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措施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6:42

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篇1

【摘要】目的:转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建立护患关系。亲切而又耐心的解释并尽可能地解决患者存在的思想问题,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鼓励患者自觉配合各种治疗。结果:患者由最初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异常到引导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结论:良好的护理指导对防止血压升高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护理;护理对策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指导

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待已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让患者解除由疾病伴随而来的不愉快情绪和各种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2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尊敬患者、爱护患者、耐心宣讲住院规则、周围环境、作息时间。部分患者的隐私要保密、解除思想负担,使患者感觉到住院如在家里一样。视患者为亲人、朋友,从而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理解,对患者不论身份、文化水平、社会地位高低均应同等对待。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一切治疗成功的保证。

1.3 创造良好环境

病房舒适、环境幽雅,给患者以赏心悦目的感觉,病房要求清洁、整齐、舒适、美观、空气清新,尽量做到轻重患者分开,以免互相干扰。恢复期患者病房可配电视或收音机以分散患者注意力,使患者感到生活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

2 护理对策

2.1 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合理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稍高水平。但不宜降的过快、过低。有高血脂或糖尿病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调脂或降糖药物治疗。目前,降压药物的应用仍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因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病程长、发展较慢,需长期服药,因此,在服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2 保持良好心态、克服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

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学会沉着冷静,自我控制情绪,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总之,健康的心理对防止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护血压稳定。

2.3 坚持锻炼

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4 合理饮食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少食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故饮食不宜太咸,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大米含钠较面粉少,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牛奶富含蛋白质,而胆固醇与钠盐含量并不多,可适当饮用。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

2.5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便秘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敌,预防便秘除日常多吃粗粮和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外,还适量饮水,如出现便秘,应早晚各饮一杯蜂蜜水以肠道,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上厕所应注意大便不宜过分用力,以免引起血压升高,病情加重,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必要时可服用一些缓泻剂。家属与之密切配合,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孤独之情绪。护士应教会患者家属一些基本护理常识,以便科学地协助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 151.

心理护理措施篇2

入院宣传

热情接待患者,让他们有种到家的感觉,给患者做人院宣教。介绍患者所患疾病知识、医院环境、责任护士、主治医生、主任、护士长以及一些有利于患者的规章制度及承诺。告知每种心脏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

邀请已治愈或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正在康复的患者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同时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手术医生和护士技术都是熟练的,对患者是有高度责任感的,特别要讲我们已做过同样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可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术前护理措施

了解患者的心态:由于患者来自家庭、社会、经济方面等的压力,表现出恐慌,心理比较脆弱,觉得自已是最不幸的人。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诚恳、友好、自然的交谈方式,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应用疏导性语言使患者倾吐心中的苦闷和忧虑,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亲人的陪伴:加强患者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从中得到鼓励和支持。

预防性心理指导:告诉患者手术是最佳的方案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手术之前应做那些准备,回ICU病房后怎样配合医生护士治疗等。全麻手术会带许多管道和各种心脏监护仪,是每个心脏病术后必须要做的,由于ICU气氛比较紧张,医疗设较复杂,与外界隔绝。患者要保持好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随着病情的恢复会陆续拔除。另外带呼吸机不能说话,告知患者可以用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好呼吸,配合ICU护士治疗护理,争取早日拔出气管插管。

术后护理措施

患者从ICU返回病区,护士要细致、周到、热情地迎接患者,给患者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做好术后宣教。

环境干净整洁,床单整洁,集体就寝,统一管理主动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使心理护理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上,而不是雇佣、恩赐的关系。要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态”去影响患者,学会控制情绪、以开朗乐观的情绪去感染人,给予不是亲人胜亲人的关爱。

适时减少护理刺激,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音乐疗法: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以轻音乐为主),分散注意力,减轻切口疼痛,通过心理生理途径调节人的循环系统,处于放松状态。

心理护理措施篇3

【摘要】目的分析不孕不育人群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0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评测,并将相关数据与国内常模比较,分析该人群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不孕不育患者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强迫症状等因子明显高于常模标准。结论不孕不育患者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常规治疗的同时需要辅以特殊的心理护理措施。【关键词】不孕不育: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1032近年来,不孕不育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全世界不孕不育发病率日益升高,累计约10%~15%的育龄夫妇。不孕症的定义是: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的性生活,同居一年而未怀孕者,称为不孕症[1]。对正常夫妇来说,不孕不育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带来后续诸多社会问题。为探讨不孕不育人群心理状况,对2010年1~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门诊就诊的10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其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1~12月病例10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2915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31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45例;职业:农民17例,职员49例,个体13例,无工作21例;原发不孕56例,继发不孕44例;结婚年限1~20年,以3~5年居多,占36%;曾接受过试管婴儿(IVF)7例,接受人工受精(AID)20例。不孕因素应做相应分析。

12方法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100例患者自愿接受本调查并且愿意接受相关的心理咨询,收回完整资料100份。调查前测评者向患者解释调查目的,让被调查者仔细阅读评定量表前的统一指导语,然后按照各量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自我评估。

13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此表已在中国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中国的常模标准。根据Derogatis等研究结果,各症状的效度系数在077~090,表明此量表的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2]。SCL-90的90个项目可以概括为9个因子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量表采用5级评分,1~5分分别表示无症状、很轻、中等、偏重、严重。按中国常模标准评分,总分≥160分或因子分≥2分为阳性,提示有轻度或轻度以上心理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

14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数据使用SPSS 11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1SCL-90阳性出现率较高的症状,以单项2分以上作为阳性项目计标,阳性出现率较高的前10项症状见表1。

表1SCL-90阳性出现率较高的10项症状(n,%)项目例数百分比容易烦恼和激动6868过分担忧5959感到紧张或易紧张5151感到快要把事情做完5050感到苦闷4747当别人看着您或谈论您

时感到不自在4646感到比不上他人4545头痛4242神经过敏,心中不踏实4141不能集中注意393922SCL-90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将100例不孕不育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发现不孕不育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不孕不育患者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且往往表现出多项因子异常。见表2。

3讨论

31不孕不育患者社会心理压力来源

311压力来源于自身的生育要求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同时证明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具有常人的生育能力。

312压力来源于周围的环境,来自身边的亲人,周围社会的同情或鄙视在中国,因为封建思想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某些农村地区,传宗接代的任务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心中,无疑使不孕不育患者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礼教也迫使他们承受身边许多人尤其是亲戚朋友的歧视,主要是配偶及其父母对自己的指责或谴责。

3压力源自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患者对疾病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这种压力的来源之一,不孕症病因的差异,就诊时限的长短,患者家庭社会背景的差异,以及治疗过程的难易程度都会影响患者对压力的承受能力。

32不孕不育患者的社会心理分析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征主要为明显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同时有躯体化和强迫症状,也存在一定的敌对和精神病倾向,与常模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护理措施

3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给患者留下值得信赖的印象,这无疑给继续配合治疗打下基础。护理人员在接受咨询时,应当态度友好,善于倾听,耐心真诚,急人所急,建立知心朋友式的护患关系。在这种态度指导下,可以很大程度上化解患者就诊时的各种不良情绪,并且避免绝大多数的医疗纠纷,细致周到地介绍医嘱及各注意事项,合理安排就诊及检查治疗,并且创造一个良好的咨询环境,使患者在一个轻松柔和的节奏中接受治疗。

332尊重个人隐私,提升患者自信诊断治疗不孕不育患者往往需要涉及到患者的一些隐私:如性生活史、婚姻史等,应当采取单独就诊形式进行问询,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了解患者病情,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治疗。因此,不孕不育患者诊疗场所秩序的维持非常重要,应当努力建立一个有序、轻松、适当隐蔽的诊疗秩序。

333夫妇双方共同治疗不孕不育是夫妇双方的问题,一开始要鼓励双方共同诊治,当夫妇一同就诊时,患者的焦虑能得到缓解,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

334提供优质的不孕不育咨询优质的咨询将提高患者对于该中心的认知度,并且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这对护士的知识结构要求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临床护理中,需要努力学习各种不孕症的有关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利弊,力图为患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咨询宣传平台,为不同层次的患者提供合适的咨询。只有提供专业的咨询,才能帮助患者更客观地选择治疗决策,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335针对心理压力大的患者要加强引导针对部分心理压力过大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生活的患者,应当采取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对因多个、婚前而致内疚及负罪感强烈者,引导患者尽力忽略过去,消除内疚与自责。心理症状明显者实施心理治疗或给予抗抑郁焦虑药物对症治疗,使其摆脱心理障碍,再接受不孕症治疗。由此可见,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4]。综上所述,心理因素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是复杂的,一方面,不孕不育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消极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诸多的心理失衡及社会适应不良状态,若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将导致不孕的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4.

[2] 张明圆.精神科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0-415.

[3] 陈淑颖,沈玉宝.不孕不育患者社会心理特点及其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3,23(6):351-354.

心理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精神内科护理 措施分析 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24-01

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基础都有所提升,伴随着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安逸的生活,同时也带来疾病的困扰。由于人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对医院的护理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需求,不光需要高水平的治疗方案,也需要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这样一来,对护理者的要求就更加严谨。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壮大,护理的模式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变得更加人性化和专业化。神经内科相对于其他科系护理难度系数更高,神经内的病人一般治疗时间长,大多数患者都会患有功能,所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 神经内科患者心理特点

1.1 焦躁

神经内科疾病成因相对复杂,有一些疾病甚至尚且缺乏治疗方案,为了更好的掌握患者的护理需求,必须时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将不良的心理因素从患者心理消除,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由于神经内科的确诊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往往不能全然顾及患者的内心感受,使患者产生焦躁的心理。有些疾病是突发性的,患者在患病时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更容易紧张激动,加速病情的恶化。面对医护人员的反复检查而产生惧怕的心理,激烈的情绪波动致使患者不配合治疗,更有甚者会发生医疗纠纷。

1.2 惧怕

大多数患者对自身的病情都是缺乏了解的,这样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患者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也是恐惧感产生的原因之一。加上病痛的折磨会让患者自知能力降低,因而感觉到孤独和抑郁,。

1.3 低迷

神经内科疾病病程较长,药物疗效没有特别显著,又容易反复发作,这将带给患者巨大的心理压力,患者对此会表现的情绪低迷,甚至不配合治疗。患者治疗信心的丧失,将直接导致病情的严重恶化,影响初期的治疗效果。

2 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神经内科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甚至有智力障碍、走路不稳、偏瘫等疾病,要是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耐心和责任心,就很容易造成患者跌倒。同时也存在一些患者认为自己有能力下床,私自下床后却因没有足够的控制能力而摔倒。

脑疾病很容易致使脑袋产生麻痹,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会进食困难、喝水容易呛水。要是进食方式不对或者速率过快很容易导致窒息。

还有一些老年患者会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对这一类型的患者要是护理不到位,就会有走失等问题出现。

神经内科所使用的药物大多都是具有渗透性的,这样渗透性的药物就会对心脑血管的刺激程度较大,再加上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层次过大,所以产生静脉炎的频率是颇大的。

3 神经内科护理措施分析

3.1 护理质量的提高

根据调查显示,人们对护理的服务态度普遍较为看重。精神内科的疾病患者身体和内心同时忍受着巨大煎熬,有不少患者因为不能正视疾病,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焦虑、悲观等情绪。所以,在医护人员的护理过程中,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主动讲解病理,让患者以正确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病症。同时医护人员对待患者时要更加细心,多给患者正能量上的鼓舞。护理过程中的语言也要更加礼貌,让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3.2 专业水平的提升

在日常的护理当中,如病人询问自身病情医护人员无法准确解释,就会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产生怀疑。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对自身进行充电,多学习专业上的知识,并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让患者安心治疗。

3.3 协调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关系

在日常护理当中,医护人员应该通过沟通来让患者放松心情。不同文化下,不同年龄的人说话语气是不同的,为了能够和患者更畅通的沟通,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倾听患者心理上的不安,抚慰患者焦躁的内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住院的过程中,患者们可能会更加关注病理等问题,所以医护人员在交流的时候应尽量围绕于此进行交流。

3.4 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会给患者营造更加良好的心情,有利于控制患者的病情。因此,在患者入院前,病房应该及时整理出来,让患者在进病房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以缓解患者的紧张之情,也会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安抚。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给患者以安心、定心,让患者可以感性的去认识自己的疾病,主动的治疗,通过医护人员的个人行为,去影响、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治疗的时候更加轻松。面对越来越多的疾病产生,人们不要产生惧怕的心理,往往就是这种心理,才是最致命的的,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迟迟不肯面对自己的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更加会对家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同时我们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良好的心态就是我们面对病魔的利刃。

参考文献

心理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妊高症;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77-01

妊高症是育龄妇女妊娠期间特有的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全身小动脉痉挛,高血压,水肿以及尿蛋白等,严重时刻危急孕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健康[1]。由于多数孕产妇对妊高症认识不足或者存在误解,故产生了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孕妇以及胎儿的身心健康。故全面分析妊高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依据妊高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帮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孕妇以及胎儿的预后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8例妊高症患者为观察组,年龄介于23~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12±1.47)岁,孕周为21~39周,平均孕周为(35.16±4.19)周,其中初产妇38例,经产妇30例。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治疗的6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年龄介于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4±1.64)岁,孕周为20~38周,平均孕周为(34.78±5.21)周,其中初产妇36例,经产妇32例。剔除伴随有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经统计,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等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上述孕妇均清楚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Zung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来对孕妇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分,采用生活事件调查表对孕妇日常事件的态度进行评估。所有孕妇在进行填表时,均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在旁边向孕妇解释困惑之处,确保孕妇所填内容充分反映孕妇真实的内心活动。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 数据统计包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表示,取α=0.05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焦虑、抑郁状态比较

观察组孕妇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孕妇生活事件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孕妇担心胎儿发育健康、认为工作学习负担过重以认为家庭负担过重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上述调查表明,妊高症孕妇心理状态较差,且过度担忧胎儿的状态;上述探究也同时指出妊高症期间孕妇所经历的生活事件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孕妇的心理负担,导致了负性情绪的积累,诱发或者加重妊高症临床症状。

鉴于上述研究所指出的妊高症患者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下述护理措施。1)加强社会扶持;与孕妇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了解生活事件对孕妇的不良影响,鼓励家属尽量为孕妇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孕妇的生活压力。2)健康教育;通过PPT、宣传手册以及讲座等形式集中或者单独向孕妇讲解妊娠的生理、分娩过程,帮助患者全面了解妊娠过程。此外应鼓励孕妇保持每日卧床休息8~12小时,并坚持左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右旋,增加子宫血流量[2]。同时给予孕妇饮食指导,鼓励孕妇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且易消化的食物。此外应知道孕妇进行自我护理,鼓励孕妇每日定时自数胎动,并自觉及时向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报告身体状况及异常。3)心理护理。多数妊高症孕妇均认为自身疾病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故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亲切与孕妇进行沟通,告知孕妇妊高症仅为妊娠的伴随疾病,只要积极配合治疗,不会影响胎儿及自身生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告知孕妇焦虑、抑郁等情绪不益于胎儿的健康生长,且对疾病治疗无益,帮助孕妇及时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妊高症孕妇的心理问题由自身以及社会因素共同导致,因而在进行临床护理时,应从上述两方面共同下手。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帮助妊高症孕妇调整自身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与孕妇家属沟通,让孕妇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只有双管齐下,方能帮助妊高症孕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并最终顺利分娩。

参考文献

[1] 彭爱珍,欧霞,王洲羿.对 30 例妊高症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314-315.

[2] 江艳华.妊高症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08):108-109.

心理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不孕不育;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5(c)-143-02

不孕不育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是一种生殖无能的状态,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但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负面的心理状态又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1]。有研究表明,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严重影响内分泌系统,可反射性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度分泌,导致雄激素分泌过多而影响排卵,脑部对心理压力的反应,可释放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抑制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分泌,继而发生不排卵及闭经,男性则影响产生,成为典型的少精、弱精症[2]。所以目前在不孕不育的诊疗过程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和重视。

1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

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其结果的表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3],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1.1 焦虑、抑郁

不孕不育患者往往受到来自家庭、配偶及父母等方面的压力,而许多患者认为此病涉及自己身体的缺陷,怕受到歧视,不愿让周围的人知道,更难以与亲朋好友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把自己封闭起来,故不良情绪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和释放,更加重其焦虑、抑郁。

1.2 心理负罪感

在我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根深蒂固,甚至有不少夫妇把不孕不育与前世作孽、因果报应联系起来,产生负罪感,甚至认为自己不算真正的女人或男人。

1.3 疑虑心理

一些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因患者总找不到不孕的答案,故产生疑虑心理,总认为自己这有病那有病,对医生告诉的“没有器质性病变”不相信,非要找到毛病为止,更有人怀疑是配偶有病,互不信任,相互埋怨,影响夫妻感情。

1.4 痛苦、失望

有专家调查发现,其中45%的女性患者和15%的男性患者认为确诊不孕是自己生命中最痛苦的经历,有的患者多次往返各大、小医院,反复监测及检查,试用各种偏方、秘方,作出了很多努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依然不孕不育,以致痛苦、失望。

2 护理措施

2.1 增加交流,缓解患者的压力

很多患者认为不孕不育属于自己的隐私,不愿意与别人公开谈论自己的情况,但关闭情感的患者常常比较痛苦,因为远离社会支持,就像大坝止住了情感的巨大洪水,当不良情感积聚至最终冲破大坝时,就无法自我控制此种情绪,故应鼓励患者多交流,让其心理压力得到宣泄和释放[4-5]。

2.1.1 医护人员应主动与不孕不育患者交流,并应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他们谈论自己不孕不育的感受,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使他们有机会发泄,并能理顺自己的情绪。

2.1.2医护人员应主动提供机会和鼓励不孕不育患者互相交流,可以每周安排一次与其他不孕不育患者的小聚会,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和治疗过程,利用人们同病相怜的心理,缓解其心理压力。

2.1.3 发挥家庭支持作用,许多不孕不育患者的压力来源于家庭,其负罪感较重,医护人员应做好家属的工作,鼓励患者与亲人开诚布公地交谈,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摆脱顾虑。

2.2 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

患者到医院诊疗时,在治疗前应先给患者说明治疗的各项步骤及注意事项,诊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反应、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以免患者没有思想准备而引起恐慌和害怕,同时护理人员应向不孕不育夫妇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患者了解人类生殖医学的发展、现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让他们了解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解除了不少不育夫妇的不育之苦。患者对检查目的、治疗方法、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会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治疗,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3 纠正认识误区,正确认识不孕症

不少患者认为这是自己身体的缺陷,怨天尤人,更有人认为这是自己干了坏事才遭此报应,自暴自弃,医护人员应纠正其认识的偏差,讲解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其认识不孕的原因,减轻其心理压力,帮助他们重获自尊和自信。

2.4 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就诊环境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干预取得成效的关键,医护人员应同情患者的感受,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保护好患者的隐私,让患者在一个安全、信任的氛围下谈论自己的问题,说出心理话。

2.5 转移心理压力

不孕不育的压力是难以立刻排解的,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其他的事情,把注意力从痛苦和压抑的思想中转移,通过社交、阅读、做家务、听音乐等活动转移注意力,不做无谓的消极等待,在平时的生活中为自己开拓一片天空和情趣,将不孕症放在人生中的适当位置上,使心理压力得以有效的缓解。

总之,心理因素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是复杂的,一方面,不孕不育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消极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诸多的心理失衡及社会适应不良状态,若得不有效的帮助,将导致不孕的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Hart VA. Infertility and the role of psychotherapy issues [J]. Ment Health Nurs,2002,23(1):31-41.

[2]龚世,张洲,王辉,等.重视不育夫妇的关怀[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04,1(4):201-202.

[3]陈淑颖,汪玉宝.不孕不育患者社会心理特点及其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3,23(6):351-353.

[4]李明.不孕(育)患者心理特点及支持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7):444-446.

心理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内科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由于内科疾病的特殊性和难以预料行,使得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和掌握较少,其心理状态也很不稳定,这对临床治疗的效果有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内科护理人员注意观察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在仔细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心理护理,不断的提升护理的水平和护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促进内科护理的发展。

1 临床资料

以项城市中心医院2012年接收的内科患者为例,共有300例内科患者,其中25~45岁75例,45~70岁130例,>70岁95例;女127例,男173例,病因主要有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在这些患者入院之后,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良好的护理,最终,出院293例,治愈率达到97%。

2 对内科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

2.1患者焦躁心理分析 内科系统由于病情繁多,病种复杂,患者诊断和检查的时间一般都很长,在比较忙碌时,护理人员和医师无暇顾及到每一位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感受也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由于工作繁忙和自身素质和知识原因,使得护理人员往往不能对内科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

同时,由于有的内科疾病来的比较突然,使得许多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1],也会导致其产生紧张、急躁和焦虑的现象,有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突然加重,患者由于害怕疾病恶化,容易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并且,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使得患者对于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必要的耐心,由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情绪波动较大,不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和医护人员争吵。

2.2患者恐惧和抑郁心理分析 由于内科疾病的复杂性,使得许多患者对自身的疾病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产生恐惧心理;一些内科疾病的治疗复杂,且无十分明显的治疗技术,会长期对患者进行折磨,导致患者的情感脆弱,使得患者的心理依赖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并且,高昂的治疗和护理费用使患者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会使患者产生无助感和不安的抑郁感觉;主要表现为患者心境抑郁、睡眠质量差、兴趣不多甚至丧失兴趣,有负罪感。

2.3患者丧失信心 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较长,病程长,并且可能反复发作,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当患者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和预料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就会对疾病的恢复和治疗有较大的信心,减少其不积极心理状态产生的心理。当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当患者丧失治疗的信心时,就会直接影响对病情的临场治疗,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恶化;在本案例中,患者明显表现出信心不足的有70多例,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居多。占到总共人员的60%左右。

3 对内科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分析

上述分析是我们得知,在内科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对药物、治疗等外部因素的护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方面的护理,下面进行具体分析。

3.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要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当人在心情愉快时,其机体可以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醇胆碱等,有益的因素,能够把患者的新陈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3.2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对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的发展;护理人员在采取心理疏导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语言,一定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护理人员要深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体察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家庭、分析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思想、归纳患者的所需,首先,我们要通过沟通,对患者产生抑郁、恐惧和急躁的心理原因进行正确的分析,掌握患者足够的信息,制定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其次,要对患者的不满情绪表示理解和默认,多多鼓励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得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2]。

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内科心理护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得知,当前心理护理对内科患者及其病情康复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当前内科心理护理发展的现状开始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提出了一些内科护理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我们不断地加强对内科心理护理的研究,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严格的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心理护理的发展,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心理护理措施篇8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以手术切除作为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从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诸多因素对术后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康复。现结合近年来的临床工作实践,就如何搞好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及心理指导谈点浅见。

1临床资料及护理诊断

某医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行乳腺癌根治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共7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58岁,平均42.5岁。住院时间15~20天,均在术前行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66例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定期化疗和(或)放疗。2例死亡,5例未随诊。

患者手术前由于不了解病情而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术后又怕切口疼痛,术侧肢体不适。担心皮肤完整性损害,特别是年轻女性往往会因此而心情郁闷。

2护理措施

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康复效果。因此,做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及心理指导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护理人员在患者面前要始终保持镇静、自信,给患者一种安全感。

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主要是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做咳嗽、排痰及床上的排便练习,提供多方面的生活护理等。如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2.1.1术前准备完善有关检查。术后患侧肢体不宜行静脉穿刺。做好手术区皮肤的准备,特别是腋窝处,需植皮者还应做好供皮区的准备。

2.1.2心理支持患者入院后,包括其家属因担心手术效果,都会表现出焦虑、沮丧的情绪,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帮助,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及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对疼痛者,要多给予安慰,提供精神上的支持,配合医生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保证其休息与睡眠,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2.2术后护理

2.2.1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血压平稳后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抬高患侧上肢,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注意伤口有无渗出,保持敷料干燥、整洁,注意患肢皮肤的颜色深度。做好负压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注意负压引流是否通畅及术侧肢端血运。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量,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2防止术后水肿和功能障碍要向患者讲明术侧肢体水肿的可能,即由于手术时腋窝淋巴结清扫使淋巴液及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和术后胸部伤口加压包扎所致,使其配合。指导患者及时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以防发生功能障碍。活动上肢先由肘部开始逐渐发展到肩部。术后1~3天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及屈腕、屈肘等锻炼。术后4~5天,可练习侧肩部及同侧耳部的功能,然后逐步练习将患肢的肘关节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对侧肩部、颈后,进而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2.2.3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做深呼吸运动,有利于肺扩张,防止肺部并发症遵医嘱口服三苯氧胺(TAM)或来曲唑等药物。

2.2.4饮食指导患者术后由于食欲不振致进食量减少,要及时向患者讲解因手术可能导致其营养失调,原因主要是癌性消耗、因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抑制消化道的运动与消化腺的分泌,致食欲不振[1]。因此建议其增加热量,以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为主,促进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2]。

2.2.5其他同时,术后患者卧床期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主管护士应给予完全帮助、部分协助、支持教育等不同方式护理,满足其自理需要。

3放化疗的护理

3.1术后放化疗的前期思想工作辅助化疗的目的是采用全身用药以消灭体内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或微小残余瘤灶,护士除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勤巡视、多交谈,宣教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乳腺癌的远期疗效。

3.2控制放化疗不良反应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常在用药后1~3天内出现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功能抑制等,这主要是由于心理上的因素引起的。对于化疗药物所导致的毒副作用,一定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之配合医生给予预防或及时对症处理以缓解症状,并嘱患者坚持化疗。因化疗会引起恶心、呕吐,可采取化疗前15min予恩丹西酮8mg静脉注射,止吐效果明显。

3.3对于化疗过程中药物不慎渗出或出现静脉炎要迅速对症处理,防止皮肤坏死要指导患者进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类食物,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食生、冷、硬、不洁食物,并指导患者服用一些提升白细胞的药物,如利血生、强力升白片、鲨肝醇、维生素B4等。告知患者用药当日禁忌局部热敷,减少药物渗出刺激组织。

3.4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皮肤损伤及肺部放射性损伤,也常使患者出现畏惧心理此时应细心讲解放疗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穿宽松纯棉内衣。出现皮损,可在破损区涂抹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使其干燥,促进创面愈合。大面积皮损时,要停止放疗并对症处理,合并感染时需抗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保持居室通风,经常户外活动,提高抵抗力,防止并发放射性肺炎。

4心理指导

4.1心理类型及护理措施由于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加以手术、化疗对机体的打击,甚至毁损性破坏,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悲观、绝望的心理状态。作为护理人员,要了解并掌握不同心理的产生时期,对症下药采取对策措施,见表1。

表1不同心理的产生时期所采用的对策(略)

4.2失眠的护理失眠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手术影响患者的形体美,多数患者情绪极其低落烦躁、自卑,甚至缺乏治疗信心,引起失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切口愈合,增加感染机会,延长住院时间[3]。

4.2.1失眠类型在上述临床资料中,73例病患者中有42例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失眠,占57.5%,见表2。

表242例存在不同程度失眠及所占比例(略)

4.2.2影响睡眠的因素见表3。

表3影响睡眠的因素(略)

4.2.3护理分析

4.2.3.1对疾病焦虑恐惧和担心手术预后是造成失眠的主要原因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病情轻重的情况因人而异,做好心理分析,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使患者了解病情,促进其对疾病及治疗的理解,配合治疗。有条件的,可请术后康复病例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接受疾病的事实。

4.2.3.2及时处理疼痛及手术造成的不适术后切口疼痛或晚期癌肿转移引起的疼痛是造成乳腺癌患者失眠的重要原因。术后镇痛一般采用芬太尼、布比卡因、氟哌啶等药物,通过镇痛泵持续给药,镇痛效果明显。晚期癌症转移引起的疼痛,口服曲马朵缓释片,肌肉注射度冷丁、吗啡止痛,尽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因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碍。

4.2.3.3取得患者单位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不少患者担心切除后会导致女性形体改变,影响工作或遭家人遗弃。因此要取得患者单位的支持及家属理解,不可歧视患者,要鼓励患者术后加强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做到生活自理。同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及工作,可让患者走出患者角色的阴影,满足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4.2.3.4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睡眠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湿度是良好睡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室内相对湿度50%~56%,温度18℃~24℃。夜间应调弱照明灯的亮度,避免灯光直射患者面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同时应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和文化修养,满足个人对睡眠条件的特殊要求。如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尽量集中进行等。

5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帮助患者认识和预防疾病、促进和恢复健康起到一定作用[4]。在护理和治疗中,向患者宣教康复知识,包括合理饮食、手术侧肢体的功能锻炼。

5.1饮食加强营养,宜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牛奶鱼,虾,蛋,瘦肉类,多食芹菜,菠菜,胡萝卜,多吃生菜,忌食高脂饮食,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5.2活动乳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可加强术中保留下来的肌肉得力量,松解和预防粘连,最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一是练习划旱船的转动,绕环的训练;二是出院后,在家庭和工作单位要努力去做常规的活动,如扫地、擦桌、提轻物等。要求在术后1~2个月即完全恢复肩部运动,基本上达到抬举自如的程度。

5.3及时复诊定期化疗和放疗,把治疗和护理方案记录于出院病历上,嘱家属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期间,每半年来医院随诊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5]。

此外,家庭和社会都要给予她们关注和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乳癌术后身体恢复后不影响夫妻生活,丈夫应多体贴妻子,给她最好的心理支持,可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佩带义乳,年轻的女性可做隆胸手术。总之,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才是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剑前.心理护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68-71.

2吕式瑗.护理学基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09.

3刘义兰.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及干扰睡眠因素的调查.护理研究,2001,15:146.

心理护理措施篇9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42-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健康定义内涵的深化,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通常认为,患者才是我们唯一的护理对象,从而往往忽略了患者家属。孰不知,家属的心理变化也间接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现将我科2007年对50例心血管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进行的调查分析,采取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年8~10月住院的内科心血管病患者家属,男30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法,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回收率95%。

2 结果

2.1 抑郁焦虑 有85%的患者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表现为:①对患者病情的悲观;②失眠、乏力;③食欲不振;④伴发各种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多尿、腹泻等。

2.2 恐惧 10%的患者家属出现恐惧心理,担心患者突然发生猝死,表现为:①易激动;②紧张不安;③心慌、出冷汗等。

3 讨论

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要想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必须先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根据心

理状态的程度、性质,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正确对待患者家属,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4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篇10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护理。它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它直接的目的不是为更好的生,而是为了更好的死。〔在面临死亡阶段保持舒适状态,走完人生的最后道路。〕

据我们对30例诊断明确,治疗无望,濒临死亡的住院病人,实施了临终护理体会最深的是,对临终病人在积极抢救的前提下,辅以心理治疗,使处于濒死阶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长。不仅可以达到相对“安乐”的目的,而且更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符合我国国情,这就是当今提倡“临终关怀,人文护理”的内容。

利用语言的感染力及其诱导作用,提倡优质的生物环境与人际环境是心理护理的主要手段,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注意观察临终者的心理变化和要求,以及灵活的调整周围环境,去理解、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给病人以坚强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护理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谈一下如何满足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给予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

一、 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

交流是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观点或感情传递给另一个人的过程。护士交流的技巧和灵敏的感觉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决病人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对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与理解,启发病人讲出自己的思想顾虑,然后再通过交流,对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医疗指导,在减轻病人心理负担的基础上,相应地减轻其身体方面的痛苦。结合临终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规律,从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为了使患者置于较为安适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预感临近死亡,对疾病的进展感到不安和畏惧的患者,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从容地死去。我们对不治之症的病人进行临终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们利用语言交流的方法使临终者,正视现实,摆脱困难。如:一位x线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诊,加上几日内周身出现大片的出血点与瘀斑症状,一系列血象检验,出于职业敏感引起他的怀疑和重视。当他被确诊为白血病时,他与其他患者一样进入否定阶段,不敢面对自己的疾病,产生了恐惧心理,惧怕死去。此时出现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听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医护人员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的病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可出现类似症状,不会的,一定是化验结果搞错了,渴望医生护士能常看望他。这时,护士要尽量注意倾听,表示热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适的神态,维持适当的希望感,但不应该采取回避或欺骗手段。我们是这样对他讲的:“您多年从事x线工作,是否有过这种症状?”他回答:“没有。”“那我们就要观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从饮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枣……”在与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确、易于为病人理解的语言,注意说话的语气音调的使用,它会起到帮助表达语意的效果。尤其是对癌症病人,随着病情加重,甚至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心情沉重,情绪很坏,焦虑伴随着侥幸,悲哀,伴随着反抗,担心和忧郁,平静和绝望,在这种消极复杂的心情支配下,多数患者表现出烦躁易激怒,护士面对这种情况,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办法是坐下来保持沉默,对病人各种责问,不满等不作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静下来。

相反,对答、解释、争辩会进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绪。坐下来就证明我们已经腾出时间行动上表现出同情与理解,让病人尽量倾泻自己的情感。护士也要让病人觉得你是在积极认真的特别关心地去听,不是听听而已,花上充分的时间去倾听,在谈话中随时注意病人的反应,护士善于从病人的言语特点,语调、声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发现他的内心活动,然后据此而因势利导地引出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继续为例,他按着护士交代的饮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现,病情不断的恶化,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问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达了“是不是白血病”这一内容的同时,话里还倾诉着痛苦和郁闷的心情。如果我们单纯的告诉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不如我们带着感情去安抚,关怀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严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你进行治疗,你所需的药品,正在想尽办法,保证用药,你知道已有专人去外地专程为您购药。有这么多同志在你身边,你不会感到孤独的,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会随时出现在你的身边。”使临终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时间内看到自己价值的意义。通过临终护理,让病人看到社会、国家、家庭在自己临终前仍然对自己进行无微不至地照料,将是对他的一种极大的安慰。因而可以减少恐惧。这无疑是对临终者和活着的人的一种精神净化。临终护理也是对患者家人的一种精神宽慰和精神补偿。自己的亲人即将离自己而去,对谁来说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对谁来说都愿意为即将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满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减轻自己的悲痛。这位病人在临终前说到我不在恐惧,不在忧虑,不在孤独,也没有被抛弃,没有受鄙视,看到的是尊敬,关怀。爱护我。即使我马上离别人世,也无遗憾,谢谢大家!医护人员的语言只有引起临终病人的心理共鸣,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细心观察,灵活诱导,抓住病人瞬间表情,言谈举止的细微变化,以窥探其复杂多变的心理特征,敏锐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诱导,逐渐消除病人的愤怒、疑虑、烦躁、悲伤等有害心态,代之以镇定自若、信赖、快慰的有利心态,去正视事实,配合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抢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临终阶段尽可能多点的享受人间的友善和温馨,美好与幸福,在自然的安乐中渐渐离开人生。

(二)非语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态、体态、姿势等。非语言的行为,往往体现一个人的真正动机和内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语言方式表达,而临终病人随着病情的恶化和出现复杂的心理,这对他们的需求多为非语言式表达。在死亡不可避免时他们更多地需要身体的舒适及心灵上的平衡和安宁。维护临终病人的尊严,减轻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员的悲痛,实行人道主义,是非语言行为护理要达到的目的,目光接触是非语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们常称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保持双方的思路一致。如:语言障碍的病人对某些护理人员的到来会表现出欣喜、欢乐、兴奋的目光,说明他们欢迎护理人员的到来,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绪。如病人用愤怒的目光或是面对墙壁,或是闭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难言之处。这时护士不要回避,应找出根源加以解决才是。我们曾护理过一位喉癌术后一年,转移多处的患者。此患者已40岁,孩子只有7岁。他的心情明显的忧郁,极度的悲哀和痛苦,经常流泪,妻子怎么护理也不对,经常摔东西,又经常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护士。他的情绪进入了绝望期,逐日沉默,出现了孤独感。针对此情况,我们坐下来开始同样保持沉默,用关怀的目光看着他,似乎在问他有什么要求吗?无声陪伴在他的身旁,这种做法也是给病人温暖与力量的一种表现,等他安静下来,我们便询问加以手势进行开导式的发问,他的妻子才告诉我们,她把孩子寄托给亲属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儿也能在身边。我们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的处理方法,用真挚的语言,充满同情、关切的目光告诉他,破例让妻子和女儿一起陪伴他度过最后的时光,在病室可以摆放鲜花和他喜爱的用品。他用满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点头向护士表示谢意。他的情绪一下就好起来了。这一实例阐述了对临终病人非语言行为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它通过患者的细微甚至瞬间举止神态来窥探其心理状况,要研究临终者的心理,并对他们有一颗爱心,诚心和责任心。这样,护患之间才能沟通,在临床上才可以真正实施非语言行为护理,同时,也体现对其家属的关怀,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帮助垂危病人平静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二、环境的灵活性与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尔曾说过:症状和痛苦一般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它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环境对一个即将结束生命的人来说,是需要感觉温暖和情谊的,为此要为临终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周围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临终护理是特殊的护理,如果仍按教条的管理病室,严格控制探视,会使病人及家属感到不尽情理,增加悲哀。为此我们采取了放宽正常的病房管理:1.对环境的处理。我们除提供充足的空气,光线及温暖、安静、清洁的环境。对病室的空间设计采取灵活的态度,病室摆设鲜花,精美的挂画,允许摆放病人喜爱的物品,避免产生死亡之屋的气氛。2.根据临终病人对生活的依恋和亲人永别的痛苦心理,在处理人际环境中,允许最亲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响病人休息情况下,可以允许适当的探视,不规定时间,让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间的情谊,针对患者对死亡的否认――回避――认可的心理。护理人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主动关心病人,象对待其他患者一样,从他们语言或非语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动询问,鼓励,而不象以往对待危重病人那样忙于处置给药,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协助安排处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尽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来临。优质的生物环境和人际环境,会使病人在临终前的一段特别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医护人员的关怀,会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与他的死亡对人们是重要的,从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静、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随着人们对二个文明要求的提高,对临终问题越加关注,每个人都希望安详、平静的死去,为此给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护理内容,要求通过良好的临终护理,使之能够比较“舒服的死”,通过临终护理体现出一种社会道义和社会精神,有利于密切人们之间的情感和增强社会凝聚力,体现医疗职业的崇高和尊严。人们从对一个临终前的人仍然进行无微不至的护理工作,仍然百厌不烦设法满足临死者的要求,看到了医疗工作的洁白无私。让我们去关怀临终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