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市场调研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5:16

进出口市场调研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

摘要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构建起包括出口能力、出口领导、出口市场导向及其绩效结果4个变量在内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利用结构方程建模,分析来自浙江省112家中小出口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发现市场导向显著正向影响出口绩效,出口能力和出口领导是出口市场导向的重要前因变量。研究结论为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实施市场导向型战略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市场导向;出口能力;出口领导;出口绩效

一、引言

随着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众多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出口绩效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学者们围绕哪些因素会影响出口绩效(expoperformance,EP)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研究,并提出在国内市场上获得成功的方法并不必然能够复制到国际市场。因此,企业有必要发展出特定的战略,借以达到所期望的出口绩效水平。与此同时,出口市场导向(exportmarketorienta-tion,EMO)正逐步成为国际营销文献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流派,出口市场导向强调不断监测企业的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从而开发并提供出口市场中的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现有研究表明出口市场导向和出口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并有少量文献探讨了二者关系间可能存在的权变影响因素(如市场动荡、竞争强度和技术变革等)。然而,以往研究主要以发达国家背景下的出口企业为考察对象,限制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

为此,本文结合我国现实,选择中小出口企业作为考察对象,探讨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出口市场导向及其绩效影响的相关议题,试图针对以下问题做出尝试性解答:第一,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导向与出口绩效的关联性如何?第二,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导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市场导向与出口市场导向。市场导向(marketorientation)被誉为现代营销学的基石,学者们普遍认同营销观念是市场导向的哲学基础,而市场导向则是营销观念的具体执行。Lafferty和Hult(2001)将市场导向的研究视角概括为五种类型:决策制定的观点、市场信息行为的观点、基于文化的观点、战略的观点、顾客导向的观点。其中,信息行为观和基于文化的观点被广泛认同和采用。

Cadoan和Diamantopoulos(1995)摒弃了市场导向不会随环境而变化的传统定式思维,他们提出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出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需要收集更多的有别于国内市场的信息,因此,简单地将市场导向这一术语推而广之地应用于国际市场并不适当。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CMogan(1999)等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构建了出口市场导向的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出口信息收集、出口信息传播、出口信息响应和协调机制,并证实了这一量表应用于跨文化(cross—cultural)研究的稳定性。

(二)出口市场导向的前因变量。前因变量试图回答市场导向的促成因素或障碍性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会高于另外一些组织?本文参照cadon和Dia—mantopoulos(2001)研究,将出口市场导向的前因变量主要归结为出口能力和出口领导两个方面。

1、出口能力与出口市场导向。出口能力(exportcompe.tence)包括出口经验和专长。以市场为导向的出口企业必须有效地收集、传播并响应出口市场信息,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而公司内部的经验和知识会影响所有这三个方面的活动。出口能力在中小企业利用关键信息资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出口企业对可得信息资源的熟悉度是影响企业信息收集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用于验证:

H1:出口能力与出口市场导向活动显著正相关。

2、出口领导与出口市场导向。出口领导(exportleader-ship)主要包括管理者对出口的承诺和管理者对出口市场导向的强调。从事出动的管理者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有关出口业务利润和风险的态度和预期,企业对出口营销活动的涉人程度和承诺水平越高,这些预期就会越乐观。我们提出如下假设用于验证:

H2:出口领导与出口市场导向活动显著正相关。

(三)出口市场导向对出口绩效的影响。市场导向的企业有着卓越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加工处理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预测市场需求和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行动反应,可以为顾客创造卓越价值,从而最终给企业带来卓越绩效。

从文献梳理来看,以往有关出口市场导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而且仅有Cadogan(2002)等的研究同时考虑了出口市场导向的前因变量及其绩效影响。在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市场导向与出口绩效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问题。示出口绩效。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收集。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问卷回收的可能性,本文采用便利抽样方式,集中在浙江省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共向276家制造类中小出口企业发出了问卷,并请求由企业的主要高管填答。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0.58%。经营规模在3000万以下的企业有93家,占86.61%,3000万至3亿元的有19家,占13.39%。1990年以后成立的企业占85%以上,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69%以上。93.7%的样本企业生产最终消费品,6.3%为工业用品。总体来看,样本企业的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玩具、纺织、五金、服装加工、建筑装饰等,基本上能够反映出浙江省目前制造业中小出口企业的现实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变量测量工具。各变量的测量均采用Likert七点评分尺度,要求问卷填写人根据企业的实际来判断各题项与企业客观情况的符合程度,其中出口绩效是根据企业过去两年来的绩效水平与同行中主要的企业相比较进行判断,“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出口市场导向量表主要是基于Jaworski和Kohli(1993)和Cadogan(1999)等的研究,经过双向翻译、结构化访谈和小样本预试后,最终采用的出口市场导向量表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出口信息收集、出口信息传播和出口信息响应,每个维度均含有三个测量题项。出口能力、出口领导的量表主要根据Cadogan(2001)等的研究调整而得,分别包括两个测量题项。出口绩效的量表主要根据Rose和Shoham(2002)的研究调整而得,共计包括三个测量题项,分别是:出口销售额、出口利润率和出口增长率。

(三)统计方法。首先采用SPSS13.0和LISREL8.7统计软件,对所涉及变量的测量工具进行信效度分析。然后利用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EquationModeling,SEM),检验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

四、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信度和效度分析。本文以Cronbach’sAlpha系数来检验各变量测量工具的信度,结果如表所示。除出口领导的Alpha系数值略低于0,70以外,其余各因素的Alpha系数值均十分理想,这表示各变量的测量工具有较好的信度。在效度检验方面,由于本研究所使用问卷的测量题项全部来自于过去的文献,很多学者都曾使用这些量表测量相关变量,另外在最终确认问卷之前,本研究通过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进行了预试,以修正问卷的部分提法、内容,因此问卷具有相当的内容效度。

(二)变量问的结构方程模式分析。本文在出口市场导向的测量模式上,以第一级各因素的测量题项得分的均值作为该因素的评分,再由第一级因素作为第二级变量的多重测量指标,即出口市场导向作为潜变量时,其观测变量分别为出口信息收集、出口信息传播和出口信息响应三个因素,这样可以有效地缩减测量指标的数目。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分析各变量间整体的相互影响关系,进一步验证前述假设。结构方程建模分析得到的路径系数输出结果如图2所示,潜变量以椭圆形来表示,观测变量则以矩形来表示。从模型的拟合指标来看,GFI指数达到了0.88,略低于0.9;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30(小于3);CFI为0.93(大于0.90);RM—SEA为0.108,略高于0.10,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可接受水平,这说明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样本数据。因此,可以根据此理论模型来检验本文提出的各项研究假设,可以看到,三个研究假设均得到了较好的支持:H1一出口能力对出口市场导向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B=0.70,t=5.25);H2-出口领导对出口市场导向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B=0.47,t:4.30);H3-出口市场导向对出口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B=0.36,t=3.24)。

五、结论与启示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2

花卉企业需要一个不断的成长过程,规模由小增大,羽翼不断丰满。目前,我国花卉企业实施营销按企业的成长可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出口前阶段、出口尝试阶段、积极出口阶段和全球统一运营阶段。不同阶段的营销调研活动各具特点:

1、国内经营阶段

此阶段的花卉企业一般均为初涉市场的中小型企业,由于此时国内业务尚未稳固,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和驾御内外部营销环境变化的能力均相对薄弱,不宜进行跨国经营。此阶段营销调研的重点应放在对国内特定花卉营销环境的有关信息作系统的设计、收集、分析与报告上,主要包括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现有及潜在花卉消费量、颜色与品种偏好、价格取向、花卉流通渠道状况等,不断收集完善行业情报,并且根据情报做适当的调整,逐步扩大国内市场,并力求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2、出口前阶段

在国内业务日渐稳固的基础上,花卉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市场行情适度开展国际营销调研。由于这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实力尚未完全具备,所以其营销调研的重点仍应放在国内花卉市场上,同时采用带附加条件观察的方式调研如下信息国际花卉营销大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国际花卉市场需求和欲求的现实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现有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总量、潜在需求总量和供应能力,各国该种花卉供应商目前采用的主要营销策略,进入国际市场可能给花卉企业内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等。

3、出口尝试阶段

尽管此时出口业务依然断断续续,出口额在企业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仍很小,花卉企业应考虑营销调研重心转移问题,为在“国际市场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国际市场”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花卉企业必须不断加大国际营销调研力度,在调研方法上主要应采用文献调研,准确采集如下信息:各国花卉市场的现有需求量和潜在需求量,各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状况,我国与目标花卉市场之间的冷藏、保鲜贮运设施条件,目标花卉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各国政府对跨国经营花卉企业所持态度,各国宏观营销环境特征等。企业在做好以上调研的同时,也必须不断调整自身情况,以便更好的与国际市场接轨,顺利完成下一步的过渡。

4、积极出口阶段

进入积极出口阶段,跨国经营花卉企业的国际营销调研无论在量的规模上还是质的水平土,都较以往阶段跨越了一大步。在此阶段,我国花卉企业国际营销调研管理主要应侧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应加大对目标花卉市场上营销组合各要素调研的力度,具体包括采集购买者信息、采集产品信息、采集营销渠道信息、采集价格信息、采集促销组合信息等.其二是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同文献调研相比,实地调研具有信息获取更准确、更充分的特点,但不足之处在于调研成本很高。

5、全球统一运营阶段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3

火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地、有系统地搜集、记录、整理有关火锅行业市场信息和资料,分析火锅行业市场情况,了解火锅行业市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火锅行业投资决策或营销决策提供客观的、正确的资料。

火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包含的内容有:火锅行业市场环境调查,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火锅行业市场基本状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市场规范,总体需求量,市场的动向,同行业的市场分布占有率等;有销售可能性调查,包括现有和潜在用户的人数及需求量,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本企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扩大销售的可能性和具体途径等;还包括对火锅行业消费者及消费需求、企业产品、产品价格、影响销售的社会和自然因素、销售渠道等开展调查。

火锅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采用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两种研究方法:

1)直接调查法。通过对主要区域的火锅行业国内外主要厂商、贸易商、下游需求厂商以及相关机构进行直接的电话交流与深度访谈,获取火锅行业相关产品市场中的原始数据与资料。

2)间接调查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及所掌握历史数据与二手资料,及时获取关于中国火锅行业的相关信息与动态数据。

《小火锅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通过对小火锅市场的供需情况、进出口情况、重点生产企业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对小火锅市场的规模、竞争、区域、走势及吸引范围等调查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小火锅市场现状,审慎严谨地分析了小火锅市场发展前景。

本报告将帮助小火锅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小火锅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小火锅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把握小火锅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小火锅市场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杭州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研究与咨询服务机构。经历十余年发展积累,公司目前拥有三百多名专业的行业分析师和咨询顾问,与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图书馆、全国200多个行业协会、行业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保证了报告数据的权威性与及时性。

十余年来,公司已经为数万家包括政府机构、银行、研究所、行业协会、咨询公司、集团公司和各类投资公司在内的单位提供了专业咨询、市场调研及研究报告服务,并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小火锅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根据小火锅市场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揭示了小火锅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探讨了国内传统小火锅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带来新形势下小火锅产业的新思考。

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是小火锅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小火锅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的最佳选择。

小火锅市场研究要点

1、市场消费规模

研究报告里的消费规模,指的是一个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消费金额;主要有两个规模:一是国内市场的消费规模,(包括各个区域分布规模)二是国外市场的消费规模。

2、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

3、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又叫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或份额,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对重点企业市场份额的分析,最终展现的是行业内主流企业的一种竞争格局。

4、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

5、行业供给

行业供给研究主要研究中国市场的供给状况:一是境内企业直接对中国市场的供给,二是进口产品的供给。

6、重点企业案例分析

详细分析标杆企业的主要产品/服务市场表现、企业主要产品产销量统计、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竞争优劣势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4

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空调整机、配件生产、销售为主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目前志高空调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出口额超9000万美元,跻身国内空调出口企业前列。

1999年,志高空调出口部成立,当年出口额500万美元,其中出口东盟国家40万美元。2000至2003年,志高空调对东盟国家出口额分别为200万美元、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2004年1至8月,志高空调对东盟国家出口已达1300万美元。从2001年到2004年志高公司的统计数据看,志高空调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是持续增长的,而且增长幅度较大。预计在2005新的财政年度里,志高空调出口到东盟国家的产品总值将达1700万美元。可以预见,志高空调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志高空调在东盟市场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充分调研,掌握市场信息,以市场为中心研发产品的结果。首先,以出口国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优越产品。志高空调非常注重对东盟市场的考察,将东盟市场对产品的实际需求及时反馈给公司相关部门,相关部门通过对各地气候及消费情态的研究,制定出相应的产品策略。比如,不同国家对产品种类的要求有区别,窗机主要适合在菲律宾销售;分体机主要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销售;变频机主要在新加坡销售。又比如说,不同国家对产品特征的要求有差异,菲律宾要求高能效的空调机,而印尼市场由于电压不稳定且电价高、房间小,所以需求一匹甚至小于一匹的单冷机。针对这些不同需求,志高公司开发了许多种可供选择的机型。同时,志高空调重视加强研发实力,不断更新产品,保证不出现一个地区常年只卖一两个老机型的问题,也不出现产品开发跟不上市场需求,换代速度慢的问题。

其次,通过走访市场,充分了解市场信息。通过走访市场,志高空调充分了解市场容量,当期及未来预期竞争对手,现有市场能接受的价格,关税,渠道模式及广告宣传方式,消费者喜好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为志高公司有针对性地开拓东盟市场奠定了基础。

再次,以客户为中心提品服务。为继续开拓市场,扩大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志高空调建立了一套适合当地市场特点、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服务模式。公司建立了“出口技术支持部”等配套部门为出口产品提供售后服务;引进、培养懂技术、懂外语的专才;建立了直接处理海外客户售后难题的工作模式;针对不同国家采取灵活的OEM模式以及价格政策;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OEM、零配件、原材料等;在不同国家有针对性地实施广告投放计划,扩大品牌的知名度等。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5

一、中国企业遭受反倾销主要原因

(一)环境原因。外部环境方面,许多国家利用反倾销简单易行和不易招致报复的特点,滥用反倾销作为排斥国外产品保护本国产业的最佳办法;外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倾销的确定主观性强。外国政府对我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主观不利因素主要有:随意立案,认定构成倾销后采取的临时措施往往致使我国产品丧失打开市场的良机;对我国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待遇,任意选用的替代国价格使我国产品更容易被认定为倾销和被裁定较高的反倾销税率。国内环境方面,我国的出口市场集中、出口结构失衡和外贸体制不顺容易使一些出口产品造成倾销或倾销嫌疑。出口管理和审核权高度集中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仅局限于提供进出口培训等初级服务等功能,不能对违反行业整体利益的出口企业做出惩罚。行业管理主体权力的真空致使行业管理混乱,造成了出口企业以压价为主要手段的无序竞争。

(二)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态度和行为。中国一些出口企业对国外反倾销认识不足,或错误认为应诉参与与否结果一个样,或认为应诉代价过大,得不偿失;一些企业抱侥幸心理,企图借其它企业应诉之功而享免罚之果,结果形成国内同行大家都不应诉的局面。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和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成功应诉的事实表明,企业应诉越积极受益机率越高。

(三)中国出口企业对待国际市场的观念导向。美国营销学者菲利普・科特勒指出,社会中存在着六种竞争的观念,各种组织无一不是在其中某一个观念的指导下从事其营销活动: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顾客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往往是过于注重产品的性能、质量和销量而忽视人性和服务,这些观念在少数落后国家的卖方市场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企业开拓市场时一般采用营销观念、顾客观念或社会营销观念指导自己的活动,靠市场导向的战略来赢得市场,以适应正在加速变化的环境。2004年7月1日起,中国全面实行外贸经营权登记制,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获得了不必使用出口中间商而直接开拓国际市场的资格。但大部分出口企业仅仅把自营权当作替代外贸公司做外贸的优惠,满足于把产品销售给国外进口中间商来获得出口额。他们往往靠低价竞争来获取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但在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容易遭受外国反倾销调查,极易被进口国认定为产品倾销,最终有可能再失去市场,这也正是生产和推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所固有的风险。一些国家对我国使用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歧视待遇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变。1999年中美在达成中国加入WTO协议时,规定自中国加入WTO之日起,美国可以在15年之内把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欧洲虽然于1998年通过理事长会议正式把中国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删除,但并没有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美国等国家不会主动对我国放弃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在优化我国出口体制、规范我国出口企业经营行为、提高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既有利于推动外部环境的改善,又能有效应对反倾销。

应该看到,我国政府在建立以行业协会为核心的外贸出口预警机制、构建国外的反倾销协调网络、加强对出口产品监管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我国的出口体制环境逐步改善。同时,在一些企业成功应对反倾销案例的带动下,在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和奖励下,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的态度和行为有了积极的转变。与内部环境的改善和一些企业应诉态度、行为的转变相对比,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的营销观转变相对滞后。一些观念落后的出口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盲目跟进和竞相压价的行为往往导致整个行业遭受反倾销报复,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整体国际市场营销水平刻不容缓。

二、中国企业反倾销诉讼的案例分析

(一)加拿大对中国紧固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案

2004年4月28日,应Le]and工业公司申请,CBSA对产自或出口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碳钢和不锈钢紧固件(包括螺钉、螺母与螺栓,以下简称“紧固件”)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随后,加拿大政府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进行了磋商。在收到CBSA发起调查的通知后,CITT开始了初步的损害调查,6月28目,做出了初步裁定,认为证据表明有合理的迹象,紧固件的倾销和补贴造成了加拿大产业的损害。9月10日,CBSA初步裁定紧固件倾销和补贴存在。在此基础上,CBSA继续进行调查,并于12月9日做出终局裁定,认定产自或出口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紧固件存在倾销,产自或出口自中国大陆的紧固件存在补贴,同时终止对来自中国台湾的紧固件的调查。CITT于2005年1月7日终局裁定:碳钢螺钉的倾销和补贴对加拿大国内产业造成了损害。不锈钢螺钉数量可忽略不计,终止调查;不锈钢螺母与螺栓的倾销和补贴,没有造成产业损害,也没有造成产业损害威胁;碳钢螺栓与螺母的倾销和补贴没有造成产业损害,也没有造成产业损害威胁。就台湾产品部分,只存在倾销损害或损害威胁。

(二)温州行业协会“集体行动”应诉反倾销案

2001年10月,得知欧盟正在拟定CR法规草案,温州烟具协会马上做出反应,由协会方面和外经贸部有关官员组成7人代表团远赴欧盟各国进行了长达17天的交涉游说。

2002年6月28日,距CR法规通过不到两个月,欧盟又决定对我国打火机进反倾销调查。温州烟具协会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以1家争取市场经济地位、15家无损害抗辩为目标进行应诉,同时邀请法律专家来温举行专题分析会,找出无损害抗辩理由,并统一全行业思想,坚决予以应诉。在协会的努力下,欧洲打火机生产商联盟最终撤回向欧盟提出的反倾销调查申诉,温州打火机赢得了反倾销的胜利。

2001年底,土耳其针对我国眼镜出口实施保障措施调查,温州眼镜商会积极组织眼镜生产企业应诉,筹集数十万元的专项款项,聘请专业律师,先后派出赴土耳其交涉团,并参加了土方的有关听证会,发挥了行业组织在应对贸易壁垒中的积极作用。

2004年1月6日,阿根廷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墨镜、眼镜框等产品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其中温州眼镜行业涉案企业达27家。温州市外经贸局和温州眼镜商会组织了三家企业作为代表挑起了应诉的重任。在提交了72件证明温州眼镜生产企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运营的证据后,最终使阿根廷终止针对中国眼镜产品反倾销案。

2003年,温州制笔业遭遇土耳其反倾销。2004年7月,温州圆珠笔又遭遇销售量是土耳其15倍的主要出口地――巴西的反倾销调查。温州市制笔业协会积极联系涉案企业,召开应诉协调会,并积极游说进口国笔类贸易商共同争取支持。虽然后来考虑到由于土耳其和巴西两国法律不健全,各类腐败事情时有发生,胜诉的可能性不大而决定不应诉,但行业协会在其中所起到的引导协调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5年6月30日和7月7日,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两种劳保鞋和皮面皮鞋行反倾销调查。2006年3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对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2006年3月8日,温州、广东、泉州三地鞋业协会首次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对外了“应对联盟宣言”。中国制鞋企业以集体的力量,向欧盟的不公正裁决表达了抗争到底的决心。

经过反倾销的历练,温州的行业协会经历了从怕打、不懂打国际官司到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从容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初步学会了在世贸组织法律框架下,运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贸易争端的本领,避免了反倾销应诉的“集体行动困境”。

三、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策略

随着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影响日渐扩大,各国企业同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市场营销与国内市场营销的最主要差异是国际营销所面临的营销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开展营销活动时,要通过调研详细剖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和营销组合因素,进行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这样才可以用可控制的资源有效应对不可控的国际市场环境,才可以避免反倾销,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一)通过市场调研细致深入剖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和营销组合因素,对国际市场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环境调研和消费者调研主要是为获取国际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信息,通过所收集的信息来测量市场需求。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可以分为直接营销环境和间接环境,直接营销环境是指那些直接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因素,通常是指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营销间接环境是指那些间接的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因素,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地理、人口等因素。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出口企业理解国际社会的人群行为和观念。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营销过程,并可以获取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市场类型及增长变动趋势、潜在消费量等方面的数据。取得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理解国际市场现实和未来的需求,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的调研则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国际市场现实的供给情况。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因素调研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和竞争调研。

(二)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属于目标营销的范畴,即出口企业区分主要的细分国际市场,把一个或几个细分的国际市场作为目标,为每个细分国际市场开发产品和制定营销方案。通过目标营销,出口企业可以把营销努力集中在具有最大购买兴趣的国际顾客身上。国际市场细分时要注意国际消费品市场和国际工业品市场细分标准的不同,我国出口企业在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评估后,可考虑从以下五个市场模式中选用适合自身的模式:密集单一市场、有选择的专门化、产品专门化、市场专门化、完全覆盖市场。

(三)产品策略。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策略要求对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产品组合、品牌、包装、服务做出协调一致的决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和国际品牌建设上面临的问题较多。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近年来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开始上升,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为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共性需求,这一特性要求采取标准化策略,而前几年占绝对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满足各国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应以采用差异化策略为主。我国出口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尤其应注意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结合运用,如一些标准化产品采用差异化策略,改变包装或品牌名称就可进入不同国家市场,事实上我国出口产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就被运用差异化策略的外国进口商转移。标准化策略和差异化策略结合应用有助于企业避免反倾销,例如在1994年美国对我国所生产打火机的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一企业生产的打火机因为多了充气阀特色而免受调查。

(四)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为产品制定恰当的价格是最困难的事情。所制定的价格既要反映出消费者所感知的产品质量或价值,又要避免被认定为倾销,还需要考虑产品成本。出口商品价格低于目标市场相同或类似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是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原因,单纯依靠低价打开国际市场已经越来越不可行。价格是传递差异化顾客价值的一个符号,我国出口企业应采用需求导向定价法进行定价决策,同时考虑成本和竞争的影响。需求导向定价是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强度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来制定产品售价,采用这种方法定价时要求我国出口企业提高对国外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同时要积极通过有关部门的价格监测系统密切关注国外竞争对手产品价格。

渠道和促销是产品接近目标市场并促成其为消费者最终接受的国际市场营销工具,二者长期以来一直为跨国公司和国外进口商所控制,成为制约我国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瓶颈。在促销策略的选择上,可以借鉴日本企业的经验,选择目标市场几家本地企业,通过他们之间的竞争提升促销的创意水平、降低促销成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客随主便”是我国产品打开国际市场分销渠道的可行策略。以格兰仕为代表的许多中国企业采取OEM销售方式,利用跨国公司和目标市场本地企业的品牌和他们的分销渠道进入目标市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同时应看到OEM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对渠道控制力有限等缺点。长远来看,我国出口企业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主动加入目标市场本地分销渠道的价值链,积极培养双方的合伙关系以谋求市场的共赢,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反倾销的发生。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6

关键词:反倾销;应诉;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7-0066-02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的贸易出口快速持续增长,给国内企业带来很大的国际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截止2012年底,中国共遭受国外贸易反倾销调查758起,涉案金额684亿美元,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例逐年上升,给中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外贸出口结构及企业战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为此,深入研究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这对于应对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倾销与反倾销的含义

倾销即一国的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而使得另一国国内有竞争能力的产业受到损害的行为。根据《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构成倾销需具备三个条件:(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反倾销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虽然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对反倾销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各国各行其事,仍把反倾销做为贸易战的主要手段之一。

2反倾销原因分析

2.1国外贸易保护

国外贸易保护是中国遭受反倾销最直接的原因。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扩大,国际竞争不断加大,尤其是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水平下滑、消费投资水平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在此国际形势下,各国都在加紧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以反倾销的名义来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企业、维持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随着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迅猛增长,基于产品价格优势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给进口国国内行业带来很大冲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成为反倾销目标在所难免。而反倾销作为WTO协议允许的、为保护其成员国国内产业受冲击的法律武器,其实施过程相对其他措施机动灵活,无需经过一国立法机构审议,更无需接受国际协定的约束,只需要行政部门就能做出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因此很容易被一些国家滥用,从而成为新的贸易保护的一种形式。

2.2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造成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规定在确定来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进口产品的价格比较,是存在特殊困难的,此时世贸成员国可以将相同产品的价格,或以产自另一个国家(替代国)的相似产品为基础确定的产品价值,做为从这个国家进口的正常价值。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欧盟、美国、印度等国家一直把我国视作“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对我国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并不以中国商品的国内价格为参考依据,往往使用第三国“替代国”类似产品的国内价格来比较。由于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规定中选择标准模糊、随意性大,这些国家在选取替代国时往往选择产业不发达或市场价格畸形的国家作为我国的替代国,产品在替代国的成本远远高出在我国生产的真实成本,我国的国产品的生产成本被严重高估,导致反倾销立案很容易就能达到目的。比如2006年欧盟中国皮鞋倾销案中,将巴西皮鞋作为“替代国”的价格,忽视了巴西在劳动力成本、工艺技术以及鞋企的规摸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造成巴西生产一双皮鞋的成本远远超过中国制鞋成本的事实,造成我国皮鞋被征收16.5%的反倾销税。

2.3我国贸易产业出口结构问题

(1)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一直以来我国的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化工、玩具、服装、纺织等产品,这些产品由于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低廉,使我国产品很容易利用低成本优势进入国外市场,并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但是也极容易引起当地生产企业对我国实施反倾销调查。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WTO(反倾销协议》中规定:“关于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调查主管机关应考虑倾销进口产品的绝对数量或相对于进口成员中生产或消费的数量是否大幅增加。”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北美、欧盟、东盟等国家,市场过于集中化,国内企业为了扩大出口,恶性竞争低价销售,造成使得我国产品在某一国际市场的数量急剧增加,给该国生产企业造成巨大压力,导致了国外企业的反倾销调查。

2.4贸易出口企业问题

(1)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企业普遍缺少市场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我国企业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识,产品对外出口主要以低成本优势为主,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私营企业为获得更多的订单,不遵守贸易规则,恶性竞争,不断压低价格。而且对市场没有调查,往往是哪里有利,就投入到哪里,最终只会造成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越来越低,最终造成当地企业的反倾销调查。

(2)我国企业缺乏反倾销应诉意识。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如任何利害关系方不允许使用或未在合理时间内提供必要的信息,或严重妨碍调查,则初步和最终裁定,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均可在可获得的事实基础上作出。”2010年欧盟对我国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有1440多家陶瓷企业涉案,涉案金额超过3.2亿美元,然而应诉的企业和参与调查的企业不到9%,很多企业由于担心高昂的费用和最终应诉的6家企业获得26.3%-36.5%的税率,120多家企业获得30.6%的税率,其他未应诉的企业,均被征收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

3中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研究

3.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到目前为止,已有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在内的81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日本、美国、欧盟等国家依旧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虽然按照WTO协议我国将在2016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是面对国外对我国“非市场经济”的歧视性反倾销,我国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尽快使欧盟、美国等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按我国国内价格确定产品的正常价格,避免“替代国”价格可能会给企业应诉带来的不利。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特点,制定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对于部分企业的倾销行为和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予以打击,从源头上改善反倾销状况。另一方面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应诉和机制,一旦企业受到反倾销指控,要为应诉企业提供法律和信息支持;建立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对出口产品和进口国同类产品的重要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并组织专家进行反倾销风险评估,积极展开反倾销预控,以有效避免反倾销调查。

3.2发挥行业的能动性

首先,针对行业中存在的无序竞争现象,应充分发挥行业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制定相关的规定,遏制恶性竞争导致的倾销行为。行业内也应该设立组织机构对于国外市场进行调查,一方面通过分析国外市场对出口产品价格进行指导,避免因为低价引起的反倾销应诉;另一方面通过调研,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因集中进入某一市场而造成的过度竞争。其次,积极为企业应诉提供支持。行业内应该定期组织各出口企业对反倾销等法律法规进行培训,使企业能够熟悉反倾销的相关法律,提高企业的应诉意识;针对企业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一方面要组织尽可能多的被诉企业参与其中,降低应诉成本;另一方面及时组织行业内重点企业和专家学者,针对反倾销诉讼及时准备应诉材料,提出应诉策略,提高企业的应诉能力。

3.3引导企业正确面对

首先,一直以来我国企业主要依赖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采取低成本战略开拓国外市场,虽然有利于很快进入新的市场但并非长久之计,面对日益上涨的人力、原材料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下降,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而且还面临着国外同行的反倾销诉讼。因此企业要想在国外市场立足长久之地,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竞争战略,例如差异化的竞争战略或集中化竞争战略。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和服务价值、提升产品的形象打造产品品牌等方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生产不同价值的产品,满足差异化的市场。另外可以通过对国外市场充分的调研,细分国外市场,定位产品,集中优势发展某一特定海外市场,满足特定市场需要。其次,提高应诉意识,积极应诉。企业是否积极参与应诉对于反倾销调查结果有相当大的影响。据统计应诉的企业,即使倾销裁定成立,倾销的幅度也会大大降低。而未参加应诉的企业将会被默认为构成倾销而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因此面对国外的反倾销,企业首先应该积极面对,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团结同行,积极争取用户或下游产业的支持,使他们在公共利益审查过程中给调查当局施压,以便做出对我国企业有利的决定。同时引入精通经济、会计、法律及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积极研究国外反倾销的法律法规和通行惯例,寻求利于抗辩的机会,提高抗辩率。

总之,自从我国入世后,国际市场不断开放,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也不断增加。因此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诉讼,主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对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争取最大利益或减少损失有重大意义。另外政府应当积极参与经济合作谈判,完善反倾销法律体系,为对外贸易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骆莽奇.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浅析[J].商情,2012,(35).

[2]林璇华.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研究[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5).

[3]马雯慧.中国企业如何在反倾销中求生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7).

[4]卜海.论中国“入世”与反倾销[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1,(06).

[5]宋亚楠.关于我国反倾销应对策略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Z2).

[6]吴学君.中国进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4,(20).

[7]肖梅.中国产品被反倾销给企业带来的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S1).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7

一 青岛轮胎出口现状

(一)青岛轮胎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是出口数量大幅增长,货值逐年提升。2000年以来,青岛轮胎出口数量飞速增长,从2000年的268万条达到2010年的43042万条,翻了100倍,出口额也从2000年的5291万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1.52亿美元,增幅达2074%,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已经达到3.5%。

二是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受制于原材料进口原因,青岛轮胎出口主要方式也是进料加工贸易为主,2010年青岛市以此方式出口轮胎9.14亿美元,同比增长54.3%,占同期青岛市轮胎出口总量的79%。同期,随着青岛保税港区一期封关运营,依托位列全球第三的青岛国际橡胶交易市场,以保税区仓储转口方式出口的轮胎大幅增长,2010年达到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4.9%。

三是民营企业出口占据半壁江山。2010年青岛市轮胎出口中,私营企业出口6.12亿美元,同比增长95.8%,占同期全市轮胎出口总量的53%。其中,成立于2004年的高科技企业赛轮股份有限公司以轮胎生产为核心,把高科技的技术运用到轮胎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产能得到大幅提升,年出口增幅连续三年超过70%。森泰达集团一期年产半钢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600万条,自2009年5月第一条轮胎下线以来,出口额较上年增长624%。

四是主要出口至美国、中东、欧盟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10年青岛市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分别出口轮胎3.04、1.76、1.6、1.48和1.35亿美元,分别增长84.7%、39.52%、103.5%、40.5%和65.7%,占到同期青岛市轮胎出口总量的80.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9月份,美国轮胎“特保案”之后,青岛轮胎企业在力保美国市场、稳定中东市场的同时,将视角转向了俄罗斯、印尼等新兴市场,并积极开拓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市场,效果明显。2010年,青岛市对俄罗斯、印尼、日本、韩国的轮胎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2.8%、97.4%、114.9%和537.8%。

五是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主要出口企业中,赛轮股份、双星、耐克森、黄海橡胶、宏轮工贸等出口过千万企业15家,出口额10.44亿美元,占全市轮胎出口总量的90%,拉动全市轮胎出口增长7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二)青岛轮胎业发展前景

2009年3月20日,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唯一的“国家轮胎工艺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落户青岛。该“国家中心”明确定位于对橡胶轮胎行业工艺与控制领域的重大关键、基础、共性技术难题进行系统化、工程化的研究开发,以提高橡胶产品技术参数稳定性,提高轮胎生产过程资源利用率,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工程化技术。

依托国家轮胎工程中心,青岛将布局六大轮胎产业区,根据规划:将在胶州湾东海岸(青岛市主城区),以青岛科技大学为基地,搭建“国家行业工程中心科研教育区”及“国家橡胶轮胎技术、人才、装备、原材料、产品国际交易市场”和“中国橡胶历史博物馆”;在胶州湾底部(胶州市工业区)建造中国最大的“橡胶信息化科研装备及重化工制造区”;在胶州湾西海岸青岛开发区建造中国子午线工程轮胎、载重轮胎、乘用轮胎、翻新轮胎最佳经济规模的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在保税港区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橡胶轮胎物理化学及产品分析实验室和物流仓储中心;在崂山区,搭建国际先进水平的“轮胎模具精加工制造基地”;在莱西市橡胶工业园,搭建“合成橡胶产业科研生产示范基地”;在即墨市,规划建设中国第一个轮胎试验场。伴随青岛轮胎产业区的形成,未来10年内,青岛轮胎出口将迎来又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二 青岛轮胎出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出口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较低

大多数轮胎企业仍然停留在靠价格优势出口的层面上,而近年来国际经济的变化,我国轮胎业已失去价格优势,如果想继续发展只能靠发展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才是长久之计。目前,青岛市轮胎出口企业中,以自主品牌出口的不足10%,绝大部分为国外产品贴牌生产。

(二)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影响力有限

目前,青岛市从事轮胎出口企业约180家,企业平均出口额仅有600万美元左右(2010年海关统计数据)。主要企业中,除赛轮股份、双星轮胎、耐克森轮胎、宏轮工贸、黄海橡胶、森泰达集团出口额在8000万美元以上外,其余企业出口规模均偏小。最大的赛轮股份年出口额2亿美元左右。而同行业中,杭州中策轮胎年出口额已经超过6亿美元,在世界轮胎企业中排名第13位。

(三)出口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因素制约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天然橡胶价格波动较大,生产受制于进口。虽然自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将天然橡胶进口关税从2600元/吨下调至2000元/吨,从原料成本方面减轻了企业部分负担,但天然橡胶价格的大幅波动仍为轮胎出口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招工难”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岗位也主要是制造业生产线上的普工和基层技工类,占用工缺口的97%。赛轮股份有限公司用工缺口一度达1000人以上。据初步测算,青岛市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操作工月工资较南方同类型岗位低400-500元。

(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2009年9月11日奥巴马批准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建议方案,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这给中国轮胎制造企业带来了严重影响。作为国内轮胎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青岛共有16家对美出口轮胎企业受此重创。仅2009年1-8月份出159875万美元,占全市轮胎出口的25.4%。其间接影响是,引发欧盟、印度等其他WTO成员效仿,从而导致更多的特

保调查接踵而来。印度于5月18日发起对我国乘用车轮胎的特保调查,巴西6月18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客运和货运汽车子午线轮胎征收反倾销税。

(五)产能增加迅速,有无序竞争现象

目前,青岛市轮胎出口量已经达到43042万条。特别是赛轮、耐克森、森麒麟等新企业的加入,扩大了青岛轮胎生产产能。目前青岛已经形成大、中、小出口企业并存、产量逐年放量增长的态势。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预计近几年内国外市场对轮胎的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在国内产能饱和、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轮胎生产企业转向出口。出于逐利目的以及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有限的市场空间内,引发了企业竞相低价竞争的行为。

三 青岛轮胎出口的应对措施

(一)企业层面

1 加大研发力度,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轮胎出口企业要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发展高新技术和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根本上提升竞争力。利用国家科技兴贸、技改贴息等专项资金,有目的的增加研发投入。通过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例如赛轮股份克服美国轮胎特保案对出口冲击,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出了雪地胎、高速胎、低噪胎等百余个高附加值产品,2010年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74%。双星轮胎研制出了填补国内空白的20层级全钢子午线“矿山胎”和面向高端市场的防爆、抗刺扎轿车胎,成功打开业界认为技术门槛最高的欧盟轮胎市场。青岛软控在斯洛伐克设立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的首个研发中心,研究轮胎装备、工艺技术和生产轮胎装备以及为欧洲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国家主席在访问期间听取公司工作汇报,并给予了肯定。

2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2010年国家公布的《轮胎产业政策》提出,要引导和鼓励轮胎企业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发展自有商标产品,维护自主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在目前轮胎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青岛轮胎出口企业应该利用当前外需低迷的时机,储备技术、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大研发及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引进吸收与自主研发并重,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打出品牌效应,摆脱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被动局面,尽快实现“以廉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提高行业内的定价能力。一是积极调整营销策略。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变化,制定出符合不同时期的营销策略。二是运用电子商务开辟贸易新渠道,解决中小企业及内地企业信息闭塞的问题。三是“走出去”参展,树立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形象,增加认知度。

3 积极开拓市场,务实开展国际化经营。目前主要经济体的国内经济尚在低谷徘徊,青岛轮胎出口企业要伺机寻找、开发新的市场,实施“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和“原产地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非洲、中东、中亚、东欧等新兴出口市场,尽快改变出口过分依靠美、欧盟市场的格局。对于中东欧、非洲、拉美等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要狠抓质量信誉、品牌培育,针对不同市场特点制定个性化营销战略,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分散贸易风险。《轮胎产业政策》中明确表示,要鼓励有实力的内资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轮胎分厂,借助兼并收购等方式,购买优质品牌、营销网络、技术专利,将跨境出口转化为跨国企业的内部贸易,有效避免贸易摩擦。

4 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风险意识。青岛轮胎出口企业要保持稳定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内部应设立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部门,把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高度,带动公司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二是健全贸易壁垒应对的内部工作机制。一方面要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要求,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一旦遭受指控,就可以及时、充分证明出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符合市场规则。另一方面积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及应诉协调,关注研究本行业的贸易预警信息,集聚行业力量努力建设一支包括技术、财务、法律等方面人才的高素质应诉队伍,提高利用WTO规则维护企业正当权益的水平。

5 多措并举,化解企业成本压力。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适当提高薪资待遇是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但同时轮胎出口企业也应充分利用现阶段“招工难”现象的倒逼机制,积极添置高科技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开展自主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减少用工数量,缓解企业缺工的问题。此外,轮胎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际认证标准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从轮胎生产源头抓起,在原材料购买、产品库存管理等方面降低生产成本。

(二)政府层面

1 加强行业指导,维持有序发展,避免企业“恶性竞争”。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一些轮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为进口国以反倾销名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找到了借口,从而使得整个出口行业遭受打击。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引导轮胎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国家有关部委应研究出台制订包括轮胎上下游产业支持的措施,以有效的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价格等关键性问题,使企业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出口现状。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在帮助企业应诉、进行价格协调、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指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有关行业组织的联系、协调国际间纠纷、沟通经贸信息和经贸事务服务等方面都是大有作为的,也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协调机构,要发挥这些行业组织在此方面的作用,采取措施避免企业自身“恶性竞争”事件的发生。

2 多渠道缓解企业资金紧张。一是设立企业融资需求在线登记系统,随时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情况。二是通过向担保公司注资、补贴,鼓励担保机构扩大面向中小外贸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业务。三是与银行落实战略合作协议,优先向优质企业授信,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四是积极推进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贷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方式。通过提供资金上的扶持,解决企业技术改造、研发等发面大量的资金需求,为促进企业加快内部资金流动创造更多的价值空间。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8

[关键词]武器装备;市场准入;规制

[中图分类号]E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052 — 02

建立和完善武器装备市场准入机制,拓宽民口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进入渠道,是引入竞争,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装备采购质量和效率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军民融合,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和装备采购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如何完善我国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制度,打破民进军“玻璃门”,建立竞争长效机制,以合理调配国防经济资源,实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制度改革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1 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内涵界定

目前,对于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具体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谭波认为军品市场准入机制是指“军品市场的生产企业或产品进入质量、标准、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审查和批准,形成一道进入军品市场的行政性壁垒”。〔1〕徐留平则将装备市场准入归纳为一种进入、退出认证机制,本质上是“针对国防工业各专业或产品的自然垄断的强弱和需求量的大小,通过控制企业的进入的办法,确定该专业或产品相应竞争强度和退出机制政策”。〔2〕这些说法只概括了准入制度的部分属性,不够全面。综合各方观点,从准入规制主体、对象、依据、目的等方面着手,概念界定如下:武器装备市场准入制度是指规制者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根据装备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及时影响和调整装备市场准入壁垒,合理控制进入者数量,以实现装备采购的经济、高效和公平的一项国家制度。

2 我国武器装备市场准入现状分析

2.1市场准入实行多头管理,缺乏独立、统一的规制机构

运转高效、组织协调、结构合理的管理部门是一个健全的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准入控制成本和效益的高低。目前,我国的装备市场准入机构主要有两大部门:隶属于国务院的国防科工局和隶属于中央军委的总装备部。前者执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对新进入企业发放协作与配套许可证,后者则对准备进入装备市场的企业实行军方主导的资格审查制度。这两套分别由军工产业主管部门和军方执行的准入制度,存在着权力重叠与冲突,增加了规制成本,降低了效率;同时,在部门利益、集团利益的驱动下,不能排除规制方在行使准入许可权时,出现相互掣肘、互不协作的现象。政出多门,缺少集中、独立、统一的准入规制机构,是导致当前各类装备准入规制失灵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2.2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民口企业进入缺乏足够制度保障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民”,90年代的“民参军”,到现今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每一次国防工业发展战略的转变,国家都相应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口企业进入装备市场,从2005年起,国务院、中央军委陆续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并修改了《公司法》、《政府采购法》,对其中限制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的条文予以删除,为民口企业进入扫除了部分制度。但是一些资金税收政策尚未修订,缺乏相应的鼓励政策与配套措施,导致民口企业进入装备市场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现行军品税收政策对国有军工企业和民口企业实行双轨制。〔3〕国有军工企业生产的装备享受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减免优惠政策,而民口企业生产的装备,只对枪、炮、雷、弹、军用舰艇、飞机、坦克、雷达、电台等11类特定产品,在总装环节免增值税。部分民口企业虽然按照规定可以享受军品免税政策,但退税周期过长。另一方面,武器装备建设投资体制不合理,只有极少数民口企业能享受军工固定资产投资,诸多承担研制生产任务的民口企业难以惠及,客观上强化了国防科技工业封闭垄断的物质、技术基础,制约了公平竞争和军民融合。

2.3准入信息渠道不通畅,国有军工企业信息优势明显

信息是市场经济运行中除人力、资本、土地、技术之外重要的基础资源,在信息的获取速度、数量、质量方面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往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军工生产具有保密性的特征,装备需求信息在前通常要经过严格的保密审核,准许公开的需求信息往往只能在少数军队报刊、杂志的专栏内获取。因此,民口企业很难及时地知晓军方需要生产什么产品,对产品的性能、质量、进度、价格等指标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同时,缺乏相应的科研生产制度,一般民企难以全面了解军品市场的准入规则、条件和相关程序,无从了解军队需求标准。国有军工企业作为在位者,长期与军方往来,存在密切的业务关系,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多样,获取速度快,较民口企业信息优势巨大,客观上形成了对民口企业的“挤出效应”,即便部分民企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合乎军工生产标准,进入装备市场也十分困难。

2.4部分国家军用标准设置与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相脱节,限制了民口企业的进入

制定国家军用标准是为了确保承制单位按时交付高质量、高性能、高费效比的武器装备。〔4〕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军工生产和民品生产长期分离,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也互不干涉,自成系统,随着我国国防工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现有的军用标准体系的弊端逐渐显现:一是部分军用标准更新速度滞后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新科技民口企业科研生产能力较强,已经能够生产出技术性能高于军用标准要求的武器装备,但是为了获得军工科研生产许可,不得不将先进技术弃而不用,采用相对落后技术,从而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二是部分标准设置过高,既不符合全寿命费用管理的要求,导致研制费、采购费、维修保障费畸高,制约了装备现代化建设,又让众多民口企业“望而生畏”,阻碍了部分高新科技民口企业的进入;三是缺乏军民两用技术标准。在航空、船舶等前沿科技领域,技术和零部件军民通用性强,经过微调,民用标准完全能适用于武器装备生产,但是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自成体系,军民通用技术标准的缺失,限制了军民融合的推进,造成了国防资源的极大浪费。

3启示

3.1建立独立、高效、专业的准入规制机构

针对目前准入机制多头管理、程序繁复的问题,国家应加强顶层规划和制度设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装备市场准入规制经验,可以将现有规制机构进行整合,协调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成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委员会”,主管许可资格的审查、许可证的发放、许可名录的管理等工作,在确保申报单位科研生产能力满足军工生产技术要求、保密要求的前提下,简化准入审批程序;二是军方应按照分类、有序的原则,大力推行装备竞争性采购,在选择承研承制单位时,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要一视同仁,不论所有制形式,只考虑承研承制单位履约能力,“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下”,通过合同激励约束的方式,保证采办质量过硬,效率最优;三是由军方建立承包商信誉评价机制,编制承包商履约情况记录,以此为依据及时淘汰信誉不佳、能力不强的企业,建立进入规范、退出自由、竞争有序的准入机制。

3.2 完善武器装备市场准入法律法规体系

第一,加强立法。合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立法经验,制定 “国防采购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法”,进一步明确民口企业参与国防工业建设所享有的合法地位和平等权利;第二,组织修法。国家应废除部分法律法规中对非公经济进入武器装备市场的歧视性条文;修改税法、财政法,在税收和财政补助方面向已经进入装备市场的民口高新技术企业倾斜,激励民间资本进入;第三,细化配套法规。建议制定《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实施细则》,通过法律法规形式确定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即进入程序的规范,准入标准的建立与执行,科研生产标准规范的确定,民营企业准入的领域,信息的原则、渠道和内容,投资、价格、税收政策的适用时机和范围,知识产权的归属与使用,市场退出规则等,从而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3.3 建设公开、透明、通畅、安全的装备需求信息制度

一是拓宽信息渠道。在总装备部的领导下建立专用的准入信息平台,定期经解密处理的装备采购政策法规、采购需求信息以及获取装备的程序方法等;二是要对信息予以合理分类。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密级,将装备采购计划项目及配套项目的需求信息分为秘密类、内部类和公开类。〔5〕对于秘密类项目,只能通过保密渠道,向特定的合格承制单位采购需求信息;对于内部类项目,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内部报刊、信函等多种方式,向符合条件的合格承制单位采购需求信息;对于公开类项目,通过指定的公开媒体,向所有合格承制单位需求信息;三是规范信息程序。尽快制定信息管理办法,规定信息类型、审批程序、时限以及应急事件处理预案等内容,逐步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

3.4 建立科学、实用、可靠、经济的军民两用标准体系

一是及时更新、修订、淘汰业已落后的标准,大胆采用有利于提高武器装备战技术指标、提高装备全寿命管理效益的民用高新技术产品的通用标准;二是充分考虑装备建设的现实需要及我国国防工业的基础,综合分析民口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适当调整过高标准,确保军用标准体系在满足武器装备建设需要的前提下,有利于民口企业进入国防工业领域;三是加强军地双方标准制定的协调与合作,通过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比对和调整,选出先期开发、后期使用比较成熟又能用于军事领域的先进民用技术,加以汇总、整合,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军民两用标准体系。

4 结束语

历史和实践证明,鼓励民口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是实现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装备市场准入制度,根据武器装备市场各产业特征和发展需要,按照分类、分层次的方法,在法律法规和配套设施建设层面对民口企业进入武器装备市场予以鼓励、支持和引导,形成军工企业与民口企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竞争局面。

〔参 考 文 献〕

〔1〕谭波.我国军品市场准入制度安排探析〔J〕.航天工业管理,2005,(08):12-15.

〔2〕徐留平.国防工业管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09.

〔3〕毛国辉.军事装备法律制度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11.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9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需求;界面;体验设计

1 老年人需求与产业界开发设计现状的不平衡

1.1 老龄化社会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测,2030~2035年全球将进入中度老龄社会,2050~2055年将进入高度老龄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占到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意味着每4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压力。[1]

1.2 “银发消费”市场的潜力

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复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银发消费”市场的巨大商机逐渐显现。首先,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产品的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包括老年人自身的消费能力,以及晚辈为孝敬老人时购买老年产品的消费能力。

1.3 老年市场供给的不足

由于我国对于老年产业的研究和开发仍较欠缺,近几年各省市陆续成立老龄产业协会,对该产业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老年人对老年产品的“求”远大于产业界的“供”。来自全国老龄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老年消费能力约1万亿元人民币,而老年产品供给尚不足1000亿元,老年市场供给近乎空白。[2]

1.4 加强老年用户需求研究的必要性

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老年人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如生理功能的退化、思维能力上的衰退、观念上的保守等等。要发展老年产业,就必须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分析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为开发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和产品提供依据。

2 获取老年用户需求的方法

2.1 以老年群体为调研对象的调研方法的局限性

现有的针对老年群体为对象的调研方法虽能获取需求信息,但对于产品开发的设计工作者而言,整理需求信息并将其有效运用到设计实践的过程,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由于大部分设计工作者仍处青壮年时期,生命力旺盛,具备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无法直接体会到老年人生活上的困难和需求。因而,在设计工作中,他们有可能无法真正设身处地为老年人提供设计方案,容易不自觉地从自身的审美和设计风格出发,开发出无法真正满足老年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2 以非老年人为调研对象的调研方法的探索

本文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设计”,提出一种以非老年人(普通人)为调研对象的调研方法,面对功能健全的年龄群。对设计工作者而言,它是一种设身处地获取老年人需求的方法。对一般青壮年或少年儿童而言,它既是一个体验的游戏平台,又是一个对“尊老爱老”美德的教育实践方法。同时,它不仅是一种综合的调研方法的设计,也是一项界面体验的设计。

3 如何进行界面体验设计

3.1 年龄段的定位

人口学家将老年人按年龄段分成三种类型,即60~69岁为年轻老年人(也叫低龄老人),70~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称为高龄老人。因轻龄老年人、中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用户需求存在差异性,进行界面体验设计时,也需将模拟对象定位于具体年龄段,以获得对细分年龄段老年人的需求数据。

3.2 生活地区的定位

生活在城镇和农村的老年人,由于在居住环境、受教育程度、社交圈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在进行体验设计的时候需要区别对待。

城镇的老年人,常会逛超市和菜市场,参加社区活动,乘坐公交,接触城市设施,在家看电视,读书读报……农村的老年人,常会串门,走亲访友,在家看电视,甚至下地劳动,乘坐亲人的摩托车或自行车(较少接触公共交通)……针对不同的人群,在界面体验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模拟场景。

3.3 限制行为的选定

老年人在身体上的各项衰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理老化,主要包括视觉老化,听觉老化,语言能力老化,行动力老化等;另一类是认知老化,主要包括感知能力老化,记忆力老化,注意力老化,学习能力老化,决策能力老化等。[3]

针对这些生理特征,在“基于老年用户需求的界面体验”中,需要针对“界面”研究,对体验者的健全的身体功能进行退化模拟,在此可选取视觉老化、注意力老化和行动力老化三个方面。

例如,在进行界面体验之前,需要对参与体验者的视觉功能和进行退化模拟,戴上模拟老花眼镜的一次形眼镜,同时,对注意力进行老化模拟,如可在该隐形眼镜里加入干扰功能。此外,对行动力进行老化模拟,可在小腿上绑上沙包,增加其行动的不便。

3.4 典型场景的模拟

在“基于老年用户需求的界面体验”中,需要选定一些典型的生活场景,在体验场所中搭建出这些场景来。例如,客厅是老年人家中的重要活动场所,以下是对客厅具体体验场景的模拟:客厅里有沙发、茶几、电视柜、电视等基本家具,“老年人”体验者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茶几上放着普通的报纸、说明书、放大镜和电视遥控器,墙上挂着普通的圆形时钟,有着纤细的指针和数字。“老年人”被告知要通过阅读电视说明书,设置电视字体大小和储存喜欢的电视频道……

通过该场景的测试,体验者可感受到老年人看电视、读报、阅读说明书、通过时钟获知时间等环节中的不便之处。

对场景的设计,在此仅提出一个总体的构想,实际操作中需要针对调查需求进行周详的设计。

4 体验反馈及数据分析

4.1 体验反馈

在体验者完成体验过程之后,此时,他们乐于表达他们对这个体验的感受。也乐于填写问卷,问卷可包括以下内容:“为了使您更符合‘老年人’的状态,您认为这个体验设计中,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如果您要为家里的老年人选择购买一种产品,你最有可能选择什么产品?”……

此外,还可以对体验者进行访谈,更深入地了解他们在参与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并通过录像形式保存访谈内容,作为资料提供给研究人员和设计工作者。

4.2 数据分析

从该体验测试中,研究人员可得到大量体验者的体验信息,包括现场观察法得到的需求信息,以及体验者测试后给出的反馈。有了这些第一手资料,研究人员可将体验数据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有价值的报告。

5 总结和意义

在社会老龄化来临、老年市场产品供给不足的背景下,该体验设计对研究者而言,它既能为此类课题研究提供调研数据,又提供了一个创新的调研方法;对设计工作者而言,它既是一种获取老年人需求的有效方式;对一般青壮年或少年儿童而言,它既是一个体验的游戏平台,又是一个对“尊老爱老”美德的教育实践方法。可见,该界面体验设计的研究对日益深化的老龄化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 2006-02-24.

进出口市场调研篇10

关键词:日用陶瓷产业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088-02

1 北流市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北流市是广西玉林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北流县撤县设市发展而来,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辖区包括23个镇,总人口117.2万,城市人口20万。由于有蕴藏量丰富的石灰岩、高岭土,北流市自南宋以来就开始发展日用陶瓷生产,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北流也具有“陶瓷之乡”的美誉。

目前,北流市有日用陶瓷企业54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北流市区的陶瓷城、蟠龙、民安十字铺和民乐工业区,在隆盛、新荣、西垠也有零星企业分布。年生产陶瓷能力从1999年的2.8亿件,发展到2001年的4.73亿件,2002年达到5亿件,现在已突破6亿件。95%以上的产品供出口,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流市日用陶瓷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约占广西的73%、80%和全国的7.3%、8%。三环集团是北流日用陶瓷的龙头企业,下辖12家企业,有自营出口权企业7家,输美陶瓷认证企业4家,员工900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3.2亿元,年出口日用陶瓷1.6亿件。除三环外,北流仲礼瓷业、铭超瓷业都是北流陶瓷业发展的佼佼者。据中国轻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07年1-6月全国出口日用陶瓷前50名的企业中北流市有4家,其中北流三环集团出口名列首位。

2 当前北流日用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1)企业家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北流陶瓷业主多数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敢为人先,精明强干,但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经营理念,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这些制约了企业向大规模、高层次、集团化发展。此外,企业缺乏正规的培训渠道和相应的组织措施,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北流市大多数陶瓷企业缺乏创新的本领,不少企业的设备、技术都比较落后,前瞻性的技术不多,企业生产和发展资金投入不足,没有技术研发和专门产品设计机构和人员,产品更新速度缓慢。目前,北流市50多家陶瓷企业中,只有广西三环集团拥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员。许多企业的产品单一,没有形成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特色,对自己的消费市场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认识,尤其是细微到认识市场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消费倾向等。习惯于模仿和跟风,老是跟在人家后面跑,甚至有些不良的抄袭之风,很多所谓创新的产品都是从外面引进的。产品开发管理没有走出经验型、引入型、模仿型之路,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多为传统手工艺上的粗加工,跟不上现代需求形势,没有形成对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产品竞争力一直得不到提升。

(3)以贴牌生产为主,品牌意识淡薄。

虽然北流陶瓷产品饮誉全球,畅销海内外,但除三环、仲礼、铭超等几家大企业外,陶瓷企业多数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时代,规模小,营销手段落后,企业的产品缺乏知名度,甚至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另外,北流市许多陶瓷企业只做贴牌生产,因此信息来源狭窄,无法掌握国内陶瓷企业动态,产品落后于市场需求,从而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

(4)产品出口量大价低。

虽然我国陶瓷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质量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其它国家而言,我们的日用陶瓷产品大多还属于中低档产品,虽然我们出口的数量连年增加,但由于产品价格低廉,出口换汇率很低,仅为国外产品的1/5-1/7。虽然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进一步下调等影响,日用陶瓷企业的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大幅挤压,全行业收益不理想,但我们的日用陶瓷出口价格却没有能够提升,据海关2007年1-7月份统计资料显示日用陶瓷出口9.85亿美元,同比增长0.51%;但出口价格却下降了1.7%。

(5)国家政策调控,产业面临生存危机。

2006年8月,陶瓷出口退税率先从13%降低8%,今年7月1日起,出口退税政策再次做出调整,陶瓷从8%降至5%,对以外向经济为依托的陶瓷工业影响是比较大的,主要表现为:

①企业出口总量进一步减少。2006年,北流市日用陶瓷出口增幅为9.9%,2007年1-6月增幅仅为4.9%,7月份调整退税政策后,预计全年增幅约为4-5%。②企业面临亏损甚至生存的严峻考验。去年陶瓷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在广交会之前且有相当的缓冲期,至2007年5月基本消化和适应,但相当部分小企业已面临亏损境地,以三环集团为例,1-5月份因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利润减少1190万元,人民币升值(汇率从今年广交会7.82到6月底7.61元)减少利润1710万元,两项相加减少利润约2800万元,7月1日以后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调整,陶瓷行业影响尤特出,一是四月份广交会的订单大部分企业生产任务已安排到8-9月;二是利润逐步减少,出口退税调3%,人民币升值影响2%,原材料及人工价格上涨影响1%,很多企业无法按时按价交货、直接影响到北流陶瓷的声誉;三是企业需求的流动资金占有量越来越大。

3 做大做强北流日用陶瓷产业的建议

(1)实施品牌战略,实施品牌战略,弘扬北流陶瓷文化。

陶瓷企业加速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继续保持北流市日用陶瓷产品在已有国际市场上的应有份额。通过上市筹措等措施,鼓励重点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鼓励少做贴牌,专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重点主攻国际高中档陶瓷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中高档陶瓷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积极调整产品机构,大力研发釉、骨质瓷、硬质瓷、象牙瓷、环保高档酒店瓷等高档瓷,实施标准化原材料基地,积极开发自洁陶瓷、保健陶瓷等新品种,从而占领更多高中档市场。

促进产业文化升华。充分发掘北流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整合北流陶瓷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的出入口、主干道、标志性建筑、重要景点建设陶瓷的标志、雕塑,营造陶瓷文化,并规划建设陶瓷一条街、陶瓷专业市场、陶瓷技术培训基地等,在三环陶瓷展厅的基础上,建立北流陶瓷博物馆,通过对北流陶瓷发展历程的展示,进一步弘扬北流陶瓷文化,丰富北流陶瓷文化内涵,使城市建设与中国日用陶瓷城建设相结合,提升北流陶瓷城的形象和知名度。

(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产品质量档次。

①把传统技艺和现代化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用高科技加快改造传统陶瓷行业,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克服目前日用陶瓷规整度不好、变形大、落渣、斑点、色差等缺陷,以及铅镉溶出量超标的问题,外观质量要逐步达到国际市场中高档产品的质量水平,促进产品上档次、上品种、上质量、上效益。 要优化产品结构,在保证中低档产品的同时, 大力开发中高档产品,开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功能性产品的研究,增强日用陶瓷在国际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②要加强市场研究,促进配套、器型、花面设计的观念更新,配套、器型、花面设计要突破传统的框框,适应国际市场的潮流,出口部门与客商洽谈时,要加强与生产设计人员的沟通,这样既可开发出新品种,又可增长生产设计人员的见识,启发灵感,使设计水平得到提高。生产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设计人员要更新观念,突破保守思想,敢于并善于吸收国外设计的先进经验和新意念,推陈出新。还要深入研究国际市场,研究各国文化、风土人情、意趣爱好和消费时尚,随时把握潮流信息。③要加快销售包装的改革,加强对出口产品包装的研究。日用陶瓷出口产品包装要顺应国际潮流,包装材料要符合消费国的环保要求,包装方式上要适应现代购物方式的需要和消费者的使用习惯,美术设计要适合所在市场消费人群的审美取向。中高档陶瓷要采用系列包装,要有名贵感和突出主色调。 在包装工艺方面,要开发引用新的包装技术,设法降低包装成本。

(3)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素质。

①强化质量管理。引导企业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大力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②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建立正规有效的培训机构,引导企业经营者学习现代市场经济、法律、外经、外贸、金融、WTO等知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③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营造“诚实守信”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企业发展。

(4)扩大国外市场份额,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由于中国与世界其他产瓷区在陶瓷产业存在很大的互补性,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实现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将潜在商机变为现实商机,共同推动陶瓷产业发展。要着力开拓国外市场,加大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开发力度,继续拓展港澳台及东南亚市场,积极开辟俄罗斯、东欧、非洲、拉美等有潜力的市场,寻找新的商机,同时鼓励企业到国外(境外)举办或参加各种展销(洽)会,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境外)设立办事处或分公司,建立新的营销网络,巩固和扩大国外市场份额。

目前北流陶瓷企业均为出口依存型企业,产品出口量占到90%以上。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产品出口利润大幅下降,而国内目前尚无一领先陶瓷品牌,因此大力培育国内市场,拓展国内销售渠道,是北流陶瓷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

(5)积极应对国家政策调整、化解行业危机。

①陶瓷商会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一是对企业调整退税政策前的订单尽可能与客户沟通,能否改变合同价格;二是严禁相互压价,并逐步提高产品价格,消化政策对行业的风险影响。②适度增加国内市场供应需求,由外向型逐步走向内外混合型的供销平衡渠道。③密切关注行业出口税率的再调整。可以预见,由于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如陶瓷、皮件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可能面临向东南亚、南亚转移的潜在趋势,同时,两大行业出口退税率仍将有被取消的可能,需进一步把握政策,适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