内容物在出卵圆窝时却转向前从而形成锐角, 股疝容易发生嵌顿或绞窄, 因此股疝一经确诊, 需行急诊手术治疗。

股疝手术麻醉, 一般选择腰椎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手术方式一般采用经股部修补手术。处理疝囊后,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修补疝环。或者用经腹股沟部修补手术, 在腹股沟韧带上作切口, 高位结扎疝囊, 采用McVay法修补, 不仅可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同时还能修股环[3]。经腹股沟部修补手术以及经股部修补手术的手术方法简单, 患者术后恢复快, 经济费用。经腹股沟部修补手术可以更好地处理疝内容物、可以清楚地显示股环, 有效的做到疝囊高位结扎以及缝闭股环, 部分患者也可以应用巴德补片进行无张力股疝修补以及腹腔镜进行修补, 患者恢复更快, 住院时间缩短, 腹部和股部不留瘢痕, 临床效果更好[4]。

参考文献

[1] 马颂章,李基业,郑民华.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2003年修订稿).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14):834.

[2] 钱礼,郑树森,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6.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术平片式无张力疝修术腹股沟疝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与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两种主要的无张力疝修术。本次研究对患有腹股沟疝疾病的患者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术两种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患有腹股沟疝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47.3±1.4)岁;腹股沟疝患病时间1-8年,平均病史(2.1±0.5)年;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47.5±1.3)岁;腹股沟疝患病时间1-7年,平均病史(2.2±0.6)年。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 病情经临床诊断已经确诊为腹股沟疝;② 患者有明确的腹股沟疝病史;③ 腹股沟疝病史在10年以内;④ 以往没有接受过手术治疗;⑤ 患者年龄在20-85岁之间;⑥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⑦ 患者机体条件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要求;⑧ 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① 病情经临床诊断没有确诊为腹股沟疝;② 患者没有明确的腹股沟疝病史;③ 腹股沟疝病史在10年以上;④ 以往接受过手术治疗;⑤ 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或在85岁以上;⑥ 合并患有其他疾病;⑦ 患者机体条件不能够满足手术和麻醉要求;⑧ 患者不愿参与研究。

1.4 方法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后,于耻骨结节与内环口之间的位置做切口,长度控制在6cm左右, 将皮肤、皮下、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切开,对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进行保护, 使精索充分游离, 并且使腹股沟韧带、耻骨结节及联合肌腱充分暴露。寻找并对疝囊至疝囊颈进行游离处理。对照组: 疝囊体积较小的可不进行切开处理, 直接推入内环口, 如疝囊体积较大, 则应该在距疝囊颈4cm左右的位置实施横断处理,近端进行缝闭,然后再将其推入疝环口,在远端旷置,直疝直接推入到直疝三角。将网塞填至疝环,充填物外瓣与腹膜横筋膜或周围组织进行4针缝合处理。外层补片与平片式修补相同。治疗组: 对疝囊实施游离处理,并进行高位结扎,将平补片置于精索之后,在耻骨结节位置对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肌腱进行固定缝合,尾端平铺在腹横筋膜位置进行固定。充分止血处理, 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术后切口沙袋实施加压处理, 将阴囊抬高[1]。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腹股沟疝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腹股沟疝症状彻底消失,围术期内没有并发症出现,治疗计划实施顺利;有效:腹股沟疝症状表现明显减轻,围术期内有程度轻微并发症出现,但治疗后痊愈,没有对治疗计划的实施造成影响;无效:腹股沟疝症状没有减轻,围术期内出现严重并发症[2]。

1.7 数据处理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

2 结果

2.1 腹股沟疝病情治疗效果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腹股沟疝病情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n) 临床治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44 12(27.3) 19(43.2) 13(29.5) 31(70.5)

治疗组 44 16(36.4) 24(54.5) 4(9.1) 40(90.9)

P值

3 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对腹股沟疝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对以往有张力的传统疝修补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有效控制。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术对患有腹股沟疝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操作技术难度较小,易于在临床上开展,修补的平片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对腹股沟三角薄弱区进行完整的覆盖,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相对较低,在一些基层医院应用更容易被广大腹股沟疝疾病患者所接收,术后出现的疼痛程度较轻、恢复速度快,异物感不是十分明显,不会有硬结出现,具有独特的技术和理论优势[3]。

参考文献

[1] 周海龙,于海文,曹利杰.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01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9,28(8):7-8.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3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16-01

现将1例闭孔疝误诊病历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84岁,因右下腹胀痛伴恶心1 d入院。腹痛为阵发性胀痛,无放射痛,恶心、未吐,排气减少,排气后腹部胀痛可缓解,未排便。自诉腹痛发作时右下腹可见包块,腹痛缓解后包块可消失。既往无腹部手术史。近1年来排不成形便,每日4~5次,无黏液及脓、血便。无进行性消瘦。入院时查体,体温:36.5℃,脉搏: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100 mmHg。体形消瘦,神清语明,痛苦面容,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心脏听诊:(-)。右下腹可见一肠形伴肠蠕动波,该位置有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肝脾及包块,腹水征阴性,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辅助检查:血常规 16.2×109/L,B超:胆囊息肉,右下腹见宽度约3.5 cm,偏强回声,可见内容物蠕动,考虑扩张肠管。腹透:右下腹见两处流动性液平面,右侧腹区可见肠积气。胸部X线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电图提示:偶发室性早搏,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后拟诊急性不全肠梗阻,肠占位?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胆囊息肉。

给予灌肠、通便、禁食、补液、支持治疗,肠道准备后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故排除结肠占位性病变可能。复查腹透见左上腹肠积气,并可见多个上下移动的小液气平面影,中腹部及右中下腹肠腔轻度积气,并见小液气平面影。K+、Na+、Cl-正常,肝、肾功,血糖均正常。于入院第3天科室讨论一致认为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给予系统保守治疗。入院第5天,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发热,体温最高38.1℃,血压:90/50 mmHg,脉搏140次/min,呼吸深大,呈现泛发性腹膜炎体征,合并有感染性休克。急检生化检查报告:低Na+、低Cl-、低Ca2+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急诊全麻下手术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110 cm,小肠约6.0 cm疝入右侧闭孔管,已坏死。腹腔污染较严重,肠管覆盖脓苔,腹腔积液呈现淡黄色混浊液。术中诊断右侧闭孔疝嵌顿,小肠部分坏死,常规切除坏死段肠管,修补缝闭闭孔内肌和闭孔筋膜,闭合内口,盆腔置管引流。术后积极救治休克、抗感染、支持、抢救治疗,治愈出院。

2 讨论

闭孔疝是指经闭孔管所突出的疝,称为闭孔疝,多见于体形消瘦的老年女性。正常闭孔位置在耻骨肌的深层,股三角区的下端,在闭孔的上方,耻骨肌和内收肌之间。妇女的骨盆较宽阔,闭孔也相应宽大,消瘦的人脂肪少,闭孔周围的肌肉萎缩,这些是闭孔疝多见于消瘦的老年妇女的解剖学基础。据报道本病的男女发生率之比为1∶6,年龄多在60岁以上[1]。闭孔疝的疝内容物大多为小肠,也有结肠、膀胱、卵巢等,多数表现为小肠梗阻,约占肠梗阻病例的0.4%[2]。由于其症状、体征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多因肠梗阻手术探查术中确诊,但此时多已有肠坏死,所以,详细的病史、查体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尤为重要。当有肠梗阻表现的患者合并出现股部和膝关节内侧的局部刺痛、麻木和异常感觉(即Howship-Romberg征),应高度怀疑本病。如果考虑到此疾病,可行直肠指诊,部分患者于患侧骨盆前壁闭孔区触及条索状索块,多为疝囊颈部。腹部X线片检查可发现于耻骨上缘有固定充气肠曲阴影,改变后依旧不变等阳性体征。下腹部CT扫描对闭孔疝的确诊率达90%(8/9)[3],因此,急性低位小肠梗阻而原因不明的老年病人有上述X线表现而怀疑有闭孔疝时,有条件者可急诊行CT扫描,能见一厚壁小肠向闭孔突出,即可确诊。

闭孔疝的治疗原则是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因为闭孔管狭窄,周围组织坚韧,因而闭孔疝极易发生嵌顿和绞窄。手术的入路有经腹腔内和腹腔外两种。腹腔内入路修补闭孔的方法有直接缝合、利用邻近的大网膜覆盖、取腹直肌前鞘筋膜贴补等方法,腹腔内路径具有:①有利于急性肠梗阻的确诊及有关疝的定位;②能完善显示闭孔疝环口;③若出现肠管坏死可直接行肠切除、肠吻合,而不需另加切口;④做疝修补时能妥善保护好闭孔神经及血管。腹腔外路径有3种:①腹股沟韧带下大腿根部切口,在耻骨肌与内收长肌间做纵切口,再显露疝囊及闭孔管加以处理;②耻骨后腹膜外径路,取耻骨上方横切口,切开腹直肌鞘,向外牵拉腹直肌。把腹膜推向头侧,膀胱牵向足侧,即可将疝囊及内容物游离出闭孔管加以处理;③腹股沟切口(同腹股沟疝或股疝修补的高位入路)。因为术前评估肠壁血运较困难,有加做腹部切口的可能性,所以,多数人均主张采用经腹腔内入路的方法。无论何种方法都应注意保护闭孔神经和血管。因病人多年老体弱,为减轻手术创伤,临床采用直接修补法更加方便、安全。

总之,闭孔疝在临床很少见,并且大多都是年老体弱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处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本例误诊就是教训,值得吸取。

[参考文献]

[1]江国雄.绞窄性闭孔疝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6(2):102.

[2]钱明富.闭孔疝的近代诊断和治疗[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6,23(4):249-250.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4

疝是兽医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犬的腹股沟疝是指因腹股沟内环先天闭合不全或后天由于腹压增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腹腔内容物经腹股沟环脱出至腹股沟处而形成的局限性隆起:疝内容物多为肠管、肠系膜、大网膜和脂肪等,也可为子宫及膀胱等腹腔脏器,但很少为妊娠的子宫角。

2008年5月12日,笔者在我校动物门诊部接诊1只京巴犬,经临床检查及手术治疗综合诊断该京巴犬为一例妊娠子宫性腹股沟疝,经治疗。到分娩期时,该母犬顺利产下胎儿且母仔平安。

1 发病情况

周先生饲养的京巴犬,名字叫“晶晶”,18月龄,于2008年3月20日开始。3月23日配种。4月8日。周先生在与“晶晶”玩耍时发现“晶晶”左腹股沟处有一隆起物,隆起物尚能还纳腹腔且“晶晶”精神、食欲等一切正常。4月12日,周先生将“晶晶”带到某动物门诊部求诊,门诊兽医建议对“晶晶”进行临床观察,待“晶晶”产后再进行腹股沟疝手术。5月11日,周先生再次对“晶晶”的左腹股沟进行检查时发现隆起物比鸭蛋大且不能还纳腹腔,但“晶晶”的精神、饮食欲、玩耍等一切正常。

2 临床症状

5月12日,周先生将“晶晶”带到我校动物医院要求进行诊治。“晶晶”体重5.5kg,精神、食欲正常,体温38.7℃,呼吸数36次/min,心率85次/min,病犬大小便正常,腹围膨大,乳腺增大、红润。左腹股沟隆起物有鸭蛋大且不能还纳腹腔,无热无痛;对隆起物进行听诊,未听到肠蠕动音,但听到胎犬心音,心率为181次/min。触诊可感觉到胎犬的心博动,触摸到胎儿头、躯干等体躯。

3 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计数:应用试管稀释法进行红细胞计数,计数结果为8.2×1012个/L(正常值为5.5-8.5×1012个/L)。

(2)白细胞计数:应用试管稀释法进行白细胞计数,计数结果为7.9×109个/L(正常值为6.0-17.0×109个/L)。

4 诊断

根据“晶晶”的发病情况、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晶晶”患有腹股沟疝且疝内容物为妊娠的子宫角。征得周先生的同意对“晶晶”实施手术治疗。

5 手术疗法

5.1 术前准备

(1)手术器械的准备与消毒:对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等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和煮沸消毒。

(2)术部的准备与消毒:对“晶晶”进行仰卧保定,术部进行剪毛与剃毛并进行碘酊二次消毒,创巾隔离。

(3)手术人员的手臂准备与消毒:用0.1%新洁尔灭溶液对手臂进行浸泡消毒。

(4)麻醉:①麻醉前给药: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2mg。②全身麻醉: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5min后再注射速眠新注射液(846)0.4mL(手术结束时,给“晶晶”肌肉注射苏醒灵注射液0.4mL)。③局部浸润麻醉:用0.5%盐酸普鲁卡因进行局部直线浸润麻醉。

(5)保胎:手术前15min,给“晶晶”注射黄体酮注射液2mg。

5.2 手术方法

(1)切开皮肤:采用皱襞切开法纵行切开皮肤。

(2)切开疝囊:采用皱襞切开法切开疝囊。

(3)还纳疝内容物:疝内容物是一妊娠子宫角,子宫角色泽润红,无瘀血、无坏死迹象,与疝囊无粘连,将子宫角托在左掌心可感觉胎动。检查疝孔发现在疝内容物与疝轮之间可插入右手食指与中指,但子宫角不能还纳腹腔,决定剪开疝轮、扩大疝孔,将妊娠的子宫角还纳于腹腔。

(4)闭合创口:①缝合腹膜:采用螺旋形缝合法缝合腹膜。②闭合疝轮:先采用水平钮孔缝合,然后再进行结节缝合法闭合疝轮。③缝合皮肤:采用结节缝合法缝合皮肤。

5.3 术后护理

多次少量的饲喂流质食物,保持创口清洁,肌肉注射氨苄青霉素防止术后感染。注射适量孕酮,避免奔跑等剧烈运动。

6 结果与体会

(1)6月10日,通过电话随访周先生得知“晶晶”已于5月24日顺利产下3只活泼可爱的狗宝宝,目前“晶晶”及其仔犬身体非常健康。

(2)由于在子宫角与疝轮之间尚可插人两手指,未发生嵌闭。血液循环畅通,才使得胎儿及子宫角能够正常发育,没有发生瘀血、坏死。建议在兽医临床上一旦确诊为妊娠子宫性腹股沟疝,应尽快进行手术,以免由于子宫角及胎儿的不断发育、增大而发生嵌闭性妊娠子宫性腹股沟疝。导致胎儿死亡、子宫瘀血坏死,甚至危及母犬生命。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5

[关键词]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诊治

[中图分类号] R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95-02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又称嵌闭疝,系指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由于外环狭窄,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继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如不能及时恰当的处理,往往造成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而引起严重后果[1],是小儿外科急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新生儿嵌顿疝是小儿腹股沟嵌顿疝的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临床表现有时比较隐蔽并且容易漏诊、误诊。患儿常因误诊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极易发生肠管及坏死[2],甚至危及生命。本院2005年2月~2012年6月收治新生儿嵌顿疝35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5例,女10例,男女比为2.5∶1。年龄最小10 d,最大3个月。发病时间最短2 h,最长3 d。右侧26例,左侧9例。所有患儿入院前均行超声检查,明确腹股沟区包块35例。合并病理性黄疸1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腹泻1例。

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拒乳、哭闹、腹股沟区包块35例,呕吐2例,腹胀2例,腹部平片提示有肠梗阻2例,阴囊红肿15例,明显肿大4例。腹股沟区红肿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法复位 本组5例,一般情况好,症状出现时间短(确切病史时间12 h以内),无明显腹胀,包块无明显触痛且稍软,阴囊皮肤无明显红肿及变色。给予冬非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臀部抬高,入睡后手法复位,成功2例。留院观察24 h无症状出院。余3例手术治疗。

1.3.2 手术治疗 取腹股沟区横切口,一般长度为3~5 cm。切开腹股沟管,探查疝内容物,还纳后,内环处予双重结扎并缝扎疝囊,未行腹股沟修补术。卵巢切除术1例,1例发生绞窄而行开腹回肠末端造瘘术。术中注意保护精索血管及输精管,缝合腹股沟管前壁前注意将及精索血管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

2 结果

35例中手法复位成功2例,手术33例,绞窄性腹股沟嵌顿性斜疝1例,无切除病例。女性患儿因为卵巢坏死行卵巢切除1例。1例疑似卵巢坏死,家属强烈要求保留未切除。现随访未见明显异常。25例中肠造瘘1例,术后患儿家属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余患儿经随访5年,复发1例,再次行疝修补术治愈。

3 讨论

3.1 局部解剖与嵌顿疝的关系

新生儿由于其腹股沟的解剖特点以及嵌顿疝形成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使新生儿嵌顿疝容易出现肠坏死及、卵巢坏死:新生儿的腹股沟管很短,约1.0 cm,且窄小,外环口几乎与内环口重叠。当出现腹股沟斜疝时,疝内容物经过窄小内环口,缺乏伸展性,易发生嵌顿。新生儿肠壁薄,肠管受压后引起组织充血水肿,甚至缺血、坏死。嵌顿时间越长,疝内容物横径越大,疝囊颈部越细,越易发生坏死。组织充血水肿后紧紧压迫精索血管也引起缺血缺氧,如不解除压迫可导致坏死。

3.2 诊断

多数新生儿嵌顿疝由于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加上腹壁脂肪厚,如不进行仔细的体检或缺乏经验易致误诊;新生儿腹股沟斜疝不像幼儿那样包块明显,早期往往只在外环口处呈一小包块,发病早期不易被家长发现。临床医生易将其判断为精索鞘膜积液或软组织感染;新生儿疝首次出现即可发生嵌顿[3]。所以,对于新生儿初次出现腹股沟包块者必须详细询问包块出现的时间。如果包块疼痛及呕吐在短时间内出现,即可考虑为嵌顿疝。本组1例患儿仅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史1 d。门诊超声检查腹股沟区包块,立位腹平片示小肠梗阻,侧卧位片骶前未见气体。查体腹股沟区似可及界限不清的肿物。以急性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明确诊断为嵌顿疝。术中见嵌顿物为结肠肠壁,无坏死迹象。复位后于腹腔内缝扎疝囊而治愈,随访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对新生儿嵌顿疝比较常用的手段是腹股沟区超声及立位腹平片检查。因新生儿嵌顿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包块及肠梗阻的表现,故这两项检查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腹股沟区肿物性质并帮助判断嵌顿物生机情况。立位腹平片可表现肠梗阻的征象,气腹征是肠绞窄的表现。腹股沟区及阴囊有气体影,也助于嵌顿疝的诊断。

3.3 治疗

3.3.1 手法复位 如嵌顿时间为6~8 h,全身及局部情况良好,无明显呕吐及腹胀,腹股沟区无红肿及触痛,无明显中毒及脱水症状者,可试行手法复位[4]。复位前可行镇静及解痉剂注射,待患儿安静入睡后,置于头低脚高倾斜20°的仰卧位,复位时一手轻柔按摩外环处,以减轻局部水肿使肌肉松弛。然后在外环处用拇、食指固定疝蒂;另一手轻轻挤压疝内容物,均匀持续加压,切忌暴力按压,因新生儿肠管壁薄,且嵌顿后肠管水肿,质地变脆,易撕裂和穿孔。复位后应留院观察24~48 h,注意患儿是否有腹胀、呕吐、血便等不适。女性新生儿、小婴儿嵌顿物多为卵巢,卵巢水肿明显,手法复位易造成损伤,禁忌手法复位[5]。所以手法复位应严格控制指征,一旦手法复位失败,应尽早手术。

3.3.2 手术 手术治疗是新生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主要治疗方法,且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尤其对一些诊断模糊的病例,早期手术可以避免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近10年来,笔者一直应用腹股沟区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近7年,随着手术技巧的提高、经验的丰富及与助手之间的配合熟练性的增加,笔者采取腹股沟横切口完成本组31例(除1例造瘘术、1例剖腹探查术及2例手法复位)手术治疗。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新生儿斜疝发生嵌顿尤其是病程较长(超过12 h)时腹股沟局部组织水肿、肥厚、脆弱,局部解剖不清,要求操作必须轻柔、细致。在切开疝囊前壁时,一定要提起,防止损伤疝内容物,剪开外环时,轻按疝内容物,防止疝内容物退回腹腔;探查疝内容物时注意肠管的颜色、张力、蠕动情况以及系膜血管搏动情况、疝囊内渗出液的性状等。如果判断肠管生机困难,可以将嵌顿肠管放入腹腔15~20 min,然后再观察,如果肠管色泽、蠕动及系膜动脉搏动情况良好可以将肠管回纳入腹腔;尽可能于疝囊高位(腹膜外脂肪水平)完成双重结扎后缝扎。如果疝囊水肿严重,无法游离疝囊,则于内环水平行双层内荷包缝扎;术中对肿胀的患儿,常规探查,明确生机。李旭良等[6]报道小儿腹股沟嵌顿疝后发生萎缩比例为15%。本组无切除病例,肿胀明显2例,现随访观察中,未见萎缩迹象;术中不常规行修补术;结扎疝囊后,注意将精索及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防止医源睾的发生。

总之,新生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是儿外科的急重症之一,要求及时诊断,争分夺秒救治,防止出现器官、组织坏死。手法复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参毒文献]

[1] 李正,王慧贞,吉士俊. 实用小儿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3.

[2] 周玉玲,孙文丽,戴建东.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诊治16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369-1370.

[3] 赖志鸿,郑燕君.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45例临床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8):803-804.

[4] 邵雷鸣,侯广军.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性疝的诊治[J]. 医学论坛杂志,2003,24(19):62-63.

[5] 侯广军. 女孩腹股沟嵌顿疝[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5(5):302.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6

关键词: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

腹股沟疝在普外科疾病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主要是指腹腔内脏器当处于腹腔内压下而在腹股沟的薄弱或者缺损区域突出的一种临床症状[1]。腹股沟疝患者若未及时接受临床治疗,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股沟疝,在本文研究中笔者随机选取56例确诊为腹股沟疝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无张力和传统疝修补术,旨在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自于我院普外科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确诊为腹股沟疝疾病患者。入选病例中男性52例,女性4例,年龄26~78(55.4±3.1)岁;经临床诊断显示:直疝、斜疝、股疝者分别为15例、38例、3例。笔者采取数字分组法将病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本组所有病例均采用传统有张力疝修补术,术前选择性给予局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方式,术后使用沙袋压迫手术切口4~7h,并给予常规术后处理。

实验组:本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选择性给予局麻或者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选择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0 cm处至耻骨结节,顺着腹股沟韧带做一个6~8 cm的平行斜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保护该部位周围的神经组织;然后继续将提睾肌切开,对疝囊进行解剖并将疝内容物纳入腹腔,完全显露耻骨结节到整个腹股沟管后壁,使精索结构暴露在术野下后进行牵引;若患者的内环口比较大,可使用带锥形网塞补片,如单纯使用片式补片,则需缝合内环口部位的腹横肌筋膜,这样可以使得内环口保持合适大小;若为直疝则需要在海氏三角处缝合腹横肌筋膜。从腹横肌筋膜前的间隙处置入一个补片于腹股沟管的后壁部位,将精索从补片的外侧裂缝中通过,此时补片的外侧必须能够抵达内环部位,将腹股沟管后壁完全覆盖,补片的内侧应超出耻骨结节边缘2cm左右,待补片完全平铺、固定之后,将补片外缘与腹股沟韧带进行缝合,补片内侧与联合腱进行缝合,上方与弓状下缘的肌腱进行缝合,下方与耻骨结节、陷窝韧带进行缝合;逐层关闭手术切口。术后切口部位给予压上沙袋(6~10h),给予常规术后处理。

1.3观察指标 详细计量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观察指标;术后两组患者均接受3个月随访复诊,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复况。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在对照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的观察指标数据均采用标准差表示,并发症、复发率等数据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观察指标、并发症、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采用P

2 结果

2.1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比较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组间并发症、复发率情况 在3个月随访中,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普外科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多发性,在腹股沟疝发病初级阶段,患者可能会在剧烈运动、咳嗽时在腹股沟部位出现明显的肿块,而按压肿块会消失,但是存在明显的不适感;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若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肿块则可能更加明显且出现频率会更高,有时按压后无法回纳,严重时可引发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2]。

由于腹股沟疝疾病是无法自愈的,因此只能采取手术治疗方案进行修补。传统修补术由于张力大、恢复期长、复发率高等不良结局而严重影响该项技术的长期推广应用,而在现代先进医疗技术的影响下,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腹股沟疝。在长期临床实践研究中发现,在腹股沟疝疾病治疗中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以下两点优势:①该手术主要是采用人工补片的方式并进行无张力缝合,进而无需对腹股沟进行过分解剖以及高张力的修补,因而具有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可最大程度降低误伤神经以及血管的机率,再加之采取无张力,进而有效降低了切口的疼痛感[3];②该手术使用的是锥形网塞填充内环口,若患者的腹压增大时其可迅速分散压力。另外利用网片修补后壁,其与人体纤维组织紧密结合,进而增强了修补的效果,这样可有效预防及降低术后的复发[4]。

总之,在腹股沟疝疾病治疗中无张力疝修补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不良结局,患者术后能够快速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相对比较低,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基层医院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国华.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50例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11(3):59-60.

[2]杨学占.无张力痛修补术在腹股沟痛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2,32(1):37-39.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7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疝

【中图分类号】R65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28-01

腹股沟疝属于一类较为普通的外科常见病,这一疾病的多发群体是儿童和老年人。一旦患上了腹股沟疝,不加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加重其可进行性,疾病的发展严重时将会对病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出现了嵌顿及绞窄,还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就现阶段来说,用于治疗腹股沟疝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手术治疗,然而,大部分传统的手术方式有着比较多的并发症,甚至达到了10%到15%的复发率。近年来,医学上对生理功能疝发生机制、腹股沟区解剖进行了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同时得益于人工网片材料合成和设计的进一步优化,无张力疝修补术发挥了更大的作用。2010年到2011年我院对36名腹股沟嵌顿性疝进行了l i c h t e n s t e i n无张力疝修补术,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从2010年7月到2011年9月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6例被确诊为腹股沟嵌顿性疝的病人,男女病人例数分别为36、6,年龄在17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6.5岁,此外有16名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有斜疝、直疝、股疝分别为28、4、4例,斜疝患者中含有双侧疝3例。患者的嵌顿时间在2到48小时之间,平均嵌顿时间是12.4小时。

1.2治疗方法

首先准备好7.5cm*5cm的单丝聚丙烯补片,再进行适当的修剪。

36名患者均为局部麻醉,其中有2名患者除了局部麻醉之外还加上1%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0.5%布比卡因=50:50,40ml加上适量的肾上腺素。我们采取的注射方式为:腹外斜肌下方、皮下、深部膜状层和浅筋膜分别注射10毫升。在开展操作的时候对患者感到疼痛的部位进行药量的适当增加。还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用补片或是网塞加补片。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的1厘米位置做平行切口,包括嵌顿疝囊的最高点,在对疝囊做切开的步骤时要在周围通过盐水纱布进行保护。一方面要疝囊内里的渗出物进行吸引,一方面还要同时往内环口的方向打开,一定要用最迅速的方法对内环口进行松解,解除嵌顿,避免嵌顿松解的时候内容物往腹腔里面下滑,要对患者的疝内容物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如果是肠管的话,要对肠蠕动、肠壁颜色以及系膜血管搏动状态进行仔细观察,同时要注意不要对“W”型小肠嵌顿做出漏诊。若是怀疑肠管供血状态不好,要马上用温热的盐水进行外外敷,同时将利多卡因注射在系膜血管根部等。如果判断出肠管已经是坏死的状态,那么应该当机立断地进行切除,再开展肠吻合术。如果是疝囊很大的患者,要注意远端旷置,做到彻底的创面止血。如果是疝囊颈部高位游离的话,要做好预留约3厘米的疝囊通过3-0可吸收线对疝囊进行连续缝合式关闭。通过甲硝唑液、氯化钠重复地对创面进行冲洗,手术人员要注意更换手套,做好无张力材料的填充以及修补。通过不吸收丝线来开展固定填充物的操作。如果患者属于肠切除疝囊渗出多或者是疝囊大的话,可以把一根负压球引流管设置在补片上方的位置,再将引流管通过病人的侧阴囊底部进行引出。在完成手术后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抗感染处理,在48到96小时内将引流管拔除。

2结果

这一手术的时长为30到180分钟之间,平均时长是64.7分。36例腹股沟嵌顿性疝病人通过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后,没有手术死亡的事件发生,有1名患者产生并发呼吸道感染,占总人数的2.8%,产生尿潴溜的有7例,占总人数的13.9%,有1例出现了阴囊血肿,占总人数的2.8%。有19名病人伤口硬结,占总人数的52.8%,有10例有异物感,占总人数的27.8%,有1名患者伤口感染,占总人数2.8%。对患者进行6个月到2年的随访,没有发生复发的现象。有3名病人在进行手术后9个月、13、20个月后由于其他的原因死亡。

3讨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有着显著的优点,如不易复发、恢复迅速、疼痛轻,这是传统修补术所比不上的。一旦疝嵌顿的时候,周围的组织则会因为水肿和充血而显得异常脆弱,如果再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强行的拉合,将会使得张力更加高,这使得患者很容易产生疾病复发的状况,术后的疼痛感更剧烈。本次研究的对象恢复自主活动的时间平均是29.6小时,这个时间远比传统修补术所需的时间短。所以,本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对于治疗腹股沟嵌顿性疝有着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此外,笔者对通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疝有以下心得:1、开展手术时要对创面做好保护,尽可能减少污染,;2、在开展手术前必须做好全盘准备:除了要对病人进行常规检查,对年龄超过65岁的COPD患者还要进行血气分析,如有必要,可请内科医生进行会诊。若患者患有肝硬化腹水或者是糖尿病,则需要及时注入白蛋白、控制血糖等。3、对肠管的活力要做出精确的判断。当内环松解的时候,能够容下一根手指为适合。这样对于嵌顿物两侧的组织的检查有帮助,还要仔细观察嵌顿肠段远近端的一定距离是否产生了肠段坏死的状况,以防止W型疝漏检的状况发生。

参考文献

[1] 《无张力修补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分析》,王小林,王定明,《现代医药卫生》2008年13期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42―01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以突出的解剖部位命名,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腹外疝是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其中腹股沟疝在小儿外科最为常见。腹腔镜下小儿疝修补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其优点是: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内环高位结扎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疤痕小、无瘢痕、出血少、患儿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除一岁以下小儿暂不手术外,手术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今,我院小儿外科已开展双孔法腹腔镜下疝修补手术586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586例患儿术后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我们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今,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86例,男466例,女120例,年龄8个月~14岁,单侧302例,隐性疝88例,双侧196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及家长对疾病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对患儿因哭闹,玩耍蹦跳,感冒咳嗽,便秘等原因,使疝块反复在腹股沟处出现或膨大感到忧虑,加上患儿及家长对腹腔镜手术,麻醉及手术后存在的问题不甚了解,因而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我们首先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患儿及家长进行良性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预防腹内压升高的方法,同时告知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及腹腔镜下疝手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使患儿和家长解除顾虑,心情愉快地配合手术和护理。

2.1.2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血凝,肝功,尿常规,B超等,检查各项回报单是否齐全,有无手术禁忌症。

2.1.3 术前准备:术前一日为患儿洗澡做好皮肤准备,如条件不允许,可应用肥皂水清洗阴囊和会皮肤,剃会毛发,小心避免损伤皮肤。脐部用肥皂水棉签进行彻底清洗后,用碘伏棉签消毒皮肤一次,直至脐部清洁无污垢,用温柔手法辅助患儿更换清洁棉质内衣裤。由两名护士核对后为患儿带好腕带,以证明患儿所在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防止出现手术差错。指导患儿家长术前一日给予清淡饮食,术前晚24时开始禁食水,并讲明禁食水的重要性,取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嘱患儿尽可能排大便一次,必要时给予灌肠,清除肠内积粪,防止术后腹胀便秘。指导患儿家长术前头一晚一定保证患儿有充足的睡眠。

2.1.4:术日晨给予脐部碘伏清洗一次,以保证脐部清洁。患儿入手术室前,嘱其排尿,以免术中误伤膀胱。

2.2 术后护理

2.2.1全麻后护理:与麻醉医生交接,了解术中情况和用药情况。患儿麻醉未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位6小时,头偏向一侧,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给予吸痰,可有效防止误吸和窒息的发生。应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视病情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严密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迅速处理。如患儿术后返回病房时出现体温过低,手足发冷等情况,应给予保暖。用热水袋放置足底或身体两侧,水温不超过50℃,热水袋外应加套,不可与患儿皮肤直接接触。

2.2.2 卧位及活动指导:术后平卧三日,膝下垫枕,髋部微曲,或指导家长平抱低年龄患儿。3―5日后下床活动时,应指导家长注意避免患儿跑,跳,蹦等剧烈运动,家长可以牵拉患儿,控制其活动能力。

2.2.3 饮食指导:一般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无特殊反应的次日可以进软食或普食。食物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并多吃蔬菜与水果,防止术后便秘的发生。

2.2.4 阴囊水肿的护理:为防止术后阴囊肿胀,除平卧三日外,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或用小软枕垫高阴囊,并注意观察肿胀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2.5 术后肩背疼痛的护理:由于手术是在CO?气腹下完成,术中大量吸收CO?可造成高碳酸血症,引起背肩疼痛及不适感。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并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4―6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

2.2.6 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应及时更换,防止切口感染。

3.出院指导:术后3―5天,如无身体不适,即可出院。指导患儿及家长防止腹内压增高因素:①注意合理饮食,防止便秘;②注意适当活动,三个月内避免跑跳或下蹲等活动;③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咳嗽等一切可能增加腹内压的因素,防止疝复发。如有不适应及时复诊。

3 体会

从以上可以看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尤其在围手术期做为护理人员应做到: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介绍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优点,使患儿及家长配合手术。(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掌握腹腔镜新术式的特点,针对患儿不同的个体差异,全面、高质量地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等等护理工作。(3)正确引导患儿及家长,确保手术的安全实施及有效预防并发症,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随着祖国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也要不断努力,加大学习力度,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秋爽,李新,曲红莲.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389-390.

[2] 赵宏志,秦鸣放,王庆等.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1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2):159-161.

[3] 许晓芳,胡梦兰. 腹腔镜小儿疝修补术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3(5):563-564.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均为男性,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岁。斜疝37例,直疝2例。嵌顿时间5~70h。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不可回纳性肿块伴疼痛,部分嵌顿时间较长者还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等,提示嵌顿物为肠管且有绞窄的可能,但无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所有患者均合并COPD。

1.2 COPD的诊断标准

COPD是由于通气功能障碍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组慢性气道受阻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具有慢性气道阻塞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COPD患病率较高,尤其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可达15%以上。本组患者每年咳嗽、咳痰3个月以上,连续2年以上。平素休息或轻体力劳动下有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体格检查:桶状胸、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均已被医院诊断为COPD。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前使用预防性抗生素,18例病人术前留置胃肠减压。手术材料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BARD疝环充填补片(单丝聚丙烯编织结构),手术方式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全部使用抗生素,兼对COPD进行治疗,包括抗炎(抗菌药使用二联以上,其中需包括抗葡萄球菌、抗厌氧菌等)、化痰、吸氧、舒张支气管、强心利尿等。

1.4 治疗结果

本组39例全部治愈。患者术后2d可正常活动。术后疼痛3例,1例术后出现阴囊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39例中,25例嵌顿物为大网膜,14例为小肠,未发生小肠绞窄坏死病例。随访0.5~3年未见复发病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评估人院后进行人院教育的同时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入院后的心理反应,有无焦虑、恐惧、情绪不稳定、不合作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针对每例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护理计划,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2.1.2 心理护理嵌顿性腹股沟疝是外科急腹症之一,常见于老年人。当疝内容物长时间不能回纳时,可发生绞窄坏死、腹膜炎,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因此,嵌顿疝一经诊断即应急诊手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项新技术,对手术成功率及安全系数,患者及家属存有疑虑,需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适当介绍手术方法、时间及预后情况等,以取得患者信任,配合治疗。

2.1.3 术前准备 根据检查情况紧急处理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使用抗生素,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对COPD处理。入院即刻起开始禁食、禁饮,根据病情给予胃肠减压。备皮,会皮肤的准备尤应注意,需剃净,但不可刮伤皮肤。进行药物过敏试验,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前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及过敏史。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护理 无张力疝修补术一般术后平卧6h,麻醉反应期后即可下床活动,体弱病人卧床时间可延长,协助床上活动,完成基础护理。传统手术后3~6d方可离床活动,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主张术后早期活动,降低了切口感染及术后肠黏连发生率。平卧时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从而减少切口张力,有利于切口愈口,并能减轻疼痛。

2.2.2 呼吸道护理术后低流量吸氧1~2L/min,平均吸氧时间2~4d。COPD的患者目前主张每日吸氧10~15h,氧流量1~2L/min,提高血氧分压。COPD患者只要将氧浓度控制在25%~29%范围内,每天吸氧10~15h,既能改善组织缺氧,也能防止因缺氧状态解除而抑制呼吸中枢。同时每2h翻身、叩背1次,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对咳嗽无力、痰液黏稠者每日沐舒坦雾化吸入2次。因本组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术前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指导呼吸肌功能锻炼,所以在术后6~12h,对39例患者指导呼吸肌功能锻炼。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缓慢呼气4~6s,每次锻炼15min,逐渐增加锻炼时间;腹式呼吸:可采用卧位、坐位或立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同时注意吸气要用鼻深吸气,呼气时则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5次/min,逐渐增加至2~3次/d。本组15例患者术后使用镇痛泵,减轻了切口疼痛对咳嗽的影响。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每1h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氧饱和度,并听诊肺部呼吸音,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发生,必要时血气分析1~2次/d。

2.2.3 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的观察术后动态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本组3例术后出现频发室早,1例快室率房颤,经及时处理好转。密切观察阴囊及切口有无渗血,因阴囊比较松弛,且位置较低,渗血易积聚于此处。术后24h内在切口部位放一小沙袋(约0.5kg),以防止切口出血和阴囊血肿形成。为避免阴囊内积血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应用“T”字托带将阴囊托起,或以小枕抬高阴囊。及时更换浸湿敷料,防止切口感染。胃肠减压患者需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胃管发生扭曲、堵塞,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本组18例行胃肠减压患者均在术后1~2 d,肠蠕动恢复、排气后拔除胃管。

2.2.4 饮食护理本组21例患者术后6~12h进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菜汁、水果汁等易消化清淡饮食。第2天进半流质饮食,第3天病人肠功能已恢复,进软食以后逐渐过渡为普食。18例患者术后第2天开始进流质饮食。

2.2.5 出院指导①嘱患者出院后加强营养,以利于切口愈合,可多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卷心菜、粗粮、豆类、各种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②出院后注意休息,可适当活动及参加体育锻炼,如做保健操、打太极拳、散步等。生活可以自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促进健康,还能改善病人的情绪。一般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③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而加重COPD的病情。如有严重咳嗽、排尿及排便困难者应及时治疗,防止腹内压增高引起疝复发。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篇10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65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90-01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多见于老年人和小孩,占腹外疝总数的90%~96%。传统的疝修补术式众多,尚无一种能完全避免复发。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lug mesh hernia repair)是利用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状锥形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对腹股沟疝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的手术方法。1997年起逐步在国内推广。近年我院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复发腹股沟疝中,男58例,女2例;年龄60~80岁,平均67.5岁;复发疝15例;单侧49例,双侧11例;左28例(包括双侧),右41例包括双侧),斜疝51例,直疝18例;合并支气管哮喘4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合并高血压病16例;合并2型糖尿病8例;合并心脏病7例,合并鞘膜积液4例,合并嵌顿疝5例,合并前列腺肥大尿潴留5例,合并发育不全1例。

1.2 应用材料

采用美国巴德(Bard)公司产品(Bard mesh prefix plug),材料由聚丙烯单丝编织而成,不可吸收,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容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黏合固定。

1.3 手术方法及要点

59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1例局麻加基础麻醉。切口疝修补术切口。术中仔细分离和止血,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直疝分离至基底部,将疝周围瘢痕组织区域完全剥离,而后将疝囊推入直疝三角;斜疝分离至腹膜外脂肪周围,如疝囊过大则行疝囊中部横断,近端结扎,使大疝囊变成小疝囊,然后再将小疝囊推入疝环口,将锥形充填物充填入疝环内,充填物的外瓣与疝环固定4~6针(深度应与腹横筋膜持平),而后将疝环充填物尖端从内环口充分塞入腹腔,使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如疝环口缺损直径≥4 cm,一般用2个网塞充填疝环内。充填物外瓣与横筋膜及周边瘢痕组织间断缝合3~5针,在精索下方置入成型补片,使补片平整地覆盖腹横筋膜上,精索自补片成型的圆孔通过,缝合1~2针关闭补片的鱼尾状开口,补片与周围组织间断固定4~5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连续或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后,关闭切口。术后用1斤重小沙袋压迫切口4~6 h。

2 结果

手术时间最短45 min,最长120 min,多数70 min内完成手术。120 min者为同时进行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时分离原手术部位粘连所致。患者术后6~24 h下床活动,8~24 h进食,住院时间5~12 d,4例出院后折线,平均7.7 d。切口疼痛轻于传统修补术,13例肌注镇痛剂或16例口服止痛药。除4例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外,4例BP升高,2例术后出现尿潴留,经过导尿后得到改善;1例伤口积液;6例腹股沟部异物感,休息1周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皮下血肿,保守治疗后愈。5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4例出院后折线,全部病例追踪随访半年~1年,1例复发,亦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3.1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中是目前较好的方法

①能双重加固,真正达到了外科手术所要求的无张力。②手术方法容易掌握,操作简便,小疝囊可缩短手术时间。③手术分离面缩小,无强行牵拉缝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④复发率低,本组复发一例,为术后3周,后再次手术,术中发现为固定线松脱复发。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符合解剖生理,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疗效满意。尤其对老年腹股沟疝和(或)伴有其他合并症、传统修补不满意者,尤为适用。

3.2 不足

本组病例数不多,随访时间不长,多数为电话,门诊随访量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