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法十篇

时间:2023-04-10 06:39:31

读后感的写法

读后感的写法篇1

一、“读”原文,抓重点

读后感是读了书后的感受,因此,必须在读书上下工夫。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读后感写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读”得怎样。所以,写读后感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语言文字表达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读懂字词来了解文章的内容,进而理解全文的难点、疑点,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还可以把文章的内容和社会、历史、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边读边想。这样,读书的感受才会丰富和具体,才能为写好读后感做足准备。

读后感的形式、思路和内容都特别灵活,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展开。“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那怎么读呢?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能放过;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实质,联系自己生活的实践,加以对照、比较,同时要在原作上作上记号,如圈、点、划,或在空白处写上简略的看法等,以便再次复习和巩固。

二、摆好位,侧重“感”

读懂了原文,并不是一定就能写好读后感,将“读”和“感”在读后感之中两分天下,是不对的。前边的“读”是写文章的内容简介,后边的“感”才是重点。写好读后感应注意,一般文中既要有“读”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的开头,应概括介绍“读”的内容或对自己有深刻启示的语句,从而引发自己“感”的内容;又要有“感”的内容,结合实际,要和“读”的内容紧密联系,写具体做到“读”“感”相连,有略有详、有感而发。譬如写《钓鱼的启示》的读后感,课文写了“我”在34年前的一个傍晚,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为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历程中深深体会到“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我就课文的“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并让学生结合实际写出对这句话的体会。由此看来,“感”是由“读”而生,自然就是读后感了。

三、抓住点,联实际

“感”要结合实际。有的学生读文章后会有很多感受,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定要结合实际去“感”。写读后感是不能面面俱到,这样会造成文章内容杂乱、中心不明确;应该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写下去,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观点鲜明,使人读起来亲切舒服。结合实际,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联系学生自己的思想实际,总之,一定要真正结合实际而“感”。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联系思想实际,即读了文章明白了什么,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感悟也比较深刻,接下来就要让学生明白读后感重点是“感”。那么“感”是什么?“感”就是在读了文章后产生的感想,是对现实生活的某些问题的思考。因此,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写,联系实际生活中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现象纵横拓展进行评论。

四、“三要素”,要结合

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要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互相结合。读后感是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但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总全文,升感想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呼应“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

读后感的写法篇2

一、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能有效体现课程价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读写结合对提升言语素养和落实课程本质属性的重要意义。

(一)对读写结合教学的理解及当前读写结合教学的误区

读写结合是指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在阅读教学中将语篇结构的分析、语言知识的传授、写作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技能的训练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其写作技能和说话技巧;同时,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的说话、写话训练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能力,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融。

“读写结合”在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更多的表现为“读写两层皮”,即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仅关注课文的理解,却只字不提对习作的借鉴意义,更谈不上所谓的“以读促写”;而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又丝毫不联系相关的阅读教学情况,对学生进行另起炉灶、零起点式的习作教学,也谈不上所谓的“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以语言习得为本位,忽视了学生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提升;“读写结合”演变成“为写而读”,强调了技法的传授……

(二)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对语文课程语用价值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课程是实`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用”指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活动。语文课程中,“语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后的“语用”,即将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让文本言语得以“增值”,让言语技能得到提升。

1.读写结合能够全面理解“语用”,即引导教师由重语形、语义向重语用转变,通过适度、高效、可理解性的阅读输入,增加语文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的输入量,然后通过写作、说话表达,达到阅读写作互相促进。

2.读写结合能够有效落实“语用”,即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更好地调动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读写结合能够科学发展“语用”,即在价值取向上以提升言语素养为主,在课堂形态上以发展语言能力为本,在教学思路上以引导学生习得语言运用为目的,发展学生的言语素养。

二、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教学落实课程目标的有效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基于语用的读写结合训练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意识,下面就结合笔者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学片段,谈一谈实践与体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记叙了作者在叶圣陶先生的指导下修改作文的事,表现了叶老做事一丝不苟、平易近人的品质,文中由于“我”的心境不同,对爬山虎的两次描写及感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学习目标的设定中,要渗透写作和修改作文的方法,以及习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

(一)内容选择指向课程目标

由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材中涉及写作方法,并且在课文后附上了习作修改的资料袋,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笔者关注到了这一点。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一是在反复读书中自然感知。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 “你看看叶老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这句话,启发学生以探究“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为线索,引导学生朗读文本的细节描写后自主说话,深入感受叶老的一丝不苟。读写训练活动紧紧结合学生的感悟展开与深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对人物的感受,从而指引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是在文本品味中自主感悟。如本文所运用到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是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逐渐感悟到的。在师生接读第十自然段后,教师问:你从这段中又学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学到了作家的平易近人、作家对作品一丝不苟;有的说学到了叶老对“我”的教育和帮助非常大……然后,师生接读:“一年以后,两年以后,十年以后……在我的眼前――(生: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一想到叶老,我就会想到――(生读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小结: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形式的朗读感悟,通过有层次的说话写话深刻感悟人物形象,充分领悟“借物喻人”的方法。

三是在内容拓展中自我感受。课尾的拓展阅读中,教师设计练习:读叶老的《多念多改》,你又能学到什么?于是,学生怀着先前学习所蕴含的对叶老的崇敬之情,带着对写作的积极热情,投入到拓展阅读之中,学习运用新的写作与修改方法,实现了读与写、课内与课外的合理衔接。

如此优化选择下的读写结合教学的设计,明确指向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语用的目标。

(二)资源整合观照课程目标

如教学中,一名学生说:“他(叶圣陶先生)还和‘我’这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握手,我们之间的距离肯定缩短了不少。”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追问学生:“缩短了我们之间什么的距离?”结合教材、联系背景知识,学生的表达也越来越精彩――缩短的是年龄的距离,他快七十岁了,“我”才十三岁;缩短的是水平的距离,他是个大作家,“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缩短的是地位的距离,他是教育部副部长,“我”是一个学生;缩短的是心的距离,他与“我”一握手,“我”就不那么紧张了……

再如,课前教师与学生都查阅了叶老的资料,这些资料如何运用?课堂上当学生说到“这么大的作家还和‘我’握手呢!”时,教师适时追问:“是多‘大’的一个大作家?”学生相机介绍了叶圣陶的有关资料,这样就将阅读的知识与表达的内容有机结合,课外资料的介绍进一步促进了言语表达中语言与情感的升华。

如此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读写、读说训练,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三)自主学习重构课程目标

读后感的写法篇3

一、抓好“语文早班车”,强化落实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根据年级段语文训练重点设计语文早班车内容,用时不超过5分钟,重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拓展阅读面,开阔学生视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完成课标规定的3年260万字的阅读任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依据以上建议,我们采取了以下的一些办法加以落实。

首先是确定任务,我们依据农村中学生的现实特点,根据本学校的学情设计了如下内容:每个年级都有美文推荐,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写作方法,同时,每个年级又根据年级的特点安排一些有自己年级特点的内容,如七年级的美段积累,八年级的课前演讲,九年级的诗词赏析。

其次是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为了提高学生对作文的整体构思能力,我们选择了一些在构思上很有典型的满分作文例子,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范例,让学生赏析,从中了解不同的构思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样,每个年级的教师就可以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内容,从不同方面来引导学生阅读赏析,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最后是要控制好每节课的时间,因为要将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每节课之前拿出5分钟时间,对教学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作为教师来说,一定要用好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真正从这几分钟里有实际的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充分让学生活动。

二、抓好“教学直通车”,落实好读写结合

课内教方法,课外实践,已成为教师公认的道理。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会阅读方法,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说,做好学生课内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形式,是不会写作的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步方法,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径。对课文的优美之处进行仿写,有利于学生学到一些表达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仿写可以是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修辞手法的仿写;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的运用的仿写;就全文来看,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

2.改写

改写是比仿写更高层次的读写训练。它要求学生首先读懂原文,全面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主旨、叙事线索、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感情脉络。在不改变原文的主旨、内容、人物的性格特点的前提下,或变换一下人称写作,或变换一下顺序写作,或换一种体裁来写作。当然也可以就原文的题材进行发散思维,变换一个思考角度,改变原文的主旨进行改写,或对故事的结局进行改写。如学了《皇帝的新装》之后,可以设计改写剧本写作。

3.续写

续写同样是一个高层次的读写训练。它同样要求学生必须先读懂原文,全面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主旨,叙事线索,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感情脉络。然后放飞想象,对故事情节,或人物性格、命运等的发展、结局进行大胆合理的续写。如,对《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当于勒变成了富人以后,当他们再相遇会出现什么情况。

4.扩写

以读懂原文为前提,围绕原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对环境、人物、情节进行深入想象,具体描述,尤其是对细节的深入加工,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扩写有扩句和扩文的训练。前者是一种简单的读写练习形式。它需要借助想象,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一些限制修饰性的成分,使表达更加具体准确,形象生动,这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提高训练。后者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读写训练。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缩写、写读后感、为某个人写颁奖词等形式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

三、落实好课外阅读,实现语文学习的真正回归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不是整天做试卷,而是阅读,阅读、阅读、再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来说,首先,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读,最后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言。另外,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阅读条件,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书带到学校,自己有几本书就可读上百本书,这样可以做到阅读资源共享,而且学生还可以用心读到更多的书,视野会更开阔。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和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教学的美好乐章才能形成,才会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读后感的写法篇4

关键词: 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效结合

一、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只片面的、割裂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学生长足发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初中生通过阅读可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而走进生活,丰富自身体验;在写作中运用有效的阅读表达方法,能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学以致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和能动性,而写作正是实现主观意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尽情抒发他们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丰富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中释放情感,诠释内心的压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把握自身情感,e极健康成长。多种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永远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关键要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把学习方法运用的如鱼得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讲授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老师更注重对生字生词的讲授和考察,从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章思想的拓展。长期以来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会产生疲惫感,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对课文背景的深度挖掘。通过老师对文章作者的写作心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会带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快乐中收获到知识。除了学习课本中的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课下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读物。起初,这些读物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当学生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可以加大读物的难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当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阅读,积极写作。

三、结合方式,提高实效性

1.要多展示课文的魅力,让学生懂得欣赏语文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所选编美文佳作进行反复诵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处处展现了语文之美、语言之美。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写人名篇《背影》,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至今读来仍能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无限魅力。它们无穷的魅力来自何处呢?看那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就知道了。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反复复地去诵读、品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感悟其中巨大的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名家名作,让学生的阅读有个较高、较宽的起点。“书海无边”,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册语文课本的“名著导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如何阅读这些名家名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习完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仿照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阅读能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要充分利用教材

初中语文课本经过谨慎的筛选,其所选的文章,都是比较典型且质量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对于教材中的著名篇章,我们一定要详细讲解,并与学生一同探讨,使他们最大程度的掌握文本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境引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们要避免照搬教案的讲解模式,设计高效、有活力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指导初中生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不仅紧密相连,还相互促进。高效阅读,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后,学生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阅读其他优秀作品。这样就构建一个“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外,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层次和修辞手法等,并指导学生研读优秀文章,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而写出好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

3.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质量较高的课外读物,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亲自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籍。因为在初中生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是套用作文模板进行写作。写作模板看似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但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偿失。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好的作品,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在写作方面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读后感的写法篇5

1)识字与写字

2)巩固认读音节的能力,能看拼音读词语、读句子。

3)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4)写字练习,行款整齐,有—定的速度。

2、词

1)能用常用的词组词语,会用其中词语造句,能找出相应的同义词反义词。

2)注意积累词语,如成语,好词等。

3、句

1)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说出句子含义

2)掌握句子不同的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3)进行改病句练习

4)明确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因果、转折、递进等)

4、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二之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阅读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概括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最后加上一句:祝大家取得超好的成绩!~

5、作文

1)学会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见闻,积累写作素材。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二、能力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系统归纳整理以及把握重难点的能力。

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其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三、方法

先进行单元复习,然后进行归类复习。

单元复习

基础知识方面的复习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在单元复习中进行归类。将基础知识分为生字词强化(如对“忌”、“餐”字的进一步强化),形近字同音字纽词<如弛--驰,蹋--踏等较易混淆的字),多音字(如“哗”hua—hu6)区分组词,正音(对常错读音的纠正,如粗糙cao,zao),积累运用的”读读背背”内容(会背诵,会正确书写,能在恰当的语境中使用),背诵内容(达到会背、会写的地步)。

阅读力‘面的复习每单元有侧重,一单元是了解表达顺序、抓住事物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二单元是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三单元在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单元的阅读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五、六单元是阅读要有一定速度:七单元继续训练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并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八单元是提高阅读速度,领悟表达方式。

单元作文的内容及重点是:一单元写校园中的一处景物,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特点;二单元是写自己尊敬、佩服的一个人,要抓住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现人物的品格;三单元是写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课外阅读来加深对阅读作品的感受;四单元内容不限,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尽情表达;五单元是缩写,明确缩写的方法:要减少篇幅,所适当的改写:六单元是想象作文”未来的……”要有创造性、新奇有趣,描写具体:七单元是写”我学会了……”就是把自己在学会某种技能的过程中的感受写下来,把过程写具体,要写清楚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真情实感:八单元是写家乡的变化,在学生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手中资料,来表现家乡的变化,要有一定顺序,内容要具体。

归类复习

一、基础知识部分包括拼音填汉字、形近字组词子、段落和积累等。

方法:以出卷检测并强化重点的方式来复习。

多音字组词、成语、

二、阅读部分要求学生能速读文章,准确概括其主要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中心,理解写法上的特点。

方法:按写景、写人、记事、说明文四类课外阅读材料为训练范例,做讲写人记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详略得当,善于抓住人物动作、理、语言、神态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读后感:能就主要内容或重点词句明确感点,联系生活实际、课外阅读等谈体会。

想象文章:内容富有创新,想象大胆而合理。

方法:

读后感的写法篇6

一、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活用图画书

图画书有三种语言,即图画、文字、图文结合的语言。它可以让孩子在想象的空间里遨游。作家会用巧妙的构图,启发式的发言,引导孩子去发现,去观察,去想象,去阅读。让图画书走进语文课堂,也正是儿童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能够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需要。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提出要把推进儿童阅读作为自己的儿童阅读的分内职责,用教科书阅读毕竟是有限的,而推动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

平时总是认为图画书浅显易懂,应该属于学龄前儿童或低年级学生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图画书真的是只给孩子乃至低幼的孩子读的吗?文字真的就胜于图画书吗?图画书不应属于学龄段孩子的主打物吗?如果让学龄段孩子读图画书,要注意些什么?经过调查,我们的孩子乃至高年级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读这样的书。图画书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该注意些什么呢?或许每个人的想法最终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的阅读推广人那里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都是很自然的事。

正因如此,基于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基于不同内容的绘本特点,我们对如何在班级读书会的目标定位和策略运用上合理开展教学,如何在童书赏读与儿童写作之间架起联接的桥梁等作深入研究。于是,我策划了一次把同一本书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放在不同年龄段进行教学的探讨。

《爷爷一定有办法》描述了犹太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故事。菲比,吉尔曼像是一个魔术师一般,让我沉浸在充满人情味的古老犹太社区,目光与心境随着约瑟的家庭生活的点滴与老鼠家庭充分利用捡拾来的碎布会变出什么而期待着、起伏着……每个孩子都曾拥有一条或一件自己很喜欢的旧毯子、被子或玩具,丢了它,孩子总是万般不舍,如何给旧的东西赋予新的生命与用途,使得生活处处充满惊奇,这就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最后,我们发现纽扣掉到老鼠家时,着实为约瑟而紧张,没想到“爷爷一次又一次的办法”,让约瑟的心里种下了“爱物惜物”的情怀,将有旧变新的秘密写成一个故事,一个可以永久流传的故事。

真佩服这位作家,他是那么细腻、敏锐,他设计的每个细节都那么让人感动。尤其是每幅图的下方,小老鼠一家住在地板上,他们那么勤劳、那么聪慧,用零零散散的蓝料子装扮着自己的家,连窗帘、桌布都做得那么漂亮。更有趣的是:约瑟的扣子为什么没有找到?原来是老鼠爸爸把它搬回了家。刚开始,小老鼠把他们当玩具,后来爸爸想了办法:把它钉到小椅子上,变成一个又漂亮、又舒适、又实用的小坐垫。这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图画书的教学,让图画书这种课程资源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根据学段目标确定不同的读写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既是语文教学的过程者,还是教学的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制约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水平。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又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不同学段,其教学内容是不同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段,其教学内容也是各异的。所以,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有“学段意识”。以阅读、习作为力,课标中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侧重如下所述。

第一学段: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于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的食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食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活的语言材料。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好、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个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学些读书笔记。

根据课标学段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图画书《爷爷一定有办法》每个学段的读写联接的内容和目标。即使同一本图画书,所以体现的目标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安排的内容也不一样。

第一学段:从图画书中创新

1.欣赏图画书,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思维,体会亲密的祖孙关系,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2.关注故事发展线索,通过细致地观察,品味故事出其不意的趣味。学习阅读图画书图文结合、大胆猜测的方法。

3.能联系图画书的内容,补充任务的对话。在看、读、演、画的活动中,反复感受语言的表达形式,并在写话时模仿运用。

第二学段:从图画书中学创新

1.从故事中感受长辈们的爱心和智慧,体会生活中的浓浓亲情。

2.通过班级图书会,了解并掌握图画书图文结合、上下对照、前后比较、遮字读、隔夜读等阅读方法。

3.在读故事和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和创作灵感,培养改编故事的能力。

4.通过阅读图画书,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学习创编故事的策略。

第三学段:从图画书中学写读后感

1.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体会约瑟一家浓浓的亲情。

2.明确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学写用图画书作为材料写读后感的方法。

3.积累将感受写具体的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根据语言习得确定不同的读写联接方式

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语言习得”,它是本质。其它都是有机地渗透到语言习得之中,而不是凌驾其上、游离其外。从总体上来说,语言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正产品”。

1.低年级:迁移写法仿一仿

“仿“就是模仿,这里是指学生依据作品的某些写作方法进行仿写。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特别强,而这本图画书的大部分都是在讲爷爷很有办法,不断变出新东西,这是一个循环结构,在重复语言的运用中让学生学会表述。在不断地语言循环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充动,创新的灵感。在阅读故事中让孩子猜测爷爷还会变什么,然后仿写缝制过程。爷爷拿起领带( )。先( )再( ),奇妙的( )做好了。其实就是让爷爷模仿写几句话。孩子边想边演,不知不觉就把爷爷缝制过程说具体了。

2.中年级:加工信息编一编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像,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是它的特点。从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性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创造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学生能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此时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最佳时机。他们对图画、神话故事、科学幻想尤为敏感和喜爱。用童话来描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是十分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写起来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从中寄托自己美好的想象,使自由的天性得以最大的发挥。日本的图画书之父:宋居直先生有这样一个精彩的论述:他认为:图+文=是有图的书;图X文=才是图画的书。借助图画的表现力,图画书中所讲的故事往往想象飞扬,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的场景和情节可以用画面轻松直观地表达出来,还能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画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如设计这个环节:

大家原来看懂的是文字讲述的故事,其实图画也在讲述着其妙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从图画书创编,就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一些内容,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讨论,没人提出一个故事的构思,小组内的故事不能相同。

同时给学生提供改编小招数,帮助学生打开创编故事的思路。

(1)人物替换:除了爷爷和约瑟,我想选( )做主人公。

(2)画面选择。我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画面,改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根据地点变化来选)

(3)故事整合:我把约瑟和老鼠一家的故事串编成一个全新的故事。

(4)我还发现了大家没有发现的故事

孩子们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天气、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编写了崭新的故事。有的编奶奶照顾妹妹的故事,有的编约瑟在校读书的故事,有的编约瑟家和老鼠家的故事,有的编小镇人们的生活故事。思路五花八门,故事精彩纷呈。

3.高年级:阅读所得创一创

“创”就是创作,是指带有创造因素的独立写作。学生写作往往要经历从仿到创,创中有仿、独立创作的过程,即有“仿造”到“改造”,最后到“创造”的过程。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作品细腻的情感与精美的画面中去重新发现以前被忽视的人、事、物中打动自己的因素,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写下读后感。所谓“感”,可以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陋现象的抨击、讽刺。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读好原文。“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也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的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高年级安排了写读后感。读完图画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爷爷、爸爸、妈妈或老鼠爸妈的特点。(如:爷爷的勤俭,爷爷的慈爱,老鼠的智慧)

再仔细观察图画书,说说你从书中的什么地方看出爷爷的智慧,爷爷的慈爱,老鼠一家富有创造力……选一位人物完成素材导航图。

最后抓住其中一点写具体,联系图画书、自己的生活实际、社会现象等,把感受部分写具体。

四、根据学生学清确定不同的读写联接指导方式

1.低年级先读后写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敏捷,孩子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好奇,并且非常想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自律性、自觉性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画书的趣味性来吸引注意力,对于老师来说,重点在于如何“讲好故事”。我们知道,故事最吸引听下去的就是情节上的悬念,它如同磁铁一样,紧紧吸引着孩子们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让他一眨不眨地盯着你。“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只有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要在学生读故事的基础上,安排猜测情节: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领带也变得老旧了。老旧的领带还能够做什么呢?又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呢?根据自己的猜测作画,并给画配上几句话。同学们拿出了彩色蜡笔,在纸上刷刷地涂着、画着、涂着、画着。他们完成了画画方,创造性地完成了一副或多幅画……

2.中年级边读边写

“不动笔墨不看书。”我们在读书时遇到精彩的语段,可以随手摘记,有感而发,应该及时写下。这样读读思思写写,做到每展书卷定有所得。中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于自己对喜欢的事物。他们在习作中开始有了条理,尽管有时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是可贵的。在阅读地板下的老鼠一家的时候穿插学生的想象写话。

神奇的蓝色越来越小,意味着老鼠家的布料越来越多,那些布料又会被小老鼠们用来做什么?如果你是鼠爸或者鼠妈,你会把不了做成什么呢?缝制过程中还可以加上什么动作?仔细观察,发挥想象,上下对照,前后比较,选择一种物品的缝制过程写下来。(可以加上:“量、穿、拉、挂、铺”等动词)。

读后感的写法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24-01

语文素养的内容,有字、词、句、篇的积累,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源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说穿了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也就是如何听、如何说,怎么样读、怎么样写。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主人翁意识

首先,让学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其次,指导尝试性朗读,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品评、共同改进,读出句子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仿写时积极踊跃,思维敏捷,语句生动感人。

二、阅读的基本方法

1.默读:课标突出默读的提高速度,达到一目十行,增大阅读的涉入量,这一点显然不可忽视,但同时不要忽视了默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功能,养成好的阅读品质。据说有位名人就常到茶馆去看书,那一定是默读无疑,由此训练自己能静下心来,进入忘我的境界如痴如醉,由此可见,练习默读还可修身养性呢。

2.朗读:朗读可以展示文本包含的思想感情,展示读者对其个性化的理解,体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挖掘文本的人性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时使用朗读这种方法,将会让学生个性飞扬,感受更为深刻。但这里必须注意到朗读中齐读和自由朗读的适当分配,齐读因其让学生读整齐,所以要思考和初步感受时慎用,因为学生又要读准确,又要读整齐,还要去思考,这一心三用的事恐怕谁都不会完成得很好的。

3.诵读:这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读法,顾名思义应是熟读成诵,这个熟读就是对文章的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基调、人性品质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把握,然后用朗读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带有浓厚的表演色彩,这叫诵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诵读也不是单纯的将情感把握准确,而且在韵律、节奏、轻重缓急上都有深入考虑。所以诵读必须做到对内容要“熟”,理解要“深”,表演要“真”。

三、勤奋阅读,最美的是阅读过程

重视学习过程是区别于以往重视学习结果的“满堂灌、填鸭式”而提出来的。重视学习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教师只是参与者,要和学生共同探索;教师只是组织者,要使学生活动更有序、更有效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成为勤奋的探索者,不断研究、实践、思考,使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四、“写”是读的延伸

1.大小结合。即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要求时,首先考虑学生乐于写作,想写且敢写,但写多写少,写多好不能要求过死,能者写多一点,次者写少一点,大作文、小习作都是学生写作的成果,智慧的结晶,都要赞赏和肯定,切不可小觑。

2.说写结合。在学生初学写作阶段,我们主张灵活理解写的含义,如写一个文具盒、写自己的家庭,可以变成用口语来交流说自己的文具盒,说自己的家庭,其本质是一样的,通过学生乐于表达开始,先说后写或难说则写,难写则说,说写结合,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读后感的写法篇8

一、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是首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若要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解决基础知识问题,这包括字词句篇、语法修辞、文体与文化常识等知识。反之,教师若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则会缺乏语言基础,会弱化语言运用能力,无法感受到语文的美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夯实学生知识的基础,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段、修辞语法,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督促学生运用与识记课文词语,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为其阅读与写作奠定词汇基础。同时,利用汉字知识教学,指导学生学会认读、辨析或者猜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效率。当然,还需规范学生的汉字书写。其次,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文体、文学常识,为其进行阅读理解作好铺垫;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修辞艺术,为写作提供指导。

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学生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课文的写作背景。然后就是理解与把握课后注释,主要是课文中的一些生字生词,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感知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深意。在研读文本时,可带领学生进行略读与精读。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精读(细读),品味文本的艺术特色,如概括段落大意及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结构、写作方法等。在精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课后注释来重新理解文本,这是教与学的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对比手法,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展开学习,分析人物形象,注意环境描写及其作用,品味“变化”――“人”变,发掘文章主题。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基本能力指读、写、听、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认真听、会听;需要会说,要善于寻找训练说话能力的机会。如课堂上积极发言,大胆质疑与提问,表述自己的观点;多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勇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表达不同的看法。其次,在语文学习中,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多种读的活动,如多样化朗读、课外阅读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为阅读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写的能力,这是学生语言知识的输出,对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好好利用读书笔记,抒写所见所闻,抒发真情实感。同时,为了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整合听说读写训练,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如在教学李煜的《相见欢》时,教师可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本。然后请学生朗读这首词,其他学生在听读中注意比较,看谁读得好,要注意哪些问题。此时,有学生会回答:读到了一种“愁”。那么由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愁”呢?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研读活动中,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诗词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①文中用到了“无言”一词,词人为何会“无言”呢?②“独”字勾勒出词人独自登楼的身影。请想象一下李煜登楼时的神情与步履。在词中,作者借助了哪些景物来抒感?这些景给你怎样的感觉?③“西楼”――为何是西楼而不是东楼?(教师可呈现其他诗词,帮助学生理解西楼是古人抒发愁绪悲情的伤心之地。④ “月如钩”可否换为“月如盘”?面对如此明月,你认为诗人会联想到什么?⑤为何梧桐是寂寞的,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绘,说说李煜所见应是怎样的梧桐,才会使其感觉寂寞?深院又是怎样的庭院?建于何处?学习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以文字形式来赏析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读后感的写法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学科,它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重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均衡发展非常重要。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语言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够拓展其思维空间,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许多教师都开始了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1目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普及,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状况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关注。从阅读的角度讲,许多学生在阅读中既不能准确地完成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也不能实现语文素材的不断积累,而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目标不够明确,如许多教师以文章的主旨分析为主,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降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同;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发挥主导性作用,将阅读环节完全寄托在多媒体课件讲解上,而学生在课件的浏览中不仅难以形成深入阅读,也无法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从而出现了阅读效率低下,阅读知识积累不足等问题;从写作的角度讲,许多小学生在拿到写作任务的时候,常常头脑中一片空白,既不能合理调动所积累的阅读素材,也无法对文章的结构脉络做出有效的安排,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写作要求,出现了胡编乱造、相互抄袭的情况,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写作积累不足,即学生的头脑中所积累的写作主题有限,因此在运用中必然会出现词汇匮乏、语言苍白、表述不当等障碍。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要想实现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必须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利用阅读的积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利用写作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2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首先,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产生兴趣,才能够形成深度阅读的行为,并对阅读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摒弃“重理性分析,轻情感体验”的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诵读空间,让学生在经典段落的诵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从如何准确表达情感的角度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例如在《桂林山水》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并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段经典的排比句,而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不仅可以进一步熟悉文章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还可以深刻体会作者在经典段落中所寄托的情感,而这样的阅读积累,无论是从词语的掌握、修辞方法的使用,还是作者的情感表达上都能够给学生以后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启发。其次,实现读写结合,利用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语文的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学生的阅读过程,既是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经验的过程,也是探究写作特点、写作规律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出发,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价值,并为学生提供写作契机,鼓励学生完成创作。例如在《触摸春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设置了阅读问题:划出文章中小女孩“捕捉春天”的动作细节;然后学生在阅读中从第二段出发,对“穿梭”“停下来”“伸向”“合拢”等词汇进行标记,并在阅读中深入体会了作者在小女孩捕捉蝴蝶时的惊讶,以及小女孩触摸春天时的感动;最后,教师为学生提出了写作要求,即从文章的主旨情感出发,结合亲身经历,利用相应的动作细节刻画,描绘一下你在生活中感受美、感受自然的体验。而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就会逐渐明确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并养成从阅读中提取写作素材的习惯。最后,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阅读写作一体化提供必要的保障。在现代教学领域,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供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教学内容。例如《观潮》一课中有一段关于钱塘江潮水的经典描写:“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教师在教学中为了配合阅读效果,可以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而学生结合视频观看,可以进一步体会潮水由远及近的视觉冲击,以及所产生的万马奔腾的听觉冲击,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能掌握从多重感官集中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3结语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更加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衔接上,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阅读出发,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写作动机,进而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丁锋 单位:新泰市新汶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秀云.阅读写作一体化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艺术,2016(2):70-70.

读后感的写法篇10

一、初中英语阅读中常见错误与分析

1.过分重视语法学习,而忽略学生语感的培养。许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只是让同学粗略的读懂文章的大意,不让学生自己独立的去进行思考,自行感悟文章中的奥妙,而是过分的重视语法的学习,重视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以及情节,而对于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以及作者写作意图等方面不求甚解,只将文章作为学生学习语法的一个工具,忘记了阅读本身的功能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感,以便学生能更好的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首先明确阅读对于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平衡好语法学习以及文章中心思想以及写作意图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在深入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教师在课堂中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教给学生一些在阅读中培养语感的方法,例如:教给学生们“正确的读、大声的读、有效的读”的阅读方法,因为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必须要指导学生的朗读,让他们掌握流利自然的语音语调,从而为培养良好的语感打下基础。

2.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单一,不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首先进行英语生词的学习,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并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再让学生听录音进行朗读,最后就是做一些习题来巩固文章的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师生之间很少进行互动。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没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阅读看做统一化而不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速度快慢不一,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样传统单一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来,可想而知其课堂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应明确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英语学习中的“引导者”而并不是“领导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助的原则,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阅读的学习中去。在课堂中,教师应首先给学生规划一个大体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发现探索问题,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增强英语阅读的能力,同时教师应负责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阅读知识。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设一些互动问答、游戏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更能为解决阅读个性化的问题提供一条捷径。

3.缺乏阅读策略的指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关于阅读策略的指导往往是容易被教师忽视的。缺乏阅读策略的指导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怎样捕捉文章中的有效信息,阻碍他们对于一系列问题的正确判断,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针对此类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师可以教授给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科普类的文章专业词汇多、阅读难度大,可以采取略读、跳读的方法,读懂每段的中心句,了解文章的大意,根据阅读题目再在文章中找寻答案。叙事类的文章往往阅读难度小、生词少,因此可以采取精读的方法,这样对于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二、初中英语写作中常见错误与分析

1.语法类错误居高不下。在初中英语写作中,最常见的就是语法类的错误,大致包括以下四种:(1)主谓不一致。即 语法形式上要一致,意义上也要一致。(2)时态错误。(3)冠词误用,表现为该用冠词的时候不用,不该用的时候却用了。(4)中式英语现象严重。许多同学在写作时经常用中文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英文写作,此类的写作语法错误会大大降低英语作文的分数。

对于此类问题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选取一些容易出错的以及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反复进行练习,针对同一类语法情况进行辨析练习,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法水平的目的,从而降低英语写作中语法的错误率,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2.写作逻辑混乱。许多学生在拿到英语题目后,还没想清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就开始下笔写,边想边写,写到哪里算哪里,从而使得整篇文章逻辑思路混乱不清晰,没有较强的层次感。

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分成两个步骤,教师首先为学生们介绍一些好的范文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必要时可以进行背诵。然后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列一个提纲,想清楚写什么,写哪几方面,哪里详写哪里略写,并参照一些范文写出更具逻辑性的英语文章来。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缩写课文、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解决写作逻辑混乱的现象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