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1 17:31:17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71-1为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八年级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需要根据学校生源情况、学校未来发展需要以及着眼于培养具有创作性人格特征的学生的需要,设计规划八年级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

八年级抗战史的学习,为笔者提供了一个活动创设契机,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战史时“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结合南京地方史,笔者逐步开展以“南京大屠杀”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营造探究氛围;组织学生探访南京大屠杀集体屠杀地点;探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开展历史知识竞赛;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经盛鸿老师开设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开展图文并茂的历史小报评比;“中学生历史剧创作与表演大赛”……以南京大屠杀为中心形成12.13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课程。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日益体现出目的明确、系列化、不断走向精品化的特点,成为学校八年级课程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一、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八年级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分准备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严密规划:凡事预则立,必须重视计划性。9月新学期开始之际笔者就开始规划本学年本学段的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

2.活动的宣传与发动。规划制定后在各班进行宣传,张贴活动设计方案;利用运动会、期中考试、秋游等空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彰显,自行制作宣传海报,自我学习与创作,自行组织表演……在整个过程中班级同学团结协作,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学习历史的氛围逐步形成,探究历史的激情兴趣喷涌而出。

3.制定标准,进行预赛。历史小报先进行班级选拔,必须紧密贴合12.13主题活动的主题,图文并茂,注重形象直观性与反思性,体现创新性。

历史知识竞赛班级在平时教学与测试中进行选拔由班级推荐5人参加年级的决赛。

历史剧的创作与表演:剧本创作要立足历史,带有一定的公民教育,将历史剧的创作表演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鼓励创新,如加入一些改编的情节和现实的讽喻等,尤其可反映90后一代的困惑与心声,但不可流于荒诞。评价标准涉及主题、表演、创新性、道具准备、感染力(现场互动气氛)、时间的把握等等方面。

(二)成果展示阶段

历史小报评选优秀者制作成展板学校橱窗展示;历史知识竞赛决赛中评选优秀者予以表彰;历史剧创作表演大赛以晚会汇报演出的形式举行决赛,评选出优秀者以及最佳表演者进行现场表彰;学科讲座根据学生需要探究的问题邀请专家开设。

(三)总结阶段

由于历史学科活动的延续性,笔者特别重视多方面的总结工作,通常总结分参与学生层面、观看者层面、整个活动过程性总结等等。学生的总结侧重于他们的体会感想,最触动他们内心的地方。其中历史剧创作表演大赛最引人注目,留下的印象自然最深刻。

二、对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的思考

1.学生期待这样的学科活动性课程。每次活动后笔者都感动甚至钦佩的是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单纯与激情化身的天使,某班同学为了排练倒地的镜头而头部受伤缝针;某班的同学数易其稿,手写的稿子密密麻麻几十张;某班同学全身心投入角色,流下了真实的眼泪……这些只是所有孩子们热情和智慧的一个缩影。

2.活动性课程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活动中展现了学生的智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协调与交流等诸多能力,这在学科课堂教学上是学不到的,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在这样的“活动课程”中学生的成长超乎我们的期待与想象!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2

【关键词】“引桥工程”;学习与复习;答题技巧;九年级历史学习准备工作

“引桥工程”是今年焦作市教育系统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她的提出与研究,将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小升初、初升高学段,以及初中、高中学段不同学期,引导学生做好学段(学期)的顺利过渡,使之在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方面得到有效地改善与调节,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多年来,我一直从事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做好学生级历史教学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因而也非常重视此阶段历史教学衔接的教育方法。以下是我在讲授九年级历史教学第一课时所做的级历史教学衔接的点滴做法,如有错误,敬请同仁指正批评。

对于级历史教学的衔接,我一般借用评讲八年级期末试卷来进行的。现以焦作市2010—2011学年(下)期末调研测验试卷八年级历史(北师大版)为例。86班共有33参加考试,仅有3人分数在60分以上,最高分仅为72分;及格率为9%,优秀率为0!我告诉学生:这样差的成绩,我们必须进行反思!通过对试卷的评析来反思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答题技巧的能力。不反思,就只能永远停留在这样的低水平,甚至还会倒退!就不可能对自己的历史学习有一个清晰而客观的认识,也就谈不上今后历史学习的进步了。

通过对试卷的评析,师生总结出产生失误的原因与表现:在学习与复习方面,第一,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熟悉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选择题第4题:1954年,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颁布了《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共和国宪法》 C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颁布了《中华共和国刑法》。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了,这道题是很容易得分的。又如,第22题“阅读下列材料”中的第一小题:根据材料一(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我国最早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布在哪两个省份?“经济特区的设置” 是最基础的知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图文结合”,解答此题就没有问题。

第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分期认识模糊,每个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照不清位置”,影响了学生判断。如选择题第10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取得一系列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有: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如果在复习过程中,将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外交成就按照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分期进行归类复习,就一定会选出正确选项的。

第三,对跨越时间较长的某一知识演变缺乏归纳与总结,如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政策的四次调整及演变等知识;第四,对于某些类似的知识缺乏归纳与对比,如建国以后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等知识。

在答题技巧方面,首先,粗心大意或凭感觉答题是学生成绩出现失误的一个“通病”;其次,审题不严谨,抓不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导致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如选择题第11题:如果能抓住题目中的“专注于田畴”、“一介农夫”、“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等关键词,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物一定和农业(水稻)研究有关,再看四个人物选项,就不难确定是选项D袁隆平;再次,缺乏正确的答题方法,如排除法等。选择题第12题: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①农业合作社②③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只要我们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知识清楚,知道“” 新中国实施的第一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政策,就可以排除A、B、C三个选项,直接确定D项是正确的答案。

以上是我认真对八年级试卷分析,得出来的在学习与答疑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面对即将开始的九年级历史学习,学生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首先,做好知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每节新课学习前尽可能地查找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背景资料,甚至是他们的逸闻趣事。这样既扩大了知识视野,又了解了人物的喜弄哀乐,增强了学习世界历史的主动性,为九年级历史的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思想基础和学习习惯基础。

其次,与中国历史学习一样,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没有坚实的地基是建造不出高楼的”。除基础知识要牢固掌握外,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积累。如图表法对类似知识进行归纳与对比、注重阶段性的复习和专题复习、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等等。

第三,在世界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把中国历史放在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大环境里去学习,去思考,从而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比如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可以与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联系;又如在讲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可以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这个大环境里去学习,就会更加体会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重要论断的正确!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活动;多元;价值;防空;励志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随着城镇学校的扩建和扩招,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面对这种现状,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笔者也结合自己的历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反思与总结、分析与论述。在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结构特点,笔者尝试着深入开展以纪念“九・一八事件”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这样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材预设的教学内容,还达成了历史课堂的多元价值。

第一、防空演练的价值达成

在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日子里,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防空演练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深入实践中提升综合逃生、自救能力。

1.防空逃生演练。在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日子里,我们从活动的策划、宣传、落实、反思、总结来提升每个学生的逃生演练意识,并在活动的实践中达成能力的提升,比如今年九月十八日,十点零九分拉开防空警报,所有学生快速,井然、有序的离开教室,撤向宽广的操场,空袭警报中全部师生抱头蹲下或趴下。

2.消防灭火演练。消防安全是学习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我们可以借助演练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逃生的环节加一些火灾现场的渲染,让学生迅速用毛巾、手帕、湿巾纸等快速沾湿后进行逃生,并让学生拿着灭火器、消防栓去灭火,不仅掌握火灾现场的逃生技巧,还掌握基本的灭火技巧。

第二、牢记历史的价值达成

牢记历史、才能更好的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了解历史的细节,才能感悟当年耻辱的原因,更能努力提升自我、实现强我中华的伟大梦想。虽然学生刚刚进入初二,按照教材预设的时间,我们的教学进度还没有进行到《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但是我们可以借助这一具体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一系列的牢记历史的活动。

1.主题黑板报的布置。班级中利用班级橱窗、班级文化墙、班级黑板报进行以“缅怀先烈、牢记历史”“难忘九一八”等主题文化布置,让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布置这些主题的内容中,学生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这段让每个中华儿女都难忘的历史,让每个学生为此而震撼、为此而流泪、为此而奋起。班级中有与之相关的图片、文字、警句等等,这些内容再次让学生牢记这段难忘的历史。

2.主题手抄报的评比。在这个时间段,我们完全不需要让学生通过背诵、记忆等形式来记住某个历史时间、历史人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让每个学生进行手抄报的制作,让这段历史时间、人物、事件成为学生记忆中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历史素养的一部分,也成为学生思想素养中的一笔精神财富。

3.主题演讲赛的进行。历史老师在学校一般不担任班主任这一角色,但是历史老师可以联合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团队等进行一个“难忘九一八”的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对九一八事件的认识进行主动报名参加,学校对班级推荐的作品进行海选和推选,最终进行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的演讲大赛,把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对侵略用语言、音乐、泪水、愤慨等情感表达出来,用情用泪用行动来牢记这段历史。

记住的不仅仅是历史,是耻辱、更是教训,这样的活动的开展不仅达到课程预设的目标,还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素养和品质。真正达成提升教材价值的效果。

第三、励志向上的价值达成

在和平的年代,我们的牢记历史是为了展望更好的未来,擦去泪水,我们可以再次静下心来慢慢分析这段历史的悲剧,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再到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中华儿女正因为经历这种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困难才深思、反省,每个中华儿女都发现落后就要挨打,而为了避免这种灾难的重演,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需要用行动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1.为梦想而学习。人生因为梦想而伟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个人梦想的完美实现是寄托于国家梦想的实现。面对当下的和平年代,我们有非常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这种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珍惜一切来之不易的环境,用心、用脑的去学习,用这种最快捷最科学的方法来实现我们的梦想,实现中国梦。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4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结课形式;感情升华

课堂教学,大致要经历导入、授课、结课三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结尾,却往往草草收场。本文从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从课堂结尾常用的几种形式谈谈如何增强结课的艺术感。

一、归纳总结式

我们平时经常在课的结束时,采取这种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既可以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

这种归纳形式既可以让学生上来板演,也可以由老师根据内容进行总结。我们经常在课堂小结时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要点”。当然,在这里它不应该是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用知识框架作知识内容上提纲挈领的归纳,形成课的高潮。如,在教学“改革开放的推进”时,我在结束时就利用下面的知识框架进行归纳:

这种知识框架式的小结,清晰地呈现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在脑海中重新过滤了一遍整节课的知识体系,效果很不错。

二、设置悬念式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理,在一节课结束时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议论,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完八年级内容“新的大一统”后,我的结尾是这样:西汉王朝结束后,代之而起的是东汉王朝,东汉末年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巾大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东汉政权的基础,东汉政权风雨飘摇,各路英雄豪杰纷起并争,各显神通,下一堂课三国鼎立可告诉你详细情况。因为《三国演义》绝大部分学生看过其小说或电视剧,或听说过故事,很喜欢其中的人物故事,通过这样饶有兴趣的结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接下去学习的兴趣。

三、内容整合法

1.利用图片整合

历史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内有许多插图,既有地图资料,也有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图片,课堂结尾既可以用书本已有的图片结尾,也可以用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进行。

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结束时,我让学生结合书中和图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反映的角度回顾新航路开辟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样的结课形式让学生印象既深刻又直观。

2.利用表格整合

心理学告诉我们:刺激物之间在大小、强度、形状、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对比越明显,越能引起注意。根据这一心理特征,结尾教学也可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比较,历史与社会课内容有许多概念,教师可借助课尾概括小结之际,把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点拨、启发,讲清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特点、作用等,此时可采用表格的形式。如,在讲完八年级下“连通世界的新航路”这一目时,学生对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容易混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航海家、时间、支持国家及航线几个角度制作表格。

制成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完整的理解和认识,也就会加深自己的整体认知。

四、知识比较式

历史与社会课中许多知识点既相互关联又各有差异。课堂小结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鉴别差异、理清脉络。比较分析时可以借助一些知识体系图表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夯实知识基础。

在上复习课“我国的四大地理分区”时,最后结尾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四大地理分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比较,既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也可以由教师出示相关空白比较表进行填空对比:

在对比中,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起到巩固的效果。

五、感情升华式

1.借助诗歌升华

心理学实验表明,青少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鉴赏力和丰富的爱憎情感。运用诗、歌等文学艺术手段提供感情材料,创造一种形象的意境,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如,在教学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改革开放的推进”时,我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开头》,结尾时用了《走近新时代》,既体现了课堂的前后呼应,又让学生对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发展和繁荣充满自豪。

2.借助多媒体影片升华

运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原理等转化为直观的图像等,结合音像效果,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动感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我播放了《哭笑的地球》作结尾,整个播放过程中,学生认真观看,全神贯注,保护地球,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意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根深蒂固。

3.借助名言警句结尾

青少年好崇拜名人,甚至模仿名人的言行,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可以用名言警句做结尾。

如,在讲八年级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课内我补充了“淝水之战”这一材料,谢安、谢石以少胜多打败了苻坚,结束时我引用大画家徐悲鸿的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既点出了战争胜败的原因之一,又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品质教育。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是教师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应用能力的理解,是教师的知识、智慧、感情以及课堂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不管以什么形式结尾,都要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面。因为艺术的结课形式,能让整节课有一个精彩的收官。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人物教学;课堂优化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及人生观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历史人物的教学也是整个历史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运用正确的观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受到深刻的影响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的探寻之处。结合笔者在中学历史课堂如何加强人物教学的理解与思考撰写了本文,有不当之处,请读者与专家斧正。

一、明确学科要求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必要前提

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历史人物的功与过,自有人民大众来评说,因此历史教材突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总原则,并贯穿教材始终。

课程标准对人物教学的基本提法是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本着这一总体性原则(前提),我在初中历史人物教学操作时,更加注重通过人物为点,以点带面,来探寻和带动学生分析人物成功的因素,为将来自己的成功铺路搭桥,切实彰显人文学科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二、善用教学操作方法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重要保障

历史教材中最侧重的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一片段或者某一环节来对人物进行教学,甚至可以整节课都以人物为线索进行。

(一)以历史事件带出历史人物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考虑为了深入学习某段历史应突出哪些人的思想和活动,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度挖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课标要求如下: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该课两大历史事件展示20世纪30年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和全面抗战兴起之前国内局势的重大危机。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史上短短六年时间里,无数风云人物纵横舞台,而选择张学良来“鲜活”本课,因为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西安事变,张学良都是事件之主角。1931-1936年,这短短的几年光阴,堪称是张学良百年生涯中最为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时期。而他的转变与经历恰恰代表着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转变与经历。他是这一时期的历史人物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教学中,对于他的深入学习,可以起到“以一挡百”的作用。鉴于此,张学良的做人行事方面,给后人的启示或经验是什么?张学良这一时期在社会层面“被舆论”的重大反差,给后人的历史启示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在授课中可以给学生预铺设的问题,便于学生思考。

其次,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出发,用历史人物生活时代的思想、态度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所思、所为,不能站在今天,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察历史问题,得出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通过事件和平解决,促成内战结束、政府领导抗战,故为民族危机扭转创造了契机,事变的和平解决之作用也就在此。让学生通过史料比较,从理解层面得出事变和平处理的作用,通过历史事件“丰满了人物”。

(二)以历史人物带出历史事件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德育功能渗透?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三、四单元进行整合,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人物依托,引导学生回顾邓小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相应史实,以人物为“点”,带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如革命年代邓小平的功绩、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构想、港澳的成功回归,扩展到众多历史事件这些“面”,体验和感悟历史事件的同时对伟人身上的精神品质进行参悟,在历史课堂上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和创新意识,切实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切实加强历史课的育人和德育渗透功能。

三、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追求是人物教学的终极目标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历史教学,不是简单地教知识,而是教做人。鲜活的历史人物从行为到舆论评价方面,都给我们丰富的启示。故当是立意于评旧人、做新人之上。 通过历史人物,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更使渗透具有震撼性。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要通过三年初中的历史教学,给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以更长时间的人生引领,这便是通过历史人物教学的价值所在。

进行人物教学除了依靠课堂还可以开展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历史人物知识,补充课堂教学不足。每个单元内容学完之后,选择重点人物来让学生以口头形式加以交流,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结合课外阅读到的内容更多地了解历史人物,进而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6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了较多的同类现象的教材内容或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类的教材内容,学生会遇到一个头绪多、零散难记和容易混淆的问题。这时,若使用表格法就可以使学生觉得脉络清楚,易于掌握了。

一、理清线索,增强记忆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繁多而琐碎,学生们往往对理清历史线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感到有困难,而且记忆的遗忘率高。利用直观形象的表格进行梳理,可以把纵向和横向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归纳、纵横串联,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交叉网,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从而提高记忆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简化教材、对比强烈

利用表格法醒目、突显、立体的优点,在做复习课时可以使学生充分感知课本教材,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起到一种简化教材----用简明的符号代替冗长的语言的作用。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时,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放在一起根据时间、条约、影响通过对比可归纳下列表格,通过这种表格教学法(表略),知识点简明了,对比强烈,把错综复杂的知识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结构图,而且表格法改变了单纯的语言讲述和单一的条目性板书,使学生对于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一目了然,可谓一举多得。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7

关键词:单元复习;复习的策略;记忆效能

一、编顺口溜,统领知识

复习中国近代史时,把握教材两条线: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将1840年――1949年,这一百多年的史实编成顺口溜,记忆方便,总结性又强:

一八四零战争起,屈辱灾难不停息;

人民抗争与探索,中共领导是核心;

反帝反封终实现,百年沧桑成回忆;

一九四九谱新曲,民族复兴看今夕。

二、理清知识线索,整合知识结构

单元复习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将教材的知识点编织起来,穿线结网,构成清晰的历史发展轮廓。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的知识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爆发年: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二战局部爆发)

1938年,台儿庄战役,慕尼黑阴谋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

决战年:1944年,诺曼底登陆,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胜利年: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4月,中共七大;5月,德国投降;8月,日本投降;9月,日本签署投降书;10月,联合国成立

三、创设情境,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历史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第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第二,利用文字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第三,利用生活情景创设历史情境。

四、单元复习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记忆效能

记忆效能,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记忆行为影响记忆结果所特有的有效或无效的自我体验。历史学科记忆量大,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记忆窍门。例如,西欧走向联合的时间(1967年和1993年)。学生总结为“一九六七欧共体,欧洲联盟九三年”两句话。这样在单元复习时,一是节省了学生书写时间,二是学生复习时携带起来比较方便,还方便保存。

本文以单元复习策略的运用为例,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玉林.课堂教学:创情境体悟历史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9).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8

建党95周年思想汇报范文(一)

敬爱的党组织:

xx年七一到了,转眼间,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5年,想到这些,我思潮起伏,思绪万千。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在激动的同时,也为共产党祝福着。在这次纪念建党95周年活动中,我也重新温习了很多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记得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且成为我国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从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但最后都失败了,证明了我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有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所以都没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和工业的发展,马克里主义传入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并且不断发展壮大。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纲领规定了: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资产阶级,废除资本所有制,建立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身处于灾难中的人民送来一缕春风,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方向。每年的7月1日,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纪念日,也就是党的生日。

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坚持实行改革开放,将我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十四大,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从落后走向了繁荣。xx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回顾我党建立来的这90的风风雨雨,不得不说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路,但正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国正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成为世界大国。

在这九十年的过程中,我们党从南湖烟雨一大召开开始,经过井冈山武装斗争、遵义转折、宝塔山上灯明、西柏坡精神,迎来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和神州上天,带领中华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党一路风风雨雨,一路坎坎坷坷,绕过礁石,绕过险滩,就是一路红旗飘飘,一路灿烂阳关,一路欢歌笑语,一路凯歌高唱。

从学习三个代表到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的党与时俱进,撰写着新的篇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个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应了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点,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民族特点,也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纪念党的生日,重温党的历史,再现党的形象,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党的力量。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中开始弥漫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被所谓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影响的很多人,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向国家的法律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风气和思潮不断向社会扩散,企图颠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胡总书记作为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表现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八荣八耻的提出,正是对社会这种道德危机的庄重回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坚决扞卫。树立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和形成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补充,八荣八耻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是所有已经认识到社会道德危机的人的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与导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斗争的强大武器。

我们的党过去走过艰难险阻,经历血雨风霜,现在又肩负着历史重任,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更好完成这一伟大历史重任,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研究党的优良传统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结回顾我党95年的曲折历程和辉煌成就,可以给我们很多经验和启示:

一:95年的历史,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95年。我们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95年的建党史证明,中国***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满蓬勃朝气的政治力量。从党的探索性地提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到党的xx届四中全会全面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通过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到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对的客观总结,从到三讲和先进性教育,无一不证明中国***是一个胸怀坦荡、实事求是的政党,是一个能正视自己、修复自己、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政党。

二:95年的历史,是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95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95年来,我们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渡过一个个难关,赢得一个个胜利。中国***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人民是我们永远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95年的历史,是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95年。同志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建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第二次飞跃。xx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对中国近代史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共产主义和我党正反经验的总结。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我党永葆先进性确立了目标。从七大把思想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到xx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再到 xx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一步一步地显现了我党理论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成熟。

最后祝愿我们的党永远繁荣昌盛。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日期:xx年x月x日

建党95周年思想汇报范文(二)

敬爱的党组织:

2016年七一是中国建党九十五周年,在这九十五年的过程中,我们党从南湖烟雨**一大召开开始,经过井冈山武装斗争、遵义转折、宝塔山上灯明、西柏坡精神,迎来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港澳回归和神州上天,带领中华民族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党一路风风雨雨,一路坎坎坷坷,绕过礁石,绕过险滩,就是一路红旗飘飘,一路灿烂阳关,一路欢歌笑语,一路凯歌高唱。

从学习三个代表到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的党与时俱进,撰写着新的篇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为荣,以违*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这八个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应了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点,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民族特点,也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保证。纪念党的生日,重温党的历史,再现党的形象,我们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坚信党的力量。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物生活的不断丰富,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中开始弥漫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被所谓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影响的很多人,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向国家的*律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风气和思潮不断向社会扩散,企图颠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总书记作为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地提出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表现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 八荣八耻的提出,正是对社会这种道德危机的庄重回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坚决扞卫。树立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和形成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治国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补充,八荣八耻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是所有已经认识到社会道德危机的人的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与导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斗争的强大武器。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 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为荣、以违*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讲话一提出,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积极响应,因为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渴望改变社会风气的强烈愿望,***总书记还特别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青年人,我能理解总书记对青年同志的特别关注,作为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此我们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荣辱观的树立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特别是我们年轻的特性决定我们更易受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潮的影响,也更容易成为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缺失者而背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现实生活中道德缺失现象中也不乏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助学贷款欠款不换所带来的大学生诚信危机,还是论文抄袭成风的不良习气,一切都指向了处在象牙塔尖的我们,因此很多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道德的扞卫者和宏扬者,反而湮没于道德缺失者之中,所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应是我们所具备的,只有知耻明德才能修身立业,也才能回报国家和社会。

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努力学习,诚实信用,遵纪守*等都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准则,因此我们首先应该学习道德,明荣耻,在未来的社会角色中可以分清是非曲直,让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服务于社会和国家,服务与自己的良知和道德,争荣而避耻。作一个民族和国家,个人和社会都认可的有德,有荣,知耻之人。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学习,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党过去走过艰难险阻,经历血雨风霜,现在又肩负着历史重任,这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更好完成这一伟大历史重任,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和学习研究党的优良传统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我们党独具特色的光荣文化传统是我们干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今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学习和回忆党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系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脉络,有助于把握发展中积淀的丰厚的人文精神。借鉴历史经验,弘扬***员精神,对推动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文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虽然还是一名学生,但心中永远装着党,就像雷锋歌中唱着: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让我们每一个***员都把党的光辉照心中。

此致

敬礼!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9

[关键词]历史剧教学 历史课堂

现在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现状令人堪忧:由于认为历史是副科,所以学生不加以重视,而一些老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是在课上划出重点,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只注重结论的灌输而忽视结论的生成,造成学生对历史知识似懂非懂,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是生吞活剥,这样学生很快就丧失了对历史的兴趣,使得历史课堂缺乏活力和生机。

新课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构建具有以下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其一是凸现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其二是凸现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其三是凸现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 发展 ;其四是凸现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基于以上的状况和要求,我在教学中就尝试着历史剧教学,以表演激发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所谓历史剧教学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或协助学生表演,创设一定情景,用简单的情节再现历史知识点或升华知识点的一种课堂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独特的戏剧小品形式丰富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最近的三年教学中开始了历史剧教学的尝试,表演形式归纳为以下两种:

(1)情景模拟

有些影视作品、小品中的某些片段与所讲的历史知识点联系紧密,能更好的说明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就会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时,我认为本课主要讲了十一届山中全会前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由此联想到赵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这个小品恰恰反映了这个主题。于是我安排学生模拟表演了其中的片段“拔羊毛织毛衣”“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住上二层小楼”“出外 旅游 ”,这几个片段正是贫困生活与富裕生活的对比写照。课堂上,两位学生表演得形象生动,幽默诙谐,特别是那位女同学塑造的老太太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虽然只是模拟表演,不及小品演员演得专业,但让观看的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和现场感,赢得了在座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效果很好。

(2)创新演绎

在 历史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历史事件和历史场景是没有明确记载或者没有记载的。这就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战后的美国 经济 》一课时,我们知道二战后的美国经济 发展 分为三个阶段,呈现三个特点,即二战后到五六十年代的飞速发展,七八十年代的美元危机,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增长。针对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我搜集了三个材料,安排学生演绎出来,依据材料,又有创新。最能反映美国经济五六十年代特点的便是1969年7月21日17分40秒的美国“阿波罗号”首次登月成功。我让一学生扮演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这位学生自己设计表演在太空中的动作,我又安排另一位学生充满激情的旁白:“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讲只是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却是一次飞跃。”两位学生的精彩演绎博得了大家的阵阵喝彩。“七十年代的美元危机”这一目的教学中,我搜集到这样一个材料:美元贬值,连要饭的也拒收美元。我将这一材料改变成一个短小的剧目,学生依据情节又丰富了人物的语言,令表演幽默风趣,巧妙反映了美元的身价大跌,在座师生笑成一片。“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无疑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我安排了“记者采访比尔盖茨”短剧,通过学生的创新演绎,我们知道了盖茨的创业历程,感受了世界首富的个人魅力和高尚品格,而且对学生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三个历史短剧的表演展示二战后美国经济三个阶段的特点,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八年级下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 因果关系记忆 5W1H1R串联记忆 口诀记忆 数字归纳记忆 精简浓缩记忆 顺序记忆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97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可以学到很多智慧,无论对历史学科进行什么样的改革,熟记史实仍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要掌握好历史史实,必须增强记忆力。而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就成了历史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慢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因果关系记忆法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其历史背景、具体原因的,一旦原因形成,必然导致相应的结果,也就是有因必有果。比如在记忆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治国政策、统治阶层昏庸腐败、妥协退让是历史背景,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根本原因,那么通过“清政府为什么会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就可以迅速牢牢地记住该事件的前因后果。

二、5W1H1R串联记忆法

5W1H1R记忆法即七个英文单词:when、where、who、what、why、how、result(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做什么事、为什么、如何做、结果),其实就是相当于语文记叙文中的“六要素”再加结果。分析一个历史事件,只要对这七要素进行提问,得到的答案几乎就是该事件的全部内容。比如关于中国近代史下册《》这一课,其内容根据5W1H1R记忆法分析就是:1950年(when);新解放区(where);中国共产党(who);进行(what);因为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why);首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然后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how);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等等(result)。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该方法对内容先分析后记忆,效果不错。

三、口诀记忆法

把需要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进行记忆。在讲述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可以将八国联军记成“英法意每日饿得嗷嗷叫”,即知道这八个国家是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俄国、德国、奥地利。比如说在讲述中国古代史关于唐朝建立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李渊见糖搂一把,即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在讲述中国新文化运动时,可以这样记忆:两位先生要救一下我,从而可以记住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是1915年,两位先生即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在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时,一共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可以这样记忆这些特区:在海南生下三头猪,即海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四、数字归纳记忆法

将所需要记忆的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可归纳为“四三二一”记忆,即四次重大战争,三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二次农民运动,一条主线(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比如九年级复习阶段,可将部分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如“二二三三记忆”,即二次世界大战,二次思想文化运动,三次科技革命,三次资产阶级革命。

五、精简浓缩记忆法

人的大脑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负担的记忆量是有限的。想要记住大量东西的好办法,就是设法将复杂的记忆内容通过抓要点的方式进行简化,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这样就容易记住了。比如记忆科举制诞生的历史意义只需记住“两促进,一改变”;中共成立的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即,“开天辟地”“焕然一新”;遵义会议的意义可简化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只要记住“转折”“开端”“新时期”。

六、顺序记忆法