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00:29:15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1

本学期的期中测试工作已经结束,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可以得知: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不很高。下面作具体剖析:

一、试卷评价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研室提供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表;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但瑕不掩瑜,此张试题是对学生全面检测的一张好试题,给老师指引了一盏明灯!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可,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此题考查了8个生词掌握情况。8个新词全为本册的重点词,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暂时一词写上来的同学只占60%。

2、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我校是传统文化示范校,学生对这一段论语都很熟悉,所以答的比较好。

二、阅读与感悟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此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课外短文的阅读情况,比上题能力有所加强,学生表现还可以,但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三、作文

此题为习作。串编故事的想象作文。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见解,内容极为饱满,字数均超过四百五十,但写得较平实,一般,人物对话也较普通。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2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日益成为语文教师案头的重要课题。去年我校积极参与了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五年级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抽象、归纳能力的不断提高,结合我本人的多年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和对立体引学式教学理念的理解,在五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启发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能力方面说道谈我个人的一点认识。

一、启发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相关问题,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一课时,可围绕阅读的“语言艺术”,设计为:“读—译—说—悟—背”问题。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借助注释理解大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人物特点,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一课,让学生先了解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启发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解课文,逐步领会晏子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而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半截蜡烛》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打电话》这两课,则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前两课的学习方法,再来自主学习。学习《半截蜡烛》一文,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细读、探究人物的机智勇敢;学习《打电话》一文,则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领悟“相声”语言的讽刺意味,促进学生在阅读问题上的自主学习。

二、启发引导学生阅读基本功的训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五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入境入情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进行自主的朗读。如在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6课《桥》一课时就可以这样。①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与“死亡在洪水中逼近。”②抓住关键词语和段落,有感情地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等词句。③在教师范读或学生齐读时,就可以播放音乐。另外带着表演读,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启发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时候,还要注意语气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以及停顿、重音等的朗读方法。如:“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中的恰当停顿,就要特别加以启发引导。在启发引导朗读《再见了,亲人》一文时,就要特别注意朗读的语气。在启发引导五年级的默读训练时,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三、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如,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第二题:“课文描写的一些场景和画面,一定使你印象很深。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抓〖HJ0.96mm〗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启发引导学生联系农村生活,让学生从家人放牛的情景中领悟“骆驼”咀嚼的情景。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课《童年的发现》一课,文后第三题,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先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启发引导学生知道,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是科学事业的某些事实,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示了对此事的看法。这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另外,启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祖父的园子》一文中,“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体会作者自己童年时自由快乐的心情,通过这些自由生长的农作物,领会这段文字中寄情于物的方法。

四、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3

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上去看,要求小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阅读中,达到“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正确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大纲的“各年级的具体要求”上去看,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语文,速度合适,停顿恰当,能比较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②“能背诵指定的课文。”③“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并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习惯。”④“能体会文章的含义;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给课文加小标题。”⑤“练习创造性复述课文。”⑥“养成预习的习惯。”⑦“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是大纲为短文命题考查的依据和标准。

再从小语教材中去看,除课文的阅读要求之外,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的阅读短文专门训练,始于小语第五册,一直到小语第十二册,一共有16次。这16次阅读短文的专门训练,为小学生的阅读短文训练,提出了五个基本要求。它是教材为短文命题考查界定的具体标准。我们在小学生毕业的短文命题考查中,应遵循这些基本要求。否则,都是不符合大纲和教材为我们界定的命题标准。

1.给短文分层。这种训练,在小语基础训练中,有三次:①小语第10册基础训练6的第五题,要求学生读了有关橄榄坝人的故事之后,回答“这个故事是分几层意思写的。”②小语第12册基础训练5的第四题,要求学生在读了有关汽车和路面的短文后,“想一想这篇短文一共说了几层意思,可以分成几个自然段。”③小语第12册基础训练8的第四题,要求学生“默读短文,说一说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是分几层意思写的。”从这三次训练中,我们可以看出,给短文分层的命题,应遵循这些要求:①所提供的短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明确的,或者说比较明确。因为,层次是文章中心思想表达的顺序和区划。如,小语第12册基础训练8第四题给学生所提供的短文,中心思想就比较明确,讲了“学习中爱问、善问、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这个道理。学生明确了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将其分为爱问、善问、学有收获这三层就比较容易了。②所提供的短文的层次应该分明或比较分明。为了做到这一点,所提供的短文,其层次间应以顺承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转折式为好,因为这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学习能力。如,小语第10册基础训练6第五题所提供的短文,从全篇文章去看,是一个因果式的层次结构。学生弄清了因果结构,就可以将这篇短文分成四层了。③如果提供一段话,让学生给段分层,也应做到段意清楚,句间关系分明。如,去年上海市南市区小学升学语文试题的短文阅读,就提供了小语第9册课文《舍身炸暗堡》的第7自然段,让学生给段分层,这段话的段意就很清楚,讲炸暗堡。句间关系也很分明,是个顺承式的自然段:先讲放炸药包的困难;接着讲战斗形势的紧迫;最后讲准备牺牲自己,炸掉暗堡。学生就易于将这段话分成三层。

2.给短文分段,写段意。这种训练在高年级小语课文,中学生经常训练,在基础训练中,作为学生阅读的一种基本功,也多次进行了训练。分段和写段意的命题,应遵循下列要求:①既是短文,文章就不宜长。一般在千字以下为好。②文章思路清晰,段间结构明显或比较明显。因为段是作者思路的反映,是文章结构的反映,是文章内容的表达顺序。如,小语第9册基础训练4的第四题所提供的短文,作者的思路就很清晰。作者先讲动物园展览鳄鱼,围观的人特别多;后讲两条鳄鱼讨论天底下什么动物最美,母鳄鱼认定鳄鱼最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也很明显──是因果关系。学生给短文分段,写段意就比较容易。③让学生分段的段落结构,应不超过学生学过的几种段落结构法,如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按时间的推移分段,按不同的地点方位分段,按不同的类别分段,按文章的写法分段等为好。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能力。如,小语第8册基础训练8的第六题短文,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时间的推移安排段落的,学生就易于给短文分段。④提供的每个结构段的意思应比较集中,比较明显。如,小语第12册基础训练7第五题的短文,让学生分段和归纳段意。其段意各为:第一段简述目前的邮政情况;第二段提出未来将是电子化的邮政;第三段从信件的形式和传递方式上来介绍未来的电气化的邮政。段意就比较集中和明显,符合小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4

一、明确概念,开展集中研训

首先明确国学课程的概念。国学课程是指荟萃国学精华,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分学段实施国学教育的课程。国学课程并不是国家课程,而是以基本的国学内容为开发的对象,服务于本校的学生国学知识、能力和兴趣发展的校本课程。将国学纳入教育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作为现行教学与课程的底色。这也就是说,国学教育的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站在系统整体的高度上,坚持国学教育的整体性、全面性、实效性原则,构建内外结合的大课程体系,不是取代或占用常规教学,而是二者并行,协调发展,总体规划。

接着学习袁行霈主编的《国学研究》第三卷、[美]拉尔夫・泰勒著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陶继新的文章《国学――校本课程的一枝奇葩》等,与港台国学教育的比较,梳理当下国学教育的发展动态。带领教师到山东儒源教育集团观摩国学研训活动,赴陈琴工作室学习经典诵读,就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精心制定《国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二、国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以骨干教师为主体,分年段进行讨论研究,由组长制定计划、讲清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分头行动,最后通过集体汇报资料汇总等形式建立资源共享库。课题组成员严格筛选,悉心研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修改、扩充。借助出版社的力量,形成了有着深深学校烙印的国学校本教材《经典诵读》。丛书共12册,编排富有特色:按学年段循序渐进,分层设计;每册对应一个学期,每学期设计16周;每周重点选取4-6首(篇)诗文,丛书不仅涵括了“纲要”推荐的诵读篇目,还辑录了一些比较适合诵读的蒙学及经史子集国学经典,从蒙学经典到诗词歌赋,从四书五经到诸子百家,每一首(篇)诗文都辅以拼音、注释、图文并茂,以助学生们正确理解作品意韵,获得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

选编教材时,针对小W各年级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差异,力图在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一定的梯度,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要具体安排如下表:

一年级上册:古诗共32首,《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节选;

一年级下册:古诗共32首,《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增广贤文》节选;

二年级上册:古诗24首,《诗经》8篇,《声律启蒙上》《大学》节选;

二年级下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声律启蒙下》《大学》节选;

三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孝经》《论语》节选;

三年级下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道德经》《论语》节选;

四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诗经》16篇,《中庸》《论语》节选;

四年级下册:古诗22首,《诗经》10篇,《周易》《礼记》节选;

五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词16首,《左传》《孙子兵法》《列子》《韩非子》节选;

五年级下册:古诗16首,词16首,《孟子》《庄子》节选;

六年级上册:古诗16首,词8首,古文27篇,《管子》《墨子》《韩非子》节选;

六年级下册:古诗7首,词2首,古文48篇。

三、探索教学方法,打造趣味课堂

经过这两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国学课堂已基本形成自己的模式,呈现出这几个大环节:

(1)课前温故大练兵

把孩子们背诵过的内容设计为课前温故大练兵进行复习,有:能者齐背、男女对赛、拍手快板、小组接力、我爱吟诵等形式。记诵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不断复习巩固才能达到记诵目的。

(2)新课进行时

新授课将学习新知与复习旧知有机结合,总结出五步学习法进行国学学习:

①字正腔圆读准音

②重点词语来赏析

在这一步中将国学与识字有机结合,渗透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概念,浓浓国学味让孩子从小喜欢上中国汉字,知道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

③文白对读知其意

在这一步中增设国学小故事环节,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④多种形式读熟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采用陈琴课堂的歌诀体和吟诵等方法,多读诵读后背诵就不是问题,除各种形式对读、对背,又开展了争先恐后、此起彼伏、大珠小珠落玉盘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游戏中读出快乐,读出趣味。

⑤弦歌不绝吟出味

四、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除国学课外,为了确保诵读效果, 我校坚持做到六个一――课前一吟、课间一听、闲暇一看、午间一写、放学一诵、期末一赛。

课前一吟:各班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去吟诵,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课间一听:每天早晨、中午上学时,每天下午放学时,走进校园,你便可以听到雏鹰广播站伴随着悠扬舒缓的古典音乐的《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朗读,营造了浓浓的经典文化气氛。

闲暇一看:通过举办诗文长廊,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国学经典。

午间一写:利用每天中午20分钟的写字时间书写诗文经典。让经典诵读与规范书写同行。

放学一诵:放学路队时,包括孩子们到餐厅吃饭的路上,乘坐校车的路上,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路诗声琅琅。路队文化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5

        

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

陈  秀  丽

  从本学年起,英语与同时列为主课程。各年级面临着区统考,六年级还面临着毕业升学考试。诸多因素,报兴趣班的人数增多。六年级就有84.7%的学生报名。针对本学年的现状和区教研室对教材提出的新就替换要求,制定本学期计划如下:

一、 特快班。

本班20位同学是与上届六年级同学起作为快班的学员,他们学习进度远远超出其他学员。从课时安排和培养尖子生的角度考虑,这20位同学编为特快班。由于时间的关系,授课时间定为每周六下午一个半小时和隔周五下午两个小时,这样确保了时间。

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年的学习,让他们在毕业前成为真正的英语特长生。尽量参加剑桥一级考试,以评价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成效、以更加明确剑桥教材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方式。从而弥补我校与城镇地区英语教学方面的差异,助我校学生在区选拔英语特长生中,脱颖而出,也助他们考上理想学府。

本学期学习内容分为三部分:

1、 剑桥一级二册:14—15课,完成一级的教学任务,并作好考前准备。

2、 继续学习剑桥英语二级,丰富学生语法知识、单词量、句型量,为来年考二级作准备。

3、 六年级英语教材在平时打好基础的同时,灵活掌握并运用课本知识,用尖子生作开路先锋,探讨如何把北京版教材渗透得更好。学过的东西尽可能的让学生达到“四会”,以说为领先。

二、 六 年 级 班:

除特快班20人以外的六年级学生编入此班。虽有新报班的学生,但为了统一管理,又为了同一个目的:打好基础的同时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剑桥上册42课至下册15课。另一部分是原六年级英语教材。

教学内容:保持住六年级同学对英语已有的兴趣,对各别没兴趣的同学不能放松,拉住他们,不能使他们再下滑,培养他们的兴趣,留住他们敢于报英语班的信心,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坚定师生教好学好的的信心。

以剑桥为主,主要培养拼读单词的能力,掌握全部的拼读规则;单词能做到听、说、读三会,丰富单词量,固化句型结构,句型三会,部分单词句子能书面表达。重要的是说,能就他人提问口头回答。在“三会”的基础上逐步加快速度,并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

以北京版五册为辅,主要是复习巩固,加深课上内容;操练功能句,从读到写;牢记单词,从认读到拼写;课文,从朗读到背诵;语音,从认读到找规律到熟练掌握并区分。从而提高朗读、阅读能力。

这个班在学习剑桥方面只要学生“三会”,不给学生造成“课本还学不会呢,又学新的”的心理负担。

三、 五年级班:

五年级面临的问题是下学期要从人教版三册接北京版四册,难度很大。为尽量做好准备,也为配合英语教师的工作交接,特将此班的计划做如下安排:

第一、 以剑桥教程为主,对单词、句型的教学严格要求。与同轨班教师统一规划对单词的要求,要求“二会”,“三会”和“四会”的区分开,该认读的要认读,该会拼写的要会拼写。句型分为两种基本句型。即:重点句型、非重点句型。重点句型,必须会背,确保班内大多数学生“四会”。非重点句型,认读、听懂即可,讲明所出现的语法点。要实实在在的认读、拼读、拼写。提快语速,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二、 为配合下学期的工作,以拼读为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词,大大提高单词量,单词来自新版四册。

第三、 五年级同学来自三个学校四个班级,以班为单位,比纪律,比成绩,比课上积极参与,促进班与班之间的竞争,也促使班内的团结互助。

四.四年级班。

在教材的使用上,这是最稳定的一个年级之一,所以保障他们的学习秩序,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此年级的教学工作步入正轨,没有这样那样的不利因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不可怠慢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兴趣班的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同五年级班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部分一。

四年级孩子小,教学过程中多带体态语,多调动孩子积极性,让他们保持兴奋状态,甚至是疯狂状态。他们记忆力强,又善于爱于敢于表现自己,只差教师大胆的要求,大胆的去塑造。

五.特长生的辅导。

特快班的学生自愿报名,利用平时时间辅导口语,让学生说出口。望能在十二月份或  在明年四月份与教师同步参加口语考试,营造师生竞争学外语的气氛,并探讨成人与孩子用同一本书  ,教学方面的差异,有二点要求是,报名的同学必须要保证时间,必须参加市统考。

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课堂的容量,避免教师总是怕孩子不会,不敢多教,教学速度慢,甚至原地踏步的现象。

加大课堂练习,避免以往的教的多,练的少,一见到检测卷子就晕的想象,课课有练习,月月有检测,及时反馈。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6

评价性内容是指与评价有关的内容,主要是教材中非课文内容部分中能够体现学生评价、判断的相关语句。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的教科书应当呈现一定的评价性内容,促进学生对学习,对内容的评价,提升其学习质量。基于此,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评价性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选择与归类

依据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笔者翻阅现行苏教版全套小学语文教材(2011年版)共计十二册,对这些教材进行了仔细的阅读与认真地记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严格地筛选和归类。因此本文所呈现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都是非课文内容部分中与学生评价和判断有关的语句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第7课中的“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再抄一抄”[1]。以及一年级(上册)中出现的“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2]这些内容均属于笔者的研究内容。

对评价性内容进行的分类,具体从其分布、呈现方式、具体内容及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进行。

在评价性内容的分布分析中,按分布位置,将评价性内容分为三类,属于课后习题中的评价性内容、属于单元练习中的评价性内容、属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而在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中,按句式分为三类,属于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属于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属于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在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内容分析中,按其内容属性分为三类:一类是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关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另一类是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关涉对课文内容及课文中人物的做法行为进行的评价;还有一类是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评价性内容。而在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中,按其评价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比较进行的评价性内容;另一类则是不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分析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分布分析

按分布位置不同,将评价性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课后习题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中课后的第四小题“你见过‘斜拉桥’和‘拦河大坝’吗;大家都来画一画,看谁画的好”[3]。一类是属于单元练习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练习6》中的“听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看谁讲得好”[4]。最后一类是属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习作7》中的“请你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个童话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5]评价性内容分布的具体情况详见表1。

经统计,位于课后习题板块的评价性内容共22处,位于习作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共5处,位于单元练习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共18处,从评价性内容的数量上来看,位于课后习题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最多,其次是位于单元练习板块的评价性内容数量,而位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则最少。

位于课后习题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内容数量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多。

位于习作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从三年级上学期评价性内容开始在习作板块中出现,直至五年级上学期止,基本都处于第二学段。

位于单元练习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第三学段时内容数量到达最高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分布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分布区域较多,不论是课后习题、单元练习或习作板块中均有分布,有利于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练习;分布范围广,除二年级上册之外,每一册均有分布,尤其是从一年级上册便出现关于评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培养进行评价的意识。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显示出以下不足之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的分布较为零散,不论是横向的每一册中的内容分布,或是纵向的每一学期的内容分布,均无固定的板块及数量,就分布位置的固定性及分布的平均性均较差。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在分布的固定性及稳定性方面有待加强。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

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按句式不同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听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看谁讲得好”[6]。一类是属于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如四年级(上册)的“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7]。还有一类是属于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如二年级(下册)的“你见过“斜拉桥”和“拦河大坝”吗?大家都来画一画,看谁画的好”[8]。评价性内容呈现方式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

经统计,以陈述句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27处,以问句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8处,以组合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10处,从数量上看评价性内容最多的是陈述句型,其次是组合型,而问句型出现的最少。

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第二学段时内容数量达到最高点。

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内容分布并无明显规律,甚至有些杂乱,有些学期并无相关评价性内容出现。

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其分布较为杂乱,在第三学段时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数量最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呈现方式多样,有包括陈述句、问句的句式,并且句式排列较为多样,从句式的作用来看,陈述句表述直白,内容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字内容,问句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于句子意义的思考,并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而一年级(上册)中便已出现带有句号及问号符号的评价性内容,这一点十分符合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标点学习的规定。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句子较长,而且句子理解的难度并没有依据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依次递增,如一年级(上册)中的评价性内容就比四年级(上册)中的评价性内容,总体上学生理解起来要更困难一些,因此依照学生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评价性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更为科学合理。此外,笔者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标点的标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为什么”后面既有“。”标注,又有“?”标注,这也给分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不仅要考虑评价性内容的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规范标点的形式,做到准确、统一。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内容分析

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按其具体内容不同分为三类:

一是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评价自己学习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读读下面的词语,加点的字可要留心呦;读后再查字典,看自己读得对不对”[10]。也有评价他人学习情况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收集几个小笑话,讲给同学们听听。看谁说的笑话最有趣”[11]。

另一类是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及课文中人物的做法行为进行的评价,如二年级(下册)中“看图,说说下面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谁说话,说话姿势是不是正确,为什么”[12]。以及一年级(上册)中的“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13]。

还有一类是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评价性内容,如对学生个性特长的评价、学生参加活动的评价等。如四年级(上册)中的“读了这两篇习作,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14]。评价性内容具体内容的分析详见表3。

经统计,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有17处,其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仅1处,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16处。而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有23处,其中对课文词句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11处,对课文整体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7处,而对课文中人物做法行为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有5处。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仅有5处。

从内容数量来看,内容型评价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学习型内容,而生活型内容的数量则相对最少。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仅有一处,并且在第二学段中才出现;在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第二、三学段中的相关内容明显较多。两者从比例上来说极不均衡。

在对课文词句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同样也较为集中在第二、第三学段;在对课文整体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几乎仅在第三学段出现过相关内容;在对课文中人物做法行为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则只在第一、第二学段出现过相应的内容。

而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则基本分布在第三学段,一共仅出现了5处,占总体数量的比例也较少。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具体内容的编排有其独特的优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既包含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评价性内容,也包含了与学生相关的评价性内容,内容的类型多、范围广,这样的内容编排有利于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评价,丰富学生对评价内容的认识。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中具体内容的编排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尽管教材涉及的评价内容类型较多,但有关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的内容很少,直到三年级上学期,即第二学段时才出现相关的内容,并且仅有2处相关内容。而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相关知识:我国儿童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为3—4岁之间。[15]这一结论正说明了处于第一学段中的学生,完全有能力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学生在1至3年级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有关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并且应该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能够使得评价性内容的内容编排更为全面、科学。

(四)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

笔者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按其评价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即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的“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16]。另一类则是不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即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大家说说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17]。而有无对比的评判标准,笔者则是依据评价性内容中有无“比一比”、“看谁”、“谁最”等一些含有比较性质的词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详见表4。

表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

经统计,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共19处,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共26处。从数量上看,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多于有对比的评析性内容。

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第三学段时内容的数量达到最高点,但六年级时并无相关内容出现。

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的趋势则相对平稳一些,第二学段及第三学段时所占比重均较多,第一学段时内容数量最少。

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多于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但从内容出现的时间来看,在一年级上学期时就已经出现让学生进行比较的评价性内容,过早让学生进行比较,这一点是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仍需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具体内容的编排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的评价方式较多,学生能够得到不同锻炼机会,并且通过比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尽管评价方式较多,但其中大部分评价的进行需通过比较的方式,并且还让学生通过比较他人与自身的学习表现,从中选出表现较好的一方,这样的比较方式、结果,以及比较次数的过于频繁,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也并未提倡或鼓励过早的让学生接触比较性的评价,因此关于选择何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大陆与台湾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12YJA88006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8.

[2]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8.

[3]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5.

[4]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8.

[5]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3.

[6]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8.

[7]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七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8.

[8]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10]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07.

[11]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93.

[12]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8.

[13]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5.

[14]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七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0.

[15]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420.

[16]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55.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7

“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教学观,最早是由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Rogers所提出。就教育而言,“以学生为本”其实就是立足于个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在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中,坚持 “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研究热情,进一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人教版五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上册)

在我校的英语教学中,我校一直遵循国家教育标准,实行人教版的五年级英语的教学。五年级英语虽然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三年英语教学,但归根结底还属于为英语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在实行人教版五年级英语教学计划时,教师要注意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接下来,我们分别谈谈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下册的教学计划。

(一)设置具体情境

教师结合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具体情景,让学生积极扮演情景中的角色来进行英语对话。在此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做课前活动的准备。待上课时,开展自主结伴的方式进行角色伙伴的选择,小组之间可以先把角色对话设计好,充分发挥想象力。而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英语交流进行任务的布置,并且向他们提供充足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中第一单元中的“What's he like?”的话题,说的是“他长得怎么样”或者“他看起来怎么样”,这个话题就很好用来进行具体的情景设定。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准备好一些与长相相关的单词或短语,然后让他们选择小伙伴一起进行表演,通过即兴发挥来演说老师教过的和长相有关的语句,比如“fat”(肥胖的)或“tall”(高个的)等。当然,这个话题也不只局限于长相,因为这句话也可以用性格方面的词来回答,比如“kind”(和蔼的)或“strict”(严厉的)等。

(二)注意兴趣的激发,寓教于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注意兴趣的激发,寓教于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喜欢的各种有趣有意思的语言实践活动。而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中的“What would you like?”(你想要什么)正好十分贴切地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这是个相对开放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稍把问题作改变的方式来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把问题改成“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你喜欢吃什么),一说到吃的方面,那么学生们一定会被话题所吸引,变得特别积极,于是,各种各样的答案都从同学们口中说出,比如“salad”(沙拉)、“apple”(苹果)或“meat”(牛肉)等。

三、人教版五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下册)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的教学稍有不同,这也是因为其更接近初中英语的原因,但是在大体上,还是以打基础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

(一)通过多媒体进行拓展教学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细心选材,合理设计,有目的性地强化和提高英语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在此方面,教师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一些优秀的英文歌曲的播放,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提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第一单元的“My day”(我的一天)时,可以播放励志歌曲《Bad day》(不好的一天),在学习第二单元的“My favorite season”(我最喜欢的季节)时,又可播放歌曲《Season in the sun》(阳光下的季节)。

(二)重视在课堂教学的口语训练

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单词量的掌握还比较少,因此提升其口语的发音等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比如在下册的第五单元的“Whose dog is it?”(它是谁的狗)这个话题中,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物主代词的疑问词“whose”(谁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同学们进行物品归属的对话训练。例如,把每个同学分组,把他们的物品如“pencil”(铅笔)、“eraser”(橡皮擦)等罗列在一张桌子上,然后进行反复的问答对话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四、结语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8

小洋中心小学  **

弹指一挥间,同学们走过了酷暑,度过了寒冬,随着新年的悄悄来临,又迎来了一个学期末。在这个忙碌而又充实的学期里,四年级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辛苦而又快乐地学习英语,师生用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饯行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我校四年级英语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重点内容

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My Classroom, My Schoolbag, My Friends, My Home, What Would You Like? 和Meet My Family。

单词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共有69个黑体单词、33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有36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分别是文具、食物饮品、家庭成员、职业以及学生教室摆设类)。在说英语方面主要是学会用“Let’s …”、“Let me …”说话,复习询问和回答物体的颜色,学习就餐时的一些习惯和常用语,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学会计算加法,巩固对数字的应用。

二、试题分析

1、结构:试题共分听力部分(40分)和笔试部分(60分)。

其中听力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听录音,用1-8数字排序;听录音,判断所听句子与下列图片是(Y)否(N)一致;听录音,为所听句子选择相应的答语;听录音,填表格。前三四道题每道8个得分点,8分,第五道4个得分点,8分。

笔试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10个得分点,20分;用介词in, on, under, near填空,补全句子,5个得分点,10分;选择正确答案,5个得分点,10分;从B栏里,为A栏的问句选答案,5个得分点,10分;阅读短文,判断句子的正误,对的在括号里填T,错的填F,5个得分点,10分。

2、与教材联系:

具体用如下简表分析命题体现本册教材知识点的情况:

四会单词

三会单词

二会单词

本册知识

前册单词

综合运用

合计

3(4)

8(18)

3(6)

16(26)

19(24)

16(22)

听力一

2(2)

 

 

 

6(6)

 

听力二

 

 

 

 

8(8)

 

听力三

 

 

 

3(3)

 

5(5)

听力四

 

 

 

3(3)

 

5(5)

听力五

 

 

 

 

4(8)

 

笔试一

1(2)

6(12)

2(4)

 

 

1(2)

笔试二

 

2(6)

1(2)

 

1(2)

 

笔试三

 

 

 

 

 

5(10)

笔试四

 

 

 

5(10)

 

 

笔试五

 

 

 

5(10)

 

 

从上表可以看出:命题体现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考查占了总分的4%,要求回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考查占18%,要求听、说的“二会”单词考查占6%;本册除单词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考查占26%,综合运用考查占22%,前几册的单词考查占24%。综合看来,对本册教材重点及知识点的考查占命题总分的76%。

3、难度特点

从试题考查的点和面来看,题型丰富,分值比例分配合理,重点考查单词的理念明显,符合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但是,由于体现本册现学的内容有所限制,故显得试题难度较大,且命题中的听力第五题(听录音,填表格)由于单词numbers学生没有掌握,题目又没有明确说清怎样填表,显得题意模糊,题目较难。

从题目类型和书写两来看,这份命题灵活,重点突出,没有学生纯粹没学过的超纲题目,因此,这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三、答题分析

100,97,97,95,95,94,93,92,90,89,88,87

87,85,84,84,80,79,79,78,76,73,72,71

71,67,66,61,58,58,57,55,44,38,36

1、小洋中心小学四年级参试学生共35名,现将学生成绩摘录如下:

全班平均分:76.5分。

2、现以简表将总体成绩统计如下:

分数段

得分人数

占总人数百分数%

累计百分比

100分

1

2.8

2.8

90-99分

8

22.9

25.7

80-89分

8

22.9

48.6

70-79分

8

22.9

71.5

60-69分

3

8.5

80

50-59分

4

11.4

91.4

50分以下

3

8.6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班学生的及格率为80 %,优秀率为(14/35)40 %,学生得分人数集中在70-99段。

3、抽样统计:

抽取优差试卷各三份,将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如下表:

样本

合计

听力部分(40分)

笔试部分(60分)

一8

二8

三8

四8

五8

一20

二10

三10

四10

五10

A

100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B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C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D

44

7

8

5

4

6

6

4

4

E

38

7

8

6

3

4

2

8

F

36

7

8

4

1

4

6

6

平均分

58.86

7.5

8

6.17

5.33

5

10.33

5

7

5.67

7.33

从上面的抽样表中可以看出,听力题的第一、二、三题学生得分较好,笔试题的第三、五题得分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上,相对的说,是英语单词的听力和选择较好,即再认不错,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前册知识的复习,即再现较差。

而且,优差试卷的平均分58.86分,明显低于全班的平均分76.5分,也就是说,差生与全班平均水平距离太大,差生太差!优差相差分数64分,这也是个非常令人警醒的差距。

4、答题的其他典型情况

首先,是听力题的审题差别大,很多学生听录音和审题不能同时进行,在答卷和阅卷中都可以看到,审题灵活准确性有待提高。

其次,听力题的第五题,很多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在空格里什么都没有填或者画成了符号,对表不熟,对单词numbers也不熟。

再者,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一题,很多学生对本册中的一些二会、三会单词记忆不准确,大部分出错的都在phone, pass(二会), come, have a look等词汇上出错。有的把phone翻译成“照片”,与photo相混淆;把come译成“一些”,与some相混淆。

四、感想和建议

1、很多家长说,学生英语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前途,是啊,英语不同于其他母语教学的科目,它具有更为复杂的内容和要求,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很多时候,付出和回报不是成正比的,我们的英语教师,更要经得住辛苦和挫折,继续一如既往地开展教学。

2、命题者担负着科学考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师教学成绩的双重重任,因此,教师、学生、命题者的纽带,就是课程标准,教师依据此来教,学生依据此来学,命题也就据此产生,才能三位一体,更好地考查出效果,希望命题者能坚持紧扣教材重点,把当学期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显示出来。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9

小洋中心小学  **

   弹指一挥间,同学们走过了酷暑,度过了寒冬,随着新年的悄悄来临,又迎来了一个学期末。在这个忙碌而又充实的学期里,四年级的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辛苦而又快乐地学习英语,师生用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饯行了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将我校四年级英语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重点内容

人教版PEP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My Classroom, My Schoolbag, My Friends, My Home, What Would You Like? 和Meet My Family。

单词部分对学生的要求是,共有69个黑体单词、33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有36个带的单词是要求学生会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分别是文具、食物饮品、家庭成员、职业以及学生教室摆设类)。在说英语方面主要是学会用“Let’s …”、“Let me …”说话,复习询问和回答物体的颜色,学习就餐时的一些习惯和常用语,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一个人的外貌,学会计算加法,巩固对数字的应用。

二、试题分析

1、结构:试题共分听力部分(40分)和笔试部分(60分)。

其中听力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听录音,用1-8数字排序;听录音,判断所听句子与下列图片是(Y)否(N)一致;听录音,为所听句子选择相应的答语;听录音,填表格。前三四道题每道8个得分点,8分,第五道4个得分点,8分。

笔试部分分为五道题,包括: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10个得分点,20分;用介词in, on, under, near填空,补全句子,5个得分点,10分;选择正确答案,5个得分点,10分;从B栏里,为A栏的问句选答案,5个得分点,10分;阅读短文,判断句子的正误,对的在括号里填T,错的填F,5个得分点,10分。

2、与教材联系:

具体用如下简表分析命题体现本册教材知识点的情况:

四会单词

三会单词

二会单词

本册知识

前册单词

综合运用

合计

3(4)

8(18)

3(6)

16(26)

19(24)

16(22)

听力一

2(2)

 

 

 

6(6)

 

听力二

 

 

 

 

8(8)

 

听力三

 

 

 

3(3)

 

5(5)

听力四

 

 

 

3(3)

 

5(5)

听力五

 

 

 

 

4(8)

 

笔试一

1(2)

6(12)

2(4)

 

 

1(2)

笔试二

 

2(6)

1(2)

 

1(2)

 

笔试三

 

 

 

 

 

5(10)

笔试四

 

 

 

5(10)

 

 

笔试五

 

 

 

5(10)

 

 

从上表可以看出:命题体现要求学生听说读写的“四会”单词考查占了总分的4%,要求回听、说、认读的“三会”单词考查占18%,要求听、说的“二会”单词考查占6%;本册除单词外各单元的重点知识考查占26%,综合运用考查占22%,前几册的单词考查占24%。综合看来,对本册教材重点及知识点的考查占命题总分的76%。

3、难度特点

从试题考查的点和面来看,题型丰富,分值比例分配合理,重点考查单词的理念明显,符合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但是,由于体现本册现学的内容有所限制,故显得试题难度较大,且命题中的听力第五题(听录音,填表格)由于单词numbers学生没有掌握,题目又没有明确说清怎样填表,显得题意模糊,题目较难。

从题目类型和书写两来看,这份命题灵活,重点突出,没有学生纯粹没学过的超纲题目,因此,这是一份较好的试题。

三、答题分析

100,97,97,95,95,94,93,92,90,89,88,87

87,85,84,84,80,79,79,78,76,73,72,71

71,67,66,61,58,58,57,55,44,38,36

1、小洋中心小学四年级参试学生共35名,现将学生成绩摘录如下:

全班平均分:76.5分。

2、现以简表将总体成绩统计如下:

分数段

得分人数

占总人数百分数%

累计百分比

100分

1

2.8

2.8

90-99分

8

22.9

25.7

80-89分

8

22.9

48.6

70-79分

8

22.9

71.5

60-69分

3

8.5

80

50-59分

4

11.4

91.4

50分以下

3

8.6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班学生的及格率为80 %,优秀率为(14/35)40 %,学生得分人数集中在70-99段。

3、抽样统计:

抽取优差试卷各三份,将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如下表:

样本

合计

听力部分(40分)

笔试部分(60分)

一8

二8

三8

四8

五8

一20

二10

三10

四10

五10

A

100

8

8

8

8

8

10

10

10

10

10

B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C

97

8

8

7

8

8

20

10

10

10

8

D

44

7

8

5

4

6

6

4

4

E

38

7

8

6

3

4

2

8

F

36

7

8

4

1

4

6

6

平均分

58.86

7.5

8

6.17

5.33

5

10.33

5

7

5.67

7.33

从上面的抽样表中可以看出,听力题的第一、二、三题学生得分较好,笔试题的第三、五题得分较高,也就是说,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上,相对的说,是英语单词的听力和选择较好,即再认不错,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前册知识的复习,即再现较差。

而且,优差试卷的平均分58.86分,明显低于全班的平均分76.5分,也就是说,差生与全班平均水平距离太大,差生太差!优差相差分数64分,这也是个非常令人警醒的差距。

4、答题的其他典型情况

首先,是听力题的审题差别大,很多学生听录音和审题不能同时进行,在答卷和阅卷中都可以看到,审题灵活准确性有待提高。

其次,听力题的第五题,很多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在空格里什么都没有填或者画成了符号,对表不熟,对单词numbers也不熟。

再者,把英语词汇译成汉语一题,很多学生对本册中的一些二会、三会单词记忆不准确,大部分出错的都在phone, pass(二会), come, have a look等词汇上出错。有的把phone翻译成“照片”,与photo相混淆;把come译成“一些”,与some相混淆。

四、感想和建议

1、很多家长说,学生英语学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前途,是啊,英语不同于其他母语教学的科目,它具有更为复杂的内容和要求,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很多时候,付出和回报不是成正比的,我们的英语教师,更要经得住辛苦和挫折,继续一如既往地开展教学。

2、命题者担负着科学考查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师教学成绩的双重重任,因此,教师、学生、命题者的纽带,就是课程标准,教师依据此来教,学生依据此来学,命题也就据此产生,才能三位一体,更好地考查出效果,希望命题者能坚持紧扣教材重点,把当学期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显示出来。

3、英语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认识世界、了解人文、提高审美修养的学科,学生是必须要掌握的。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小学阶段的英语并不是很乐观的,教师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要加强对英语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用兴趣加刻苦,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五年级上册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B-

0044-0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尤其是处理教材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由此可见,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要让语文课以独特风貌吸引初中学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热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材处理技能。

一、全局把握,分析各册教材,实现统揽式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语文教师应由此出发,思考该如何让学生在三年初中学习时间里更好地提高语文能力。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有“全局观”,应对初中各册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关于听说读写的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体系。以阅读教学为例,七年级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对阅读方面没有做详细具体的要求,而级则要求学生逐步按“理解方法阅读的不同方法不同体裁的阅读方法”的步骤来掌握阅读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授七年级语文教材时,教师应尽量避免对课文作条分缕析的讲解,或者是把课文剖析得支离破碎,让学生丝毫体会不到阅读的美感和兴趣,而应主要从朗读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到了级,教师真正向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理解技能时,学生将会出现排斥心理,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

教师应根据整个教材体系安排对各册教材进行巧妙整合。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教学中,通过整合《春》《济南的冬天》《秋天》《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等课文,选取其中一些优美的片段,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语言美,由此产生对文章的欣赏之情。到了级时,教师再通过整合《三峡》《短文两篇》(八年级下)《雷电颂》等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并主动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更深层次的阅读打下基础。当然,在对各册课文进行教学整合时,哪些应“长文短教”,哪些应“短文细教”,哪些应“难文浅教”,哪些又应“浅文趣教”等,教师都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按年级阶段授以学生相关的阅读知识。

二、利用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对单元之间的整合相对简单,但是要想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和规律,使教材真正成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材料,还需教师具备一定的单元整合能力。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一、第二单元的所有课文都与“热爱生命”有关,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可将其归为“生命意识”“生命理想”“生命智慧”三个主题,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教师有目的的主题整合,加强了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又如,九年级下册的第五、第六单元都是反映古代文化底蕴、古人文化思想的古诗文题材,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字和词的运用演化。教师可通过对教材的共性整合,使学生对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底蕴、文化思想及不同时代对文言字词的运用有明晰的比较,加深了解和认识,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如在第五单元先秦时期的《公输》中,助词“焉”与“为”通常合用为疑问助词(如“夫子何命焉为?”),而到了第六单元战国时期的《曹刿论战》中,就演变为只用“焉”表示疑问助词(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更容易了解文言字词在不同时代的使用演变情况,从而加深对文言字词的精确理解。

三、了解单元内课文编排目的,实现课文之间的整合

对于同一单元的所有课文,教师不能逐篇孤立地进行教学,而要审视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言文字艺术熏陶。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由5篇写人物的课文组成,教师应从这些名人传记式的课文中发现规律,总结出人在成长过程中常伴随着艰辛与困苦,需历经磨难,要有奋斗不息与坚忍不拔的高尚情操等,从而把本单元的课文中心整合为“如何做人才能取得成功?名人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的主题,通过串联整个单元的课文,让学生找出各篇课文的主人公在精神上有哪些异同点以及应学习名人怎样的精神品质等。只有了解掌握课文的编排目的,教师才能把握课文与课文之间人物传记的不同写法,有意识地在教学时分析能表现人物不同侧面的横式结构或以人物成长发展为线索的课文片段,从而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写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