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规范要求范文

时间:2023-04-21 08:3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议纪要规范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议纪要规范要求

篇1

关键词:会议纪要;性质;可诉性

会议纪要,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用于记载和传达行政机关有关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是行政机关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作为行政机关的一种重要公文,会议纪要为广大行政机关所普遍运用。长期以来,各级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大都以一种朴素的政治热情,忠实地贯彻和执行着会议纪要所要传达的精神和议定的事项,很少有人对会议纪要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过审慎的思考和探究,更缺乏对会议纪要的性质及其法律效力的争论。但实践中与此有关的问题迫切需要对会议纪要的性质及其可诉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规范行政机关的“纪要”行为,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良性有序运转。

一、会议纪要的现实缺憾

应该说,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会议纪要性质的界定是不够全面和明确的。无论是1993 年11 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还是2000 年8 月重新发布实施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会议纪要的界定都维持在同一个简单的层面上:它是行政机关公文的一种,是记载和传达行政机关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一种法律文书。但作为一种法律文书,它应当具备何种形式和实质要件,应当记录何种内容,它的发布程序和范围及其法律后果如何,作为公文种类的会议纪要与作为公文形式的会议纪要之间有什么区别等,有关法律法规都未予涉及。简言之,会议纪要的法律性质一直处在一种不完全确定的状态。实践中,行政机关在制作会议纪要时呈现出极大的随意性和不平衡性,一则在会议纪要的形式上,因有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会议纪要必须遵循的固定的形式要件,制作会议纪要的工作人员拥有较大的机动空间和发挥余地;二则在会议纪要的内容上,有关法律法规又要求它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因此,对会议内容和议定事项,除了“如实记载”之外,制作会议 “会议纪要”的性质及其可诉性研究纪要的工作人员又不可能拥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只要是会议议定的,都须记录。尽管会议纪要根据所记载和传达的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不同,须由不同层级的行政首长签署,但因缺乏规范的格式规定,而使会议纪要呈现出“因人而异”的主观特征。在许多人看来,会议纪要更像行政机关的会议纪录,更像行政机关存档备查的一种内部资料。倘若会议纪要只在这种层面上存在和运作,倒是不会牵涉太多的法律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会议纪要又以“公文” 的形式出现,它作为行政机关权力意志的一种载体,既体现行政权优先的规则,又经常对与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作出决定,更为重要的是,许多行政机关将作为公文形式的会议纪要直接当成作为公文种类的会议纪要使用,或者两者混用,对于行政机关而言,“ 简化”了行政程序,但于行政程序而言,则违背了依法行政的规则。于是,一种令行政机关进退两难的现象出现了: 一方面,它所记载、传达的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应为有关行政机关和行政管理相对人所遵守和执行;另一方面,因它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又因其只在行政机关内部运作,极有可能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所不能接受。行政管理相对人无从准确把握会议纪要的法律性质,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知晓会议纪要的内容,当有关国家行政机关将会议纪要所记载和议定的事项付诸实施时,与此有关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发现会议纪要本身或者依据会议纪要所实施的行为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有权通过适当的程序、在适当的场合表达他们的意愿。于是,针对会议纪要的“ 纠纷”产生了,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许多行政机关往往在突如其来的“ 纠纷”面前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或许是由于技术上的疏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在对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公文内容、公文格式和行文规则等作出规定时,竟没有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将1 2 种公文作形式要件、发布范围以及法律性质上的区分。这些公文既可以作为外部行政行为的载体,又可以作为内部行政行为的载体; 既可以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载体,又可以作为具体行政行为的载体。关于会议纪要的形式要件,除了规定不需要加盖印章外,再无其他规定。是向社会广为发布,让所有与该会议纪要有关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知晓,还是只向有关单位和人员内部传达; 是作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还是直接代替某一下级机关作出行政决定; 是行政机关的决策行为,还是执行行为; 是一连串行为中的主行为,还是仅仅为一次行为; 是只具备抽象性质的单一行为,还是抽象与具体、主行为与次行为相混杂的复合行为; 会议纪要与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发生冲突或抵触以后应当如何解决,所有这些都处在无可预知、难以把握的状态。

二、会议纪要的性质辨析

会议纪要是行政机关公文的一种,是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书。应当说,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会议纪要的抽象性质自是不容怀疑和否认,它是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与同一机关制发的“决定”、“命令”等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 公文”与一般意义上的规范性文件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否能否简单等同,其“ 抽象”程度是否已达到不可单独被“ 诉”的限度,则引伸出另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

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法律制度不允许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单独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即便对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也只能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复议申请的同时,一并提出合法性审查申请。那么,会议纪要究竟是规章或规章以上的规范性文件,还是规章或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呢? 笔者认为,首先,会议纪要不是规章。按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规章必须经政府或部门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由本机关的行政首长签署,且须以“ 令”的形式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开发布,而且,规章必须按程序报送备案。而会议纪要既不必须经过政府或部门的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不须以“ 令”的形式向社会广为发布,也不须履行备案程序,至少它不具备规章成立的一切形式要件。其次,尽管我们不能否定会议纪要是“公文”的法律规定,但是时下的许多会议纪带有越来越多的非“公文”特征,并为多数行政机关所接受和采纳。我们无从理解“公文”的准确含义,但公文是规范性文件的一种,应当是无可非议的。既然如此,会议纪要应当具备规范性文件的基本要素,它应当是相对原则和抽象的,它可以讨论政府和部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专项事宜,比如政府的专题会议纪要。但会议纪要只能或只应提供处理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不宜对所谓的“具体问题和专项事宜”作出最终规定或实体决定,更不能越权代替下级机关直接作出决定。说到底,会议纪要是行政机关讨论和决定问题的“ 工作过程”,只能为最终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和专项事项提供依据。但现在会议纪要针对特定人员或特定对象,决定具体事项的情况屡见不鲜,比如某一市级政府的会议纪要直接决定对城区某一道路进行改造,为保证改造工程按期完成,会议纪要还规定了具体的拆迁期限和补偿标准。这种情况下的会议纪要完全背离了其“公文”特征,演变成一种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尽管这种现象只是产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与会议纪要本身应当具有的“公文”性质没有关联,但与许多会议纪要因为自身形式和内容要求不完备导致的在法定救济程序中的尴尬境况紧密相连。第三,笔者认为,会议纪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性文件,它没有固定的发布程式,除了向与其所记载内容有关的机关和人员传达以外,它的基本功能更多地体现为“ 立此存照”或“ 存档备查”,而且,它往往因为行政机关会议种类的不同而由不同层级的行政首长签署。同时,它不具备对所有社会对象反复适用的特征,虽然它也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 具体”决定。但这一决定本身不(应当) 具备执行性,否则,它就背离了其内在的抽象和规范特征。

三、会议纪要的可诉性研究

实践中,针对会议纪要的诉请事项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将会议纪要作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申请人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同时,一并对该会议纪要的合法性问题提出审查请求;二是将会议纪要作为一项独立存在的具体行政行为,单独就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三是将会议纪要视为可以与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归并的连续行为或共同行为,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第一类情况符合行政复议法关于行政复议申请范围的规定,本文不予讨论。第二、三两类情况是本部分讨论的重点,也是解决会议纪要可诉性问题的关键。

将会议纪要作为一项独立存在的具体行政行为看待,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会议纪要本身制作形式和记载内容不规范。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已经对会议纪要的性质作了探讨。尽管会议纪要所反映的某种会议可能要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但会议纪要在成立时则不应当对具体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规定。会议纪要本身的“ 记载”功能显然不是也不能是对会议内容的简单复制,“记载”的过程应当是一个浓缩、提炼和加工的过程,它所记载的应当是处理某一具体问题的原则和办法,而不是解决该具体问题的最终决定。它是一种抽象行为,是行政机关的决策行为,是一连串行为中的主行为,其本身并不当然具有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可诉性。仅以某省级政府的会议制度为例说明:根据有关规定,需要制作会议纪要的省政府会议大体有四类,分别是省政府全体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和省政府专题会议。其中,省政府全体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有一个共同的事项是对省政府工作(或日常工作) 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这一讨论和决定的过程,是制定政策的过程,是纯粹意义上的行政决策行为,当然不具有可诉性。而省政府专题会议的主要任务则是研究、协调、处理省政府日常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专项事宜,如果内容记载不当和发布程序不完备,就会产生行为性质混淆等法律问题。研究、协调和处理具体问题,当然可能会有对该具体问题的处理结论,或者提出处理该具体问题的方法和原则,此时,制作会议纪要(此时的“ 会议纪要”只是作为公文形式的会议纪要) 的工作人员应当坚持记载政策、忽略细节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会议纪要只是停留在公文形式的意义上,要使会议纪要所议定的事项发生效力,有关行政机关还应当正式制作“公文”意义上的“会议纪要”,这时的会议纪要应当在原会议纪要的基础上,有一个再归纳、提升的过程。会议纪要应有“ 责成有关行政机关付诸实施”之类的限制用语,并要求负有执行义务的行政机关根据会议纪要的精神、以该行政机关的名义制作行政决定,以免会议纪要(主行为) 成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次行为) 的替代物。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推卸责任和规避义务,会议纪要本来就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载体,它只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转,对下级行政机关处理具体事务提供指导和依据,没有某一特定行政机关的具体操作,会议纪要便是单纯的档案资料。

将会议纪要与某一具体行政行为视作一种连续行为或共同行为而一并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做法,既与会议纪要本身存在的问题相关,也与申请人对法律规定的把握不准相连。会议纪要“立此存照”和“存档备查”的特征以及只在行政机关内部流转的运作程序,决定了其区别于并超然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之外的特点;会议纪要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附属物,因此,规范的会议纪要当然不具有可诉性。

篇2

根据党委厂部第一次党委中心组会议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在中纪委七次会上的重要讲话》、《2017年全国烟草行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会议传达提纲》、《公司纪检监察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及我厂纪检监察工作报告内容,观看了党风廉政《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等,针对会议提出的讨论议题进行了认真学习与领会,现结合整顿规范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大致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要持续强化敢于担当,把规范主体责任扛在肩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重要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住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关键看行动,根本在担当。作为整顿规范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否有担当的意识、敢不敢担当,将会决定各职能部门整顿规范工作实效,势必会决定企业规范经营行为的方方面面。所以要大力倡导与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主体责任意识,始终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才能种好“责任田”。必须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失职的意识,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决不能只重业务不抓党风、只看发展指标不讲政治纪律与廉政建设,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强化监管责任。要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主动当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规范经营的第一责任人,真正走下去、动起来、管到位,及时发现与纠正规范风险,逐步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二、要持续苦练担当本领,严格组织落实规范各项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化主任责任放在首位,监管责任放在次要,要两眼向内,苦练内功,对党绝对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自身建设,带头遵规守纪,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时时刻刻严格按照纪律规矩办事,才能率先垂范,防止出现违规违纪的问题,持续深化规范工作上台阶。要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态度鲜明、敢抓敢管,围绕用人责任、纠正责任、监督责任、支持责任和管理责任,促进主体责任内容的具体化、程序化和制度化,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履职重点,自觉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践行者、引领者和示范者。要借鉴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清单》要求,在关键事项上抓早、抓好,早规范、早提醒、早监督,紧盯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问题,围绕“两个责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纪律底线清单、“三重一大”决策和招标采购、民主公开等监管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厂纪检监察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对规范监管工作的再监督作用,防止跑风漏气,避免出现有关违规违纪现象。

篇3

一、“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

“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规定”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对制定和机关的地位无严格限制;所涉及事物和问题不如条例重大,范围相对窄一些;内容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规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补充的”规范性公文(内容为依法或根据授权补充其他规范性公文的内容,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也可以是“执行的”规范性公文(直接为有效执行其他规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创造新的规则,只是对这些公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做出具体规定,对有关概念和问题做出精细的解释说明)。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规定更适合作为“自主的”和“补充的”规范性公文。

“办法”比“规定”所涉及的事物和问题的规模要更小一些,性质也相对轻一些;针对性更强,内容也更加详尽、具体而精细,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除了一部分为“自主的”公文外,大部为“执行的”规范性公文,如各种“实施办法”即均具备这种性质。

二、“决定”与“命令”的区别

“决定”与“命令”的不同点主要在:在使用权限方面“命令”非常严格,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机关可以使用,“决定”则可较普遍地使用;在适用的事务方面,“命令”涉及的是特定的具体事务,“决定”则既涉及这类事务也涉及一部分非特定的具有普遍性的反复发生的事务,公文本身也反复适用,即具有规范性公文的一些特点;在表达方面,“命令”高度简洁,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决定”则既表达意志、要求,又阐发一定的道理,交代执行方面的要求,指明界定有关事物的标准等。

三、“指示”与“命令”的区别

“指示”与“命令”的不同主要在:“指示”的使用权限规定没有“命令”严格,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均可下达“指示”;在效用方面,“命令”对受文者来说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指示”有时则在必须无条件执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受文者根据实际情况相对灵活地处置具体事务;在表达方面“命令”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指示”则既表达作者意志,又注意阐发道理,指出具体任务、具体规则,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还注意说明有关事物间的界限等。

四、“指示”与“决定”的区别

与“决定”相比,“指示”涉及的事物和问题更加具体和特定;其作用的范围也是特定的,不如“决定”那样更具普遍性,有效期限也比“决定”相对短一些;“指示”的内容比“决定”精细具体,更强调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决定”对受文者来说是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的,“指示”则在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具体问题,甚至变通执行某些具体要求。

五、“通知”与“命令”“决定”“指示”的区别

与“命令”“决定”“指示”相比,“通知”的用途更加广泛,但权威性明显要弱一些,自身一般不创设新的规则,只是依法或根据上级要求向受文者转达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并予以具体化(这也正是代替“指示”用于布置工作,交代政策的通知所以必须不厌其烦地指明“根据------的指示精神------”的原因),告知应知或应办的事项,使一部分公文完成升格(批转)、生效()扩展有效范围(转发)的程序。

六、“批复”与“指示”(或指示性通知)的区别

“批复”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指示”在基本性?上与“指示”没有什么不同。二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批复”内容的针对性更强,事物和问题以及所涉及的人员更加特定,更加具体,问题也比较专指单一;“批复”只用于回复请示的机关,一般不像“指示”那样具备普发性。

七、“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通报”与“通知”的不同点主要在:“通报”不是像“通知”那样以具体的任务、详细的规范化要求和有关规则来指导和推动工作,而是用典型事例、有关情况来传达意图,启发教育有关人员,指导有关方面的工作行为;有关执行方面的要求也比“通知”要原则,甚至不涉及直接具体的执行要求;发送范围广泛,一般情况下,均直接下达给广泛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

八、“通报”与“处分决定”的区别

“通报”与“处分决定”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制发公文的目的不同,“通报”是为了教育当事人更是为了教育更多的人,指导和推动有关工作;“处分决定”则主要是为了正式确认有关的错误事实和合法有效的处分意见。其次,对象不同,“通报”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处分决定”则是针对所有需给予处分的人及事。再次,内容性质不同,“通报”介绍说明错误事实时概括而原则,以能引出结论为度,“处分决定”中的这部分内容则具体而微;“通报”中常需有要求其他有关人员记取教训,采取有关措施的基本要求,“处分决定”则无此类内容,“处分决定”中必须有明确的纪律处分意见,“通报”则不一定有。最后,发送范围不同,“通报”发送范围广泛,“处分决定”则一般只与当事人及有关方面见面,很少普发。

九、“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通告”与“公告”的不同点主要在:“通告”仅对国内公布,其告知和约束的对象是作者统辖范围内的中国公民及有关的外籍人士,“公告”则对国内国外公布,其告知的对象极广泛;“公告”的事项更加重大,应具备使世人知晓的意义,“通告”则不限于此类性质的内容;“公告”的作者地位大都较高,“通告”则没有此限;“公告”主要是重要消息,除特例外不涉及强制性的执行要求,“通告”中则常涉及有关人员的应遵事项,有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和对公文具体如何遵守的要求。

十、“通告”与“命令”“指示”“通知”的区别

“通告”与“命令”“指示”“通知”的差别主要在于:“通告”不涉及任何秘密;直接公开,即制成之后直接公之于众,而不像一部分“命令”“指示”“通知”那样,尽管最终也公开,但首先需按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逐层下达;“通告”的内容比“命令”细致具体,在文种使用上不像“命令”那样需受严格的权限限制;“通告”提出的规范是公民的行为规范,一般不像“指示”和“通知”那样涉及贯彻执行公文的要求,而主要提出公民应当遵守的具体事项;“通告”可依法自创有关规则,“通知”则主要是转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并使之具体化。

十一、“通告”与规范性公文的区别

“通告”的一部分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但它却与规范性公文有很大不同:“通告”所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公文则不限于此;“通知”中的规则更带有政策性而非规范性,因而稳定性不如规范性公文;“通告”的内容详尽具体,有一部分用于解释说明、阐发道理、叙述有关事实过程,指明有关事物间的界限、例举有关情况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规范性公文中一般没有;“通告”效力的存在依赖于作者自身的法定管辖权,对在辖区内的公民有强制约束力;“通告”的生效程序比规范性公文简单,机关的法定责任者签发即生效,不必依靠制发“命令”“通知”等完成其公布过程;“通告”的传递形式也比较简便和多样,张贴、广播、刊载等形式均可保证其有效。

十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的不同主要在:“请示”用于对上级机关有所呈请的情况下,可向其请求下达指示,请求其允许“自己”去做某一件事情,“报告”则用于汇报、反映情况、问题或提出建议、答复询问,不能带有“呈请”事项;“请示”能强制对方复文,“报告”则不能,上级对“报告”可以复文,也可以不复文;“请示”必须是形成于事情发生之前,“报告”则可根据情况,既可在事前,也可以在事后或事情进行当中形成。

十三、“请示”与“议案”的区别

“请示”与“议案”在基本性?上是相近或相同的,但也有一些区别:“议案”的作者是被严格限定的,受文者也是非常专指的,作为行政公文的“议案”的作者须是各级人民政府,受文者只能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请示”则可用于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的任何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所呈请;“议案”所关涉的事项是提请国家权力机关审议的重大事项,“请示”所涉及的事项则不仅仅是重大事项;在效用上,“请示”可以强制对方回复意见表明态度,但内容并不能强制执行,“议案”则在经审议通过后,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求有关机关或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十四、“会议纪要”与“决定”的区别

“会议纪要”与“会议决定”(决议)之间有如下不同:“会议纪要”一般不能独立对外发出,往往需要以“通知”等指明有效执行的范围与要求等,“决定”则可独立发出;“会议纪要”所记载的是会议的情况和议定事项,不一定必须如决定那样只针对重要重大事项;“会议纪要”不仅仅只反映议定的事项,“决定”则必须是完全确定的决策而不必反映其他意见;“会议纪要”中的议定事项是有关与会各方确立的意见,只要有一方反对即不成立,“决定”的内容则可根据有关会议规则由与会者中的多数人确认并通过即为有效,产生法定效力;在表达方面,“会议纪要”需综合反映会议的全面情况,对有关意见和观点进行阐述,“决定”则一般无这些内容。

篇4

一、加强组织建设

1.落实党建工作领导机构,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落实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和信息员。开展村社区党委工作者专题培训和信息工作培训各一次。

2.健全村(居)务议事监督机构,落实监督机制。开展一次以上村(居)务议事监督机构工作开展情况检查。

3.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确保有3名以上的党员的社会组织全部建立单独或联合党组织。

二、加强党建日常管理

4.加强党建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一表”(党员日常管理记实表)“一卡”(党员基本信息登记卡)、“两簿”(支部大会记录簿、支委会议记录簿)、“三册”(党员花名册、入党积极分子登记册、党费收缴底册)、“四有”(有活动场所、有学习专栏、有规章制度、有工作计划)。

5.深化“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加强村(社区)治理。(“四议”即涉及村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村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后,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作出决定;“两公开”即实行村级重大事务决议内容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一监督”即村重大事项的决议和决议实施全过程要自觉接受党员、村民的监督)。

6.扎实推进“六联”机制。加大培训力度,落实考核办法,培育示范点,着力发现和大力宣传联动典型事例,利用“七一”表彰奖励一批先进联动小组长,已点带面推进工作。

7.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成省级和市级示范点各一个。选树表彰典型,弘扬优良传统。

8.坚持思想建党,严格组织生活。落实谈心谈话制度,书记对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小组负责人进行约谈,主任对居民小组组长(社长)进行约谈,全年1次以上;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各支部每年至少组织1次党员民主评议,及时将民主评议及整改情况报街道党工委,并向党员群众通报;落实党建述职工作。

9.继续开展后进村整顿转化活动。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加大两委成员的培训教育,全年集中培训1次以上,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进行教育帮助或采取组织措施。

10.落实党务、村(居)务公开。按照固定公开、定期公开和随时公开等方式,对所有党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向全体党员和群众公开。明确村(居)务公开的制度、内容、机构、时间要求等,做到定期上墙、定期公开。要建立规范的党务、村(居)务公开栏,明确公开内容,每季度1次在公开栏上进行公开。通过征求意见、党员大会等制度,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年内召开党务、村(居)务公开现场会一次。

11.抓好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加大培养力度,落实“跟班学习”举措,为换届和村社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12.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完成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工作,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和工作信息台帐,加强党员日常管理。

13.加强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做到设备完善,运转正常,管理员业务熟练,组织学习经常化。党员干部在线学习完成全年任务。

14.加强党费收缴和党报党刊征订。及时缴清全年党费。按时完成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充分发挥党报党刊作用,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有一样学习刊物。

15.落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三会”是:每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召开1-2次党小组会;“一课”是:每季度上一次党课。将、党纪条规、领导重要论述作为学习的作用内容。

16.加强党员双报到和志愿者服务站建设,将清家堰、团结、太空、银华作为示范点,加强清家堰、团结社区文明劝导工作。

17.加强党员发展。按照新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发展新党员6-9人。年内每个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以上,同时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培训工作。

18.落实困难党员干部关爱措施,建好台账。

四、加强村(社区)阵地建设管理

19.认真抓好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工作,做到日常管理规范有序,办公区域干净整洁,服务大厅运转正常。

20.加强村社区阵地建设。完成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任务。

五、党风廉政建设

21.严格纪律监督。重点落实“六项纪律”,开展三项检查。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加强执行财经纪律检查,规范三资管理。加强换届工作纪律检查,认真受理举报,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为村社区换届提高风清气正的纪律保障。

22.深化作风督查。加强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工作、生活双十规定监督检查,持续纠正“”,严肃查处吃拿卡要行为;坚持每月一次上班纪律、服务态度的检查,对典型事件进行通报曝光。

篇5

一、加强议题审查,严把程序关口

议题审查是办事机构的一项基本职责。《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下称《组织条例》)第17条规定了办事机构对提交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虽然议题审查属于受理环节的程序性审查范畴,但作为一种前置程序,既能够滤除不属于或不需要检委会讨论的案件或事项,使检委会能够集中精力审议重大议题,又能够确保提交的议题达到主题明确、内容清楚、材料齐备的要求。

一般来说,办事机构可从以下方面加强对议题材料的审查:

一是审查议题内容是否符合检委会的议事范围。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下称《议事和工作规则》)第3条详细规定了检委会审议议题的范围,办事机构应严格按照范围要求审查议题,认为不属于议题范围的,要及时向检察长报告。

二是审查议题的提请及审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承办部门提请检委会审议事项或案件,应当实行“三级审批制”,即承办人提出办理意见,承办部门负责人签署明确意见,分管检察长审核。办事机构受理审查认为议题符合议事范围及报批程序的,应当填写《安排检委会会议申请表》,报检察长决定是否提请检委会审议。如议题系检委会委员提出的,也应报检察长同意方可提请。

三是审查议题材料是否符合议题标准。办事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高检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题标准(试行)》(下称《议题标准》),认真审核承办部门提交的议题材料,并根据议题的具体类型审查是否符合相应的议题报告格式和主要内容、附件及议题制作要求等技术性规范。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议题要及时向承办部门提出修改补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加强与承办部门、承办人的沟通,加强引导和帮助,共同做好议题准备等基础性工作。

二、规范文书制作,确保议事质量

检察文书是实现检察职能的重要工具,也是检验检察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尺。检委会在审议决定案件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工作文书,大致可分为表格式和叙述式两大类,其中: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反馈表属于表格式文书,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议题报告和会议纪要则属于叙述式文书,不仅其格式与要素必须符合既定的形式要件,而且需要精心制作确保其实体质量。办事机构是起草检委会工作文书的责任主体之一,规范制作检委会工作文书,应当作为办事机构规范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是突出案件类议题报告的针对性。案件类议题报告,实践中也称为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报告,是由承办人根据高检院议题标准要求,围绕提请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请示问题,客观全面反映相关事实证据、背景情况和审查意见等内容而制作的请示性报告,经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检察长签署意见,供检委会委员审案议案所用。议题报告是检委会据以审议案件的基础,办事机构负有审核的重要职责。由于检委会议事决策的非亲历性特征,使检委会委员对议题报告的依赖性较大。但实践中,议题报告直接照搬照抄案件审结报告的现象较为普遍,换个标题、加个封面,“案件审结报告”就变身为“议题报告”,既使议题报告篇幅冗长,也使议题报告重点不明,严重影响检委会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当前议题报告首先要强调突出重点,案件审结报告是议题报告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全部。议题报告要紧紧围绕请示问题展开阐述,可以借鉴案件审结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取舍和重组。与议题有关的事实要全面客观表述,无关的内容则可删减;对其他犯罪情节、案件背景等情况也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叙述与请示问题有关的内容即可。值得指出的是,根据高检院《议题标准》规定,提请检委会审议的案件,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或者符合规定的条件,议题材料齐备。检委会审议案件时大多讨论法律适用问题,一般不讨论事实证据认定问题。基于承办人、承办部门对案件事实、证据认定负责的原则,对于检委会讨论不涉及认定事实争议的案件,证据部分表述可概括简写甚至省略;对于检委会讨论认定事实争议如抗诉事实认定错误、下级院请示事实认定疑难的案件,则也要紧紧围绕争议焦点开展事实、证据的分析论证。需要补充的是,为使检委会委员能够全面客观了解掌握案件事实全貌,可以在会前将案件审结报告作为附件通过办案内网或书面形式,与议题报告一并发给委员审阅,供决策时参考。

二是增强检委会会议纪要的说理性。检委会会议纪要[4]是由办事机构负责制作的用于记载和传达检委会会议情况及议定事项的工作文书。过去实践中检察机关对检委会决定事项文书普遍使用“检委会决定”,在高检院下发《议题标准》后,统一以“检委会会议纪要”取代“检委会决定”。检委会决定是“一案一决定”,即会议审议几个议题,就有相应的几份决定文书。而检委会会议纪要则是“一会一纪要”,即一份会议纪要记载本次会议上所有议题的审议决定事项。从高检院《议题标准》对会议纪要的制作要求来看,无论是文件类议题还是案件类议题,涵盖的内容均非常全面。但目前实践中大多数检委会会议纪要制作中都存在“只写结论性意见和决定,不写决定依据或理由”的倾向,而承办部门或下级检察院根据检委会决定事项制作法律文书时,往往无法直接引用或说明检委会决定的理由和依据,且将检委会一次会议讨论的不同案件和不同事项综合在一起的会议纪要,也不宜在办案过程中随案移送。我们认为,这种“条目化、捆绑式”相对简单的文书制作方法,既不符合高检院《议题标准》的规范要求,也不具备法律文书的功能作用,更不能适应执法办案需要。为此,首先,建议分类撰写会议纪要。根据所决定的案件、事项是否而分别制作会议纪要,凡需要全院或下级检察院统一遵照执行的执法办案规范性文件,应当公开会议纪要;凡需要诉讼阶段保密的在办案件,则可以单独制作会议纪要并随案移送。其次,增强会议纪要的法律属性。会议纪要表述案件决定事项的,应当突出办案法律文书的基本特征和制作重点,具备办案文书的基本内容和要素,如包括简要案情、诉讼经过及会议决定理由等。再次,强化会议纪要的说理性。会议纪要要在明确检委会审查意见的基础上,针对争议焦点重点阐明相关事实、法律、法理依据,便于承办部门或者下级检察院能够全面准确理解和执行检委会决定。

三是提升汇报案件的质量。目前,检委会审议议题的主要方式还是看材料、听汇报。因此,除了要确保议题报告的制作质量外,承办人的汇报方式和汇报质量也非常重要。实践中,承办人在会上往往照本宣科通读一遍议题报告,由于议题报告已在会前分送检委会委员审阅,上会再宣读一遍,尤其是对一些案情疑难复杂且议题报告篇幅较长的案件,既占用会议较长时间又无必要,汇报效果也不佳。为此,我们建议采用书面报告与口头汇报相结合的方式。检委会委员会前侧重于审查议题报告,会上侧重于听取承办人口头汇报案件。具体而言,承办人在会前准备一份汇报提纲,列明汇报的重点,并预测检委会委员可能提问的相关问题。开会时,先由承办人汇报请示问题、基本案情、争议焦点,以及承办人的意见或观点,力求做到叙述事实到位、列举证据到位、论述分歧到位、阐明观点到位、分析法理到位。之后,可由检委会委员针对案件提问或质询、承办人答辩,这样有助于检委会委员深入了解掌握案件情况和议题内容,为检委会科学、高效地作出决策奠定基础。

三、强化督办落实,维护检委会权威

根据高检院《议事和工作规则》规定,办事机构还承担着督办落实检委会决定的职责。检委会审议议题作出决定后,先由办事机构起草检委会会议纪要和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其中会议纪要报检察长或者受委托主持会议的副检察长审批,并印发各委员及报备上一级办事机构。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则以本院名义印发本院承办部门和有关下级检察院。检委会作出的决定具有法律效力,承办部门和有关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为保证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全面正确地执行,切实维护检委会的权威,办事机构应当对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一是实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情况二次反馈机制。办事机构应向本院承办部门一并送达检委会决定事项通知书和检委会决定事项执行反馈表(下称反馈表)。承办部门在决定事项执行完毕后五日内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包括印发的相关文件原件或者诉讼、工作文书复印件等)送办事机构。如果议题所涉事项或者案件系由下级检察院具体承办的,下级检察院有关部门应将执行情况层报上级检察院议题提请部门,再由议题提请部门填写反馈表送办事机构。这就是决定事项执行情况的第一次反馈,其中不或撤销案件、不支持抗诉、不提请抗诉等案件,一般只需一次反馈即可。而对于提起公诉、提出抗诉、支持抗诉、提请抗诉等案件,办事机构应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的办理期限,适时向承办部门或督促其向相关办案单位了解案件的进展阶段。当案件有了最终处理结果后,承办部门应再次填写反馈表,连同反映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相关材料送办事机构。设置执行检委会决定情况二次反馈机制,不仅保证了检委会决定得到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也通过全面了解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进一步检验和提高检委会决策的科学性。

篇6

一、及时贯彻学习会议精神,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示范作用

我单位于3月7日组织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会上,粮食中心主任谢小林传达并组织学习了十六届纪委第三次会议精神,全体干部职工相互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尤其是对党员干部起示范作用,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推动思想解放,紧紧围绕“干部转变观念、部门转变职能、工作转变方法、企业转变机制、发展转变方式”的粮食工作新情况新要求,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讨论。深化“我为粮食工作献一策”活动,要求干部学习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先进典型,积极寻求新形势下粮食工作新路子。与会议人员还认真学习了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的相关要求,一致认为这是党的优良传统的本质,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带头执行,模范遵守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落实好党的政策,促进党风健康发展。

二、认真组建管理班子,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县十六届纪委第三次会议精神,经研究粮食中心组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洪波成员:胡国卿、曾建华、于庆云。按照会议精神的要求,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照《廉政准则》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自我检查,严禁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行为,重点清理规范干部参与果业开发行为,严肃整治党员干部投资入股房地产、矿业和违规买卖林木、土地的行为。

三、建全相关管理制度,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为确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我单位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包括机关管理、目标管理、财务管理、来客接待、职工考勤等各项制度,并根据这些管理制度对我单位工作进行规范,尤其是对财务的严格管理,做到"六个不准",即不准转移资金谋取私利;不准超越职权和经费开支范围开支;不准违反经费结算审批规定报销经费;不准以任何理由为外单位提供账号和套取现金;不准擅自购买专控商品和高档消费品;不准未经批准向职工和对外借款。具体相关制度如下:

1、严格财务管理手续制度。一切经费开支都要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和机打发票,做到手续齐备,凭证合法,结算及时。机关财务负责人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严格把关确定是否符合财务规定。

2、严格报批手续程序。财会报销的凭证一律由经手人签字及财务负责人审核,并按规定经领导批准签字后方可报销。

3、严格控制招待费用开支。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来宾及有关公务活动中,确需招待的经领导批同意后,必须严格坚持标准,做到招待从简,禁止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并减少陪餐人员。

4、严格机关日常经费管理。机关电话费、差旅费、办公费、车油费、招待费要严格控制使用,严格管理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确保日常经费不超支。

5、严格公用物品管理。对机关办公用物品要登记造册,建立公用物品账,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专管公用,防止丢失、损坏、被盗和长期个人占用。

篇7

尊敬各位领导:  

现在由我做会议表态发言。

按照会议要求,我公司对8月30日收听收看**公司2019年电视电话会议时暴露出的会场纪律问题,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强化责任传导,压紧压实责任,确保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取得实效,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会议存在问题

8月30日上午,**公司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在会议召开过程中,我公司有**名职工违反会议纪律,在收看收听会议时行为自由散漫,交头接耳,隔桌交流,在会议现场被**点名批评,严重损害了公司形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整改工作开展情况

下午13时30分,公司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及涉事职工召开了会议纪律整改专题会。

会上首先对本次电视电话会议存在问题的职工进行了点名批评。违反会议纪律的职工也分别做了表态发言,都为自己在此次电视电话会议上,未能严格执行会议纪律、扰乱会议秩序并严重损害公司形象的行为感到愧疚。并一致表示,在今后召开的各种会议以及工作当中,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劳动纪律,努力提升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坚决杜绝任何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发生。

同时会议要求公司全体:

一是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会风建设是工作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司规范管理的重要体现。公司全体职工要充分认识整顿会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要积极配合。二是要齐抓共管,确保实效。各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从自身做起,加强检查和监督,落实工作要实、细、严,并做到有序和高效。三是要严格执行会场纪律、要求。参会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议要求着装;手机调至震动或静音模式;会议召开过程中,坚决杜绝接打手机、交头接耳、随意走动等现象发生。四是严格会议考勤制度。严禁迟到早退,参会人员提前10分钟进入会场,办公室负责组织参会人员现场签到。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必须严格执行履行请假手续,并明确本专业具体人员代替参加会议。工作原因确需提前离开会场的,必须报告会议主持人或经分管领导批准方可离开会场。

会后,公司党委对本次电视电话会议违反会场纪律的五位同志进行了集体约谈。

篇8

一、积极组织力量参与规范报刊发行秩序调研

今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和中央纪委驻总署纪检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报刊发行中出现的混乱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联合组织了3个调研组,分赴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东10个报业发达城市进行了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到一线进行深入调研的方式,听取了100多人的意见,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调研中发现报刊发行秩序混乱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表现形式为低价倾销、让利促销、变相降价、虚假信息、自我吹嘘、利用媒体互相攻击等,由于报刊发行秩序的不规范和混乱,导致了报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资源严重浪费,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报刊的公信力。在调研的基础上,又联合召开了调研汇报会,通报了报刊发行不规范现象和问题,提出了由、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三家会同做好规范全国报刊发行工作秩序的建议。、中央纪委和总署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做出重要批示:“同意新闻出版总署意见,中纪委、监察部积极支持、配合。”石峰随后在接受《新闻出版报》采访时明确指出,总署对规范报刊发行秩序的态度是坚决的,要求各报刊社放弃观望态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坚决纠正报刊发行秩序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三部委联合发文规范报刊发行秩序

8月24日,中央宣传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治理报刊发行秩序工作正式启动。《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对2006年的报刊征订发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制止不正当竞争,提出从5个方面开展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一是近期对本地区报刊发行市场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发现各类恶性竞争行为,要根据有关法规规章予以制止;二是及时了解本地区报刊出版单位的征订发行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加强监督,把制止和防止报刊发行不正当竞争纳入议事日程;三是督促本地区报刊建立行业自律和协商机制,促成签署报刊业自律协议,建立报刊价格调整申报制度和“同行议价”的协调机制,使本地区的报刊竞争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四是加大监管力度,对擅自变更办刊宗旨的报刊,坚决制止,及时纠正;对擅自出版各类专版、专刊、增刊、专辑,搞一号多刊或变相一号多刊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五是认真研究本地区报刊总量布局,做出科学规划,优化报刊结构,防止资源过剩造成过度竞争。《通知》强调各报刊出版单位要严格自律,自觉维护报刊发行秩序,要签订本地区的行业自律协议,并向社会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纠风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通知》在报纸和网上公布以后,在报刊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召开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座谈会,进一步落实文件精神

为了贯彻落实三部委文件精神,9月10日和9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纪委驻总署纪检组分别在大连和北京召开了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座谈会,全国部分都市类报刊负责人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发行工作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石峰副署长主持,总署党组成员、中央纪委驻新闻出版总署纪检组长王立英通报了规范报刊发行秩序调研工作情况,并就贯彻、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的通知》精神提出要求,、国务院纠风办有关负责同志分别讲了话。

王立英在全面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报刊发行中存在的混乱现象及其严重危害之后指出,报刊发行秩序混乱和恶性竞争影响很坏,危害极大,它降低了党领导的报刊的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防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诱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破坏新闻出版行业作风建设,严重地阻碍了报刊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同时她还说,我国的报刊业是党的宣传思想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为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化解社会矛盾、为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规范报刊发行秩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要求,是报刊业自身发展的动力,既是民心所向,形势使然,势在必行,也是广大报刊社的普遍呼声和企盼。

王立英还指出,建立健康有序的发行秩序,需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她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考虑各地报刊发行竞争的具体情况,实施分类指导,要认真分析报刊发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抓主要矛盾,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扭转目前在发行工作中的无序状态,使报刊业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止以任何方式贬损或指责其他报刊单位的行为。要加强报刊单位信用建设,完善信用管理制度。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加大查处力度。对借让利之名搞不正之风或不正当竞争以及擅自变更出版宗旨等行为,要坚决禁止,问题严重的要给责任人以纪律处分。对在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中,严重违规的典型案例,要在媒体上予以曝光。对擅自变更出版宗旨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石峰副署长在座谈会上强调,规范报刊发行秩序是决定报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行多管齐下的方法,严格自律,加强舆论宣传,强调“从我做起”,反对不正当竞争,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在规范中求发展。他要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主动掌握市场对报刊的需求总量,合理规划本地区本报刊总量布局,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又要防止报刊资源过剩加剧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关于报刊征订价格和广告价格问题,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加以规范。要积极推进报刊发行认证工作。石峰特别强调指出,北京作为首都,各报刊社要做全国的榜样,切实落实好三部委文件,建立一个规范的报刊发行市场。

与会各报刊社负责人一致认为,这次会议,特别是总署领导的讲话,对于进一步落实三部委文件精神,有效规范发行市场秩序,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推动我国报刊业的一次重要会议,都表示回去后要认真地学习领会三部委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强化自律意识,在规范报刊发行秩序工作中作出努力。为此,中国报业协会在会上发出倡议,呼吁报业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报刊发行秩序。

篇9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1、继续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环保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

2、局领导能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规范个人的行为,在排污收费、建设项目审批等工作中,能坚持原则、不搞权钱交易,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也能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未发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追究案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案件。

3、班子能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的有关规定,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做到分工不分家,起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作用。

4、坚持财务审批“一支笔”的制度,在重要经费支出时,班子集中研究、集体决定,防止多头审批、权利失控;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严格控制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有力地杜绝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的现象发生。

5、认真执行省纪委、监察厅《关于制定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赠送和接受“红包”的暂行规定》,做好礼品、礼金登记、上缴申报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在公务活动中,能主动拒绝各种请客送礼,对一时未能拒收的礼品、礼金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纪检组、监察室。

(二)注重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1、认真组织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省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和市纪委四次全会、市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重点组织对十六大通过的新修改部分和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学习、讨论,重温了同志“三个经常想一想”的教导,进一步明确作为一个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应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的道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

2、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在党风廉政教育周活动中,局党组、纪检组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市党风廉政政策法规文件选编》和《**勤廉风采录》,组织收看反映湖、谷文昌同志先进事迹的电教片《滴水见》、《绿色丰碑》,组织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到东山县实地考察、亲身体会谷文昌同志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植树造林、治理风沙的感人事迹。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主题开展座谈讨论,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秉公执法意识。

3、认真贯彻中共**市委办公厅关于《**市领导干部任前廉政勤政教育制度暂时规定》的通知(厦委办发[200*]022号)的精神,做好五位新上任的副处级领导干部和监测中心站十名中层领导任前廉政勤政教育工作,要求他们算好政治、经济、自由、家庭“四笔帐”,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机关五位新上任的处级领导干部分别以书面形式各自表明廉政勤政的决心和态度。同时对上任一年后的中层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跟踪监督,促使新干部健康成长。

(三)开展评议,巩固行风建设成果

1、我局根据《**市2004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意见》和《福建省环保系统2004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市环境保护局2004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在全面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行评范围,继续以具有行政管理、审批、执法监督职能的污染控制处、监督管理处、各分局和监测中心站、监理中心所、环境科研所作为我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重点部门和单位开展行风建设和行评工作。

2、局行评领导小组在年度工作会议上,结合环保中心任务对今年行评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定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行政行为、改善环境状况、树立环保部门良好形象为目标,不断增强环保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依法行政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准,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服务。

3、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分局所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印发《**市环境保护局征求意见表》2000份,收回1716份,回收率达85.80%,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群众对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情况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是63.63%和34.35%;同时在系统内开展自查整改工作,机关各处室、分局和直属事业单位共自查存在主要问题46条,提出整改措施55项,已形成《**市环保局民主评议行风自查整改汇总表》,目前各单位正在积极做好整改工作。

4、紧扣环境保护中心任务,把行风评议与防范“非典”开展医院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专项工作、与国家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与贯彻排污收费新条例和开展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与创建文明机关和做人民公仆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民主评议行风,使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5、今年2、6、10月份,三次参加市纠风办和**电台合作开办的《新闻招手停——行风热线》栏目。在新闻直播室,谢海生局长和陈天雄副局长亲自到现场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通过热线交流,使人民群众能与环保部门直接对话,有效地促进环保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四)明察暗访,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1、结合200*年度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组织廉政勤政监督员参加执法监察工作,检查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审批是否按照权限、程序、期限;排污费征收是否公开、公正、公平、到位;行政处罚是否依照法定程序、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量罚是否得当;环保投诉处理是否及时、群众是否满意;是否依法行政、是否存在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推动了我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工作。

2、组织市行评代表和局廉政勤政监督员对我局行评重点单位和行政管理、执法部门开展明察暗访,通过明察暗访,让行评代表全方位了解环保部门的工作状况和精神面貌,他们充分肯定了我局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成效,特别是对分局和监理中心所的同志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困难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源头防治,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1、根据国家总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政务公开管理办法》(环发[2004]24号)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分别制定了《**市环境保护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政务公开暂行规定》,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并组织对公开承诺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使我局政务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成为我局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

2、根据省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和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将此项工作列入我局2004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制度规范、监督制约、查案惩处、干部保护、廉政责任等规章制度,使纪检监察工作目标、任务更加明确。

3、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认真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竞争上岗工作,加强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核、任前公示、征求意见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

4、按照《**市事业单位招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若干规定》(厦人[2002]004号)的要求,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2004年度大中专毕业生笔试、面试、考核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保专业对口、优化结构、人员素质。

(六)严格纪律,认真受理举报

1、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转办件,今年共受理6件,能坚持实事求是,做到认真核实、及时反馈。

2、针对、举报内容,按照《中共**市纪委、**市监察局关于实行廉政谈话制度的暂行规定》的要求,与有关单位和个人交换意见、核实情况、澄清事实,达到批评、教育、帮助、保护干部的目的。

(七)完善机构,搞好队伍自身建设

局党组和纪检组结合机构改革,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自身建设工作,我局监察室作为市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在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上得到了落实,为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积极参加市纪委、市直纪工委组织的纪检监察干部理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年来我局在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建立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还有一定的距离,还没有真正解决要我公开和我要公开的关系,公开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二是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若干规定处于试行阶段,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上不断总结、提高;三是效能投诉办结率上还必须进一步加强,还存在反复投诉的现象,影响了群众的满意率;四是对政务运作和人员行政行为的监督覆盖面还不够全面有效。

三、2005年工作基本思路

(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通过严格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实起到关口前移、防范未然、爱护干部、保护干部的作用。

(二)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工作

加大查办案件的工作力度,对在执行环境管理公务中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自己和他人谋取利益,向管理对象索要钱物、介绍环保产品和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等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三)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做好自查和问卷调查工作,针对查摆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抓好整改工作;继续做好“减负”工作,要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乱摊派等问题的决定》的精神落实到环境保护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减轻企业负担的规定。

(四)机关效能建设

围绕公正与效率,在求真、求实、求效上下工夫,在转变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绩效考评;认真受理效能投诉,运用行政监督、效能告诫等及时纠正和查处侵犯群众、企业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增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识,完善考评制度,根据责任人自查自评材料,按照量化考核标准的内容,通过个别交谈、座谈讨论、民主测评等方式对责任人进行考评;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落实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的,要追究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六)执法监察工作

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执法监察,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意见》,对在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环境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和包庇袒护违法违规的行为。

篇10

按照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分解落实*市*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的通知》(匀党办通[*]12号)的要求和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镇党委结合*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方案,并认真抓好抓实,取得了一定的工作绩效。12月初,镇党委按照《*市*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分表》的考核要求组织了一次自我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1、为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镇党委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委、市纪委关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具体要求,将匀党办通(*)12号《关于分解落实*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的通知》对具体工作要求和责任,按照归口负责和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了分解和落实。做到任务到单位,责任到个人,党政领导班子和各村各单位负责人都明确了工作任务。同时为了增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镇党委还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列为镇对站所和村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与其他工作一起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镇党委高度重视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经常在党政联席会议和周二学习例会或干部职工大会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不定期地听取各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汇报,分别于7月初和12月初对全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半年检查和全年检查。

3、抓好责任制的追究。为强化责任制的落实,我镇根据《*市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出台了《*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原则、方式、内容和措施。经自查,今年我镇没有违风廉政建设规定的情况。。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1、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镇党委、纪委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除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学习教育外,镇党委、纪委还与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签订了《*镇党政领导廉洁从政责任书》,镇党政主要领导也向镇党委和纪委作了《廉洁自律承诺》并向社会公示。根据中央、省、州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十个不准”以及*市《关于加强机关工作纪律五条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等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要求,镇党委对1至11月机关干部在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情况,逐条的进行对照检查。通过检查,未发现有领导干部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现象。

2、党员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工作。党员民主评议:3月份,顺利完成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本次民主评议活动共有279名农村党员参加,占农村党员总数336名的83%),绝大多数党员均达到合格党员要求,没有不合格党员;5月份,机关

一、

二、三支部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84名机关党员参加评议。经过评议,均达到合格党员要求,没有不合格党员。民主生活会:7月18日,镇党政班子在经过了组织学习、征求意见、交心谈心等程序后,召开了*镇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本次会议,班子成员间本着“亮出问题不怕丑,指出问题不怕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纠缠细枝末节,共同促进工作”的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市纪委副书记雷白光同志参加了会议。述职述廉:我镇根据中共*市委匀党通(*)17号和中共*市纪委匀纪通(*)26号文件的要求,于11月24日进行了党政主要领导述廉工作。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金亦贱同志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振疆同志分别作了述廉报告。与会人员根据两位主要领导的述廉情况和述廉内容进行了无记名的民主测评,测评中共发出测评表27份,收回27份,经统计,对两位主要领导述廉情况的满意率为100,对述廉内容的真实率为100。

三、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情况

由于组织健全,责任明确,*镇的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近年来都抓得比较好。今年,我镇进一步规范了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完善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评议制度、政务公开考核和责任追究、政务公开立卷归档和报告制度。在换届人员变动后,镇政府及时调整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政务公开监督小组”两个组织,机关各站所和各村均建有政务和村务公开栏,由党政办公室具体抓机关站所的政务公开,由社会事务办公室具体抓村务公开。经查,1-12月工机关站所政务公开了180期,村务公开了50期,公开内容涉及政务、财务、救灾救济、计划生育、

乡镇*年度*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移民搬迁等方方面面,特别是镇财政所将各村的财务收支状况每季度向各村通报一次的做法,进一步增加了村级财务运作的透明度,是历年来所没有的现象,受到了各村的欢迎。

四、加强作风建设情况

1、干部选拔和案件查处情况

*年我镇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批中层干部后,至今未开展干部选拔工作。目前按照干部选拔的有关规定,着重于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年下半年,镇纪委对*镇平浪村下街组党员陈业斌同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问题进行立案查处,目前已按程序完成了案件的调查核实取证工作,镇党委关于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已上报市纪律。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情况

首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学习和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始终坚持周二学习日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有计划、按步骤地深入学习两个《》和《实施纲要》,学习中央、省、州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十个不准”以及*市《关于加强机关工作纪律五条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等纪律和规章制度。其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镇对部门和村的考核办法。在总结去年对村、对部门实行目标量化考核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对部门的考核进行了新的改版,将原来的条款式、固定式,改为月考式,即每月由各单位根据本职单位的工作,拟出下月工作计划,加上镇部署的中心工作,形成每单位的一月工作目标,每月结束后,由分管领导、党政联席会议分别对该部门的一月工作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公示,并由办公室作好记录,年度总评后作为对该单位及个人的考核依据。

3、认真执行《*市公务车标识制度》情况

我镇严格执行《*市公务车标识制度》,严禁领导干部驾驭公车或公车私用,经查不存在领导干部驾驭公车或公车私用现象。

4、纠风工作情况

我镇由镇纪委牵头,组织财政、教辅、国土、村建、社会事务办等单位组成减轻农民负担检查组,于8月29日-9月4日,对全镇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大检查。检查以平浪完小、平浪中学和电管站、村建所、国土所、派出所、社会事务办等涉农收费单位为重点,同时检查了三个管理校、四个教学点。检查采取查看账册、收费公示、收费单据和走访群众的方式进行。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没有发现加重农民负担现象的发生。中小学收费比上年减负84190元(学杂费减免),国家实行“三补贴”政策减轻农民负担13.1867万元。

五、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1、今年以深入学习《》和《实施纲要》为主,同时学习中央、省、州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十个不准”以及*市《关于加强机关工作纪律五条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等纪律和规章制度,随时通报本市及各地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事)件,及时传达学习市纪委《关于转发〈中共黔南州纪委关于严肃换届工作纪委的十条规定〉的通知》和《关于*市乡两级党委换届期间工作纪律的通知》等文件。镇党委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二的学习日进行学习,并要求参学人员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体会。

2、积极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活动。6月28日,在建党85周年来临之际,在全镇干部职工中开展一次以、、卢万里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等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示范教育读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读本》,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映卢万里等人巨额贪污受贿案的专题电教片,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剖析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并进行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10月10日,我镇召开换届工作纪律警示教育会,专题传达州纪委和州委组织部《关于杨光玲严重违反换届工作纪律情况的通报》,并重申和强调了换届工作纪律。全镇干部职工和各村支书、主任、文书共62人参加了警示教育活动。

3、随时用《纪检监察信息》、《组工信息》、《平浪信息》、《综治简报》以及通过《黔南日报》、黔南电视台等形式,报道和反馈本镇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各种重要工作情况。至今已通过以上形式上报各种工作信息共84期(其中《纪检监察信息》13期、《纪检监察调研》3期、《平浪简报》4期,《平浪调研》1期)。

4、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活动。成立了*镇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镇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等,确保我镇廉政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村、组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效。“七一”活动期间,我镇还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了“廉政文化有奖知识竞猜”,有效地推动了我镇廉政文化进机关工作;11月12日举办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培训会,对全镇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廉政文化培训,以此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廉洁教育。

通过加强学习教育,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工作作风有了较大改变,生活作风得到进一步规范,单位干部职工无论八小时以外都无参与违法违纪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换届之年的人心稳定,真正做到了工作不断、秩序不乱。

六、工作:

我镇是*年的工作先进单位,*年,我镇又被列为省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系点,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镇工作,1至9月,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市纪委的指导下,我镇以完善三级网络建设为工作目标,通过调整工作领导组织,加强机关制度建设,抓好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开展知识业务培训、建立台帐等,将*镇的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建立台帐制度,是我镇今年深化三级网络的一大举措,目的就是进一步规范我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台帐建立以来,各村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反馈更加及时快捷,有效地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深受人民群众好评。台帐制度建立以来,各村、各部门共接到群众来信来访19份,已处理1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